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1080-1992 林业档案分类与代码

LYT 1080-1992 林业档案分类与代码
LYT 1080-1992 林业档案分类与代码

标准分享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d4831865.html, 免费下载

标准分享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d4831865.html, 免费下载

标准分享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d4831865.html, 免费下载

标准分享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d4831865.html, 免费下载

标准分享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d4831865.html, 免费下载

标准分享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d4831865.html, 免费下载

标准分享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d4831865.html, 免费下载

标准分享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d4831865.html, 免费下载

标准分享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d4831865.html, 免费下载

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附件3 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110数学 110.11数学史 110.14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 110.17数论 110.21代数学 110.24代数几何学 110.27几何学 110.31拓扑学 110.34数学分析 110.37非标准分析 110.41函数论 110.44常微分方程 110.47偏微分方程 110.51动力系统 110.54积分方程 110.57泛函分析 110.61计算数学 110.64概率论 110.67数理统计学 110.71应用统计数学 110.74运筹学 110.77组合数学 110.81离散数学 110.84模糊数学 110.87应用数学 110.99数学其他学科 120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120.10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基础学科120.20系统学 120.30控制理论 120.40系统评估与可行性分析 120.50系统工程方法论 120.60系统工程 120.99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其他学科130力学 130.10基础力学 130.15固体力学 130.20振动与波 130.25流体力学 130.30流变学 130.35爆炸力学 130.40物理力学 130.45统计力学 130.50应用力学 130.99力学其他学科 140物理学 140.10物理学史 140.15理论物理学 140.20声学 140.25热学 140.30光学 140.35电磁学 140.40无线电物理 140.45电子物理学 140.50凝聚态物理学 140.55等离子体物理学140.60原子分子物理学140.65原子核物理学 140.70高能物理学 140.75计算物理学 140.80应用物理学 140.99物理学其他学科 150化学 150.10化学史 150.15无机化学 150.20有机化学 150.25分析化学 150.30物理化学 150.35化学物理学

青岛市企业档案分类编号办法及整理办法-mail

青岛市企业档案分类编号办法 第一条为科学地管理档案,便于档案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与交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规定了企业各项工作中形成的全部档案的分类原则、类目设置、编号办法以及档案实体的排列方法。 第三条档案的分类原则是以企业全部档案为对象,依据本单位职能,结合档案内容及其形成特点,保持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便于档案的科学管理与开发利用。 第四条档案的类目设置 (一)一级类目的设置 设置十个一级类目:即管理类、产品类、科研类、基建类、设备仪器类、会计类、照片类、声像类、实物类、职工类。企业亦可根据具体需要增减一级类目。 (二)档案二级及二级以下类目的设置 1、管理类、照片类档案按年度设置二级类目,按保管期限设置三级类目。 2、产品类档案一般按产品种类或产品型号设置二级类目;需设置三级类目的,一般按产品型号或产品结构设置。 3、科研类档案二级类目一般按课题性质设置,三级类目一般按课题设置;研究项目少,不需设置三级类目,其二级类目可直接按课题设置。

4、基建类档案二级类目一般按性质或用途(如生产设施、非生产设施)设置,三级类目按建筑项目设置;不需设置三级类目的,其二级类目可直接按建筑项目设置。 5、设备仪器类档案二级类目一般按使用性质(如专用、通用)或用途、种类设置,三级类目按设备仪器型号设置; 6、会计类档案按其种类设置二级类目,会计帐簿、凭证分别按年度设置三级类目,会计报告不设置三级类目。 7、音像类档案一般按载体形式设置二级类目,按年度设置三级类目。 8、实物类档案按其种类或年度设置二级类目。按种类设置二级类目的,可按年度设置三级类目。 第五条档号的编制 档号由全宗号、类目(目录)号、件(案卷)号及间隔号组成。 (一)全宗号 全宗号由青岛市档案馆统一确定,在档案未进馆之前该号暂空。 (二)类目号 1、一级类目号采用其类目中有代表性的两个汉字的大写汉语拼音字母编写,即GL:管理、CP:产品、KY:科研、JJ:基建、SB:设备仪器、KJ:会计、ZP(SP):照片类、SX:声像类、SW:实物类、ZG:职工。 2、管理、会计、照片、声像、实物等类二级及二级以下类目号

