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拔罐疗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炎200例分析

刺络拔罐疗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炎200例分析
刺络拔罐疗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炎200例分析

刺络拔罐疗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炎200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刺络拔罐疗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炎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0例刺络拔罐疗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结果:由于目前无统一治疗标准经10—14天随访治愈率达94.5%。结论:探讨刺络拔罐疗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炎是保证不复发的关键环节,同时不影响整体外形,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刺络拔罐疗法;颈肩肌筋膜炎;治愈率

【中图分类号】r274.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574—02

刺络拔罐就是先用针刺皮肤出血,然后拔罐,有祛邪解表,急救开窍,泄火解毒,祛瘀通络,调和气血和排脓消肿等功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外科与中医针灸科近一年来治疗200例,经刺络拔罐疗法治疗,效果良好,現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门诊治疗颈肩肌筋膜炎患者200例。年龄17—59岁,平均38岁,男性68例,女性132例,急性160例、慢性40例,其中单侧168例,双侧32例。所有病例均行术前检查及手术评估无手术禁忌症。

临床表现颈肩背部广泛疼痛酸胀沉重感、麻木感,僵硬、活动受限,可向后头部及上臂放散。疼痛呈持续性,可因感染、疲劳、受凉、受潮等因素而加重。查体见颈部肌紧张,压痛点常在棘突及棘突旁斜方肌、菱形肌等,压痛局限,不沿神经走行放散。该病发病

肌筋膜炎怎么自我治疗

肌筋膜炎怎么自我冶疗 肌筋膜炎是因为寒冷,潮湿、慢形劳损使得肌筋膜和肌组织出现水肿和渗出。颈、肩和背部等软组在活动中受到伤害,而出现无菌形的炎症。气候寒冷潮湿和身体过度疲劳等都会引发肌筋膜炎。 原因 慢形劳损是最多见的原因之一,肌肉,筋膜受损后发生纤维化改变,使软组织处于高张力状态,从而出现微小的撕裂形损伤,最后又使纤维样组织增多、收缩,挤压局部的毛细血管和末稍神经出现疼痛。潮湿、寒冷的气候环境为另一重要发病因素,湿冷可使肌肉血管收缩,缺血,水肿引起局部纤维浆液渗出,最终形成纤维织炎。慢形感染、精神忧郁、睡眠障碍、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高尿酸血症等疾病也经常并发肌筋膜炎。常见如下几个诱发因素: 1、部分人有程度不等的外伤史。肌肉、筋膜受损伤后,未及时冶疗或冶疗不彻底,留下隐患,迁延日久而致病。 2、不少人虽没有明显急形外伤史,但因长时间坐班少活动;或因工作姿势不良,长期处于单一的特定姿势;或因工作紧张,持续形负重,过度劳累等,迁延日久而致病。 3、感受风寒湿邪,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影响肌肉筋膜的营养和代谢,迁延日久而致病。 4、人体弱,免疫功能不强;或是腰骶椎先天变异(畸形);或是脊柱退行形疾病(骨质增生)诱发。 冶疗方法 一般冶疗:一般冶疗包括针对病因对症下药,消除病因,注意保暖,可以采用局部热敷,防止受凉,急形期发作的时候需要积极的休息。 药物冶疗:可以使用一些消炎镇痛的药物,比如芬必得、布洛芬、消炎痛等,但是需要严格的限制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也可以使用维生素激素类的药物,比如维生素e

和维生素b1对于原发形的筋膜炎具有非常不错的疗效,中药马泰苏也对于冶疗筋膜炎有不错的疗效。 中医疗法:是冶疗肌筋膜炎人的一种方法,这种冶疗方法主要是采取以膏药冶疗为主,借助古续宁堂筋膜帖,可以通过皮肤,渗入肌肉及组织,有助于缓解正装。 物理疗法:可以采取各种理疗以及按摩进行冶疗。 手术冶疗:手术冶疗一直是冶疗筋膜炎的一种常规的冶疗方法,但是手术冶疗对人造成的创伤比较大,所以一般情况下如果通过其他冶疗方法可以治愈的话,不建议采用此法。 注意事项 ①人尽量避免外伤,不要进行剧烈运动,日常运动时要注意做好准备工作。 ②不要长时间居住在潮湿和寒冷的环境中,这会加重肌肉筋膜炎的发病。 ③适当进行肌肉锻炼,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预防腰背肌肉的损伤。 ④避免过度劳动,过于疲劳会加重病情。 ⑤要控制饮食和体重,过度肥胖会给肌肉带来额外负担,所以节制饮食是很重要的。

腰背肌筋膜炎中医诊疗方案

腰背肌筋膜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1)可有外伤后治疗不当、劳损或外感风寒等病史;(2)腰背部酸痛、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天及劳累后可使症状加重;(3)腰背部有固定压痛点或压痛较为广泛,背部肌肉僵硬,沿竖脊肌走行方向常可触到条索状的改变;(4)X线检查无阳性体征。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邱贵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2009年)进行诊断。(1)腰背部、臀部广泛疼痛,常因剧烈活动或寒冷诱发;并具引发放射区,即重压肌筋膜区皮下结节,除在该点有酸胀感外,还可在该点周围或距离稍远区域引发疼痛或肌紧张;(2)腰部活动受限、肌肉痉挛,部分患者有明确的疼痛扳机点;(3)X线检查无阳性体征。(二)证候诊断1.风寒湿阻证:腰部疼痛板滞,转侧不利,疼痛牵及臀部、大腿后侧,阴雨天气加重,伴恶寒怕冷。舌淡苔白,脉弦紧。2.湿热蕴结证:腰背部灼热疼痛,热天或雨天加重,得冷稍减或活动后减轻;或见发热、身重,口渴、不喜饮。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3.气血凝滞证:晨起腰背部板硬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活动后减轻。舌暗苔少,脉涩。4.肝肾亏虚证:腰部隐痛,时轻时重,劳累后疼痛加剧,休息后缓解。舌淡苔少,脉细弱。二、治疗方法(一)外治法1.手法治疗(1)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由足太阳膀胱经自上而下,施行揉按和扌衮法。点按肾俞、腰阳关、八髎和腰痛区阿是穴。双手拇指在激痛点上反复揉按,如果触及到筋结或筋束,可用捏拿、分筋、

