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外学前教育史

名词解释
1.马克思主义教育起源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不但创造了人类,而且还形成了人类社会。人类群体的共同劳动,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产生了语言,为教育活动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最初的教育是借助语言,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的,教育一开始就是伴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出现的,教育同人类的生产劳动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教育起源于劳动,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教育产生于生产劳动,又服务于社会起源问题上的基本结论。
2.青年之家:这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教育男性青年的场所,重点是进行军事教育、社会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特别是军事教育占很大比重,要求青少年参加军事操练,学习骑马、射箭等技术。
3.青年礼:当男孩子在"青年之家"学习到达一定的年龄时,在民族部落里要举行一种检验和考查青少年学习成长情况的仪式,这种仪式叫做"成丁式"或"青年礼"。其主要过程是:当少年即将转入青年期的时候,对他在各方面的学习训练情况进行一次严格的检查。一般是由部落中最有威望的长者或民族首领主持。男孩子经考查合格以后,才能被确认是正式的社会成员。
4宫廷学校:宫廷学校设立在国王所在地的宫廷里,专供王子或高级官吏子弟就学,以培养奴隶主国家高级文武官吏为主要任务。宫廷学校是在古埃及最早出现的学校,也是最高一级的学校。宫廷学校的学生在学习期间,一方面要学习国家的各种文稿,另一方面还要用大量时间从事抄写。习武也是宫廷学校的一门重要功课。除此之外还有辞令训练。所有的宫廷学校还要进行奴隶主阶级的政治道德教育。
5.神庙学校(寺庙学校):神庙学校是附设在神庙里的一种学校。一方面要教给学生普通的知识,如文字书写、语言、天文等学科的初步知识,同时也要向学生传授如神学、巫术等比较高深的专门学科的知识。神庙学校比宫廷学校地位低,它的培养目标较为广泛,既培养一般宫吏、僧职人员,也为皇家培养修建宫殿、陵墓、寺庙及医治疾病的人员。神庙学校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和加强宗教神学精神与巫术思想的灌输。
6.文士学校:也称书吏学校,主要是培养担任书吏工作的人员。一般是比较初级的和启蒙性的学校,主要教一些识字、阅读、书写和计算方面的基础知识;对少数程度较高的学生,可加授天文、医学和法律方面的知识。除了招收官吏子弟以外,还招收一部分手工业者和自由民的子弟,培养出来的是下层官吏。
7.古儒学校:公元前8世纪,由于客观需

要,古印度出现了一种专门研究婆罗门教教义《吠陀经》,并且专门从事儿童教养工作的人,史称"古儒"。"古儒"学校就设在"古儒"家中,不能或不愿亲自教导孩子的家长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古儒家里,过着有节制有规律的学习生活。入学七八岁,学习年限不一,一般是12年。儿童们除了学习《吠陀经》以外,还要学习语言学、韵律学等,还要了解奴隶制国家的法律和各种行为规则、宗教仪式等。教学方法上仍以记诵讲解为主,也有复述、讨论、演示等形式,体罚很盛行。
8.五项竞技:这是斯巴达儿童军事体育训练的教育项目——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此外还学习骑马、游泳、击剑等。儿童从7岁至18岁一直过着集体生活。在教育方法上非常严酷和野蛮,训练过程中体罚极为严重。
9.古罗马的修辞学校:是比文法学校更高一级的学校,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把贵族子弟训练成为演说家、辩论家。
10.苏格拉底教学法:苏格拉底在教学时,不是直接讲解各种道理或传授各种具体知识,而是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错了,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根据不正确的回答进一步提出补充问题,使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上的缺陷和矛盾之处。他再以种种事例去启发学生,引导他们一步步接近正确的结论。苏格拉底强调,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并不需要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关键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教育者只是作为学生精神上的"产婆"而存在。正因为如此,他的这种问答式教学法也被称为"产婆术"。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法,影响很广。
11.三艺:雅典高等学校的教育内容中,文化知识的学习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主要学习文法、修辞学、哲学这三门,合称“三艺”。
12.四艺:17-20岁的意志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青年人勇敢的品德,教育的主要科目有:体操、军事体育训练和理论知识学习,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简称"四艺)。
13.士官团:是古代西方奴隶制国家雅典的一种高等军事学校,主要培养军事方面的领导者,学习年限两年,年龄为18岁到20岁。主要是学习优秀者从国家体育馆毕业后可升入士官团学习。
14.《雄辩术原理雄辩术原理雄辩术原理雄辩术原理》:昆体良是古罗马著名的演说家、雄辩家,他总结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写出了《雄辩术原理》一书。这是一本专门论述如何演讲、辩论的书,其中谈到了教育的作用,建立学校的意义,如何培养雄辩家等问题。这本书是古希腊、罗马教育成就的总结,也是昆体良本人教学实践活动的总结。作为一本教学论专著,此书对后世

