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2009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报告

长沙市2009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报告
长沙市2009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报告

长沙市2009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报告

一、试题突出特点

1、遵循课程标准、紧扣教材考标

本届中考物理试题严格遵循《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全卷知识结构、目标层次、难度分配、客观题与非客观题的比例均符合考试标准要求,全卷试题紧扣教材,力求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注重在具体物理问题情境中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未出现偏题、怪题。

图一:知识结构占分比例对比

图二:目标层次占分比例对比

表一:各题型占比例

2、贴近生活实际、突出知识应用

今年的试题,新课程理念体现得更加透彻。全卷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很好地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如第16题中的“将水泥路面改成有许多空隙的“海绵”沥青路面可以减弱噪声”

第22题:下列事例中,属于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这些题目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很好的联系起来,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又突出了知识的应用性。

再如第21题的家庭电路、第29题的连通器、第30题的汽车散热器,第39题的推土机等,这些题材均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物理。

3、增设开放试题,培养创新思维

全卷开放性试题有3道:T34采用不同方案使杠杆平衡、T36第一问进行电路故障的分析并设计不同的改进实验方案、T37

从图文中寻找物理信息,总分达16分,占全卷的16%,通过这些试题着重考查学生自主分析、设计、综合获取信息的能力。

如第37题:位于我市湘江中的橘子洲自古被称为小蓬莱,是世界城市中最长的内河绿洲,东临长沙城,西望岳麓山,四面环水,绵延十里。介名山城市间,浮袅袅凌波上。春来,波光粼粼,鸟声阵阵;盛夏,纳凉消暑,嬉戏水中;秋至,柚黄橘红,清香一片;深冬,凌寒剪冰,江风戏雪。是潇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的所在地。

上面的描述中有许多物理现象,请你从中举出两例并说出它们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本题取材于2009力,本题给出的答案不唯一,属于学生可自由发挥的一道开放性试题。 4、突出物理思想、考查迁移能力

今年的考题除了基础知识的考查外,还加强了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渗透,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如第23题涉及放大的物理思想、第33题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相关因素涉及控制变量法的方法等。

如选择题的第23题: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臵,当用力挤压装满水的玻璃瓶时,会看到细玻璃管内的水面明显上升。这是利用细玻璃管内水面的变化来放大玻璃瓶的微小形变。下列做法中也用到这种放大思想的是

A .将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通过乒乓球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

B .在探究电阻中的电流跟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保持电阻不变来研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C .在研究电阻的串联时,为了使研究更方便,我们通常用一个电阻来替代多个电阻

D .用磁感线来描述磁体的磁场

该题涉及到多种物理思想和方法包括放大思想、等效代替、理想模型、控制变量法等。这些都是研究物理问题常用到的的一些思想和方法。

5、关注社会热点、体现时代气息

全卷注重人文关怀、体现时代特点。卷中多处体现了今年长沙市的重点工程建设和新科技气息,如第27题烈士公园内的年嘉湖、第28题的3G 通讯、第37题的橘子洲、第38题的书院南路的改造等无不体现了时代气息和本土特色。

如第28题:在5月17日世界电信日到来之际,我市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通信公司均为客户推出了3G 业务,通过3G 网络可提供无线视频通话、无线上网等多项服务。这些服务是通过 (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电磁波”)来传递信号的,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m/s 。

题中的3G (第3代移动通讯技术)是2009年媒体报道中比较热门的字眼,属社会关注的热点,本题结合最新科技成果考查物理知识,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气息。

6、注重科学探究,加强自主设计

本卷实验探究题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基本实验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更加注重实验能力的检测,引导实验教学走出"讲实验"、“背实验”的误区。全卷涉及科学探究的试题达6到大题,总分30分,占全卷的30%,在探究中注重学生自主设计和动手能力的操作考查,如第34题涉及杠杆的平衡及杠杆平衡的设计、第36题涉及电路的故障的发现、排除及重新设计等。

如第36题:在做“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的实验时,有多个灯泡可供选择,小明把两只灯泡L 1、L 2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如右下图所示:

①当分别把电压表连在图中AB 两点、BC 两点及AC 两点时,闭合开关后测得的数据是:U AB =0,U BC =12V ,U AC =12V ,则故障可能是。

②故障排除后,实验正常进行,通过测量

分析两组实验数据,可得出: 。

③本实验设计你认为有什么不合理或可以改进的地方吗?若有,请加以说明(若是电路改进则填写在虚线框内)。

本试题的侧重点在实验故障的分析和实验改进方案的设计,实验设计型试题拓展开了考生思维的空间和思维的独创性。 7.突显图表功能,检测综合素质

本试卷设臵了两道图表试题,T31电学图表题、 T39力电综合图表题,这两道试题很好地走出了单个知识点考查的格局,有机地渗透了图表信息,欧姆定律和电功率,弹簧秤的原理及三力平衡的知识内容,加大了考生应用能力、学科内知识交叉和学科综合能力的考查。

如第39题:某班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种简易的电子拉力计,图甲是其原理图。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 通过硬质弹簧与拉环相连,弹簧上端和金属滑片P 固定在一起(弹簧的电阻不计,P 与R 2接触良好且不计摩擦)。已知物体A 的质量为100kg ,定值电阻R 1=6Ω,R 2是一根

长为6cm的均匀电阻线(阻值与其长度成正比),其最大阻值为24Ω,电源电压

为6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当不拉拉环时,金属滑片P刚好处于a端。已知该

弹簧伸长的长度⊿l与所受竖直向上的拉力F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问:

(1)要把电流表的表盘改为拉力计的表盘,则拉力计表盘的零刻度应标在电流

表表盘的何处?

(2)闭合开关,当电流表示数为0.6A时,R2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多少?

(3)在保证电路安全的条件下,物块A对地面的压力范围是多少?(取g=10N/kg)

这道题的设计新颖,促使学生从力学和电学多角度审视图表和文字中的细微处,层层递进,把思维推向纵深处。

二、试卷抽样结果

三.失分原因分析

从抽样情况(表四)来看,得分率最低的是第39题(21.3%),其次是第36题

(40.1%)、第31题(43.1%)、第25题(43.7%)、第38题(45.7%)、第32题

(46.7%)。

第39题是一道力电综合应用题,本题涉及到关于弹簧的物理模型而且文字较

长,学生阅读量大,从题中获取有用信息相对较难,因此对不少学生产生较大障碍,学

生解题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不能建立物理模型,导致不能动笔;②对连入电路的

弹簧长度与弹簧的形变量不能区分;③未考虑电路安全(最大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量程),而直接认为拉环拉力最大时弹簧伸长量为6m;④审题不清误认为来环拉力和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相等;⑤物体受力分析不清,不会用三力平衡解决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的问题。

第36题是一道电学综合实验探究题,涉及电路故障、串连电路的基本规律及实验操作等内容,主要考查学生排除故障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实验设计的能力。第1问学生答题中出现最多的答案是L1断路,说明学生对短路和断路造成的故障混淆不清;还有不少学生的答案为电路短路,未明确是哪部分电路短路从而失分。第2问总结规律时表达不规范、串、并联电路的词语混用,如“串连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之和”、“串连电路中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之和”、

“AB+BC=AC ”等。第3问的失分率最高,学生不能分析出造成实验不合理的根源来自于实验次数太少,可能引起较大误差,从而导致答题时摸不清方向而失分。

第31题第1空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基本掌握了欧姆定律及图像的意义。第2空主要问题是不能据图得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a端时的电流和电压值,即对滑动变阻器如何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没有掌握好。第3空不少学生审题不清,习惯性地认为是计算滑动变阻器的热量,而实际上是计算定值电阻R1的热量。

第25题是一道关于浮力的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认识,对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是一大考验。答错的学生中大多数都选“D”,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审清题,或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直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得出浮力等于3N而选择了“D”,这反映出学生审题不清,没有考虑到杯中的水仅适量而并未装满,因此溢出的水并不一定等于浮力;另外还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杯中的水过少从而判断出物体必定沉在水底而选择了“D”。

