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大题培优)及答案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大题培优)及答案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大题培优)及答案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

1.读世界沿南纬 20°纬线的海陆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读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①大洋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海洋

B. ③大洋海域呈“S”形

C. ②大洲是北美洲

D. ⑧是世界最小的澳大利亚大陆

【答案】 C

【解析】【分析】由图可知,①大洋是世界面积最大的海洋-太平洋;③大洋是大西洋,该海域呈“S”形;②大洲是位于大西洋西岸、位于南半球的南美洲;⑧是世界最小的澳大利亚大陆,故答案为:C。

【点评】世界大洋水体相互连通,共有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大西洋是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印度洋是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北冰洋是最小最浅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2.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几乎所有的地图在绘制时都需要对真实的地表做一定扭曲。下侧“戴马克松地图”,能有效地控制绘制时产生的扭曲。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图中大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面积最大的洲

B.⑤位于西半球

C.④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D.⑥位于⑤的南侧

(2)以人工运河为界的大洲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⑥

【答案】(1)A

(2)C

【解析】【分析】(1)依据大洲轮廓和位置,读图可知,①是亚洲,②是北美洲,③是南美洲,④是南极洲,⑤是非洲,⑥大洋洲。①是面积最大的洲,⑤位于东半球,④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⑥位于⑤的东南侧。(2)巴拿马运河是②北美洲与③南美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是①亚洲与⑤非洲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是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

【点评】(1)赤道穿过非洲大陆中部,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是世界上最炎热带的大陆;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纬度位置最高,气候酷寒,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为亚洲,赤道横穿的是非洲和南美洲大部分,欧洲和南极洲没有热带,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没有寒带,亚洲和北美洲跨寒温热三带,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欧洲平均海拔最低。

(2)大洲之间多以海峡、运河或海域作为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南美、南极分界线:麦哲伦海峡;欧洲、北美分界线:丹麦海峡。

3.2018年7月,某考察团从上图中M地出发,按图示路线不跨越任何大洋到达N地,下图是他们沿途考察的四地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考察团所经地区()

A. 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 通过亚欧洲界地中海

C. 跨越三大洲、连接两大洋

D. 横穿西亚的石油海湾

(2)考察团所经四地与其气候统计图对应正确的是()

A.比尔马一④

B.上海一②

C.拉萨一①

D.亚历山大一③

(3)考察团沿此线考察过程中()

A.到比尔马附近频繁遭遇暴风雨天气

B.到亚历山大附近看到载歌载舞的黑人兄弟

C.到拉萨附近看到远处雪山连绵

D.到上海附近看到大面积落叶阔叶林

【答案】(1)A

(2)B

(3)C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根据题意可知考察团所经地区所跨的经度为12°W-120°E,纬度7°N-29°N,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故A正确;没有通过地中海,故B错;跨越亚欧两大洲、没有连接两大洋,故C错;没有横穿西亚的石油海湾,故D错;所以该题的答案选A。(2)读图可知,比尔马位于非洲,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拉萨属于高山高原气候;亚历山大属于地中海气候;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③属于高山高原气候;④属于地中海气候;故答案为:B。(3)读图可知,比尔马位于非洲,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不会遭遇暴风雨天气,故A错;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D错;拉萨属于高山高原气候,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到拉萨附近看到远处雪山连绵,故C正确·;亚历山大属于地中海气候,属于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是白种人,故B错;所以该题的答案选C。

【点评】(1)世界陆地共分成七个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洲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是面积最大的大洲;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非洲位于南北半球和东半球;大洋洲主要在东半球和南半球,是面积最小的大洲;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和北半球;南美洲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南极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半球,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

(2)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即气温和降水,然后分步骤判断。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3)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由于本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高”和“寒”成为本区最突出的区域地理特征,气温低也成为制约本区农牧业的主导因素,本区的农牧业为一种特殊的高寒农牧业。地表起伏平缓,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4.目前,我国正分别在南极和智利建设海外天文观测基地。南极基地位于南极冰穹A附近,海拔4087米;中国与智利合作共建的基地位于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中,海拔2900米。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及相关图文资料。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两个海外天文观测基地选址的共同条件是()

①降水稀少,晴天多

②纬度高,人口少,空气污染低

③地势高,视野开阔

④极夜时间长,天文观测时间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图中B地是正在建设的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该考察站建设目的是()

A.进行远洋捕捞作业

B.开采南极矿产资源

C.建设移民的定居点

D.拓展南极科考空间

(3)图中B地位于南极点的()

A.东北方向

B.正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正东方向

(4)图中,甲、乙、丙分别为()

A.南美洲、非洲、欧洲

B.非洲、南美洲、大洋洲

C.欧洲、北美洲、亚洲

D.大洋洲、北美洲、亚洲

【答案】(1)C

(2)D

(3)B

(4)B

【解析】【分析】(1)我国两个海外天文观测基地选址的共同条件是降水稀少,晴天多,地势高,视野开阔,故C正确。故答案为:C。(2)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储存着大量固体淡水资源,埋藏着丰富的矿产,存在原始的自然环境,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因此我国正在建设第五座南极考察站,该考察站建设目的是拓展南极科考空间。故答案为:D。(3)在南极点上看,四周都是北方。由此可判定,图中B地位于南极点的正北方向。故答案为:B。(4)依据位置,读图可知,甲为非洲,东临印度洋,西邻大西洋;乙为南美洲,东临大西洋,西邻太平洋;丙是大洋洲,它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依据题意。故答案为:B。

【点评】(1)我国在智利的天文观测基地位于智利北部,阿塔卡玛高原沙漠边缘,海拔2600米。这里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夜数多,视宁度好,空气干燥,夜天光暗,人口活动影响少,大气透明度高,是天文学界公认的地面天文观测最佳地点。

(2)中国南极科考站是提供中国科学家及科研团体或组织对南极开展多项学科考察研究、多项重大科学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其最早科考站长城站于1985年2月20日建设完工。目前我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新建的泰山站。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纬度最高的科考站是昆仑站,最早建成的是长城站。

(3)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时,利用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辨别。同一经线上为正南或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为正东或正西关系。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个点,通常要先判断出二者的东西方向,再判断出南北方向,最后结合前两步的判断最终确定位置关系。

(4)亚洲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是面积最大的大洲;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非洲位于南北半球和东半球;大洋洲主要在东半球和南半球,是面积最小的大洲;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和北半球;南美洲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南极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半球,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

5.有关极地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南极洲是地球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B. 北冰洋是地球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C. 南、北极地区四季分明,季节相反

D. 南、北极地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答案】 B

【解析】【分析】南极洲是地球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北冰洋是地球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南、北极地区终年严寒,四季不分明,但是季节相反;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极圈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出现的现象正好相反。

