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电缆简介

同轴电缆简介
同轴电缆简介

同轴电缆简介

在卫星电视系统和有线电视系统中,从卫星下行来的信号由天线接收后,通过同轴电缆链接到机顶盒(当然同轴电缆的应用不仅仅限于此),再由机顶盒将解码后的电视信号传输给电视,这样我们就能收看到清晰流畅的电视节目了。

在这个过程中,同轴电缆传输的是最原始的信号,它传输的完整程度直接影响我们的收视效果,所以同轴电缆还是非常重要的。那对于同轴电缆您了解多少了呢?它的结构、质量差别、标号含义您都了解吗?下面,我们就仔细的谈论一下这些问题。

同轴电缆的“同轴”,顾名思义就是线的各个部分都是在一个轴线上,从横截面看过去,就是同心圆。

同轴电缆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护套、外导体(屏蔽层)、绝缘介质和内导体4部分。下面我们就分别介绍一下每一部分的作用。

护套:即最外面是一层绝缘层,起保护作用,室外电缆宜用具有优良气候特性的黑色聚乙烯,室内用户电缆从美观考虑则宜采用浅色的聚乙烯。

外导体(屏蔽层):同轴电缆的外导体有双重作用,它既作为传输回路的一根导线,传输低电平,又具有屏蔽作用,外导体通常有3种结构。(1)金属管状。这种结构采用铜或铝带纵包焊接,或者是无缝铜管挤包拉延而成,这种结构形式的屏蔽性能最好,但柔软性差,常用于干线电缆。(2)铝塑料复合带纵包搭接。这种结构有较好的屏蔽作用,且制造成本低,但由于外导体是带纵缝的圆管,电磁波会从缝隙处穿出而泄漏,应慎重使用。(3)编织网与铝塑复合带纵包组合。这是从单一编织网结构发展而来的,它具有柔软性好、重量轻和接头可靠等特点,实验证明,采用合理的复合结构,对屏蔽性能有很大的提高,目前这种结构形式被大量使用。

绝缘介质:接着往里是发泡材料做成的绝缘层,绝缘介质可以采用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PVC)和氟塑料等,常用的绝缘介质是损耗小、工艺性能好的聚乙烯。

内导体:最里面的一根铜线,起传导作用,传输高电平,利用高频信号的集肤效应(电荷间的相斥作用,电荷都会分布在导体表面),可采用空铜管,也可用镀铜铝棒,对不需供电的用户网采用铜包钢线,对于需要供电的分配网或主干线建议采用铜包铝线,这样既能保证电缆的传输性能,又可以满足供电及机械性能的要求,减轻了电缆的重量,也降低了电缆的造价。有些劣质的可能用使用铁芯,购买时可以使用磁铁验证,铜包铁是允许的,这可以看出来。

在电视系统中,按照同轴电缆应用的位置,大致可以分为3种类型。

1、干线电缆:其绝缘外径一般为9mm以上的粗电缆,要求损耗小,柔软性要求不高。

2、支线电缆:其绝缘外径一般为7mm以上的中粗电缆,要求损耗小,同时也要一定的柔软性。

3、用户分配网电缆:其绝缘外径一般为5mm,损耗要求不是主要的,但要求良好的柔软性和室内统一直协调性。

在具体应用的时候,如果布线长度过长而导致信号衰减严重的话,选择粗一点的同轴电缆是个不错的主意。

总听人说-7、-5的线,你知道什么意思吗?这还要从同轴电缆的命名说起为了便于大家从同轴电缆的型号大致看出其结构类型,下面给出我国电缆的统一型号编制方法以及代号含义,供大家参考。同轴电缆的命名通常由4部分组成。

国标后面的第一个数字是,特征阴抗,特征阴抗是结构决定的,与导体电阻无关,可以理解为线缆无线长时的阻抗,常用的是75Ω、50Ω、93Ω。

第二个数字是,外金属的内径,数字越大表明越粗,为了保证稳定的特征阻抗,内导体

也会相应的的变粗。

第三个数字是序号,各序号之间的差异要看厂家的说明,没有统一的规定。

上面是国标的同轴电缆的命名方法,同轴最早是美国用在军事上,美国军标中的RG-59(75Ω)、RG-58(50Ω)、RG-213(50Ω)是我们常用到的。

同轴电缆的主要特征

特性阻抗:同轴电缆的主体是由内、外两导体构成的,对于导体中流动的电流存在着电阻与电感,对导体间的电压存在着电导与电容,这些特性是沿线路分布的,称为分布常数,由于在制造中尺寸精度和介质材料纯度不均匀的影响,在有线电视系统中尽管要求使用的同轴电缆特性阻抗为75Ω,但通常实际使用的同轴电缆的特性阻抗为(75±5)Ω。因此,为防止产生信号能量反射,达到最好的传输效果,终端负载阻抗也应尽量等于电缆的特性阻抗。

衰减特性:同轴电缆的衰减特性通常用衰减常数来表示,即:单位长度(如100m)电缆对信号衰减的分贝数。衰减常数与信号的工作频率F的平均方根成正比,即频率越高,衰减常数越大,频率越低,衰减常数越小。一般来讲,5mm粗的家用,100m问题不大。

电缆的使用限期:任何电缆都有一定的寿命,电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材料老化,导体电阻变大,绝缘介质的漏电流增加,当电缆的衰减常数比标称值增加10%-15%时,该电缆就应该更新,一般电缆的寿命根据质量和使用场合的不同在7-20年。

温度系数:温度系数表示温度变化对电缆特性的影响程度,温度升高,电缆的损耗增加,温度降低,电缆的损耗减少。电缆衰减值的温度变化量大约为0.2%dB/℃,表明电缆衰减在原基础上变化0.2%,若温度变化为±25℃,则电缆的衰减量变化±5%dB。假设某型号电缆长1500m,在20℃,穿单衣时,550MHZ信号,α=7.9dB/100m,设温度系数为0.2%/℃,其衰减量为1500m×7.9dB/100m=118.5dB,当温度变化40℃,摸上去感觉微微有点热时,衰减量变化为:118.5dB×0.2%/℃×40℃=9.48dB。另外,同轴电缆的衰减量随频率的不同是存在斜度的,温度的变化不仅会引起衰减量的变化,而且会引起斜度的变化。在实际工作中,消除温度变化对系统影响的措施是采用温度补偿型放大器、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和自动斜率控制放大器。家庭使用,这方面基本不需要考虑。

屏蔽特性:屏蔽特性是衡量同轴电缆抗干扰能力的一个参数,也是衡量同轴电缆防泄漏的一个重要参数。如果电缆屏蔽不好,传输信号不仅会受到外来杂波的串扰,影响有线电视信号质量,也会泄漏出去干扰其他信号,为非有线电视用户所接收,严重影响有线电视的正常入户,收到邻居的有线信号就是这个原因。

