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与竞争力提升

饶奔奔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班级:公共事业管理121班姓名:饶奔奔)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旅游业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旅游市场越来越大,旅游产品越来越多,旅游市场的竞争也越发激烈。旅游地已经由资源、产品的竞争转化为形象的竞争,好的形象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了旅游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秘密武器”。因此如何加强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管理变得异常重要。随着旅游目的地形象重要性的日益凸现,构建一套完整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系统迫在眉睫。

随着旅游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旅游业的竞争也相当激烈,其相关研究先后得到了国外和国内的重视。各大旅游地点纷纷采取各种营销策略提高其竞争力,提升其旅游业竞争力对于增强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市场上的总体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论述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与竞争力地因素,以及如何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与提升竞争力。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竞争力提升

一、相关概念

(一)旅游目的地的概念

所谓旅游目的地,是吸引旅游者在此作短暂停留、参观游览的地方。旅游通道将客源地和目的地两个区域连接起来,是整个旅游系统的桥梁。

“从传统的旅游理论来看,旅游目的地的范围更多地是从地理意义上来进行分类,比如按照城市、地域等进行分类。霍洛韦(英)指出具体的旅游胜地、一个城镇或整个国家或者地球上一片更大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旅游目的地。当前,伴随旅游产业蓬勃的发展,旅游目的地成为了一个见仁见智的主观概念。布哈利斯(2000)把旅游目的地的范围设定为一个特定的已知地理区域,在这个区域当中旅游消费者被看作是一个政府框架,这个政府框架是独立的完整的且有统一旅游业管理和规划。即由统一的目的地管理机构来对这个区域进行管理。具体说来,旅游目的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景点型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目的地、国家级

旅游目的地和区域型旅游目的地。”①

2004 年世界旅游组织确切的将旅游目的地定义为物理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平均每个游客起码待一个晚上,这个空间包括旅游产品和服务,是具有地理区域和行政界线的,可以通过影响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要素来体现管理活动、形象和旅游者满意度。世界旅游组织把旅游目的地做了较为全面的定义和概括,在这个定义中明确规定了旅游目的地及旅游目的地利益相关者概念。

保继刚(1996)指出旅游目的地是旅游者停留活动的地方,是指附着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并且将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及相关设施统一联系在一起。崔凤军(2002)提出旅游目的地是一个拥有统一整体形象的旅游吸引物的开放系统。以空间尺度作为衡量标准旅游目的地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其中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或一个具体的旅游景区(景点)都可以是旅游目的地。从一定意义上来看旅游目的地是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与游客体验的相结合的整体。

(二)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含义

“自从七十年代初,Mayo提出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以来,学者们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内涵就有不同的理解。其一,认为旅游地形象是纯粹主观的概念。Hunt(1971)认为形象是外界作用于人脑所形成的意识流,而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人们对非居住地所持的印象;1974年,Markin对Himt的概念进行了补充,认为形象是人们对自己所认识事物的个性化、内在化、概念化的理解, 突出了人类思维的创造和处理过程。其二,认为旅游目的地形象应该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侧面。WalmSlelv等(1998)提出的设计性形象和Poeoek等提出的评价性形象(elvalua一tiveimage)便是反映旅游目的地形象不同侧面的一组概念,前者是对目的地内道路、小区、标志等可见的物质的风景要素的规划设计;后者反映为个体对特定目的地环境的态度及对不同场地的评价。”②

国内早期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概念主要是从旅游管理学、行为地理学以及营销学的角度,围绕旅游者或旅游产品进行界定,内涵相对比较抽象、宽泛。王克坚(1991)在其主编的《旅游辞典》中将旅游形象定义为:旅游者对某一旅游接待国或地区总体旅游服务的看法。

归纳起来,可将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义为: 旅游地形象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感知印象、看法、感情和认识的综合体现。简言之,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综合认识和总体评价。

①李岚林.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D].湖南:吉首大学,2012:9-10.

②李肖楠.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08:11-12.

“旅游地形象的主体包括三类人:旅游者(潜在旅游者)、居民和规划设计师;旅游地形象的客体是旅游目的地,它是地球表面一种特殊类型的地理空间;旅游地形象本体可分为两个基本类型:直接感知形象和间接感知形象,前者由旅游地的人一地感知因素系统和人一人感知因素系统构成,后者由现代信息媒介产生或媒介环境中的人一地感知系统和人一人感知系统构成。”③

(三)旅游目的地竞争的含义

本文的竞争力是经济活动中,各竞争主体当前拥有的资源以及将这些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环境等利益的能力的综合,表现为主体当前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和整体实力,以及这种目标和实力的可持续性,并通过主体的策略行为得以实现。

旅游目的地竞争力为:旅游目的地拥有的旅游资源以及将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推向市场获得经济、环境、生态等效益的能力的综合,主要表现为当前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程度,以及这种发展程度的可持续性。

“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实力是一个涉及多个层面、综合的因素考量。综合性是旅游竞争力最突出的特点。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竞争力不仅包括以该地旅游业经济实力和经济效益作为衡量标准的经济因素,还包括该地在社会、政治、文化、科技$环境等多方面拥有的竞争优势,要使一个地区真正具有竞争力,不仅要看他的旅游收入情况,看他能否提供令旅游者满意的服务和游览经历,同时也要考虑他的可持续发展,即在实现旅游效益的同时,能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当地居民生活,并且不影响子孙后代生活的自然资源。”④

二、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

(一)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的影响因素

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的研究是目的地形象塑造的基本依据。旅游目的地是一个为旅游者提供新鲜体验和丰富阅历的地方。实际上,旅游心理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旅游者外出旅游所追求的就是一种与自己原来居住环境和文化相异的体验,这种体验的追求是旅游动机产生的诱因。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居民而言,体验一种全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他们有莫大的吸引力。

“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还应充分考虑到对目标市场的潜在影响。形象的传播必将引发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期望,这种期望直接决定了旅游者对旅游体验的质量评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这样定义质量的:质量就是一种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其声明的或暗示所需要的所

③李肖楠.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08:14-16.

④吴秀娟.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建设[J].合肥:合作经济与科技,2003(6):1-2.

