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胺-2,5-双磺酸

苯胺-2,5-双磺酸

磺化吐氏酸

名称苯胺-2,5-双磺酸(2-氨基对苯二磺酸)

英文名称Aniline-2,5-disulfonic acid(2-amino-para-benzene disulfonic acid

化学式C6H7NO6S2

分子量253

物化性质结晶体易溶于水,吞入有毒产品质量外观灰白色细粒结晶

含量含量,%≥60;不溶物,%≤0.1;苯胺三磺酸含量,%≤1.5

用途本品为染料中间体,主要用于制造直接耐晒蓝RGL、活性翠蓝KGL、活性嫩黄和活性橙,荧光增白剂等。

生产工艺路

线间氨基苯磺酸用发烟硫酸磺化后,稀释,中和,脱色,再加食盐盐析而得。

毒性和防护本品有毒,对皮肤有刺激性,操作中应注意避免吸进或吞入。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具,避免沾及皮肤。

包装及贮运采用内衬塑料袋的木桶包装。每桶50公斤。贮存于阴凉、通风、干燥处,防热、防火、防潮。

二苯胺

1、物质的理化常数 CA 国标编号: 122-39-4 S: 中文名称: 二苯胺 英文名称: Diphenylamine;N-Phenylaniline 别名: N-苯基苯胺 分子 分子式: C12H11N;(C6H5)2NH 169.22 量: 熔点: 52.85℃ 沸点:302℃ 密度: 相对密度(水=1)1.16 蒸汽压: 153℃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苯、乙醇、乙醚等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 无色至灰色结晶体 状: 危险标记: 用途: 用于染料、抗氧剂、药品、炸药和农药的合成 2. 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接触者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消瘦等症状。长期接触后皮肤粘膜出现刺激现象,也可引起膀胱癌,出现尿频或血尿等症状。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能损害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血液系统。毒性作用与苯胺相似。 急性毒性:LD502.9g/kg(小鼠经口);11.5g/kg(大鼠经口) 致畸性:大鼠经口最小中毒剂量7500mg/kg(妊娠期17~22日)阳性。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环境监测资料,1986(1-2)》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色谱/质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废水中N-亚硝基二苯胺等化合物[刊]/樊泉//化工环 保.-1989,9(1).-40~44 5.环境标准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用砂土混合,逐渐倒入稀盐酸中(1体积浓盐酸加2体积水稀释),放置24小时,然后废弃。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废料同可燃溶剂掺和后再焚烧,焚烧系统要有后燃煤室,焚烧炉排出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紧袖工作服,长筒胶鞋。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二苯胺磺酸钠MSDS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中文品名:二苯胺-4-磺酸钠英文品名:Sodium diphenylamine-4-sulfonate 中文别名:二苯胺-4-磺酸钠;4-(苯胺基)苯磺酸钠盐英文别名: Sodium diphenylamine-4-sulfonate;Diphenylamine-4-sulfonic acid sodium salt;4-(Phenylamino)benzenesulfonic acid sodium salt 主要用途:科研 2.危险性概述 2.1危险性类别:无资料 2.2侵入途径:经皮、吸入 2.3健康危害:造成皮肤刺激。造成严重眼刺激。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人体吸入引起高铁血红蛋白形成,一定浓度后引 起苍白病。一般 2~4 小时或更长时间后发作。 2.4环境危害:无资料 2.5燃爆危险:无资料 3.成分/组成信息组成信息:纯品主要成分 CAS RN 含量(%) 二苯胺-4-磺酸钠6152-67-6 —— 4.急救措施 4.1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20~30 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4.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10~15 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4.3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4.4食入:饮水,禁止催吐。如有不适感,就医。 5.消防措施 5.1危险特性:无资料 5.2有害燃烧产物: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硫氧化物, 钠的氧化物 5.3灭火方法: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4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6.泄漏应急措施 6.1应急处理:使用个人防护设备。防止粉尘的生成。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保证充分的通风。将人员撤离到安 全区域。避免吸入粉尘。 7.操作处置与储存 7.1操作注意事项: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防止粉尘和气溶胶生成。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 的防火保护措施。 7.2储存注意事项:贮存在阴凉处。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对湿度敏感。 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8.1作业场所职业接触限值: MAC(mg/m3): 无资料 PC-TWA(mg/m3): 无资料PC-STEL(mg/m3): 无资料 TLV-C(mg/m3): 无资料 TLV-TWA(mg/m3): 无资料TLV-STEL(mg/m3): 无资料 8.2检测方法:无资料

