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与电磁力的比较

万有引力与电磁力的比较
万有引力与电磁力的比较

三、万有引力与电磁力的比较

摘要:文章提出了两个基本假设,指出了引力与Coulom,力的相似性和区别,它们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作用力的大小不变。

关键词:万有引力、电磁力、量子分布、连续分布、转化

引力平方反比律是1665年到1667年Newton在家乡居住躲避瘟疫的时期发现的。当时他24岁左右,正值青春年华、才思敏捷的时代,他的引力思想正是在这二年间孕育、发展和形成的。后来Newton在谈到他在1666年间一系列重要发现时写道:“这一年里,我开始想把重力推广到月球的运行轨道上去,在求出了在内球面上一个旋转的小球对球面的压力后,我就从行星运转周期的平方同它们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的开普勒定律推导出:使行星保持在它们的轨道上的力必定与它们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而后把使月球保持在它轨道上所需要的力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做了比较,发现它们近似相等。所有这一切都是在1665年和1666年瘟疫流行的年代里发现的。那时我正处于发明创造的青春年代,并且比任何时候都更关心数学和哲学。”?行星绕日运动的轨道究竟是什么样的,这是当时科学界所关心的问题。1679年,Hally与Wren也按照圆形轨道由Kepler第三定律和Huygens 在1673年发表的向心力的公式,证明了作用于行星的引力与它们到太阳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但是他们不能证明行星在椭圆轨道上也是如此。这年10月24日, Hooke在给Newton 的信中,提出了引力反比于距离的平方的猜测,并问道:如果是这样,行星的轨道将是什么形状?Hooke给Newton的信重新激起了Newton对动力学的兴趣,使Newton把他的注意力转到椭圆运动问题。 1684年1月,Wren、 Hally和Hooke三位当时英国科学界著名人士在伦敦相叙,讨论行星运动的轨道问题。胡克说他已通晓,但拿不出计算结果。于是Hally 专程去剑桥请教Newton 。 Newton告诉Hally他在1679年做了行星在椭圆轨道上时引力平方反比律的证明,断然地说,行星绕日轨道是个椭圆,但手稿压置5年之久,一时找不到,应允重新计算,约期三个月后交稿。 Hally按约再度访剑桥, Newton交出一份手稿《论运动》, Hally大为赞叹。

在《原理》第三篇〈宇宙体系〉中, Newton精辟地表达了万有引力定律:“一切物体所具有的引力正比于它们各自所包含的物质的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1685年, Newton 在《原理》中提到引力是物体的普遍属性时写道:“如果依靠实验和天文观察,普遍发现地球周围的所有物体都被吸向地球,而且这种吸引正比于这些物体各自所含的物质之量,月球同样也按其物质之量而被地球所吸引;另一方面,我们的海洋又被月球所吸引;所有行星都相互吸引,而且彗星也以同样方式被太阳所吸引;那么,根据这条法则,我们必须普遍承认,所有物体都天然具有相互吸引的本性。”

物体间的引力反比于其间距离的平方是引力的基本属性。在当前新发展的一些理论中,预言有一些新的弱作用粒子。由于它们的存在,有可能破坏这一基本属性。检验平方反比律不仅能进一步确定引力规律的精确程度与适用范围,还能判断某些新理论的真伪,影响着整个物理学的发展。人们还期待这一研究能对物理学统一的途径提供有益的线索与启示。虽然引力的平方反比律与库仑定律相似,但是对引力规律的检验要比对库仑定律检验困难得多。除了引力很弱,难以测量得很精确以外,由于尚未发现有负质量,环境引力的干扰很难屏蔽。因此,降低或消除干扰成为检验引力平方反比律的关键。目前,在较大的距离上,例如在太阳系尺度范围内,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已经有了较好的证据。通过对各行星、宇宙

飞船、人造卫星以及火箭等的运行轨道的研究证明,平方反比定律中的距离r2±δ的δ精度已达到了10-8。然而在较小的距离上,例如1米以下到几厘米,δ的精度目前只能达到

10-3。近距离的实验更具有较大的困难:首先与小物体间的距离越小,引力就越弱,难以

准确测量;其次,在近距离下,引力干扰相应加大,在引力不可屏蔽的情况下,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就成了问题。澳大利亚的地球物理学家斯塔西等人,通过测量几千米深矿井中的地球引力,再与地面上的地球引力做比较,来判断近距离下的平方反比定律。然而,这种方法需事先假定地球是一个匀质球体或椭球体,从他们得到的实验结果来看,很难说明是平方反比律不准确还是地球本身是非匀质的。

最早提出电力平方反比定律的是Priestley 。 Priestley的好友富兰克林曾观察到放在金属杯中的软木小球完全不受金属杯上电荷的影响, 他把这现象告诉了Priestley,

希望他重做此实验。 1766年, Priestley做了富兰克林提出的实验, 他使空腔金属容器带电, 发现其内表面没有电荷, 而且金属容器对放于其内部的电荷明显地没有作用力。他立刻想到这一现象与万有引力的情况非常相似。因此他猜想电力与万有引力有相同的规律, 即两个电荷间的作用力应与他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在1767年Priestley写了一本《电的历史和现状》。 1769年, 爱丁堡的John Robison 首先用直接测量方法确定电力的定律, 他得到两个同号电荷的排斥力与其距离的2.06次方成反比。他推断正确的电力定律是平方反比律, 他的研究结果是多年之后(1801年)发表才为人所知。

1772年英国物理学家 Cavendish 遵循Priestley的思想以实验验证了电力平方反比定律。他将一个金属球形容器固定在一绝缘支柱上。用玻璃棒将两个金属半球固定在铰链于同一轴的两个木制框架, 使这两个半球构成与球形容器同心的绝缘导体球壳。用一根短导线连接球形容器和两个半球, 利用一根系于短导线上的丝线来移动导线。Cavendish先用短导线使球形容器与两半球相连。用莱顿瓶使两半球带电, 莱顿瓶的电位可事先测定, 随后通过丝线将短导线抽

去。再将两半球移开, 并使之放电。然后用当时最准确的木髓球静电计检测球形容器上的带电状态。静电计并未检测到球形容器上有任何带电的迹象。他用实验和计算的方法得出电力与距离成反比的方次与2的差值不大于0.02。Cavendish的实验得出的定量结果与十三年后(1785年) Coulomb用扭秤直接测量所得的结果的准确度相当,但他的研究成果都没有发表。是一百年后Maxwell整理 Cavendish的大量手稿时才将上述结果公诸于世的。

最为著名的是法国物理学家Coulomb的研究工作。 Coulomb曾从事毛发和金属丝扭转弹性的研究, 这导致他在1777年发明了后来被称为Coulomb秤的扭转天平或扭秤。 1784年Coulomb发表论文, 介绍他发现的扭转力与线材直径、长度、扭转角度以及与线材物理特性有关的常数之间的关系,还介绍了用扭秤测量各种弱力的方法。同年, Coulomb响应法国科学院有赏征集研究船用罗盘,他的科学生涯开始从工程、建筑转向电、磁的研究。1785年Coulomb设计制作了一台精确的扭秤, 用扭秤实验证明了同号电荷的斥力遵从平方反比律,用振荡法证明异号电荷的吸引力也遵从平方反比定律。他的实验误差偏离平方为 4×10-2 。 Coulomb的研究工作得到了普遍的承认, 而平方反比定律也就以Coulomb的名字( Coulomb`s law)来命名了。