有特点和特征的总和。旅游者总是以旅游体验达到其期望的程度来判断某次旅游经历的质量。游客的期望值来源于个人需求,以前对相似旅游的经历以及其他人的口头推荐,当然还来自市场上的推销和宣传,如宣传手册、广告、标志牌等。”⑤

信息资源对旅游目的地的塑造有重要影响。它包括个体所接受的信息资源数量与类型。Woodside在其目的地选择模型中,认为信息资源是影响形象形成的一个因素,或者说是影响认知形象而不是情感性形象的一个因素。信息的大量传播会刺激人们的认知,通过媒体的宣传,亲朋好友的互相转告,游客会对旅游目的地形成意识形象。

旅游经历也是一大影响因素,长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已出游游客而言,旅游经历的作用往往比各种信息资源的作用都大;对潜在游客而言,信息源的作用则较大。其中, 口头传播,尤其是朋友、亲戚等的口头传播作用最大,并且相对于正面宣传而言,口头传播的负面宣传作用更大。

(二)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对策

形成自己的旅游文化,号称“无烟工业”的旅游业,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新兴第三产业,它之所以被称为“无烟工业”,是因为它的产生和发展从古到今都得力于文化的因素,它根本是以文化为依托,在文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大厦。旅游业是以该国、该地区、该民族独特的文化招徕游客,取得收益的文化经济。因此,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是不是别具一格,具不具有吸引人前来觅踪的魅力,实在是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关键因素。

尊重历史文化。历史文化古迹是一个地区宝贵的并且很多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旅游资源,有巨大而神秘的吸引力,对当地旅游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所以,对历史文化遗迹首先应当保护好,这是一个地区的特色和强大的吸引力所在,有些东西,一旦失去便难以挽回,如民间工艺等。同时,进行旅游项目开发,必然要对古迹进行修整、完善甚至重建,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不要对历史大打折扣甚至歪曲历史,对待文物古迹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

突出特色旅游文化。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要吸引和激发起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就必须具有魅力无穷、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内涵,满足人们对科学、史学、文学、艺术、自然和社会学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如果旅游资源、旅游管理、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缺乏文化内涵,没有文化特色,缺乏个性,那么旅游业就会因为缺乏文化力的支撑而陷入萧条。

三、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提升

⑤张秋惠,杨絮飞.论旅游文化与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J].吉林:东疆学刊,2007(7):1-3.

加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建设,不仅是旅游目的地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高地的重要保障,也是旅游目的地发展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

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提高社会旅游认知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旅游业作为一个社会性产业,其产品生产过程就是城市建设资源重组环境美化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善,也有利于吸引外资,形成循环经济建设圈因此,需要全社会人着眼于大旅游的概念,转变只竞争不合作的观念,站在全局的角度把握市场需求,不断拓展旅游活动,丰富旅游活动内涵,争取双赢和多赢的效果。

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管理体制就是调节旅游产业,管理旅游经济活动以及在其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管理体制是否合理决定了一个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和运行是否顺利。政府是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主体,其在旅游产业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直接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强化政府服务和引导功能。深化体制改革,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推进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使所有企业共同拥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发挥旅游行业组织作用,建立旅游服务质量监控体系和旅游产品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引导旅游企业走出恶性竞争困境,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旅游合作,强化区域旅游,形成旅游合作竞争模式。旅游目的地之间不仅存在激烈的旅游竞争,同时也存在相互合作。所谓旅游合作是指不同旅游目的地间的旅游经济主体,依照一定的规则,将旅游资源在地区之间进行优化配置组合,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旅游经济活动要在合作中,建立自己独特的旅游品牌,依托品牌优势,进行品牌经营,实施有效的扩张,迅速提升竞争力#加强区域间的旅游合作,建立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综合性交易市场,寻求企业间的协作整合信息资源,改变目前各地各自为政$景点景区各行其道的做法,建立统一高效的宣传促销机制,实现多元发展$优势互补$协同运作$共同发展&的区域合作发展目标。”⑥

四、总结

在现有的目的地形象定位中,旅游规划专家不仅要从旅游地的角度考虑影响目的地形象的因素,同时应从旅游者的角度考虑形象的定位,使旅游目的地更具吸引力,以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市场竞争力。在进行目的地形象宣传时,目的地营销者应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形象宣传促销,以吸引尽可能多的潜在游客。最后,国内旅游研究者应加强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形成过程、时空变化等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以完善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理论体系。

⑥吴秀娟.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建设[J].合肥:合作经济与科技,2003(6):3-4.

旅游目的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有效的市场营销战略。旅游目的地经营管理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旅游目的地特定的生命周期阶段,采取适合的市场营销战略,才能保持或不断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绪才,李刚,张安.区域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定量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J].经济地理,2001,15(3):355-358.

【2】张争胜,周永章.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1):13-16.

【3】丁蕾,吴小根,丁洁.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经济地理,2006(5):511-515.

【4】卞显红,张光生.旅游目的地环境竞争力及其提升研究[J].生态经济,2006(11):92-94.

【5】郭英之.旅游感知形象研究综述[J].经济地理,2003,23(2): 280-284.

【6】吴秀娟.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建设[J].合肥:合作经济与科技,2003(6):3-4.

【7】张秋惠,杨絮飞.论旅游文化与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J].吉林:东疆学刊,2007(7):1-3.

【8】李肖楠.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08:14-16.

【9】李岚林.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D].湖南:吉首大学,2012:9-10.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旅游客源国与目的地国概况重点总结经典版