年产1000吨高质量3,4-二氯苯胺

项目名称:年产1000吨高质量3,4-二氯苯胺 1、产品功能及应用领域: 3,4-二氯苯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是合成环丙草胺、敌稗、敌草快、草克尔、新燕灵、敌草隆、利谷隆、草不隆和苯酰敌草隆等除草剂与酰胺唑杀茵剂的重要原料,也用于生产一系列医药和染料等中国体,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技术特点简要说明:采用自制的改性镍催化剂,活性高,选择性好,寿命长,其始原料3,4-二氯硝基苯几乎100%转化,并减少了氢解脱氯反应,分离的平均总收率94.9%,氢解脱氯水于0.2%。溶剂甲醇和催化剂回收套用,失活的催化剂可再生套用。催化加氢绿色合成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提高原子利用率,从源头减少“三废”产生量。比传统铁粉还原法“三废”减少95%以上。 本项目以3,4-二氯硝苯为主要起始原料。3,4-二氯硝基苯通过对氯硝基苯氯化或邻二氯苯经硝化和分离制得,省内外均有生产,且价格较低,可直接外购。故本项目以3,4-二氯硝基苯为主要起始原料,经溶解,催化加氢还原,分离和烘干等工序生产3,4-氯苯胺,收率≥95%。 2、本技术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比较: 自行研发的催化剂完全可以替代国内外文献报道的Pb/C、Pt/C、Ru/C改性lr和镍合金催化剂。本项目中采用的催化剂和产品保护剂未见文献报道。设计了传质和传热好的加氢反应釜,巧妙地过滤和分离设备,减少了催化剂和产品的损耗,有利于安全生产。 在“催化加氢多功能装置”试验结果,催化加氢转化率≥99.5%,产品总收率≥95%,产品纯废≥99%,其主要原因是采用自制的改性镍催化剂,活性高,选择性好,使3,4-二氯硝基苯、氧化偶氮苯和偶氮苯等反应物和稳定的中间产物均转化成3,4-二氯苯胺,同时减少了氢解脱氯的副反应,提高收率,降低生产成本。在产品中加入少量保护剂可防止产品氧化变质,确保产品质量。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年产500吨催化加氢多功能装置上进行了3,4-氯苯胺开发研究。由3,4-氯硝基苯经催化加氢制备3,4-二氯苯胺的工艺路线先进可行,在催化剂、加氢装置和保护剂方面创新,加氢转化率达99.9%,氢解脱卤≤1%,总收率94.9%,含量大于99%,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化工有限公司年产4000吨 N,N-二甲基苯胺项目安全预评价报告

XXXXXX 年产4000吨 N,N-二甲基苯胺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书 XXXXXX 资质编号:苏安评-PJ246 2004年2月

XXXXXX 年产4000吨 N,N-二甲基苯胺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书 法人代表: 审核定稿: 课题组长: 二○○四年二月

XXXXXX 年产4000吨 N,N-二甲基苯胺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书 评价人员

前言 XXXXXX是洪泽银珠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与新加坡大洋公司出资组建合资公司。公司组建后,利用自身的资源与地域优势,新建了年产20万吨元明粉公司,该工程于2002年9月破土动工,2003年4月竣工投产。 XXXXXX将主导产品元明粉做大做强的同时,把目光放在用新工艺、新技术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高回报率的有机精细化工产品上,以技术制胜、品质制胜、环保制胜来赢得市场竞争。为了满足市场需要,架建新的产品结构,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公司提出实施年产4000吨N,N-二甲基苯胺项目。该项目实施后,将会大大提升国内N,N-二甲基苯胺的生产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并为实现用高品质有机精细化工产品抢占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和制高点的产品策略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有力地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建设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很有投资的必要。 由于本项目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火灾、爆炸、中毒、噪声等危险及有害因素,为确保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实现设计、施工、投产使用的“三同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原劳动部第3号令和第10号令、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工作的通知》(安监管办字[2001]年39号)、江苏省人民政府第181号令《江苏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江苏省人民政府

