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06《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06《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061806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学时数:72学分数:4

执笔者:编写时间:2004年8月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实验心理学中已经确立起来的最基本的、最可靠的科学方法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初步掌握实验心理学的重要理论,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学会基本的实验设计,并具有相当的实验技能。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

第一章引论(6课时)

(一)教学要求

A. 了解:实验心理学发展简史。

B. 理解:观察、实验、心理实验的概念,观察与实验的区别。

C. 掌握:实验心理学定义,心理实验的基本形式与类型。

(二)教学内容

重点:实验心理学重要概念。

难点:心理实验的基本形式与类型。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定义

一、广义理解的实验心理学:应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二、狭义理解的实验心理学:“心理实验学”如何进行心理实验

第二节实验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实验心理学的形成与建立

二、实验心理学的发展

三、实验心理学的地位与作用

四、实验心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突出介绍与心理统计学、与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关系)

第三节实验心理学的任务与学习方法

第四节实验心理学首先要了解的几个重要概念或问题

一、观察、实验、心理实验

观察、实验的概念及区别

心理实验的基本形式与类型

二、操作定义的涵义

三、心理实验道德问题

四、心理学规律的性质

第二章心理实验设计(10课时)

(一)教学要求

A. 了解:了解实验设计中的一些术语。

B. 理解:心理实验中的因变量及自变量。

C. 掌握:实验设计的类型并且会熟悉地运用;分析实验研究的效度问题;读写心理实验研究报告。

(二)教学内容

重点:实验误差与实验研究的效度。

难点:实验研究程序与实验设计。

第一节心理学实验中几种变量及相关概念

一、自变量——自变量(因素)、自变量水平的概念及自变量种类

二、因变量——因变量概念、反应变量的指标、选择反应变量的条件及对反应变量的评价

三、无关变量——无关变量的概念、自变量混淆

第二节实验研究程序与实验设计

一、实验研究的程序——课程的确定;被试的选择;实验因素的控制;实验资料的收集;撰写实验报告

二、对实验设计的理解——

广义的实验设计:等同于实验研究,指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的知识,它包括从问题的提出、假说的形成、变量的选择等等一直到结果的分析、论文的写作一系列的内容。

狭义的实验设计:特指实施实验处理的一个计划方案以及与计划方案有关的统计分析。

第三节实验设计中各种变异的控制

实验设计最大的功能就是使系统变异最大,控制无关变异,使误差变异最小

一、使系统变异的效应最大

二、控制无关变异

控制的基本方法——消除;随机化;匹配;附加自变量;统计控制等

三、使误差变异变小

第四节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几种效应

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实验者效应、要求特征、高限效应、低限效应

第五节心理实验设计中一些常用的术语

一、因素与因素设计

二、处理与处理水平的结合

三、主效应与交互作用

四、简单效应

五、处理效应和误差变异

六、比较

七、嵌套

第六节实验设计的类型

一、根据自变量的数目分类——单因素实验设计、多因素实验设计

二、根据控制无关变异的方法上的不同分类(基本的实验类型)——完全随机、随机区组和拉丁方设计

三、根据对实验中各种变量的控制情况或控制水平高低来划分

———真实验设计(独立组设计、组内设计与混合设计);前实验设计(单组后测设计、单组前测后测设计、固定组比较设计、事后回溯设计);准实验设计(中断时间序列设计、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事前事后测定设计)

第七节实验误差与实验研究的效度

一、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产生原因或来源

二、外部效度与内部效度——影响因素

三、研究论文的三个特点

四、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所包含的内容(如何撰写实验报告)

包含:

五、对一个心理学研究的评价

第三章传统心理物理方法及实验 4课时

(一)教学要求

A. 了解:心理物理学方法的诞生与发展。

B. 理解:阈限的概念与性质、阈限的理论、韦伯定律。

C. 掌握:测定阈限的三种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

重点:阈限的理论、韦伯定律。

难点:测定阈限的三种基本方法。

第一节心理物理学方法的诞生与发展

一、心理物理学的定义

二、心理物理学的发展简史

三、心理物理学方法——传统的心理物理学与现代的心理物理学

第二节对阈限的理解

一、几个有关的概念——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包含操作定义)、差别阈限

二、阈限的性质——对阈限的理解

几个阈限理论:

高阈限理论;神经量子理论;信号检测论

三、韦伯定律

关于韦伯的介绍

韦伯定律

最优条件下的各种感觉道的韦伯比例(分数)

第三节测定阈限的三种基本方法(传统的心理物理学方法)

关于测定阈限的实验的三个特点

一、极限法——特点、测绝对阈限、测差别阈限及它的变式

二、平均差误法——特点、测绝对阈限、测差别阈限及对误差的控制

三、恒定刺激法——特点、测绝对阈限、测差别阈限、不肯定间距的不稳定性及其变式

四、三种心理物理学方法的比较——

第四章心理物理量表法——阈上感知的测量(8课时)(一)教学要求

A. 了解:量表的类型。

B. 理解:心理量与物理量的关系定律(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史蒂文斯的幂定律)。

C. 掌握:心理量表的评价。

(二)教学内容

重点: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史蒂文斯的幂定律。

难点:心理量表的评价、运用差别阈限法制作等距量表。

第一节为何要运用心理量表法

第二节心理量与物理量的关系定律

一、韦伯定律:

二、费希纳定律:

三、史蒂文斯的幂定律:

第三节量表的类型

量表的类型因分类标志的不同而不同

一、直接量表与间接量表

二、按量表所包含的属性分:量表包含的属性:差别、强度、等距和绝对零点,一个量表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它所提供的信息就越多。