最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如何鉴别同轴电缆的质量,这个很重要。

1、观察绝缘介质的圆整度,标准同轴电缆的截面很圆整,电缆外导体、铝箔贴于绝缘介质的外表面,介质的外表面越圆整,铝箔与它外表的间隙就越小,越不圆整间隙就越大。实践证明,间隙越小电缆的性能越好,另外,大间隙空气容易侵入屏蔽层而影响电缆的使用寿命。

2、检测同轴电缆绝缘介质的一致性,同轴电缆绝缘介质直径波动主要影响电缆的回波系数,此项检查可剖出一段电缆的绝缘介质,用千分尺仔细检查各点外径,看其是否一致。

3、检测同轴电缆的编织网,同轴电缆的编织网线时同轴电缆的屏蔽性能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集在供电有线电视线路中还有电源的回路线,因此同轴电缆质量检测必须对编织网是否严密平整进行察看,方法是剖开同轴电缆外护套,剪一小段同轴电缆编织网,对编织网数量进行鉴定,如果与所给指标数值相符为合格,比所给指标数值少为不合格。另外对单根编织网线用螺旋测微器进行测量,在同等价格下,线径越粗质量较好。

4、检查铝箔的质量,同轴电缆中起重要屏蔽作用的是铝箔,它在防止外来开路信号干扰与有线电视信号泄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新进同轴电缆应检查铝箔的质量。剖开护套层,观察编织网线和铝箔层表面是否保持良好光泽;接着取一段电缆,紧紧绕在金属小轴上,

拉直向反向转绕,反复几次,再割开电缆护套层观看铝箔有无折裂现象,也可剖出一小段铝箔在手中反复揉搓和拉伸,经多次揉搓和拉伸仍未断裂,具有一定韧性的为合格,否则为次品。

5、检查外护层的挤包紧度,高质量的同轴电缆外护层都包得很紧,这样可缩小屏蔽层内间隙,防止空气进入造成氧化,防止屏蔽层的相对滑动引起电性能飘移,但挤包太紧会造成剥去护层,以用力不能拉出线芯为合适。

6、观察电缆成圈形状,电缆成圈不仅是个美观问题,而且也是质量问题。电缆成圈平整,各条电缆保持在同一同心平面上,电缆与电缆之间成圆弧平行地整体接触,可减少电缆相互受力,堆放不易变形损伤,因此在验收电缆质量时对此不可掉以轻心。

在卫星电视接收系统中,同轴电缆只是各种传输线的一种,色差线、HDMI线、S端子线在卫星电视系统中也是广泛使用,在以后的文章里,我们见逐一讲解。

漏泄同轴电缆的敷设施工工艺标准

漏泄同轴电缆的敷设施工工艺标准 1.施工准备 1.1 劳动组织 1.2 工机具

1.3 材料

2.操作程序 2.1 工艺流程 2.2 操作要点 2.2.1 施工准备 在施工准备阶段,详细调查隧道内漏缆挂设位置及电力线、回流

线的高度、侧别及安全距离是否能够满足布缆的设计要求,隧道外架挂区段地形情况,核实中继器、天线杆塔、接头的位置及中继段的长度。 2.2.2 单盘测试 包括编写盘号、核对规格型号及数量,外观检查及验气工作,环阻、绝缘电阻和电气绝缘强度的测试,稳气。 (1)电桥测量漏缆环阻 把漏缆一侧的外导体和内导体短接,另一侧用直流电桥测量其环阻,测试连接见下图。 其测试标准:应小于4Ω/Km。 (2)利用500V兆欧表对漏缆内外导体间的绝缘电阻进行测量,测试连接见下图。 其测试标准:应不低于1000MΩ·KM, (3)绝缘耐压 漏缆内外导体间的高压耐压标准是:工频3KV电压2分钟不击穿。

(4)单盘稳气 漏缆充气压不得大于100±10kpa;稳气气压为90—100kpa(24小时),利用热可缩帽进行封堵充气。 2.2.3 配盘 (1)根据设计文件及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采用分级补偿的办法进行配盘。 (2)通过几种不同耦合损耗规格的漏缆(90dB,80dB,70dB,65dB)依次串联,用逐渐减小耦合损耗的办法来补偿由于漏缆传输损耗引起的电平下降,从而使列车在全线运行中能收到较平稳的信号电平。 (3)按照每种耦合损耗规格漏缆的长度,进行合理配置,最大限度的利用出厂单盘漏缆,尽量减少剩余短段漏缆和接头数目。 2.2.4 隧道内漏泄电缆的架挂 (1)隧道内电缆支架的安装 ①电缆支架孔的位置,距离钢轨面高度一般为4.8—4.9m. ②用冲击钻在洞壁预定位置钻一个Ф19mm的孔,孔深为70±3mm。孔应平直不可成喇叭状。 ③将胀管及螺杆装在一起放入Ф19mm孔内,用木锤打入洞内,要注意保护螺杆螺纹。 ④支架安装时,将垫圈螺母拧好固定,夹板固定要统一,以使电缆与洞壁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 ⑤洞内吊夹每隔2.5—5m安装一个,如环境条件的影响,可做适当的调整。

同轴电缆尺寸列表

常用同轴电缆尺寸列表为方便用户参考,将常用同轴电缆尺寸列表如下,表中尺寸均为标尺寸,欲获取详细的有关电缆的参数,请参考相关标准或制造商的说明。S:单编织屏蔽层。D:双编织屏蔽层。 电缆 电缆型号标称阻抗 (Q) 直径尺寸?(mm) 电缆组别内导体 绝缘层屏蔽层护套 构成外径 软电缆和半刚电缆(MIL-C-17-F) RG-5A/U 50 单芯8/50D RG-6A/U 75 单芯8/75D RG-8/U 52 7X10/50S RG-9/U 51 7X11/50D RG-10/U 52 7X*10/50S RG-11/U 75 7X10/75S RG-12/U 75 7X*10/75S RG-21/U 53 单芯8/75D RG-55/U 单芯5/50D RG-58/U 单芯5/50S RG-59B/U 75 单芯6/75S RG-140/U 75 单芯6/75S RG-141A/U 50 单芯5/75S RG-142B/U 50 单芯5/50D RG-144/U 75 7X10/75S RG-165/U 50 7X10/50S RG-174/U 50 7X50S *铠装

RG-178/U 50 7X 2/50S RG-179B/U 75 7X75S RG-187/U 75 7X75S RG-188/U 50 7X50S RG-196/U 50 7X2/50S RG-212/U 50 单芯8/50D RG-213/U 50 7X10/50D RG-214/U 50 7X11/75D RG-215/U 50 7X11/75D RG-216/U 75 7X11/50D RG- 222/U 50 单芯6.30D 8/ 50D RG- 223/U 50 单芯4.47D 5/ 50D RG- 225/U 50 7X0. 79 9.14D 11/50D RG-303/ U 50 单芯3.71S 4/ 50S RG- 316/U 50 7X0. 17 2.06S 2. 6/50S RG-316DT 50 7X0. 17 2.22D 2. 6/50D RG- 400/U 50 19X0. 18 4.34D 5/ 50D RG-401/ U 50 单芯 RG- 402/U 50 单芯 RG- 405/U 50 单芯 SYV-50-1 50 SYV-50-2-1 50 2/50S 3/50S 4/50S

