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310正文)探析纪录片中音乐的类型及作用

(308310正文)探析纪录片中音乐的类型及作用
(308310正文)探析纪录片中音乐的类型及作用

探析纪录片中音乐的类型及作用

——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摘要

在当今繁荣的电视节目中,电视纪录片独树一帜,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蕴涵深厚,具有多种独特的表现形式。由于受纪实主义影响,音乐在纪录片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但随着纪录片故事化倾向的日趋明显,音乐也逐渐受到节目创作者的认同与重视。电视纪录片与影视作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影视剧有专业演员生动丰富的表演,而纪录片中的人物却是现实中非职业演员的一般人。因此,为了突出纪录片的故事性与可视性,音乐在纪录片中的作用就不可忽视,其功能地位也更应该在纪录片中得以彰显。

2012年,一部以中国美食为记录对象的人文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晚间黄金档播出后,迅速引起收视狂潮。通过食物展现的人间况味,不但撩动了观众的味蕾,共鸣着观众的乡土情缘,也让很多人对片中的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让我们第一次感受到在纪录片中音乐举足轻重的作用。2012年火遍全国的《舌尖上的中国》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指出大型纪录片中音乐体现的类型和功能,即情感升华功能、主题深化功能及风格铸造功能,从而总结出《舌尖上的中国》音乐的成功之处和借鉴意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为今后中国纪录片的良性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纪录片音乐类型功能舌尖上的中国

The research of the music type and function in the documentary ——for "on the tip of the tongue of China" as an example Abstract

In today's prosperity of TV programs, TV documentaries, which theme is extensive, rich in content, contains profound, has a variety of unique form of expression. Due to the effect of documentary doctrine, music application in the documentary is relatively small, but as the documentary story tendency is increasingly obvious, music also gradually show creator of recognition and attention. Documentary television and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 the biggest difference lies in: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play lively and vivid with professional actors, and the characters in the documentary is real African professional actors of ordinary people. Therefore,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documentary narrative and visibility, cannot ignore the role of music in film, its functional status is also more should manifest in the documentary.

In 2012, a documentary recorded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food as object of humanistic "on the tip of the tongue of China", after CCTV evening primetime, quickly lead to TV audiences. Through food show the human condition, stirring the audience's taste buds, not only struck a chord with the audience's local love, also let a lot of people has a strong interest on music in the movie, at the same time also let us feel the music in the film for the first time. In 2012 through the national fire "on the

tip of the tongue of Chin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imed at the large-scale documentary reflect the types and function of music, emotional sublimation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 theme and style casting functions, and sums up "on the tip of the tongue of China" music success and significance, has high academic value, for the futur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ocumentary puts forward constructive opinion.

Keywords: documentary ;music;type;function;on the tip of the tongue.

一、国内优秀纪录片音乐简述

1979 年(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深化,社会心态、伦理价值和文化观念也在进行着调整和变化,人们开始怨恨虚伪、渴求真实;厌恶空谈、崇尚实际;倍加关注自己的生存空间。在这时,纪录片及时地把真实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送上了屏幕,使人们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生存的社会各个层面,于是迅速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认同和喜爱。随后出现了众多优秀的纪录片,其中音乐的运用将纪录片的内涵和质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大型纪录片《故宫》可谓是鸿篇巨制,其中音乐的运用更是精妙。《故宫三部曲》是神思者为电视台纪录片《故宫》所作的配乐,其配乐精湛若斯,音乐符跌宕,主题曲随着历史叙述的起伏不断变换着节奏,低沉的打击乐仿佛敲响了永乐朝的大钟,故宫琉璃瓦覆盖下的庄严大殿,代表着他们心中思慕的文明国度的瑰丽与辉煌。《故宫之迟暮》这首乐曲是主题曲的再现。一开始的二胡独奏就足以叫人心醉神迷,其神韵正像贾鹏芳的不少作品──极美而不悲。而以笛声替代电子音色的副歌部分也动听多了。后半部弦乐的加入更将曲子推向另一个境地,是明与暗的交叠,宏伟与沧桑的交融,历史与未来的见证,耻辱与希望的凝结。

在纪录片中,由于对音乐有规律的使用而使纪录片产生节奏,继而给整部纪录片增色的作品屡见不鲜。音乐在纪录片《龙脊》中就是作为很重要的一部分出现的。瑶族山歌配以流动的云和整齐梯田的画面,在《龙脊》中一共出现了四次,不仅使片子拥有了跳动的脉搏,而且使片子的框架结构更加稳重清晰。张以庆的纪录片《幼儿园》中,音乐《茉莉花》的反复出现也使片子产生一种节奏感,与《龙脊》有异曲同工之妙。

