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

道路勘测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实习来巩固道路勘测的知识,理论联系实

践,对道路勘测的流程及细节有比较深刻的了解,解决遇到

的问题,并培养团队意识。

二、自评成绩:A

三、实习内容:选线,量角,水平,中桩,横断面,地形

四、实习小组成员:

五、实习时间:2011年3月31日至2011年4月8日

六、实习地点:

七、实习心得:

路线勘测实习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的一项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习,达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独立判断的处理问题和工程设计能力,为将来从事道路工程勘测设计奠定基础。

2008年3月31日,在指导老师**教授的带领下到达了本次道路勘测实习的目的地—保定易县清西陵。我们共分两个大组,每组分六个小组:选线、量角、中桩、水平、横断面、和地形,每组做完轮换。

第一天我们组的任务是绘制地形图,由于我们组在中桩组后面进行,为了保证当天完成任务,不得不想别的办法完成任务。在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在设计路线旁边自己定了一条辅助线,将地形图画出,最后在地形图上把设计路线标注在地形图上。

为了准确地把地形测出,从起点引出辅助线,确定一个辅助点。以路

线前进方向为零度角,再利用全站仪测出各地性标志物的距离和转角,这样就可以确定各个地物的相对位置,从而画出地形图。当然最后递交的成果是地形图,为了保证地形图的美观,应先画出设计路线,确定地形图在纸上的大致位置,再进行详细绘制。而我们组当时没有注意这方面问题,造成地形图在纸上的位置不好,从而影响了地形图的美观,虽然准确性没有影响,但是这也是一个教训,以后做工程作业要严格按照规定来完成。由于时间原因,没有对地形图进行完善,也是此次实习的一个遗憾。

第二天任务是选线。这个的任务相对轻松些,但是责任很大。选线得好差严重影响着后面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太简单,做起来没有意义,无法达到实习的目的;太难,使得后面小组无法按时完成任务。还有交点位置一定要视野通透,不能地形不能过于复杂,否则就要考虑虚交点以避开这些问题。

第三天是量角,也就是量出各个交点处的转角。在这一组我们出现了实习过程中最大的一个错误,即直接用全站仪拨角量出了转角,而没有注意需要利用全站仪盘左盘右两次测量,以提高测量精度。在和杨老师交流数据时,发现了这个问题,为了不影响整组数据的准确我们不得不在第二天返工重新测量。这严重增加了我们第二天的工作量,同时也给了我们教训,做任何事都不要想得太简单,不要想当然,要严格按照程序来做。

第四天是中桩。首先我们通过计算,由交点分别量取长度T,得出ZH、HZ点的位置,记号笔作上记号。再根据全站仪测角、皮尺量

距来定出QZ点在现场的位置并用记号笔作上记号。同理,曲线上的百米桩以及20m桩也由此定出,并记号笔作上记号。对于直线部分,直接用全站仪确定方向,再用皮尺量出角度即可。对于在缓和曲线与圆曲线上的点就比较复杂了,需要进行计算得出转角与距离以在现场确定位置。在JD13上由于计算失误,在验算时出现了不满足要求的情况。最后在全组努力下,终于发现并解决了问题,这也是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公式,这使得以后的计算变得十分简单。也是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但是由于今天要补做昨天的工作,为了不拖全组的后腿,中午我们拿出了休息的时间,才圆满的完成了全部的工作量。这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要要勇于承担后果。

第五天是水平。任务由两部分组成剂基平与中平。基平即是在路线两边选出几个基准点,并测定它们的高程。水准点应选择在勘测和施工过程中引测方便而不致遭到破坏的地方。基平测量应该两台水平仪同时进行,两台之间的误差不超过30√L。而中平则是测量每个中桩的实际高程,并记录数据,转点间误差不超过50√L,留作画纵断面使用。在实际测量时我们分成了两个小组,同时进行,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这这也使得两个小组之间产生了竞争,增加了工作效率。记录的数据绘制纵断面图,并放出纵坡交给横断面组。

第六天是横断面。由于横断面时地形比较复杂,一侧是陡峭的山坡,无法精确测量高度与横向距离。只能用皮尺拉出山坡斜距,再用花杆根据山坡斜角做出相似三角形,计算大致高度和距离。这也就要求山上要有人拿皮尺测量,使得我们很小心,做的比较缓慢,再加上

要等中桩组完成我们才能工作,这使得我们工作时间很紧张。记录的数据与水平组的数据绘制成横断面图。

近十天紧张而有难忘的道路勘测实习结束了。通过本次实习,巩固、扩大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基本操作,还有学会了施工放样及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获得了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同时我也得到了很多教训,在工作过程中要认真按照工作顺序与规定进行,不要投机取巧,想当然的做一件事。而且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数据,对于出现的错误要勇于承担,并采取措施弥补。

这次实习可以说是上大学以来最系统正规的一次实习。而杨老师和孙老师也秉着对我们认真负责的态度,每天都是陪着我们早出晚归,对我们出现的每一个问题都耐心讲解,使得我们全面了解了实地放线的每一个过程,并初步掌握了它们。感谢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机会,让我们在工作签有这么一个机会提前熟悉整个工作过程,为我们踏出校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石。