学科领域分类与代码

附件6学科领域分类与代码 …… 180 生物学 180.11 生物数学(包括生物统计学等) 180.14 生物物理学 180.1410 生物信息论与生物控制论 180.1415 生物力学(包括生物流体力学与生物流变学等) 180.1420 理论生物物理学 180.1425 生物声学与声生物物理学 180.1430 生物光学与光生物物理学 180.1435 生物电磁学 180.1440 生物能量学 180.1445 低温生物物理学 180.1450 分子生物物理学 180.1455 空间生物物理学 180.1460 仿生学 180.1465 系统生物物理学 180.1499 生物物理学其他学科 180.17 生物化学 180.1710 多肽与蛋白质生物化学 180.1715 核酸生物化学 180.1720 多糖生物化学 180.1725 脂类生物化学 180.1730 酶学 180.1735 膜生物化学 180.1740 激素生物化学 180.1745 生殖生物化学 180.1750 免疫生物化学 180.1755 毒理生物化学 180.1760 比较生物化学 180.1765 应用生物化学 180.1799 生物化学其他学科 180.21 细胞生物学 180.2110 细胞生物物理学 180.2120 细胞结构与形态学 180.2130 细胞生理学 180.2140 细胞进化学 180.2150 细胞免疫学 180.2160 细胞病理学 180.2199 细胞生物学其他学科

180.24 生理学 180.2411 形态生理学 180.2414 新陈代谢与营养生理学 180.2417 心血管生理学 180.2421 呼吸生理学 180.2424 消化生理学 180.2427 血液生理学 180.2431 泌尿生理学 180.2434 内分泌生理学 180.2437 感官生理学 180.2441 生殖生理学 180.2444 骨骼生理学 180.2447 肌肉生理学 180.2451 皮肤生理学 180.2454 循环生理学 180.2457 比较生理学 180.2461 年龄生理学 180.2464 特殊环境生理学 180.2467 语言生理学 180.2499 生理学其他学科 180.27 发育生物学 180.31 遗传学 180.3110 数量遗传学 180.3115 生化遗传学 180.3120 细胞遗传学 180.3125 体细胞遗传学 180.3130 发育遗传学(亦称发生遗传学) 180.3135 分子遗传学 180.3140 辐射遗传学 180.3145 进化遗传学 180.3150 生态遗传学 180.3155 免疫遗传学 180.3160 毒理遗传学 180.3165 行为遗传学 180.3170 群体遗传学 180.3199 遗传学其他学科 180.34 放射生物学 180.3410 放射生物物理学 180.3420 细胞放射生物学 180.3430 放射生理学 180.3440 分子放射生物学 180.3450 放射免疫学 180.3460 放射毒理学 180.3499 放射生物学其他学科

档案实体分类编号规范

附件三 档案实体分类编号办法 1 总则 1.1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档案局颁发的《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和《邮电工业档案实体分类编号办法》,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 更好地为企业经营生产、管理工作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1.2档案分类原则, 是以公司全部档案为对象, 根据管理职能,结合档案内容和形成特点, 保持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便于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 2 档案类别的设置 2.1 档案的类别共设置十个大类, 即: 党群工作类、行政管理类、经营管理类、生产技术管理类、产品类、科学技术研究类、基本建设类、设备仪器类、会计档案类、干部职工档案类。 2.2 根据职能活动和档案形成的特点, 每个大类下设置若干个二级类目( 属类 ), 不设置三级类目( 详见附表 )。 2.3 录音、录像、照片、计算机软盘( 磁盘 )和其它非纸质载体形式的档案, 其形成和反映的内容、作用与纸质载体档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不单独设置类目, 视其内容特征同纸质载体档案对应分类编号。 2.4 各部门根据分类办法组织整理案卷, 以利于分类标识和管理。 3 分类标识方法 3.1企业档案实体分类的标识符号采用英文字母顺序标识一级类目( 大

类 );采用阿拉伯数字“双位制”标识二级类目( 属类 )。 3.2 档案实体排架和编号要反映十个基本大类, 从实际出发, 做到科学合理, 经济实用, 保证利用档案的系统性、有效性。 3.2.1党群工作类(A)、行政管理类(B)、经营管理类(C)、生产技术管理类(D)的案卷排架, 按大类一年度一属类进行排列, 不区分保管期限特征(?但同一属类内按照永久、长期、短期顺序排列 ),案卷顺序号按大类流水编号,流水号编制到“999”时, 重新从“1”另行编号, 并用案卷目录号加以区别。 档案编号( 档号 )由全宗号、目录号、分类号、案卷顺序号构成 (全宗号是档案馆给企业的编号,故企业暂不标识 )。 档案编号( 档号 )标识举例示意: A1. A12. 010 ┃┃┃┃ ┃┃┃┃ ┃┃┃┗━━━━案卷顺序号 ┃┃┃ ┃┃┗━━━━━━━━分类二级类目( 属类代号 ) ┃┗━━━━━━━━━分类一级类目( 大类代号) ┗━━━━━━━━━━━━目录号(A类的第一本目录) 3.2.2 产品类(E)、科研类(F)、基本建设类(G)、设备仪器类(H)的案卷排架

