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教案第十二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病理学教案第十二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病理学教案第十二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教案

课程名称__病理学__

课程性质_理论课_

授课教师_

职称_

教研室__

授课对象_

临床医学、眼、肿瘤、医检、血检_专业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学期授课计划

教材名称出版单位

周次日期节次授课时数内容纲要备注

合计

教研室主任________

教案(课时计划)

章节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授课时间周次年月日节次学时周次年月日节次学时周次年月日节次学时周次年月日节次学时

教学大纲要求(教学目的)掌握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宫颈浸润癌的病变特点及其发展关系,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的病变特点及区别,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及病变特点。熟悉慢性宫颈炎、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异位及前列腺增生的病变特点。了解卵巢肿瘤的分类及精原细胞瘤、阴茎癌的病变特点、男性乳腺发育。

重点、难点重点

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宫颈浸润癌的病变特点及发展关系。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的病变特点及区别。乳腺癌的病理类型、病变特点。

难点

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宫颈浸润癌的病变特点及发展关系。葡萄胎的发生机制。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教学方法

生殖系统疾病的病变特点、发展关系及临床病理联系是本次课要讲授的重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板书和绘图等教学手段,联系解剖,组胚及临床等,从病理形态学及桥梁课的角度帮助学生直观动态地理解它们的病变发展。

新内容

新知识

脱落细胞检查及TCT检查对CIN病变的筛查及预防双语内容各个疾病的英文名称

自学内容男性乳腺发育

复习题或要点名词解释: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腺肌瘤,葡萄胎,巧克力囊肿,乳腺单纯癌,粉刺癌

问答题:

(1).某患者,女性,30岁,近日出现血HCG升高,B超提示葡萄胎,请写出可考虑的鉴别诊断,及其相应病变的异同点。

(2).简述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宫颈浸润癌的病变特点及发展关系.

(3). 简述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及病变特点.

参考资料

1、杨光华主编,《病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p275

2、成令忠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p214

3、吴在德主编,《外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p316 p671

4、刘彤华主编,《诊断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p388

5、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教学进程提问、演示、重点、难

点、时间分配、教法等

一. 慢性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

生育期妇女最常见疾病。病因及病原菌: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

发生;常由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病变特点:

肉眼:宫颈粘膜充血、肿胀,呈颗粒状和糜烂状,部分病例形成宫颈潴

留囊肿(Nabothian Cyst, 纳博特囊肿)及宫颈息肉。镜下:上皮增生及鳞状

上皮化生,潴留囊肿及炎性息肉形成;间质慢性炎性细胞(淋巴细胞、浆细

胞)浸润。

临床表现:白带增多;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炎症程度不同,白带的量、性质、

气味及颜色不同。如乳白色粘液状、淡黄色脓性等。

二. 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宫颈癌

(一)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1.概念:

非典型增生(cervical epithelial dysplasia):指增生上皮细胞的形态呈现

一定程度的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镜下表现为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而浓染,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但多属正常核分裂像;细胞排列较乱,极向消失。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一般指粘膜鳞状上皮

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几乎累及上皮全层,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

2.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上述非典型增生从基底层开始,逐渐向表层发展,若上皮全层皆为异型细胞所代替,则为原位癌。目前,将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至原位癌这一系

列癌前病变的连续过程统称为CIN。根据非典型增生的程度和范围,CIN分为Ⅰ、Ⅱ、Ⅲ级。

CIN Ⅰ级(轻度非典型增生):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层的下1/3区

CIN Ⅱ级(中度非典型增生):异型细胞占上皮层的1/2~2/3,异型性较Ⅰ级明显

CINⅢ级(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异型细胞超过上皮层的2/3者为重度非典型增生;达全层者为原位癌;异型性较Ⅱ级明显,核分裂像增多,

原位癌可出现病理性核分裂像。

3. 病变发展及转归:

宫颈脱落细胞及TCT检查可对患者进行筛查,辅助指导其临床治疗。CIN Ⅲ级的患者可行宫颈锥切术。

(二). 子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

1. 发病情况:是女性生殖系统及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40-60岁的女性为多,高峰年龄为45岁左右。

2. 发病相关因素:早婚、多产、性生活紊乱、宫颈裂伤、包皮垢。

近来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受到高度重视(尤其是HPV16、18型)。

3. 组织发生:子宫颈阴道部或移行带的鳞状上皮;柱状上皮下的储备

细胞;宫颈管粘膜柱状上皮。

4. 组织学类型:鳞癌(80-95%);腺癌(5%);其它(少见)。

5. 病变特点:1.慢性宫颈炎(10min)

需熟悉的内容

2. 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宫颈癌(40min)

(1)宫颈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cervix) :

早期浸润癌:少数肿瘤细胞突破基底膜并浸润到基底膜下方的间质,

浸润深度不超过5mm(毫米),没有血管浸润也无淋巴结转移。多由CIN Ⅲ级发展而来。临床无明显症状,多经妇科普查、阴道镜检及病理活检而发现。宫颈浸润癌:癌组织突破基底膜,明显浸润间质;浸润深度超过基底膜下

5mm(毫米),并伴有临床症状者。

肉眼形态:

镜下分型:

(2)宫颈腺癌(cervical adenocarcinoma):

肉眼形态:同鳞癌

镜下分型:高或中分化腺癌多见;同时混有鳞癌者称为腺鳞癌。

6. 扩散与转移:

(1)直接扩散:

向上:侵犯宫体(→)

向下:侵犯阴道(→)

两侧:侵犯宫旁及盆壁组织,侵犯及压迫输尿管时可引起肾盂积水(→)向前:侵犯膀胱(→)

向后:侵犯直肠(→)

(2)转移:

淋巴道转移:为最重要最多见的转移途径

宫颈癌→→ 闭孔淋巴结→髂内→髂外→髂总→深腹股沟(骶前)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血道转移:少见,少数晚期患者可转移至肺、骨及肝

7. 临床分期:分0、Ⅰ、Ⅱ、Ⅲ、Ⅳ期

0期:原位癌

Ⅰ期:癌局限于子宫颈

Ⅰa期:早期浸润癌(深度<5mm)

Ⅰb期:浸润深度>5mm

Ⅱ期:癌侵犯阴道,但未达下1/3;侵犯宫旁组织,但未及盆壁

Ⅱa期:侵犯阴道,但无宫旁浸润

Ⅱb期:有宫旁浸润,但未达盆壁

Ⅲ期:癌侵犯阴道下1/3,或扩展至盆壁(冰冻骨盆)

Ⅳ期:癌超越真骨盆,或累及膀胱或直肠,或已发生转移

8. 临床表现:

0期及Ⅰa期:一般无自觉症状

Ⅰb期及以后各期:阴道出血、阴道排液及疼痛

阴道出血:早期主要为接触性出血(如同房或妇科检查后);晚期可因癌侵犯大血管引起致命的大出血

阴道排液:早期为无臭的浆液性分泌物;晚期因癌组织坏死、溃烂及合

并感染可出现大量脓性或米汤样恶臭白带

疼痛:为晚期癌症状,因癌侵犯盆壁、闭孔神经、腰骶神经等所致

9. 治疗原则及预后:

Ⅱa期以前(含Ⅱa期):根治手术(子宫全切+双侧附件切除+淋巴结清扫)

Ⅱb期以后(含Ⅱb期):局部放射治疗

宫颈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可完全治愈,Ⅱb期以后浸润癌5年生存率可达70~90%。

三. 子宫内膜增生症(endometrial hyperplasia)(10min)

(一)好发年龄:更年期或青春期妇女

(二)病因机制:卵巢雌激素分泌过多,孕酮缺乏

(三)临床表现:月经过多、不规则子宫出血、经期延长、绝经后流

血等,不是“返老还童”。

(四)病变类型及特点:

1.单纯性增生(simple hyperplasia):子宫内膜腺体增生,数目增多,可扩张形成小囊,腺上皮细胞为单层,无异型性,结构似正常增生期内膜,

占绝大多数,约1%可进展为子宫内膜癌,(单纯性→复杂性→非典型性→癌)2.复杂性增生(腺瘤性增生,complex hyperplasia):腺体增生比单纯性更明显,腺体相互拥挤,腺上皮细胞呈乳头状增生向腺腔内突出,细胞可呈

复层,但无异性,约3%可发展为癌.

