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与模拟集群通信系统的区别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与模拟集群通信系统的区别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与模拟集群通信系统的区别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与模拟集群通信系统的区别

发表时间:2018-01-23T09:49:40.6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1期作者:梁居婵

[导读] 为了应对各部门对信息调度以及传输和综合业务不断增长的要求,模拟集群已经正在面临着向具有频谱利用率高、通信质量好、业务种类多、保密性能好等诸多优点的的数字集群通信技术过渡。

广东鼎熙通信实业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53

关键词:模拟呼叫群组;数字呼叫群组;互联互通

1 引言

无线通信指挥调度系统是一种非常高效能的系统,模拟集群技术已经应用到很多部门。在数字化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对对通信技术需求不断的提高,为了应对各部门对信息调度以及传输和综合业务不断增长的要求,模拟集群已经正在面临着向具有频谱利用率高、通信质量好、业务种类多、保密性能好等诸多优点的的数字集群通信技术过渡。

在北京,从90年代就有公安、安全部门等先后建立了九个模拟专用网络,但是,因为当今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各种新业务的不断涌现,模拟集群原来就有的弊端,如频率利用率低、功能太过单调、易互联互通、加密难度大、系统容量小、覆盖范围等已经逐渐暴露出来,越来越难以满足使用要求;另外,这些模拟网基本在本系统内部使用,各种规格、指令集不同,且无法兼容,专业网与专业网之间不能进行联通,无法实现在危及情况下进行统一部署,协同作战。因此,在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带领下进行了基于TETRA系统的北京市数字集群无线政务网的建设,覆盖北京城及卫星城和沿途高速公路等平原地区,采取共享网络的形式为北京市的政府用户包括市委市政府、公安、城管等部门提供先进的指挥调度作用。

在政府的从模拟集群向数字集群转网的进程中,因为模拟网的原有用户无法在一天之内快、完全的转入数字集群网,因此为了实现安全、平稳、方便的迁移,为了能够在这段时间内统一指挥调度,需要整合模拟网络和数字网络的现有资源。因而,在北京,我们充分研究了怎样将传统的模拟集群系统接入数字集群系统,从而实现模拟和数字两个网络的互联互通。下面几个方面是基于连个层面:系统级和移动台级模拟集群和数字集群的互联互通。

2基于系统级的互联

系统级的互联互通,是通过数字集群系统的开放网关,实现模拟和数字网络的互联互通,支持个呼、组呼的互相关联,可以把从老的模拟系统纳入到新的数字集群系统进行开放性过渡。在模拟系统和 TETRA 数字集群系统的交换机侧都需要额外配置四线音频接口卡,通过传输链路和基群复用设备进行互联互通。如图 1 所示:

组呼互联(用四线接口单元进行互联):可以实现从模拟集群通话组到 TETRA 通话组或者从 TETRA 通话组到模拟集群通话组的组呼互联互通,需要通过音频四线接口(通用四线接口以及带信令的专用连接线),能够将同一组呼中模拟集群通话组到数字集群通话组的同时连接。个呼互联(通过 PABX/PSTN 接口单元):可以将模拟网络到 TETRA 网络或从 TETRA 网络到模拟网络的个呼互联互通,可以是双工或半双工的呼叫(取决于模拟网络是

否支持)。因为是系统级别的互联,所以在 TETRA 数字集群调度台上可以实现对模拟信号通话组和 TETRA 通话信号组灵活方便的互联互通、方便了指挥以及调度。但是采用这种方案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在模拟系统以及TETRA系统的交换机侧均需额外配置四线音频接口卡,在将来不需要模拟网和 TETRA 网之间互联的情况下,就会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而且模拟系统和 TETRA 系统之间的四线音频的连接需要传输链路和基群复用设备,不管自建还是租用都需要很大的费用。

3基于移动台级别的互联

(1)方案一:模拟终端连接到 TETRA 交换机,该方案通过模拟系统无线终端的音频落地技术,结合了TETRA 交换机与模拟系统的音频互联能力,在 TETRA 系统的交换机侧额外配置音频接口卡,使该卡的其中一个音频通路加入 TETRA 数字集群交换平台的一个通话组成员中,经由音频电缆与模拟终端相连,实现数字集群与模拟系统的组之间呼互联互通。如图 2 所示:组呼互联:从模拟集群通话组到 TETRA 通话组或从TETRA 通话组到模拟集群通话组互联互通。能够将在同一组呼中模拟集群通话组到 TETRA 通话组的同时进行连接。

这种方案比较成熟,能够快速实施,而且只需要在TETRA 系统的交换机侧额外配置音频接口卡,相对于系统级别的互联投资较小;在 TETRA 数字集群调度台上能够将同时对模拟通话组和 TETRA 通话组的指挥调度弊端为TETRA 交换机所在位置必须有模拟基站的覆盖,模拟终端必须放在 TETRA 交换机侧,用户组的便利性较差。如果将模拟终端放在用户侧,TETRA 交换机和用户侧需要一对基群复接传输设备,这不仅必须增加基群复接设备的采购费用,而且将增加双方的设备维护的工作量。

