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城市的复兴练习册习题

第13课城市的复兴练习册习题

第13课城市的复兴

一、基础练习

1.从______世纪开始,西欧城市再度兴起。就总体而言,__________、__________和

北海南部沿岸地区的中世纪城市兴起最早,发展最快。

2.英、法两国等级君主制初步形成的标志分别是1265年召开的__________和1302年

举行的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列举西欧封建等级制和等级君主制在时代背景、政权形式、统治基础、作用影响方面的区别。

(1)时代背景

(2)政权形式

(3)统治基础

(4)作用影响

4.对中世纪城市市民与封建领主之间的关系表达得比较恰当的一项是( ) A.两者始终处于对立状况B.处于统治与被统治关系

C.随城市发展而动态发展D.前期协作后期转向对立

二、拓展练习

5.德语中有一个单词burg,意为“带围墙的地方”;在美国口语中,城、镇也读burg。查一下英汉词典,burgher、bourgeoisie分别解释为什么? 从辞源角度思考,你对早期资产阶级的来源有什么新的认识?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203年,当西方的十字军开始围攻君士坦丁堡时,他们对这座古都的富有和

豪华充满敬畏之感。……那些未曾见到过(君士坦丁堡)的人,难以相信世界上竟有如此富丽

的城市。……毫不奇怪,他们都惊呆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两个半世纪后,希腊学者、红衣主教贝萨里翁在一封信中表达了完全不同的看

法。1444年,他写信给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拜占庭自治省的统治者君士坦丁·帕莱奥洛古斯,

建议他派“四个或八个年青人”到意大利去,偷偷学习意大利的手工技艺,并学习意大利语;“以便精通信上所说的东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相距两个半世纪,东西欧的经济、文化状况对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2) 为什么西欧发展迅速?试从这段时间中西欧生产力、生产方式、政治体制等方面的

变化来加以解释。

(3) 同一时期,君士坦丁堡的统治者干了什么?为什么他们所统治的区域相对落后了?

必修Ⅲ第13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必修Ⅲ(岳麓版)第13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惠州市惠阳区崇雅中学高中部李勇 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知识与能力】 1、记住文艺复兴的时间、性质、核心内容及其代表人物和作品 2、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意义。 3、探究认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含义 【过程与方法】 分析历史故事、图片等史料,问题探究、课堂讨论、归纳概括、课件展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体会文艺对社会的影响作用,更加注重人的价值,热爱生活,积极进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性质和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难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含义 三、教学方法: 使用多媒体教学,采用魏书生的“三段六步式”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3分钟) (通过多媒体展示《绿鹅》的故事及问题) “有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着父亲下山进城,这才生平第一次看到了一群女人。父亲是个死心塌地皈依天主的教徒,不许儿子看一眼女人,吓唬说:它们叫“绿鹅”,它们都是祸水。谁知儿子却说道:“亲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这则故事想要说明的道理是 A、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B、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 C、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 D、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 学生基本上能很快回答出答案是A。这则故事充分体现了人性的本能,但也间接反映了当时神学对人们的压抑和束缚。老师问:“知道这则故事是来自于哪部文学作品吗?这部文学作品诞生于什么时期?”(学生基本上不知道,老师回答)————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著名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谈》。老师接着问:“同学们在初中历史中学过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能列举出其中的一些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吗?”————学生一般能回答出但丁的《神曲》、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由此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课题)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姓名班级学号编号:013 面批 编者:韩孝圣审核:梁桂秋使用时间:2012年9月27日 【课程标准】 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课标解读】 1.掌握:西欧宗教改革——背景、进程、主要教派、历史意义 2.掌握:德国宗教改革、瑞士宗教改革 3.理解“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含义” 【课前预习案】 知识梳理课内探究案 一、历史背景 1、经济根源: 2、阶级条件: 3、思想条件: 4、客观因素(对象):天主教会是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5、直接原因(导火线): 二、宗教改革的内容 (一)1517年德意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改革内容: ①核心:学说,针对罗马教会宣扬的因行称义提出。具体内容。路德所说的“信”,是与生俱来的植根于人的内在经验中的东西,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 意义: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②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宣称赎罪券的功效微不足道,每个基督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 ③创立反对罗马教皇的新教;建立廉价教会;废除教阶制度;简化宗教仪式;神职人员可以结婚。 2、结果及意义: ①建立了不受罗马教皇管辖的新教会,用人文主义的宗教观挑战教皇的权威,严重冲击了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建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 ) A.教权高于王权B.王权与教权平等C.王权高于教权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2、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学说,针对的是教皇的因行称义,由此A.贬低了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B.推翻了罗马教廷的统治地位 C.揭开了西欧宗教改革的序幕 D.树立了人文主义的宗教观念

