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

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农村党员、教育农民群众,引导农民牢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农村题材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开展农民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建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支持农民兴办演出团体和其他文化团体,引导城市文化机构到农村拓展服务。重视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集市、文明户、志愿服务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农民崇尚科学、诚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风易俗,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致富、扶贫济困的社会风尚。加强农村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发展农村体育事业,开展农民健身活动。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当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局势发生了空前剧烈的变化。要在新的形势下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方位,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对全球化的狭义理解,主要指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世界市场的一体化,国际金融的一体化等等。广义的全球化的理解则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一体化,指人类克服自然地理因素的限制,在世界范围内全方位的联系、沟通、交流和互动。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说过,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替代。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P276)一个社会系统,主要有经济、政治、文化三大要素构成,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经济全球化不是孤立的,必然对政治、特别是文化发生重要影响,其后果必然反映在政治和文化领域。

二是信息化。电子计算机和全球互联网的发展,跨越了民族和国家的界限,把世界连成一体,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和文化交往,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和文化消费模式。如果说,农业时代以犁和手推磨为特征,工业时代以蒸汽机和发动机为特征,信息时代则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特征。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革命,使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交往的网络化和虚拟化,使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全球互联与沟通,是人类交往活动的一次伟大革命。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任何国家和地区在封闭的状态中都无法实现现代化。而且,任何国家和地区,要想再过从前那种孤立、封闭的社会生活也是不可能的。现代世界信息系统每天跨越时空向不同的国度和地区传播林林总

总的文化信息,不管你意识到与否,每天早晨人们睁开眼睛实际上面临的是整个世界。现代信息系统几乎网络了人们的一切视觉和听觉器官,从而把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使人们都成为世界的一员。

三是市场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这种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同时,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和文化建设中来。为此,就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自主和监督、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后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关系,反对唯利是图、见利忘义,逐步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

四是文化商业化。以商业、娱乐和消费为主要形式的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流行,是当前文化传播的重要特征。比如磁带、光盘、卡通画,就具有可批量生产和复制生产进而广泛传播的特点。再比如肯德基、麦当劳、米老鼠、唐老鸭、可口可乐、芭比娃娃,其文化符号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快餐符号和玩具符号的意义。以标准化、大批量、可复制为特点的商业文化对文化传播和文化建设的影响,决不能低估。

二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首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发展起重大作用。我们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高度,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极端重要性。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以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三个方面应当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其次,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论断,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在党的建设中,引人注目地突出了先进文化的重要性。先进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它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决定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再次,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展开了相互激荡,有

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但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关于文化建设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刻揭示,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

第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发展经济,完善民主法制,而且要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如果说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主流是军事竞赛,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主流是经济竞争。那么,二十一世纪的主流就是文化的竞赛。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对人类的作用,可能超越军事、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乃至民族与国家。"一个人的思想风貌、精神境界、道德情操、认识水平、智慧程度、创新能力,一个民族的灵魂与脊梁,一个社会的秩序、公正和良知,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进取精神,一个时代的变革力量、开拓勇气、知识积储和道德素养等,都是文化及其作用所形成的后果,都是文化用自己神秘而万能的雕刀所精心雕塑出来的精神形象,道德形象,智慧形象与文明形象,都是文化的造化与赐予。"[2]我们应当以全球化为背景和观照,加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与责任心,在与不同文化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为此,

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先进文化,支持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御腐朽文化。第二,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把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同时,建立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第四,贯彻科教兴国方针,培养高素质人才。第五,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三面对着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从方法论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先进性与人民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毫无疑义的。在坚持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先进性的同时,也必须注意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的人民性,离开了人民性和群众性而盲目追求先进性,就会使文化发展失去活力,失去对象。不仅人民大众的生活是文化发展的源泉,而且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与愿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要

求和出发点。

二是时代性与民族性。如何处理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关系,是五四以来围绕当代中国文化选择所展开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回避的关键问题之一。面对世界局势的变动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文化保守主义者主张回归传统,复兴儒学。他们认为中国的出路就在于儒学的复兴,甚至认为二十一世纪就是儒学的世纪。对此,笔者不敢苟同。这是因为儒学本质上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它是与皇权政治、小农经济相生相伴的,是同今天的工业文明在总体上尖锐冲突的。儒学的整体结构随着它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瓦解崩溃遭到破坏,是必然的。儒家文化整体结构的破坏表明它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形态对现代社会发生作用已不可能,当然,其局部功能并未完全丧失。也就是说,它在现代化建设中还可以发挥一些作用。比如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体制上的弊病与漏洞等原因,坑蒙拐骗,见利忘义的现象大量出现,而儒家文化则是重义、重诚信的。这表明,对于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儒家文化中的某些因素具有一定的遏制负效应和纠偏的作用。但这决不等于是重新回到重义轻利,的老路上去。因此,即不能看不到儒学的这种作用,也不能将其无限夸大。不能一看到见利忘义,金钱万能,个人至上,就说还是要靠儒学来解决问题,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主要的还是要靠健全法制,以及法律观念、契约观念、公平观念这些现代的思想观念和制度,如果不是这样看问题,就不可能对儒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科学的评估与准确的定位。儒学不是什么万世适用的常道,农业文明的本质精神不可能成为重构当代中国社会的思想基础。当然儒学作为多元文化中的一元,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仍然可以成为一个对于未来人类面临的挑战有发言权的学说,并以其特有的人文价值在未来人类文化建构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在遏止工具理性压倒一切,唯科学主义、物质主义泛滥方面做出其它文明所不可替代的特殊贡献。但是关于二十一世纪是儒学的世纪的提法,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三是继承性与创新性。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中华民族文化对于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起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作用。其中诸如以人为本,讲究诚信,强调和谐,重视教育,倡导德治等,在当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文化建设中,仍然是可以借鉴的资源。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继承、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着重论述了民族精神问题,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是激励和凝聚全国人民的重要力量。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高尚的民族品格,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对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使全国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同世界大势和时代主题结合起来,始终立于时代文化大潮的前列。任何一种优秀文化传统,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扬弃与更新,才能永保青春与活力。因此,即不能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又不能全盘照搬,食洋不化。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历史的眼光,开放的意识,平和的心态,宽容的精神,借鉴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丰富和发展自己,创造既富有民族优良传统又有鲜明时代精神,既立足中国大地又面向世界,既正视国情现实又放眼未来的新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继承与创新是统一的。继承是基础,创新是生命,两者不可偏废。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四是主导性与多样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导性,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中国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为此,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

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主导性并不排斥多样性,相反,只有在多样性中体现的主导性,才能有说服力和感召力,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而离开了多样性的主导性,很有可能成为空洞的说教和僵死的教条。必须看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转型,其中最重要的是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由同质一元性向异质多样性转型。由于社会的生产方式、分配方式,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化传播方式也必然走向多样化,其中大众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发展令人注目。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绚丽色彩,这是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动反映和具体体现。

五是吸纳性与辐射性。在全球化背景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提高两个能力。一是吸纳兼容外来文化的能力,二是向外辐射民族文化的能力。形象地说就是拿来主义与送去主义并举。近来,国内不少学者都谈到了这一问题。大家感觉到,现在拿来主义是重视了,但是送去主义则不够。中国文化只有走出去,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只有进入对方文化而非征服对方文化,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才有可能。今天,中国正在大量吸收西方文化,而西方并没有象我们一样大量吸收中国文化。自然现象中的水由高处往低处流,同样适用于文化现象,强势文化就是高处的水。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确实是全球化中的不平衡现象。如国际互联网上,英文信息占97%,法文占2%,中文只占千分之几。1993年中国图书出口总额仅为世界图书年贸易额的0.04%,几乎可以或略不计,与我国的大国地位极不适应。加强中国文化的对外辐射能力已是当务之急,任重道远,我们应当做出不懈的努力。

六是开放性与自主性。对外开放,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特征。当今时代是开放的时代,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与当代中国的发展一样离不开世界。当然,讲文化开放,决不等于放弃文化的自主性和自主权。任何时候,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文化安全,都是不应忘却的。在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仍然是世界政治秩序的基本单元,仍然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主权独立和平等原则仍然是建构未来世界秩序的基础。民族主义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存在,当然这也不意味着极端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在全球化时代,个别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偏好,不得不让位和服从于人类的共同利益和普遍价值。一定程度的主权让渡是必要的,发挥国际组织的功能,实行不同程度的全球治理是合理的。全球化是当今人类社会不容置疑的客观大势,作为理性的民族主义,只有主动地参与到这一进程中去,并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才会发挥积极的作用,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浅谈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摘要】文化建设是农村小城镇建设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建设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有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才能提高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品位,才符合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如何抓好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正确认识社区建设在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二是挖掘民族区域的特色文化,以吸引民众的广泛参与和促进文化建设的繁荣;三是注意现代文化新鲜血液的注入,使社区文化活动“与时俱进”。