(2)方案二:数字集群终端连接到模拟集群调度台与上述方案类似,不同的是采用数字终端与模拟系统的调度台音频接口建立模拟组和数字组之间的组呼互联。如图 3 所示:

该方案采用数字移动台音频落地的方式,可维持现有的模拟集群调度台的持续使用和平滑过渡;由于终端可编入较多的通话组,因此也增加了与模拟终端互通时通话组的容量;TETRA 终端放在模拟调度台侧,对用户的控制选组操作比较方便。但模拟调度台所在位置必须有 TETRA 基站的覆盖。

(3)方案三:通过第三方交换平台实现互联这个方案利用第三方小型呼叫交换设备,提供多个接口到 PABX/PSTN 电话终端、TETRA 数字终端和模拟终端。通过这些终端可以和它们所属网络分别建立通信呼叫,而后采用该小型呼叫交换设备的交换功能,实现PABX/PSTN 接入、TETRA 网络和模拟集群网络的互联互通,成指挥调度通信。如图 4 所示:通过第三方交换平台产生互联这种互联方式,能够支持多个系统间个呼和组呼的互联互通。为满足高效的在多个通信系统间建立通信互联和调度指挥,可以为这套基于小型话音交换设备的互联系统配备另一个控制台,控制台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多种通信调度功能,完成多个系统间个呼和组呼的互联互通、组呼的派接和广播呼叫功能等,实现不同网络用户的统一协调指挥,以提高系统通信互联和指挥调度的可靠性以及效率。这种方案方案通过多个TETRA 固定车台连接到 TETRA 系统,而不是采用直接连接的方法,非常适合无法使用有线连接的用户。调度员可以管理和监视多个不同的 TETRA 通话组,需要时,使用有线电话线路,可以提供有/无线配接。对于系统覆盖以外的范围,而又需要进行指挥调度时,可以通过电话线拨号或 ISDN 线路实现远程接入,扩展系统的覆盖范围。这种方案投资较小,在系统侧不需要增加任何新设备,容易实现,操作性强,并且能够在多个系统间建立通信互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切换技术研究论文

數字移動通信技術結課論文論文題目:移動通信系統中的切換技術研究 姓名:XX 學號:ZXXXX 專業: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 班級:2009級電科本班

本論文主要針對邢臺地區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現狀問題展開研究的,全文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一、首先向讀者介紹了邢臺地區的經濟特徵,產業特色,突出了中小企業的重要性;二、從總體介紹了邢臺地區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工作上存在的問題,主要闡述了領導者財務觀念和財務人員素質等;三、具體闡述了邢臺地區在投資,融資,生產經營,利潤分配四大經濟活動上存在的現狀問題,以及針對某些問題提出的建議和解決對策等;四、在整個論文中列舉了很多相關的數據和實例,特別是有些語句完全是我所接觸到的財務人員的原話,因此加大了整個論文的說服力;五、總結一句話就是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不完善,在邢臺地區的中小企業裏,財務只是在經營的過程中起到了會計的作用,根本沒有起到整個的管理作用;六、課題研究涵蓋範圍較廣,故有很多的地方僅做了簡單明瞭的闡述和介紹,詳略得當,言簡意賅。 關鍵字:邢臺地區;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現狀

The subject areas targeted at small and medium SMEs in Xingtai aear.A study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status , the text mainly explained by the following aspects,1The subject of study characteristics with briefing readers of the whole economy in Xingtai area, industrial features; 2 Xingtai region in general, introduced the work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problems, the main description of the leadership qualities of the concept and financial personnel; 3 Expounds the Xingtai area of investment, financing, operation, distribution of profits ; 4 Big business activities on the statu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some of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nd so on. 4 In the paper cited a number of relevant data and examples, especially some of my statements is completely exposed to the financial officers of the original words, thus increasing the overall thesis convincing. 5 To sum it up is imperfect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SMEs, SMEs in Xingtai area,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the process only played the role of accounting, did not play a role in the management. Keywords:Xingtai area;small and medium SMEs;financial condition of SMEs

数字集群通信工程技术规范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数字集群通信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n Digital Trunking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征求意见稿) 2011-××-××发布201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数字集群通信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n Digital Trunking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主编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实行日期:2011年XX月XX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 第XX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数字集群通信工程技术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数字集群通信工程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XXXXX-2011,自2011年XX月XX日开始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年XX月XX日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2010]43号《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1批)>的通知》,规范编制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YD5034-2005《数字集群通信工程设计暂行规定》和YD5035-2005《数字集群通信设备安装工程验收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YD5034-2005和YD5035-2005从2006年10月颁布实施以来,已经在集群通信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制定本规范已经具备必要的条件。 本规范的内容分为6章:总则、术语和符号、设计基本规定、集群网络设计、施工要求和工程验收。 规范中黑体字标注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解释、监督和管理。本规范具体条文的解释由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在规范的使用过程中,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寄往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首体南路9号主语商务中心,邮编:100048),以供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上海邮电设计咨询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孔力、耿玉波、马为民、华京、冷锦、李嵩泉、祁征、徐卸土