故答案为:B。

【点评】南极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半球,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属于寒带。北冰洋是世界最小最浅又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位于地球最北端,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南极地区4-11月为极夜,11月至次年4月为极昼,极夜时间长度要长于极昼。而北极地区4-11月为极昼,11月至次年4月为极夜,极昼时间长度要长于极

夜。

6.读世界某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海峡()

A. 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

B. 沟通了地中海与印度洋

C. 沟通了大西泽与太平洋

D. 沟通了地中海与大西洋

(2)甲、乙两地共有的农产品是()

A. 棉花

B. 油橄榄

C. 椰枣

D. 天然橡胶【答案】(1)D

(2)B

【解析】【分析】(1)图中显示该海峡为直布罗陀海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地中海与大西洋。

(2)甲乙两地均位于地中海沿岸,均属于地中海气候,因此都有地中海代表性的农产品油橄榄。

故答案为:(1)D;(2)B;

【点评】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的“生命源泉”。它位于西班牙最南部与非洲西北部的摩洛哥之间,是连接地中海与大西洋的唯一水道,也是地中海国家通往大西洋的“咽喉”。

7.2018年5月28日,主题为“加强防灾减灾合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日防灾减灾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日本是地震频繁发生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其位于()

A.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B.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C.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 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2)此次论坛的地点成都的经纬度位置大致接近()

A. 31°S,104°E

B. 31°N,104°E

C. 31°S,104°W

D. 31°N,104°W 【答案】(1)A

(2)B

【解析】【分析】(1)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尤其是多火山、地震.火山、地震多发的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2)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0°纬线)为起始线,向北向南各分了90°,赤道以北是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是南纬,用字母S表示。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向东的180°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向西的180°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经度的变化规律为: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成都的经纬度(31°N,104°E)。

故答案为:(1)A;(2)B;

【点评】(1)考查板块的运动,包括板块的挤压和分离,学生要注意哪些地方是挤压哪些地方是分离。

(2)考查经纬网定位,这种题的关键是确定东经和西经以及南北纬,有一定难度。8.地球表面海陆交错分布,区域环境各具特色。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不同纬线穿过的海陆比例不同。下列纬线中,所穿过的陆地比例最高的是()

A. 北极圈

B. 赤道

C. 南回归线

D. 南极圈(2)从河流流向分析,M所在大洲的地势特点是()

A. 东高西低

B. 北高南低

C. 中部高四周低

D. 中部低四周高

(3)在一次国际青少年网络交流中,图中四个国家的学生分别对本国的地理特征作出了如下描述,错误的是()

A. 甲——经济实力雄厚,旅游业发达.居民主要是白种人

B. 乙——素有“骑在羊背上国家”、“坐在矿车里国家”之称

C. 丙——农业发达,区域专门化、机械化和商品化程度高

D. 丁——北部是广阔的热带草原,南部是茂密的热带雨林

【答案】(1)A

(2)C

(3)D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北极圈主要穿过亚洲、欧洲和北美洲;赤道主要穿过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非洲中部和巴西的北部;南回归线主要穿过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非洲南部、巴西的南部和澳大利亚的中北部;南极圈主要穿过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比较可知:北极圈所穿过的陆地比例最高。(2)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势中间高、四周低。(3)丁是巴西,北部是亚马孙平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故答案为:(1)A;(2)C;(3)D。

【点评】(1)该小题考查世界上的海陆分布,难度不大,可依据所给图示将几条纬线经过的地区进行对比分析。

(2)该小题考查亚洲地形地势特征,难度较小,属于常见的基础考点,要求学生牢记作答。

(3)该小题考查世界上主要国家的概况,有难度,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重点国家的自然与人文特征,进而进行分析作答。

9.下图为“东南亚及其附近板块分布示意图”,读后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咽喉”

B. 东南亚地势北高南低,呈现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

C. 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之称,全部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D. 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熔岩流破坏田园、建筑物,还可能引发地震,有害无利

【答案】 A

【解析】【分析】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咽喉”,A正确;东南亚中的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呈现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B错误;

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之称,大部分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C错误;

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熔岩流破坏田园、建筑物,还可能引发地震,但也会带来肥沃的土壤,有利有害,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东南亚海上要道、地形、地震及危害等,把握相应的课本知识是答题的基础,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有一定难度。

10.(昆明)如图关于板块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A. A高原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

B. B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C. C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

D. D海域缩小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答案】B

【解析】【分析】A、A青藏高原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故A不符合题意;

B、 B马来群岛处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不稳定。故B符合题意;

C、 C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因为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正不断发生张裂运动,因此红海的面积应不断扩大,形成新的大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造成断裂陷落,地表会产生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11.下图是微信启动画面,图中的地球照片是宇航员1972年12月7日在太空中拍摄的。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照片中正对我们的大洲是(),拍摄时该大洲南部处于()季。

A.亚洲,冬

B.北美洲,夏

C.非洲,夏

D.亚洲,秋

(2)照片中云的颜色越白表示①云层越薄②云层越厚③可能是晴朗天气④可能是阴雨天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C

(2)D

【解析】【分析】(1)依据大洲轮廓及位置,读图分析可知,照片中正对我们的大洲是非洲。拍摄时(12月7日)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因此,拍摄时非洲洲南部处于夏季。依据题意。故答案为:C。(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照片中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可能是阴雨天气。故答案为:D。

【点评】(1)世界陆地共分成七个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赤道穿过非洲大陆中部,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是世界上最炎热带的大陆;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纬度位置最高,气候酷寒,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

(2)卫星云图上通常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不同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呈现出白色,而蓝色的海洋和绿色的陆地显示出来没有白色云层遮住,也就意味着晴天。

12.下列海峡既沟通了两大洋,又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 C

【解析】【分析】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读图可知,①是直布罗陀海峡,是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地中海和大西洋;②是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与北冰洋;③是德雷克海峡,是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太平洋与大西洋;④是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不是洲界线。故答案为:C。

【点评】大洲之间多以海峡、运河或海域作为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红海;欧、非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南北美洲分界:巴拿马运河;南美、南极分

界线:麦哲伦海峡;欧洲、北美分界线:丹麦海峡。

13. 2018年,全球共发生六级以上地震119次,最大地震是8月19日在斐济群岛地区发生的8.1级地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震集中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B. 现在科技水平下,地震已能够精准预测

C. 地震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灾害

D. 地震发生时,要迅速乘坐电梯逃生

(2)据图可知,斐济群岛所处大洲和濒临的大洋是()

A. 亚洲太平洋

B. 大洋洲印度洋

C. 亚洲印度洋

D. 大洋洲太平洋

【答案】(1)A

(2)D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地震集中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故A正确;现在科技水平虽然很高,但地震也不能够精准预测,只能是大概的预测,故B错;地震和火山是地球的(内力作用)引起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壳的运动有关,故C错;地震时应不要惊慌,冷静面对更不能乘坐电梯逃生,故D 错;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2)读图可知,斐济群岛所处大洲是大洋洲,濒临的大洋是太平洋。ABC不符合题意,D 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当地震发生时,要学会自救。首先要迅速撤到空旷地;如果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则要迅速进入到厕所、厨房或墙角位置,或马上找支撑物躲避,如桌子、床等,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尽可能挪开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保持体力,冷静等待救援。切不可冒然行动,给自己或家人造成损失。

