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精神 郑玉荣

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精神 郑玉荣

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精神郑玉荣

发表时间:2017-10-31T10:15:53.447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5期作者:郑玉荣

[导读] 将现代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小学美术教学过程当中,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李庄镇中心小学郑玉荣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注重创新教学的理念和教学的方法,改善传统教学方式中“独角戏”式的教学模式,将现代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小学美术教学过程当中,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

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潜能的一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样也是开发和挖掘小学生潜能的重要方式。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学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单一而枯燥的教学模式,丰富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在充分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热情和美术学习动力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满足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美术教学的要求。因此,加强创新色彩的融入,能够让学生获得创新思维的启迪。

一、创新美术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美术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明确教学中的理论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目标和情感教学目标。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亲密的沟通和交流,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高高在上的形象,创建一个平等、民主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氛围,为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三年级下册《漂亮的房间》教学中,可让学生说自己房子的特点,自己房间的特点,思考家具、物品为什么那样摆放,如何让室内的色彩协调起来。如此,引起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关注,对漂亮、美丽房间的感受能力,放飞学生的想象,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创新美术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创新认识和创新思维是每一个人具备的思想,重点在于如何将这些思想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国外的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跳蚤放置于一个瓶子当中,并为它盖上一个透明的玻璃板,这时,这只跳蚤马上跳起来了,但是一跳却被透明的玻璃板挡住而撞回。在这只跳蚤经历了很多次努力之后,当人把玻璃盖拿开之后,发现它却再也跳不出来了。这个实验说明了人不能长时间在一种条件中,要善于感受和学习更多的知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能用一个“玻璃板”束缚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指导小学生对小学美术苏教少年儿童出版社一年级下册《春天的色彩》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为小学生播放《春天在哪里》等与春天有关的歌曲。随后,教师可以提问:“小朋友们,春天来了,我们的生活会产生哪些变化呢?”、“小朋友们,春天为大自然披上了哪些色彩呢?”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回答欲望,带动课堂教学的氛围。接下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小学生播放一些其他小朋友眼中春天的画作,并为小学生讲解一些有关绘画的技巧,随后指引小学生进行独立创作,展现小学生的独特性格特点和创新能力。

三、创新美术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是检验小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和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小学美术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前的5-10分钟,组织学生开展美术评价活动。教师可以采取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或者教师对学生的作品或者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的方式,开展评价活动。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运用积极情感因素,多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另外,在小学美术期末成绩评定中,教师也可以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融入综合成绩中,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情境控制是创新精神培养的关键因素

众所周知,美术作品在表现上往往是静态的呈示,然而我们关注到它所表现的内容又往往是动态的。由动态向静态的转变自身就是一种创造,画疾驰的汽车、飞翔的小鸟、流动的溪水等。用静态作品来表现动态美也是美术的一种表现手段,重在创造的美术创作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尤为关注在提供素材、指导观察素材的过程中展示素材的情境空间创设,这是呼唤学生与素材产生共鸣的主要手段。这里讲到的情境空间包括了观察素材、空间背景等,当然更包括了学生。我们希望的情境就是学生能够走入的空间,这样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擦出火花。通过图示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影响情境空间教学效果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观察素材、空间背景、学生。这几个方面中所展示的几个要素有许多是可以控制的,如素材的呈示方式、时间、展示过程等;还有空间背景的素材选择与展示方式,都是可控的内容。在学生方面,我们可加以影响的可能是对素材的认知,至于技能、审美等是我们需要了解的方面,以期对其他的控制展示达到情境空间创设的最大效益。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在不断提升小学生美术素养和美术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真正展现小学美术教学的价值和作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美术德育论文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素质、陶冶情操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具有定向和动力作用,是整个素质结构的核心和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美术教学中,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但十分必要,而且对于切实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校德育建设起重要辅助作用。 美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科目,一堂好的美术课,应该是既传授应掌握的美术知识,同时又培养学生一些良好品德,生活习惯。它与许多学科有着密切联系。 平常人看来上小学美术课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教师不用多想、不用多钻研,上课出示示范作品,学生照着画就是了,教师在教室里走一走、看一看,没事可做,要说的也少,也就是说上美术课是重复的机械运动,每节课都是一样,老师少说一点,然后示范,学生跟着画,没有太大的意义,没有创新,这些都是不成熟片面的观点。我认为上好一节美术课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美术课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一样,要以提高学生总体素质为目标,不能单纯地认为美术课仅仅是教学生绘画,教学生依葫芦画瓢,具体地说,美术课上,也要教书育人,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巧的训练,也要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能力。 儿童天生对任何事都有兴趣,什么都想去学一学、做一做,模仿

