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人教政治选修3】英国、法国、美国、中国四国政体比较表

【高二人教政治选修3】英国、法国、美国、中国四国政体比较表
【高二人教政治选修3】英国、法国、美国、中国四国政体比较表

英国、法国、美国、中国四国政体比较表

英国法国美国中国

不同点政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半总统半议会制民

主共和制

总统制民主共和制人民代表大会制

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

关,是国家行政权力的

最高来源

议会只是立法机

关,对政府的监督

虽有弹劾和倒阁

权,但受较多限制

议会负责立法,独立行使

立法权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

权力机关,有立法权、监

督权、任免权和决定权,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

我国立法机关

作为政府的内阁由议会

产生,对议会负责。首

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

任,是国家权力中心

政府由议会多数党

派联合组建。总理

与总统分享行政权

政府由总统组建,独立行

使行政权,负责法律的实

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

也是政府首脑。

我国政府由人大产生,对

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

政府首脑是国务院总理。

作为国家元首的君主是

世袭而来的,职权多是

礼仪性的

总统由选民直接选

出,权力很大,但

受到议会和总理的

较多限制

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既

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

脑,独揽行政权,由他组

建政府,是整个国家的权

力中心

国家主席是由全国人大

选举产生,和全国人大及

常委会结合集体行使权

力。

两党制,政党上台执政

的关键是夺取议会选举

的胜利。由议会多数党

组阁。

多党制,往往是多

党联合组成多党联

合政府。“左右共

治”是其独特的现

两党制,政党上台执政的

关键是夺取总统大选的

胜利。议会多数党不一定

是执政党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中共是执

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

党,二者是共同致力于现

代化建设的亲密友党。

相同点①政体与国体的关系:三国的政体都是属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形式,三国的

政权都是资产阶级专政,执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资产阶级

服务。

②执政党的性质和作用:三国执政党的阶级性质相同,都体现了资产阶级专政

的国家性质,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③国家权力运行方式:三国都采用三权分立制度,权力机关的变化趋势相近,

都出现了议会权力萎缩、行政权力加强的趋势

④现状:就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而言,三国的政体都渐趋成熟,但它们都同样面

临着困扰,存在着弊端,这是无法通过调节政体而从根本上加以解决的

①政体与国体:我国的政

体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的

统治形式,是人民民主专

政,执政的根本目的是维

护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

②执政党:中共是中国工

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

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

③国家权力运行方式:实

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④人代会制度有强大生命

来自: https://www.360docs.net/doc/ef5301007.html,/garcia/blog/item/337eeaf825433307d9f9fd36.html

法国政体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法国政体的特点 新课教学: (一)、民主共和制的形成和主要权力机关 1、民主共和制 (1)、形成——是各阶级力量不断角逐、彼此斗争的产物 法国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国家。今日法国政体的形成始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历经二百多年的演变,是各阶级力量不断角逐、彼此斗争的产物。 相关链接: 1789年,法国爆发了震撼欧洲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列宁说:“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所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这次革命比较彻底地摧毁了封建专制制度。 (2)、发展历程: 法国资产阶级政权建立后,其具体政权组织形式,先后采用过共和制、帝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共和制、总统制和半总统制等。依据法国现行的《第五共和国宪法》,法国是民主共和制国家。人们根据它的政体特征,又把“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 2、主要权力机关——总统、政府、议会 (1)、总统及其主要职权: ①地位、产生方式及任期: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任期五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法国不设副总统,一旦总统不能履行职务,由参议院议长代理总统。 ②主要职权: 法国总统的主要职权: ◇任命总理,并根据总理提名,任命其他政府成员; ◇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 ◇有权解散议会; ◇拥有外交权(与总理分享,但总统权力更大); ◇可将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决。 (2)、政府首脑(总理)及其主要职权: ①地位、产生方式: 总理是政府首脑,由总统任命。

②总理的主要职权: 总理的主要职权: ◇领导政府活动,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 ◇向总统建议任免政府各部部长和国务秘书; ◇除宪法规定的例外情况,副署总统的文件、法令和命令; ◇对国家防务负有责任; ◇可代替总统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 (3)、议会的构成及各自的职权——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两院组成。 ①国民议会 A、国民议会成员的任期和产生方式: 国民议会由577名议员组成,议员任期五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国民议会的主要职权: a、立法权。 议会的立法权集中在公民权利与义务、婚姻与继承、税收与货币制度、公共机构的设立等领域。 b、财政权 议会有权对政府的财政法案和经济计划大纲进行审议、辩论和表决。法国国民议会召开会议 c、监督权 议会的监督权包括对政府的法律监督和活动监督。其中,弹劾是国民议会对政府监督最严厉的手段。 ②参议院成员 A、参议院成员的产生方式: 参议院共321个议席,由国民议会议员、省议会议员、市议会议员组成的选举团选举产生。参议院保证共和国各地方单位的代表性,居住在国外的法国人在参议院中应有代表。 B、参议院的主要职权: 在行使立法权方面,参议院和国民议会有同等的权力。 专家点评: 从原则上说,法国两院在立法权方面有同等权力,但在实际立法过程中,国民议会的地位要优于参议院。两院议员均有权提出法案,但财政法案必须首先提交国民议会。如果两院对议案发生分歧,经协调仍达不成一致时,政府可以要求国民议会作出最后裁决。在监督权方面,国民议会拥有主要权力。国民议会可以使用弹劾手段对政府进行监督。