3.非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在复杂性增生的基础上发生,

细胞出现异型性,根据异型性的大小可分为轻、中、重度。重度非典型增生

与子宫内膜癌极难鉴别,需当癌处理(子宫切除),此型1/3可发展为癌。

四. 子宫内膜异位(adenomyosis)(10min)

(一). 概念:

子宫内膜异位(adenomyosis):子宫内膜成分(内膜腺体+间质)出现于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子宫内膜异位于子宫肌层中(要求离子宫

内膜基底层2-3mm以上,或一个高倍视野)

子宫腺肌瘤(adenomyoma):局限性的子宫腺肌病,肉眼观与子宫平滑肌瘤相似,但与周围子宫平滑肌分界不如平滑肌瘤明显。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子宫外子宫内膜异位,80%见于卵巢,其他部位有子宫阔韧带、直肠阴道凹等。

巧克力囊肿(chocolate cyst):发生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因反复出

血(周期性),使卵巢体积增大,形成囊腔,内含粘稠的咖啡色液体(陈旧

性出血),似巧克力、故名。

(二). 发生机制:

1. 月经期宫内膜经输卵管返流至腹腔(经血返流)

2. 人流手术负压所致经血返流

3. 子宫手术宫内膜种植如腹腔、腹壁等3.子宫内膜增生症(10min)

4.子宫内膜异位(10min)

4.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三). 临床特征

1. 临床表现:子宫增大,痛经,月经增多,不孕率↑(15%→40%)异位部位出血(病例介绍见后)。

2. 临床治疗:

五. 葡萄胎(hydatidiform mole)(20min)

(一). 概述:

又称水泡状胎块(bladde mole),是胎盘绒毛的一种良性病变。发病率地区差异明显。欧美少见(约占孕次的1/1500),东南亚及我国较常见,约为欧美国家的10倍。

(二). 病变类型及特点:

肉眼观:绒毛水肿形成许多壁薄内含清亮液体的囊泡,大小不等(绿豆

大→1-2cm),有蒂相连,形似葡萄。

镜下:(1)绒毛高度水肿

(2)绒毛间质血管明显减少或消失

(3)滋养层细胞不同程度增生(部分性葡萄胎增生较轻)

区别完全性及部分性葡萄胎的临床意义:

前者约有2-3%可发展为绒毛膜癌,后者极少。

(三). 发病机制: 两组染色体来自父方,缺乏母方功能性DNA。

完全性葡萄胎:男性遗传起源,是一个无胚胎的妊娠。

90%:46XX,受精时,父方的单倍体精子23X在丢失了所有的母方染色体空卵(即无原核的卵细胞)中自我复制而成纯合子46XX 10%:46XY空卵在受精时与两个精子结合(23X和23Y),染色体核型为46XY。

部分性葡萄胎:69XXX或69XXY,三倍体核型,由带有母方染色体的正常卵细胞(23X)和一个没有发生减数分裂的双倍体精子(46XY)或两个单倍体精子(23X或23Y)结合所致(双精入卵)。

(四). 临床特征:

(1)闭经:似妊娠,但早孕症状明显,(因胎盘激素分泌显著↑,尤其是HCG),子宫大于正常孕月大小,无胎心,无胎动。

(2)阴道流血:滋养层细胞侵袭血管能力极强,引起子宫反复不规则

流血

(3)阴道排出水泡状物

(五). 临床诊断及预后

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检测,子5.葡萄胎(20min)

宫超声检查80~90%经彻底清宫后痊愈,10%可发展为侵蚀性葡萄胎,2-3%发展为绒毛膜癌。

六. 侵蚀性葡萄胎(invasive mole)(10min)

相对前述的葡萄胎,具有下列特点:

1. 病变性质:介于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之间交界性肿瘤

2. 与葡萄胎的主要区别:水泡状绒毛侵入子宫肌层,甚至侵袭子宫外

或这方器官转移(如肺、脑等)

3. 病变特点:

肉眼:子宫肌层内出血坏死结节

镜下:子宫肌层内见水泡状绒毛或坏死的绒毛。(有无绒毛结构是本病与绒毛膜癌的主要区别),滋养层细胞增生程度及异型性均较葡萄胎明显。

4. 临床特征:

多次清宫后,子宫复旧不全(因肌层内含绒毛),HCG持续阳性,阴道持续不规流血

5. 治疗及预后:对化疗敏感,预后良好。

七. 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15min)

(一). 概述:绒毛膜上皮滋养层细胞发生的高度恶性肿瘤,30岁左右青年女性常见,多继发于下列疾病后:葡萄胎(50%),流产(25%),正常分娩后(22.5%),异位妊娠后(2.5%)

(二). 病变特点:

1. 肉眼观:子宫壁内出血性结节,可向宫腔内突出或溃烃

2. 镜下:三无+肿瘤细胞特点

(1)无绒毛结构

(2)无间质

(3)无血管,靠侵蚀宿主血管获取营养,故出血明显。

(4)肿瘤细胞为高度增生的异型滋养层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多,排列成巢状或条索状,癌细胞有两种:

似细胞滋养层细胞:细胞界限清楚,胞浆丰富而淡染,核大而圆,核膜增厚,核空泡状

似合体滋养层细胞:细胞体积大,形态不规则,胞浆丰富红染或

嗜双色性,核椭圆形深染

(三). 扩散及转移

绒毛膜癌恶性度高,除易局部扩散外,其侵蚀血管能力极强(为什么?

因正常绒毛就具有极强的侵蚀血管的能力)极易经血道转移,以肺及明道壁最常见,其次为脑、肝、肾等。

(四). 临床特征:

1. 局部表现:葡萄胎治疗后、流产后或分娩后数月,子宫增大。阴道

不规则流血,血、尿中HCG持续升高

2. 转移症状:肺:咯血,阴道:紫蓝色结节;大脑:头痛、呕吐等

3. 治疗及预后:

以前手术治疗为主,多在一年内死亡现采用化疗,死亡率已降至20%6.侵蚀性葡萄胎(10min)

7.绒毛膜癌(15min)

以下,可以治愈(肺转移灶均可消除)

八. 卵巢肿瘤概论(20min)

卵巢胚胎学、组织解剖学和内分泌功能极其复杂,由其发生的肿瘤种类

繁多,结构复杂,分类的方法也很多。目前主要将其分为四大类:上皮性肿瘤:如浆液性囊腺瘤

性索—间质肿瘤:如颗粒细胞瘤

生殖细胞肿瘤:如畸胎瘤

转移性肿瘤:如Kaukenberg瘤

本次课我们主要介绍上皮性肿瘤

由卵巢表面生发上皮发生,是卵巢最常见的肿瘤,往往呈囊状,其分类

原则是:

1. 浆液性肿瘤:

最常见,多见于30~40岁,良性60%,交界性15%,恶生25%。命名要求:浆液性、单房或多房、乳头状、囊腺瘤,囊内壁有乳头者易恶变。

2. 粘液性肿瘤:

较浆液性少见,常为多房性,良性8%,交界性10%,余为恶性,发病年龄及命名要求同浆液性。

九. 前列腺增生(hyperplasia of the prostate)(10min)

1. 名称: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结节状增生,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肥大。

2. 发病情况:50岁以后男性常见病,60岁以上70%男性可有此病,约50%出现临床症状

3. 病因及机制:与雄激素有关。二氢睾酮是睾酮的中间效能是睾酮的

10倍。中老年人血液中睾酮易还原成二氢睾酮代谢产物,同时也是前列腺

生长发清的最终调节媒介,其刺激前列腺增生的而致病。目前临床上应用二氢睾酮阻断剂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

4. 病变特点:

肉眼:前列腺增大,结节状,质韧、弹性感

镜下:腺体、纤维组织及平滑肌均明显增生

5. 临床表现

尿道受压梗阻,尿流不畅,尿流变细,淋漓不尽,尿频、夜尿增多,严

重且时间久者,产生尿潴留,膀胱扩张→肾盂积水。

目前认为,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无直接关系

十. 精原细胞瘤(seminoma)(5min)

是最常见的生殖细胞肿瘤,多见30~50岁,右侧比左侧多见(因睾丸8.卵巢肿瘤概论(20min)

9.前列腺增生(10min)

下降不全多位于右侧),隐睾者发病率较正常高几十倍,属低度恶性肿瘤.

