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学研究与改革

深化教学研究与改革
深化教学研究与改革

章丘市第四中学

2014——2015学年度关于深化教研教改行动方案

教研教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借鉴先进教育理论、先进教改经验、先进教育技术,积极探索教育规律,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当今学校永恒的主题和追求;以不断的学习拓宽知识视野与理论素养,以研究的态度从事教育教学与管理,做研究型教师,当学术型领导,是教育者专业成长的不二选择。为不断深化教研教改,进一步解决教学随意性、肤浅性、低效性,提高教师研究与课改能力,把教研教改真正引向深入,特制定行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突出育人为本,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向教研教改要质量,靠改革创新求突破。坚持继承与创新结合,在坚守与否定中不断前行。以优化“两个根本”和“六个维度”为指导,以问题为抓手展开研究与试验,借鉴学本课堂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及先进改革经验,深化“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研究与改革,建设“学习共同体”,构建富有特色的“对话式学本课堂”。

二、行动方案

上学期,突出问题与要素研究;下学期突出系统整合,整体建构。(一)二零一三年十月份工作安排

10月份作为章丘四中深化教研教改启动月(9月下旬,指导与动员)。

1. 进程:

(1)10月10日前,各级部根据学段特点,确定深化思路、重点与策略;各学科选择本学科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小课题,每学科组选择2—3各小课题,组建小课题研究组,制定研究实验方案,启动专题研究与实验。10、15日前上交各学科小课题、团队组建及简易研究方案。

(2)10月20日前,理出基本思路,并进行教学实践尝试。

(3)10月31日前,研磨基本思路、程序与模式。

2、小课题示例:

(1)学科精神研究与在教学中的彰显;

(2)课程观在本科教学中的体现与应用研究;

(3)学习目标叙写的研究与应用;

(4)如何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概念教学;

(5)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①合作学习的类型、内容与形式;

②合作学习中小组建设与小组长作用发挥;

③合作学习中关于讨论的研究与实施;

④一帮一包教助学研究;

⑤运用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⑥合作学习中的评价;

⑦合作学习的愿景与文化建设;

⑧讨论对话教学中的倾听研究;

⑨班级内学习、纪律、生活、活动的捆绑型综合评价研究

……

(6)对话式教学的研究与实验;

(7)如何提高学生积极学习参与度的研究与实践;

(8)结构性预习自学;

(9)关于文科主观题答题能力训练机制与模式研究;

(10)培养优生“40字”方针的应用研究;

(11)微课程教学实验;

(1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

(13)关于数学、物理、化学等高考大题的研究;

……

3、关于学本课堂理论学习

10月份扎实完成“学本课堂”理论材料的自主学习。

(1)10、10日前,理论建构与专家评说;

(2)10、20日前,典型案例(基础课型、基本课型与拓展课型);

(3)10月31日前,经验笔谈与经验分享。

(二)二零一三年十一月:课题攻坚、重点突破月:老课题进行理论与成果建构,启动新小课题研究与试验。

(三)二零一三年十二月:教研教改成果初步集成优化与升华月。

1、集成优化研究与实践成果;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学术论文;

2、备课组内、备课组间、级部间交流推广;

(四)二零一四年元月:教学年会月

1、课堂教学成果展示;

2、小课题研究成果展示;

3、论文交流;

4、评选表彰。

5、推荐部分论文在高层报刊发表,推荐优秀课题成果评选。(五)二零一四年三月至五月

加强上位思考与整体设计,整合上学期小课题或专项研究实践成果进行整体建构,建构教学方法与模式体系,形成较为科学完整的教学范式。

(六)二零一四年六月至八月

1、六、七月份完成《教学高考一本通(BGST)》丛书修订出版;

2、进行成果的加工与优化,推荐发表或评选;

3、进行年度教研教改总结,在教师节表彰优秀教科研团队、个人与成果。

三、实施策略与组织保障

(1)加强动员发动,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与主动性;加

强指导,突出专家引领与理论指导;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稳步、扎实、深入。

(2)反思、学习与研究相结合,重点学习借鉴“学本课堂”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合作学习理论以及现代课程与教学论,指导教学改革。

(3)学校加强宏观指导与调研调控;级部加强动员、指导与调研、调度;备课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加强学生动员与指导,确保扎实、有序、有效推进。

(4)学科间、级部间加强交流与互动,互相借鉴,成果共享,共同提高;

(5)校级领导包级部,中层干部包学科,一线任课领导带头研究与实践,当好先行实践者与领军人;卓越联盟成员当好教研教改尖兵。

2014、10

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读《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有感

