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储能技术应用

电池储能技术应用
电池储能技术应用

电池储能技术应用

摘要:风、光等新能源分布式发电,受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出现间隙性和随机

性等使得发电不稳定的缺点正成为阻碍其深度发展的重要障碍,而储能技术的发

展和应用,打破了风电、光伏发电等的接入和消纳瓶颈问题。近年来,国内外许

多专家学者对用于储能系统的主要化学储能电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

成果。本文在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简要评析电池储能技术作用于

电网系统的现状,重点介绍了不同种类电池的技术的特点,电池储能技术发展现状,展望未来电池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新能源;储能系统;电池储能;电网系统

0引言

由于全球化石能源的紧张,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分布式发电得到的大幅度

利用,但风、光等新能源的间隙性和随机性等使得发电的不稳定等缺点正成为阻

碍其深度发展的重要障碍,发电功率难以保证平稳[1]。而电力系统要求是供需一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

中都配有储能装置,起平抑波动、削峰填谷和能量调度的作用[2]。储能技术的发

展和应用,将有助于打破风电、光伏发电等接入和消纳的瓶颈问题,能够降低配

套输电线路容量需求,缓解电网调峰压力;帮助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渗透率,促进

分布式(微电网)发电的发展;提升电网的稳定性和实现充分的调峰,减少高峰负

荷及对应的电网投资和电源投资;通过电电价设计,促进电力市场自由化[3]。

储能技术形式繁多,其中电池储能是所有储能类型中种类最多、技术更新和

发展速度最快的。从储能原理实现方式上看,电池储能与其他类型储能形式最大

优势在于实现方式的多样性,从而导致了不同电池之间的性能差别巨大;从性能

上看,相比其他储能类型,电池储能具有体积小、反应速度快、安装方便的共同

特点。电池储能技术在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未来智能电网中将得到大规模的

应用[4]。为了全面了解电池储能技术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的研究进展,本文主要通

过查询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收集了21世纪以来相关文献资料约20篇,并进行

了综述。

1电池储能技术

电池由微型片状堆叠而成,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反正亦然。预期的电池电

压和电流等级是通过电池的串联或并联获得。电池的储能和容量都是额定的。绝

大多数电池的功率和容量,在电池设计时已经固定。其他重要的参数还包括:效率,寿命即循环的次数,运行温度,放电深度,自放电,以及能量密度等。

目前,电池技术的研发是国家重点发展方向,归纳学者们研究总结的电池中,铅酸电池历史最悠久,技术最成熟且应用广泛。锂离子、NaS和镍氢电池则代表

了高能量密度电池应用的最新技术。其中,锂离子在未来具有最大的开发和优化

潜力。除了尺寸小,重量低的特点,锂离子电池提供了最高的能量密度,存储效

率接近100%,是便携式设备理想的元器件。然而,锂离子技术主要的缺点是由

于需要特殊保护电路,提高了制造的复杂性,造成成本较高,以及过放电对其寿

命的不利影响。

尽管镍氢电池和铅酸可以提供优良的电源脉冲,其体积大,含有毒重金属,

并且自放电严重。NaS电池尽管与镍氢电池电池相似而且重量更轻,却需要300℃持续运行温度,以保证电解液的熔融状态。金属空气电池成本低,能量密度大,

对于初级电池应用中很理想,却很难再充电。

储能系统方案设计精编版

商用300KW储能方案 技术要求及参数 电倍率0.5C; 储能系统配置容量:300kWh。 电池系统方案 术语定义 池采集均衡单元:管理一定数量串联电池模块单元,进行电压和温度的采集,对本单元电池模块进行均衡管理。在本方案中管理计60支的电池。电池簇管理单元:管理一个串联回路中的全部电池采集均衡单元,同时检测本组电池的电流,在必要时采取保案中管理17台电池采集均衡单元。电池阵列管理单元:管理PCS下辖全部电池簇管理单元,同时与PCS和后台监控系统通信状态请求PCS调整充放电功率。在本方案中管理2个并联的电池簇。 池模块:由10支5并2串的单体电池组成。 1 电池成组示意图 电池系统集成设计方案 .1电池系统构成 照系统配置300kWh储存能量的技术需求,本储能系统项目方案共使用1台150kW的PCS。储能单元由一台PCS和2个电池簇组台电池阵列管理单元设备。每个电池簇由一台电池簇管理设备和17 个电池组组成。

