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机械波Word版

第十一章--机械波Word版
第十一章--机械波Word版

一.选择题

[ C ]1. 一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在t=

2 s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原点O的振动方程为

(A) )

2

1

(

cos

50

.0π

π+

=t

y, (SI).

(B) )

2

1

2

1

(

cos

50

.0π

π-

=t

y, (SI).

(C) )

2

1

2

1

(

cos

50

.0π

π+

=t

y, (SI).

(D) )

2

1

4

1

(

cos

50

.0π

π+

=t

y,(SI).

[ B ]2. 图中画出一向右传播的简

谐波在t时刻的波形图,BC为波密介质的反

射面,波由P点反射,则反射波在t时刻的

波形图为

注:A,B图y轴画成双箭有误,请改正。

由题给波形图,入射波在P点的振动方向向下,而BC为波密介质反射面,故反射波在P 点的振动方向向上,又P点为波节,因而得答案B。

[ A ]3. 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t = 0 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则P 处质点的振动在t = 0时刻的旋转矢量图是

S

ωS A O ′

ωS A

O ′ω

A O ′ωS A O ′(A)(B)

(C)(D)

由波形图知P 点振动正通过平衡位向正向运动 [ B ]4. 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时,某一时刻媒质中某质元在负的最大位移处,则它的能量是

(A) 动能为零,势能最大. (B) 动能为零,势能为零. (C) 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D) 动能最大,势能为零. 波的能量特点

[ B ]5. 在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节间各质点的振动 (A) 振幅相同,相位相同. (B) 振幅不同,相位相同.

(C) 振幅相同,相位不同. (D) 振幅不同,相位不同. 驻波特点

[ C ]6. 在同一媒质中两列相干的平面简谐波的强度之比是I 1 / I 2 = 4,则两列波的振幅之比是

(A) A 1 / A 2 = 16. (B) A 1 / A 2 = 4. (C) A 1 / A 2 = 2. (D) A 1 / A 2 = 1 /4.

波的强度与振幅平方成正比 二. 填空题

1. 一平面简谐机械波在媒质中传播时,若一媒质质元在t 时刻的总机械能是10 J ,则在)(T t +(T 为波的周期)时刻该媒质质元的振动动能是______5 J _____

p k E E =

2. 一列强度为I 的平面简谐波通过一面积为S 的平面,波速u 与该平面的法线0n

能流及波的强度定义 3. 如图所示,波源S 1和S 2发出的波在P 点相遇,P 点距波源S 1

和S 2的距离分别为 3和10 3 ,为两列波在介质中的波长,若P 点的合振幅总是极大值,则两波在P 点的振动频率____

相同_______,波源S 1的相位比S 2的相位领先________43π_________.

)(2212010r r --

-=?λ

π

???

]2cos[1λ

ωx t A y π

-=,

波在x = L 处(B 点)发生反射,反射点为自由端(如图).设波在

传播和反射过程中振幅不变,则反射波的表达式是

y 2=__ _]42cos[λ

λ

ωL

x

t A π-π

+_____.

2cos B B L y y A t πωλ?

?==- ??

?入反,

y

x

L

B

O

P

S 1 S 3λ

10λ/3

,有一汽车以79.2 km的时速驶向和背离报警器时,坐在汽车里的

人听到报警声的频率分别是________1065Hz___________和______935Hz_________(设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6. 一球面波在各向同性均匀介质中传播,已知波源的功率为100 W,若介质不吸收能量,则距波源10 m处的波的平均能流密度为________

7.96×10-2 W/m2 _______________.

7. 一弦上的驻波表达式为t

x

y1500

cos

15

cos

10

0.22-

?

= (SI).形成该驻波的两个反向传播的行波的波速为________ 100 m/s __________.

度为)

3

1

2

cos(

300π

+

π

=t

E

x

ν(SI),则O点处磁场强度为

)3/

2

cos(

796

.0π

+

π

-

=t

H

y

νA/m_______.在图上表示出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和传播速度

三. 计算题

1. 图示一平面余弦波在t = 0 时刻与t = 2 s时刻的

波形图.已知波速为u,求

(1) 坐标原点处介质质点的振动方程;

(2) 该波的波动表达式.

解:(1) 比较t = 0 时刻波形图与t = 2 s时刻波形图,

可知此波向左传播.在t = 0时刻,O处质点φ

cos

0A

=,

v sin0

Aωφ

=->,故π

-

=

2

1

φ

又t = 2 s,O处质点位移为

1

cos(4)

2

A Aν

=-

ππ

z

y

x

c

x

E

y

H

O

所以 11

442

ν-

=-πππ, = 1/16 Hz 振动方程为 )2

1

8/cos(0π-π=t A y (SI)

(2) 波速 u = 20 /2 m/s = 10 m/s

波长 = u = 160 m

波动表达式 ]2

1)16016(

2cos[π-+π=x t A y (SI )

2. 一平面简谐波沿Ox 轴的负方向传播,波长为,P 处质

点的振动规律如图所示.

(1) 求P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2) 求此波的波动表达式;

(3) 若图中 λ2

1=d ,求坐标原点O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解:(1) 由振动曲线可知,P 处质点振动方程为

])4/2cos[(π+π=t A y P )2

1cos(π+π=t A (SI) (2) 波动表达式为 ])4

(2cos[π+-+

π=λ

d

x t A y (SI)

(3) O 处质点的振动方程 )2

1cos(0t A y π=

3. 如图所示,两相干波源在x 轴上的位置为S 1和S 2,其间距

离为d = 30 m ,S 1位于坐标原点O .设波只沿x 轴正负方向传播,单独传播时强度保持不变.x 1 = 9 m 和x 2 = 12 m 处的两点是相邻的两个因干涉而静止的点.求两波的波长和两波源间最小相位差.

