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发生,再次引发了我们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深刻思考,国内的学术上也对公共危机取到了不错的研究成果。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分析与研究,以及研究危机事件管理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政府体制为,不仅是公共行政学上的重大理论课程,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针对国内和国外的对危机管理的研究以及公共危机的背景。第二部分首先对本文涉及的公共危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进一步介绍了它的特征和分类;接着又对政府危机管理的定义和内容进行了界定。第三部分主要从政府机制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完善、信息透明度不高和公众危机意识淡薄等方面,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和深入的剖析.第四部分是根据以上部分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并且了

借鉴国外在危机应对时的经验,提出了一些提高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意见与建议,旨在为我国的决策实践提供参考。第五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梳理,是整篇文章的总结.

关键字:公共危机 ; 危机管理;政府管理; 体制改革

前言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社会转型期和经济装期,这个时期也是一个公共危机事件多发期。危机事件的频发,会给我们的社会、任命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更会因为人们内心的恐慌而引起的社会动荡,给国家带来不稳定的因素.而人们在面对危机的发生时,往往没有好的应对危机的能力,无法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政府也通常也在危机发生后才想办法处理的被动型态度。人类社会不是现在才遭遇危机,自古以来危机给人类造成的伤亡与损失几乎可以与文明的进步程度同日而语。在对抗危机的过程中,政府无疑承担着最为重要的责任。危机虽然不可能绝对避免,但却可以管理、控制和化解,尽可能减少危机的发生,

并把危机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将公共危机装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契机,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国今年来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是迅速的,这也使得危机事件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复杂和频繁等特点.由此可见,提高政府公共危机的管理能力、提高政府的决策者的能力已是大势所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目前已处在人口、资源、环境、效率、平等社会矛盾的瓶颈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上的不定因素骤然增多,政府在解决处理一些问题上稍有不慎,便可能酿成祸患或引发公共危机出现.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是对政府治理力和效能的检验,也是衡量和反映政府理政能力的主要方面。虽然我国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加以改善。

1 公共危机内涵

公共危机,是指一个事件突然发生并对大众正常的生活、工作以至生命财产构成威胁的状态。公共危机往往与突发公共事件密切联系在一起。各种自然与环境因素、政治与经济因素、社会和文化因素以及国际因素,都会诱发公共危机。现阶段我国公共危机的诱发因素主要体现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对经济利益片面的追求、地方保护主义、环境污染以及农民负担过重;由于传统道德体系近乎崩溃和各种因素造成的信仰危机等。

对于公共危机管理,一般是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是解决政府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危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即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应调动一切力量,采取必要措施以达到化解危机,保障公共利益,恢复社会秩序的目的,进而促进社会发展。

2提升政府应对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能力的意义

江泽民曾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因此,关注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尤其是关注政府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可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危机频繁化

全球已经形成一个十分敏感的共振系统,任何一国范围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危机都可能波及其他国家.任何一种那个公共危机都可能是国际性的公共危机,像疯牛病一样起源于英国,席卷欧洲,波及世界。所以,当前情况下,我国应该在全球的大背景下,努力探讨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政府危机管理机制。只有构建起一套科学有效、合理运作的政府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体系,才可以从容淡定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危机频繁化.

(2)可以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

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拥有其他社会组织无可比拟的权威和社会资源,而在紧急状态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正是需要这种权威和大量的社会资源。政府的信用,特别是在中国这种社会状态下,是最可靠的,社会公众在遇到突发公共事件时,往往会惊慌失措,谣言四起,这时候就需要利用政府的权威,告知社会公共事件的真相,安抚民众的心理,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政府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就是为了实现和社会。

(3)可以保障公众利益和提升政府形象

政府如何应对公共危机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在公共危机发生时,公民希望政府提供化解公共危机的服务以及保障社会公众安全,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可以使政府迅速、及时、有效地处理公共危机事件,全面提升政府形象。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和管理能力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关系到执政党的地位及其前途和命运,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提升政府的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能力,政府必须积极迎接挑战,及时采取措施,整合全社会的一切力量应对危机,为经济的良好有序发展提供保证,为和谐社会的坚实的基础.

2 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问题

(1)公共危机意识淡薄

政府官员、公共管理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在政府管理过程中对公共危机管理的认识不足。建立健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基本前提应该

是转变观念。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宏观机制是非常欠缺的,究其愿意,就是认识不足。公共危机管理的核心在平时,在于防患于未然,而不在于出现公共危机之后的力挽狂澜.出现了公共危机之后再取应对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方面是建立起公共危机应对机制。我们现在发生一些事故,比如煤矿瓦斯爆炸,空难等由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条例,平时加强防范工作,出了事故之后可以根据条例确定相应的责任,对事故的定性和处理有一套办法,但是,更加宏观的、系统的公共危机管理却没有提高到应有的水平.由于公共危机意识淡薄,公共危机出现时就会措施无力,政府和公众都会存在侥幸的心理.在这一侥幸的过程中,很多有利时机被耽误,致使公共危机得以蔓延。元旦公众的侥幸心理被摧毁,由于缺少相应的思想准备,便会变得极度恐慌,这种恐慌引起的破坏性的后果比公共危机本身更为严重。

(2)对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够

充分认识公共危机的突发性和危害性等特征是干预和解决公共危机的前提,由于公共危机的爆发的突然,时间短促,传播迅速,危机在一定时间里,一定范围里是可能处于失控的状态的.对公共危机的危害程度估计不足,对危机的连带影响和强烈的破坏性缺少必要的认识。公共危机所具有的突发性决定了它的巨大的破坏性.对社会公众来说,公共危机造成的最大危害在于日常生活次序遭到了破坏。并由此造成了心理的脆弱和心理疾病的发生。公共危机的最终会得到控制和消除,但它给人们心理留下了恐惧和创伤可能长期存在。因此,决不能低估公共危机都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危害程度。

(3)我国传统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备

国外在一些公共危机管理中,拥有如突发事件法、国防动员法等一些相关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可在我们却仍然是空白.因为我们公共危机管理立法的内容较少,会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导致我国有关公共危机管理立法的可操作性不强.最后,导致应急规律法规难以被有效利用,已有的公共危机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无法贯彻。