旅游客源国与目的地国概况重点 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格局: 1、欧洲市场:总体不平衡,欧洲旅游业最发达,一直 处在领先地位。随着欧盟成员国的增加,欧洲市场还在 扩大。 2、美洲市场:以美加(北美、加勒比)为主,国际旅 游业发展水平仅次于欧洲和亚太地区 3、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旅游市场:亚太国际旅游业发展 迅猛,已跃居世界第二位。 4、非洲市场:整体水平最低,南强北弱。 5、中东市场:最不稳定,国际旅游业在二战进入快速 发展。 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1、旅游业继续保持世界上最大产业的地位。 2、国际 旅游区域的重心向东转移的速度加快。3、国际旅游客源 市场趋向分散化。4、国际旅游方式趋向多样化。5、中 远程旅游渐趋兴旺。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发展)。6、 国际旅游对旅游安全更为重视。 (海外)客源市场分析: 1、亚洲客源地持续增长且基数大。 2、欧洲客源地发展 基本平稳。3、美洲客源地持续平稳增长。4、大洋洲和 非洲客源地属于发展中的客源市场,是较为薄弱的地区 中国入境旅游面临的严峻挑战: 1、生态环境恶化问题。 2、旅游产品比较单一,缺乏趣 味性、娱乐性和参与性。3、旅游设施、服务水平较低4、 促销缺乏力度5、旅游业现行体制不健全。 为此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 1.优化旅游大环境 2.要深入研究中国海外客源市场,加 大旅游创新力度,不断推陈出新,改进老的旅游产品, 开发新的旅游产品,推出旅游精品,改善产品结构;3. 进一步改善旅游基础设施4.加大管理力度,确保旅游服 务质量上档次。5.建立与国际旅游业相适应的的管理体 制,它是提高中国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内在保证。6.加大 投资力度,积极开展境外旅游促销,加大宣传力度。 亚洲旅游区东北亚旅游区:中国、日本、朝鲜、韩国、 蒙古 东南亚旅游区(即东盟):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 马来西亚、新加坡、东帝汶 南亚旅游区: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尼泊尔、印度、马 尔代夫 中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 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亚(中东):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 约旦、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亚洲旅游区是现代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发 源于以色列)、佛教以及印度教、儒教、犹太教、道教等 宗教的起源地和最大的传播区,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极具 特色。 日本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经济发达 旅游市场:1)日本的国际旅游收入在旅游经济总量中所 占的比例不大。 2)早期日本旅游业的主要客源市场在欧洲,二战后来自 美国和欧洲的客源平分秋色,目前亚洲已成为日本最大 的客源地,北美欧洲次之。 占日本入境旅游市场份额较大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韩 国、中国台湾、美国、中国、中国香港、英国、澳大利 亚、加拿大、菲律宾和德国。 旅游热点:一、东京:皇宫、银座(日本最著名商业区)、上野公园。二、京都:岚山、金阁寺。三、富士山。四、 大阪:心斋桥等。 韩国韩国旅游市场:入境旅游主要来自日本、中国、中 国台湾、中国香港及东南亚、欧洲和北美旅游区一些国 家。韩国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第二大客源国。 旅游热点:一、首尔:景福宫。二、济州岛。 菲律宾菲律宾位于热带,亚洲旅游区东南部。是最不亚 洲的地区。岛屿众多,先西后美 旅游热点:马尼拉市(首都) 新加坡新加坡位于东南亚旅游区马来半岛南端,地处太 平洋与印度洋两大洋、亚洲与大洋洲两个旅游区之间的 航运要冲,扼马六甲海峡进出口咽喉,是东南亚最繁忙 的海路交通枢纽,素有“东方十字路口”之称,亦有“袖 珍王国”之称。又称“狮子城”,旅游业相当发达。 旅游热点:一、新加坡市:1、天福宫,2、鱼尾狮像,3、 牛车水。二、圣陶沙岛:是新加坡最佳度假地(同印尼- 巴厘岛、泰-普吉岛) 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是个多民族国家,马来人及土著人约 占百分之六十。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其它还有佛教、印 度教和基督教。她是东南亚较为发达的国家。锡产量长 期位于世界首位,有“锡和橡胶王国”之誉。 旅游热点:一、吉隆坡(首都):1、国家清真寺,2、黑 风洞,二、马六甲:三保山,三、云顶高原:是东南亚 旅游区最大的避暑胜地。 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号称“万岛之国”(千岛国),北 欧芬兰被称为“千古之国”,穆斯林众多,信仰伊斯兰教 旅游热点:一、雅加达(首都):1、中央博物馆2、独立 广场3、印尼缩影公园,二、巴厘岛: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称为“诗之岛”“舞之岛”“千庙之岛”。它还享有花之岛、 艺术之岛、神明之岛、罗曼斯岛、天堂之岛、魔幻之岛 的别称。 泰国是中国第一个开放旅游的目的地国,以佛教为国 教。 泰国首都曼谷,国花为睡莲 民俗风情:有“千佛之国”“黄袍佛国”之称 “礼仪之邦”“微笑之邦”,低头行“合掌”礼 旅游热点:一、曼谷:有“东方威尼斯”“天使之城”之 称,大王宫、郑王庙(亚仑寺)、玉佛寺、卧佛寺、金佛 寺,大理寺,云石寺,三宝公庙等。二、清迈市,三、 芭提雅,旅游滨海地。(菲律宾-长滩岛)四、普吉岛 印度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金砖四国之一,四大文明 古国之一,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和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 之一。 发展简史:1849年英国殖民者侵占全印度,实行印巴分 治,印度人民在民族英雄甘地的领导下,经过不懈斗争, 终于成立印度自治领,从而结束了英国在印度长达190 年的殖民统治。 文化艺术:印度的文学有十分悠久的历史,舞蹈举世闻 名,建筑艺术具有宗教色彩。 其音乐、舞蹈、电影风格独特,享誉全球。 民俗风情:1)宗教习俗: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2) 婚嫁:提倡早婚,实行种姓内婚,主张寡妇殉夫和禁止 寡妇再嫁。妇女多在额部靠近两眉中间涂饰一个彩色的 圆点(印度人称“贡姆贡姆”,一般译为吉祥痣),表示 喜庆,显示端庄妩媚,也表明妇女的婚姻状况。