在农村小城镇建设蓬勃发展的令天,如何搞好社区文化建设,不仅是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工作者和文化理论研究者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1.正确认识社区文化建设在农村小城镇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后,一个以小城镇建设为标志的农村改革正在深入开展,这对于突破乡土经济的局限,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民生活城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城镇化已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同时随着撤并镇村工作的逐步推进,人流、物流、信息流向中心村和城镇集聚,为村级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活力,集聚地建起了高楼住宅小区、文化公园、综合文化活动楼、图书室等,这不仅活跃和引导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同时也是地方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党的十六大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把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城镇化进程也是一个“文化进程”。今天的小城镇建设,不仅仅是人口的汇聚,新楼样式的新颖,经济的繁荣,还必须与社会协调发展。因此,社区文化建设在小城镇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其次,发展经济是小城镇建设的目的,但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思路与以往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子有明显区别,那就是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文化对经济发展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区文化在小城镇建设中愈益显示出其具重要的作用。就目前乡镇企业来说,一些企业由于缺乏文化支撑,在市场经济风浪中很难站稳脚根,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尤其在规模化经营时遭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小城镇经济是一种现代化、信息化经济,如果忽视了社区文化建设,小城镇建设就会受到制约。文化建设的一个很重要方面是对社区人群精神生活和追求的引导。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日益发展的今天,如何使人们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达到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用科学和健康的思想教育下一代,摒弃迷信和愚昧等落后思想,已经是非常迫切和不容延缓的事情了。(懂得经商的低教育水平的父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作为社区居民的广大民众的文化素养提高了,对于现代科技文明的了解和掌握进步了,则可以想见,文化的积累和传递作用就会在下一代身上显现出来。假以时日,就会在我们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中显示出文化建设工作的重大价值来。

再次,社区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城镇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事实证明,一个城镇的品位高低,既取决于经济的发展,也取决于人的素质和城镇的文明程度。小城镇建设把“农民”变“居民”,不只是一个称谓的改变,重要的是要真正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三个代表”中的“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其宗旨就是要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即用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人民群众的性情。这对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陶冶情操、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加快小城镇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难想象,一个既有民族特色、又充满现代科技文明的地方怎么会缺少对外界的吸引力和发展的活力。当然要达到和发达地区接近的水平,我们还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这其中既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各种媒介的广泛的宣传,也需要我们从事基层文化工作的同志做一些扎扎实实的具体工作。

2.挖掘民族区域文化内涵,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繁荣昌盛

农村社区文化不同于城市群众文化,它有很多区域文化“特色”,尤其对于民族地区,就更是这样。民族文化,它虽然是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但也有其不同点,那就是它是区域的和民族的东西。民族是历史的范畴,它是特定区域的人们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共同语言、相同的生活方式表现于文化上的共同心理和价值观的体现。挖掘民族区域文化内涵,使之古为今用,不仅有利于民族特色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就宁夏来讲,“花儿”、民间传说、社火和戏曲就是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

社区文化建设除了必要的设施外,挖掘区域特色文化是关键。宁夏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历史发展中曾有过像西夏王朝等这样的重要时期,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为中华文化曾作出过重要的贡献。而就固原来讲,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古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有独树一帜的“半山类型文化”和“齐家文化”;有位于原州区三营镇西北约10公里的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须弥山石窟”,它开凿于北魏时期,与云岗和龙门石窟

开凿的时间大抵相同,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在也已成为游人如织的旅游胜地。此外固原在秦、汉、唐等朝代就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和经济交流的重要驿站,东汉时期的梁竦就是诞生于固原的知名文学家,其著作《七序》久负盛名。而在近现代,固原的文化事业则更有了长足的发展,地方戏曲、绘画、书法、摄影在区内有很大的影响,尤其“花儿”歌舞剧《曼苏尔》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它象征着固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勇敢追求和向往。

除了丰富多彩的人文胜迹,还有颇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比如开展社区剪纸竞赛、运用“花儿”和秦腔这一为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内容,这一切对于区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将具有悠久历史又有丰富内涵的区域文化搬进社区,供小区居民和游人体味,使充满“特色”的民族区域文化融入到群众业余文化活动中,不仅丰富了社区文化,也是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教育的很好方式,更是对外宣传的很好的方式。

3.注入现代文化新鲜血液,使社区文化“与时俱进”

社区文化活动虽然类型多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开展文化活动要有特色。尤其是农村社区文化活动,必须有利于引导群众参与。如在冬季闲暇比较多的时候,由各镇组织协调,社区居民协作开展了全民健身登山、风光摄影、戏曲、秧歌和现代舞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另外在社区建设中,将文化内涵较高的民间艺术资料提供给设计部门参考,以提高文化品位。比如将奇山怪石、溪流瀑布等人造景观与矗立在社区的石碑、名人手迹等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形成旅游、休闲、文化品评一条龙服务体系。其次是挖掘民间艺术,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如根据民间传说,经整理和润色编纂成的民间故事、说唱、歌舞等,在社区文艺活动中演出,并打印成册向游人推介,既增加了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又扩大了景区的知名度。还有如富有地方色彩的秧歌、社火和民间戏曲等艺术,经大胆的加工和提炼后,作为“特色”文化精品,定期去景区演出,供游客欣赏,以其特色形象招徕和吸引游客,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活动中认识和了解固原。通过社区文化这个媒介,不但能够把深藏在民间的文化艺术充分地挖掘和展现出来,而且有利于吸引观光旅游者以及投资者前来建设固原。

繁荣社区文化是新时期群众文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先行于经济建设的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由于城镇化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规模也越来越大,所以文化工作者对于社区文化建设,从理论研究和具体实施上都应当花大力气,同时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及时为社区文化的健康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为政府的工作提供建议。社区文化建设形式多种多样,只要紧紧结合本地实际,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大力发展和弘扬精美的“特色”文化产品,把社区文化活动开展起来,那么,社区文化就会充满生气和活力,就会让健康有益的文化占领社区这块阵地,就会推动农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拓宽文化名城建设资金渠道

文化名城建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大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归属和规律。要真正实现文化名城,要教育群众、动员群众,向群众大力宣传,全民参与,使人民群众在思想上、行动上都投入到文化名城建设中来。我们认为:

一是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一方面,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对全市群众进行思想文化、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宣传教育,改善市风、民风。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个别群众以违法手段阻挠文化设施建设和故意破坏文物古迹、文化设施的要依法严惩,警示他人,维护文化名城建设的良好环境。

二是设立文化名城建设专项资金。资金来源,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文化建设

资金比例;另一方面,研究分析《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的“支持文化发展的经济政策”,争取国家级专项资金的支持。

三是建立文化名城建设基金。基金来源,一部分可由本地有识之士或致力于文化建设的经济界人士出资,一部分可吸纳域外对我市文化名城建设感兴趣或与我市有渊源的各界朋友的资助。对本地出资的“爱家人士”,在年初经济表彰会上可设立“支援文化名城建设先进个人”的奖项予以表彰;对外界朋友可授予我市“荣誉市民”称号。

(二)加强对重点文化设施的管理

近年来,我市文化重点设施发展较快,极大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但是这些重点文化设施的商业经济价值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为了减轻财政负担和资源的闲置浪费,我们要在科学管理,合理利用上下功夫、动脑筋。

对已有的文化事业的重点设施和即将建成的文博馆、胜芳古镇等,如何充分利用起来,使其形成既是霸州文化建设的窗口,又是霸州经济的舞台,切实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建议:一方面,充分利用文化设施的软硬件资源,整体出租或部分出租给艺术创作、文化娱乐、文艺培训等行业,还要吸引社会团体有偿使用演出场所。比如,李少春大剧院地下室和闲置房屋可开发成为趣味性浓厚的棋、牌、台球等文化活动场所。另一方面,利用科技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现代化场馆,整合现有的音乐、舞蹈等培训机构,让他们联合起来扩大规模和提高师资力量,引进全国连锁培训机构的管理经验,提高办学质量,科学的培养文艺人才。

(三)科学规划旅游发展布局,整合现有旅游资源

我市地理位置优越,同时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自然资源,大批的文化精品工程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资源,发展旅游业潜力巨大、拓展空间无限。如何实现“中国的旅游城市”的目标?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精心设计,聘请专家对全市旅游景点做出控制性建设规划。按照“高起点,亮文化,重历史,突特色”的原则,尽快出台我市旅游景点建设规划。

二是发挥霸州文化底蕴丰富的优势,有效整合旅游资源。霸州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历史上光是庙宇就有孔庙、城隍庙、千手佛寺、堂二里大庙、大悲寺等等,建筑宏伟,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与胜芳齐名的信安古镇,自古商贾云集,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信安龙泉寺有着千年的历史,寺内“龙泉御井”潜藏着无法解释的神奇;宋丞相文天祥被俘后押解北上曾在信安镇驿馆内填词一阙,后人刻成碑文以作纪念;金亡后,历史学者郝经随家迁居信安,后著有《续后汉书》、《经史论》等数百卷。除此之外,我市还拥有温泉休闲度假、胜芳古镇、精品文化工程等众多旅游资源。可通过各种途径,把这些资源进行恢复、修建、改造、延伸,形成规模大型化、特色多样化、服务现代化的旅游景点。针对我市单体旅游景点规模比较小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将这些现有景点像“珍珠”一样,用经济链“串”起来,进行必要的整合,形成霸州文化特色旅游路线,再通过科学的运作和旅游设施的完善,逐步向中国旅游城市迈进。

(四)加快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尽管我市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正在不断增强,但距离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尚有差距,我们应借助全国文化产业论坛在我市举办的难得机遇,下大力气,抓好文化产业的发展、巩固、提高。

