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庭与社区教育

幼儿园家庭与社区教育
幼儿园家庭与社区教育

《幼儿园家庭与社区教育》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学前期是儿童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___________ 教育起着关键作用。

2.____________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首要因素。

3.美国学者萨蒙兹认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制约亲子关系的两个基本要素。

4.家庭教育的指导可以通过家庭教育讲座、________、辨析评论会、父母沙龙、家长园地、家园小报、开放日活动、家长执教活动等渠道来实施。

5.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实验法、个案法、历史法、比较法。

6.狭义的幼儿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在___________生活中,_________对________所进行的教育。

7. 制约儿童发展的四个主要因素是遗传、_________、__________、主观能动性。

8. 根据家庭和孩子的具体情况,开展交流活动、游戏活动、说笑活动、同伴活动、扮演活动、体育活动、艺术活动、合作活动、训练活动等可以全方位的提高孩子的________。9.儿童权力公约指出,为了充分而和谐地发展个性,应让儿童在家庭环境中,在幸福、亲切和___________ 氛围中成长。

10. 家长得___________ 是决定家庭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15分)

1.创造力

2.儿童的情商

3.实验法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学前儿童家长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教养态度?

2.简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3.简述学前机构与家庭合作活动的发展趋势

四、论述题(25分)

1.试论述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及渠道

2.试论述家长在培养孩子能力的时候,应注意哪些方面?

一.填空题

1. 家庭

2. 家长的身体素质

3. 接受-拒绝支配-服从

4. 家长会

5. 调查法、观察法

6. 家庭_父母_孩子_

7.环境、教育

8. 情商

9. 谅解10. 教育观念

二.名词解释

1.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种异想天开、别出心裁、求异思维的能力,是创造欲望和创造意识、创造素质、创造行为的有机统一体。

2.儿童的情商

儿童的情商主要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儿童情感和社会技能的综合特性,包括儿童的情绪的愉悦性、反应性、表达性和交往的礼仪性、幽默性、融洽性以及意志的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等。

3.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人工控制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象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象的变化及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三.简答题

1.学前儿童家长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教养态度?

答:(1)研究孩子的行为模式(2分)

(2)重视孩子的个性特点(2分)

(3)建立理想的亲子关系(2分)

(4)形成民主的教养作风(2分)

(5)拥有一致的教养态度(2分)

2.简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更新价值观念,树立开放意识,建构学习环境(1.5分)

(2)理智性原则:调节情绪,规定限度,全面整合,杜绝溺爱(1.5分)

(3)指导性原则:树立正确儿童观,给予恰如其分的帮助,重视孩子的自我教育(2 分)(4)渐进性原则:具体明确,恰当合理,螺旋上升(1.5分)

(5)适度性原则:称赞孩子的努力,惩罚孩子的过失,奖惩结合(2 分)

(6)一致性原则:互通信息,相互配合,共同教育(1.5分)

3.简述学前机构与家庭合作活动的发展趋势

(1)合作活动的目的由单一孤立转向全面融合(1.5分)

(2)合作活动的伙伴由被动应对转向积极互动(1.5分)

(3)合作活动的资源由园所内转向园所内外结合(1.5分)

(4)合作活动的形式由仿效参照转向借鉴创新(2 分)

(5)合作活动的视野由市内国内转向世界范围(2 分)

(6)合作活动的媒体由玩具图书转向网络邮件(1.5分)

四.论述题

1.试论述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及渠道

答:

1、家庭教育讲座

2、家长会

3、辨析评论会

4、父母沙龙

5、家长园地

6、家园小报

7、开放日活动

8、家长执教活动

2.试论述家长在培养孩子能力的时候,应注意哪些方面?

(1)指导的早期性(5分)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尽可能早地开始,不要等出现了令人不满的的现象以后再来进行教育(2)指导的针对性(5分)

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家长就要进行什么样的指导,对症下药,而不能张冠李戴。

(3)指导的艺术性(5分)

家长的教导要想使孩子乐于接受,实现教育的最优化,就必须注意方式方法,讲究策略和艺术

(4)发展的全面性(5分)

家长应培养孩子做现代人的各方面素质,使孩子在体力、智力、品行、审美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5)发展的多样性(5分)

家长应尊重孩子的个人特点,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使孩子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个性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这门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主要是研究家庭与社区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探讨探讨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互动与合作关系及其对学前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并阐述建立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伙伴关系的方法和策略,以优化学前儿童的成长环境,提高父母的教养效能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社区对家庭的育儿支持效率,并建立良好的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伙伴关系,以支持学前儿童的发展。 该课程包括两个模块:家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以及家庭教育;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关系。 第一模块:家庭与儿童发展(1学分) 教学目的:1. 理解不同家庭与家庭环境及父母角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信念与责任); 2. 理解亲子关系和教养行为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知识与能力); 3. 理解父母的立场,学习与家庭沟通合作(知识与能力,实践与体验); 4. 形成对儿童发展进行分析与解读和干预或支持的能力(实践与体验) 教学任务:1. 掌握社会生态系统论对儿童发展的诠释 2. 掌握家庭、家庭发展、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的运作 3. 理解亲子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4. 掌握教养行为与儿童自我的发展、社会适应、成就动机的关系; 5. 了解指向于儿童健康发展的儿童行为管理策略 6. 学会支持家庭帮助儿童应对压力 教学方法:本模块采用课堂面授、案例分析以及角色扮演和社会调查等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生态学视野下的儿童发展 第1节生态心理学对儿童发展的诠释 第2节层次结构理论对儿童发展的诠释 第3节人类发展生态学对儿童发展的诠释 第4节人类发展文化本质理论对儿童发展的诠释 第三章家庭和父母的角色 第1节家庭功能和家庭类型 第2节养育者角色 第3节养育行为与儿童发展 第四章家庭与儿童早期社会关系的发展 第1节依恋与儿童发展 第2节积极亲子关系与儿童发展 第3节家庭与儿童同伴关系 第五章家庭与儿童自我的发展 第1节家庭与儿童的自主性与主动性 第2节家庭与儿童的自尊 第3节家庭与儿童的性别角色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作业答案全