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复兴

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复兴 今年暑假参加了英国雷丁的大学的可持续建筑的暑期课程,收获颇丰。虽然并非自己专业所及,但也时刻不忘用脚步去丈量去感受英国城市特殊的气质。苦于没有完全掌握课程所授的同时,以外的收获了许多对于城市规划问题的思考。算是不虚此行吧。 英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强国,无论是工业化还是城镇化都走在世界的前列,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城市化。我并不认为现状谈中国的城市复兴就为时过早。相反,中国的城市复兴如果不伴随着城市化来进行,那么我们就可能在大量的城市建设中迷失自己的性格,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这些损失会带来城市精神的缺失。我们一边在造城一边在毁城,一边塑造着物质文明一边埋葬我们的文化。借着此次课程我产生了一下几点关于文化,关于城市,关于复兴的思考。 20 世纪后期,英国许多城市经历了急速的变革。这种变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城市经济结构重组使城市由制造业中心转变为第三产业的基地和消费场所。第二是郊区化的趋势使得城市的许多功能从城市中心或内城向城市群转移。这两种变化导致许多传统的城市面临巨大衰退,承受着复杂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问题压力。在此背景下,英国开始了城市复兴的历程。“城市复兴”就是让衰败的城市重新焕发生机。1992 年,伦敦规划顾问委员会将“城市复兴”定义为:用全面及融会的观点与行动为导向来解决城市问题,以寻找对一个地区得到在经济、物质环境、社会及自然环境条件上的持续改善。在英国城市复兴中,文化是复兴的核心,在复兴实践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一、城市复兴中的文化政策 城市更新活动最初往往只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社会因素。后来这种状况发生了转变,开始充分利用文化活动以促进城市复兴。因为文化活动具有费用低、形式灵活而且能积极响应当地的需要等优点。这种做法也是源于城市复兴策略的一个重要调整,即把当地民众的参与视为城市复兴得以成功的一个关键。1988 年英国政策研究委员会的研究报告《英国文化艺术的经济重要性》指出,英国有 50 万人从事与文艺有关的工作,而且文化艺术已成为第四大出口盈利产业。当代的系列会议(如英美艺术协会举办的会议),也积极推动了当地政府与私人开发商对于文化艺术产业的认识。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利物浦船坞的重新开发。该项目包括一个海上博物馆和电视台,事实证明,它是一个高盈利的文化复兴行动,并为20 世纪 80 年代的城市复兴定下基调。 英国城市复兴进程中文化政策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重建时期(1940- 1960):这一阶段城市复兴的工作重点在经济增长、物质环境和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城市文化侧重于通过歌剧院、博物馆、公立剧院等文化服务设施对公众实施文化教育。(2)参与时期(1970- 1980):政府在文化政策中给予城市规划更高支持,也给予实验剧场、摇滚乐团和独立电视等文化活动及其人群更多支持。(3)城市营销时期(1980 年至今):作为对欧洲国家经济危机性结构的反应,政府希望通过文化政策使本地经济基础多样化,文化政策的重点被放在提升城市形象、吸引外来投资和建立合作伙伴组织上。 二、城市复兴中文化因素的作用 文化已经成为城市复兴中不可或缺的成份,成为复兴的核心。在焕发旧区的活力与生机、为地区发展赢得经济来源等方面,文化的重要性一方面表现在对现

第13课城市的复兴

第13课城市的复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11世纪后,西欧城市再度兴起;意大利北部、法兰西南部和北海沿岸地区中世纪城市兴起最早;城市争取自治斗争的常用方式是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知道英法等级代表会议召开的时间。 理解西欧中世纪城市复兴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理解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显著特征之一。 2、过程与方法 分析城市兴起的原因,初步掌握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历史现象出现及发展变化原因的方法。 分析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影响,初步学习运用从经济状况、政治形态、时代特征的视角,解释历史事件特征、作用与影响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城市的复兴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等级君主制产生的背景与影响 三、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复习西欧封建制形成于确立的时间,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形成于6世纪,基本确立于11世纪。经济上庄园经济;政治上二元政治、封建等级制、封建割据;思想上神学主宰着精神世界)那么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封建经济的繁荣和政权形式形式的变化。 请大家看标题,看到“城市的复兴”这个题目,尤其是“复兴”两个字,有的同学必然会产生疑问,什么疑问呢? 同学:既然是城市的“复兴”,说明此前必然有一个城市的“繁荣”和衰落时期。 那么,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这段城市的繁荣和衰落期应该是在什么时候呢? 同学:繁荣期是在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衰落则应该是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嗜血成性日耳曼人摧毁古罗马时期繁华的城市。 正是有了西欧历史上这样一段繁荣和衰落期,所以公元11世纪开始重建的城市便理所当然地称之为“城市的复兴”了。城市的复兴是一个简单重建过程。请大家看以下材料: 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却充满了生机,它是在封建社会主流体制外不断发展的,形成了新的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蕴育出早期的资本主义。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和演进》钱教授对城市复兴后给予高度评价。称这股体制外的力量孕育了早期资本主义。我们这堂课就和大家探讨这个问题。 一、城市的复兴 中世纪城市的复兴是在11世纪,看课本复兴的原因是什么?(课本:生产力的提高和商业经济的发展)