同轴电缆SPD的阻抗匹配

同轴电缆SPD的阻抗匹配 摘要:同轴电缆SPD的选型,需要考虑的参数有很多,例如接口、工作电压、插入损耗等,但阻抗匹配这一重要参数很容易被忽视,该参数恰恰也决定着SPD安装后对原线路的影响。本文主要就同轴电缆SPD(避雷器)阻抗匹配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同轴电缆;阻抗匹配;SPD 0引言 同轴电缆通常也被称做细缆,在10Base2网络中是主要的信号传输介质,但随着10/100BaseT网络的普及,双绞线已逐渐取代了细缆的位置,成为了现在局域网络的主要传输介质。 在网络中,同轴电缆虽被双绞线取代,但它并没有退出通信系统的舞台。在现代网络中同轴电缆主要作为E1线路(广域网常用专线)的接入介质,因此在视频传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同轴电缆抗干扰能力很弱,尤其是雷电磁脉冲对其影响很大,很容易产生雷电过电压而损坏连接的设备,但可以通过安装BNC接口的SPD来防止雷电过电压损坏相连的设备。 由于同轴电缆的应用于不同的系统,其外型一样但阻抗分50Ω或75Ω等。其SPD选择时如果阻抗不匹配,虽接口、电压等满足要求,但长时间工作会使线路的带宽下降并产生损耗。 1 同轴电缆简介 同轴电缆(Coaxial)是指有两个同心导体,而导体和屏蔽层又共用同一轴心的电缆。最常见的同轴电缆由绝缘材料隔离的铜线导体组成,在里层绝缘材料的外部是另一层环形导体及其绝缘体,然后整个电缆由聚氯乙烯或特氟纶材料的护套包住。 目前,常用的同轴电缆有两类:50Ω和75Ω的同轴电缆。75Ω同轴电缆常用于CATV网,故称为CATV电缆,传输带宽可达1GHz,目前常用CATV电缆的传输带宽为750MHz。50Ω同轴电缆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传输,传输带宽为1MHz~20MHz,总线型以太网就是使用50Ω同轴电缆,在以太网中,50Ω细同轴电缆的最大传输距离为185m,粗同轴电缆可达1 000m。 1.1宽带电缆 是CATV系统中使用的标准,它既可使用频分多路复用的模拟信号发送,也可传输数字信号。同轴电缆的价格比双绞线贵一些,但其抗干扰性能比双绞线强。当需要连接较多设备而且通信容量相当大时可以选择同轴电缆。

漏泄同轴电缆选用探讨

漏泄同轴电缆选用探讨 1.引言 漏泄同轴电缆可以实现任何地方的无线通信,甚至在有电磁波干扰或没有电磁波的地方都可以,例如:隧道、矿山、地铁、建筑大楼和大型、复杂的象展览馆或机场那样的场所。因为漏泄同轴电缆能保证信号覆盖的不间断性。 2.选用漏泄同轴电缆的依据 选择适当的漏泄同轴电缆要看其应用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漏泄同轴电缆类型和规格由系统的设计和所有相关参数如使用频率、传输距离等决定。 选择漏泄同轴电缆有两个重要指标:传输衰减和耦合损耗。漏泄同轴电缆的系统损耗就是指传输衰减和耦合损耗的总和。传输衰减,也叫介入损耗,主要指传输线路的线性损耗,随频率而变化,以分贝/100米表示。耦合损耗是指通过开槽外导体从电缆散发出的电磁波在漏泄同轴电缆和移动接收机之间的路径损耗或信号衰减。因此系统损耗可以说是整个漏泄同轴电缆的损耗。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只要传输衰减能满足操作容限或链路容量的要求,就没必要选择那些传输衰减最低的漏泄同轴电缆,但对耦合损耗的要求会更严格一点。 在设计时要计算链路容量就得把所有发射器和接收机之间的增益和损耗加在一起,它还必须包括任何其他因素引起的损耗。如果计算结果为正值,那就表示有足够的容限允许环境发生变化,而系统仍可正常运行。 对漏泄同轴电缆而言,耦合损耗设计一般在55~85分贝之间。在狭长系统如隧道或地铁内,因为隧道或地铁本身能帮助提高漏泄同轴电缆的耦合性能,因此耦合损耗设计一般为75~85分贝,在这种条件下,把传输衰减减到最小非常重要。在建筑楼宇内,漏泄同轴电缆耦合损耗设计一般在55~65分贝之间,因为楼内漏泄同轴电缆单向长度在50~100米之间,因此传输衰减就不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指标是漏泄同轴电缆能尽量多地发射信号,并穿透周围地区。 一个准备扩展的系统,可以选择传输衰减较小的漏泄同轴电缆。比如在办公楼内有一根顺电梯上行的漏泄同轴电缆,几个楼面共用一个接头,在这种情况下,若选择传输衰减低的漏泄同轴电缆,今后就可以提供更高频率上的服务或扩大服务覆盖区。

漏泄同轴电缆的介绍

漏泄同轴电缆简介 漏泄同轴电缆是具有信号传输作用又具有天线功能通过对处导体开口的控制可将受控的电磁波能量沿线路均匀的辐射出去及接收进来实现对电磁场盲区的覆盖已达到移动通信畅通的目的。 绝缘采用高物理发泡的均匀细密封闭的微泡结构不仅较之传统的空气绝缘结构在特性阻抗、驻波系数、衰减等传输参数更加均匀稳定而且可抵御在潮湿环境中潮气对电缆的侵入可能传输性能的下降或丧失免除了充气维护的烦恼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和稳定可靠性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射频和漏泄同轴电缆结构。 选用漏泄同轴电缆的依据选择适当的漏泄同轴电缆要看其应用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漏泄同轴电缆类型和规格由系统的设计和所有相关参数如使用频率、传输距离等决定。选择漏泄同轴电缆有两个重要指标传输衰减和耦合损耗,漏泄同轴电缆的系统损耗就是指传输衰减和耦合损耗的总和,传输衰减也叫介入损耗主要指传输线路的线性损耗随频率而变化以分贝/100米表示。 耦合损耗是指通过开槽外导体从电缆散发出的电磁波在漏泄同轴电缆和移动接收机之间的路径损耗或信号衰减。因此系统损耗可以说是整个漏泄同轴电缆的损耗。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只要传输衰减能满足操作容限或链路容量的要求就没必要选择那些传输衰减最低的漏泄同轴电缆但对耦合损耗的要求会更严格一点。 在设计时要计算链路容量就得把所有发射器和接收机之间的增益和损耗加在一起它还必须包括任何其他因素引起的损耗。如果计算结果为正值那就表示有足够的容限允许环境发生变化而系统仍可正常运行。 对漏泄同轴电缆而言耦合损耗设计一般在5585分贝之间。 在狭长系统如隧道或地铁内因为隧道或地铁本身能帮助提高漏泄同轴电缆的耦合性能因此耦合损耗设计一般为7585分贝在这种条件下把传输衰减减到最小非常重要。 在建筑楼宇内漏泄同轴电缆耦合损耗设计一般在5565分贝之间因为楼内漏泄同轴电缆单向长度在50100米之间因此传输衰减就不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指

