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教云的信息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职教云的信息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职教云的信息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教学策略单一,无法吸引学生融入教学情分:课前、课中和课后(见图1)。老师1 信息化教学的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境,使学生产生厌烦等消极学习态度,在课前通过平台课前预习讨论,预习测验等《飞机构造基础》是飞机机电设备维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率。②课模块布置相关预习题,学生通过手机客户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向学上课下融合度低。在课堂上学生会在老师端完成相关预习任务。

生介绍飞机结构、起落架系统,空调系统的引导下使用信息化平台,而课下因为传等各个系统的基本原理,但课程却因信息统信息化平台功能的单一性使学生缺少利化教学模式的落后越来越无法解决教学内用平台的兴趣。③教学评价单一。静态的容的重难点、跟不上企业对高标准人才的课堂管理模式无法进行教学质量的监控,要求, 从而陷入困难境地。基于《飞机构难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开展差异化造基础》信息化教学模式亟待跃升的紧迫的课堂教学,也无法发挥学生主体性地[3-4]性,教学团队决定采用教育部印发的信息位。

[1]化2.0理念为依托,尝试对课程信息化教针对传统平台的缺点,职教云应运而图1 职教云平台结构

学资源进行建设。

生,解决了平台问题。在信息化教学策略上课过程教室可依靠课中模块提高课1.1 已有成效

方面,使用了3D仿真教学动画、微课视堂效率。课中模块包含签到在线PPT、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频、虚拟仿真软件和AR技术来解决目前线测验、题库、小组PK、微课、学习反的优势,在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创新教育所存在的学习体验差等问题。

馈等。教师可利用相关模块完相关教学法模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并已取得了2 信息化教学的实施

的实施,如利用头脑风暴功能实施任务驱可喜的成就。一方面, 教育信息化建设促互联网与生活的高度融合,使学生杜动法,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利用学习资料进了校园网络和相关硬件设施的建设, 各绝手机已基本不可能,而课堂上学生爱玩形成初步方案,通过师生研讨,实际工作个教室的电脑和投影仪已基本配置;另一手机游戏已成为扰乱课堂纪律和氛围的问操作视频验证的方式完成飞机刹车装置维方面, 在往期的信息化建设中积累了大量题因子,与其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不如利护程序制定。课后学生可依据课后中的评图片、PPT等教学电子资源。

用手机为作息化平台的优势开展信息化教价模块自评和对老师进行评价,通过学生1.2 存在的问题

学。在《飞机构造基础》的信息化教学改在平台方面,随着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反馈,教师有目的性的更新相关资源及革中,以职教云为平台,综合采用了的进行,市场上出现了众多的信息化应用教学策略。由于职教云平台功能的全面AR、模拟仿真软件等教学手段。

平台,比如Blackboard 网络教学平台、天性,在《飞机构造基础》课堂应用中可以2.1 职教云平台简介

空教室Skyclass等。各平台管理独立,冗职教云平台是在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高度信息化,不仅课前、课中和课后全过[2]

余度大,缺乏整合。

建设和运营的智慧职教资源的基础上开发程贯穿使用职教云平台,而且可以利用平在具体课程应用方面,以《飞机构造的小规模在线课程,助推校内混合式教台进行在线出题考试,期中、期末可以达基础》为例。《飞机构造基础》在实际教学。与职教云平台相配套的“云课堂”到无纸化考试。

学过程当中产生了三大亟待解决的难题: APP,方便学生课堂上使用。

2.2 信息化教学策略

①学习体验感差。由于信息化资源贫乏,

职教云平台将课堂组成分为三个部

《飞机构造基础》采用理虚实一体化

基于职教云的信息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①①②①①

杨振博 陆 轶 李 理 黄钰雯 刘 超①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飞机维修工程学院 ②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信息化建设作为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最佳手段和方式,通过与课程标准相结合,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升级以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通过以《飞机构造基础》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和运用为切入点,基于职教云平台对信息化教学进行探索。在实际课程中,以职教云平台为基础综合利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口头反馈以及考试成绩得知,平台和多种信息化手段的综合运用使授课效