英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

英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 英美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 一、英美语言差异 尽管英美两个国家都是讲英语的,但是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是不相同的。英国人与美国人虽然说的都叫英语,但这两种英语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学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中有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两种。英国人的英语,相对而言,发音比较清楚,连读的部分较少,一般听起来相对比较字正腔圆;而美国人说英语,则秉持这能省则省,能连就连的原则,因此,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听英国人的发音相比较下会舒服得多,而如果要习惯美音,恐怕只有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才真正做到了。另外,两国在字 词上的用法也有很多的不同 二、英美生活习俗差异 英国人和美国人在自己日常生活习俗上也有区别。 从服饰上看,英国2人非常讲究衣着,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履,皮鞋锃亮。美国人则比较随便,想穿什么就是什么,以自己舒适为主,不会去介意别人的评价,别人也不会去评价。有的英国女士接待黄皮肤朋友时,专门涂抹上黄色面霜,以表示对朋友的亲近和尊重。美国人可方便多了,近几年,美国流行大花裤衩,校内校外,老老少少,都少不了它的影子。但这也并不是说,他们到处随意,在一些场合,他们也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很有些“绅士”的派头。但如果一看到没有旁人,这些“绅士”就原形毕露,鞋也脱了,领带也松了,扣子也解了,脚也搭起来了。 从饮食上看两国的美食都像英语一样,是一个大杂烩,广泛吸收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聚集了诸多绅士淑女的地方,而英国的饮食,也处处散发着英国上流社会应有的高贵气质,从选材到烹饪,再到餐桌上的一言一行,英国人无不将细致发挥到了极致。特别在餐桌礼仪上,不能在餐桌上说话,不能有餐具敲击的声音,刀叉的握法……几乎所有我们所了解的法式西餐的规则都被英国人所遵守而同样是吃饭,到了美国人身上,则就显得随意了许多。美国式饮食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一日三餐都比较随便。老美的最爱便是所谓的垃圾食品。对于生活节奏极快的老美来说,五分钟就能搞定的汉堡薯条显然要比规矩多多的西式大餐要吸引人的多。至于这种饮食习惯导致的结果,便是老美的街头行走的人中,大腹便便者显然要比标准身材的人多得多。这样的饮食习惯某种程度上也折射了美国人的生活,雷厉风行,不向英国人那般拖沓,那样注重细节。 另外美国人除了过和英国人一样的节日外,还有自己的感恩节等。

法国政治制度

法国的民主共和制与半总统半议会制 (1)法国的国家机构 ①法国总统 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统帅,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总统的主要职权:任命总理,并根据总理提名,任命其他政府成员。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有权解散议会(国民议会)。拥有外交权(与总理分享,但总统权力更大)。可将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决。宣布紧急状态。 ②法国议会 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两院组成。 A国民议会:国民议会由577名议员组成,议员任期五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参议院:参议院共321个议席,由国民议会议员、省议会议员、市议会议员组成的选举团选举产生。 C议会的主要职权:立法权(政府的施政纲领、改革方案、立法修正案、提案,必须经过两院议会通过才能生效)。财政权(财政法案、经济计划大纲由议会进行审议和表决)。监督权(议会可以通过质询、投不信任票、甚至弹劾等方式追究政府的政治责任,其中弹劾是国民议会对政府监督最严厉的手段)。 ③法国总理 总理是政府首脑,由总统任命。总理的主要职权:领导政府活动,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政策。向总统建议任免政府各部部长和国务秘书。除宪法规定的例外情况,副署总统的文件、法令和命令。对国家防务负有责任。可代替总统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拥有外交权(与总统分享,但总统权力更大)。 (2)法国政体的运行 ①法国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在法国政治舞台上发挥主要作用:总统通过任免总理和组织政府、主持内阁会议,直接领导国家行政权力的实施,尤其是在国防和外交领域发挥决定性作用。在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总统可以通过解散国民议会、举行公民投票、宣布紧急状态