谈我国四种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体制——郑祖辉

谈我国四种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体制 [作者]:郑祖辉 [来源]:《专业无线通信》 [时间]:2008-5-27 15:15:37 到目前为止,经原信息产业部批准,可以在我国市场上推出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有4个,即: (1)2000年12月28日由原信产部发布的“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 所推荐的行业标准TETRA和iDEN。 (2)2004年11月2日由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发布的基于GSM和CDMA技术的GoTa和GT800两种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技术参考性文件》。 由此,在我国数字集群通信舞台上已经活跃着4种体制的系统和网络,这4种体制正角逐着我国的数字集群通信市场。应该说,它们各有优缺点、各有特点、各有市场定位、各有用处,因此受到了各自喜爱它们用户的青睐。原信产部特别是无线电管理局对频谱高效使用是十分重视的,因为我国分配给集群通信使用的800 MHz频段只有2′15MHz带宽,按照无线电管理机构规定,当时的集群通信频段的信道间隔为25kHz,则共有600对信道,后来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也使用这个频段,也按25kHz为信道间隔。但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600对集群通信信道显然是不够用的。为此,为了更好地满足有关各部门使用集群通信的需求,无线电管理局又专门开辟了350 MHz频段(共560个信道)供公、检、法等8个部门使用。 原信产部一直倡导和支持建设集群通信共网(Common network或Shared network),在无线电管理局连续发布的几个文件中也始终贯串着提高频谱效率这个意图,直到2007年发布的173号文件中还特别强调“建立数字集群通信共网为主、专网为辅的原则”。在这4种体制中,TETRA、iDEN和GT800都是采用TDMA的,而GoTa系统是CDMA的。而在工作频段占用方面,4个系统都使用800MHz频段,而TETRA还独有350MHz频段。 本文试图对我国的4个系统的概况特别是近年来的一些发展作一个简要的归纳,以供参考。但为了进一步说明我国数字集群通信的进展,有必要先对国际电联(ITU)对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推荐的体制先做些介绍,因此分为两个部分来阐述。 一、国际电联(ITU)推荐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体制 1998年3月ITU专门发布了一份题目为“用于调度业务的频谱高效的数字陆上移动通信系统(Spectrum Efficient Digital Land Mobile System for dispatch traffic)”(ITU-R37/8)的文件。这个文件指出:由于陆上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和基于数据业务的需要,提出要发展采用数字调制的以获得更高效的频谱技术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这个文件中提到了“调度业务”和“高效频谱”是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两个关键点,文中也提到了英文“Trunking”这个词汇,也就是我们已经译成为“集群”。文件中ITU重新强调了数字集群通信的含义。 关于频谱高效使用,众所周知从技术制度来说TDMA是高于FDMA,而CDMA又高于TDMA。但也不仅是这样,从使用角度出发,还要考虑技术的实现成熟性,和系统与设备的性能价格比。例

即时通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 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集群通信技术

集群通信技术 1、概述 集群通信技术应用于集群通信系统等地方,主要可以从字面儿上分几方面进行解释,首先是“集群”即“中继”、“交换”,为区别于有限的“中继”,移动通信称为“集群”。集群其实就是使用多个无线信道为多个用户服务,把有限的信道动态的、自动的、迅速的和最佳的分配给整个系统的所有用户,最大程度的利用系统的信道资源。 2、组成 集群通信系统主要由基站、移动台、调度台、控制中心组成。其中控制中心包括控制器、管理终端、电源等。 3、应用 集群通信主要分为模拟集群与数字集群,但模拟集群由于频率利用率低、业务种类有限、保密性差、设备体积大、成本高等缺点,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目前已基本被数字集群所替代。 集群通信技术应用十分之广,主要包括调度指挥、数据、电话(含集群网内互通的电话或集群网与公众网间互通的电话)等。 4、常用的数字集群标准 国际上著名的数字集群标准有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制定的欧洲集群标准TETRA系统和美国的iDEN系统,北美的APCO Project25,以色列的FHMA标准,欧洲的DMR标准,中国的GT800、GoTa、Tetra,另有一种公安部发布的数字集群标准PDT,此标准还在申请国家标准。

提交给ITU(国际电信联盟)的数字集群系统列入数字集群报告中的有美国的Project25调度系统、泛欧TETRA系统等7种技术体制。这也是国际上主要的几种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5、发展现状 从全球范围来看,数字集群通信大部分情况下仍是作为应急指挥调度通信专网使用,其应用范围主要是在蜂窝式通讯系统所不能到达或者是不能满足应用需求的场合,其用户量相对较小,但在全球通信系统的地位却日益重要,得到了全球各国的大力关注与投资。 从最近几年的发展来看,我国已建的数字集群通信网都已发挥重大作用。除了各部门如公安、安全、武警、轻轨地铁、机场、港口等日常使用的指挥调度通信和由运营商运营的数字集群通信共网外,在保障重要的、大型的、政治性很强的国际和国内活动和对抗突发的自然灾害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6、未来趋势 从整体来看,目前全球仍旧离不开集群通信技术,也许未来可能会有替代产品出现,但就目前的趋势而言,集群通信技术仍有较强的竞争力。 11通信本2 杨欣潼 11111631213

350M数字集群系统方案

350兆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解决方案

目录 4.2.4调度台通讯 .....................................................................................................................

