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上册_重要公式概念_化学平衡例题

《物理化学》上册_重要公式概念_化学平衡例题
《物理化学》上册_重要公式概念_化学平衡例题

物理化学(上册)

重要的公式:

(1).热力学第一定律:

微分式: W Q U

δδd += 积分式: W Q U +=?

(2).焓的定义: pV U H +=

微分式:p V V p U pV U H d d d )(d d d ++≈+= 积分式:)(pV U H ???+=

(3).热机效率:

任意热机: H

L H Q Q Q W

+=-=

1η 卡诺热机:H L H T T Q W -=-=η1 (4).克劳修斯不等式: T

Q

S δd ≥

(5).基本公式

V p S T U d d d -= p V S T H d d d += V p T S F d d d --= p V T S G d d d +-=

(6).麦克斯韦关系式:

S V T V p S )()(

??-=?? S p T

p V S )()(??=?? V T T

p

V S )()(??=?? p T T V p S )(

)(??-=?? (7).内能与体积的关系: p T p T V U V T -??=??)()( (8).焓与压力的关系: p T T

V

T V p H )()(??-=?? (9).熵与温度的关系

A .T

C T S

p p =??)( 或 T C T S m p p m ,)(=?? B .T

C T S

V V =??)( 或 T C T S m V V m ,)(=?? (10).熵的计算:

V T

p T T C S V V d )(d d ??+= p T V

T T C S p p d )(d d ??-=

(11).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式:

2

])([T

H T T G

p ??-=?? 2])([T U T T A V ?-=??? (12). 克拉贝龙方程式:

A.克拉贝龙方程式:

V T H V S T p βαβαβαβα??=??=d d 适用于任意两相平衡体系 B.克-克方程: 2

m

d ln d RT H T p vap ?= 只适用于气-液和气-固两相平衡体系 (13).拉乌尔定律: j j j x p p *=

(14).亨利定律:

j j x j x k p ,=, j j m j m k p ,=, j j c j c k p ,=

(15).纯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θθ

θθ

μμμp

p RT p p RT p T j j j ln ln ),(+=+=

(16).混合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j j j j j j

j x RT p T μx RT p

p RT μp p RT μμln ),(ln ln

ln

*

θθθ

θ

+=++=+= (17).理想液体混合物的化学势: j j j x RT p T ln ),(*+=μμ

A.稀溶液中溶剂的化学势:∑-≈+=B

A θ

A A *A

A ),(ln ),(b

RTM p T x RT p T μμμ

B.稀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势:

①.用摩尔分数: B *

B B θθ

B B ,B ln ln ln

x RT x RT p

k RT x g x +=++==μμμμ ②.用质量摩尔浓度: B B

B θB

,θB B ,B ln ln ln b RT b RT p k RT b g b +=++==?

μμμμ ③.用物质量浓度: B B B θ

B

,θB B ,B ln ln ln c RT c RT p

k RT c g c +=++==?

μμμμ 对同一指定溶液,B B B c b x ≠≠,??≠≠B B *B μμμ,但c b x ,B ,B ,B μμμ==

(18).非理想液体混合物的化学势: j x j j RT p T ,*ln ),(αμμ+= (19).蒸气压下降:

①.溶剂蒸气压下降: B *

A A *

A A x p p p p =-=?

②.溶质不挥发: B *

A A x p p p ==?? (19).凝固点降低:

固态为固溶体:)1

1(ln *A ,m A

A f f fus s T T R H x x -?=- 近似地: )1(

B B B x x m K T s f f -

≈? 当只析出纯溶剂时,有: )1

1(

ln *A

,m A f

f fus T T R

H x -?=-近似地:B m K T f f ≈? (20).沸点升高:

溶质也挥发: )1

1(ln

*A ,A A b

b m vap T T R H y x -?=- 近似地: )1(B B B x y m K T b b -=?

若溶质不挥发,则: )1

1(ln *A ,A b

b m vap T T R H x -?=- 近似地: B m K T b b =?

(21).渗透压: B A ,A ln RTx x RT V m ≈-=∏ 近似地: RT M RT c B

B

B ρ==∏

(22).标准平衡常数定义: ∏=j v

j p

p

p K )(

θ

θ (23).范特霍夫等温式: θθ

m ln

ln ln p

p p p r K J RT J RT K RT G =+-=?

(24).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自由能:

)/exp(θ

m

θRT G K r p ?-= θθm ln p r K RT G -=? (25).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θ

θ1ln j j p

v RT K μ

(26).范特霍夫方程: 2m θd ln d RT H T K r p

θ?=, 2

θ

m θd ln d RT U T K r c ?= (27).c c n x p K K K K K K ,,,,,θ

θθ间的关系:

∑==-j v

p

p p K K K )(θθθ

∑=∑=∑?=∑∑∏j

j j j

v n v

j

n v

j

v

j p

np

p K n p p K n p p n K )(

)(

)(θθθθ ∑=∑?=∏j

j j

v x v v

j p p

p K p p x K )()(

θθθ ∑=∑=∑=∏j j

j j

v c v c v v j

p

p RT K p RT c K p RT c c c K )()()()(θθ

θθθθθθ

RT c p x p

n RT n p j j j j j ===

=

例1.p 280.已知1000K 时生成水煤气的反应: (g)H CO(g)O(g)H C(s)22+==+,在2×p θ时,由2mol

水蒸汽与过量炭反应,其平衡转换率α=0.7438. 求:

(1).标准平衡常数θp

K ; (2).平衡压力为p θ时的平衡转化率.

解: (1).据题有:

(g)H CO(g)O(g)H C(s)22+==+ 总量/mol

平衡n B /mol 2(1-α) 2α 2α 2(1+α)

平衡分压p B p α

α+-11 p αα+1 p αα+1

则:θ

θθ

θ

θθααα

αα

α

p p p p p p p p p p K O H H CO p

?-=?+-+=?=222

111)1(

/)/()/(22 或: θ

θθθ

αααααp p p p np p K K j v n p ?