一下,从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他们就开始了涂鸦,然后随着认识的提高,技能的增加,年龄的增长,这些兴趣都会发生变化,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美术的热情截然不同,对不同的学生,我们都要用心去感悟,从基础从学生的根本出发,让学生们的身心技能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发展,下面我谈谈我在美术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注重身教育人 “身教胜于言传。”教师是培养人的特殊职业者,教师形象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长。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形象的教育作用,用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的师德,严谨求实的师风去影响教育学生。 1 、言行一致,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随时随地给学生作榜样。例如我们艺术教师大都喜欢穿奇装异服、留长发(也有光头的)、蓄胡须,这些都是校规校矩所不容的,所以我们要坚决制止。 2 、加强师德修养,养成良好习惯。美术教师要有对事业执着追求、顽强的进取精神,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习惯。学生随时都在学习模仿、评价老师,小到语言说话,衣着头饰,大到思想观念、性格气质。 3 、提高教学水平,讲究教学效果。教学能力强,水平高、效果好的美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高,有信任感,说话学生愿意听,德育教学的效果自然就好,以此形成良性循环。当然这更要求我们美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美术常常与音乐、体育被当作调节学习情绪的“小三门”,学生们因为大量的课外作业也愿意将每周少得可怜的一两节美术课改为语数课。到临大考时,把美术课改成自习更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皆大欢喜。许多学校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连起码的一些美术教具,如几何体、石膏像等也没有;没有专职美术教师,有的学校只好让不懂美术的教师兼职上美术课。“赶鸭子上架”的教师,为了混过美术课只好在课前先请人在黑板上画个图案,然后挂在教室里让学生画,自己拿起语文或数学作业在改,有的干脆在上课时拿一个牙罐往讲台上一放,让学生自己写生;美术对学习其他学科的启蒙和铺路架桥的功能。下面试就小学美术的功能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 1 美术能促进少年儿童的创造力的发展 儿童从小就喜欢画画,就想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情感,从他会拿笔起,就在纸上、地面上或是墙壁上画出千奇百怪的形象,由于儿童缺乏明确的数和量的观念,不理解透视现象和空间关系,因此,在画画时常常忽略了物体的大小、高低、远近的比例关系。把人物、大树、房屋画成高低一样,有时把地上的汽车天上的飞机画在一条水平线上,把雨伞画成帽子那么小。但尽管儿童画得不象、画得使人发笑,可他要画一辆汽车或飞机,总要事先有个考虑,这样不间断的思考和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就是在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美术活动首先要经过观察、感知客观事物的形象、结构、比例、色彩、空间位置等。然后运用正确的方法,把客观事物表现出来,这

样就培养了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及认识事物的能力。儿童作画,主观创造的成份较多,往往不着边际,异想天开,这就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的思维特点是直观行动性,而画画和手工活动恰恰符合了这一点,也就锻炼了儿童的思维能力。美术活动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这样儿童的手指肌肉也得到发展;使动作协调。要使画面效果好看,就要求儿童有正确的审美观,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这就促使儿童的审美能力的发展。实践表明,美术教学有如下主要优点: 1.1 用比较法指导少儿在观测对象时对物体各部分之间的长、宽、深的比例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大小与位置、物体与画面之间进反复比较,得出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掌握物体之间的特征,可以培养少儿的观察能力。 1.2.用联系法指导少儿在组成物写生或景物写生中观察哪个是主体物,哪个是陪衬物,再观察被挡住物体的可见部分时,要联系到不可见的部分,使少儿对描绘对象进行由表及里的现象,从而找出形体的结构规律,可以培养少儿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整体观念。 1.3 .用默化画法训练少儿的观察力,可以培养少儿的记忆力和默画能力。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活动对发展儿童少年的智力和培养创造力是相当有意义的。能陶冶少儿美好的情操,启发他们潜在的智慧和才能,逐步养成积极、开朗、朝气蓬勃、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对学及其他文化课和为将来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创造美好的生活能力打下