勘测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勘测设计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道路勘测设计实习心得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心得 紧张的两周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两周里我们还是有不少的收获。首先了解了道路勘测设计的要点,如下: 平面设计:掌握路线平面设计的基本线形;重点掌握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设计的原理及标准;重点掌握弯道的超高与加宽方法及其计算;掌握行车视距的标准及其对视距的标准的运用;掌握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基本掌握道路平面交叉设计;了解路线平面图的绘制的内容与方法。 纵断面设计:掌握路线纵断面的概念;重点掌握纵坡设计、竖曲线设计的标准与设计方法以及城市道路锯齿形街沟设计;掌握高等级道路上的爬坡车道的设置条件与设计方法;基本掌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方法以及平、纵组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掌握纵断纵断面图的内容。 横断面设计:了解道路用地宽度与界限;掌握横断面组成;掌握路基、行车道宽度确定的原理;如何设计路拱、边沟、边坡;重点掌握横断面设计方法与面积计算以及土石方计算与调配、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及其运用;掌握路基设计表的填绘;基本掌握城市道路排水设计要点;基本掌握城市道路公用设施设计。 道路定线:重点掌握实地定线与纸上定线的方法与步

骤及其注意的问题;重点掌握如何确定道路曲线半径值与缓和曲线长度的方法;基本掌握纸上移线产生的原因及其移线的方法,了解道路定线新方法。 道路外业勘测:了解道路初测与定测目的、任务及测量队的组成;掌握各作业组的工作内容及分工;重点掌握曲线测设与计算方法。了解新仪器、新手段、新方法在现代勘测技术中的运用。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运用atou cad和纬地三维设计软件相结合来进行道路的设计,用这两个软件设计的图纸更形象美观。 然后我们开始前往实习地点进行测量,巩固、扩大和加深了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基本操作,还有学会了施工放样及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获得了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了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培养了我们的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了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从而积累了少许经验,使我学到了瞒多实践知识的。 以上这篇是道路勘测设计实习心得。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心得尽在:心得体会望大家多支持本网站,谢

(整理)公路勘测设计实习总结

公路勘测设计实习总结 道路勘测设计个人实习总结 个人设计总结 一、实习目的 在学习《道路勘测设计》课程后,通过实地测地形图,在图上运用《道 路勘测设计》的理论知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路线设计规范,结合地形地 物,进行选线、定线,设计纵断面与横断面,然后实地放线。加深对理论知 识是理解,建立道路勘测的感性认识,使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工程

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 三周(18周—20周) 三、实习地点 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四、实习内容 在平原微丘区域内,按指定地点测绘带状地形图,测绘宽度60米,长 度每组1000米左右。然后拼接地形图。将地形图拼接,地形图按一般二级 公路线性标准进行路线是初步设计。选定弯道不少于3个、长度不少于350 米的线路。设计完成后,进行实地放线。

五、使用仪器 所用设备: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花杆、皮尺、计算器、绘图用具等 六、实习进度 (1)第1-2天:动员实习、分组,领取仪器,现场踏勘 (2)第3-7天:测基平和中平,计算导线闭合差; (3)第8-12天:在带状地形图上进行路线是初步设计; (4)第13-15天:放样 (5)第16-21天:测绘横断面。 七、个人心得与总结 三个星期艰苦的道路测量实习终于结束了。这二十几天对我们真的是一种

考验,期间有苦有累,有困难有快乐! 实习过程是苦的,早上大家起得又早,中午又不休息,吃完饭就拿者仪器 出去了。有的组为了赶进度,连中午饭都不吃了,有的就整天泡在那里。“正所 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噫!” 最困难的是测量过程,虽然这学期上过课,也有过测量实验,但是只是理 论上的学习,没有太多实际操作,半生不熟的。比如使用全站仪的时候,调了将 近两个小时,还是不行,最后还是看了看书上是怎么样的调节顺序和按键的方法, 我们才没耽误宝贵的时间。这次给了我们一个教训就是以后有什么不懂的一定要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试卷(B)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3×5=15分) 1.缓和曲线2.纵断面3.横净距4.选线5.渠化交通 二、填空(15分,每空0.5分) 1.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有、、、。 2.平曲线中圆曲线的最小半径有、、。 3.纵断面设计线是由和组成。 4.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 5.公路选线的步骤为、、。 6.沿河线路线布局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7.纸上定线的操作方法有、。 8.平面交叉口可能产生的交错点有、、。 9.平面交叉口的类型有、、、 10.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有、、三种。三、判断、改错(20分,判断0.5分,改错1.5分) 1.各等级公路的设计速度是对车辆限制的最大行驶速度。() 2.《公路设计规范》推荐同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必须大于6V(m);反向曲线间的最小直线长度必须大于2V(m)。() 3.某S型曲线,平曲线1的圆曲线半径R 1=625m,缓和曲线长度L s1 =100m;平曲线2的圆曲线 半径R 2=500m,缓和曲线长度L s2 =80m,则其回旋线参数A 1 / A 2 =1.5625。() 4.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V=80Km/h,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Ls min =70m ,则不论平曲线半径的大小,缓和曲线长度均可取70m。() 5.对于不同半径弯道最大超高率i h 的确定,速度V为设计速度,横向力系数μ为最大值。()6.越岭线纸上定线中,修正导向线是一条具有理想纵坡,不填不挖的折线。() 7.纵坡设计中,当某一坡度的长度接近或达到《标准》规定的最大坡长时,应设置缓和坡段。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3%,但其长度不受限制。() 8.越岭线的垭口选定后,路线的展线方案就已确定;过岭标高与展线方案无关,仅影响工程数的量的大小。() 9.环形交叉口,对于圆形中心岛半径的确定,是按照环道上的设计速度来确定。()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复习总结