英美文化差异

英美文化差异 英国人和美国人虽然说着相同的语言,却有着许多完全不同的处事态度与生活习惯。在很多生活细节上,你一眼就能区分出高冷的英国人和不拘小节的美国人。 一、语言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相当密切。著名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描述语言与文 化的关系时说:“语言永远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文章所表达的意思都 直接或间接地与所属文化相关联。归根结底,离开了相关文化,词汇就失去 了意义。文化的不同自然而然意味着语言的不同……”由此可见,文化差异包 括语言差异。 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并不是两种独立的语言。众所周知,美国是由英国 在北美的殖民地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的国家,英语也是被移民美国的英 国人带去的。在过去的几百年时间里,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的发展各不相同,但是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大。这些差异体现在发音、拼写、词汇等方面。 正如每个地方有自己的方言一样,英美两国由于地理位置相距甚远,发 音规律各不相同。这也正是为什么人们把英语发音归为英音和美音两类。在 拼写上,美国英语较之英国英语更简洁,更接近发音,如color(美)/colour(英),realize(美)/realise(英),theater(美)/theatre(英),prolog(美)/prologue(英)。英美语 言在词汇方面的差异体现在英国人和美国人在表达同样的意思时选词倾向不同,如flat(英) /apartment(美),lift(英)/elevator(美),rubber(英)/eraser(美),postbox(英)/mailbox(美),film(英)/movie(美)。 二、人口 英美两国同为移民国家,但人口组成各不相同。 英国是由历史上不同时期从欧洲入侵英国的不同人种组成,包括伊比利 亚人(Iberians)、凯尔特人(Celts)、古罗马人(Romans)、盎格鲁——撒克逊人(Anglo—Saxons)、北欧人(Danes)、诺曼人(Normans)。其中入侵英国的日尔曼

谈谈英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异同

谈谈英国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异同。 一、英美语言差异:尽管英美两个国家都是讲英语的,但是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是不相同的。英国人与美国人虽然说的都叫英语,但这两种英语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学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中有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两种。英国人的英语,相对而言,发音比较清楚,连读的部分较少,一般听起来相对比较字正腔圆;而美国人说英语,则秉持这能省则省,能连就连的原则,因此,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听英国人的发音相比较下会舒服得多,而如果要习惯美音,恐怕只有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才真正做到了。另外,两国在字词上的用法也有很多的不同。 二、英美生活习俗差异:英国人和美国人在自己日常生活习俗上也有区别。从服饰上看,英国2人非常讲究衣着,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履,皮鞋锃亮。美国人则比较随便,想穿什么就是什么,以自己舒适为主,不会去介意别人的评价,别人也不会去评价。有的英国女士接待黄皮肤朋友时,专门涂抹上黄色面霜,以表示对朋友的亲近和尊重。美国人可方便多了,近几年,美国流行大花裤衩,校内校外,老老少少,都少不了它的影子。但这也并不是说,他们到处随意,在一些场合,他们也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很有些“绅士”的派头。但如果一看到没有旁人,这些“绅士”就原形毕露,鞋也脱了,领带也松了,扣子也解了,脚也搭起来了。从饮食上看两国的美食都像英语一样,是一个大杂烩,广泛吸收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聚集了诸多绅士淑女的地方,而英国的饮食,也处处散发着英国上流社会应有的高贵气质,从选材到烹饪,再到餐桌上的一言一行,英国人无不将细致发挥到了极致。特别在餐桌礼仪上,不能在餐桌上说话,不能有餐具敲击的声音,刀叉的握法……几乎所有我们所了解的法式西餐的规则都被英国人所遵守而同样是吃饭,到了美国人身上,则就显得随意了许多。美国式饮食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比较大众化。一日三餐都比较随便。老美的最爱便是所谓的垃圾食品。对于生活节奏极快的老美来说,五分钟就能搞定的汉堡薯条显然要比规矩多多的西式大餐要吸引人的多。至于这种饮食习惯导致的结果,便是老美的街头行走的人中,大腹便便者显然要比标准身材的人多得多。这样的饮食习惯某种程度上也折射了美国人的生活,雷厉风行,不向英国人那般拖沓,那样注重细节。另外美国人除了过和英国人一样的节日外,还有自己的感恩节等。 三、美国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平等和自由,体现在教育上就是美国的教育体制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向不同层次学习能力和经济条件的人开放)、国际性、灵活性(各种不同性质的学校满足不同目标的人的需要,国家没有统一的教育制度)的特点,使美国教育既能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人们的需要,确保教育公平和机会均等,又能满足并充分发挥不同受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使教育充满活力和生机。而英国人的保守与严谨,体现在教育上就是严谨的学风,完善的教育体系。它拥有一套严格的质量监控体制,各大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与科研水平评估结果向全世界公布,英国的高等教育会定期受到检查。英国大学的科研水平长期保持了一个很高水平,也是与这个质量监控体制分不开的,许多开创性的研究发明起始于英国,比如第一只克隆羊,就培养于爱丁堡大学。英国教育的质量也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考核上,有的专业可以用“残酷”来形容,被淘汰而拿不到学位的也大有人在,英国老师通常不会因为学生只差一点而放学生一马,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敬业风度有力地保证了教育质量。 两个国家,两种文化,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风格,竟都共同代表着世界教育