主要有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与比例量表

第四节心理量表的评价

一个好的心理量表应满足3点条件

一、符合三种基本假设

二、有系统的测量理论

三、用直接量表法进行核对

第五节感觉比例法与数量估计法

一、感觉比例法(分段法):制作感觉比例量表最直接的一种方法。

二、数量估计法

运用数量估计法制作比例量表,实验结果支持Stevens定律。

三、等比量表制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第六节感觉等距法与差别阈限法

运用差别阈限法制作等距量表,实验结果支持Fechner定律。

一、差别阈限法

费希纳定律

二、感觉等距法

主要介绍二分法

几何平均数

应用:制作响度量表

七、对偶比较法与等级排列法

一、对偶比较法

二、等级排列法

三、等级量表与等距量表的转换

第五章现代心理物理方法

信号检测法及实验(6课时)

(一)教学要求

A. 了解:信号检测论的由来。

B. 理解: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

C. 掌握:信号检测论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重点: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

难点:信号检测论应用于心理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信号检测论的由来

一、背景介绍

二、人类感知过程的信号检测问题

信号检测论应用于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是:将人的感官、中枢分析综

合过程看作是一个信号处理系统,应用信号检测论中的一些概念、原理对它进行分析。

信号检测论在心理学中具体应用时,常把刺激变量当作信号,把对刺激变量起干扰作用的因素当作噪音,这样就可以把人接收外界刺激的分辨问题等效于一个在噪音中检测信号的问题,从而便可应用信号检测论来处理心理学中的实验结果(人对信号的觉察)。

第二节信号检测论的应用

一、在医学心理学中的应用

二、在工程心理学中的应用

三、在认知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节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

统计学原理:统计决策理论是信号检测论的数学基础。可以把从噪音干扰中接收信号的过程看作为一个统计判断过程,即用统计判断方法,根据接收的混合波形作出信号存在与否的判断。N与SN分别引起的感觉次数分配是常态的,并且它们的标准差相等。

第四节信号检测论的二个独立指标

一、辨别力指数d’

二、判断标准(反应倾向)β值或C值。

第五节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ROC

第六节信号检测论应用于心理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

一、有无法

基本程序:

d’值和β值或C值的计算。

二、评价法

让被试在每次实验中对自己的判断作出评价。评价法可以把强度不

同的感觉表达出来,避免了有无法中的感觉强度,只用有信号和无信号来反应的简单做法,保留了较多的信息。

基本程序:

d’和β值或C值的计算。

三、迫选法

基本程序:

被试辨别力的计算:

第六章反应时法及实验(8课时)

(一)教学要求

A. 了解:反应时实验的发展简史以及在制作量表和实际应用方面

的用处。

B. 理解:影响反应时的因素。

C. 掌握:反应时实验及其设计、反应时技术。

(二)教学内容

重点:在制作量表和实际应用方面的用处。

难点:反应时实验及其设计、反应时技术。

第一节反应时的研究意义

反应时(RT)指从刺激出现到开始作动作反应之间所经历的时间。是心理实验中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反应变量之一。也称为“反应的潜伏期”。

一、反应时实验的发展简史

对反应时的研究最早始于天文学,“人差方程”,

反应时研究的第一阶段:自1850年赫尔姆霍茨的研究至1969年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称之唐得斯反应时ABC时期。

反应时研究的第二阶段:1969年心理学家斯顿伯格提出了加因

素法之后,加数法时期。

二、在制作量表和实际应用方面的用处

(1)在制作量表方面

(2)应用于心理现象的研究;

任何心理活动都需要一定时间。反应时间是心理学上最重要的反应变量和指标。

(3)应用于实际领域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领域需要研究人的反应时间,尤其是在工业生产、交通驾驶、体育运动、设备设计和科学管理等实际部门,反应时间的应用更有其重要意义。

第二节反应时实验及其设计

一、反应时研究中的各种变量:

(1)自变量:

(2)因变量:

反应时间的长短

反应的正确率(尤其是在有记忆成分参入和注意实验中)派生的统计值

(3)控制变量

二、反应时的种类——

简单反应时

复杂反应时

三、实验程序、实验仪器

四、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被试的要求:应避免出现过早反应或其他错误反应。。

选择反应数目需要与辨别的刺激数目相等。

第三节影响反应时的因素

一、受刺激变量影响

(1)刺激的不同类型:反应时因刺激的感官不同而不同;在同一感觉道里,刺激的部位不同,反应时间也有差异。

(2)刺激的强度不同:一般刺激愈强反应时愈短,但并非呈线性关系。

(3)刺激的复杂程度:刺激愈复杂,反应时越长。刺激选择数目越多越复杂,刺激相似程度越低,愈复杂。

(4)刺激呈现方式:呈现方式不同,反应难度不同。

二、有机体(机体变量)

适应水平:感受器的适应水平对反应时间有着明显的影响。

准备状态;指有机体对于某种行为作出的准备情况。

练习次数;练习是一个控制变量,即一个潜在的自变量。在一定范围内,练习次数越多(上百次),反应会越快。

动机;是由于人的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行为指向。

年龄因素和个体因素;

酒精及药物的作用:酒精在脑神经系统达到一定浓度时,中枢神经系统逐渐迟钝,以周围情况变化的反应速度大下降。

第四节反应时技术

一、减法法(减数法)反应时的种类

减法法则:乃是一种用减数方法将反应时间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它由唐德斯首先提出。

唐得斯把反应时实验的反应分为三类:A反应(简单反应)、B反应(选择反应)和C反应(辨别反应)

典型实验:

(1)短时记忆信息可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阶段的实验。

(2)句子——图画匹配实验

(3)心理旋转实验

实验原理:减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加工阶段,并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两个反应时之差来判定该加工阶段。

二、加法法

1969年斯顿伯格发展了唐得斯的减法法则,提出加法法则,结束了减法法则一百多年的统治。加法法则又称附加因素法或加法反应时,这种实验并不是对减法反应时的否定,而是减法反应时的发展和延伸。

加法反应时实验认为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要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典型实验:短时记忆信息提取任务

三、开窗实验:

它主要指较直接地测量每个信息加工阶段的时间,且能较明显地看出其加工阶段,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它既和减法反应时实验有相同之处,又各加法反应时实验有相同之处。由于“开窗”实验在反应时研究史上是发展较晚的一种方法,因此较多的教科书把这种实验作为加法反应时的一种变式加以分类。

第七章听觉实验(6课时)

(一)教学要求

A. 了解:人类听觉感受系统的声音的特征、属性及范围;了解音

高量表、响度量表的制作。

B. 理解:等响度曲线、声音空间知觉。

C. 掌握:听觉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二)教学内容

重点:等响度曲线、声音空间知觉。

难点:听觉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第一节听觉刺激

听觉是个体对声波物理特征的反映。

一、声波的特性(波形和音色)

二、声音的发生与控制

三、声音的测量

第二节听觉现象及测定

一、频率与音高

(1)音高量表的制作:

(2)音高与强度的关系

(3)音高与刺激持续时间的关系

(4)音高与被试个体的关系

个体差异:听觉器官的老化、听分析器病变等。因此涉及到听觉实验方面的被试选取时应注意其听力正常。

(5)音高的差别阈限:用50%的音高感觉差别的频率差来表示。

二、振幅与响度

(1)响度的测量:响度量表

(2)响度与频率的关系

(3)响度与刺激持续时间的关系

(4)响度的差别阈限

(5)响度与听力:

等响度曲线:把响度水平相同的各种频率的纯音的声压级连成的曲线。从等响度曲线上可以看出,在低强度时曲线呈V字型;在高强度时,响度曲线趋向平化,即在相同强度时有近似的响度。

三、声音的掩盖

(1)纯音对纯音的掩盖

(2)噪音对纯音的掩盖

(3)非同时性掩盖

(4)其它掩盖现象

四、疲劳与适应

(1)听觉疲劳

(2)听觉适应

(3)听觉损伤

五、声音的相互作用

音色、拍音、差音与和音

听觉实验中的各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第三节听空间知觉(听觉定位)

一、声音方向定位线索

二、听觉空间方向定位的实验方法

三、距离知觉——线索

第四节语音知觉(选修内容)

一、语音及其声学特点

二、语音知觉实验

三、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和语音知觉的范畴性

四、语音知觉的生理机制与语音知觉理论

第八章视感觉实验(6课时)

(一)教学要求

A. 了解:光的物理特性(光谱颜色波长及范围)、光源的种类。

B. 理解:视觉实验应注意的各种因素。

C. 掌握:有关适应的实验。

(二)教学内容

重点:视觉的后像、视觉功能因素、双眼视觉因素、侧抑制和感受野现象。

难点:有关适应的实验。

第一节视觉刺激

一、视觉的物理刺激

光的物理特性(光谱颜色波长及范围)

光源的种类

单色光

二、光刺激的物理测量

光源强度的测量

光照度的测量

亮度的测量

物理刺激的表示方法

其它的测量

第二节视觉实验应注意的各种因素

一、明视觉与暗视觉的区别

视感光细胞功能及特性

明暗视觉的实验

二、明暗适应水平

生理变化

有关适应的实验

影响适应的因素

三、刺激的时间与空间因素

四、视觉的后像

五、视觉功能因素

六、双眼视觉因素

七、侧抑制和感受野现象

第九章颜色视觉实验(6课时)(一)教学要求

A. 了解:颜色的三个向度:色调、明度及饱和度。

B. 理解:颜色视觉理论。

C. 掌握:颜色混合三定律,学会用CIE。

(二)教学内容

重点:颜色视觉理论、各种颜色视觉现象。

难点:颜色的测量和标定系统。

第一节光与颜色

一、可见光与颜色:产生可见光的光源

二、颜色的特性(表面色)

彩色——白、黑及位于两者之间的各种不同的灰色。

非彩色——红橙黄绿青蓝紫及位于各色中间的不同的混合色。

颜色的三个向度:色调、明度及饱和度

三、颜色视觉理论

杨——赫尔姆霍茨的三色说

黑灵的四色说

现代视觉理论——阶段说

第二节各种颜色视觉现象

一、视网膜的颜色区及不同观察视场

二、颜色辨别

三、颜色对比与颜色适应

四、色觉异常

色盲、色弱

第三节、颜色混合与标定

一、相加混色与相减混色

相加混色——色光的混合

相减混色——颜料的混合

二、颜色混合定律

补色律、中间律、代替律

三、混合颜色刺激的方法

色轮混合

色光混合

四、色度坐标与色度图

第四节、颜色的测量和标定系统

一、CIE标准色系统

二、颜色的测量与色度计算

三、色标测色法

第五节颜色知觉

一、客观颜色的知觉问题

二、颜色常性的测量

三、麦考勒效应

第十章形状知觉——图形识别实验(4课时)

(一)教学要求

A. 了解:知觉研究的复杂性。

B. 理解:形状知觉的理论。

C. 掌握:错觉产生的原因。

(二)教学内容

重点:形状知觉的理论、轮廓、图形与背景及形成图形与背景的原因。

难点:错觉产生的原因。

第一节知觉研究的复杂性

一、知觉研究中变量的复杂性

自变量

控制变量

因变量

二、形状知觉的理论

知觉的组织:

(1)接近法则

(2)相似法则

(3)过去经验与定势

第二节、轮廓、图形与背景

一、轮廓主观轮廓

二、图形与背景

第三节图形的识别

一、图形识别阈限

二、图形识别的过程分析

三、空间频率分析

第四节错觉与后效

1、错知觉

错知觉、错觉学说、错觉产生的原因

2、图形后效

第十一章深度与运动知觉实验(4课时)