实验二 高含量铀的测定——Fe(II)还原-钒酸铵滴定法

实验二高含量铀的测定——Fe(II)还原-钒酸铵滴定法 一、实验原理 矿样经盐酸、磷酸、氢氟酸、过氧化氢分解,在大于33%磷酸介质中,用硫酸亚铁铵,将铀(Ⅵ)还原到铀(Ⅳ)。同时钼、钒等干扰元素也被还原至低价状态,过量的亚铁和被还原至低价的一些离子,用亚硝酸钠氧化。四价铀与磷酸形成稳定的络离子[U(HPO4)3]2-不被氧化。过量的亚硝酸钠用尿素破坏,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用钒酸铵标准溶液滴定四价铀至六价,使溶液呈微紫红色,在30 s内不退即为终点。 二、主要试剂 (1)八氧化三铀基准试剂(纯度>99.95%);使用前经105~110℃烘至恒重,保存于干燥器中。 (2)磷酸(ρ 1.69 g/mL)。 (3)盐酸(ρ1.18 g/mL)。 (4)氢氟酸(ρ1.13 g/mL)。 (5)过氧化氢(30%)。 (6)硫酸溶液(2%)。 (7)磷酸溶液(1+2)。 (8)硫酸亚铁铵溶液(200 g/L)称取20 g优级纯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6H2O,溶于100 mL 2%硫酸中。 (9)亚硝酸钠水溶液ρ(NaNO2)=150 g/L:称取15g亚硝酸钠溶于100 mL水中。(10)脲素水溶液ρ(H2NCONH2)=200 g/L:称取20g尿素溶于100 mL水中。(11)二苯胺磺酸钠溶液ρ(二苯胺磺酸钠)= 2 g/L 称取0.2 g二苯胺磺酸钠,溶于100 mL 2%硫酸溶液中。 (12)铀标准溶液准确称取经预先处理过的基准八氧化三铀1.1792 g于150 mL烧杯中,加入5~20 mL浓盐酸,2~5 mL H2O2,盖上表面皿,于电热板上加热溶解,并蒸至近干,取下稍冷,加入10 mL (1+1) 盐酸,加热至盐类溶解,用水冲洗表面皿,将溶液转入100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1 mL含1 mg铀。(13)钒酸铵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4,6-三硝基苯胺

2,4,6-三硝基苯胺化学品安 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2,4,6-三硝基苯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2,4,6-trinitroaniline 中文名称2:苦基胺 英文名称2:TNA 技术说明书编码:3 CAS No.:489-98-5 分子式:C6H4N4O6 分子量:228.12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后可因喉、支气管的痉挛、水肿,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中毒表现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燃爆危险:本品属爆炸品,易燃,具强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温、震动、撞击、摩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在有防爆掩蔽处操作。用大量水灭火。遇大火须远离以防炸伤。在物料附近失火,须用水保持容器冷却。禁止用砂土压盖。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避免震动、撞击和摩擦。小量泄漏:用干石灰、苏打灰覆盖,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大量泄漏:与有关技术部门联系,确定清除方法。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溶剂回收中DMA和N,N—二甲基苯胺的快速测定