漏泄同轴电缆施工工法-secret要点演示教学

漏泄同轴电缆施工工法 一前言 为了解决铁路在山区、弯道、隧道内等弱场强或无场强区段的无线列调通信工程问题,目前采用在这些区段沿铁路线一定距离架设漏缆,安装隧道中继器和中继器天线的方式使无线电信号电波沿漏缆传输并均匀向外漏泄,使这些区段内场强达到一定要求而保证无线列调通信畅通、可靠。我们公司于1993年承担了某无线列调通信工程连江口至广州段的施工,在无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的情况下,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用较短的时间,质量良好地完成了该段的施工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锻炼了一支技术熟练、工艺精良的施工队伍。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同类工程的施工,我们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了400MHz漏泄电缆的施工工法。期望本工法在今后指导同类工程施工实践的同时,不断地进行补充和完善,以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工法特点及适用范围 2.1本工法有如下特点: 2.1.1漏缆架设前要进行严格的单盘测试及合理的配盘。 2.1.2漏缆须架设在铁路旁距轨道线路中心3~15米范围内,其高度须距轨面4.5~4.8米。 2.1.3漏缆的漏泄槽应朝铁路一侧。 2.1.4漏缆接续按漏缆的型号不同须配用不同的连接器件,为控制电缆的耦合损耗,还须根据不同类型的电缆,确定其连接器的安装位置。 2.2本工法适用于山区、隧道传输信号,整个铁路系统及地下铁路,厂矿等漏泄电缆组成的无线通信系统工程的施工,同时也适用于从事漏缆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工作。 三工艺原理

本工法是无线列调通信系统中的部分设备——漏泄电缆的施工工艺,其原理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 3.1漏缆既是无线信号电波的传输线,又可视为无线信号的天线。 调度、车站值班员、机车司机互相通话,一般情况下,是靠车站电台通过天线向空间发射信号电波,在铁路沿线的空间产生一定的场强,并通过机车电台的天线耦合接收来实现的。而在弯道、山区、隧道内无线电波被阻挡、反射、吸收,使得该区段通信困难或无法通信。漏缆沿铁路架设,通过中继器和中继器天线,将车站电台发射的信号电波接收,经中继器放大加强,沿漏缆传输并均匀向外漏泄信号电波,使这些弱场强和无场强区段的铁路沿线具有一定大小的场强分布,以便在这些区段运行的机车电台能正常接收信号。同样,机车电台发射的信号电波也通过漏缆耦合,传输到中继器放大加强后送到中继器天线发射,被车站电台接收,从而实现调度、车站、机车的通信。因此,漏缆起到了传输、漏泄(天线)两方面的作用,成为山区、弯道、隧道内等弱场强或无场强区实现无线通信的关键设备之一。 3.2采用分级补偿的原则,从而使列车收到平稳的电平信号,同时与采用单一的漏缆相比,能延长通信距离。下面举一例说明: 3.2.1漏缆特性 型号 耦合损耗 传输损耗 149 80 dB/Km 25 dB/Km 148 70 dB/Km 27 dB/Km 147 65 dB/Km 36 dB/Km 3.2.2中继段的漏缆配置方法:在电波信号正向传输方向上,漏缆的配置顺序原则是 中继段漏缆配置图1 耦合损耗由大到小,传输损耗由小到大,以确保机车接收电平的曲线斜率最大限度最小,呈 Ⅰ 型 中继器 Ⅱ 型 中继器 DCX LCX 400m 400m 400m 147型 148型 149型 正向传播方向 A B C D

同轴电缆型号命名原则与方法

第四章 电线电缆型号命名原则与方法 1、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以硬铜线为芯,外包一层绝缘材料。这层绝缘材料用密织的网状导体环绕,网外又覆盖一层保护性材料。有两种广泛使用的同轴电缆。一种是50欧姆电缆,用于数字传输,由于多用于基带传输,也叫基带同轴电缆;另一种是75欧姆电缆,用于模拟传输,即宽带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具有高带宽和极好的噪声抑制特性。同轴电缆的带宽取决于电缆长度。1km的电缆可以达到1Gb/s~2Gb/s的数据传输速率。还可以使用更长的电缆,但是传输率要降低或使用中间放大器。目前,同轴电缆大量被光纤取代,但仍广泛应用于有线电视和某些局域网。电缆分配系统用物理发泡同轴电缆由内导体、绝缘、外导体和护层四个部分组成。 1)、内导体 铜是内导体的主要材料:退火铜线、退火铜管、铜包铝线。通常,小电缆内导体是铜线或铜包铝线,而大电缆用铜管,以减少电缆重量和成本。对大电缆外导体进行轧纹,这样可获得足够好的弯曲性能。内导体对信号传输影响很大,因为衰减主要是内导体电阻损耗引起的。其电导率,尤其是表面电导率,应尽可能高,一般要求是58MS/m (+20℃),因为在高频下,电流仅在导体表面的一个薄层内传输,这种现象称为趋肤效应,电流层的有效厚度称为趋肤深度。

内导体用的铜材质量要求很高,要求铜材应无杂质,表面干净、平整、光滑。内导体直径应稳定且公差很小。直径的任一变化都会降低阻抗均匀性和回波损耗,因此应精确控制制造工艺。 2)、外导体 外导体有两个基本的作用:第一是回路导体的作用,第二起屏蔽作用。漏泄电缆的外导体还决定了其漏泄性能。同轴馈线电缆和超柔电缆的外导体是由轧纹铜管焊接而成的,这些电缆的外导体完全封闭,不允许电缆有任何辐射。 外导体通常由铜带纵向包覆而成。在外导体层上,开有纵向或横向的槽口或小孔。 外导体开槽在轧纹型电缆中比较常见。通过沿轴向方向对轧纹波峰进行等距离切削开槽形成。削去的部分所占比例很小,且槽孔间距远远小于传输的电磁波长。 显然,将非漏泄型电缆按以下方法加工可制成漏泄电缆:以120度夹角对非漏泄型电缆中常见的普通皱纹型电缆的外导体波峰进行切削,获得一组合适的槽孔结构。漏泄电缆的外形、宽度及槽孔结构决定了其性能指标。 外导体用的铜材也应质量很好,导电率高,无杂质。外导体尺寸应严格控制在公差范围内,以保证均匀的特征阻抗和高的回波损耗。焊接轧纹铜管外导体有以下优点: ·完全封闭对外界完全屏蔽的外导体,无辐射且能防止潮气入侵 ·因环状轧纹而能纵向防水