(精选)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练习题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一、单项选择 1.14—16世纪,欧洲思想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文化巨人的推动 B.新航路的开辟 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教会控制的削弱 2.“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正处于古典文明再生的时代,他们的生活重心不再只有上帝,也逐渐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这表明当时“知识分子”追求的思想是() A.自由主义B.封建神学 C.人文主义D.民主平等 3.王老师在讲授“文艺复兴”教学内容时,根据课标要求,以“文艺复兴不是复古而是创新”为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下面四位同学的观点中,你认为符合主题的是() A.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C.一次伟大的政治变革 D.无产阶级的文化运动 4.下列有关文艺复兴作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B.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实质上复兴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5.“在地狱里,他看到强盗、贪官污吏和高利贷者,还见到给当时在世的教皇预留的一个位置;在炼狱里,一些政治上失势而受排挤的人,日后将可能升入天堂;在天堂里,正人君子和贤明君主享受着无上的快乐。”这是但丁描述他漫游地狱、炼狱和天堂时的所见所闻。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A.但丁反对天主教,颂扬人的价值

B.但丁信奉佛教,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C.但丁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歌颂教会 D.但丁厌恶天主教会,率先对天主教会提出批评 6.一次座谈会上,朱老师说:“我刚从达·芬奇和莎士比亚的故乡回来。”朱老师去的地方是() A.意大利和英国 B.英国和法国 C.意大利和法国 D.英国和俄国 7.莎士比亚曾是伦敦环球剧院的股东、演员和剧作人。他的经典剧作,现在依然还是剧院的唯一选择。下列他的哪一部戏剧可以选择在此上演() A.《最后的晚餐》 B.《蒙娜丽莎》 C.《神曲》 D.《哈姆雷特》 8.下表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及其作品(部分),表格中的信息充分表明() A.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 B.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C.文艺复兴的先驱是拉伯雷 D.传播人文主义的主要方式是戏剧 二、组合列举 9.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在人类历史的星空中闪耀着光芒。 (1)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城市出现了____________萌芽。 (2)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可以体现出____________精神。

以文化创意带动城市复兴

以文化、创意带动城市复兴 【摘要】:以文化推动城市复兴是现今世界盛行的发展策略,是这种文化导向的发展策略却并不是城市复兴的万能钥匙,在实施过程中不仅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空间塑造产生了许多问题,而且也给文化的发展造成了变异和危机。通过一个批判性的视角,对文化引导的城市复兴策略失效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国当前的城市复兴实践呈现一个冷静的思考 【关键词】城市复兴;文化;创意;导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始终经历着持续的变化,它们不曾静止、不曾停止,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我们不能以19 世纪的方式来解决21 世纪的问题,世界城市系统已经历了剧烈变革。新形式下城市每个层面都发生基础性的变化,往日解决问题的方法很难奏效,寻求新的战略途径成为必然。 1城市文化的理解 1.1文化的概念 文化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城市政策已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今多项政策都强调将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地方文化和提升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富和国家以及地方的重大目标。但同时由于城市文化具有广泛性,经常被模糊使用以及在不同背景下使用,是的城市文化的含义愈加模糊,城市发展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变得更加混乱。通过查阅资料及相关

