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导学案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编写教师:陈桂朋审核组长:闫玉伟审核主任:游国立

第二节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温馨寄语】蝴蝶必须破茧而出方能振翼而飞。

一、要点回放

1.对于自然界中的物质,从状态上可以分为,,三态。例如:对于空气、水、硫酸、矿石、石油、煤炭,进行从状态分类,可以将归为一类。将归为一类,将归为一类

2.对于化学反应,在初中我们把它们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

是、、、。

二、目标锁定

1:了解分类法的意义和常见分类法。

2:掌握交替的性质和应用。

三、重点(考点)掌握

重难点: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知识衔接】

1.初中学习中将元素分为了元素和元素;其中Na、Mg 、Al 、Fe、Cu、 Zn等属于元素,O、 S、 N、 P、 Cl等属于元素。

2.对于化合物,我们可以根据组成特点,把它们分为:、、、

四大类,是否还可以对它们继续分类试举一例。

【读一读—自主学习】

把大量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进行分类,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一种工作方法。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人们可以分类进行学习,从而认识他们的性质。同类事物可以使人的认识举一反三,不同类的事物可以使人的认识由此及彼。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1.交叉分类法

定义:对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例:①某些盐的交叉分类

按阴离子分类按阳离子分类 Na2CO3

碳酸盐钠盐

Na

2 SO

4

K

2SO

4

硫酸盐钾盐

K 2CO

3

Na

2CO

3

既是盐,又是盐;还属于盐。

Na

2 SO

4

既是盐,又是盐;还属于盐。

K 2SO

4

既是盐,又是盐;还属于盐。

K 2CO

3

既是盐,又是盐;还属于盐。

2.树状分类法

含义:对同类事物按某种标准再进行分类

例:化合物树状分类

酸 HCl、 H2SO4、 HNO3等

碱 NaOH 、 KOH 、 NH3.H2O 等

化合物盐 Na2CO3 、 K2CO3 、 NaCl等

氧化物 CO 、 H2O 、 Al2O3 等

【议一议—合作学习】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例: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①海水②蒸馏水③氨水④食盐水⑤汞⑥液溴⑦硝酸溶液⑧硝酸银⑨纯碱⑩烧碱⑾乙醇⑿生石灰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纯净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盐的

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有机物的是【练习】

(1) 对下列碱进行交叉分类

NaOH

KOH

碱碱

Mg(OH)2

Ba(OH)2 碱

(2)根据下图中物质及其类型之间的关系分别作出有关连线

可溶性盐钠盐

Na2CO3

难溶性盐钡盐

NaHCO3

正盐碳酸盐

Na2 SO4

酸式盐 BaSO4 硫酸盐

【做一做—探究学习】

【练习】1、树状分类法是常用的分类法之一,请你用该分类法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分类时分别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①食盐②红磷③水银④双氧水⑤生石灰⑥硫酸钠⑦硝酸⑦烧碱⑨氢气⑩空气⑾乙醇⑿二氧化硫

2、下列物质的分类组合不正确的有 .

①海水、空气、胆矾、盐酸均为混合物;②H2CO3、 CH3COOH、

H2SO4、NaHSO4均为酸;③Mg(OH)2、 NaOH Cu2(OH)2CO3、 NH3·H2O

均为碱;④Na2CO3、N2O5、SiO2、Ca(OH)2均为氧化物;⑤NaHSO4、

AgCl、AlCl3 、Cu2(OH)2CO3均为盐;⑥NaH2PO4、Na2HPO4、Na3PO4

既为钠盐,同时又为含氧酸盐。

四、要点清点

1、交叉分类法

2、树状分类法

五、当堂检测

1.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错误的是

A.混合物:盐酸、生铁、空气

B.化合物:烧碱、硫酸、含镁60%的氧化镁

C.盐:食盐、生石灰、石灰石

D.单质:石墨、臭氧(O3)、水银

2.下列关于Na2CO3的分类叙述错误的是

俗名为纯碱,故它属于碱类属于含氧酸盐属于钠盐属于碳酸盐

3.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①Fe+S=FeS②CaO+CO2=CaCO3③Fe+CuSO4=FeSO4+Cu④2HCl+CaCO3=CaCl2+H2O+CO2↑⑤4Fe(OH)2+O2+2H2O=4Fe(OH)3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4.下列各组物质,前者是单质后者为混合物的是