法国政体的演变

在法国,总统和议会都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理一职由议会的多数派出任。由于过去实行的是总统7年制、议会5年制,不同的选举时间,总统和议会多数派就可能不是来自同一阵营,因而造成总统和总理二人一个来自左派,一个来自右派,形成“左右共治”的局面。这也是法国政坛独特的现象。 半议会半总统制 在1946~1958年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时期,法国的政体是议会制,即全民选举国民议会议员,由国民议会中占席位最多的党派出面组阁。那时候总理大权在握,总统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没有任何实权。由于议会内党派众多,而且议会有弹劾政府的权力,因此一不小心,多数派联盟便会分裂,造成政府倒台。在第四共和国存在的短短12年间,共更换了20届内阁!政府的频繁更迭造成政局不稳,国家动荡。 1958年,曾因反对议会制而退出政坛的戴高乐上台,建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他重返政坛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改宪法,制定总统制。出于稳定政局的目的,他继承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总统任期7年的传统。他一方面削弱了议会的权利,剥夺了议会任命总理和批准政府组成的大权;另一方面大大增强了总统的职权,甚至赋予总统在“非常时期”可以解散议会、进行全民公决等权利。1962年他宣布法国总统应由全民直选产生,并于1965年当选为第五共和国第一位直接选举出来的总统。 然而,第五共和国的政体并非绝对的总统制,议会对总统仍有制约,主要是:议会可以弹劾政府,迫使其下台;对议会通过的法律,总统须在15天内签署,最多只能让议会复议一次;总统不得在一年之内两次解散议会。 “左右共治” 在这样的政体下,总统只有得到议会多数派支持时,才能充分行使权利,反之,只能与反对派分享权利,把总理一职和组阁权交给政治对手。 实行半议会半总统制政体的初期,反对党势单力薄,总统的执政地位稳定,长达7年的总统任期又使其能够充分施展手脚,总统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活跃在法国政坛上的主要政党是右翼的保卫共和联盟和法国民主联盟以及左翼的社会 党和共产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法国左翼力量迅速上升,形成左右两大派旗鼓相当的局面。此时,一个新的问题显现出来:由于总统和议会任期不一致,因此无论是总统选举还是议会选举后,都有可能出现总统与议会的多数派分属不同派别。 1986年,前总统、来自左翼社会党的密特朗执政时,由议会多数派产生的政府属于右翼阵营,法国从此出现了“左右共治”的局面。自1997年以来,国民议会一直被若斯潘总理所属的左翼势力所控制,而希拉克总统则属于右翼政党保卫共和联盟。 总统任期改革 自1986年以来,法国已历经3次“共治”。“共治”期间总理、总统相互牵制,难以放手施政,严重影响效率。2000年6月,法国议会以绝对多数通过政府提出的关于“总统任期5年”的修宪法案。同年9月举行的全民公决中,赞成票占了73.2%。呼吁多年的法总

为什么美国人崇拜英国文化

英国人骂美国人没文化 说到欧洲人很不屑美国人,这种情绪是肯定的,我和欧洲同学、朋友打交道我也能感觉到,但原因是很复杂的,拿我所在的意大利来说,我觉得至少有以下几点吧:1,欧洲是很讲究社会阶级的,这个源于比较根深蒂固的贵族观念,他们对于生活上的一些要求、对事情的态度都比较严格,比如我认识的出身比较好家庭社会地位比较高的女孩们,大多都有十分严格的饮食要求,但在意大利公立大学留学的美国学生(大多不是很富有,富有的在私立),很多身材都不好,很多是胖子,在欧洲学生当中真的会很受孤立。因为欧洲人对于贵族意识的追求多在于一种精神,比如你是否注重个人的形象,你的身材是否健康,这些反映你是否足够重视和尊重你自己。美国人有时真的很随便(经济条件一般家庭,但是大家都知道美国其实最多的就是中产家庭啊!就是不愁吃穿但是也不是富贵血统那种),因为人家社会风气就是很轻松好嘛,美国普遍倡导的价值观是人人平等好嘛,所以美国佬要更直接,与他们接触更轻松。但、是,欧洲人并不喜欢这种“糙”啊,你去欧洲人家里做客,你是需要提前问这个聚餐是正式还是非正式,正式的话即使是家里即使只有四五个人也要礼服出席啊,如果你不问就是标准美式T恤+仔裤,你不被鄙视谁被鄙视? 不要说欧洲很多女孩穿着都很随便啊,尤其校园你当然可以很随意,可是你的穿着打扮已经决定了你的圈子,我曾经和一个穿着较糙的本地女孩聊天,她自己都说了没什么朋友,像她这样光顾学习又不愿只跟书呆子做朋友的人,那些时髦精致的盆友也不愿和她打成一片,所以她就是形单影只啊。 2,美国人有点点优越感,欧洲人就更烦,也不排除有嫉妒的小心眼。两次战争后美国成了超级大国,但以前美洲大陆干嘛的?流放的人啊,犯罪的人啊,在自己土地上混不下去的人啊才到美洲去,美国的成长期短,没有历史,欧洲呢?欧洲本应该腰杆很硬,偏偏事物的发展永远都有胜极必衰,欧洲的经济危机我们都心知肚明,所以嫉妒里有看不起看不起里有点嫉妒的心理很正常吧。况且因为美国这种“新兴贵族”的崛起,毕竟感觉教养是不比欧洲传统贵族要求,比如意大利人有多爱聊天啊众所周知!但是!公车上,饭馆里,如果你看到一群外国人语调超高超亢奋,那他们一定是用英语的,因为他们一定是美国人!家里教养好的欧洲人绝、对说话声音不会大、音调不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 法兰西王国(843年—1791年)〔君主专制(大革命前)〕 君主立宪制(1791年—1792.8)〕→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9月—1804年)→ 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1815年)→ 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1830年)→ 七月王朝(1830年—1848年)→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1852年)→ 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年—1940年)→ 维希政权(1940年—1945年)→ 临时政府(1945年—1946年)→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年—1958年)→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现在)。 ①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兰西王国实行的是波旁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在路易十四时期(1643-1661-1715年在位),法国王权空前强化,“太阳王”实行“朕即国家”的中央集权的绝对君主专制统治,此时是法国封建专制君主制的鼎盛时期;路易十五时期,法国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封建制度开始解体,法国日益衰落;路易十六时期,法国专制制度已到了腐败透顶的程度,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人民反抗情绪与日俱增,革命一触即发。 ②1789年大革命后大资产阶级当权,保留国王同时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三级会议转变为制宪议会,取代王室成为法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为改造旧制度,创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作出了重大贡献。8月颁布著名的《人权宣言》,明确宣告了“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权力分立”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资产阶级民主法治原则,实际上宣告了旧封建王权的的灭亡和一种全新的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诞生,1791年的法国宪法就是以《人权宣言》作为序言的。1791年制宪议会颁布了法国也是欧洲大陆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③1792年巴黎人民发动第二次起义,普选产生的国民大会宣布废除王权,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开始建立民主共和政体。1793年初宣判国王路易十六死刑,不久将其推上断头台。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中间经过吉伦特派掌权、雅各宾派专政和热月政变后的督政府的政权,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独裁体制,共和国名存实亡,但名义上仍属于共和政体。 ④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资产阶级的帝制。拿破仑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内革新政治,发展经济,颁布系列法典,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法律体系,对外发动多次征服战争,沉重打击了法国和欧洲的封建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秩序,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中国英国美国生活对比