调查,虽然无法对城市文化提出明确的定义,但基本可将城市文化概括为三个方面:文化遗产‘文化实践’文化表达。○1文化遗产是指历史城区城镇风貌与建筑,郊区花园城市和社区以及当代建筑。○2文化实践是指发生在城市中心、社区、组织和生活中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居住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消费方式、家庭传统、公共生活参与等。○3文化表达包括个体形式和实惠形式,如艺术、音乐、戏曲、电影、设计、手工艺,同样包括节日忽然运动。多样化的文化表达不仅包括文化生产和消费,也包括高压文化和大众文化。 1.2文化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通过文化政策的促进作用,提升城市中心生活和城市公共社会生活(尤其是夜间和周末),这样能减少交通需求,促进公共交通发展,减少绿化地区新增居住建筑,鼓励使用现有建筑和“棕地”(已开发使用的土地),使得城市更能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自豪感。通过标杆项目和社区为基础的文化项目能对当地环境产生强大的影响,能促进公众的地方休闲消费;提升建成环境的设计质量。通过示性的建筑项目,通过展示和教育计划的提升城市环境标准,加强市民环境意识。 1.3城市文化中的传统要素 城市文化中传统要素是组成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传统的建筑风格艺术,传统的社区生活,地方特色手工艺,民俗民风等。这些传统要素形成了一个地区的标识与身份。其保护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城市文化中的传统要素构成了人们的集体记忆,这些传统要素通过长期的积累沉淀被人们广泛的接受和传承保留下来。其次,这些传统要素有利于增强地区的标示性,更深刻的体现了地区特色,给地区带来活力和形成持续的吸引力。第三,在一定程度上

(部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教案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意大利的地理位置;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著名城市;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主要著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简述文艺复兴的背景及其核心内容和实质。 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作品和成就都是历经磨难,经过不懈努力而取得的,鼓励学生从小树立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念和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难点:文艺复兴的实质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小组合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14世纪中叶起,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起源于意大利,传播于欧洲大陆和英国,被认为是新时代的先兆。这个新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人们的思想会发生什么变化? (二)、讲授新课: 一、文艺复兴 1、意大利的地理位置:地中海 14世纪的,阿拉伯商人从中国等东方国家运来瓷器、茶叶、丝绸等商品,转运的地中海沿岸,再由意大利商人,贩卖的欧洲各地。在中西贸易中,意大利人处于中转站的地位,所以意大利的一些城市,繁荣,发展起来。 2、文艺复兴的背景: 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种被称为人文主义的思潮逐渐流行,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比较一下不同时期的圣母画像,我们可以看出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中世纪时期的圣母 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 中世纪时期的圣母:冷漠,缺少人情; 文艺复兴时期的圣母: 突出了人性。 3、文艺复兴:①核心内容: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②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实质: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 其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4、影响: 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文艺复兴运动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的基础。 二 、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 1 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与《神曲》 青少年时期刻苦学习,博览群书,终成一位多才多艺,学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欧宗教改革运动的有关内容。主要应掌握西欧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主要教派及重大历史意义,马丁·路德及德国宗教改革,加尔文及其新教等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宗教改革的产生、主要内容、意义等的分析把握,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宗教改革时期主要人物及其思想、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加深对宗教改革在历史上作用的认识,尤其通过对主要人物马丁·路德和加尔文改革精神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真理、不畏困难向前进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理解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理解加尔文宗教思想。 教学难点:宗教改革时期人文思想的含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当今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是哪一个?梵蒂冈城国——教皇国,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 今天虽小,但中世纪的的教皇国势力很大。那么我就来看一下中世纪的欧洲,教皇究竟有怎样的权威? 展示——“卡诺莎之辱”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据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 问题: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 讨论:是欧洲中世纪王权屈从于教权。(教权强于王权) 投影:教皇英诺森三世说过这样一句话:“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的势力受到削弱从何时开始的呢?宗教改革。 讲授新课: 情景一:教堂门前的大字报 1517年10月31日,维登堡大教堂门口聚集起了更多的人,他们不是来做弥撒的,而是来看教堂大门旁边贴出的一张文告:“关于赎罪券的效能......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丁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教皇贪婪爱财的欲望......”“教皇在一切富人中是最富有的人,他的钱比伊朗高原米底国王的还要多,为什么他自己不出钱造教堂呢?为什么要穷苦百姓筹集募捐呢?......” 教堂里的神父挤进人群,看到文告的作者署名“马丁·路德”,他立即去向主教报告此事。教皇怒火中烧,他派人颁布诏书,限马丁·路德六十天之内悔过,否则就革除他的教籍,并致杀身威胁的言外之意。 思考:为什么马丁·路德冒着生命危险去做这件事?这样做有何影响? 1、根本原因: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2、德国的分裂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从中古以来形成的分裂割据局面依然存在。16世纪初的德国在名义上虽然是“神圣罗马帝国”,但许多封建领主俨然是独立的君主,他们有自己行政组织,自己的军队,自己的法律和自己的货币。而天主教会为了更好地控制德国,保持德国的分裂局面。国家的分裂使资本主义发展受阻,为实现统一也需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 3、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民族观念的崛起,民族