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读《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有感——读《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有感 徐敬建 转眼间又到月底了。 这个月最重要的是把陈大伟老师的《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读完了,断断续续,总算看完了。 谈起读这本书的初衷,主要是由于自己对教育科研的痴迷,感觉自身理论功底太薄,于是就搜寻相关书籍,加上先前零星地对陈老师的文章的拜读,深深的对陈大伟老师的思想所吸引,就有了深入读这本书的冲动和欲望! 网上购书,方便及时。拿到书本,封面上的一句话吸引了我:爱自己,栽培自己,做一个幸福的科研型教师。是啊,从教二十余年,怎么就没有感觉的做教师的幸福呢?问题在哪里?陈老师的经历给了我最好的诠释,他从一般中学教师,到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副校长、校长、教授;从中学到中专,再到大学,一步一个脚印,坚实而有力,快乐而充实,一路前行,一路思考,有过迷茫,有过徘徊,披荆斩棘,走出了自己的一片蓝天。

这本书采用《论语》对话式的结构,读之不在浮躁和厌倦,似陈老师就在眼前,两位对话老师睿智的见解和提问及迷茫,似乎与自己有关,不敢有半点马虎。就如陈老师在自序中所言,大多一线中小学教师做教育科研"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自己亦有同感。陈老师以人的幸福生活为依归,致力与从人本的角度思考教育科研的立场,打破了单纯理论的单调与乏味,开启了工作、学习、生活一体化的自我专业成长的新思想。 佛语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窥道在天在屎溺",文化无处不在,关键要培育自己的"道法自然"的意识,有了这样的意识,何时不学习?何处不成长? 这本书共分五个话题: 之一:教育研究,我心有主。陈老师用《中庸》里的一句话开始:"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从哲学层面上思考和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是整个讨论的灵魂和核心。 之二:修炼发现研究问题的慧眼。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实施行动、反思总结是如何做研究的一般方法。问题是我们的

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10.1、教学研究 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发展规划中,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市场需求为中心,积极主动地研究人才需求的新特点,调整专业结构,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科学的教学方法实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应用来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基础性与先进性的和谐统一;在教学方法上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充分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力求具有鲜明的教学特点和显著的教学效果。要建设好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职业素质训导五位一体的数控实训中心,以高规格装配好数控实验实训室;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以任务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社会化考证行业认证为主的专业考评考核体系和以用人单位反馈为主的能力素质考评体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快教材和实践教学讲义及网络建设的一体化建设步伐,建立起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公共服务平台和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平台;进一步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包括基本素质平台、公共技术平台、专业方向平台、专业拓展平台和专业技能平台五大平台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体系交叉渗透,相辅相成,每一个体系又由若干模块组成。基本素质平台由文化素质基础模块和信息工具模块组成;公共技术平台由机械基础模块和相关知识模块组成;专业方向平台由机械制造工艺专业模块;专业拓展平台由专业拓宽模块和创新创业模块组成;专业技能平台由基本技能实训模块、专业技能实训模块、综合技能实训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包括若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这些课程能够涵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所有知识和技能。 根据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围绕“一专多能、一生多证”,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实训三大模块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每个模块包括若干实训课程,并配有实训大纲,每门实训课程由若干独立的基本训练单元组成。系列实训课程主要包括机加工操作实训、电工电子实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现场综合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年级主要进行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二年级主要进行专业技能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要求的各项专业技能;三年级主要进行综合技能实训,让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利用产学结合,让学生参与生产及就业环节,完成第一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缩短了磨合期。 在突出主干课程教学的前提下,设置了人文、社科等人文素质类以及专业拓宽和创新

抓实教育科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1)