工程档案分类编号要求规范

工程档案分类编号规范 为适应公司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实现公司档案分类、排架、检索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一步加强和促进公司档案的科学管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对档案的分类编号作出以下规定。 一、档案编号的原则 档案编号的原则以项目各个单体为编号单位,由总到分,按照不同的文件类别,分类编号。 二、档案编号的方法 档案编号的一般方法:文件的编号由分公司名称、项目单体名称、文件名称、分部工程代码、序号五个部分组成,采用统一的编号格式,具体格式与各类目的对应的关系和说明如下: XX — XX — XX — XX — XX 一级类目—二级类目—三级类目—四级类目—顺序代号 分公司名称—项目单体名称—文件名称—分部工程—顺序代号 1、一级类目 一级类目对应各分公司名称,分公司名称编号采用字母与数字代码(2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编制,字母为该城市名称的拼音首字母缩写形式,数字代码则表示为该城市的第几个项目。 2、二级类目 二级类目为项目单体名称,项目单体名称的编号同样采用单体名称拼音首字母缩写形式来编写。 3、三级类目 三级类目为文件名称,归档文件主要分为A、B、C、D四类文件以及综合类文件。 A类文件为建设单位文件资料,包括:立项文件(A1)、建设规划用地文件(A2)、勘察设计文件(A3)、招投标、合同文件(A4)、工程开工文件(A5)、商务文件(A6)、工程竣工验收及备案文件(A7)、其他文件(A8)。 B类文件为监理单位文件资料,包括:监理管理资料(B1)、监理质量控制资料(B2)、监理进度控制资料(B3)、监理造价控制资料(B4)。 C类文件为施工单位文件资料,包括:施工管理资料(C1)、施工技术资料(C2)、施工物资资料(C3)、施工测量记录(C4)、施工记录(C5)、隐检验收记录(C6)、施工检测资料(C7)、施工质量验收记录(C8)、单位(子单位)工程施工质量竣工验收资料(C9)。 D类文件为建筑安装工程竣工图,包括:综合竣工图(D1)、室外专业竣工图(D2)、专业竣工图(D3)。 综合类文件主要为不包含在ABCD四类文件中的一些特殊文件资料,作为一个应急的文件类别,当各部门存在某些特殊文件无法在资料清单中找到对应的编号时,则可统一归档在综合类文件中。 各类文件的具体分类细目及编号详见附表1《资料清单及编号表》。 4、四级类目 四级类目为分部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的编号采用统一数字代码编制,详见附表2《分

疾病分类与代码

疾病分类与代码(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目录 前言 (1) 1 范围 (2) 2 术语及定义 (2) 3. 符号 (2) 4 分类的原则与编码方法 (2) 5 疾病分类与代码表 (2) 6 章节名称与代码 (4) 7 3位代码类目表(ICD-10) (4) 8 4位代码亚目表(ICD-10) (4) 9 6位扩展代码表 (4)

前言 《疾病分类与代码(GB/T14396-2001)》等效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险、公安、民政等领域。 为推进疾病分类标准化、规范化,我部组织专家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以满足临床路径管理、按病种付费、医院评审、重点学科评审、传染病报告等需要。即在4位ICD-10标准代码基础上拓展到6位代码,共对22542个疾病进行了扩展,扩展码的疾病条目来源于部分省市疾病编码字典库及医院出院病人数据库。 本标准由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组织修订,具体工作由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承担,北京等18个省份38家医院参与编码工作。 -1-

疾病分类与代码 1 范围 疾病分类与代码规定了疾病、损伤和中毒及其外部原因、与保健机构接触的非医 疗理由和肿瘤形态学的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民政、公安等部门对疾病、伤残、死亡 原因分类的信息收集、整理、交换、分析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ICD-10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二版) ICD-O-3 国际肿瘤学分类 ICD-9-CM 国际疾病分类临床修订版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疾病分类(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是将各种疾病按某些既定的原则归入类目 及系统的方法。 4 符号 本标准在某些疾病或其他诊断用语的代码之后跟有剑号“?”或星号“*”。 4.1 剑号“?” 代表诊断疾病的原因,在单原因统计中,必须对该代码进行汇总和统计。 4.2 星号“*” 代表该诊断疾病的临床表现,不对该代码进行统计。 5 分类原则与编码方法 5.1 分类原则 采用以病因为主、解剖部位、临床表现、病理为轴心的基本原则。 5.2 编码形式 采用“字母数字编码”形式的3位代码、4位代码、6位代码表示,但肿瘤的形态学 编码除外。即采用字母数字编码的第一位为英文字母,后五位数为阿拉伯数字。 5.2.1 前3位编码为ICD-10类目码。3位类目码具有实际意义,可作为统计分类使用。 5.2.1.1 疾病(包括症状、体征和其他不明确情况)的编码范围从A00~R99。 5.2.1.2 损伤和中毒性质的编码范围从S00~T98。 -2-