(一)教学要求

A. 了解:了解深度知觉的各种变量、深度知觉线索,

B. 理解:影响实体敏感性的因素及影响大小知觉的因素,各种视运动知觉及产生的条件。

C. 掌握:深度知觉测定实验和大小恒常性的实验的实验程序并会具体操作。

(二)教学内容

重点:影响实体敏感性的因素及影响大小知觉的因素,各种视运动知觉及产生的条件。

难点:深度知觉测定实验和大小恒常性的实验的实验程序。

第一节深度知觉线索

一、一般研究问题

各种变量:自变量、控制变量与因变量

二、深度知觉线索

非视觉线索:调节——聚焦、辐合

物理条件:

双眼视觉线索:

第二节深度知觉的准确性

一、深度知觉准确性的测定

外科学教学大纲骨科部分

第六十一章骨折概论 目标要求: 掌握: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机制;骨折的临床表现、X 线检查和并发症;骨折愈合及其影响因素;骨折的急救与治疗原则;骨折复位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了解:开放性骨折和开放性关节损伤的处理方法;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重点:骨折的分类、移位机制、临床表现、X线检查、常见并发症;骨折愈合及其影响因素;骨折的急救与治疗原则;骨折复位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难点:骨折愈合过程,骨折的固定方法,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1、骨折的定义、成因、分类及骨折段的移位。 2、骨折的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 3、骨折的并发症。 4、骨折愈合过程。 5、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6、骨折的急救。 7、骨折的治疗原则。 8、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9、开放性关节损伤处理原则。 10、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的处理。 第六十二章上肢骨、关节损伤 目标要求: 掌握:肱骨干骨折、前臂双骨折和桡骨下端骨折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关节脱位的脱位机制、分类、临床表现、X检查及治疗。 了解: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肘关节脱位、桡骨头半脱位的脱位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教学内容: 重点: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前臂双骨折、桡骨下端骨折的病因与分类、移位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关节脱位的脱位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难点:上肢骨骨折移位特点和治疗原则。 1、锁骨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2、肩锁关节脱位:脱位机制;分类;临床表现;X检查;治疗。 3、肩关节脱位:分类;肩关节前脱位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4、肱骨外科颈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无移位骨折、外展型骨折、内收型骨折和粉碎型骨折的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5、肱骨干骨折:解剖概要;病因与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6、肱骨髁上骨折:解剖概要;分类。 (1)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2)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 7、肘关节脱位:分类;脱位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护理本科)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代码: 2.课程中文名称:预防医学 4.课程总学时数:54 5.课程学分数:2.5 6.授课对象:护理专业本科 7 同时培养1 2 指三、学时分配

1.预防医学的概念 2.医学模式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一、预防医学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二、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三、医学模式 四、公共卫生措施

【本章阅读书目】 1.傅华.预防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1.预防医学的概念。 第一篇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 第一章预防保健策略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 2 3 4 1 2 三、三级预防策略 【本章阅读书目】 1.李鲁.社会医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郝模.卫生政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1.查阅资料了解目前全球卫生战略目标的实现情况。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健康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2.掌握健康促进的概念。 3.熟悉临床预防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内容。 4.了解儿童、妇女、老年保健的主要内容。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 2. 1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第三章疾病预防与控制 【本章教学目的、要求】 1.熟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熟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含义和慢性病的三级预防。 3.熟悉医院感染的定义、类型,了解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措施。

5.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原则。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特征。 【本章主要教学要点】 第三章疾病预防与控制 第一节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1 2.中华人民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北京,2002 3.陈锦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与应急处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本章实验、实习或思考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讨论。 第二篇环境与健康 第四章人类与环境

《实验心理学》(朱滢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第一章实验方法 第一节各种变量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 1 、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2 、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时间这个自变量在记忆研究中是如此重要和无时不在,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 、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 、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1 、信度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 、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 、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三、控制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困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四、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 做一项有三个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三个实验的效率要高。第二,做一项实验比分别做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考点整理 第一章 1、实验心理学: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能力会行为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分支,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规律的科学。 2、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属性(1)客观性(2)验证性(3)系统性 3、获取知识信念两类方法(1)科学方法:演绎逻辑;归纳逻辑;中庸逻辑 (2)非科学方法:权威;注意凝聚;先验(ppt) 4、心理学研究方法:理论(思辨)的研究方法:理论心理学/心理学史等 现象学的研究方法:观察/个案/访谈 实证的研究方法:相关/实验 5、描述研究法:描述一种我们感兴趣的行为或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分为观察法(自然观察法与参与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 观察法样例:费孝通—江村经济福西—观察山地大猩猩 如何保证观察本身不会对观察结果产生影响?(反应性问题的控制) a.无干扰观察——艾布尔艾贝斯费尔特的无表情研究(调整镜头的角度) b.无干扰测量(如:课堂分析系统) 6、相关研究法a.是对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互相关系的测量b.与描述性研究方法相比,相关研究在控制、测量和统计分析更严格 c.相关研究的目的是在于证实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并对其关系的强度和性质进行描述,并不解释内在原因 d.相关研究法优点:显示共变关系,提示因果关系。有因果一定有相关,有相关不一定有因果。 缺点:相关的前提必须满足;无法确定因果方向。 注:高相关不等于真的相关(可能与第三变量有关)高相关不等于因果关系推导因果关系时,相关关系是前提(因果一定相关,相关不一定因果) 低相关不等于无关系(全距和样本太少)问卷调查是因果研究,实验研究是相关研究。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第二章 1.心理学研究的规则:(1)多重条件规则;(2)避免混淆因素规;(3)则随机化规则;(4)统计检验规则;(5)使用全部数据规则 1.1多重条件规则 a.任何实验都必须不止一个条件 b.控制条件的重要属性—为自变量提供可比的基线 c.实验假设(1)含义:是对一个事件或一种行为提出的假定性解释,它预测特定前提条件会对被测量行为带来何种影响。(2)特点:精确性;合理性;可验证性(可证伪性) d.选择被试(1)含义:研究者研究的对象(2)选择被试的方法:简单随机法;系统随机法;分层随机法;等组匹配法;方便取样法;个案取样法e.实验变量的操纵与测量 f.额外变量的控制 1.2避免混淆因素规则 a.含义:不同条件之间,应该只在研究者感兴趣的因素上才有差别。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128讲课学时:96实践学时:32 学分:8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 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用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编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课程号:504163030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48学时学分:3分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所用教材在前4版的基础上,本着“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精神、贯彻三基和五性的原则,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编写。内容主要包括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临床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有关预防知识和技能以及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预防医学观念、知识和技能,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 (一)教学内容 绪论 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健康的概念。健康权。健康决定因素及健康生态学模型。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三级预防策略。预防策略的实施原则*。我国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及面临的挑战。全球疾病负担及危险因素。爱丁堡宣言和五星级医生。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和目的*。 第九章临床预防医学与健康管理 临床预防服务的定义、内涵及主要内容。健康管理的定义。临床预防服务与健康管理的意义。实施临床预防服务的具体原则。危险因素的概念及特点*;临床场所如何收集危险因素。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概念。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在慢性病预防中的意义。健

