中国航天发射列表

中国航天发射列表
中国航天发射列表

中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及航天常识大全

四大发射中心 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西北部内蒙古额济纳旗与甘肃省酒泉市之间) 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四川凉山州冕宁县沙坝镇) 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山西岢岚县) 4、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海南文昌市,在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简称(JSLC),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 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截至2005年10月,中国发射了约50颗人造卫星,其中37颗在酒泉发射。 基地除发射场外大部位于甘肃省酒泉市境内,发射场位于两省区交界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该地区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地势平坦,人烟稀少,全年少雨,白天时间长,每年约有300天可以进行发射试验。 中心自1958年创建以来,曾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创造过骄人的十个第一: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地对地导弹在这里成功地发射。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在这里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这里升起;1975年11月26日,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在这里升空;1980年5月18日,第一枚远程弹道导弹在这里飞向太平洋预定领空;1981年9月20日,第一次用一枚火箭将三颗卫星送上太空;随后还有第一次为国外卫星提供发射搭载服务、第一艘载人飞船,都从这里顺利升空。 这里,成功发射了49颗卫星、9艘神舟飞船﹑1艘天宫空间实验室,相继将9位航天员安全顺利送往太空;这里,奇迹般走出了34位将军;这里,是世界三大航天发射场之一。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英文名称Xichang Satellite Launch Center,始建于1970年,于1982 年交付使用,1984年1月发射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主要担负广播、通信和气象等地球同步轨道(GTO)卫星发射的组织指挥、测试发射、主动段测量、安全控制、数据处理、信息传递、气象保障、残骸回收、试验技术研究等任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目前对外开放中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承揽卫星发射任务最多、具备发射多型号卫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发射场。在中国目前的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中,功能比较齐全,设备比较完善,既能发射采用低温推进剂的“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又能发射运载能力较大的捆绑火箭。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对外开放最早、承担卫星发射最多、自动化程度较高、综合发射能力较强的航天发射场,近50颗国内外卫星从这里送入太空。 为我国航天史上写下了三个第一:第一,是在1984年6月8号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第二,是在1986年的2月1号,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通信广播卫星,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的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租用外国卫星看电视的历史,我们现在看的电视节目和天气预报都是我们自己的卫星传送的。第三,1990年成功发射我国承揽的商务卫星,亚洲一号,亚洲一号是美国休斯敦制造。2007年10月22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嫦娥一号”卫星一切准备就绪。 截至2004年4月,中心拥有两个自成系统的发射工位,可以发射不同类型的长征运载火箭,既能将大吨位的卫星送入同步转移轨道,也能将小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

中国民航空难全记录(1982-2010)

中国民航空难全记录(1982-2010)1.1982年中国民航三叉戟(TRD)桂林阳朔撞山空难时间:1982年4月26日 地点:广西阳朔 飞机状况:三叉戟(Trident 2E)/1975年原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现在的英国宇航公司)制造 飞机注册号:B-266/中国民航广州管理局 机上人员:机组8人,旅客104人执行航班:3303航班广州--桂林 伤亡情况:全部遇难 2.1982年中国民航IL-18广州事故 时间:1982年12月24日 地点:广州白云机场 飞机状况:IL-18B/前苏联伊留申航空设计局1959年制造 飞机注册号:B-202 机上人员:机组11人,旅客58人 执行航班:长沙--广州 伤亡情况:旅客25人遇难 3.1983年中国民航三叉戟(TRD)桂林地面撞机事故 时间:1983年9月14日 地点:广西桂林 飞机状况:三叉戟(Trident 2E)/1975年原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现在的英国宇航公司)制造 飞机注册号:B-264/中国民航广州管理局 机上人员:机组6人,旅客100人 执行航班:桂林--北京 伤亡情况:旅客11人遇难 4.1985年中国民航AN-24济南复飞坠地空难