-=+?-=∑=-22

1221])1(2[)1(2)2()( 所以: 477.227438.017438.012222=?-=?-=θ

θ

θθααp p p p K p

(2).设此时的平衡转化率为α2,则前步得: θ

θααp p K p

?-=221 代入已知数据得: θ

θ

ααp p ?-=221477.2,解之得: α=0.844

例2: p 448.5.合成氨时所用的氢和氮的比例按3:1,在673 K ﹑10p θ压力下,平衡混合物中氨的摩尔百

分数为3.85%.

(1).求N 2(g)+3H 2(g)==2NH 3(g)的θ

p K .

(2).在此温度下,若要得到9%的氨,总压应为多少Pa .

解: 解法一.

(1).设反应达平衡时的转化率为α,则有:

N 2(g)+3H 2(g)==2NH 3(g) 平衡时物质的总量 1-α 3(1-α) 2α 2(2-α) 据题给条件知:

%85.3)2(22=-αα; 即: %415.710415.7%85.31%

85.322=?=+?=α-

则: 23324

2]

)2(2[)

1()1(3)2()(p p a a a a np

p K K n p θθ

θ---==-

42

422242210644.1)10()07415.01(27)07415.02(07415.016)()1(27)2(16-θ

θθ?=--?=--=p

p p p a a a (2).由:

%9)

2(22=α-α

得:16514.0%91%92=+?=

α, 代入公式: 424

2210644.1)()

1(27)2(16-θ

?=--p

p ααα

得: θ--θ

=?=-????-??=

-??-=

p αp ααp 1.26)Pa (10610.2)16514.01(10644.13310100)16514.02(16514.04)1(10644.133)2(462

43

2

4

解法二:(1).设反应达平衡时的NH 3的摩尔分数为x ,则: (g)2NH (g)3H (g)N 322===+

)1(41x - )1(4

3

x - x

4

2422

4324423210644.1)10()0385.01(270385.0256)

()1(34)(]4

)1(3][4)1([)(-θ

θθ-θθθ?=?-??=-=--=∑=p

p p p x x p p x x x p p K K j v x p

(2).由: 42

4

32410644.1)()1(34-θ?=-p

p x x 得:θ--θ

=?=-?????=

-??=

p x xp p 1.26)Pa (10610.2)09.01(10644.1331010009.016)1(10644.133462

43

2

42

例3.某合成氨厂氢气由天然气CH 4(g )与H 2O(g )反应而来,反应为:CH 4(g )+H 2O(g )== CO(g )+3H 2(g ),

已知此反应在1000K 时进行,其平衡常数K θ=26.56.若起始时CH 4(g )与H 2O(g )的物质的量比为1:2,

试求算欲使CH 4(g )的转化率为78%,反应系统的压力应为多少? 解:解法一:

设开始时,甲烷CH 4(g )的物质的量为1 mol ,且转化率为α,则CH 4(g )转化的量也为α mol ,即:

(g)3H CO(g)O(g)H (g)CH 224+==+ 总的物质的量 1-α 2-α α 3α 3+2α

由:2242

3)()23)(2)(1(27])23([)2()1()3()(θ

θθθθ+--=+-?-?=∑==p p a a a a p a p a a a a np p K K K j v n p 得:

)

(10851.31010078

.03)

78.023(3)78.02)(78.01(56.263)23(3)2)(1(532

2

kPa p

a a a a K p ?=????+?--?=

+?--=θ

θ 解法二:设开始时,甲烷CH 4(g )的物质的量为n ,且转化率为α,则:

(g)3H CO(g)O(g)H (g)CH 224+==+ 总的物质的量 n (1-α) 2n -αn αn 3αn n (3+2α)

由:2242

3)()23)(2)(1(27])23([)2()1()3()(θ

θθθθ+--=+-?-?=∑==p p a a a a p a n p a n a n an an np p K K K j v n p 得:

)

(10851.31010078

.03)

78.023(3)78.02)(78.01(56.263)23(3)2)(1(532

2

kPa p a a a a K p ?=????+?--?=

+?--=

θ

θ 注意: 此时O(g)H 2的转化率为: %392

=a .

(1).即使是对同一条件下的同一化学反应,转化率对不同的反应物,其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各

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与其计量系数的比值相同时,各反应物的转化率才相同.

(2).在温度和体系总压及反应物的总的物质的量相同的条件下,反应的转化率随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的变化而变化,呈现一条向上凸起的有极值的曲线.可以证明,其极值点正是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计量系数之比的情况.亦即说明,当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计量系数之比时,反应具有最大的转化率!

例4:由1.0 mol CO(g )和1.0 mol H 2(g )组成的水煤气与5.0 mol 的水蒸气混合,在500℃及p θ下,通过

催化剂发生下列反应: )(g H (g)CO O(g)H CO(g)222+==+,已知K θ=5.50 反应后将混合气体冷却使剩余的水蒸气凝结而得到干燥的气体.试计算: (1).所得干燥气中CO(g )的摩尔分数为若干?

(2).若在500℃及5 p θ下进行,则CO(g )的转化率为多少?

(3).如欲将组成为1:1的水煤气中的CO(g )转化为H 2(g ),且转化后的干燥气体中,CO(g )的体积比低于1%,则H 2O(g )的量该如何控制?

解:(1).设CO(g )的转化率为α,则:

(g)H (g)CO O(g)H CO(g)222+==+ 总的物质的量

1-α 5-α α 1+α 7 mol

据: 50.5)

5)(1()1()(0=--+===x x x x np p K K K n p θθθ 即: 9α2

-68α +55 = 0, 解之得: α = 0.9211= 92.11%

冷冻干燥只去掉水蒸气,其它气体可认为没有损失,则CO(g )在干燥气体中所占的摩尔分数为:

%701.202701.09211

.029211

.0121)1()1(1==+-=α+α-=α++α+α-α-

(2).因本反应中 ∑v j = 0,即θ

θK

K K K p n x ===,故反应不因其压力的变化而发生移动,故CO(g )的转化率与上题相同,即: α = 92.11%

(3).如欲使转化后的干燥气体中CO(g )的体积比低于1%,设需加的水蒸气的量为n mol ,则: (g)H (g)CO O(g)H CO(g)222+==+ 平衡气总量 干燥气量 1-α n -α α 1+α 2+n 2+α

据: 50.5))(1()1()(0=α-α-α+α===θ

θθn np

p K K K n p 而: 01.021)(≤α

+α-=总干燥气体V V

g CO ,即: α ≥ 0.9703

所以: )mol (67.12]1)

9703.01(50.59703

.01[9703.0]1)1(50.5)1([=+-?+?≥+α-α+α=n

即: n ≥ 12.67 mol

例: 已知反应: (g)CO (g)O C(s)22==+ θ1K

)(g 2CO (g)O CO(g)222==+ θ2

K 试求反应的: CO(g)(g)O 2

1C(s)2==+的标准平衡常数θ

3K .