.2 电池系统计算书项目单体电池模块电池组电池簇电池阵列 体电池数目 1 10 60 1020 2040 称电压(V) 3.2 6.4 38.4 652.8 652.8 量(Ah) 55 275 275 275 -- 定能量(kWh) 0.176 1.76 10.56 179.52 359.04 低工作电压(V) 2.5 5 30 510 510 高充电电压(V) 3.6 7.2 43.2 734.4 734.4 统配置裕量 (359.04kWh -300 kWh)/300 kWh =19.68% 于以上各项分析设计,300kWh 电池系统计算如下。 .3电池柜设计方案 池机柜内部主要安装电池箱和BMS主控管理系统、配套电线电缆、高低压电气保护部件等。机柜采用分组分层设计,机柜外观柜采用免维护技术、模数化组合的装配式结构,保证柜体结构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整体结构能最大程度地满足整个系统的可。其中,三个电池架组成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尺寸为3600mm×700mm×2300mm。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 2011-12-20

目录 1.概述 (3) 2.设计标准 (4) 3.储能电站(配合光伏并网发电)方案 (6) 3.1系统架构 (6) 3.2光伏发电子系统 (8) 3.3储能子系统 (8) 3.3.1储能电池组 (8) 3.3.2 电池管理系统(BMS) (10) 3.4并网控制子系统 (14) 3.5储能电站联合控制调度子系统 (16) 4.储能电站(系统)整体发展前景 (19)

1.概述 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早期主要用于孤立电网的调频、热备用、调压和备份等。电池储能系统在新能源并网中的应用,国外也已开展了一定的研究。上世纪90年代末德国在Herne 1MW的光伏电站和Bocholt 2MW的风电场分别配置了容量为1.2MWh的电池储能系统,提供削峰、不中断供电和改善电能质量功能。从2003年开始,日本在Hokkaido 30.6MW风电场安装了6MW /6MWh 的全钒液流电池(VRB)储能系统,用于平抑输出功率波动。2009年英国EDF电网将600kW/200kWh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配置在东部一个11KV配电网STATCOM中,用于潮流和电压控制,有功和无功控制。 总体来说,储能电站(系统)在电网中的应用目的主要考虑“负荷调节、配合新能源接入、弥补线损、功率补偿、提高电能质量、孤网运行、削峰填谷”等几大功能应用。比如:削峰填谷,改善电网运行曲线,通俗一点解释,储能电站就像一个储电银行,可以把用电低谷期富余的电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的时候再拿出来用,这样就减少了电能的浪费;此外储能电站还能减少线损,增加线路和设备使用寿命;优化系统电源布局,改善电能质量。而储能电站的绿色优势则主要体现在:科学安全,建设周期短;绿色环保,促进环境友好;集约用地,减少资源消耗等方面。

储能电站中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 赵喜奎

储能电站中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赵喜奎 发表时间:2020-03-16T15:10:13.573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20期作者:赵喜奎 [导读] 摘要:本文研究了储能电站中的电池管理系统解决了目前的储能电站使用的电池管理系统还存在可靠性差、电能质量不高的问题。 (大唐黑龙江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本文研究了储能电站中的电池管理系统解决了目前的储能电站使用的电池管理系统还存在可靠性差、电能质量不高的问题。 1 引言 “储能电站”是现代化城市为节约和调度电能而建立的一种小型电站。据估算,一个由20个电池模块组成的兆瓦级 “储能电站”,可满足若干个居民小区或多幢商务楼宇一天的非动力用电之需。储能电站不仅可以应对电网中断或大面积停电等突发事件,而且可以起到对电能“削峰填谷”的调节作用。在电能富余时将电能存储,电能不足时将存储的电能逆变后向电网输出。它具备能量转化效率高,绿色环保无污染等众多优势,同时,对于电网的安全运行及发电厂的科学建设也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储能电站电池管理系统削峰填谷提高电能质量 2 储能电站中电池管理系统的技术路线 2.1主要技术原理 储能站接在升压变压器低压侧0.4KV处接入,主要考虑削峰填谷、提高电能质量、孤网运行、配合新能源接入等功能应用。主要由蓄电池、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转换系统(PCS)、储能站监控系统等组成。储能站将实现提高电能质量、孤网运行、配合新能源接入等功能。提高电能质量通过有功、无功功率控制等手段实现,有功控制是指通过储能站监控系统接收来自远方调度的有功控制指令,或按照就地频率测量以及对频率调整的需求来控制电池系统充、放电状态;无功控制是指通过储能站监控系统接收来自远方调度的无功控制指令对PCS进行控制。孤网运行是指按照设定的条件脱离主网,在容量范围内为部分负荷提供符合电网电能质量要求的电能。与新能源配合是指储能站与站内的光伏、风电等系统配合,平衡间歇式能源的输出,为电网提供高质量电能。储能电池堆使用寿命不小于30年(按照每天充放电一次计),或充放电循环寿命不小于18000次。 2.2 主要技术路线 电池管理系统无论在储能电站充电过程中还是放电过程中都能可靠的完成电池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故障诊断,并通过总线的方式告知PCS或储能站监控系统,以便采用更加合理的控制策略,对蓄电池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报警并保护其本体,对蓄电池单体及模块的运行进行优化控制,保证蓄电池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为了储能电站的运行需要,电池管理系统按照如下的方案进行设计和实现。 1.电池基本参数 2.储能电站需单体电芯数量:(1*4*12)*(2*25)*10*2=48000节 3.单体电芯标称电压:2.3V 4.单体电芯标称容量:50AH 5.储能电站额定直流电压:27.6*25=690V 6.电池类型:锂离子电池 7.电池组保护参数及报警阀值 8.运行模式:储能电站充电及放电 2.3储能电站中电池管理系统结构图 如下图1所示。该系统由主控制模块(BCU)、中间控制模块(MBCU)和最小测控模块(LBCU)组成。LBCU模块通过内部CAN总线与MBCU通信。MBCU模块通过CAN总线与BCU通信。BCU与PCS通过CAN总线通信,与监控系统通过RS232通信(如储能电站监控系统为以太网接口,则主板相应增加以太网模块)。 2.4电池管理系统控制模块(BCU)组成 1.电源变换:利用220V供电,通过电源变换器得到3路隔离电源,输出电压均为5V,但有功率和耐压得区别,所以不能混用。 2.指示灯:包括电源指示灯和运行状态指示灯。反映出系统各个模块是否正常运行。 3.看门狗:采用硬件看门狗。 4.存储器:一个记录系统参数,一个记录运行数据。 5. 运行参数存储器记录数据:运行历史记录,故障记录,运行数据和故障记录按页分段,一页未写满,下一记录另起一页。 6. 历史记录方式:每2分钟(时间可调)记录一条运行记录至历史数据地址,记录满后,将历史记录满标志置位,并在从第0开始覆盖以前记录。 7. 故障记录方式:当出现故障的时候,写一条记录,如果故障未恢复也未变化,则每隔3分钟记录一条,如果故障变化,则出现新的故障就记录一条。 8. 系统时钟:用于提供系统记录数据的发生时间,也可用于自放电的处理。 9. 高压电路控制保护模块:由于储能电站电压较高(达到700V以上),故单独设计高压电自动断路控制器模块,实时监控高压电路的