档案分类编号方法

档案分类编号方法为加强本行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中国人民银行档案管理规定》(银办发[2004]259号),《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等规定,结合本行档案工作实际情况,对本行形成的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基建档案、声像档案、设备档案、实物档案分别制定了分类与编号方案: 一、文书档案 1、 2001年前的文书档案,按保管期限——年度的方法进行分类,即: 永久 1997 1998 (2001) 长期 1997 1998 (2001) 短期 1997 1998 (2001) 排列与编号:排列在同一保管期限,同一年度内,按机构排列顺序进行,同一机构按事由结合时间排列,编号在同一保管期限内采用年度大流水编号。 2、2002年(含2002年)以后的文书档案采用《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方法,对归档文件 以件为保管单位进行整理,采用年度——保管期限的方法进行分类,即: 2002年度永久 2002年度长期 2002年度短期 2003年度永久 2003年度长期 2003年度短期 排列与编号:件与件的排列次序按事由结合时间的方法排列。归档文件在相同保管期限内采用年度小流水的方法进行编号。 二、会计档案 会计档案分类方法按年度——类型进行分类。 会计档案按类型分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其她会计资料,设置分类号KJ,即:。 会计凭证——KJ-PZ 会计账簿——KJ-ZB 会计报表——KJ-BB 其她会计资料——KJ-QT 会计档案保管期限分永久与定期两种 排列与编号:会计凭证按会计科目结合时间顺序依次排列,编号采用年度小流水编号;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其她会计资料按类型——保管期限依照时间顺序依次排列,采用年度小流水混合编号,一个年度编制一个流水号。 三、基建档案 基建档案按工程项目进行分类,设置分类号JJ,即: 中国人民银行县支行办公楼 JJ01

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

学科分类与代码 共设5个门类、58个一级学科、573个二级学科、近6000个三级学科。 学科分类代码是基于一定原则对现实科学体系按其内在联系加以归类并以符合逻辑的排列形式表述出来且赋予代码的一种学科。《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是科学发展、教育、科技统计、学科建设等方面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鉴于学科分类在科学发展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联合国、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际组织与世界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学科分类体系标准化工作,纷纷制定相应的学科分类与代码标准。 《学科分类与代码》使用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 Classification and code disciplines。 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学科的分类与代码。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宏观管理和科技统计。 本标准的分类对象是学科,不同于专业和行业,不能代替文献、情报、图书分类及学术上的各种观点。 3. 相关术语: 3.1 学科: 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3.2 学科群: 学科群是具有某一共同属性的一组学科。每个学科群包含了若干个分支学科。 4. 分类原则: 4.1 科学性原则: 根据学科研究对象的客观的、本质的属性和主要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联系,划分不同的从属关系和并列次序,组成一个有序的学科分类体系。 4.2 实用性原则: 对学科进行分类和编码,直接为科技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以及科研经费、科技人才、科研项目、科技成果统计和管理服务。 4.3 简明性原则: 对学科层次的划分和组合,力求简单明了。 4.4 兼容性原则: 考虑国内传统分类体系的继承性和实际使用的延续性,并注意提高国际可比性。 4.5 扩延性原则: 根据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具有高度动态性特征,应为萌芽中的新兴学科留有余地,以便在分类体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得到扩充和延续。 4.6 唯一性原则: 在标准体系中,一个学科只能用一个名称、一个代码。 5. 分类依据: 本标准依据学科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研究目的、目标等五方面进行划分。 6.编制原则: 6.1 本标准所列学科应具备其理论体系和专门方法的形成;有关科学家群体的出现;有关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及学术团体的建立并展开有效的活动;有关专著和出版物的问世等条件。