现在物理学思想,与传统物理学思想的最大不同是:前者是解释和预测宇宙的现象,后者是揭示宇宙的“本质”。解释和预测宇宙的现象就是:按人类业已形成的数理逻辑体系,解释和预测宇宙。在现代物理学基础理论中,一般所使用的物理学基本原理,不可能在实验中得到验证,只能验证由这些物理学基本原理,产生的物理学理论所带来的实际效应(在经典物理学中叫物理“现象”)。因此,我们可以用这样或那样的基本原理,建立这样或那样的理论。在“众多”的“正确”理论中,我们可能淘汰一部分,只留下少数几种,甚至只保留一种。淘汰的标准就是理论的扩展性,或叫理论的普适性、广泛性,因为我们力求用尽量少的基本原理,解释尽量多的宇宙现象,这是一个涉及物理学中美学范畴的问题。这种思

想看起来带有浓重的人性化色彩(即主观性),带有强烈的“强人择原理”味道。这不仅有人会问:宇宙为什么要符合我们建立的数理逻辑?这又变成一个哲学问题了,回答只能是:因为他是我们是我们的宇宙,既然她孕育了我们,就应该让我们以自己的方式来了解她。恩格斯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设。”【1】

基本假设:1、电磁质量间不存在万有引力,数值在实数集上呈量子分布;引力质量间不存在Coulom力,数值在实数集上呈连续分布。

2、电磁质量与引力质量可以互相转化,在转化过程中作用力大小不变。

由基本假设可知万有引力定律与Coulomb,s law本质是一样的,即可以将万有引力定律从引力质量推广至电磁质量,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而解决了困绕物理学界多年的难题——Coulomb,s law与万有引力定律相似性的本质。

引力场也是conservative force field,引力线也不是闭合线,circulation theorem依然成立。由于Gauss, theorem与Coulomb,s law的实质都是电力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两者是完全等价的,正如《费曼物理学讲义》卷2中指出:“Gauss, theorem只不过是用一种不同的形式来表述两电荷间的Coulomb,s law。它们是完全等价的,只要我们记住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是径向的。”这里“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是径向的”是空间旋转对称性的必然结果。

由于Coulomb,s law成立的条件是静止,指两个点电荷相对静止,且相对于观察者静止(均在惯性系中)。静止条件也可以放宽,即可以推广到静止源电荷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但不能推广到运动源电荷对静止或运动电荷的作用——由于推迟效应,运动源电荷对静止或运动电荷的作用不遵循Coulomb,s law。仅当v=0时,才有f12= —f21。这表明两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而两运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则违背牛顿第三定律,尽管在速度v不大是差别很小。Coulomb,s law只有对于静止电荷(相对于某一特定的惯性系而言)成立的条件说明了近距作用观点的场的存在,为正确理解牛顿第三定律与动量守恒定律的关系以及牛顿第三定律成立的条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引力本身似乎携带了与其深层的量子特征相联系的熵,它的热力学特征之本质乃是未来宇宙学家们需要探讨的问题。【2】根据场的space-time本质的观点,能量是物质与space-time的相互作用,如果认为引力质量具有正的能量,那么必须认为引力场具有负能量,自然界不存在负引力质量的物体,物理学家预言宇宙中存在负引力质量,但是没有发现由负引力质量形成的物质原因在于此。引力定律确保了宇宙中所有质量之间的(负的)引力位能,必定永远和每个质量m相关联的(正的)能量mc2的总和大小相等、符号相反。因此总的结果准确的等于0。现代物理学认为物质的引力场的质量是静止质量的10-37倍,原因在于它只是计算的其space-time量子形式。同理整个宇宙的电磁质量之和也为0。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于光远等编译,第24页

【2】[英]Stephen Hawking 著许明贤、吴忠超译,《时间简史》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年2月版

附录1:美国物理学家J.B.福斯勒利用2个原子干涉重力仪,找到了测量万有引力常数的新方法,测量精度可达百万分之一。该科研成果发表在近期的美国《科学》杂志上。

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不仅对弄清引力相互作用的性质非常关键,而且对于理论物理学、地球物理、天文学、宇宙学以及精确测量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但它的精度至今仍不理想。自1798年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采用精密扭秤获得历史上第一个较为精确的万有引力常数G测量值以来,人们虽经努力,但迄今对G的测量精度仍低于万分之一。因此,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作为一个热点和难点为各国科学家所关注,并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进行研究。目前测G的方法大致分三大类。地球物理学方法引力效应明显,但实验精度较低;空间测量方法面临着很多新的技术难题,目前仍在探索之中;实验室内测量是目前获得高精度G值的主要方,常用工具是精密扭秤,但其工作艰巨而又困难,实验精度的提高主要受到引力相互作用十分微弱的限制。近年来出现的利用原子干涉测量G的方法,测量精度也不高。美国研究人员为此对原子干涉测量方法进行了改进,他们将2个相同的原子干涉重力仪安装在不同的高度,在两者之间固定了重540千克的铅垂,铅垂对

2个重力仪中原子所受的重力影响不同,由于增加铅垂的引力,上面的重力仪所受的重力很容易增加,下面的很容易减少,这样就可以获得仅来自于铅垂引力的差别。由于地球的引力不会影响这种差别,而与所处高度有关的地球引力作用可以通过多次重复实验消除。在这一过程中,铅垂的重量和位置的测定精度很高,因此,从该实验中计算万有引力常数相对容易。研究人员指出,虽然该实验测量G的精度达到了10万分之一,仍比要求的低20倍,但该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可行。他们已经准备进行新的实验,新实验中对G 精度的测量将达到百万分之一。另外,有关专家指出,利用这种方法不仅可用来测量G,还可对在实验室中研究广义相对论有重要意义。

附录2:德国2002年5月14日德科学家在纳米层次上实现光能和机械能转换 2002年05月15日09:47 摘自新华网

新华网柏林5月14日电(记者潘治)德国科学家日前发现一种单分子聚合物,在光照条件下可引起其纳米尺度的链式结构长度发生变化,即在纳米层次上实现将光能转化为机械能。科学家认为,这一发现使未来纳米机器找到简便可控的动力成为可能。德国慕尼

黑大学与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科学家说,他们发现的这种新型纳米机械是单个的感光聚合分子,呈链式结构,由物质偶氮苯构成。偶氮苯由两个苯环连接构成,具有顺、反两种异构体形式,两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这种物质已在许多实验中表现出感光性,可以起到如同“光学开关”般的作用。

科学家发现,当他们利用紫光对这种单分子聚合物进行多次照射后,其链式结构长度变长,而用波长相对较短的紫外线照射后,其长度也随之变短。实验中,这种聚合物的长度变化可重复实现多次,直到其链式结构断裂为止。科学家解释说,他们的这一发现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如他们在实验中还曾将一个质量微小的“重物”垂直悬挂在纳米结构末端,组成一个如同弹簧吊起重物的机械,结果成功实现了利用光照将“重物”吊起放下的过程。他们在发表于新一期《科学》杂志的论文中表示,这是人类首次在纳米层次上将光能转化成动能,这一成果给未来各种纳米机械找到了新的潜在能源。