《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美术欣赏课有效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选题 小学美术课的大多数课程类型都是孩子们所喜欢和主动接受的,但欣赏课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总是一个让很多美术教师都很困惑的课题类型,在这种美术课中很多美术教师都不能找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无法在此种类型的课中有新的突破和提高。上欣赏课学生也提不起兴趣来学习。那如何解决这些困惑呢?很多孩子不喜欢上欣赏课,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问为他们对老师所介绍的作品毫无所知。 美术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一们必修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里所提出的“美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和“全面发展”,明确了美术课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性质、任务,是艺术素养的教育,不是专业技术的教育,它应着眼于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家,因此,小学美术教育应强调艺术素养的提高,而美术欣赏则是美术教育中对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提高判断能力最有效和最重要的途径。 通过几年来对美术课本的总体分析发现,除了工艺课和绘画课外,教材的审美内容约占总课时的20%,并设有专题欣赏和随堂欣赏两部分内容,这就向我们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不但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向学生传授绘画的基本技能,还要求在有限的课时内通过美术欣赏课来加强对学生审美素质的教育,培养他们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欣赏教学方法,美术欣赏课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创造力。其中美术欣赏课是专门引导学生开展审美活动的课程,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停留在传播一些基本技能为唯一目的的现状上。对于美术欣赏的重视不够,一些教师的思想里就日渐丧失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一重要的教育目的,偏离美术素质教育的宗旨。 欣赏课在绘画技能和其他能力的培养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作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等。要达到这一目的,一方面要通过绘画基础训练,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使他们开阔视野,提高他们对美的鉴赏及审美情操。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针对美术欣赏课有效策略的研究,寻找正确有效的方法,深层次的诱导,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欣赏课仅让学生了解某个艺术家的生平简介和理解某件作品的特点是不够的,艺术作品的产生有特定的时代文化背景,又与艺术家本人的才能、性格等有直接关系,这些都应该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这样学生才能对艺术家及其作品有个较全面和立体的认识。使学生在美术欣赏课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如果能进一步调动学生自发思考自主探究,创新才能成为可能,因为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具有探究精神,这也是美术欣赏课要达到的目的。 学生在上美术欣赏课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过程,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他们觉得画得“像”的就是好。而有些看起来不“美”的作品却被老师当成世界名画加以介绍。正是这些反差,他们渐渐会发现艺术品并不是

小学美术学情分析(分三个学段)

小学美术学情分析 第一学段: 低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大胆地、自由地表现他们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但是动手能力比较差。 造型表现: 低年级阶段,一般意义上美术学科分类界限非常模糊,造型活动均是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强调体验和游戏性,丰富学生的感受。 设计应用: 低段年级的学生,通过感官体验各种媒材、工具的特性,运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尝试简单的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欣赏评述: 在1-2年级中,能从对事物的形和色有一定的了解,从培养他们对欣赏活动中的兴趣入手,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简短的话语表现自己的感受受。 综合探索: 在低年级,综合探索的内容是以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通过过造型游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 第二学段: 小学三四年级在造型方面较低年级有一定的发展,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在绘画方面有了初步的写实倾向,也称之为“萌芽写实阶段”。 造型表现: 三四年级的学生的造型游戏的活动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扩展,也增加了包含构成意识的造型游戏。 设计应用: 学生开始引入一些知识系统的学习,如果“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稀”等组合原理,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创意和设计,旨在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 3-4年级的学生,应逐步要求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从对形色的认识,扩大到质感的认识,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 进行造型游戏活动,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自己创作意图。 第三学段: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更真实、更深刻,表现能力有所加强。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观察到的对象,有的学生对材料进一步的拓展,寻求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创新,也有的学生眼高手低,对表现缺乏信心。

初中体育学情分析

初中体育学情分析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初中体育学情分析 本学期巳完初一和初二三个班的教学任务,对所代班级的体育教育过程作一个学情总结,为以后教学中提高更好教学质量,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我在上课中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智识和技能专业课程计划的改革和贯彻,即学生的体育基础薄弱,对教学中如何加强教学指导和教学方法指导作了阐述,旨在期盼能在有限的课时里,发挥最大的教学功效,同时体现贯彻素质教育的新思路。教法以学法为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对于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体育与健康》是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本人在教学中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兴趣,促进学习正迁移试运用心理学理论进行教学,目的在探索出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适应教学改革需要的路子。为了使学校体育能适“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系统工程;为了将学生被动学习与模仿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觉、积极、主动的探索性、创造性学习;为了帮助学生与终身体育、全民健身计划顺利接轨,我们根据当代职高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和特点,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正确地认识准备活动的作用,有效地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与组织形式,合理地安排好准备活动的时间、负荷以及与正式练习之间的间隔,是体育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发挥学校体育优势,挖掘潜力,增强活力,自我创收,自我发展,补充体育经费的不足。 适应社会,抓住机遇,深化学校体育改革。走学校体育内涵发展的道路,努力提高办学效率;逐渐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在体育统计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潜在力,而且能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关键,也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要使每个同学在课堂上最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才能和创造性、主动性,使他们都保持高昂的情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中的德育渗透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中的德育渗透