弹拨、掐揉等手法松解,恢复其舒缩功能。术者以掌根或小鱼际肌着力,在患者腰骶部施行揉摸手法,从上而下,反复进行3~5次,使腰骶部感到微热。隔日1次,7次一疗程。(2)注意事项:急性期或体质较弱,或孕妇;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等,忌用或慎用手法。2.外用中药(1)中药熏蒸(熏洗):以中药热熏洗腰背部。推荐方药及用法如下:熏洗汤加减,透骨草、伸筋草、归尾、寻骨风、川断、海桐皮。根据辨证适当加减。上药加水1500ml浸泡1小时,文火煎开10分钟后备用。采用自动熏蒸床熏洗患处,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每次30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注意事项:重症高血压、心脏病、急慢性心功能不全者,重度贫血、动脉硬化症,心绞痛、精神病、青光眼等;饭前饭后半小时内、饥饿、过度疲劳;妇女妊娠及月经期;急性传染病;有开放性创口、感染性病灶、年龄过大或体质特别虚弱的人禁用中药熏蒸(熏洗)。(2)中药贴敷:根据病情需要,选用具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作用的中药膏外敷。3.穴位注射疗法用当归注射液或香丹注射液循经取穴或痛点注射。4.针灸治疗针刺阿是穴、肾俞、腰阳关、委中、昆仑等穴,亦可使用电针,或配合艾灸。5.拔罐疗法(1)操作方法:俯卧位,暴露拔罐部位,薄薄涂上凡士林油膏。用血管钳夹取95%乙醇棉球,点燃。左手持罐,罐口向下,右手持燃有酒精棉球之血管钳,迅速伸入罐内绕一圈,立即抽出,同时将罐叩按在所选穴位上,如肾俞、腰阳关、八髎和腰痛区阿是穴等。待罐内皮肤隆起并呈红紫现象,留置10~15分钟。起罐时,左手按住罐口皮肤,右手扶住罐体,空气进入罐

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 刺血为何能治病?人为何要刺血?我们谁都知道:生命离不开血液!血液起着运输携带机体所需要的氧分、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水和电解质等营养物,并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再把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废物转送到皮肤、肺、肾和肠道而排出体外的作用。所以说血液是机体的兴奋、营养、调节、防御机能的基础,是人体生长、生存、繁殖、行为、活动和抵御疾病的物质基础。人体就好像一部机器,血液就好比是机油,机油里的垃圾杂质太多了,机器必定无法正常运转。血液也是一样,从出生开始,它就流动在血管里,机体的代谢产物,细菌病毒死亡后的残留物,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的跌宕起伏,都是增加血液浓度和黏稠度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血液的毒素及代谢产物也在日益堆积,最终——它只能以三高、脂肪肝、酒精肝,心肌梗塞、中风偏瘫等疾病的形式向人体提起抗议,到那时就悔之晚矣。疾病的滋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但血液循环障碍是许多疾病发生的中间环节,也是很多疾病发病的共同机理。人吃五谷杂粮,要经受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的洗礼;要遭受大量不断在变异的细菌、病毒、有害生物的侵袭;要忍受七情六欲的精神历练;还有许多其它的外在致病因素,它们都能引起血管、血

液的变异而引发疾病,如:人在忧虑、怨恨、愤怒之时,不仅食欲减退,还会使胃粘膜充血,胃液胃酸分泌增多,导致胃溃疡、糜烂等;人在恐惧、恼怒时,心脏的冠状动脉即产生痉挛,可导致动脉血管管腔狭窄,致使心肌缺血、梗死。人的任何组织、器官、部位都必须要有正常的微循环,否则就会产生相应的症状。当心脏微循环障碍引起心肌缺血时,就会产生心悸、心慌、心律不齐、胸闷、早搏等病症;当脑部微循环障碍时可引起头痛、头晕、健忘、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精神异常甚至中风瘫痪等病症;如果皮肤大面积微循环障碍发生,则会出现色素沉着、脱毛脱屑、皮肤瘙痒等症;肢体微循环障碍引起血管神经缺血综合症时,肢体可有压痛、触痛、皮肤轻微损伤及继发感染、湿疹或出血等病象,患者常伴有肢体酸软、麻木、冰凉、疼痛等。然而很多情况下,人体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只因局部微循环障碍,靠各种检查仪器是很难查出病因的,而找不出问题的病症,即使用尽所有的药物也是无济于事。就比如一座空楼房里一个敌人也找不到,即便用飞机、大炮、坦克、炸弹轮番轰炸,有什么用呢?再说我们通常用的活血化瘀药,也仅仅是把血活一活化一化,但瘀滞的废血仍然还是在血管里流动,只是挪个位置而已。运用刺血疗法就完全不同!通过刺血可以激活造血器官细胞的造血功能,正常状态下,血管空间被充足的血(包括瘀滞的废血)占据着,造血细胞无法工作(因为血管里的