一是引进人才,广泛联系。以益津书院为主阵地,引进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书、画家,成为他们的培训基地,成为召开全国书画界笔会、画展的重要基地。在“月月唱大戏”活动中,除了与文化团体的文化交流外,增加经济和服务内容。如,每年全国的戏剧团体用的行头、道具很多,我们可根据需要建一些服装、道具、脸谱的企业,用比较低廉的价格供应这些文艺团体。这样既增加了文化产业收入,也增强了与文艺团体的经济文化联系。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代理招商、以商招商、展会招商等多种招商形式,多方挖掘社会关系,引进新闻出版、印刷、传媒、策划及相关加工等大型文化企业落户霸州。同时建立文化产业园区,承载引进的文化产业项目。充分利用霸州旅游文化资源,以温泉休闲旅游和宗教文化为招商重点,政府要给与特殊的政策扶持,本着“你赚钱、我发展”的思路,搞好开发,拓宽人员就业渠道,促进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宗教旅游项目的投资建议采用由宗教机构、宗教人士发起投资或旅游开发公司组织投资,投资建成后,宗教产业归宗教团体,旅游经营产业主要归投资商两种模式。

三是围绕本地优势,发展壮大特色文化产品。⑴大力发展琥珀、泥人、编织、仿古家具、雕刻、仿古陶瓷、蜡染、地毯、剪纸等特色文化产品的开发和创新。并借助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整体包装、组团经营等形式,逐渐打开市场,扩大知名度。⑵可选择适当场地建立霸州特色商品展示中心,既可以展示、宣传我市丰富的商品资源,又可以方便游客参观和集中购买。⑶政府可在用地、税费等政策上扶持当地特色文化产品生产企业,使他们向着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逐渐形成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争取在全国创出名牌,并带动发展其他中小型文化企业的发展。

四是加快温泉城的建设速度,为我市成为“京南旅游休闲度假第一城”打下坚实基础。

(五)重点突出,推动城市文化整体提高

文化名城建设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只有达到整个城市无处不透着文化味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名城。霸州应结合实际,建造一座标志性建筑,使其独具特色并充分体现霸州历史文化韵味,以提高霸州对外知名度。除了标志性文化工程,还要用先进的、文化的理念指导城市规划。

一是改造。制定文化景观改造方案,要求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墙透绿,规划主题,建造艺术景观。包括城市空间、园林、雕塑、壁画、乃至橱窗、广告、栏杆、花池等,都要讲究艺术质地和文化个性,从而达到传递文化信息、提升文化品位的效果。

二是规定。建设和文化管理部门对于以后的城市建设项目、社区建设、道路建设审批中,把文化元素规划设计其中。并作为一项硬性指标来完成,达到每一个广告、每一个小区、每一幢建筑、每一个雕塑、每一条街道都有城市文化艺术色彩。不出几年整个霸州市无论哪个角落都透着文化气息,每个到霸州的人都能感到文化如影随形,这才是真正的文化名城。

(六)整理霸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霸州的胜芳南音乐会、胜芳花灯和高桥音乐会已被收录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王庄子昆曲、尚家笙制作技艺、胜芳花灯及元宵灯会、张庄道教音乐会等六项被收录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去这些我市还存在着很多的非物质文化民间文艺、技艺,比如霸州落子、怯(que)书、李派(李德全,大城人,在我市发源,目前大城正在搜集整理中)西河大鼓等还没有被纳入统一管理。所以我市应当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机构,整理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现存的非物质文化项目,把它们都收录到名录里面,并详细记载非物质文化项目的历史传承,主要活动,目前状况等情况。文化管理机构要对这些遗留的宝贵资源进行科学管理,首先,对濒危项目进行抢救挖掘(数据库保存积累)和载体的人身保护。其次,加快向下传承速度和较大面积的普及速度,实行静态(定格的)保护与动态保护的双管齐下。第三,通过政府的扶持,进行文化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在传承和发扬中赋予传统文化时代色彩。

辛章办事处实施惠民工程解决民生问题

近年来,辛章办事处党委从最需要关心帮助的困难群众做起,切实解决“百姓企盼、群众急需、社会难点”三方面民生问题,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新景象,取得了巨大成效。

严格落实国家的各项优抚政策,使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为45户贫困户办理了农村低保,争取资金5751元;为296户低保户发放农村低保金183288元;对优抚对象进行核实,按照规定将每人每月100元生活补助按时发放到位;妥善安置21名五保户入住胜芳敬老院;为4名白内障患者做了康复手术,组织15名残疾人参加免费技能培训;为14名90岁以上老年人按年600元的标准发放了养老金。

继续加快村街道路建设。投资近110万元对对辛章大街南段进行了翻修;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投资7万多元对策城渠东2座小桥进行翻建;各村街也结合新农村建设,多方筹资进行村内大街小巷的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投资进行村街道路建设。

积极推进新农合工作。扎实开展参合登记、录入工作,确保参合农民的各种信息准确。2009年全处参合人数达到19719人,比上年又增加1058人,参合率首次突破90%大关,达到90.99%,进一步扩大了新农合覆盖面。

切实解决上学难问题。一是在国家全部免除杂费和课本费的基础上,对今年入学的6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补贴5600元,对21名中小学特困生发放了每人400元的生活补助;二是为稳定教师队伍,保证教师安心教学,投资700多万元为全处中小学教师新建5层砖混结构的教师公寓,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近期即可交付使用;三是为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条件,促进合点并校进程,投资650万元新建辛章新区小学,可方便周围6个村街1000多名学生就读,并于今年新学期投入使用。

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办事处党委始终把解决群众饮水难问题列入重点工程来抓,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集80多万元支持辛四村、辛五村、策四村新打机井3眼并完成配套,其他村街也投入30多万元用于机井维修、安装管道等配套设施。

兑现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圆满完成今年4月份的粮食直补和7月份的综合直补工作,将“两补”资金1901779.59元全部及时、足额发放到户。

通过大力实施惠民工程,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得以彻底解决,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民风的进一步好转。

霸州市地处河北省冀中平原东部,是省辖县级市,位于京、津、保三角地带中心,属环京津、环渤海城市群。北距首都北京80公里,东临海港城市天津70公里,西距古城保定65公里。宋人称:“此固三关之锁钥,实则冀中之机枢”,史有“帝阙下临通万国,行人至此望燕山”的记载。霸州市幅员面积784平方公里,辖7镇(霸州镇、胜芳镇、信安镇、煎茶铺镇、南孟镇、堂二里镇、扬芬港镇)、5乡(岔河集乡、康仙庄乡、东杨庄乡、东段乡、王庄子乡)、一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两个办事处(城区办事处、辛章办事处),383个行政村(街),总人口56万。

1、统筹、管理、协调辖区内各类教育事业,制定并实施各类教育相互协调发展的规划和措施,为全处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保障。

2、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入学。

3、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职工的社会地位和

福利待遇,稳定教师队伍。4、注重发挥文教室管理教育工作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全镇各类学校教育工作职责的检查与考核。5、净化、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维护学校秩序,保障师生安全和合法权益。6、鼓励社会力量和个人损资助学,制止学校乱收费。

辛章办事处整体情况的概要介绍

辛章办事处,位于霸州市区东偏南45.5公里处,东邻杨芬港镇,西与胜芳镇接壤,南与天津市静海县台头镇隔河相望,北连东段乡。总面积37平方公里,总人口21096人,绝大多数为汉族,只有少数满、蒙古等少数民族于20世纪80年代后迁入。辖辛一、辛二、辛三、辛四、辛五、辛六、辛七、辛八、辛王堡、策城一、策城二、策城三、策城四、王家岗、北柳共15个行政村。全处有耕地35901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花生、豆类等。2007年粮食总产386万公斤,平均亩产175公斤。

辛章村为办事处机关所在地。元末明初,这里只有伍、来、李三姓人家居住,后发展成义和庄(现辛一村)、西庄子(现辛三村)、梁山(现辛四村)等居民点,逐渐形成村落。辛章原名辛张口,“七·七”事变前属大城县管辖,为辛张镇。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属津武县。1949年属霸县九区,1954年属霸县五区为辛张乡,分为团结、友爱、互助三个街。1956年改辛张为辛章。1957年为策城乡,1958年属杨芬港跃进公社(公社机关设在辛章),1961年为辛章公社,1984年恢复为辛章乡,1996年5月并入东段乡,1998年3月为辛章办事处。现辛章村有辛一至辛八村八个行政村。

策城村,为办事处一自然村,村内有四个行政村。此地汉时为益昌县县城。据《益昌县县故都考》记载:“益昌县汉高帝六年,无帝永光三年封广阳倾王子婴为侯国,后汉省入安次”。周武帝宣政元年(578年)于城内置城堡,因当时修筑内城要先拆毁外城,而为“拆城”之名。明知州陈于庭改拆为策,而得名策城。民国时期为霸县策城镇。解放后废镇仍为策城。另据民国二十三年县志记载,宋朝杨延郎曾于此屯兵抵御契丹。旧时村北里许存有土岗,高五尺,周约三里,即为六郎城,也就是原县城之外城。