射频同轴电缆的技术参数

射频同轴电缆的技术参数 一、工程常用同轴电缆类型及性能: 1)SYV75-3、5、7、9…,75欧姆,聚乙烯绝缘实心同轴电缆。近些年有人把它称为“视频电缆”; 2)SYWV75-3、5、7、9…75欧姆,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同轴电缆。有人把它称为“射频电缆”; 3)基本性能: l SYV物理结构是100%聚乙烯绝缘;SYWV 是发泡率占70-80%的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电缆; l 由于介电损耗原因,SYV实心电缆衰减明显要大于SYWV物理发泡电缆;在常用工程电缆中,目前物理发泡电缆仍然是传输性能最好价格最低的电缆,在视频、射频、微波各个波段都是这样的。厂家给出的测试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 l 同轴电缆都可以在直流、射频、微波波段应用。按照“射频”/“视频”来区分电缆,不仅依据不足,还容易产生误导:似乎视频传输必须或只能选择实心电缆(选择衰减大的,价格高的?);从工程应用角度看,还是按“实芯”和“发泡”电缆来区分类型更实用一些; l 高编(128)与低编(64)电缆特性的区别:eie实验室实验研究表明,在200KHz以下频段,高编电缆屏蔽层的“低电阻”起主要作用,所以低频传输衰减小于低编电缆。但在200-300KHz以上的视频、射频、微波波段,由于“高频趋肤效应”起主要作用,高编电缆已失去“低电阻”优势,所以高频衰减两种电缆基本是相同的。 二、了解同轴电缆的视频传输特性——“衰减频率特性” 同轴电缆厂家,一般只给出几十到几百兆赫的几个射频点的衰减数据,都还没有提供视频频段的详细数据和特性;eie实验室对典型的SYWV75-5、7/64编电缆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如下图一: 同轴传输特性基本特点: 1. 电缆越细,衰减越大:如75-7电缆1000米的衰减,与75-5电缆600多米衰减大致相当,或者说1000米的75-7电缆传输效果与75-5电缆600多米电缆传输效果大致相当; 2. 电缆越长,衰减越大:如75-5电缆750米,6M频率衰减的“分贝数”,为1000米衰减“分贝数”的75%,即15db;2000米(1000+1000)衰减为20+20=40db,其他各频率点的计算方法一样。依照上面1000米电缆测试数据,计算不同长度电缆衰减时,请记住“分贝数是加碱关系”或“衰减分贝数可以按照长度变化的百分比关系计算”,就可以灵活运用了; 3. 频率失真特性:低频衰减少,高频衰减大。高/低边频衰减量之差,可叫做“边频差值”,这是一个十分重要参数。电缆越长,“边频差值”越大;充分认识和掌握同轴电缆的这种“频率失真特性”,这在工程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影响图像质量最关键的特性,也是工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三、工程应用设计要点 网上技术论坛里经常有人问:75-5电缆能传多远?回答有300米,500米,600米,还有说1000多米也可以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答案呢?原因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既然工程中同轴电缆是用来传输视频信号的,而视频传输最后又体现为图像,所以谈同轴电缆和同轴视频传输技术应用,就离不开图像质量,离不开决定图像质量的“视频传输质量”和标准。 1. 视频传输标准的参数很多,这里仅举一个十分重要的“频率特性”例子来理解。视频图像信号是由0-6M不同频率分量组成的。低频成分主要影响亮度和对比度,高频分量主要影响色度、清晰度和分辨率。显然,对视频传输的基本要求,不是只恢复摄像机原信号亮度、对比度就行了,而且还必须恢复摄像机原信号中各种频率份量的相对比例关系。“恢复”不可能

国内常用同轴电缆尺寸表

国内常用同轴电缆尺寸表(RG系列) 电缆型号标称阻抗 Ω 直径尺寸Φ(mm) 内导体 绝缘层屏蔽层护套外径构成外径 软电缆和半刚电缆(MIL-C-17-F) RG-5A/U50单芯 1.29 4.60 6.30D8.33 RG-6A/U75单芯0.72 4.70 6.30D8.43 RG-8/U527×0.7 2 2.177.248.20S10.29 RG-9/U517×0.7 2 2.177.118.70D10.67 RG-10/U527×0.7 2 2.177.248.20S12.07* RG-11/U757×0.4 1.217.248.20S1029 RG-12/U757×0.4 1.217.248.20S12.07* RG-21/U53单芯 1.29 4.70 6.30D8.43 RG-55/U53.5单芯0.81 2.95 4.20D 5.23 RG-58/U53.5单芯0.81 2.95 3.60S 4.95 RG-59B/U75单芯0.58 3.71 4.85S 6.15 RG-140/U75单芯0.64 3.71 4.47S 5.92 RG-141A/ U 50单芯0.99 2.95 3.71S 4.83 RG-142B/ U 50单芯0.99 2.95 4.34D 4.95 RG-144/U757×0.4 5 1.357.258.38S10.40 RG-165/U507×0.8 2.407.258.64S10.40 RG-174/U507×0.1 6 0.48 1.52 2.24S 2.54 RG-178B/ U 507×0.10.300.91 1.37S 2.01 RG-179B/ U 757×0.10.30 1.60 2.13S 2.54 RG-187/U757×0.10.30 1.52 2.13S 2.79 RG-188A/ U 50 7×0.1 8 0.51 1.52 2.06S 2.79 RG-196/U507×0.10.300.86 1.37S 2.03 RG-212/U50单芯 1.44 4.70 6.30D8.43 RG-213/U507×0.75 2.267.258.64S10.29 RG-214/U507×0.7 2.267.259.14D10.80

漏泄同轴电缆技术规范

1漏泄同轴电缆技术规 1.1.适用围 本技术规书适用于客运专线GSM-R系统漏泄同轴电缆的购置、安装、调试、开通、质量保证期及质量保证期满后的相关技术服务。 1.2.总体要求 ★及安装附件的设计、制造及安装应符合下列中华人民国相关现行标准:★铁路通信漏泄同轴电缆(TB/T 3201-2008)标准。 铁路通信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TB10418-2000)。 国际电联ITU-T及ITU-R的相关建议。 IEC相关标准。 其他未详尽部分均按中华人民国相关现行标准执行。 以上标准如有更新,按最新标准执行。 ★制造厂生产的Ⅲ型漏缆应具有在客运专线铁路GSM-R系统良好的运行业绩,能提供铁路局或铁路(集团)公司电务处的GSM-R漏缆用户报告。 1.3.漏泄同轴电缆主要技术要求 1.3.1.电气性能 采用《铁路通信漏泄同轴电缆》(TB/T 3201-2008)规定的Ⅲ型漏缆。 导体的连续性:电缆的导体、外导体应分别沿电缆长度连续。 频率围:900MHz; ★漏泄同轴电缆电气性能指标