溶剂回收中DMA和N,N—二甲基苯胺的快速测定 摘要:本文建立了利用气相色谱标准曲线法测定回收溶剂中N,N-二甲基乙酰胺和N,N-二甲基苯胺的方法。实验发现,本方法对N,N-二甲基乙酰胺和N,N-二甲基苯胺检测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0.5ppm,回收率为97.1~101.7%,精密度RSD﹦0.015%,满足生产控制的需求。该分析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用于甲基硫菌灵生产过程中脱水塔顶、回收水槽、脱水中间槽等样品中N,N-二甲基乙酰胺和N,N-二甲基苯胺的快速测定。 关键词:气相色谱标准曲线法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苯胺 本公司甲基硫菌灵原药生产工艺中使用N,N-二甲基乙酰胺和N,N-二甲基苯胺作溶剂,采用精馏法对两种物质进行回收加以利用,需建立快速测定N,N-二甲基乙酰胺和N,N-二甲基苯胺的分析方法对生产进行控制。采用气相色谱标准曲线法进行测定,实验发现,气相色谱标准曲线法方法简便,分析时间短,分析成本低,故采用该方法进行生产控制。 二、结果与讨论 1.线性范围,回收率、精密度测定: 1.1线性范围 1.1.1DMA母液M-1的配制: 准确称取62.5g(精确到0.1g)N,N-二甲基乙酰胺到250mL容量瓶中,蒸馏水定容,摇匀。 系列标样的配制: 上述溶液以蒸馏水定容到刻度摇匀。 从上述系列标样中准确移取2mL到25mL容量瓶中,甲醇稀释,定容到刻度,摇匀。 根据散点图可以绘制出曲线的R2值为0.9999,线性范围为:0.002 mg/25ml~ 0.2 mg/25ml。 1.1.2CAT母液M-2的配制: 准确称取12.5g(精确到0.0002g)N,N-二甲基苯胺到250mL容量瓶中,甲醇定容,摇匀。 系列标样的配制: 上述溶液以甲醇定容到刻度摇匀。 从上述系列标样中准确移取2mL到25mL容量瓶中,加入2mL蒸馏水,甲醇稀释,定容到刻度,摇匀。进样后根据峰面积得出下图: 根据散点图可以绘制出曲线的R2值为0.9998,线性范围为:0.0002 mg/25ml~0.02 mg/25ml。 1.2 回收率 1.2.1样品制备 1.2.1.1准确称取1g(精确值0.0002g)DMA到250到250mL容量瓶中,甲醇定容,摇匀。(溶液A); 1.2.1.2准确称取0.1g(精确值0.0002g)DMA到250到250mL容量瓶中,甲醇定容,摇匀。(溶液B); 1.2.1.3分别从溶液A和溶液B中移取2ml到25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到刻度,摇匀,进样平行分析。

对硝基苯胺的合成

对-硝基苯胺的制备MSDS 化合物名称 分子 量 性状 比重 (d ) 熔点 (℃) 沸点 (℃) 折光率 (n) 溶解度 水乙醇乙醚 苯胺93.12 液体 1.022 -6.1 184.4 1.586 3.618∞∞冰醋酸60.05 液体 1.049 16.5 118.1 1.371 ∞∞∞ 乙酰苯胺135 .1 斜方晶 体 1.214 133.4 305 - 0.53 3.580 21.20 46.60 7.25 对硝基苯胺138 .1 淡黄色 针状结 晶 1.424 148.5 331.7 0.000 8 邻硝基苯胺138. 12 橙黄色 针状结 晶 1.44 69.7 284.5 一、实验目的 1利用乙酰苯胺制备对-硝基苯胺; 2掌握连续合成的方法,复习抽滤、重结晶等实验基础操作。 二、实验原理 由于氨基对于苯环是强活化基团(亲电试剂主要进攻其邻对位),故可生成对硝基苯胺及邻硝基苯胺,降低了对-硝基苯胺的产率,因此我们用乙酰基对氨基进行保护。而且,加入乙酰基后,由于其空间结构较大并且降低了氨基在亲电取代反应(特别是卤化)中的活化能力,使氨基由很强的第1类定位基变成中等强度的第1类定位基,使反应由多元取代变为有用的一元取代,这些均有利于后来的硝基在对位进行取代。在某些情况下,酰化可以避免氨基与其它功能基或试剂(如RCOCl,-SO2Cl,HNO2等)之间发生不必要的反应。 综合以上考虑,本实验中采用“乙酰苯胺→对-硝基乙酰苯胺→对-硝基苯胺”步骤进行合成。 以乙酰苯胺为反应物制备对-硝基乙酰苯胺,进而脱保护制备对-硝基苯胺,反应方程式如下:

NHCOCH3 +HNO3H2SO4 HOAc NHCOCH3NHCOCH3 + NO2 NO2 NHCOCH3NHCOCH3 + NO2 NO2NH2NH2 + NO2 NO2 +H2O KOH EtOH +CH3COOK 在制备对-硝基乙酰苯胺时,用醋酸做溶剂同时可以防止乙酰苯胺或对-硝基乙酰苯胺水解。对于产物来说,酸或碱都能够促使其水解,为了将粗产物中残留的酸中和掉而又不过量,实验中使用磷酸二氢钠,其中和结果是一种pH接近中性的缓冲溶液。由于邻-硝基苯胺形成分子内氢键,沸点低,对-硝基苯胺形成分子间氢键,沸点高,所以二者可以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 三、实验试剂 苯胺、浓盐酸、活性炭、乙酸酐、乙酸钠、冰醋酸、浓硫酸、浓硝酸、冰块、15%磷酸氢二钠溶液、95%乙醇、1:1硫酸、20%氢氧化钠溶液、石油醚、丙酮 四、实验步骤 乙酰苯胺→对-硝基乙酰苯胺→对-硝基苯胺 1..对-硝基乙酰苯胺的制备 在干燥的50ml锥形瓶中放入5克乙酰苯胺(0.037mol),加入7.9ml冰醋酸,加热至溶解。稍冷后相继用冷水浴和冰水浴冷却到10℃,滴入7.9ml浓硫酸,再在冰水浴中冷到10℃左右,溶液变得浓稠。 在干燥的25ml锥形瓶中混合3ml浓硝酸(含硝酸约0.044mol)和2.1ml浓硫酸,塞住瓶口,用冷水浴冷却到10℃到15℃,然后用滴管慢慢滴加到已制备的乙酰苯胺溶液中,边滴加边摇匀,控制反应温度在15℃到20℃之间,10到15分钟滴完。之后再室温下放置半小时以上,并注意监视温度变化。若发现温度上升超过室温,应以冰水浴冷却到15℃,然后重新在室温下放置并观察温度变化,直至在室温下连续放置半小时而温度不超过室温为止。 在100ml烧杯中放置42.5ml水和10克碎冰,将反应混合物倾注其中,搅拌,抽滤,尽量压干。 将固体转移到100ml烧杯中,加入15%磷酸氢二钠水溶液42.5到45ml,使液体呈中性,搅拌成糊状,抽滤。用约15ml水荡洗烧杯,一并转入抽滤漏斗,抽干后再用约25ml冷水洗涤滤饼,重新抽滤,用玻璃塞挤压滤饼,尽量抽干。将固体转移到表玻璃上晾干。分出一半产物,用95%乙醇重结晶纯化,另外一半不作处理,分别编号为A和B。 2.对-硝基乙酰苯胺的纯度测定 取少许A和B的晶体做熔点测定,记录三次熔点测定数值。 以石油醚与丙酮的等体积混合液作为展开剂进行薄层层析,计算比移值与样点数。

n-n二甲基苯胺

N,N-二甲基苯胺 中文名称:N,N-二甲基苯胺,中文别名:N,N-二甲苯胺;二甲基氨苯;二甲基替苯胺,英文名称:N,N-Dimethylaniline,英文别名:N,N-Dimethyl aniline; N,N-Dimethylbenzenamine; Aniline,N,N-dimethyl-; Benzenamine,N,N-dimethyl-; Dimethylphylamine; N,N-dimethylphenylamine; N,N-(Dimethylamino)benzene; N,N-dimethylanilinium iodide; N,N-dimethylaniline hydrochloride (1:1); N,N-dimethylaniline sulfate (1:1); N,N-dimethylanilinium。 1化学物质 CAS号:121-69-7 EINECS:204-493-5 分子式:C8H11N 分子量:121.187 2性质 淡黄色油状,有特殊气味液体 熔点:2.5℃ 沸点:193~194℃ 密度:0.96 g/ml 闪点:73℃ 凝固点[1]1.5~2.5℃ 闪点(开杯)62.8℃ 黏度(25℃)1.5mPa·s。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酸溶液、乙醇、乙醚、氯仿、四氯化碳、苯。 可燃,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2%~7.0%(体积)。 本品剧毒,能使人呼吸短促而致死,LD50280mg/kg,车间内气体最高容许浓度为 5mg/m3。

3质量指标 产品质量指标(HG/T3396-2001) 外观:浅黄至黄色液体 干品结晶点%≥2.0 (一级品)1.8 (二级品) N,N-二甲苯胺%≥ 99.0 (一级品) 98.5(二级品) N,N-甲基苯胺%≤ 0.5 (一级品) 0.7(二级品) 苯胺%≤ 0.03 (一级品) 0.05(二级品) 水分%≤ 0.1 (一级品) 0.3(二级品) 4主要用途 [2]用作染料中间体,用于制香兰素、偶氮染料、三苯基甲烷染料,也可作溶剂、稳定剂、分析试剂等。 应用:通常为10%的苯乙烯溶液,称为2#促进剂。常与2#固化剂(过氧化二苯甲酰)配合使用。在树脂中含有大量游离酚或聚酯分子链中含有大分子支链的分子结构的场合,是很有效的固化系统。(如对于乙烯基酯树脂固化、双酚A类聚酯树脂的固化、氯桥酸酐类聚酯树脂等。) 包装:小口铁皮桶、铁桶包装。 5物质毒性