(4)信息透明度不高缺少有效的沟通机制

一方面事件的信息公开不透明,一些政府部门的官员并不把公开政府信息作为自身的义务,而是有意的隐瞒,漠视公众的知情权,把信息看成自己的特权,在处理危机事件时,总是先保密,再伺机处理,认为政府只要掌握了民众不知的信息,才能拥有主动权和支配权,由此体现其权威。一旦危机发生,信息越公开受关注的范围越大,很多官员害怕由于处理不当,而失去乌纱帽,于是试图在秘密状态下大事化了小事花了,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另一方面信息是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决定性因素,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大多数部门无法将信息形成有机的互动,如政府权威部门的信息发布缺位,信息空间就会被一些不利的言论占领,由信息恐慌演变成社会混乱.在有些灾难危机发生的地区,政府对媒体在危机管理政策中存在问题,为了自己能够开脱责任或逃避相应的法律制裁,就阻挠媒体公正的介入危机事件进行报道的,企图不让公众通过新闻言论了解到危机事件的真相。

(5)社会组织缺少有效整合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政府不能因为一味的追求GDP而忽略掉公共危机事件一旦发生时对国家所带来的伤害,而正是因为政府对于公共危机的管理的不重视,使社会在遇到危机事件时社会组织却无法有效的整合。在2008的雪灾中,一些盈利组织不能承担起应急管理的职责,出现了因资源短缺而恶意抬高物价的行为。在目前的体制下,民众缺少自发组织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空间,致使社会组织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参与能力不足,政府部门与非政府组织的沟通协作还需要完善。

3提高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措施

(1)将社会力量的忽视者转变为发动者

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志愿者等多方的帮助都是前所未有的.根据统计表明,共有300万以上的国内外志愿者深入到灾区,从心理、救助、助孤、扶残、支教到文化、科技、环保、民生等广泛领域呈现出多元化,与此同时,有许多社会组织前来救援、安置与重建过程一直坚守在灾区,以需求为导向,极具专业性。这就形成了公民和志愿者一起参与的救灾活动,这不但大大的提高了救助的效率,也借此大力弘扬了志愿精神,为建设公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展现

出政府在动员、组织协调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2)被动应对者转变为主动作为者

我们很对于危机事件的发生很难做到提前预测,往往等到事件突发后再去处

理应对就难免显得被动,导致无法及时有效地发现并处理危机事件。所以这就要求政府在平时就加大力度去研究公共危机事件并收集相关信息,做到在应对危机事件上保持高度警惕,只有这样处理事件的能力也随之增强.由被动变主动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1)完善政府官员的问责制

政府的危机管理机制作为政府的职能,是一种常态管理,也是服务型政府的重大职责。政府和政府的公务人员是管理公共危机的主体,所以干部问责机制必须建立起来,以此进行界定公务人员的权力和义务,对其权力的行使进行有效监督,防止权力的滥用,使公共危机管理机制能正常有效地运转下去。在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绩效问责制应属于要求最高的机制。绩效问责的意思就是当政府官员因工作成就和实际效果不够理想时而受到责问,属于非过错问责。

(2)建立政府危机管理控制指挥中心

纵观国际,大多数情况下,总统是总统制国家体系的核心,而总理则为议会制国家机制的核心。在美国组成危机管理决策中心体制分别是总统、副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以及国务卿和国防部长等。而在俄罗斯组成决策指挥中枢的是总统、国家安全秘书以及紧急情况部长等。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如今,危机事件的来临往往是猝不及防的,这就使得即使级别再高,能力再强的单一部门,在应对大规模的突发性危机时也显得势单力薄。为此建立”同分结合”的管理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平常充分发挥各部门自己的职责,危机发生时便可迅速形成三个统一,即部门协调统一、资源配置统一、力量指挥统一的应对体系。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缺少一个快速应对危机的有效载体和指挥平台,这样将导致各系统各部门自己本身的力量比较强,但是政府统一指挥协调的机制相对比较弱。因此,首要任务是在省一级政府和部分大中型城市里建立起配套的应急指挥中心,试着组建跨行政区域的协同体系。所谓的政府危机管理只有在成立规范的危机管理中心的基础上才能被推上到科学的,规范的轨道。完善的政府责任追究制度和行政首长负责制

度是各级地方政府建立完善危机管理体系的必备条件.各级政府都需要设置相

应 .部门负责危机管理,行政首长对管辖范围出现的危机事件充当关键性责任角色。根据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地方政府应该加快对处理危机的常设机构的组建工作。

(5)完善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定位

一方面仓促决定者转变为科学决策者。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严重性等特点,是一种非常规决策。它易使决策者或政府相关部门不能遵循科学的程序进行抉择,从而作出仓促的危机处理决定,最终导致所作的决定通常不能与危机事件的特点

和规律相符,致使延误最佳的应对时机,扩大危机事态。我国政府现在能够越来越科学地,精确地获取危机信息并有效处理应对。通过采取科学的决策方法,良好的管理模式,尽可能缩小公共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政府正从最初的仓租应对者逐歩转变为遵循科学的决策者。

(3)建立危机预警体系和危机风险评估机制

完善的技术跟踪手段针对于创建有效的危机预警系统是颇为重要的.技术跟踪即在危机预警之前,将各个类别的信息进行收集和筛选,设置临界模式和临界点。采取技术跟踪的时候,通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随之也就产生了如何来验证这些假设的问题,这就是监测和预警的过程。然而在实现了技术跟踪的前提下,配备不同领域的专家队伍是不可以缺少的。因为专家们在自己的领域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出色严谨的专业知识.这样使他们能够在危机产生前通过信息的分析来做出相应的准确的判断,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争取宝贵的时间.电子预警系统和指标性预警系统是建立危机预警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建立健全的危机汇报制度。明确危机信息的界定和分类;各级部门汇报各种危机类型信息的时间期限;特大危机的特殊汇报方式;向国务院直接汇报时的制度要领;责任追究细则;二是在全国范围内筹建相关的危机公告制度。依据美国防恐的经验。特点以及性质进行掌握,分类危机的形态,依据危机的各种性质来划分等级;建立起系统来支持决策,这其中包括方法库、模型库以及数据库的建设.在这个系统中可以找到应对各级别危机、各类型危机、甚至是危机的各种不同阶段时的处理方法。知识库的作用在于当我们知识匮乏,经验不足时应该如何有效快速地处理危机。在评估系统中有三个重要关节:第一,在选定评估指标的情况下,形成科