(2)机械性能 漏泄同轴电缆机械性能指标

注:表中温湿度围可根据现场情况适当调整。 (3)结构要求 满足《通信电缆-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漏泄同轴电缆》(YD/T1120-2001)的要求。 应有隧道外设置的防火措施。 导体直径:15-20mm 外导体直径:45-50mm 最小弯曲半径:700mm 重量:≤1200kg/km 电缆护套采用低烟、无卤、阻燃、防日晒、老化材料 电缆的使用寿命在30年以上 发泡绝缘结构 (4)环境要求 温度:-40--+650C

相对湿度:95%(在35o C时)能可靠工作 敷设最低温度:-1O o C 1.3. 2.漏缆配件 投标人应提供与LCX相配套的接头、终端负载、直流隔断器、固定接头以及必要的避雷器、隧道外安装的漏泄电缆固定系统卡具(普通卡具和防火卡具)、接地套件、防雷套件、防水套件等配套设备,配套设备均应包含在总价中。所有配件均应能满足列车时速350km/h以上时的运营环境需求,并应有相关部门的检测报告。 1.3. 2.1.漏缆固定系统卡具主要技术要求: 为保证350Km/h高速铁路的行车安全,供应商提供的漏泄电缆固定系统卡具必须拥有350km/h高速铁路300公里的使用业绩,并对隧道漏泄电缆固定系统卡具做如下技术要求: (1)隧道漏缆固定系统应采用金属锚栓,相关固定配件符合隧道固定漏缆要求。 (2)金属锚栓应采用螺杆式自紧锚栓。锚栓表面热浸镀锌,镀锌层厚度应不小于45微米。为保证锚栓受力可靠,应提供锚栓的抗拉抗剪测试报告,锚栓的抗拉与抗剪同时满足隧道安全使用要求。锚栓系统必须具有耐火承载力,应提供依据DIN4102-2进行的耐火承载力测试报告。 (3)锚栓与卡具之间应采用金属连接件进行连接。 (4)为保证漏缆的紧固安装,尼龙卡座应具有双卡座双盖板结构。尼龙卡座要求提供抗拔出力测试报告,并应满足不小于150N的抗拔出力要求,以保证在振动条件下漏缆不发生轴向滑移。

国产同轴电缆的型号和含义

国产同轴电缆的型号和含义 视频信号传输一般采用直接调制技术、以基带频率(约8MHz 带宽)的形式,最常用的传输介质是同轴电缆。同轴电缆是专门设计用来传输视频信号的,其频率损失、图像失真、图像衰减的幅度都比较小,能很好的完成传送视频信号的任务。 视频信号传输线有同轴电缆(不平衡电缆)、平衡对称电缆(电话电缆)、光缆。平衡对称电缆和光缆一般用于长距离传输,对于宾馆酒店等建筑一般采用同轴电缆传输视频基带信号的传输方式。当采用75-5同轴电缆时,一般传输距离在300m 时,应考虑使用电缆补偿器。如采用75-9同轴电缆时,摄像机和监视器间的距离在500m 以内可不加电缆补偿器。 国产通信电缆的型号采用拼音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他的排列次序和含义如下: 选用同轴电缆时,要选用频率特性好、电缆衰减小、传输稳定、防水性能好的电缆。 国内生产的同轴电缆可分为实芯和藕芯两种。芯线一般用铜线,外导体有铝管和铜网加铝箔。绝缘外套分为单护套和双护套两种。国产同轴电缆型号统一标准的格式如下: 特性阻抗 例如:SYV-75-3-1型电缆表示同轴射频电缆,用聚乙烯绝缘,用聚氯乙烯做护套,特性阻抗为75Ω,芯线绝缘外经为3mm ,结构序号为1。

常用同轴电缆型号的规格和主要参数 电缆型号绝缘形式芯线外经 mm 绝缘外经 mm 电缆外经 mm 特性阻抗 Ω 衰减常数(dB/100m) 30(MHz) 200(MHz) 800(MHz) SYKV-75-5 藕芯式 1.10 4.7 7.3 75±3 4.1 11 22 SYKV-75-12 藕芯式 2.60 11.5 15.0 75±2.5 1.6 4.5 10 SSYKV-75-9 藕芯式 1.90 9.0 13.0 75±3 2.1 5.1 11 SIOV-75-5 藕芯式 1.13 5.0 7.4 75±3 3.5 8.5 17 SIZV-75-5 竹节式 1.20 5.0 7.3 75±3 4.5 11 22 SYDV-75-9 竹节式 2.20 9.0 11.4 75±3 1.7 4.5 9.2 SYDV-75-12 竹节式 3.00 11.5 14.4 75±2 1.2 3.4 7.1 SDVC-75-7 藕芯式 1.60 7.3 10.0 75±2.5 2.6 7.1 15.2 SDVC-75-12 藕芯式 2.60 11.5 14.4 75±2.5 1.7 4.5 10

漏泄同轴电缆安装技术交底书教学提纲

漏泄同轴电缆安装技术交底书表格编号 1310 项目名称第 1 页 共 16 页交底编号 工程名称 设计文件图号 工程部位隧道漏泄同轴电缆 交底日期 技术交底内容 一、说明 适用于通信系统隧道漏缆敷设施工。 二、施工准备 1.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岗前技术培训。 2.根据施工图纸提供的漏缆架设径路进行现场复测,确定图纸所给漏缆长度、径路、防护是否相符。 3.检查径路上的隧道壁、避车洞、杆路、过轨预留等是否具备敷设条件,确定敷设位置。 三、技术要求 3.1 隧道内LCX支架安装要求 1.LCX固定件应采用膨胀螺栓方式固定,使用专用卡具安装漏缆; 2.采用吊夹固定LCX时,吊夹间距为1m,防火夹间隔10m; 3.支架孔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孔距宜为0.8~1.5m; 4.支架孔的直径、孔深应符合设计要求;孔应平直,不得成喇叭状; 3.2 隧道内LCX敷设要求 1.LCX吊挂应在隧道侧壁,槽口朝向线路侧;

电气特性检验报告。 3) 直流特性检验 用直流电桥测试漏缆内、外导体直流电阻,用耐压表测试绝缘介电强度,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测试漏缆最小绝缘电阻,测试数值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形成测试记录。 测试完毕,切除漏缆、射频缆开剥部分,用热缩帽缩封漏缆、射频缆两端。技术人员用油漆在合格的缆盘进行标注,标注内容包括:缆线型号、测试长度、自编号。将缆线端头固定在缆盘上,对缆盘外包装进行恢复。 5.2 隧道内漏缆卡具安装 1.画线 根据设计规定的安装位置及高度要求,进行画线;距钢轨面的高度应为4.5m。画线应在接触网回流线的另侧。不得已在同侧时,与回流线、接地母线的距离不应小于600mm,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小于2m。画出的线保持与轨面平行。 2.钻孔 孔应打在所画线上,孔距宜为1m;距隧道口最里侧垂直引下线2米处打第一个眼孔,钻孔的直径及孔深应满足设计及卡具安装要求,孔眼要求平直,不得成喇叭状,用吹灰器清除干净孔内粉尘。隧道内无衬砌面时,可采用钢丝承力索或者角钢支架吊挂电缆方式;钢丝绳宜采用7×φ2.2mm,固定支架的膨胀螺丝应采用与夹具同一厂家产品。 3.卡具安装 隧道内卡具安装要牢固,注意卡具的方向性,并采用特制膨胀螺栓,膨胀螺栓紧固后的普通高速吊夹孔深满足卡具安装要求,防火吊夹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卡具安装示意图 5.3隧道外漏缆吊挂件安装 1.支撑杆安装