拔罐刺络放血治疗急性腰扭伤_赵阳

195 急性腰扭伤多因劳动姿势不正、用力不当、突 然伸屈扭转或外力撞击等所致。临床表现为腰痛剧烈,活动障碍,影响生活、工作,如治疗不当,易转为慢性腰痛,缠绵难愈。根据临床文献报道,针灸单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明显。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但临床中以青壮年为主,现有的大量临床资料已经证实,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具有显著疗效。笔者自2008—2010年采用针灸拔罐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腰扭伤120例,疗效比较满意。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均为2008年1月—2010 年12月就诊患者,其中男55例,女65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6岁,病程最短数小时,最长1个月。患者均有明显的腰部扭伤病史,主要表现为腰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 1.2 诊断标准 ① 有急性腰扭伤史;② 多见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运动员或偶尔参加体力劳动的人;③急性腰痛,腰部不能活动,呈僵直状态;④ 患者处于强迫体位,脊柱强直或侧凸,竖脊肌痉挛,触摸僵硬,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阴性;⑤X 线摄片可见脊柱生理弯曲变直外,一侧伤者可见脊柱侧凸,一般无明显改变。 2 治疗方法2.1 针刺疗法 取穴:天柱、委中穴、阿是穴(腰臀部压痛点)。 操作:患者坐位,穴位常规消毒,以30号1~1.5寸毫针,针天柱、委中穴、阿是穴(腰臀部压痛点),捻转进针,以局部出现沉困酸麻胀为度。留针期间让患者活动腰部,留针15~30min,每5min 行针1次。 2.2 拔罐刺络放血疗法 20min 后取下针与罐,取腰扭伤内侧委中穴,双侧扭伤取双侧。先让患者俯卧,双足伸直露出腘窝处,用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并拔罐,留罐10min 后取罐。 2.3 动针方法 委中穴取罐后,再针刺双侧后溪穴,针感要求 局部酸胀并扩散至整个手部,嘱病人带针适当活动腰部,做前后走动,下蹲等活动,10min 后取针治疗结束,每天1次,3天为1个疗程。 3 结 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急性腰扭伤疗效评定标准。治愈:腰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动正常(腰功能检查:前屈≥90°,后伸≥30°,左、右侧屈各≥25°)。好转:腰部疼痛减轻,脊柱活基本正常(腰功能检查:前屈≥45°,后伸≥15°,左、右侧屈≥10°)。未愈:症状无改善(腰功能检查:前0°,后伸0°,左、右侧屈各0°)。 3.2 治疗结果 治愈:腰部疼痛症状消失,脊柱活动正常,功能恢复,随访1年无复发,计100例,占86%;显效:腰部疼痛明显减轻,脊柱活动基本正常,功能基本恢 拔罐刺络放血治疗急性腰扭伤 赵阳 (沈阳市骨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4) 摘 要:目的:观察拔罐刺络放血结合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对120例急性腰扭伤针灸拔罐刺络放血 治疗。结果:120例患者中,治愈占86%,显效占12%。结论:针灸拔罐刺络放血治疗急性腰扭伤,具有理气止痛、活血化瘀功效,并且方法简单,操作安全,疗效满意。 关键词:急性腰扭伤;针灸;拔罐;刺络放血 中图分类号:R27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1) 11- 0195- 02 收稿日期:2011-04-14 作者简介:赵阳(1980-),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骨伤。 Cupping Pricking Blood of Acute Lumbar Sprain ZHAO Yang (Orthopedic Hospital of Shenyang,Shenyang 110044,Liaoning,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pping pricking blood therapy combined with the efficacy of acute lumbar sprain.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acute lumbar sprain acupuncture and cupping pricking blood therapy. Results :120 patients were cured,86%,effective in 12%. Conclusion :Acupuncture Cupping pricking blood therapy of acute lumbar sprain with pain qi,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effect,and the method is simple,safe operation,results were satisfactory. Key words :acute lumbar sprain ;acupuncture ;cupping ;pricking blood

刺络放血疗法博士论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届博士学位论文 刺络放血疗法文献及理论研究现状 1.1刺络放血疗法 刺络放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说文解字》所云:“赵,以石刺病也”,包括放血和排脓的治疗方法。最早的古籍记录刺络放血是发现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三号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和《脉法》。 从多次医疗实践的过程中,古代医家不断总结治疗经验,与此同时依靠生产力的进步,还有铜铁器的出现,刺络放血针具由石制材料向金属材料转变,因此产生了刺络放血疗法的理论。 刺络放血疗法,又称刺血疗法,在《内经》中是“刺留血”的描述,刺络放血作为中医学中历史悠久方法独特的治疗手段不断发展。其理论基础是“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刺血疗法的应用大法则是“宛陈则除之”。从《内经》162篇文章中,发现涉及此法的篇章就有60余篇,覆盖了刺血疗法的原则、如何选择针具、刺营出血的技巧等部分。不但古代有众多医家擅长使用这种治疗手段,在现在临床上也经常运用,多用梅花针、毫针、三菱针注射器针头或其他工具去刺破人体特殊腧穴、病灶处、病理反应点或浅表异常小静脉,放出适量的血液以治疗疾病,是传统的针刺最基本的方法。 1.2 《黄帝内经》中有关刺络放血文献的记载 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内经》的 产生意味着着刺络放血疗法理论体系的已经有了稳定模式。《内经》是由《素问》、《灵枢》两部分组成,史料可查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之际。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就有关于刺络放血疗法的记载,专门用于点刺湾血,治痈肿、热病的“锋针”的记载,而“锋针”就是“九针”。“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其长寸分,针身圆柱形,针头锋刺,呈三棱锥形,是现代针剌放血的三棱针。从古至今,历代医家正是在《内经》的理论、原则、技术以及所 采取的方法上,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和创新,使中医学得以不断进步。两千多年来 国内国外无数中医学家,在理论上独树一格,或者准确无误,其成功之路,都未脱离深入实践研读《内经》来升华个人的医学理论。 在《内经》中,关于针刺治疗的条文,超过一半以上均涉及刺络放血方法。在全 部162篇中,涉及刺络放血疗法的竟达到60多篇。其内容包括针刺放血的名称、原则、 针具、疲血阻络的诊断、适应症、取穴部位、操作方法及禁忌症等,都进行了详细的 论述,并探讨了刺络放血治病的机理。如《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凡治病必先去 其血”。《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中还提出“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箱陈则 除之……”的治疗原则。其中又以“宛陈则除之”的刺络放血疗法的为原则,以实热 病为主的适应证候,以循经取穴、表里经取穴、局部取穴为重点的取穴方法,以点刺、 散刺、挑刺、络刺、赞刺、豹文刺等为主要刺法,这些刺法都属于刺络放血法的范畴, 但使用的针具、方法大同小异。至今仍具有现代意义。刺络放血疗法不断上升到一个新的的高度。 《内经》构造了传统刺络放血疗法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并使之成为必要的组成部分。之后,后代医书多有记载,不少著名医家也都掌握了刺血的专门技术。据《史记》所载,春秋时代名医扁鹤善用针挺方法,如他在治疗虢太子尸厥症时,用“厉针、挖石,以取三阳五会”;在为齐桓侯治病时,亦提到:“(病)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汉代名医华伦也有高超的刺络放血技术,他曾以刺络治愈过红丝疔相当现代之淋巴管炎)。相传曹操患「头风」之症,其头部穴位针刺放血之后,收到立刻止痛的效果。 由来已久,众多的医家将《内经》奉为宝典。行业同仁认为,《内经》多于理论的阐述,而缺少对于具体治疗方法的系统描述,但在针刺方面,《内经》则是理论与操作同为重