解:设S 1和S 2的振动相位分别为1和2.在x 1点两波引起的振动相位差 ]2[]2[1

11

φλ

φx x d π---π

-π+=)12(K

即 π+=-π

--)12(22)(1

12K x d λ

φφ ①

在x 2点两波引起的振动相位差 ]2[]2[2

12

φλ

φx x d π---π

-π+=)32(K

即 π+=-π

--)32(22)(2

12K x d λ

φφ ②

②-①得 π=-π2/)(412λx x 6)(212=-=x x λ m 由① π+=-π

+π+=-)52(22)12(1

12K x d K λ

φφ

当K = -2、-3时相位差最小 π±=-12φφ

t (s)

0-A

1

P P

d

O S 1 S 2

d

x 1 x

x 2

4. 一平面简谐波在介质中以速度u = 20 m/s 自左向右传播.已知在传播路径上的某点A 的振动方程为)4cos(3.0π-π=t y (SI)。另一点

D 在A 点右方9米处.

(1) 若取x 轴方向向左,并以A 为坐标原点,试写

出波的表达式,并求出D 点的振动方程.

(2) 若取x 轴方向向右,以A 点左方5米处的O 点为x 轴原点,再写出波的表达式及D 点的振动方程.

解:该波波速u = 20 m/s ,角频率 = 4 s -1

则 k = 2u = 5 m -1.

(1) 任取一点P (图A ),可得波的表达式为

)4cos(3.0kx t y +π-π= )5/4cos(3.0x t y π+π-π= (SI) 以x D = -9 m 代入上式有

)5/94cos(3.0π-π-π=t y )5/144cos(3.0π-π=t (SI) (2) 任取一点P (图B ),可得波的表达式为 ]5/)(4cos[3.0l x t y -π-π-π=

以l = 5 m 代入, 有 )5/4cos(3.0x t y π-π= 以x D = 14 m 代入上式, 有 )5/144cos(3.0π-π=t y D (SI) 此式与(1) 结果相同.

5. 由振动频率为 400 Hz 的音叉在两端固定拉紧的弦线上建立驻波.这个驻波共有三个波腹,其振幅为0.30 cm .波在弦上的速度为 320 m/s .

(1) 求此弦线的长度. (2) 若以弦线中点为坐标原点,试写出弦线上驻波的表达式. 解:(1) λ2

1

3?=L = u

∴ 20.1m

400320

2323=?==

νu L m (2) 弦的中点是波腹,故

)800cos()8.0/2cos(100.33φ+ππ?=-t x y (SI)

式中的 可由初始条件来选择.

[选做题]

1.如图,一角频率为 ,振幅为A 的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设在t = 0时该波在原点O 处引起的振动使媒质元由平衡位置向y 轴的负方向运动.M 是垂直于x 轴的波密媒质反射面.已知OO '= 7 /4,PO '= /4(为该波波长);设反射波不衰减,求:

(1) 入射波与反射波的表达式;;

x y

x

y

u

u

A A

O D

D

x

x

y y A

A O D D

P P u u

x

l 图A 图B

x

y O

P M O ′

(2) P 点的振动方程.

解:设O 处振动方程为 )cos(0φω+=t A y

当t = 0时, y 0 = 0,v 0 < 0,∴ π=

21

φ ∴ )2

1

cos(0π+=t A y ω

故入射波表达式为 )22cos(x t A y λ

ωπ

-π+=

在O ′处入射波引起的振动方程为 )4

7

22cos(1λλω?π-π+

=t A y )cos(π-=t A ω 由于M 是波密媒质反射面,所以O ′处反射波振动有一个相位的突变.

∴ )cos(1π+π-='t A y ωt A ωcos = 反射波表达式 )](2cos[x O O t A y -'π

-

='λ

ω)]4

7

(2cos[x t A -π-

=λλω ]2

2cos[π

+

=x t A λω 合成波为 y y y '+=]22cos[π+π-=x t A λω]22cos[π

+π++x t A λω

)2

cos(2cos 2π

+π=t x A ωλ

将P 点坐标 λλλ2

3

4147=-=x 代入上述方程得P 点的振动方程

)2

cos(2π

+-=t A y ω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第六章图片word版

当活载作用在四层及以上时,对所考虑的柱截面仅有轴力影响,故还有下面两种情况: 考虑如下荷载组合:恒载+活载;恒载+风载;恒载+0.9(活载+风载);恒载(为主)+(0.7活载+0.6风载);重力荷载代表值+地震作用(风荷载不起控制作用)。 恒载分项系数对可变荷载控制的场合取1.2,对恒载控制的场合取1.35(对结构有利时取1.0),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4,重力荷载代表值分项系数取1.2(对结构有利时取1.0),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1.3。 (1)梁截面内力组合 梁截面的荷载效应组合与内力组合示于表6-11。组合前,梁的内力已先换算到支座边。在从表中选取控制内力时,对地震效应组合还应考虑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0.75;对梁抗剪,γRE=0.85。即地震作用组合的内力还应乘以γRE。如此得到梁截面的控制内力示于表6-12。 表6-11梁截面荷载效应组合与内力组合(设计值) 重力荷载代表值+地震作用