解: 由题知: 反应(3)=(1)-(2)/2,故有:

2

/2,m 1,m 3,m θ

θθ?-?=?G G G r r r 因θ

θ

-=?K RT G r ln m

,故有: θ

θ

θ213ln 21ln ln K K K -=; 亦即: θθ

θ2

13K K K =

物理化学相平衡例题

相平衡例题 例2 系统中有C(s), H 2O(g), CO 2(g), CO(g), H 2(g)共存,C=? 答:系统中有反应:(1)C(s)+H 2O(g)?CO(g)+H 2(g) (2)C(s)+CO 2(g) ?2CO(g) (3)CO(g)+H 2O(g) ?CO 2(g)+H 2(g) 其中S=5,独立化学平衡数R ≠3=2, ∴C=5–2=3注意:系统确定后,其组分数是确定的,物种数有一定随意性。 例1NH 4Cl(s)=NH 3(g) + HCl(g) C= S –R –R ’ S=3 R =1 K p = P (NH 3) ×P (HCl ) R ′=1 P (NH 3)=P (HCl ) C=1 若体系中已有H C l (g), 则C =?R`=0 C=2例3NH 4HS(s) 和任意量的NH 3(g) 及H 2S(g) 达平衡 时有: (A) C = 2,P = 2,f = 2;(B) C = 1,P = 2,f = 1 (C) C = 2,P = 3,f = 2;(D) C = 3,P = 2,f = 3(A)1000K 下,NH 3、H 2、N 2三气平衡F=? S =3,R =1 (2NH 3=3H 2+N 2),P =1 F = C -P +1=2 (p 、x NH3、x H2或x N2其中之二) (1)、冰水共存时F =? C =1,P =2(冰、水), F = 1-2+2=1 (T 或p )f = C –P + 2

指出含有CaCO 3(s) 、CaO(s) 、CO 2(g)的体系与CO 2(g)和N 2(g)的混合物达渗透平衡时的物种数、组分数、相数和自由度数。 例4. 答:S = 4 , R = 1, R ′= 0 CaCO 3(s) = CaO(s) + CO 2(g) C = 3 , P = 4 f = C –P + 3 = 3 –4 + 3 = 2 ※注意:相律 f = C –P + 2 (体系各处的压力均相等,公式中的2表示温度和压力)而在此题渗透平衡中P 1 ≠P 2 ,所以相律应写为: f = C –P + 3 例5 Na 2CO 3有三种含水盐:N a 2C O 3?H 2O , N a 2C O 3?7H 2O , N a 2C O 3?10H 2O (1)p θ下,与N a 2C O 3(aq)和冰共存的含水盐最多有几种?(2)30℃时,可与水蒸气共存的含水盐最多有几种? 解:系统由N a 2C O 3和H 2O 构成, C =2若S =5, 但存在三个平衡关系: R =3, N a 2C O 3+xH 2O = N a 2C O 3.xH 2O ∴C =2 1) 指定p θ, f = 2 –P + 1= 3 –P , f = 0, P = 3 ∴P 最多为3,与Na 2CO 3(aq)和冰(s)与共存的盐只有一种。 2) 指定30℃, f = 3 –P , f = 0, P = 3 ∴P 最多为3, ∴与水蒸气共存的含水盐最多有2种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节化学平衡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 2SO3(g) 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SO2、O2、SO3分别是0.2mol/L、0.1mol/L、0.2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A.SO2为0.4mol/L,O2为0.2mol/L B.SO2为0.25mol/L C.SO2、SO3(g)均为0.15mol/L D.SO3(g)为0.4mol/L 2.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C. 单位时间生成n molA,同时生成3n molB D. 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3.可逆反应H2(g)+I2(g) 2HI(g)达到平衡时的标志是() A. 混合气体密度恒定不变 B.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C. H2、I2、HI的浓度相等

D. I2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不变 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取一定量的A、B于反应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 C.C、D的物质的量的比值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5.在一真空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气体A.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 B(g) + x C(g),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内压强增大为P%,若此时A的转化率为a%,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若x=1,则P>a B.若x=2,则P<a C.若x=3,则P=a D.若x=4,则P≥a 6.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A和B发生如下反应:A(g)+2B(g) 2C(g),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 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

高中化学等效平衡原理(习题练习)

等效平衡原理及练习 一、等效平衡概念 等效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均相等的平衡。 在等效平衡中,有一类特殊的平衡,不仅任何相同组分X的含量(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均相同,而且相同组分的物质的量均相同,这类等效平衡又称为同一平衡。同一平衡是等效平衡的特例。 如,常温常压下,可逆反应: 2SO2 + O2 2SO2 ①2mol 1mol 0mol ②0mol 0mol 2mol ③0.5mol 0.25mol 1.5mol ①从正反应开始,②从逆反应开始,③从正逆反应同时开始,由于①、②、③三种情况如果按方程式的计量关系折算成同一方向的反应物,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均相等(如将②、③折算为①),因此三者为等效平衡 二、等效平衡规律 判断是否建立等效平衡,根据不同的特点和外部条件,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通过化学计量数计算,把投料量换算成与原投料量同一则物质的物质的量,若保持其数值相等,则两平衡等效。此时,各组分的浓度、反应速率等分别与原平衡相同,亦称为同一平衡。 ②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通过化学计量数计算,把投料量换算成与原投料量同一则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要物质的量的比值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此时,各配料量不同,只导致其各组分的浓度反应速率等分别不同于原平衡,而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 ③在恒温、恒压下,不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是否发生改变,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换算