-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

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108 例裴景春辽宁中医学院(沈阳110032) 上官毅福建省光泽县中医院(光泽354100) 笔者在意大利腊维那针灸中心工作期间, 运用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肩周炎108 例,取效 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08 例均经西医明确诊断和治 疗无效后来诊。其中男59 例,女49 例; 年龄 34~69 岁,平均52. 4 岁,其中以46~57 岁居 多,共78 例占72. 2 %;病程最短27 天,最长20 年;发病部位左肩46 例,右肩53 例,双肩9 例。 初期表现患肩酸痛,夜间为重,局部有明显压 痛,但无功能障碍29 例;中期除肩部疼痛及压 痛等症状外,出现明显的功能障碍,肩关节活动 受限,影响上举、外展、内外旋转功能57 例;晚 期肩部肌肉组织产生粘连,患肩活动固定在一 定范围内22 例,其中有5 例是经手术治疗无效 者。 2 .1治疗方法取患肩部最明显的压痛点1~2 处,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在压痛处叩刺,每个 点叩刺5~10 分钟,初期病人宜中等刺激,中晚 期宜强刺激,以局部皮肤明显发红湿润并有轻

度出血为度,然后用贴棉法或闪火法在叩刺部 位加火罐,留罐15~20 分钟,以局部呈现紫色 或黯紫色并拔出1~2ml 血水为宜,取下火罐, 用无纱布擦去血水,常规消毒即可。每隔3~4 天治疗1 次,每次都要重新寻找压痛点。6 次 为1 疗程,1 疗程未愈者,休息1 周,进行下一 疗程。2 个疗程后,总结疗效。 2.2 瑶金堂系列中药颈肩松按摩膏:使用时,取颈肩松按摩膏适量即可.涂于使用部位后,顺时针按摩使其吸收。按摩切勿过度用力。按摩3-5min,至皮肤微微泛红,油膏完全吸收即可。 3 治疗结果显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 动完全恢复正常74 例;有效:肩部疼痛基本消 失,肩关节活动明显恢复24 例; 好转: 疼痛减 轻,肩关节功能障碍有改善10 例;无效:治疗前 后无变化。总有效率为100 %。 4 讨论肩关节周围炎,是极为常见的中老年 疾病之一。多因风寒湿邪侵袭肩部经脉,导致 肩部经脉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因此, 治疗的重点应在于疏通肩部经脉气血。梅花针 疗法,是以《灵枢·官针》中毛刺、扬刺、半刺为基 础的多针浅刺的一种疗法,具有疏通经络气血 的作用。肩周炎多由外邪侵犯肩部阳明经脉所

腰肌筋膜炎治疗方法

腰肌筋膜炎治疗方法 腰肌筋膜炎的药物治疗: 膏药治疗 膏药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古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 异者,法耳”、“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等说法。由于膏药具有 较高的稠度,故而其具备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缓慢、作用长期持久、局部疗效切实 等一系列优点。筋膜炎可以外贴膏药佛手.堂膏,其有效成分可透入皮肤产生活血, 止痛,化淤,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等效果,并通过药物的归经作用而调理机体 阴阳平衡,扶正固本、改善体质,从根本上、全方位针对筋膜炎病机特点而发挥疗效,从 而达到彻底治愈该病的目的。 手术治疗 一半以上的病人经休息症状即可得到缓解,热敷、按摩可消散结节,对疼痛结节的封 闭也相当有效,但腰肌的锻炼可能还是最重要的。少数症状顽固,久治不愈的病人需手术 治疗,手术时可发现在局部的筋膜上有裂隙,有脂肪从裂隙中疝出,这就是临床上所扪及 的结节。脂肪与周围组织包括筋膜及邻近的皮神经分支相粘连,这可能是疼痛的原因。手 术应切除结节,修补筋膜,分离粘连及切除皮神经。效果常良好,但由于常为多发性病变,手术只能解决一处的症状,故仍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中医治疗 西医治疗筋膜炎,遵循其一贯以来分而治之的理念,“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忽视 了人的整体性, 中医认为筋膜炎,在外是因感受风寒湿邪、外伤劳损等,导致筋膜受损、瘀血凝滞、 肌肉痉挛、经络阻闭、气血运行不畅;在内则是因肾气亏损、肝失所养,内外交迫,从而 发病。筋膜.膏是治疗筋膜炎的最好治疗方法。中医内调外治之法,一方面能修复受损筋膜、清除淤血、解除肌肉痉挛,一方面滋补肾阴、调养机理、行气活血,攻补结合,故在 治疗筋膜炎上有标本兼治的功效。中医有云:“人之疾病,由内以外,其流行于经络脏腑者,服药乃能驱之。若其病既有定所,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者,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里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 慢性期治疗 慢性期病人的治疗以适当的休息,口服及外用消炎止痛药物以及肌松镇静药物,使用 活血化淤的中药、适当的肌肉放松按摩为主。