实验心理学答案完整版

实验心理学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一、实验设计题: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年龄对再认能力的影响。 设计一个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实验。 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关键字母法是否能够提高儿童的英语词汇记忆能力。 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语文教材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 设计一个速度——准确性权衡的实验。 组别前测处理后测 实验组 O1 X O2 控制组 O3 / O4 实验设计举例 举例1: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有无反馈对划线准确性的影响。 ①自变量:在练习中是否给与被试反馈。自变量有两个水平。 因变量:画线的准确性,用画出的线段与标准线段长度误差的平均值表示。 额外变量:被试的姿势、态度,被试原本的画线能力,周围环境的干净整洁,主试的态度等。 ②实验设计是单因素两水平的被试间前测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如下: O1:第一组被试先练习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O2:再练习画线80次中给予反馈之后,再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O3:第二组被试先练习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O4:再练习画线80次中不给予反馈之后,再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③两组是随机抽样,随机分组,保证实验前相等。 ④通过独立样本单因素共变数分析,检验两组后测成绩是否有差异,若O2﹤O4,则反馈对画线准确性有促进作用。 举例2:设计一个实验考察暴力场面对人的记忆的影响。 实验假设:暴力场面有损人的记忆。 被试:某大学的自愿参加者;随机分配到以下两组。 组一:看带有暴力场面的电影 组二:看非暴力场面的电影 看完电影之后,要求两组被试回答25道关于电影中事件的问题。其中一道题非常关键:问被试,在银行外面露天停车场踢球的男孩穿的足球衫上的号码是多少。 自变量:暴力场面,有两个水平,一是看暴力电影,二是看非暴力电影。 因变量:正确回忆出男孩运动衫号码的人数的百分数。 额外变量的控制:实验环境方面:要求两组被试在同样规模的电影院、同时看同样片长的两部电影。被试回答问题的方式:发答 题纸让被试以书面形式回答,独立完成不能相互交流。 实验设计模式: 组别处理 后测 实验组R 看暴力电影 O1 控制组R 看非暴力电影/ O2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来检验实验组与控制组的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若O1 < O2,则说明暴力场面使人们的记忆力下降。 二、简述题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1、什么是实验者效应? 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主试的期望。 2、什么是要求特征? 被试自发地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设的方式进行反应。Hawthorne effct (霍桑效应)Placebo effect(安慰剂效应) 3、被试内设计的含义、优缺点以及克服方法。 也叫单组实验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情况的处理。其基本原理是每个被试参与所有的实验处理,然后比较相同被试在不同处理下的行为变化。 优点:在实验研究中,如果实验者主要想研究每一个被试对实验处理所引起的行为上的变化,可考虑采用被试内设计。 缺点:其一,被试接受不同的自变量水平的处理之间总会存在时间间隔,因此实验者需要努力防止在此间隔内偶然发生的事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其二,由于被试先后接受不同处理,一些和时间顺序有关的误差(即顺序误差)就可能混淆近来,如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克服办法:对实验处理顺序的平衡,即让被试在所有顺序下接受处理,各种顺序误差相互抵消。这样各处理下结果的不同就只能归因于自变量而非顺序。 常用的平衡设计技术:(1)ABBA设计(2)拉丁方设计 ABBA设计:适用于自变量的水平只有两个时的情况,被试要按照ABBA的顺序接受4次实验处理,两次A条件,两次B条件。 A在B之前和之后各一次,反之亦然。 假设被试内设计的顺序误差按照时间顺序系统地变化,那么在ABBA设计中,被试接受A、B两种处理的平均顺序是一样的(A处理的总顺序是1+4,而B处理则是2+3)。 ABBA法在理论上能有效平衡成线性系统变化的时间顺序误差。 拉丁方设计:当自变量的水平有两个以上时,平衡的拉丁方设计(balanced Latin square design)是较为常见的设计。一个平衡的拉丁方是一个两维距阵,其中列表示自变量水平,行表示被试。 4、被试间设计的含义、优缺点以及克服方法 被试间设计是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自变量一种情况的处理,又称独立组设计。 优点:不同处理方式间互不影响,互不干扰。由于每一个人只接受一种处理方式,因此一种处理方式不可能影响或污染另一种处理方式。 缺点::由于接受自变量不同水平处理的被试各不相同,我们就很难分辨出因变量的变化是由于被试间的差异所致,还是由于自变量的变化所致。

外科学:外科学教学大纲(五版).doc

外科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医学英语班)专业使用> 山东大学医学院 二○○二年五月