率大幅提高。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同时也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革,使传统的教育理念、体制、模式、方法、手段等发生了变化,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我国教育部制定的2010年教育发展目标中就明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校园网;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2-0094-04 校园的信息化,就是在一个开放式信息平台基础上,实现教育资源优化与共享,进行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现代教育环境,使得整个学校的事务和活动建立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管理高效,达到整个教育过程全面信息化的目的。这不只是信息技术在校园中的应用,还要全面建立起信息时代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在互联网上,建立起虚拟校园,实现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与延伸,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效益。校园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学校各方面工作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长期建设、不断完善的过程。 下面将XX省XX市观澜中学(简称我校,下文同)在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与管理中的做法和体会归纳如下,借此与同行交流。 一、领导重视,理念先进,着眼未来,科学规划

我校的信息化建设起点低,起步晚。2002年,全校才一间电脑室,每个年级两台教师电脑,正是在这种几乎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学校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多次邀请区信息部领导、专家来我校指导工作,并组织教师到信息化建设走在前列的学校去参观、学习,经常召开行政会进行专题研究讨论,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排除一切困难,做出科学规划。短短两年时间,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千兆主干,百兆到点”的高速校园网,方便快捷的网上办公系统;每个功能室、教室都配有“三机一幕”多媒体教学平台,教师人手一台办公电脑,新增了电脑室、电子阅览室……教师们积极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在国家、省、市、区等各级论文、课件、说课比赛中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生信息技术活动形式多样,成效显著。2004年,我校被评为XX宝安区信息化示X学校,XX省一级学校,XX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创建学习型学校,致力内涵式发展。立足教学工作,大力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我校的五年发展规划为我校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如果不注重规划、管理与应用,再先进的设备也只是一堆摆设,我们必须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和物的作用,将信息技术有效的应用到教学管理中去,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效益和效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信息化。正是有了学校和领导的把舵导航,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才能在先进理念的指导下,着眼未来,科学

心得体会:职业教育信息化形成一批示范典型(最新)

心得体会:职业教育信息化形成一批示范典型(最新)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验收结果。从试点类型、试点任务和区域分布来看,职业教育信息化取得重要进展。近年来,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强统筹指导、注重项目引领、开展试点试验、强化平台建设,全面提升了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 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教育部于2012年启动了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试点类型分为区域试点、中小学试点、职业院校试点、本科院校试点、专项试点和资源平台规模化应用专项6类。 教育部日前对试点地区和单位进行验收,161个单位被确定为试点优秀单位,其中职业院校试点优秀单位35个。这表明,职业院校各试点单位在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深化应用、强化创新,已形成一批可推广可示范的典型。 从区域分布来看,35个职业院校优秀试点单位分布在27个省(区、市)。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优秀单位分别为13个、13个、9个,占比分别为37.14%、37.14%、25.71%。这表明,虽然中央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与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西部地区信息化建设水平仍有待提高。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扶持力度,对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群体之间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差异,实现教育质量提升和内涵式发展意义重大。 从试点内容来看,职业院校试点工作重点内容分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类、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类、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与管理类、信息化培训与社会服务类,基本覆盖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的全部重点工作任务,对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发挥了优秀示范带动作用。 多措并举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 近年来,教育部加强统筹指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区域协调,组织、推动、落实、监管职业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形成了以点带面、共同进步的工作氛围。 加强统筹指导,制定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安全指导政策。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印发《关于进一步落实职业院校网络安全工作的通知》,建立起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网络安全工作体系,增强网络安全管控能力。 注重项目引领,实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项目自2010年启动以来,已立项建设了88个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资源库(建有10

[教学管理]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保障,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水平及效率。本文主要根据湖南工业大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管理信息化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 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决定了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内容。教学管理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整个学校的管理水平。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规划》中明确表明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建设是我国目前教育现代化的重中之重。所谓教学管理信息化,就是信息化应用在学校的各个方面,比如:日常的行政管理、学生及教学管理。在这么庞大的数据信息化管理中,管理人员发现大数据价值密度低,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其具有“碎片化”的特点,即在教学管理信息化时,在教师及学生管理或服务中产生的数据经常都是未经过处理的“碎片数据”。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是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目前,湖南工业大学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对高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通过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高等院校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共享性。在教务系统管理中,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化处理技术,整合了统计、传输、检索这些优势,得出的数据既及时可靠又完整。 (2)有利于减轻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使教学管理工作标准化与规范化。跟传统教学管理相比,新的处理方法在教学工作方面实现了4个统一,即数据打印格式、查询方式、处理方式与存储标准的统一。这有利于目前教学工作有序稳定的运转。 (3)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的公平性、透明度。例如: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试题卷库管理系统根据用户提供的章节范围、题型、难度、知识点等配题,要求自动选题、自动制作标准化试卷。考试用卷由试卷库中自动抽取,避免教师对试卷确定的问题,实现了教考分离,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了考试管理的透明度。 (4)有利于加强教务管理部门与师生的联系,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及师生的满意度,提升学生选课的效率和各方面师资力量的利用率。 2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 湖南工业大学设有16个教学院(部)及1个独立学院(科技学院),有21个硕士学位点,51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34 50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52人,有教职员工2 581人。要对这么多师生的教与学实施有效管理,工作量是十分大的。目前,其使用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是采用外包和内建相结合的信息化建设方法,外包是高校购买现代教学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体系结构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与C/S(客户机/服务器)相结合的三层体