刺络放血疗法治痤疮

刺络放血疗法治痤疮 在这个看脸的社会,让很多长痘的人郁闷,不仅影响形象,更是形象工作和生活,有些痘痘特别的顽固,不管用什么药物都无法将它治愈,反而会越长越多,反反复复,让人心里和身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祛痘绝招呢? 治疗痤疮中有一种方法叫刺络放血疗法,它是根据病人的病情,运用特制的针具刺破人体的一定穴位或浅表的血络,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外治方法。这种方法尤其适合治疗热毒型痘痘。 ★热毒型痤疮为何选择刺络放血疗法最好 热毒型痤疮的这类患者通常都比较贪吃,尤其喜欢吃肉食、油腻、辛辣的食物,尽管偶尔也会因为上火后引起痘痘猛涨而有所顾忌,但这样的饮食习惯,对他们来说却很难改变。这类人一般来讲胃火比较重,火为阳邪其性上炎,当火着起来以后必然往上蒸腾,那么胃火向上熏蒸的时候,首先要引动肺火,而中医认为肺主皮毛、肺为华盖,来自胃和肺的致病之“火”,最终反应在脸上,就形成了痤疮。

当人体有热毒或火热比较重的时候,他阳气是比较充盈,说明是通过人体的阳气表现出来的,应该说火热和阳气可以划一个等号,这就是所谓的热为阳,气有余便是火。通过刺破统摄阳气的穴位就可以很快的疏泄阳气,散发阳气,从而达到泻火的目的。无论是胃火还是肺火,其实最终的结果是体内淤积了热毒之邪,而中医认为“针刺放血,功邪最捷”“血出邪尽,血气复行”,针刺放血后可促使邪热外泄或减少血中邪热,使体内阴阳平衡而退热,消除痤疮的根源。 ★刺络放血退痘 在治疗这类型的患者时,通常还配合中医拔罐,在刺络的基础上拔罐可通过负压的吸引,使得出血增加,使得这种泄热的力量增加,让治疗效果更显着。 一般的药物或者是一般的方法排泄这个热毒效果比较慢或 者是效果不理想,而刺络放血,通过用三菱针把她的这个病络直接刺开以后,通过放血,在血分的热毒会随着出来的血液排泄出来,达到快速泻火的目的。因此火毒型痤疮患者采用刺络放血治

刺络拔罐疗法原理,操作方法,适应症及禁忌症

. .. 刺络拔罐疗法原理,操作方法,适应症及禁忌症 针刺拔罐疗法是运用皮肤针叩刺患处,再在局部拔上火罐,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本疗法是现代在刺络法和拔罐法结合而成的基础上发展的。刺络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记载,“毛刺”、“浮刺”等即为刺络法的雏形。 1、分类 1.局部扣刺拔罐:在病变局部,由外围向中心叩刺,再在被扣部位拔罐。 2.穴位叩刺拔罐:在选定的某些穴位上叩刺后拔罐。 3.循经叩刺拔罐:取疾病与脏腑络属相关的经络或循行经过病处的经络为主进行叩刺拔罐。叩刺及拔罐的顺序应同经脉的循行路线相一致。 4.整体叩刺拔罐:根据病情需要,合理选择上述2~3种方法结合进行治疗。 二、治病机理 《素问·皮部论》说:“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十二皮部与经络、脏腑联系密切,运用皮肤针叩刺皮部,激发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使机体恢复正常,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三,操作方法:1.叩刺方法:皮肤常规消毒,右手握针柄,以无名指、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小鱼际处,以拇指、中指夹持针柄,食指置于针柄中段上面,叩刺病变部位。叩刺完毕,即在被叩刺部位拔罐,约5分钟后起罐。 2.刺激强度:叩刺分轻刺、重刺和中等刺法三种,不论轻刺、重刺都应注意运用腕部弹力,使针尖刺到皮肤后,由于反作用力而使针弹起,可减轻叩刺时的疼痛。 (1)轻刺:用力较小,针尖接触皮肤的时间愈短愈好。临床常以病人无疼痛感,仅皮肤略有潮红为度。 (2)重刺:用力稍大,针尖接触皮肤的时间可稍长。患者稍觉疼痛,皮肤潮红,但无渗血为度。 (3)中刺:介于轻重刺之间。 3.刺激速度:速度要均匀,防止快慢不一、用力不均地乱刺。针尖起落要呈垂直方向,即将针垂直地刺下,垂直地提起,如此反复操作。不可将针尖斜着刺入和向后拖拉起针,这样会增加病人的疼痛。 四,禁忌症局部皮肤有创伤及溃疡者,不宜使用本疗法。 五,注意事项 1.注意检查针具,当发现针尖有钩毛或缺损、针锋参差不齐时,要及时更换。 2.针具及针刺局部皮肤(包括穴位)均应消毒。针具一般用75%酒精浸泡30分钟即可使用。重刺后,局部皮肤须用酒精棉球消毒,并应注意保持针刺局部清洁,以防感染。24小时内不要沐浴。 3.本疗法的疗程,一般视病情轻重和病人体质而定,通常隔天1次,临床多以1~3次为一个疗程。

跖筋膜炎怎么治疗

跖筋膜炎怎么冶疗 筋膜炎是指肌肉和筋膜的无菌型炎症反应,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肌肉筋膜炎的的急型发作,肩颈腰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型或慢型的损伤、劳损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由于在急型期没有得到彻底的冶疗而转入慢型;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型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证状。病因机理是由于筋血不活毛细血管及微循环不畅所致。 常见原因: 常发生于长期站立或行走工作的中老年人,是长期、慢型、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足跟筋膜病变。在跟骨下方筋膜附着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在跟骨侧位X线片上可显示有跟骨骨刺形成。但跟骨下骨刺并不是足跟痛的直接原因。临床研究证明,跟骨骨刺与足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而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 冶疗方法: 1、中药冶疗是冶疗肌筋膜炎人的一种方法,这种冶疗方法主要是采取以膏药冶疗为主,外拥古续宁堂筋膜帖,可以通过皮肤,渗入肌肉及组织,有助于缓解证状。 2、还可以采取手术冶疗的方法来对肌筋膜炎人进行冶疗,手术冶疗是对于久治不愈和其他冶疗没有效果的人进行的,针对的也是多