A.白糖、冰水混合物 B.铁粉、食醋

C.干冰、食盐 D.盐酸、空气

5.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下列各组物质中,两种物质类别相同的是

A.氧气、氧化镁 B.硫酸铜、氯化钠

C.硫酸、碳酸钠 D.硝酸银、氢氧化钠

6.下列各组中,前者属于后者的是

A.化合物、单质 B.元素、原子

C.氧化物、化合物 D.纯净物、化合物

7.选项中的物质与其他不同的是

B.Na C.Ag D.Si

8.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按酸、碱、盐、氧化物分类属于同一类的是

、K2O、HNO3 B.CO2、CaCO3、NaOH

C.SO2、SO3、H2SO4 D.NaOH、Mg(OH)2 、Cu(OH)2

9.根据某种共性,可将CO2、SO2 归为一类氧化物。下列物质也属于同类氧化

物的是

B.SO3 C.CuO D.KMnO4

淇县高中精研乐学导学案

2010-2011学年上学期一年级化学学科

编号 11 使用时间:2010年 10 月日

编写教师:陈桂朋审核组长:闫玉伟审核主任:游国立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2

【温馨寄语】知识源于自然,保持兴趣、勤于探究是获得新知的最有效手段。

一、要点回放

交叉分类法的长处不足是

树状分类法的长处不足是

二、目标锁定

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及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

2、理解胶体的制备及性质

三、重点(考点)掌握

1.分散系

【读一读—自主学习】阅读课本25页到26页上和优化方案22页下到23上(1)概念分散系是

分散质

(2)组成

分散剂

【议一议—合作学习】

(3)分类分散质和分散剂各有气、液、固三种状态,它们之间有种组合方式.如图:

分散质分散剂

气态气态

液态液态

固态固态

(4)当分散剂是水或其它液态时,按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可分

为、和 .、。

思考:请试着举出几种分散系的实例,并与同学交流.

【做一做—探究学习】

练习 1.下列不属于分散系的是

A. 盐酸

B. 碘酒

C. 胆矾

D. 豆汁

2.下述物质中属于无色分散系的是

高中化学高一必修一课时知识点复习学案4(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 [学习目标] 1、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3、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4、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重难点]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课前检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接触到下列物质: 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酒碘氢气石墨食盐水 请你将上述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将你的分类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 1、根据通常的存在状态分类 2、根据导电性能分类 3、根据所含物质的种类分类 4、根据组成纯净物是否为同种元素 5、将物质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在上图中氧化物、酸、碱、盐等各类无机化合物我们能否进行更细致的划分?[学习过程]一、物质的分类 [问题解决]实验室中有下列物质,请根据物质的组成对它们进行分类。 ①钠(Na);②氯气(Cl2);③氯化铁(FeCl3)溶液;④硫酸(H2SO4);⑤碳酸钙(CaCO3);⑥氧化钙(CaO);⑦氢氧化钠(NaOH);⑧葡萄糖(C6H12O6)。[情景设计1] 1、SO2属于酸性氧化物,请写出SO2与足量K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MgO属于碱性氧化物,请写出MgO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概念形成] 1、碱性氧化物:能与___ _反应生成___ __和__ ___的_____ ____。 2、酸性氧化物: 能与___ _反应生成__ ___和____ _的______ ___。 [友情提示] 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有什么关系? [知识拓展] 1、两性氧化

九年级科学上册2.4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新版)浙教版

第4节物质的分类 1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等对物质分类的方法 2、知道氧化物的分类依据、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并认识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 3、学会用观察、实验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分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体验分类在化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5、发展学习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新设计 在“物质分类”的教学中。事先,布置学生寻找以前学过的知识,如单质、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等,按照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开展教学,对学生而言既是一种知识的回顾,又是一种知识的补充。再结合一些现实物质的分类,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科学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一项充满活力与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生从中体验到了科学的内在价值,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学情分析 物质分类是根据事物研究规律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归纳方法。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运用物质的组成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能指认具体物质的类别,从而要求学生对物质的微观世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纯净物的分类可有多种依据,如颜色、状态、溶解性等,但物质的性质、用途与其组成有密切关系,故寻找较为科学的分类依据――以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是本节课的核心。从知识掌握程度来看,学生在八年级下册时已经学习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但对纯净物的分类还未了解,而对酸、碱、盐却已经在第一章的学习中认识,本节课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但又是熟悉的,本节课学生在已有的认识基础上对氧化物的分类、化合物的分类进一步的认识,因而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也是一种知识的总结。从学习能力来看,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有一定的分类意识,但对进一步分类的能力还有待于提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有了提升的机会,应而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能力,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4重点难点 物质的分类方法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三段)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从物质的性质和组成角度对物质分类。 2、建立起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3、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那 类物质发生反应,体验并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他类物质之间反应关系的过程和方法。 4、了解可以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学习重难点】 物质的分类及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自主预习】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交流研讨:P31 1、元素的定义。物质都是由组成的。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物质—。绝大多数元素都能与其他元素组成物质——。 单质:举例、 化合物:举例、 2、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如CO2、NaOH、AgNO3、O2、C、Mg,属于化合态的有 二、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的依据 (1)物质是否由同一种分子组成。 物质: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混合物——溶液,浊液,胶体(2)根据组成特点和所具有的性质,把化合物分为、、、