时间:1985年1月18日 地点:山东济南 飞机状况:AN-24B/前苏联安东诺夫航空设计局1972年制造 飞机注册号:B-434/中国民航上海管理局 机上人员:机组7人,旅客34人 执行航班:5109南京--济南 伤亡情况:机组7人,旅客31人遇难 5.1988年中国西南航空IL-18重庆空难 时间:1988年1月18日 地点:重庆飞机状况:IL-18D/前苏联伊留申航空设计局1967年制造 飞机注册号:B-222/中国西南航空重庆公司 机上人员:机组10人,旅客98人 执行航班:北京--重庆 伤亡情况:全部遇难 5.1988年中国民航三叉戟(TRD)香港着陆冲入海中意外 时间:1988年8月31日 地点:香港 飞机状况:三叉戟(Trident 2E)/1973年原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现在的英国宇航公司)制造飞机注册号:B-2218/中国民航广州管理局 机上人员:机组11人,旅客78人 执行航班:中国民航CA301广州--香港 伤亡情况:机组6人,旅客1人共7人遇难 6.1988年山西航空IL-14超载坠机意外 时间:1988年10月7日 地点:山西临汾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全纪录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全纪录 次 数 发射时间发射任务火箭型号基地轨道备注 1.1970-04-24 “东方红一号”科学实验卫星长征一号酒泉LEO 成功 2.1971-03-03 “实践一号”科学实验卫星长征一号酒泉LEO 成功 3.1974-11-05 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酒泉LEO 失败 4.1975-11-26 第1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酒泉LEO 成功 5.1976-12-07 第2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酒泉LEO 成功 6.1978-01-26 第3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酒泉LEO 成功 7.1982-09-09 第4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8.1983-08-19 第5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9.1984-01-29 试验卫星长征三号西昌GTO 部分成功 10.1984-04-08 “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长征三号西昌GTO 成功 11.1984-09-12 第6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12.1985-10-21 第7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13.1986-02-01 “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长征三号西昌GTO 成功 14.1986-10-06 第8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15.1987-08-05 第9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16.1987-09-09 第10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A)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17.1988-03-07 “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中星1号)长征三号西昌GTO 成功 18.1988-08-05 第11颗返回式卫星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19.1988-09-07 “风云一号A”气象卫星长征四号酒泉SSO 成功 20.1988-12-22 “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中星2号)长征三号西昌GTO 成功 21.1990-02-04 “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中星3号)长征三号西昌GTO 成功 22.1990-04-07 “亚洲一号”通信卫星(美)长征三号西昌GTO 成功 23.1990-07-16 巴基斯坦科学实验卫星(澳星模拟星)长征二号捆西昌LEO 成功 24.1990-09-03 “风云一号B”气象卫星 “大气一号甲、乙”卫星(气球卫星) 长征四号太原SSO 成功 25.1990-10-05 第12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A)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26.1991-12-28 “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中星4号)长征三号西昌GTO 失败 27.1992-08-09 第13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B)长征二号丁酒泉LEO 成功 28.1992-08-14 澳普图斯B1通信卫星(澳)长征二号捆西昌LEO 成功 29.1992-10-06 第14颗返回式卫星 瑞典弗利亚科学实验卫星(瑞典) 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30.1992-12-21 澳普图斯B2通信卫星(澳)长征二号捆西昌LEO 星箭分离澳星爆炸 31.1993-10-08 第15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A)长征二号丙酒泉LEO 成功 32.1994-02-08 “实践四号”科学实验卫星(模拟星)长征三号甲西昌GTO 成功 33.1994-07-03 第16颗返回式卫星(尖兵1号B)长征二号丁酒泉LEO 成功 34.1994-07-21 “亚太一号”通信卫星长征三号西昌GTO 成功 35.1994-08-28 澳普图斯B3通信卫星(澳)长征二号捆西昌LEO 成功 36.1994-11-30 “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中星5号)长征三号甲西昌GTO 成功 37.1995-01-26 “亚太二号”通信卫星长征二号捆西昌LEO 星箭爆炸

中国民航空难全纪录

中国民航空难全纪录 (机场经营发展部) 1.1982年中国民航三叉戟(TRD)桂林阳朔撞山空难 时间:1982年4月26日 地点:广西阳朔 飞机状况:三叉戟(Trident 2E)/1975年原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现在的英国宇航公司)制造 飞机注册号:B-266/中国民航广州管理局 机上人员:机组8人,旅客104人 执行航班:3303航班广州—桂林 伤亡情况:全部遇难 2.1982年中国民航IL-18广州事故 时间:1982年12月24日 地点:广州白云机场 飞机状况:IL-18B/前苏联伊留申航空设计局1959年制造 飞机注册号:B-202 机上人员:机组11人,旅客58人 执行航班:长沙—广州 伤亡情况:旅客25人遇难 3.1983年中国民航三叉戟(TRD)桂林地面撞机事故 时间:1983年9月14日 地点:广西桂林 飞机状况:三叉戟(Trident 2E)/1975年原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现在的英国宇航公司)制造 飞机注册号:B-264/中国民航广州管理局 机上人员:机组6人,旅客100人 执行航班:桂林—北京 伤亡情况:旅客11人遇难