物理化学相平衡练习题

相平衡题 一、判断题: 1.在一个给定的系统中,物种数可以因分析问题的角度的不同而不同,但独立组分数是一个确定的数。 2.单组分系统的物种数一定等于1。 3.自由度就是可以独立变化的变量。 4.相图中的点都是代表系统状态的点。 5.恒定压力下,根据相律得出某一系统的f = l,则该系统的温度就有一个唯一确定的值。6.单组分系统的相图中两相平衡线都可以用克拉贝龙方程定量描述。 7.根据二元液系的p~x图可以准确地判断该系统的液相是否是理想液体混合物。 8.在相图中总可以利用杠杆规则计算两相平衡时两相的相对的量。 9.杠杆规则只适用于T~x图的两相平衡区。 10.对于二元互溶液系,通过精馏方法总可以得到两个纯组分。 11.二元液系中,若A组分对拉乌尔定律产生正偏差,那么B组分必定对拉乌尔定律产生负偏差。 12.恒沸物的组成不变。 13.若A、B两液体完全不互溶,那么当有B存在时,A的蒸气压与系统中A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14.在简单低共熔物的相图中,三相线上的任何一个系统点的液相组成都相同。 15.三组分系统最多同时存在5个相。 二、单选题: 1.H2O、K+、Na+、Cl- 、I- 体系的组分数是:C (A) K = 3 ;(B) K = 5 ;(C) K = 4 ;(D) K = 2 。 2.克劳修斯-克拉伯龙方程导出中,忽略了液态体积。此方程使用时,对体系所处的温度要求:C (A) 大于临界温度;(B) 在三相点与沸点之间; (C) 在三相点与临界温度之间;(D) 小于沸点温度。 3.单组分固-液两相平衡的p~T曲线如图所示,则:C (A) V m(l) = V m(s) ;(B)V m(l)>V m(s) ; (C) V m(l)<V m(s) ;(D)无法确定。 4.蒸汽冷凝为液体时所放出的潜热,可用来:C (A) 可使体系对环境做有用功;(B) 可使环境对体系做有用功; (C) 不能做有用功;(D) 不能判定。 5.压力升高时,单组分体系的熔点将如何变化:D (A) 升高;(B) 降低;(C) 不变;(D) 不一定。 6.硫酸与水可组成三种化合物:H2SO4·H2O(s)、H2SO4·2H2O(s)、H2SO4·4H2O(s),在p 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共存的化合物最多有几种:B (A) 1 种;(B) 2 种;(C) 3 种;(D) 0 种。

化学平衡难点(平衡转化率、等效平衡)讲解与练习【经典】3

化学平衡·难点讲解与习题 一、等效平衡 一、概念 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在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任何相同组分的含量(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等)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包括“相同的平衡状态”)。 概念的理解: (1)外界条件相同:通常可以是①恒温、恒容,②恒温、恒压。 (2)“等效平衡”与“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不同:“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 是指在达到平衡状态时,任何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对应相等,并且反应的速率等也相同,但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不同。而“等效平衡”只要求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对应相同,反应的速率、压强等可以不同。 (3)平衡状态只与始态有关,而与途径无关,(如:①无论反应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还是从逆反应方向开始②投料是一次还是分成几次③反应容器经过扩大—缩小或缩小—扩大的过程,)只要起始浓度相当,就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 二、等效平衡的分类 在等效平衡中比较常见并且重要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I类: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来说(即△V≠0的体系):等价转化后,对应各物质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 II类: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来说(即△V=0的体系):等价转化后,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两平衡等效。 III类:恒温恒压下对于气体体系等效转化后,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两平衡等效。 解题的关键,读题时注意勾画出这些条件,分清类别,用相应的方法求解。我们常采用“等价转换”的方法,分析和解决等效平衡问题 三、例题解析 I类:在恒温恒容下,对于化学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果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换算成化学方程式的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例1:在一定温度下,把2 mol SO2和1 mol O2通入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化学平衡例题及解析、练习(含答案)

高三化学二轮-----------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考点内容: 1、了解化学反应速度的概念,反应速度的表示方法,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 速度的影响。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平学平衡的涵义。掌握化学平衡与反应速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3、理解勒沙特原理的涵义,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4、本章命题以上述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考点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通过计算式:v =Δc /Δt来理解其概念: ①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数值可以相同,也可以是不同的。但这些数值所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速率。因此,表示反应速率时,必须说明用哪种物质作为标准。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时,其比值一定等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②一般来说,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进行而逐渐减慢。因此某一段时间内的化学反应速率,实际是这段时间 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⑵.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I. 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Ⅱ. 条件因素(外因)(也是我们研究的对象): ①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总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值得 注意的是,固态物质和纯液态物质的浓度可视为常数; ②压强:对于气体而言,压缩气体体积,可以增大浓度,从而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 增大气体压强时,不能改变反应气体的浓度,则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③温度: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分子的能量,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从而加快化学反应 速率。 ④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等同地改变可逆反应的正、逆化学反应速率。 ⑤其他因素。如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光、不同溶剂、超声波等。 【例1】可逆反应A(g)+ 4B(g)C(g)+ 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 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 v A==0.15mol/(L·min) B. v B==0.6 mol/(L·min) C. v C==0.4 mol/(L·min) D.v D==0.01 mol/(L·s) [例2]某温度时,在2 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 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反应开始至2 min, 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例3】反应C(s)+H2O(g) CO(g)+H2(g)在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 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如何? A、增加碳的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的压强增大一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能使不起反应的物质发生反应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变 C.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E.电解水时,往水中加少量NaOH,可使电解速率明显加快,所以NaOH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化学平衡典型计算题修订版