发型病变的人。 3、物理冶疗也是冶疗人常用的冶疗手段,物理冶疗主要是采取手法冶疗,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按摩手法来进行冶疗,比较常用的手法有衮法、掌揉法、膊运法和按压法。 注意事项: 1、让脚休息一下。缓解足底筋膜炎的最好办法之一就是限制你花在脚上的时间。你在脚上施加的压力越少,你的脚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愈合。 2、做简单的拉伸。一整天都要时不时地伸展你的脚趾和小腿以防止硬化。通过放松韧带,你可以加强足弓部的肌肉,并可以减轻疼痛。 3、在脚后跟处敷冰块。这样做可以帮助减轻炎证状况,缓解由足底筋膜炎引起的疼痛。或者你可以把一个高尔夫球或一个装满水的瓶子放在冰箱里,在其冻结成冰后用它来按摩你的脚底。按摩时切记一定要彻底按摩足弓内部以减轻炎证状况,缓解由足底筋膜炎引起的疼痛。 4、如果疼痛增加请避免使用加热垫。不可否认有些人可以通过使用加热垫缓解疼痛,但是,热也有可能引起炎症从而使证状恶化。我们不建议居家使用加热垫或热敷的方式冶疗足底筋膜炎,务必注意。 5、使用夜间固定夹。夜间固定夹可在脚踝处固定出完美的90度角,从而保证脚趾保持向上伸展的状态以伸展足弓。这可以防止在夜

最新整理蛇头穴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例知识讲解

蛇头穴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65例 杨正明 连云港市中医院针灸科222004 [关键词]蛇头穴;刺络放血;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它是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病毒被活化而发病,属于中医“缠腰火丹”、“蛇丹疮”范畴,笔者近几年来采用蛇头穴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1、1治疗组65例,其中男30例,女35例,年龄最大20岁,最小18岁,病程最长3天,病程最短半天,均为单侧,对照组50例,其中男21例,女29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18岁,病程最长3天,最短1天,均为单侧。 两组选用病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发于头面部15例,胸背部45例,腰腹部33例,上肢12例,下肢7例,臀部3例。 1、2标准 1、2、1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①皮损多为绿豆大的水泡,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②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成灼热,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③自觉疼痛明显,

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1、1、2病例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有典型症状和体征(不包括泛发型和其它特殊类型)③病程3天以内 1、2、3病例排除标准 ①有严重心、肺、肝、肾疾患的患者②有恶性肿瘤③有免疫性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④孕妇与哺乳期妇女⑤有药物过敏史以及治疗前使用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除外。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先予取患侧蛇头穴刺络放血。蛇头穴位于大拇指指指关节背面两尖端静脉怒张处,取穴时先将拇指指指关节上下搓揉,然后压紧拇指掌指关节,在指指关节背面两尖端可见两个怒张的小静脉,用5号一次性头皮针刺破该静脉,并进行上下挤压,挤出约7-8滴血,当颜色变浅为紫红色即可,于次日再予同样方法取健侧蛇头穴刺络放血,隔两日后若病已愈可停放血,若未愈同上法先取患侧蛇头穴,次日取健侧蛇头穴放血,再隔两日,若愈可停放血,若未愈可继续予上法施治,放血后放血处24小时内禁入水以防引起感染。 2、2对照组 予口服阿昔洛韦0.2/次,5次/d;酞丁胺霜外用3次/d,10天一疗程。 以上两组均于治疗10天后观察疗效

胸背肌筋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胸背肌筋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相信大家对于胸背肌筋膜炎这样的疾病肯定不会太过于熟 悉吧,毕竟胸背肌筋膜炎并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我们周边很少有人会患上胸背肌筋膜炎,不过我们也应该知道胸背肌筋膜炎的维护性很大,导致胸背肌筋膜炎的原因有多种,所以我们要重视这种疾病,那么我们到底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用来对付胸背肌筋膜炎呢?下文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胸背肌筋膜炎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筋膜炎从病理而言,属于慢性伤筋范围,乌.金. 膏以运行局部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为主,《灵枢·本脏》曰:“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素问·五藏生成篇》云:“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所握,指受血而能摄。” 理筋本症主要是理筋,临床常用以下方法。 (1)胸背膏摩药烫,如肌肉粘连严重结合拔罐疗法。

(2)针刺:痛点阿是穴、附分、肺愈、膏肓、厥阴俞、天宗等穴,或加电针。 (3)推拿理筋或配合膏药外贴,如回阳玉龙膏等。 2.练功疗法 参照“以宗健脊强身十八式”中第五式左右开弓式、第六式双胛合拢式、第七式抱肩转胸式、第八式抱背转胸式、第九式摸膝转胸式、第十式挺胸后伸式。 中医解析 中医有云:“人之疾病,由内以外,其流行于经络脏腑者,服药乃能驱之。若其病既有定所,在皮肤筋骨之间,可按而得者,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里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服药尤为有力”。外敷传统黑膏药,比方说赵氏筋膜贴,使用前需先清洗患处并擦干,以生姜擦拭皮肤后,将膏药直接贴敷于筋膜炎患处部位即可,方便简单,效果不错。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一种比较少见到的疾病,那就

是胸背肌筋膜炎,我们知道胸背肌筋膜炎的危害面比较广,所以大家还是要做好对于胸背肌筋膜炎的预防工作,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胸背肌筋膜炎的中医治疗方法,相信大家都掌握了吧。