前言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中一门重要的二级学科,是阐述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知识的科学。由于近年来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外科的内容也不断的更新和增加,因此教学大纲的不断修订实属必要。本大纲同时参照卫生部颁发的《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2002年版》所涵盖的内容重新修订。作为《外科学》授课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纲领,教师在讲授时必须保证完成大纲中的基本要求,不得任意删改,这也是为适应学生将来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的需求。教师应依此大纲为依据,认真写好备课教案。对学生的考试,也应以大纲为依据出题。 根据国家教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主要课程基本要求》“通过外科学教学,使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医学生毕业以后从事临床外科各专业工作奠定了基础,也为学习其他临床学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教学大纲按照上述要求,依据卫生部规划教材《外科学》第五版内容按照章节顺序修订而成。 外科学内容包括:外科基础,讲授外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科常见疾病,介绍其原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手术适应证和常用手术原理,手术学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技术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随着近几年外科的新进展,本大纲增添了一些新内容,如外科感染的新概念、外科营养的新进展、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肿瘤的多基因学说等。对于内容重复和可以自学的予以压缩,如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只要求讲解临床应用。对某些重要内容,增加了学时,我国小儿外科发展迅速,本大纲内有关先天性畸形如颅脑和脊髓畸形、胃肠道泌尿系统和运动系统畸形集中讲授增加了学时。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外科的教学必须及时吸取国内外医学新理论和技术成果。教师在完成本大纲基本要求前提下,可适量增加外科学的新成就、新的发展方向。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水平是十分必要的,以便拓展现代医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钻研兴趣。 外科学讲授要理论联系实际,以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恰当的选择典型病例,结合教师的临床经验,配合理论讲解,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更多地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进行课堂讲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教育中的主要目的。 在教学方法上,提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本大纲新增加了《示教》内容,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将典型的病理标本和有诊断意义的X片、CT及MRI片等影像进行示教,重要的解剖关系和标准的手术要用挂图、投影片、幻灯片、录相进行展示,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 本大纲为五年制医学专业(包括医学英语班)的外科教学而制定。口腔医学可参考应用。 本大纲总学时按218学时计算,其中手术学54学时。见习48小时,授课116学时。

最新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 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检验技术、卫生检验检疫、临床药学、 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应用心理等40学时各专业用) 编写者:刘绍壮 审定人:徐飞 教研室主任:隋鸿锦 大连医科大学 2012年4月

第一次实验 一、实验内容:骨总论、躯干骨、附肢骨、颅骨 二、重点要求: 1、解剖学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2、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3、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4、肋的概念和真、假、浮肋的划分。 5、胸骨的形态分部,胸骨角的概念。 6、躯干骨重要的骨性标志的位置及意义。 7、上、下肢骨的组成、分部和排列。 8、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髋骨、股骨、胫骨、腓骨的位置 和主要形态结构。 9、上、下肢骨的重要骨性标志:肩胛冈、肩峰、锁骨、肱骨内、外 上髁、尺骨鹰嘴、桡骨和尺骨茎突、髂嵴、髂前上棘、髌骨、胫骨粗隆、内踝和外踝等。 10、颅的分部,脑颅和面颅的组成。 11、颅底内面的三个颅窝及其重要结构。 12、骨性鼻腔的主要结构及鼻旁窦的开口。 13、颅的骨性标志的位置和重要性。 三、教学安排: (一)强调实验室规章制度,安排值日制度。 (二)简述 1、以带教形式,利用托盘中的示教标本,引导学生观察 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2、以带教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椎骨的一般形态、骶骨的形态。 3、四肢骨的配部(结合骨架); 4、脑颅和面颅的组成 (三)示教 1、髋骨:髋臼、髋臼切迹、闭孔 髂骨:髂嵴、髂前上棘、耳状面、弓状线 耻骨: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面 坐骨:坐骨结节、坐骨棘、坐骨大、小孔 2、整颅: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筛孔、视神经管、垂体窝、 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内耳门、颈静脉孔、

实验心理学答案

一、实验设计题: 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年龄对再认能力的影响。 设计一个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实验。 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关键字母法是否能够提高儿童的英语词汇记忆能力。 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语文教材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 设计一个速度——准确性权衡的实验。 组别前测处理后测 实验组 O1 X O2 控制组 O3 / O4 实验设计举例 举例1:设计一个实验想了解有无反馈对划线准确性的影响。 ①自变量:在练习中是否给与被试反馈。自变量有两个水平。 因变量:画线的准确性,用画出的线段与标准线段长度误差的平均值表示。 额外变量:被试的姿势、态度,被试原本的画线能力,周围环境的干净整洁,主试的态度等。 ②实验设计是单因素两水平的被试间前测后测实验设计,模式如下: O1:第一组被试先练习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O2:再练习画线80次中给予反馈之后,再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O3:第二组被试先练习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O4:再练习画线80次中不给予反馈之后,再画线20次的线段长度的平均值与标准长度的误差。 ③两组是随机抽样,随机分组,保证实验前相等。 ④通过独立样本单因素共变数分析,检验两组后测成绩是否有差异,若O2﹤O4,则反馈对画线准确性有促进作用。 举例2:设计一个实验考察暴力场面对人的记忆的影响。 实验假设:暴力场面有损人的记忆。 被试:某大学的自愿参加者;随机分配到以下两组。 组一:看带有暴力场面的电影 组二:看非暴力场面的电影 看完电影之后,要求两组被试回答25道关于电影中事件的问题。其中一道题非常关键:问被试,在银行外面露天停车场踢球的男孩穿的足球衫上的号码是多少。 自变量:暴力场面,有两个水平,一是看暴力电影,二是看非暴力电影。 因变量:正确回忆出男孩运动衫号码的人数的百分数。 额外变量的控制:实验环境方面:要求两组被试在同样规模的电影院、同时看同样片长的两部电影。被试回答问题的方式: 发答题纸让被试以书面形式回答,独立完成不能相互交流。实验设计模式: 组别处理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教学大纲(预防、公管专业) 前言 本大纲为医学系本科生《外科学》教学指导性的纲要。教学的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要求。掌握内容是理论课必讲授重点,同时也是考试的重点;熟悉内容是教师重点选择部分章节讲授范围,在学生考试范围内;了解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教师可选择性简要讲授,在考试题中占极少比例。除《外科学》外教师可概要地讲授有关章节最新进展,但不在考试之列。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㈠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及我国在外科方面的成就。 ㈡树立学习外科的正确观点。 二、教学内容 外科学的范畴,它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国内外发展方向。重点讲如何学习外科。第二章无菌术 一、目的和要求 ㈠树立无菌观点。 ㈡掌握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 ㈢掌握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律。 ㈣熟悉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㈤掌握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㈠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示范)。 ㈡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以及手术区的准备(示范和实际操作)。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一、目的和要求 ㈠掌握体液酸碱平衡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 ㈡熟悉各型缺水、低血钾症和高血钾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 ㈢熟悉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内容 ㈠高渗性、低渗性和等渗性缺水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方法。低血钾和高血钾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㈡各型酸碱平衡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㈢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的概念,缺水和缺钠的关系 第四章外科感染 一、目的和要求 ㈠熟悉外科感染的发生、发展和防治原则。 ㈡掌握疖、痈、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管炎、急性淋巴结炎、丹毒、脓肿、甲沟炎和化脓性指头炎的临床表现的诊治方法。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医学技术营养专业用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健康与社会行为学系编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课程号:504163030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48学时学分:3分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所用教材在前4版的基础上,本着“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精神、贯彻三基和五性的原则,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编写。内容主要包括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临床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有关预防知识和技能以及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预防医学观念、知识和技能,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其余为了解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 (一)教学内容 绪论 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健康的概念。健康决定因素及健康生态学模型*。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三级预防策略。高危人群策略与全人群策略*。我国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预防医学的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爱丁堡宣言和五星级医生。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第九章健康管理与临床预防医学 健康管理的概念和特点。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意义及主要内容。循证临床预防服务内容确定的方法。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原则。临床预防服务的基本步骤:收集健康信息、健康危险度评估(健康危险度评估的概念;健康危险度评