4.1985年中国民航AN-24济南复飞坠地空难 时间:1985年1月18日 地点:山东济南 飞机状况:AN-24B/前苏联安东诺夫航空设计局1972年制造 飞机注册号:B-434/中国民航上海管理局 机上人员:机组7人,旅客34人 执行航班:5109南京—济南 伤亡情况:机组7人,旅客31人遇难 5.1988年中国西南航空IL-18重庆空难 时间:1988年1月18日 地点:重庆 飞机状况:IL-18D/前苏联伊留申航空设计局1967年制造 飞机注册号:B-222/中国西南航空重庆公司 机上人员:机组10人,旅客98人 执行航班:北京—重庆 伤亡情况:全部遇难 6.1988年中国民航三叉戟(TRD)香港着陆冲入海中意外 时间:1988年8月31日 地点:香港 飞机状况:三叉戟(Trident 2E)/1973年原英国德.哈维兰公司(现在的英国宇航公司)制造 飞机注册号:B-2218/中国民航广州管理局 机上人员:机组11人,旅客78人 执行航班:中国民航CA301广州—香港 伤亡情况:机组6人,旅客1人共7人遇难 7.1988年山西航空IL-14超载坠机意外 时间:1988年10月7日 地点:山西临汾 飞机状况:IL14P/前苏联伊留申航空设计局1956年制造 飞机注册号:B-4218/山西航空公司

2019-2023年中国卫星发射动态规模状况

2019-2023年中国卫星发射动态规模状况 各国卫星数量规模状况 卫星数量区域分布情况:美国稳居榜首 截至2019年1月9日,美国拥有卫星数量为901颗,位居第一位;中国拥有卫星数量为299颗,位列第二;俄罗斯、日本卫星数量分别为153颗、87颗,位列第三和第四位。 图表全球拥有/运营卫星数量国家TOP6 单位:颗 数据来源: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截至2019年1月9日)2018年中国卫星发射规模 根据统计,2018年中国航天全年共执行39次发射任务,发射航天器105个,其中37次发射任务由航天科技集团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其余2次分别由航天科工快舟—1A号运载火箭和蓝箭航天朱雀1号运载火箭执行。在这39次发射任务中,与商业行为相关的发射约13次,占全部发射次数的1/3,成功将36颗卫星送入太空。 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成功发射500余颗卫星进入太空。如今依然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有289颗(不包括国际合作卫星),数量稳居世界第二。 根据国家和民营航天企业公开的星座计划:未来10年,中国还将发射超过3600

颗卫星。 2018年中国卫星发射动态 以下是2018年卫星发射的动态: 2018年1月9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高景一号03、04星送入预定轨道,与同轨道的高景一号01、02星组网运行。 2018年1月12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上面级,托举着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两颗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2018年1月13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陆地勘查卫星三号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该星主要用于开展陆地资源遥感勘查。 2018年1月19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将吉林一号视频07星、08星和四颗小卫星精确送入预定轨道。 2018年1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4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这次发射同时搭载“微纳-1A”卫星。 2018年2月2日,我国第一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成功入轨。 2018年2月12日,北斗三号M3、M4由长征三号乙/YZ-1自西昌成功发射 2018年3月17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陆地勘查卫星四号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18年3月30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利用长征三号乙和运载火箭远征一号上面级,成功发射了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的两颗卫星。 2018年3月31日,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一箭三星一举将高分一号02、03、04星发射升空,三颗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18年4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执行“一箭四星”发射任务,将遥感卫星三十一号01组卫星及微纳技术试验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2018年4月2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将“珠海一号”五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 2018年5月4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成功将亚太6C卫星(APSTAR-6C)送入预定轨道。

