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地衣和苔藓植物

第七章地衣和苔藓植物
第七章地衣和苔藓植物

第七章地衣与苔藓植物

一.填空题

1. 地衣植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共生的复合________植物。

2. 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相似, 皆称为_________植物。但是, 蕨类植物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器官的分化; 组织结构上有_________的分化; 生活史中具有两种独立生活的植物体: _________和_________。

3. 地衣中共生的真菌绝大多数为________, 少数为________, 共生的藻类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有胚植物包括哪几大类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植物的世代交替是在生活史中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相互交替的现象。地钱世代交替的特点是________发达而独立生活, ________简单而寄生。

6.苔藓植物的孢子体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蕨类植物的孢子体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角苔的孢子体呈__________状, 基部有发达的______________, 埋在_____________内, 其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___________________。

8.苔纲除了叶状体外, 也有拟茎叶体, 但是苔纲和藓纲的拟茎叶体有区别, 前者多为________对称, 而后者多为________对称。

9. 光萼苔的拟茎叶茎体, 叶在茎上排列成_____列, 因而具有__________之分, __________对称。葫芦藓的拟茎叶体, 叶在茎上为___________式, _______________对称。

10. 泥炭藓的叶细胞有两种, 一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葫芦藓的蒴帽前身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

12. 葫芦藓叶片中部形成类似叶脉的结构称_________, 其“叶”特称_________。

13.苔藓植物的起源目前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起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种观点认为起源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苔藓植物具有很强的适应水湿的特性, 特别是新枝不断产生, 老枝逐渐死亡, 形成堆积, 遗传达室构成混黄, 因此苔藓植物对陆地的_________、湖泊的_________有重要的促进演替的作用。泥炭藓属植株常密集丛生成垫状, 侧枝有两类, 即: 下垂的_________、上仰的_________, 叶片为单层细胞, 由两类细胞构成, 即: 细小含叶绿体的_________、大型以水能力强的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松萝属于____。

A. 裸子植物

B. 地衣

C. 苔藓植物

D. 蕨类植物

2.苔藓植物的孢子萌发首先形成:

A. 配子体

B. 原丝体

C. 孢子体

D. 芽体

3.苔藓植物具:

A. 真根

B. 假根

C. 既有真根又有假根

D. 无根只有鳞片

4.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减数分裂发生在____。

A. 合子分裂产生胚时

B. 产生精、卵时

C. 产生孢子时

D. 原丝体发育成配子体时

5.下列哪些特征是苔藓植物所具有的:

(1) 有维管束(2) 有颈卵器(3) 有原叶体(4) 有明显的世代交替(5) 有不定根(6) 受

精需要水(7) 有胚(8) 有机械组织(9) 有原丝体(10) 孢子体能独立生活

6.下列结构中哪些是属于苔类的配子体世代的(染色体n):

(1) 二叉分枝的叶状体; (2) 芽杯; (3) 雌器托; (4) 颈卵器; (5) 假被; (6) 弹丝; (7) 蒴苞; (8) 孢子; (9) 受精卵

7.下列结构中哪些是属于藓类的孢子体世体的(染色体2n):

(1) 孢蒴; (2) 蒴帽; (3) 蒴柄; (4) 弹丝; (5) 基足(蒴足); (6) 孢子; (7) 蒴盖; (8) 假根。

三.判断题

1.地衣是细菌和藻类组成的共生复合体植物。( )

2.苔藓植物的孢子萌发产生原叶体。( )

3. Bryophyta是“蕨类植物”的拉丁名称。( )

4.苔藓植物产生颈卵器进行有性生殖。( )

5.植物界的各门类植物中, 颈卵器植物是指有性生殖时期其雌性生殖器官为颈卵器的植物, 即指植物界中的: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

6.华南毛蕨的孢子囊和葫芦藓的孢蒴都具有环带。( )

7.苔藓植物有茎叶分化, 加上它具有其他较进化的特点, 因而成为孢子植物中最高级的类群。( )

8.苔藓植物是有胚植物。( )

9.苔藓植物是孢子体占优势, 配子体寄生在孢子体上。( )

10.苔藓植物的原丝体和蕨类植物的原叶体都是产生有性生殖器官的植物体。( )

11.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活史正好相反, 前者配子体发达, 后者为孢子植物中最高级的类群。( )

12.光萼苔植物体是无背腹之分的茎叶体。( )

13.地钱的雌、雄生殖器官分别长在不同的植株上。( )

14.地钱的原丝体能形成多个植株。( )

15. Pteridophyta是“苔藓植物”的拉丁名称。( )

16.平常见到绿色的具有茎、叶和假根的葫芦藓植物体, 它的染色体是单倍的(N)。( )

17.藓类(葫芦藓)的孢子体包括孢蒴、蒴柄、基足和蒴帽部分。( )

四.名词解释

1.地衣

2.同层地衣

3.壳状地衣

4.叶状地衣

5.精子器

6.原丝体

7.通气孔

8.气室

9.背瓣

10.中肋

11.鳞毛

12.腹叶

13.孢子体

14.基足

15.孢蒴

16.顶蒴的

17.蒴盖

18.蒴轴

五.问答题

1.何谓地衣?为什么说地衣是一个独立的类群?

2.请绘图说明颈卵器结构, 哪些类群植物具有颈卵器?

3.苔藓植物依其营养体的形态、结构分几纲?彼此又有何区别?