14.2019年5月12日晚,“海希轮”号国际集装箱班轮顺利靠泊宁波舟山港金塘港区大浦口国际集装箱码头。该班轮流来往于新加坡、马来西亚、沙特、埃及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见下图),计划每周靠港1个班次。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班轮航线连接的大洲是()

A. 非洲和欧洲

B. 亚洲和非洲

C. 欧洲和亚洲

D. 亚洲和大洋洲

(2)甲地居民多信仰()

A. 伊斯兰教

B. 基督教

C. 印度教

D. 佛教【答案】(1)B

(2)A

【解析】【分析】(1)根据图可知该航线经过太平洋,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通过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到达地中海,而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2)根据图可知甲地为阿拉伯半岛,该地居民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

故答案为:(1)B;(2)A;

【点评】(1)世界上的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为7:3,大陆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无论怎样平均划分两个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洲。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太平洋占世界大洋面积的一般左右,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洋。

(2)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基督宗教是一个一神论的宗教,指所有相信主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教会,基本经典是《圣经》。伊斯兰教遍布亚、非两个大洲,在各大洲很多国家里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穆斯林)。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印度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三大宗教中,以基督教人数最多,伊斯兰教次之,佛教最后,虽然人数各有不同,但是各个宗教的信徒都是平等的。

15. 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突发火灾,木质屋顶被烧毁,石质主体建筑得以保存,回答下面小题。

(1)欧洲城市风貌典雅,建筑风格各异,下列位于法国的是()

A. 伦敦塔桥

B. 古罗马竞技场

C. 凡尔赛宫

D. 克里姆林

(2)地处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腊是欧洲文明发源地之一,雅典卫城建筑材料大多是就地取材的石料,从板块构造学说而言,该国地处()

A. 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地带

B.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C.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

D. 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地带

(3)位于地中海地区的意大利古建筑材料大多为石质,有利于防火,该国气候()

A. 终年温和多雨

B. 夏季炎热干燥

C. 终年高温多雨

D. 冬季严寒干燥

【答案】(1)C

(2)A

(3)B

【解析】【分析】(1)欧洲城市风貌典雅,建筑风格各异,伦敦塔桥位于英国,古罗马竞技场位于意大利,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克里姆林宫位于俄罗斯。所以根据题意选C。(2)雅典是希腊的首都,位于地中海沿岸,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地带,所以地壳比较活跃。故选A。(3)根据欧洲气候类型的分布,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为石质,有利于防火。所以根据题意选B。

【点评】(1)欧洲西部的旅游资源众多,旅游业发达。著名的旅游景点如荷兰的风车,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凯旋门和埃菲尔铁塔,西班牙的阳光海滩一一地中海沿岸,德国的阿尔卑斯山滑雪场,意大利的古罗马斗兽场和水城威尼斯,挪威的峡湾风光等。(2)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3)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温和的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度-40度大陆西岸,其中地中海沿岸最为典型。

二、极地地区选择题

16.酷寒、烈风,神秘的南极,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高

B. 气候干燥,淡水资源缺乏

C. 为保护南极环境,科学考察人员应把垃圾带回处理

D. 为了经济发展,应大力开采南极的矿产资源

【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因

此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寒冷,故A错;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烈风,极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但南极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故B错误;为保护南极环境,科学考察人员应把垃圾带回处理,故C正确;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为了经济发展,应大力保护,合理开采南极的矿产资源,故D错。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两极地区都是大部分位于极圈内,但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所以北极地区有面积广阔的海洋,而南极地区则是气温最低的大陆,覆盖着两千多米厚的冰雪,有“冰雪大陆”的称号;两极地区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两极地处的季节相反,所以科学考察的时间也不同,北极地区最佳时间是6-8月,而南极地区最佳时间则是气温最高的12月-次年的2月.

17. 2018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考察站建站时间选在2月,是因为这个时段该地()

A. 正值暖季,利于科考队员工作

B. 昼夜平分,利于施工队劳逸结合

C. 动物冬眠,施工对它们影响小

D. 冰层最硬,利于把地基修建牢固

(2)恩克斯堡岛的大概位置是()

A. 164°E,75°N

B. 75°W,75°S

C. 164°W,75°S

D. 164°E,75°S

【答案】(1)A

(2)D

【解析】【分析】(1)考察站建站时间选在2月,是因为这个时段该地正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气温较高、白昼时间长,有利于开展科学考察工作;

(2)由图可知,恩克斯堡岛的经度是位于向东增大上,所以经度大概在164°E,纬度大概在75°S。

【点评】(1)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

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2)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 表示,反之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反之为南纬,用符号S表示,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8.(阜新)下列有关南极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A. 气候寒冷的冰雪高原

B. 平均气温比北极地区高

C. 降水比北极地区多

D. 长城站和中山站都位于南极圈以南

【答案】 A

【解析】【分析】A、南极地区是气候寒冷的冰雪高原。故符合题意。B、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比北极地区低。故不符合题意。C、南极地区降水稀少。故不符合题意。D、长城站在南极圈以北,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南。故不符合题意。根据题意。

故选:A

【点评】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本题主要考查南极的气候等自然环境,属于中档题目。

19.(淮安)关于南北两极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A. 都以陆地为主

B. 都以海洋为主

C. 代表性的动物都是企鹅

D. 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答案】D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北极熊素称“冰海霸王”,是北冰洋的象征。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游禽,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迄今为止,已有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中国3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一大批科学考察站。近些年来,去北极地区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也络绎不绝。

故选:D

【点评】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阳光娇弱无力,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考查极地的特点和意义。

20.(青岛)读图“南极地区图”,回答下题。

(1)A点的坐标是()

A. 70°N,30°W

B. 70°S,30°W

C. 70°N,30°E

D. 70°S,30°E (2)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面向中山站,他面向的是()

A. 南方

B. 西方

C. 东方

D. 北方

【答案】(1)D

(2)D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提示可知为南极地区,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结合图示得知:A点的经纬度是(70°S,30°E)。故选:D(2)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在南极点上,只有一个方向,就是正北,所以一个人站在南极点上,那么他的前后左右均是北。根据题意。故选:D

【点评】(1)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该题考查利用经纬网确定某点的地理坐标,关键是利用读图要领确定东西经度和南北纬度。(2)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本题考查了地图上的方向以及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牢记知识点,并能熟练应用。

21.(亳州)南极洲的“主人”是指()