第38题是一道比较常规的力学计算题,涉及到压强、功、功率、平衡等知识。本题中学生失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公式记忆错误,如F = p/S、W = P/t 等;②数字运算能力不高,尤其是运算中涉及科学计算法时存在较大问题;③不明确

公式的物理含义而错乱使用公式,如有的学生乱套公式用p =ρgh来计算推土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④书写不规范,不带公式计算,卷面乱涂乱画,使阅卷教师找不到得分点。

第32题主要考查了滑轮组(水平放臵)的机械效率及拉力的功率,与往年滑轮组竖直放臵有所不同。学生失分率较高的是第2空中关于机械效率的问题。学生的答案中主要有13%、62%、41.7%、63.3%几种,估计学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概念不清,致使乱代数据;②对含有动滑轮的滑轮组省力费距离理解不透,尤其是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和物体移动距离的关系弄不清。

第26题学生失分率较高的是第1空。答题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即:①审题不清、思维定势,认为下落过程中物体动能一定增加而出现错误;②认为下落时重力势能必定减少,由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得出动能一定增加;③由减速下降正确判断出动能减小,但在判断重力势能的变化时受机械能守恒(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的影响而误认为重力势能增大。

第29题失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密度单位的换算问题,有的学生根据

p=ρg h=

1g/cm3×10N/kg×0.2m=2Pa;②审题不清,没有注意到“稳定”两字,认为压强与流速有关;③思维定势。学生在应考复习中可能做过类似(图)的问题而麻木自信,根本不认真看题而直接跟据题图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第33题第1问丢分的学生较多,基本上都是没有作答,估计是学生在审题时直接跳过该问疏漏所致。

第24题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很好的联系起来,考查了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的辨认及规律的迁移运用,也涉及到了安全用电(短路)的常识。学生的解答中选“D”的较多,这种情况学生对电路的认识没有问题,但学生没有考虑到安全问题即

四个车门都关好时会出现短路的情况。也有部分学生选择了“A”或“B”,造成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认识不够。

第28题的第2空错误比较多,学生大答案中呈现出诸如3.8×104m/s、340 m/s、4.2×103m/s、3.0×105 m/s、340×103 m/s、3.6×106 m/s、3.8×107

m/s、3.14×108 m/s、8×108 m/s的答案,究其原因主要有,①第1空填声波,导致传播速度为声音的速度340m/s或与34挂钩的答案;②学生完全不知道,就利用试卷给出的水的比热容替代;③记忆模糊,直接把其他比较熟悉的内容拿过来填入,如用电功的换算关系1度=3.6×106焦、或用数学常数π替代。

四.今后教学建议

1、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教师要注重基本的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及其运用的教学。如浮力、电功率、机械效率、电路设计、压强、功、功率、电功率、三力平衡等重点难点内容的得分率比较低,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一定要讲清、讲透。

2、加强训练的针对性,培养良好的学科素养和规范答题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布臵的练习要有针对性,同时要注重训练的分析讲评,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审清题、规范答题的好习惯,规范答题是一个需要反复训练的过程,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必须抓住规律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在语言表达中尽量使用专业术语,准确规范,计算中要注意解题格式,先写公式(或规律)后带数据计算。每一道题无论是否似曾相识,一定按新题做,避免固有的东西干扰新条件、新情景下的问题的分析。

3、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知识应用性。教学中应注重将物理与科技、社会、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关注社会热点和关心科技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联系生活实际,教会学生运用物理学的观点观察社会的发展和周围的事物,用物理学的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

分析实际情景中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把物理情境转化为物理语言、物理问题的能力。

4、突出基本技能的培养,重在迁移应用。学生在作图、识图、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文字表达能力、计算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初步构建物理模型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要切实加强这些方面的针对性地训练。

5.侧重知识综合,训练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学科内知识点的相互渗透,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进一步的理解,有利于拓宽知识面,冲破封闭的思维模式,树立人类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评卷小组

2009年6月25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