《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形成性考核作业(一)(第一至三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指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2.核心家庭 是指已婚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家庭内只有三种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兄弟姐妹关系。 3.主干家庭 指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4.家庭关系 是家庭成员之间根据自身角色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人际互动关系,是家庭的本质要素在家庭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形式,是家庭成员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家庭功能 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家庭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6.学习型家庭 以终身学习为理念的一种家庭文化,塑造着家人彼此期待的行为模式、共同愿望,并提供新生代社会化的基础 二、简答(每小题7分,共42分) 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可以分为哪些具体的过程? (1)学前儿童的发展(2)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2.简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 (1)素质教育走进家庭(2)依托社区(3)创建学习型家庭 3.家庭结构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 (1)核心家庭(2)主干家庭(3)残缺家庭(4)隔代家庭(5)联合家庭 4.影响家庭关系的家庭内部因素有哪些? 家庭规模结构及人员素质;家庭中的代际情况;家庭传统及背景 5.家庭具有哪些功能? 固有的功能包括:生育功能,性生活功能,抚养赡养功能;历史的功能包括:情感交往功能,生产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宗教功能,政治功能。 6.简述家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家庭教育的性质:是一种非正规教育;是一种充满亲情的教育;是一种稳定持久的教育 家庭教育的特点:教育内容包罗万象;教育形式无固定模式;家庭教育因素复杂多样 三、论述(13分) 如何处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关系? 参考书本61-68页,主观题无固定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以下供参考: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一种教育与影响过程,这种影响是双向互动的,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而言,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占主要地位。相对家庭教育来说,学校教育更正规、更科学、更系统,因此,我们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关系上提倡发扬学校教育的优势,加强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同时也要重视家庭对学校教育的参与。社会教育就是社会对人的发展所起的影响作用,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三者形成合力,目标一致共同发挥作用时,才能对人的发民产生巨大动力。 四、应用题(15分) 从现实条件出发,谈一谈怎样创建学习型家庭。 “学习型家庭”是以终身学习为理念的一种家庭文化,塑造着家人彼此期待的行为模式、共同愿望,并提供新生代社会化的基础;学习型家庭也是家庭成员之间互动的过程,尤其是家人进行共同的学习与分享活动。 学习型家庭的表现特征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一、幼儿园为什么要与家庭、社区合作 (一)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 1.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担负着养育幼儿的重大责任。对于幼儿来说,与父母共同生活是最重要的需要。家庭这个以血缘关系组成的、人一出生就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群体是幼儿最重要的安全基地,幼儿的成长不能缺少家庭天伦之乐的生活气氛。 2.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给幼儿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在个性、社会性、智力发展和文化特征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和最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每个幼儿都从自己家庭的生活中获得不同于他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发展待人处事的能力以及语言等。这一切在幼儿入园后,仍然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只能在幼儿原有的基础上展开,否则教育效果不佳。 3.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 家长与幼儿天然的联系使家长具有别人难以替代的优势,一旦家长与教师为着一个共同的目的携起手来,教育效果就将倍增。家长作为重要的教育力量表现在:家长的参与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家长的配合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家长本身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幼儿园教育需要社区的配合 社区是指比较完善的社会生活小区。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思是,幼儿园与其所处的社区、与幼儿家庭所处的社区密切结合,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社区是社会大环境中与幼儿园关系最密切、对幼儿影响最大的那一部分。 1.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 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使社会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也使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幼儿来说,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电视的普及、家庭文化水准的提高,社会人际交往的发展,给他们增加了许多学习途径。媒介成了幼儿一个主要的学习促进者,幼儿园已经不是幼儿学习的唯一地方,教师也已经不是幼儿信息唯一的源泉,甚至不是主要的源泉。幼儿园必须在与社会的合作中去完成自身的教育任务,发挥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导向作用。无视外部的强大冲击,封闭在幼儿园围墙之中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此外,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这对包括幼儿园教育在内的初等教育的目标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对初等教育的办学模式提出了挑战。 2.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幼儿园周围的社区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地方。社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幼儿的成长,特别是精神的成长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扩展到社区的大背景下进行,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革命历史文物、遗迹等,不仅是扩大教育的空间,更是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深化。 (2)社区资源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