病理变化:

肉眼观:睾丸弥漫性肿大,有明显界限,但无包膜,黄白色,均质状,

较软.

镜下观:瘤细胞形态与原始生殖细胞相似,排列成巢状,有纤细的纤维

组织间隔,间质中有淋巴细胞浸润。

临床检测血清胎盘样碱性磷酸酶(PLAP)增高,有助于诊断.

十一. 阴茎癌(carcinoma of penis)(5min)

1. 发病情况:40岁以上,美国、犹太人及穆斯林少见,亚、非及南美

洲多见,多有包茎史,或由粘膜白斑、皮角、增殖性红斑、尖锐湿疣等癌前病变恶变而来,与包皮垢,HPV感染关系密切。

2. 病变特点:

病变位于阴茎头、包皮内侧或冠状沟,呈疣状或菜花状,可溃烂;镜下多数为高分化鳞癌。

3. 临床特点:

临床进展缓慢(为什么?因多数为高分化,恶性程度较低)主要为腹股

沟淋巴结转移,广泛播散极其少见,临床预后较好。

女性的乳腺疾病(主要为增生性疾病)在临床上非常多见,且与卵巢功

能关系密切,故与生殖系统疾病一并讲述。

十二. 乳腺疾病(45min)

(一)、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benign proliferative change)

首先复习乳腺正常结构:乳腺被结缔组织分隔为15-25个叶,每个叶又分为若干个小叶,每个小叶是一个复管泡状腺,导管包括小叶内导管、小叶

间导管和总导管。

乳腺良性增生性病变是女性十分常见的乳腺病变,多见于20~40岁,绝经前是发病高峰,其增生的成分有小叶增生,导管增生及纤维增生,导管

可扩张呈囊状或形成囊肿,其中的增生性纤维囊性变(proliferative fibrocystic change)(又称纤维囊性乳腺病)为癌前病变,可发展为乳腺癌。

(二). 乳腺癌(carcinoma of the breast)

1. 概述: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欧美国家常见,我国亦呈逐年增高,

且有城市化、年轻化、知识化趋势,50%发生于外上象限,其次为乳腺中央区(乳头附近)。

2. 组织发生:乳腺导管、乳腺小叶

3. 病变类型及特点:10.精原细胞瘤(5min)

11.阴茎癌(5min)

12.乳腺疾病(45min)

综上所述主要类型有四种,其他均归为特殊类型乳腺癌(如粘液癌等)。

(1). 非浸润性癌(原位癌):

导管内癌(导管内原位癌)

小叶原位癌

1)导管内原位癌(intraductal carcinoma in situ):发生于中、小导管、癌

细胞向导管内生长,局限于导管内,导管壁基底膜完整(故为原位癌)

①粉刺癌(comedocarcinoma):多位于乳腺中央区,临床肿块明显,质

地较硬,癌细胞导管内生长,呈实性排列,异型大,容易发生坏死。

肉眼观:切面可见扩张的导管内含有灰黄色软膏样物质(坏死物),挤压时可由导管内溢出,状如皮肤粉刺,故名。

②非粉刺性导管内癌(noncomedo intraductal carcinoma):

较粉刺癌不同处:癌细胞异型性相对较小,呈筛状、乳头状或实心性排列,无或极少坏死。肉眼切面挤压时无粉刺样物,其发展为浸润癌的概率远

低于粉刺癌。

导管癌发展为浸润性导管癌需历经几年或十余年,约30%的可发展为浸润癌。

2)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

起源于乳腺末梢小导管或乳腺腺泡,局限于腺泡内,腺泡内基底膜完整,小叶结构存在,临床无明显肿块,多为乳腺切除标本中无意发现,癌细胞小,较一致异型性较小,约25-30%可发展为浸润性小叶癌

(2). 浸润性癌

1)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最常见,约占所有乳腺癌

的70%,由导管内癌突破基底膜发展而来

临床特点:无痛性肿块,质硬,固定(推之不动),乳头内陷(为什么?因癌间质中成肌纤维细胞增生并引起纤维组织收缩所致),乳旁皮肤橘皮样外观

肉眼特点:肿块灰白或灰黄色、质较硬、砂粒感,蟹足状生长,边界不清,无明显包膜。

镜下特点:多为低分化癌,又称单纯癌(carcinoma simplex),呈实体片状、条索状,无腺腔形成,根据癌实质、间质的比例,又分出硬癌(scirrhous carcinoma)及髓样癌(medullary carcinoma)(此处称非典型性髓样癌,间质无

淋巴细胞浸润),少数为分化较好有腺管样结构形成的腺癌。

2)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约占5~10%,多见于老年妇女,由小叶原位癌突破基底膜发展而来。20%可双侧发生(应引起临床注意),临床可触及明显肿块,质地较硬,癌细胞呈单行浸润于纤维间质

中,癌细胞大小,形状较一致,此种类型预后较差。

3)典型髓样癌:癌实质明显多于间质,且间质中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

预后比非典型髓样癌好。

4. 扩散及转移

局部扩散:乳腺实质、乳头、皮肤、筋膜、胸肌及胸壁转移:主要为淋

巴道转移,晚期可血道转移外上象限及中央区→同侧腋窝淋巴结→内上、内下象限→内乳动脉淋巴结→胸骨旁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血道转移

5. 乳腺癌与雌、孕激素受体

乳腺是女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的靶器官、正常乳腺上皮具有雌激

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癌变后的细胞可有可无上述两种受体,目前临床上对此两种受体的检测已成为常规,其意义有:

(1)评估乳腺癌预后:受体阳性者(受体依赖型)预后好

(2)指导内分泌治疗:受体阳性者可采用受体拮抗药治疗,效果好。

6. 临床治疗及预后

以往:主要为手术治疗,手术创伤大

乳腺根治术(切除乳房、胸大小肌、部分肋骨甚至胸膜)+腋窝淋巴结清扫。

现在:先细针穿刺确诊,然后行放疗+化疗,待肿块缩小后,再行单纯乳房切除(国外同时行整形手术)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加化疗,且检测ER、PR、阳性者加内分泌拮抗药物治疗,预后较好(可治愈)。

结束语:本章的内容与病理学总论有关知识关系密切,且概念有冲突(如单纯癌、硬癌、髓样癌等),以总论内容为准;本章的重点主要为:

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宫颈浸润癌的病变特点及发展关系;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的病变特点及区别;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及病变特点。

八、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腺肌瘤,葡萄胎,巧克力囊肿,乳腺单纯癌,粉刺癌

2. 问答题:

(1). 某患者,女性,30岁,近日出现血HCG升高,B超提示葡萄胎,请写出可考虑的鉴别诊断,及其相应病变的异同点。

(2).简述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宫颈浸润癌的病变特点及发展关系.

(3). 简述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及病变特点.