表6-12 梁截面的控制内力设计值(已考虑γRE ) 注:每格第二行数表示P-Δ效应增大后的内力。 (2)柱截面内力组合 C30混凝土2 14.5/c f N mm =,钢筋用III 级钢筋,'2 360/y y f f N mm ==。 取' 35s s a a mm ==。 5 0.80.8 0.5176 360110.0033210b y cu s f E ξε= = =+ + ?? 故界限轴力设计值为 014.55004600.5176000b c b N f bh N kN ξ==???== 按标准值计算有: 5 0.8 0.8 0.5176 110.0033210bk yk ci s E ξε= ==+ + ?? 020*******.5176000bk ck bk N f bh N kN ξ==???== 可判断给定的轴力是有利还是不利根据N b 或N bk 可判断给定的轴力是有利还是不利。 轴压比为0.15时的设计轴力: 0.150.150.1514.5350450000c N f A N kN ==???== 柱截面的内力组合见表6-13。柱截面受偏压时,当轴压比小于0.15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 为0.75;当轴压比不小于0.15时,γRE 为0.8。显然,此处的轴压比是进行承载力抗震调整之前的轴压比。柱截面受剪时γRE 为0.85。从而得柱截面内力组合结果如表6-14所示,此表中的地震作用组合项已计入了γRE ,方法是,对正截面内力,弯矩M 和轴力N 均乘以γRE ;对抗剪计算中用到的剪力V 和轴力N ,仅剪力V 乘以γRE 。 表 6-13 柱截面荷载效应组合与内力组合(力的单位为为kN ;弯矩的单位为kN· m )

2021江苏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十四章 第2讲 机械波 (含答案)

第2讲机械波 一、机械波 1.形成条件 (1)有发生机械振动的波源. (2)有传播介质,如空气、水等. 2.传播特点 (1)传播振动形式、传播能量、传播信息. (2)质点不随波迁移. 3.机械波的分类 (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有波峰和波谷.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有疏部和密部.4.机械波的描述 (1)波长(λ):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 ①在横波中,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②在纵波中,两个相邻密部(或疏部)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2)频率(f):波的频率等于波源振动的频率. (3)波速(v):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4)波长、频率(或周期)和波速的关系:v=λ T=λf. 5.波的图象 (1)坐标轴:横坐标表示沿波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表示某时刻各个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2)意义: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某时刻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 自测 1(2019·北京市丰台区第二次模拟)如图1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波上质点P正通过平衡位置,经过一段时间,波向前传播了距离d,P点第一次到达波谷,则该横波的波长为()

图1 A .4d B.d 4 C.4d 3 D.3d 4 答案 A 解析 由波形图可知,t =0时刻P 点在平衡位置向下振动,当P 点第一次到达波谷时经过的 时间为T 4,则波向前传播λ4,即λ4 =d ,解得λ=4d ,故A 正确. 二、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多普勒效应 1.波的干涉和衍射 2.多普勒效应 (1)条件:声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距离发生变化); (2)现象: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 (3)实质:声源频率不变,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变化.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二章 机械波测试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20年秋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二章机械波测试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实线为t=0时刻的波形图,虚线为t=0.6 s时的波形图,波的周期T>0.6 s,则 () A.波的周期为2.4 s B.在t=0.9 s时,P点沿y轴正方向运动 C.经过0.4 s,P点经过的路程为4 m D.在t=0.5 s时,Q点到达波峰位置 2.如图所示,S1、S2是两个步调完全相同的相干波源,其中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若两列波的振幅均保持5 cm不变,关于图中所标的a、b、c、d四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d点始终保持静止不动 B.图示时刻c点的位移为零 C.b点振动始终加强,c点振动始终减弱

D.图示时刻,b、c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10 cmE.a点振动介于加强点和减弱点之间 3.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若此时质点P正处于加速运动过程中,则此时() A.质点Q和质点N均处于加速运动过程中 B.质点Q和质点N均处于减速运动过程中 C.质点Q处于加速运动过程中,质点N处于减速运动过程中 D.质点Q处于减速运动过程中,质点N处于加速运动过程中 4.如图所示是以质点P为波源的机械波沿着一条固定的轻绳传播到质点Q的图形,则质点P刚开始振动时的方向和波性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向上、横波 B.向下、横波 C.向左、纵波 D.向右、纵波 5.周期为2.0 s 的简谐横波沿x轴传播,该波在某时刻的图象如图所示,此时质点P沿y轴负方向运动,则该波() A.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 20 m/s B.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v=10 m/s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六章测试Word版包含答案

第六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下图是我国东部两地土地利用现状,读图回答1、2题。 1.若两图都合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土地资源适宜进行立体开发 B.甲地地形比乙地平坦 C.乙地不适宜发展牧业和渔业 D.甲地要继续增产粮食,就要靠扩大耕地面积 2.若乙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下列哪种情况可能会出现( ) ①湖泊调节径流能力下降②洪涝问题更频繁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河口三角洲减小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②④ 读工业社会时期人地关系的示意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示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遭到破坏 ②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 ③“环境决定论”思想表现最突出 ④大规模耕作、灌溉使生态系统更稳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持续性原则的是( ) A.我国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B.当代人及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C.国际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暖D.河北省三河市为通州区供应天然气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5、6题。 5.对图中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6.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 7.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 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进行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无论产品与服务在哪里被消费。“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 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存在于土壤中的自然降水由农田蒸腾的量。“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与地下水的总量。“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负荷所需要的淡水水量,“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水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读“某年我国部分省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回答8~10题。 8.下列省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 A.北京B.江苏C.山西D.海南 9.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 ) ①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②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 ③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④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0.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新疆“蓝水足迹”比重的是( ) ①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②跨流域调水 ③大规模兴修水库,减少地表径流的损耗④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下图为我国某酒精企业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其中虚线部分为传统生产工艺。完成11、12题。

同济大学线性代数教案第一章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线性代数教学教案 第一章线性方程组与矩阵 授课序号01 1112121 2 n n m m mn a a a a a a ?? ?? ??? ,有时为了强调矩阵的行数和列数,也记为

n a ???. 212 n n n nn a a a ? ??? . 1112 00n n nn a a a a ?? ?? ? ? ?与上三角矩阵200 n nn a ? ??? . 000 0n a ??? ??? ,或记为100 1? ???? . 负矩阵的定义:对于矩阵()ij m n a ?=A ,称矩阵21 22 n m m m mn mn b a b a b ?? +++? ,

a b+

21 2 n m m mn a a a ????,转置矩阵212.m n n nm a ? ??? 矩阵的转置满足的运算规律(这里k 为常数,A 与B 为同型矩阵)阶方阵()ij a =A 如果满足222n n m mn n a x +21 2 n m m mn a a a ????称为该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n x ???,m b = ? ??? β,有:

2221122221 21122n n n m m mn n m m mn n a a a x a x a x a x ??? ? =??? ???? ? ++ +????? . 再根据矩阵相等的定义,该线性方程组可以用矩阵形式来表示:=Ax β.