抓实教育科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南宁外国语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的办学宗旨,不断完善机制,关注过程,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有效提高了全体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十二五”规划课题实施以来,学校确立“以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教研与科研为抓手,以’教师专业发展、博雅学生培养、学校文化建设’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坚持策略创新,整合研究模式,巩固研究成果,形成科研优势,以此带动学校的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学校确立教科研工作的三大管理机制,激发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动力。 1.健全机构建设,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成立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以及骨干教师参加的科研领导、工作小组, 制订了学校教科研工作规划和活动方案,采取“校长一一教导处一一教研组一一课题组”的四级管理模式, 以校长室为龙头,以教导处为中心,以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主要力量,以课题组为基本单位,充分调动各方面主体力量形成教育科研合力,让教科研工作在规范有序中运作。 2.抓好制度建设,形成科学机制 为使教科研工作步入科学管理的快车道,学校还完善了一系列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如《教育科研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教研组工作制度》《教育科研工作奖励评价方案》等等,并由专人负责,做好科研档案的管理工作,使课题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3.加大经费投入,形成保障机制 学校每年用于各项课题研究的经费达到4?5万元,鼓励、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参加各种培训。教师 人手一台电脑,班班通设备和高科技电子白板的使用,为教师查阅资料、提高课堂教学与研究效率提供了方便。学校每年除了添置大量图书、报刊以外,还为教师订购各类专业刊物,如《中国教育报》《当代教育 科学》《威海教育》《文登教研》等。其中,《威海教育》《文登教研》经常作为精神福利免费发放给教师阅读、学习。 二、立足实践,策略创新,确保教育科研工作有效运行 开展教育科研的主要目的是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提高质量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教师和学生。为此,我校关注教师队伍、紧盯教学实际、着眼学生发展,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以策略创新为保障,确保教育科研工作有效运行。 1.源于实践,务实立项 随着立项课题的逐步增多,我们认为,科研工作不能贪多求全,更不能脱离学校和教师实际,有项就立,有题就做,必须坚持科研与教研的同步发展,落实问题即课题的研究策略。为此,我校立足实际,认真开展立项前的调研工作,针对存在的真实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确定最适合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科研课题,如“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的研究” “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实践与研究”“语文、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等,让这些课题的立项、研究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真正服务于师生发展。 2.实效培训,打造队伍 有人说: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就应当引领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为激发教师生命潜能,让教师走上幸福的科研之路,学校做实“引领”这篇文章,不断创新形式, 促进教师教科研水平快速提升。 一是全员读书,丰富内涵。为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水平,我们鼓励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并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充电、开阔眼界,要求中青年教师人人撰写学习活动心得体会,促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轨。并通过每周“大家推荐”的形式,分享教师通过学习积累的精华,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升。 二是行动研究,促进成长。为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着眼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上学期,学校开展教学模式研讨、同课异构活动、读书论坛、教有妙招、网上研讨、导学案编写比赛、素养大赛等系列活动,让教师在参与中提升,在历练中成长。 三是名师引领,协同发展。我校以“强化教师发展意识”为目标,做好七名工程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有 机结合,提升教师素质,带动学校发展。学校组建学科“名师工作室”,立足名师自身培养的同时,通过“课 堂教学展示” “成长之路报告会”、送课下乡、网上研讨、师徒牵手等活动,引领带动全体教师协同发展。

《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结题报告

《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 单位:阳谷县李台中学 课题组成员:杨留杰王洪光孙正一朱美静李文辉 摘要:课题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策略以及提高课堂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的新方法、新思路。研究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最优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特定目标。课题通过多种方法,运用多种形式,辐射多种学科,构建了一批优质高效的学科教学形式,建立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新课程的实施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学,学生基础较差,家长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学校周围的环境复杂,学校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始终坚持进行教育思想、教材教法、学校管理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但在调研考试和一些家长片面追求高分数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老师们不得不实施灌输式、填鸭式、题海战术等短期有效的强化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违背了素质教育和课程目标的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足发展都造成了较大的妨碍。近几年,教育教学领域不断进行着更新和变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教育评价方式向多元化转变。而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是课程改革的

集中反映。所以,我们需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核心环节,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逐步转变和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及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学校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的课题,在全校范围内展开研究。 二、课题的研究价值 在理论上,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教学策略理论,为教学策略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在实践上,有助于有效落实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深化课程改革实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体表现在: 1、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的目标。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成长”。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价值,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 3、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学策略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并通过教师教学实践的总结反思,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方法和策略,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谈谈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谈谈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已逐渐深入人心,许多学校教育科研开展得如火如荼。当前,我们每一位教师也应该增强研究的意识,通过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教育科研呢?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认识活动。 科学的理论对教育科研起到定向、规范和解释作用,没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教育科研必定起点低、盲目性大。 教育科研作为科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的行为过程。每一项教育科研总是围绕着如何解决教育问题而展开的。问题决定了研究的方向,也决定了研究的方式。解决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揭示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是教育科研的永无休止的任务。 教育科研的目的是探索、揭示教育规律,使人们按教育规律办事,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教师应成为研究者”、“教师是教育科研的主力军”、“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有老师说,教师的工作是教书,只要把学生成绩提高上去了,何必搞教育科研?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是从事教育科研还是不从事教育科研,教育科研能给我们老师带来什么好处。 二、教师为什么要进行教育科研?