信息化改变职教教学

信息化改变职教教学 传统职教教学主要面临四个教学瓶颈:资金投入、教师队伍、教学手段、学生素质。当今世界,中国社会已经步入了“数字信息时代”。信息的及时性、开放性以及可交互性等特点对传统的单向线型、平面的教育教学方式形成了强烈冲击,而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客观面对,积极变革。 标签:职业教育;瓶颈;信息化;数字化;教学 当今世界,中国社会已经步入了“数字信息时代”。信息的及时性、开放性以及可交互性等特点对传统的单向线型、平面的教育教学方式形成了强烈冲击,而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客观面对,积极变革。 传统职教教学主要面临四个教学瓶颈,分别是资金投入、教师队伍、教学手段、学生素质。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资金投入不足,很难和发达国家相比,而且在以后10年内都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人均投入水平;职业教育既懂企业实际生产需求、又掌握理论知识,能将实践与理论进行有机地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又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国家双师型教师的教学目标;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文字理解能力以及三维空间想象能力,这恰恰是职业学校学生的软肋,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是不适应书本学习,在文字理解能力、逻辑推理以及空间三维想象能力都较差;在学生方面,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往往有很好的潜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他们身上总是表现出学习成绩较差、学习积极性较低、课堂纪律较差。短期内无法改变学生的素质,这就要求职校学校及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造教学环境,提起学生们的兴趣,参与和分享学习中的快乐,更多的学习些知识文化。 在当今教育背景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化数字技术教学可以改变职业教学环境。虽然目前职教学校的硬件条件还不能达到信息化教学的最理想状态,但在现有条件下,教师积极开发应用,学生积极配合参与,数字化、信息化教学正逐步改变着老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方式,课堂效率也得到了大量提高。 1做活教学形式 网络教学的环境下,班级制的授课范畴已经在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上较以往有很大的改进与提高,独立学习、小组学习已经占据了相当的分量。一方面,网络环境的交互性为个人学习、小组学习提供了新的模式。它突破了座位的地域限制,使学生可以任意选择班级里的其他的同学作为小组学习伙伴,一起来研究讨论问题,体验“网上邻居”的真实含义;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为多渠道学习提供了可能性,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是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教学资源按照难易不同的等级呈现,因材施教。在数字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更加体现出趣味性、自主性、内容鲜活等特点,对知识能自主地选择和甄别,个性化学习课堂明显。学生可以免费获取最权威的中、高考相关知识,满足不同层面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 随着现代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金融企业管理运营水平的重要标志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我国金融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团财务公司通过信息化建设,有力的推动了公司管理运营、资金管理、客户服务等各方面水平的提升。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信息化也必将成为财务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 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财”或“公司”)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由中国电力信托投资有限公司改组成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由国家电网公司控股,注册资本金50亿元,目前拥有东北、西北、华中、华东、华北5家区域分公司和20家省级业务部,员工800余人,经营范围涵盖资金结算、存款、贷款、融资租赁、票据、贴现、债券承销、证券投资以及财务顾问等。中国电财自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并始终将信息化纳入公司总体战略发展布局之中。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国电财建设完成了覆盖全公司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实现了业务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主要情况介绍如下。 一、中国电财信息化总体情况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电财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以一体化平台为基础,以应用系统为核心,以保障体系为支撑”的SG186企业信息化体系。其总体内容主要包括一体化平台、业务应用及信息化保障体系:一体化平台就是建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实现公司上下信息畅通和数据共享;业务应用就是建成适应公司管理需求的业务运营、客户服务、财务管理、协同办公、人力资源、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提高公司各项业务的管理能力;信息化保障体系就是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信息管控等六个信息化保障体系,推动信息化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在一体化信息平台方面,信息网络形成了公司光纤专线和备份链路的广域专网,规范和统一了网络出口和网络安全管理,实现了公司总部、25家分支机构以及集团成员单位的网络互连。按照国家A级机房标准建设了生产数据中心和测试培训中心,使得业务数据能进行充分共享和安全管理。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完成了“两地三中心”数据级容灾。完成了数据交换系统的安装部署,实现与国网系统的数据级联。全面实公司核心业务系统的一体化应用集成,实现了业务间流程协同作业,人力资源系统、综合管理系统、协同办公系统实现了门户