一、名词解释 1、计算行车速度:受公路控制的路段(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等),在天气良好、交通密度小的情 况下,一般驾驶员能够保持安全而舒适行驶的最大速度。 2、横向力系数:横向力与车重的比值 3、动力因素: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单位车重具有的有效牵引力 4、缓和曲线:平面线形中,在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5、超高: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 向横坡 6、加宽: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靠近曲线内侧后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小,靠曲线外侧的前轮行驶的 曲线半径最大。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在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称为曲线加宽(又称弯道加宽)。 7、S形曲线:两个反向圆曲线间用两个反向回旋线连接的组合形式,称为S型曲线 8、复曲线: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半径不同,转向相同的圆曲线径相连接(l F=0)或插入缓和曲线(l F≠0) 的组合曲线,后者又叫卵形曲线。 9、凸形曲线:两同向回旋曲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连接的组合形式称为凸型曲线。 10、平均纵坡:指一定路线长度范围内,路线两端点的高差与路线长度的比值。 11、坡长:指变坡点与变坡点之间的水平长度。 12、合成坡度:道路在平曲线路段,若纵向有纵坡且横向又有超高时,则最大坡度在纵坡和超高横坡 所合成的方向上,这时的最大坡度称为合成坡度。 13、经济运距:按费用经济计算的纵向调运的最大限度距离 14、免费运距:土方作业包括挖、装、运、卸等工序,在某一特定距离内,只按土石方数计价而不另 计算运费,这一特定距离称免费运距。 15、展线:采用延长路线的方法,逐渐升破克服高差。 16、放坡:按照要求的设计纵坡(或平均坡度)在实地找出地面坡度线的工作。 17、初测:是两阶段设计中第一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工作。要点有: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 制测量、地形图测绘、路线勘测与调查、其他勘测与调查、初测内业工作。 18、定测:即定线测量,是指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要点有:路线勘测、中桩高程 测量、横断面测量、地形测量、定测内业工作。 19、断链:桩号与实际里程不符的情况。(计算、测量错误;局部改线、分段测量等客观原因造成,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道路勘测设计》及其相关专业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既有助于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独立设计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二、基本资料 本段公路为平原微丘三级新建公路。 起点坐标:X=79380.000,Y=91030.000;终点坐标:X=79150.000,Y=91980.000;起、终点设计高程均同地面高程。 提供的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 三、设计步骤和方法 1、认真阅读地形图,查清路线带的地形、地物特征, 并定出起点、终点和中间控制点; 1、根据起终点和中间控制点,在地形图上进行选线, 通过比选,最终确定公路具体走向,必须选出两条路线进行比选(选线时注意各个段落土石方的平衡,尽可能少占农田,少拆房屋); 2、根据选定的公路具体走向,确定交点位置,量出交

点坐标,计算交点间距、偏角,并根据地形、地物和《规》的要求确定平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计算出平曲线 各要素、公路总里程; 3、按照20的间距在地形图上定出各个中桩的位置,读 出其他地面高程,依此点绘出纵断面(若地形变化大,则要考虑加桩); 4、断面图设计; 5、编制《路基设计表》; 6、点绘横断面地面线,进行横断面设计; 7、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8、在地形图上点绘公路用地界限,并调查征地和拆迁 情况; 10、整理装订成册。 四、要求 1、所有设计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2、图表格式要求:所有图纸、汉字均要按照规要求采 用工程字体;每图表必须有设计人、复核人、审核人及 其签名,并标上图号、日期;采用3号图纸;图框尺寸,外框为420mm×297mm,框为(430-30-10)mm× (297-10-10)mm,设计单位70mm,公路名称70mm,图 名65mm,设计、复核、审核、图号、日期均为(15+20)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题(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 (1*25=25分) 一、填空题1.现代交通运输由_____铁路_____ 、____公路___ 、_水运____ 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3.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_____直线______ 、__缓和曲线_____和___圆曲线__。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_10000___米。 5. 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 米,物高米。 6.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__空气_____阻力、____道路____阻力、___惯性___阻力。 7.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___绕内侧边缘旋转________、____绕路中线旋转_______和____绕车道外侧边缘旋转_______ 三种。 8.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__全面布局_________、__逐段安排_________、____具体定线_______。 9. 公路定线一般有___纸上定线________、___实地定线________和_____航测定线_______三种方法。 10.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_建立交通管制__________ 、__采用渠化交通_________和___修建立体交叉_________。 (1*15=15分) 二、选择题1.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C )。 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D 通行能力 共 页,第 页

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 A )。 A 停车视距 B 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D 错车视距 3.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 B )。 A 内边轴旋转 B 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D 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 4.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 D )。 A 离心力 B 横向力 C 垂向力 D 横向力系数 5.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 )。 A 1:1:1 B 1:2:1 C 1:2:3 D 3:2:1 6.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D )。 A 汽车动力性能 B 公路等级 C 自然因素 D 排水要求 7.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B )的整数倍桩号处。 A 5m B 10m C 20m D 8.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 D )设计成果。 A 平面 B 纵断面 C 横断面 D 平、纵、横 9.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B )行驶。 A. 加速 B. 等速 C. 减速 D. 无法确定 10.人工运输土石时,免费运距为第一个( C )。 A 5m B 10m C 20m D 50m 装 订 线

道路勘测设计的实习总结参考

道路勘测设计的实习总结参考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关于道路勘测设计的实习总结参考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实习的任务: 本次实习为一阶段设计,一阶段设计是两阶段设计第一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外来勘测工作。一阶段设计的目的是根据计划任务书确定的修建原则和路线基本走向,通过现场对各有价值方案的勘测,从中确定采用的路线,搜集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资料。一阶段设计则是要对路线方案作进一步的核实落实,并进行选线、高程、地形、路线交叉和其他资料的测量、调查工作、进行纸上定线和有关的内业工作。 实习目的: 1)了解公路测量队的组队、测设准备、公路视察等。 2)实地参加公路选线、测角、水平、断面、内业各组的工作,并掌握各作业组的基本训练。 3)学习路线而布局的基本方法,了解路线方案比较的方法,公路路线线形的概念进一步加深课堂所学勘测知识。 4) 熟悉测量的工作方法,并进行测量的基本训练。 二.实习内容和要求:(测角组、水平组、中桩组、地形组、横断面组各自的任务与内容) 一)、生产实习任务 主要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本次为一阶段设计)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