学且切实可行的评估指标体系;第二,通过定期的标准考核来确保时时紧张的一种待命状态;第三,对危机进行监控,通过不同资源搜集相关的各种信息,对其进行处理整合、判断并做出数据分析,掌握危机发生变化时的最新状态,分析危机可能带来的任何负面影响,以此来达到科学地预测和判断危机的目的。最后,应该制定出应急处理的预备方案,为应对各种危机制定出详细的

(4)制定与完善应对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制度

将公共危机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不仅是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针的体现,也是危机管理实践的必然要求。如何才能更好地完善整理并完善处理公共危机的基本法律:首先需要政府对法律法规进行更深层次的细化,使其可操作性更强,并且加强相应政府部门及有关人员的问责力度.其次,应加强立法,将法律法规变为处理公共危机的日常制度,使得应急工作更加制度化、常规化.危机管理法律体系的协调和统一性也要得到有力提升,一方面,确保法律系统不能在各级政府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以及社会公众之中出现互相矛盾与重叠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无论是处于例如国家安全、交通运输、新闻舆论、贸易往来等的宏观领域,还是相对具体的微观领域,法律体系的协调统一都应得到保证,以确保各

(5)建立与媒体公众透明的信息管理系统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早在1986年就郑重宣布: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风险社会"。我国当今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公共危机事件的频频发生是”风险社会"来临的信号。”三鹿奶粉事件""山西溃坝事故""开胸验肺"事件、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倒楼事件、杭州水污染事件等众多危机让我们触目惊心,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以及政府对待公众知情权的态度被这些公共危机事件改变了.作为标志性事件,2007年4月5日由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6)制定详实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

只有具备完善的法律法规才能使公共危机管理得到根本保障,只有确立了详实的法律预案,才能让各部门在危机发生时更加明确责任、规范行为。例如,一旦发生大规模、区域性的危机时,美国通常会宣布紧急状态,并动用特殊的法律进行封路、停航、停电等紧急措施。①由此可见,法律手段是世界各国在处理危机事件时所普遍采取的措施和对策。一个政府的能力和法治水平,可通过在紧急状态下能否做到依法办事,是否能有效的处理应急情况,从而减少危机所带来的危害

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从整体来看,我国目前仍缺乏一部用来保障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有效发挥的危机基本法规,一部对危机管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性的基本法律,即使在某些领域已经出台了一些危机管理单方面的法律,例如《戒严法》、《防震减灾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列》、《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政府职能中一些关于处理危机的法律、规章、应急预案。可以看出,为了使政府决策能力得到制度基础的提升,我国目前很有必要制定一部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危机规律加以归纳总结的全局性危机管理法律。今后我国《紧急状态法》的立法进程应加快进行,并从立法的高度规定重大危机下领导的权力体系;规定政府在紧急状态下的紧急权力;应急预备方案以及启动标准;发布并通告重大危机信息的制度等等,以确保政府可以在紧急状态下依托法律手段迅速应对,更好地提高危机的快速决策能力。因此,危机管理可以通过制定危机基本法律的方法使其真正被纳入法治化的轨道,更能以战略的角度提高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

(7)完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

危机管理是所有政府以及职能部门的职责。但是,由于危机管理需要使用到各种力量与资源,进行常态的管理,自然也包括常态的政策和机制,所以应该由统一的领导来统一指挥.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我国的现在当下的国情、借鉴在此领域中领先的国家的宝贵经验,建议应该在中央政府中建立高层次的如紧急事务署的危机管理领导,负责指挥和协调的机构。进行评估危机风险、危机预警分析,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企业参与 ——概念梳理、发展困境和改进建议 摘要:企业参与是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管理 和对社会的贡献两个方面内容。企业参与社会管理是建设有限政府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的企业参与危机管理面临 着企业社会责任“失范”、政府体制制约、法制政策不健全、企业参与能力弱等发 展困境,需要从企业建设、政府支持、法规保障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企业参与;发展困境;改进建议 自2003年“非典”以来,公共危机管理逐渐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各级政府部门围绕着法律法规建设、应急预案制定、管理机制改革、演习演练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使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我国面临的公共危机突发性更强、破坏性更大、发生频率更高、处置更加困难,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未来的公共危机管理建设中,进行社会战略的全民动员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政府要作为社会力量的发动者,整合企业和第三部门的力量共同进行公共危机管理,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相关概念的梳理 1.1公共危机管理及其特点 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在科学的公共管理理念指导下,通过监测、预警、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和减轻公共危机灾害的管理活动。[1]公共危机管理的对象是危机事件,也就是常说的“突发事件”。在我国,突发事件按照发生的原因、机理、过程、性质和危害对象不同而被分为四大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具有突发 [1]吴兴军.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特征与机制构建[J].华东经济管理,2004,(3):53.

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危机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题) 26 1、事故灾难预防工作的主要环节有倡导安全文化,强化安全意识,健全安全法制,贯彻“依法治安”方略,推动安全科技进步,加大安全投入和()。 A、加强教育培训 B、遵循市场原则 C、强化安全责任,落实责任制 D、加大资金投入 答案:C 2、根据事故报告的规定,对于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须在事故发生后()之内上报至国务院。 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12小时 答案:A 正确答案:B 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 A、基本原则 B、基本政策 C、基本思路 D、基本方针 答案:D 4、按照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特大事故一次死亡( )。 A、1-2人 B、3-9人 C、10-29人

D、30人以上 答案:C 5、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关键是做好()。 A、领导体制 B、组织体制 C、一案三制 D、信息体制 答案:C 6、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涉及范围、造成的危害程度、可控性等各不相同,实行()。 A、分级管理 B、分类管理 C、分层管理 D、分群管理 答案:A 正确答案:B 7、 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属于()危机预警机制的原则。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答案:A 正确答案:D 8、 ()是危机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 A、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管理 B、突发事件的处理