乳腺疾病的一些科普知识

乳腺疾病的一些科普知识 全网发布:2011-06-23 20:59 发表者:山世岩2874人已访问 一、乳腺基础知识 1、乳房的解剖与生理 乳腺是女性特征性器官。胚胎发育期起源于外胚层,为变异的汗腺。出生后乳腺发育不完善,随年龄增长和性器官的成熟,雌激素会随之增多使乳腺逐渐发育。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月经来潮,卵巢分泌功能的成熟而刺激乳腺增生、导管扩张、结缔组织和脂肪增多而乳房增大,并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变化。女性一生要经历婴幼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闭经期、老年期。各期都随内分泌变化而变化,故在外形、生理上都有很大差异,各期也能发生各种不同的疾病,诊断和处理也都存在不同。 1.1、婴幼儿期:男女乳腺无差异。出生后2周内由于母体激素进入婴儿体内可发生乳头下肿胀有1-2㎝大小硬结,甚至可挤出少许分泌物。1-3周内可消失。 1.2、儿童期:男女也无明显差异。属静止状态。 1.3、青春期:是女性一生中乳腺发育最重要的时期,12-15岁月经来潮,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刺激下乳腺增大,乳头、乳晕增大和由于黑色素沉着而颜色变深.乳房内腺体、导管及周围间质增生而形态增大呈半球形。 1.4、性成熟期:成年未孕女性,乳腺除受卵巢分泌影响外还受脑垂体、肾上腺的调节作用。乳腺和子宫内膜一样发生周期性变化。一般月经后7-8天至18-19天为增生期,月经前5-7天至月经来潮,乳腺小叶、导管伸展扩大增生,使乳房略大可有疼痛(胀痛),大部分月经后即可减轻和消失。有的增生比较严重可疼痛较重需适当治疗。 1.5、妊娠期:此期特点是早期(5-6周)乳房增大,乳头乳晕增大,色变深,但腺体无分泌功能。到中期和妊娠末期高度增生的乳腺腺体开始分泌活动,至分娩后3-4天有了真正的分泌功能,乳腺小叶分泌乳汁,导管贮藏乳汁。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教学目的 1、掌握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子宫颈原位癌及子宫颈癌病变特点。 2、熟悉慢性子宫颈炎的病变特点。 3、熟悉子宫平滑肌瘤病变特点。 4、熟悉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的病变特点。 5、熟悉卵巢浆液性肿瘤和粘液性肿瘤的特点;交界性肿瘤概念。 6、熟悉畸胎瘤病变特点。 7、熟悉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基本病变。 8、掌握乳腺癌的病变特点。 授课内容(重点、难点) 1、子宫颈疾病 1-1 慢性子宫颈炎的病变特点。 1-2 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病变特点。(重点) 1-3 子宫颈癌病变特点。(重点) 2、子宫体疾病 2-1 子宫平滑肌瘤病变特点。 3、滋养层细胞疾病 3-1 葡萄胎病变特点。 3-2 侵蚀性葡萄胎病变特点。 3-3 绒毛膜癌病变特点。

4、卵巢肿瘤 4-1 卵巢浆液性肿瘤和粘液性肿瘤的特点;交界性肿瘤概念。 4-3 畸胎瘤病变特点。 5、前列腺疾病 5-1 前列腺增生基本病变。 5-2 前列腺癌基本病变。 6、乳腺疾病 6-1 乳腺癌病变特点。(重点) 复习题 子宫颈癌病变特点? 教材与参考文献 1、病理学(统编规划教材) 2、Anderson, Pathology 教学内容 12-1 子宫颈疾病 第一节慢性子宫颈炎 1-1病变特点: 1)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疾病,细菌感染常见 2)肉眼:子宫颈糜烂,子宫颈息肉,子宫颈腺囊肿(纳博特囊肿)3)镜下 (1)腺上皮变性坏死脱落

(2)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3)鳞状上皮化生 (4)损伤-修复反复进行→真性,假性糜烂 第二节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非典型增生:子宫颈上皮增生,有一定异型性 分三级:Ⅰ级,Ⅱ级,Ⅲ级 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层内的癌,未突破基底膜 原位癌累及腺体:原位癌癌细胞沿基膜通过宫颈腺口蔓延至子宫颈腺体内,取代腺上皮,未突破腺体基膜 第三节子宫颈癌 1)病变特点: 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40-60岁居多 病因不明,HPV-16、18与发病密切相关 肉眼: (1)糜烂型; (2)外生菜花型; (3)内生浸润型; (4)溃疡型 组织学类型: (1)鳞癌:多见 早期浸润癌:不超过基膜下5mm

乳腺疾病健康知识讲座

乳腺疾病健康知识讲座 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常见、多发病之一,尤其近年来发病率上升,年龄也日趋年轻化,多见于20~50岁的女性。因此了解乳腺增生病的症状、发病原因与危害,以及如何进行及时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乳腺增生病: 一组数字: 2008年—2010年:(三年) 可疑乳腺癌病人:42人 确诊病人:29人 其中炎性症状:8人,确诊:5人,非哺乳期乳腺炎:3人 肿块最小:1ⅹ1㎝,肿块最大:9ⅹ9 ㎝ 副乳癌变:1人 术后乳腺囊性增生:2人 年龄:最大77岁,最小20岁 一.乳腺增生病的症状 乳房疼痛+肿块 1.乳房疼痛:胀痛或刺痛,多为两侧,左侧尤甚,可及腋下、肩背。情郁左甚,劳累右甚。经前加重,经后减轻;情郁加重,情畅减轻。 2.乳房肿块:多发于双侧,单个或多个,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肿块形状有片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肿块质地软、硬或韧,经前大而硬,经后小而软。 3.乳头溢液:少数可见。 4.月经失调:月经前后不定期,量少色暗兼有血块。 二.乳腺增生病的病因 1.主要因素 (1)精神因素 情志不畅:夫妻关系母子关系婆媳关系生意竞争学习紧张工作压力 郁怒伤肝,思虑伤脾,肝郁脾虚,血瘀痰凝,蕴于乳房,结聚成块而形成乳腺增生病。乳房属胃,脾胃互为表里,肝气行于左。 2.诱发因素 劳累:上肢劳力过度。 饮食:恣食生冷、辛辣之品。 衣着:佩戴过紧的胸罩。 其他:不生育,不哺乳,性生活不和谐。 三.乳腺增生病的检查(三只手) 1.自我检查(第一只手) 时间:(三个一) 每月一次。 经后一周(绝经前妇女)。 每月的第一天(绝经后妇女)。 方法:一看二摸三挤 看——面对镜子,双手叉腰,观察乳房的任何改变。 (1)外观:大小是否对称,有无异常突起;

乳腺常见病科普宣传

乳腺常见病科普宣传 目录 1、乳腺增生 2、乳腺纤维瘤 3、急性乳腺炎 4、乳腺癌 5、其他乳腺疾病

乳腺常见病科普宣传 乳腺增生 症状特点: 疼痛:乳房周期性胀痛、刺痛或牵拉痛,常在经期加重,经后减轻或消失,连续三个月不能自行缓解;乳房疼痛与情绪和劳累成都有关。 肿块的特点:乳房一侧或两侧均可见;肿块呈结节状或条索状,边缘不清, 可活动,触压疼痛。 可伴有月经不调、情绪异常,少数患者会出现乳头溢液等。 易患人群: 1、多见于25-45岁中年妇女 2、好发于爱生气、情绪易波动的妇女。 3、大龄未婚或已婚未育。未哺乳者多发; 4、常用雌激素药品或美容保健品等人群均易发生。 乳腺增生特别是乳腺囊性增生易发生癌变,因此, 发生乳腺增生应及早治疗。乳腺增生治疗的最好方法 首先应从自身调节心情、心态、生活习惯开始。