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课程考核说明 一、考核对象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前专业专科的学生。 二、考核的依据 本课程的考核是依据本课程教学大纲和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多种媒体教材设计的,更是本课程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三、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是教与学的全面验收,期末考核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手段。考试命题内容全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体现教学要求的重点和层次的安排。期末考试采用综合性大作业(即课程论文)的方式,在第十四周前完成(含第十四周)。 课程期末考核内容: 从以下各选题中任选一题,独立完成一篇课程论文。选题范围: 1.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2.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3. 试论家园合作是幼教发展的必然趋势 4. 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5. 试论社区教育与幼教管理体制改革 6. 论如何全方位开发社区幼教资源 7. 论如何有效解答幼儿提问(或叫解答技巧研究) 8. 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健康心理 9. 论幼儿道德品质培养 10. 论幼儿“爱心”与同情心培养 11. 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12. 论幼儿节俭意识的培养 13. 论幼儿园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14. 论亲子交往与幼儿心理发展 15. 幼儿说谎心理因素解析(或欺骗性行为因素解析) 16. 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性特征的相关研究 17. 攻击性儿童的行为特征及形成原因的研究 18. 论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19. 独生子女的特点研究 20. 论父母素质与子女教育(父母素质对子女的影响) 21. 家长教育方式及其对子女的影响 22.家庭人际关系对儿童的影响

23.家庭环境因素与幼儿个性培养 24.家庭品德教育的特点 课程期末考核要求: 1、论文正文不低于2000字。 2、必须在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及参考资料,并对所述领域有所了解之后,再去构思、拟定提纲、独立撰写文稿,绝对禁止任何形式的抄袭现象; 3、论文力求做到观点正确,中心突出,层次清楚,语言流畅,科学性强; 4、所提交的课程论文必须符合如下规范格式。 文本规范格式 (1)封面:横向逐行书写:天津电大学前教育专业(专科)《**》课程论文(小三号字宋体,加粗);标题(居中,三号字宋体,加粗);作者、学号、所在分校、班级、辅导教师姓名(居中、小三号字楷体、加粗) (2)内文:横向逐行书写:标题(居中、三号字宋体、加粗);作者(标题下空一行,居中、小三号字楷体、加粗);正文(作者下空一行,小四号字宋体)。 正文为文章的主体部分,为使脉络清晰,应有纲、目、子目之分,而且要加上小标题,标示各个部分的内容要点,或用加简捷准确的观点句表示。序号的规范应是“一、(一)、1”。每页36字×28行,可以设置1.5倍行距,标示页码。 (3)注释(正文下空一行,五号字宋体) (4)参考文献目录(注释下空一行,五号字宋体) 注释、参考文献目录是评定论文作者的研究状况及钻研程度的一个重要依据,要依次列作者,文章名,出处,出版社(或刊物),出版时间。注释应注明出处页码。文中加注释序号,一律采用尾注形式。 课程论文统一用A4纸打印,左侧装订。 课程论文交验方式 1、学生于第十四周前完成(含第十四周)上交纸介质文本,辅导老师给出初审成绩,并将课程论文上交教务处,备验。 2、各分校在第十六周将大作业成绩表(一式三份)报市校教务处。 四、计分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采取平时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计分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占30%,期末考核占70%。 平时形成性考核是作业讲评栏目统一安排的四次书面作业,这是形成性考核主要的监控手段,作业的平均分以18%计入本课程总成绩;面授教师做好出勤记录,根据实际情况,给出成绩,其成绩以12%计入本课程总成绩。期末考核成绩以70%计入本课程总成绩。总分60分为及格。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答案

[键入文字] 特别提示:自信考试 诚信做人 1 第十章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 合作及幼小衔接 填空题 1、幼儿的主导活动 游戏 ,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是 课堂学习 。 2、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培养基本的学习能力 。 3、儿童上小学后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身体适应 、 社会适应 、 学习适应 。 4、幼儿园大班第二学期每一节课时间可延长到 40 分钟,每周上课总时数不少于 2 节。午睡时间可过渡到 1 小时,夜间睡眠时间缩短到 10 小时。 5、家庭教育具有 亲情性 、随机性、 连贯性 和复杂性的特点。 6、从生态学意义上说,社区及 社区教育 是幼儿面向社会的主要内容。 选择题 1、下面不属于儿童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的是( C )。 A .睡眠不足 B .情绪低落 C .经常感冒 D .人际关系不良 2、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智育的核心是( B )。 A .非智力因素 B .思维能力 C .记忆知识 D .掌握技能 3、幼小衔接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 A )方面。 A .入学的适应性 B .幼儿身体素质 C .文化课学习 D .社会性培养 4、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要培养幼儿主动与同伴、老师交往,友好相处,这属于( C )方面的适应能力。 A .主动性 B .独立性 C .人际交往 D .规则意识 5、非智力品质主要是指影响智力活动的各种个性品质,不包括下列中的( D )。 A .兴趣 B .意志 C .自信心 D .创造力 6、研究结果证明,幼小衔接工作取得成功的有效保证是( A )。 A .幼儿教师的素质 B .园校的沟通C .家庭的配合 D .社区的帮助 7、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A )。 A .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B .幼儿园小学化问题 C .小学幼儿园化问题 D .幼儿的读、写、算问题 8、下列不属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的是( B )。 A .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 B .幼儿的兴趣 C .师资力量薄弱 D .办学条件差 9.目前我国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形式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是( C )。 A .家园联系手册B .家长会C .开放日D .家长委员会 10.我国社区教育活动一般在( A )的基层社会中进行。 A .街道 B .区 C .市 D .县 三、判断题 1、( N )幼儿园大班以小学式的上课取代幼儿的游戏,提前教给幼儿小学的知识,这样就能减少“幼小”之间的差别,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 2、( N )幼儿只要提前认一些字,学一点拼音、算术等就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3、( Y )作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在于使幼儿能够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4、( N )幼小衔接的过渡期是大班第二学期和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因此,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应由大班老师在大班第二学期进行。 5、( N )幼儿园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幼儿能顺利地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 6、( N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是由幼儿园和小学来完成。 7、( Y )幼儿阶段也需要让儿童养成阅读图书的良好习惯。 8、( N )幼小衔接工作主要是在幼儿大班和小学一年级之间的事情。 9、( Y )儿童入学后如果不适应,容易发生睡眠不足、人际交往不良、学习兴趣下降等现象。 10、( N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教育的区别就是小学开始分科教学。 11、( N )幼儿园向小学阶段过渡只要顺其自然,不需要老师花太多精力。 四、名词解释(参考教材) 1.幼小衔接 五、简答题(参考教材) 六、论述题 1、如何正确理解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差别?(参考教材P223--224) 2、试述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内容。 七、案例分析 参考答案:从以下两方面回答 (一) 幼小衔接的主要内容 (二) 幼小衔接的方法 (三)