其具体任务是:根据老师要求,具体确定路线方案,实地标定路线或放线,并进行详细测量和作图工作。 二)、实习内容 1.实地选定路线或实地放线(纸上定线时),进行测角、量距、中线测设、中桩固定等工作; 2.引设水准点,并进行路线水准测量; 3.路线横断面测量; 4.勾绘路线沿线的带状地形图; 5.对有大型构造物地带,应测绘局部大比例地形图; 6、沿线土壤地质调查及筑路材料勘查; 7、检查及整理外业资料,并完成外业期间所规定的内业设计工作 三)、实习要求 外业测设的分工定测分为选线组、导线测角组、中桩组、水平组、断面组、地形组、调查组进行。如果定线采用纸上定线方法进行,则此时可将选线和导线测角可以合并,以下是各个组的实习要求。 地形组:根据设计的需要,按一定比例测绘出沿线一定宽度范围内的带状地形图(由实际工作限制改测定局部范围的控制点),供设计和施工使用。 测角组:标定直线与修正点位;测角及转角计算;方位角观测及复核;经纬仪视距测量;作分角桩;设置临时水准点;协助中桩组敷设难度大的曲线等工作。(导线测角组一般由四人组成,其中操作仪器一人,记录计算一人,插杆跑点一人,固桩一人。) 中桩组:根据选线组选定的控制点位置、交点位置、曲线半径、缓和曲线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学号082*****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山区道路设计 题目) 1#-20# 起止日期:2011 年 6 月27 日至2011年7 月2 日 学生姓名XXX 班级**交通*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XXX XXX 土木工程学院 2011 年7月2 日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2) 一、本道路修建的目的 (5) 二、本路1#-20#所经地区的自然情况特征与分析 (5) 三、各项工程涉及意图及根据 (5) 四、与本工程有关的其他工程配合与协议事项 (5) 五、对日后顶测、施工、养护的建议与要求 (5) 六、路线方案优缺点的说明与分析 (5) 七、设计方法与步骤 (5) 1确定公路等级 (5) 2选定路线技术标准 (6) 3纸上定线 (6) 4纵断面设计 (7) 5路基横断面设计 (7) 6弯道细部设计 (7) 7JD1的曲线要数计算 (8) 8竖曲线要数计算 (10) 9土石方计算与调配 (10) 八、参考文献 (10) 九、设计方案比较 (12)

天津城建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0 —2011 学年第2 学期 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工程专业 课程设计名称:道路勘测设计 设计题目:山区道路设计(起讫点) 完成期限:自2011 年 6 月27 日至2011 年7 月 2 日共 1 周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课题:山区公路路线设计 二、设计内容:按任务书指定控制点进行纸上定线,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土石方调配与土石方计算;路线方案技术指标论证分析。 三、设计原始资料: 1.设计用1:2000地形图(电子版地形图1:1000)一张,等高线为2米; 2.道路性质与控制点:本路为某矿区通入工业基地跨越重丘区一段路线,图示控制点(学生的起讫点)是不同路线方案的中间控制点(应以起讫点的位置和标高控制路线设计); 3.交通运输情况:主要为解决解放牌汽车运输,现年平均交通量600辆/日,平均年增长率为7%.按15年远景规划; 4.自然条件:本路线一端接山区,另一端为微丘地形,中间为重丘过渡段,(即本课题设计路段),该段地质情况基本稳定,除地表0.5-1.0米风化土层外,下部为石灰岩,地下水位一般较深,对路基与边坡稳定性影响不大。 四、设计应完成的主要任务: 1.公路技术等级拟定; 2.路线技术标准选定;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课后习题复习题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2. 城市道路分为几类? 答: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3.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采用几阶段设计? 答: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 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4. 道路勘测设计的研究方法 答:先对平、纵、横三个基本几何构成分别进行讨论,然后以汽车行驶特性和自然条件为基础,把他们组合成整体综合研究,以实现空间实体的几何设计。 5. 设计车辆设计速度. 答:设计车辆: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设计速度: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6.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 答:主要影响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路线方案的确定、路线平纵横的几何形状、桥隧等构造物的位置和规模、工程数量和造价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 1.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答: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2. 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 答: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破坏自然景观,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惫急躁,不利于安全行驶。 3. 汽车的行驶轨迹特征。 答:轨迹是连续的,曲率是连续的饿,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4. 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答:极限最小半径,特殊困难情况下使用,一般不轻易使用; 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使用;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使用。 5. 平面线形要素及各要素的特点。 答: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6.缓和曲线的作用,确定其长度因素。 答:(1)作用: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到舒适; 超高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2)因素:旅客感到舒适;超高渐变率适中;行驶时间不过短。 第三章:道路纵断面设计 1.纵断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 2. 纵断面图上两条主要的线形:地面线和设计线。 3. 纵断面设计线由直坡线和竖曲线组成的。 4. 路基设计标高:路线纵断面图上的设计高程。 5. 最大纵坡;:根据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行车要求等因素所设定的路线纵坡最大值;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考试资料