一、行业背景 数字集群公网是一种利用现代数字通信技术,公用频率、公用设施、共享覆盖、共享业务、分担费用,使每个部门在集群网络基础上建立功能性的虚拟专网,从而享受方便、可靠服务的数字集群组网方式。各地相继建设了数字集群政府共网,为应急联动部门提供了统一、安全、快速、高效的无线指挥调度系统,保障了各类大型活动和重大事件的指挥调度通信通畅。 350兆集群通信系统是以话音为主的无线指挥通信系统,是目前指挥调度、救灾抢险、交通管理、社会治安、重大保卫活动以及日常警务必不可少的重要无线通信手段。所以,为了促进警察业务的不断提高,增加相关部门对突发事故与应急保障的处理能力,建设350 MHz警用集群通信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建设目标 本方案根据有关部门的实际通信需求,在部门原有通信系统基础上,在适当地点选址,补建站点,组建一套安全可靠、稳定实用、操作便利、管理和维护方便并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的覆盖所需范围的集群通信系统网络。网络能够提高通信容量和系统稳定性,适应当前公安业务发展的需求。 系统具有传统的单呼、组呼、群呼业务;能够对通话内容进行监听以及录音管理;具备后台操作管理模块,对系统进行远程的才做和维护;集成GIS组件,使指挥调度更加直观明了。 三、建设内容 350兆数字集群无线通信系统,解决大量干警语音通信的需要,解决跨部门跨区域通话的需要,解决用户大范围漫游使用的需要。系统主要分为终端子系统、基站子系统、交换子系统和操作维护子系统。 终端子系统相对应的设备有车载台,手持式终端,固定台,调度台。基站子系统相对应的设备有基站,直放站,基站控制器。交换子系统包括交换中心。维

移动通信系统论文

2010-2011学年第2 学期 考试科目移动通信系统 姓名 年级 专业 学号 2011年6 月12日

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自适应调制和编码的资源分配的控制消息传输 摘要:总的说来,链路自适应方案,如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以及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加强了时变无线信道的系统容量。为了应用这些链路自适应方案,必须对资源的每一帧进行自适应和动态的分配。因此,系统需要控制消息来发送关于动态资源分配的信息给用户。这些信息包括用户ID,资源位置,调制等级,以及编码和自动重复请求(ARQ)信息。然而,这些资源分配信息的传输,造成了控制开销。在这篇文献中,我们介绍了一种利用AMC来传输资源分配信息的方案,并分析了它在支持截断ARQ,如链路层ARQ和HARQ的系统中的性能。除此之外,我们还证明了使用AMC来传输控制消息是减少控制开销的一种好方法。特别是当每帧的用户数较大,如对于互联网语音服务协议(V oIP),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关键字: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控制消息;控制开销;资源分配Adaptive-Modulation-and-Coding-Based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Message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Liu Zhihu S100131051 Keywords—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MC), control messages, control overhead, resource allocation. 1.引言 最近的以分组为导向的系统,如移动WiMAX和高速数据分组接入(HSDPA),通过使用链路自适应技术提高了数据吞吐量。这些技术有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以及快速信道感知调度。AMC 方案能够通过选择信号星座图以及适合它的时变信道的信道编码来提高系统容量。自动重复请求(ARQ)有效地减轻了由于信道衰落造成的分组错误。除此之外,截短的ARQ通过限制在应用AMC时的最大重传次数以及在物理层只使用固定的调制和编码,改进了系统吞吐量。重传机制,特别是基于HARQ的机制,提供了一种改进由于信道测量和反馈延时错误造成的链路自适应误差的健壮性的好方法。为了应用这些链路自适应方案,系统必须对每帧资源进行自适应的和动态的分配。并且,目前开发的大多数业务都是基于分组的。所以,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无线资源能够在移动站之间得到有效共享。最后,自适应和动态资源分配要求逐帧链路自适应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对于动态资源分配的控制消息的设计非常重要。资源的链路自适应分配的控制消息应该与数据一块传输,以告