浅谈进行林业分类经营的意义 中英文对照

浅谈进行林业分类经营的意义 中英文对照 Discussion on the significance of forestry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in Chinese and English. 现在,我国林业正是在一个转型的初级阶段,改变原来的林业经营模式,逐渐走向现代化,实行的是分类经营,充分考虑到森林的功能特点以及人们的各项需要,在不损坏森林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依据森林资源具有再生的特点,发展可持续经营,以实现林业“生态体系、产业体系”目标。 Now, the forestry of our country is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a transition, change the forestry management mode of the original, gradually moving toward modernization,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forest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people's various needs, based on damage of fores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n the basis of forest resources has regenerative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sustainable management, to achieve "ecological system, forestry industry system".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居于主体地位,能够更好地实现全球生态平衡、繁衍物种、避免或者是减少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还能够给人类带来很多的自然资源等,这些都表明了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不仅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很大,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要想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最核心的就是要完成从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之前我们发展林业主要是为了生产木材,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商品率也不高,我们要逐渐改变这种状态,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断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高的商品率。要实现现代林业的目标,最重要的是要做到森林的分类经营。In terrestrial ecosystem, forest plays a principal role, can better achieve the global ecological balance, and propagating the species, avoid or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natural disasters, but also can bring a lot of natural resources to human beings, all these show the importance of forest resources, protect environment, not only in the role, but also to a large extent related t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o, in order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forest, the key is to complete th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forestry to modern forestry, before we develop forestry is mainly for timber production, labor productivity is low, commodity rate is not high, we will gradually change this state, realizing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rational allocation realize the resources,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 creating higher

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6)-《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GBT

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6)-《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GBT

《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GB/T14885-1994)--(6/6) 代码固定资产分类名称 75 4 时间频率和网络特性测量仪器 75 4 1 时间及频率测量仪器:外差式频率计、谐振式频率计、指针式频率计、频率对比器、时间测量仪、误差倍增仪、比相仪、彩色副载波校频仪、扫频图示仪、通用频率计数器、其他时间及频率测量仪器 75 4 2 网络特性测量仪:网络分析仪、测量线仪器、反射计、比值计、驻波系数测量仪、微波网络特性测量仪、阻抗仪、其他网络特性测量仪 75 5 衰减器、滤波器和放大器 75 5 1 衰减及滤波器:衰减测量装置、衰减器、滤波器、其他衰减器及滤波器 75 5 2 放大器:直流放大器、交流放大器、前置放大器、功率放大器、选频放大器、其他放大器75 6 场强干扰、波形参数测量及电子示波器 75 6 1 场强干扰测量仪器及测量接收机:测量接收机、场强计、干扰测量仪、天线测量系统、漏能仪、场强校准装置、噪声系数测量仪、调制解调器、其他场强干扰测量仪器及测量接收机 75 6 2 波形参数测量仪器:频谱分析仪、快速富里叶变换分析仪、相关仪、失真度测量仪、调制度测量仪、失真度、调制度测量仪、相位计、移相器、相位检定装置、波形分析仪、频偏测量仪、其他波形参数测量仪 75 6 3 电子示波器:通用示波器、取样示波器、时域反射计、存贮示波器、记忆示波器、高灵敏示波器、慢扫描示波器、长余辉示波器、大屏幕示波器、高压示波器、电视示波器、立体声示波器、其他电子示波器 75 7 通讯导航有线电及电视用测量仪器 75 7 1 通讯、导航测试仪器:载波通讯测量仪器、微波通讯测量仪器、收发讯机测试仪、铁路分析仪、雷达综合测试仪、短波电台综合测试仪、单边带电台综合测试仪、通信电缆、线路测试仪器、数字通信测量仪器、传真电报测量仪器、市话测量仪器、数据通信测量仪器、其他通讯、导航测试仪器 75 7 2 有线电测量仪:电平表、振荡器、有线电综合测试仪、电缆故障检测仪、衰耗器、噪声测试仪、数据通讯测试仪、电报通讯测试仪、其他有线电测量仪器 75 7 3 电视用测量仪:传输特性测量仪、电视信号发生仪、插入测试仪、矢量示波器、彩色同步机和逐步倒相编码器、彩色增益与时延不等测试仪、电视综合参数测试仪、其他电视机用测量仪器 75 8 电子和通信声源、声级、声振测量分析仪器 75 8 1 声源、声振信号发生器:校准激励器、声源仪、声振信号发生器、声振信号激励器、激励控制器、多点激励装置 75 8 2 声级计:校准声级计、普通声级计、精密声级计、爆声剂声级计、其他声级计 75 8 3 电声滤波器:倍频程滤波器、可变带宽滤波器、跟踪可变滤波器、外差从动滤波器、数字滤波器、其他电声滤波器 75 8 4 电声放大器:测量放大器、电声用前置放大器、电声功率放大器、其他电声放大器 75 8 5 声振测量仪:累计噪声剂量计、噪声测量仪、振动计、测力、冲击测量仪、测力仪、抖晃仪、听度计、电平记录仪、其他声振测量仪 75 8 6 声振仪器校准装置:特种声振仪器校准装置、活塞发生器、标准超声功率计、声级计校准器、传声器互易校准装置、高强度传声器校准装置、传声器校准装置、灵敏度比较器、加速度计校准装置、听力计校准装置、水听器校准装置、其他声振仪器校准装置 75 8 7 电话测试仪、电声测:试仪、宽带电声测试仪、仿真嘴、仿真喉、仿真耳、仿真乳突、其他电话、电声测试仪器