开放街区+老工业城市复兴+多规合一

老工业城市复兴策略研究 工业区衰落的根源 (1)区位优势的转变区位优势理论认为,由于市场要素的变化,使区域优势丧失。另一方面,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会导致企业布局过于密集,从而出现人日过剩、失业率升高、地价昂贵和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吸引力下降。 (2)产业结构不合理。老工业区往往产业类别单一,高度集中于某几类传统产业,呈现出明显的“刚性”;产业布局过度集中于大中城市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带来一系列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违背了产业结构有序演变的规律。 (3)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随着科技进步和需求改变,原有的产品跟不上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导致产品积压,企业亏损,竞争力下降。 (4)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下降。缺乏创新,产品质量、更新速度降低,导致了相应产业的衰落。 总之,主导产业领域知识和技术等综合优势的丧失是产业和经济衰落深层次原因。 自 20 世纪中叶起,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国家进入后工业时代,传统制造业发展陷入停滞,工业生产作为城市主要职能的地位下降,基本原料采集和初始制造加工等产业向欠发达地区大规模转移,重工业厂房、港口码头和矿区逐渐被废弃。由于城市中心制造业的衰败,城市中心区聚集了大量失业人口,传统城市出现失业、投资外溢、贫富差距悬殊等社会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城市生活设施不足、工业土地闲置、旧城中心建筑破败、公共空间建设与管理难以为继等方面。 世界典型老工业基地改造模式 (1)锈带复兴—美国模式 美国锈带。主要是指美国中西部一带的老工业区,随着制造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比例急剧下降,这些地区开始逐步走下坡路,遗弃的工厂锈迹斑斑,衰落导致该地区经济萧条。改造策略 培植自身优势产业,推动合理的工业布局。开拓出口生产,构建出口型经济格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顺应经济产业发展需要。在生产率日益提高、用工人数急剧减少的情况下,大力发展金融、通讯、旅游、医疗等服务业,大力推动了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运用高新技术手段,调整产业结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基点。制定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有关政策。(2)矿山到公园—德国模式 改造策略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资源枯竭地区的工业转型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政府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投资政策,简化审批手续,以吸引外商投资;因地制宜,发挥本地伏的优势,在转型改造的同时,注意保持本地区传统历史文化;在改造传统工业的同时,还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积极引进竞争机制,不排斥外国企业区域内的竞争,加速了产业的优化组合;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教案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知道文艺复兴这一史实,理解产生于意大利的原因,分析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源文艺复兴的背景,培养根据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感受文艺复兴的成果,培养通过感知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文艺复兴发展的原因,理解文艺复兴核心人文主义;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文艺复兴的内容及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 人文主义的理解——以普遍的人性掩盖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联翩,那里有世界最具权威性的足球赛;有最神秘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有世界著名的永恒之城──罗马。就在这片土地上,也曾出现了斯巴达克斯、但丁、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伽利略、马克·波罗等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走进14、15世纪的意大利,探寻当时文化、思想繁荣的足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文艺复兴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 1.教师讲述:意大利是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的地方,以佛罗伦萨为例,佛罗伦萨是当时欧洲最著名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中心,在1338年已拥有200多家毛织业工场。在13世纪末,佛罗伦萨的钱庄、银行已遍设西欧各大城市,在西欧货币市场上取得了支配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后的社会状况是文艺复兴的“源”;文化上回忆古代希腊、罗马高度繁盛的文化思想遗产,以及意大利保留了大量文化成果,汇集大批文化名人等史实,文化的传承发展是文艺复兴的“流”。 2.问题思考:探讨意大利成为西欧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的原因。 (二)文艺复兴 1.含义: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动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2.实质: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肯定人性,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 目标导学二:但丁 “文学三杰”(薄伽丘、但丁和彼特拉克) (1)●薄伽丘: 代表作:《十日谈》 思想主张: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2)●但丁(如图):“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代表作:《神曲》 思想主张: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 (3)●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代表作:《歌集》 思想主张: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目标导学三:达·芬奇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 文艺复兴运动习题精选第六篇

2019-2020学年度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文艺复兴运动习题精选第六篇 第1题【单选题】 历史上,非洲大陆曾经饱受苦难,下列事件和非洲的苦难没有关联的是( ) A、文艺复兴 B、殖民掠夺 C、三角贸易 D、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 ) A、它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B、它没有将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C、它没有把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全部复兴出来 D、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要求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两个发现分别指( )