————————————————————————————————作者:————————————————————————————————日期: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中的德育渗透-中教数据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中的德育渗透 崔丽娟 (长春市双阳区教师进修学校综合教研培训部,吉林长春130600)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四有人才,起到主导、决定性的作用。而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是帮助学生提高思想境界,陶冶情操,完善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注重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真正做到把教书育人落到实处。 关键词:美术课;德育教育;美术教学 doi:10.16083/https://www.360docs.net/doc/ed9552222.html,ki.1671—1580.2016.06.011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6—0037—03 美术学科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还要对学生进行灵活多样的德育教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一、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德育教育对小学生的养成非常重要 在小学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成绩的提高,也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来。因为,只注重孩子的知识与技能,对孩子的养成教育一无所传,会使孩子发展出现缺憾,对孩子将来的生存和发展都会带来危害。所以,小学阶段一定要注重孩子们的德育教育,使孩子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人。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宋跃电话: 重庆市城口县周溪中心小学 【摘要】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 本领。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能让学生学会审美和创造美。如 何让学生掌握,并学好美术这门课程,是我们每个教师知道深思的 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课堂教学 随着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的渗透,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不 在是从前那样,老师在上面教,学生在下面画的场景,而是在课堂 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感知、体会、想象、探索学习,让学生学 中有乐,乐在其中。让学生体会美术课的乐趣。 美术是一种人类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产物,它体现着社会的和个 人的审美观念和理想;是利用各种物质材料创造立体的或平面的视 觉形象,作为人民之间交流审美信息的手段;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 要的标志之一。所以上好一堂美术课是不容易的。它需要老师根据 对学生的了解,对课前的精心准备,以及课堂的精心创造和课后的 反思等等,都要做全面的思考。 一、按照不同的年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 处于小学阶段,每个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这也是我们 小学艺术教育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美 术的兴趣不够稳定,认识也不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掌握和了解 学生的年龄特点,才能使学生在感知、意识、理解等方面有所进步。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刚进入学龄初期,对学美术完全没有概念,这就 需要我们规范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有组织纪律的行为规范。高年级的 学生对美术学习以有一定的自觉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 会到:各个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进 行教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学生的了解,我把美术教育分为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2年级):尝试不同的工具教学,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材料,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 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通过 欣赏作品和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感受。采用游戏 教学进行对主题的想象、创造、表演和展示。

小学三年级美术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美术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 化,要接思维方式的变化,学习方法的变化。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阶段。学生对与美术充满了兴趣,但是学生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认真、严谨、踏实、不怕困难的精神。 二、教材的分析: 1、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2、突出动手、动脑性,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难易程度适合三年级的学生。 三、教材的结构: 本教材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以“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计具体课题。本教材在体力上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内容设计课题,以各种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显线,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传授为隐线,穿插并行。 四、教材的特点:

1、强调熟悉性、体现生活化本册教材非常强调熟悉性和生活化,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加以升华利用只有针对学生先前的经验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学习才可能是生动的。本册书本着这个原则,设计了大量这样的课,让学者有一种亲切感、熟悉感,更便于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和材料,真正把艺术溶于生活中去。 2、体现联贯化本册教材特别强调联贯化,每个主题从欣赏、评述、造型表现到设计应用,体现了联贯性。先进行欣赏评述,让学生从色的感受上,体会对比与协调所体现的不同效果,可以采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的方式进行学习,鼓励学生要从熟悉的事物出发,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素材,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调色练习,即《三原色. 三间色》和《粉印纸版画》,这样学生就能把“对 比”“协调”这一专业性较强的词语有所理解了,同时我觉得更重要地是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对比”“协调”的美能作出正确、全面的认识。如《远古的动物》等课,都是先通过欣赏、了解、认识到画画、做做这一过程,体现了由易到难的特点,可激发兴趣,提升到理性的认识。新课标倡导的理论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生活”。本册教材中,有《生活离不开电话》,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与美术的学习相结合,加以升华利用,培养学生愉悦、美好的健康的情感,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进行制作。《亲昵》让学生凝聚全部情感,学生不仅会十分投入,也会很有兴趣,并能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对父母或他人的尊敬与热爱