辛章人杰地灵,早期革命先烈张采真(策城村人),著名戏居中表演艺术家李桂春、李少春父子都是辛章故里(详见辛章村和策城村记载)。

十几年来,辛章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1984年只有一条公路通往霸路与外界相连,现在往西通往胜芳的公路就有四条,往南有公路通向天津市静海县,北去廊坊东去天津都有公路相通。特别是2003年修通了辛章中心大街至霸杨路的新开路,路面宽阔,彻底改变了辛章的交通环境和经济发展格局,使辛章的公路交通四通八达。从辛章至津保高速公路出口只需十几分钟。办事处在境内靠近胜芳、霸杨路地段规划了占地1000 亩辛章办事处工业园区为霸州市委、市政府挂牌重点保护电位,区内设施完备,金融结算在辛章当地

既可办,方便加快。入区企业权益受到重点保护,区内实现“五通一平”(既供水、排水、电、路、通讯,地面平整)保障全天24小时供水、供电正常,廊坊市农电局投资1950万元的11KVA变电站已并网运行,220KVA变电站现正建设中,9月份投入使用,通讯部门投资80多万元完成了无线电数字通讯基站。全处经济已经形成了以钣金、服装、家具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入区企业达到70多余家,产品销售全国25个省市并出口韩、日、东欧等13个国家地区。按照大胜芳协作区发展战略的要求,充分发挥辛章毗邻胜芳,紧接霸杨路的地理优势,本着高起点,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原则,以辛胜路、辛开路为两个经济发展带进行整体综合开发,依托胜芳,主动接受天津和胜芳的经济辐射,使辛章全方位融入大胜芳经济圈。在辛章工业园区现有的基础上,从辛胜路向南2000米至中亭河,从胜芳前进管厂东2000米至辛章外环路,做为大胜芳经济圈中的精品园区。这个新经济区域的建成,将成为辛章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并成为胜芳战略新的亮点。建在经济小区的220KVA和110KVA变电站,保证了进区企业的用电,通讯部门在此建成了数字通讯基地,与外界的通讯联络有了保证。经济小区内实现了“五通一平”,优化了投资环境。农业生产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多年来一直处于落后局面,素有“北有沙滩,南有碱,薄碱沙滩无水源”之说。近几年,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和畜牧养殖业,全方位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完成了河南2千亩苇田的土地复垦工程,架设线路、安装变压器,打机井8眼,修建田间道路5600米,改变了生产条件。通过土地调整和对堤、渠沟、路的合理利用,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到目前为止年全处已完成植树造林17000亩,植树115万株,改善了境内的生态环境。在发展养殖业上,通过政策倾斜、技术支持和银行贷款扶持等方式,扩大了养殖规模,培植了养殖大户。全处现已发展各种畜牧养殖户400多户,建立规模养殖小区3个。“减粮、增林、促牧”已成为辛章农业生产的显著特色。由于植树造林工作成绩突出,被廊坊市命名为植树造林红旗办事处和霸州市丰产林工程建设第一名。

一年来,辛章办事处党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处、村两级党员、干部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按照“抓引导、正民风,抓深入、保稳定,抓调整、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着力实施“固本”、“安心”、“惠民”、“素质”、“双提”五大工程,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2007年共实现财政收入2339.75万元,占年初任务的143.65%,同比增长93.93%,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其中:国税完成1167.61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1.97%,同比增长57.20%,地税完成484.06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0.01%,同比增长18.83%;工业增加值实现16808万元,同比增长27%;全年共引进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14个,总投资11.73亿元;其中,作为市“315”重点工程的亿元以上项目共有5个,总投资9.3亿元,谋划运作亿元以上项目9个,计划投资17.5亿元,这9个项目正在积极申报争列省重点。随着这些项目的相继开工建设投产,必将有力地推动辛章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四)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2007年工作总结)

一是继续开展贫困中小学生救助。今年共免除363名贫困学生每人50元书费,同时补助7名初中特困生生活费每人200元。二是为提高我处教师待遇,保证教师安心教学,投资460万元为全处中小学教师新建的5层砖混结构教师公寓,建筑面积7720平方米,这也是全廊坊市90个乡镇中第一所中小学教师公寓。三是为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合点并校进程,投资400万元新建辛章新区小学,建筑面积4979平方米,主体为3层教学楼,10月底主体工程已竣工。新区小学的建成可方便周围6个村街的1000名学生就读,使我处的教育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结合农村党建工作,实施“素质工程”,不断提高村街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一)开展干部党员培训, 切实提高村街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提高村街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办事处党委自年初开始按照《村街干部素质培训方案》的要求对各村街的“两委”成员进行以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为重点的系列培训,每两周一课,由班子成员轮流授课,办事处党委书记杜卫东率先垂范,每名班子成员都结合各自分管的工作实际撰写了近万字的教案,并汇编成册,方便学习。全年共举办培训班8期,通过学习使村街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同时,采取“传、帮、带”的方法,在处理村街信访案件和补偿拆迁工作中办事处班子成员带领村街干部一同到群众家中做工作,通过言传身教,

逐步提高村街干部解决和处理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走出去到先进的地区学习先进的经验,开阔村街干部的眼界,认识到差距和不足,更好地做好本村街的各项工作。

(二)加强村街“两委”班子建设,全面提高第一道防线的战斗力

对村街采取“正排抓先进,倒排抓整顿”的管理方法,扎实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分类指导,形成了“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格局。按创“五好”标准,把全处15个村街分为好、中、差三类,全力实施“511”工程。针对三类村遗留问题多,工作不力的特点,重点加强三类村的团结、稳定和思想转变工作,选派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机关工作人员包村与村街共同想办法、解难题。通过抓两头,促中间,真抓实干,解决遗留问题15个,热点难点问题48件,增强了农村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三)发展合格的农村党员,为村街发展积蓄后备力量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严把质量关,坚持“合格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全年共发展党员24名。建立农村党员“三定三评”管理机制,全处360名无职务党员完成了8个岗位的认岗定责工作。按照“双培双带”目标,共推出非党员致富能手30名,有致富能力的党员35名。

各村街利用党员活动室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进行专门培训,全年共举办培训班10期。争创经济强势建设文化名城打造和谐霸州

发展战略:

整合优势融入津京顺势而为跨越进位

实现经济社会结构战略转型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擎、先进制造业为根基、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高效都市农业为特色的产业体系,以引进培育和加快开发新型支柱产业为突破口,招商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大投资,加速扩张经济总量和产业规模,加快建立以现代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和高效都市农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产业大格局。各级各部门要以提升民营为基础,力促传统产业上档升级;以引上项目为核心,推进对外开放上水平;以优化环境为载体,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以统筹协调为手段,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作风整顿为契机,提高干部队伍抓落实的本领。杨杰要求各级各部门坚定信心,拼搏奋进,为争创经济强市、建设文化名城、打造和谐霸州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市召开2009年迎新春文化名城建设座谈会

1月19日,2009年迎新春文化名城建设座谈会在市会议中心召开。市领导杨杰、王凯军、曹希恩、梁雪梅、刘义英、王丽英、王兴璋出席,部分退休老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文化艺术界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曹希恩主持。

市委书记杨杰在座谈会上讲话。他说,一年来,我市继续构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

位一体”的大文化发展格局,跳出霸州文化圈、跻身全国文化大舞台的意识进一步增强,真正借助全国的消费群体和京、津等地人才、资源优势,扮靓霸州文化品牌,引进了华夏民间收藏馆、中国戏曲文化大观园等项目,使霸州逐渐远离“县城”概念,坚定区域文化中心的定位,拓展发展空间,营造了霸州大开放、大交流、大发展的文化氛围,着力打造文化主题城市,创出了国家级品牌,营造了世界级影响。

在谈到“争创经济强市、建设文化名城、打造和谐霸州”三大目标时,杨杰指出,争创经济强市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抓文化就是抓经济,就是抓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只有经济、文化实现协调发展,才能加快实现“和谐霸州”的奋斗目标。

关于今年我市的文化名城建设工作,杨杰要求妥善处理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政府办文化与全民办文化的关系及文化发展与城乡建设的关系。他指出,要在资金投入、组织引导、文化交流、引育人才上制定一整套完善的运行机制,推动文化名城建设的步伐。

市长王凯军在座谈会上指出,今后,全市要“一如既往、一以贯之”的坚持文化名城建设的奋斗目标不动摇,坚持经济文化一体发展的方向不动摇,文化名城建设要坚定不移地走“主题化、产业化、集群化、群众化、品牌化”之路。他要求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文化名城建设,坚定不移地实施好既定的文化研究工程、精品设施工程、品牌文化工程、产业振兴工程和文化普及工程,同时,细化文化发展政策,放开,搞活文化投融资市场,上下齐努力,使我市文化名城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座谈会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梁雪梅通报了全市2008年文化名城的建设情况。副市长王丽英、参会的老领导和文化艺术界代表纷纷就我市的文化名城建设情况畅所欲言、献计献策,为我市的文化发展大计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对联为:

上联是: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下联是: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简介: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在三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自雍正元年(1721年)同仁堂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这就造就了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闻名遐迩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创始人乐显杨。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同仁堂开始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享受皇封特权,历经八代皇帝,长达一百八十八年。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09年的时候,益津儿女秉承"争先"的理念,走过了"跨越"的历程,在艰难之中勇往直前,浓墨重彩描绘出了一条"顺境奋进、逆势上扬"的发展轨迹。

"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的发展定位,"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为霸州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霸州再次崛起带来了新的机遇。

奋进-发展-崛起!一直都是霸州的主题词。

改革开放30年,霸州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续写着辉煌: 全国小康县市、全国明星县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河北省十强县市……