A. 企鹅

B. 磷虾

C. 北极熊

D. 鲸

【答案】A

【解析】【分析】企鹅是南极地区所特有的动物,被称为南极洲的“主人”。

故选:A

【点评】南极地区的动物有:企鹅、海豹、海象、磷虾等。本题考查的是两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

22.(保定)如图是“北极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甲地所属大洲是()

A. 欧洲

B. 亚洲

C. 北美洲

D. 非洲(2)甲地位于乙地的()

A. 东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东南方向【答案】(1)B

(2)A

【解析】【分析】(1)根据大洲分布及相对位置判定,图中甲是亚洲,根据题意。故选:B(2)根据题干可知,该地经纬网为北半球,根据北纬向北增大,可判断甲地位于乙地的北方;图中经度甲大于乙,位于乙的东面。由此得知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结合选项。故选:A

【点评】(1)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解答该题时,一定要观察七大洲的分布,为基础题。(2)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此题考查的是经纬网上方向的判定,属于基础题型。

23.(聊城)读南极洲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与长城站隔海相望的大洲是非洲

B. 我国三个科学考察站都位于东半球

C. 南极洲年平均降水量虽少,但水资源丰富

D. 我国在南极建科学考察站都选择在7月

【答案】C

【解析】【分析】A、与长城站相望的大洲是南美洲,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长城站位于西半球,中山站和昆仑站位于东半球,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C、南极洲年平均降水虽少,但该大洲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多以冰川的形式存在,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D、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黄河站。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本题考查我国南极地区的相关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后解答即可。

24.(福建)有关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到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是7、8月份

B. 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袋鼠和鸸鹋

C. 南极地区降水多,有“白色沙漠”之称

D. 南极地区有丰富的固体淡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答案】D

【解析】【分析】A、南极洲是全世界最寒冷的大陆。这里一年到头没有春夏秋冬之分,而只有暖季和寒季的区别。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暖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故A 错误。

B、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游禽,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故B错误。

C、南极洲的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被称为“白色沙漠”。故C错误。

D、南极洲上已发现220多种矿物,除煤储藏丰富外,面向印度洋的查尔斯王子山脉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大陆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故D正确。故选:D

【点评】南极洲位于地球南端,是惟一的高纬度大陆。除南极半岛外,南极大陆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四周被辽阔的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所包围,远离其他大陆。南极大陆表面几乎全被茫茫冰雪所覆盖,海洋中到处漂浮着亮晶晶的冰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冰雪世界”。本题考查南极地区的资源和自然环境特征,理解解答即可。

25.据国外媒体报道,2017年的卫星数据显示格陵兰岛的冰盖加速融化,使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超过预期,科学家对此表示“十分担忧”。读“极地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两极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地区的长城站比昆仑站更加寒冷

B.南极地区因为其淡水资源短缺,被称为“白色荒漠

C.北极加速升温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

D.甲是格陵兰岛,乙位于北美洲

(2)爱护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南极洲,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猎杀海豹,以保护科考人安全

B.大规模开发南极矿产资源

C.把丢弃的垃圾埋在雪地里

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

【答案】(1)C

(2)D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长城站纬度比昆仑站的纬度低,所以长城站气候比昆仑站更加温暖,故A不正确;南极地区淡水资源丰富,冰川是固体淡水资源,是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故B不正确;北极加速升温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C正确;甲是格陵兰岛,乙位于亚洲,故D不正确。根据题意选C。(2)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南极洲是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仅限于科研考察及和平利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掀起了极地科学考察的热潮.迄今为止,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30 多个国家在极地建立了一系列科学考察站。故答案为:D。

【点评】(1)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

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以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

(2)地球的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驱动器、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尤其是南极,是地球上至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在全球变化、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26.前不久,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在南极恩克斯堡岛正式奠基,预计2022年建成。读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拟建的罗斯海新站位于长城站的________方向( )

A. 东南

B. 西北

C. 西南

D. 东北(2)结合如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罗斯海新站位于印度洋沿岸

B. 截止到目前,中国5个南极考察站中昆仑站纬度最高

C. 我国对南极进行考察的时间可能是每年7、8月份

D. 罗斯海新站的地理位置大概是164°W,75°S

【答案】(1)C

(2)B

【解析】【分析】(1)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任何一个点都在南极点的北方,距离南极点越近越靠南。读图可知,图中拟建的罗斯海新站距离南极点比长城站近,因此位于长城站的南方。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读图分析可知,罗斯海新站位于长城站的西方。综合分析可知,罗斯海新站位于长城站的西南方向。故D符合题意。

(2)读图分析可知:

A. 罗斯海新站位于太平洋沿岸,A不符合题意;

B.截止到目前,中国5个南极考察站中,昆仑站距离南极点最近,纬度最高,B符合题意;

C. 我国对北极进行考察的时间可能是每年7、8月份,C不符合题意;

D. 罗斯海新站的地理位置大概是164°E,75°S,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B。

【点评】(1)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精选及答案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 1.全球平均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全球分布有500多座活火山,印度尼西亚多火山、地震是因为地处() A. 板块内部 B. 大陆内部 C. 板块交界处 D. 大陆交界处【答案】C 【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故答案为:C。 【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带、地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 2.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表示的大洋是()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2)图中②和③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 A. 巴拿马运河 B. 白令海峡 C. 苏伊土运河 D. 乌拉尔山(3)下列关于世界海陆分布和变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概略地说,地球表层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B. 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更像一个“陆球” C. 世界海陆均匀分布 D. 地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拼合而成,各板块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1)A (2)C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①表示的大洋是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 (2)读图分析可知,图中②为非洲,③为亚洲,两个大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土运河,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 (3)概略地说,地球表层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A正确; 从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更像一个“水球”,大部分被海洋所覆盖,B错误; 世界海陆分布不均,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C错误;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各板块处于运动状态,D错误。 故答案为:(1)A;(2)C;(3)A; 【点评】(1)世界上的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为7:3,大陆主要集中在东半球和北半球,无论怎样平均划分两个半球总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亚洲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洲。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序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太平洋占世界大洋面积的一般左右,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多和纬度最高的大洋。 (2)海陆变迁就是海洋变陆地,陆地变为海洋,即我们所说的沧海桑田。海陆变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地壳的变动,如在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鱼类化石;二是海平面的升降,如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三是人类活动主要是填海造陆,如荷兰的填海造陆。 3. 2018年10月13日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减少自然灾害损失,创建美好生活”。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近一年来,印度尼西亚发生5级以上的地震多达1次。对此解释正确的是:该国() A. 位于板块交界处 B. 位于板块内部 C. 位于大陆内部 D. 位于大洋中部 (2)灾害发生时,下列自我防护措施正确的是() A. 滑坡发生时,在坡底近观 B. 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其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 C. 地震发生时,迅速乘电梯逃生 D. 台风发生时,躲在广告牌下避风 【答案】(1)A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归纳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七年级上册《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归纳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Summarizing the knowledge points of "land and ocean" in the seventh grad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七年级上册《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1.海陆分布的比例: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海陆分布的特征,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陆地占48%,海洋占52%),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陆地占10%,海洋占90%),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海洋多分布在西半球,总体说,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无论地球怎样分,分成两个相等的半球,而水半球总是大于陆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有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陆地,面积较大的是大陆,面积较小的是岛屿,合起来叫大洲,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叫半岛,海阳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2.被赤道穿过的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3.按面积排列七大洲的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4.各大洲分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北冰洋;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亚洲与大洋洲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 5.①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大洋的狭小水道。 ②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南极洲是最南端多的大洲,最北端是北冰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 ④太平洋被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环绕。 ⑤南极洲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与答案