小学四年级体育课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体育课学情分析 教学资料现时的小学生,他们在心理特征方面大多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在学习中表现出好奇、好新、好问,同时独特性突出,逆反心理也较强,喜欢在集体中标新立异,在争辩中显示自己的能力,不喜欢机械的统一要求与墨守成规。他们随着生活常识与文化知识的积累,已具有一定的独特的分析、思考能力。小学四年级的儿童是心理健康成长的关键时刻,已经具有一定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平衡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 我校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比较乐于参与体育活动,并乐于向同伴展示运动动作,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学会多种运动基本技能,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专长,他们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依赖性强,但是自我约束能力差,绝大多数同学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在集体活动中和他人团结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学生有极大的体育学习热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又具有其独立性。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就完全可以从“要

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小学生心理因素还处于不稳定的阶段,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和变换练习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索活动,多给学生创造、思考、表现的机会与欣赏的目光,鼓励的语言,满足学生的身心需求,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生性活泼好动,猎奇心理强,个性突出,体育活动热情高,爱表现自己,但他们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活动能力有限,而且自控能力差、集体意识淡薄、学生身体素质差异也大,同时、他们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且容易受外界影响等。因此、在实施体育教学中就应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实际,给学生更多地展示空间,还有、要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使他们爱上体育课,在课堂上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后进生在各班级中都有存在,还有些是由于体

二年级美术德育渗透计划

二年级美术德育渗透计划 一、欣赏,是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 欣赏在教材中主要集中在欣赏课中。但是,其它的课中也含有一定比例的欣赏成分。美术课中,欣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激发儿童的艺术情趣,使儿童初步了解美术的视觉语言和表现方法,初步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扩大艺术视野。其中的德育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1)从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文化中陶冶爱国主义情操。(2)从我国现代的优秀美术作品中了解我国革命战争期间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所反映出的优良革命传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时代精神,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特别是反映历史上和当代的爱国主义人物、民族英雄和无私奉献的劳动者的作品是十分好的教育素材。 (3)理解只有劳动和实践才能产生美。通过民间艺术和工艺欣赏课的教学,展示一些优秀的手工艺术品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了解只有在劳动中才能产生智慧,人只有靠双手不断的实践才有收获,劳动人民就是以自己的实践和智慧创造出精美的艺术品。从而培养了儿童精益求精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美术创作习惯,健康的审美情趣,也提高了对美的感受力。 (4)从反映儿童题材和动物、花卉题材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中

感受人类对和平、友谊、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5)从同龄儿童的美术作品中感受健康的、积极的生活乐趣、陶冶美好情操。 二、观察,从德育的意义上看,应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审美态度来观察生活和自然。 对自然形态的观察。校园的美丽景色,蓝天白云草地等,也许简单的几笔,却能将人带进大自然的安静、甜美中,放飞自己的思绪,展开自己的想象,体会大自然之美。 对人物及其生活的观察。人物的题材在美术课中占有重要地位。儿童眼里看到的人物千姿百态。他们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巨大的作用。老师在人物题材类的教学中,也应注意抑恶扬善,让儿童知道哪里是真、善、美的事物,利用作品中的表现对象作为抒发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平台,表露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各种动、植物和其他物象的观察。着重培养儿童对大自然及周围事物的关心、爱护,而对于一些不良的破坏行为,要有进行劝导和坚决制止的勇气。 三、应用,也是美术德育的重要方面。 学生制作的小作品用来美化教室,美化居室,使学生感受到美是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我们的一言一行,穿着打扮也都来源于美,来源于自己的双手。