但是,霸州在书写着一部又一部华彩乐章的同时,粗放的经营模式、单一的产业结构成了霸州继续前行时无法绕过的巨大障碍。

从来就不习惯在困难面前低头的霸州人,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等待观望,而是鼓起最大的勇气、下定最大的决心,开始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高效都市农业为支撑的新的科学跨越。

培植新产业,优化经济结构,最现实、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

10月18日,投资10.8亿元的中国电力科学实验生产基地开工建设;10月29日,投资15亿美元的国际温泉公园项目、投资6亿元的中国戏曲文化大观园项目奠基。2008年,霸州亿元以上开工的高新项目就达29个。

前进钢铁200万吨不锈钢、梅花味精生物制药、华洋线缆光纤数据线缆等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品研发,带动了各类加工企业尤其是金属压延业与装备制造、重工产业配套链接。

益津大地上正在形成一股"霸州制造"风,使霸州产业驶向"高、精、尖、深"。

霸州人喜欢说这样一句话:"霸州的优势在文化,潜力在文化,希望在文化。"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2006年,首届霸州文化艺术节,"四乡一镇"文化名牌享誉全国,霸州文化名城建设工作全面展开。

喜闻乐见的"假日文化工程"、"彩色周末"和群众性的广场文化成为霸州的文化亮点;"月月唱大戏,周周演大片",让霸州老百姓在自家门口就能一饱耳福眼福。

2008年,按照"创国家品牌,造国际影响"的要求第二届霸州文化艺术节圆满落下帷幕,"文化主题城市"更是丰富了霸州文化名城建设的内涵。

从霸州博物馆暨华夏民间收藏馆落成开放,到中国戏曲文化大观园奠基;从河北·霸州文化产业论坛,到胜芳古镇一期工程告竣,"文化主题城市"再次让霸州成为文化名城的先行者。

博物馆、科技馆、胜芳古镇,李少春纪念馆(大剧院)、益津书院、霸州图书馆等是对霸州城市功能的一个极大完善和提升,有了这些百年建筑的衬托和支撑,霸州脱离了"县城"的概念,进而具备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要素,彰显出文化之韵,使霸州文化从而显得厚重博大。

霸州以特有的文化气息在向外传递着发展信号。不能让霸州的温泉"养在深闺"。2006

年,首届霸州文化艺术上霸州市提出了打造温泉之乡的宏伟目标。

"干就有个干的样子",霸州人的性格决定了结果。2007年霸州名列"中国温泉之乡"榜,2008年,京、津周边唯一的集休闲旅游、商务会展于一体的国际温泉公园在霸州奠基开工。

想百姓企盼、帮群众急需、解社会难点,霸州民生指标全线飘红。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围绕"百姓急需、社会难点、历史欠账",霸州不断完善与霸州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涵盖城乡、惠及全体市民的公共服务体系,力促霸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城镇建立和完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基础上,霸州将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使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投资2800多万元,在市区和胜芳镇建设中心敬老院两所,并对原有七所乡镇敬老院进行了改建扩建,全市农村938名五保对象有766人入院居住,集中供养率达到了81.6%。投资150万元改建了儿童福利院,全市54名孤儿全部入住,实现了政府集中供养,分级就学。

2006年,霸州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8年参合人数达到425242人,参合率达88.63%。2008年初在参合人数不断增加,参合率不断提高时,霸州启动了特殊慢性病大额门诊报销。恶性肿瘤放化疗、尿毒症肾透析等特殊慢性病的门诊费用纳入补偿范围。42.5万农民告别看病难,霸州为42.5万农民撑起健康"保护伞"。

感受霸州文化

--------------------------------------------------------------------------------

发表日期:2008-10-31 出处:《南和报》作者:张献军点击数:188

它山之石

霸州报道

人们了解霸州,认识霸州,往往与经济强市相联,然而,今日的霸州,一座城市的新名片——文化名城。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画院创作展览基地、河北省民间艺术之乡、河北省历史文化名镇,“戏曲之乡”、“翰墨之乡”、“词赋之乡”、“温泉之乡”、“胜芳古镇”;李少春大戏楼、益津书院、华夏民间收藏馆、博物馆、图书馆、中国戏曲文化大观园……一顶顶荣耀的桂冠,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文化设施,无不彰显这里浓浓的文化风韵,感受到的是无处不在的霸州文化。

感受一:霸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有人类居住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建置也有一千年,悠久的历史为霸州积蓄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古文化方面,经过历年的发掘征集,现馆藏珍贵文物450件。同时,有龙泉禅寺、王家大院、张家大院等一批古建筑,有魏大光、李少春、荣高棠等一批历史和现代名人,有胜芳南音乐会、高桥音乐会、张庄子道教音乐会、高桥尚家笙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文化方面,有胜芳花灯、民间扎刻、剪纸、陶瓷彩绘、泥人、镶嵌木画、琥珀等形式多样的手工艺。杨芬港泥人现已开发2000个品种除销往京、津沪,还远销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在现代文化方面,有李少春剧院、益津书院、华夏民间收藏馆、科技馆、图书馆、中华戏曲文化大观园等文化设施。益津书院,从始建到今天,悠悠700年,墨翰尤香。今天又被授予“国家画院创作展览基地”。

感受二: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未来县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竞争焦点在于文化”霸州的决策者们科学预言,并超前提出“建设文化名城”发展战略,将“建设文化名城”同“争创经济强市”、“打造和谐霸州”共同确定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目标,实现了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形成文化步入市场经济、经济发展注入文化内涵、文化经济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初步凸显了霸州在区域发展中与经济高地效应同步的文化高地效应。五年来先后投资18个亿建起了青少年活动中心、李少春大戏楼、益津书院、华夏民间收藏馆等文化设施,并在383个村街全部建起了文化站、文化活动室。规定每两年组织举办一次文化艺术节,每次活动突出一个主题,每次艺术节,都有一次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次飞跃。2006年成功举办了霸州市首届文化节。今年10月28日第二届文化节隆重开幕。围绕文化名城建设,大力开展城市文化、农村文化、历史文化、精品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体育文化、企业文化、网络文化、旅游文化等十大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感受三:文化产业群众参与意识强。全市文化产业单位600多家,从业人员1.2万人,固定资产16.1亿元,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3.03亿元,已形成文艺演出、广播电视、音像、文化娱乐、旅游、网络文化、图书报刊、文物、艺术培训、广告等十多个行业门类。农民文化参与意识空前高涨,全市有78道花会,276个秧歌队,100个京评梆业余剧团。还有农民诗社、农民书画协会等,他们农忙时节干活,休闲和节日时,“吹拉弹唱,琴棋书画”。市文联因势利导,专门成立所属8个协会:写作、书法、美术、戏剧、音曲、舞蹈、摄影、诗词。会员总人数达到4500人,其中国家和省级会员50人。煎茶铺高村谷风诗社,是农民诗社,1991年成立,现在已经发展到会员60多人,已创作2000余首作品,国内外发表600篇。2006年受到文化部长孙家正高度评价。“月月唱大戏,周周演大片”,成了霸州的文化品牌。他们将每月的28日定为文化演出日,每月明确一个主题至少安排一场由省级以上、具有国家级演出水准的知名团体承演高标准的演出;每周在李少春大剧院安排放映一部高质量的影片。一年来,中国京剧院、中国评剧院、北京京剧、河北梆子剧院、中央民族乐团等20多个颇具盛名的演出团体来到这里,梅葆玖、叶少兰、李维康、李双江、蒋大为、黄宏等近百名蜚声国内外的文化名人登上了霸州文艺舞台。在很大程度上,凸显和提升了霸州对京、津地区的文化吸附力和影响了,“戏曲之乡”、“翰墨之乡”、“词赋之乡”、“温泉之乡”美名远扬。

感受四:文化产业投入多元化。霸州的经济可以说是民营的经济,民企纳税占全市全部税收比重达到86%。霸州市在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的同时,实行多元化投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参与群众文化建设。并先后制定和完善投资优惠政策、奖

励扶助等有效的政策机制。对投资者出让冠名权、广告权、经营权,并设立文化名城建设突出贡献奖,命名经济顾问、文化顾问,使民营资本源源不断注入文化产业领域。“月月唱大戏”由霸州市“十大巨人企业”提供冠名赞助;投资3个亿的胜芳古镇开发项目,全部依靠民间资本投入。其中胜芳大剧院、文昌阁由前进钢铁有限公司兴建;王家大院、四桥(东、西、北、新桥)由新奥集团投资兴建;牌坊、戏楼由胜兴房地产开发公司、三利集团、新亚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同时,引进文化产业项目“中华商务会馆”、“帝豪五星级酒店”等重点项目,也由域外资本投入。他们还引导“胜芳国际家具博览城”将家具产业与文化产业对接,通过谋划运作中国特色家具展和中国金属玻璃家具设计大赛,进一步挖掘金属玻璃家具的文化内涵,靠文化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扩大了胜芳金属玻璃家具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实践