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

一. 单选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 构成家长教育素质核心成分的是家长()(2分) A.教养态度 B.教养方式 C.文化素质 D.道德素质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2 分评语: 2. 被称为“我国封建时代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是()(2分) A.袁采的《袁氏世范》 B.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C.司马光的《温公家范》 D.朱伯庐的《治家格言》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2 分评语: 3. 学前儿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在感性地对孩子关心和热爱的同时,需要理智地对孩子进行严格要求,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这种教育原则我们称之为()(2分) A.宽严结合原则 B.理智性原则 C.理性原则 D.说理教育原则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2 分评语: 4.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17岁时所达到的智力水平看作是100%,则8岁以前将获得的比例是( ) (2分) A.40%

B.50% C.80% D.20%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2 分评语: 5. 儿童掌握数的概念的最佳年龄是( ) (2分) A.2-3岁 B.5-5.5岁 C.4-5岁 D.1-7岁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2 分评语: 6. 儿童入园最主要的问题是()(2分) A.生活自理问题 B.对环境的熟悉问题 C.与教师的情感交流问题 D.与同伴的和睦相处问题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2 分评语: 7. 学前儿童的逆反期一般发生在幼儿()(2分) A.3~4岁左右 B.2~3岁左右 C.5~6岁左右 D.4~5岁左右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2 分评语: 8. 幼儿不愿入园的最基本原因就是在于()(2分) A.幼儿对新环境不熟悉 B.幼儿没有入园意识 C.幼儿对父母情感上的依恋 D.幼儿园小朋友太多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2 分评语: 9. 胎儿大脑细胞分裂增殖的两个高峰期是( ) (2分) A.1~2个月、6~7月 B.2~3个月、7~8月 C.4~5个月、9~10月 D.2~3个月、5~7月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2 分评语: 10.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了( )的基本理论,强调为孕妇创设良好的环境,孕妇要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2分) A.外象内感 B.慎始 C.正礼 D.五官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2 分评语: 11. “数子之过,不如奖子一长”说的是()(2分) A.暗示法 B.奖惩激励法

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教学设计

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方法。 2.能力目标:具备将家园合作的方法运用于实践的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家园合作的两种方法。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家园合作的理论知识及方法运用到实践中。 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法、任务驱动法等。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温故知新。 【教师活动】教师提问:幼儿园为什么要与家庭合作?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老师点评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引出学生亲身参与过的几个幼儿园活动场景——亲 子游戏、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场景和案例向同学们提出以下问题:幼儿园或者家庭能不能独立教育好幼儿?导入新课。 (三)研读文本,完成任务 发放导学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幼儿园能不能独立做 好幼儿教育? 【教师活动】展示家园合作的图片、文字 1.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 (1)组织学生阅读本课教材P160页,提问:幼儿园教育为什么离不开家庭教育?幼儿家长与幼儿教师相比,具有哪些教育优势?(2)出示课件及图片。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作为一个孩子,你们认为家庭教育重要吗?体现在哪些方面? (想一想)你们在小时候爸爸妈妈都给你们教过哪些知识? (3)展示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庭的图片、文字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庭的原因。并安排任务给学生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探究) 完成导学案任务一:幼儿的教育为什么离不开家庭

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省)