刺络拔罐治疗感冒

刺络拔罐治疗感冒 刺络拔罐治疗感冒 治法:令患者充分暴露背部,伏卧于治疗床上,先在患者背部涂少许香油,然后用闪火法将一中号玻璃罐拔于大椎穴处,而后用双手将罐由大椎穴沿督脉向下拉至腰部后起罐,再用上法分别在督脉两侧各旁开1.5寸、3寸的膀胱经上,由肩部向下拉至腰部后起罐。反复施上法于督脉、膀胱经上3~5次,再将背部的油擦拭干净。继而在大椎、肺俞穴常规消毒后各点刺2~3下,再用大号玻璃罐在该处拔罐20分钟,起罐后消毒。隔日施术1次。 结果:治疗161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21天。经治疗1~3次,痊愈大椎、太阳穴放血治疗感冒 治法:取仰卧位,先取两太阳穴,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浅刺,每穴刺3~5针,挤出少量血液,每穴0.5~1ml。而后取坐位,头向前低,取大椎穴,用三棱针刺3~5针,再拔火罐,出血量1~3ml,隔日治疗1次。 结果:治疗244例,病程短者半天,长者半月。经1次治疗痊愈57例,2次治愈98例,3次治愈66例,好转23例,有效率100%。 体会:大椎、太阳穴放血,可起到祛风、泄热、解表、通络止痛之功,无论是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均有良好效果。若再配合适当的抗感冒药治疗,效果更好。 山东256200 邹平县中国银行门诊殷风新刘叶青针刺大椎、足三里穴治疗流行性感冒 治法:患者取侧卧位,双腿屈曲,用力以手抱头,使颈部和胸部最大限度地向前弯曲。医者一手持毫针向大椎穴徐徐刺入0.5~1.5寸,另一手以大椎穴下方沿脊柱至尾部施以循按手法,然后行透天凉手法。捻针5~10分钟,捻转时腰脊或尾骶部产生凉意为宜,捻转后留针15分钟后出针。然后毫针直刺足三里穴,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后出针。 结果:治疗初发流感32例,经1~3次治疗后,痊愈耳穴贴压治疗感冒 治法:取肺背俞穴点刺放血配合大椎隔姜灸治疗感冒 治法:取肺俞、厥阴俞、脾俞、胃俞、膈俞、大椎穴。患者取伏卧位,暴露背部,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分别在肺俞、膈俞、胃俞、脾俞、厥阴俞点刺后挤压出血,每穴挤血8~10滴,然后以干棉球擦净血迹,再将大椎穴常规消毒,用三棱针点刺放血8~10滴,再将4cm×4cm大小、厚0.2cm的姜片置于大椎穴上,另将艾绒捻 制成 3cm的艾炷置于姜片上灸,每次灸6壮,每壮燃烧完毕后再更换另1壮。以

刺络放血疗法利弊,你了解了吗-

刺络放血疗法利弊,你了解了吗? 刺络放血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比较常见,操作之后有退热作用、止痛作用、解毒作用、泻火作用、消肿作用等,好处多多;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刺络放血疗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就是不卫生,如果不及时进行消毒的话很容易出现感染。 ★一、刺络放血疗法好处 1、退热作用

中医认为发热主要有两种,一为阳盛发热,一为阴虚发热。放血的退热作用,则适用于前一种。因为阳气盛必然会血盛,放血可以减少血盛,从而减少了血脉中的邪热,使机体的气血趋于正常。 2、止痛作用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意思是内有疼痛症状的疾病,在其经脉中必有闭塞不通的地方。放血疗法可以直接带出经脉中的瘀滞的病邪,调整闭塞的壅阻的局面,经脉畅通了,疼痛立时可止。临床许多急性病,例如咽喉痛及偏头痛等,应用放血疗法,能迅速收到很好的效果。

3、解毒作用 中医所说的解毒作用,是指机体在病理的状况下,由于自身机能障碍不能抵抗毒邪而出现的证候,如因毒火亢盛而致的“红丝疔”,以及毒邪浸淫而生的疮疡痈疽。放血不仅能使侵及机体的毒邪随血排出,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血调气”的作用,使人体机能恢复正常,以抑制病邪扩展与再生。 4、泻火作用

中医认为,火热内扰,可致多种病证,常表现为心烦不安、口舌生疮、肢体疼痛肿胀、急躁易怒,甚至发热、神昏、谵语等症状。放血疗法可以直接使火热之邪随血而泻,适用于多种热证。 5、消肿作用 肿痛多由于气滞血涩,使经络瘀滞而造成的。放血能直接排除局部经脉中瘀滞的气血与病邪,促使经脉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

★二、刺络放血疗法弊端 刺络放血疗法的功效有清除体内瘀血、达到通络化瘀的作用。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是需要引起注意的,首先第一个就是卫生问题,如果不注意消毒很容易造成感染发生。另外是放血量控制的问题,容易造成失血过多。还有就是没有经过专业的消毒设备消毒,针等再次使用,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所以要用该方法治疗,要到正规的中医院进行。