常规通讯模式和数字集群通讯模式的比较

常规通讯模式和数字集群通讯模式的比较 常规通讯模式就目前的通讯技术发展历程和趋势而言,是相对简单的通信技术体制。最典型的常规通讯的应用就是利用中转台(转信台)组建可以覆盖一定范围的通讯网络,为覆盖范围内的常规对讲用户提供“一呼百应”式的语音通讯服务。常规通信由于其组网简单,投资成本低,操作便利,维护方便等特点在早期各行各业内曾得到广泛的应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无线电资源的日益紧张,随着用户通讯业务的多样化需求,常规通讯模式逐渐暴露出不足,在实际的生产、只会调度通讯中越来越不适应用户的切实需求。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 1、无线频率(信道)的利用率低,无线信道资源只为预先固定在该频率上的用户使用,即时当前信道并没有人使用,其他频点的用户也无法占用该资源。如图1所示,尽管信道3比较繁忙,而其他信道非常空闲,3b、3c用户依然挤在信道3上与3a用户共抢资源。 图1常规固定信道模式 2、通讯的话音质量不能得到保障,经常受到干扰。由于是简单的调频无线传播技术,通信质量经常受到同频点或相邻频率的直接干扰,且干扰效果非常明显。

3、系统功能单一,只能实现语音通信。而对于机场用户,基于通讯平台上的数据传输业务也是重要的应用领域。要实现这些,就必须借助强大的通讯平台和不同的功能模块有效的结合起来,互用互辅,面向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调度功能。常规对讲系统由于其本身技术特点的限制,无法作为高性能调度通讯的平台,必定会走向被淘汰的必然趋势。 4、通话无保密性。由于是频率调制技术,第三方通过简单的手段就可以窃听到通话内容。对于要求机要通讯的部门和人员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5、组队中成员混乱,经常出现找不到被呼叫对象的现象。由于大量的用户固定的守候在本信道上使用,无序的通话必定对通讯质量和通讯效果带来一定的影响,系统内用户越多,混乱的现象越明显。组员信道的转换没有相应的广播通知机制,常常造成主叫方找不到被叫方的现象。 6、信道堵塞使得通话连续性和完整性较差。信道利用率的地下造成了话务量的堵塞,往往某个对话的应答方要等待很久才能占得资源进行答复,大大降低了指挥调度的效率,关键时刻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7、不能定义用户的权限,所有成员级别相同,无法实现调度和指挥的功能。在资源分配上也没有有效的判别机制,无法体现重要用户和特殊用户在系统上使用的区别。 8、常规系统无交换功能,不能与PABX/PSTN互连,更加不能实现多区联网等等。 9、技术陈旧落后。常规系统早已经进入被淘汰的过程,其技术特点完全不适应日益增多的业务需求。 从移动通信的技术发展来看,我国的集群走向数字化也是必然的趋势,因为数字集群及其承载业务丰富、强大完善的网络功能、可靠的保密功能等越来越显示出前景。数字集群的主要优点在于:话音数字化编码后话音质量大幅度提高、非常好的保密功能、网络管理能力强、便于组成大容量的专用网,网络承载业务多,可传送话音、数据、图像等业务。因此,数字集群从技术体制上,功能应用上具备常规模式不可以比拟的优势: 1、多信道共用动态分配技术使得无线频率(信道)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不再像常规系统那样当某个信道未进行通话时,该信道处于闲置状态。

MOTOROLA公司的Dim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MOTOROLA公司的Dim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开放分类:MOTOROLA公司的Dim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MOTOROLA公司的Dim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 目录 1.·【MOTOROLA公司的Dim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MOTOROLA公司的Dim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8.2 MOTOROLA公司的Dim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8.2.1 概述 MOTOROLA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综合无线电和信息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在满足全世界公共安全、政府及企业用户的关键通信保障需要方面有着70多年的丰富经验。MOTOROLA公司是公共安全、轨道交通、港口、石化等重要行业的TETRA 系统供应商。 MOTOROLA的DimetranIP(Digital Motorola Enhanced Trunked RAdio)数字集群通信解决方案处于全球TETRA无线通信解决方案领域中的领先地位,面向专业用户最苛刻的需求,为复杂的组(群)通信提供话音、数据和信息等多种传送服务。MOTOROLA解决方案有效提高了专业组织机构的工作实效。 2006年,MOTOROLA专门为中国公安用户推出了350MHz TETRA系统,该系统可以满足中国公共、安今用户在通信频段方面的新要求,以及在执行紧急任务时对无线通信系统的严格要求,规模灵活且功能上町全而拓展,用以满足不同规模用户的不同需求。 早在1994年MOTOROLA就推出第套TETRA系统。2002年以后,MOTOROLA 已经把Dimetra系统升级为基于全IP技术的Dimetra—IP系统。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两套 Dimetra—IP系统分别为公共安全、组委会和交通运输提供服务,经受了人话务量的冲击考验,充分证明MOTOROLA服务于广大客户的实力。而全球最大的英国警察全国网也使用 Dimetra.IP系统。在亚洲公共安全领域,MOTOROLA先后为韩国,全国政务网、上海市公安局、香港警察第三代指挥中心、澳门警察、上海电信的上海政务网、成都市政务网、天津开发区等客户提供TETRA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这些系统运用了高科技手段,强化和提高了公共安全用户的指挥、调度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MOTOROLA还为北京正通网提供了3万多台