中国传统媒体广告的发展现状和面临挑战知识交流

中国传统媒体广告的发展现状和面临挑战 李睿峰 北京智慧城市分享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广泛应用,媒体传播技术的进步,传媒产业经历了平面媒体(初级)—广播电视(中级)—互联网媒体(方兴未艾)的大致演进过程。在此过程中,传播渠道也就是传媒承载的信息资源量逐渐过渡和转移,从而又引发了广告营销模式和传播方式的变革。自 3G牌照发放以来,中国移动互联网便进入了持续的爆发式增长阶段,手机视频、即时通讯、移动游戏等各种应用功能通过智能终端喷涌而出。随着 4G 技术的全面推广和 5G 技术的逐渐成熟,未来移动互联网将在传媒业中占据主导地位,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将受益于这一领域的持续高速成长。 2.1 传统平面媒体加速衰退 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的平面媒体如书刊、报纸等产业近年来举步维艰。从发行渠道的角度来看,传统平面媒体运输流通方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产品流通效率。从平面媒体广告资源的变化来看,各类平面媒体的广告资源量持续下降,传统平面媒体广告刊播的时长、面积都在减少。消失的报亭、停刊的报纸正在印证中国平面媒体行业的衰退过程。 2014年传媒媒体产业市场的分析数据中,报纸发行的下降幅度最大,广告收入更是连续5年大幅度下滑,下降幅度则达到了15.3%。2015 年前三个月报纸行业广告销售下滑最为严重,普遍下降 20-25%%以上,经营不善的报纸广告销售额下降幅度更是高达30%以上,与此同时,要引起关注的是,报纸的根基,发行量也普遍下降,尤以汽车和房地产等以往广告大金主的流失情况更是惨烈。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常态,各个产业也都相对进入了一个不再如以往激进的发展势头,加上互联网、手机移动客户端对传统媒体广告市场的不断分割, 2015 年下半年-2016年全年传统报业发展形势更加严峻。

中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

中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 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又称“东风航天城”简称(JSLC ),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也是中国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位于我国甘肃省酒泉以北的戈壁滩上,建于1958年,是利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大倾角、中低轨道的各种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的主要基地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英文名称Xichang Satellite Launch Center" 始建于1970年,于1982 年交付使用,1984年1月发射z 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中心由总部、发射场(技术区和两个发射工位)、通信总站、指挥控制中心和三个跟踪测量站,以及其它一些相关的生活保障(医院、宾馆等)单位组成。发射场的坐标位置为东经102度、北纬28.2度。主要担负广播、通信和气象等地球同步轨道(GTO )卫星发射的组织指挥、测试发射、主动段测量、安全控制、数据处理、信息传递、气象保障、残骸回收、试验技术研究等任务。 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简称(TSLC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区,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与芦芽山风景区毗邻,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发射中心拥有火箭 和卫星测试厂房、设备处理间、发射操作设施、飞行跟踪及安全控制设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具备了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和高精度测量的能力,担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资源、通信等多种型号的中、低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这里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无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均气温5℃。4、文昌航天发射中心 文昌航天发射中心“英文名称:Wenchang Satellite Launch Center”(英文简称:WSLC 位于中国海南省文昌市附近约北纬19度19分0秒,东经109度48分0秒,是中国以前的一个发射亚轨道火箭(如弹道导弹)的测试基地。现在正在扩

中国民航空难记录

1976年1月21日,中国民航安-24型自广州飞长沙,在进场降落时坠毁。全部40人遇难。 2, 1979年3月14日,中国民航三叉戟2E型,从广州起飞进行训练飞行时坠毁在一家工厂上,机上12名机组人员和地面32人遇难。 3, 1982年4月26,中国民航三叉戟2E型客机在桂林大雨中进场降落时撞山山。8名机组人员和104名乘客死亡。8人幸存(也有资料说全部遇难)。 4, 1982年12月24日,中国民航伊尔18B型在广州降落时,一名乘客的香烟造成火灾。乘客在跑道上疏散,但仍然有25名乘客遇难。44乘客和全部12名机组逃生。 5, 1983年9月14日,中国民航三叉戟2E型在桂林机场跑道滑行时,被一架在同一跑道上降落的战斗机撞击。11名乘客死亡;89人幸免。 6, 1985年1月18日,中国民航安24B型,在大雾中降落济南时偏离正常航线坠毁。全部7名机组和31名乘客遇难。3名乘客幸免。 7, 1986年12月15日,中国民航安24RV型,从兰州起飞后遇到高空结冰天气,2号发动机停车。机组正在准备返回兰州时失去高度迫降。6名乘客遇难。7名机组和34名乘客幸免。 8, 1988年1月18日,中国西南航空公司伊尔18D型自北京飞重庆,在重庆降落中,4号发动机“点火器”过热造成油管燃烧引发4号发动机失火。很快4号发动机脱落。巨大的震动使飞机失控坠毁。全部10名机组和98名乘客遇难。 9, 1988年8月31日,中国民航三叉戟2E在大雨中降落香港时高度过低,在31号跑道前触地。右付翼同进场指示灯相撞,主轮折断,在跑道顶端滑入跑道右则海湾,飞机一半浸泡在海水中。全部6名机组人员死亡。但83名乘客中只有1人死亡。 10,1988年10月7日,山西航空公司伊尔14P型.在临汾机场起飞时坠毁在一家旅店上。