实验心理学下

第五章心理物理学 1.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阈限,又称感觉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法的核心概念。 绝对感觉阈限—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 差别感觉阈限—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2.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测量方法 1.最小变化法(最小可觉差法、序列探索法)—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1)极限法的特点。极限法认为人对阈限一下一无所知,但是阈下知觉的存在表明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因此其已被淘汰,或采取其变式阶梯法。 误差方面,极限法进行实验时,被试主要产生习惯误差或期望误差,还会偶尔产生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这两种 习惯误差:被试因习惯于由原先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或感觉状态,而对新的刺激作了错误的判断 期望误差:被试因过早期望将要来临的刺激而导致错误的判断采用递增递减交替进行的设计能抵消这两种误差。 练习误差: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景,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疲劳误差:由于实验多次重复发展的疲倦或厌烦情绪,导致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的一种系统误差 (2)绝对阈限的测定 实验过程:刺激由递减和递增的两个系列组成,每次呈现刺激后让被试报告他是否有感觉,寻找被试由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即在多强刺激时,由有感觉变为无感觉,或由无感觉变为有感觉。每个系列的转折点就是该系列的绝对阈限。当被试回答说不清时即?时,意义与之前的判断相反。 阈限计算:转折处对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就是阈限,绝对阈限就是系列所有阈限的平均值。 (3)差别阈限的测定 实验过程: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每次要呈现两个刺激,让被试比较,其中一个是标准刺激,即刺激是固定的,其强度大小不变;另一个是比较刺激又称变异刺激,即刺激的强度按由小而大或由大而小顺序排列。标准刺激在每次比较时都出现,比较刺激按照递增或递减系列与标准刺激匹配呈现,直到被试的反应发生转折。被试以口头报告方式表示三类反应,当比较刺激大于标准刺激时记录“+”;当比较刺激等于标准刺激时记录“=”;当比较刺激小于标准刺激时记录“-”;表示怀疑可记作“?”。 阈限计算:在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距离为不肯定间距,取平均上下限的不肯定间距的一半为差别阈限。不肯定间距的中点是主观相等点,理论上应与标准刺激相等,但实际上两者有一定的差距,这个差距称为常误。 2.恒定刺激法(正误法)刺激通常都由5—7个组成,在实验过程中维持不变,因而这种方法叫做恒定刺激法—选定几个固定刺激与最小变化法实施上无大差异,不同在于阈限值的计算上 恒定刺激法的特点①所使用的刺激恒定不变,适合不能逐渐调整的刺激②刺激随即呈现,机会均等,因此能避免学习误差和期望误差③统计时此种方法要求出引起反应的总体次数,而不是某种平均值

实验心理学例子

实验心理学例子 2009-08-18 14:54 1、一个研究者想要确定饥饿是否会影响猫的攻击性。以10只猫为被试,主试将他们关在不同的笼子里,并对他们进行不同时间间隔的食物剥夺。两周后,猫的体重降为正常体重的80%。主试将2只猫放在一起15分钟,观察是否有攻击行为或打架发生。所有情况下,猫都表现出一定的威胁状态,大多数情况下出现了打架行为。研究者得出结论,饥饿可以增加猫的攻击性。 解答:自变量--猫的饥饿程度;因变量--攻击行为的多少。该实验中只观察了自变量的单一水平,没有使用对照组,不能确定攻击行为是否比不饥饿时增加。 修改:采用不进行饥饿处理的猫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攻击行为数量,检验差异是否显著。 2、有些心理学家在食品和饮料公司工作,他们在产品发展中一直担任重要角色。有消费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目的是测量顾客对两种类型可乐的喜爱程度。在某个市场范围内,这家公司的可乐销售情况不如对手。有趣的是,公司的总体销售情况要比对手好。 研究者认为这样的可乐销售情况是由当地的一些条件造成,于是他们开始检验这个假设。这是一个重复测量实验设计,每个被试