化学平衡典型计算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化学平衡计算题 知识体系和复习重点 一、化学平衡常数(浓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 (2)化学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 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 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 (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α):α= (或质量、浓度) 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浓度) 反应物转化的物质的量×100% (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 ;恒温、恒压时:n 1/n 2=V 1/V 2 (4)计算模式(“三段式”) 浓度(或物质的量) aA(g)+bB(g) cC(g)+dD(g) 起始 m n O O 转化 ax bx cx dx 平衡 m-ax n-bx cx dx A 的转化率:α(A)=(ax/m )×100% C 的物质的量分数:ω(C)= ×100% 技巧一:三步法 三步是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格式,根据题意和恰当的假设列出起始量、转化量、平衡量。但要注意计算的单位必须保持统一,可用mol 、mol/L ,也可用L 。 例1、X 、Y 、Z 为三种气体,把a mol X 和b mol 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 2Y 2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 )+ n (Y )= n (Z ),则Y 的转化率为( ) A 、%1005?+b a B 、%1005)(2?+b b a C 、%1005)(2?+b a D 、%1005) (?+a b a 技巧二:差量法 差量法用于化学平衡计算时,可以是体积差量、压强差量、物质的量差量等等。

化学平衡计算题

化学平衡计算题求解技巧 知识体系和复习重点 一、化学平衡常数(浓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 (2)化学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 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 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 (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α):α=(或质量、浓度) 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浓度)反应物转化的物质的量×100% (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 ;恒温、恒压时:n 1/n 2=V 1/V 2 (4)计算模式(“三段式”) 浓度(或物质的量) aA(g)+bB(g) cC(g)+dD(g)

起始 m n O O 转化 ax bx cx dx 平衡 m-ax n-bx cx dx A 的转化率:α(A)=(ax/m )×100% C 的物质的量分数:ω(C)= ×100% 技巧一:三步法 三步是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格式,根据题意和恰当的假设列出起始量、转化量、平衡量。但要注意计算的单位必须保持统一,可用mol 、mol/L ,也可用L 。 例1、X 、Y 、Z 为三种气体,把a mol X 和b mol 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 2Y 2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 )+ n (Y )= n (Z ),则Y 的转化率为( ) A 、%1005?+b a B 、%1005)(2?+b b a C 、%1005)(2?+b a D 、%1005)(?+a b a 解析:设Y 的转化率为α X + 2Y 2Z 起始(mol ) a b 0 转化(mol ) αb 2 1 αb αb 平衡(mol )- a α b 2 1 -b αb αb 依题意有:-a αb 21+ -b αb = αb ,解得:α= %1005)(2?+b b a 。故应选B 。 技巧二:差量法 差量法用于化学平衡计算时,可以是体积差量、压强差量、物质的量差量等等。

等效平衡问题的基本模型及例题

等效平衡问题的基本模型 等效平衡问题是高中化学中《化学平衡》这一章的一个难点,也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和热 点。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解题是非常必要的。经过对大量试题的对比分析, 笔者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形: 完全等效平衡,这类等效平衡问题的特征是在同T、 P、 V 的条件下,同一化学反应经过不 同的反应过程最后建立的平衡相同。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就是构建相同的起始条件。下面看例题一: 【例题一】:温度一定,在一个容器体积恒定密闭容器内,发生合成氨反应:N2+3H2 2NH3。若充入 1molN2 和 3molH2 ,反应达到平衡时NH3 的体积百分含量为W% 。若改变开始时投 入原料的量,加入amolN2,bmolH2 ,cmolNH3 ,反应达到平衡时,NH3 的体积百分含量仍 为 W% ,则: ①若 a=b=0, c= ②若 a=0.75, b= , c= ③若温度、压强恒定,则a、 b、 c 之间必须满足的关系是 分析:通过阅读题目,可以知道建立平衡后两次平衡之间满足同 T、 P、 V ,所以可以断定是完全 等效平衡,故可以通过构建相同的起始条件来完成。 N2 + 3H2 2NH3 起始条件Ⅰ:1mol 3mol 0 起始条件Ⅱ:amol bmol cmol (可以把 cmolNH3全部转化为 N2, H2) 转化: 0.5cmol 1.5cmol cmol 构建条件:( a+0.5c)mol ( b+1.5c) mol 0 要使起始条件Ⅰ和起始条件Ⅱ建立的平衡一样,那么必须是起始条件Ⅰ和构建条件完全相 同。则有:( a+0.5c) mol = 1mol ( b+1.5c) mol = 3mol 其实这两个等式就是③的答案,①②的答案就是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不完全等效平衡,这类等效平衡问题的特征是在同T、P 不同 V 的条件下,同一化学反应经过不同的反应过程最后建立的平衡中各成分的含量相同。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就是构建相似 的起始条件,各量间对应成比例。下面看例题二: 【例题二】: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中下反应: A ( g)+B(g) = C(g)(1)若开始时放入1molA 和 1molB ,到达平衡后,生成 a molC,这时 A 的物质的量为 mol 。 (2)若开始时放入3molA 和 3molB ,到达平衡后,生成 C 的物质的量为mol 。 (3)若开始时放入xmolA 、2molB 和 1molC ,到达平衡后, A 和 C 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 mol 和 3a mol ,则 x=, y= ,平衡时, B 的物质的量(选填一个编号) 甲:大于 2mol 乙:等于 2mol 丙:小于 2mol 丁:可能大于,等或小于2mol 作出判断的理由是。 (4)若在( 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3molC ,待到达平衡后, C 的物质的量分数是。分析:通过阅读题目,可以知道建立平衡后两次平衡之间满足同T、P 不同 V ,所以可以断定是不完全等效平衡,故可以通过构建相似的起始条件各量间对应成比例来完成。解答过程如下: A ( g) + B(g) = C(g) (1)起始条件Ⅰ:1mol 1mol 0 平衡Ⅰ:( 1-a ) mol ( 1-a ) mol amol (2)起始条件Ⅱ:3mol 3mol 0 平衡Ⅱ: 3( 1-a) mol 3 ( 1-a ) mol 3amol (各量间对应成比例)