中国运载火箭(长征系列)发射记录

1 1970-04-24 酒泉5020 CZ-1 F-01 东方红一号173 LEO 2 1971-03-0 3 酒泉5020 CZ-1 F-02 实践一号221 LEO 3 1974-11-05 酒泉138 CZ-2 Y-1 F-01 返回式卫星0-0 1790 --- 失败 4 1975-11-26 酒泉138 CZ-2 Y-2 F-02 返回式卫星0-1 1790 LEO 第1颗 5 1976-12-07 酒泉138 CZ-2 Y-3 F-03 返回式卫星0-2 1812 LEO 第2颗 6 1978-01-26 酒泉138 CZ-2 Y-4 F-04 返回式卫星0-3 1810 LEO 第3颗 7 1982-09-09 酒泉138 CZ-2C Y-1 F-01 返回式卫星0-4 1783 LEO 第4颗 8 1983-08-19 酒泉138 CZ-2C Y-2 F-02 返回式卫星0-5 1842 LEO 第5颗 9 1984-01-29 西昌3 CZ-3 Y-1 F-01 东方红二号910 GTO 失败 10 1984-04-08 西昌3 CZ-3 Y-2 F-02 东方红二号910 GTO 11 1984-09-12 酒泉138 CZ-2C Y-3 F-03 返回式卫星0-6 1809 LEO 第6颗 12 1985-10-21 酒泉138 CZ-2C Y-4 F-04 返回式卫星0-7 1809 LEO 第7颗 13 1986-02-01 西昌3 CZ-3 Y-3 F-03 东方红二号917 GTO 14 1986-10-06 酒泉138 CZ-2C Y-5 F-05 返回式卫星0-8 1800 LEO 第8颗 15 1987-08-05 酒泉138 CZ-2C Y-6 F-06 返回式卫星0-9 1819 LEO 第9颗 16 1987-09-09 酒泉138 CZ-2C Y-7 F-07 返回式卫星1-1 2076 LEO 第10颗 17 1988-03-07 西昌3 CZ-3 Y-4 F-03 东方红二号甲1024 GTO 中星1号 18 1988-08-05 酒泉138 CZ-2C Y-8 F-08 返回式卫星1-2 2129 LEO 第11颗 19 1988-09-07 太原1 CZ-4 Y-1 F-01 风云一号A 757 SSO 01星 20 1988-12-22 西昌3 CZ-3 Y-5 F-04 东方红二号甲1024 GTO 中星2号 21 1990-02-04 西昌3 CZ-3 Y-6 F-05 东方红二号甲1024 GTO 中星3号 22 1990-04-07 西昌3 CZ-3 Y-7 F-06 亚洲一号1247 GTO 23 1990-07-16 西昌2 CZ-2E Y-1 F-01 澳星模拟星Badr-A 7338+70 LEO 24 1990-09-03 太原1 CZ-4 Y-2 F-02 风云一号B 大气一号A/B 881 SSO 02星 25 1990-10-05 酒泉138 CZ-2C Y-9 F-09 返回式卫星1-3 2080 LEO 第12颗 26 1991-12-28 西昌3 CZ-3 Y-9 F-07 东方红二号甲1024 GTO 失败* 1992-03-22 西昌2 CZ-2E Y-1 F-00 澳星B1 GTO 紧急停机 27 1992-08-09 酒泉138 CZ-2D Y-1 F-01 返回式卫星2-1 2592 LEO 第13颗 28 1992-08-14 西昌2 CZ-2E Y-2 F-01 澳星B1 7597 LEO 29 1992-10-06 酒泉138 CZ-2C Y-10 F-10 返回式卫星1-4 弗利亚2080+259 LEO 30 1992-12-21 西昌2 CZ-2E Y-3 F-02 澳星B2 7615 LEO 失败 31 1993-10-08 酒泉138 CZ-2C Y-11 F-11 返回式卫星1-5 2099 LEO 第15颗 32 1994-02-08 西昌2 CZ-3A F-01 夸父一号实践四号1342+396 GTO 33 1994-07-03 酒泉138 CZ-2D Y-2 F-02 返回式卫星2-2 2755 LEO 第16颗 34 1994-07-21 西昌3 CZ-3 Y-8 F-08 亚太一号1385 GTO 35 1994-08-28 西昌2 CZ-2E Y-5 F-03 澳星B3 7669 LEO 36 1994-11-30 西昌2 CZ-3A F-02 东方红三号2232 GTO 中星5号 37 1995-01-26 西昌2 CZ-2E Y-6 F-04 亚太二号--- 失败 38 1995-11-28 西昌2 CZ-2E Y-7 F-05 亚洲二号3500 LEO 39 1995-12-28 西昌2 CZ-2E Y-8 F-06 艾科斯达1号3288 LEO 40 1996-02-15 西昌2 CZ-3B Y-1 F-01 国际通信卫星708 4594 --- 失败 41 1996-07-03 西昌3 CZ-3 Y-10A F-09 亚太1A 1400 GTO 42 1996-08-18 西昌3 CZ-3 Y-14 F-10 中星七号GTO 失败 43 1996-10-20 酒泉138 CZ-2D Y-3 F-03 返回式卫星2-3 2970 LEO 第17颗 44 1997-05-12 西昌2 CZ-3A F-03 东方红三号2267 GTO 中星6号 45 1997-06-10 西昌3 CZ-3 Y-11 F-11 风云二号A 1369 GTO 02星