酸性氧化物:,如、、 碱性氧化物:如、、 (3)根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将化合物分为、 (4)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 (5)根据被分散物质的颗粒大小,将混合物分为、、 【自我检测】 1. 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是() A.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是一种单质 2. 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碱 D.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 3.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氯 B.漂白粉 C.盐酸 D.碘酒 4. 下列元素中,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的是() A.钠 B.氧 C. 氮 D. 铁 【课中案】 【精讲点拨】交流研讨:P31 1、元素的两种存在形式是和。 2、物质的分类: 单质 纯 净 物 按组成分为:、、、 化合物 按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否导电分为、 按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表现、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 一、单质 按元素组成分为 1.金属单质 K钾、Ca钙、Na纳、Mg镁、Al铝、Zn锌、Fe铁、 Sn锡、Pb铅、Cu铜、Hg汞、Ag银、Pt铂、Au金 2.非金属单质 氢气H2、碳C、氮气N2、氧气O2、臭氧O3、氟气F2、硅Si、磷P、硫S、氯气Cl2、液溴Br2、碘I2、氦气He、氖气Ne、氩气Ar、 二、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 乙醇、甲烷、乙烷、乙烯、葡萄糖 2.无机化合物 三、氧化物 (1)按元素组成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1.金属氧化物 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氧化钙CaO、氧化镁MgO、氧化铝Al2O3、氧化锌ZnO、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四氧化三铁Fe3O4、氧化铜CuO、氧化汞HgO、七氧化二锰Mn2O7 2.非金属氧化物 水H2O,过氧化氢H2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氮NO、五氧化二氮N2O5、二氧化硅SiO2、五氧化二磷P2O5、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 (2)按照性质分为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 1.碱性氧化物 大部分的金属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但有特例:过氧化钠Na2O2为过氧化物、氧化铝Al2O3为两性氧化物、七氧化二锰Mn2O7为酸性氧化物、四氧化三铁Fe3O4、 碱性氧化物有:氧化钠Na2O、氧化钙CaO、氧化镁MgO、氧化锌ZnO、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氧化铜CuO、氧化汞HgO、 碱性氧化物一定为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碱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 大部分的非金属氧化物为,但有特例:水H2O,一氧化碳CO、一氧化氮NO不是酸性氧化物,七氧化二锰Mn2O7虽然为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酸性氧化物 3.不成盐氧化物:一氧化碳CO、一氧化氮NO 4.两性氧化物:氧化铝Al2O3 5.过氧化物: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钠Na2O2 四、酸 中学常见的酸: 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磷酸H3PO4、次氯酸HClO、氯酸HClO3、高氯酸HClO4、亚硫酸H2SO3、硅酸H2SiO3、氢硫酸H2S、氢碘酸HI、氢溴酸HBr、氢氟酸HF、乙酸CH3COOH (1)依据组成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1.含氧酸 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磷酸H3PO4、次氯酸HClO、氯酸HClO3、高氯酸HClO4、亚硫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1、 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学会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 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学习重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学习过程】: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分类法: 定义:分类法是把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种类,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的一种方法。 关键:找出正确的分类标准。 讨论:以下物质的分类方式,依据是什么? 1、???CuO Mg CO O H ,,,2 22 2、?? ?3 2232,)(,)(,CaCO OH Mg AgCl OH Ba CO Na 3、???4 2422 2,,,,SO K SO H NaOH I H Fe 小结:一般确定分类标准可从物质的 、 、 和 等方面考虑。 练习1:世界上超过3000万种物质如何研究?请根据学过的分类知识将物质分类,并将下列物质归类 Si 、 Na 2CO 3 、CO 2 、NaOH 、粗盐、Al(OH)3 、 Al 空气、CuO 、HCl 、H 2、H 2SO 4、BaSO 4 思考1:初中学过那些有关物质类别的概念? 思考2:请大家用已有知识对上述概念进行分类,并用图示把这些概念的相互关系表示出来? ???? ?? ? ???????????→??????→?混合物纯净物物质是否是同种元素组成组成成分是否单一 小结: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练习2: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作出树状分类图。选择合适的物质填在对应的类别里。 O 2 Cu H 2SO 4 Ba (OH )2 KNO 3 CO 2 空气 含镁60%的MgO 思考:对于同一事物,如果站在不同的角度,所属类型是否一样? 练习3:对于Na 2SO 4 、Na 2CO 3、K 2SO 4、K 2CO 3这几种盐如何分类? 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往往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其中一种是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练习: 按物质所属类型连线: Na 2SO 4 硫酸盐