档案分类编号标准

公司标准 档案分类编号标准 201XX—XX—XX XXXXXX

前言 本标准依据DB37/T180—93《工业企业档案分类编号规则》、市《企业档案分类编号办法》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1《档案分类及编号大纲》,附录2档号标识示意为本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公司档案室起草和负责解释。

档案分类编号标准 1 围 本标准规定了档案的分类及档号编制的一般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各部门的档案分类与编号。 2 规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DB37/T180—93《工业企业档案分类编号规则》、《企业档案分类编号办法》的有关容。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档案分类是根据档案的共同特点和差异点,将档案区分为不同类别的逻辑方法。 3.2 档号以字符形式赋予档案实体的用以固定和反映档案排列顺序的一组代码。 4 档案分类 4.1 档案的分类原则是:以公司全部档案为对象,依据单位职能,按照档案形成规律,结合档案容及其形成特点,保持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便于档案的科学管理与开发利用。 4.2 一级类目设置 4.2.1 档案设置9个一级类目,即管理类、工程建设类、产品类、科研类、设备仪器类、会计(审计)类、实物类、照片类、电子类。 4.2.2 职工档案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4.2.3 管理类档案互有联系的文件按卷管理,其它按件管理。 4.3 二级及二级以下类目设置 除管理类、会计类外,其他类别的二级及二级以下类目根据公司各类档案形成特点设置。 4.3.1 管理类二级类目按年度设置;三级类目按保管期限设置。 4.3.2 工程建设类二级类目按工程项目;三级类目按工程阶段(立项、设计、施工、竣工)。 4.3.3 产品类二级类目按盒型(条盒、小盒)设置;三级类目按品牌设置。 4.3.4 科研类二级类目按科研课题设置;三级科目按年度设置。 4.3.5 设备仪器类二级类目按设备仪器种类(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检测设备、其它)设置;三级类目按单台(套)设置。 4.3.6 会计类二级类目按其种类(凭证、帐簿、会计报表、其他)设置;三级类目按年度设置。 4.3.7 实物类二级类目按其种类(产品样品类、实体性科技成果、证书类、印章类、牌匾类、荣誉类、纪念品类、书画类、其它类)设置;三级类目按年度设置。 4.3.8 照片类二级类目按年度设置;三级类目按保管期限设置。 4.3.9 电子类二级类目按年度设置。 5 档号编制 档号由类目号、案卷(件)顺序号组成。 5.1 类目号的编制

浅谈林业分类经营的对策

浅谈林业分类经营的对策 1.引言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持区域乃至全球生态平衡、保存物种、减免自然灾害及为人类提供多种自然资源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肩负着保护环境和维持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由于人类在不同时期,人们对森林资源的认识不同,导致了森林资源反作用于社会、环境、经济等领域内所得到的效果也就皆然不同。传统林业的发展模式只停留在把森林面积资源和森林蓄积资源当作全部森林资源来认识、经营、开发利用的浮浅阶段上。即搞单一的木材生产。同时也导致了出现森林资源危机、林业经济危机、林区人民贫困的情况。在这种经营模式下,人们注重的仅仅是森林的木材效用,而忽视了森林的社会、生态功能。由于大量砍伐森林,导致了森林面积越来越少、森林质量越来越差、生物物种数量急剧下降、自然灾害不断增加,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要想保证森林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完成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即以生产木材为主、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低下为特征的传统林业向以生态、经济效益协同发展、合理配置资源、高劳动生产率和高商品率为特征的现代林业的转变。而完成这个转变的关键措施就是森林实行分类经营。 2.林业分类经营的划分方式 森林分类经营是根据森林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森林的结构特点,将森林划分为重点生态公益林、一般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三大类型,按照各自的经营目的,采取相应的经营管理模式。 2.1 商品林 属集约经营区,主要培育原材料林、纤维林、短轮伐期林。用高科技手段,采取集约经营的方式,以追求高产出、高经济效益。商品林是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标,按市场需要调整产业产品结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可以依法承包、转让、抵押。商品林建设应以向社会提供木材及林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标,要广泛运用新的经营技术、培育措施和经营模式,实行高投入、高产出、高科技、高效益,定向培育、基地化生产、集约化规模经营。以商品林生产为第一基地,延长林产工业和林副产品加工业产业链,构建贸工林一体化商品林业。 2.2 重点生态公益林 属保护经营区,这部分森林主要发挥生态和社会效益,以追求最大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2.3 一般生态公益林 这部分森林主要在充分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可通过适当的森林经营活动来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公益林实行谁受益,谁负责,社会受益,政府投入的原则。服务对象明确的,由服务对象对公益林经营者实行补偿。服务对象不明确的,由政府补偿。公益林建设应以生态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土保安为经营目的,以最大限度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遵循森林自然演替规律,及其自然群落层结构多样性的特性,采取针阔混