的影响很大。
15僧院学校:以培养未来的僧侣为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贫穷"三种品质。除学习《圣经》教义,还学习读、写、算的基本知识和古代流传下来的"节艺"内容。主要是由教师口授、学生抄录并死记硬背,采用问答法巩固知识。体罚非常严重,棍棒、鞭条是学校的必备品。不注意儿童的身体锻炼,轻视体育。
16.大教堂学校:也称主教学校,设在主教所在地,培养各教堂的领袖人物。学校性质、水平同僧院学校相近,但设备好,教育内容完备,除《圣经》以外,主要学习"七艺"。
17.教区学校:设在教徒居住的地区,目的是为了向广大民众进行一般的宗教宣传。学校设备简陋,向劳动者子弟灌输宗教知识和简单的读、写、算知识。学习期限也比较短,是半年或几个月,学习时间不固定。地位低于僧院学校和大教堂学校。
18.骑士教育:是一种培养骑士的教育。产生于11世纪,12世纪盛极一时,14世纪走向衰落。在家庭中进行,以军事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整个教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7岁前的教育、7-14岁侍童教育阶段、14-21岁侍从教育阶段、21岁经过授职典礼后正式封为骑士称号。
19.城市学校:是为新兴市民阶层的子弟所设立的初等教育机构。由市政机关管理,由城市当局来决定各方面事务。除宗教课程以外,还有读、写、算的训练。城市学校的出现,打破了教会对教育的垄断,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以后西欧国家普遍开办了这种学校,为近代初等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快乐之家: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者维多利诺,1424年应孟都亚公爵的请求,到孟都亚郊外办了一所宫廷学校,即孟都亚学校。整个学校洋溢着愉快欢乐的气氛,因此维多利诺把这个学校称为"快乐之家"。
21.《巨人传巨人传巨人传巨人传》:法国伟大的人文主义者拉伯雷的主要著作《巨人传》是一部世界文学名著。在这部长篇讽刺小说中,拉伯雷通过巨人高康大的教育成长过程,揭示了两种对立的教育活动。充分地表达了他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1)在教育目的上主张通过教育培养儿童成为道德高尚、学识渊博、健康活泼的人文主义者。(2)在教育内容上重视广泛的知识学习。(3)在教育方法上大力提倡实物教学和谈话法,注重发展儿童的理解力。
22.《大教学论大教学论大教学论大教学论》:在夸美纽斯的所有著作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奠定了夸美纽斯教育观及其全部教育活动的基础。系统地论述了关于改革经院主义旧教育,建立资产阶级新教育的主张,首次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西方第一本教育学专著,它的问世,标志

着教育学从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等学科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此夸美纽斯也被后人称为“教育科学的奠基人”。
23.循序渐进原则:有两个方面,一是教的系统性一是教的系统性一是教的系统性一是教的系统性。夸美纽斯强调传授知识要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顺序进行,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要给儿童连续的知识体系,要求教学活动按照有条不紊的顺序进行,仔细划分教学时间,每时都有固定的安排,严格地遵守。他力图改变旧教育中教学活动杂乱无章的局面,但比较机械。二是学的量力性二是学的量力性二是学的量力性二是学的量力性。。。。夸美纽斯认为儿童认识事物有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过程,教学必须适合儿童特点和接受能力。这一思想对封建旧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其进步意义非常明显。但是,在强调适应儿童身心发展水平时忽视了对儿童学习潜力的挖掘。
24.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认为,知识是从感官而来的,教学应当尽可能地把一切事物都放在儿童的感官面前,以便多方面地调动儿童的感官活动,帮助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他提倡在教学活动中多采用参观、实验方法,多提供实物、模型和图片,教科书也要配有生动的插图。夸美纽斯强调在教学中进行实物教学,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这些都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他过分地夸大了直观的作用,把直观知识与书本知识对立起来,这不符合教学规律。而且把儿童认识事物的过程停留在感觉阶段,这也是不科学的