我国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介绍

摘要首先介绍了集群通信发展现状,然后分别介绍了国内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特点、网络结构和关键技术。 关键词数字集群民族产业 1、前言 从数字集群通信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集群产业还处在发展初期,与公众移动通信的发展规模相比,数字集群通信的规模还远远落后于移动通信。而且,无论是TETRA系统还是iDEN系统,其标准的开放性不高,iDEN系统为摩托罗拉独家垄断,而TETRA系统虽然在空中接口可以做到兼容,但各个厂商的系统之间不能互联互通,从而影响了TETRA系统的发展。这种状况造成最直接的问题是终端和系统设备价格较高,或者是系统维护、升级和扩容的成本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数字集群通信在我国的发展。 由于我国的集群通信存在着相当规模的市场和发展潜力,因此国内的多个电信设备制造商(例如中兴、华为和大唐),都在大力研发数字集群通信设备,并已经相继研制出符合集群通信要求的数字集群系统设备。目前,国内能够提供完整的数字集群系统设备和终端的有华为开发的基于GSM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GT800系统)、中兴开发的基于CDMA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GoTa系统)。基于TD-SCDMA的数字集群系统方案目前也在制定当中。下面对GoTa 系统以及GT800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做一简要介绍。 2、GoTa系统 GoTa的含义是开放式集群结构(GlobalopenTrunkingArchitechture),是为满足数字集群通信专网和共网用户的需要而开发的。 GoTa的空中接口在cdma2000技术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和改造,使之能够满足现代集群通信的技术要求。GoTa采用的呼叫方式是集群通信中所特有的PTT方式的话音呼叫。为了提高呼叫接续速度,GoTa还定义了一套相应的体制结构和协议栈以满足集群通信系统的快速连接。为了支持群组呼叫,GoTa优化了空中接口,从而达到在同一个小区/载频下同一群组的用户在呼叫时能够共享同一条空中信道的目的。GoTa在处理通信连接时也采用了共享的方式,这将减少网络处理呼叫时的时延。对于用户来说,信道选择和分配的过程却是透

现代通信系统论文

3 无线接入技术及其应用 无线接入技术分为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无线接入技术两种。其中,后者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所采用的技术,移动无线接入技术服务的对象是移动终端,即实现移动终端与固定终端或移动终端之间的信息交换。 3.1 移动无线接入技术 移动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指用户终端在较大范围内移动的通信系统的接入技术。它主要为移动用户提供服务,其用户终端包括手持式、便携式、车载式电话等。主要的移动无线接入技术系统包括: (1)无绳电话系统: 它可以视为固定电话终端的无线延伸。无绳电话系统的突出特点是灵活方便。固定的无线终端可以同时带有多个无线子机,子机除和母机通话外,子机之间还可以通信。主要代表系统是DECT、PHS和CT2。 (2)移动卫星系统: 通过同步卫星实现移动通信联网,可以真正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的通信。它的最大特点是利用卫星通信的多址传输方式,为全球用户提供大跨度、大范围、远距离的漫游和机动灵活的移动通信服务,是陆地移动通信系统的扩展和延伸,在边远的地区、山区、海岛、受灾区、远洋船只、远航飞机等通信方面更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整个系统由三个部分构成:空间部分(卫星)、地面控制设备(关口站)和终端。 (3)集群系统:专用调度指挥无线电通信系统,应用广泛。集群系统是从一对一的对讲机发展而来的,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数字化多信道基站多用户拨号系统,它们可以与市话网互连互通。 (4)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不受电缆束缚,可移动,能解决因有线网布线困难等带来的问题,并且组网灵活,扩容方便,与多种网络标准兼容,应用广泛等优点。过去WLAN曾一度增长缓慢,主要原因在于传输速率低、成本高、产品系列有限,而且很多产品不能相互兼容。随着高速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11的制定以及基于该标准的10Mbps乃至更高速率产品的出现,WLAN已经在金融、教育、医疗、民航、企业等不同的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论文__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 作为一种国家关键的基础通信设施,以及全球移动通信的有机组成部分,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国家安全、紧急救援、互联网、远程教学、卫星电视广播以及个人移动通信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一代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可以提供个人电信业务、多信道广播、互联网的远程传送,是全球无缝个人通信、互联网空中高速通道的必要手段。近年来卫星通信新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研究与应用已成为各国的战略发展重点。无线资源管理是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主要是由于卫星系统的资源是非常昂贵的,因此如何合理而有效地管理并利用卫星系统的资源已成为关键。 通过对低轨道卫星无线通信信道的基本特点的研究,文章具体从无线信道的缺点进行分析,并进行了matlab仿真模拟,得出信号经过多径信道的幅频特性,多径信道对不同频率信号的衰减情况不同,即具有频率选择性,以及信号经过多径信道的衰减情况,以及码元间隔对传输信号的影响,信号的码元间隔必须远大于信号的时延差,才能尽量的减小码间干扰。 关键词:低轨卫星通信,信道,信道特性