A、文艺复兴 B、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C、启蒙运动 D、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是( ) A、但丁 B、达?芬奇 C、莎士比亚 D、爱因斯坦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史实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是( ) ①文艺复兴②新航路开辟③资产阶级革命④工业革命⑤殖民扩张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但丁在地狱给天主教教皇留了个位置,反映出但丁希望( ) A、推翻天主教会 B、取缔天主教 C、批判教皇伪善 D、取消教皇教职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 ) A、欧洲基督教会崩溃和解体的历史 B、资本主义兴起的产业革命史 C、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历史 D、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史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精品教案

《文艺复兴运动》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围绕文艺复兴的背景、文艺复兴的兴起、实质以及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成就,这里需要引导学生来理解文艺复兴并不是简单的“复兴”,这里有继承,更有创新。通过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成就介绍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艺复兴的理解。同时可以通过归纳比较的方式,让学生绘制表格对本课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成就进行总结,形成整体感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知道文艺复兴这一史实,理解产生于意大利的原因; 2、分析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源文艺复兴的背景,培养根据史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感受文艺复兴的成

果,培养通过感知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文艺复兴发展的原因,理解文艺复兴核心人文主义;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介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情趣和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文艺复兴的内容及代表人物。 【教学难点】 人文主义的理解——以普遍的人性掩盖阶级社会中人的阶级性。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联翩,那里有世界最具权威性的足球赛;有最神秘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有世界著名的永恒之城──罗马。就在这片土地上,也曾出现了斯巴达克斯、但丁、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伽利略、马克·波罗等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走进14、15世纪的意大利,探寻当时文化、思想繁荣的足迹。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文艺复兴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 1.教师讲述:意大利是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的地方,以佛罗伦萨为例,佛罗伦萨是当时欧洲最著名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中心,在1338年已拥有200多家毛织业工场。在13世纪末,佛罗伦萨的钱庄、银行已遍设西欧各大城市,在西欧货币市场上取得了支配地位,资本主义

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

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城 市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的 原 则 和 意 义 相 关 概 念 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不仅包括人类历史上遗留的物质遗存,还包括一切与人类发展过程相 关的知识、技术、习俗等无形文化资产。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筑遗产:不仅包括品质超群的单体建筑及其周边环境,还包括城镇或乡村的所有具有历 史和文化意义的地区 产业遗产:指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的文明遗存,他们具有历史的、科技的、社会的、建筑的 或科学的价值 文化景观:是人和自然共同的作品,是人与所在自然环境多样的互动,具有丰富的形式。 文化线路:是一种路上道路、水路或者混合类型的通道,其形态特征的定型和形成基于他 自身的动态发展和功能演变。它展示了人类迁徙和交流的特殊文化现象,代表了一定时间 内国家和地区内部或国家和地区之间人的交往和文化传播。 20世纪遗产:指产生于20世纪,年代不甚久远的建筑、建成环境和文化景观。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的 基 本 原 则 1)原真性原则: 原真性是定义、评估、监控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原则。在保护过程中,尽量使历史建筑及 其周边环境尽量少的改变,是历史保护的基本要求。某些城市把重建仿古街、仿古建筑当 做一种保护方式,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2)完整性原则 历史遗存均与周围环境同时存在,我们往往只对主要的纪念性建筑进行保护,却忽视了对 其原有环境的保护,削弱了文物古迹的价值 3)永续性原则 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要认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长期性和连续性。永续发展强 调城市建设的人性化,城市遗产保护更应立足于城市自然环境、历史变迁,并充分利用自 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中的现有资源,不断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生命价值 城 市 文 化 遗 产 保 护 的 意 义 1)文化遗产是城市历史的见证和记忆 城市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遗产是城市历史的 见证,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城市的文化记忆 2)文化遗产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资源 文化遗产具有多方面的资源效应,在宣传城市形象、维系乡土情结、发展旅游产业等方面 具有重要作用,进而振兴地方经济的文化 3)文化遗产保护是塑造城市特色的基础 城市特色是一个城市可识别性的重要标志,世界上有魅力的城市都有着历史上形成的多彩 的城市形态,现代化的城市除了时代气息,更要有地方文化传统,文化遗产对于塑造城市 特色有着重要意义 4)文化遗产保护是城市永续发展的需要 保护文化遗产是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永续发展的需要,是贯彻科学发 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历程以及国际宪章