二苯胺磺酸钠MSDS

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中文品名:二苯胺-4-磺酸钠 英文品名:Sodium diphenylamine-4-sulfonate 中文别名:二苯胺-4-磺酸钠;4-(苯胺基)苯磺酸钠盐 英文别名:Sodium diphenylamine-4-sulfonate;Diphenylamine-4-sulfonic acid sodium salt;4-(Phenylamino)benzenesulfonic acid sodium salt 主要用途:科研 2. 危险性概述 2.1 危险性类别:无资料 2.2 侵入途径:经皮、吸入 2.3 健康危害:造成皮肤刺激。造成严重眼刺激。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人体吸入引起高铁血红蛋白形成,一定浓度后引 起苍白病。一般2~4 小时或更长时间后发作。 2.4 环境危害:无资料 2.5 燃爆危险:无资料 3. 成分/组成信息 组成信息:纯品 主要成分 CAS RN 含量(%) 二苯胺-4-磺酸钠 6152-67-6 —— 4. 急救措施 4.1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 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4.2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 分钟。如有不适感,就医。 4.3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4.4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如有不适感,就医。 5. 消防措施 5.1 危险特性:无资料 5.2 有害燃烧产物:碳氧化物, 氮氧化物, 硫氧化物, 钠的氧化物 5.3 灭火方法:用水雾、耐醇泡沫、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 5.4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如必要的话,戴自给式呼吸器去救火。 6. 泄漏应急措施 6.1 应急处理:使用个人防护设备。防止粉尘的生成。防止吸入蒸汽、气雾或气体。保证充分的通风。将人员撤离到安 全区域。避免吸入粉尘。 7. 操作处置与储存 7.1 操作注意事项: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防止粉尘和气溶胶生成。在有粉尘生成的地方,提供合适的排风设备。一般性 的防火保护措施。 7.2 储存注意事项:贮存在阴凉处。容器保持紧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对湿度敏感。 8.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8.1 作业场所职业接触限值:

2,6-二氯苯胺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61768 CA S: 608-31-1 中文名称: 2,6-二氯苯胺 英文名称: 2,6-Dichloroaniline 别名: 分子式: C 6H 5 Cl 2 N;Cl 2 C 6 H 3 NH 2 分子 量: 162.02 熔点: 39℃ 密度: 蒸汽压: >110℃ 溶解性: 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稳定性: 稳定 外观与性 状: 针状结晶 危险标记: 15(毒害品) 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与苯胺及氯苯胺的作用类似,是强高铁血蛋白形成剂。对中枢神经系统、肝、肾有损害。引起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指甲与上唇青紫、呼吸困难等。 慢性影响:患者有神经衰弱综合症表现,伴有轻度发绀、贫血和肝、脾肿大。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和氯化物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氯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 5.环境标准: 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5mg/m3[皮](3,4-二氯苯胺)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紧袖工作服,长统胶鞋。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不饮酒,用温水洗澡。监测毒物。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注意手、足和指甲等部位。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二甲基苯胺

2,4-二甲基苯胺和2,6-二甲基苯胺产品简介 一、产品介绍 1、2,4-二甲基苯胺 产品英文名2,4-Dimethylaniline;2,4-Xylidine 分子式(CH3)2C6H3NH2 产品用途染料中间体,可制备乳胶成色剂,亦可用于有机合成及药物制造。 毒性防护高毒。通过吞咽、吸入蒸气或经皮肤吸收而引起中毒,其中毒类似于苯胺的血液中毒,生成高铁血红蛋白,造成对组织供氧不足。家兔经口LD50为620mg/kg,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5mg/m3。防护方法参照“苯胺”。 包装储运采用铁桶密封包装,贮存于阴凉、通风处。 物化性质无色油状液体。在光和空气中颜色变深。相对密度0.9723(40/4℃)。沸点214℃。熔点-14.3℃。折射率nD(20℃)1.5569。能与空气一同挥发。易燃。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及酸溶液。 2、2,6-二甲基苯胺 英文名称:2,6-Dimethylaniline 分子式:C8H11N 产品用途:是农药、医药及兽药的中间体。 外观和性状:无色油状液体,在光照和空气中颜色会变深,能与空气一同挥发,遇明火燃烧,高热分解,与氧化剂反应,有毒。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苯及酸溶液。 包装:采用铁桶密封包装,每桶净重200kg,储存于阴凉通风处。 二、生产工艺 利用2,4-二甲基硝基苯和2,6-二甲基硝基苯加氢制得2,4-二甲基苯胺和2,6-二甲基苯胺。 或利用间二甲基苯进行硝化、分离、加氢还原制得2,4-二甲基苯胺和2,6-二甲基苯胺。硝化制2,4-二甲基硝基苯和2,6-二甲基硝基苯按一定的比例,前者多后者少。 三、原料市场 专门生产2,4-二甲基硝基苯和2,6-二甲基硝基苯的厂家较少,大部分厂家主要生产2,4-二甲基苯胺和2,6-二甲基苯胺。当前原料市场价格:2,4-二甲基硝基苯约16000元/ 四、生产厂家