形成性检测任务1_000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100分钟试卷得分:0 填空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一、填空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得分:20 1. 宋庆澜先生关于家庭教育的专著是。 试题满分:2 分 第1 空、满分:2 分儿童心理养成 2. “孩子的是得到社会接受的最重要性格特征。” 试题满分:2 分 第1 空、满分:2 分能力 3. 《父母必读》的作者是苏联教育家。 试题满分:2 分 第1 空、满分:2 分马卡连柯 4. 核心家庭主要由组成。 试题满分:2 分 第1 空、满分:2 分夫妻两人及其未婚孩子 5. 《家长教育学》是苏联教育家的作品。 试题满分:2 分 第1 空、满分:2 分苏霍姆林斯基 6. 学前期是儿童的重要时期,家庭教育起着关键作用。 试题满分:2 分 第1 空、满分:2 分人格形成 7. 广义的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 试题满分:2 分 第1 空、满分:2 分家庭成员 8. 儿童的情商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指的是儿童情感和社会技能的。 试题满分:2 分 第1 空、满分:2 分综合特性 9. “孩子是否成功的解决问题,更多的取决于他们的而非聪明程度。”试题满分:2 分

第1 空、满分:2 分经验 10. 家长在表扬孩子时,与其空洞的夸奖孩子聪明,不如言之有物的称赞孩子的。 试题满分:2 分 第1 空、满分:2 分努力 11. “孺子牛”的故事告诉父母对孩子不能。 试题满分:2 分 第1 空、满分:2 分溺爱 12. 孟母三迁的故事主要是讲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试题满分:2 分 第1 空、满分:2 分生活 13. 儿童创造力的核心是。 试题满分:2 分 第1 空、满分:2 分创造思维 14. 给予的帮助指导孩子的关键。 试题满分:2 分 第1 空、满分:2 分指导 15. 狭义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 试题满分:2 分 第1 空、满分:2 分由家长主要是父母或其他长辈 16. 进入3岁以后,孩子的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 试题满分:2 分 第1 空、满分:2 分生理和活动 17. 孩子18个月以后,已经出现了,能与人合作和分享。 试题满分:2 分 第1 空、满分:2 分共享思维 18. 《儿童权利公约》指出:“为了充分而和谐的发展个性,应让儿童在家庭环境里,在、亲爱和谅解的气氛中成长。” 试题满分:2 分 第1 空、满分:2 分幸福 19. 是儿童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基础,是儿童进行发明创造的推动力。 试题满分:2 分

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期末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期末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家庭结构: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2章 2、家庭关系:又称家庭人际关系,是家庭成员之间根据自身角色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人际互动关系,是家庭的本质要素在家庭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形式,是家庭成员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章 3、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一种教育与影响过程,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而言,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占主要地位。3章 4、学习型家庭:它是以终身学习为理念的一种家庭文化,塑造着家人彼此期待的行为模式、共同愿望,并提供新生代社会化的基础。3章 5、亲子关系: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它是血缘关系和共同生活为基础的。在人类关系中亲子关系是直系血亲关系中亲缘联系最近的一种。4章 6、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主要指学前儿童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价值标准和认识,包括学前儿童家长的儿童观、教育观和人才观。5章 7、学前儿童家长的儿童观:是学前儿童家长对学前儿童的认识和看法。主要指对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权利和地位、儿童的特质和能力以及儿童发展规律的认识。5章 8、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观:是学前儿童家长基于对儿童发展的认识形成的对儿童教育教养的理解及家长角色与职能的看法,它直接支配着学前儿童家长对童进行教育的目标、方向、手段、行为及方式方法,对儿童身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5章9、学前儿童家长的人才观:主要指学前儿童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包括人才的标准、人才的价值等。它与家长本人对人才价值取向有密切关系。5章 10、教养方式:指学前儿童家长在教育和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它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6章11、家长的教育能力:指家长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指导下,运用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培养使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的机智、策略、技能和技巧。7章 1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是指家庭对所要培养的孩子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包括身心素质和社会价值的规定。8章 13、非期望行为:指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合乎父母所认定的社会要求,出现偏差。10章 14、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指由家庭外社会机构组织,以幼儿家长为主要对象,以家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指导活动。11章 二、简答 1、简述学前儿童教育发展趋势1章 1.素质教育走进家庭 2. 依托社区 3. 创建学习型家庭 2、简述学前儿童家庭指导过程中的对象1章 1、学前儿童 2、学前儿童的家长 3、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 3、对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指导的组织管理者 3、简述家庭的生命周期2章

2017学前专业《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测评01——0001答案

2017学前专业《家庭教育与社区活动》测评01——0001答案 一、填空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得分:38 1. 2. 儿童的情商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指的是儿童情感 3. 4. 5. 的气氛中成长。”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孩子18 17.