要品尝两种可乐。一种可乐被标记为Q(竞争对手的牌子),另一种被标记为M(本公司的牌子)。随机选取年龄在14~62岁之间的市民为被试。所有被试品尝Q牌子后品尝M牌子,然后报告自己的喜好。令实验者吃惊的是,大多数被试报告喜欢M牌子。实验者得出结论,样本被试喜欢他们公司的可乐,广告是引起竞争对手饮料销售好的原因。因此,他们建议加大对当地广告投资已改善销售情况。

解答:自变量--可乐类型(2水平即两种牌子);因变量--被试的喜好。被试内设计。 可能存在的问题是,被试对可乐喜好的判断可能受品尝的先后顺序影响。 修改:采用平衡序列重复测量设计。即一半被试按照Q-M顺序品尝,令一半按照M-Q顺序品尝。 另外,还应该控制被试对可乐牌子及顺序的知晓,即知告知被试要进行2种可乐的比较,而被试不知道先品尝的是哪种,后品尝的是哪种,以免他们故意讨好调查者。 3、以为实验者想要测验在学习无意义音节时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的效果。他使用了3个处理组,然后将被试随机分配到各种条件下。第一组,在一天的30分钟内练习20个无意义音节;第二组,连续两天练习相同的无意义音节,每天30分钟;第三组,连续3天练习这些无意义音节,每天30分钟。然后,实验使用一个自由回忆测验来评价每组的学习成绩。3组被试对20个无意义音节的平均回忆量分别为5.2,10,14.6 。3个均数之间在0.01水平上达到统计显著,实验者认为分散练习的效果比集中练习的效果好。

外科学教学大纲(第八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第八 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外科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陕西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系外科教研室 二○一四年三月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外科学 属性:必修课 类型:专业课 适合专业:临床医学 课程性质:理论性、实用性和研究性 目的和任务: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科。现代外科学的范畴包括许多疾病,它涉及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病理、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的知识;在治疗方面要能运用手术和非手术的处理。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预防和治疗;一些常见病的手术适应症和常用手术原理;培养学生严格的无菌技术和进行基本手术操作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要求 《外科学》的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突出重点。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要充分利用病例示范讨论、动物实验、参观及参加手术、观察大体标本、阅读X线片、录像和电影等各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使用。外科教学按160学时授课,课堂讲授120学时,实验见习40学时。 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方法 第一章绪论 【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我国在外科方面的成就 (二)树立学习外科的正确观点 【教学内容】

外科学的范畴,它和其它学科的关系。重点讲解外科学的范畴和怎样学习外科。 【自学内容】 外科学的发展和我国的外科成就。 第二章无菌术 【目的与要求】 (一)树立无菌观念,熟悉手术时的无菌操作规则。 (二)熟悉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 (三)学会洗手、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 (四)学会手术区皮肤的消毒和铺巾。 【自学内容】 无菌术的概念和组成。手术人员术前准备。手术区的准备。无菌操作规 则。 【见习】在外科基本操作教学中结合进行: (一)常用的灭菌法和消毒法(示范) (二)洗手、穿无菌衣和戴无菌手套,以及手术区的准备(示范和实际操作) 第三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代谢性酸中毒和减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了解低钙血症和高钙血症的临床表现和诊治。 (三)掌握体液失调的综合防治方法。 【教学内容】 (一)重点讲解各型缺水、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 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培训讲学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预防医学 课程类型: 限制性专业课 总学时: 36 学分:2.0 实验(训)学时: 4 自主学习学时: 4 考核方式:分散考核 一、课程教学目标 《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以“群体”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促进人群健康为目的,是一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民族兴旺、关系国家卫生资源总体规划的重要学科。在高等中医院校开设预防医学课程,彰显预防医学“立足群体、立足社会、紧密结合群体治疗和预防”的方针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力求将预防、保健服务、临床医疗服务和临床医学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有机整合,使学生完整地认识现代医学的目标,明确预防医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为日后全面观察、分析临床问题,积极开展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保健服务,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奠定基础。 课程学习目的:明确医学目的和人文价值,弘扬中医预防医学思想,构建中医预防医学学科体系,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为将来从事医学研究工作及疾病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讲述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同时关注实际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及公共卫生建设,了解国内外先进理论水平及处理方法,了解国内外有关规章制度,扩大学生知识面。讲授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基本内容,删繁就简,着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掌握、熟悉、了解三级要求。掌握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能熟练的联系实际加以应用;熟悉内容让学生完全理解并掌握要点;其余为了解内容。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三级预防、五层次预防和中医三级预防的基本内容;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2.熟悉现代医学模式及医学模式演变的意义;预防医学的基本观点。

实验心理学1.3-推荐下载

实验心理学3 一、名词解释 1、变量: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2、因变量:指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变化或结果。 3、自变量:在实验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4、相关变量: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5、无关变量: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 6、操作性定义: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来下定义。 7、实验者效应:是指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如表情、手势、语气等) 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是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的现象。 8、实验设计:就是进行科学实验前做的具体计划。 9、被试间设计:是指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 (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情况。 10、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一个被试都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水平处理的情况。 11、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程度。 12、构念效度:是指实验研究假设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及其操作化问题,即理论构思及 其转换的有效性。 13、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14、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去的程度。 15、实验信度:是指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 16、加工定向注意:为了改进加工的速度或准确性而把认知加工过程限制并集中在所有当 前信息的某个子集上的过程。 17、视敏度: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 18、等响曲线:是指每条曲线上各种频率的声音的响度感觉是相等的。 19、听觉掩蔽:是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外科学教学大纲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性质: 必修课 总学时:128 讲课学时:96 实践学时:32 学分:8 适用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 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2、熟悉硬膜外、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 3、熟悉脑损伤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