电磁铁的设计计算

电磁铁的设计计算 1原始数据 YDF-42 电磁铁为直流电磁铁工作制式为长期根据产品技术条件已知电磁铁的工作参数 额定工作电压UH=24V 额定工作电压时的工作电流IH ≤1A 2 测试数据 测试参数工作行程δ=1mm 吸力F=7.5kg 电阻R=3.5Ω 4 设计程序 根据已测绘出的基本尺寸通过理论计算确定线圈的主要参数并验算校核所设计出的电磁铁性能 4.1 确定衔铁直径dc 电磁铁衔铁的工作行程比较小因此电磁吸力计算时只需考虑表面力的作用已知工作行程δ=1mm 时的吸合力F=7.5kg 则电磁铁的结构因数 K = F/δ7.5/0.1=27 (1) 电磁铁的结构形式应为平面柱挡板中心管式 根据结构因数查参考资料,可得磁感应强度BP=10000 高斯 当线圈长度比衔铁行程大的多时,可以不考虑螺管力的作用,认为全部吸力都由表面力产生由吸力公式 F= (Bp/5000)2×Π/4×dc2 (2) 式中Bp磁感应强度(高斯) dc 活动铁心直径(毫米) 可以求得衔铁直径为 dc= 5800×F Bp = 5800×7.510000 =1.59cm=15.9mm 取dc=16 mm 4.2 确定外壳内径D2 在螺管式电磁铁产品中它的内径D2与铁心直径dc之比值n 约为2~ 3 ,选取n=2.7 D2=n ×dc=2.76×16=28.16 毫米(3) 式中D2 外壳内径毫米 4.3 确定线圈厚度 bk= D2?dc 2 ?Δ(4) 式中bk -----线圈厚度毫米 Δ------线圈骨架及绝缘厚度毫米今取Δ=1.7 毫米 bk= 28.16?16 2 ?1.7 =4.38毫米 今取bk=5 毫米 4.4 确定线圈长度 线圈的高度lk与厚度bk比值为β,则线圈高度

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练习

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图所示,固定的水平长直导线中通有电流I,矩形线框与导线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且一边与导线平行.线框由静止释放,在下落过程中() A.穿过线框的磁通量保持不变B.线框中感应电流方向保持不变 C.线框所受安培力的合力为零D.线框的机械能不断增大 答案: B 解析: 当线框由静止向下运动时,穿过线框的磁通量逐渐减小,根据楞次定律可得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为顺时针且方向不发生变化,A错误,B正确;因线框上下两边所在处的磁场强弱不同,线框所受的安培力的合力一定不为零,C错误;整个线框所受的安培力的合力竖直向上,对线框做负功,线框的机械能减小,D错误. 2.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绝缘平面上足够长的金属导轨不计电阻,但表 面粗糙,导轨左端连接一个电阻R,质量为m的金属棒(电阻也不计) 放在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整个装置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 导轨平面垂直.用水平恒力F把ab棒从静止起向右拉动的过程中 ①恒力F做的功等于电路产生的电能 ②恒力F和摩擦力的合力做的功等于电路中产生的电能 ③克服安培力做的功等于电路中产生的电能 ④恒力F和摩擦力的合力做的功等于电路中产生的电能和棒获得的动能之和 以上结论正确的有()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 C 解析: 在此运动过程中做功的力是拉力、摩擦力和安培力,三力做功之和为棒ab动能增加量,其中安培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选项C正确.

3. 一个边长为L 的正方形导线框在倾角为θ的光滑固定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随后进入虚线下方方向垂直于斜面 的匀强磁场中.如图所示,磁场的上边界线水平,线框的下边ab 边始终水平,斜面以及下方的磁场往下方延伸到足够远.下列推理判断正确的是( ) A .线框进入磁场过程b 点的电势比a 点高 B .线框进入磁场过程一定是减速运动 C .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一定等于线框减少的机械能 D .线框从不同高度下滑时,进入磁场过程中通过线框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不同 答案: C 解析: ab 边进入磁场后,切割磁感线,ab 相当于电源,由右手定则可知a 为等效电源的正极,a 点电势高,A 项错.由于线框所受重力的分力mg sin θ与安培力大小不能确定,所以不能确定其是减速还是加速,B 项错;由能量守恒知C 项 对;由q =n ΔΦR 知,q 与线框下降的高度无关,D 项错. 4.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两根平行金属导轨之间接有定值电阻R ,质量不能忽略的金属棒与两导 轨始终保持垂直并良好接触且无摩擦,棒与导轨的电阻均不计,整个装置放在匀强磁场中,磁 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棒在竖直向上的恒力F 作用下加速上升的一段时间内,力F 做的功与 安培力做的功的代数和等于( ) A .棒的机械能增加量 B .棒的动能增加量 C .棒的重力势能增加量 D .电阻R 上放出的热量 答案: A 解析: 由动能定理有W F +W 安+W G =ΔE k ,则W F +W 安=ΔE k -W G ,W G <0,故ΔE k -W G 表示机械能的增加量.选A 项.

统一理论 万有力与电磁力的统一

万有力与电磁力的统一 云南云维股份大为制焦电仪黄兆荣 摘要:本文从现有的电磁理论和万有引力理论出发,结合作者做的大量实验,证明统一理论中的电磁力与万有引力(万有力)的统一,万有力是电磁力,电磁力也是的万有力。电磁力分为电斥力和电引力。万有力分为万有引力和万有斥力,引力和斥力能相互转换。 关键词:万有引力万有斥力电引力电斥力万有力电磁力 Unified theory The unification of gravitation and electromagnetic force Yunnan Yunwei big char Huang Zhao rong instrument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existing electromagnetic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gravity, the author does a lot of experiments to prove the unity of the theory of electromagnetic force and gravitational force (million) of the unified, powerful force is electromagnetic force, electromagnetic force is also powerful. Electromagnetic force is divided into electric repulsion and electric force. 000 strong points are the universal gravitation and the universal repulsion, the attraction and the repulsion energy conversion. Key words: gravity, gravity, gravitational force, electromagnetic force 一、概述:万有引力是任何物体之间的吸引力,数值很小,电磁力数值大,都是长程力。统一理论是引力、电磁力、弱力、强力统一成一种力。 二、物体的原子或分子热运动:任何物体的原子(分子)都做热运动,运动就会有摩擦,则有小噪音、小热量、小电磁力、少量的新物质产生等小效应。大摩擦有大效应,小摩擦有小效应,故原子、分子就是一个带电体,物体也就是一个带电体。用电位差计、毫伏表、示波器测量任何物体(原子、分子)任何两点都有毫伏级的电压值,即任何物体任何两点之间的力是电磁力,我与同事们用电位差计(0.04%级)先测量没摩擦的任何物体的电压,然后用表笔与任何物体一边摩擦一边测量摩擦的电压,发现摩擦的电压比没摩擦的大,且与摩擦速度有关。人们一直认为原子、分子、物体是不带电的,它们之间的力是万有引力(数值很小电磁力),地球是一个电磁场,物体也是一个小电磁场,地球与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是很小的电磁力,也就认为是万有引力。 三、原子的电性:以氢原子为例说明原子的带电性,氢原子是由一个氢原子核(带正电)和一个核外电子(带负电)组成,那么氢原子核有一个正电场(+E),电子有一个负电场(-E),如图1所示:

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分析高中物理专题.docx

第 10 课时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分析 一、知识内容: 1、分析:棒的运动过程→ 运动性质→ 遵从规律; 2、掌握能量的转化方向:哪些能量减少,哪些能量增加; 3、电能→内能 Q:I 恒定→Q I 2 Rt ;I变化:用有效值求,或能量守恒; 4、常用知识点:动能定理、能量守恒、W 、P、Q、等。 二、例题分析: 【例 1】如图所示, PQ 、MN 为足够长的两平行金属导轨,它们之间连接一个阻值为R=8 Ω的电阻,导轨间距为 L=1m ,一质量 m=0.1kg,电阻 r=2 Ω的均匀金属杆水平放在 导轨上,它与导轨的滑动摩擦因数 3 / 5 ,导轨平面倾角300,在垂直导轨平面方向有匀强磁场, B=0.5T ,今让金属杆由静止开始下滑,从杆静止开始到杆 AB恰好匀速运动的过程中经过杆的电量q 1C ,求: (1)当 AB 下滑速度为2m/ s时加速度的大小 (2)AB 下滑的最大速度 (3)从静止开始到 AB 匀速运动过程R 上产生的热量? 【例2】如图所示,两根间距为l 的光滑金属导轨(不计电阻),由 一段圆弧部分与一段无限长的水平段部分组成,其水平段加 有竖直向下方向的匀强磁场,其磁感应强度为B,导轨水平段 上静止放置一金属棒cd,质量为2m,电阻为2r,另一质量为 m,电阻为 r 的金属棒ab,从圆弧段M 处由静止释放下滑至 N 处进入水平段,圆弧段 MN 半径为 R,所对圆心角为 60°,求: (1) ab 棒在 N 处进入磁场区速度多大?此时棒中电流是多少? (2) cd 棒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大? (3) cd 棒由静止到达最大速度过程中,系统所能释放的热量是多少? 【例 3】用质量为m、总电阻为R 的导线做成边长为l 的正方形线框MNPQ ,并将其放在倾 光磁静角为θ的平行绝缘导轨上,平行导轨的间距也为l,如图所示。线框与导轨之间是滑的,在导轨的下端有一宽度为l(即 ab=l)、磁感应强度为 B 的有界匀强磁场,场的边界aa′、bb′垂直于导轨,磁场的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某一次,把线框从 止状态释放,线框恰好能够匀速地穿过磁场区域。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求:(1)线框通过磁场时的运动速度; (2)开始释放时, MN 与 bb′之间的距离; (3)线框在通过磁场的过程中所生的焦耳热。

电磁铁计算公式

第一章常用低压电器 电器: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与应用起着控制、调节、检测和保护的作用。 根据外界的信号和要求,自动或手动接通或断开电路,断续或连续地改变电路参数,以实现对电路或非电路对象的切换、控制、保护、检测、变换和调节用的电气设备。 定义:一种能控制电能的器件。 第一节电磁式低压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低压电器:用于交流1200V、直流1500V以下电路的器件 ●高压电器:用于交流1200V、直流1500V以上电路的电器。 电力传动系统的组成: 1)主电路:由电动机、(接通、分断、控制电动机)接触器主触点等电器元件所组成。 特点:电流大 2)控制电路:由接触器线圈、继电器等电器元件组成。 特点:电流小 ●任务:按给定的指令,依照自动控制系统的规律和具体的工艺要求对主电路进行控制。 一、低压电器的分类 1、按使用的系统

1)低压配电电器 用于低压供电系统。电路出现故障(过载、短路、欠压、失压、断相、漏电等)起保护作用,断开故障电路。(动动稳定性、热稳定性) 例如:低压断路器、熔断器、刀开关和转换开关等。 2)低压控制电器 用于电力传动控制系统。能分断过载电流,但不能分断短路电流。(通断能力、操作频率、电气和机械寿命等) 例如:接触器、继电器、控制器及主令电器等。 2、按操作方式 1)手动电器:刀开关、按钮、转换开关 2)自动电器:低压断路器、接触器、继电器 3、按工作原理 1)电磁式电器:电磁机构控制电器动作 2)非电量控制电器:非电磁式控制电器动作 ◆电磁式电器由感测和执行两部分组成。 感测部分(电磁机构):接受外界输入的信号,使执行部分动作,实现控制的目的。 执行部分:触点系统。 二、电磁机构

高中物理复习课: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和能量问题教案

复习课: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和能量问题教案 班级:高二理科(6)班下午第一节授课人:课题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与能量问题第一课时 三维目标1.掌握电磁感应中动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 2.理解电磁感应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3.运用能量的观点分析和解决电磁感应问题 重点1.分析计算电磁感应中有安培力参与的导体的运动及平衡问题 2.分析计算电磁感应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 难点1.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规律解答电磁感应问题 2.运用能量的观点分析和解决电磁感应问题 教具多媒体辅助课型复习课课 时 安 排 2课时 教学过程一、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 课前同学们会根据微课视频完成学案上的知识清单:1.安培力的大小 2.安培力的方向判断 3.两种状态及处理方法 状态特征处理方法 平衡态加速度为零根据平衡条件列式分析 非平衡态 加速度不为 零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动态分析或结 合功能关系进行分析 4.力学对象和电学对象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处理学案上的例题和拓 展训练 例1:如图所示,在磁感应强 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 匀强磁场中,金属杆MN放 在光滑平行金属导轨上,现用平行于金属杆的恒力F,使MN从静止开始向右滑动,回路的总电阻为R,试分析MN 的运动情况,并求MN的最大速度。 拓展训练1:如图所示,两根足 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倾 角θ=30°的斜面上,导轨电 阻不计,间距L=0.4 m。导轨 所在空间被分成区域Ⅰ和Ⅱ, 两区域的边界与斜面的交线为 MN,Ⅰ中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 斜面向下,Ⅱ中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上,两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0.5 T。在区域Ⅰ中,将质量m1=0.1 kg,电阻R1=0.1 Ω的金属条ab放在导轨上,ab刚好不下滑。然后,在区域Ⅱ中将质量m2=0.4 kg,电阻R2=0.1 Ω的光滑导体棒cd置于导轨上,由静止开始下滑。cd 在滑动过程中始终处于区域Ⅱ的磁场中,ab、cd始终与导轨垂直且两端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取g=10 m/s2。问: (1)cd下滑的过程中,ab中的电流方向; (2)ab刚要向上滑动时,cd的速度v多大; 例2:如图所示的图中,导体棒ab垂直放在水平导轨上,导轨处在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导体棒和导轨间接触良好且摩擦不计,导体棒、导轨的电阻均可忽略,今给导体棒ab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有的同学说电容器断路无电流,棒将一直匀速运动 下去;有的同学认为棒相当于电 源,将给电容器充电,电路中有电 流,所以在安培力的作用下,棒将 减速。关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呢?