城市复兴

“城市复兴”理论辨析 城市的未来就是地球的未来 21世纪被称为城市世纪,它将证明且被证明着:人类注定是一种城市化的生物。城市从来就没有停止变化,城市从来就不是静止的,这种变化也永远不会完结,这种动态的过程将永远根据新的情况进行调整与被调整。 在二战的重建阶段之后,当时的西欧国家经历了一段长时间平稳高速的经济增长期,社会呈现出了一派富足祥和的气氛。作为这个社会的成员,民众可以负担得起更好的居所,消费品的种类和数量都急剧增加,对于高税收的政府来说,公共服务和福利都得到了可观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口投身于制造业和日益拓展的服务业,这种美好时光一直持续到1973年阿以战争爆发和石油危机的出现。 在这一时期,因失业和经济竞争而引起的产业生产利润降低及社会成本增加,给西欧部分发达国家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政压力,导致公共开支和服务支出的削减。不断扩大的城市贫困和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的变更,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 与此同时,许多城市的原有基础设施,特别是那些在十八或十九世纪末迅速扩展的工业城市,变得越来越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需要重新进行整合,但它们往往面临的是高额的投入成本。这些城市面临的其它社会问题也变得愈加明显: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社会从未如此关注过经济竞争和城市化所带来的越来越高的环境成本,以及对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需求。 上述这些情况表明,上个世纪后期,西欧的许多城市经历着现代史中最为急速的变革。这种变革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城市经济结构的重组,使得城市作为制造业中心的作用基本被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城市成为第三产业的基地和消费的场所。 ●第二是逆中心化或郊区化的趋势,这种变化使得城市的许多功能从城市中心或内城向城市群转移。 这两种变化,直接导致了许多西欧城市中出现了大量建筑和土地被闲置,环境品质下降,大量失业劳动力的增加和随之而来的各种城市问题。这种衰退,在那些传统工业城镇、城市甚至区域表现得尤其明显,特别是那些传统上以化工、纺织、钢铁制造、重工业、造船、港口、铁路运输和采矿业为支柱产业的地区。 面临衰退的这部分欧洲城市在承受着复杂的经济、社会、物质环境、生态环境和财政问题压力下,在处理过去遗留下来的夕阳产业的同时,还不得不为投资和经济的增长进行新一轮的竞争。 “城市复兴”理论的提出 虽然西欧各国的政治、社会、经济和历史的背景条件不同,遇到的问题也有所不同,但西方现代城市发展的基本趋势应该说是一致的。如果按照城市更新及相关理论发展的脉络来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战后西方城市特别是内城和旧城更新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基本上是沿着清除贫民窟-邻里重建-社区更新的脉络发展,指导旧城更新的基本理念也从主张目标单一、内容狭窄的大规模改造逐渐转变为主张目标广泛,内容丰富,更有人文关怀的城市更新理论。按照有关城市更新的理论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可以看到如下的情况,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3课《文艺复兴运动》检测试卷(含答案)

《文艺复兴运动》检测试卷 1.“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够了。”材料所反映的思想最早产生于() A.文艺复兴时期 B.启蒙运动时期 C.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2.历史老师在讲授“文艺复兴运动”时,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下面四位同学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运动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文艺复兴运动反映了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C.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政治变革 D.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无产阶级文化运动 3.“在地狱里,他看到强盗、贪官污吏和高利贷者,还见到给当时在世的教皇预留的一个位置;在炼狱里,一些政治上失势而受排挤的人,日后将可能升入天堂;在天堂里,正人君子和贤明君主享受着无上的快乐。”这是但丁描述他漫游地狱、炼狱和天堂时的所见所闻。下列结论合理的是() A.但丁反对天主教,颂扬人的价值 B.但丁信奉佛教,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C.但丁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歌颂教会 D.但丁厌恶天主教会,率先对天主教会提出批评 4.14—16世纪,欧洲思想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文化巨人的推动 B.新航路的开辟 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教会控制的削弱 5.文艺复兴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教会宣扬的悲观庆世观念逐渐失去市场,人们把关注的中心由教会所代表的”神”转到人类自身上,这就是历史学家所说的“人的发现”。上述材料反映出文艺复兴() A.主张建立“节俭教会” B.推动了自然科学发展 C.解释了封建神学观念 D.转变了人的价值观念 6.史学家布克哈特评价一场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他评价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宗教改革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7.“中世纪中期的宗教文化……处处崩裂有声,一些裂缝日益扩大,关于人的新鲜思想的涓涓细流从中流出。”下列作品能体现出材料中“新鲜思想”的是() A.《荷马史诗》 B.《神曲》 C.《物种起源》 D.《复活》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学习目标 1、掌握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主要成就。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 及意义。 2、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推动作用。 学习敢于追求真理、勇于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 重点难点精归纳 一、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 1、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早期的资产阶级。这是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的先决条件。 2、意大利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中心地带,保留了大量古代文化的遗存。 3、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攻占后,许多学者逃到意大利。他们带来了许多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促进了意大利人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研究, 4、意大利是罗马天主教会的大本营,教会的腐朽、教士的堕落表现得淋漓尽致,便于知识分子对其展开针锋相对的鞭挞与讽刺。 二、文艺复兴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表达思想和原因 1、当时封建神学古据绝对统治地位,教会势力强大,压制了其他思想的发展。 2、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大多以古代希腊罗马的文明成果为依据。