4.绘地钱的颈卵器, 示其各部分结构。

答案

一.填空题

1.真菌; 藻类; 多年生。

2.⑴颈卵器⑵根、茎、叶⑶维管组织⑷孢子体、配子体。

3.子束菌; 担子菌; 绿藻; 蓝藻。

4.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

5. (1) 孢子体世代、配体世代。(2) 配子体、孢子体。

6.孢蒴; 蒴柄; 基足; 根; 茎; 叶。

7.⑴长针⑵基足⑶叶状体的配子体⑷孢蒴(孢子囊) ⑸蒴柄。

8.两侧; 辐射。

9.⑴3 ⑵背腹⑶两侧⑷螺旋⑸辐射。

10.小的活细胞; 大型无色的死细胞。

11.颈卵器; 配子体。

12.⑴肋⑵拟叶。

13.绿藻; 裸蕨类。

14.⑴沼泽化⑵陆地化⑶弱林⑷强枝⑸死细胞⑹活细胞。

二.选择题

1. B。

2. B。

3. B。

4. C。

5. (2) (4) (6) (7) (9)。

6. (1) (2) (3) (4) (5)。

7. (1) (2) (3) (4) (5) (6) (7)。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17.×。

四.名词解释

1.多年生的由1种真菌和1种藻类二个有机体组合而成的1个复合有机体, 在形态、构造、生理、遗传上具有固定的特征, 是长期生存论争、协同演化的结果。

2.指藻细胞在地衣上下表皮之间的髓层中均匀分布, 无明显藻胞层构造的地衣。

3.地衣体紧贴基物, 以菌丝与基质紧密相接, 为颜色深浅多样的壳状物。

4.地衣体呈叶片状, 四周有瓣状裂片, 常以腹部出生的假根或脐附着于基质上。

5.苔藓和蕨类植物的雄性生殖器官, 呈棒状、卵状或球状, 外有一层细胞构成壁, 其内产生许多具有2条等长鞭毛或多数鞭毛的精子。

6.苔藓植物孢子萌发后, 产生的绿色分枝丝状体或片状体。其上产生芽体后, 发育成苔藓配子体。苔类的原丝体一般不发达, 藓类原丝体在配子体成长后即萎缩, 仅少数种类的原丝体是长存的。

7.指地线目叶状体气室上方的上表皮处, 有细胞围成的烟囱状结构; 角苔的蒴壁表皮, 和藓类孢蒴的气室上方, 有成对的保卫细胞及中间开孔。

8.指地钱目叶状体和藓类孢蒴内含叶绿体的营养丝组成的空腔。

9.指苔类中, 凡侧叶分裂为两瓣, 位于背部的一瓣, 除少数种类外, 均大于腹面的一瓣。通常简称叶或侧叶。

10.指藓类叶片中央类似叶脉的构造, 通常由胞壁较厚的狭长形多层细胞构成, 有长、短及单、双肋之分。

11.藓类或苔类茎与枝上附生的片状或丝状的附着物。

12.苔藓植物中, 着生于植物体腹面的叶片, 通常较小而与侧叶异形。

13.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能产生孢子的、二倍染色体的植物体, 叫孢子体。苔藓植物的孢子体通常分为孢蒴、蒴柄和基足三部分, 不能独立生活, 要依附在配子体上, 靠配子体供给养料才能生活。

14.简称足。苔藓植物的孢子体或蕨类植物的幼胚埋在配子体内的部份, 有固着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

15.孢子体上部膨大产生孢子的孢子囊, 因种类不同而呈球形、卵形、梨形、壶形、四棱形或烟斗形等。

16.孢蒴着生于植物体的顶端。在藓类中植物体直立的, 大多数属顶蒴藓类; 苔类中植物体有茎和叶分化的, 多属顶蒴苔类。

17.孢蒴上部能开裂的部分, 通常为圆锥形。

18.苔藓植物孢蒴中央非生殖性的柱状构造。

五.问答题

1. (1) 地衣是一种真菌与藻类二个有机体组合而成的1个复合有机体。是历史长期协同演化的结果。(2) 无论在形态上、构造上、生理和遗传上都体现出一个单独的固定的有机体。(3) 地衣是专性的真菌为主, 既是共生关系, 又是弱的寄生关系。为无根茎叶分化的低等的原植体植物。(4) 地衣在长期演化过程中, 真菌与藻类处于共联合状态, 互相依存, 协同发展, 并形成统一、固定的形态结构、遗传机制等。

2. 略。

3. (1) 2纲, 苔纲、藓纲, 或3纲, 苔纲、角苔纲、藓纲。(2) 苔纲: 叶状体、拟茎叶体, 两侧对称, 假根单细胞, 茎常不分化为中轴; 蒴柄柔弱, 孢蒴结构较简单。原丝体不发达, 仅发育形成一个植物体。(3) 藓纲: 常为拟茎叶体, 辐射对称, 假根常多细胞, 或具鳞片, 茎常分化出中轴; 蒴柄坚挺, 孢蒴结构复杂, 有蒴齿、环带结构等。原丝体发达, 常发育形成数个植物体。

4. 略。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案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 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四节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1、描述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通过对不同种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的观察,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4、通过对不同种类植物特征及生活环境的描述,培养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5、通过对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提高对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的关注程度。 教学重点: 1、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基本的特征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2、苔藓和蕨类植物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少见到的植物类群,通过学习讨论,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分布的广泛性,同时认识到就是这些平时少见的植物与人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难点: 对不同种类植物特点的描述、总结与比较。 利用实物观察、描述最好,教师可以多提供图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比较、总结和归纳。 教学策略: 本课为1课时,本章是在之前讲过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并以植物体为对象进行描述和比较,能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师应尽可能的利用好身边的植物资源,在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搜集不同环

境中的形态差异较大的不同植物标本,教师也应准备本地常见的三类植物的标本,以备学生搜集标本不全时补充使用。课上通过学生的分组观察与讨论,比较总结出三类植物的生活环境与形态特征。根据本地植物资源开发的情况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或与人类的关系。在学习方法方面,本课是可以使用表格整理知识的,使学生对比较表格有所认识,为今后更好的使用表格比较和整理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地衣、苔藓、蕨类.ppt.Convertor