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实践 本文探讨安全文化建设在煤矿中如何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安全生产,并从多方面探讨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说明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在促进煤矿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安全生产是煤炭企业的生命线,是煤炭企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安全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是大众安康的需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珍惜生命、关注安全,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已成为新时代的呼唤。所以企业和员工在经济生产、生活中必须重视安全文化的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以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珍惜生命,实现安全生产为核心,提高全员安全文化素质;以宣传、教育为手段,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以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技术为依靠,更有赖于全体员工的安全自律,形成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企业安全文化是真正落实 “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 的安全生产方针的内因,最终目的是变 “ 要我安全 ” 为 “ 我要安全 ” 、 “ 我会安全 ”。企业安全落实了,企业效益和社会经济水平也会随之提高的。 一、企业安全文化概述。 安全文化的概念与本质,英国健康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 HSCASNI)对 INSAG的定义进行了修正,认为:“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健康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安全文化”的概念产生于 20世纪 80年代的美国,其英文为“ Safety Cultrue” ,翻译成“安全修养”或“安全素养”似乎更确切。 实际上,我们不是为了安全文化而安全文化,促进安全文化发展的目的应该是为人类创造更加安全健康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安全文化只有与人们的社会实践,包括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文化的教养和熏陶,不断提高人们的安全修养,才能在预防事故发生、保障生活质量方面真正发挥作用。因此认为安全文化的本质,或者说是大力倡导推行安全文化的根本目的。狭义安全文化的概念就反映了这个本质。 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是衡量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企业要想在社会上赢得信誉,实现经济效益,必须把企业安全文化放置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安全文化建设既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学科,因此必须抓好安全文化建设。 二、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找家教,到阳光阳光家教网全国最大家教平台 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新华网云南频道 ( 2007-10-30 )来源:云岭高速0【字号大中小】【订阅新华短信】【收看新华手机报】【打印】【关闭】 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朱振辉(昆楚管理处) 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今后的500强企业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近些年来,企业文化建设逐渐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人们也开始意识到先进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的竞争,表面看来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深一层看是管理水平的竞争,再深一层看就是文化的竞争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寻求更科学、更系统、更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提供了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当代企业要保持平稳和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管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建设的涵义是指对企业文化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所制定的总体谋划和基本对策。其特点包括渐进性、整体性、柔软性、可继承性、潜移默化性等,并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https://www.360docs.net/doc/f013665770.html,家教网找家教上阳光家教网

找家教,到阳光阳光家教网全国最大家教平台企业文化的结构分为三个阶段,即精神层、物质层和制度层。精神层主要是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 精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 (一)精神层包括6个方面内容: (1)企业最高目标。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是企业全体员工凝聚力的焦点,是企业共同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它反映了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追求层次和理想抱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2)企业哲学。企业哲学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接受,具有相对稳定性,它的形成是由企业所处的社会制度及周围环境等客观因素所决定的,同时也受企业家思想方法、政策水平、科学素质、实践经验、工作作风以及性格等主观因素的影响。(3)企业精神。它是企业有意识提倡、培养员工群体的优良精神风貌,是对企业现有的观念意识、传统习惯、行为方式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总结、提炼和倡导的结果,是全体员工有意识地实践所体现出来的。4)企业风气。企业风气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是企业文化在员工的思想作风、传统习惯、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方面的综合反映。5)企业道德。指调节职工之间、职工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制度之间三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6)企业宗旨。这是指企业存在的价值及其作为经济单位对社会的承诺(二)制度层。1、一般制度。指企业指导日常工作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以及各种责任制度。2、特殊制度。能够反映一个企业的管理特点和文化特色的非程序化制度。3、企业风格。这是指企业长期相洽、约定俗成的典礼、仪式、行为习惯、节日活动等。如五月鲜花歌咏比赛、体育比赛等等。 https://www.360docs.net/doc/f013665770.html,家教网找家教上阳光家教网

论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编号:AQ-WH-02293 ( 安全文化)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论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建 设的重要性 On the importance of safety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enterprise culture construction

论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文化建设的 重要性 备注: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的总称,主要包括安全观念、行为安全、 系统安全、工艺安全等。安全文化主要适用于高技术含量、高风险操作型企业,在能源、电力、化工等行业 内重要性尤为突出。 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安全宣传、文艺、法制、管理、教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建设和组织措施,是预防企业事故的基础性工程,对保障安全生产生产具有战略性意义。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培养和增强安全文化意识,对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尤其是重大、特大事故具有重要意义。搞好企业的安全生产,执行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固然重要,但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更是长久之计。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及员工在生产经营和变革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规律和行为准则,是一种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是企业倡导的、被员工群众认可的群体意识和

行为准则。创建企业安全文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手段。创建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保护员工安全与健康、提高广大员工安全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根本途径。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企业文化,营造企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舆论氛围,对推动企业安全管理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它在组织及协调安全管理机制的同时,能创造良好的、安全的作业环境和制定自我约束的管理体系,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规范其作业行为,也能自觉地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减少违章引发的事故,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能使企业生产进入安全高效的良性状态。同时,创建安全文化对职工产生影响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能利用安全思想意识指导安全生产行为。达到安全决策和安全操作的目的。 创建企业文化要以人为核心,树立人本观念,在安全生产系统中,人的素质(心理与生理、安全技能、文化素质)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行为贯穿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创建企业安全文化中,安全管理必须重视人才的因素,必须强化群体的安全意识,必

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

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 安全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一般分为两大类,即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这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能量等的客观存在而可能导致事故和伤害发生的状态,不包括纯粹由于人的行为导致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如违 律、规范、制度、规程等,约束企业职工的不安全行为,同时通过宣传教育等手段,使职工学会安全的行为,以保证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随着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的发展,人们发现尽管有了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但对于搞好安全生产来说,还是不够的。科技手段达不到生产的本质安全化,需要用管理手段补充;而管理手段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被管理者对安全规章制度的漠视或抵制,必然会体现在他的不安全行为上,然而不安全行为并不一定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相反可能 道德、 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遵章守纪”转变成“我要遵章守纪”。倡导安全文化的效果可能要在2~3代人的身上才能显现出来,必须从孩童时期抓起。另外,安全文化的推行,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和良好的安全管理基础之上。无法想象,一个企业生产条件恶劣,事故隐患丛生,安全管理混乱甚至没有,不安全行为随处可见,而仅仅通过安全文化的建设即可使不安全的生产面貌发生有效的改变。文化在企业安全生产

中的重要地位“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人因工程”,以提高劳动者安全素质为主要任务,具有保障安全的基础性意义。笔者认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分三个层次进行,包括表层物态文化、中层制度文化及深层精神文化。其中塑造企业共同的安全价值观是精神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也是衡量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成功 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效果。而这种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就需要党群部门结合自身特点发挥“造势“作用。

新时期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要性

新时期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要性 重要性: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当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首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我们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高度,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极端重要性。 其次,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关于文化建设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刻揭示,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 最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发展经济,完善民主法制,而且要使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紧迫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重大战略目标郑重提出,这是一项高瞻远瞩的文化强国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长期高于世界经济增速,经济规模不断增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特别是,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欧洲债务危机恶化,美国失业问题继续拖延看不到好转的迹象,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成为维护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稳定力量。但是,无论从国际形势看,还是从国内发展看,相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文化繁荣程度不够,整体文化实力与我国经济实力及国际影响力不相适应。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文化产业产值发展很快,规模也相当可观。但从整体看,我国文化实力与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相适应。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应用和普及,使人类交流交往日益普遍化,从而带来的思想文化交流碰撞交锋日益增加。全球化进程加快,使国际文化交流碰撞更加直接,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在物质需求得到更多满足的基础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广泛、更深化、更多种多样。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越来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某些束缚和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政策性的因素尚未得到解决。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群众、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促进文化繁荣,并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15-18日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它是我们党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随着我们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的思想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达到空前的程度。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们的文化自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发挥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重大作用。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需要。 第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顺利实现“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的需要。 第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切实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一句话,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需要,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

建设安全文化的目的及意义

建设安全文化的目的及意义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建设安全文化的目的及意义 建设安全文化思想的提出,使人类在实现安全生存和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行动中,又增添了新的策略和方法。安全文化建设除了关注人的知识、技能、意识、思想、观念、态度、道德、伦理、情感等内在素质外,还重视人的行为、安全装置、技术工艺、生产设施和设备、工具材料、环境等外在因素和物态条件。 1.在人类社会的安全策略、思路、规划、对策、办法的具体行为过程中,用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来指导,其意义在于: (1)从安全原理的角度,在“人因”(人的因素)问题的认识上,具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对于预防事故所采取的“人因工程”,在其内涵的深刻性上有新的突破。过去我们认为人的安全素质仅仅是意识、知识和技能,而安全文化理论揭示出人的安全素质还包括伦理、情感、认知、态度、价值观和道德水平,以及行为准则等。即,安全文化 对人因安全素质内涵的认识具有深刻性的意义。 (2)要建设安全文化,特别是要解决人的基本人文素质的问题,必然要对全社会和全民的参与提出要求。因为人的深层的、基本的安全素质需要从小培养,全民的安全素质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这就使得对于实施安全对策,实现人类生产、生活、生存的安全目标,必须是全社会、全民族的发动和参与,因此,在人类安全活动参与面的广泛性方面,有了新的扩展。即表现出:从生产领域向生活领域扩展;从产业、工厂、企业向社会、学校、消防、交通、民航等领域扩展;从工人、在职人员 向社会公众、居民、学生等对象扩展。 (3)安全文化建设具有的内涵,既包容安全科学、安全教育、安 第 2 页共 5 页