电磁力和引力的统一

电磁力和引力的统一 云南云维集团大为制焦电仪黄兆荣 摘要:本文从实验及理论两方面来证明电磁力就是引力,引力也是电磁力,电磁力与引力是统一,利用该原理解释宇宙中星球之间的运动、原子内部的运动,以及电磁力和引力统一在工业生产中的现象。 关键词:电磁力引力统一电引力电斥力 一、概述: 引力即是万有引力,任意两个物质之间都存在的力,电磁力就是电力与磁力的统称,引力与电磁力都是长程力,通过实验来证明电磁力与引力是统一种力,从表面上看电磁力大,引力小。宇宙是一个电磁场,地球也是一个电磁场,物质在电磁场中受到的就是电磁力。 二、实验 1、引力实验,用各种大小不同的物质用细线悬挂起来,再用任何大小不同的其他物质去接近悬挂物质,发现都有吸引力现象,且不同的物质引力大小不同,引力有尖端现象,即尖端的力量大,万有引力常数只是对铅球而言的。 2、电磁力实验:实验(1)用的悬挂物质保留,将与毛皮摩擦后的塑料棒(带电)接近悬挂物质就有吸引力,也有尖端效应,再将摩擦后的塑料棒直接接触悬挂物质,大小在一定范围内表现为斥力(电斥力),超过一定的范围就是引力(电引力)。 既有mA/Va(引力)<m/V(电斥力)<mc/Vc(电引力)。 3、用电压表测量(自然物体)任意物体任意两点均有电压,且电压值不相等,同样用频率表或电流表也可以测出其频率和电流值。 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出电磁力是引力,只是电磁力比引力大。 我们从基本的现象摩擦来分析。 摩擦;是两个物体做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现象,是一种物理变化。因为任何物体的表面都是凸凹不平的,在物体的相对运动产生的现象,不仅物体自身发生变化还会影响周围物质产生物理变化,摩擦会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热量(发光),电等现象,还会产生能量和物质交换。我们都知道塑料棒与毛皮摩擦后,能吸引碎片等物体,这实验表明塑料棒有电引力带电荷,也就是有电磁力,或者说引力转换了成电磁力,也说明电磁力与引力是同一种作用力。 三、解释星球和原子运动现象 众所周知,地球围绕太阳做近似椭圆轨道的运动,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使地球与太阳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距离范围内。原子内部的情况也与此相似,电子围绕原子核在相对稳定的距离范围内运动。正是因为质量与电压(m/V)的比值:A:当m/V小于某一数值时,原子核与电子就表现为排斥力, 不能成为一个整体。 B、当m/V的值大于某一数值时,两者之间表现为引力,不会远离而去。 C、原子都是带电的,这是由于原子核与电子时刻都在做相对运动,电引力与电斥力不是时刻保持平衡的。因为任何物体都是在变化的,所以电压都是变化的。 现在的电学中,说电的性质时,有同性相斥、异性相斥,这说明任何物质都是带电的,都有电磁力,也说明任何物质之间都有引力,但是用正、负来表示电荷的性质,是不准确的,电力与其他力一样有大小和方向。没有正、负的。四,生产中的电磁力与引力统一的例证

高中物理 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问题

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问题 能的转化与守恒,是贯穿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之一。从能量的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既是学习物理的基本功,也是一种能力。 电磁感应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在磁场中必定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因此,要维持感应电流的存在,必须有“外力”克服安培力做功。此过程中,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当感应电流通过用电器时,电能又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外力”克服安培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同理,安培力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安培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认真分析电磁感应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熟练地应用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是求解较复杂的电磁感应问题的常用方法,下面就几道题目来加以说明。 一、安培力做功的微观本质 1、安培力做功的微观本质 设有一段长度为L、矩形截面积为S的通电导体,单位体积中含有的自由电荷数为n,每个自由电荷的电荷量为q,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如图所示。 所加外磁场B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电流方向沿导体水平向右,这个电流是由于自由电子水平向左定向运动形成的,外加磁场对形成电流的运动电荷(自由电子)的洛伦兹力使自由电子横向偏转,在导体两侧分别聚集正、负电荷,产生霍尔效应,出现了霍尔电势差,即在导体内部出现方向竖直向上的横向电场。因而对在该电场中运动的电子有电场力f e的作用,反之自由电子对横向电场也有反作用力-f e作用。场强和电势差随着导体两侧聚集正、负电荷的增多而增大,横向电场对自由电子的电场力f e也随之增大。当对自由电子的横向电场力f e增大到与洛伦兹力f L相平衡时,自由电子没有横向位移,只沿纵向运动。导体内还有静止不动的正电荷,不受洛伦兹力的作用,但它要受到横向电场的电场力f H的作用,因而对横向电场也有一个反作用力-f H。由于正电荷与自由电子的电量相等,故正电荷对横向电场的反作用-f H和自由电子对横向电场的反作用力-f e相互抵消,此时洛伦兹力f L与横向电场力f H相等。正电荷是导体晶格骨架正离子,它是导体的主要部分,整个导体所受的安培力正是横向电场作用在导体内所有正电荷的力的宏观表现,即F=(nLS)f H=(nLS)f L。 由此可见,安培力的微观本质应是正电荷所受的横向电场力,而正电荷所受的横向电场力正是通过外磁场对自由电子有洛伦兹力出现霍尔效应而实现的。

2021年电磁铁电磁力计算方法

电磁铁电磁力计算方法 欧阳光明(2021.03.07) 1磁动势计算(又叫安匝数)IN E = 匝数2 2)12(212d D D L d L d D D N -=-= 其中: -L 绕线宽度)(mm -2D 绕线外径)(mm -1D 绕线内径)(mm -d 漆包线直径)(mm 绕线长度 根据电阻公式 222223324(21)(21)41010()d 4L D D l L D D d R d S πρρρπ----==?=?Ω绕其中: 根据4322224 10(21)(21)d U U Ud I L D D R L D D ρρ===?-- 故磁动势

2磁感应强度计算(磁动势在磁路上往往有不同的磁降,但每一圈的磁降和应等于磁动势) 即:()IN HL =∑ 其中: 一般情况下,电磁阀除气隙处外,其余部分均采用导磁性能很好的材料,绝大部分磁动势降是在气隙处, 即0()IN HL H δ=≈?∑ 其中: 而000= B H μ 其中: 所以:30 00=10B IN H δδμ-≈?? 又因为23102(21) d U IN D D ρ=?+ 故:2600102(21)d U B D D μρδ=?+

3电磁力的计算 根据26000 1102F B S μ=? 其中: 又因为2600102(21)d U B D D μρδ=?+ 所以:2262600000110[]1028(21)S d U F B S D D μμρδ =?=?+ 其中: -70μπ-?导磁率,410亨/米; 20S mm -气隙面积(); -d 漆包线直径)(mm ; U -电压(V ) ; 20.0178./mm m ρ-Ω铜的电阻率; -2D 绕线外径)(mm ; -1D 绕线内径)(mm ; mm δ-气隙长度()即行程;