3)服饰: 纱丽为妇女传统服装。 旅游市场:数量最多,品味高级 旅游热点:一、德里:1、胡马雍陵,2、库特布塔,3、 红堡,二、阿格拉:1、泰姬陵,2、阿拉格堡,三、阿 旃陀石窟 沙特阿拉伯位于中东地区,是石油最丰富的国家,世界 石油王国,信仰伊斯兰教,多石油,国家富裕,但不是 发达国家。居民绝大部分为阿拉伯人,阿拉伯语为国语, 通用英语。 政治经济:首都为利雅得。耶法尼亚是世界最大的海上 油田。 民俗风情:1、对男女之间的关系有许多规定,如男女顾 客在饭店和旅游餐厅要分开就餐;禁止男女同在游艺场、 游泳池一起娱乐;在医院、诊所分设男女门诊,不同性 别的病人分开就医。 2、对女子有许多要求,如妇女出门必须披黑袍,罩面纱; 妇女不准假时各种车辆;禁止妇女(包括外籍妇女)在 各种公司、企业兼职就业(医院、诊所除外),除了由其 丈夫陪同外,不准单独与男士交往,不准与亲属以外的 人合影。各种广告牌、书籍、报纸、杂志上严禁有女人 裸露上身、大腿和三点是服装的形象出现。 3、崇尚白色(象征纯洁)、绿色(象征生命)、忌用黄色 (象征死亡) 4、在商店、旅馆和饭店,禁止饮用酒和带酒精的饮料, 仅有无酒精的啤酒供应 5、每天5次定时做祈祷 6、沙特人眼睛崇拜一切偶像 7、进入主人室内后,严禁随意走动,尤其严禁走进女性 的房间。 旅游热点:一、麦加,二、麦地那 土耳其地处亚洲旅游区西部、欧洲旅游去东南角,地跨 亚、欧两个旅游区,也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 旅游热点:一、伊斯坦布尔:1、索菲亚博物馆(索菲亚 大教堂),2、苏丹托普卡珀王宫,3、蓝色清真寺 欧洲北欧:冰岛、法罗群岛(丹麦)、挪威、瑞典、芬 兰南欧: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 西欧:英国、爱尔兰、荷兰、法国中欧:德国、奥地利、 瑞士东欧:俄罗斯 欧洲旅游区经济发达,工业、交通商贸、金融保险、旅 游等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世界旅游业最发 达的地区。 欧洲旅游区中的西欧地区,是世界旅游业发展最早、最 快的地区。 欧洲旅游区是世界各国最重要的客源地,也是世界各国 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欧洲旅游区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旅 游目的地 欧洲是全世界最大的旅游客源市场,也是世界最发达的 旅游市场,其旅游收入占世界半壁江山。申根协议国不 断增加,是欧洲各国的入出境旅游更为方便。 英国玫瑰-美、保加利亚 文化艺术:美、日、法、意、德文学:莎士比亚戏剧泰 斗:四大悲剧。狄佛-现代小说先祖-鲁滨逊漂流记、女 混混,拜伦诗人-哈罗尔德游记、唐璜。诗人雪莱-卖布 女王、自由颂、云雀。作家萨克雷-名利场。坐家狄更斯 -老古玩店,夏洛蒂·勃朗台-简·爱,评论家-萧伯纳, 哲学小说。建筑;12世纪以前多为罗马式建筑,具有庄重 及力感的特色。12世纪起,哥特式建筑风格,外形优雅, 多装饰,16世纪后期出现今日所见英式建筑。 音乐:15-16世纪盛行文艺复兴时代音乐,17世纪流行 通俗合唱。如今,无论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间音乐、 还是爵士音乐、轻音乐、铜管音乐都很发达 舞蹈: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旅游市场:英国的主要客源市场来自本地区,其中以法 国、德国、爱尔兰三国为主,这主要反映了近距离的特 点;在远程客源市场中,美国是最重要的客源国,其次 为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去英国旅游的目的地 主要为商业旅游的目的主要为商业旅游、探访亲友和历 史文化旅游。 旅游热点:一、伦敦:1、白金汉宫,2、威斯敏斯特宫, 3、伦敦塔桥, 4、伦敦塔, 5、大英帝国博物馆, 6、海 德公园,二、格林威治 法国英法俄中旅游大国,强国 法国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富裕,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完 备,旅游业十分发达,旅游业是法国的重要产业,法国 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旅游大国 历史悠久、自然风貌较为突出 民俗风情:饮食:是名副其实的“奶酪之国”。法国是香 槟酒、白兰地酒的故乡。 旅游市场:国际旅游者主要来自德国、英国和荷兰,其 次是挪威、瑞典、芬兰和比利时、意大利、瑞士,均属 欧洲国家,非欧洲国家前往的旅游者较少。 他们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是近邻西班牙和意大利,因 为处南欧有阳光海岸,德国作为法国人商业旅游的目的 地名列第一,其次则是英国。 国内旅游主要为度假旅游,集中于夏季的7~8月,度假 旅游的交通工具高度依赖于私人汽车。 旅游热点:一、巴黎:1、卢浮宫,2、艾菲尔铁塔,3、 巴黎圣母院,4、凯旋门,5、凡尔赛宫。二、戛纳:位 于法国南部地中海(号称“蓝色海岸”)沿岸,戛纳国际 电影节。 德国位于欧洲的心脏地带,被称为“欧洲的走廊” 德国首都是柏林,它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经济总量位 居欧洲之首,经济发达,旅游基础好,旅游业发达 旅游市场:1、出境旅游: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和旅 行消费国,也是欧洲旅游客源地的核心。仅次于美国的 旅游花费。 称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旅游客源国之一的原因: 1)经济实力雄厚。2)旅游时间充足。3)旅游欲望强烈。 4)文化水平较高。5)地理位置优越。6)奖励旅游市场 兴旺。7)政治与法律的保证。 旅游热点:一、法兰克福:位于德国中部,它是欧洲重 要的交通枢纽,中转站,是德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也 是世界金融中心。会展旅游发达。二、柏林:首都。三、 科隆:````四、慕尼黑:十月啤酒节 意大利地中海式气候-度假条件好。意大利首都是罗马 意大利是世界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属于西欧四大强 国和西方七大强国之列。意大利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 北部工农业、商业发达,人们生活水平较高,南部工业 较落后,农业也远远赶不上北部。 文化艺术:主要代表人物:但丁-诗人-《神曲》;列奥纳 多·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岩间圣母;米开 朗基罗·博纳罗蒂:哀悼基督、大卫、摩西、最后的审 判等;拉斐尔·桑齐奥-画圣,与达米合称文艺复兴三杰, 作品:雅典学,西斯廷圣母,意大利歌剧诞生于17世纪 (总:文学、美术、建筑、歌剧) 旅游市场:意大利是世界重要的旅游接待国,欧盟各国 使他主要的客源地区,奥地利、瑞士、德国、法国和英 国等为主要客源国,以历史古迹旅游、海滨旅游和会议 旅游为主 旅游热点:一、罗马(与北京,垄断地位):古罗马斗兽 场、威尼斯广场。二、佛罗伦萨:是欧洲文艺的发源地, 主要景点:主教堂广场、花之圣母教堂,三、威尼斯:

(完整版)世界旅游目的地经营管理案例

《世界旅游目的地经营管理案例》读书笔记 我选择的书是世界旅游目的地经营管理案例,这本书是以旅游地理学为视角进行的一些世界上旅游目的地的经营管理案例的分析。该书提供了36个典型案例,都是目前学术界和业界人士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旅游业在城市复兴中的作用、生态脆弱地区的旅游开发、旅游危机管理、旅游生态税的合理性问题、扶贫与旅游的关系、滞缓旅游地的愿景规划、基于社区参与的旅游开发等。因为该书讲解的知识都是以案例的形式出现,使我更容易理解书中关于经营管理的知识,以及旅游目的地经营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根据该书中所提供的案例进行分析,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对知识的实际操作和运用。下面是我针对本书一些我已阅读并感兴趣的一些内容进行的而一些摘要: 一旅游资源保护和旅游业的平衡发展(以格拉帕戈斯群岛为例) (一)格拉帕戈斯群岛简介 格拉帕戈斯群岛位于南美大陆瓜亚基尔以西1000公里的天平洋上,这些岛屿上的野生动植物既是世界级的旅游景观,又是不可再生的的资源,因此成为世界知名的世界遗产和生物圈保护区。以前,哟与地理位置偏远和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少,格拉帕戈群岛处于良好的保护状态之中。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旅游人数的逐步增加,一方面,公众开始对群岛进行关注,为保护群岛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却进一步加剧对群岛上脆弱生态系统的破坏,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严峻的问题。 (二)资源管理 1 国家公园的认定,致力于保护群岛内的生态系统,并设置“游客禁区”,限制游客数量。 2 区域划分国家公园划分为五个区域,给予不同的保护级别,很据保护区的首要目标达到游客需求的平衡: ●特别利用区——比邻居住区,当地居民在严格的控制下使用 ●集约利用区——包括大部分旅游景点,每天最大接待量为4~5个旅游团队, 每个团队的人数不超过20人 ●保护利用区——包括了较少旅游景点,之允许每天不超过20名游客观光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动态趋势及其启示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动态趋势与启示 一、国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动态趋势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概况 Goodrich、Pearce、Phelps、Calantone、Echtner和Ritchi e以及Milman和Pizam研究了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影响因素,认为旅游感知形象与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的行为动机、旅游决策、服务质量的感受以及满意程度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11-16]Mayo认为旅游感知形象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景色、气候和等方面的差异[17]。Anderssen和Collberg也作了类似研究,发现目的地的感知形象存在8种属性差异[18]。Goodrich则对旅游者关于旅游目的地感知和判断的相似性做了评估,发现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在娱乐和文化生活模式方面有相似性影响因素[19]。Po-Ju and Debora h在调查中发现,旅游目的地形象主要取决于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的行为和人口等统计变量[20]。态度、行为和社会阶层方面的文化差异,会影响旅游形象的感知[21,22],在旅游目的地吸引下,在旅游客源国的影响下,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家的旅游者会产生不同的旅游满意度;收入较低和水平较低的旅游者、低层社会的旅游者、老年旅游者对旅游形象感知的期望较低,会认为到国外度假是奢侈消费,因而旅游满意度较高。 由于旅游决策归因于目的地形象,国外许多研究者试图解释影响选择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因素,Crompton的实证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形象因素都会影响旅游决策[23]。旅游形象的感知属性,可以通过感知的目的地之间的类似性,识别旅游目的地形象相对于其他目的地形象的优势与劣势[24-31]。John认为通过RG对旅游感知形象进行评估,避免了其它方法所产生的固有偏见,使旅游感知形象更利于解释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各自特有的旅游环境结构,更有可能成为决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创新功能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创新功能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络对旅游业的冲击和渗透,旅游目的地的政府管理机构也开始运用旅游电子商务对旅游资源和旅游进行整合,这样就产生了DMS(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本文将DMS的组成部分之一——DMS站作为研究对象,以省级DMS——活力广东为例,从三个方面分析其创新功能,揭示其在旅游信息化和旅游营销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DMS 创新功能旅游电子商务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及其站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estination Marketing System,简称DMS)是旅游目的地通过互联进行络营销的完整解决方案,由政府旅游管理机构主导建设,多个主体包括旅游、旅游者和媒体等积极参与的电子商务系统,建设DMS的根本意义在于:增加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提升目的地营销的整体水平。 目的地营销的概念和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了研究和广泛的应用,在奥地利、爱尔兰、芬兰、英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它已演变为一种新的旅游营销模式,通过将络营销和传统营销业务有效地结合,支持了当地的旅游,显着提高了旅游营销效果,成为旅游业信息化的一个最核心系统,目前,世界旅游组织(WTO)正在向更多的目的地政府管理机构推广此概念和系统。在中国,DMS包括三方面内涵:是中国旅游业信息化工程——“金旅工程”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符合金旅工程的总体规范;基于旅游信息标准化的营销系统;全国性的络营销平台。我国的DMS应用主要以DMS站为平台,DMS站是旅游政府管理部门宣传目的地形象的主要渠道,也是和消费者进行接触的主要方式,DMS站作为旅游者的目的地门户,作用在于为目的地树立一个全国乃至全球性的旅游品牌。 DMS站的创新功能 DMS不同于一般的旅游电子商务站,它是区域旅游电子商务的整体应用,从技术层面上,它能促进旅游目的地信息化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从行业服务层面上,各级各类旅游的积极参与能够为旅游者营造顺畅的目的地旅游信息流和服务流,提升行业服务质量;从营销层面上,使络营销与传统营销实现实时对接,提高目的地产品的整体营销水平。DMS的创新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形象展示功能、基础功能和延伸功能,本文以我国首个DMS省级试点——活力广东为例,

大学生旅游调研报告

目录 引言 (2) 一、调查背景 (2) (一)杭州市大学生旅游现状 (2)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 二、调查结果分析 (3) (一)调查问卷图像分析 (3) (二)调查样本的人类学特征分析 (7) 1、大学生基本信息分析 (7) 2、大学生的出游费用用途 (7) (三)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特点 (7) 1、大学生出游目的分析 (7) 2、大学生的出游时间和范围分析 (7) (四)大学生旅游消费的心里分析 (7) 三、结论与思考 (8) (一)结论 (8) (二)思考 (8)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将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产业,而大学生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部分,应引起高度重视,其开发与利用的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经济效益。而杭州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潜力巨大。杭州处于长江下游的经济中心,其地位突出、所以大学生的旅游也日渐升温。因此,本课题主要研究杭州大学生旅游特点,分析大学生消费行为对市场的开发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结果,对促进杭州大学生的市场开发对策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为杭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智力支持。 关键字:大学生旅游市场 大学生旅游调查分析 引言 近几年来大学生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不断壮大,《中国统计年鉴2010》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普通高校在校人数2144.657万人。今年已经是2011年大学生的总人数至少2100万,这是一个巨大的群体,这个潜力巨大的旅游市场他们的出游时间集中在暑假期间。现在旅游研究的发展情况由于没有普遍认可权威的理论,所以我们对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大学生旅游现状的分析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在对回收的108份问卷分成男女对比的整理和分析后,得出一系列的结论,为开发杭州大学生暑期旅游市场提供第一手资料。 一、调查背景 (一)杭州市大学生旅游现状 大学生旅游市场常常被旅行社看作低利润,低消费的群体。因此,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研究常常被旅游公司忽略,大学生暑期旅游调查更是不受重视,针对这个市场的产品开发也不受重视。实际上,大学生旅游市场商机巨大,只是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对这个市场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 对旅游的认知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意见,“旅游学至今仍是一门尚未定型的新兴学科。对这门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上争论持续至今,而结论却很不统一。”所以大学生旅游的市场研究,也没有权威的方法和理论指导,但调查问卷时普遍认可的方法之一。旅游学刊中有一篇专门研究“从2000-2009年《旅游学刊》载文统计探究旅游学术研究的发展”的论文,里面详细列举了各种旅游内容的安就,但没有专门的对大学生暑期旅游的调查或研究。所以我们想通过问卷的方式对我校大学生的旅游做一次调查,本文希望通过对我校大学生旅游的调查这个微小面透射出大学生旅游这个大市场,为旅行社,酒店企业等相关旅游企业提供第一手资料,并且为其决策层做出决定提供依据。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名录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名录 【大中小】【打印】 文章来源:温哥华经商室 2008-02-21 08:18 文章类型:摘编内容分类:新闻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共有92个,具体目录见下表: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名录 序号国家/地区启动时间开展业务情况 1香港1983年全面开展 2澳门1983年全面开展 3泰国1988年全面开展 4新加坡1990年全面开展 5马来西亚1990年全面开展 6菲律宾1992年全面开展 7澳大利亚 1999年北京上海广州开展 2004年7月 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重庆正 式开展 2006年8月全面开展 8新西兰 1999年北京上海广州开展 2004年7月 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重庆正 式开展 2006年8月全面开展 9韩国1998年全面开展 10日本 2000年北京上海广州试办 2004年9月15日 辽宁天津山东江苏浙江正式开 展 2005年7月25日全面开展 11越南2000年全面开展12柬埔寨2000年全面开展13缅甸2000年全面开展14文莱2000年全面开展15尼泊尔2002年全面开展16印度尼西亚2002年全面开展17马耳他2002年全面开展18土耳其2002年全面开展