第一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练习题

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练习题 2008年9月25日1.下列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的是() ① N ② O ③ Fe ④ C ⑤ Na ⑥ Ca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⑥D.全部 2.下列物质肯定为纯净物的是()A.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B.只有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C.只有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D.有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高锰酸钾分解后的固体残留物B.冰水混合物 C.海水D.液态空气 4、下列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生石灰、白磷、熟石灰B.烧碱、液氧、啤酒 C.干冰、铜、液态氯化氢D.空气、氮气、盐酸 5、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酸:CH3COOH、H2SO3、NaHCO3、HF B.碱:Cu2(OH)2CO3、NaOH、Fe(OH)2、Mg(OH)2 C.盐:AgCl、BaSO4、NaH2PO4、Mg(NO3)2 D.氧化物:FeO、N2O5、COCl2、SiO2 6.下列变化可以一步实现的是()A.Na2CO3→NaOH B.CuO →Cu(OH)2 C.CaCO3→Ca(OH)2D.CaO →Ca(OH)2 7.在水泥、冶金工厂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以除去大量烟尘,其原理是()A.丁达尔现象B.电泳 C.聚沉D.电离 8.不能用胶体有关知识解释的现象是()A.过滤除去粗盐中的杂质 B.钢笔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牌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C.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在河水与海水的交界处,易形成三角洲 9.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如果氯化钠分散在汽油中,形成的分散系是() A 溶液B胶体C悬浊液 D 乳浊液 10.下列分散系不属于胶体的是()A.淀粉溶液B.有色玻璃C.食盐水D.油水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导学案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到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3.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重点难点】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物质的分类 [问题]1.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物质分类?(A级) [交流讨论]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接触到下列物质: (B) 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酒碘氢气石墨食盐水请你将上述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将你的分类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 [归纳] 【自主学习】二、物质间的转化 [交流讨论] KOH属于碱,CO2和SO2 是非金属氧化物。请写出足量的KOH溶液分别与CO2、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级)

[小结]什么是酸性氧化物?什么是碱性氧化物?你知道常见的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有哪些? 酸性氧化物如: 碱性氧化物如: [总结归纳] 物质的转化类型(B级) [交流与讨论]不同类别的含钙物质的相互转化 CaCO3 CaO Ca(OH)2 Ca CaCl2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上述反应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 [复习与回忆] 四种基本类型的化学反应及发生条件 ⑴四种基本类型的化学反应

⑵复分解反应和溶液中置换反应的条件 ①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②置换反应的条件 [问题]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当堂训练】 1.(C级)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 B.爆鸣气 C.天然气 D.纯净的无污染的空气 2.(C级)填表 3.(C级)下列每组物质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1)NaCl、KCl、NaClO、BaCl2 (2)HClO3、KClO3、Cl2、NaClO3 (3)H3PO4、H4SiO4、HCl、H2SO4 (4)浊液、溶液、胶体、水 (5)空气、N2、HCl、CuSO4.5H2O (6)铜、金、汞、钠 4.(C级)同学们吃的零食的包装袋中经常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 (1)生石灰属于哪种类别的物质?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2、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2、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尝试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3、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相互转化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化学家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和重要内容。 2、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标准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学习和研究转入从微观角度分析研究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图片若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言]“科学是美的,每个科学家都有这种感觉。”(杨振宁语)化学世界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奥秘无穷。下面我们一些来看一组图片。 [展示]:教材的几幅图片。 [板书]一、物质的分类 [师]化学物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要应用,在你的生活经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哪些?请各位同学在纸上写出一些实例,再进行小组交流。 自己完成实例后,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的化学物质有:水、氧气、金属、碳、塑料、二氧化碳、汽油、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 [师]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中,为了获得生活和发展需要的物质,并更好地利用这些物质为人类服务,化学家们需要将众多的物质进行分类研究,需要探索物质转化的条件和转

化时所遵循的规律。如何来分类呢?