漏泄同轴电缆技术规范

1漏泄同轴电缆技术规范 1.1.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客运专线GSM-R系统漏泄同轴电缆的购置、安装、调试、开通、质量保证期及质量保证期满后的相关技术服务。 1.2.总体要求 ★及安装附件的设计、制造及安装应符合下列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现行标准: ★铁路通信漏泄同轴电缆(TB/T 3201-2008)标准。 铁路通信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TB10418-2000)。 国际电联ITU-T及ITU-R的相关建议。 IEC相关标准。 其他未详尽部分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现行标准执行。 以上标准如有更新,按最新标准执行。 ★制造厂生产的Ⅲ型漏缆应具有在客运专线铁路GSM-R系统良好的运行业绩,能提供铁路局或铁路(集团)公司电务处的GSM-R漏缆用户报告。 1.3.漏泄同轴电缆主要技术要求 1.3.1.电气性能 采用《铁路通信漏泄同轴电缆》(TB/T 3201-2008)规定的Ⅲ型漏缆。 导体的连续性:电缆的内导体、外导体应分别沿电缆长度连续。 频率范围:900MHz; ★漏泄同轴电缆电气性能指标

(2)机械性能 漏泄同轴电缆机械性能指标

注:表中温湿度范围可根据现场情况适当调整。 (3)结构要求 满足《通信电缆-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漏泄同轴电缆》(YD/T1120-2001)的要求。 应有隧道内外设置的防火措施。 内导体直径:15-20mm 外导体直径:45-50mm 最小弯曲半径:700mm 重量:≤1200kg/km 电缆护套采用低烟、无卤、阻燃、防日晒、老化材料 电缆的使用寿命在30年以上 发泡绝缘结构 (4)环境要求 温度:-40--+650C 相对湿度:95%(在35o C时)能可靠工作 敷设最低温度:-1O o C 1.3. 2.漏缆配件 投标人应提供与LCX相配套的接头、终端负载、直流隔断器、固定接头以及必要的避雷器、隧道内外安装的漏泄电缆固定系统卡具(普通卡具和防火卡具)、接地套件、防雷套件、防水套件等配套设备,配套设备均应包含在总价中。所有配件均应能满足列车时速350km/h以上时的运营环境需求,并应有相关部门的检测报告。 1.3. 2.1.漏缆固定系统卡具主要技术要求: 为保证350Km/h高速铁路的行车安全,供应商提供的漏泄电缆固定系统卡具必须拥有350km/h高速铁路300公里的使用业绩,并对隧道内漏泄电缆固定系统卡具做如下技术要求: (1)隧道内漏缆固定系统应采用金属锚栓,相关固定配件符合隧道内固定

漏泄同轴电缆

漏泄同轴电缆 漏泄同轴电缆是具有信号传输作用,又具有天线功能,通过对处导体开口的控制,可将受控的电磁波能量沿线路均匀的辐射出去及接收进来,实现对电磁场盲区的覆盖,已达到移动通信畅通的目的。 绝缘采用高物理发泡的均匀细密封闭的微泡结构,不仅较之传统的空气绝缘结构在特性阻抗、驻波系数、衰减等传输参数更加均匀稳定,而且可抵御在潮湿环境中潮气对电缆的侵入可能传输性能的下降或丧失,免除了充气维护的烦恼,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和稳定可靠性,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射频和漏泄同轴电缆结构。 中文名 漏泄同轴电缆 外文名 leaky coaxial cable 作用 信号传输作用 目的 移动通信畅通的 特点

特性阻抗、驻波系数等参数稳定 学科 电子工程 目录 .1电缆介绍 .2基础理论 .?无线移动通信 .?工作原理 .?纵向衰减 .?耦合损耗 .3选用依据 .4比较 电缆介绍 漏泄同轴电缆是具有信号传输作用,又具有天线功能,通过对处导体开口的控制,可将受控的电磁波能量沿线路均匀的辐射出去及接收进来,实现对电磁场盲区的覆盖,已达到移动通信畅通的目的。 绝缘采用高物理发泡的均匀细密封闭的微泡结构,不仅较之传统的空气绝缘结构在特性阻抗、驻波系数、衰减等传输参数更加均匀稳定,而且可抵御在潮湿环境中潮气对电缆的侵入可能传输性能的下降或丧失,免除了充气维护的烦恼,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和稳定可靠性,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射频和漏泄同轴电缆结构。[1] 基础理论 无线移动通信 在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通讯,通常是依靠无线电传送。目前通讯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要求基站与移动站之间随时随地能接通,甚至要求在隧道中也是如此。 然而在隧道中,移动通信用的电磁波传播效果不佳。隧道中利用天线传输通常也很困难,所以关于漏泄同轴电缆的研究也应运而生。无线电地下传输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例如: 1、用于建筑物内、隧道内及地铁的移动通信(GSM,PCN/PCS,DECT…) 2、用于地下建筑的通讯,例如停车场、地下室及矿井 3、公路隧道内 FM 波段(88-108MHz)信息的发送