19埃及2002年全面开展20德国2003年全面开展21印度2003年全面开展22马尔代夫2003年全面开展23斯里兰卡2003年全面开展24南非2003年全面开展25克罗地亚2003年全面开展26匈牙利2003年全面开展27巴基斯坦2003年全面开展28古巴2003年全面开展29希腊2004年9月全面开展30法国2004年9月全面开展31荷兰2004年9月全面开展32比利时2004年9月全面开展33卢森堡2004年9月全面开展34葡萄牙2004年9月全面开展35西班牙2004年9月全面开展36意大利2004年9月全面开展37奥地利2004年9月全面开展38芬兰2004年9月全面开展39瑞典2004年9月全面开展40捷克2004年9月全面开展41爱沙尼亚2004年9月全面开展42拉脱维亚2004年9月全面开展43立陶宛2004年9月全面开展44波兰2004年9月全面开展45斯洛文尼亚2004年9月全面开展46斯洛伐克2004年9月全面开展47塞浦路斯2004年9月全面开展48丹麦2004年9月全面开展49冰岛2004年9月全面开展50爱尔兰2004年9月全面开展51挪威2004年9月全面开展

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策略选择

旅游目的地营销是一个新的课题。近年来,随着营销理论逐步导入景区经营管理工作,市场细分、定位战略和4P 营销组合策略,已为国内众多景区的营销管理者所熟知,并在市场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然而,旅游目的地营销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营销传播,有待我们在旅游实践中积极探索。跟景区营销相比,旅游目的地营销有何不同呢?从策略层面看,景区营销运用最多的是4P营销组合策略,即产品(Prodnet)、价格(Prie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这一策略选择的思维基点,主要是从企业和产品出发的。虽然我们一直强调重视客户需求,但满足客户需求的目的还是为企业获取利润。而旅游目的地营销在这方面有了新的变化,就是要融合4P和4C,并且要更多的运用4C营销组合策 略。 4C营销组合策略,简单讲就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策略。其基本要素是:顾客(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o4C营销组合策略如果成为旅游目的地营销的策略选择,意味着我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要从以景区为中心,转向以游客为中心,把游客满意度放在第一位。那么,旅游目的地营销对4C营销组合的策 略运用,其必要性和市场可行性如何呢?我们对这两种营销组合策略做一个要素对比分析。 1、产品导向VS 客户导向 国内旅游目前经历了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两个发展阶段。观光旅游的营销要领,是处理好景点和线路的关系。游客是冲着景点去的,旅行社是将景点串联成线。观光旅游的产品稀缺性和资源依赖性,决定了游客的消费选择是有限的,消费行为是被动的,景区和旅行社处于强势地位。比如团队出行,导游旗摇到哪里,游客只能跟到哪里。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产品导向必然成为景区营销的一种占优选择。我们只要做好景区产品和服务,加强跟旅行社的合作关系,将景区纳入旅行社的常规线路,就能使景区业绩获得增长。 进入休闲旅游时代,自驾游的自主性,使游客在旅游活动中逐步占据主动地位。自驾游的高度机动性,使“景点旅游”扩展为“区域旅游”。游客的关注重点,从景区产品品质上升为全程旅游体验。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景区还是旅行社,只有以客户为导向,跟踪研究游客的实际需求,并根据游客的需求改进旅游产品,旅游营销才能产生实际效益。 在未来,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和航空业规模优势的形成,我们将会走进度假旅游时代。从本质上讲,旅游目的地营销是跟远程旅游和度假旅游结合在一起的。休闲旅游的基本特征是周末短期近途,高频次和低消费。而度假旅游通常是中远距离的长途旅行,游客的旅游时间长,旅游花费大,购买决策和消费心理较复杂。比如一个北方游客去海南三亚,也许会住在酒店呆上十天八天。而他到广东,也许看了开平碉楼之后,晚上就去住海岛,或者去泡温泉。在这种情况下,旅游目的地营销只做景区宣传是不够的,应以客户为导向,贴近游客的需求,做好产品线扩展、品牌营销、服务营销、细节营销和联合营销。 2、价格优势VS 成本优势

大学生旅游调研报告

大学生旅游调研报告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大学生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班级:市营3132班 撰写人:朱民军 指导老师:李雄 时间:2015年9月21日 大学生旅游调研报告 摘要:为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了解大学生对旅游目的地的偏好和基本特征,长沙某旅行社于2014年5月24-25日对临近的几所高校在校生进行了随机抽取发放调查问卷。共计发放问卷1000份,实际收回问卷1000份。 通过对学生的旅游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对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解释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旅游目的 目录

一、引言 (一)调查目的 本报告着重就大学生假期旅游目的地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了解大学生对旅游目的地的偏好和基本特征,为我国旅游业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总体界定为在校大学生。大一有80人,所占比例为8%,大二有290人,所占比例为29%,大三有520人,所占比例为52%,大四有110人,所占比例为11%。 主要调查内容为:在校期间的旅游次数、在校期间的旅游形式、在校期间的出游范围、旅游信息的获取途径和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因素。 (三)调查方法 由于本次调查时间有限,且考虑到科学性和可行性。本组对临近的几所高校(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在读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经我们认真审核以及与被调查者的沟通保证了收回调查问卷的质量。

时间:2014年6月24-25日,共计发放问卷1000份,实际收回问卷1000份。 方式:采取上门调查、校门口随机填写问卷、电子邮件、电话等多种方式。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样本结构分析 1.性别结构特征 本次调查选择在校大学生为对象,调查发放1000份问卷中男性占54%,女 性占46%(如图2-1所示)。男女比例相差不大。 图2-1 性别结构 表2-1 性别结构 2.年级分布特征

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与竞争力提升 饶奔奔 (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班级:公共事业管理121班姓名:饶奔奔)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旅游业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旅游市场越来越大,旅游产品越来越多,旅游市场的竞争也越发激烈。旅游地已经由资源、产品的竞争转化为形象的竞争,好的形象已无可争议地成为了旅游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秘密武器”。因此如何加强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管理变得异常重要。随着旅游目的地形象重要性的日益凸现,构建一套完整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系统迫在眉睫。 随着旅游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旅游业的竞争也相当激烈,其相关研究先后得到了国外和国内的重视。各大旅游地点纷纷采取各种营销策略提高其竞争力,提升其旅游业竞争力对于增强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市场上的总体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论述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与竞争力地因素,以及如何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与提升竞争力。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竞争力提升 一、相关概念 (一)旅游目的地的概念 所谓旅游目的地,是吸引旅游者在此作短暂停留、参观游览的地方。旅游通道将客源地和目的地两个区域连接起来,是整个旅游系统的桥梁。 “从传统的旅游理论来看,旅游目的地的范围更多地是从地理意义上来进行分类,比如按照城市、地域等进行分类。霍洛韦(英)指出具体的旅游胜地、一个城镇或整个国家或者地球上一片更大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旅游目的地。当前,伴随旅游产业蓬勃的发展,旅游目的地成为了一个见仁见智的主观概念。布哈利斯(2000)把旅游目的地的范围设定为一个特定的已知地理区域,在这个区域当中旅游消费者被看作是一个政府框架,这个政府框架是独立的完整的且有统一旅游业管理和规划。即由统一的目的地管理机构来对这个区域进行管理。具体说来,旅游目的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景点型旅游目的地、城市旅游目的地、国家级