C、突发事件的运行 D、突发事件的善后 答案:A 9、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系统要实现指挥一体化、信息网络化、执行程序化、()的建设目标。 A、决策智能化 B、检查经常化 C、处理及时化 D、责任明确化 答案:A 10、发生火灾时,如果有人提一桶水来救火,大家就会冷静下来,跟着去提水救火;相反,如果有人第一个逃走,大家同样会效仿,争先恐后地逃跑。这个行为就成为()。 A、紧急规范 B、模范作用 C、带头作用 D、群体作用 答案:C 正确答案:A 11、在非常规状态下,即便没有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具体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也可进行紧急处置,以防止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受到更大损失。这是指()。 A、权力优先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答案:B 12、经济安全危机中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风险、财政风险和( )。 A、流动性风险 B、资金风险

关于瓮安县群体事件分析 摘要:2008 年贵州瓮安县“6·28”事件是一起群体性事件,是当地民众与其政府管理部门互信度不高,民众对政府的各种不满情绪长期积聚的爆发。该案例从事件聚集、围观、参与人数、事件的剧烈、破坏程度来看,可以称得上是我国较典型的群体性危机事件。瓮安县的此次危机事件的后果严重,影响广泛并且社会关注度高。本文对此次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政府部门处理程序及其处理工作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并对政府部门提出相关建议以改善、提高我国公共部门管理公共危机事件的工作、能力。 关键词:“6·28”事件群体性事件公共危机管理 一、瓮安县“6·28”事件发生的背景 (一)经济落后,民众生活水平低 瓮安县坐落于中国最贫穷省份之一的贵州省腹地,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3.25%,第一产业比重占GDP的38.6%。瓮安县水利资源丰富,正在建设的有国家重点工程构皮滩电站,同时瓮安也是矿产资源的富集县,全县煤炭总储量10.64亿吨,磷矿总储量6.5亿吨,铁矿藏量1500万吨,锌矿藏量60万吨以上。农业县、水电站、矿产,在中国可以分别将它们理解为贫穷、移民、暴富阶层,因此瓮安是一个贫穷的县城,瓮安县群众长期以来对县经济发展缓慢,收入太低,生活艰难十分不满。 (二) 政府与民众矛盾突出

瓮安县政府和瓮安县人民之间有深刻的矛盾。该县治安长期不好,安全指数极低,群众的幸福感也低,少数公安人员涉黑严重。因此,县公安局和政府有关部门在群众中丧失了公信力和权威性,在“6·28”事件发生之前,2007年9、10月,瓮安县城连续发生了四起爆炸案,至今未破案,此事让当地居民人心惶惶,一些居民直言根本不信任警察。有的领导干部和公安民警长期以来失职渎职,对黑恶势力及严重刑事犯罪、群众反映的治安热点问题重视不够、打击不力,刑事发案率高、破案率低,导致社会治安不好,群众对此反应十分强烈。 (三) 少女之死 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三中初二(六)班学生李树芬于2008年6月22日凌晨溺水死亡。当日7时40分许,经雍阳镇责任区刑警队现场勘查、尸检、DNA鉴定,认定李树芬系跳河自杀。死者家属不能接受,认为有被奸杀嫌疑。6月25日,黔南州派法医复检,结论仍为溺水死亡。死者家属要求公安部门责令当时在场人员王某、刘某、陈某等人赔偿50万元。6月26日,经县工作组多次做工作,死者家属表示同意县工作组的协调意见,答应在6月28日签订协议了结此事。 二、瓮安县“6·28”事件演变过程 (一)危机前阶段 6月21日晚,李树芬在刘某做俯卧撑的时候“被水淹了”。十几名消防队员打捞半个多小时未果,撤走。 22日,家属请求将王某等三人带回派出所询问。派出所未做笔录就将人放走。家属怀疑死者系他杀,请求刑侦。公安局鉴定死者系溺水死亡,未予立案。 23日,家属对结果怀疑,向黔南州公安局申述、提出再次尸检要求。公安局认定死者溺水死亡系自杀,并向死者家属送达了《不予立案通知书》和《尸体处理通知书》 24日,家属对公安机关结论不服,拒绝领回尸体处理。维稳办组织双方调解,失败。 26日,黔南州公安局再次进行尸检,仍维持溺水死亡结论。家属则坚持奸杀嫌疑。调节依旧失败。

公共危机管理心得体会 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成功地预防危机,处理危机, 尽快在危机中复原、甚至得到机遇和发展,是企业管理者必 须思考的重要问题。下面是带来的,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安排,利用年底两个月的时间,组织机关领导干部参加公共危机管理与舆情应对在线培训班学习。通过学习,对于公共突发事件以及如何应对有了全新的认识。现将自己的学习感想和体会表述如下: 我国正处在突发事件高发时期,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带来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无以数计。20XX年从无情的暴风雪到汶川大地震国人的心还没有从冰冷中温暖过来,就又经历了大地无情的撕扯;当前甲型H1N1流感在全国各地大面积流行,但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恐慌,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我国政府充分、完善和快速的应急预警和处理机制。突发事件有其突发性和严重的危害性,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必须将应对突发事件管理工作提到重要位置。作为一名机关的领导干部,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学习应急管理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强化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妥善处理好各项工作,健全完善预防和处置公共事件的工作责任体系,确保能有效预 防、及时处理公共突发事件。

首先,认清突发事件的内涵。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它内涵包含了以下核心要素:一是突发事件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要解决和应对的是公共危机,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国家启动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二是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危机就会迅速扩大和升级,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害。三是突发事件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危害性和破坏性是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一旦发生本法所称的突发事件,就会对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公共安全 构成严重威胁,如应对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或社会秩序的严重动荡。四是突发事件必须借助于公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 其次,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的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准备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总结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地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第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

2013年专业技术人员公共危机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40题) 26 1、事故灾难预防工作的主要环节有倡导安全文化,强化安全意识,健全安全法制,贯彻“依法治安”方略,推动安全科技进步,加大安全投入和( C )。 A、加强教育培训 B、遵循市场原则 C、强化安全责任,落实责任制 D、加大资金投入 答案:C 2、根据事故报告的规定,对于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须在事故发生后( B )之内上报至国务院。 A、4小时 B、6小时 C、8小时 D、12小时 答案:A 正确答案:B 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 D )。 A、基本原则 B、基本政策 C、基本思路 D、基本方针 答案:D 4、按照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特大事故一次死亡( C )。 A、1-2人 B、3-9人 C、10-29人 D、30人以上 答案:C 5、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建设关键是做好( C )。 A、领导体制 B、组织体制 C、一案三制 D、信息体制 答案:C 6、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涉及范围、造成的危害程度、可控性等各不相同,实行(B)。 A、分级管理 B、分类管理 C、分层管理 D、分群管理 答案:A