《计算机软件分类代码表》

计算机软件分类代码表 10000 系统软件 30000 支持软件 60000 应用软件 11000 操作系统 31000 软件开发工具 61000 科学和工程计算软件 12000 系统实用程序 32000 软件评测工具 61500 文字处理软件 13000 系统扩充程序 33000 界面工具 62000 数据处理软件 14000 网络系统软件 34000 转换工具 62500 图形软件 19900 其他系统软件 34000 转换工具 63000 图象处理软件 35000 软件管理工具 64000 应用数据库软件 36000 语言处理程序 65000 事务管理软件 37000 数据库管理系统 65500 辅助类软件 38000 网络支持软件 66000 控制类软件 39900 其他支持软件 66500 智能软件 67000 仿真软件 67500 网络应用软件 68000 安全与保密软件 68500 社会公益服务软件 69000 游戏软件 69900 其它应用软件 计算机软件适用的国民经济行业代码表 0000 (依据1992-004号计算机软件登记公告的规定,若因软件适用的国民经济行业范围广无法对应某一行业时,可选择该项)0100 农业 5000 其他建筑业 0200 林业 5100 铁路运输业 0300 畜牧业 5200 道路运输业 0400 渔业 5300 城市公共交通业 0500 农、林、牧、渔服务业 5400 水上运输业 0600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5500 航空运输业 0700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5600 管道运输业 0800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5700 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 0900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5800 仓储业 5900 邮政业 1000 非金属矿采选业 1100 其他采矿业 6000 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 1300 农副食品加工业 6100 计算机服务业 1400 食品制造业 6200 软件业 1500 饮料制造业 6300 批发业 1600 烟草制品业 6500 零售业 1700 纺织业 6600 住宿业 1800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6700 餐饮业 1900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6800 银行业 6900 证券业 2000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100 家具制造业 7000 保险业 2200 造纸及纸制品业 7100 其他金融活动 2300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7200 房地产业 2400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7300 租赁业 2500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7400 商务服务业 2600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7500 研究与试验发展 2700 医药制造业 7600 专业技术服务业 2800 化学纤维制造业 7700 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 2900 橡胶制造业 7800 地质勘查业 7900 水利管理业 3000 塑料制品业 310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8000 环境管理业 320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8100 公共设施管理业 3300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8200 居民服务业 3400 金属制品业 8300 其他服务业 3500 通用设备制造业 8400 教育 3600 专用设备制造业 8500 卫生 3700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8600 社会保障业 3900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8700 社会福利业 8800 新闻出版业 4000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8900 广播、电视、电影和音像业 4100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4200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9000 文化艺术业 4300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9100 体育 4400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9300 中国共产党机关 4500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9400 国家机构 4600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9500 人民政协和民主党派 4700 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 9600 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 4800 建筑安装业 9700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4900 建筑装饰业 9800 国际组织

林场森林分类经营

林场森林分类经营 1森林分类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业分类经营有密切的联系。林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不可能通过无限制扩大经营范围来实现,只有通过对林地资源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才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这对林场尤为重要。现在我国林场的经营规模已基本确定,林场经营面积只有缩小而不可能扩大。因此,林场走外延发展来实现可持续发展不现实的。 实现林业分类经营,基本指导思想是根据森林主体功能的发挥来经营森林。商品林追求的是投资的经济效果,其经营行为完全是一种商品生产行为。商品生产行为主要受市场经济规律约束。因此,对于商品林经营不宜采取太多行政手段去管理,也不宜采用严格的计划去控制,而应由企业根据市场作出选择。生态公益林则以森林生态公益功能的发挥为主要经营目的,而生态公益功能则不可能直接体现为经营者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通过宏观调控,以总体功能最佳为指导,协调经营行为,理顺经营与受益、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才能保证其经营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2林场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的必要性 2.1实行分类经营可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场 长期以来,林业受生产周期长,见效慢,产出投入比低,不能实现正常的投资回报等因素影响,很难吸引到足够的投资而成为粗放经济的传统产业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经营部门经营自主权有限,生产经营活动往往是服从计划而不是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实施经营,林业不能彻底走向市场。 实施分类经营,可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商品林的经营,使林业部门能够选择经济效益好的经营对象来经营,从而使商品林经营者的利益得到保证。同时,在有较高投资回报后,亦可吸引社会生产资源流向林业部门,部分解决林业生产投入不足的问题。 林场实现森林分类经营后,其商品林经营完全属企业生产行为,一切经营活动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有利提高林场的经营积极性,亦可避免林场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盲目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档案分类和文书档案编号管理规则