漏泄同轴电缆的配置及接续技术

漏泄同轴电缆的配置及接续技术 在铁路无线列车调度通信系统中,为解决铁路多弯处、大弯处、隧道群、长大隧道及山区地带等弱场强或无场强盲区的场强覆盖率问题,采用了450MHz单双工兼容无线列调,架设漏泄同轴电缆(LCX)和隧道中继器的方式。现对该系统施工中的LCX的配置、接续技术及其有关问题的处理,进行介绍。 1漏泄同轴电缆的配置 漏泄同轴电缆的施工中,一般一个标准中继段(1.2km)是由3种型号的漏泄同轴电缆组成。在中继器的正向传播方向上,第1个中继段是由4种电缆配置组成(DCX为非漏泄同轴电缆有1种;LCX有3种型号)。LCX的配置原则是:在正向传播方向上,配置的电缆耦会损耗由大到小,传输损耗由小到大。这样的配置,可通过计算得知其优点如下。 1.可使机车台接收电平的曲线斜率(最大限度)最小。 2.保证无线信号在整个漏泄电缆系统中传输。3可使信号传输距离最大,减少中继器,节约投资。 在施工中,一般采用SLDY-75-37-148(147、146)型漏泄同轴电缆。该电缆在450MHz时的损耗指标见表1。2漏泄同轴电缆的接续技术2.1注意事项 漏泄同轴电缆的通信质量,与连接器的安装有直接关系,所以在施工中,接续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由于连接器多而复杂,型号不同,又不能互相替换,故应熟悉所安装连接器的作用及安装顺序; 2.严格按规程操作; 3.注意内、外导体的牢固性和密封性; 4.注意安装过程的清洁。 2.2接续步骤 1.对安装连接器的电缆部位用酒精进行清洗,去掉承力索约300mm,剥去漏泄同轴电缆的外护套、外导体、绝缘套管和绝缘螺旋体,露出内导体铜管17mm。在此应注意:电缆切口必须是没有糟口的位置,以保证无线信号传输的质量。 2.卸开连接器插座,按照尾螺母、垫圈、密封圈、垫圈、密封圈、垫圈、扁螺母和压环的顺序套在电线上。在此应注意零件的顺序和扁螺母与压环的方向。 3.采用滚压法安装内导体芯子。注意在液压精道过程中,多滚压,少进刀。 4.安装外导体接触套。在剥开电缆护套及外导体时,应注意保护好外导体,不可弄断或损伤。 5.装上带孔绝缘子。应注意清洁。 6.旋进带插孔的内导体,安装压环和尾螺母。注意务必旋紧。 7.安装好外壳组件。注意螺旋器件必须旋紧,整个结构必须密封。 8.在连接器上缠绕B粘胶带,外层加缠电工胶带。注意均匀与美观。 9.承力索的成端。注意成端后的长度。3存在的问题及接续技术的改进 3.1绝缘问题 漏泄同轴电缆一般是采用架空安装方式,而且大部分是安装于山区及隧道内,往往在工程竣工后的短时间内(特别在南方初夏至仲秋时期,一般在2个月后),线路绝缘大幅度下降,从千兆欧下降到几百兆欧,甚至几十兆欧,严重时为零。这主要是由温差所引起。因为电缆中存在的气体不可能达到100%的干噪,白天受太阳的烈晒,温度比较高,电线内部的气体就往温度低的一端流动;到了夜里,气温下降(由于山区白天与夜里的温差大),

对几种射频同轴电缆的介绍

对几种射频同轴电缆的介绍 (1)SYWV-50Ω系列物理发泡射频同轴电缆 该产品适用于地面移动通讯或其他高频领域中作信号传输线。 (2)MSLYF(Y)VZ-50-9 、MSLYF(Y)VZ-75-9煤矿用漏泄同轴电缆 MSL YF(Y)VZ-50-9物理发泡PE绝缘编织外导体漏泄同轴电缆兼有信号传输线和天线的双重功能,并采用阻燃聚氯乙烯作外导体而生产的双层护套电缆,从而增强了电缆的机械强度及防潮防火性能。 本产品适用于煤矿用漏泄同轴电缆。该系列电缆可用作在30MHz-150MHz频段里的信号传输连接馈线,该电缆在煤矿里必须单独敷设使用。 安装敷设最低气温-15℃;最小弯曲半径150mm;敷设电缆应悬挂在离壁面或地面15c m以上的空间。 电缆连接器的安装:电缆两端安装连接器时,连接要牢固,不得虚设,或接触不良,电缆切口处要清洁,不得有油污或金属屑沫吸附在切口截面上,影响绝缘性能;内导体和外导体间要严格分开,不得碰接。 MSL YF(Y)VZ-75-9煤矿用漏泄同轴电缆,该产品适用于煤矿坑道,隧道,地下室内的75Ω,60-150MHZ频段里的信号传输的连接馈线。 安装敷设最低气温-15℃;最小弯曲半径150mm;敷设电缆应悬挂在离壁面或地面15c m以上的空间 电缆连接器的安装:电缆两端安装连接器时,连接要牢固,不得虚设,或接触不良,电缆切口处要清洁,不得有油污或金属屑沫吸附在切口截面上,影响绝缘性能;内导体和外导体间要严格分开,不得碰接。 (3)SFF聚四氟乙烯绝缘射频同轴电缆--(执行标准SJ1563)——美军标RG系列同轴电缆(MIL-C-17) 适用于无线电通讯设备,固定敷设的高频、超高频传输线及类似的高频电子装置中,作设备内外射频信号的传输。 该系列产品符合欧盟RoHS要求,具备SGS测试报告

常用同轴电缆的主要技术参数

常用同轴电缆的主要技术参数-2 国产同轴电缆的同一型号和含义分类代号绝缘材料护套材料派生特征符号含义 符号含义符号含义符号含义S通轴射频电缆Y聚乙烯V聚氯乙烯P屏蔽SE对称 射频电缆W稳定聚乙烯Y聚乙烯Z综合SJ强力射频电缆F氟塑料F氟塑料SG高压 射频电缆X橡皮B玻璃丝编制侵硅有机漆ST特性射频电缆I聚乙烯空气绝缘H橡皮 SS电视电缆D稳定聚乙烯空气绝缘M棉纱编织例如:SYV-75-3-1型电缆表示同轴射频电缆,用聚乙烯绝缘,用聚氯乙烯做护套,特性阻抗为75Ω,芯线绝缘外经为3mm,结构序号为1。常用同轴电缆型号的规格和主要参数电缆型号绝缘形式芯线外经 mm 绝缘外经 mm 电缆外经 mm 特性阻抗 Ω 衰减常数(dB/100m) 30(MHz) 200(MHz) 800(MHz) SYKV-75-5藕芯式 1.10 4.7 7.3 75±3 4.1 11 22 SYKV-75-9藕芯式 1.90 9.0 12.4 75±2.5 2.4 6 12 SYKV-75-12藕芯式 2.60 11.5 15.0 75±2.5 1.6 4.5 10 SSYKV-75-5藕芯式 1.00 4.8 7.3 75±3 4.2 11.5 23 SSYKV-75-9藕芯式 1.90 9.0 13.0 75±3 2.1 5.1 11 SIOV-75-5藕芯式 1.13 5.0 7.4 75±3 3.5 8.5 17 SIZV-75-5竹节式 1.20 5.0 7.3 75±3 4.5 11 22 SYDV-75-9竹节式 2.20 9.0 11.4 75±3 1.7 4.5 9.2 SYDV-75-12竹节式 3.00 11.5 14.4 75±2 1.2 3.4 7.1 SDVC-75-5藕芯式 1.00 4.8 6.8 75±3 4 10.8 22.5 SDVC-75-7藕芯式 1.60 7.3 10.0 75±2.5 2.6 7.1 15.2 SDVC-75-9藕芯式 2.00 9.0 12.0 75±2.5 2.1 5.7 12.5 SDVC-75-12藕芯式 2.60 11.5 14.4 75±2.5 1.7 4.5 10 同轴电缆型号从左至右的字母分别代表电缆由内至外的材质,具体此问题试解如下:S--射频Y--聚乙烯绝缘W--编镀锡铜网L--氩弧焊铝管V--聚氯乙烯护套75--阻抗75欧姆9--线径9MM 这样看sywly-75-9比sywv-75-9多了一层铝管和外绝缘层(没有护套?),屏蔽能力应该比后者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