三、地衣植物 由藻类和真菌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而形成的共生植物。 藻类:蓝藻和单细胞绿藻,制造有机物 地衣是共生植物,适应能力很强,分布很广:岩石、树皮、土壤表面、沙漠、北极寒冷地区和热带高温地区。 真菌:子囊菌和担子菌,吸收水分及无机盐 (一)地衣的形态结构 1、地衣的形态 (1)壳状地衣:彩色壳状,与基质结合紧密,难分离(约占全部地衣的80%) (2)叶状地衣:扁平叶状,腹面以假根或脐固着于基质上,易于分离 (3)枝状地衣:呈树枝状,直立或下垂,仅基部附着于基质上,易于分离 壳状地衣 叶状地衣 枝状地衣 2、地衣的结构 根据藻细胞在真菌组织中的分布状态,可分为:同层地衣和异层地衣。 异层地衣:包括上下皮层、藻胞层和髓层(叶状、枝状地衣)。 上皮层:菌丝 藻胞层:藻类 髓层:菌丝和藻细胞 下皮层:菌丝 同层地衣:藻细胞在髓层中均匀分布,无藻胞层,壳状地衣多为同层地衣。 (二)地衣的繁殖 营养繁殖:主要是地衣体的断裂,每个碎片可生长为新的地衣; 有性繁殖:地衣体中的子囊菌和担子菌进行的,产生子囊孢子或担孢子。 四、苔藓植物 (一)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 作为高等植物,苔藓与低等植物的主要不同: 1 植物体大多有类似茎叶的分化,但并不是真正的茎和叶,具假根; 2 生殖器官为多细胞结构,有多细胞的保护壁层; 3 受精卵发育为胚; 4 绝大多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 5 为非维管植物; 6 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 (一)形态结构 1 植物体一般较小,可分为: (1)叶状体;(2)茎叶体. 2 假根:起固着作用、吸收作用; 3 中轴:茎内组织分化水平不高,无中柱,无维管束,仅有皮部和中轴的分化,中轴起机械支持作用,输导作用不强; 4 叶:多数由一层细胞构成,具中肋,主要起机械支持作用。

教案: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xx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以贯众和葫芦藓为例,知道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描述两类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比较两类植物之间的差异时,使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严格的科学态度和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了解植物所具有的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对地面上各类植物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地面上植物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了解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观察,以及繁殖方式。 四、教学准备 每组一盆肾蕨和一个放大镜、葫芦藓或者其它藓类、用于海报展示的A3纸(比较三种孢子植物的异同点)记号笔、 PPT课件(含视频)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地面上还生活着两类比较矮小的植物,播放苔藓植物的视频,引入本课。 (二)PPT展示葫芦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1.葫芦藓的生活环境是什么? 2.它长的高还是矮?(矮) 3.葫芦藓有根、茎、叶的分化吗? 教师总结: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假根主要起固着植物体的作用。 叶又小又薄(所以可作大气污染的监测植物),茎、叶里没有输导组织,叶没有叶柄或叶脉,苔藓植物依靠叶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吸收的能力不强,所以植物体大凡都长的很矮小。 4.观察金发藓等其他苔藓植物,它们的根、茎、叶与葫芦藓相似吗? 5.葫芦藓依靠什么结构繁殖?总结:苔藓植物是孢子植物。 6.总结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茎和叶里没有输导组织。 (三)再让学生观看蕨类植物的视频,然后以肾蕨为代表植物学习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同学们观察桌子上蕨类植物(实物)的形态结构。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肾蕨的生活环境是什么?(岩缝、路边和墙角的背阴处) 2.在54页的图上表示出肾蕨的根、茎、叶器官。(注意茎的位置,大多数蕨类植物的茎都生长在地下)

初中生物备课参考 苔藓和蕨类植物

第二节苔藓和蕨类植物 一、苔藓植物 生活环境:阴湿的陆上 苔藓植物形态结构特点:有茎和叶,但没有根。茎叶中无输导组织 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1.生活环境:苔藓植物一般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阴湿的地面和背阴的墙壁上。 2.形态结构特点:植株一般都很矮小,呈绿色,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产生叶绿素,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叶:不含有叶脉;茎:没有输导组织;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只能起固着作用,因此,苔藓植物的吸水、输水、保水能力极差,植物体矮小,只能生活在阴湿环境中。 3.与人类的关系 由于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可以背、腹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二、蕨类植物 生活环境:潮湿的陆上 形态结构特点:有根、叶、茎的分化,且有输导组织 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距今2亿多年前的蕨类植物是主要的成煤植物 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药用、优质的绿肥和饲料、观赏 1.生活环境:蕨类植物一般都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阴湿环境中。 2.形态特点:蕨类植物的植株要比苔藓植物来得高得多。 3.结构特点: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等器官并且内含输导组织。 [讲述] 蕨类植物同藻类、苔藓一样,不结种子。通常成熟后在叶背面有褐色隆起的结构里面含有大量的孢子(一种生殖细胞),孢子成熟后,从叶表释放出来,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就会萌发和生长。 4.与人类的关系 (1)重要能源之一——煤(古代大型木本蕨类植物的遗体) (2)作为绿肥(3)可以适用(4)可以药用 【例1】卷柏和桃子的共同特征是() A.都用种子繁殖后代 B.都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C.有根、茎、叶的分化D.都生活在干旱的陆地上 【答案】C 【解析】卷柏是蕨类植物,它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后代;桃子是被子植物,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根茎叶发达,用种子繁殖后代。本题考查学生对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生活环境和结构特点的理解。 【例2】右图中图甲和图乙分别代表葫芦藓和蕨的植株,据图回答。