1、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位老师,可以说,从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做一个学生爱戴、家长尊重、领导认可,并有相当知名度的好老师”,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可以说都想在教育教学上有所建树,有所成就,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成为名师、成为专家型的教师呢?上海市浦东区洋泾中学校长李海林将教师的专业成长分为四个时期。 职初期:参加工作最初的一段时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适应工作(如上课、备课、作业批改、学生谈心等),熟悉学校的基本情况(如作息制度、生源情况、备课组情况、教师情况等),与同伴形成工作关系。其成长的主要动力,是对教师职业的好奇、向往以及学校管理的压力(如教案、作业检查,听评课,各种材料的撰写,学生成绩的对比等)。这个时期的长短取决于教师职前所受到的教育以及个人的基本素质。一般情况下是1到3年。 第一次专业成长期:教师们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比较明显的进步。 (1)是进一步熟悉教材。这是教师第一次专业成长最基础的内容。其主要方式是边教学边熟悉教材,其主要成果是对教材内容的“学科式”掌握,尚未发展到对教材的“教学式”掌握。 (2)是对教学基本步骤与方法的掌握。这是教师第一次专业成长最重要的内容。其主要成长方式是模仿,其成长标志是能够熟练驾驭和控制课堂,但主要是停留在“怎么做”的层面上,对于为什么这么做,则思考不多。 (3)对学生的关注。开始形成所谓的学生观,这种学生观并未受到审视和提炼,但教师的教学开始考虑学生。 这个阶段的教师,渴望校长和同伴的认可,他们成长的动力很大一部分

(完整版)教科研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潍坊瀚声国际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教科研办公室 新课程教学的发展,需要对中小学教育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中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建立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的,教育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工作能力、提高理论水平、升华教育智慧的过程。学校教育科研一体化,做到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坚持以教科研服务教育教学,以教科研促进教育教学,促进教师发展,更大程度地促进学校的发展。 但是审视当前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现状,我深深感觉到学校教科研工作确实还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问题清单 一、教师对教科研认识偏颇。 二、教师进行教科研的能力有待加强。 三、教育科研的管理还不够规范和严格。 四、教育科研缺还缺乏细致的行动研究。 原因分析 一、教师对教科研认识偏颇。 一部分教师认为,教育科研有点高不可攀,自身的理论功底薄弱,接触面窄,缺乏研究能力,研究工作无从下手;平时的教学任务比较

重,压力大,工作忙,教育科研与自己关系不大;甚至一些教师担心搞科研会耽误时间,分散精力,影响教学质量,认为两者不可兼得;认为教育科研只是急功近利,搞科研只是为了应付评职称,晋级加薪或者获取名利。 二、教师进行教科研的能力有待加强。 教师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师生交往中都有很多的“困惑”,但是面对这些“困惑”只是说说议议,很少去深入地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许多人缺少问题意识和研究品质。把“问题”变成“课题”的意识有待提高。 从中折射出来的问题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够,学习的不够,读书太少,所以对身边的教育资源不能进行很好的挖掘和利用。 教师的科研问题选择和论证能力,科研计划的设计能力,科研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科研成果的分析、总结能力等都需要进一步提高。课题的选择过大,论证概念不清,说服力不强,研究思路混乱,找不准突破点,研究方法的选择不切实际等等。 三、教育科研的管理还不够规范和严格。 教科研工作的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如缺少必要的刚性激励评价机制,难以调动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创造性。 四、教育科研缺还缺乏细致的行动研究。 教育科研必须与教和学的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教育科研的成果必须是教育实践的物化成果,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但在实际的教育科

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 1、教育部与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和学生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 3、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①实现课程功能的改变②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关系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⑤建立于素质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4、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指标应包括(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5、新课程结构: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箱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6(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7、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8、新课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9、师生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主体性和互惠性)。 10、新课程中的学生观:①学生是发展的人:身心发展有规律、有巨大发展潜能、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都有自身独特性、与成人之间有巨大差别 ③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独立于老师之外、是学习主体、债权主体。 11、新课程中的教学观:全面发展的教学观、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12、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及各自特点: ①研究性学习(也称发现学习):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有三种: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班集体讨论相结合。探究学习的过程: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②合作学习:互动性、目标性、平等性、群体性、情境性、激励性 ③自主学习:能动性、独立性(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灵魂)、异步性 13、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人格:①敬业乐业精神(核心);②博爱精神;③务实精神。 14、教师在专业领域的专业素质:①更新自己的观念;②提高自身综合素质;③要有创新精神。 15、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①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着; ②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来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③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④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 16、新课程教师教学行为转变:①对待学生上强调尊重、赞赏;②在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③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④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上,强调合作。 17、现代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18、教师评价的依据: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师的根本任务、国家教育部门颁布的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19、教师评价的原则: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可行行原则、定性与定量想结合的原则。 20、教师评价的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反馈矫正功能。 21、校本课程主要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