物理 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 基础篇

物理总复习: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 【考纲要求】 理解安培力做功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能量转化方面所起的作用。 【考点梳理】 考点、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 要点诠释: 电磁感应现象中出现的电能,一定是由其他形式的能转化而来的,具体问题中会涉及多种形式能之间的转化,如机械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内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分析时应当牢牢抓住能量守恒这一基本规律,分析清楚有哪些力做功就可以知道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参与了相互转化,如有摩擦力做功,必然有内能出现;重力做功就可能有机械能参与转化;安培力做负功就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做正功就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然后利用能量守恒列出方程求解。 电能求解的主要思路: (1)利用克服安培力做功求解:电磁感应中产生的电能等于克服安培力所做的功。 (2)利用能量守恒求解: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产生的电能。 (3)利用电路特征求解:通过电路中所产生的电流来计算。 【典型例题】 类型一、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判断有关问题 例1、如图所示,闭合线圈abcd用绝缘硬杆悬于O点,虚线表示有界磁场B,把线圈从图示位置释放后使其摆动,不计其它阻力,线圈将() A.往复摆动 B.很快停在竖直方向平衡而不再摆动 C.经过很长时间摆动后最后停下 D.线圈中产生的热量小于线圈机械能的减少量 【思路点拨】闭合线圈在进出磁场的过程中,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线圈产生感应电流,其机械能转化为电热,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答案】B 【解析】当线圈进出磁场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机械能不断转化为电能,直至最终线圈不再摆动。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在这过程中,线圈中产生的热量等于机械能的减少量。 【总结升华】始终抓住能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金属块(圆环、闭合线圈等)在穿越磁场时有感应电流产生,电能转化为内能,消耗了机械能,机械能减少,在磁场中运动相当于力学部分的光滑问题,不消耗机械能。上述线圈所出现的现象叫做电磁阻尼。用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解决此类问题往往十分简便。磁电式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过程中也利用了电磁阻尼现象,所以指针能很快静止下来。 举一反三 【变式】光滑曲面与竖直平面的交线是抛物线,如图所示,抛物线的方程是y=x2,下半部处在一个水平方向的匀强磁场中,磁场的上边界是y=a的直线(图中的虚线所示).一个小金属块从抛物线上y=b(b>a)处以速度v沿抛物线下滑.假设抛物线足够长,金属块沿抛物线下滑后产生的焦耳热总量是( )

电磁力作用及应用

电磁力的作用及应用 云南 曲靖 云维股份 大为制焦 电仪 摘要:本文简述了电的趋肤效应,任何物体都有趋肤效应,通过万有力与电磁力的统一理论解释趋肤效应,该理论在分析仪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宇宙力 引力 斥力 暗子 光子 原子带电 一、概述:宇宙是个大电磁场,地球是个电磁场,宇宙、地球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也是个电磁场,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组成,则原子、分子也是个电磁场。趋肤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表面的电流密度大,中心的电流密度小。动、植物一样也有趋肤效应,外面的密度大(引力大),中心处的密度小(斥力大),人挖地手会起茧,茧的密度比皮肤大,是因摩擦所致。如瓜果、竹类、桔杆、树木、花草等,动物的皮肤和肉比,五脏六府、骨头等。 二、万有力与电磁力的统一理论就是万有力是电磁力,万有力是万有引力和万有斥力的统称。电磁力分为引力和斥力,根据引力、斥力的大小分为弱力、强力、万有力和电磁力,宇宙力是电磁力。电是一种能量,能量是粒子(m )运动(V )二次方的乘积,电是粒子运动的结果。 宇宙力是电磁力,是随时变化的,宇宙力(电磁力)的方式图1 图 1宇宙力引力强力斥力弱 力 万有 力 电磁力或电磁力万有 图 2 图2是物体的引力、斥力图,外表面引力大,里面斥力大。 原子、分子是带电的,物质也是带电的。电的定义: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带负电荷,电荷也是一种物质,物质是不可凭空消失的,即物质不灭定律,原子核的正电荷和电子的负电荷是不会抵消的,若抵消了,原子核还带正电、电子还带负电吗?在没摩擦前玻璃棒就是高电位(正极)、塑料棒是低电位(负极),摩擦是电位变化增大。原子核和电子不能吸在一起,也不会远离而去就是引力和斥力的作用,电子绕原子核自由运动,就会与原子核与电子之间的物质(暗子)摩擦,摩擦有损失,电子(粒子)一面摩擦损失,另一面在引力的作用下吸引暗子物质,补充损失。暗子是有质量和电位,暗子之间也是引力和斥力的作用,粒子运动影响暗子的运动,暗子运动也会影响粒子的运动。原子、分子(带电粒子)运动(变化)就有电磁波,任何物体、星球、星系(都是带电的)运动(变化)都有电磁波,电磁场(电磁力)都会发生变化。任何一个电磁场(粒子之间到星系之间)都是(大小、方向)随时变化,相互影响。 围电磁场变化带电粒子电磁场变化磁场变化磁场变化 暗子 宇宙力是随时变化,故原子之间分子之间的力比外力小时,原子、分子就会离开原物体,质量就会减少,过塑照片退色、国际一千克标准器物质量的变化等,是电磁力变化的结果。

电磁铁电磁力计算方法

电磁铁电磁力计算方法 1磁动势计算(又叫安匝数)IN E = 匝数2 2)12(212d D D L d L d D D N -=-= 其中: -L 绕线宽度)(mm -2D 绕线外径)(mm -1D 绕线内径)(mm -d 漆包线直径)(mm 绕线长度 2 22322121(21)=222(21)10()4D D D D L D D l DN N d L D D m d ππππ-++-==-=?绕

根据电阻公式 222223324(21)(21)41010()d 4L D D l L D D d R d S πρρρπ----==?=?Ω绕其中: 20.0178./mm m ρ-Ω铜的电阻率 2S mm -漆包线的截面积() 根据4322224 10(21)(21)d U U Ud I L D D R L D D ρρ===?-- 故磁动势 23102(21) d U IN D D ρ=?+ 2磁感应强度计算(磁动势在磁路上往往有不同的磁降,但每一圈的磁降和应等于磁动势) 即:()IN HL = ∑ 其中: H -磁场强度(A/m) L m -该段磁介质的长度() 一般情况下,电磁阀除气隙处外,其余部分均采用导磁性能

很好的材料,绝大部分磁动势降是在气隙处, 即0()IN HL H δ= ≈?∑ 其中: 0H -气隙处磁场强度(A/m) mm δ-气隙长度()即行程 而0 00=B H μ 其中: 0B -气隙中的磁感应强度(特斯拉) -70μπ-?导磁率,410亨/米 所以:30 00=10B IN H δδμ-≈?? 又因为23102(21) d U IN D D ρ=?+ 故:2600102(21)d U B D D μρδ=?+ 3电磁力的计算 根据26000 1102F B S μ=? 其中:

电磁感应中的能量转换问题_经典

在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中有两类常见的模型. 类型“电—动—电”型“动—电—动”型 示 意 图 棒ab长L,质量m,电阻R;导轨光滑水平,电阻不计棒ab长L,质量m,电阻R;导轨光滑,电阻不计 分析S闭合,棒ab受安培力F= BLE R ,此 时a= BLE mR ,棒ab速度v↑→感应电 动势BLv↑→电流I↓→安培力F= BIL↓→加速度a↓,当安培力F=0 时,a=0,v最大,最后匀速 棒ab释放后下滑,此时a=gsin α,棒 ab速度v↑→感应电动势E=BLv↑→ 电流I= E R ↑→安培力F=BIL↑→加速 度a↓,当安培力F=mgsin α时,a= 0,v最大,最后匀速 运动 形式 变加速运动变加速运动 最终状态匀速运动vm= E BL 匀速运动vm= mgRsin α B2L2

1、如图甲所示,两根足够长的直金属导轨MN、PQ平行放置在倾角为θ的绝缘斜面上,两导轨间距为L.M、P两点间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一根质量为m的均匀直金属杆ab放在两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整套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下.导轨和金属杆的电阻可忽略.让ab杆沿导轨由静止开始下滑,导轨和金属杆接触良好,不计它们之间的摩擦. (1)由b向a方向看到的装置如图乙所示,请在此图中画出ab杆下滑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示意图. (2)在加速下滑过程中,当ab杆的速度大小为v时,求此时ab杆中的电流及其加速度的大小. (3)求在下滑过程中,ab杆可以达到的速度最大值.