中国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国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市委领导带队进行的这一系列调研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加强执政能力的高度谋划上海未来几年文化发展。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是激发城市活力的源泉。”陈良宇同志在调研中指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使城市“形态”、文化“神态”、市民“心态”内外和谐,经济实力、城市活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实现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他说:“要多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精品力作,培养和造就优秀人才,使上海成为汇聚名家大师的高地、培育青年才俊的摇篮。”“要着力打造著名院团、院校,逐步把上海变成名作、名人、名团、名校汇聚之城。”市委的要求,凝聚着群众的智慧,如春风激荡着人心。 抓紧抓实,系列举措推进文化发展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一种‘软实力'。”充满激情的深刻话语,触动着申城文化工作者的心弦。助推器的引擎已经启动,上海文化建设正在以全新的气势和雄姿向前迈进。 登高望远。上海市文化工作会议是一次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等中央领导视察上海工作时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大力推进上海文化建设的重要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了到 2010 年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这就是建设文明城市,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努力走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列。会议还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落实的十大文化建设任务。 我们要“求”文化建设规律之“真”,“务”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之“实”。加快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文化发展的核心要求,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上海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春日播种,秋日收获。随着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和落实,上海文化界收获着千姿百态的丰硕果实。 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数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入围第二批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昆剧《班昭》和《天地人和——朱践耳交响乐作品音乐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 企业文化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融合作用。良好的人文环境,是企业经营管理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依托。以下内容是品才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欢迎参考!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1、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企业文化具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色,是企业的灵魂,它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毛泽东早就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企业也是一样,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愚蠢的企业,而愚蠢的企业是不能在竞争中取胜的。 企业文化是企业明天的竞争力,要进一步推动企业发展,要真正成为一流企业,就是要借助企业文化强大的推动力。正观世界上成功的企业必然都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作支撑,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哲学信仰,再高明的企业经营目标也无法实现。反观世界上一些遭受挫折、甚至破产的著名企业,出问题大都在企业文化上面,不是没有建立起先进的企业文化就是背离了企业的价值观出了乱子。面对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企业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从而谋求在新形势下的发展。为实

现这一目标,企业必需要进行系统性变革,而变革的核心就是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力量,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2、企业文化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励员工开拓创新、建功立业的斗志。 优秀的企业文化为员工提供了健康向上、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精神食粮,能营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与高尚的人文环境。企业内各种文娱活动的开展,活跃着员工的业余生活,加强了员工之间的团结友谊、沟通合作和团队意识;企业的激励机制,分别从物质、荣誉和个人价值三个方面对员工进行激励,激励着员工奋发向上、开拓创新、建功立业的信心和斗志;各种学习和培训使员工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让他们能更好的在企业里实现个人的价值。员工在企业文化良好的环境下工作生活,在本职岗位上各尽其能,积极进取,这样就能形成一个风气正、人心齐、奋发向上、生动活泼的局面,有了这样高素质员工队伍的企业,就能适应日益变化的新经济形势,使企业发展壮大起来。 3、企业文化对员工起着内在的约束作用 “企业即人”企业文化即是企业人的文化,属于思想范畴,是人的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和思想道德属于同一种范畴。企业文化是和社会道德一样,都是一种内在价值理念,都是一种内在约束,即人们在思想理念上的自我约束,

安全文化建设对安全生产的作用

安全文化建设对安全生产的作用 一、安全文化建设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影响及推动性作用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更是确保社会或企业稳定和谐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从发生的各类事故分析来看,87%以上的事故是因人的不安全行为而造成的。再先进的设备,再精准的检测仪器也需要作业人员来操作,因此说,只有加强人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切实提高作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才能有的放矢的防止事故发生。而“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全面的工作,它是围绕人这个中心来做的一项具体工作。安全文化建设是就安全抓安全,以把安全管理做好为出发点开展的一项具体工作。通过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提升职工素养,促进现场工作质量,激发班组这个基础“细胞”活力,推动企业安全稳定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一个十分重要而崭新的课题。企业要构建和谐,首先必须确保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历来是一件大事情,从发生的事故分析,所有事故的发生不外乎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而造成。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建立贴合实际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尤为重要。下面根据实际情况就安全文化建设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影响及推动性作用作简述。 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一系列宏观调控、治理整顿、提高。但随着经济的升温,各类事故仍然时有发生,事故总量仍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人的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安全素质不高,不能达到安全生产的需要。一是部分干部职工对安全工作重视不够,为利益所趋,一些单位突击赶产、超能力生

产,出现了安全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不正常现象;二是安全教育培训不够,教育培训流于形式,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职工没有真正做到入耳、入心、入脑,对危险源的识别、隐患的辨识、安全自保能力不强,培训机制、内容、方法急需改进和创新;三是安全理念没有真正落实到职工的意识深处,马虎、凑合、不在乎的行为随处可见,图省事、怕麻烦的思想在作怪,缺乏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各工序或工种之间不互相创造条件,甚至留下事故隐患。 (二)安全保障体系和制度不健全。一是规程措施针对性不强、不细致、不全面,贯彻落实的力度不够,使其成为开工护照。超前事故防范不到位,安全隐患和危险源辨识不及时、不具体,事故隐患处理不及时,事故和违章责任追究不能做到从严、从快。二是系统保障缺失,安全装备、安全设施尤其是监测监控系统不完善,造成失灵、失控、失效,不能真正起到安全保护、安全防范的作用。 (三)安全管理沿袭固有模式,改革创新不够,重复性事故发生较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重视事后的总结和整改,忽视事前的防范和事中的控制,事故发生了,往往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手段,不能系统地采取措施,安全工作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二是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对事故的分析只停留在表面,不深、不细、不严,不能从深层次反映问题的本质,以致同类事故重复发生。三是安全管理方法落后。新的形势下,职工队伍素质的不断变化、价值取向的不同,要求我们更新安全思维方式和安全管理手段,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安全长效机制,促进企业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二、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在安全生产中作用发挥

《安全文化》之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安全理念的变化 建国初期,集体利益高于一切,财产重于生命。文革时期的口号是:放卫星、创高产、大会战、搞翻番;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国家安全理念发生巨大的变化,向“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 的理念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体现了“不要带血的GDP”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生命红线观。这说明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体现了“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才能生产”的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观。 二、安全举措的变化 1、管理方式由行政指令向法制手段转变:20xx年11月1日施行的《中华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我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改变了以往无法可依、难以依法履行职责和行政指令执法的局面,解决了安全生产中存在的基本的和共性的法律问题,更好地解决了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和强化监督管理的有法可依问题。 2、管理机制由临时措施向长效机制转变:以往出现安全生产事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以《中华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为首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陆续颁布实施后,构建一整套安全生产工作机制,有利于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3、管理体制由专项单一向综合监督转变:《中华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颁布之前,国家颁布了几十部单行法律,各管各的,条块分割,群龙无首。《中华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界定了综合监督管理和专项监督管理的关系,有利于综合监管部门和专项监管部门依法各司其职,相互协同,齐抓共管,做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4、管理环节由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中华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对事前、

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市委领导带队进行的这一系列调研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加强执政能力的高度谋划上海未来几年文化发展。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是激发城市活力的源泉。”陈良宇同志在调研中指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使城市“形态”、文化“神态”、市民“心态”内外和谐,经济实力、城市活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实现城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他说:“要多出具有中国特

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精品力作,培养和造就优秀人才,使上海成为汇聚名家大师的高地、培育青年才俊的摇篮。”“要着力打造著名院团、院校,逐步把上海变成名作、名人、名团、名校汇聚之城。”市委的要求,凝聚着群众的智慧,如春风激荡着人心。 抓紧抓实,系列举措推进文化发展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一种‘软实力’。”充满激情的深刻话语,触动着申城文化工作者的心弦。助推器的引擎已经启动,上海文化建设正在以全新的气势和雄姿向前迈进。 登高望远。上海市文化工作会议是一次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等中央领导视察上海工作时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动员全市各方面力量,大力推进上海文化建设的重要会议。会议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上海城市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这就是建设文明城市,建设学习型社会,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努力走在发展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列。会议还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落实的十大文化建设任务。 我们要“求”文化建设规律之“真”,“务”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之“实”。加快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文化发展的核心要求,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上海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春日播种,秋日收获。随着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和落实,上海文化界收获着千姿百态的丰硕果实。 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数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入围第二批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昆剧《班昭》和《天地人和——朱践耳交响乐作品音乐会》在精益求精反复打磨中,更具艺术神采。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等主办的上海文化产业发展说明会开到了美国洛杉矶,迪士尼、华纳兄