信息化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变革

信息化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变革 摘要:信息技术的兴起使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遭遇挑战。30年来,政策推动下的改革成效初现,但教学模式变革的深层动力缺乏,思想认识、顶层设计、共享机制、教学融合都有不足。确立有效教学和弹性学习理念、建构“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完善课程评价与管理是变革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模式;变革;有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变革成为当务之急。 一、信息技术的兴起与传统模式的失却: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变革的主要动因 1. 信息技术的兴起:发端于外的诱因 20世纪80年代,信息产业快速兴起,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被迅速出现的遍布全球的信息技术联系在一起,他们彼此同化,相互交融,并由此形成新的社会,提出惊人的教育需求[1]。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我国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互联网使用率超过96%。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大学生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学习方式。 在数字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其大脑发育和学习方式日益受到手机、互联网等互动媒体的影响,他们的思维灵活而跳跃、创新而开放,他们独立自主,喜欢自己思考和判断,他们喜欢合作,愿意在相互探讨中被说服。他们习惯了多任务,学会了处理超负荷的信息,他们热衷于尝试新事物,又能迅速转向,他们喜欢互联网交互式的沟通,并乐于享受从中获得的刺激和满足。他们愿意学习,但只想学他们必须学的东西,而且只想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他们希望大学既好玩又有趣,能让他们享受发现事物的乐趣[2]。 在教育领域,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教学媒体的演变:从20世纪70年代以前黑板和粉笔辅以纸、笔、图片、标本、挂画等视觉符号为主的第一代教学媒体,70年代收音机、录音机、电视、录像机等视听技术为主的第二代教学媒体,80年代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第三代教学媒体,90年代互联网为主的第四代教学媒体,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博罗县园洲中学 2015年4月8日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博罗县园洲中学 一、概述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的浪潮正冲击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社会的许多领域中引发了深刻的变革。在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教育信息化正是摆在教育领域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现有50个教学班,学生2879人,教师184人。学校拥有电脑室4个,多媒体多功能室12个,并且每个课室都配有多媒体教学平台,每个教师办公室都配高标准电脑。为了确保每台电脑都能正常上网浏览、下载资源,学校开通了20兆宽带,这些硬件的投入使用,为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有关教育教学的各种信息量也在不断增长。学校已充分地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己经成为了学校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升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校信息技术科组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的应用研究。 在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我校主要体现在“学生成绩处理、教学资源建设、教师绩效管理、公开课网上申报”等方面,通过设计开发各种软件系统,使我们可以减少在教学管理方面的工作量,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 二、特色与创新 近年来,我校在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中始终坚持信息技术优先服务教学为宗旨,采取“整体规划,逐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地推动我校的教研教改,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体如下: (一)坚持科学管理,促进教师信息素养提升

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

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 一、大力发展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21世纪,人类已经步入以计算机、多媒体和互联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有力地推动着全球经济社会的深层变革,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对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挑战,为教育创新和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崭新空间,以信息技术特别是宽带网络和新媒体技术为强大支撑的新一轮学习革命已见端倪。近年来,各个国家和地区争先实施教育技术国家战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创新、整合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巨大优势,扩大国民受教育机会,提高教育质量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加快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是适应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趋势,迎头赶上发达国家教育技术水平,构建国家教育长远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应国际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潮,信息化教育正在我国的教育界掀起一场新兴的教育信息化的热潮。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教育的一种必然趋势。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对培养技能型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2年12月10日,教育部在江苏南京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这是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之后,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职业教育专题会议。会议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为主题,对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二、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发展水平还不高,存

