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搭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搭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搭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前交流:小游戏:传石头

齐呼专心励志语:我专心听说读写我能行

我专心赶超比拼我努力

我一定做的到

我一定做的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课前这小小的石头为我们游戏所用,在生活中可观赏、可盖房,请大家猜猜看看这幅图中的石头又有何用呢?(生答)你走过吗?给大家说说走在上面的感受()石头还有这样的用途呢!

同学们,这有山有水的地方就是作者刘章爷爷的家乡。可每每回忆起家乡,总也忘不了的就是那小溪里的搭石(板书课题21.搭石)

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端起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读了课文,你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吗?生:答(评价)(如果有错误让学生指正)

快速浏览课文,搭石有什么特点,在文中圈画出来,这里的搭石(出示红字)平整方正,二尺左右的距离,走在这样的搭石上有什么感受?

师:(平整方正、二尺左右字体变红,孩子们看只有平整方正石头用来做搭石人们走起来才更平稳,二尺左右的距离是人们每走一步最舒服的距离。由此可见,家乡的人们那么细心那么贴心)

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

生:读出文中的句子。

师:也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生:脱鞋挽裤

师:人们收工就必须——生:脱鞋挽裤师:人们赶集就必须——

生:脱鞋挽裤师:人们访友就必须——生:脱鞋挽裤。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去去都必须——生齐:脱鞋挽裤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答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是在夏天呢,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这就是方便人们出行即平稳又安全的搭石(出示图片)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无论春夏秋冬,搭石总是为家乡的人们默默奉献着,正如文中所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相机板书)

让我们走进搭石,体会这风景蕴含的美吧!

三、感受风景美

师:请大家静静地默读3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美景。

(生静静地默读、圈划,2分钟左右)

师:我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把你的想法与同桌交流交流。

生:自主回答

教师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课件出示语段)教师指导多音字“行”。

师:我来检查一下这几个词语(“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变红)指名读。

男女生读

师:我们先来看“协调有序”,怎样的动作是协调有序呢?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师生配合读速度渐快)

师:这一排走得怎么样?(评价)你是不是也想这样协调有序的走一走这搭石,那就请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全班分两组读)走的时候要注意节奏、速度。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稳稳的走起来(轮读)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因为家乡有这样一句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走得快了才更容易掌握平衡(出示生字平衡)

师:像这样既默契又协调的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出示生字协调有序)分析字形书写(衡、序)伸出右手的食指跟老师数空。

生:分析、书写。

师:同学们,遇到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可以查找资料,“绰”是本课的生字,我在字典中找到了这几个意项,认真思考,我数123请同学们用手指告诉我你选择正确答案,那“绰绰有余”的“绰”应该选那一项呢?123()太棒了,大家已经学会了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了。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让我们用生动的词语来描绘一下这美景吧!

生:自由发言

师:听同学们一说,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这美景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请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这美丽的画面,大家都沉浸在美景中,自己美美的读一读。让我们把这美景融入到这首小诗中,谁来展示一下,(生评价)让我们一起读一遍,让这美景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大家这么入情入境的读,让我感受到了(指板书、读)——这是怎样的风景,都包含了哪些美(生说)这都是——景色美

四、感受心灵美

师: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呢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生:读“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

师:有什么感受?

师: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包含的谦让美,文中还有哪些看不见的美在搭石上展现?找一找,并做批注。

师:把这个句子多读几遍,读着读着,哪些词语会在你的心头微微一颤,而令你感动呢?(生自由地读几遍)

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伏”“理所当然”

“伏”是怎样的动作?

师:现在我是那位老人,年轻人在哪里?请个小伙子。谁能帮帮我?

(请一男生上台)

师:请你做做“伏”的动作

(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

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扶起年轻人)谢谢你年轻人(不用谢,这是理所当然的)

你真是年轻人的好榜样,赞扬的掌声送给他。相信这位老人在年轻的时候也一定是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小溪,不需要道谢,因为他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这是应该的、必须的。

师:透过这个“伏”字,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体会到什么美?(生答)这些美在(搭石(上)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些美都是看不见的——心灵美

五、激发想象,练习表达。

师: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1、假如有盲人来走搭石,家乡人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2、假如有胆小的孩子来走搭石,家乡人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3、假如有外乡人第一次走搭石,家乡人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师:(想一想、同桌说一说)请你选择其中一项来说一说。

六、小结

师:是呀,景美、人更美,如此美丽的画面从搭石上天天演绎着,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但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带着美好的情感再读课题《搭石》

七、小练笔

作者以平凡的“搭石”表现了看得见的景色美,也表现了看不见的心灵美。我们身边有许多普通的事物也蕴含着这两种美。课下请同学们:写一写生活中平凡事物的“美”。

《搭石》学情分析

作为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搭石》教学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任何一堂课,只有先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让他情绪自然高涨。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的方法、师生的关系、教学效果、教学策略、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赏罚情况等。