Abstract As a national key infrastructure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an organic part of the global mobile communications, Sta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in national security,emergency rescue, Internet, satellite TV broadcasting, remote teaching and personal mobile communica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such aspects. A new generation of broadband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can provide personal telecommunication business, multicasting, remote transmission, the Internet is a global seamless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high-speed Internet air passage means necessary.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in low orbit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has received the widespread attention, it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has become a national strategic priorities. Wireless resource management is the study of Leo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this is mainly due to the satellite system resources is very expensive, therefore how to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use of the resources of satellite system has become a key. Through the low orbit satellite studi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wireless channel, the article specifically from wireless channel faults is analyzed, and the matlab simula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ignal after a multipath channel amplitud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multipath channel attenuation is different on different frequency signal, which has the frequency selectivity, as well as the attenuation of the signal through the multipath channel, and the influence of element spacing to transmission signal, the signal of the symbol interval must be greater than the signal delay is poor, can try to reduce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KEY WORDS: LEO satellite, Channel,Channel characteristics

集群通信系统

集群通信系统 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用于集团调度指挥通信的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应用在专业移动通信领域。该系统具有的可用信道可为系统的全体用户共用,具有自动选择信道功能,它是共享资源、分担费用、共用信道设备及服务的多用途、高效能的无线调度通信系统。 1、简介 集群通信的最大特点是话音通信采用PTT(Push To Talk),以一按即通的方式接续,被叫无需摘机即可接听,且接续速度较快,并能支持群组呼叫等功能,它的运作方式以单工、半双工为主,主要采用信道动态分配方式,并且用户具有不同的优先等级和特殊功能,通信时可以一呼百应。 2、发展历程 中国在1989年开始引进模拟集群系统,1990年投入使用。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发展,集群通信系统也开始向第二代的数字技术发展,最主要的特点是采用了TDMA(时分多址)和CDMA(码分多址)通信方式。同时,由于各集群使用企业为了满足其各自不同的使用要求,采用了独立建设集群通信网络的方案,所以众多企业的集群网络在网间互联互通性、频率资源使用、整体建设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此外,国外通信巨头通过控制核心技术并设置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壁垒,使得内部接口基本不公开,技术开放性很差,系统和终端设备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也制约了中国数字集群的产业化进程和规模应用。 2000年12月28日,我国信息产业部正式发布的《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SJ/T11228-2000)行业推荐标准,参照国际标准TETRA(体制A)和美国国家标准iDEN (体制B),确定了两种集群通信体制。后来又加入了我国自主的GoTa和GT800两种体制。目前我国现有数字集群标准有四个:欧洲的Tetra,美国的Iden,以及我国中兴和华为公司的GOTA和GT800。国产的两个标准都是在公网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在入网时间及脱网直通等方面无法满足专业用户的需求。美国的Iden也是从公网改进而来的,存在同样的问题。只有Tetra能够满足包括公安在内的专业用户的需求。但Tetra也存在覆盖区域小、建网成本高、各厂商的设备无法互联、很难与模拟系统兼容以及国外知识产权壁垒等问题。中国公共安全行业亟需一个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并适合国内公共安全模拟系统数字化改造的新数字集群标准。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综述

第三讲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综述 3.1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模拟集群移动通信网的主要问题是频率低;所能提供的业务种类受限,也 就是说不能提供高速率数据服务;保密性差,容易被窃听;移动设备成本高,体积大,网的管理控制存在一定的问题等等。采用数字通信就表现出了数字集群通信的优缺点。 1. 频谱利用率高 模拟的集群移动通信网可实现频率复用,从而提高了系统容量,但是随着移动用户数量急剧增长,模拟集群网所能提供的容量已不再能满足用户需求,问题的关键是模拟集群系统频谱利用率低,模拟调频技术很难进一步压缩已调信号频谱,从而就限制了频谱利用率的提高。与此相比,数字系统可采用多种技术来提高频谱利用率,如果用低速语音编码技术,这样在信道间隔不变的情况下就可增加话路,还可采用高效数字调制解调技术,压缩已调信号带宽,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另外,模拟网的多址方式只采用频分多址(FDMA),即一个载波话路传一路话音。而数字网的多址方式可采用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即一个载波传多路话音。尽管每个载波所占频谱较宽,但由于采用了有效的语音编码技术和高效的调制解调技术,总的看来,数字网的频谱利用率比模拟网的利用率提高很多。数字系统在提高频谱利用率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前景,因为低速语音编码技术和高效数字调制解调技术仍不断发展着。 频谱利用率高,可进一步提高集群系统的用户容量。对于集群移动通信来说,系统容量一直是网的首要问题,所以不断提高系统容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需求是集群移动系统从模拟网向数字网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2.信号抗信道衰落的能力提高 数字无线传输能提高信号抗信道衰落的能力。对于集群移动系统来说,信道衰落特性是影响无线传输质量的主要原因,须采用各种技术措施加以克服。在模拟无线传输中主要的抗衰落技术是分集接收,在数字系统中,无线传输的抗衰落技术除采用分集接收外,还可采用扩频、跳频、交织编码及各种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由此可见,数字无线传输的抗衰落技术比模拟系统要强得多。所以数字网无线传输质量较高,也就是说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网比模拟集群移动通信网的话音质量要好。 3.保密性好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网用户信息传输时的保密性好。由于无线电传播是开放的,容易被窃听,无线网的保密性比有线网差,因此保密性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无线通信系统设计者重点关心的问题。 在模拟集群系统中,保密问题难以解决。当然模拟系统也可以用一些技术实现保密传输,如倒频技术或是模/数/模方式,但实现起来成本高、语音质量受影响。由此,模拟系统保密非常困难。利用目前已经发展成熟的数字加密理论和实用技术,对数字系统来说,极易实现保密。