中国航天事业

中国航天事业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空间技术 1. 人造地球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制并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国共研制并发射了4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飞行成功率达90%以上。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四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和“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也即将形成。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卫星回收成功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中国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国际水平。近几年来,中国研制并发射的6颗通信、地球资源和气象卫星投入使用后,工作稳定,性能良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运载火箭。中国独立自主地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适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载能力达到5100千克,基本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自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

(整理)中国航天火箭发射列表

隐藏▲中国航天火箭发射列表 1996年前:1960年代 · 1970年代 · 1980年代 · 1990年-1996年 1996年后:1997年-1999年 · 2000年代 · 2010年代 · 未来任务 序号 运载火箭名称 有效载荷名 称 发射起飞时间 (UTC+8/UTC+9) 预定星箭分离轨道 发射地点 1. 长征 一号 不明 1969年11月16日 17时45分 近地轨道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场区5020工位 41°18′32″N 100°18′59″E41.3088°N 100.3165°E 失败第级制统程配器中发故障飞6秒

地 2. 长征 一号 无载荷试飞 1970年1月30日 亚轨道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场区5020工位 41°18′32″N 100°18′59″E41.3088°N 100.3165°E 成 3. 长征一号 东方红一号 科学实验卫星 1970年4月24日 21时35分 近地轨道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场区5020工位 41°18′32″N 100°18′59″E41.3088°N 100.3165°E 成 4. 长征 一号 实践一号 科学实验卫星 1971年3月3日 20时15分 近地轨道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场区5020工位 41°18′32″N 100°18′59″E41.3088°N 100.3165°E 成 5. 风暴 一号 长空一号 (技术实验 卫星1) 1973年9月18日 20时12分 近地轨道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场区138工位 41°18′22″N 100°18′48″E41.3061°N 100.3132°E 失 6. 风暴 一号 长空一号 (技术实验卫星2) 1974年7月12日 21时25分 近地轨道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二号发射场区138工位 41°18′22″N 100°18′48″E41.3061°N 100.3132°E 失

中国航天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中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宇航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象卫星。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试验飞船,飞船返回舱于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2001年1月1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2号试验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1月16日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准确返回。2002年3月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3号试验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108圈后,于4月1日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 2002年12月30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4号飞船。 载人航天工程又称“921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1992年1月做出决策并开始实施的重大工程。1999年月11月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飞船,随后又成功发射了3艘无人飞船,2003年10月15日,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胜利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的千年梦想。 2005年10月12~17日,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圆满完成神舟六号飞行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了2人5天、航天员直接参与空间科学实验活动的新跨越,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一,概述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二,空间技术