中英美生活对比 各国文化因为地域差异都有很大区别,每去一个国家,就像在参观一个大型展览,那么我就以观后感的方式,讲述我在英国和美国的见闻。 先是16年暑假我去了美国西部。小时候外出旅游都是跟着爸妈,自己的知识面也不够,没办法很好地体验当地文化;现在自己成年了终于可以以自己的眼光看看世界,好好体验当地生活。美国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自由,生活极具个性化。国家有着全世界最强的资本,可以给人民提供大量便利的条件。在美国的商场,可以买到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各种商品,并且价格还比产地要便宜,比如很多大品牌的衣服虽然都是中国制造的,但却没有在中国售卖,有一些在中国售价很贵的衣物,在美国价价格只有中国的60%-70%。在当地人家里住了一段时间,能感受到他们生活幸福指数也挺高的:白领平时工作不用怎么加班,工资满足吃喝之余还够经常出去消费,周末一家人外出野餐,开车到近郊骑行等等都是家常便饭;美国蓝领的工资相对于中国来说工资相当高,勤劳一点,挣的钱可以超过白领,吃喝玩乐也完全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不会感到特别辛苦,压力也没有那么大。之前听别人描述的:美国是靠吸其它国家的血发展起来的,现在看来是没有错的。从1971年8月15日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国经济逐渐放弃实物生产,脱离开实体经济。美国人把实体经济的低端制造业、低附加值产业叫做垃圾产业或者叫做夕阳产业,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尤其是向中国转移,所以在美国很少本土制的加工产品,这类商品大都产自东南亚。而美国除了留下所谓高端的产业,IBM、微软等企业外,70%左右的就业人口都陆续转向了金融和金融服务业,通俗来说就是脑力活动。所以现在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就像古代监督劳工的工头,劳工不但工作辛苦,创造出来的价值还要被工头压榨一轮。要是这么分析的话美国听起来有点卑鄙,但其实在国际关系上大家本来就是对立的,大家都是为了自己本国的利益在发展,哪个国家能从其它国家身上占到便宜,并没有卑鄙与否的说法,更多来说这恰恰是该国强盛的体现。 18年的春假我又坐不住地到大英帝国转了一转,感受到的又是与美国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英国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懒。在伦敦这种全球排名前三的城市,商店周六晚上营业时间就会缩短,周日很多店只开12:00-18:00,甚至整天不营业,麦当劳等一系列为人熟知的快餐也在此列,商店不营业的时间想买东西就只能去种类少的可怜的便利店。看惯了一周工作七天的中国人,我不禁替他们担心挣到的钱是否够用。答案是完全足够,与当地人慵懒生活作风极度不符的是其高昂的物价,正是这种差异使得他们可以用较少的工作时间换区更多的金钱。相对于美国利用世界霸主的地位为人民提供便利,我觉得英国人之所以能如此休闲,靠的是其前世界霸主的地位。19世纪上半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后,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称霸了世界近一个世纪,期间与殖民地签订的大量条约和掠夺而来的海量资源,令英国人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坐享其成。虽然现代已经废除了殖民地政策,但是很多习惯保留下了下来,比如说国际贸易方面,原殖民地与英国的来往已经衍生出了一套完整的运输、交接、管理体系,那么在利益还过的去的情况下很多原殖民地还是会选择与英国建立流量较大的商业往来。这在确保英国国力强盛的同时,还能创造出很多劳动岗位,减轻社会竞争,所以英国人才会如此悠闲。说起英国不得不提的还有他们在全世界著名的绅士风度。在这一点上,我承认英式英语是比美式英语听起来更有腔调,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多了很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也催生出了一条歧视链。相信大家经常能在电影里看到因为口音不正而受到歧视的情节,这种情况在英国发生的尤其多。英国由于采用的是君主立宪制,产生了很多贵族,我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英国人总是自视甚高的想法。在旧时代,贵族确实掌握着很多社会资源,处于绝对主动位置;但是在信息交换如此发达的现代,贵族高高在上的地位已经被动摇了,很多信息,很多资源,群众都可以自己找途径得到,可是英国人似乎还处在世界霸