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存在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资源的倾向。二是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存在差距,农村职业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薄弱,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高。三是优质资源不充足。与课程教学融合配套的优质实用教学资源不足,原创性、创新性资源较少,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资源还有待深度开发。四是机制建设不先进。有些地方对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现象比较普遍,系统间互联互通性较差,资源开放性、共享性不强,信息安全存在隐患。这些问题反映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制度政策和体制机制还不完善,需要深人研究、抓紧解决。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和动员。 三、如何进行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 3.1 职业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3.1.1 变抽象为直观,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对于一些抽象知识难以理解,通过引进多媒体技术、信息化教学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把实际当中抽象的技能操作通过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枯燥的概念和内容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富有感染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 3.1.2 提供更为充分的教学资源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不局限于教室和书本,他们可以借助各种煤体轻松获得大量信息,随时随地查找相关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更多、更为充分的教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号:060202 学分:3 课程英文名称: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课程类别:专业实践 开设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执笔者:刘凤英制(修)订日期:2003年7月7日 一、实践的性质和目的 实践性是本课程的突出特点之一,也是本课程教学的难点之一。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比较容易理解,而缺乏社会实践和工程实践的在校学生却常常是视之为空洞的教条。因此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本课程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实事求是、踏实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坚韧不拔的作风以及科学的、良好的实验素质和习惯。 二、实践的基本内容和学时(时间)分配 说明:课程设计时间为三周,每天按6学时计。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针对具体的系统开发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 2、系统分析设计方案要求合理、完整、正确,符合所提要求。对每个阶段的任务审核合格后,再进 行下面的工作。 3、编程简练、可用,系统功能全面。 4、提交的课程设计报告要求观点正确,描述清楚,图表规范。 四、与其他实践环节的联系和分工 此课程设计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并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五、实践指导书 《信息系统开发案例》(第三辑)张基温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年2月第一版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以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考核作为重点,并结合系统功能实现的程度、答辩水平及学习态度进行综合考评。 分数比例:分析设计部分占60%;所实现的系统占20%;答辩水平占20% 七、实践教学实施办法与基本条件 实施办法:先课堂讲解布置任务,完成分析设计的方案后,再上机实践。所有学生以3—4人的规格进行分组。 地点:教室与信息实验室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综合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综合平台项目建设方案——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与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

目录 一、建设背景 (3) 二、总体思路与目标 (3) 三、标准建设 (4) 四、平台建设 (6) 4.1素材中心 (6) 4.2微课中心 (8) 4.3课程中心 (9) 4.4专业园地 (10) 4.5 个人空间 (11) 4.6移动学习系统 (12) 4.7 绩效评估系统 (12) 五、预期效益 (14)

一、建设背景 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发面,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为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系统性和前沿性,充分体现专业课程与时俱进的构建思想,需以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在线开发课程建设及应用为抓手,完善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通过教学资源库和在线开发课程的建设及资源共享平台的运行,将进一步充实专业的教学资源,提升教学内涵,将学校重点专业打造成为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特色、教学方式独创、教学质量显著的优势专业,并在省内乃至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奠定良好基础。 二、总体思路与目标 建设目标如下: 1.遵循国家标准,实现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 2.构造能够满足教学资源建设长期持续发展的应用框架,实现支撑平台的集中化。 3.以专业为基础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组织,并实现院校级各专业的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实现学校软资产的不断积累。 4.遵循“颗粒化资源、结构化课程、系统化设计”的组织建构逻辑,实现院校专业资源建设的一体化。 5.以应用数据为驱动,实现资源应用的教、学、管、考、评五大环节,同时为教务管理提供各类数据统计分析。 6.建立统一门户的在线学习系统,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专业教学以及企业员工技术培训与社会人员继续教育的需求。 平台建设总体思路主要包括8大功能模块:素材中心、微课中心、课程/培训中心、专业园地、学习工具、个人空间、学习社区和系统后台管理。

