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专科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专科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专科

《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专科)

一、课程的性质

《组织行为学》是河北电大为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等专业的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应用型管理人才。组织行为学作为专业主干课程,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加强此学科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管理水平,特别是对于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所属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及时地协调个人、群体、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组织行为学是本专业的通过教学使学员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学员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规律有较明确的了解,并能结合实践解决管理中涉及到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各种问题,在实现组织目标中,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其前导课程主要是《管理学基础》。

二、教材及其特点选用的教材是由顾培忠、任岫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组织行为学》,2008年9月版。

多年来,我省电大高职高专一直延用中央电大本科的教材。但是因为本、专科在培养目标、教学层次、内容遴选、理论阐述、应用能力训练、教学方法等方面均不相同,借用本科教材给专科专业的教学带来诸多困难与不便。现在选用的《组织行为学》是专门针对专科量身编写的。

《组织行为学》教材的特点是:从我国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出发,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为宗旨,通过通俗简明的理论阐述、综合性案例及分析、应用能力的实务训练等环节,突出课程的基本要求和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使学生能够在全面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有实际操作技能。本教材从适应高职高专学生的岗位所需知识点出发设计课程的知识板块,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重在讲解基本原理的应用,并在跟踪国内外理论最新发展的前提下,保证理论知识的健全、简洁、新鲜和生动。

本教材的体例设计为:“本章提要”提供每章内容的要点,以帮助学生了解本章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理清脉络头绪;“学习目标”提出本章学习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章前引例” 以典型案例导出核心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文叙述中不时以小资料的形式给出紧扣上下文内容的参

考案例、相关链接、知识拓展等,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内容;“本章小结”帮助学生回顾了本章的主要概念与内容;章后的“案例分析与思考”通过典型案例

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应用能力。“复习思考题” 以问答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主要理论概念;“管理技能实训”通过引导学生参加生动活泼的活动训练提高其管理技能。

三、学分与建议学时

1 ?本课程4学分,72学时。

2 ?建议学时分配

四、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导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是全书的概念部分,是全书的缩影与引子。回答的是何谓组织行为学,要使读者形成一个鲜明的组织行为学概念,包括相关的定义、理论的演进、学科的形成、特征的实质、研究的目的、学习的意义、学习的原则、全书的结构、应用的思路、方法的例举、前沿的挑战、道德的思考等。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主要理论来源,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发展状况。

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一、组织行为的含义

二、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三、组织行为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发展及学科体系的形成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组织行为学学科体系的最终形成

三、本书的结构

第三节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和意义

一、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

二、学习与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三、怎样学好组织行为学

第四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的一般性问题

二、基本研究方法

第五节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新问题

一、改善质量和生产率

二、其他挑战概述

三、最大的挑战:改善道德问题

教学建议:重点讲清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与学科性质、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组织学生完成技能实训。

第二章个体行为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人的个性是个体行为的依据。本章讲述了个体行为的类型、特征及影响因素;介绍了个性理论、个性的差异特点及个性结构中气质、能力、性格及其原理在管理中的运用,分析了价值观和态度、情绪与情感等人类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在个体上的差异,讨论了情商理论以及在组织管理中的运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影响人的行为的主要因素、个性理论与人的行为、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与倾向性心理特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知觉、情绪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与人的行为。

第一节知觉与行为

一、知觉及其特性

二、影响知觉的因素

三、社会知觉

第二节个性理论及其应用

一、个性极其特征

三、个性理论的应用

第三节个性差异与管理

一、气质差异与管理

二、能力差异与管理

三、性格差异与管理

第四节价值观与态度

一、价值观及其分类

二、态度

三、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

第五节情绪、情感与情商

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二、情绪的调适与情感的应用

三、情商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

教学建议:重点讲清人的行为的特征,分析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组织学生完成技能实训。

第三章激励理论与实践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从需要、动机、行为的相互关系出发,讲述了激励的概念及其过程,介绍了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同时介绍了综合激励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种激励理论对管理实践的启示及其指导意义,并且讨论了提高激励水平的原则与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激励的含义与机制,掌握激励的主要理论及应用,了解激励的模式及激励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激励概述

一、激励的含义

二、激励的过程

三、激励在管理中的作用

第二节内容型激励理论

一、需要层次理论

二、双因素理论

三、成就需要理论

四、ERG理论

第三节过程型激励理论

一、期望理论

二、公平理论

第四节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一强化理论

二、挫折理论

第五节综合激励模式

一、波特一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式

二、豪斯一迪尔的综合激励模式

三、罗宾斯的综合激励模式

四、综合激励模式的启示

第六节如何提高激励水平

一、激励的一般原则

二、激励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教学建议:重点讲清激励理论的涵义,分析各种激励

理论及其应用、

有效激励的要求和方法。组织学生完成技能实训。

第四章群体行为学习目的和要求:群体是由个体组成的, 群体又是组织的组成部分,群体在个体与组织间具有重要的沟通与桥梁作用,对群体行为的研究在组织行为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章介绍了群体规范、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士气等主要概念,分析了群体中的人际关系、沟通以及冲突等问题,讲述了团队的特征、优势以及创建高绩效团队的途径。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影响群体行为和绩效的主要因素、人际关系的特点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对策,掌握群体冲突的处理方式与创建高绩效团队的途径等。

第一节群体行为基础

一、群体的概念

二、群体与个体和组织的关系

三、群体发展的阶段

第二节群体互动

一、群体规范

二、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

三、群体凝聚力

四、群体士气

第三节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二、维护和改善人际关系

第四节沟通

一、沟通概述

二、沟通网络

三、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第五节群体冲突

一、群体冲突的概念

二、冲突的处理

第六节团队

一、团队的概念

二、塑造高绩效团队

三、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教学建议:重点讲清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分析影响群体行为的主要因素、讲清群体中人际关系的类型、特点、功能、人际交往的原则及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分析群体冲突的来源及冲突的处理的方式;理解团队建设的意义和方法。组织学生完成技能实训。

第五章领导行为

学习目的和要求:

任何一个组织的领导都具有其独特的地位、作用和职责,领导行为是否有效,是决定组织绩效高低的关键因素。本章从领导的基本概念出发,讲述了领导特性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和领导决策的相关问题,并就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进行了讨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领导的概念与作用、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掌握领导的有关理论。

第一节领导

一、领导概述

二、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三、领导者的影响力

第二节领导理论

一、领导特性论

二、领导行为论

三、领导权变论

第三节领导决策

一、领导决策的基本内容

二、群体决策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提高领导的有效性

一、提高领导的执行力

二、领导者素质与领导班子结构

三、领导艺术

教学建议:以有关领导理论为主线,讲清领导的决策及如何提高领导效能。组织学生完成技能实训。

第六章组织行为和管理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该明了组织结构是达到组织目标的重要手段、而组织设计

则是完善组织结构的必经之路;客观存在的组织文化作为组织行为的深层缘由,应该引起管理者的自觉关注;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组织环境,组织变革已经成为了经常性的组织行为;其中的工作设计特别是“流程再造”与组织文化建设应该成为职业经理人的基本功,“学习”应该成为组织行为,而学习型组织则是我们的近期目标;从容面对工作压力,改善工作生活质量。学完本书,应该学会运用

“组织”的核心能力和执行能力,而不是仅仅凭借个人的力量,去接受命运的种种挑战。

第一节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

一、现代组织理论

二、组织结构

三、组织设计

四、工作设计

第二节组织文化

一、组织文化的含义与功能

二、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

三、组织文化建设

四、跨文化研究的取向与作用

第三节组织环境

一、组织环境概述

二、组织的内部环境

三、组织的外部环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