地衣大气污染的指示灯

地衣——大气污染的指示灯客绍英(唐山师范学院生物系河北唐山063000) 大气污染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对它的监测除了采用物理、化学监测手段外,生物监测更以其简便、真实、灵敏等其它任何监测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而倍受青睐。地衣就是其中的代表。 1 地衣简介 地衣是一种与藻类共生的专化性真菌,常以真菌来命名。真菌类常为盘菌纲和核菌纲,少数为伞菌目和非褶菌目。而构成地衣的藻类有绿藻和蓝藻共20多属。 地衣的藻菌关系有: 1)共生关系 即地衣中的菌丝缠绕藻细胞,并从外面包围藻类。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供藻类与菌类共同需要;菌类则吸收水分、无机盐和O2,来供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并使地衣保持一定的湿度。 2)寄生关系 即藻类处于一种抑制状态,真菌控制藻类。 地衣的形态按其生长类型主要分为3类,即叶状、壳状和枝状。典型的叶状地衣呈叶形,内部构造分为上皮层、藻层、髓层和下皮层,以假根和脐固着于基质上,与基质结合不牢固,易于剥落。典型的壳状地衣外形呈壳状,内部构造无皮层或只有皮层,有藻胞和髓层,以髓层菌丝直接固着于基质,与基质结合十分牢固,无法从基质上剥落。典型的枝状地衣外形呈枝状,内部构造呈辐射状,有外皮层、藻胞层和髓层。 地衣常生长于树干、岩石、峭壁或沙漠上,不受土壤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生长周期长,耐寒耐旱,最能忍受恶劣的环境条件,并具有很强的抗辐射能力,在紫外线照射很强的高山地带,仍能繁茂生长,尤其在湿润的非污染区,地衣一直可以生长至树梢,并且地衣的原植体也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但它的生长必须要求有新鲜的空气,当大气污染作用于地衣时,藻类和菌类均遭受到破坏,是一种非常敏感的特殊植物,空气极少量的有毒物质就可以影响它的生长以至死亡。据测定,S O2年平均浓度达到0.05×1026~0.105×1026就能使地衣绝迹,因此它可作为大气污染良好的监测器。1968年,在荷兰瓦赫宁根召开的第1届关于大气污染对于动植物影响的欧洲会议上,一致推荐利用地衣和苔藓作为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在欧、美等国现已建立了大面积的地衣监测网。 2 应用方法 界条件可以改变细胞周期的时间,但其传代的次数却基本稳定。细胞传代的次数与个体的寿命有关,人类中有一种H utch in s on2Gulfo rd早老综合症,患者在10岁前组织中有老年色素的沉积,外貌苍老,寿命不超过20岁,患者的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只能传代几次。细胞传代的次数与物种的寿命有关,比较不同寿命长度动物的胚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的传代能力,发现寿命长的物种其培养细胞的传代次数多,反之则短。例如Galapago s龟的平均最高寿命长达175岁,其细胞的传代次数达90~125次,小鼠的平均最高寿命为3.5岁,其体外培养细胞仅传代24~28次。如果考虑到人的细胞分裂特点,假定人的细胞周期平均为2.4年,照此推算,人的平均最高寿限为120岁。 2.2.4 根据人的衰老和死亡进程研究人的生理寿命 衰老是死亡的前奏,衰老的终结便是自然死亡,随着衰老的进行,机体变得越来越衰弱,其抵抗死亡的能力必然随之下降,因此可以用群体的与年龄相关的死亡率变化定量机体的衰老进程而推导人的生理寿命。早在1825年英国的B.Gompertz就提出了人进入成熟期以后,死亡率水平将随着年龄的增高呈指数上升的理论。后来,人们发现这一规律在动物界也具有普遍性,这就是广泛接受的死亡定律。有人曾根据人的分年龄死亡率曲线,按照死亡定律推导人的生理寿命。可是,人们在提出和验证死亡定律时并没有包括超高龄个体(如80岁以后的高龄人),这样便对死亡定律的适用范围产生了疑问。近年来人们对一些实验动物和高龄人群的深入研究,发现死亡定律不适用于超高龄群体,因为它们在进入高龄的某一年龄阶段后(如人在90~95岁后),其衰老和死亡的加速进程有变缓甚至下降的趋势。这些研究深化了人们对衰老进程和生理寿命的认识。可以预料,随着对人的衰老和死亡进程认识的不断深入,必将会揭开人的生理寿命的奥秘。 3 参考文献  1 干建平,陈年友,李国光.中国高老龄人口两性年龄别生存率及其差异变化.人类学学报,1999,18(2):115—124.  2 干建平.寿命极限研究的人口学途径.科技导报,1999, 6:62—64.  3 J.Carey,et al.Sl ow ing of mortality rates at older ages in large m edfly cohorts.Science.1992,258:457—461.  4 M.Rose,L.M ueller.The evoluti on of hum an lifes pan. Am erican Journal of H um an B i ol ogy.1998,10:408— 420. (BF) — 2 —生 物 学 通 报 2001年第36卷第8期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关注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 能力目标 通过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观察,学会观察和研究生物的一般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学习和观察,特别是观察这些植物的生活状况和生存环境,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各样绿色植物的情感,进而发自内心地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激发发奋学习,将来报效祖国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2.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 3.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自主探究及互相合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课前带领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到学校附近采集含有衣藻和水绵的河水或池水,准备海带和紫菜(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采集新鲜的)。 (2)寻找生长有苔藓植物或蕨类植物的区域,如蕨类植物一时难找到可用盆栽蕨类。 (3)实物投影仪,从生物实验室借放大镜,普通光学显微镜、模型,投影片。 (4)CAI课件:部分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生态图、录像,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录像资料,其他有关资料。 2.学生准备: (1)生物课外小组同学随老师外出采集衣藻和水绵,采集后其他同学一同保管备用,增加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有关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资料。 (3)复习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俄国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季米里亚捷夫曾这样形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它

教案: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蔡贞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以贯众和葫芦藓为例,知道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描述两类植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比较两类植物之间的差异时,使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了解植物所具有的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对地面上各类植物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地面上植物的形态结构,让学生了解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观察,以及繁殖方式。 四、教学准备 每组一盆肾蕨和一个放大镜、葫芦藓或者其它藓类、用于海报展示的A3纸(比较三种孢子植物的异同点)记号笔、 PPT课件(含视频)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地面上还生活着两类比较矮小的植物,播放苔藓植物的视频,引入本课。 (二)PPT展示葫芦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1.葫芦藓的生活环境是什么? 2.它长的高还是矮?(矮)