党建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党建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随着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化,企业党建工作也正面临着与时俱进的要求。面对“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要求,我们必须自觉推进党建组织工作信息化进程,不断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时代性和有效性,以信息化促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本文结合实践,对如何加强和推动党建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党建;信息化;建设;实践 一、推进党建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党建信息化是指随着社会发展和信息化的推进,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基础之上,借助信息网络的传播技术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其他日常管理工作,实现“党的工作网络信息化管理”,从而全面提升党组织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这对于党建工作创新、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如何加强和推动党建信息化建设 1、“软硬兼施”,做好党建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推进 概括来说,就是通过搭建高效运作的硬件平台,制定完备的制度体系,按照循序渐进的模式整体进行推进,在稳步地向前推进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总体计划,做到“软硬兼施”。首先要把党建信息化建设列入党建工作的总体部署和重要任务,形成考核制度,促进各级党组织根据自身条件推动党建信息化建设。其次,建立统一的管理软件,进行统一管理和应用。第三,在实际运行中既要尊重党建工作规律和要求,又要适应信息化发展和技术条件,方便党建管理。第四,要认真做好党建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第五,党建信息化建设要不断发展。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不断更新、升级技术平台。第六,要加强党建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提高点击力率,扩大影响力。 2、“打铁更要自身硬”,注重队伍培训与素质的提高 一要不断提升党务工作者素质,培养一支专兼职骨干队伍。基层党支部书记首先要掌握利用信息平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技能。二要做好培训,培养一支既懂党务又能熟练应用信息平台和具有技术服务水平并能提供技术支持的管理队伍。三要定期进行业务交流。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四要加强党建信息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党建信息化建设要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提升科学化水平。 3、“固本培元”,融入中心做工作,进入管理起作用

职业学院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报告

xxx职业学院 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报告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以及一所院校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就要有教育信息技术现代化,除了教育的思想观念更新外,教育手段特别是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尤为重要。为达到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目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多年来,xxx职业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办学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学校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反复研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学校多次向省、市财政积极争取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用于学校信息化硬件建设、课程课件的采集、制作,实现课程音像资源共享,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一、学院教育信息化工作概况以及主要成效 (一)学院教育信息化工作概况 1、加强领导,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学院教育信息化工作,为加强学院信息化工作,学院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为副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由教务处、信息技术专职教师和有一定特长的学科骨干教师以及其他职能处室人员组成的信息化应用指导小组。由分管副院长负责全面工作,各成员职责分工明确,各项责任落实到位。同时,通过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与工作责

任心,充分发挥他们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 2、做好规划,确保工作目标实施。 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学校发展的制高点,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顶层设计之中,把信息化建设放在学校优先发展的位置,分年度制定具体建设目标,每年均按计划实施,使各项信息化工作落实到位。信息化建设在进行全院整体规划和建设的同时,还根据实际需求灵活机动地由不同部门随时上报计划并落实建设,较好地解决了各教学部门的个性化需求。 3、定期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学院定期召开信息化领导小组和信息化应用指导小组会议,认真检查信息化建设推进工作的落实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使学院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长期、有序、保质。 4、完善制度,确保工作规范开展。 为保障学院信息化工作的规范化,学院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和安全制度》、《多媒体教室使用管理条例》、《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等以及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网络安全措施(如防火墙、杀毒软件等)。 5、加大投入,确保工作经费保障。 我院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来源为上级财政拨款和学校自筹,为保证学院信息化建设,我校建立了长效经费保障机制,在学院教育经费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资金。这些资金的投入确保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二)主要成效 xxx职业学院从建院之初就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学院一期建设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的与实践