一、填空题(1*25=25分) 1.现代交通运输由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航空、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2.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均指将各种汽车折合成___________ 的交通量。 3.公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是指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上的圆曲线最大半径不宜超过___________米。 5. 停车视距计算中的眼高和物高《设计规范》规定为:眼高_____ 米,物高_____米。 6.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主要阻力有___________阻力、___________阻力、___________阻力。 7.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三种。 8.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公路定线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方法。 10. 对于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措施通常有___________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15=15分) 1.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的参数是()。A 设计车辆 B 交通量 C 设计车速 D 通行能力 2.高速、一级公路一般情况下应保证()。A 停车视距 B 会车视距 C 超车视距 D 错车视距 3.一般公路在高路堤情况下的超高构成可采用()。A 内边轴旋转 B 外边轴旋转 C 中轴旋转 D 绕各自行车道中心旋转 4.反映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横向安全、稳定程度的指标是()。A 离心力 B 横向力 C 垂向力 D 横向力系数 5.基本型平曲线,其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的长度之比宜为()。A 1:1:1 B 1:2:1 C 1:2:3 D 3:2:1 6.确定路线最小纵坡的依据是()。A 汽车动力性能 B 公路等级 C 自然因素 D 排水要求 7.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的整数倍桩号处。A 5m B 10m C 20m D 5.0m 8.路基设计表是汇集了路线()设计成果。A 平面 B 纵断面 C 横断面 D 平、纵、横 9.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当牵引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的代数和时,汽车就()行驶。A. 加速 B. 等速 C. 减速 D. 无法确定10.人工运输土石时,免费运距为第一个()。A 5m B 10m C 20m D 50m 11.路基填方用土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为()。A 免费运距 B 平均运距 C 超运运距 D 经济运距 12.假设方向盘转动速度为常数,汽车由直线匀速驶入圆曲线的轨迹为()。A双纽曲线B回旋曲线C抛物线D圆曲线 13.展线的目的是为了()。A克服高差B绕避障碍物C放坡D跨河 14.纸上定线一般在()。A大比例地形图上进行B小比例地形图上进行C大比例的航片上进行D小比例的航片上进行15. 不采用任何措施的平面交叉口上,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车辆。 A 直行 B 左转弯 C 右转弯D直右混行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铁路、公路、水运小汽车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 10000 1.2、 0.1 空气、道路、惯性 绕内侧边缘旋转、绕路中线旋转、绕车道外侧边缘旋转全面布局、逐段安排、具体定线纸上定线、实地定线、航测定线 建立交通管制、采用渠化交通、修建立体交叉 二、单选题(每题1,共15分) 1. C 设计车速 2. A 停车视距 3. B 外边轴旋 4. D 横向力系数 5. A 1:1:16. D 排水要求7. B 10m 8. D 平、纵、横9. B. 等速 10. C 20m 11. D 经济运距 1 2. B回旋曲线 1 3. A克服高差 1 4. A大比例地形图上进行 1 5. B 左转弯 三、问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哪些特点?(10分) 答: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及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 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如下特点: ①机动灵活,能迅速集中和分散货物,做到直达运输。

道路勘测设计的实习心得

道路勘测设计的实习心得 实习对于学生们来讲很重要。下文是3篇道路勘测 设计实习心得,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范文一:道路勘测设计实习心得 紧张的两周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两周里我们还 是有不少的收获。首先了解了道路勘测设计的要点,如下: 平面设计:掌握路线平面设计的基本线形;重点掌握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设计的原理及标准;重点掌握弯道的超高与加宽方法及其计算;掌握行车视距的标准及其对视距的标准的运用;掌握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基本 掌握道路平面交叉设计;了解路线平面图的绘制的内容与方法。 纵断面设计:掌握路线纵断面的概念;重点掌握纵坡设计、竖曲线设计的标准与设计方法以及城市道路锯齿 形街沟设计;掌握高等级道路上的爬坡车道的设置条件与设计方法;基本掌握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方法以及平、纵组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掌握纵断纵断面图的内容。 横断面设计:了解道路用地宽度与界限;掌握横断面组成;掌握路基、行车道宽度确定的原理;如何设计路拱、边沟、边坡;重点掌握横断面设计方法与面积计算以及土

石方计算与调配、城市道路横断面的基本形式及其运用;掌握路基设计表的填绘;基本掌握城市道路排水设计要点;基本掌握城市道路公用设施设计。 道路定线:重点掌握实地定线与纸上定线的方法与 步骤及其注意的问题;重点掌握如何确定道路曲线半径值与缓和曲线长度的方法;基本掌握纸上移线产生的原因及其移线的方法,了解道路定线新方法。 道路外业勘测:了解道路初测与定测目的、任务及 测量队的组成;掌握各作业组的工作内容及分工;重点掌 握曲线测设与计算方法。了解新仪器、新手段、新方法 在现代勘测技术中的运用。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运用atou cad和纬地三维设计软件相结合来进行道路的设计,用这两个软件设计的图纸 更形象美观。 然后我们开始前往实习地点进行测量,巩固、扩大 和加深了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水准仪、经纬仪的基本操作,还有学会了施工放样及地形图的绘 制方法,获得了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 着重培养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进一步熟练了测量仪 器的操作技能,培养了我们的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 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了一个全面和系统 的认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注意的,