物理化学第五章相平衡练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相平衡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在一个给定的系统中,物种数可以因分析问题的角度的不同而不同,但独立组分数是一个确定的数。 2.单组分系统的物种数一定等于1。 3.自由度就是可以独立变化的变量。 4.相图中的点都是代表系统状态的点。 5.恒定压力下,根据相律得出某一系统的f = l,则该系统的温度就有一个唯一确定的值。 6.单组分系统的相图中两相平衡线都可以用克拉贝龙方程定量描述。 7.根据二元液系的p~x图可以准确地判断该系统的液相是否是理想液体混合物。8.在相图中总可以利用杠杆规则计算两相平畅时两相的相对的量。 9.杠杆规则只适用于T~x图的两相平衡区。。 10.对于二元互溶液系,通过精馏方法总可以得到两个纯组分。 11.二元液系中,若A组分对拉乌尔定律产生正偏差,那么B组分必定对拉乌尔定律产生负偏差。 12.恒沸物的组成不变。 13.若A、B两液体完全不互溶,那么当有B存在时,A的蒸气压与系统中A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14.在简单低共熔物的相图中,三相线上的任何一个系统点的液相组成都相同。 15.三组分系统最多同时存在5个相。 二、单选题: 1.H2O、K+、Na+、Cl- 、I- 体系的组分数是: (A) K = 3 ;(B) K = 5 ;(C) K = 4 ;(D) K = 2 。 2.克劳修斯-克拉伯龙方程导出中,忽略了液态体积。此方程使用时,对体系所处的温度要求: (A) 大于临界温度;(B) 在三相点与沸点之间;

(C) 在三相点与临界温度之间;(D) 小于沸点温度。 3.单组分固-液两相平衡的p~T曲线如图所示,则: (A) V m(l) = V m(s) ;(B) V m(l)>V m(s) ; (C) V m(l)<V m(s) ;(D) 无法确定。 4.蒸汽冷凝为液体时所放出的潜热,可用来: (A) 可使体系对环境做有用功;(B) 可使环境对体系做有用功; (C) 不能做有用功;(D) 不能判定。 5.压力升高时,单组分体系的熔点将如何变化: (A) 升高;(B) 降低;(C) 不变;(D) 不一定。 6.硫酸与水可组成三种化合物:H2SO4·H2O(s)、H2SO4·2H2O(s)、H2SO4·4H2O(s),在p 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共存的化合物最多有几种: (A) 1 种;(B) 2 种;(C) 3 种;(D) 0 种。7.在101325Pa的压力下,I2在液态水与CCl4中的溶解已达到平衡(无固体I2存在),此体 系的自由度为: (A) 1 ;(B) 2 ;(C) 3 ;(D) 0 。 8.NaCl水溶液和纯水,经半透膜达到渗透平衡,该体系的自由度数是: (A) f = 1 ;(B) f = 2 ;(C) f = 3 ;(D) f = 4 。 9.对于下列平衡系统:①高温下水被分解;②同①,同时通入一些H2(g) 和O2(g);③H2和O2同时溶于水中,其组元数K和自由度数f的值完全正确的是: (A) ①K = 1,f = 1 ②K = 2,f = 2 ③K = 3,f = 3 ; (B) ①K = 2,f = 2 ②K = 3,f = 3 ③K = 1,f = 1 ; (C) ①K = 3,f = 3 ②K = 1,f = 1 ③K = 2,f = 2 ; (D) ①K = 1,f = 2 ②K = 2,f = 3 ③K = 3,f = 3 。 10.在下列体系中自由度f = 2的体系是:

恒温恒容的等效平衡

《恒温恒容、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化学平衡》教学案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毛艳滨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
单的计算。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
其一般规律。
一.课前思考:
1-1、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 2NO2(气) N2O4(气)
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 NO2(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
NO2 的浓度: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无法判断
1-2、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 2NO2(气) N2O4(气)
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 NO2(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
NO2 的体积分数: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无法判断
1-3、在恒温时,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 2NO2(气) N2O4(气)
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 NO2(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
NO2 的质量百分含量: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无法判断
1-4、一定条件下:2SO2(g)+ O2(g)
2SO3(g),△H= —akJ/mol
(1) 若在甲、乙两个容积相等的容器中,分别充入
甲:2molSO2、1molO2;
乙:1molSO2、0.5molO2;
在上述条件下充分反应,并保持容积不变,当达到平衡后,试比较:
① 甲、乙两个容器中放出的热量与 a 的关系; ② 甲、乙两个容器中 SO2 的转化率的大小关系; ③ 甲、乙两个容器中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
1

化学平衡计算(带答案)

化学平衡计算 一、有关概念 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α):α=()() 反应物转化的物质的量或质量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浓度、浓度×100% 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12n n =12P P ;恒温、恒压时:12n n =12 V V 4、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的数学表达式 =M1×V1%+M2×V2%+M3×V3%+…式中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M1,M2,M3分别表示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V1%,V2%,V3%分别表示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 在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分数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组分气体的物质的量与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之比) 5、标三量法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格式,根据题意和恰当的假设列出初始量、变化量、平衡量。这里的量可以是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浓度、体积等。 计算模板: 浓度(或物质的量) a A(g)+b B(g)c C(g) +d D(g) 初始 m n 0 0 变化 ax bx cx dx 平衡 m-ax n-bx cx dx A 的转化率:α(A)=(ax /m )×100% C 的物质的量(或体积)分数:ω(C)= cx m ax n bx cx dx -+-++×100% 二、强化练习 1.在一密闭容器中,用等物质的量的A 和B 发生如下反应:A(g)+2B(g)2C(g),反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中A 和B 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 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 的转化率为( ) A .40% B .50% C .60% D .70% 【答案】A 【解析】设A 、B 起始物质的量都为1mol ,A 的转化率为x A(g)+2B(g)2C(g) 起始(mol):1 1 0 转化(mol):1×x 2(1×x) 2(1×x) 平衡(mol):1-x 1-2x 2x 平衡时A 和B 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 的物质的量相等:(1-x)+(1-2x)=2x ,解得x=0.4。 2.X 、Y 、Z 为三种气体,把a molX 和b mol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 +2Y 2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n (Y)=n (Z),则Y 的转化率为( )