Value Engineering 0引言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特别是教育投入占GDP 总量4%的目标的实现,高校经费相对充足,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高等教育存在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差,培养的毕业生与生产单位需求脱节等现象依然严重。如何利用好实践教学条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是各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面对数量庞大的学生和各类庞杂的实践教学设备,信息化手段是我们不二的选择。 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自从2001年我国发布《教育信息化“十五”发展纲要》以来,教育信息化建设在经费投入、建设规模、软硬件平台、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但因实践教学与专业相关性大,形式多,管理复杂,其管理信息化进程相对缓慢,各高校基本以订制开发为主,通用性较差。 北京化工大学开发的“仪器设备管理For Windows ”软件在国内应用较为广泛。该软件将原先的手工设备基本信息管理方式改变为计算机辅助管理方式,该系统主要提供了实验室设备管理和简单的人员管理功能。设备管理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技术数据和资产数据的管理。总的来说,该系统的功能极为有限,使用方法较为繁琐,数据实时性差,难以满足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复杂需求。2006年重庆工学院李文杰研究开放实验室教学管理,提出开放实验室管理的功能模型并加以实现。该系统缺乏实验耗材管理功能,资产管理、实验教学资源管理和教学运行管理功能也较为薄弱[4]。 1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水 平和效率 1.1实现实验室基本信息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目前使用的实验报盘系统多是北京化工大学的单机版本,数据收集、管理及上报只能由一名专职人员完成,任务繁重,数据延续性差,无法及时更新维护,数据统计缺乏时效性。通过网络化系统的应用,各教学单位自己维护本单位数据,及时更新,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 1.2规范实习管理,完善实习评价方法因类型多样、安排复杂,集中实习管理多以手工形式(即Excel 表的形式)进行管理,统计数据不方便,安排课程容易出现错误,信息传达不及时,学生对实习的评价数据不完整导致实习质量评价不够科学完善。 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实习进行管理,课程安排可以实现即时交互处理,积累实习成果,完善实习课程质量评价。 1.3全面推动实验室开放,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随着新升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投入不断增加,实验室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但是管理手段与理念等软件建设相对落后,实验室利用率较低,实验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实验条件,动手机会少,有想法找不到实验的平台。 通过实验室开放管理网络化,学生可以网上申请实验室、教师网上审批,安排指导教师,管理实验成果等等,使开放实验室名副其实,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动手锻炼的机会。 2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的实现 本系统以防灾科技学院实践教学管理需求为实例建立模型,进行需求分析。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实验室基本管理、实习管理、开放实验管理三个模块。 2.1实验室基本信息管理模块实验室基本信息管理模块包括实验室所属系部名称、 实验室名称、实验室具体位置、建立年份、面积、可承担教学科研内容、课容量等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查询。该部分数据由系部负责人负—————————————————————— —作者简介:陈健(1979-),男,河北三河人,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 讲师,现任防灾科技学院教务处实践教学科科长,主要负责实践教学管理、实践课程建设、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等工作。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研究与实践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nfomationization in Practice Teaching Management 陈健CHEN Jian (防灾科技学院,三河065201) (Institu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Sanhe 065201,China ) 摘要:以新升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管理现状为研究模型,以整合实践教学各环节管理于一综合性信息平台为基本设计思路,分析 探讨实践教学管理信息化现状及其建设的必要性,基于visual studio https://www.360docs.net/doc/ed2007141.html, 和SQL Server 2008开发环境,设计包括实验室基本信 息管理、开放实验管理、实习课程管理及其质量评价等模块的综合管理系统。 Abstract:By taking In Newly Upgraded Universities practice teaching management as a research model,the basic design idea is to integrate each link of practice teaching management in an integrated information platform.It's essential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infomationization in practice teaching management.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the visual studio https://www.360docs.net/doc/ed2007141.html, and SQL Server 2008,the design of the laboratory consists of bas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open experiment management,practice course management and an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of its quality evaluation module. 关键词:实践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Key words:practice teaching ;infomation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2-0231-03 ·231·

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做法及反思

建设智慧校园,创新应用模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莱西市职教中心 信息化教学能力就是信息时代中职教师核心能力之一。我校主动适应教育信息化建设新趋势,积极搭建平台,创新 举措,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得深度融合。经过几年建设,我校教师得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计划"旅游专业课题组长单位;6门课程被评为青岛市精品课程;青岛市微课比赛一等奖两个;国家级视频公开课三节;在刚公布得2015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比赛中,我校10名教师参赛全部获奖,其中获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四个、三等奖三个,盖磊老师还将代表青岛市参加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一、提高认识、更新理念 1、政策引领。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2009年,教育部举行全国中职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现场会;2010年,全国中职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开通;教育部举办首届全国中职信息化教学大赛,至今已连续 举办四届;同年,国家推出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信息化建设就是其重要内容。2013年,教育部提出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核心目标:力争实现80%以上职校接入宽带网络并建成网络条件下得基本教学环境,初步完成国家数字教育资源中心与公共服务平台一期建设。 2、更新理念.我校提高认识、抢抓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与多方资金,强力推进学校信息化软硬件与师资队伍建设。我校教师也顺应形势、转变观念,走出信息化教学“无