1、解析 (1)如右图所示,ab 杆受重力mg ,竖直向下;支持力FN ,垂直斜面向上;安培力F ,平行斜面 向上. (2)当ab 杆速度为v 时,感应电动势 E =BLv ,此时电路中电流 I =E R =BLv R ab 杆受到安培力F =BIL =B2L2v R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有ma =mgsin θ-F =mgsin θ-B2L2v R a =gsin θ-B2L2v mR . (3)当B2L2v R =mgsin θ时,ab 杆达到最大速度vm =mgRsin θB2L2

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问题

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问题邵晓华 目标: 使学生能处理电磁感应规律与能量综合应用的问题,并学会处理能量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教学过程 【问题概述】电磁感应现象部分的知识历来是高考的重点、热点,出题时可将力学、电磁学等知识溶于一体,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理解、推理、分析综合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电磁感应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在磁场中必定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因此,要维持感应电流的存在,必定有“外力”克服安培力做功,此过程中,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当电流通过电阻时,电能又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典例赏析】 例1、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两根平行金属导轨之间接有定值电阻R, 质量不能忽略的金属棒与两导轨始终保持垂直并良好接触且无摩擦,棒 与导轨的电阻均不计,整个装置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 垂直,棒在竖直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加速上升的一段时间内,力F做的 功与安培力做的功的代数和等于() A.棒的机械能增加量 B.棒的动能增加量 C.棒的重力势能增加量 D.电阻R上放出的热量 小结:分析过程中应当牢牢抓住能量守恒这一基本规律,即分析清楚有哪些力做功,就可知道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参与了相互转化,如有摩擦力做功,必然有内能出现;重力做功,就可能有机械能参与转化;安培力做负功就将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做正功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针对练习:P189(4)P191(4)两题 分析作业P306(8,9,10) 例2(P189例4) 分析P306(11) 能力提升: 例3.(如图16(甲) 为一研究电磁感应 的装置,其中电流传 感器(相当于一只理 想的电流表)能将各 时刻的电流数据实 时送到计算机,经计 算机处理后在屏幕 上显示出I-t图象。 已知电阻R及杆的 电阻r均为0.5Ω,杆的质量m及悬挂物的质量M均为0.1kg,杆长L=1m。实验时,先断

电磁铁电磁力计算方法之令狐文艳创作

电磁铁电磁力计算方法 令狐文艳 1磁动势计算(又叫安匝数)IN E = 匝数2 2)12(212d D D L d L d D D N -=-= 其中: -L 绕线宽度)(mm -2D 绕线外径)(mm -1D 绕线内径)(mm -d 漆包线直径)(mm 绕线长度 根据电阻公式 222223324(21)(21)41010()d 4L D D l L D D d R d S πρρρπ----==?=?Ω绕其中: 根据4322224 10(21)(21)d U U Ud I L D D R L D D ρρ===?-- 故磁动势

2磁感应强度计算(磁动势在磁路上往往有不同的磁降,但每一圈的磁降和应等于磁动势) 即:()IN HL = ∑ 其中: 一般情况下,电磁阀除气隙处外,其余部分均采用导磁性能很好的材料,绝大部分磁动势降是在气隙处, 即0()IN HL H δ= ≈?∑ 其中: 而000= B H μ 其中: 所以:30 00=10B IN H δδμ-≈?? 又因为23102(21) d U IN D D ρ=?+ 故:2600102(21)d U B D D μρδ=?+

3电磁力的计算 根据26000 1102F B S μ=? 其中: 又因为2600102(21)d U B D D μρδ=?+ 所以:2262600000110[]1028(21)S d U F B S D D μμρδ =?=?+ 其中: -70μπ-?导磁率,410亨/米; 20S mm -气隙面积(); -d 漆包线直径)(mm ; U -电压(V ) ; 20.0178./mm m ρ-Ω铜的电阻率; -2D 绕线外径)(mm ; -1D 绕线内径)(mm ; mm δ-气隙长度()即行程;

万有力与电磁力统一结题报告

万有力与电磁力统一结题报告 即统一理论 云南曲煤焦化大为制焦黄兆荣 一、引言:万有力与电磁力的统一,万有力是万有引力与万有斥力的统称,万有力是小的电磁力,电磁力是大的万有力。作者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万有力是电磁力,电磁力分为引力和斥力,物体、物质之间是电磁力的作用。 1、研究背景和意义:宇宙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虽然一些力统一称为电磁力了,还有万有引力与电磁力没有统一,制约物理的进步,物理学的进步直接影响其它各个学科的进步,当然也就影响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解决了力的统一问题,物理学向前前进了一大步,也是地球上物理学家共同研究课题。 2、前期研究基础:作者和同事们工作中碰到一些难题,用现有的理论是无法解释通的,难题虽然处理了,没有解释清楚大家心里是过不去的坎。作者接触的工种,有化工(有机化工、无机化工)、机械修理、电气(高、低压电)、仪器仪表、医疗器械修理、生物工程、电器修理等,虽然产品生产出来了,一些故障排除了,但其道理就说不出来,或者是说不通。经过一段时间是分析发现,一些理论是不正确的,为了证明这些分析,作者开始做实验,就是从物理基础开始做。 3、发现过程:物理学的内容之多又要从何处下手呢?就从电磁力与引力开始,塑料棒之间没有摩擦时是引力的作用,摩擦了就成为了电磁力的作用了,引力转换我电磁力的过程是摩擦,做大量的摩擦实验,摩擦是一个物理和化学变化都有的过程。摩擦使热运动加剧。 当时做实验时也没有什么目的,更没有方案,做一样是一样,当时儿子也在帮忙做摩擦实验,不知道做多少实验,发现了引力是电磁力。 2014年4月,作者在重庆做利用垃圾生产木炭、焦油和煤气中型实验是,一天,想在重庆做一个引力与电磁力统一实验,没有想到,与重庆的同事们发现物体的万有斥力,当时我们一直没有想通,后面想再做万有斥力实验,就没有出现了。时间过了一年,2015年4月,万有斥力又出现了,左思右想的分析,后来终于了解到万有斥力出现的条件,是在有偏置的条件下才能出现的。 做万有力实验时,发现引力和斥力能相互转换,物体之间不但有引力,还有斥力,只是大小不同。 4、实验简介:实验发现任何自然物体任何两点都有变化的电参数,电参数有电阻、阻抗、频率、频谱、电压、电流、振动等,测量工具是一切电工仪器,示波器等。 实验还发现物体之间不但有引力,而且还有斥力,只是大小不同,引力和斥力能相互转换,二者都是电磁力。原子力显微镜证明原子与物质之间有引力和斥力。 用现代原子理论证明了粒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物质、物体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与光(电磁场物质)有引力和斥力(电磁力)的作用,那么物质、物体、星球之间都是引力和斥力的作用,是电磁力的作用。 物体与光作用时,在物体周围有明、暗条纹,明条纹是引力大的结果,暗条纹是斥力大的结果,光是电磁波集合形成电磁场,光给物体一个电磁场,物体也有电磁场,二者电磁场形成了明、暗条纹现象。 只要温度不在绝对零度,物质就有热运动,有运动就有摩擦,宏观摩擦是热运动摩擦的加剧,摩擦属性变化增大,电磁场变化增大,电磁力变化增大,噪音