腰背肌筋膜炎

疾病名称:腰背肌筋膜炎 别名:腰背肌纤维织炎 简介:腰背肌筋膜炎是指因寒冷,潮湿、慢性劳损而使腰背部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渗出及纤维性变,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身体富有白色纤维组织,如筋膜、肌膜、韧带、肌腱、腱鞘、骨膜及皮下组织等的一种非特异性变化。是一种临床常见,而又常被忽略或误诊的痛症。 发病机理:潮湿、寒冷的气候环境,是最多见的原因之一,湿冷可使腰背部肌肉血管收缩,缺血,水肿引起局部纤维浆液渗出,最终形成纤维织炎,慢性劳损为另一重要发病因素,腰背部肌肉,筋膜受损后发生纤维化改变,使软组织处于高张力状态。从而出现微小的撕裂性损伤,最后又使纤维样组织增多、收缩,挤压局部的毛细血管和末稍神经出现疼痛。其它如病毒感染、风湿症的肌肉变态反应等都是诱因。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背部弥漫性钝痛,尤以两侧腰肌及髂嵴上方更为明显。局部疼痛、发凉、皮肤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疼痛特点是:晨起痛,日间轻,傍晚复重,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均可诱发疼痛,病程长,且因劳累及气候变化而发作。查体时患部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点,触摸此点可引起疼痛和放射。有时可触到肌筋膜内有结节状物,此结节称为筋膜脂肪疝。 诊断: 1、局部疼痛、发凉、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 2、疼痛常于清晨发作,活动、热敷后减轻或消失。 3、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 4、用普鲁卡因痛点注射后疼痛消失。 辅助检查: X线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抗“O”或血沉正常或稍高。 治疗: 传统方法 1、一般治疗:解除病因,注意保暖,局部热敷,防止受凉。急性期注意休息。 2、药物治疗:消炎镇痛药(如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应严格控制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维生素类药物(维生素E及B1对原发性肌筋膜炎有一定疗效),中药等。 3、封闭疗法:2%普鲁卞因4-15ml,加强的松龙25mg,疼点封闭。每周1次,3 -5次为一疗程。可连续3-4个疗程,绝大多数病例均可治愈。

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疗效分析

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6-07-29T13:19:47.28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3期作者:蒋坤洋[导读] 肩周炎,是由于肩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 蒋坤洋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四川内江 641199)【摘要】目的:探讨刺络拔罐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针灸组和针灸加刺络拔罐组各60例。两组都施予针刺治疗,针灸加刺络拔罐组用三棱针在压迫疼痛处点刺出血后拔火罐。结果:60例针灸组中16例痊愈,21例好转,23例无效;针灸加刺络拔罐组临床观察结果33例痊愈,26例好转,1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8.3%。结论:针灸加刺络拔罐能明显降低肩痛程度,缩短治 疗时间。 【关键词】刺络;拔罐;肩周炎【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3-0088-02 The Efficacy of Pricking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Jiang Kunyang.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Neijiang, Sichuan Province 641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ricking and cupping on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Method 120 patients with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pur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acupuncture plus stab winding, each group was 60 cases.All participants were cured by acupuncture treatment. The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group also had massage therapy. Acupuncture plus stab winding cutem group was remedied with a triangular needle stab at pressure pain point bleeding after cupping. Results There were 16 cases cured,21 cases improved and 23 cases invalid among 60 cases of acupuncture group. While the results of acupuncture plus cupping group showed 33 cured eases, 26 markedly effective cases, and one ineffective eas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reaching 98.3%. Conclusion It can reduce shoulder pain level and shorten the treatment period for patients with humeroscapularis to be carried out by acupuncturing, blood-letting puncturing and cupping. 【Key words】Blood-letting puncture;Cupping;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肩周炎,是由于肩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引起的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患。是一种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高发年龄在40~60岁,多在50岁左右。现总结一下2009年7月~2013年6月间我院观察治疗的病例:1.临床资料共120例,为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及康复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针灸组和针灸加刺络拔罐组)各60例。治疗组(针灸加刺络拔罐组)男19例、女41例,年龄年龄≤30岁者1例,31~40岁者9例,41~50岁者24例,51~60岁者21例,≥61岁5例;病程<1年者25例,1~5年27例,>5年8例。对照组(单纯针灸组)60例中,男21例、女39例,年龄≤30岁者2例,31~40岁者8例,41~50岁者22例,51~60岁者25例,≥61岁3例;病程<1年者20例,1~5年31例,>5年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1]:(1)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风寒湿邪所致。(2)多为50岁左右的体力劳动者,慢性发病。(3)肩周疼痛,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诱发,肩关节活动障碍。(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损,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2.治疗方法针灸组:主穴:肩髃、中渚(双侧)、曲池、合谷;配穴:后溪(双侧)、三间(双侧)。手法:平补平泻,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针灸加刺络拔罐组:主穴:肩髃、中渚(双侧)、曲池、合谷;配穴:后溪(双侧)、三间(双侧)。;手法:平补平泻,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再加刺络拔罐,即用三棱针在压迫疼痛处点刺出血后拔火罐。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疗效标准[1]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好转;患侧肩关节疼痛明显好转,活动自如;无效;症状减轻但间断疼痛。 4.治疗结果 由表中可以看出针灸组总有效率和针灸加刺络拔罐的差异较明显(P<0.05),说明了针灸加刺络拔罐组的疗效明显高于针灸组(P<0.05) 5.讨论 肩周炎是肩部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炎症。它以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为主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祖国医学称之为“漏肩风”或“肩凝症”,属痹证范畴。肩凝证多以患者气血不和,感受风寒湿邪,痹阻经络,经筋气血不和,严重者可致局部粘连,从而出现局部疼痛,活动受限,多兼有冷重感。故以局部取穴为主,首取肩髃穴,是病之所在,故施以针刺手法,使针至病所;又以阿是穴相助,是“病在经筋取阿是穴”,以求调整受病经筋气血。方取双侧中渚穴是取手少阳三焦经之腧穴。腧穴为经气向深处贯注之处,主治体重节痛;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三间为手阳明经之腧穴,选取之义与中渚相同,故先取三阳经之腧穴,双侧同用,以调经脉气血,是本配方特点。本法经筋、经脉同治,既求直达病所,又以腧穴疏解经脉气血。再以艾灸散去入留之风寒,使患肢病邪得除,气血得复,粘连得解而病愈;加刺络拔罐(用三棱针在压迫疼痛处点刺出血后拔火罐)以活血通络止痛。针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以病程短者为佳。病程越短,疗效越好,病程长者,形成肩凝症者效果最差。多需配合其他疗法,故以早期治疗为佳。临床观察表明,针灸加刺络拔罐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针灸组,能明显降低肩痛程度,缩短治疗时间。【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