3.葫芦藓有根、茎、叶的分化吗? 教师总结: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假根主要起固着植物体的作用。 叶又小又薄(所以可作大气污染的监测植物),茎、叶里没有输导组织,叶没有叶柄或叶脉,苔藓植物依靠叶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吸收的能力不强,所以植物体一般都长的很矮小。 4.观察金发藓等其他苔藓植物,它们的根、茎、叶与葫芦藓相似吗? 5.葫芦藓依靠什么结构繁殖?总结:苔藓植物是孢子植物。 6.总结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茎和叶里没有输导组织。 (三)再让学生观看蕨类植物的视频,然后以肾蕨为代表植物学习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同学们观察桌子上蕨类植物(实物)的形态结构。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1.肾蕨的生活环境是什么?(岩缝、路边和墙角的背阴处) 2.在54页的图上表示出肾蕨的根、茎、叶器官。(注意茎的位置,大多数蕨类植物的茎都生长在地下) 3.肾蕨的根、茎、叶各有什么特征?特别是叶,能不能看到叶柄? 教师补充总结:肾蕨的根、茎、叶具有输导组织,所以比苔藓植物长得高。 4.肾蕨的叶背面有什么?这些斑点是什么结构?有什么作用? 总结出肾蕨依靠孢子繁殖。 5.再观察几类蕨类植物,看看它们的根、茎、叶与肾蕨相似吗? 总结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根、茎、叶里都有输导组织,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不开花,没有果实和种子,靠孢子繁殖。 (四)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1.比较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高等和低等性? 2.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等,为什么? 3.它们和前面我们学习的藻类植物比较又怎么样?(引导学生比较完成有关三种孢子植物的比较表格。) (五)学习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举例说明。

苔藓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苔藓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海来伍达 (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0级1班) 摘要:苔藓植物由于其结构相对简单,对大气成分浓度和全球气候等各方面的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因此苔藓植物可以作为全球变化、环境污染、养分状况、森林整体性及生态系统健康等方面的生物指示材料,利用苔藓植物可以监测指示大气污染,识别污染源,揭示大气层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反映大气污染的时空变化格局,进而评价不同地区的环境状况变化;也可以用苔藓来示重金属污染和矿藏。所以苔藓植物是一种天然的指示剂。 关键词:苔藓植物、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检测、指示作用 引言: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等人类活动对全球环境的影响,环境的污染负荷日益增加,用灵敏的指示生物来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变化应用越来越多。苔藓植物由于其独特的生理和代谢特征,常被用来监测环境污染物质及污染程度的变化。特别是利用苔藓植物指示监测环境中重金属的沉降污染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上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它可用来指示重金属污染物来源、迁移及时空分布等。少数植物仅局限生长于富含某种特殊金属的基质上,而且具有积聚某种金属的能力。通过研究这些植物的分布状况,分析它们的金属含量,可定性的研究当地的某些重金属的含量及污染。 1 苔藓植物生理结构 苔藓植物是一类从水生向陆生生活过渡的生物类群,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产者,它分布广泛,是生态系统演变关键的拓荒者之一。苔藓的植物体表面积与其生物量比值高,其解剖构造亦很简单,只由单层或少数几层细胞构成,植物表无蜡质的角质层覆盖,暴露于污染大气时,污染物质可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之中,植物体中无维管束构造,亦没有真正的根,只在植物体的末端生出单列细胞的假根。苔藓植物的这些简单的结构导致了其植物体抗性弱,对环境变化敏感等特点,十分有利于大气中重金属污染物质在其植物体内的富集,从而可以达到指示监测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目的。苔藓植物还具有一些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使之更适合应用于污染的监测研究工作。首先,由于其分化程度低,植物细胞的生长势能相对旺盛,

地衣与苔藓植物复习题

三、“地衣植物”复习题 (一)填空 1.地衣是由和组合的复合有机体,由于两种植物长期紧密地联合在一起,无论在上、上、和上都形成1个单独的固定有机体。 2.地衣体的菌类的营养靠提供,藻类的水分、无机盐和C02,只好依靠供给,二者是关系。 3.地衣体的形态几乎完全由决定的。 4.地衣的形态基本上可分为、和三种类型。 5.叶状地衣一般为地衣,壳状地衣多为二地衣,枝状地衣为地衣。 6.地衣的营养繁殖主要是以方式进行,此外,尚有、和等繁殖构造。 7.地衣通常分为纲、纲和纲。 8.叶状地衣的构造可分为、、和同层地衣具层、层和层。 异层地衣具层、层、层和层。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真菌、藻类、形态、构造、生理、遗传2.藻类、菌类、共生3.真菌4.壳状、叶状、枝状5.异层、同层、异层6.地衣体的断裂、粉芽、珊瑚芽、碎裂片7.子囊衣、担子衣、半知衣或不完全衣8.上皮层、藻胞层、髓层、下皮层、上皮、髓、下皮、上皮、藻胞、髓、下皮 四、“苔藓植物”复习题 (三)填空 1.地钱的孢于散发借助于,葫芦藓的孢子散发借助于。 2.苔藓植物的起源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起源于,另—种观点认为起源于。 3.苔藓植物的假根由单细胞或单列细胞所组成,其中苔纲植物的假根为,藓纲植物的假根为。 4.葫芦藓的蒴帽前身是,属于部分,具有作用。