法国政体的更替

法国政体的更替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法国的政体出现了多次的改变,反反复复,令人眼花缭乱,在大革命爆发之前,是封建性的绝对君主制,革命考试后,先是在1789年建立的君主立宪制,1792年的共和制,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9年,雾月政变后,共和制名存实亡,波拿巴将军在共和国的旗帜下,实行的是军事独裁体制,1804年拿破仑正式该制称帝,建立了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帝国垮台后,1814 1815年两次复辟才得以稳住的波旁王朝重建了王国,1830年复辟的王朝在七月革命中被推翻,资产阶级再次执掌了政权,奥尔良王朝,作为金融贵族的王朝统治法国达18年之久。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建立了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这个共和国寿命很短,1848年二月成立,12月总统选举时,拿破仑的侄儿路易波拿巴以超过其余四名候选人的得票数总和的绝对票数当选为总统,此人一心想继承其伯父的皇统,重建波拿巴王朝,显然,总统本身就是共和制度的隐患,另外,在议会选举中,有各类君主派组成的秩序党占用了优势,这也是对共和制的严重威胁,1851年波拿巴政变后,共和国已经是名存实亡,一年后,波拿巴称帝,共和国变成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帝国维持了18年,与1870年9月在普法战争中被巴黎人民革命推翻,随后建立的政体在形式上是共和主义,但在官方文件中没有明确的规定。1875年宪法勉强定下了共和政体,总算是有了官方结论。但是不久共和制又发生了危机,秩序党曾猖狂一时。直到1879年共和制才真正稳定地确立下来。此后又有了第四共和国和第五共和国,那已是现代史的事情了。 在这个政体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看似混乱,但仍是有规律可循的,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789到1830年是第一阶段,要解决的是摧毁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因为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只能建立资本主义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制度,1830到1870年是第二阶段,主要解决顺应工业革命的发展问题,共和运动的兴起,1848年二月革命都是实力强大的现实,共和派在第二共和国又承袭了18世纪大革命的传统,一味的坚持单独掌权,结果是政局大乱,这才造成了不得不以第二帝国的独裁统治的形式来稳定局势,并用强制的办法进行某些改革,是工业革命得以完成,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进入了第三发展阶段,即1870年以后的时期,此时要解决的是按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一自由主义的方法治国,就像英国和美国那样,所以共和制度得以确立,一系列政治民主的决策颁布起来,诸如保障人权,新闻自由,政教分离,结社自由,政党政治,更加健全的议会民主制等等。 从上述情况来看,法国政体的演变,正好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至少可以从中领悟到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那就是生产力发展的程度起决定作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有决定了上层建筑的状况。这是历史的辩证法。