二理解分析
1.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1)无阶级性。教育是平等的,所有的社会成员在教育上没有等级差别,只有性别上的区分。(2)非独立性。教育尚处于萌牙阶段,还没有从生产劳动中分化出来,始终没有独立的教育活动,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3)贫乏性。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是贫乏、单调的。
2.促使学校产生的四方面因素促使学校产生的四方面因素促使学校产生的四方面因素促使学校产生的四方面因素????
⑴生产力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部分人脱离体力劳动,从事脑力劳动,出现了专职学生和专职教师,为学校的产生创造了条件。⑵奴隶社会政治活动的日益复杂。奴隶主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地位,需要设置专门机构,对他们的子弟——未来的统治者进行教育。⑶奴隶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促使学校产生的另一方面因素。科学技术主要是在人们长期生产劳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为了得以保存和发展,有必要

传授给下一代,这也就需要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⑷文字的出现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有了文字以后,人们就要求学习书写,必须有专门的场所,由专职人员来负责教学,由此促使了学校的产生。
3.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学校教育的特点:在古埃及和古印度这些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学校和学校教育。总的来说,这些学校还是相当简陋的,教学内容中渗透着宗教神学精神,教育同宗教联系密切。另外,这此学校教育的阶级性已经非常明显,奴隶甚至作为自由民的农民、手工业者都不能受到这样的教育,只有奴隶主贵族和高级僧侣的子弟才能到学校学习。由于学校的产生和发展,致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进一步分离,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完全脱离,这正是奴隶社会的教育和原始社会的教育的本质区别。古代东方奴隶制国家的教育,无论是教育内容或教育方法,都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它不仅大大地促进了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且对以后世界教育的发展都产生极大的影响。
4.斯巴达教育的特点?
斯巴达教育是古希腊教育中一个独特的类型,它的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特点,与古希腊其他城邦国家是不一样的。斯巴达教育在整个奴隶社会教育中也是属于保守、落后的一类,其中虽然有些积极的因素,但从整体上讲,斯巴达教育是野蛮的、落后的。
5.雅典教育的特点
(1)是和谐教育的典范,注重培养和谐发展的人。(2)教育内容丰富,注重军事体育训练和知识教育。(3)学校类型多样化。(4)教育国有化程度不如斯巴达,有很多私立学校。(5)学校教育都是被奴隶主阶级所控制,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学校只接受奴隶主子弟。(6)教育都不与生产劳动直接联系。
6.斯巴达和雅典教育比较????
不同点:(1)雅典是和谐教育的典范,注重培养和谐发展的人;斯巴达教育目的单一,只要求培养军人。(2)雅典教育内容丰富,注重体育教育、知识教育;而斯巴达只强调军事体育教育。(3)雅典学校类型多样化;斯巴达只有军事体育学校。(4)雅典的教育国有化程度不如斯巴达,有很多私立学校。
相同点:(1)无论是雅典还是斯巴达的学校教育,都是被奴隶主阶级所控制,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学校只接受奴隶主子弟。(2)教育都不与生产劳动直接联系。(3)都注重军事体育训练。 从雅典、斯巴达的教育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教育的发展完全取决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其经济、政治条件不同,教育发展的方向也不同。
7.古罗马共和时期的学校教育????
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建立了奴隶制共和国,出现了以