乳腺常见病科普宣传 乳腺纤维瘤 症状特点: 肿块常为唯一症状,可单发或多发,呈圆形或椭圆形, 部分肿块分叶状,表面光滑。质硬,无粘连,生长缓慢 或数年无变化,肿块无疼痛感。乳腺纤维瘤最有效的治疗 方法为手术。 易患人群:多见于18-25岁的女性,发病高峰在22岁左右。

乳腺癌 症状特点: 肿块较硬,生长快,不能活动、无触痛。 乳头呈现溃烂或回缩,分泌血性浆液。 皮肤出现“酒窝”或橘皮样改变或有菜花样溃疡。 腋下淋巴结呈沙粒样,淋巴结较硬。 易患人群: 居住在城市 35-45岁最为常见,45岁左右为高发年龄。 无婚姻史、无哺乳史 未生育或初次生产的年龄在30岁以上; 形体肥胖 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或绝经年龄晚; 有乳腺其它良性肿瘤史,乳腺组织增生;有乳腺癌家族史;长期多次或一次大剂量X线照射史 长期的精神压抑或剧烈精神刺激。

呼吸系统疾病 病理学总结

第一节肺炎(Pneumonia) 1、概念:肺部的血管系统对各种致炎因子产生防御反应所表现出来的急性渗出性炎症。多指终末气道、泡和肺间质的炎症。 2、分类: ●按病因: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性 ●按范围:大叶性、小叶性、间质性 ●按性质:纤维素性、化脓性、出血性肉、芽肿性、浆液性、干酪性 一、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 ●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肺泡,并迅速扩展至整个或多个大叶的肺的 急性弥漫性纤维素性渗出性炎。 ●主要表现:起病急、寒颤、高热、胸痛、铁锈色痰、血白细胞上升、咳嗽、呼吸困难、 肺实变体征,青壮年(男性)多见。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90~95%由肺炎链球菌(或肺炎杆菌金葡溶血链流感嗜血)引起,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发病。 2、发病机理:肺炎球菌有荚膜,对组织有抗吞噬作用。机体对肺炎球菌有过敏现象。细菌通过变态反应,使肺泡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大量浆液、纤维蛋白原渗出引起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病变发展迅速,炎症经肺泡孔、支气管累及肺段或整个肺叶。而局部不一定有肺炎球菌的出现。 (二)病理改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1、病理改变:肺泡壁毛细血管的扩张和闭塞;肺泡腔内渗出物内容的改变。 2、分期及特点:

(1)充血水肿期(congestion):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性渗出物(混有少数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并含有大量细菌)。肉眼观:病变肺叶充血、水肿、呈暗红色。临床病理联系:细菌(+):毒血症 (2)红色肝样变期(red hepatization):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渗出物有大量红细胞及纤维素。肉眼观:病变肺叶呈暗红色,切面成颗粒状,质地变实,类似于肝。肺实变(consolidation of lung):任何原因致肺泡腔内积聚浆液、纤维蛋白和细胞成分等,使肺泡含气量减少、肺质地致密化的一种病变。临床病理联系:①细菌(+):毒血症;②胸膜渗出:胸痛、摩擦音;③红细胞:铁锈色痰;④无效灌注:缺氧 (3)灰色肝(样)变期(gray hepatization):肺泡壁毛细血管闭塞,肺泡腔内渗出物以纤维素为主,还有大量中性粒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趋化巨噬细胞,吞噬破坏细菌。肉眼观:病变肺叶充血减退而呈灰白色、质实如肝。临床病理联系:①细菌(-):毒血症好转②无效灌注减少:缺氧改善 (4)溶解消散期(resolution):肺泡内渗出的中性粒细胞变性坏死,释放大量蛋白水解酶,溶解纤维素,使肺泡壁毛细血管重新开放,肺泡腔渗出物内容降解、吸收、排出。临床病理联系:好转、痊愈 几点说明:①分期相对,可有局部不同步②病变性质为渗出性,愈后不留疤痕③抗菌素的使用使临床四期变化不明显 (三)并发症: 1、肺肉质变(pulmonary carnification):由于病人嗜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或缺陷,其释出的蛋白酶不足以及时溶解和消除肺泡腔内的纤维素等渗出物,则由肉芽组织予以机化。肉眼观病变部位肺组织变成褐色肉样纤维组织,称为肺肉质变。 2、肺脓肿及脓胸:金葡菌感染和机体抵抗力过低

病理学考试题库10—11章

第三部分 第十章生殖系统疾病 一、单选题(共47道) 1.儿童男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是( ) A.畸胎瘤 B.精原细胞瘤 C.胚胎性癌 D.内胚窦瘤 E.阴茎癌 2.乳腺桔皮样外观最常见于( ) A.浸润性小叶癌 B.浸润性导管癌 C.小叶原位癌 D.典型髓样癌 E.导管内原位癌 3.最常见的前列腺癌是( ) A.黏液腺癌 B.移行细胞癌 C.腺癌 D.鳞状细胞癌 E.透明细胞癌 4.子宫颈癌的组织发生可来源于( ) A.子宫颈鳞状上皮 B.子宫颈管的黏膜柱状上皮 C.子宫颈的储备细胞 D.以上都可以 E.以上都不是 5.子宫颈癌的癌前病变是( ) A.宫颈息肉 B.腺体潴留性囊肿 C.宫颈上皮鳞状化生 D.宫颈上皮异型增生 E.宫颈肥厚 6.确认早期宫颈癌最可靠的依据是( ) A.白带多,有接触性出血 B.阴道镜检查 C.盆腔检查

D.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E.宫颈活检病理切片诊断 7.子宫颈原位癌与不典型增生的鉴别主要在于原位癌( ) A.细胞排列极向消失 B.细胞具有异型性 C.累及上皮全层 D.细胞增生活跃、层数增多 E.增生细胞表层为不全角化层 8.下列关于子宫颈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发病高峰为45岁 B.发病与HPV感染有关 C.中分化鳞癌最多见 D.几乎所有的子宫颈癌均来源于子宫颈CIN E.早期即可侵犯膀胱和直肠 9.乳腺癌最常见的类型为( ) A.导管内癌 B.小叶原位癌 C.浸润性导管癌 D.浸润性小叶癌 E.髓样癌 11.乳腺癌最常发生于乳房的( ) A.外上象限 B.外下象限 C.内上象限 D.内下象限 E.中央部 12.80%以上乳腺癌来源于( ) A.非增生性纤维囊性变 B.乳腺导管上皮 C.腺泡上皮 D.小叶间质 E.乳腺纤维腺瘤 13.生育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是( ) A.卵巢癌 B.宫颈癌 C.子宫平滑肌瘤 D.乳腺癌 E.慢性子宫颈炎