电池储能系统能量管理技术浅析(经典)

电池储能系统BMS发展概况 由于BMS在电池储能系统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吸引了国内外一大批优秀的电池企业或保护板企业,甚至新兴高科技企业,如A123、ATL、比亚迪、惠州亿能、东莞钜威等对电池储能系统BMS的研发投入。早期的电池管理系统一般只有电池过充电/过放电控制、电压/电流/温度监测及简单的通讯等功能,初步满足了电池储能系统的需求。 但是由于电池制造工艺的限制,特别是国内大多数生产电池的厂商,仍旧在采用半自动化甚至手工方式生产电池,导致电 池内阻、电压、容量的一致性问题,在大型储能系统中遇到了严峻的考验,严重影响着储能系统容量及性能的发挥,电池组使 用寿命可能缩短数倍甚至十几倍。 为了解决电池的一致性问题,电池均衡技术应运而生。新的带无源均衡(Passive Balancing)功能的电池管理技术,增强了电池的采集监测功能,采用一定的均衡控制策略,并且加入了高速的通信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电池一致性带来的容量 下降及寿命缩短问题。目前许多企业都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然而这一传统的均衡技术却带来了新的问题,无源均衡方案,采用功率型电阻作为均衡器件,例如美国的专利《Systemand Method for Balancing Cells in a Battery Packwith Selective Bypass Paths》(US7,466,104 B2),《Method for Balancing Lithium Secondary Cells andModules》(US7,609,031 B2)中都有说明,这一均衡方式在大型电池系统中带来了均衡电流做不大、热耗散困难、均衡电路散热设计成本高昂等问题,并且均衡效率较低、可靠性差。在这种形势下,新一代更优功能均衡技术的研发迫在眉睫。 近几年来随着大型电池组的出现,电池管理系统中的有源均衡(Active Balancing)技术迅速进入人们的视野。该技术拥有 均衡电流大,均衡时间长,热耗散低,充电效率高等优点。有源均衡已经被业界认可成为最有希望能够实现的大电流均衡方式。最新的带有源均衡技术的电池管理系统,拥有更高级别的数据采集速率与精度,高精度SOC估算,高速稳定的通讯架构,增强了电池组的监控与安全保护功能,全面满足当前储能系统的性能需求。 电池储能系统BMS的技术要点 电池均衡技术 由于电池在生产过程中,设备控制精度会使原材料的配比、正负极上原材料的分布密度产生差异,操作过程会对电池的半 成品产生不同的细微损伤,电池属于化学品,这些变化都会使电池的性能产生变化,直接反应在电池的容量、内阻、电压上。 在成组过程中,电池的搬运、轻微碰撞、焊接、固定等,也会使电池的性能发生变化。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自放电率、环境 温度、湿度、充放电深度等的不同,会使电池的衰减速度不一致,导致电池间更大的一致性差异。 电池的一致性差异会在电池储能系统中造成能量的水桶效应,导致充电时,容量最小的电池容易过充,放电时,容量最小 的电池又容易过放,由于容量最小的电池受损,容量变得更小,进入恶性循环,影响电池循环寿命。 另外,单体电池性能的优劣也直接影响到整组电池的充放电特性,电池组容量降低。 BMS厂家为了解决电池的一致性问题,通过各种各样的均衡技术改善电池的一致性。一般为分损耗型电阻分流法、非损耗型开关电容法和DC-DC变换器法。 (1)电阻分流法电阻分流法是目前应用最多均衡技术,其原理简单,易于实现,成本低廉,基本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