道路勘测实训报告

道路勘测实训报告 一.实训时间:2011年11月28号至12月9号 二.实训地点: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一个班分为六组,每组有六到七各成员,实训项目如下:选线,控制点测设,中桩,横断面,纵断面,内业。我们要设计一条三级公路 选线:根据道路使用任务,性质,等级,起始点和控制点,线性,地形,地貌,地质等选定合理路线。 中桩:用软件输出中桩数据,然后用全站仪测设中桩 水平:先做基平,然后中平,为后面纵断面设计出数据。水平组主要通过对路线中线各中桩高程进行测量,并沿线设置临时水准点,为路线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提供资料 横断面:测中桩垂直路中线方向地面起伏,并绘制横断面图,为路基设计,计算土石方量提供依据。 内业:收集外业数据,核对,进行整体设计。内业主要工作:平面图设计,打印中桩表,纵断面线形设计:根据公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考虑路基稳定、排水及工程量等的要求,对纵坡的大小、长短、前后纵坡情况、竖曲线半径大小以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等进行组合设计,从而设计出纵坡合理、线形平顺圆滑的理想线形,以达到行车安全、快速、舒适、工程费用较省、运营费用较少的目的。 纵断面设计主要是解决公路线形在纵断面上的位置、形状和尺寸问题。纵断面设计主要是两部分内容,一是纵坡设计,二是竖曲线设计。横断面设计:填方边坡一般采用1:1.5。按照排水要求拟定边沟、截水沟等尺寸进行横断面戴帽,点绘设计线。 四.建议:在实训之间,老师应该给我们讲解清楚,并且应该勤抽查我们的实训效率,避免有的同学出现逃课的现象,真正做到人人会操作人人懂测量。 五.心得体会:为期两周的实训结束了,这两周里虽然伴随着寒风大雪,但我感到很充实,感到这两周学的知识比这一学年学的都多,并且也学会了听取他人的意见与建议,懂得了同学之间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精神,这些知识会给以后学习和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也会很好的珍惜。 本次实训,通过实际操作和老师们辛苦的指导,巩固和加深了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相关道路勘测和测量的理论知识,掌握了水准仪,全站仪基本操作。学会了施工放样及地形图的绘制方法,获得了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培养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进一步熟练了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培养了我们的计算和绘图能力,这些知识往往是我们在学校很少注意的,但又很重要的基础知识。 同时我们及时的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发现知识漏点以及理论和现实的差距。例如:(1)水平测量的基平测量时,两台水准仪除了水平调好外,还要注意,每次读数时,都要先进行竖直调平,还有两台水准仪要在中间附近,且距离应近些(2)立塔尺除立直外,还要选在合适位置上,同时要注意并非点越多越好,相反选取的无用点过多不但会增加测量,计算和绘图的工作量,而且因点过多杂乱产生较大误差,距离太远也会产生麻烦,如:看不清塔尺上的数字,视线偏移而产生较大误差等。(3)画地形图时,要先将道路 2/3页 和主要建筑物确定下来,然后再添加其余次要方面,这样不但条理清楚,有利于作图的准确和随时进行实物和图形的对比,从而检验测量数据的准确与否。一次测量实训要完整的做完,离不开小组的合作与团结,团队之间的合作也至关重要。实训中我们做到了“步步有检核“,防止了误差积累,提高了实训工作效率。 在实训中我们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锻炼和培养了我们的个人能了和团队合作能力,及时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和目标。通过两周勘测实训,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对以前

道路勘测设计第6章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确定路线具体位置的工作是在下列那个阶段完成的?() A、工程规划阶段 B、预可行性研究阶段 C、可行性研究阶段 D、设计阶段 2.完成一般路段的平面和纵断面设计是属于()阶段的主要工作之一。 A、初步设计 B、技术设计 C、施工图设计 D、综合设计 3.平原区选线的主要特征是克服()。 A、平面障碍 B、纵断面坡度 C、纵断面高差 D、横断面高宽比 4.山岭区河谷选线时,下列关于河谷选择要点错误的是()。 A、河谷走向应与路线走向基本一致 B、应选择人口密集的河谷作为路线走廊 C、应选择纵坡较缓的河谷 D、要处理好纵坡相差较大的河谷上下游的衔接 5.路线在跨越与其接近平行的主河流时,宜把桥头路线做成()。 A、杓形 B、圆形 C、椭圆形 D、抛物线形 6.在越岭选线中,须以安排路线()为主导,处理好平面和横断面的布设。 A、圆曲线半径 B、平曲线半径 C、横坡 D、纵坡 7.隧道高程的选定应根据越岭地段的地质条件,以()作为参考依据。 A、临界宽带 B、临界长度 C、临界高程 D、临界造价 8.山脊线选线的关键是()。 A、选择过岭高程 B、选择控制垭口 C、选择侧坡 D、试坡布线 9.当丘陵区地形开阔、布线条件理想时,路线技术指标应选择()水平。 A、高 B、中偏高 C、中 D、中偏低 10.按照现行设计文件编制要求,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定线均应采用()。 A、纸上定线 B、现场定线 C、三位模拟定线 D、航测定线 二、多项选择题 1.最有效的选线做法包括()。 A、从大面积着手 B、由面到线 C、由粗到细 D、逐步优化

E、经济与技术综合比较 2.影响路线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包括()。 A、拟建项目的功能定位 B、拟建项目在综合交通运输系统中的作用 C、沿线自然条件的影响 D、技术标准和施工条件的影响 E、拟建项目在区域路网的分布 3.下列关于平原区选线要点说法错误的是()。 A、路线应采用较高的平纵面技术指标 B、路线应尽量直穿城镇密集区 C、路线与河流的夹角宜为90° D、天然气输送管道应采用上跨式跨越高速公路 E、路线宜采用大半径平面曲线绕避障碍 4.在进行沿河(溪)线的河岸选线时,在不影响路线整体布局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的一岸。 A、阴坡 B、背风 C、阳坡 D、迎风 E、任意 5.直穿狭窄峡谷的路线,可根据河床宽窄、水文情况、岸壁陡缓等采用()方法通过。 A、与河争路,侵占部分河床 B、开凿半隧道 C、采用半边桥 D、采用悬出路台 E、修建顺水桥 6.下列垭口底层构造中,路线一般尽量避开的是()。 A、软弱层型 B、构造型 C、断层破碎带型 D、松软土侵蚀型 E、断层陷落型 7.适宜回头展线的有利地形包括()。