旅游目的地旅游目的地(景区)的网络营销策略

旅游目的地(景区)的网络营销策略 近年来,源于旅游消费方式转变,旅游业做为国家支柱型战略行业发展的升级、互联网经济大发展的趋动力,景区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成为景区、旅游管理机构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然而,网络营销有“网”无“络”,在线旅游“不在线”,目的地营销多“销”少“营”等非常态的发展状况却成了随处可见的常态。如何科学、统筹、系统而长效发展旅游网络营销?究其根本,我国旅游目的地(景区)网络营销正面临组织运营、盈利模式与管理再造的破冰之旅。 一、透视网络营销“围城”效应 某景区网站的首页赫然挂着一个“电子商务”的频道链接,点开链接一看,无非是放着几个星级酒店的简介和预订电话,稍有点电子化味道的是外加一个在线预订景区门票的入口。至于这种网站能为游客提供多少实质服务,不得而知。 将旅游目的地的相关企业都拼凑触网就自以为网络营销了,这种所谓的大拼盘式的营销网站看似热闹却形成不了上下游服务链的协同营销关系,更谈不上针对游客的一条龙预订服务;还有的目的地网站,有资源,也有产品,却没有客服在线和接待流程,游客心动,却

难以产生行动;更多的目的地网络营销,则将旅游资源本身视为成熟的旅游产品服务,只管一味推销美图美景,却不整合服务,设计产品,推销有余,经营乏力,诺大的目的地旅游品牌营销被萎缩成了一个单一的宣传窗口,忘却了营销的基本目的是价值交换,满足消费。 网络营销“互”而不联,有“网”无“络”;在线旅游“不在线”,有名无实;目的地营销多“销”少“营”,诸如此类的非常态加剧了“围城”效应的扩散:进城的人积重难返,进退两难,不得其味。想进城的人,趋众而至,却又雾里看花,不得其法,误入歧途。 旅游目的地(景区)网络营销的“围城”效应,还普遍表现在旅游目的地的政府管理机构大搞网络形象工程,而基于游客消费的上下游服务企业却难以真正参与其中,形成合力。从目的地网络营销资金链的自身评估上,其结果也是黄金散尽,覆水难收。投入产出资金链难以闭合循环,滚动经营、持续发展也难以为继。 旅游目的地是一个人为定义的范畴,在旅游者的眼中,旅游目的地是一个完整的存在。包括从其离家外出直至返回这一期间,在行、游、住、食、购、娱等方面的多重消费需要。这些消费项目中,除了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长途交通和目的地之间的交通,其他的项目都发生在旅游目的地。

大学生旅游调研报告

一、概要 (一)目的 本报告着重就大学生假期旅游目的地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了解大学生对旅游目的地的偏好和基本特征,为我国旅游业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二)对象 本次调研的总体界定为在校大学生。 主要调查内容为:在校期间的旅游次数、在校期间的旅游形式、在校期间的出游范围、旅游信息的获取途径和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因素。 (三)方法 由于本次调查时间有限,且考虑到科学性和可行性。本组对临近的几所高校在读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于年月 - 日,分别到临近几所高校及对上的一部分大学在校生进行了随机抽取发放调查问卷。共计发放问卷100份,实际收回问卷100份,经我们认真审核以及与被调查者的沟通保证了收回调查问卷的质量。 二、结果及分析 (一)样本结构分析 1.性别结构特征 本次调查选择在校大学生为对象,调查发放100份问卷中男性占54%,女性占46%。男女比例相差不大。 2.年级分布特征 本次调研小组对各大高校随机问卷调查的样本中,大一学生所占比例为8%,大二学生占29%,大三学生占52%,大四学生占11%。结果显示大三学生居多。 (二)大学生旅游基本特征分析 1.旅游喜好 据统计结果显示,调查的大学生中有87%选择喜欢旅游,其中更有35%的大学生非常喜欢旅游。说明在大学生群中旅游市场或说其潜在市场巨大。 2.旅游次数

调查结果显示每年至少出游1次的学生人数比例高达88%,2次以上的人数比例为39%。说明大部分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旅游需求,出游频率较高。 3.旅游时间 在对于旅游时间的安排上选择寒暑假这个时间段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42%。选择在法定假日出游的人数比例为35%。最后选择在周末出游的人数最少,只占到总人数的23%。综上可知,寒暑假的假期长,有利于长途旅行。而在普通节假日时间较短,没有充分时间做好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和游后的休整。另外,五一、十一黄金周长假亦是旅游高峰,故选择法定假日的同学也不在少数。 (三)大学生旅游目的地问题研究 1.旅游目的地 调查显示,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占总人数45%的人偏向于在国内,而选择省内的有38%,最后选择在学校周边和国外的比例分别为11%、6%。这说明大学生旅游已经不再局限于室内,而延伸至省内、国内甚至是国外。 2.旅游景观类型 在这个问题的选择上,调查中显示大学生偏好于名山大川等自然文化景观,其人数占到总数的48%。其次是繁华的现代都市人文景观,人数比例占总数的32%。而对于其他景观例如历史文化景观只占到20%。以上说明自然旅游在对在校大学生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当中应该占据重要位置。 3.旅游目的地信息获取 大学生旅游信息的:大学生信息比较广泛,各种媒体方式都有涉及,如电视、报纸、旅游杂志、互联、旅行社,另外还有一个无法忽视的信息是朋友及熟人的介绍。和其他的群体一样,朋友及熟人的介绍对大学生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说明大学生的群体意识比较强烈,同时独立判断能力也在增强。目前大学生获取旅游信息的传统方式依旧占主要地位,通过同学熟人介绍(44%)和广告宣传(14%)了解旅游信息的占到了总体的58%;另外随着络的迅速发展,通过络途径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可取,调查得知有31%的大学生获取旅游信息的途径是通过络,说明络对大学生出游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相比之下,只有5%的大学生则通过咨询旅行社了解旅游信息,由此可以看出,旅行社对大学生的旅游宣传力度还尚待提高。 4.旅游目的 在本次调查中,我组发现大学生的旅游动机主要为娱乐身心为主,选择此项的人数为64人。同时,出于增长知识目的人数为21人。通过跟被调查对象的交谈中,以探访亲友和人际交往需要为目的的旅游并没有我们最初预想的多,仅有15人和12人。