[师]给出常见的一些物质,如: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食盐水等。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给这些物质进行分类? [生1]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有:空气和食盐水;纯净物为:乙醇、硫酸铵、铜、、碘、氢气、石墨。 [生2]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有:铜、、碘、氢气、石墨;化合物有:乙醇、硫酸铵。空气和食盐水是混合物。 [生3]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气态、液态和固态。 气态为:空气、氢气;液态为:乙醇、食盐水;固态为:硫酸铵、铜、碘和石墨 [生4]我们小组将物质分成了易溶、微溶、难溶。 易溶为:乙醇、食盐水、硫酸铵;微溶为:碘;难溶为:空气、氢气、铜、石墨 [师]以上同学提出的分类形式都非常好。有从组成、导电性、状态、溶解能力等依据来分析的,看来,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在不同的角度思维,就会“山穷水尽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说明衡量事物的标准不止一个。 [板书]物质分类标准的不同,分类形式的结果各不相同。 [展示]老师在此也提出一种分类方式与同学们一起共享。 [问题解决]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钙(Ca) 氯气(Cl2) 氯化钙(CaCl2)溶液硫酸(H2SO4) 碳酸钙(CaCO3) 氧化钙(CaO) 氢氧化钙[Ca(OH)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 1、单质:非惰性气体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 F2,O2,H2,Cl2 2、惰性气体:一般由一个原子组成:He,Ne,Ar,Kr,Xe 3、化合物:氢化物居多:H2S,HCl,H3P,HF,HBr,HI 二、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 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化学: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2)(鲁科版必修1) 第一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课前延伸学案 【教师寄语】从认真自学中培养自己的能力 【学习目标】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 2.使学生知道元素可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 3.知道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 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 4.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够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5.使学生能从物质的性质和组成角度对物质分类。 使学生建立起酸性看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7.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 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那类物质发生反应, 体验并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他类物质之间反应关 系的过程和方法。 8.了解可以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知识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分类及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

难点: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 【复习巩固】 1、化合价是。指出下列物质中个各元素的化合价Cl2 O2 NaCl Mg CaCO3 H2S SO3 H2SO4 【自主预习】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交流研讨:P、元素的定义。物质都是由组成的。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物质—。绝大多数元素都能与其他元素组成物质——。 单质:举例、 化合物:举例、 2、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如CO2、NaOH、AgNO3、O2、C、Mg,属于化合态的有 二、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的依据 (一)、物质分类的方法 (1)物质是否由同一种分子组成。 物质: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 混合物——溶液,浊液,胶体 (2)根据组成特点和所具有的性质,把化合物分

物质的分类 (最新教案)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课时选自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一节,属于典型的化学核心观念知识。第一章已经从化学研究手段学习了化学实验验观和定量分析观,这一章旨在从化学学科观念(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离子反应观、氧化还原观)出发,引领学生后面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因此,本节内容的主要功能与价值在于:1). 将已有较为零散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和已有知识上升到较为系统的化学思想方法——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 2).元素观、分类观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寻找、认识纷繁多样的化学物质; 3).分类观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学习、研究陌生物质的性质; 4).丰富对物质认识的角度,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提供重要视角。 2.课标及学情分析 课程目标: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学生已有知识:1).对物质的初步分类; 2).生活中的分类及其作用(感性认识)。 学生已有能力:1).能利用分类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初步的分析、归纳、表达能力。 学生可能的发展障碍点:1).熟练地根据物质性质及组成对物质进行多角度分类; 2).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的形成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 初步认识较为系统的核心分类; 3. 复习、整理酸类物质的通性。 (二)过程与方法(重难点) 1. 能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多角度分类; 2. 熟悉从类别角度预测、学习物质性质的一般步骤; 3. 初步掌握不同类别物质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讨论活动,认识到分类的关键在于制定标准,制定标准的关键在于分析组成和性质差别; 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从分类角度寻找、认识、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 问题及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是“研究物质的方法与程序”延续,下为以元素为主线的物质分类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知道元素如何组成物质(可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按元素的分类观,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家族,从而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进而让学生理解为什么110多种元素可以组成上千万种不同的物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以及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2)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认识框架,同时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体验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它类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的过程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由对单个物质的认识向对一类物质的认识转变(2)体现分类观的应用,形成元素族初步观念;同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元素的资源意识,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形成物质的元素观和分类观 (2)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分类的依据 难点:以元素常见化合价找出常见物质并指出这些物质所属的类别;单质、氧化物、酸、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1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学案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元素组成(宏观)和构成微粒(微观)的角度分析认识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意识和能力。2.熟知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会鉴别胶体和溶液。 一、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1.分类法简介 (1)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和层次的科学方法。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有利于人们分门别类地进行深入研究。 (2)常见的分类方法 分类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人们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的分类。