3、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无力与封建神学正面交锋。 知识点巧助记 萌芽出现意大利, 文艺复兴由此起。 人文主义做指导, 作品万千平地起。 先驱但丁创《神曲》, 莎士比亚、达·芬奇。 要问复兴为何物? 解放思想促时势。 典型例题巧突破 考点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例1、(四川内江中考)14-16世纪的西欧,随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最先掀起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解析: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发起了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故选C项。 答案:C

2019-2020年川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资本主义的兴起第13课 文艺复兴运动习题精选第十七篇

2019-2020年川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资本主义的兴起第13课文艺 复兴运动习题精选第十七篇 第1题【单选题】 古代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同时也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是( ) A、《天方夜谭》 B、《荷马史诗》 C、《十二铜表法》 D、《哈姆雷特》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关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B、两次运动中心都在意大利 C、但丁是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 D、伏尔泰是文艺复兴的先驱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权”否定“神权”的社会根源在于( ) A、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B、反对天主教会,弘扬神性的封建思想 C、资产阶级个人主义 D、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恩格斯说:“意大利是一个典型的国家,自现代世界的曙光在那里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人物。”这里的“现代世界的曙光”是指( ) A、西欧城市的兴起 B、新航路的开辟 C、文艺复兴 D、基督教的创立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手工工场最先出现与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的时间和地点都是在( )

A、14世纪的意大利 B、14世纪的德意志 C、15世纪的英国 D、16世纪的法国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代表作品有( ) ①《拉奥孔》 ②《米罗的维纳斯》 ③《掷铁饼者》 ④《蒙娜丽莎》 ⑤《最后的晚餐》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④⑤ 【答案】: 【解析】:

046从“城市更新”到“城市复兴”:规划理念与国际经验

从“城市更新”到“城市复兴”:规划理念与国际经验 罗翔郭云 【摘要】新形势下,传统的关注中心城区物质空间、以改造项目为途径的城市更新理念正逐渐演化为包含更大空间尺度、更丰富内涵的城市复兴理念。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代城市衰败的主要原因,并辨析不同语境下,从城市更新到城市复兴的内涵差异,进而结合国际经验,提出城市复兴的主要模式和策略。在此基础上,比较中国的城市复兴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宏观背景与微观机制,并提出具体的应对建议。 【关键词】城市更新;城市复兴;理念;模式;策略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主要工业国家(欧美及日本)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伴随着从工业化时代向后工业化时代的迈进,快速发展的城市开始出现衰败萎缩的迹象。1990年以后,大量东欧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现象。根据联合国人居署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408座城市的分析表明,尽管快速或高速的城市增长仍然是发展中地区大多数国家的主要现象,但在1990-2000年间,143个样本城市存在人口数量下降的现象;该报告还表明,至2005年,全球每六个城市中就有一个城市在经历人口减少和衰退。尽管我国正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2011年城镇化率超过50%,并将于2020年达到57%;同时也要看到,人口向心集聚的同时也伴随着城市郊区化现象,中心城区后续发展乏力面临转型困境,老社区设施配套陈旧供需矛盾突出等。有鉴于此,研究者提出:中国的城市规划师要未雨绸缪,不仅肩负“为了增长而规划”的职责,也准备好“为了萎缩的规划”,两者结合方能实现更健康的城市与区域发展。本文将在梳理从“城市更新”到“城市复兴”的概念演化基础上,综述城市复兴的内涵、模式和国际实践经验,并以提出适应中国基本国情和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启示和借鉴。 1.理念演化:从“更新”到“复兴” 1.1背景:城市衰败的主要原因 (1)经济转型:去工业化 20世纪中叶起,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欧美国家进入后工业时代,传统制造业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