乳腺疾病的预防与保健常识

乳腺疾病的预防与保健常识 乳腺癌、乳腺炎、乳房痛——乳房的所有疾病,几乎都是荷尔蒙平衡的崩溃,血行不良,自律神经失调所引起,乳腺癌已成为女性的多发病,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在医学研究上虽然总结出乳腺疾病的诸多发病原因,但是归纳起来,占乳腺疾病总类 70% 以上的都是内分泌失调、雌激素水平过高导致发病。特别是妇女最常见的多发病——乳腺增生症和严重危害妇女生命的乳腺癌。这一观点是目前全球医学界一致公认的。因此,维持体内雌激素的正常水平是预防乳腺疾病的重点。一般情况下,女性体内产生的雌激素基本上能满足自身生理的需要,但是,很多妇女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使用含有雌激素的化妆品、美容护肤品、保健药物、避孕药等,致使体内的雌激素长期偏高,诱发各种乳腺疾病的发生。特别是一些原来就属于高危群体的妇女,再从体外吸收雌激素,会使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极可能引起乳腺发生癌变。所以,乳房发育成熟后的妇女。在日常生活中,服用含雌激素的食品及药物,应该慎之又慎。甚至可以说,长期服食和使用含雌激素的食品、药物,就像吸烟一样,属于慢性自杀。 瑜伽治疗、预防乳腺疾病 牛头坐:两腿交叉盘坐,左腿在上,右腿在下,试着让两膝盖重叠,两脚盘在臀部两侧,这个坐姿象牛头一样,故称之为牛头坐。吸气,展开双臂,右臂在上,左臂在下,呼气,双手背后相扣,保持这个姿势做深长的呼吸。然后交换两腿和手臂,重复做。 作用:扩张胸腔,增加肺活量,纠正脊骨弯曲、驼背,伸展腋下淋巴结,治疗和预防乳腺疾病。 弓式:俯卧,弯曲两腿靠近臀部,双手抓住两脚,吸气,将两腿两手尽量向上提升,悬息或保持轻柔的呼吸,保持一会,呼气,将身体缓慢放下。 作用:伸展身体的前面,强壮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伸展手臂及腋下淋巴结,治疗和预防乳腺疾病,刺激肾脏,伸展两腿,提升臀部。 山式:盘坐,双手十指交叉,吸气,双手向上伸展,翻转掌心向上,两臂伸直,呼气后,下巴抵住胸骨做悬息,无法悬息时,抬头,吸气,呼气时,两臂缓缓落下。 作用:伸展脊骨,手臂,腋下淋巴结,扩张胸腔。 预防乳腺疾病发生的重点是什么? 据研究发现,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癌症发病与饮食有关。食品合理搭配,既有预防癌症作用,又有一定辅助治疗的作用。 第一类食用菌类:银耳、黑木耳、香菇、猴头菇、茯苓等是天然的生物反应调节剂,能增强人体免疫能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较强的防癌作用。 第二类鱼类:黄鱼、甲鱼、泥鳅、带鱼、章鱼、鱿鱼海参、牡蛎以及海带、海蒿子等,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有保护乳腺、抑制癌症生长的作用。 第三类水果类:葡萄、猕猴桃、柠檬、草莓、柑橘、无花果等,不仅含有多重维生素,而且含有抗癌和防止致癌物质亚硝基胺合成的物质。 第四类蔬菜:与主食合理搭配有利于身体健康。如番茄、胡萝卜、菜花、南瓜、大蒜、元葱、芦笋、黄瓜、丝瓜、萝卜和一些绿叶蔬菜等。 第五类牛奶及其制品有益于乳腺保健,可以补充钙。谷类如小麦(面粉)、玉米、大豆及一些杂粮均有利于健康。大麦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和不可溶性纤维素。可溶性纤维素可帮助身体对脂肪、胆固醇和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并降低胆固醇。不可溶性纤维素有助于消化系统的健康,并预防癌症。坚果是食物的果仁和果种,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可起到抗癌的效果。 1、乳腺增生是怎么回事? 本病是妇女常见、多发病之一,多见于25~45岁女性,其本质上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

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

生殖系统及乳腺疾病 一、基本要求: 1.掌握慢性宫颈炎的病因及分类。 2.掌握葡萄胎和恶性葡萄胎的定义、病理特点。 3.掌握乳腺癌、子宫颈癌、子宫体癌和绒毛膜上皮细胞癌的病因、发 病机理及临床病理联系。 4.了解女性生殖系统各器官(如乳腺增生性病变、卵巢肿瘤)的重要疾病及男性前列腺结节状增生的病变特点。 二、知识点纲要 1.以感染、内分泌紊乱和肿瘤常见 2.掌握慢性宫颈炎的病理变化特点及类型,临床病理联系。 慢性宫颈炎 (1)病因:因宫颈暴露于外界环境,接触空气和寄生于阴道内的菌群(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肠道细菌等),而且又易受到性生活和分娩引起的创伤所致。临床症状主要为白带过多,有 时可带血性。 (2)病理变化:肉眼可见子宫颈粘膜充血、肿胀,呈颗粒状或糜烂状。镜下:子宫颈间质内有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子宫颈上皮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及鳞状化生。 (3)类型: A.子宫颈糜烂:慢性宫颈炎有时子宫颈阴道部的复层鳞状上皮因炎症或损伤而发生坏死脱落,形成表浅的溃疡,称为真性糜烂。但这种糜烂很少见。因为很快即被向外生长的颈管内膜所 覆盖。而临床上常见子宫颈糜烂是由于宫颈阴道部复层鳞状上皮脱落后被增生的单层柱状上 皮所代替,间质内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且常伴间质血管扩张充血和水肿等。在阴道 镜检查时可见子宫颈外口粘膜变薄及毛细血管扩张,表现为红色糜烂状,实质为假性糜烂。B. 子宫颈息肉: 部分慢性宫颈炎可伴有宫颈内膜组织增生,突起,形成绿豆至黄豆大小的宫颈息肉 C: 子宫颈囊肿: 部分病例子宫颈粘膜的腺腔被增多粘液或化生的鳞状上皮堵塞,使粘液潴留,腺体扩大形成囊肿,称纳博特囊肿。囊肿常为多发性。镜下,腺体扩张呈囊状,囊壁为单层扁平上皮、立方或柱状上皮,囊内含清液或粘液,伴感染可为粘性脓液。 3.子宫颈癌病变特点、扩散途径 病理变化和临床分期 宫颈上皮CIN在肉眼上与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难以区别,临床上可采用碘溶液涂抹加 以鉴别(Shiller试验)。由于癌细胞内缺乏糖原而不显红棕色或采用稀醋酸使之病灶变为苍 白色,此期在肉眼上称之为糜烂型。病理上可通过细胞学检查或组织活检加以确认。肿瘤进 展到浸润癌后的生长方式可表现为如下类型:①菜花型:浸润癌的早期常长成结节状,随肿 瘤增大,呈灰白或淡粉红色乳头状或菜花状,易脱落。本型属最常见的肉眼类型。②溃疡型:因坏死组织大量脱落,形成火山喷口状缺口或溃疡,一旦坏死物阻塞颈管合并感染可致颈管 内积脓。③浸润型:肿瘤以内生性生长为主,浸润宫颈管壁。 宫颈癌在镜下可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腺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80~95%为鳞状细胞癌。镜下按其细胞分化程度可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即Ⅰ、Ⅱ、Ⅲ级)。鳞状细胞癌分化高 者以角化珠和细胞间桥保存为特征,肿瘤细胞排列成巢状、带状;低分化者细胞体积小,呈 圆形或梭形,大小和形态较为一致;腺癌的发病部位可在宫颈外口或宫颈管内部。腺癌的肉 眼形态与鳞癌相似。镜下其细胞可呈腺管状排列,有时具有粘液分泌空泡。 根据组织学检查所确认的癌浸润范围,宫颈癌可分为以下4期。 0期:即原位癌,指癌细胞局限于整个宫颈鳞状上皮层,故又称上皮内癌(图11-2),上皮下基底膜仍保持完整,原位癌有时可累及宫颈粘膜腺体,但一般不发生转移。