2.物质的元素组成 根据元素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理解应用] (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元素也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它们分别是氧气(O2)和臭氧(O3)。 (2)碳和氧两种元素可形成两种化合物,其化学式分别是CO、CO2;氢和氧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别是H2O和H2O2;H、C、O三种元素能形成多种化合物,举例写出两种物质的化学式如:H2CO3、C2H6O(酒精)(写化学式)。 3.物质分类的常用方法 (1)树状分类 根据物质的组成可对物质进行如下分类

指出上图中序号所示物质的分类依据: ①按是否由同种物质组成; ②按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 ③按元素种类; ④按是否含有碳元素; ⑤按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2)交叉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即分类标准)对物质分类,同一种物质可能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如碳酸钠的交叉分类: [理解应用] 将不同的物质与它所属的类别进行连线。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1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的: 1.在复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 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 2.使学生学会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学会利 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培养学生使用已经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理解,形成解决问题 的思路和方法 4.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用发展的观点, 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化学。 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方法:质疑、讨论法 〔引入〕上节课我们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型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问〕Fe2O3+3CO? ?高温2Fe+3CO2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都不是) ?→ 上述分类方法有局限性,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这类反应的实质是什么?下面我们来进一步研究。 〔板书〕氧化还原反应 〔问题〕各写出一个符合要求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①两种单质化合;两种化合物化合;单质与化合物化合。

②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物质;一种物质分解成三种物质。 ③非金属置换非金属单质;金属单质置换金属单质。 ④复分解反应:氧化物与酸;氧化物与碱;酸与碱;酸与盐;盐与盐。 (练习,讲评) 〔问〕反应:C +O 2??→?点燃CO 2 ,C +2CuO ??→ ?高温2Cu +CO 2↑除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之外,还属于什么反应类型?(氧化和还原反应) 从得失氧角度分析:(学生回答) 〔讨论〕从得失氧角度分析下列三个反应: 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基本反应类型 H 2+CuO ?→?△Cu +H 2O C +2CuO ??→?高温2Cu +CO 2↑ CO +CuO ?→?△Cu +CO 2↑ 否 ①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孤立存在还是同时存在? ②若2Na +Cl 2??→?点燃2NaCl 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是否符合上述定义?(不符合) 〔结论〕化学反应有多种分类方法。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必定同时发生,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在初中所学的定义有局限性。 我们从得失氧角度分析了氧化还原反应,我们继续讨论其反应的特征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全国二等奖

课题: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单位:XXXXXXXXXX 作者:XXXXXX

课题: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单位:XXXXXXXXXXXXX 作者:XXXXXX 一、教材分析 本部分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必修化学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本章是高中化学阶段学生认识学科内容的第一章,是连接初中与高中化学的桥梁与纽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承上即帮助学生对九年义务教育的化学学习进行回忆性复习,启下即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高中阶段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对科学的分类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发展自身科学素养。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二、教学内容分析 人们想要对数以千万种的化学物质进行研究,认识它们的规律,就必须先将它们进行科学的分类。本章的基本线索就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从分类这一知识点来说,学生在初中化学有过初步的学习,即纯净物的分类。本节是对物质的分类内容的细化,通过对“交叉法”“树状分类法”的提出与讲解,更进一步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科学分类的方法,从而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化学学习。 三、学情分析 本节的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此时学生的特点是处于初中与高中学习的过渡期。在知识基础上,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认知能力,掌握了相当水平的化学知识如纯净物、混合物、酸、碱和盐的相关规律,初步了解物质分类的涵义及思想,具备了接收新知识的能力;在思想上,处于从直觉型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并未将分类法作为化学学习的基础。本节教学内容正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回顾与总结,以科学的分类法为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分类观,开启高中化学学习新方向。 四、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以课程标准对本部分的教学要求(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为主,结合本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学情,制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高中化学备课参考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要点精讲 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同一种元素可以自身组成纯净物——单质(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状态称为该元素的游离态) 3.不同种元素相互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可以组成纯净物——化合物(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状态称为该元素的化合态);相同的元素也可组成不同的化合物。 由于元素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因而110多种元素能够构成庞大繁杂的物质世界 二、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标准的研究 (1)物质是否由同一种分子组成(学生回忆初中化学或科学的内容)——纯净物和混合物。(2)要根据被分散物质颗粒的大小可将混合物分为溶液、浊液、胶体等。 (3)纯净物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相同元素构成单质(游离态);不同元素构成化合物(化合态)。 (4)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是否导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5)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可将它们分为酸、碱、盐、氧化物。 (6)根据反应物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关系 ①、金属铁(单质)的性质;②Ca(OH)2(碱)的性质;③CuSO4(盐)的性质;④氧化铜(碱性氧化物)的性质。 3.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的用途 (1)研究一类物质的性质(完成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的过渡)。 (2)制备有关物质。 (3)鉴别物质。 (4)提纯物质。 三、混合物 1.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叫分散质。如食盐溶液中的食盐。