科研助推教师成长

科研助推教师成长 近几年来,我校涌现出一批批优秀教师群体。他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社会美誉度高;他们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教育教学成绩显著;他们勤思考、肯专研,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评比都取得优异成绩。是什么促进了“双甸高级中学”这样一所农村中学教师的专业快速成长实现了他们的自我价值的呢?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我校在“金帆杯”大型科研活动的引领下。以实现教师专业成长为宗旨,从教师需要和学校发展出发,不断引领教师在教科研的舞台上展示自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一、健全制度,目标引领 目前我校已形成校长室教科室教研组和年级组课题研究小组这样一个科研管理网络。各个层次的部门也都有自己教科研管理工作的计划和目标,这样使我校教科研工作层层落实,职责分明。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制度的有效支撑。校长室和教科室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上级部门有关精神,制定了诸如: 《双甸中学教科研管理制度》、《双甸中学教科研奖励制度》、《双甸中学校本研修制度》等,通过相关制度来规范和激励教师的教科研行为,从而

促进我校的教科研工作进入一个长效发展的有利机制。 我校教师都根据学校的各项教科研制度结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自主规划设计个性化的专业成长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通过目标引领使教师把教科研内化成自觉行为,在教学中研究,在教学中提升发展,在发展中实现自我。他们也由操作型的教师成长为准专家型教师,由经验型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二、搭建平台,促进成长 教科研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丰富教师的教学实践策略,同时教学实践为教科研提供研究的问题或课题。为了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我校利用各种机会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通过活动更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1)课题研究一一理论联系实际。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大到省级课题,小到县级个人微型课题,学校定期举办课题研究培训会、分析会、研讨会、开题会、课题阶段总结会。课题都是教师们自选的教学中的疑惑,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解决了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2)科研沙龙——研讨成为需要。学校定期举行教学研究沙龙,“教科研沙龙”活动给了广大一线教师思维交流和思维-碰撞的有利 机会和良好平台。沙龙活动中,我们组织教师围绕新课程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积极和有效的交流,让大家在交流中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真正让研讨成为了一种需要。 (3)教学比武——展示挑战自我。我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学比武。

《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课题负责人:杜须录 单位:市汝州市第三初级中学 课题组成员:董晓晖、杰、红军 摘要:课题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策略以及提高课堂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的新方法、新思路。研究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容和学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最优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特定目标。课题通过多种方法,运用多种形式,辐射多种学科,构建了一批优质高效的学科教学形式,建立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对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新课程的实施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县属初中,位于城区西部,学生基础较差,家长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学校周围的环境复杂,学校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始终坚持进行教育思想、教材教法、学校管理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但在调研考试和一些家长片面追求高分数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老师们不得不实施灌输式、填鸭式、题海战术等短期有效的强化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违背了素质教育和课程目标的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足发展都造成了较大的妨碍。近几年,教育教学领域不断进行着更新和变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育教学方式不断改进,教育评价方式向多元化转变。而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是课

程改革的集中反映。所以,我们需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核心环节,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逐步转变和改善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及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学校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改革策略研究”的课题,在全校围展开研究。 二、课题的研究价值 在理论上,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教学策略理论,为教学策略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与视角。在实践上,有助于有效落实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深化课程改革实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体表现在: 1、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的目标。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发展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成长”。新课程主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价值,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 3、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学策略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并通过教师教学实践的总结反思,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优化和改善教学行为、方法和策略,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工作总结【可编辑版】

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工作总结 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工作总结 项目名称:科研资源转化为本科教学资源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jx06--40 项目负责人:李建恒教授 所在单位:河北大学药学院 本课题组自201X年起,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在药学教育中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本科教学资源的问题,完成了预期计划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一、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 (一)主要研究内容 目前,药学本科实验经费不足这一普遍现象,已经影响了教学质量,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技能下降,导致学生创新能力严重不 足。本课题组系统研究了在药学教育中如何将高校现有的科研资源转 化为本科教学资源,通过综合科研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以往的实验教学,大多数是本科实验室向学生开放。我们在此基础上将科研实验室全面向本科学生开放: 全部的科研实验室、科研实验仪器均向学生开放;全部学生都要参加 这一教学项目;全部教师都要参与学生的指导。这种将科研资源转化 为本科教学资源的方法更能体现出高校以学生为本,服务教学的精 神。 本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 1药学本科专业实验教学的基本情况 1.1药学本科专业实验课设置根据教育部要求和药学专业培养目