5.地钱植物体的生长点位于。 6.葫芦藓的孢子体可分成、和三部分,孢蒴可分为、和等结构。 7.苔纲除了叶状体外,也有拟茎叶体,但苔纲和藓纲的拟茎叶体有区别,前者多为—对称,而后者多为对称。 8.苔藓植物在其生活史中是以发达,劣势,寄生在上为显著特征,另个特征是孢子萌发先形成。苔藓植物体内由于没有真正的,,同时精子有,受精时离不开作媒介,所以这一类群植物未能得到发展,在系统演化主干上只能是一个,苔藓植物可分为纲和纲,也可分为纲纲和纲。 9.泥炭藓的叶细胞有两种,一种为,另发种为。 10.将成熟的地钱配子体横切,可看到内部结构为;最上层是,其中有若干烟囱状的,是表皮下方气室的开口。由气室底部生出许多含叶绿体的细胞列,即组织,其下为大型无色的细胞所构成的组织。下面为一层,其下有紫色的和单细胞的。 11.地钱孢蒴内的细胞,有的经减数分裂后形成;有的不经减数分裂伸长,细胞壁螺旋状加厚而形成。 12.地钱的营养繁殖主要是,其生于叶状体背面中肋上的中。另外一种营养繁殖是叶状体衰老的部分死亡腐烂,在处断开,个体就一分为二。 13.葫芦藓原丝体是由绿丝体、轴丝体和假根构成,三者生理机能依次是、和。 14.地钱雄生殖托的托盘呈,雌生殖托的托盘呈。葫芦藓植株上产生 精子器的枝形如,产生颈卵器的枝形如。 (四)选择填空(有的小题不止一个正确答案) 1.苔藓植物的有性生殖为。 A.同配生殖B.异配生殖C.卵式生殖D.接合生殖 2.苔藓植物的孢子体的营养方式为。 A.自养B.腐生C.寄生或半寄生D。腐生和寄生 3.下列特征中,苔藓植物生活史所具有的特点是。 A.配子体发达.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的异形世代交替

地衣植物题

地衣植物题 填空 1.地衣是由和组合的复合有机体,由于两种植物长期紧密地联合在一起,无论在上、上、和上都形成1个单独的固定有机体。真菌、藻类、形态、构造、生理、遗传 2.地衣体的菌类的营养靠提供,藻类的水分、无机盐依靠供给,二者是关系。藻类、菌类、共生 3.地衣体的形态几乎完全由决定的。真菌 4.地衣的形态基本上可分为、和三种类型。壳状、叶状、枝状 5.叶状地衣大多数为地衣。壳状地衣多为同层地衣,壳状地衣多无,髓层菌丝直接与基物密切紧贴。枝状地衣都是地衣。异层、下皮层、异层 6.地衣的繁殖主要是以方式进行,(营养繁殖、粉芽繁殖)。有性生殖以共生的(真菌)独立进行,子囊菌地衣产生(子囊孢子),担子菌地衣产生(担孢子)。 7.异层型地衣的构造可分为、、、。(上皮层、藻胞层、髓层和下皮层)。同层地衣的构造可分为、、。(上皮层、髓层和下皮层) 苔藓植物题 一名词解释(不用背) 精子器:苔藓、蕨类等植物的雄性生殖器官,外壁由1层不孕细胞构成,其内有多数精子。 颈卵器:苔藓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外形如瓶状,上部细狭,称颈部,下部膨大,称腹部,颈部的外壁由一层不孕细胞构成,中间的颈沟内有一串颈沟细胞,腹部的外壁由多层不孕细胞构成.其内有1个腹沟细胞和一个大形的卵细胞.蕨类植物和绝大部分裸子植物也具有颈卵器的构造。 二填空。 1.地钱的孢子散发借助于,葫芦藓的孢子散发借助于。弹丝、蒴齿 2.苔藓植物的假根由单细胞或单列细胞所组成,其中苔纲植物的假根为,藓纲植物的假根为。单细胞、单列细胞 3.葫芦藓的蒴帽前身是,属于部分,具有作用。颈卵器上部、配子体、保护幼孢蒴 4.地钱植物体的生长点位于。前端的凹陷处 5.葫芦藓的孢子体可分成、和三部分。孢蒴、蒴柄,基足6.苔藓植物在其生活史中是以发达,劣势(配子体、孢子体)。(孢子体) 寄生在 (配子体)上为显著特征,另一个特征是孢子萌发先形成(原丝体)。苔藓植物体内由于没有真正的 (维管组织),同时精子有 (鞭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教学设计 一、课例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植物细胞的结构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到绿色植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的学习,基于此,正好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究过程解决问题。同时注意总结区分比较各种绿色植物的要点在哪里,分析原因,使学生评价与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步增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举一些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本节从生物圈的角度扼要介绍较低等绿色植物的类群、形态和分布。特别重视这三种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在教材的编排中改变了原教材过分强调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状况,三类植物放在一节内介绍,而不象原来那样分为三节分别讲解。原因是,一方面这三类植物都是孢子植物,把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放在一节里有利于学生对这三类植物的特征进行横向的比较。得出它们是逐渐进化结果的结论。但主要是新教材简化了这三类植物的知识介绍。删减掉“常见植物”介绍、三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关植物形态结构和分类方面等不必要的记忆知识,降低了知识难度,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放在首位,强调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养成,培养学生具有关心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身边的绿色植物。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绿色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绿色植物种类如此之多,又该如何分类以及它们具体又有什么作用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

苔藓植物

“苔藓植物”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中轴中肋 2.精子器颈卵器 二、判断与改错(对者打“+”,错者打“-”) 1.地钱的精子器和颈卵器生长在同种植物的不同植株上。( ) 2.地钱的雄生殖托属于孢子体部分。( ) 3.平常见到绿色的具“根”、“茎”、“叶”的葫芦藓植物体,其细胞染色体数目是单倍的。( ) 4.葫芦藓的孢子体比地钱复杂,孢蒴内除了蒴轴之外,还有孢子和弹丝。( ) 5.葫芦藓的配子体一般为雌雄同株,而地钱则为雌雄异株植物。( ) 6.苔藓植物的孢子萌发形成原叶体。( ) 7.苔藓植物是有胚植物。( ) 8.苔藓植物绝大多数是陆生植物,受精过程摆脱了水的束缚。( ) 9.苔藓植物的孢子体依附在配子体上,供给配子体养料和水分。( ) 10.苔藓植物一般没有维管组织,输导能力很弱。( ) 11.苔藓植物是一群小型的多细胞的高等植物。( ) 12.地钱的气孔无闭合能力。( ) 13.在苔藓植物的较进化种类中,茎有表皮、皮层和中柱的分化。( ) 14.苔藓植物配子体的形态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型,即叶状体和拟茎叶体。( ) 15.地钱的孢子同型异性。( ) 16.地钱的原丝体能形成多个植株。( ) 17.苔藓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是颈卵器。( ) 18.地钱的叶状体腹面(下面)的假根和鳞片具有吸收养分、保存水分和固定植物体的功能。( )