小学美术与语文整合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小学语文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整合 章驮乡教育办公室钱沫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应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紧密地结合起来语文课程不能局限于语文课堂,还应与其他课程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从而实现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只有让学生通过实践,才能使知识、技能的掌握更为牢固。我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在整合方面做了些探索: 一、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提升了语文能力的生成作用。 实施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需把握教材使用、学习内容、学习空间三个方面,让学生的学习因动手实践而精彩。主要从以下二个方面入手: 1.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科学地整合教材。首先是学科间的整合,如语文与美术课完美结合,让学生给古诗配画、写绘画日记、或用绘画表达课文内容等,就是要学生在绘画中放飞思维,在想象表达中创新思维。再如,语文与

品德课结合,进一步丰富文本,升华情感,如一年级下册第一组“多彩的春天”,第二组“家庭生活”可与品德课上的“美丽的春天”、“温暖的家”结合起来学习。其次是教材内部的整合,分两个层次:一是单元内的整合,强调归类学习,以一篇带多篇,将存在相同之处的几篇课文安排在同一时间学习。如“走近鲁迅”单元,可精讲《少年闰土》,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自读自悟其余几篇课文。二是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整合,教学时,不一定要按部就班地按教材编排顺序学,可根据需要调整教材的使用,如写人物的可调整在一起,写景物的调整在一起,散文调整在一起等。 2.充分挖掘、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活动平台,让学生在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让学生观察研究校园植物,利用图书室、微机室查阅资料,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在家中动手实践,到野外亲近大自然,学习生产生活技能等,把校园、图书室、社区、家庭、旅游景点等变成学生学习、求知、感悟的课堂。比如今年春天我们这里下了自去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我觉得这是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的好机会,就带孩子们到操场上去堆雪人、打雪仗,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活动结束,我让孩子们说一说活动的过程和感受,孩子们说的头头是道,神采飞扬。 二、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创新了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

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美术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亚东第二小学——韩德林 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老师教,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小组合作,让学生自己在合作中学到新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如何更好把小组合作的融入课堂中?在思考的同时,我又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认为想上好美术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 二、课堂教学是重点,“合作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第一、根据课型“合作互动”,通过互助互动有利于解决问题。第二、根据重难点,“合作互动”,抓住课中的难点展开并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应用集体的智慧,较轻松地解决了难点。第三、

结合作业,“合作互动”,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材的表现也不同,因此,作业的完成应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作品的质量。“合作互动”,的评价时,同伴之间进行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小学美术学情分析

小学美术学情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小学四年级美术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还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线条的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一)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和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学习领域目标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作意图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南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学重点 1.学习色彩的明度渐变和纯度渐变等色彩知识,体验色彩的表现力,并能有目的地加以运用。 2.能用日记画的形式表现生活中的有趣情境、有意义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情感。用各种瓶子及其它塑造材料,大胆想象并设计制作简单的立体或半立体造型。 (二)教学难点 1.利用多种媒体,如蛋壳、废包装、稻草等材料制作作品。 2.欣赏情节性比较强的中外作品,认识该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3.用油画棒、彩色铅笔、水彩表现周围的事物,表达自己的兴趣与愿望。 4.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通过植物籽粒,纤维线材、织物等材料的平面拼贴进行造型设计。 四、教学措施 1.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化为

小学体育_跑与游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五年级跑与游戏教学设计 跑与游戏-体育与健康-小学- 跑与游戏教学 任务 通过学习技巧“跑与游戏”来增强学生力量、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同学之间在交流互助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个人的自信心、意志力、决断力,熔炼学生的人格品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知道正确的跑的姿势 能力目标:学生能能完成在奔跑中的游戏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相互学习、帮助等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动作自然协调、稳定性强。 教学难点:控制身体重心、掌握身体平衡的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 内容 达成阶 段目标 教 法 指 导 学生 活动 组织形式及场 地设计 活跃情绪、启发兴趣阶段1、课堂常规 2、宣布课的内 容和学练目标 建立良 好的师生 关系和学 习氛围。 1、指定集合 地点,鸣哨 集合。 1、体委整队集 合。 2、向教师问 好!听讲。

(10)分钟强度:中 2、向学生问 好! 3、宣布课的 内容及目 标。 4、检查服 装,安排见 习生。 3、见习生随堂 听课。 1、游戏“说数 字做动作” 2、身体专门性 练习 1、团结协 作。 2、充分活 动身体 各个关 节。 3、充分活 动头颈 部 1、讲述游 戏规则和要 求。 2、随音乐练 习 1、游戏“说数 字做动作”: 学生在行进中 听到老师报数 字学生试做动 作 体操队形 稳定情 绪、恢复心身阶段(5)分钟 强度:小听音乐做放松 拉伸操及课后 评价 1、在愉悦 的气氛中, 使学生生 理和心理 得到放松。 2、能客观 评价。 1、引导学生 积极的放 松。 2、小结并对 学生的活动 给予客观的 评价。 3、引导学生 自评,互评。 1、放松身心。 2、自评,互评。 3、向教师再 见! 4、归还器材。