令人烦恼的法国共和政体

令人烦恼的法国共和政体 [ 2012-2-15 7:33:00 | By: 陈登鹏的博客] 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议会制还是总统制的争论较多,各种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对此知识点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有教材采模糊说,只说是共和政体,不再细分,比如人教版和人民版。有明确指出是议会制共和政体,比如岳麓版必修一《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一课,对于第三共和国政体这样叙述:“按照宪法,第三共和国实行总统制和议会制的混合制度。在实践中,由于内阁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实际权力十分有限。……法国实际上成为议会制共和国。”大象版也认为应是议会制。该教材尽管没有明确提出,但在《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课的“学术窗口”介绍第五共和国的半总统制时写道:“后来,法国的政治制度又有新的发展,1958年建立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确立的政治制度,既不是美国式的总统制共和国,也不是原来的法兰西第三和第四共和国时期的议会制共和国,而是介于总统制和议会制之间的一种国家政权形式,有人也称它为半议会制半总统制。”从这段叙述来看,该教材实际上对第三共和国持议会制政体的观点。不过,在目前的四种版本教材中尚未见到持总统制共和政体的观点,但一些辅导资料却别出心裁,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明确表述为总统制,比如笔者手中的一本复习资料就是如此。所以,尽管已有论者对此做过探讨和阐述,鉴于仍然存在错误认识,笔者认为还有进一步讨论和梳理的必要。 一、政体和政体的类型划分 1、政体是什么 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以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实行统治。在我国,人民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力即采取什么样的政权组织形式来行使国家权力呢?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而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一般认为,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的政体基本表现为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包括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社会主义国家一般都是共和政体,比如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应当属于共和政体。 2、现代国家政体的类型 现代国家政体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曰君主立宪制,一曰民主共和制。在君主立宪制下又可分为二元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君主立宪制。教材中的德国和英国正好是这两种类型的代表。在民主共和制下根据权力中心的不同,又分为议会制和总统制。比如二战后的德国和意大利实行的就是议会制共和政体,而美国自1787年宪法生效以来实行的一直都是总统制共和政体。 议会共和制的特征在于,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政府由获得议会下院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构成多数席位的几个政党联合组成;议会可通过不信任案迫使政府辞职,政府也可以解散议会。在这些实行议会制的国家,尽管也存在总统,但总统不兼政府首脑。政府对议会负责,不对总统负责。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更多的是作一些礼仪性、程序性的工作,具有“虚位元首”的性质。因此这些国家的总统在国际舞台上参与活动较少,影响不大。

(英美社会文化对比作业)英国和美国医疗体系的对比1

A Comparative Study on Health Care Mode Between British and American (By Class1 苏华虹20102401160) Instruction: As we all know, in recent years, China government has made great effort in our country’s healthy care system reform, with a tortuous development process. To prevent from more mistakes, we China also try to learn from other health care system mode and the experience when taking the system into practice of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K and the USA. Therefore it is meaningful to make a comparation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 In this passage, we will talk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S and UK’s medical system and the mode of operation; the expense of the health care; the problems of these two system, at the end of it; we will talk about what we can learn from these two system to build a better healthy care system. Key words: Medical healthy care mode, government-leading, market, comparison, revelation. Body Comparing the two health care modes UK and U.S., it is obvious there are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The similarities include: 1.The two modes hold the same goal of providing medical service to the nations 2.Each mode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value, spirit and will of the nations. (The American advocate for freedom and they don’t like to led by the government while the British are taken for granted that every citizen has right to enjoy medical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government) 3. Both the two mode are not perfect. Problems come along when taking the mode into practicing and both British and the American government is trying to reform the mode to get a better one. The differences are also obvious: 1.The British mode is leading by government, while the American mode is more based on the marke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competition. 2. Most of the British

英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

英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英国与美国的文化差异 英美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 一、英美语言差异 尽管英美两个国家都是讲英语的,但是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是不相同的。英国人与美国人虽然说的都叫英语,但这两种英语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学英语的人都知道,英语中有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两种。英国人的英语,相对而言,发音比较清楚,连读的部分较少,一般听起来相对比较字正腔圆;而美国人说英语,则秉持这能省则省,能连就连的原则,因此,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人来说,听英国人的发音相比较下会舒服得多,而如果要习惯美音,恐怕只有在美国生活过的人才真正做到了。另外,两国在字词上的用法也 有很多的不同 二、英美生活习俗差异 英国人和美国人在自己日常生活习俗上也有区别。 从服饰上看,英国2人非常讲究衣着,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履,皮鞋锃亮。美国人则比较随便,想穿什么就是什么,以自己舒适为主,不会去介意别人的评价,别人也不会去评价。有的英国女士接待黄皮肤朋友时,专门涂抹上黄色面霜,以表示对朋友的亲近和尊重。美国人可方便多了,近几年,美国流行大花裤衩,校内校外,老老少少,都少不了它的影子。但这也并不是说,他们到处随意,在一些场合,他们也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很有些“绅士”的派头。但如果一看到没有旁人,这些“绅士”就原形毕露,鞋也脱了,领带也松了,扣子也解了,脚也搭起来了。 从饮食上看两国的美食都像英语一样,是一个大杂烩,广泛吸收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聚集了诸多绅士淑女的地方,而英国的饮食,也处处散发着英国上流社会应有的高贵气质,从选材到烹饪,再到餐桌上的一言一行,英国人无不将细致发挥到了极致。特别在餐桌礼仪上,不能在餐桌上说话,不能有餐具敲击的声音,刀叉的握法……几乎所有我们所了解的法式西餐的规则都被英国人所遵守而同样是吃饭,到了美国人身上,则就显得随意了许多。美国式饮食不讲究精细,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华,