电磁铁的吸力计算

我将有关电磁铁吸力的计算方法稍作整理,如下: 1、凡线圈通以直流电的电磁铁都称之为直流电磁铁。通常,直流电磁铁的衔铁和铁心均由软钢和工程纯铁制成。当电磁线圈接上电源时,线圈中就有了激磁电流,使电磁铁回路中产生密集的磁通。该磁通作用于衔铁,使衔铁受到电磁吸力的作用产生运动。 从实践中发现,在同样大小的气隙δ下,铁心的激磁安匝IW越大,作用于衔铁的电磁吸力Fx就越大;或者说,在同样大小的激磁安匝IW下,气隙δ越小,作用于衔铁的电磁吸力Fx就越大。通过理论分析可知,电磁吸力Fx与IW和δ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来表达: Fx=5.1×I2×(dL/dδ)(其中L—线圈的电感) (1~1) 在电磁铁未饱和的情况下,可以近似地认为线圈电感L=W2Gδ(式中Gδ—气隙的磁导)。 于是式(1~1)又可写为Fx=5.1×(IW)2×d Gδ/dδ(1~3)这就是说,作用于衔铁的电磁吸力Fx是和电磁线圈激磁安匝数IW的平方以及气隙磁 导随气隙大小而改变的变化率d Gδ/dδ成正比。 气隙磁导Gδ的大小是随磁极的形状和气隙的大小而改变的。如果气隙中的磁通Φδ为均匀分布,则气隙磁导可以表示为: Gδ=μ0×(KS/δ)(亨)(1~4) 式中:μ0—空气的磁导率,=1.25×10-8(亨/厘米); S-决定磁导和电磁吸力的衔铁面面积(厘米2); δ—气隙长度,即磁极间的距离(厘米); K—考虑到磁通能从磁极边缘扩张通过气隙的一个系数,它大于1,而且δ值越大,K值也就越大。 可以推导出:d Gδ/dδ=-μ0×(S/δ2) 于是有:F x=-5.1×{μ0 (IW)2S/δ} 式中的负号表示随着气隙δ的减小,电磁吸力Fx随之增大,若不考虑磁极边缘存在的扩散磁通的影响(K≈1),则气隙磁感强度为: B=Φ/S={(IW)Gδ}/S={(IW)μ0S}/Sδ=(IWμ0)/δ 所以电磁吸力的公式还可写为:F x=5.1B2S/μ0

第十章 电磁系统的吸力计算和静特性

L O G O 本章讲授内容 (其中红色内容是重点)1.磁场的能量磁场能量的计算方法。 2.能量转换与电磁力的普遍公式 虚位移原理、实用的电磁吸力计算公式。 3.麦克斯韦电磁吸力公式 4.恒磁势与恒磁链条件下的吸力特性 恒磁势与恒磁链条件下的吸力计算公式。 5.交流电磁吸力的特点与分磁环原理 交流电磁吸力的计算方法、分磁环的参数计算。 6.静态吸力特性与反力特性的配合第十章电磁系统的吸力计算和静特性 第十章

L O G O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麦克斯韦电磁吸力公式,熟悉能量转换与 电磁力的普遍公式,了解恒磁势与恒磁链条件下的吸力。 2、掌握交流电磁吸力与分磁环的原理,熟悉静态 吸力特性与反力特性的配合。 第十章电磁系统的吸力计算和静特性 第十章

L O G O 教学基本内容: 1、磁场的能量; 2、能量转换与电磁力的普遍公式; 3、麦克斯韦电磁吸力公式; 4、恒磁势与恒磁链条件下的吸力; 5、交流电磁吸力与分磁环的原理; 6、静态吸力特性与反力特性的配合。 第十章电磁系统的吸力计算和静特性 第十章

L O G O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能量转换与电磁力的普遍公式,麦克斯韦电磁吸力公 式; 2、交流电磁吸力与分磁环的原理和特性配合。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能量平衡电磁吸力计算公式和麦克斯韦电磁吸力计算公式各自的适用范围,从实用的观点出发,后者较前者更有意义;还应掌握交流电磁吸力的计算与分磁环所解决的问题;熟悉静态吸力特性与反力特性的配合,是决定电磁系统特性指标与工作性能优劣的重要因素。 第十章电磁系统的吸力计算和静特性 第十章

电磁感应的能量问题

电磁感应的能量问题 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问题 1.安培力的大小 ?? ? ?? 感应电动势:E=Blv 感应电流:I= E R+r 安培力公式:F=BIl ?F= B2l2v R+r 2.安培力的方向 (1)先用右手定则确定感应电流方向,再用左手定则确定安培力方向。 (2)根据楞次定律,安培力方向一定和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相反。 1.电磁感应中动力学问题的动态分析 联系电磁感应与力学问题的桥梁是磁场对电流的安培力,由于感应电流与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加速度有着相互制约关系,因此导体一般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而是经历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再趋于一个稳定状态,分析这一动态过程的基本思路是: 导体受力运动――→ E=BLv感应电动势错误!感应电流错误!通电导体受安培力→合外力变化――→ F合=ma加速度变化→速度变化→周而复始地循环,循环结束时,加速度等于零,导体达到稳定的临界状态。 2.解题步骤 (1)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右手定则确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 (2)应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感应电流的大小。 (3)分析研究导体受力情况,特别要注意安培力方向的确定。 (4)列出动力学方程或平衡方程求解。 3.两种状态处理 (1)导体处于平衡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理方法:根据平衡条件——合外力等于零,列式分析。 (2)导体处于非平衡态——加速度不为零。 处理方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动态分析或结合功能关系分析。

4.电磁感应中的动力学临界问题 (1)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通过运动状态的分析,寻找过程中的临界状态,如速度、加速度为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条件。 (2)基本思路是: 电磁感应中的能量问题 1.能量的转化 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在磁场中受安培力。外力克服安培力做功,将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电流做功再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2.实质 电磁感应现象的能量转化,实质是其它形式的能和电能之间的转化。 1.能量转化分析 (1)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实质上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2)当磁场不动、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所受安培力与导体运动方向相反,此即电磁阻尼。在这种情况下,安培力对导体做负功,即导体克服安培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当感应电流通过用电器时,电能又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如通过电阻转化为内能(焦耳热)。 即:其他形式的能如:机械能 ――――――→安培力做负功 电能――――→电流做功 其他形式的能如:内能 (3)当导体开始时静止、磁场(磁体)运动时,由于导体相对磁场向相反方向做切割磁感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