七年级地理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与答案 1、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占__71%__,而陆地面积仅占__29%__。地球表面积有5.1亿平方千米。 2、宇航员从太空看到的地球表面,大部分是_蓝_色的,因此地球被称为“__水球__”。 3、南、北半球相比陆地面积大的是北半球。得出世界陆地主要集中在_北_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__海洋__。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陆地。 4、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其中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个大洲,它们是__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 5、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__大洋__洲、__南极洲__洲的大部分。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有__北美洲___洲、___南美___洲。赤道穿过的大陆有__非洲__大陆、__南美洲___大陆。太平洋沿岸的大洲有__大洋__洲、__亚__洲、__北美___洲、__南美__洲、__南极__洲,北冰洋沿岸有__亚___洲__北美___洲__

欧洲__洲。 6、按面积大小写出七大洲的名称___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7、我国所在的大洲是__亚洲___、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是一个整体称亚欧大陆。它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块陆地,占陆地总面积的34% 以上。 8、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洲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9、亚洲与欧洲的分界限为__乌拉尔__山脉__乌拉尔__河__大高加索__山脉___土耳其__海峡。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界限是__巴拿马运河_运河,由此可以得出不同的大洲之间一般以_山脉__、__河流__为分界限。亚洲和北美洲以白令海峡为界;南美洲和南极洲以德雷克海峡为界; 10、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

无锡市初中地理 陆地和海洋(及答案)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 1.(贵港)下列地理事物因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是() A. 东非大裂谷 B. 红海 C. 海沟 D. 大西洋【答案】C 【解析】【分析】东非大裂谷是大陆板块发生断裂形成的;红海是大陆板块发生断裂形成裂谷,裂谷持续扩大,海水涌入形成的;海沟是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边缘古老的洋底俯冲到相邻的大陆板块之下形成;大西洋是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形成,受板块的拉伸作用,目前面积不断扩大。 2.读图“世界海陆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洋洲的面积最大 B. 北冰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 C. 亚欧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D. 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答案】 D 【解析】【分析】由图中海陆分布图可以看出,大洋洲的面积是最小的,亚洲面积最大;北冰洋是世界最小的大洋,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故答案为:D 【点评】七大洲按面积从达到小的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面积按从大到小的排列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 2019年4月1 8 日1 3时01分在我国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北纬24.02度.东经121.65度)发生6.7级地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地震是因为下列哪两个板块的挤压碰撞产生的() A.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 D.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2)地震来临时,教室里的学生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 一直躲在教室里,等待救护人员救援 B. 立即从窗户处外跳逃生 C. 各自立刻跑向室外 D. 护头下蹲并躲在桌子旁边,震动暂停后快速撤离 【答案】(1)A (2)D 【解析】【分析】(1)我国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省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A符合题意。 (2)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特别是21世纪以来,全球多地已经进入地震活跃期,所以平时要掌握必要的防震知识。地震来时,千万不要惊慌,身处高楼层时,乘电梯或走楼梯危险性都较大,阳台等处也不安全. 若是在高楼层的教室上课,要就近躲在课桌旁边,或小开间的墙角处,半蹲,并用书包等护住头部;切不可因为恐惧从窗户跳下.若是在高楼层的家中,则要迅速撤离到空间较小或有三角支撑的洗漱间,可用枕头保护头部,震动结束后快速跑到室外空旷处。若是在低楼层教室或是平房中,可以迅速跑到开阔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和危险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D; 【点评】(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全球地壳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其中要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包括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相互挤压形成高大山系,相互分离形成裂谷和海洋。 (2)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世界上主要有两大火山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二是喜马拉雅山-地中海火山地震带。 (3)地震逃生法则: 1.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6.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4.2019年4月19日,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6.7级地震,造成不少人员伤亡和部分基础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大洲处于同一个大陆的是 A.亚洲、北美洲B.亚洲、欧洲C.北美洲、大洋洲D.欧洲、大洋洲2.图中所示大洲不与北冰洋相临的是 A.亚洲B.北美洲C.欧洲D.大洋洲 3.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A.乌拉尔山B.白令海峡C.台湾海峡D.巴拿马运河4.我国位于两大火山地震带上,每年5月12日为我国的“防灾减灾日”,我们学校所在的社区也有相关防灾专题板报,如在楼房里遇到地震,应该如何避震 A.跳楼 B.躲在窗下 C.乘电梯下楼 D.就近躲在床下、桌下5.大地震停了下来,你在家里侥幸躲过一关,接着,你将如何做?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关闭水电及煤气开关 B.及时抢救在碎物底下的人员 C.及时离开房屋,到开阔地带 D.打开电灯,或用打火机照明,查看损害情况 6.下图为巴拿马运河,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A为北美洲 B.B为非洲 C.C为大西洋 D.D为太平洋 7.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是() A.亚洲、大洋洲 B.亚洲、太平洋 C.亚洲、大西洋 D.亚洲、太平洋 8.关于地表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东半球的陆地面积

B.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的陆地面积 D.无论哪个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 9.每年的9月1日是日本全国的防灾日,中小学生要进行防震演习。我国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我们也应掌握一些防震知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应迅速撤到空旷地 B.当来不及离开房屋时应两手抱头躲到墙角 C.就坐在教室内做作业,毫不惊慌 D.如果被埋在废墟中不能自行脱险时,要高声呼救,直到有人发现为止;同时要挪开脸、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 10.科学的避震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人员伤亡。以下避震方法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如果在室内(楼房),可选择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小跨度卫生间、厨房等处躲藏B.如果在室外,要躲在高大建筑附近或高架桥下 C.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蹲在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序撤离D.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11.下列海陆变迁的例证,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产生的是( ) A.马尔代夫群岛将会消失B.喜马拉雅山脉发现鱼龙化石 C.荷兰围海造田,日本填海造陆D.黄河三角洲的面积不断扩大 12.世界最大的大陆是() A.非洲人陆B.亚欧人陆C.南极人陆D.澳人利亚大陆13.下列属于亚洲与欧洲地理分界线的事物是() A.直布罗陀海峡B.巴拿马运河C.乌拉尔山D.苏伊士运河14.以下选项,哪一项不是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的() A.季节变化B.昼夜交替 C.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的变化D.昼夜长短变化 日本和厄瓜多尔都是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读日本和厄瓜多尔位置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完整版)初中地理——陆地与海洋练习题.doc