正确答案:B 7、 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属于()危机预警机制的原则。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答案:A 正确答案:D 8、()是危机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 A、应急预案的制定和管理 B、突发事件的处理 C、突发事件的运行 D、突发事件的善后 答案:A 9、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系统要实现指挥一体化、信息网络化、执行程序化、()的建设目标。 A、决策智能化 B、检查经常化 C、处理及时化 D、责任明确化 答案:A 10、发生火灾时,如果有人提一桶水来救火,大家就会冷静下来,跟着去提水救火;相反,如果有人第一个逃走,大家同样会效仿,争先恐后地逃跑。这个行为就成为()。 A、紧急规范 B、模范作用 C、带头作用 D、群体作用 答案:C 正确答案:A 11、在非常规状态下,即便没有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具体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也可进行紧急处置,以防止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受到更大损失。这是指()。 A、权力优先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答案:B 12、经济安全危机中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风险、财政风险和( )。 A、流动性风险 B、资金风险 C、房地产风险 D、经济战略资源危机 答案:D 13、下列事件中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 A、高速列车碰撞 B、南方雪灾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公共危机管理试卷(作业考核线上) B 卷学习中心:院校学号:姓名 (共页)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公共危机 答:公共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2.政府危机管理 答:政府通过监测、预警、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以减轻损失,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维护国家安全的行为。 3.合法原则 答:合法性原则,是指执行机关在执行活动中的执行根据要合法,执行程序要合法,采取的执行措施要合法。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简述公共危机管理中科学决策与经验决策的关系。 答:科学决策是决策者遵循科学的原则、程序,依靠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的决策活动。它的特点是强调建立科学的决策体制,注重集体共同决策。经验决策主要是凭借决策者个人的知识、才智和经验而做出的决策。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是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它们的结果并非完全对立。科学决策的结果并不必然是科学的、准确的,而经验决策的结果也不一是非科学的、不准确的。传统社会主要以经验决策为主,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

学决策逐渐占据上风。但是,经验决策在当代社会并没有随着科学决策方式的诞生而消失,在特定的情况下它成为科学决策的有益补充。 2.简述危机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答:一般来说,危机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危机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危机的检测和预警;危机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危机应急处理技术和检测机构及其任务;危机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危机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危机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危机应急预案应当根据危机的变化和预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补充。 3.简述如何实现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与提供公共服务的有机结合 答:在社会转型期,公共危机时有发生,对政府公共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为政府公共管理提供了改革契机。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把公共危机管理和政府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地探讨和论述,其目的在于为政府更有效地管理公共危机提供合理的思路和有益的建议。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责任之所在,政府必须把公共危机管理作为其重要职能:从理论上言,政府权力源于人民,为人民谋求福祉而存在,而公共危机危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政府承担公共危机管理的责任是政府存在的目的使然:从实践上看,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表现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关系到民心向背和国家政权兴亡,政府对公共危机进行有效管理的现实价值更加彰显。为此,必须构建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责任模型,明确政府在公共危机发生的不同阶段所应承担的具体责任。现实中,由于政府对危机认识不足、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缺位、政府奖励与惩罚体系错位、公共应急法制建设滞后等原因,公共危机管理中还存在诸多政府责任缺失行为,其表现在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危机管理模式单一、危机管理协作机制不完善、危机管理制度缺失、危机反馈控制缺乏等方面。为使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责任得以有效强化,就必须借鉴国外公共危机管理的先进经验、强化各级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意识、转变政府职能及公共危机管理模式、健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协作机制、完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反馈控。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公共危机的特点分析政府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答: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时间原则。政府在危机事件中,在时间及信息有限等条件的限制下,必须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应对危机,以避免人员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危机事件通常都具有突发性、震撼性的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广州本田自我“曝光” 2007年3月19日起,50 余万辆雅阁、奥德赛和飞度轿车将被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实施召回。本次召回包括2003年1月7日到2006年12月21日期间生产的各款雅阁轿车共419613 辆。召回范围内车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助力转向油管可能会出现渗漏。情况严重时,可能出现转向操纵力增加,方向盘转动沉重。本次召回还包括2005年2月22日到2007年2月14日期间生产的奥德赛轿车共68993辆,2005年8月1日到2005年9月30日期间生产的雅阁、奥德赛和飞度轿车共39800 辆。 案例分析: 1.公共关系是坚持以“美誉为目标”的,广州本田自揭“家丑”的行 为和公共关系的原则是否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2.公共关系的原则;真实性原则;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创新原则;互 利互惠原则;全员公关原则 3.坦诚原则就是告诉公众事件真相, 争取公众的同情,减少危机的损 失,使公众理解真实情况。 4.人道主义原则也就是不推卸责任,勇于承担责任。危机在不少情况 下会带来生命财产损失,舆论界对造成危及人的生命的事故或事件尤为重 视,甚至加以渲染。 5.企业要讲信用,企业的信誉是企业的生命线,而危机的发生必然会 给企业信誉带来损失,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故而维护信誉原则是企业处 理危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则。 6.大家都知道一句名言:态度决定命运。对危机事件来说,这句话再 也贴切不过了。在危机事件的处理上,态度比方法更重要。如果态度过 关,方法就算有所欠缺也会挽回损失;而态度不好,再好的方法也会无济 于事。因此,笔者希望,在此“危机四伏”的年代,我们的企业一定要秉 承一种积极的、负责任的理念,并保持良好而诚恳的态度将理念落实到实 处,无论遇到什么事件,都要把“诚实”、“负责”的态度放在首位, 真正经得起社会公众的考验,变“危机”为“机会,进而赢得消费者更高 的忠诚。 2.假如你是该厂的公关部经理,针对这一事故进行一次公关活动策划。 公关目标:让有关公众尽快得到该事件的完整、准确的信息资料,迅速平息流言,稳定企业 的正常生产秩序,尽可能减少事件对企业生产及在社会的公众形象的不利影响。 一、前期准备工作