西北航空公司ty—54m型b260号飞机空难事故

1 5 4 M 型B 2 6 1 0 号飞机空难事故西北航空公司T y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94 年6 月6 日,西北航空公司TY—154M 型B2610 号飞机执行西安一广州2303 航班飞行任务。8 时13 分由西安咸阳机场起飞,8 时23分,飞机在空中解体,坠毁在西安市长安县鸣犊镇。机上人员160 名,其中旅客146 名(外籍及境外旅客13 名)、机组人员14名全部遇难,飞机原值人民币6038 万元,净值3032 万元。 6月6日,西北航空公司李刚强机组驾驶Ty—154M型B2610号飞机执行西安至广州航班任务。机组开车前、 开车后、滑行中、起飞前按检查单进行了检查。该机于8 时13 分由咸阳机场起飞。离地24 秒后,机组报告飞机发生飘摆,保持不住,飞机唿唿唿地响。飞行员用额定马力保持400公里/小时速度上升。8时16分24秒报 告飞机以20°的坡度来回飘摆;8时1 6分58秒报告以30°的坡度飘摆;8时17分06秒报告两个人都保持不住。机组采取了短时接通自动驾驶仪等方法进行处理,但仍不能稳住飞机。飞行轨迹向右作不规则的转弯。8 时22分27 秒,飞机速度380 公里/小时,迎角20°,出现失速警告,之后,飞机突然向左滚转并下俯,俯仰角由0°下俯到—65°,左倾斜角超过66.8°,速度达到747 公里/小时,出现超速警告,在12 秒钟内,气压高度由4717 米下降到2884米,最大法向过载达2.7g,最大侧向过载达1.4g,飞机航向由250°左转到110° 8时22分42秒,高度为2884 米,飞机空中开始解体,坠毁在距咸阳机场140°方位,49 公里处。 二、事故原因分析 调查中,得到如下基本事实: 1 .经公安部门现场勘查、尸体检验、安全检查、调查访问等工作,排除炸药爆炸和人为破坏因素。 2.机组状况 ①身体情况:机组人员94 年度体检结果均符合中国民航飞行人员体检标准。 ②机组技术状况:机组人员均持有该机型执照,并在有效期内。 本次航班配备了双机组 3.舱音记录情况 ①舱音通话情况是:机外通话录音清楚,机组内部对话录音声音小,干扰大,有的话难以辨认。 ②机组起飞前各阶段按检查单对飞机进行了检查。 从起飞滑跑到抬前轮离地阶段,未发现异常情况报告。 ③离地24 秒钟后,机组报告飞机飘摆并有唿唿响声,保持不住。此期间机组用杆状态操纵飞机。 ④机组用额定马力,保持速度400左右缓慢上升;还短时(8:?8:)接通了自动驾驶仪,试图稳定姿态, 但无效果;随即将自动驾驶仪断开。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科学技术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信息技术催生了新媒体也诞生与发展,大众传媒的传播方式也在不断更新进步,传媒也逐渐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发展方向过度,新媒体从诞生之日起便显示出其卓越的领导力量和非同寻常的影响力,在对舆论的控制力上也叫传统媒体更胜一筹,随着电子信息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普及,新媒体的传播已经深深植入人们的脑海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要内容。新媒体与纸质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共同组成了当今世界三大传播媒体,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也在逐渐加深,新媒体的传播速度、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与传统媒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过几年,5G信息网络将会为我们带来更多更快的新闻信息,我们的获取信息途径将会越来越多,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近些年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本文针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概念入手,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对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展开解读,并针对这些影响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传播手段;传播载体;传播效果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不断出现,新媒体的发展壮大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越来越大,随着新生代力量逐渐步入社会,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彻底颠覆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和管理方式,“网络反腐”“微信众筹”“朋友圈代购”等现象已经司空见惯,受众群体可以通过新媒体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利用社交平台表达自己的诉求,人们的发声渠道变得多样化,生活、生产、消费也在新媒体的发展下彻底进行变革;新媒体也带动了媒体产业的不断更新和升级,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也变得不同,人们阅读习惯和表达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在新媒体面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媒体经营者要改变原有的经营管理理念,与时俱进为传统媒体开创新的未来,但是新媒体在蓬勃发展的今天,也遇到了诸多难题和困扰,如何有效管控好这些弊端,让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媒体产业的欣欣向荣,是值得所有从业者思考的问题。 1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概述 1.1新媒体概念 新媒体的定义较为宽泛,人们公认的定义是依靠数字信息,利用计算机、手机和互联网等新电子信息技术下催生出来的一种媒体形态,新媒体的核心技术是网络平台,人们通过强大的信息平台获取信息、形成社交网络,它不同于报纸杂志、书籍、电视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其中计算机和手机成为新媒体传播的主要媒体,互联网成为新媒体传播的新途径,新媒体传播具有数字化、互动性、自发性等特点。新媒体的出现形态越发多样化,例如:手机报纸、电子期刊、网络小说、随身电子书等。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娱乐不可缺少的必备品,新媒体的价值和未来的发展潜力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人们可以在坐公交车、锻炼身体、购物等过程中任意选择播放新媒体,很多原创性的内容都是兴起于新媒体上,新媒体传播门槛非常低,很多草根能够通过媒体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才艺;新媒体具有互动性的特点,读者和作者之间能够随意沟通和交流,对作者内容能够第一时间反馈受众群体的信息,但这些特点也导致很多新媒体上的内容严重失实,很容易对读者关注产生误导。 1.2传统媒体概念 传统媒体定义基本等同于平面媒体,早起起源于报纸、杂志、广告等平面媒体,传统媒体随着电视广播的发明,逐渐演变成通过某些电子设备或纸张作为媒体,定期向社会大众发布新闻、广告、招聘、娱乐等咨询的平台,电视、报纸、广播被称为三大传统媒体。其中报纸是以文字记录为主,主要记载记者对某些易于引起大众关注的新闻、消息报道的一种客观分析。报纸由于篇幅有限,一般只选择最具有阅读价值的内容进行报道,每个类型的报纸都有固定的受众群体,报纸的更新速度一般是按“日”计算,因此,报纸的信息报道时效性较