储能系统功能介绍及基本拓扑

储能系统功能介绍及基本拓扑 储能系统是一个可完成存储电能和供电的系统。本系统主要由两大单元组成:储能单元 和监控与调度管理单元。储能单元包含储能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PCS等;监控与调度管 理单元包括计算机、控制软件及显示终端。 储能系统PCS功能描述: 储能变流器又叫储能系统双向变流器,又可以称为功率变换系统(PCS。储能变流器 是储能单元中功率调节的执行设备,由若干个交直流变换模块及直流变换模块构成。储能系统中的能量转换系统(PCS处于交流380V三相电网和储能电池组之间,用于满足储能电池 组充放电控制的需要。在监控与调度系统的调配下,可满足额定的功率需求,并结合电池管理系统的信息,实施有效和安全的储电和放电管理。 储能系统电池管理系统功能描述:电池管理系统安装于储能电池组内,负责对储能电池组进行电压、温度、电流、容量等信息的采集,实时状态监测和故障分析,同时通过CAN总线与PCS监控与调度系统联机 通信,实现对电池进行优化的充放电管理控制。本系统每簇电池组各自配套一套电池管理系统,能达到有效和高效地使用每簇储能电池及整体合理调配的目的。 监控与调度管理系统: 监控与调度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监控调度系统,SDS,Supervision and Dispatch System )是储能单元的能量调度、管理中心,负责收集全部电池管理系统数据、储能变流器 数据及配电柜数据,向各个部分发出控制指令,控制整个储能系统的运行,合理安排储能变流器工作; 系统既可以按照预设的充放电时间、功率和运行模式自动运行,也可以接受操作员的即时指令运行。 电池管理系统主要功能-nego 使用的电池管理系统功能。 (1)单体电池电压的检测利用专用电压测量芯片,内含高精度A/D 转换模块。电池巡 检周期达到150ms,电压检测范围0~5V,精度%FSR从而精确及时监控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状态及变化。有效时防止电池的不正当使用。

相变储能材料在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变储能材料在电池热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张国庆, 张海燕, ZHANG Guoqing, ZHANG Haiyan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广州,510006 刊名: 材料导报 英文刊名:MATERIALS REVIEW 年,卷(期):2006,20(8) 被引用次数:9次 参考文献(25条) 1.陈清泉;孙逢春混合电动车辆基础 2001 2.Hallaj S A;Selman S R查看详情 2002 3.Hallaj S A;Selman S R查看详情 2000(09) 4.Siddique A Khateeba;Mohammed M Faridb查看详情 2004 5.Ahmad A P查看详情 2002 6.Kelly K;Zolot M;Mihalic M查看详情 2002 7.Siddique A Khateeba;Shabab Amiruddina查看详情 2005 8.查看详情 9.Ahmad A Pesaran;Andreas Vlahinos查看详情 2003 10.Hasnain S M查看详情[外文期刊] 1998 11.Morcos V H查看详情 1990 12.Sadasuke I;Naokatsu M查看详情 1991 13.Costa M;Buddhi D;Oliva A Superbase catalysis of oxazolidin-2-one ring formation from carbon dioxide and prop-2-yn-1-amines under homogeneous or heterogenous conditions[外文期刊] 1998(9) 14.Padmanabhan P V;Murthy M V查看详情 1986 15.Bauer C;Wirtz R查看详情 2000 16.Kamimoto M;Abe Y;Kanari K World Congres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1986 17.Mehling H;Hiebler S;Ziegler F查看详情 1999 18.Fukai J;Morozumi Y;Hamada Y查看详情 2000 19.Py X;Olives S;Mauran S查看详情 2001 20.Fukai J;Kanou M;Kodama Y查看详情 2000 21.Fukai J;Hamada Y;Morozumi Y查看详情 2002 22.El-gafy A;Lafdi K;Morozumi Y查看详情 2004 23.Ahmad A Pesaran;Matthew Keyser查看详情 2001 24.Andrew Mills;Said Al-Hallaj查看详情 2005 25.Osama Mesalhy;Khalid Lafdi;Ahmed Elgafy查看详情 2005 本文读者也读过(7条) 1.车杜兰.周荣.乔维高电动汽车电池包散热加热设计[期刊论文]-北京汽车2010(1) 2.张国庆.马莉.张海燕.Zhang Guo-qing.Ma Li.Zhang Hai-yan HEV电池的产热行为及电池热管理技术[期刊论文]-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8,25(1)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设计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 2011-12-20