2.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这种物质(另一种物质)叫分散剂。如食盐溶液中的水。 3.分散系:由分散质和分散剂构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如食盐溶液就是一种分散系。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几种分散系,并指出分散质和分散剂。 4.几种常见的分散系(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度大小进行分类) (1)溶液:分散质是分子或离子,分散质的粒度<1nm(10-9m),具有透明、均匀、稳定的宏观特征。 (2)浊液:分散质是分子的集合体或离子的集合体,分散质的粒度>100nm(10—7m),具有浑浊、不稳定等宏观特征。 (3)胶体:分散质的粒度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也称为溶胶)。 5.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光区,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现象或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现象产生的原因: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波长为400~700nm)散射而形成的。丁达尔现象的应用:区别溶液和胶体。 实验:先取一个具有双通性质的纸筒(事先在纸筒的下端钻一个小孔,以让光线通过),将纸筒套在盛在氢氧化铁胶体的烧杯上,再取一只40W的电灯泡,通电后放在纸筒的小孔处,人从纸筒的上端从上往下观察,即可观察到有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能同样的办法观察食盐溶液的现象。 (2)电泳: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产生定向移动的现象叫电泳。 电泳现象说明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带有电荷。 胶体粒子带电的经验规律—— 带正电荷的胶体粒子:金属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铁胶体);金属氧化物胶体。带负电荷的胶体粒子:非金属氧化物胶体;金属硫化物胶体;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特殊胶体:AgI胶体粒子随AgNO3和KI 的相对量不同可带正电或负电。若KI过量,则AgI 胶体粒子吸附I—而带负电荷;若AgNO3过量,则AgI胶体粒子吸附Ag+而带正电荷。(3)聚沉:向胶体中加入盐时,其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能中和分散质微粒所带的电荷,从而使分散质聚集成较大的微粒,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沉淀析出。这种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适用于液溶胶)。 实验: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钠,可观察到氢氧化铁沉淀析出。 6.胶体的制备 凝聚法: (1)向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的氯化铁溶液,适当加热即可形成氢氧化铁胶体(注意加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形成氢氧化铁沉淀)。 (2)在不断振荡的情况下,向稀KI溶液中加入稀AgNO3溶液,可制得浅黄色的确良AgI 胶体。 7.胶体的用途: (1)盐卤点豆腐; (2)肥皂的制取和分离; (3)明矾净水; (4)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5)水泥硬化; (6)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7)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 第一章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 混合物