道路勘测设计期末试卷(含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考核试卷 试卷 A 考试方式 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总计 20 分), 在每个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末的括号中。 1.通常为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是 ( )。 A.一阶段测设 B.二阶段测设 C.三阶段测设 D.四阶段测设 2.空气阻力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汽车质量 B.道路质量 C.轮胎与路面的附着条件 D.汽车车速 3.根据设计规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 ( )。 A.极限最小半径 B.一般最小半径 C.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D.临界半径 4.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是 ( )。 A.最大纵坡 B.平均纵坡 C.最短坡长 D.坡度角 5.设相邻两桩号的横断面面积分别为A1和A2,该两桩号间距为L ,则用于计算土石方体积V 的平均断面法公式为 ( )。 A.V=(A1+A2)L B.V=2(A1+A2)L C.V=(A1-A2)L D.V=(A1+A2)L/2 6.选线的第一步工作是 ( )。 A.进行路线平、纵、横综合设计 B.确定所有细部控制点 C.解决路线的基本走向 D.逐段解决局部路线方案 7.现场定线时,放坡的仪具可采用 ( )。 A.水准仪 B.手水准 C.罗盘仪 D.求积仪 8.某断链桩 K2+100=K2+150,则路线 ( )。 A.长链50米 B.短链50米 C.长链25米 D.短链25米 9.某级公路平曲线半径R =60m ,s l =35m ,采用第2类加宽,最大加宽W =1.5m ,加宽过渡方式按直线比例,缓和曲线上距ZH 点10m 处加宽值为 ( )。 A.0.15m B.0.23m C.0.43m D.0.86m 10.测角组作分角桩的目的是 ( )。 A.便于中桩组敷设平曲线中点桩 B.便于测角组提高精度 C.便于施工单位放线 D.便于选择半径 二、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 5小题,每小题 2 分,总计 10 分), 判断正误,如果正确,在题干后的括号划√;否则划×并改正错误。 1.公路平面线形基本要素有直线、圆曲线与二次抛物线。 ( ) 2.计算路基横断面挖方面积时,挖土方与挖石方的面积合在一起计算。 ( ) 3.公路行车视距标准有停车视距标准、错车视距标准、超车视距标准三种。 ( ) 4.汽车匀速运动,动力因数等于道路阻力系数。 ( ) 5.沿溪线布线时,一般应优先考虑高线位。 (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超高:

道路勘测设计实习报告及心得[精品文档]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实习的任务: 本次实习为一阶段设计,一阶段设计是两阶段设计第一阶段(初步设计阶段)的外来勘测工作。一阶段设计的目的是根据计划任务书确定的修建原则和路线基本走向,通过现场对各有价值方案的勘测,从中确定采用的路线,搜集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资料。一阶段设计则是要对路线方案作进一步的核实落实,并进行选线、高程、地形、路线交叉和其他资料的测量、调查工作、进行纸上定线和有关的内业工作。 实习目的: 1)了解公路测量队的组队、测设准备、公路视察等。 2)实地参加公路选线、测角、水平、断面、内业各组的工作,并掌握各作 业组的基本训练。 3)学习路线而布局的基本方法,了解路线方案比较的方法,公路路线线形 的概念进一步加深课堂所学勘测知识。 4) 熟悉测量的工作方法,并进行测量的基本训练。 二.实习内容和要求:(测角组、水平组、中桩组、地形组、横断面组各自的任务与内容) 一)、生产实习任务 主要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本次为一阶段设计)的外业勘测和调查工作。其具体任务是:根据老师要求,具体确定路线方案,实地标定路线或放线,并进行详细测量和作图工作。 二)、实习内容 1.实地选定路线或实地放线(纸上定线时),进行测角、量距、中线测设、中桩固定等工作; 2.引设水准点,并进行路线水准测量; 3.路线横断面测量; 4.勾绘路线沿线的带状地形图;