目录 1.概述 (3) 2.设计标准 (4) 3.储能电站(配合光伏并网发电)方案 (6) 3.1系统架构 (6) 3.2光伏发电子系统 (7) 3.3储能子系统 (7) 3.3.1储能电池组 (8) 3.3.2 电池管理系统(BMS) (9) 3.4并网控制子系统 (12) 3.5储能电站联合控制调度子系统 (14) 4.储能电站(系统)整体发展前景 (16)

1.概述 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早期主要用于孤立电网的调频、热备用、调压和备份等。电池储能系统在新能源并网中的应用,国外也已开展了一定的研究。上世纪90年代末德国在Herne 1MW的光伏电站和Bocholt 2MW的风电场分别配置了容量为1.2MWh的电池储能系统,提供削峰、不中断供电和改善电能质量功能。从2003年开始,日本在Hokkaido 30.6MW 风电场安装了6MW /6MWh 的全钒液流电池(VRB)储能系统,用于平抑输出功率波动。2009年英国EDF电网将600kW/200kWh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配置在东部一个11KV配电网STATCOM中,用于潮流和电压控制,有功和无功控制。 总体来说,储能电站(系统)在电网中的应用目的主要考虑“负荷调节、配合新能源接入、弥补线损、功率补偿、提高电能质量、孤网运行、削峰填谷”等几大功能应用。比如:削峰填谷,改善电网运行曲线,通俗一点解释,储能电站就像一个储电银行,可以把用电低谷期富余的电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的时候再拿出来用,这样就减少了电能的浪费;此外储能电站还能减少线损,增加线路和设备使用寿命;优化系统电源布局,改善电能质量。而储能电站的绿色优势则主要体现在:科学安全,建设周期短;绿色环保,促进环境友好;集约用地,减少资源消耗等方面。

基于燃料电池的储能电池系统的热能管理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电力与能源进展, 2016, 4(6), 195-204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6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ef6340769.html,/journal/aepe https://www.360docs.net/doc/ef6340769.html,/10.12677/aepe.2016.46025 文章引用: 甘丽珍, 刘明周. 基于燃料电池的储能电池系统的热能管理研究进展[J]. 电力与能源进展, 2016, 4(6): Research Progress of Heat Management of Fuel Cell for Energy Storage Lizhen Gan *, Mingzhou Liu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Anhui Received: Oct. 20th , 2016; accepted: Nov. 7th , 2016; published: Nov. 11th ,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ef6340769.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Energy storage system is effective for current clean and renewable electricity utilization/storage. Reversible fuel cell system, as an efficient future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 has been attracting a lot of attentions in the world. However, the reversible storage of clean electric energy based on fuel cell system also needs to meet the commercial requirements of 80% of the energy efficienc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in energy management of the fuel cell system, an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energy management of high temperature fuel cell system is pre-sented. Keywords Clean Energy, Fuel Cells, Energy Management 基于燃料电池的储能电池系统的 热能管理研究进展 甘丽珍*,刘明周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业工程系,安徽 合肥 收稿日期:2016年10月20日;录用日期:2016年11月7日;发布日期:2016年11月11日 Open Access *通讯作者。

BMS储能系统用户手册(V1.0)-磷酸铁锂要点

储能电站电池管理系统 (BMS) 用户手册V1.0 (磷酸铁锂电池) 深圳市光辉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目录 1、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2、系统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储能电站系统组成?错误!未定义书签。 4、电池管理系统主要组成 (4) 4.1 储能电池管理模块ESBMM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ESBMM-12版本?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ESBMM-24版本...........................................................................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电池组控制模块ESGU................................................................................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储能系统管理单元ESMU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安装及操作注意事项?错误!未定义书签。 19 附录A:产品操作使用界面?