病理学练习题(含答案):A呼吸系统疾病

第七章呼吸系统疾病 一、名词解释 1. 大叶性肺炎肺泡腔内纤维蛋白等渗出物不能完全被溶解,由肉芽组织长入机化,病灶肉眼上呈灰褐色肉样纤维组织,故名。 2. 肺气肿时,肺泡间隔遭破坏,形成直径>2cm的气囊,成为肺大泡。 3. 特点是癌细胞界不清,核大,呈空泡状,核仁清楚;癌组织中和癌的周围有较多淋巴细胞,故有此名。 4. 常见于肺。其特点是肿瘤中央有较多的纤维瘢痕。腺癌多见。 5. 是一阻肺实质和小气道受损后,主要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性肺气道阻塞,并伴随临床上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和哮喘。 6. 为硅沉着症的基本病变之一,肉眼上呈针尖大、境界清楚的灰白色结节,质硬,触之有沙粒感。镜下结节由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组成,呈同心圆排列,结节中可见一内膜增厚的血管。 7. 癌细胞小,胞质少,核相对大,深染,一端较尖,形态上像麦粒,故名。属神经内分泌肿瘤,分化很差,多早期血道转移,预后差。 8. 肺尖部肿瘤可以压迫或侵蚀邻近的颈交感神经,从而引起一系列颈交感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同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和皮肤无汗等。 二、A型题 1E2D3C4B5A6C7E8B9D10E11A12E13A14B15E16A17D18E19A20D21B22E23E24A25C 26A27B28A29C30E31D32E33B34C35E36B37D38A39B40E 三、X型题 1.ABC 2.ABCD 3.ABDE 4.ACDE 5.ABC 6.CDE 7.ABCDE 8.ABCDE 9.ABCD 10.BE 11.BCDE 12.ACDE 13.BCDE 14.ABCD 15.ACD 四、问答题 1. 答案要点:①慢性阻塞性部疾病时一组主要因慢性或反复发作性肺内气道阻塞而伴随临床以呼气性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疾病;②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和哮喘;③小气道是指内径<2mm的细支气管或终末细支气管,特点是腔窄、壁薄、平滑肌较厚、软骨片缺乏和纤毛上皮细胞减少;④上述四种疾病主要都是因为病变累及小气道所致,故肺阻塞性疾病又称小气道病。 2. 答案要点:①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肺部慢性疾病、胸廓运动障碍和肺血管疾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导致以右心肥厚、扩大和衰竭为特征的心脏病;②致肺心病的原发性肺脏病变是慢性支气管炎并发肺气肿。③慢支引起肺心病是因为慢支是由于细支气管炎及其周围炎,使肺通/换气功能下降,造成缺氧,肺小动脉痉挛,长期痉挛引起肺小动脉硬化;慢支管壁炎症可波及肺小动脉,造成小动脉炎,使后者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慢质伴有肺气肿,使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毛细血管网减少;④矽肺和严重的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等肺内有广泛纤维组织增生的疾病也都可以引起肺心病。机制是:结节性病灶和弥漫性纤维化对肺内小

病理学详教案9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教案授课科目:病理学授课内容: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授课时数:4 学时病理学教研室一、目的要求 1、 掌握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宫颈浸润癌的病变特点及发展关系。 2、 掌握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的病变特点及区别。 3、 掌握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及病变特点。 4、 熟悉慢性宫颈炎、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异位及前列腺增生的病变特点。 5、了解卵巢肿瘤的分类及精原细胞瘤、阴茎癌的病变特点。二、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4X50 分钟) 1、慢性子宫颈炎 10min 2、 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宫颈浸润癌 40min 3、子宫内膜增生症 10min 4、子宫内膜异位 10min 5、葡萄胎 20min 6、侵蚀性葡萄胎 10min 7、绒毛膜癌 15min 8、卵巢肿瘤概论 20min 9、前列腺增生 10min 10、精原细胞瘤 5min 11、阴茎癌 5min 12、乳腺疾病 45min (1)、良性乳腺增生性疾病 10min (2)、乳腺癌 35min三、讲授重点 1、 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宫颈浸润癌的病变特点及发展关系。 2、 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的病变特点及区别。 3、 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及病变特点。四、讲授难点 1、 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宫颈浸润癌的病变特点及发展关系 2、 葡萄胎的发生机制 3、乳腺癌的病理类型。五、教学法 1、 生殖系统疾病所含内容甚多,临床表现较类似,临床上易混淆,其诊断对病理的依赖性较大,因此这些疾病的病变特点、发展关系及临床病理联系是本次课要讲授的重点,充分利用多媒体、彩色投影胶片和绘图等多种教学手段,从病理形态学及桥梁课的角度帮助学生直观动态地理解它们的病变发展。 2、 乳腺疾病之中良性乳腺增生性疾病和乳腺癌的关系密切,临床鉴别诊断较难,其发生机制及治疗的新进展较快,讲授中除充分结合病理学总论及各论知识外(如癌前病变、单纯癌等),还要讲述新的病理学分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雌孕激素检测的机制及临床意义、临床治疗新进展等。 3、 利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从病例着手提出问题,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由浅入深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六、教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彩色胶片共 6 张、投影仪、粉笔、黑板刷、教鞭、洁净白大衣等七、教材及参考书 1、 杨光华主编,《病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p275 2、 成令忠主编,《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p214 3、吴在德主编,《外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p316 p671 4、刘彤华主编,《诊断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p388 5、 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6、 Christopher DM Fletcher. Diagnostic Histopathology of Tumors. USA 2001 7、郑香玲. HPV 感染与尖锐湿疣及癌变等相关性分析.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9151:88 引言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妇女的身体健康,许多患者因阴道流血或发现乳房肿块来就诊,哪些疾病可引起上述表现?它们有何病变特点?如何诊断和鉴别诊断?直接关系到临床的治疗及预后。本次课主要从病因和可能机制、病变特点、临床病理联系等方面阐述该系统有关疾病特点、内在联系及区别,为今后学习有关临床知识打下基础。一. 慢性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10min) 1. 发病情况:生育期妇女最常见疾病。 2. 病因及病原菌: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发生;常由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 3. 病变特点: 肉眼:宫颈粘膜充血、肿胀,呈颗粒状和糜烂状,部分病例形成宫颈潴留囊肿(N

呼吸系统疾病 名词解释

1.泡状核细胞癌:鼻咽癌中未分化性鳞状细胞癌的一种,癌细胞呈片状或不规则巢状分布;癌细胞胞质丰富,境界不清,常呈合体状;瘤细胞核大,圆形或卵圆形,空泡状,有1-2个大而明显的核仁,核分裂像少见。癌细胞或癌巢间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对放射治疗敏感。 2.肺肉质变:某些患者嗜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其释出的蛋白酶不足以溶解和消除肺泡腔内的纤维蛋白等渗出物,则由肉芽组织予以机化。肉眼观,病变肺组织成褐色肉样纤维组织。 3.肺心病:是因慢性肺疾病、肺血管及胸廓的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而引起的以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室衰竭的心脏病。 4.硅结节:为境界清、直径2-5mm、呈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质硬、触之有砂粒感的结节。由于二氧化硅粉尘在肺内蓄积,使大量巨噬细胞吞噬硅尘微粒,形成结节。早期结节为细胞性结节,晚期结节胶原化形成胶原性结节。 5.燕麦细胞癌:肺癌中小细胞癌的一种,癌细胞呈燕麦形或梭形,胞质少,似裸核,癌细胞弥漫分布或呈片状、条索状排列,称为燕麦细胞癌。 6.红色肝样变期:大叶性肺炎发病后第3-4天,肉眼观,病变肺叶肿大,呈暗红色,质地变实,切面灰红,似肝。 7.中央型肺癌:肺癌中最多见的一种肉眼分型,发生于主支气管或叶支气管,在肺门部形成肿块。 8.肺气肿:是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因过度充气呈持久性扩张,并伴有肺泡间隔破坏,以致肺组织弹性减弱,容积增大的一种病理状态。 9.肺透明膜: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在肺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的内表面可见薄层红染的膜状物,称透明膜,主要成分为血浆蛋白及坏死的肺泡上皮碎屑。 10.肺硅沉着症:因长期吸入大量含游离SiO2的粉尘微粒沉着于肺部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职业病,病变特点为硅结节形成和弥漫性肺纤维化。 11.支气管扩张症:是指肺内支气管管腔持久性扩张伴管壁纤维性增厚的一种慢性化脓性疾病。 12.小叶性肺炎:主要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病变起源于细支气管,并向周围或末梢肺组织扩展,形成以肺小叶为单位、呈灶状散布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13.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在肺外或肺内的严重疾病过程中,引起的一种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 14.病毒包涵体:病毒性肺炎时,在增生的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胞浆内可见约红细胞大小、呈嗜酸性染色、均质或细颗粒状,其周围有常有一清晰透明晕的球形结构。