3,5-二氯苯胺的合成及其应用

3,5-二氯苯胺的合成及其在农药上的应用 摘要:3,5一二氯苯胺是环酞亚胺类农用杀菌剂的关键中间体。该类杀菌剂对菌核病、纹枯病和灰霉病有特效。在国内异菌脉和二甲菌核利分别已经进行开发。我国3,5一二氯苯胺的开发刚处于起步阶段,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开发和应用该品种,对于我国环酞亚胺类杀菌剂的开发和出口创汇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3,5-二氯苯胺;合成;应用;农药 1.合成方法 1.1 2,6-二氯-4-硝基苯胺法 该法2,6-二氯-4-硝基苯胺为原料,经重氮化后,制得3,5-二氯硝基苯,再经加氢后制得3,5-二氯苯胺。其化学方程式: 按氯硝苯胺:H2SO4:NaNO2=1:2.75:1.5(摩尔比),在0~5℃下向异丙醇——2,6-二氯-4-硝基苯胺溶液中滴加H2SO4及NaNO2水溶液,反应0.5h后,加入CuSO4升温回流水解2h ,然后经水洗、中和、脱溶、水蒸汽蒸馏后,离心、干操,得3,5-二氯硝基苯,含量90-96%,收率85-88%。

将3,5-二氯硝基苯、Pt/C催化剂或雷尼镍催化剂在0.8-2.0MPa压力下加氢,反应温度9 5 ~100 ℃,反应时间8~16h,得3,5一二氯苯胺,含量95~98%,收率90~95%,也,可用化学还原法制得3,5一二氯苯胺。 以上所述方法是目前国内所采用的主要方法,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对该法进行了研究,并在如东农药厂中试成功。其主要优点是原料来源丰富,价格较便宜,工艺条件缓和,产品质量较好。其缺点是反应步骤长,重氮化反应废水较多目难以治理,设备腐蚀严重。此法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是国内采用的主要方法。 1.2 乙酰苯胺法 该法以乙酸苯胺为原料,经氯化、水解后制得混合二氯苯胺,再经溴化、重氮化后,制得3 , 5 -二氯溴化苯,再经氨解后制得3,5-二氯苯胺。其化学方程式为:

4-氨基-N,N-二甲基苯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 N,N-二甲基-对苯二胺按照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修订日期: 2019年7月15日最初编制日期: 2019年7月15日版本: 1.0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N,N-二甲基-对苯二胺 化学品英文名:4-amino-N,N-dimethylaniline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有机合成,用作分析试剂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吞咽会中毒。皮肤接触会中毒。吸入会中毒。 GHS危险性类别: 急性经口毒性类别 3 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 3 急性吸入毒性类别 3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 H301 吞咽会中毒 H311 皮肤接触会中毒 H331 吸入会中毒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事故响应: —— P301+P310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 P321 具体治疗( 见本标签上的…… )。 —— P330 漱口。 —— P302+P352 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 P312 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 P361+P364 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 P304+P340 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 P311 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安全储存: —— P405 存放处须加锁。 —— P403+P233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容器密闭。 废弃处置: —— 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无资料 健康危害:吞咽会中毒。皮肤接触会中毒。吸入会中毒。 环境危害:无资料 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4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眼晴接触: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泻。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咨询医生。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无资料 第5部分消防措施