现代通信系统论文

现代通信系统论文

————————————————————————————————作者:————————————————————————————————日期:

现代通信系统关于接入 网技术的论文 院系: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姓名:王路路 学号:S110101148

1.接入网概述 (5) 1.1接入网的定义 (5) 1.2接入网的界定 (5) 1.3接入网的功能 (5) 2.有线接入技术及应用 (6) 2.1铜线接入技术 (6) 2.2光纤接入技术 (7) 2.3其他有线接入技术介绍 (7) 3无线接入技术及其应用 (12) 3.1移动无线接入技术 (12) 3.2固定无线接入技术 (14) 3.3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 (15) 4.接入网发展趋势 (18)

近年来,接入网的宽带化、数字化和业务综合化成为接入网发展的主要技术趋势。为了提高接入网的接入带宽和改善接入网的传输性能,世界上各电信设备制造厂商已经研究并开发了利用各种传输媒质和先进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多种高速接入技术。总地来看,这些宽带接入技术可以分为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不可忽视的宽带接入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介绍个各种接入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有线接入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并分析他们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宽带接入,有线接入,无线接入,技术 1. 接入网概述 1.1 接入网的定义 按照ITU-T G.902的定义,接入网(AN)是由业务节点接口(SNI)和相关用户网络接口(UNI)之间的一系列传送实体(诸如线路设施和传输设施)所组成的,它是一个为传送电信业务提供所需传送承载能力的实施系统。电信网将全网划分为:公用电信网、用户驻地网(CPN)。通常电信网指公用电信网部分。公用电信网又可划分为三部分:长途网(长途端局以上部分);中继网(即长途端局与市话局之间以及市话局之间的部分);接入网(即端局至用户之间的部分)。 1.2 接入网的界定 接入网所覆盖的范围可由三个接口来定界:SNI、UNI与管理的Q3 接口。业务节点(SN)是提供业务的实体,可提供规定业务的业务节点有本地交换机、租用线业务节点或特定配置的点播电视和广播电视业务节点等。业务节点(SN)是提供业务的实体,诸如:本地交换机或者广播电视业务节点等。接入网与用户间的UNI接口能够支持目前网络所能提供的各种接入类型和业务,但接入网的发展不应限制在现有的业务和接入类型。 1.3 接入网的功能

网络通信技术论文设计

UWB技术简介及其应用 一、超宽带的定义 现在的超宽带已经不局限于早期的脉冲形式的无线电,任何无线电系统,只要它满足下面的条件之一就称为超宽带系统: ()(1) (2)式中,f H和f L分别是传输带宽的高端频率和低端频率。此外,FCC规定超宽带设备的功率谱密度不超过- 41. 3 dB M / H z,以避免对已有的通信系统(比如GPS)产生干扰。FCC的功率谱密度限制显示在图1。 图1 UWB在室内的频谱屏蔽

二、超宽带的实现技术 1. 冲激无线电 冲激无线电使用脉位调制,或二进制相移键控BPS或者脉冲幅度调制的基带短脉冲串传输数据符号。冲激无线电采用跳时或直接序列实现多址接入。在跳时方式中,是通过脉冲到达的时间顺序区分用户,在直接序列方式中是通过脉冲的极性序列来区分用户。 冲激无线电系统具有低成本、容易实现、衰落深度浅和好的穿透能力等,但是基带短脉冲具有一部分低频分量,这部分低频分量在高速通信中很难达到FFC的功率谱密度的规定。目前冲激无线电系统通常应用在定位搜索以及低速的数据通信中。 2. MB -OFDM MB -OFDM(多带正交频分复用)是由德州仪器提出,得到以Intel 与德州仪器为首的MBOA(多带联盟)的支持,MB-OFDM 将频分复用和频率交织技术结合起来。MB-OFDM将7.5GHz的带宽分成了若干个528MHz的频带,并且不使用5.2~5.7GHz的802.11a的频带。它的调制方式是正交频分复用,也就是以时间交织方式在不同的频带上传输信息。它使用时频码来区分用户。MB-OFDM 系统能够支持4~16 个同时发生的微微网。 MB-OFDM 有很高的频谱灵活性,在射频干扰和多径效应中具有恢复能力,缺点是稍微增加了发射器的复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