简单练习 ⑴.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食盐水B.水蒸气C.氢气D.氧气 ⑵.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单质的是() A.氧气B.氖气C.水蒸气D.汞蒸气 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化合物 D.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⑷.下列概念中,前者属于后者的是() A.化合物、纯净物B.化合物、氧化物 C.化合物、单质D.化合物、混合物 ⑸.经分析知道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A.可能是混合物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单质D.不可能是化合物 ⑹.在我们身边,下列各类物质存在最多的是() A.纯净物B.混合物C.单质D.化合物 ⑺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纯净物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 ①水蒸气;②糖水;③木炭;④氧化镁;⑤氨气;⑥高锰酸钾分解时放出的气体;③高锰酸钾分解后的剩余物;③高锰酸钾。 ⑻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分类正确的是() A、空气、糖水、一氧化碳、铁粉 B、空气、水、金刚石、氯酸钾 C、空气、氮气、氢气、澄清石灰水 D、空气、矿泉水、红磷、高锰酸钾 ⑼.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氧化镁 B、水和冰混合、澄清石灰水 C、生锈的铁钉、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 D、氯化钾、液氧 中考专题训练 1、(福州2009)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铜B.空气C.矿泉水D.大理石 2、(资阳200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 B.冰水共存物 C.不锈钢 D.75%的消毒酒精 3、(盐城2009)以下各组物质中都属于纯净物的是 A. 乙醇、水银 B. 钢、24K金 C. 蒸馏水、汽油 D. 大理石、金刚石 4、(上海2009)常见含氧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A.氧气 B.氧化镁 C.二氧化硫 D.硫酸 5、(泉州2009)下列物质均含有碳元素,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A.C60 B.CO C.C2H2 D.CH3OH 6、(台州2009)用不同颜色的小球代表不同种的原子,下列模型表示的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 7、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台物,后者属于化合物 A.食盐食醋 B.生铁氢气 C.空气纯碱 D.冰水共存物烧碱 8、(赤峰2009)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2020新教材化学 1.1.1 物质的分类学案(1)-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2020新教材化学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学案 高 中 化 学 学 案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分类(学案) 1、了解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能对事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2、能运用学习过的化学知识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3、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 4、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性质 1、氧化物的分类; 2、胶体的概念及其性质 复习初中化学的基本知识,对下面的分类框图填空 一、物质的分类 1、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将其区分为不同种类和层次的科学方法。科学的分类能够反映,有利于深入研究。 【想一想】怎样才能保证分类的科学性? 【练一练】如果对班级的同学进行分类,最科学的标准是什么? 【比一比】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上面【课前复习】的结果 (1)同素异形体:; 例如: 【练一练】下列每组中的两种物质之间的关系为同素异形体的一组是()

A.CaO和CaS B.和 C.C60和C70D.HCNO和HOCN 【练一练】请同学们按照分类进行连线: Na2CO3钠盐 Na2SO4钾盐 K2SO4硫酸盐 K2CO3碳酸盐 (2)氧化物的分类:我们可以按照氧化物的组成将氧化物分为;也可以按照氧化物的性质将其分为。 【练一练】判断如下说法是否正确: (1)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2)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3)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4)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2、分散系及其分类: (1)概念:一种(或多种)物质以形式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分散系中的叫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分散系:。 分散系的分类:根据将分散系分为 (2)胶体:胶体是的分散系。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可以将胶体分为三种:(例如:)、(例如:)、(例如:) 【实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取100mL烧杯,加入40mL蒸馏水,。 实验1 滴加至。 实验2取100mL烧杯,加入40mL硫酸铜溶液 【实验】用激光笔分别照射上述实验1和实验2分别得到的液体,观察实验现象。 操作现象 用激光笔照射实验1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 用激光笔照射实验2得到的硫酸铜溶液 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一种区别的有效方法。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

物质的分类说课稿 王顺昌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能与在座的各位评委、老师在一起学习交流,我非常高兴。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课物质的分类。下面,我就从说教材分析、说教学目标、说学情分析、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七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想。 【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本课题根据《化学课程标准》、学生的认知特点,由浅入深。结合《2013云南省中学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要求,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应用知识,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以致用,形成多种能力,在复习中加深和领会。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质的分类”是初中化学的精髓内容,是学习一些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从教材的第二单元开始就涉及一直到第十二单元,它贯穿初中化学的始终,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统领全局的作用。所以,它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历年中考的热点。由于它涉及20多个基本概念,而且知识点分散,相关的题型多变,所以它又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 该部分知识是中考中的基础题(如填空题、选择题)、开放性题的知识区域,考查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以及分析归纳能力。教学内容包括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氧化物、酸、碱、盐的概念,身边化学物质的分类。是在学习了氧气、碳及其化合物、金属、酸碱盐等身边化学物质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学习。通过物质的分类学习,可以为今后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完善身边化学物质之间之间的关系网络,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以及化学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课标要求、考纲解读 1、新课标要求: 课程目标: (1)、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 (2)、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2、考纲解读 主要内容: (1)、能从组成上识别各类物质。 (2)、能说出各类常见物质的名称。 二、说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 2、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 学会审题获取有用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思考、分析推理的能力 2、通过标杆题揭示的方法、规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