公共危机管理心得体会 引导语: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成功地预防危机,处理危机,尽快在危机中复原、甚至得到机遇和发展,是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下面是带来的公共危机管理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危机是种普遍现象。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成功地预防危机,处理危机,尽快在危机中复原、甚至得到机遇和发展,是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正确认识危机 危机的爆发大致分二类:一是事物累积到一定程度时爆发,可称为“积发”;二是不可预测的事物的突然袭击,可称作“突发”。危机发生之后必然会集结不同利益群体,表现为媒体追逐、舆论责声、情绪对抗、群体间搏奕谋利等等冲突。企业如何应对,进行危机管理?关键在于事前预防,检视潜在危险,研定防范措施;危机来临时,准确判断危机的核心所在,及早分化风险,尽快结束危机,把负面效应减至最小或转化为企业有利因素甚至机遇。危机管理的实质就是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统筹兼顾,谋取利益。 培育公司危机意识至关重要。中学时读《扁鹊见秦桓公》的故事,至今尤新,秦桓公对扁鹊的提醒无动于衷,最后竟从“汤熨、针石之所及”的小毛病变成“在骨髓,无请也”的大病并死亡,就在于他没有危机意识。比尔盖茨缔造出世界电子帝国,在于他有“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的危机理念。必须让每位员工知道:我的一

言一行,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影响着公众对公司的印象。市场经济下正视危机,对企业成长是一种考验和砥砺。 二、正确处理危机 危机事件的发生对企业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二点:一是事件本身的性质;二是主管单位和新闻媒体对事件的评论。注意:事件本身的性质并非不能改变,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关键在于如何与当事方和新闻媒体打交道,特别要化解媒体的过度报道和聚焦,尤其是网络媒体,要设法引导舆论、分散或转移媒体视线,迅速减轻危机的负面影响。平和心态、主动积极、低调处理、控制范围、好的定性,对危机管理最要紧;主要手段则是刚柔相济、整合资源、先急后缓、着眼稳定、内外有别、主动积极。 1、建立危机预警系统 企业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完善应对机制、健全危机预案,才能发现危机,临危不惧,快捷响应,正确处理。危机可分三级:一般紧急、重要紧急、特别重大事件。不同的危机状态,启动相应的处置方案,才能保证危机处理组织有力、人员到位、物资支援、信息通畅,工作有序高效。 2、构建和谐媒体关系 网络时代和市场经济,要求企业与媒体建立和谐关系。和谐的公司媒体关系是企业危机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企业要善于和媒体打交道。众多案例说明,好的媒体关系能为企业所用,对宣传企业形象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差的媒体关系不仅不利于企业营造良好

1、事故灾难预防工作的主要环节有倡导安全文化,强化安全意识,健全安全法制,贯彻“依法治安”方略,推动安全科技进步,加大安全投入和()。 A、加强教育培训 B、遵循市场原则 C、强化安全责任,落实责任制 D、加大资金投入 答案:C 2、强调设置危机管理的常设机构并不排除极端特殊情况下成立公共危机管理的临时机构.这句话的意思是指( ) A、统一领导与指挥原则 B、常设性原则 C、社会性大协作原则 D、属地管理原则 答案:B 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 A、基本原则 B、基本政策 C、基本思路 D、基本方针 答案:D 4、在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管理体系中,()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化程度,提高公共危机管理的水平。 A、研究所 B、科研机构 C、咨询组织 D、高校 答案:B 正确答案:C 5、通过对危机诱因、危机征兆的严密观察,收集整理反映危机迹象的各种信息和信号的功能属于()。 A、信息收集与分析 B、危机预报 C、危机监测 D、信息发布与媒体管理 答案:A 正确答案:C 6、考虑政府治理能力、民众心里承受能力和大众传播媒介等诸多因素属于()危机预警机制的原则。 A、以人为本原则 B、常抓不懈原则 C、分级预警原则 D、讲究方法原则

答案:D 7、经济安全事件属于()。 A、自然灾害 B、事故灾难 C、公共卫生事件 D、社会安全事件 答案:D 8、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属于()。 A、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B、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 C、突发公共事件部门应急预案 D、突发公共事件地方应急预案 答案:B 9、在非常规状态下,即便没有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具体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也可进行紧急处置,以防止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受到更大损失。这是指()。 A、权力优先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答案:B 10、在非常规状态下依法行使行政紧急权力造成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损害后,如果损害是普遍而巨大的,政府可只提供有限的救济,如相当补偿、适当补偿等等。这是指()。 A、救济有限性 B、紧急处置性 C、程序特殊性 D、社会配合性 答案:A 11、在我国,预警级别是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来分级。 A、伤亡程度 B、严重程度 C、发展事态 D、可控程度 答案:C 12、紧急行政权力具有某种优先性和更大的权威性,必须在紧急状态下才能行使,紧急行政权力主要包括紧急决定权、紧急征用权和()。 A、紧急控制权 B、紧急强制权

公共危机管理心得体会 公共危机管理心得体会 公共危机管理心得体会 危机管理,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应当包括危机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危机事件也和其他事件一样,其形成有一定的过程,只是该过程长短不同,危机状态也是逐步发展而形成的。危机发生前,一般会有一些先兆。如果能够及时发现这些可能导致危机的先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则可能防止危机的发生。在危机发生之前采取措施,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将危机化解于萌芽阶段,避免危机的发生,并且为积极应对危机做准备。因此,要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将对危机的事前预测、控制纳入日常管理中。 危机事件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危机发生的时间、地点往往是不可预见的,危机的发生往往是出乎人们意料的。同时,危机事件又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危机事件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影响范围等在事前均是未知的。比如自然灾害引发的危机,其发展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另外,对于危机采取的处置措施不同,也会对危机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为应对危机,应当在平时进行主动监测,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若发现可能引起危机的征兆则应尽快采取措施,以避免危机的发生。而当危机一旦发生,则应当尽快采取措施,隔离、控制危机,尽量减少危机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是危机管理中两项最基本的制度,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公共紧急状态给民众生命和财产所造成的损失和给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的巨大破坏。