18. “孺子牛” 19. 进入3 20. 二、多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60 分。)得分:55.5 1. 家长在运用活动探索发时,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A. 父母每天都要让孩子参加适合其年龄特征和生理水平的体育活动,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B. 家长要为孩子开辟游戏的空间,给孩子提供游戏的材料,保证孩子的游戏时间,使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各 种游戏 C. 重视家庭的劳动活动,利用日常生活对孩子进行教育,建立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D. 鼓励和允许孩子的冒险和探索,在成功与失败的大量尝试中,积累经验,增强自信心和进取心 满分:3 分 2. 家长在运用榜样示范法时,应注意的是() A. 最重要的是树立父母自身的榜样,严格要求自己 B. 借助文学作品,树立正面形象,感化孩子的思想,引导孩子的行为 C. 利用孩子同伴榜样,这是最有效的榜样 D. 借助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让孩子了解榜样的事迹,树立成功的榜样 满分:3 分 3. 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要特别关注孩子的人生安全,包括() A. 关注孩子饮食的安全 B. 关注孩子游戏的安全 C. 关注孩纸脑部的安全 D. 关注孩子所处环境的安全 满分:3 分 4.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是()

A. 环境熏陶法 B. 兴趣诱导法 C. 暗示提醒法 D. 活动探索法 E. 榜样示范法 满分:3 分 5. 学前儿童家庭可以开展哪些情商教育活动,全方位的提高孩子的情商() A. 交流活动,说笑活动 B. 游戏活动,同伴活动 C. 扮演活动,艺术活动, D. 体育活动,训练活动 满分:3 分 6. 在运用一致性原则时,家长应注意的是() A. 互通信息,全面准确的了解孩子情况 B. 相互配合,建立牢固的“统一”战线 C. 共同教育,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D. 奖惩结合,惩罚孩子的过失 满分:3 分 7. 学前儿童家庭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A. 引导孩子感受美 B. 启发孩子表现美 C. 鼓励孩子创造美 D. 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满分:3 分 8.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主要有以下特点() A. 时代性和社会性

2014电大《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2014电大《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选择: 1、广义的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 2、狭义的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学前儿童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 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主要有以下特点:时代性和社会性,亲情性和感染性、针对性和随机性,连续性和一贯性,权威性和专制性。 4、学前儿童家庭品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塑造孩子文明的行为,陶冶孩子积极的情感,提高孩子社会交往的能力,形成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 5、学前儿童家庭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孩子感受美,启发孩子表现美,鼓励孩子创造美,塑造孩子美的心灵。 6、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方法是:环境熏陶法、兴趣诱导法、暗示提醒法、活动探索法、榜样示范法。(每一种方法的定义要掌握) 7、学前儿童的创造力有以下几个特点:模仿性、自发性、灵活性、发展性、差异性和无价性。 8、学前儿童家庭创造教育的原则:全面性原则、个别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宽松性原则、赞赏性原则、示范性原则。 9、学前儿童家庭创造教育的评价途径有:观察孩子的动作、观看孩子的作品、倾听孩子的声音、洞察孩子的心理、透视孩子的个性。 10、儿童的情商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指的是儿童情感和社会技能的综合特性。 11、学前儿童家庭情商教育的方法:示范法、谈话法、讨论法、体验法、想象法、风暴法、记录法、评价法。 12、布卢姆提出,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如果把儿童在17岁时所达到的普通智力水平看作100%的话,那么,从出生到4岁就获得50%的智力。 13、6-9个左右是形状和大小辨别能力发展的关键期,1—3岁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发展阅读能力的关键期。 14、日本学者奥平洋子通过对201名4~5岁幼儿及其中的129名母亲进行研究,把母亲的“育儿态度”分为细微的干预、垂直的亲爱、情动和水平的亲和四种类型。 15、亲子游戏主要分为运动游戏、角色游戏、规则游戏。 16、幼儿家庭学习活动形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合作学习、独立学习、互助学习。 17、50—90年代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的特点:普遍性和灵活性、灵活性和变化性、多样性和创造性、个体性和区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