1.目的与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档案的分类原则、类目设置与分类编号、案卷排架、归档范围的基本要求。1. 2.本标准规范了公司档案的管理,明确公司各类档案的归口管理部门。 1.3.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档案的管理。 2.引用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山东省档案条例》 ——G/WLAI 0112—2011《档案分类和文书档案编号管理》 ——DA/T1—2000档案工作基本术语 3.定义 3.1.档案 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3.2.档案管理 是指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活动。 3.3.文书档案 是指反映党务、行政管理、生产经营等活动的档案。 3.4.科学技术档案 是指反映科学技术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应当归档保存的各种材料。 3.5.电子文件 是指以数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阅读、处理并可在通讯网络上传输的文件。 3.6. 员工档案 是指在招用、调配、培养、考核、奖惩、选拔和任用等工作中形成的有关职工个人经历、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工作表现以及工作变动等情况的文件材料。 3.7. 会计档案 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 3.8. 基建、设备档案 基建档案是指在整个建设项目从酝酿、决策到建设投产(使用)的全过程中形成的全部应当保存的文件材料;设备档案是指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至报废的全过程中形成的图纸、文字说明、凭证和记录等文件材料。 4.职责

4.1.人事行政部是文书档案的归口管理部门,同时对综合档案室的管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负责; 4.2.财务部是会计档案的归口管理部门;人事行政部是员工档案的归口管理部门;生产制造部是 公司设备档案的归口管理部门;技术部是科技(产品、生产技术)档案、基建档案的归口管理部门; 4.3.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档案,考虑到档案的利用,应安排专人参照公司档案管理相关规定进行 组卷和管理,每年将档案目录移交总公司办公室综合档案室进行永久保存。 4.4.各归口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类档案的管理工作;并对相应档案的收集、鉴定、整理、立卷、 销毁、利用等工作进行有效管理负责。 5.类目设置与分类编号 5.1一级类目的设置与编号 一级类目是由公司档案归口管理部门按档案内容进行设置,共设置十个一级类目:党群工作类、行政管理类、经营管理类、生产技术管理类、产品类、基本建设类、设备类、会计档案类、人 5.2二级类目的设置与编号 二级类目的设置与编号由各档案归口管理部门按其档案的形成规律及内容自行进行规定。一级类目编号为4-8的即产品类、基本建设类、设备类、会计档案类和人事档案类的二级类目设置与编号,由各类档案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按本专业的类别和分类确定。 5.3公司档案的编号办法 5.3.1类目编号采用隶属编号法,每一类目之间加间隔号“?”目录号与分类号,分类号与案卷号之 间用“—”隔开。档案编号形式如下图所示: 5.3.2综合管理性档案档号的编制示例:

林业政策法规

六大工程是:1,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主要解决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 2,三北长江防护林建设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地区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以及不同类型的生态问题; 3,退耕还林工程,主要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 4,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主要解决首都周围地区的风沙危害问题; 5,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主要解决物种保护、自然保护、湿地保护等问题; 6,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主要是解决木材供应问题。 林业:是指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等。发展林业,除可提供大量国民经济所需的产品外,还可以发挥其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环境等重要作用。 第二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植树造林规划,因地制宜地确定本地区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奋斗目标。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各行各业和城乡居民完成植树造林规划确定的任务。 宜林荒山荒地,属于国家所有的,由林业主管部门和其他主管部门组织造林;属于集体所有的,由集体经济组织组织造林。 铁路公路两旁、江河两侧、湖泊水库周围,由各有关主管单位因地制宜地组织造林;工矿区,机关、学校用地,部队营区以及农场、牧场、渔场经营地区,由各该单位负责造林。 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可以由集体或者个人承包造林。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要遵循以下五项原则:1.坚持尊重历史,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原则。 2.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尊重群众意愿原则。 3.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 4.坚持质量和速度相统一的原则。 5.坚持促进发展,保障收益原则。 集体林权林权制度改革有哪些具体的内容? 明晰所有权 2.开展林权登记,发换林权证 3.建立规范有序的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流转的机制。 集体林权指集体所有制的经济组织或单位对森林、林木和林地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林权:指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森林资源财产权在法律上的具体体现。林权证:是确认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唯一法律凭证,也是林地合理流转明晰产权的重要法律依据。 林权证由县以上林业局统一颁发,国内统一编号,林权证属个人固定资产,可依法转让、继承、抵押、赠予,也可作为合作、合资的出资或条件。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土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发放证书,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审批部门:县林业局 审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申请人资格条件:林木、林地界线清楚,标志明显,权属明确,无争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