授课序号02 21 2 t s s st ????A A A ,21 2 t s s st ? = ? ??? B B B B ,的行数相同、列数相同,则有 21 22 t s s s st st ?? ±±±? B A B A B . 111221 2 t s s st ? ? ??? A A A A A ,都有21 2 t s s st k k ? ??? A A A .

第十四章机械波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十械波 一. 选择题 [C] 1.(基础训练1)图14-10为一平面简谐波在t = 2 s 时刻的波形图,则平衡位置在P 点的质点的振动方程是 (A) ]31 )2(cos[01.0π + -π=t y P (SI). (B) ]31 )2(cos[01.0π++π=t y P (SI) . (C) ]31 )2(2cos[01.0π+-π=t y P (SI). (D) ]3 1 )2(2cos[01.0π--π=t y P (SI). 【提示】由t=2s 波形,及波向X 轴负向传播,波动方程 })2[(cos{0 ?ω+-+ -=u x x t A y ,?为P 点初相。以0x x =代入。 [C] 2.(基础训练4)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在某一瞬时,媒质中某质元正处于平衡位置,此时它的能量是() (A) 动能为零,势能最大. (B) 动能为零,势能为零. (C) 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D) 动能最大,势能为零. 【提示】在波动的传播过程中,任意时刻的动能和势能不仅大小相等而且相位相同,在平衡位置,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D] 3.(基础训练7)在长为L ,一端固定,一端自由的悬空细杆上形成驻波,则此驻波的基频波(波长最长的波)的波长为 (A) L . (B) 2L . (C) 3L . (D) 4L . 【提示】形成驻波,固定端为波节,自由端为波腹。波长最长, 4 L λ =。 [D] 4.(自测提高3)一平面简谐波以速度u 沿x 轴正方向传播,在t = t '时波形曲线如图14-24所示.则坐标原点O 的振动方程为 (A) ]2 )(cos[π + '-=t t b u a y . (B) ]2)(2cos[π -'-π=t t b u a y . (C) ]2 )(cos[π +'+π=t t b u a y . 图14-24

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

《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教学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在文章中如何插入图片,并调整图片周围文字的排版方式,去美化自己的文章。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让学生自主学会在文本中插入图片的方法,以及如何调整图片与文字的排列方式。 2、引导学生形成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把课前制作好两个《福娃迎春》的Word文档出示给同学们,让他们进行认真比较。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哪一幅作品更漂亮。有什么区别?你想不想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把你们自己制作《福娃迎春》的作品也做的和我现在做的这个《福娃迎春》一样或者更漂亮呢 探究新知 任务1: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在这篇文章的开头插入5个福娃的图片)

操作步骤:(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1)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图片”选项。 (2)选择单击“来自文件”选项。 (3)在“插入图片”对话框中单击“查找范围”的下拉列表,选择“五个福娃”的图片。 (4)单击“插入”按钮,图片就插入到文章中。 (5)单击图片,图片周围出现八个控制点,移动鼠标指向这些控制点,鼠标光标就会变成双向箭头,这时按下鼠标左键上下左右拖动,就可以调整图片的大小。 (6)单击“保存”按钮,关闭文件。 2、小组合作练习 任务2;设置图片的版式和位置 演示操作步骤:(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1)单击“图片”工具栏中的“文字环绕”按钮。 (2)单击“四周环绕型”选项,就可以实现“文绕图”。 (3)移动鼠标指向图片,光标会变成十字形状,此时按下鼠标左键,上下左右拖动鼠标就可以调整图片的位置。将图片放到合适的位置后,松开鼠标就可以了。 2、学生打开自己的作品,利用教师刚才演示的方法自由选择图片进行练习操作。 任务3;插入剪贴画 1、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学习

雷达成像技术(保铮word版)第六章 合成孔径雷达运动补偿

第六章合成孔径雷达运动补偿 机载SAR运动补偿可分为实时运动补偿和成像处理运动补偿。实时运动补偿就是利用飞机上的惯性导航设备和运动传感器测出飞机的姿态和速度变化,对雷达参数进行实时调整,根据飞机姿态变化调整天线波束指向,根据飞机速度调整脉冲重复频率,消除不均匀采样误差,根据天线相位中心到场景中心线的距离,调整快时间采样起始时刻。实时运动补偿能消除部分运动误差,但要实现高分辨率成像,还需要在成像处理中进行精确的运动补偿,成像处理运动补偿可又分为两类,一是基于运动传感器的运动补偿,二是基于雷达高分辨回波数据的运动补偿。成像处理运动补偿中,基于回波数据的运动补偿本质上和基于运动传感器的运动补偿相同,只不过运动参数(主要是多普勒中心和调频率参数)是通过回波数据估计得到。 由载机引起的合成孔径阵列误差主要可分为沿着航向的误差和垂直航向的误差,下面分别讨论对它们的运动补偿。 6.1 垂直航线运动分量的补偿 由大气扰动引起的运动误差的补偿是机载SAR系统中一个关键问题。在SAR成像系统中因运动误差而引起的主要影响表现有:空间和辐射分辨率的下降,方位模糊,几何和相位失真。 运动误差通常可用捷连惯导单元(IMU)和惯性导航系统(INS)测得。对从IMU或INS的加速度计和陀螺仪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以重构出飞机的三维运动轨迹(即沿航向,垂直航向,天顶方向),同时也可得到IMU位置的三个角度分量(即偏航角,俯仰角,滚转角)。由于我们关心的是天线相位中的运动误差,所以需要知道IMU和天线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以便将IMU位置的运动信息换算到相位中心位置,同时需要将惯导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相结合,把相位位置转变为绝对位置。由于从惯导系统得来的运动参数常常受到系统误差(例如,加速度计的积分引起的偏差)的影响,通过从SAR数据中估计可进一步提高运动参数的精度。 下面,我们先分析SAR处理中的运动误差对成像的影响。我们假设机载SAR