用论"、“时间冲突论”、“等靠要”等认识误区,积极主动投身信息化教育教改大潮。 二、顶层设计、制度保障 1、加强顶层设计。2011年11月,学校组建了教育教学信息化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校长任组长,各处室、学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设立了专门机构“信息化中心”,全面规划管理信息化教学得各种工作,例如信息化基础设施与师资队伍建设、教研教改课题申报、信息化教学相关培训、比赛与交流等。2012年5月,成立了信息化教育教学专家团队,定期邀请信息化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等来校研究、指导与服务。 2、完善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莱西市职教中心教育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与《莱西市职教中心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得实施意见》、《“E网通”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等。建立信息化管理、应用、推进机制,将教师信息化应用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评审、评先评优得重要依据,将处室、学部信息化推进情况纳入督导考核及年度目标考核。 三、搭建平台、资源共享 1、围绕“三通",开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E网通特色项目”得实施,开展校园网升级、互联网带宽提升工程,校园网普及率、“班班通”普及率达100%,生机比达6:1,师机比达1:1,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为“人人通”实现奠定基础。

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智能化教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d2007141.html, 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智能化教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苏丽杰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32期 [摘要]高校思政课如何实现与时俱进,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教学,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与现代新媒体技术相融合,顺应和满足青年大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特点及心理需求,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实效性,使青年大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增强亲和力和满意度,达到教学过程、教学状况、教学成绩、教学效果的可视化,从而全面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这是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云南民族大学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智能化 [基金项目]教育部2018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基于互联网的A.I+思政课考试创新模式研究”(201802083022) [作者简介]苏丽杰(1965—),男(白族),云南大理人,硕士,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2-0063-03 [收稿日期] 2020-04-03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1,2]。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高的重要性[3],高校是意识形态的主战场、主阵地,办好思政课至关重要。如何打赢互联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如何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新媒体技术相融合,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智能化教学建设相融合,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出彩、结合为要”的改革探索之路,云南民族大学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 一、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智能化教学科研共享平台,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 班级授课制与自适应学习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最重要的方式。班级授课制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制度,有其特点和优势,具有不可替代性。班级授课制高效、覆盖面广,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却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智能化教学科研共享平台的搭建,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的有效举措。不同的

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做法及反思

建设智慧校园,创新应用模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莱西市职教中心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时代中职教师核心能力之一。我校主动适应教育信息化建设新趋势,积极搭建平台,创新举措,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经过几年建设,我校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学校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计划”旅游专业课题组长单位;6门课程被评为青岛市精品课程;青岛市微课比赛一等奖两个;国家级视频公开课三节;在刚公布的2015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比赛中,我校10名教师参赛全部获奖,其中获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四个、三等奖三个,盖磊老师还将代表青岛市参加全国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 一、提高认识、更新理念 1.政策引领。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2009年,教育部举行全国中职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现场会;2010年,全国中职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平台开通;教育部举办首届全国中职信息化教学大赛,至今已连续举办四届;同年,国家推出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信息化建设是其重要内容。2013年,教育部提出年度教育信息化工作核心目标:力争实现80%以上职校接入宽带网络并建成网络条件下的基本教学环境,初步完成国家数字教育资源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一期建设。 2.更新理念。我校提高认识、抢抓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和多方资金,强力推进学校信息化软硬件和师资队伍建

设。我校教师也顺应形势、转变观念,走出信息化教学“无用论”、“时间冲突论”、“等靠要”等认识误区,积极主动投身信息化教育教改大潮。 二、顶层设计、制度保障 1.加强顶层设计。2011年11月,学校组建了教育教学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校长任组长,各处室、学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设立了专门机构“信息化中心”,全面规划管理信息化教学的各种工作,例如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教研教改课题申报、信息化教学相关培训、比赛和交流等。2012年5月,成立了信息化教育教学专家团队,定期邀请信息化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等来校研究、指导和服务。 2. 完善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了《莱西市职教中心教育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和《莱西市职教中心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E网通”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等。建立信息化管理、应用、推进机制,将教师信息化应用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评审、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将处室、学部信息化推进情况纳入督导考核及年度目标考核。 三、搭建平台、资源共享 1.围绕“三通”,开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E 网通特色项目”的实施,开展校园网升级、互联网带宽提升工程,校园网普及率、“班班通”普及率达100%,生机比达6:1,师机比达1:1,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为“人人通”实现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