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项目背景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坚实基础,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改革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幼儿园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身处于社会大系统之中,因此,和谐校园不但表现为幼儿园内部组织结构及各要素之间的和谐,也要充分体现幼儿园与社区、家庭之间融合互动,和谐共建。幼儿园教育与社区、家庭的融合互动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实践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意味着幼儿园教育课程利用资源的扩大,也蕴含着幼儿园办学理念和制度的重大变革。它在本质上突出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利用社区与家庭的丰富教育资源(环境资源和人力资源),重组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丰富教育的策略,以形成幼儿园、社区与教育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合力。同时,又要积极地构建幼儿园对社区参与的机制,主动参与社区文明创建活动, 创造性地为社区各项事业服务,为家长服务,即在服务中求生存,在贡献中求支持。二、工作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和谐校园创建工作,构建以幼儿园为主导,家庭、社区联动的教育合作共同体。从“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出发,整合社区、家庭资源,扩大教育的空间,拓展教育的途径。同时,以社区为平台,以服务为纽带,积极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逐步形成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建共管的社区氛围,深入推进“大教育”,为促进和谐校园、和谐社区作出积极贡献。三、基本做法(一)构建家园、社区合作组织,形成共同教育互动网络。1、成立家、园、社区协作委员会。它是由虹桥镇文明宣传科、教委、团委、妇联、社区学校、幼儿园两个教学点及社区人员(村、居委)、家长代表组成的一支组织管理机构,以社区为平台、以服务为纽带、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宗旨。同时制订了相应的《家、园、社区协作委员会章程》,统一教育思想,确保了活动的统筹,信息的流通,运行渠道通畅和经费的投入。合作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2、成立家教社:由家长代表、社区代表、幼儿园代表组成,改变原家长学校主要由教师、部分家长担任的局面,拓展家教社指导者的队伍:由教师指导家长扩大为家长教师、家长家长双向指导,使家长、教师的科学育儿能力起到互补作用。 3、成立教育顾问团:虹鹿幼儿园聘请了有关课程实施与评价、幼儿保健、早教指导、教育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定时向家庭、社区、幼儿园开展指导工作,为合作共同教育保驾护航。 4、建立文明社区建设区域联动体系:依托政府建立区域联动体系,整合村、公司、居委的资源,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结合社区文明创建重大活动如:慈善义卖、中外家庭联谊会、爷爷奶奶金婚庆典等,共同商讨制定活动方案,确定具体分工。在联动的过程中,不断协调与增强共同合作的运行网络、机制、功能。 5、成立早教中心:通过早教中心指导站,建立亲子互勉册、开展社区讲师团讲座、早教菜单式辅导免费活动,满足社区对婴幼儿早期教养的需求。(二)整合资源,完善网络,形成家园、社区合作教育的融合互动。1、建立家长、社区资源库共享。以往互动开展形式更多是家长志愿者的积极参与,本班、本校的家长资源、周边社区资源的共享。现在打破围墙,将两个园所的家长、社区资源整合共享,将各类资源根据开展的主题活动整理汇总,张贴在各自的班级内,随时使用,充分体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将资源最优化。通过提供区域内各种社会资源,为幼儿园办学充实教育力量、教学资源,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社会支持。2、实行双向开放。以幼儿园为主,家庭、社区为辅合作活动有:家教社、教师志愿者活动、家长资源库建立、亲子活动,各类主题活动(玩具交易会、与社区老人心连心、虹鹿家庭才艺秀、虹鹿民间游戏全家玩等等),0~3岁早教菜单式指导活动。如在“与社区老人心连心”系列活动中,我们组织幼儿来到虹桥敬老院关心老人,为老人们带去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的爱心饼干、用自己的钱(压岁钱、卖旧货的钱、在亲子玩具交易会上“赚”来的钱)为老人购买围巾、手套等日常用品;幼儿还为老人们送上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和老人共同游戏活动等,给老人们带去一份浓浓的关爱之情。 以家庭为主,幼儿园、社区为辅合作活动有:家长进课堂活动、家长志愿者、家长义工队服务、家长经验交流与讲座、家长沙龙、家教知识比赛等。 以社区为主,幼儿园、家庭为辅合作活动有:区域联动、社区卫生和文明城镇创建活动等,具体有慈善义卖、中外家庭联谊会、为爷爷奶奶庆金婚、节约社会环保服装秀、弄堂七子游戏、亲子运动会、文明储蓄践行活动等。四、主要成效1、推动了我园和谐校园创建各项工作的开展。通过幼儿园、社区、家庭之间的融合互动,和谐共建,我们积极利用各种家庭、社区资源,加强了学校自身建设,扩大了教育空间,形成了教育合力。幼儿园团结向上的良好形象也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进一步推动了我园和谐校园创建工作的开展。两年来,幼儿园先后获得区文明单位、区文明示范岗、三八红旗集体等称号;还被评为市“十一五”家庭教育实验研究基地、区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区对口联动互进单位带教园,区骨干教师柔性流动输出单位,市托幼协会、华师大等见习基地;在08年6月区办学督导中,被评为A级一等。2、优化了虹桥镇和谐大教育环境。虹桥镇相继参加了“国家安全文明城镇”、“上海市文明卫生城镇”的创建,幼儿园作为社区成员之一,组织幼儿、家长、老师共同参与虹桥镇社区“金秋闵行”、“文明储蓄”、“中外家庭联谊会”等主题活动,并成为了“社区安全教育基地”,接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教学大纲

保山学院《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08U31231 【课程中文名称】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 【课程英文名称】Family and community education of preschool children 【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 【课程的性质】选修课 【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24学时,实践12学时) 【周学时】2学时 【总学分】2学分 【建议开课学期】6学期 二、课程目的及教学要求 【课程目的】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选修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其在教学工作中应用心理学和研究心理活动的能力。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家庭教育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把握学前儿童家长的特点和家庭教育的指导理论,了解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和形式,努力提高对家长的咨询能力和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的指导能力。 【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互动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同时要求学生能广泛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并自觉进行专题讨论和思考。 【成绩考核方式】考查 三、教学安排

四、章节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家庭与家庭教育 教学要求:理解家庭的功能及其演变;掌握家庭教育的概念、本质和特点;了解家庭教育的产生发展过程;领会家庭教育对社会、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家庭概述 第二节家庭教育概述 第三节家庭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家庭教育的特点 课堂讨论选题:家庭对我的影响;我的家庭教育;控诉父母 第二章制约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因素 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家长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在家庭教育中的意义;掌握我国现阶段家庭结构类型及其对学前儿童的影响;理解家庭生活方式含义、类型以及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理解家庭氛围的内涵及其对家庭教育的关系;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分析家庭外部因素对家庭教育的制约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家庭内部因素 第二节家庭外部因素 课堂讨论选题:家庭外部因素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家长素质对家庭教育的影响;如何做一名称职的父母 第三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与内容 教学要求: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目的的含义以及确立依据;熟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各项任务、内容及其完成任务的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 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和内容