张素芝二年级美术学科渗透德育教育总结_

美术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单位:西龙虎峪中心小学 班级:二年级一、二班 姓名:张素芝 时间:2015.1

二年级上册美术学科渗透德育教育总结 张素芝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绘画知识,掌握绘画技能,还可以培养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的能力,克服困难,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共同生活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中学美术教师应当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注重发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因素,创设各种学习活动,寓道德教育于美术教学中,使之学会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养成和谐、健康向上的道德品质。 美术教材内容丰富,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如:学校、环境、环保、和平等。这些教学内容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在思想上也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使他们明确学习美术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得到良好的思想情感教育。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加强情感教育,深化德育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它是神圣的,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课堂教学不但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到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心得反思随笔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 美术课程是一个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很多老师都说,上美术课很轻松的,要学生照着书上的示范作品画就行了,如果这样上或者这样认为的老师,他对美术课以及对学生还没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美术学科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它也是为其他教育学科功能发挥提供前提条件作用。蔡元培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我们不能忽视美术学科对学生的影响,不能让他们一味的临摹美术书上的示范作品,更不能让美术课成为自习课的代言词。什么样的美术课才称得上好?怎样才能上好一堂美术课?我在一次次实践中得出一些启示。 1.熟悉教材,备学生,备好课 要上好一堂美术课,前提条件:熟悉教材、备学生、备好课,三者缺一不可。其实有很多的课时我们可以举一反三的上,例如四年级有两个课时是植物泥浮雕和动物泥浮雕,那么,我还会另外安排三个课时:人物泥浮雕、风景泥浮雕、自由创作自己喜欢的泥浮雕,四年级还有中国画的课程,一般只有两个课时,我们可以从中国画课程上多安排几个课时。重点课程反复练习也让他们对技法熟练了。这样,一学期下来,课程也就满满的,不会存在美术课还有上自习的时间了。其次,要明确教学要求,设计好教学过程。一节课要教什么内容,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对他们完成任务的要求是什么,培养哪方面的绘画能力,在上这节美术课之前心里要有个底,根据学生设计好教学过程,有了事先的计划和准备,这样课也就上得生动、完美些了。老师上课好比演员演戏,如果你事先不了解情节、人物性格、背好台词,在心底预演几遍,这个演员就不能演好这部戏。老师要在上课前做好准备工作,设计好教学过程,做一个引导者,将课堂一步步引向高潮! 2.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枯燥无味而且单调的美术课,学生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没有了兴趣,他们只会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还不如激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的探究观察动手,得到的知识远远要牢固、深刻得多。所以说:兴趣是最大的动力,也是成功的一半!只有让学生对美术产生了兴趣,才能让他们主动去吸收美术知识和技能,积极的去完成老师布置下来的教学任务。老师在上课时可以采取趣味式教学或游戏式教学,形式可以千变万化,让他们保持其新颖性,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理,调动他们的兴趣,他们便会主动去参与教学活动中来。我通常在上课前讲个小故事,或者给他们看一些图片,或者提出一个小问题让他们先畅所欲言引入课题,营造了一个愉快、宽松的课堂气氛,提起他们的兴趣,使之成为动力,为之后的教学效果做铺垫。在课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可以穿插点音乐,让学生高涨的兴趣和着欢快的乐曲节奏轻松完成作业。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很重要,兴趣可以成为他们独立自主学习的动力,成为他们绘画自信的源泉,成为放飞想象力的跳板,成为作品创造力的阶梯。 3.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有时候老师可以给一些表象丰富、准确的图片给他们去观察,去发现,充分挖掘他们的想象力,如《蒙娜丽莎》。老师不要给他们施加压力,让他们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展开思维活动。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的平等的学习环境,给他们一些心灵自由的空间,不要限制他们应该怎么画,而是先给他们一个画画的主题,内容让他们自己去发挥,去想象,给他们一个无限的空间。不管画得怎么样,一开始就要对他们的画表示肯定,让他们尽情的画,让他们自己通过平常的观察加上自己的想象去加工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画画时,他们会自然流露,随心所欲,异想天开,我