第十四章 机械波 作业答案

第十四章 机械波 一. 选择题 [C] 1.(基础训练1)图14-10为一平面简谐波在t = 2 s 时刻的波形图,则平衡位置在P 点的质点的振动方程是 (A) ]3 1 )2(cos[01.0π+ -π=t y P (SI). (B) ]31 )2(cos[01.0π++π=t y P (SI). (C) ]31 )2(2cos[01.0π+-π=t y P (SI). (D) ]3 1 )2(2cos[01.0π--π=t y P (SI). 【提示】设P 点的振动方程为0()cos()P y t A t ω?=+,三个特征量可由图获知: 0.01A m =;200m λ=,200/u m s =,21, 2T s u T λ π ωπ∴= =∴= = 由图中可知,当t =2s 时,P 点的位移为振幅的一半,且振动速度<0,所以此时的相位为3 π,即02() 3 t s t π ω?=+= ,得043 π ?π= -,将三个特征量代入振动方程即得答案。 [A] 2.(基础训练3)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t = 0 时刻的波形图如图14-12所示,则P 处质点的振动在t = 0时刻的旋转矢量图(见图14-13)是 【提示】由波形图上可见,P 点位于平衡位置,且振动速度>0,故(A )正确。 [C] 3.(基础训练8)如图14-14所示两相干波源S 1和S 2相距 /4,( 为波长),S 1的 y (m)x (m) 0.005 0.01u =200 m/s P O 100 图14-10

相位比S 2的相位超前π2 1 ,在S 1,S 2的连线上,S 1外侧各点(例如P 点)两波引起的两谐振动的相位差是: (A) 0. (B) π21. (C) . (D) π2 3 . 【提示】()20102122()24 r r πππλ???πλλ?=---=--?=- [D] 4.(自测提高3)一平面简谐波以速度u 沿x 轴正方向传播,在t = t '时波形曲线如图14-24所示.则坐标原点O 的振动方程为 (A) ]2)(cos[ π +'-=t t b u a y . (B) ]2)(2cos[π -'-π=t t b u a y . (C) ]2)(cos[π +'+π=t t b u a y . (D) ]2 )(cos[π -'-π=t t b u a y . 【提示】设原点O 的振动方程为:0()cos()O y t A t ω?=+,三个特征量可由图获知:A a =, 2b λ=,则:1222u u T b b ωπ ππ===。在t = t '时刻,O 点在平衡位置,向正方向振动,所以此时的相位为2 -π。即:0()2t t t πω?'=+=-,得02u t b π?π'=--,则坐标原点O 的 振动方程为:()cos()cos[()]22 O u u u y t a t t a t t b b b ππ πππ''=--=--。 [D] 5.(自测提高6)如图14-25所示,S 1和S 2为两相干波源, 它们的振动方向均垂直于图面,发出波长为 的简谐波,P 点是两列波相遇区域中的一点,已知 λ21=P S ,λ2.22=P S ,两列波在P 点发生相消干涉.若S 1的振动方程为 )2 12cos(1π+π=t A y ,则S 2的振动方程为: (A) )21 2cos(2π-π=t A y . (B) )2cos(2π-π=t A y . (C) )2 1 2cos(2π+π=t A y . (D) 2cos(20.1)y A t =π-π. 【提示】设S 2的振动初相为20?,两列波在P 点发生相消干涉,意味着相位差满足 ()2010212022()(2.2 2.0)(21)2 r r k π π π ????λλπλ λ ?=-- -=- - -=+,取k = -1, 得200.1?π=-,所以S 2的振动方程为:)1.02cos(22π-π=t A y [C] 6.(自测提高7)在弦线上有一简谐波,其表达式是: S 1 S 2 P 图14-25

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专题机械波相关综合问题分析案新人教版选修

专题 机械波相关综合问题分析 课题任务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的综合分析问题 振动是单个质点所表现出的周而复始的运动现象,波动是大量质点表现出的周而复始的运动现象。振动是质点由于某种原因离开平衡位置,同时受到指向平衡位置的力——回复力的作用。波动是由于介质中质点受到相邻质点的扰动而随着运动,并将振动形式由近及远传播开去,各质点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弹力,各个质点受到回复力的作用。 振动是波动的起因,波是振动的传播;波动的周期等于质点振动的周期。要会识别和描绘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并能相互转化,能判断质点的运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 例1 (多选)图a 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0.10 s 时刻的波形图,P 是平衡位置在x =1.0 m 处的质点,Q 是平衡位置在x =4.0 m 处的质点;图b 为质点Q 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t =0.10 s 时,质点Q 向y 轴正方向运动 B .在t =0.25 s 时,质点P 的加速度方向与y 轴正方向相同 C .从t =0.10 s 到t =0.25 s ,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了6 m D .从t =0.10 s 到t =0.25 s ,质点P 通过的路程为30 cm E .质点Q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 =0.10sin10πt (m) [规范解答] 由质点Q 的振动图线可知,t =0.10 s 时质点Q 向y 轴负方向运动,A 错误;由波的图象可知,Q 附近靠近波源的点(前面的点)在右边,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从振动图象可看出波的周期为T =0.2 s ,t =0.10 s 时质点P 向上振动,经过3 4T ,即在t =0.25 s 时, 质点P 振动到x 轴下方位置,且速度方向沿y 轴正方向,加速度方向也沿y 轴正方向,B 正确;波速v =λT = 8 0.2 m/s =40 m/s ,故从t =0.10 s 到t =0.25 s ,该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距 离为:x =v ·Δt =40×0.15 m=6 m ,C 正确;由于t =0.10 s 时质点P 不是在波峰或波谷或