伊春空难调查报告

伊春空难调查报告 篇一:伊春空难全记录 致命航班伊春空难过程全还原 Vd8387次航班为什么坠毁伊春?存在短暂黄金逃生时间,何以死亡率接近50%?□本刊记者宫靖徐超张瑞丹张艳玲于达维梁冬梅|文 36米多长的客机残骸,像一条腐败变黑的大鱼,瘫在平缓的坡地上。这架飞机已经永远无法抵达数百米外的终点——黑龙江伊春林都机场的水泥跑道。 8月24日20时45分,河南航空公司(下称河南航空)一架巴西产E-190支线飞机,从哈尔滨太平机场起飞。近50分钟后,搭乘96人的飞机开始在伊春机场降落。约21时36分,飞机失事。飞机原计划在伊春降落后半小时再次起飞,返回哈尔滨。但飞机提前触地,经过多次剧烈颠簸后断为两截,机身起火,数分钟后发生连续爆炸。42人遇难,54名幸存者均不同程度受伤,其中7人重伤。五名机组人员中,机长齐全军和机组安全员廉世坚幸存,另三人遇难。这注定成为中国民航史上悲惨一幕。中国民航系统上一次空难即包头空难,距今已过去五年零九个月,在此期间,中国民航在世界各大国民航中以安全事故少而闻名。 失事飞机的黑匣子很快被找到,但按照惯例,准确的事故原因需要较长时间才能确定并公布。飞机本身是否存在致命缺陷,目前尚未有结

论。 而根据幸存者的描述和航空专家的分析,伊春机场不具备盲降系统,河南航空仍然开通了夜间航班。在飞机准备降落的时间段,机场气象条件恶劣、能见度不够,而机组并未选择返航或备降方案。 8月25日即飞机失事次日,河南航空宣布免去现任总经理李强的职务,任命曹波为代理总经理。8月26日下午,在伊春市区举行的新闻通告会上,河南航空监事会主席刘航深深鞠躬,“代表公司向遇难者哀悼,向受伤旅客表示歉意,向全社会道歉。”台下多名记者发现,刘航眼角湿润。 最后五分钟 “飞机这东西,在跑道上是个好东西,只要离了跑道,就跟纸糊的一样” 空难发生之前的下午,伊春市境内曾有小雨。晚21时刚过,被小兴安岭森林环抱的伊春市林都机场,开始出现雾气。约21时31分,预定21时45分降落的Vd8387次航班出现在机场上空。此时,伊春市市长王爱文已进入机场站坪等待迎接贵宾。 王爱文调任伊春市长前,曾任前劳动保障部就业司副司长、规划财务司司长。在本次航班上,乘坐有20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官员,他们由人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孙宝树带队,计划在伊春市召开“全国部分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座谈会”。 此时,机场方面对灯光和跑道的检查都已完毕,只待飞机着陆。多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