危机发生前的准备阶段对于危机管理而言是十分重要的阶段。通过收集到的大量信息,根据科学的依据进行分析,能够对可能引发 危机的事件的前兆进行防范、加以疏导,争取将危机的前兆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避免危机的发生。但是,建立了预警机制,也并非所有的危机都能完全避免。由于现有技术的限制等诸多原因,不是所有的危机都可以事先通过预警机制发现其征兆,采取措施使之避免,很多危机是无法准确预测的。即使预测到了危机的征兆,也可能没有十分有效的措施避免危机的发生,也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危机征兆都能得到有效处置以防止危机的发生。根据预警信息,能够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预防,作好各种准备,当危机真正发生,能降低危机发生的突然性和意外性。当危机一旦真的发生了,就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对危机进行处置,尽量减少危机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将危机造成的损失最小化。对危机的处置往往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比如,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危机,需要大量的药品、医疗设施、运输工具,需要医疗、公安、运输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参与。这就需要具有良好的危机应急反应机制,保证危机一旦发生,能够尽快正确处置,尽可能地控制事态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所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由于危机本身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危机一旦发生,则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危机的决策者应当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做出果断的决策,调动各个部门,动用各种资源,尽快控制危机的发展,恢复社会秩序。 在长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应急机构,包括军事上的应急机构,也包括重大自然灾害、社会治安、医疗救护等方面的应急机构。危机一旦发生往往需要多个部门

公共危机处理的案例分析 ——厦门市人民政府应对二甲苯化工项目(PX)危机案例分析 2011级MPA班袁泉 一、案例背景 一个投资高达108亿、年产80万吨、可能给一座城市带来800亿元年GDP的“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的工业项目,在科学家、政协委员和广大民意的推动下,最终“暂缓建设”。沸沸扬扬的厦门二甲苯化工项目(下称“PX项目”)事件于2007年5月30日有了实质性进展:5月30日上午,厦门市文化宫八楼,厦门市常务副市长丁国炎正式宣布了缓建“海沧PX项目”(PX,又称对二甲苯,化工原料,属危险化学品和高致癌物)的决定,并称市政府已委托新的权威环评机构在原先的基础上扩大环评范围,进行整个化工区区域性的规划环评。 二、案例描述 1、PX项目的立项审批 1990年1月,经国家批复,厦门海沧开发区确定了化工产业区。台商王永庆欲在此投资一电厂,后来几番论证,因为担心酸雨造成环境破坏,尤其怕影响以鼓浪屿为代表的旅游产业,最终投资未能如愿,电厂后来迁到漳州。海沧化工开发区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待开发状态,仅有翔鹭化纤等少部分化工企业进驻,化工业未充分形成气候。 2000年前后,海沧成为厦门地产的新热点,地方政府加速了海沧地块的地产开发,着力要将其打造成厦门的“浦东”,政府背景的海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未来海岸”楼盘,直接起了带动作用。 2001年,翔鹭化纤向厦门市提出在海沧建设80万吨PX项目,该项目自200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后,历经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的预审、国家环保总局于2005年7月审查通过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而项目环评期间,厦门市并未进行全市公开听证,环评也没有公众参与。国家发改委将其纳入“十一五”PX产业规划7个大型PX项目之中,并于2006年7月核准通过项目申请报告。2006年11月17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08年建成投产。 2、政协提案引发的PX项目争议 海沧PX项目刚刚动工,就遭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赵玉芬等人的反对。今年“两会”期间,赵玉芬等105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关于厦门海沧PX项目迁址建议的议案”,对PX项目的选址与安全隐患表示了质疑,这使PX项目进入了公众视野。这份全国政协头号议案指出,海沧PX项目离居民区仅1.5公里,距离厦门市中心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鼓浪屿均只有7公里。作为危险化工原料的PX在距离主城区之近的海沧,如此大规模生产,将会直接影响到厦门的生态环境,必须紧急叫停项目并迁址。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e17889280.html, 浅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 作者:刘亚光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31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增加,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 提供了新的思路。所以加强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实践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的推动我国公共危 机管理理论的研究。 关键词公共危机体制转轨社会转型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1-162-01 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社会的变革中利益和权力在不同的主体间 进行重新分配、转移,产生了一些矛盾。再加上我国是一个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所以对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及分类 我国的公共危机概念首次出现在政府的官方文件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但是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却是在2003年“非典”事件之后,所以对我们来说公共危机管理还是个比较新的领域,学者对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我国的学者张成福根据公共危机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提出,“危机管理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 关于公共危机管理的分类,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观点。马琳综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将公共危机事件分为以下几类: 学者们对公共危机进行界定和分类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公共危机,为公共危机的管理者更好 的控制和处理危机事件,降低危机事件的损失成本。 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实践中的发展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局限在自然灾害和社会事故上。在2003年“非典”爆发才使我国的公共危机研究延伸向更多的领域。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实践取得快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机构不断增加

公共危机管理考试答案

3、简述事故灾难应急管理的主要任务。 答案:事故灾害的机理分析;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应急预 案管理;应急过程动态管理; 4、简述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主要环节。 答案:①第一时间报告疫情,并先期处置;②组织专家开展紧急救治,必要时实施隔离,控制传染源,严防疫情扩散;③加强疫情的调查、监测、评估工作,密切注视动态,尽早预防和控制;④及时、准确、公开发布信息,满足群众知情权,避免谣言传播,维护社会稳定;⑤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 二、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自然灾害发生后,应从哪些方面、如何妥善做好受灾群众生活 保障工作? 答案:灾害应急预案明确,要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1. 强化组织领导,加强救灾指导。2.快速反应,及时调运应急救灾物资。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确保“五有”。灾害发生以来,第一时间派出工作组深入灾区一线,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 采取动员投亲靠友、互助互济安排一批;3.超前谋划,做好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管理。由政府组织协调,在附近没有受灾的村屯分散安排一批;4.及时查灾核灾,为科学救灾提供依据。 2.地方政府和企业在事故灾难预防及抢险救援工作中如何做好协调联动?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对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做出了明确规定,就是要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1)建立健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是保障应急救援协调指挥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依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制订应急预案是政府加强应急管理,应对事故灾难,开展抢险救援的前提。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要坚持统一领导、属地为主、协同配合、快速高效、资源共享的原则,发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在指挥控制、组织协调、预测预警、决策部署、通信联络和社会救助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各级政府在加强应急管理与抢险救援工作中的主导作用。(2)补充完善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是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在发生事故灾难时,要按照事故性质类别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有效开展现场救援,把事故灾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是否科学完善,在抢险救援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是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环节。(3)加强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企业安全生应急预案建设,是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关键。 3.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做到食品安全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答案:(一)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主动监测制度,做到“早发现”。1.检验检测。从地区源头管理情况、产品特点、生产工艺、企业信誉、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行业、消费者反映等信息,组织开展专项风险监测。省局和各分支机构要及时收集、整理、汇总监测数据和信息,落实每季度食品检测数据分析制度。2.收集风险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应当认真筛选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及时报送。对需要采取处置措施的要同时实施,以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3.组织明查暗访。(二)对工作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要做到“早报告”。 1.核准信息。对工作中收集到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从速核准,确定