已开放的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2009.5.13

序号国家/地区启动时间开展业务情况1香港1983年全面开展2澳门1983年全面开展3泰国1988年全面开展4新加坡1990年全面开展5马来西亚1990年全面开展6菲律宾1992年全面开展 7澳大利亚 1999年北京上海广州开展2004年7月 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 重庆正式开展2006年8月全面开展 8新西兰 1999年北京上海广州开展2004年7月 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 重庆正式开展 已开放的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地区)2009-5-13 10:53:44国家 旅游局

2006年8月全面开展9韩国1998年全面开展 10日本 2000年北京上海广州试办2004年9月15 日 辽宁天津山东江苏浙江正 式开展 2005年7月25 日 全面开展 11越南2000年全面开展12柬埔寨2000年全面开展13缅甸2000年全面开展14文莱2000年全面开展15尼泊尔2002年全面开展16印度尼西亚2002年全面开展17马耳他2002年全面开展18土耳其2002年全面开展19埃及2002年全面开展20德国2003年全面开展

21印度2003年全面开展22马尔代夫2003年全面开展23斯里兰卡2003年全面开展24南非2003年全面开展25克罗地亚2003年全面开展26匈牙利2003年全面开展27巴基斯坦2003年全面开展28古巴2003年全面开展29希腊2004年9月全面开展30法国2004年9月全面开展31荷兰2004年9月全面开展32比利时2004年9月全面开展33卢森堡2004年9月全面开展34葡萄牙2004年9月全面开展35西班牙2004年9月全面开展36意大利2004年9月全面开展

关于大学生旅游意向报告

关于大学生旅游意向报告

关于大学生旅游意向报告 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上升,一个家庭用于旅游的消遣费用比重不断上升。旅游行业在这种有利的宏观大环境下日益茁壮成长,旅游开发成为各大企业竞争的又一领地。今天我为大家带来关于大学生旅游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旅游的调查报告一 1、调查背景及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旅游消费变得越来越热,处在具有时尚文化代表的大学生们也不该落后,他们旅游动机强烈,闲暇时间较多,旅游可支配收入日益增多。可见大学生旅游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想设计大学生假期3日游。 2、调查对象 大学城在校生 3、调查时间

11月22日——11月23日确立调查主题及前期准备 11月23日——11月24日调查问卷设计及调查活动安排 11月24日——11月25日调查活动及问卷回收 11月25日——11月26日调查数据统计及分析 11月27日——11月30日调查报告撰写 4、调查范围:大学城 5、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6、调查人员:xxx 7、调查情况收获——通过此次市场调查,大多数组员都反映有较大的收获。 1大致了解市场调查的主要过程以及需要做的工作。 2自主完成调查问卷的制作。 3调查活动的实施有了实际体会。

4掌握对于调查数据的处理以及相关的处理方法。 5了解调查报告的制作流程以及编写。存在的不足——此次是我们第一次做市场调查,鉴于知识和经验等方面的欠缺,其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 ①对于调查主题的确定过于宽泛,没有确立较为明确的主题。 ②问卷设计中有些词义表达不是特别恰当,问题类型的多样性及问题内容的深刻性似乎还有一些不足,其中问题的有效性不够,在最后统计时发现问题有一些重复。 ③调查活动的安排上,时间与地点的安排有些混乱,分工的安排也缺乏事先统筹。 ④数据统计可能不太全面。 调查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出问卷10张,收回10张。其中有效问卷10份,无效问卷0份。为了使这次调查更加公正合理,且考虑闲暇时间,大一发放4份,大二发放3份大三发放三份。 2、数据统计与分析部分

如何正确选择旅游目的地讲课教案

如何正确选择旅游目 的地

如何正确选择旅游目的地 一、选择旅游目的地考虑因素——个人喜好 旅游是很个性化的休闲方式,选择旅游目的地首先要考虑的是个人的喜好,喜欢哪一类的景区或景点,便可以锁定不同区域的国家、省份及城市。旅游者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都同样感兴趣的话,专家建议游客优先选择自然景观,自然景观是大自然之神对人类的馈赠,但很多自然景观可能会因气候恶化、环境变迁等因素丧失其原有的秀美、险峻等等的独特魅力,优先前往自然景观,可能它被人类破坏、被环境破坏的痕迹相对少一些,游客欣赏到的风景就更完美。 二、选择旅游目的地考虑因素——假期 假期长短是旅游目的地选择中的重要因素,假期较长可选择行程较远的出境游,假期较短则建议选择国内游或者出境短线游。众所周知,旅游尽量不要安排在公共假期,但绝对大部分旅游者因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只能选择公共假期出行,但在公共假期出行时要避免在最高峰的时候去最热门的旅游地。如果大家是七天或五天一起出行,甚至出行目的地也基本相同,但到达目的地以后,自助游的游客可能自由度更高一些。团队出游的话,有经验的领队导游会安排错峰,避免安排和所有的人都在同一时间去同一个旅游目的地。 三、选择旅游目的地考虑因素——费用预算 一个人的人生很长,现代人追求的置房购车未必能带来精神上的快乐与幸福,如果你是一个很热爱旅游的人,可以考虑把你的部分收入放在旅游上,尤其是在年轻人,在体力和精力都充沛,去任何地方都基本没有障碍的时候,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如果你有既定的费用预算的话,可以根据费用预算的多少来确定是周边游、国内游或者是出境游。旅游虽不必精打

游客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游客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我国旅游业发展极其迅速,人们的旅游需求不断扩大。然而经济社会的迅速崛起发展,也使得旅游消费者有了更多的能力去降低和弱化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方面所受到的来自自身和外在的限制。本篇论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得到相关的结果并进行数据的量化分析,根据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得出论文研究结论,由此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给出可行性较高的一些建议和举措:旅游目的地要重视安全因素对旅游者选择目的地产生的巨大影响;旅游目的地要不断完善旅游服务、丰富旅游活动,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并且吸引更多潜在的旅游者;旅游目的地要通过大量且符合实际的信息传递,提高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企业要重视情境因素对旅游者在目的地选择过程中的影响[1]。这将为旅游业更加完善的发展以及为相关行业工作人员更具有针对性的开展旅游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和方针。 关键词:旅游者;旅游目的地;影响因素 An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ourist destination choice Abstact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is extremely rapid, people's tourism needs continue to expand. However, the rapid ris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ut also makes the tourism consumers have more ability to reduce and weaken the choice of tourism destination from their own and external restrictions.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relevant results are obtained and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data is carried out. Quantitativ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ourist destination choice. The conclusion of the paper is obtained, and then the feasibility of tourism destination and tourism enterprises is given Some of the higher recommendations and initiatives: tourism destin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act of security factors on the choice of destination tourists; tourism destination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 tourism services, rich tourism activities, 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tourists and attract more potential Tourism touris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fluence of situational factors on the choice of tourists in the course of destination selection. The tourism destination should increase the visibility a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