陆地与海洋 1、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的大洲是:() A、亚洲 B 、非洲 C 、大洋洲D、南极洲 2、地处东南亚“交通咽喉”的马六甲海峡沟通了() A.太平洋和大西洋 B .大西洋和印度洋 C .太平洋和印度洋D.红海和地中海 3、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A.巴拿马运河B.白令海峡C.苏伊士运河D.乌拉尔山 4、苏伊士运河沟通的是() A.太平洋与北冰洋 B .印度洋与太平洋 C .印度洋与大西洋D.太平洋与大西洋5、读下图,完成1-3 各题。 1. 图中③和⑤两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 ) A.乌拉尔山脉 B. 白令海峡 C .苏伊士运河 D .巴拿马运河 2 . 图中的大洋 D 为() A. 太平洋 B. 印度洋 C. 大西洋 D. 北冰洋 3. 从图中可以看出纬度最高的大洲是() A. 亚洲 B. 北美洲 C. 欧洲 D. 南极洲 1

6、我国帆船手驾驶“青岛号”帆船,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单人不间断环球航海的壮举。读航程示意(图3), 完成11-13 题。 11.“靑岛号"帆船环球航海先后经过的大洋是() A.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两洋 D.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12. 航行中经过的热话带存()①北温带②热带③南温带④闲寒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3. N 大洲是()A.北美洲 B. 大洋洲 C. 非洲 D.南芙洲 7、某科考飞机从亚洲出发,沿赤道往西飞行环绕地球一周,所飞经的大洲依次为()。 A.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B.亚洲、大洋洲、南美洲、非洲 C.亚洲、北美洲、非洲、欧洲D.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 8、下列选项中,A、 B、 C、 D 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顶②鞍部③山脊④山谷 B .①盆地②陡崖③山谷④山脊 C.①山顶②盆地③山谷④山脊 D .①山顶②山脊③山脊④山谷 9、下列海峡中,既是两大洲分界线又是两大洋分界线的是() A、白令海峡 B 、马六甲海峡 C 、霍尔木兹海峡 D 、直布罗陀海峡 2

最新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精选含答案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 1.下图示意“世界海陆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对图中④表示的大洲描述正确的是() A. 平均海拔最低 B. 最湿润的大洲 C. 平均海拔最高 D. “热带大陆”之称 (2)图中A表示的大洋是()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答案】(1)D (2)A 【解析】【分析】(1)南美洲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平均海拔最高是南极洲,非洲3/4的面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气候普遍暖热,因而被称为“热带大陆”,故选择答案D。(2)图中A是太平洋,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 故答案为:(1)D;(2)A。 【点评】(1)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 (2)世界上共有7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共有4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 2019年4月10日21时,美国、中国、智利、比利时、丹麦和日本等国同时发布人类首张黑洞照片。据图2EHT (事件视界望远镜)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黑洞照片分别以英语、汉语、西班牙语、丹麦语和日语发布,其中在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分别是() A. 西班牙语、日语 B. 英语、汉语 C. 英语、西班牙语 D. 汉语、

英语 (2)黑洞照片是由分布在全球的八座射电望远镜虚拟出一个地球大小的“事件视界望远镜”捕获的。对图中望远镜的位置,描述错误的是() A. aef 所处位置地壳不稳定 B. b位于欧洲大陆上 C. c所处的纬度位置最高 D. d位于大西洋中的岛屿上 【答案】(1)B (2)D 【解析】【分析】(1)在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选项B正确。(2)根据图中的海陆轮廓线形状可以判断,aef 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所处位置地壳不稳定选项A正确。b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上,属于欧洲的大陆部分,选项B正确。c所处的位置是南极点,在图中所有望远镜中,纬度位置最高,选项C正确。d 位于太平洋中的岛屿上,而不是大西洋,选项D描述错误,符合题意。选D。 【点评】(1)汉语主要分布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新加坡、蒙古、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老挝、朝鲜、韩国、日本、美国西部州和夏威夷州等国家和地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会说汉语的人大约有16亿,居世界人口数量使用语言第一,使用广泛度居世界第二(英语广泛度第一,有5000多万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汉语是联合国承认的官方六大的工作语言之一。 (2)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它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大西洋是地球上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印度洋是世界的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北冰洋是世界最小最浅又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位于地球最北端,被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环抱着。 3.读世界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初中地理培优(含解析)之陆地和海洋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 1. 2017年3月我市长岛县北部海域发生多次地震,相关资料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相关资料可以用来() A.研究长岛地震发生的历史规律与原因 B.估量长岛地震对海洋捕捞业造成的损失 C.揭示长岛地震造成的海平面升降情况 D.明确该段时间长岛地震发生的位置、日期和级别 (2)以下是同学们对这些地震的看法,其中比较合理的是() A.地震是岛屿分布不均引发的 B.地震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有关 C.地震发生的地点分布相对集中 D.地震震级大小与发生的日期有关 【答案】(1)D (2)C 【解析】【分析】(1)图中的数据列举了长岛3月发生地震的日期和级别,可以研究这一段时间内,长岛地震发生的位置、日期和级别。由于时间仅集中在3月内,因此无法研究长岛地震发生的历史规律与原因;地震仅列举了日期和级别,因此无法估量长岛地震造成的捕捞业损失和海平面升降。(2)从资料可以看出,地震集中在长岛附近,地震发生地点分布相对集中。地震发生的原因与地壳活跃程度有关,与岛屿分布无.关,地震震级也与日期无关。长岛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远离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所以与这两个板块碰撞无关。 【点评】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

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世界上两大著名火山地震带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由于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相当活跃。 2.读下列四大洲轮廓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四大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大洲都为发达国家 B.②大洲落后主要在于其资源贫乏 C.③大洲内河航运发达,主要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 D.④大洲地势中部低四周高 (2)四大洲中气候复杂多样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C (2)D 【解析】【分析】(1)读图可得,①是北美洲,②是非洲,③是欧洲,④是亚洲。北美洲的国家多为发达国家,其中墨西哥属于发展中国家;非洲的矿产资源丰富,有富饶大陆之称;欧洲内河水运发达,主要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2)读图可得,①是北美洲,②是非洲,③是欧洲,④是亚洲,其中北美洲和亚洲被北回归线、北极圈穿过,气候复杂多样。 【点评】(1)欧洲西部虽然较长的河流不多,但河流之间有运河相通,形成了便利的内河航运网,内河航运发达。自然原因:欧洲西部气候类型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年降水量丰富,季节分配均匀;地形以平原为主,使河流流速小,水流平稳有利于通航;本区冬季气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可终年通航。社会经济原因:本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众多,人流与物流量大。 (2)由于亚洲南北跨纬度广,东西距离长,地形复杂多样,导致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世界上主要的气候类型有11种,亚洲就有9种,除了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这两种气候类型外,其他的气候类型都有。北美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北部在北极圈内,为冰雪世界。