《搭石》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在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将读准字音、理解词句、体验语言描绘的画面、感悟美好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文章很美,搭石也很美,但要引起学生们的共鸣,需要老师创设课堂上的共鸣点,基于这点,有了以下考虑:

一、课前游戏设计。第四节课是上午的最后一节课,一般孩子们在专注的程度上略低。如何调动起课堂的积极性,唯有游戏最为适用。我将小小的石头带入课堂,带入游戏。一颗颗小小的石头在传递游戏中凝聚的是团队的专注精神,同学们玩得开心,又有所收获:明白了专注、合作的重要,为本节课的学习赢得的成功的一半。同时,这里以“传递石子”而并非它物,是想在导课时简单明了地以石引石。了解到这搭石其实并不陌生,用学生的生活体验拉近对文本的感知。

二、通过创设“一行人走搭石”的情境,让学生轮回的、反复的、逐渐加快地交替轮读,身

临其境地体会“抬起脚来,紧跟上去”的和谐,让学生与走搭石形成通感,不但感受了语言,而且感受了语言背后情境美,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了家乡的景色美。在“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的画面中,请学生进行表演,让全体学生的专注力集中在情境中,从而到感悟家乡人的心灵美,同时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通过不同的人来走搭石,发挥想象,说一说,更深入的理解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体会到了这风景中包含了看得见的景色美,也包含了看不见的心灵美。

《搭石》效果分析

《搭石》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刘章爷爷通过身边平凡的小事——搭石,把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默默无闻的在文中字里行间表达出来。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主题,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学生能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学生通过图文能感知美、体会美、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中,感悟到风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谐之美,感悟到朴实的为人之美。在词句教学时,学生在了解意思的基础上,还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等,并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想象出“假如还有哪些人来走搭石,家乡人会怎样做的”,进行说话的训练。学生们有节奏的表现“踏踏的声音,进行朗读训练,使得孩子们读出乡亲们过搭石时的和谐之音。

《搭石》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

本文作者刘章是以诗歌著称于文坛的,他的诗质朴纯真而又简约大气,具有浓郁的乡土

气息。课文选的是他的一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诗歌相同的特点。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像“搭石”一样在默默无闻中凸现。本课内容的编者设计精心,文中配有插图,安排了泡泡语,文后安排了要求认识和要求书写的汉字及思考练习的四个题目。这些内容,提示了学习的重点、学习的方式。

结合本课教材特点,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欣赏、升华。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搭石》观课报告

“搭石”比较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前刘老师以石头为游戏道具引入课题,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由图片过渡到小溪里的搭石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学习本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善于发现的良好习惯。

课标指出,语文学习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在课堂教学中,对话基本上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展示出来的,所以,全体学生课堂对话的参与度成为了我的关注对象。教室的课桌分6行3列形式排列。我以每列中前后2张课桌为一个区域,将教室里的课桌划分为6个学习区域,采用画正字的方式对每个区域中学生发言次数进行了统计。最终的统计结果显示,本节课学生发言72人次,这节课学生发言很积极,平均每人发言2.06次。但发言的区域分布并不均衡,位于教师右侧和前方区内的学生受到了较多的关注,而相对靠近教室左侧和后方的学生被提问的次数则明显偏少,学生发言的机会与师生之间的距离远近成反比例。建议刘老师在课堂上尽量改变原有的提问习惯,更多关注到靠近教室左侧和后方区域的学生,使这些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师生对话中来,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平等交流的机会。课堂教学追求有效、高效,而教学的效率和教师的精心设问、提问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还选择了“教师课堂提问”这一观察内容。

事先根据提问的目的将教师的课堂提问分为“组织教学的提问”和“引发思考的提问”两种类型,采用画正字的方式分别对两类提问进行统计。最终的统计数字显示,本节课刘老

师共提问35次,其中以组织教学为目的的提问16次,占总数的45.7%;以引发思考为目的的提问19次,占总数的54.3%。刘老师以组织教学为目的的提问所占比例有些偏高。从听课记录中摘录的部分问题可以看出,诸如“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谁再读一遍?课前大家查过字典吗?”这样的问题意在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完全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达到教师的目的。过多过碎的提问会使教师的语言显得不够精炼,也容易分散学生对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的注意。

在本节课中,刘老师提出的问题意图明确,极具思考价值,能有效指导学生理解内容、品析词句、体会情感、想象表达,教学效果很好。建议刘老师在精心设计问题的基础上改进组织教学的方式,减少不必要的提问,尽量使课堂教学语言紧凑精炼。

《搭石》课后练习题

一、下面词语中带点的字该读哪个音?请选择正确的读音,再读读词语。

间隔(jiàn jiān)协调有序(tiáo diào)

懒惰(lài lǎn)人影绰绰(zhuō chuò)

相背而行(xiāng bēi,xiàng bēi)

二、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字。

山()()发清波()()脱()绾()

人影()()协()有()()下身子

三、比一比,再组词。

伏()暴()稳()

优()瀑()隐()

四、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再用带点词语写一句话。

例: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搭石》课标分析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