标,药学本科教学中设置的实验课多达十几门,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一是基础课实验,包括: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等;二是专业基础课实验,包括:生理解剖学实 验、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等;三是专业课 实验,包括:药理学实验、药物化学实验、药物分析实验、药剂学实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生药学实验、生物制药实验等。 1.2药学本科专业实验课特点药学本科专业实验课具有以下特 点:一是实验课时多。同一门课的理论课与配套的实验课课时比例达1:0.5 ~1: 1,在大 三、大四学年,实验课占总教学课时的30%以上。二是教学目标要求高。由于药学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高,因此每一堂实验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或培养学生某种操作技能或掌握某类实验方法。这就需要准备足够数量、适宜规格的仪器设备、实验动物,使学生能够充分动手练习。三是涉及学科多。药学本科实验涉及化学、药学、基础医学、生物学多个领域,这些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都逐步运用到药学实验中,有些甚至成为常规技术。四是所需经费多。药学相关实验专业性强,首先,对实验室基础建设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平稳的实验台,足够负荷的供电,方便的上下水,专门的通风管道、排污管道,并有室温、湿度、无菌级别的要求;其次,仪器设备昂贵,所需仪器少则几百元多则十几万元,几百元、几千元的常规仪器购买多台也是不小的数字。高效液相色谱、酶标仪等高档的仪器设备已经普及,成为本科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建立药学本科实验 室至少需要几百万。再次,耗材费用高。常用的耗材包括:化学试

大学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申报书

附件2: 北方民族大学 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申报书 (2014 年度) 项目名称:民族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为例 所属学院/ 部门: 项目主持人: 联系电话: 项目参与人: 填表日期: 北方民族大学教务处制

填写说明 1.填写此申报书时,不得减少栏目、改变内容,内容应简 明扼要。 2.《申报书》限用A4纸张双面打印,须上交一式三份,批准立项后返回学院(部门)及项目组各一份。 3.申请者签名处,不得用打印字和印刷体代替。 4.《申报书》须经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或部门审核,签署明确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一、简表 项目名称民族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大学为例项 目 简况申请 经费 1 万元 研究 起止 年月 2015 年 3 月-2016 年3 月 项姓名性别民族汉出生 年月 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副教授专业、学历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时间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学时所在单位近 目三2002.3-2002.7 宏观经济学本科生 3 经济学院、商学院年 教 2002.9-2003.1 微观经济学本科生 4 经济学院、商学院学2003.3-2003.7 宏观经济学本科生 3 经济学院、商学院主工2003.9-2004.1 微观经济学本科生 4 经济学院、商学院作 简 2004.3-2004.7 宏观经济学本科生 3 经济学院、商学院 历2004.9-2005.1 微观经济学本科生 4 经济学院、商学院时间项目名称(校、省、国家级项目;主持/参与)概况(在研、结题、获奖)持教学改革 结题研究和科 结题学研究工 作简况 人 在研 总人数高级职称 人数 中级职称 人数 初级职称 人数 博士硕士学士 项 3 2 2 1 6 0 目 组姓名出生年月专业 技术职务 所在单位 项目中 的分工 签名 主 参与调研要 成 参与调研员 简 模式讨论况 模式讨论 参与调研 模式讨论

新课程改革进程

新课程改革及高考改革进程1280人阅读 问:新课改历程是怎样的? 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1996年提出到现在经历了很长时期,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96年至1998年,课程理想的萌芽及其酝酿阶段。 1996年在基础教育司组织下,调研了1993年开始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接着基教司组织专家比较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国际和国内基础教育课改,规划和设计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1998年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推广新课程的政策策略基本形成。 第二阶段: 1999年至2001年7月,课程文件的研制、出台与实施准备阶段。 1999年1月,成立了基础教育课改专家工作组,起草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展开各科标准制定、教材编写、各项专题的研究和政策制定工作。设计好政策性框架之后,开始试验、实施。2000年将教学计划更名为课程计划。这个课程计划首次将小学和初等中学的课程放在一起规划,在课程表中将全部课程分成两大类:活动类和学科类,在课程中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性。 第三阶段:2001年7月至2004年7月,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实验和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形成阶段。 2001年9月,新一轮课改涉及20个学科(小学7科,中学13科)的49种新课改实验教材首次在38个国家课程改革试验区使用,新课程进入全国性试验阶段。同时开始探索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具体工作机制以及评价、考试制度的改革。 2002年秋季,省级课程改革试验区启动,义务教育新课程体系全面进入试验阶段。 2003年对试验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全面修订,再次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 第四阶段:2004年7月至今,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反思、全面推广高中新课程实验阶段。 问:高中新课改进程是怎样的? 答:高中新课程改革始于2004年,到2007年进入新课改的高中已经约占全国高中总量的50%。 2004年秋季开始,高中教育课程改革在海南、山东、宁夏、广东四省区进入试点。