《 病理学 》试卷(生殖系统疾病)

《病理学》试卷(生殖系统疾病) (课程代码) 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共﹡分) 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小叶原位癌;腺肌瘤(adenomyoma); 那博特囊肿(Nabothiancyst) (子宫颈腺囊肿);宫颈非典型增生; 乳腺单纯癌 二、填空题(每小题﹡分,共﹡分) 1.子宫颈癌的肉眼类型有、、。 2.葡萄胎镜下诊断依据为、和。 3.宫颈癌常见的组织学类型有、。 4.乳腺癌最常发生的部位是。 5.前列腺增生症其增生的组织主要有。 6.绒癌镜下具有诊断特征的二种细胞是。 7.卵巢最常见的肿瘤是。它又分为、。 8.乳腺癌常见类型是、、、、、。 9.绒癌大多经转移。三、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所给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选错或未选者不得分。每小题﹡分,共﹡分) 1.前列腺增生症常发生在: A.后叶B.前叶C.内区 D.侧叶E.整个前列腺 2.诊断绒毛膜上皮癌最可靠的依据是: A.可见绒毛,其上皮细胞异型性大 B.浸润子宫肌层 C.常出血、坏死,形成暗红色结节 D.常形成广泛转移 E.实质由异型增生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及合体细胞构成。 3.良恶性葡萄胎的相同点在于: A.可见胎盘绒毛组织B.明显的出血坏死 C.侵犯子宫肌层D.发生阴道结节 E.可有远隔脏器转移 4.下列哪一项最能体现现宫颈原位癌的特征 A.发生于子宫颈粘膜的上皮B.是一种早期癌 C.未发生转移D.是一种基底细胞癌 E.上皮全层癌变,但未突破基底膜 5.下列哪一项不是葡萄胎镜下特点 A.绒毛间质血管充血B.绒毛间质高度水肿 C.绒毛膜的滋养叶上皮细胞增生D.绒毛间质血管消失 E.绒毛膜滋养叶上皮细胞可出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 6.子宫颈癌最常发生于: A.子宫颈外口B.子宫颈内口C.子宫颈前唇 D.子宫颈后唇E.子宫颈管 7.男性生殖系统结核病多见于: A.前列腺B.精囊腺C.输精管 D.附睾E.睾丸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第十一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一、名词解释 1子宫颈假性糜烂(cervical false erosion) 2纳博特囊肿(Naboth,s cysts) 3子宫颈息肉(cervical polyp) 4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cervical epithelial atypical hyperplasia) 5子宫颈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6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7微灶浸润型鳞状细胞癌(microinvas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8子宫内膜增生症(endometrial hyperplasia) 9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 10子宫外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xterna) 11卵巢巧克力囊肿(ovarian chocolate cyst) 12绒毛膜癌(choriocarcinoma) 13畸胎瘤(teratoma) 14乳腺纤维囊性变(fibrocystic change of breast) 15硬化性腺病(sclerosing adenosis) 16导管内原位癌(intra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17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 18 Call-Exner小体(Call-Exner body) 19 佩吉特病(paget disease) 二、判断题 1尖锐湿疣是由Ⅱ型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性接触传播性疾病。 2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属癌前病变。 3子宫颈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CINⅠ)是指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层的下1/3区。 4子宫颈癌的发生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型的感染有关。 5子宫颈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对放射线敏感。 6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见于子宫直肠窝、腹部手术瘢痕、盆腔淋巴结等。 7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瘤。 8子宫平滑肌肉瘤可能直接来自子宫肌层的间质细胞。 9葡萄胎是一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而绒毛膜癌不是滋养细胞肿瘤。 10部分性葡萄胎一般不发展为绒毛膜癌。 11绒毛膜癌以形成绒毛结构为特点。 12绒毛膜癌其本身组织内含丰富的血管,常发生血道转移。 13纤维瘤、畸胎瘤和支持细胞瘤均是来源于性索间质的肿瘤。 14无性细胞瘤、胚胎性癌和绒毛膜癌均是来源于生殖细胞的肿瘤。 15精原细胞瘤是男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生殖细胞肿瘤。 16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多发生于大、中导管。 17浸润性小叶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18侵蚀性葡萄胎是介于葡萄胎和绒毛膜上皮癌之间的交界性肿瘤,对化疗不敏感,预后较差。 三、选择题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试题

一、A型选择题 1 尖锐湿疣镜下特征性的细胞为: A.脂肪细胞 B.棘细胞 C.空泡状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2 外阴病变镜下仅见病变处表层基底细胞空泡变性、液化、色素脱失,周围基底细胞色素增多,可能为: A.外阴鳞癌 B.外阴白化病 C.尖锐湿疣 D.女阴营养不良 E .原位癌 3 下列哪项符合阴道浸润性鳞癌的特点: A.镜下常见不到透明细胞 B.可呈外生性生长 C.局部治疗效果良好 D.很少累及腹股沟淋巴结 E.与皮肤Bowen's病属同一类病变 4 宫颈癌的癌前期病变为: A.鳞状上皮化 B.鳞状上皮化生 C.宫颈糜烂 D.宫颈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 E.宫颈息肉伴囊肿 5 子宫内膜增生症镜下以腺体增生、密集排列和间质稀少为特征者,属下列哪种类型: A.单纯型 B.囊腺型 C.腺瘤型 D.不典型增生 E.以上都不是 6 子宫内膜癌镜下特征性的改变是: A.子宫深肌层见到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 B.子宫深肌层见到纵横交错的平滑肌细胞 C.子宫深肌层见到腺体“背靠背”和“共壁”现象 D.子宫深肌层见到退化的绒毛 E.子宫深肌层见到异型滋养叶细胞 7 常见的A–S现象(Arias–Stella现象)与子宫内膜癌的区别在于: A.间质细胞增多 B.腺体呈分泌状态 C.腺体排列紧密 D.上皮细胞核异型性

E.核分裂象多见 8 巧克力囊肿的发生与下列哪种疾病有关: A.子宫内膜异位症 B.腺肌病 C.急性输卵管炎 D.畸胎瘤 E.输卵管浆液性囊腺瘤 9 异位妊娠最常发生的部位是: A.子宫颈 B.输卵管壶腹部 C.输卵管峡部 D.卵巢 E.输卵管漏斗部 10 关于卵巢肿瘤下列哪项不对: A.根据胚胎发育成分分类 B.以上皮起源的最常见 C.生殖细胞起源的肿瘤可分泌雌激素 D.原发性绒癌与妊娠无关 E.畸胎瘤多为良性 11 良性葡萄胎与侵袭性葡萄胎的主要区别在于: A.有无绒毛 B.有无滋养细胞异型 C.有无HCG增高 D.有无浸润子宫深肌层 E.有无尿妊娠试验阳性 12 某患者,女,34岁,一年前有流产史,近来阴道不规则流血,并有咳嗽、咯血,体检发现子宫体增大,X线显示肺部圆形阴影,最可能的诊断为: A.肺癌 B.肺结核 C.子宫内膜癌转移 D.绒癌转移 E.恶性葡萄胎转移 13 卵巢转移性Krukenberg's瘤的原发病灶常在: A.肺 B.乳腺 C.胃肠道 D.肝脏 E.子宫内膜 14 砂粒体最常见于下列哪型卵巢肿瘤: A.Brenner瘤 B.生殖细胞瘤 C.浆液性囊腺癌 D.粘液性囊腺癌 E.子宫内膜样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