第六章 专题地图word文字版

第六章专题地图 本章要点 掌握专题地图的定义、基本类型、构成要素及其基本特征。 掌握专题地图的十种表示方法:定点符号法、线状符号法、质底法、等值线法、定位图表法、点值法、范围法、分级比值法、分区统计图表法、动线法。 能使用上述专题地图表示方法进行专题地图的设计与编绘。 掌握地图集的定义。 第六章预习思考题 2学时 专题地图的定义与普通地图的定义有什么区别? 专题地图与普通地图相比有什么特征? 专题地图是如何分类的?其构成要素是什么?其相互关系如何? 定点符号法按其形状分为哪几种?它如何表示专题要素的空间分布、数量、质量特征? 线状要素用什么方法表示?其定义特点是什么?它如何表达质量特征?它有哪几种定位方式? 2学时 质底法是如何表示专题要素的质量特征的?编制的步骤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特点?什么是范围法?其特点是什么?其与质地法有哪些异同点? 什么是等值线法?它的用途是什么?等值线法的编制步骤是怎样的? 什么是定位图表法?其与定点符号法的区别是什么? 什么是点值法?布点的原则是什么? 2学时 什么是分级比值法?它的优缺点是什么?其级别是如何划分的?其与质底法的区别是什么? 什么是分区统计图表法?它的特点是什么?其与定点符号法的异同点是什么?它与分级比值法是如何配合使用的? 动线法是如何表示专题要素移动的方向、运动路线、数量与质量的? 线状符号法和动线法有哪些区别? 表示方法配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表示方法是如何表达专题要素特征的? 什么是分级比值法?它的优缺点是什么?其级别是如何划分的?其与质底法的区别是什么? 什么是分区统计图表法?它的特点是什么?其与定点符号法的异同点是什么? 第一节专题地图概述 一、专题地图定义和基本特征 1、定义 是指突出而尽可能完善、详尽地表示制图区域内的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人

2021高考物理教科版一轮习题:第十四章 微专题82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1.(多选)(2019·陕西渭南市教学质检(二))波源S 在t =0时开始振动,其振动图像如图1所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P 、Q 两质点,它们到波源S 的距离分别为30 m 和48 m ,测得P 、Q 开始振动的时间间隔为3.0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 .Q 质点开始振动的方向向上 B .该波的波长为6 m C .Q 质点的振动比波源S 滞后8.0 s D .当Q 质点刚要振动时,P 质点正沿平衡位置向下振动 E .Q 质点开始振动后,在9 s 内通过的路程是54 cm 2.(多选)(2019·江西南昌市第二次模拟)一列简谐横波,在t =0.6 s 时刻的图像如图2甲所示,此时,P 、Q 两质点的位移均为-1 cm ,波上A 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 .这列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 B .这列波的波速是503 m/s C .从t =0.6 s 开始,紧接着的Δt =0.6 s 时间内,A 质点通过的路程是10 m D .从t =0.6 s 开始,质点P 比质点Q 早0.4 s 回到平衡位置 E .若该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个尺寸为10 m 的障碍物不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3.(多选)(2019·四川南充市第三次适应性考试)在某一均匀介质中由波源O 发出的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3所示,其波速为5 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P、Q两点运动方向相同 B.再经过0.5 s质点N刚好位于(-5 m,20 cm)位置 C.该波只有遇到2 m的障碍物才能发生明显衍射 D.波的频率与波源的振动频率无关 E.能与该波发生干涉的横波的频率一定为2.5 Hz 4.(多选)(2020·四川广元市统考)体育课上李辉同学一脚把足球踢到了足球场下面的池塘中间.王奇提出用石头激起水波让水浪把足球推到池边,他抛出一石块到水池中激起了一列水波,可是结果足球并没有被推到池边.大家一筹莫展,恰好物理老师来了,大家进行了关于波的讨论.物理老师把两片小树叶放在水面上,大家观察发现两片小树叶在做上下振动,当一片树叶在波峰时恰好另一片树叶在波谷,两树叶在1 min内都上下振动了36次,两树叶之间有2个波峰,他们测出两树叶间水面距离是4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列水波的频率是36 Hz B.该列水波的波长是1.6 m C.该列水波的波速是0.96 m/s D.两片树叶的位移始终等大反向 E.足球不能到岸边的原因是水波的振幅太小 5.(多选)(2019·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联盟第三次模拟)如图4所示,某均匀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在x轴上,当t=0时,波源x=0处的质点S开始振动,t=0.5 s时,刚好形成如图4所示波形,则() 图4 A.波源的起振方向向下 B.该波的波长为4 m C.该波的波速为6 m/s D.t=1.5 s时,x=4 m处的质点速度最大 E.t=1.5 s时,x=5 m处的质点加速度最大 6.(多选)(2019·福建泉州市5月第二次质检)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t=0时,波刚好传播到M点,波形如图5实线所示,t=0.3 s时,波刚好传播到N点,波形如图虚线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12章 机械波 单元测试卷