提高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结题报告

(二)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主要围绕以下目标开展相应的教学研究活动:第一,关注美术审美性特点,通过对艺术作品由表及里的欣赏与感悟,从视觉领域出发,培养人“看”的能力,超越人视觉的恒常惯性,把平常浅意识的“看”提升到以审美为目的的“赏”,丰富低年级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与感知,增强他们的领悟能力与欣赏能力;第二,关注美术操作性特点,研究适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操作水平,易于理解、掌握的技能、技法,使学生能轻松、愉悦地进行造型表现,将情感、体验行之于外。 课题研究的对象 1、研究学科——美术课 2、研究对象——一、二年级全体班级。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有:理论研究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教例研究法等。具体实践过程中还须加强理论学习和资料的积累与分析,用数据统计与理论研究测定实验结果。 (二)课题研究的工作过程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9.5---2009.8)。完成实验方案及实验所需的设备、器材等;加强对创设在学生美术课堂之中的情境教学的可行性与重要意义的再次论证,形成共识,统一行动。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09.9---2010.9)。课题组完成各学期工作计划、积极组织课题组课题文献的学习,做好课题的前测工作;组织好实验各阶段的组内成员交流与探讨活动。课题组成员做好学期工作计划等常规工作,积极实践探索有效的情境教学方法。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验收阶段(2010.9---2010.10)。进一步完善课题,整理各阶段的试验资料,完成试验的终结性试验报告及成功案例。整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总结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和做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快乐,是一种需要,才会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非智力因素才能充分调动起来,进而在特定的情境中活跃思维。所以,课堂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受到鼓舞,感到振奋,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之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中,认真思考,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我们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精心设计导入,“课伊始,趣即生”。通过巧设悬念、创设情境或借画、借故事等导入,让学生兴趣盎然,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地进入学习过程。二是教师审时度势,发挥教学才智,利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或创设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有趣场景,学生作业时播放一些轻松音乐,变枯燥无

小学美术_小树快快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21课《小树快快长》 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 1、运用废旧的挂历纸等材料制作立体的树。 2、认识树的结构特点,了解树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激发学生爱树、爱家园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树的立体制作。 难点:树的立体重把握。 教学准备:教具:各种树及小树林的图片、投影、或课件。学具:废旧的挂历纸、彩纸、剪刀、浆糊。 教学设计 (一)观察感知 1、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小树林去玩,想去吗? 2、欣赏课件:美丽的小树林(小朋友在树林做游戏,看到有各种漂亮的树,还有小动物及鸟叫声。) 3、你喜欢刚才的小树林吗?你觉得这个小树林漂亮吗?引导渗透爱护环境、美化家园的情感。 (二)讨论赏析 1、小树林里举行树木的选美比赛,想请我们小朋友做评委,你们愿意吗?欣赏各种形状颜色的树。 2、请小评委评出你认为最漂亮的树,并说出你的理由。

3、小结:每棵树都有它不同于别的树的美丽的地方,就像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可爱的地方。 (三)自主表现 1、我们来造一片小树林吧,让它们陪我们小朋友一起成长! 2、我们该怎么造小树林?① 可以用什么材料做?② 我们怎样让小树站起来?树干做成圆柱、圆锥等立体形状,或者在底下折出一块站立。③ 我们怎样让小树变得漂亮或者?各种形状的树冠、树叶,可以折、用剪刀剪、撕、粘等。选用颜色漂亮。鼓励大胆特别的想法。④ 怎样变成一片小树林?合作。把小组里几个人做的小树放在一起。小组先讨论分工,我想做一棵怎样的小树。 3、师生制作小树,教师巡回指导。 4、小组摆成一片小树林。注意摆的位置分布合理。 (四)交流评价 1、组员评价哪棵小树是最漂亮的,或者最特别。 2、组间评价你认为哪一片小树林最漂亮? 3、师评发奖发给最佳团体奖。奖励最漂亮小树林的小组成员。发给最佳个人奖。奖励制作最漂亮的小树的小朋友。发给创意奖。奖励想象丰富特别的小朋友。 (五)总结 一起把小树林合成一片全班的大树林,每一棵小树代表一个小朋友。让小树和我们小朋友一起在集体中快乐的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