用教科研促进教师成长

用教科研促进教师成长 -----追寻理想课堂的实践研究 陶正荣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接受新课程理念的意识已经被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学习和教研的主动性、积极性也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不少老师在教育实践中常常“重活动形式,轻教育内涵”,“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如何聚焦课堂,引领教师追寻理想课堂,让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光芒四射,让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这将成为课改的深化点和落脚点。我校立足实际,在用教科研促进教师成长,追寻理想课堂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一.以学习交流为平台认识理想课堂。 只有理想的老师才能构建理想的课堂。构建理想课堂实际是课堂文化范式的转换,首先需要观念的转变来引导行为方式的转变。为了更新教育观念,理解理想课堂的实质,我校为教师搭建了多种学习交流的平台:一是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课改的教育论著和文件,通过学习,达到“洗脑”的目的,树立正确的课堂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二是每学期开展两次教育专题论坛,如《我的新教育观》、《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角色变换》、《理想课堂之我见》等。通过交流、讨论、辨析,理解课改实质,坚定素质教育理念。三是组织教学观摩活动,要求开课者用新的课程观去备课、上课,听课者用新的教学观去听课、评课,在活动中加深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四是通过印发文本资料和学校教育网站转发等渠道及时向教师传递教改信息,发布教育重大新闻。五是鼓励教师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和课堂教学实践的反思结果整理成文,投稿发表。通过撰写论文,使教师能够大量地阅读,认真地总结,深刻地反思,从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与新课程同行的目的。通过这些活动,大家认识到“理想课堂”已经开始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优秀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这个时空就会破碎;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基于“翻转课堂”的软件工程课程教 学模式研究 项目负责人:杨XX 申请部门:XX学院 联系电话:13507XX E-mail: [email protected] 填表日期:XX-10-23 二、项目立项依据 1、项目的研究意义 高职教育由规模扩张阶段进入注重质量、发展内 涵阶段,如何以多种方式满足多样化需求,并应用现 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是亟待解 决的问题。首先肯定的说,尽管翻转课堂在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意识和提升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但考虑到中国孩子学习的根深蒂固的习惯,一下 子彻底推翻传统,也是不适宜的。所以选择哪些知识,

什么时候来实施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基础和入门内容,仍然采取先教后学的传统模式,目的是在老师手 把手的帮助下,带学生入门,打好基础;对于拓展的 知识内容,则会适当选择“翻转课堂”新模式来进行。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享受新的学习模式带来的学习效 率的提高,也避免出现知识陌生带来的学习挫败感。 本课题拟从“软件工程”这门课程入手,以软件 技术专业的13级学生(软件技术3131-3134班)为载体,以课程资源系统、丰富和适合络传播为基本要求 建设教学资源共享体系,提出“翻转课堂”下软件工 程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策略,并进行相应教学模式的 研究与实施。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软件工程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软件工程 的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IEEE-cS发起创建软件工程教程的建议,美国建立了一系列的课程计划,但是这些课程主要集中在研究生的教育。历史的经验 告诉我们,软件行业是个聚集财产、快速致富的行业;中国要走向世界,占据世界软件工程中的份额,必须 大力发展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教育。正是在此种情况下,XX年6月,国务院发布《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