高考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练习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A、亚洲 B、非洲 C、南极洲 D、大洋洲 2、下列大洲中,被三大洋包围的大洲是() A、大洋洲 B、南美洲 C、非洲 D、南极洲 3、赤道共穿过() A、2个大洲 B、3个大洲 C、4个大洲 D、5个大洲 4、世界上海陆面积比例是() A、各占一半 B、2/3陆地 C、1/4海洋 D、三分陆七分海 下图是各大陆的面积与平均海拔高度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X大陆是() A.非洲大陆B.北美大陆 C.南美大陆D.南极大陆 6、Y大陆是() A.亚欧大陆B.澳大利亚大陆 C.北美大陆D.南美大陆 7、一架飞机从我国广州起飞,沿着北回归线 自东向西绕地球飞行一周,请问这架飞机沿 途依次经过哪些大洲和大洋() A、亚洲、印度洋、非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 B、亚洲、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 C、亚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非洲、印度洋 D、亚洲、印度洋、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8、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9、关于太平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平洋被亚洲、大洋洲和南北美洲所包围 B、太平洋的面积在世界四大洋中最大,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C、太平洋表层水的年平均温度超过19°C,其平均水温仅次于印度洋 D、太平洋有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其深度超过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10、关于大洲大洋的正确叙述是: A、亚洲和欧洲合称亚欧大陆 B、位于大西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C、北冰洋全部在北极圈内 D、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称拉丁美洲 11、下列有关运河和海峡的叙述中,属于错误的一条是: A、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 B、麦哲伦海峡分隔南美大陆和火地岛 C、基尔运河联系北海和波罗的海 D、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墨西哥湾 12、读四条世界著名运河图。下列选项中,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巴拿马运河、莱茵河—多瑙河运河、苏伊士运河、基尔运河 B.基尔运河、莱茵河—多瑙河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 C.莱茵河—多瑙河运河、基尔运河、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 D.基尔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莱茵河—多瑙河 13、从科威特海运石油至阿拉伯海之前,依次途经() A.波斯湾、曼德海峡、阿曼湾B.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亚丁湾 C.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曼湾D.波斯湾、红海、阿曼湾、霍尔木兹海峡

2013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测试题

2013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测试题(一) 班级:姓名:学号: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上面答题卡: 一、选择题 1、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说:地球看上去更像个水球,这是因为() A 地球表面71%是海洋 B 天是蓝的 C 海洋占陆地面积的90% D 海洋是蓝的 2、热带面积最广是的() A 非洲B亚洲 C北美洲D 欧洲 3、某人的家乡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以下选项符合要求的是() A 北美洲 B 亚洲 C 南美洲D大洋州 4、大洋的边缘部分是() A海B 半岛 C 岛屿 D海峡 5、四大洋当中完全位与北半球的是() A 北冰洋 B 印度洋 C 太平洋 D 大西洋 6、你认为下列各项不能作为海陆变迁的证据是的() A相互分离的大陆都有人类活动 B 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人类活动遗迹 C 有些大陆的边缘可以较好的吻合 D 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7、你认为下列是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的是() A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B 潮汐的作用 C 人为因素 D 火山喷发 8、马来西亚是著名的“火山国”,因为() A 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B 位于板块内部 C 位于板块较硬的部位 D 位于山区 9、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是什么力量使它隆起()

A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分离 C 印度洋板块自身隆起 D 古地中海抬升 10、几乎全部被海洋覆盖的板块是() A 太平洋板块 B 印度洋板块 C 南极洲板块 D 亚欧板块 11、日本号称“火山地震博物馆”是因为() A 位于板块内部B位于板块交界地带C 位于板块较硬的部位 D 位于山区 12、强强说要去既位于西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大陆去旅游,他要去哪里() A 亚洲 B 北美洲 C 南美洲 D 欧洲 13、大名正驾船在亚非分界线上航行,他在哪() A 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 白令海峡 D 马六甲海峡 14、相传亚洲的因纽特人跨过了哪里到了北美洲?() A苏伊士运河 B白令海峡 C巴拿马运河 D马六甲海峡 15、假如地中海将在几千万年之后消失,那么将连在一起的大洲是() A 亚洲、非洲 B 欧洲、非洲 C 北美洲、南美洲 D 大洋州、南极洲 16、完全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是() A 亚洲、欧洲 B 南美洲、非洲 C 欧洲、北美洲 D 亚洲、非洲 17、下列大洲中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都穿过的是() A 亚洲 B 非洲 C 南美洲 D 北美洲 18、关于世界陆地和海洋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全球海陆分布不均匀 C 东半球海洋面积大于西半球海洋面积 D 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北半球陆地面积 19、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是() A 北冰洋 B 南极洲 C 欧洲 D 南美洲 20、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 A 北冰洋 B 南极洲 C 欧洲 D 南美洲 二、连线题 20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归纳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地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地理教案 / 初中地理 / 七年级地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七年级上册《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归纳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广阔的见识,可以让学生了理解到做人的道理还有生存的意义,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地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1.海陆分布的比例: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海陆分布的特征,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陆地占48%,海洋占52%),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陆地占10%,海洋占90%),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海洋多分布在西半球,总体说,陆地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多分布在南半球,无论地球怎样分,分成两个相等的半球,而水半球总是大于陆半球。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有六个大块和无数小块陆地,面积较大的是大陆,面积较小的是岛屿,合起来叫大洲,伸进海洋的突出部分叫半岛,海阳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

窄水道。 2.被赤道穿过的大陆: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 3.按面积排列七大洲的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4.各大洲分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丹麦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北冰洋;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沟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亚洲与大洋洲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 5.①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大洋的狭小水道。 ②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南极洲是最南端多的大洲,最北端是北冰洋(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 ④太平洋被亚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环绕。 ⑤南极洲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