英美文化差异

从英美的历史的发展看两国文化的差异性摘要:处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际这一词语对我们来说已不算陌生,留学、出境游、甚至移民,都早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这样一个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的时代,学习其他国家的文化可以让我们在国际交往中游刃有余。本文从英美两国的历史文化入手,研究两国现在在国际上的各种行为的差异,以及这种历史原因对本国公民的影响等问题,让读者不只是了解两国文化的差异,而且学习到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从而更好地了解两国的文化。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美历史日常文化 在谈及一个国家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用一个或几个词语去形容这个国家的整体风格: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日本人忙绿……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国家形象或者一国的民族风格。造成我们对其他国家有这样认识的原因,除了该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这个国家历史发展中的各种因素:法国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主要阵地,产生了大量的先锋艺术(就当时来讲),这些艺术对法国的民众影响颇深,因此法国人性格中多为艺术性的浪漫。而德国则是哲学的热土,需要的是缜密的思维,这使得德国人形成了偏向严谨的风格。也因此造成了两国产品的不同,法国有香奈儿、路易威登,而德国则是奔驰宝马以及精密仪器。可见,一个国家的文化特色对该国影响之大。 通过法国与德国我们可以了解到认识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应从该国的历史入手,下面我们来看看英国与美国的历史与文化的差异。英国与美国,是当今世界社会上的两大强国,这两国在很多方面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都说的是英语,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都主宰着当今世界诸多事件的走向,都有着严格的法律制度与健全的社会体系,都拥有莘莘学子们梦寐以求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英国人和美国人互不服气,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历史,美国人说英国人不懂未来。这样相似的两个国家,又有着那些明显的不同之处呢?我将从一下几点进行论述。

英国绅士文化与美国牛仔文化的比较分析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浅析舍伍德?安德森短篇小说《鸡蛋》中的象征意义 2 浅析托尔金在《魔戒》中的创作特色 3 从喜剧电影《阿甘正传》品味美国梦 4 《最蓝的眼睛》中美国黑人小女孩所承受的三重歧视 5 从文化差异角度看中式菜单英译 6 从《红字》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批判与妥协 7 爱神简论 8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幸福》中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无助与反叛 9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 from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10 A Symbolic Analysis of Paradise Lost 11 浅议商标品牌的翻译 12 浅析《格列佛游记》讽刺手法的运用 13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14 从输出原理探讨非英专业英语口语活动的设计 15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anslators’Overall Qualities In Translation 16 托尼?莫里森《宠儿》中保罗?D的形象解析 17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圣克莱尔一家的人物分析 18 英语谚语中关系分句之先行词he高频使用之探析 19 Feminism in To the Lighthouse 20 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21 《老人与海》中的和谐关系 22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 23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歇后语的英译-以红楼梦为例 24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25 维多利亚时期的艺术对文学的影响——以白衣女人为例 26 27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英汉道歉语及其策略 28 基于关联理论的名动转换词语义认知研究 29 高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30 从《夜莺与玫瑰》看王尔德唯美主义的道德观 31 从《哈利波特》看儿童的成长 32 道林格雷——《道林格雷的画像》中华丽外表下的丑恶心灵 33 英语教育产业化对英语教育的影响 34 从目的论角度看公司网页误译

英美文化与文化的差异比较

英美文化与文化的差异 比较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英美文化与我国文化的差异比较摘要:中国和英美的文化都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和英美的文化都是自成体系,却又互相交融。如今,科学技术都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国家和国家之间也在不断的进行逐渐深入的交流。在西方国家中,英国和美国堪称是其中的经济支柱,其存在显着地带动了全球的众多的国家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中国和英美的文化互相融合,但是对于双方的文化研究却并非易事,尤其是在外国文化研究的方面。相互之间联系和发展是事物存在的特点,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有着太多的不同,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异存在,才使得我们可以更好的研究英美和我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中国文化英美文化差异社会意识 一、社会意识的含义 社会意识主要反映社会精神领域中的社会存在,汇总了精神现象,包括了一切来自社会的一是要素以及观念形态。 同时社会意识还是属于精神层次的社会生活,集中反映了社会存在。其中,政治、泛绿思想、哲学、艺术、宗教等人类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心理以及风俗习惯,都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社会意识基于社会的经济结构的基础来建立,由社会的政治结构来管理,其自身具有特有的结构、特点以及作用, 二、中国文化与英美文化之间的差异之处 之前摘要中就提到,美国和英国作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倡导者和经济支柱大国,所以其在西方影响甚广,绝大多说的西方国家都是参照了英国和美国的文化,所以在其他西方国家中,与英国和美国文化之间都存在着很深的渊源。比如对于西方而言,他们的社会文明行为的认定、在日常交际中尺寸大小的把握、倡导的礼貌性的优先权让给女士以及在男士中流行的绅士风度等。此外,在西方的国家正统文化比我国封建主义时候的正统思想还要浓厚,这应该感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的管理,他们将社会上的群体分为不同的等级,坚持要依法治国,并且在国家以及个人的文化素养的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正是因为在英美国家的教育方式较为优良和科学,才能够那么高比例的产生高文化素质的人才,所以,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确是存在着非常大的区别。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还在顺利传承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传承了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思想,才孕育出“百善孝为先”、“四书五经”和“三纲五常”等传统的文化思想,正是这些思想才帮助中国人民树立了勤劳勇敢、刚直不阿的良好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