锂电池储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锂电池储能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陈蓓李劲齐亮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200070) 陈蓓(1985年11月~),女,华东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博士。从事储能技术、电力电子方面的探索研究工作。联系邮箱:chenbei@https://www.360docs.net/doc/ef6340769.html,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储能产业的国内外发展情况,然后对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重点阐述,并对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了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的优势应用领域,列举了国内外较具代表性的锂离子电池储能示范工程。综合考虑规模等级、设备形态、技术水平和经济成本,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具备大力推广的潜力,但还需克服技术难点,朝着高安全、长寿命、低成本的目标努力发展。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电力系统 中图分类号:TM911.14 Onlithium battery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ower system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ergy storage industry and the research of the lithium battery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By analyzing theapplications of the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 in power system, the domain application of lithium battery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areinvestigated, and some representative lithium battery energy storage demonstration projects are given. Considering the scale level, the device forms,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cost, lithium battery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mote, but also need to overcome technical difficulties toward high safety, long life, and low-cost development goal. Key Words: lithium battery;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power system 引言 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促进了新能源的迅猛发展,目前,这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面临电力品质差和并网难的瓶颈问题。同时,现阶段用户对电能质

储能系统方案.doc

序 术语 定义 号 1 单体蓄电池, Cell 由电极和电解质组成,构成蓄电池组的最小单元,能将所获得的电 能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并将化学能转为电能的一种电化学装置。 2 电池模块 ,Battery Module 用电气方式连接起来的用作能源的两个或者多个单体蓄电池。 3 电池簇 ,Battery Cluster 由若干个电池模块串联,并与电路系统相联组成的电池系统,电路 系统一般由监测、保护电路、电气、通讯接口及热管理装置等组成。 4 电池堆 ,Battery Array 由连接在同一台能量转换系统( PCS )上的若干个电池簇并联而成的 可整体实现功率输入、输出的电池系统,并受后台监控系统控制。 电池管理系统 ,Battery 用于对蓄电池充、放电过程进行管理,提高蓄电池使用寿命,并为 5 用户提供相关信息的电路系统的总称,由 BMU 、MBMS 和 BAMS 等管理 Management System,BMS 单元组成,可根据储能系统配置选用两层或三层架构。 具有监测电池模块内单体电池电压、温度的功能,并能够对电池模 6 电池管理单元 ,Battery 块充、放电过程进行安全管理,为蓄电池提供通信接口的系统。 BMU Management Unit, BMU 是电池管理系统( BMS )的最小组成管理单元,通过通信接口向电池 簇管理系统( MBMS )提供电池模块内部信息。 是由电子电路设备构成的实时监测与管理系统, 有效地对电池簇充、 电池簇管理系统 ,Main 放电过程进行安全管理,对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报警和应急保护处 7 Battery Management 理,保证电池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 MBMS 是电池管理系统的中 System,MBMS 间层级,向下收集电池管理单元( BMU )信息,并向上层电池堆管理 系统( BAMS )提供信息。 电池堆管理系统 ,Battery 是由电子电路设备构成的实时监测与管理系统,对整个储能电池堆 8 Array Management System, 的电池进行集中管理,保证电池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 BAMS 是 BAMS 电池管理系统的最高层级,向下连接接电池簇管理系统( MBMS )。 9 电池荷电状态 ,State of 电池当前实际可用电量与额定电量的比值。 Charge,SOC 10 电池健康状态 ,State of 电池当前可充放电总电量与额定电量的比值。 Health,SOH 11 能量转换系统 Power 实现电池与交流电网之间双向能量转换的装置,其核心部分是由电 Conversion System,PCS 力电子器件组成的换流器。 后台监控系统 , Supervisory 对储能系统、外部电网、负载进行监测和协调控制的系统平台,由 12 Control And Data BAMS 或 MBMS (二层构架时)与其进行通信,完成储能电池堆的信息 Acquisition, SCADA 传输和后台控制。

HYBTVAH储能锂电池系统方案

文件:HY20161026-修改 密级:阶段:C HYBT48400锂电池储能系统方案客户名称(Customer): 产品型号(Type):HYBT48400BMS-III-H 发行日期(Issuing Date):

任务来源:本技术方案适用于锂电池储能系统。本方案包含1套HYBT48400BMS-III-H锂电池组及其管理系统。本方案包括锂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及其辅材的技术参数、参考标准、接口方式等内容。 湖南合一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Hunan HeyiEnergy Science&Technology Co.,Ltd