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知识点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⒈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 2.无论我们怎样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是太平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大西洋(形状如同“S”)、印度洋、北冰洋(面积最小、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全在东半球)。(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太大印北) 5.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并分割成大大小小许多块,其中面积广大的叫大陆(共六块大陆:亚欧大陆、南美洲大陆、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洲大陆),面积较小的是岛屿。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半岛则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6.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洲)。面积最大的是亚洲,面积最小的是大洋州;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极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欧洲;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非洲,全部位于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和北美洲;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被三大洲(亚洲、北美洲、欧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三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包围的大洲是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都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亚洲;跨东西南北四个半球的大洲是大洋洲和亚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都是北冰洋。 7.大洲的分界:亚欧两洲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里海、土耳其海峡、黑海;亚非两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北美两洲的分界是白令海峡;北美、欧两洲的分界是丹麦海峡;南美、南极两洲的分界是德雷克海峡;欧、非两洲的分界是直布罗陀海峡。 方法清单: 方法一.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位置记忆方法: 1.图示与口诀结合记忆: 站在北京向西看,亚欧两洲连成片。东南方是大洋洲,非洲大陆在西南。 站在北京往东看,南北美洲在彼岸。南极洲位置最特殊,位于地球最南端。 2.构建脑图: 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地图进行空间记忆,按一定的方向或顺序,在大脑中构建空间分布图,如北冰洋周围的三个大洲由亚洲开始按顺时针分布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在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南极半岛和南美洲隔海峡相望。然后联系世界海陆分布图,从南美洲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是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大洋洲、太平洋。 方法二:在半球图上识别七大洲、四大洋的方法: 1.在东西半球图上判读大洲、大洋 (1)根据陆地面积判读东西半球:东西半球中陆地面积较大的为东半球,陆地面积较小的为西半球。 (2)根据大陆的分布判读大洲:两个大陆手拉手的是南北美洲,北面是北美洲,南面是南美

2020-2021初中地理陆地和海洋精选含答案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 1.(贵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和纬度最高的大洲分别是() A. 亚洲、北美洲 B. 非洲、南美洲 C. 非洲、大洋洲 D. 亚洲、南极洲 【答案】 D 【解析】【分析】南极洲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内,是七大洲中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 2.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A. 太行山是由海洋演化为陆地而成的 B. 太行山今后将会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C. 今天的海螺海蚌是陆地演化而来的 D. 古老的海螺海蚌一直生活在陆地上 【答案】 A 【解析】【分析】解: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浸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这是海陆变迁的例证, 故答案为:A 【点评】地表形态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海陆不断发生变迁。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变成海洋。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海陆变迁的证据有很多,如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古河流遗迹,是陆地变成海洋的例证。 3.下图为“东半球海陆轮廓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三大洲中面积从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A. a-b-c B. a-c-b C. c-a-b D. c-b-a (2)下列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表是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B.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 C. 东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D.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都是以陆地为主【答案】(1)B (2)B 【解析】【分析】(1)由图可以看出,图中a、b、c三大洲分别是亚洲、欧洲和非洲,从面积大小看,a表示的亚洲面积最大,其次是c表示的非洲,第三是b表示的欧洲,故选B。(2)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地球表面“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任何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故选B。 【点评】(1)全球共划分成七个大洲。它们恰似美丽的七巧板,相互组合,巧妙搭配,共同组建了地球上的陆地。按其面积大小依次划分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世界大洋水体相互连通,共有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2)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的,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却是南极大陆。 4.读东半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两大洲的地理分界线是() A. 白令海峡 B. 直布罗陀海峡 C. 巴拿马运河 D. 苏伊士运河 (2)图中全部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洋是()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答案】(1)D (2)C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乙是全部位于东半球的非洲,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两大洲的界线是位于非洲东北部的苏伊士运河,故选D。(2)地球上百分之七十一是被海洋覆盖,海洋面积约有3.8万亿平方千米,其中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跨了东西两个半球,印度洋全部位于

初中地理 陆地和海洋

一、陆地和海洋选择题 1.下图为“东南亚及其附近板块分布示意图”,读后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咽喉” B. 东南亚地势北高南低,呈现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 C. 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之称,全部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D. 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熔岩流破坏田园、建筑物,还可能引发地震,有害无利 【答案】 A 【解析】【分析】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咽喉”,A正确;东南亚中的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呈现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表形态,B错误; 印度尼西亚有“火山国”之称,大部分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C错误; 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和熔岩流破坏田园、建筑物,还可能引发地震,但也会带来肥沃的土壤,有利有害,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东南亚海上要道、地形、地震及危害等,把握相应的课本知识是答题的基础,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有一定难度。 2.台湾省是我国地震多发区,2019年4月18日花莲县附近(北纬24.13度,东经121.52度)发生6.1级左右地震。 据此并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台湾岛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平原主要分布在岛屿东部 B. 西部是迎风坡,比东部降水多

C. 河流水流湍急,水能丰富 D. 全年高温多雨,森林资源丰富 (2)台湾省地震多发频发,主要因为其位于() A. 太平洋的大洋中脊 B. 印度洋大陆架附近 C. 欧亚板块的内部 D. 板块与板块交界附近 【答案】(1)C (2)D 【解析】【分析】(1)台湾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故A错误;台湾西部是背风坡,比东部降水少,故B错误;台湾河流短小湍急,水能丰富,故C正确;台湾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故D错误。故选:C(2)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台湾省地震多发频发,主要因为其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故选:D。 【点评】(1)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其中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地势东高西低,人口与城市主要集中于岛屿西部沿海平原。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等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元叫做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地壳不稳定。大陆和大陆板块相撞,形成高耸的高山和高原;大陆和大洋板块相撞,在大陆边缘形成山脉,高原,岛弧,而海陆交界处形成海沟。 3.在探究海陆变迁的时候,同学们搜集到了2018年中国主要地震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有同学对2018年中国主要地震分布进行了归纳,下列说法中最恰当的是( ) A. 集中分布在沿海 B. 集中分布在西部内陆

【人教版】2018-2019年七年级地理上册第2章陆地和海洋测评(含答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测评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图中正确表示全球海陆面积比例的是( ) 2.关于右图中地理事物名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为岛屿 B.②为半岛 C.④为海峡 D.③为大洋 读四大洲轮廓图,完成第3~4题。 3.四大洲的名称对应错误的是( ) A.①——欧洲 B.②——非洲 C.③——亚洲 D.④——南美洲 4.仅濒临太平洋、大西洋的大洲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东西半球示意图,完成第5~6题。 5.赤道没有穿过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6.南、北回归线同时穿过的大陆是( ) 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 D.南美洲大陆

7.下图中甲、乙、丙代表的大洲或大洋分别是( ) A.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B.非洲、太平洋、南美洲 C.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D.南美洲、太平洋、非洲 读右图,完成第8~10题。 8.图中A大洲和B大洲的分界线是(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马六甲海峡 D.白令海峡 9.包围①大洋的大洲没有( ) A.非洲 B.亚洲 C.南极洲 D.北美洲 10.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 A.④ B.③ C.② D.① 11.下表是四大洋的代码与面积比较,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是大西洋,面积最大 B.亚洲、欧洲、北美洲濒临d大洋 C.南、北美洲东临c大洋 D.b是印度洋,完全位于东半球 12.关于下图中大洲的自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七大洲中“我”面积最小,但“我”却居住在世界最大的大陆上 B.北回归线穿过“我”的南部,北极圈从“我”的北部经过 C.“我”和大哥亚洲隔着乌拉尔山脉和白令海峡 D.本初子午线穿过“我”的西部,“我”主要居住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13.下列地貌的形成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