下几种学校:(1)初等学校初等学校初等学校初等学校。。。。共和后期,初等学校得到了普遍的发展,学生为7~12岁的男女儿童,学校是私立的、收费,国家不加管理,学校多设在寺庙和私人家中。教育内容是读、写、算的基本知识和"十二铜表法"。(2)文法学校文法学校文法学校文法学校。。。。贵族子弟到了12岁,被送人文法学校学习,这是比初等学校高一级的学校,也是私立的,收费更昂贵,学生主要学习希腊文、拉丁文、修辞学。(3)修辞学校修辞学校修辞学校修辞学校。是比文法学校更高一级的学校,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把贵族子弟训练成为演说家、辩论家
8.柏拉图的教育体制设想????
为了达到通过教育来培养未来统治者的目的,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设计了一个自认为理想的教育体制,代表了古代希腊奴隶社会教育的最高成就。 ⑴6岁前的启蒙教育阶段岁前的启蒙教育阶段:岁前的启蒙教育阶段岁前的启蒙教育阶段:①优生优选思想。②儿童公育制度。③学前教育的任务是通过施加适当的影响,以形成其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④重视为儿童安排游戏活动。⑵6----16岁的情感教育阶段: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节制、正义等美德,通过体育来训练身体,通过音乐来陶冶情感。⑶17--20岁的意志教育阶段:主要任务是培养青年人勇敢的品德,主要科目有体操、军事体育训练和理论知识学习,理论知识包括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简称"四艺)。⑷20岁以后的理智教育阶段:仅针对奴隶主贵族子弟,主要任务是发展青年理智的美德,为培养国家高级官吏、"哲学王"作准备,主要学习科目有:哲学、辩证法和"四艺"。 从柏拉图设计的教育体制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整个体系就是通过层层筛选和层层淘汰的方式,培养和造就"哲学王"。柏拉图的教育理想虽然具有一定的空想性质,但是也包含了许多合理的见解,如:①重视教育的作用及认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②形成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内容,确立了"四艺"的课程体系。③重视国家对全体公民进行教育。这些方面对于后世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9.亚里士多德的教育年龄分期思想????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并论证了教育要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的原则,要求教育者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他把教育分为三个阶段,任务方法的侧重点不同。
⑴O----7岁的教育阶段,任务是顺应自然,促使儿童身体正常发育成长。①重视对婴儿的抚养,多给他提供营养丰富的食物,提倡母乳喂养。②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儿童进行充分的身体活动。同时,还要让儿童进行

体质锻炼,特别是忍受寒冷的锻炼。③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是让儿童学会自制。④适当进行课业学习。⑵7----14岁的教育,应进入国家开办的初等学校学习。主要任务是陶冶性情、培养道德。主要内容是掌握读、写、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进行体操训练和音乐教育,都是为了服务于道德教育,为了净化儿童非理性灵魂中的不良冲动和欲望,培养适度、公正、节制、勇敢等美德。⑶14----21岁的教育,主要任务是发展理性灵魂,以智育为主。学习科目主要有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理论等。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继承了柏拉图思想中的合理部分,如重视教育对政治的作用,提倡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内容等。但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又有发展创新的方面,主要是他的"教育年龄分期"思想,强调教育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注意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来安排教育任务,这一思想后来被夸美纽斯发展成为教育的"自然适应性"原则,对以后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0.昆体良的教学思想????⑴及早教育:教育最好从摇篮里就开始,在婴儿时期,就应注意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纯洁性。父母应当关注儿童语言和行为的发展,在为儿童挑选乳母和保姆时,要看她们在道德和语言方面是否达到要求,以免对儿童产生不良影响。应慎重选择儿童的游戏伙伴,避免受到恶劣语言和行为的影响。 ⑵提倡学校教育:昆体良还主张儿童要提早入学,他认为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相比有许多优越性。他还认为,未来的演说家只有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才能培养出来,因为从学校生活中可了解社会、养成适应公众生活的能力和习惯。所以,昆体良对学校教育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最早提出分班教学设想的人,把学生分成班级,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这个设想后来被夸美纽斯发展为班级授课制的思想。 ⑶教学内容:昆体良还为未来演说家的教育规定了比较广泛的学科课程体系,包括读、写、文法、修辞学等内容。 ⑷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昆体良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许多合理性的建议:①教学应当明白易懂。他认为一个好的教师所讲的知识要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适应,使学生能充分理解。②教学中应注意因材施教。教师要研究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能力和性格,了解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在这个基础上来安排教学内容和决定教学方法。③教学中应注意劳逸结合。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宜过重,应该使学习和休息相结合,防止学生因过度疲劳而厌恶学习。④对教师的要求。昆体良要求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和蔼而不放纵,严肃而不冷

酷,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严禁对学生施以体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