5.对有大型构造物地带,应测绘局部大比例地形图; 6、沿线土壤地质调查及筑路材料勘查; 7、检查及整理外业资料,并完成外业期间所规定的内业设计工作 三)、实习要求 外业测设的分工定测分为选线组、导线测角组、中桩组、水平组、断面组、地形组、调查组进行。如果定线采用纸上定线方法进行,则此时可将选线和导线测角可以合并,以下是各个组的实习要求。 地形组:根据设计的需要,按一定比例测绘出沿线一定宽度范围内的带状地形图(由实际工作限制改测定局部范围的控制点),供设计和施工使用。 测角组:标定直线与修正点位;测角及转角计算;方位角观测及复核;经纬仪视距测量;作分角桩;设置临时水准点;协助中桩组敷设难度大的曲线等工作。(导线测角组一般由四人组成,其中操作仪器一人,记录计算一人,插杆跑点一人,固桩一人。) 中桩组:根据选线组选定的控制点位置、交点位置、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参数(或缓和曲线长度)及导线测角组所测得的路线转角,进行量距、钉桩、敷设曲线及桩号计算等工作。 水平组:对中桩高程进行测量,设置水准点,为路线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和施工提供高程资料。 横断面组:测量各中桩垂直于路中线方向的地面起伏情况,并绘制横断面图,为路基设计、计算土石方数量及施工放样提供依据。 (三级公路:V=30KM/h B=7.5 m R=30-65m 平曲线最小长度=50-100m,园曲线、平曲线最小长度==25m 直线同向>6V (特殊75m) ,反向>2V (特殊25m) L S > V/1.2=25m ) 三.实习的过程与体会 为其两周的道路勘测实习开始了,第一天在召开完动员大会之后,我们全体组员在实验大楼领取仪器,并检查仪器,在刘老师的带领下,确定了本组路线的起点,终点,以及大致的路线走向。 第二天由于起终点指导老师已给定,本组的选线成员在经过老师的带领与指导下,我们大致定出了路线走向,然后,我们综合考虑了路线不能占用建筑物等因素,初步定出交点,其中包括一个虚交。由于路线较短,所以定交点时我们采用的目测和经纬仪,根据路线大致走向,在一个需要转角的地方以能看见前后焦点为标准,综合与附近建筑物的关系,以站在中间转折点的同学为准,对两边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题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题(部分) 第一章 1.我国公路如何分级的? 答: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2.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 答:1.地形决定了选线条件,并直接影响道路的技术标准和指标 2.气候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地面水的数量、地下水位高度、路基水温情况等,影响路线平面位置和竖向高度的确定 3.水温情况决定了地基和路基附近岩层的稳定性,决定路线方案和布设,同时也决定了土石方施工的难易程度和筑路材料的质量 4.土是路基和路面基层的材料,它影响路基形状和尺寸,也影响路面类型和结构的确定 5.地面植物影响路线的布设 3.城市道路网的结构形式及其特点和适用性有哪些? 答:四种基本形式: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 特点:p19 4.道路设计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一阶段设计,两阶段设计或三阶段设计 内容:p24 第二章 计算题:p48 第三章 1.道路最大纵坡是如何确定的? 答:大纵坡是指纵坡设计时,各级道路允许采用的最大坡度值。考虑因素:汽车的动力性能、道路等级、自然条件以及工程及运营的经济等。城市道路最大纵坡:公路最大纵坡-1% ;高速公路:最大纵坡可上调1%(特殊情况);海拔2000m以上,四级公路最大纵坡8% ;大中桥上最大纵坡4% ;桥头引道最大纵坡5% ;隧道内最大纵坡3% ;非机动车交通量较大时:平原微丘2~3%;山岭重丘4~5% 2.为何要限制平均纵坡及合成坡度? 答:限制平均纵坡是为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限制及缓和坡段的规定,保证车辆安全顺适行驶。限制合成坡度可以避免急弯和陡坡的不利组合,防止因合成坡度过大而引起该方向滑移,保证行车安全 3.为何要设置爬坡车道?如何设置? 答:在公路纵坡段较大的路段,大型车与小型车的速差变大,超车频率增加,对行车安全不利。速差较大的车辆混合行驶,必然减小小快车行驶自由度,导致通行能力降低。为消除不利影响,在陡坡路段增设爬坡车道。 爬坡车道设置包括:横断面组成、横坡度、平面布置与长度 4.避险车道的作用及其组成是什么? 答:作用:一是使失控车辆从主线中分流,避免对主线车辆造成干扰;二是使失控车辆平稳停车,不应出现人员伤亡、车辆严重损坏和装载货物严重散落的现象。 组成:引道、制动车道、服务车道、辅助设施 5.纵断面设计的方法步骤是什么? 答:1.拉坡前准备工作(绘制纵、横断面图)2.标注控制点位置(高程控制点,经济点)3.试坡(用直线通过高程控制点,穿过一系列经济点重心位置)4.调整(根据规范和选线意图进行微调)5.核对6.定坡 6.计算题:p83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 1. 道路按用途分类: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乡村道路。 2. 道路的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交通服务的特性,它包括通过功能和通达功能。通过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安全,快捷,大量交通的特性。通达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与出行端点连接的特性。 3. 公路按功能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 4. 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5. 公路分级(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6. 公路技术标准:在一定自然条件下能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所采用的技术指标体系。 7. 道路建设项目三个程序:准备、实施、总结。具体分为:项目建议书(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开工准备、施工、竣工验收、通车运行、后评价。 8. 平面线性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9 .为何要设置爬坡车道和避险车道:(1)公路纵坡较大路段上,载重车爬坡需克服较大坡度阻力,使输出功率与车重比值降低,车速下降,大型车与小型车速差变大,超车频率增加,对行车安全不利。速差交大的车辆混合行驶,必然减小快车的行驶自由度,导致通行能力降低,增设爬坡车道,将载重车从正线车流中分离出去,提高小客车行驶自由度,确保行车安全,提高路段通行能力(2)供失速车辆驶入,利用制动破床的流动阻力和坡度阻力迫使汽车减速停车,可避免减轻车辆和人员损伤。 10. 为什么要进行平曲线加宽、超高设计?加宽原因:汽车行驶在圆曲线上,各轮迹半径不同,其中后内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内侧应增加路面宽度,以确保圆曲线上的行车安全。设置超高的原因:将此弯道横断面做成向内倾斜的单向横坡形式,利用重力向内侧分力抵消一部分离心力,改善汽车的行驶条件。让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能获得一个向圆曲线内侧的横向分力,用以克服离心力,减少横向力,从而保证汽车在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能安全、稳定、满足计算行车速度和经济、舒适地通过圆曲线。 11. 路线平、纵线形设计中应避免的组合:1)避免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2)避免将小半径的平曲线起、讫点设在或接近竖曲线的顶部或底部3)避免使竖曲线顶。底部与方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4)避免小半径的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合5)避免在长直线上设置陡坡或长度短、半径小的竖曲线6)避免出现驼峰、暗凹、跳跃等使驾驶员视线中断的线性。 12 .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 (1)作用①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②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③超高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④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13. 什么是合成坡度,为什么要限制平均纵坡及合成坡度:(1)道路纵坡和横坡的适量和(2)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限制及缓和坡段,避免急弯和陡坡的不利组合,防止因合成坡度过大而引起该方向滑移,保证行车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