化学平衡之等效平衡练习题(含解析答案).doc

化学平衡练习题 【例 1 】将 3 mol A 和 1 mol B 混合于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P 中,以此时的温度、压强和体 积作为起始条件,发生了如下反应:3A(g)+B(g) 2 C(g)+D(g) 达到平衡时 C 的浓度为 wmol · L -1 。回答⑴~⑸小题: (1) 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容器P 中,平衡后 C 的浓度仍为 -1 wmol · L 的是 () (A)6 mol A+2 mol B (B)3 mol A+1 mol B 十 2 mol C , (C)2 mol C+1 mol B+1 mol D (D)1 mol C+2mol D (2) 保持原起始温度和体积不变,要使平衡后 C 的浓度仍为wmol · L -1 ,应按下列哪种 配比向容器 Q 中充入有关物质( ) (A)3 mol A+1 mol B (B)4 mol C 十 2 mol D (C)1.5 mol A+0.5mol B+1 mol C +0.5 mol D (D) 以上均不能满足条件, (3)保持原起始温度和体积不变,若仍按3 mol A 和 1 mol B 配比在容器 Q 中发生反应, 则平衡时 C 的浓度和w rml · L-1 的关系是 () (A) > w (B) < w (C)= w (D) 不能确定 (4) 将 2 mol C 和 2 mol D 按起始温度和压强充入容器Q 中,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平 衡时 C 的浓度为 V mol ·L -1 , V 与 w 和叫的关系是 ( ) (A) V > w (B) V <w (C) V= w (D) 无法比较 (5) 维持原起始温度和体积不变,按下列哪种配比充入容器Q 可使平衡时 C 的浓度为 -1 ) V mol · L ( (A)1 mol C+0.5 m01 D.(B)3 mol A+2 mol B (C)3 mol A+1 mol B+1 mol D(D) 以上均不能满足条件 解析⑴( A )⑵ (D) .⑶ (B) .⑷ (B) .⑸ (C) .

物理化学-相平衡习题汇总

第5章 相平衡 复习、讨论 基本内容: ? 相:体系内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均匀的一部分。气相、液相、固相 ? 相数:体系内相的数目Φ≥1 ? 相图:描述多相体系状态随浓度、温度、压力等变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图 形 ? 均相体系:只有一相的体系Φ=1 ? 多相体系:含多相的体系Φ>1 ? 凝聚体系:没有(或不考虑)气相的体系 ? 物系点:相图中表示体系总组成的点 ? 相点:表示某一个相的组成的点 ? 液相线:相图中表示液相组成与蒸气压关系的曲线 ? 气相线:相图中表示气相组成与蒸气压关系的曲线 ? 步冷曲线:冷却过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T-t ? 独立组分数:C = S - R - R',S 为物种数,R 为体系中各物种之间独立的化学 平衡关系式个数,R’为浓度和电中性限制条件的数目。对于浓度限制条件,必须是某个相中的几种物质的浓度之间存在某种关系时才能作为限制条件。C=1单组分体系,C=2二组分体系。若没有化学变化:C=S ;含单质的体系且R ’=0:C=N ;含单质的体系且S>N :R = S – N 。 ? 自由度:确定平衡体系状态所需要的独立强度变量的数目f ≥0 ? 最低(高)恒沸点:对拉乌尔定律正(负)偏差很大的双液系的T —x 图上 的最低(高)点。恒沸点时气相组成与液相相同,具有纯物质的性质,一定压力下恒沸混合物的组成为定值(f*=C-Φ+1=1-2+1=0)。 ? 最低(高)恒沸混合物:最低(高)恒沸点对应的混合物。恒沸物是混合物 而不是化合物 ? 会溶温度(临界溶解温度):部分互溶双液系相图上的最低点或最高点 ? 转熔温度:不稳定化合物分解对应的温度 ? 共轭层:部分互溶双液系相图上的帽形区内溶液为两层 ? 相律:平衡体系中相数、独立组分数与变量数之间的关系f = C - Φ + n ? 杠杆规则:液相的物质的量乘以物系点到液相点的距离,等于气相的物质的 量乘以物系点到气相点的距离。B n B B n n l ×(X B -x B )=n g ×(y B -X B ) 单组分体系相图(p-T):水、CO 2、C 二组分体系相图(T-x):

化学平衡典型计算题

化学平衡计算题 一、化学平衡常数(浓度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 (2)化学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 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 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 (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α):α=(或质量、浓度) 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浓度)反应物转化的物质的量×100% (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 ;恒温、恒压时:n 1/n 2=V 1/V 2 (4)计算模式(“三段式”) 浓度(或物质的量) aA(g)+bB(g) cC(g)+dD(g) 起始 m n O O 转化 ax bx cx dx 平衡 m-ax n-bx cx dx A 的转化率:α(A)=(ax/m )×100% C 的物质的量分数:ω(C)=×100% 技巧一:三步法 三步是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格式,根据题意和恰当的假设列出起始量、转化量、平衡量。但要注意计算的单位必须保持统一,可用mol 、mol/L ,也可用L 。 例1、X 、Y 、Z 为三种气体,把a mol X 和b mol 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 + 2Y 2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 )+ n (Y )= n (Z ),则Y 的转化率为( ) A 、%1005?+b a B 、%1005)(2?+b b a C 、%1005)(2?+b a D 、%1005)(?+a b a 技巧二:差量法 差量法用于化学平衡计算时,可以是体积差量、压强差量、物质的量差量等等。 例2、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盛有适量的A 和B 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A + 3B 2C ,若维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当达到平衡时,容器的体积为V L ,其中C 气体的体积占10%,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2VL ②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1VL ③反应达平衡时,气体A 消耗掉0.05VL ④反应达平衡时,气体B 消耗掉0.05V L