篇一:应急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应急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为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急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公司举办了为期5 天的培训班。下面谈谈个人体会。 一、认清突发事件的内涵。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包涵核心要素为:一是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要解决和应对的是“公共危机”,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国家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二是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危机就会迅速扩大和升级,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害。三是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危害性和破坏性是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一旦发生本法所称的突发事件,就会对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应对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或社会秩序的严重动荡。四是必须借助于公 2 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 三、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应对突发事件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无论政府还是公众,都需要学习、探索,提高应对的能力。培养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突发事件预警的起点。在和平时期,人们往往缺乏危机意识。通过模拟危机情势,不断完善危机发生的预警与监控系统,培养危机意识。篇二:应急培训心得体会 应急办培训学习心得 为期三天的学习培训结束了,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次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这次的学习使我收益匪浅,感受颇深,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不但在理论上使自己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开阔了视野,同时在思想上也有了更新的飞跃,在认识上有了更大的提高。 一、认清突发事件的内涵。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包涵核心要素为:一是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突发事件应对法所要解决和应对的是“公共危机”,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国家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二是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是突如其来,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危机就会迅速扩大和升级,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害。三是具有危害性和破坏性。危害性和破坏性是突发事件的本质特征,一旦发生本法所称的突发事件,就会对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公共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应对不当就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或社会秩序的严重动荡。四是必须借助于公权力的介入和动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公权力在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着领导、组织、指挥、协调等功能,公权力介入突发事件的应对。 二、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应对突发事件,把预防和应急准备放在优先位置,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只有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意识,逐步把握规律,主动采取防范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在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下,要总结探索如何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第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加快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形成有效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把应急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轨道。第二,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机制。认真制定应急预案,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专业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健全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搞好培训和预案演练,全面提高政府和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第三,加快建设科技应急体系。高度重视运用科技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提高应急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形成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科技支撑体系。第四,加强组织协调应急管理。加强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落实各自承担的专项预案,要按照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健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组织体系,明确各方面职责,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

浅谈公共危机的应对机制 摘要 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公共危机管理已然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能否有效及时的处理好公共危机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也可以将公共危机的应对能力作为国家竞争力的表现之一.所以,对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的研究也就变得迫在眉睫了。 基于上述情况,本文旨在通过对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各个方面进行的研究,来探索更优化的公共危机应对机制。首先阐述了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的研究背景和必要性,其次对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的相关理论和内容作了详细的说明,之后是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最后则是对完善公共危机应对机制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公共危机管理完善 目录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的必要性 1。3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研究的内容 1.3.2研究的方法 2.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的相关概述 2。1公共危机 2.1。1公共危机的概念 2。1.2公共危机的特征 2。2公共危机应对机制 2.2.1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的概念 2。2.2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的内容 2.2.2.1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 2.2.2。2公共危机的相应决策与处置机制 2.2.2.3公共危机的恢复重建机制 3.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3.1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存在的问题 3.2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4.完善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的思路与对策措施 4.1建立了解各类公共危机的制度 4.2完善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 4.3健全应对公共危机的管理机构 4.4健全公共危机应对管理的法治基础 4.5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信息保障机制 5.结论 1 引言 1。1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公共危机频频发生,层出不穷。在国内,有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等疫情危机事件,有“5.12”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危机事件,有三鹿毒奶粉事件,有乌鲁木齐打砸抢烧暴力事件、昆明火车站砍杀事件等.在国外,有美国“9.11”事件、印度洋地震海啸事件、海地大地震事件、菲律宾人质事件、非洲埃博拉病毒事件、索马里海盗事件以及马航失联事件等等。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公共危机事件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会威胁到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稳定与和平。 基于种种原因,频频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如何更好地处理公共危机事件已经成为了我们应该且必须面对的问题与挑战.继而,建立一套合适的公共危机应对机制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当然,这对我国政府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党和政府认真面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安全局势。"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挑战和机会并存。这就更需要我们处理好公共危机事件,切实把握公共危机的应对机制。 1.2研究的必要性 能否有效及时的处理好公共危机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也可以将公共危机的应对能力作为国家竞争力的表现之一.所以,研究公共危机的应对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1)为了更好的处理好公共危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公共危机往往具有

1、对紧急权力最重要的实质限制之一是()。 A、比例原则 B、非可减原则 C、非歧视原则 D、非程序原则 答案:A 2、发生Ⅰ级或Ⅱ级突发公共事件应在()内报告国务院。 A、2小时 B、3小时 C、4小时 D、5小时 答案:C 3、在我国的政府系统中,管理自然灾害救助的行政部门是()。 A、党中央 B、国务院 C、公安部 D、民政部 答案:D 4、根据《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规定,重大动物疫情在()内报至农业部。 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小时 答案:C 5、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是()。 A、国务院 B、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市(地)级人民政府 D、县级地方人民政府 答案:B 6、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通过()来实现对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A、预警指标体系 B、政府监管 C、金融机构内部控制 D、行业自律 答案:A 7、危机决策机制主要由危机决策主体和危机( )两个方面构成。 A、决策客体 B、决策信息 C、决策制度 D、决策结果 答案:C

8、阻断铁路干线、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交通8小时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属于()。 A、一般事件 B、较大事件 C、重大事件 D、特别重大事件 答案:D 9、在重要场所、重点地区聚集人数在10人以上,100人以下,参与人员有明显过激行为的事件属于()。 A、一般事件 B、较大事件 C、重大事件 D、特别重大事件 答案:B 10、免于因无力履行约定义务而被监禁的权利属于()。 A、非克减原则 B、非歧视原则 C、比例原则 D、克减原则 答案:A 11、地方政府是发现公共危机事件苗头、预防发生、首先应对、防止扩散的第一责任人。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