浅谈工程建设中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浅谈工程建设中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摘要】全面质量管理作为一种现代项目管理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因此,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加、全过程、全面运用一切有效方法、全面控制质量因素、力求全面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体系。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也有一些重大事故发生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应引起高度的重视,质量重于泰山。质量管理工作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必须要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1.现行工程质量管理分析 1.1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较为完整,主要分成3个层次:市场主体层次,它主要由业主、勘察、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单位构成。工程监理受业主委托按合同约定,代表业主对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业主负责。从广义上分析,工程质量除施工质量外,还包括建设单位的组织管理质量、勘察设计单位的勘察质量和设计质量、工程监理单位的监理质量等。 1.2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分析 从规则和法律上看,我国现行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较为完备,但从实际执行的效果看,这并不是一个“纳什均衡”,它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1)工程质量的主要责任人问题。《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质量负责.这种规定在法律条文上无懈可击,但在实践中,一旦发生工程质量问题,5个单位很少会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更多的是互相推诿,相互指责。《条例》所规定五方共同负责的本义是各自把关、各尽其责、共同促进,但在实践中却成了“共同负责就是共同不负责”的现象,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机制,既要求共同负责,又要求某一方或外部一方能为此先承担主要责任,从而使上述各方尽职尽责,起到工程质量的保证作用。 (2)承包商与质量监督站及业主与监理的利益问题。质量监督站承担政府对工程实体质量监督的职能,主要表现为对工程质量的检测。目前,我国实行“谁施工,谁检测”的自检自查的工程检测模式,工程质量的检测费用包含在施工总费用中。即质量监督单位对工程质量监督的同时又对施工单位收取费用,形成监督方与施工方利益关系。施工方为保证质量不过硬的工程能顺利通过验收,而不惜在工程质量检测时做手脚。 (3)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在以上所述的质量管理体制下,对监理方、质量监督站来说,风险显得比较小,出现质量问题由承包商来负责,其自身并不承担直接责任。因此,他们可选择按照要求严格检查,也可不严格检查,由此会产生道德风险。目前,建筑业竞争激烈且多以最低标价中标,如果在有外部监督保证质量和利润很低甚甚至为负的情况下,优质承包商可能选择不投标或因其标价过高而不中标;而一些不好的承包商则选择压低标价来获得中标,并不惜牺牲质量来获利,这是个逆向选择的过程。 2.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因素 2.1人的因素

企业安全文化重要性(新编版)

( 安全文化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企业安全文化重要性(新编版) Safety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is to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safe production in production, life and survival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

企业安全文化重要性(新编版) 说明: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和物资财富的总称,安全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企业安全文化是为企业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提供安全生产的保证。 世间人是第一可宝贵的。人人都知道爱惜生命个个都愿意安全生产谁都需要遇难时设法死里求生、消灾避难,谁都想学会自救互救的本领、应急脱险。但是,这一切安全的理念和安全行为,只有那些具备高水平安全文化素质的人才能实现。 安全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从伤亡事故产生的机理来看,安全事故是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物与物、物与环境之间的正常关系失控而产生的后果,即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归根到底也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自然因素除外)。安全文化是规范人的安全思想和行为,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就抓住了安全生产中的主要矛盾,“安全”与“事故”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我们控制了事故,就可以得到一个“安全”的环境。预防事故和意外灾害的发生是技术问题,是管理问题,是

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一种软实力。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论是对于经济发展还是针对政治稳固,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长盛不衰。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世界大国,其文化更应当随着自己的国力强盛而影响全世界。 实际上,我们从现代社会普遍现象中都不难看出,当整个信仰发生了雪崩以后,新的信仰没有建立,对民族的信仰不能建立,对自己的信心不能建立,对人与人的信任不能建立,那么我们就进入了一个愚昧的时代。有一段时间大家在网络上呼吁,拒绝冷漠,传递温暖,可能也就是一种文化缺失的原因。老人摔倒了不敢扶,是人与人之间缺少一种信任;有毒食品屡打不禁,是最基本的道德丧失。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只顾着经济建设,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忽视了文化建设,以至于导致“腰包鼓了,思想空了:钱袋子鼓了,脑子却被掏空了”的现象,远离了现代文明。文化建设与社会进步紧密相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经过漫长的积累与演变,它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与发展水平。在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文化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当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时,文化便主宰需求。人们不仅主动地购置文化商品,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措施 滨州市技师学院王雪峰齐凤云 摘要:班级文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指出班级文化具有导向性、驱动性、规范性、渗透性、凝聚性、激励性。因此,从班级文化的四 个方面即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提出建设措施,方便其他 学校的参考。 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班级文化是客观存在于班级内部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渗透在班级的管理理念、管理体系以及班级活动等各个方面。班级文化建设就是要认识到文化在班级管理和育人中的功能,并通过优化班级文化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1、班级文化的特性有: (1)导向性。班级文化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行为,也影响班集体的行为,而且引导着班级发展的方向,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让班级学生意识到自己对班级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感受到集体的要求和期待。 (2)驱动性。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形成催人向上的心理氛围,成为班级和学生发展的驱动力,能够促使学生孕育信心,追求成功和乐于交往,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集体的力量,集体的希望,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更加明确作为集体的一分子对集体的责任和义务,激发起为了集体的荣誉尽自己最大努力的强烈愿望。 (3)规范性。班级文化代表大多数班级成员的价值取向,正确的行为具有规范效应,起着调控作用,影响学生的行为模式。所以,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激励和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调节和控制班级学生的偏离行为,把学生的行为引向班级规范的轨道上来。 (4)渗透性。班级文化对德育的影响不同于灌输,它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情景中,在影响方式上就具有一个潜移默化的渗透性。良好的班风,丰富的文化生活,优美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像海

浅谈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

浅谈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 浅谈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 【摘要】本文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特点,针对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进行了探讨,重点阐述了影响建筑质量的因素及应对管理措施以确保工程项目顺利进行和开展。 【关键词】建筑质量;影响因素;管理措施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的繁荣外衣已逐渐挡不住其内在的质量问题,工程建筑质量问题频频发生,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关注,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对于施工质量管理,国家设立了注册监理工程师制度,推出了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是工程管理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重点,是实体质量保证的决定性环节。工程质量事故,必定会给企业和人员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害,进而在社会上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所以作为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工程质量管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影响建筑质量的因素 1、人的因素 人是建设工程项目的策划者和执行者。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无论作为策划者和监督者的业主方还是监理和施工方,乃至材料供应商,都参与到建设工程项目中来,只有项目的各个参与方都能充分理解项目质量的意义,并为之竭尽全力才能保证建设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人员素质对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人员素质主要指人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养,文化素养不仅涉及了文化水平、技术水平,还涵盖了职业道德控制管理能力和组织决策能力。因此,在工程质量控制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发挥“人的因素第一”的主导作用,增强人员的责任感和质量观,防止失误出现,同时,强化工程管理,重视职工培训,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有效避免工程质量问题的产生。

2、施工方面因素 施工方面是影响房屋建筑工程的关键因素,在施工时,只有操作人员先熟知施工图、把握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标准,了解工程规模,才能将施工中的失误降到最低。施工图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指南针,施工方案是指挥建筑工程施工的依据,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操作步骤是否到位,都将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房屋建筑施工企业需采用先进的机械化设备,确保建筑施工达到指定的技术要求和指标。同时建筑单位和施工单位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条件、施工工艺、建筑技术水平、建筑结构形式等因素,合理选用机械设备,完善工程机械设备配置,操作人员熟知机械设备操作流程,提高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材料因素 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本保证,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达到标准。由于建筑施工所需的材料种类多,用量大,若采取全面检查的方法很难得以实现,而采取抽检的方法往往又会产生遗漏。另外,建筑工程中材料费用占总投资的比例较大等原因,一些承包商在得到工程后,不能正确处理工程质量与效益的关系,就出现了不按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的品种、规格、技术参数等采购,制作相关的成品或半成品,或因采购人员素质低下,对其原材料的质量不能进行有效控制,无法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工程施工中,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 三、建筑质量管理措施 1、制定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是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核心,没有质量的工程就无法创造出理想的经济价值,这就需要工程单位对于质量控制严格把握,制定科学的质量管理制度。因此,应对各个环节的质量工作进行考察管理,质量经理需要建立的职责为:结合投资人项目设计经营战略,对开发项目质量计划负责编制,且安排各个人员落实到不同的工作里;结合质量计划规定内容,检查项目质量计划具体情况;在审查环节里出现问题后,则需要及时制定科学的措施进行处理,把问题向项目团队负责人报告;编制项目质量报告,报上级质检部门和项目经理。只有每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对于建设和谐企业和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人为本”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的人本观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准则,是安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最终落脚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防止事故、抵御灾害、维护健康,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重要内容是形成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和自觉遵章守纪的价值观,形成安全和健康、保护环境、遵章守纪、尊重人和平等待人的理念。明确一切生产的目的都是为了人,为了人活得更好,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为了人的发展。这些都反映了尊重生命价值,保护员工身心健康、实现员工价值的的文化。企业安全文化把实现生产的价值和实现人的价值统一起来,以实现人的生命价值为制约机制,以实现生产的社会价值及经济效益为动力机制,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安全生产的经营机制和安全管理机制,保护广大职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身心安全与健康,珍惜、爱护和尊重员工的生命。大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也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持。 (2)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向深层次发展的需要。企业安全文化是实现安全管理的灵魂,当前,有的企业存在着这样的怪现象:一方面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员工对制度却熟视

无睹,违章作业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不难得出企业安全文化基础不牢固是产生这样怪现象的关键所在。 首先,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通过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把“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的经营理念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活动之中,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是搞好安全生产管理的前提。正确认识安全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管理理论的价值与其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的重要作用,使安全生产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渗透到企业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层内涵中,重视安全培训,加强宣传教育,从而发掘出蕴藏在员工中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强大力量,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持续健康地发展。 其次,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超前意识。搞好安全生产,要具有超前的安全防范意识,提前做好预防准备并付诸实际行动,防范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②长远意识。根据安全发展的需要,认真研究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制定长远的安全管理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③全局意识。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发生的矛盾,要以个体服从整体、局部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来处理与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④创新意识。必须大胆地对现有的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