化学平衡练习题

1、在200 o C下的体积为V的容器中,下列吸热反应达到平衡态,通过以下各种措施,反应NH4HS(s)=NH3(g)+H2S(g)再达到平衡态时,NH3的分压跟原来相比,有何变化? A、增加氨气; B、增加硫化氢气体; C、增加固体NH4HS; D、增加温度; E、加入氩气以增加总压; F、把反应容器的体积增加到2 V。 2、PCl5的分解作用为:PCl5(g) ===PCl3(g) +Cl2(g),在523.2 K、101325 Pa下反应到达平衡后,测得平衡混合物的密度为2.695 kg·m–3,试计算该反应在523.2 K下的标准平衡常数。M(PCl5)=208.2 3、在1000 K时,理想气体反应CO(g)+H2O(g)===CO2 (g) + H2(g)的KΦ=1.43。设有一反应系统,各物质的分压分别为p(CO)=0.500 MPa,p(H2O)=0.200 MPa,p(CO2)=0.300 MPa,p(H2)=0.300 MPa。试计算: (1)此反应条件下的Δr G m,并说明反应的方向。 (2)已知在1200 K时KΦ=0.73,试判断反应的方向。 (3)求该反应在1000~1200 K范围内的Δr H mΦ和Δr S mΦ。 4、在机械制造业中,为了消除金属制品中的残余应力和调整其内部组织,常采用有针对性的热处理工艺,以使制品机械性能达到设计要求。CO和CO2的混合气氛用于热处理时,调节CO/CO2既可成为氧化性气氛(脱除钢制品中的过量碳),也可成为还原性气氛(保护制品在处理过程中不被氧化或还原制品表面的氧化膜)。反应式为Fe(s)+CO2(g)=FeO (S)+CO(g)。已知在1673 K,2CO(g)+O2(g)=2CO2(g),△r G mΦ=–278.4 kJ·mol-1;2Fe(s)+O2(g)=2FeO(s),△r G mΦ=–311.4 kJ·mol-1 混合气氛中含有CO、CO2及N2(N2占1.00%,不参与反应) (1)CO/CO2比值为多大时,混合气氛恰好可以防止铁的氧化? (2)此混合气氛中CO和CO2各占多少百分比? (3)混合气氛中CO和CO2的分压比、体积比、物质的量比及质量比是否相同?若相同,写出依据,若不同,请说明相互换算关系。 (4)若往由上述气氛保护下的热处理炉中投入一定的石灰石碎片,如气氛的总压不变(设为101.3 kPa),石灰石加入对气氛的氧化还原性有何影响?已知298.15 K时碳酸钙分解反应的Δr H mΦ=179.2 kJ·mol-1;Δr S mΦ=160.2 J·K-1·mol-1。 5、若用298 K液态水与氧作用不能形成H2O2,但湿的锌片与氧作用却能产生H2O2(耦合反应)。 (1)分析反应H2O(l)+1/2 O2(g)==H2O2(l)不能自发进行的原因; (2)通过计算说明上述反应能不能通过改变温度而实现。 (3)加入锌就能使该过程实现,写出总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分析为什么加入锌就能使该过程实现。

等效平衡学案

等效平衡学案 一、概念 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在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 (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等)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 概念的理解:(1)外界条件相同:通常可以是①恒温、恒容,②恒温、恒压。 (2)“等效平衡”与“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不同: “等效平衡”只要求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对应相同,反应的速率、压强等可以不同。 (3)平衡状态只与始态有关,而与途径无关,只要物料相当,就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 二、等效平衡的分类 在等效平衡中比较常见并且重要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I 类: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反应来说(即△V ≠0的体系):等价转化后,对应各物质起始投料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 。 II 类: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来说(即△V=0的体系):等价转化后,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 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两平衡等效。 III 类:恒温恒压下对于气体体系等效转化后,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 与原平衡起始态相同,两平衡等效。 解题的关键,读题时注意勾画出这些条件,分清类别,用相应的方法求解。我们常采用“等价转换”的方法,分析和解决等效平衡问题 三、例题解析 I 类: 在恒温恒容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m+n ≠p+q)的反应,只 有物质的量按方程式的化学计量关系转化为 例: N 2(g) + 3H 2(g) 2NH 3(g) 起始量 1 mol 3 mol 0 mol 等效于 0 mol 0 mol 2 mol 0.5 mol 1.5 mol 1 mol a mol b mol c mol 则a 、b 、c 关系:___________

大学《物理化学》相平衡练习题(有答案)

相平衡练习题 1. 在定压下,NaCl 晶体和蔗糖晶体与它们的饱和混合水溶液平衡共存时,独立组分数C 和条件自由度F ':答a ; (a) C =3, F '=1 (b) C =3, F '=2 (c) C =4, F '=2 (d) C =4, F '=3 注意:如果上述题目改为:在定压下,NaCl 晶体和蔗糖晶体与它们的过饱和混合水溶液平衡共存时,相律还是否适用? 2. 23Na CO 可形成三种水合盐,232232232Na CO H O, Na CO 7H O Na CO 10H O ???及,常压下将 23Na CO (s) 投入其水溶液中,待达三相平衡时,一相是23Na CO 水溶液,一相是23Na CO (s) ,则另一相是:答d ; (a )冰 (b )232Na CO 10H O(s)? (c )232 Na CO 7H O (s)? (d )232 Na CO H O (s)? 3. 假设A 、B 二组分混合物可以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 、B 分子间的作用力很微弱 (b )A 、B 都遵守拉乌尔定律 (c )液态混合物的蒸气压介于A 、B 的蒸气压之间 (d )可以用重复蒸馏的方法使A 、B 完全分离。 答a 4.自由度为零,意味着:答(c ) (a )体系独立组分数C 等于相数 P (b )体系的状态不变 (c )确定体系相平衡所需的最少强度变量数为零 (d )三相共存 5.在一定压力下,在液态混合物中增加某组分后,液体的沸点下降,则该组分在气相中的相对含量( )它在平衡液相中的相对含量。答a a.大于 b. 小于 c.等于 d. 不确定 6. BaCO 3(s)、BaO(s)、CO 2(g)三种物质处于化学平衡时,体系自由度F 是 答a a.0 b.1 c.2 d.4 7.在一定压力下,某二组分系统能形成最低恒沸物,该恒沸物的组成(c ) a.与系统组成有关 b.与温度有关 c.与压力有关,压力一定时为定值 d.恒定不变,是化合物 8. 在一定压力下,A 和B 能形成最低恒沸物C ,设恒沸物的组成为x ,则对组成为x B (x B >x)的混合物进行普通精馏,最后得到(c ) a. A 和B b. A 和C c. B 和C d.无法确定 例1在101.325 kPa 下,A~B 系统的相图如 图所示。由相图回答: (1)系统中x (A )﹦0.68时:开始沸腾的温度约为 ℃,最初馏出物中B 的摩尔分数约 图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