二苯胺

二苯胺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苯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diphenylamine 英文名称2:N-phenylaniline 分子式: C12H11N 分子量: 169.22 二苯胺j结构式 芳香胺类抗氧剂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粉体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当达到一定浓度时, 遇火星会发生爆炸。 化学特性: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变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 ACGIH 10mg/m3 TLVWN:未制订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至灰色结晶体。 pH: 熔点(℃): 53~54 沸点(℃): 302 相对密度(水=1): 1.1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对硝基苯胺

对硝基苯胺化学品安全技术 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对硝基苯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p-nitroaniline 中文名称2:4-硝基苯胺 英文名称2:4-nitroaniline 技术说明书编码:744CAS No.: 100-01-6 分子式: C 6H 6N 2O 2分子量:138.13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本品毒性比苯胺大。可通过皮肤和呼吸道吸收,是一种强烈的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吸收后数小时内可出现紫绀。并有溶血作用,可发生溶血性贫血。长期大量接触可引起肝损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灭火方法:采用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对硝基苯胺 100-01-6

二甲基苯胺

工作场所空气中二甲基苯胺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 阮小林﹡,吴邦华,吴川,张爱华,谢玉旋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广州 510300) 摘要建立了硅胶吸附管采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二甲基苯胺方法。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研制规范进行方法学的研究,空气中二甲基苯胺经硅胶吸附管采集,无水乙醇超声解吸,在HP-FFAP毛细管气相色谱柱上分离,FID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考察了二甲基苯胺6种异构体的采样效率、硅胶吸附管的穿透容量、解吸效率、样品稳定性、及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及方法的线性关系等指标。在所建立的测定条件下,二甲基苯胺各种异构体能完全分离,在0~100 mg/L方法能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相对标准偏差RSD<5%,检出限为0.1mg/L,平均采样效率大于98%,解吸效率为95.8~102.4%,样品在室温避光条件下至少可以保存7 d。方法各项指标均达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检测方法的研制规范》要求,可应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二甲基苯胺浓度的监测。 [关键词] 二甲基苯胺,气相色谱,测定,工作场所空气 1引言 二甲基苯胺(DMAs)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制药以及染料工业。常温下除3,4-DMA为固态外,其余5种异构体均为液态,具有一定的挥发性,蒸汽可经呼吸系统及经皮吸收,毒性与苯胺相似,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造成组织缺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其它脏器损伤,其中2,3-、2,4-、2,5-、2,6-二甲基苯胺列为可疑致癌物类。Palmiotto等报道以5%的盐酸溶液采集、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室内、外环境中几种DMA,Jimenez等以七氟丁酸酐衍生化,气相色谱分离电子捕获器测定2,4-DMA,Mohamed等则以液质联用方法测定血及尿样DMA[1~3]。我国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对其有明确的卫生标准,但是,尚未建立标准检测方法。本文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改进了采样方法,工作场所空气中二甲基苯胺用硅胶管采集,经无水乙醇解吸,HP-FFAP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建立一种简单、准确的气相色谱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DMAs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2实验部分 仪器与试剂 Agilent6890气相色谱仪,配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自动进样器;HP-FFAP毛细管色谱柱,2008-05-26收稿;2009-04-26接受 本文系广东省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07B031512003)、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A2007056) ﹡E-mail:yuetangXL@https://www.360docs.net/doc/f013270116.html,

2,6-二甲基苯胺

2,6-二甲基苯胺化学品安全 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2,6-二甲基苯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2,6-dimethylaniline 中文名称2:1-氨基-2,6-二甲基苯 英文名称2:2,6-xylidine 技术说明书编码:638 CAS No.:87-62-7 分子式:C8H11N 分子量:121.18 健康危害:本品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造成组织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及肝脏损害较强,对血液作用较弱。极易经皮肤吸收。可引起皮炎。 急性中毒:患者有恶心,呕吐,手指麻木,精神恍惚,唇、指端、耳廓紫绀;重度中毒时皮肤、粘膜严重青紫,出现呼吸困难、抽搐等,甚至昏迷、休克;可出现溶血性黄疸、中毒性肝炎和肾损害。 慢性中毒:有神经衰弱综合征,伴有轻度紫绀、贫血和肝、脾肿大。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有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采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5[皮] 前苏联MAC(mg/m3):0.2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注意检测毒物。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