19.角苔属植物雌雄同株,光萼苔属植物雌雄异株。( ) 20.光萼苔属为无背腹之分的拟茎叶体。( ) 21.泥炭藓的孢蒴球形,上部有蒴盖,蒴盖外有蒴帽。( ) 22.角苔属植物是具有背腹之分的叶状体。( ) 23.角苔属植物为雌雄同体植物,精子器和颈卵器埋于叶状体内。( ) 24.角苔属配子体的细胞中含叶绿体和蛋白核,此点与绿藻相似。( ) 25.角苔属植物的孢子体分为孢蒴、蒴柄和基足三部分。( ) 26.角苔属植物的孢蒴内具蒴轴、蒴齿和孢子等。( ) 27.角苔属的孢子体较发达,孢蒴长条形,基部组织有继续分生的能力,因此孢子自上而下渐次成熟。( ) 28.角苔属孢子体外壁上含叶绿体,表皮上有气孔,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在配子体死亡后,能独立生活一个短时期,因此,孢子体半寄生在配子体上。( ) 三、填空 1.地钱的孢子散发借助于,葫芦藓的孢子散发借助于。 2.苔藓植物的起源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起源于,另一种观点认为起源于。 3.苔藓植物的假根由单细胞或单列细胞所组成,其中苔纲植物的假根为,藓纲植物的假根为。 4.葫芦藓的蒴帽前身是,属于部分,具有作用。 5.地钱植物体的生长点位于。 6.葫芦藓的孢子体可分成、和三部分,孢蒴可分为、和等结构。 7.苔纲除了叶状体外,也有拟茎叶体,但苔纲和藓纲的拟茎叶体有区别,前者多为对称,而后者多为对称。 8.苔藓植物在其生活史中是以发达,劣势,寄生在上为显著特征,另一个特征是孢子萌发先形成。苔藓植物体内由于没有真正的,同时精子有,受精时离不开作媒介,所以这一类群植物未能得到发展,在系统演化主干上只能是一个,苔藓植物可分为纲和纲,也可分为纲、纲和纲。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案(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第四节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教学目标: 1、描述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说出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3、通过对不同种类植物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的观察,提高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4、通过对不同种类植物特征及生活环境的描述,培养比较和归纳的能力。 5、通过对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提高对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的关注程度。 教学重点: 1、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基本的特征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2、苔藓和蕨类植物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少见到的植物类群,通过学习讨论,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分布的广泛性,同时认识到就是这些平时少见的植物与人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难点: 对不同种类植物特点的描述、总结与比较。

利用实物观察、描述最好,教师可以多提供图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比较、总结和归纳。 教学策略: 本课为1课时,本章是在之前讲过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并以植物体为对象进行描述和比较,能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教师应尽可能的利用好身边的植物资源,在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搜集不同环境中的形态差异较大的不同植物标本,教师也应准备本地常见的三类植物的标本,以备学生搜集标本不全时补充使用。课上通过学生的分组观察与讨论,比较总结出三类植物的生活环境与形态特征。根据本地植物资源开发的情况设置情景,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或与人类的关系。在学习方法方面,本课是可以使用表格整理知识的,使学生对比较表格有所认识,为今后更好的使用表格比较和整理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地衣与苔藓植物