新课程改革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程改革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程改革教学心得体会 一、更新教育理念是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必要前提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针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如课程改革、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改革等,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并以此作为顺利推进各项教育改革的理性支点。 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教育行动,就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事实上,每当我们处理学生遇到的某个问题,表扬某位同学、设计一堂课、在学生的作业上写上几句评语的时候,无一不会折射出教师的学生观、教学观,无一不流露出教师的思想和情感。在正确观念指导下的教育行为,小到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同时也有可能导致负面效果,因此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是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前提。 例如,我校学生在期中评教评学过程中,曾有一道题──让学生回答喜欢的学科和老师,并简答理由。除了一致充分肯定他们责任心强之外,更多的用了“了解”“理解”“尊重”“引人入胜”“喜欢”“有兴趣”等词语。这正是老师们正确的教育观念在学生身上结出的硕果。学生体验到了老师对他们的了解、理解、尊重,并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对老师的精心设计的课程体验到了“兴趣”与“快乐”,从而引发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密切了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应树立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虽具有不足和幼稚,但却具有旺盛生命力,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把他们看做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学生观还应包括对学生差异性、个别性的尊重。 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应树立的师生观是:教与学是师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心与心、生命与生命交流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作用是决定性的。教师不再是知认识的权威,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和无知的基础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只是一个外在条件,与其他外在的自然条件相比,所不同的是它具有能动性,这种能动性集中表现在对教育教学过程的规划上。如:注重养成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基础学习能力(根据学生讨论,适时适地地指导学习方法、学习思路);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如在学生联系实际的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科学的组织和有效的管理,精心设计和科学组织多样化的

让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和谐共振

让教育科研与教师成长和谐共振 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可以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同样,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也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我校树立了“科研立校”的指导思想,坚持以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为目标,以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宗旨,从教师需要和学校发展出发,不断引领教师在科研的舞台上展示自我,加速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一、依托研修,让教师在“团队+体验”中成长。 打造学习型团队是开展教科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我们一直十分重视教师的研修,开展了整体推进式、分层发展式、团队帮带式、专业引领式等研究学习。深入开展“做魅力教师”活动,引导教师在学习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做学生欢迎的有文化有品位的教师,全面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养和文化内涵。 1.整体推进,全员培训。 我们通过“自主学习——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这一研修形式积极开展全员培训活动。“新课程”与“学科专题”培训则在教师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践开展行动研究。鼓励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课程标准,关注教学问题,组织开展“学科教学有效性”的专题研讨,倡导教师间的专业切磋、经验共享与合作共长,以“师徒结对”、“同伴互助”、“教师论坛”等形式为教师的相互交流学习搭建便捷、有效的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分层研修,加速发展。 (1)骨干教师团队研修:充分发挥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学科为单位建立先导小组,上好引路课,促使全体教师对新课程的通透理解,从而以点带面,带动全体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变革。骨干教师更要在其过程中努力提高自我,学习先进经验和理论,在研中学,在学中悟,注重自身内涵的不断提升,在学科引领方面真正发挥作用,为组内教师服好务、做好指导工作。 (2)“师徒结对”帮带研修: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作用,继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定期开展活动,建立相关考核制度。青年教师撰写个人发展规划,努力提高师德修养,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指导老师尽心尽责,做好带教工作,使青年教师不管是在课堂教学上,还是班级管理上都能得心应手。 (3)专业引领研修:在学校骨干团队的引领下,同时通过聘请有关学科教研员到我校做讲座,指导研修活动等,在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进行培训,帮助教师解决困惑,为他们搭建自我发展的平台,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使我校教师整体水平快速提高。 目前,一个学习型组织正逐渐形成,“享受研修快乐”的精神文化氛围萦绕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田虎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三年多来在教育学区的指导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学科入手,积极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努力探索教育改革的内容、方法与途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体系。实践证明,通过对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促进了学生自主健康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认真分析学科现状,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通过认真分析和反思,我们认为过去学科的教学状况确实令人担忧。其一,教师对各学科是在教学,但不够科学,方法陈旧。如识字教学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满堂灌,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忆,没有从音、形、意去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掌握生字。其二,由于认为小学低年级的知识不教,到一定的时候他自己也会自然掌握和理解,疏于管理,甚至放任自流。在数学学科中,如:元、角、分;时、分、秒;年、月、日等内容。教师上课只是走过场,糊弄糊弄学生。 为了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展开,学校挑选出一批教学优秀、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年青教师担任低年级的教学。回顾近几年的课改历程,我校新课程研究正在实践中稳步推进,并以新基础教育理论为依据,在研究策略、教学改革、校本课程等方面的实践中研究和发展。 二、深入开展课程改革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初期,我们通过学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设计了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案和操作细则。我们本着边实践边完善的原则,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方法和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课堂教学体系。 1、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 改变过去知识满堂灌的方式和技能死方法的教学模式,注重内容、方法、技能的全面培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改革课堂教学。 2、课堂教学的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在尝试把新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发现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但却出现了一些担忧的问题。为夸奖而夸奖、自主变成了自流、有活动没体验、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知识掌握不扎实……对此我们提出必须用理性对待实验,实施有效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了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1)实施有效教学,让课堂活而不乱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既要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为此向教师提出了课堂努力的三个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