一、内容 综合储能系统:HYBT48400BMS-III-H锂电池储能系统主要由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和电池机柜构成,整个系统能够在电池管理系统监控下自动化运行,人机界面友好,运行状态可视化程度高。本产品具有集成化、小型化、轻型化、智能化、标准化、环保化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室内分布站、一体化基站、边际站、微蜂窝站、FTTX设备、WLAN设备、射频拉远、分布式供电等通信领域,也可用于接入网设备、远端交换局、移动通信设备、传输设备、移动应急通信车、交警消防应急通信系统、卫星地面站和微波通信设备等领域。 参考标准: YDB032QB-H-005-2012《通信基站用磷酸铁锂电池》 YDT2344.1-2011《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组第1部分:集成式电池组》YDT1051-2010《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 YD/T5040-2010《通信电源设备工程安装设计规范》 YDT1363.3-2005《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YDT983-1998《通信电源设备电磁兼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 GB/T31484-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31485-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GB/T31486-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1.电池组电压为48V,容量为400Ah,是由520节3.7V/ 2.5Ah、

BMS储能系统用户手册(V1.0)-磷酸铁锂要点

储能电站电池管理系统 (BMS) 用户手册V1.0 (磷酸铁锂电池) 深圳市光辉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目录 1、概述 (3) 2、系统特点 (3) 3、储能电站系统组成 (4) 4、电池管理系统主要组成 (4) 4.1 储能电池管理模块ESBMM (5) 4.1.1 ESBMM-12版本 (5) 4.1.2 ESBMM-24版本 (8) 4.2 电池组控制模块ESGU (12) 4.3 储能系统管理单元ESMU (14) 5、安装及操作注意事项 (17) 附录A:产品操作使用界面 (18)

1、概述 ESBMS 是根据储能电池组特点设计的电池管理系统,实现电池组的监控,管理和保护等功能,为磷酸铁锂电池在成组使用时的安全应用以及寿命的延长等方面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系统特点 ●全面电池信息管理 实时采集单体电池电压、温度,整组电池端电压、充放电电流等。 ●在线SOC诊断 在实时数据采集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模式分段处理办法,建立专家数学分析诊断模型,在线预估单体电池的SOC。同时,智能化地根据电池充放电电流和环境温度等对SOC预测进行校正,给出更符合变化负荷下的电池剩余容量及可靠使用时间。 ●主动无损均衡充电管理 在充电过程中,采用我司“补偿式串联电流均衡法”和“集中式均衡法”两项发明专利技术调整单节电池充电电流,保证系统内所有电池的电池端电压在每一时刻有良好的一致性,同时减少有损均衡方法带来的能量浪费,最大均衡电流不小于2A。 ●系统保护功能 对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电池严重过压、欠压、过流(短路)、漏电(绝缘)等异常故障情况,通过高压控制单元实现快速切断电池回路,并隔离故障点、及时输出声光报警信息,保证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热管理功能 对电池箱的运行温度进行严格监控,如果温度高于或低于保护值将输出热管理启动信号,系统可配备风机或保温储热装置来调整温度;若温度达到设定的危险值,电池管理系统自动与系统保护机制联动,及时切断电池回路,保证系统安全。 ●自我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 电池管理系统采用先进的自我故障诊断和容错技术,对模块自身软硬件具有自检功能,即使内部故障甚至器件损坏,也不会影响到电池运行安全。不会因电池管理系统故障导致储能系统发生故障,甚至导致电池损坏或发生恶性事故。 ●专业的负荷联动控制及优化 电池管理系统具备相应的数字通讯接口及开放的通讯协议,以及必要的输入输出干节点,可灵活接入PCS、储能电站监控调度系统等,实现联动控制,提高储能电站效率,优化负荷控制和调度决策。

储能电站技术及方案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

2011-12-20 目录 1.概述 (3) 2.设计标准 (4) 3.储能电站(配合光伏并网发电)方案 (7) 3.1系统架构 (7) 3.2光伏发电子系统 (8) 3.3储能子系统 (8) 3.3.1储能电池组 (8) 3.3.2 电池管理系统(BMS) (11) 3.4并网控制子系统 (14)

3.5储能电站联合控制调度子系统 (17) 4.储能电站(系统)整体发展前景 (19) 1.概述 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早期主要用于孤立电网的调频、热备用、调压和备份等。电池储能系统在新能源并网中的应用,国外也已开展了一定的研究。上世纪90年代末德国在Herne 1MW的光伏电站和Bocholt 2MW的风电场分别配置了容量为1.2MWh的电池储能系统,提供削峰、不中断供电和改善电能质量功能。从2003年开始,日本在Hokkaido 30.6MW风电场安装了6MW /6MWh 的全钒液流电池(VRB)储能系统,用于平抑输出功率波动。2009年英国EDF电网将600kW/200kWh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配置在东部一个11KV配电网STATCOM中,用于潮流和电压控制,有功和无功控制。 总体来说,储能电站(系统)在电网中的应用目的主要考虑“负荷调节、配