第12章机械波单元测试卷 题号一二三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35.0分) 1.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海啸波是由纵波和横波组成的简谐波 B. 波源的振动能量随波传递 C. 振动质点的频率随着波的传播而减小 D. 波源的能量靠振动质点的迁移来传播 2.一列简谐横波在介质内传播,若波源质点突然停止振动,则() A. 所有质点立即停止振动 B. 已经振动的质点将继续振动,未振动的质点不可能再振动 C. 能量继续向远处传递 D. 能量立即停止传递 3.如图是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图中b位置的质点起振比a位置的质 点晚0.5s,b和c之间的距离是5m,则此列波的波长和频率应分别为() A. 5 m,1 Hz B. 10 m,2 Hz C. 5 m,2 Hz D. 10 m,1 Hz 4.如图为一横波波形图象,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就标明的质点 而言,其速度为正且加速度为负的质点是() A. P B. Q C. R D. S 5.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介质中质元A的平衡 位置在距坐标原点8cm处,质元B的平衡位置在距坐标原点16cm处.从该图象对应时刻算起,当质元A的运动状态与图示时刻质元B的运动状态相同,所需的最短时间为0.12s.则() Hz A. 该简谐横波的频率为10 3 B. 从图示时刻起,质元A比质元B先回到平衡位置 C. 介质中平衡位置x=10cm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y=10sin(10πt+π)cm D. 该波传播中遇到宽度为2m障碍物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6.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某时刻的波形图, a在正向最大位移处,b恰好处在平衡位置,经过△t=T 的时间, 8

(完整word版)马原第六章 思维导图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6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圣西门 空想社会主义傅里叶社会科学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 欧文 空想发展为科学社会大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普遍确立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矛盾激化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更加激烈 理想到现实欧洲革命壮大无产阶级力量 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诞生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第二国际诞生 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人民 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期 苏维埃俄国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苏联模式苏联解体 新经济政策时期 从一国到多国欧洲、美洲、亚洲先后有一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为代表的共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革命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992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八大以来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主要依据 主要内容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最革命的阶级,肩负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使命 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为目的 社会主义社会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生产,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为根本目的 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调节,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合乎自然规律地利用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二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一般原则 如何正确把握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将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本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解决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紧跟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原因:各国生产力发展情况、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历史文化传统具有差异性;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 坚持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如何探索从当时当地历史条件出发 充分吸收一切人类的文明成果

【2019最新】精选高三物理人教版一轮作业:第十四章第2讲 机械波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三物理人教版一轮作业:第十四章第2 讲机械波含解析 一、选择题 1.设x轴方向的一条细绳上有O、A、B、C、D、E、F、 G八个点,=======1 m,质点O在垂直于x轴 方向上做简谐运动,沿x轴方向传播形成横波. t=0时刻,O点开始向上运动,经t=0.2 s,O点第一次到达上方最大位移处,这时A点刚好开始运动.那么在t=2.5 s时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点位于x轴下方B.A点与E点的位移相同 C.D点的速度最大D.C点正向上运动 E.这列波的波速为5 m/s 解析:由题可知,=0.2 s,周期T=0.8 s,λ=1 m,波长λ=4 m,由v=得波速v=5 m/s,则可判断E项正确;当t=2.5 s时,波源O已振动了3个周期,此时O位于x轴上方向上振动,B点与O点之间相距半个波长,可判断B点位于x轴下方,A项正确;2.5 s时E 点已经振动了一段时间,A点与E点间距1个波长,两点振动情况完全一样,则B项正确;O点与D点间距1个波长,两点的振动情况完全一样,此时,O点已经离开平衡位置向上振动,D点也一样,则D 点的速度不是最大,C项错误;波传播到C点的时间为t=3×0.2 s =0.6 s,在t=2.5 s时刻质点C已振动的时间t′=2.5 s-0.6 s =1.9 s=2T,质点C的起振方向向上,则在2.5 s时刻C点应向下振动,则D项错误. 答案:ABE

2.如图所示,当波源和障碍物都静止不动时,波源发出的波 在障碍物处不能发生明显衍射.下列措施可能使波发生较为 明显衍射的是( ) A.增大波源的振动频率B.减小波源的振动频率 C.增大障碍物的长度D.减小障碍物的长度 E.波源远离障碍物运动 解析:不能发生明显衍射的原因是障碍物的长度远大于波长,只要增大波长或减小障碍物的长度即可满足题目要求,由λ=知,v不变,减小f,λ增大,故A、C错,B、D对;波源远离障碍物将产生多普勒效应,等效于增大波长,故E对. 答案:BDE 3.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刻质点P的速度为v,经过 1.0 s它的速度大小、方向第一次与v相同,再经过0.2 s它的速度大小、方向第二次与v相同,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为5 m/s B.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5 m/s C.若某时刻质点M到达波谷处,则质点P一定到达波峰处 D.质点M与质点Q的位移大小总是相等、方向总是相反 E.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在2.0 s时刻,质点P在y轴上的坐标为20 cm 解析:由题意可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其周期T=1.2 s,根据v =得v=5 m/s,A正确,B错误;当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相差半个波长的奇数倍时,振动步调相反,C正确,D错误;波的周期为T =1.2 s,根据对称性可知,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在2.0 s时刻,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十二章 机械波单元测试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人教版物理选修3-4第十二章机械波单元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卷I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一列简谐机械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2 m/s.某时刻波形如图所示,a、b两质点的平衡位置的横坐标分别为x a= 2.5 m,x b=4.5 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a振动的周期为6 s B.平衡位置x=10.5 m处的质点(图中未画出)与a质点的振动情况总相同 C.此时质点a的速度比质点b的速度大 D.经过个周期,质点a通过的路程为2 cm 2.下图中1、2、3分别代表入射波、反射波、折射波的波线,则() A. 2与1的波长、频率相等,波速不等 B. 2与1的波速、频率相等,波长不等 C. 3与1的波速、频率、波长均相等