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任务二-0001

1. (A)的经典试验“视崖实验” 证明了婴儿出生后就能辨别视觉深度。 ?吉布森 ?陈鹤琴 ?皮亚杰 ?梁建中 2. (B)以后,孩子知道自己的名字,并用自己的名字来称呼自己,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 ?3-4岁 ?1-2岁 ?2-4岁 ?2-3岁 3. (B)岁的儿童思维达到了具体形象的水平。 ?3-4岁 ?4-5岁 ?2-4岁 ?2-3岁 4. (A )时,幼儿可以连续活动5-6小时,白天只需要休息一次。 ?3-4岁 ?1-2岁 ?2-4岁 ?2-3岁 5. (A )的教育思想是“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 ?陈鹤琴

?皮亚杰 ?梁建中 6. 一个正常的新生儿出生时身高在(C)厘米左右。 ?40 ?45 ?50 ?55 7. 给婴儿洗澡冬天水温应控制在(C)度。 ?25-30 ?30-35 ?37-40 ?40-45 8. 1-3岁时的婴儿每日总需水量为(C)毫升。 ?1000-1200 ?900-1100 ?1250-2000 ?2000-2500 9. 对新生儿添加辅食一般从(B)时开始。 ?3个月 ?6个月 ?8个月 ?9个月 10.

在(A )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中,无意性都占有优势。 ?3-4岁 ?1-2岁 ?2-4岁 ?2-3岁 11. 3岁以后幼儿艺术素养发展的任务包括(BC )。 ?感受自然美 ?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中的艺术美 ?参加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感受社交中的人情美 12. 新生儿的条件反射具有(ABC)的特点。 ?形成速度较慢 ?形成之后不稳定 ?不易分化 ?刺激性大 13. 发展3岁以后孩子的社会性,应该包括(ABCD ) ?接纳、肯定孩子,培养自尊、自信 ?爱孩子,让孩子学会爱 ?在交往中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 ?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 14. 培养0-3岁孩子的生活习惯包括(ABCD )。 ?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 ?促进婴幼儿有规律地睡眠 ?引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增强生活的自理能力

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家庭结构: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 2、家庭关系:是家庭成员之间根据自身的角色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人际互动联系,是家庭的本质要素在家庭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形式,是家庭成员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终身教育 4、教育观:人对教育的一种比较稳定的价值标准和认识 5、学前儿童家长的儿童观:是学期儿童家长对学前儿童的认识和看法 6、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学前儿童家长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它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二、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42分) 1、简述影响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 影响心理发展的体外环境,按其性质的作用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类。客观因素主要是指学前家庭内生活、游戏、学习的物质条件,家庭成员的组成结构,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的关系,等。 2、简述家庭教育的性质。 (1)它是一种非正规教育(2)它是一种充满亲情的教育(3)它是一种稳定的持久性教育 3、简述学习型家庭的特征。 4、简述联合家庭与残缺家庭各自特点。 残缺家庭就是不完整的家庭。而联合家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兄弟姐妹各自组成家庭后依然共同生活,即有一个以上核心家庭联合而成的家庭。 5、简述传统儿童观和现代儿童观分别所具有的教育行为。 6、简述不同辈份对儿童教育观念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13分) 试比较核心家庭与主干家庭对幼儿发展的不同影响。 答:在核心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发生互相频率表和机会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家庭更高、更多,更易建立亲子之间的感情。家庭对孩子进行教育时意见容易统一,但也存在缺陷,由于大部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价值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价值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不仅是我国学前教育依法治教的需要,而且也是发挥学前教育的整体功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需要,此外还能推动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国际化进程。 (一)有利于学前教育法规的贯彻执行 20 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学前教育的政策与法规,明确指出了幼儿园必须与家庭、社区相互配合,以提高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有效性。1992 年,国务院在发布的《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规定:“发展社区教育,建立起学校(托幼园所)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创造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社会和家庭环境。”1996年,原国家教委在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幼儿园应密切同社区的联系与合作。宣传幼儿教育的知识,支持社区开展有益的文化教育活动,争取社区支持和参与幼儿园建设”。2001年,教育部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见,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是贯彻实施幼教法规的需要。 (二)有助于与世界学前教育的接轨 世界学前教育发达国家都倡导幼儿园要重视使用家庭和社区的资源,以丰富、加深儿童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认识。日本在《第三个幼稚园振兴计划(1991? 2000年)》中、美国在《0一8岁儿童适宜性发展教育方案》(1997年)中,都强调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促进儿童在体力、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审美等方面的最佳发展。 国际教育组织也呼吁要关注儿童的社会学习,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紧密配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重新界定教育的使命时指出,为了实现世界公民目标,“不能再只是强调认知学习,还要强调情感和行为学习”。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和国际儿童教育协会(ACEl)在1999年召开的“21世纪国际幼儿教育研讨会”上,通过了《全球幼儿教育大纲》,指出:儿童的发展是“家庭、教师、保育人员和社区共同的责任”,教师要和家长“就儿童的成长以及和儿童家庭有关的问题,经常进行讨论、交流”,教师“要和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健康卫生人员、工商人员、公共服务机构、学校、宗教组织、休闲娱乐机构及家庭联合会等建立合作关系”。 因此,关注家园社区合作共育,是我国学前教育走向世界、顺应世界潮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