合新能源接入、弥补线损、功率补偿、提高电能质量、孤网运行、削峰填谷”等几大功能应用。比如:削峰填谷,改善电网运行曲线,通俗一点解释,储能电站就像一个储电银行,可以把用电低谷期富余的电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的时候再拿出来用,这样就减少了电能的浪费;此外储能电站还能减少线损,增加线路和设备使用寿命;优化系统电源布局,改善电能质量。而储能电站的绿色优势则主要体现在:科学安全,建设周期短;绿色环保,促进环境友好;集约用地,减少资源消耗等方面。 2.设计标准 GB 21966-2008 锂原电池和蓄电池在运输中的安全要求 GJB 4477-2002 锂离子蓄电池组通用规范 QC/T 743-2006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 GB/T 12325-2008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 GB/T 12326-2008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 GB/T 14549-1993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 GB/T 15543-2008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

TCPSS1005-2020储能电站储能电池管理系统与储能变流器通信技术规范

ICS 号 27.180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F19 团体标准 T/CPSS 1005—2020 储能电站储能电池管理系统与储能变流器 通信技术规范 The communic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and power converter system for energy storage station 2020-08-25 发布2020-09-01 实施 中国电源学会发布

T/CPSS 1005—2020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3) 5 网络拓扑结构 (3) 6 物理层 (3) 7 数据链路层 (4) 8 应用层 (6) 9 通信协议结构 (7) I

T/CPSS 1005—2020 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电源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T/CPSS 1005—2020 储能电站储能电池管理系统与储能变流器通信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储能电站储能电池管理系统与储能变流器之间的通信网络拓扑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应用层、协议结构等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储能电站储能电池管理系统与储能变流器之间的通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4131—2017 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GB/T 36558—2018 电力系统电化学储能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ANSI/TIA/EIA 485-A—1998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enerators and receivers for use in balanced digital multipoint systems ISO 11898-1:2015 Road vehicles-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Part 1:Data link layer and physical signalling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帧frame 组成一个完整消息的一系列数据位。 3.2 CAN 数据帧CAN data frame 组成传输数据的CAN协议所必需的有序位域,以帧起始(SOF)开始,帧结束(EOF)结尾。 3.3 报文messages 一个或多个具有相同参数组编号的“CAN数据帧”。 3.4 标识符identifier CAN仲裁域的标识部分。 1

便携式移动储能电池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移动储能电池管理系统,涉及电池管理系统领域;解决用户往往不知道移动储能电池能对当前的负载设备所冲电次数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用户单元,由使用移动储能电池的用户控制;其中所述用户单元中设有扫描装置,所述用户单元中设有不同标识信息的负载设备所对应的充电次数的负载设备充电次数数据库,所述用户单元中还设有显示模块;负载标识单元,设于负载设备的表面且预设有该负载设备的标识信息;本技术的一种便携式移动储能电池管理系统,使得用户得知移动储能电池对当前的负载设备能够支持的冲电次数,便于用户合理安排移动储能电池的使用场合。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便携式移动储能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单元,由使用移动储能电池的用户控制;其中所述用户单元中设有扫描装置,所述用户单元中设有不同标识信息的负载设备所对应的充电次数的负载设备充电次数数据库,所述用户单元中还设有显示模块; 负载标识单元,设于负载设备的表面且预设有该负载设备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负载设备的标识信息包括:负载设备的额定功率参数信息,负载设备包括手机、灯泡、笔记本电脑、烟尘分析仪或颗粒采集器; 一旦扫描装置对设于负载设备表面上的负载标识单元扫描成功,则用户单元与负载标识单元建立连接且获取当前负载设备的标识信息,用户单元以当前负载设备的标识信息为查询对象

于负载设备充电次数数据库中调取与之匹配的当前负载设备的充电次数并通过显示模块进行显示; 还包括: 移动储能电池标识单元,设于移动储能电池的表面且预设有该移动储能电池的标识信息,其中,所述移动储能电池的标识信息包括:移动储能电池的容量参数信息; 一旦扫描装置对设于移动储能电池表面上的移动储能电池标识单元扫描成功,则所述用户单元获取当前移动储能电池的标识信息并根据当前移动储能电池的标识信息调整负载设备充电次数数据库中的不同标识信息的负载设备所对应的充电次数; 其中,扫描装置对设于移动储能电池表面上的移动储能电池标识单元未扫描成功,则扫描装置对设于负载设备表面上的负载标识单元无法扫描成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移动储能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用户单元中还设有用于指示用户操作步骤信息的操作提醒模块; 一旦用户打开用户单元中的扫描装置,则操作提醒模块进行用户操作步骤信息的自动播放并于单位时间内播放结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移动储能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储能电池的标识信息中还加载有该移动储能电池的重量参数信息和工作环境参数信息和应用领域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移动储能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储能电池的工作环境参数信息包括移动储能电池的工作环境湿度信息、工作环境温度信息、工作环境气压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移动储能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