D. 3与1的频率相等,波速、波长均不等 3.如图所示,图中O点是水面上一波源,实线、虚线分别表示该时刻的波峰、波谷,A是挡板,B 是小孔,经过一段时间,水面上的波形将分布于() A.整个区域 B.阴影Ⅰ以外区域 C.阴影Ⅱ以外区域 D.上述选项均不对 4.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2所示.P为介质中的一个质点,从该时刻开始的一段极短时间内,P的速度v和加速度a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图2 A.v变小,a变大 B.v变小,a变小 C.v变大,a变大 D.v变大,a变小 5.沿x轴正向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M为介质中的一个质点,该波的传播速度为40 m/s,则t=s时()

A.质点M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一定为负值 B.质点M的速度方向与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同 C.质点M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定相同 D.质点M的加速度方向与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同 6.如图所示是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图中质点a的起振时刻比质点c延迟了3 s,b 和c之间的距离是2.5 m,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此列波的波长为5 m B.此列波的频率为2 Hz C.此列波的波速为2.5 m/s D.此列波的传播方向为沿x轴负方向传播 7.如图所示,实线是沿x轴传播的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x=4 cm处的质点P恰在平衡位置,虚线是这列波在t=0.2 s时刻的波形图.已知该波的波速是0.8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列波可能是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 B.质点P在t=0时刻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 C.质点P在0.6 s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为0.32 m

(完整word版)CorelDraw服装设计教程_第六章.服装的整体设计

第一节:牛仔裤 下面以牛仔裤为例,介绍牛仔裤的绘制方法(如下图) 牛仔裤的前幅 (1)先设置好单位和画图的比例:用鼠标双击标尺栏,弹出选项窗口,在单位栏里水平(Z):点击设置为厘米,为单位:在点击编辑比例(S):弹出绘图比例的窗口:在典型比例(T)设置为1:10的比例,在按确定,在回到选项窗口里:

(2)【绘制外筐】:利用矩形工具绘制一个矩形。同过【变换】对画筐的大小按钮,设置矩形的高度 为100CM;宽度为40CM;利用挑选工具选中矩形,通过【变换】对话筐的大小按钮,将矩形的高度设置为4CM:宽度改为28CM,单击【应用到在制】按钮,再制一个小矩形,按住Ctrl键,将取移动到大矩形的上方,同时也通过【辅助线设置】对话筐,设置相应的若干辅助线。(如下图)

(3)【在绘制裤身】:利用挑选工具,选中大小两个矩形,在单击排列(A)的工具栏,拉出子菜单工具栏,在用鼠标点击转换成曲线的图标,将其转换成曲线,在利用形状工具,通过点击,在 点击添加节点的工具添加节点,在大矩形的底边线添加脚口的宽度点和中线点,用鼠标按住中线点拖上裤档部位,在大矩形和小矩形的端点上加上两个节点,把大矩形往内移动,和小矩形的宽度对齐。利用 形状工具,在大矩型的左右两边的侧缝边,点击一个点,在用鼠标点击直线转换为曲线的工具,使之弯曲以符号人体曲线行状。(如下图)

(4)【修改腰围形状】:利用形状工具,单击小矩形的上下线的中点,在点击直线转换为曲线的工具,在用鼠标点击节点,向下拉出弯形的腰头形状,在利用手绘工具,绘出一条线,表示可以看出裤子后片的效果,和画出裤子前片的链环线。选中形状工具,在脚口直线中部点击一个点,在用鼠标点击直线转换为曲线的工具,向下弯曲使之具有立体感,(如下图)

2019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机械振动与机械波光电磁波与相对论第2讲机械波练习

第2讲 机械波 1.(2016·高考全国卷Ⅲ)由波源S 形成的简谐横波在均匀介质中向左、右传播.波源振动的频率为20 Hz ,波速为16 m/s.已知介质中P 、Q 两质点位于波源S 的两侧,且P 、Q 和S 的平衡位置在一条直线上,P 、Q 的平衡位置到S 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分别为15.8 m 、14.6 m .P 、Q 开始振动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P 、Q 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同 B .P 、Q 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反 C .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时,P 、Q 两点也正好通过平衡位置 D .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P 在波峰 E .当S 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时,Q 在波峰 解析:选BDE.由v =λf 可知,波的波长为λ=v f =0.8 m ,x PS =? ????19+34λ,x QS =? ????18+14λ,根据波传播的周期性可知,P 、Q 两质点的振动情况正好相反,即运动方向始终相反,A 项错误,B 项正确;距离相差半波长整数倍的两点,同时通过平衡位置,而P 、Q 两质点与S 的距离不为半波长的整数倍,C 项错误;由波的传 播特点知,波源经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距其? ?? ??n +34λ的点在波峰位置,D 项正确;波源经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时,距其? ?? ??n +14λ的点在波峰位置,E 项正确. 2.(2017·高考天津卷) 手持较长软绳端点O 以周期T 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带动绳上的其他质点振动形成简谐波沿绳水平传播,示意如图.绳上有另一质点P ,且O 、P 的平衡位置间距为L .t =0时,O 位于最高点,P 的位移恰好为零,速度方向竖直向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简谐波是纵波 B .该简谐波的最大波长为2L C .t =T 8 时,P 在平衡位置上方 D .t =3T 8 时,P 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解析: 选C.由题意知绳上的质点在竖直方向上振动,波水平向右传播,故该波为横波,选项A 错误;在t =0时 刻,P 点在如图所示位置时,波长最大,则有14 λ=L ,λ=4L ,选项B 错误;t =0时,P 在平衡位置且向上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