地衣与苔藓植物 一.填空题 1. 地衣植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共生的复合________植物。 2. 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相似, 皆称为_________植物。但是, 蕨类植物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器官的分化; 组织结构上有_________的分化; 生活史中具有两种独立生活的植物体: _________和_________。 3. 地衣中共生的真菌绝大多数为________, 少数为________, 共生的藻类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有胚植物包括哪几大类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植物的世代交替是在生活史中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相互交替的现象。地钱世代交替的特点是________发达而独立生活, ________简单而寄生。 6.苔藓植物的孢子体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蕨类植物的孢子体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角苔的孢子体呈__________状, 基部有发达的______________, 埋在_____________内, 其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___________________。 8.苔纲除了叶状体外, 也有拟茎叶体, 但是苔纲和藓纲的拟茎叶体有区别, 前者多为________对称, 而后者多为________对称。 9. 光萼苔的拟茎叶茎体, 叶在茎上排列成_____列, 因而具有__________之分, __________对称。葫芦藓的拟茎叶体, 叶在茎上为___________式, _______________对称。 10. 泥炭藓的叶细胞有两种, 一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葫芦藓的蒴帽前身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 12. 葫芦藓叶片中部形成类似叶脉的结构称_________, 其“叶”特称_________。 13.苔藓植物的起源目前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起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种观点认为起源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苔藓植物具有很强的适应水湿的特性, 特别是新枝不断产生, 老枝逐渐死亡, 形成堆积, 遗传达室构成混黄, 因此苔藓植物对陆地的_________、湖泊的_________有重要的促进演替的作用。泥炭藓属植株常密集丛生成垫状, 侧枝有两类, 即: 下垂的_________、上仰的_________, 叶片为单层细胞, 由两类细胞构成, 即: 细小含叶绿体的_________、大型以水能力强的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松萝属于____。 A. 裸子植物 B. 地衣 C. 苔藓植物 D. 蕨类植物 2.苔藓植物的孢子萌发首先形成: A. 配子体 B. 原丝体 C. 孢子体 D. 芽体 3.苔藓植物具: A. 真根 B. 假根 C. 既有真根又有假根 D. 无根只有鳞片 4.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减数分裂发生在____。 A. 合子分裂产生胚时 B. 产生精、卵时 C. 产生孢子时 D. 原丝体发育成配子体时 5.下列哪些特征是苔藓植物所具有的: (1) 有维管束(2) 有颈卵器(3) 有原叶体(4) 有明显的世代交替(5) 有不定根(6) 受精需要水(7) 有胚(8) 有机械组织(9) 有原丝体(10) 孢子体能独立生活 6.下列结构中哪些是属于苔类的配子体世代的(染色体n):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教学设计 黄坑中学刘光花 〖教材分析〗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这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教材内容通过“植物系统进化树”和“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这两大植物类群,进而通过图片展示、文字描述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这两大类植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同时帮助学生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增强学生热爱植物和保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能力目标:通过对观察这两大类植物类群,描述其特征及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比较总结、合作与交流等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提高学生对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的关注程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认识到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难点: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关系。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探究活动相结合。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随处都可以看到绿色植物,可见,它与我们的关系密切不密切? 生:密切。 师:在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就大约有30多万种,数量非常大。如果我们要研究这些绿色植物,能都采集回来研究么? 生:不能 师:是啊!这样做工作量太大了,为了更好的认识它们,我们把他们分一下类,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环境,我们把绿色植物分为三大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既然最后一种叫种子植物,也就是说前两类没有种子了,那它们怎么繁殖下一代呢?它们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有是怎样的?在生物圈中起什么作用?想了解这些问题,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生物课堂。 2、新课板书: 一、苔藓植物 师:我们前一节学习了藻类,大家都知道藻类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上的阴湿处。他们整个身体都没在水中,全身没有很明显的象陆生植物那样的根茎叶,全身每个地方都能从水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它的作用不但给生物提供氧气,还为我们可供食用,可供药用,可见藻类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那我们今天要讲的是苔藓植物,大家会更好理解了。同学们先看书五分钟。 师:根据课本内容及平时的观察,说说大家都能在什么地方发现苔藓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相比形态结构有什么不同?生活环境又怎样呢? 生:我经常在墙脚下和水井周边发现苔藓。 生:老师,我也在在墙脚下和水井周边发现苔藓,但是我补充一点是那墙脚下和水井周边都是潮湿的。还有树干上也有苔藓,有的潮湿的岩石上苔藓也很多。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看来大家平时观察得非常仔细。因为我们生活在农村,有的同学的家还在山里,所以日常生活中见到苔藓植物的机会就多了,那么谁给我们说说苔藓植物的生活环境? 生:我的结论是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 师:非常好。那么关于苔藓植物的我们已经知道了。接下来啊我们观察老师为大家带来的墙藓植物,他们在形态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与它们的生活环境不同有关么?(激发学生仔细观察,深入探究苔藓植物形态结构的兴趣。)生:我们组通过观察讨论一致认为苔藓植物有根茎叶,但它的叶很薄,是绿色的,没有叶脉,所以我们推断它没有疏导组织。它的根也很细弱简单,所以它吸水和无机盐能力不强,就长的矮小。 师:很好,它们观察得很认真,还有没有小组要补充或有不同意见? 生:我们小组和他们小组的意见基本一样,但是他们没发现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功能不全,而且我们推断苔藓植

苔藓和蕨类植物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年级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分数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蕨类植物的叶背面常常有许多褐色的隆起,里面含有大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种生殖 细胞,当它成熟后散放出来,落在温暖湿润的地方就会 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 2. 请将下列10种植物的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植物类别的括号内: ①衣藻②紫菜③地钱④玉米⑤江南星蕨⑥桫蕨⑦白菜⑧贯众⑨石花菜 ⑩油松 A .藻类植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苔藓植物 。 C. 蕨类植物 D .种子植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可以分为 和 _____________ 四大类。 4. 试列表比较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 ________________ 苔藓植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 非常简单,茎中无 _____ ,叶中无 、单项选择题(共20题,题分合计20分)

第三单元 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第三单元 27、区分常见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 常见的藻类植物:水绵、衣藻、海带、紫菜。 苔藓植物:大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有茎、叶,根为假根,叶只有一层细胞,没有输导组织的分化,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常见的苔藓植物:葫芦藓、墙藓。 蕨类植物:大都生活中潮湿环境中,具根、茎、叶,有输导组织。 常见蕨类植物:肾蕨、卷柏、满江红。 28、区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如:松、杉、柏、银杏、苏铁等等。 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如:桃、大豆、水稻、玫瑰等等。 29、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在玉米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胚乳被染成蓝色 30、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条件:种子必须是完整的,而且胚必须是活的、不在休眠期 外界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31、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收水分(运输营养物质的需要),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32、植株的生长: 1)幼根的生长: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数量和伸长区细胞的长大增大体积2)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3)植株发育所需营养: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含氮无机盐:促进枝叶的生长。含磷无机盐:促进果实的生成 含钾无机盐:促进茎的生长 (了解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植物需要含氮的无机盐)

33、桃花的结构: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花丝)。 34、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双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随着花粉管的伸长而向下移动,最终进入胚珠内部。胚珠内有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极核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极核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花瓣、雄蕊、柱头和花柱→凋落 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珠被→种皮受精卵→胚受精极核→胚乳 35、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导管的功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水是由导管从下往上运输,营养物质由筛管从上往下运输。 36、蒸腾作用: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 蒸腾作用的意义: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降温。 37、光合作用: ①条件:光能、叶绿体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有机物、氧气 光能 ②公式:二氧化碳 + 水有机物 + 氧气 叶绿体(储存能量) ③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密植、增加光照、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 ④“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是:暗处理(耗尽叶中有机物);部分遮光;光照数小时后隔水加热(用酒精脱去叶绿素);清水漂洗,滴加碘液,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38、植物的呼吸作用 ①概念:植物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