荣获第 28 届亚广联纪录片大奖的《沙与海》,音乐应用极少,但其所用音乐均可谓是深化主题的典型。片子中刘泽远父子俩打沙枣、捡沙枣,女孩滑沙坡,沙中埋着的驼骨,刘泽远父子在沙漠风暴中搞运输等等都是写意性较强的段落,拍得很有意味,叫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而音乐的运用,更把这些画面升华到一种人生的高度,特别是“人要活,风要来,想躲也躲不开”的一段声音,配上父子顶风沙搞运输活命的镜头,非常感性地告诉观众这个主题:无论是沙里还是海里,要活下去都不容易。这段音乐完整的展现了该纪录片的思想性与哲理性,在纪实手法运用中显现和升华,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和人生感悟。

除此之外,国内还有中国优秀的纪录片,如《毛泽东》《邓小平》《龙脊》《西藏的诱惑》《再说长江》《新丝绸之路》《森林之歌》《歌舞中国》《中国艺术大观之水墨意境》《唐蕃古道》《长征生命的歌》《让历史告诉未来》《走进喜马拉雅》等等,这些优秀的纪录片不仅内容丰厚充实,音乐的精妙运用也给纪录片本身增色不少。

笔者从国内众多优秀纪录片中挑出了2012年火遍全国的一部以中国美食为记录对象的人文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作为研究对象,从旋律、音色等方面入手分析音乐作为提升作品情感的功能,以及在音画关系的处理和音乐编辑上如何深化主题,旨在指出音乐于大型纪录片中体现的重要功能,即情感升华功能、主题深化功能、风格铸造功能以及社会传播功能。

二、《舌尖上的中国》音乐类型探析

(一)《舌尖上的中国》内容简述

2012 年 5 月 14 日开始,CCTV-1 晚间 10:30 的《魅力·纪录》栏目陆续播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该片从 2011 年 3 月开始大规模拍摄,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摄制组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踏遍中国的山山水水,从繁华的东南沿海大都市到边远的大山深处村落,拍下了一道道美味佳肴,更记录了一个个触动人心的故事。在娱乐心理和功利心理泛滥荧屏的背景下,《舌尖上的中国》没有从众跟风,而是一头扎进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里,于市井阡陌山川江河中,寻觅中华大地上有关饮食的文化神韵和精神脉络。片子从美食背后的制作工艺和生产过程入手,把视角对准了普通百姓,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草根气息,深深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舌尖上的中国》的音乐类型

音乐与人声、音响共同构成纪录片中的声音系统。纪录片中的音乐大致可分为主观音乐和客观音乐两类。

1、主观音乐

主观音乐是指纪录片创作者根据纪录片的具体内容,服从纪录片主题表现在后期制作时加入的音乐。主观音乐,具有明显的主观倾向性,也就是说片中的音乐并非来自画面所提供的现实世界,而是创作者对画面这一客观世界的感受,在后期制作时加工、组织上去的。这种音乐以其特有的深度和强度来补充画面不易表达的情感与思想,能够增加画面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主观音乐包括选配的符合内容主题的现成音乐,以及专为纪录片而作的符合表达主题的音乐即原创音乐。

《劳作的春夏秋》是《舌尖上的中国》的完整版主题音乐,它是全片其他音乐的衍生母体,主要用三个段落再现劳动耕作中的三个重要季节。音乐的第一段落用快速激进的弦乐与高低跳跃的木管乐器,营造出万物亟待复苏的勃勃生机。接下来双簧管甜美的音色如同一股清凉之风将时间带到了夏季,低音部持续跃动的弦乐继续进行着欣欣向荣的接力。收获的季节到了,音乐的形象变得热闹、奔放和喜悦,忙碌而充实的秋天劳作逐渐升温,最后在高潮中逐渐进入尾声,作为对“大自然的馈赠”最朴素的感恩。事实证明“画面跟音乐”确实带来了“1+1 大

于 2”的效果。这种主观音乐的运用增加了画面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然观众陶醉在大自然的馈赠中。

一般来说,电视片配乐主要以器乐为主。配器的精炼、通俗、清淡是它的一般规律。这主要是由于在音乐与解说、音响交错或混合出现时,浓重的音乐常常会造成声音的相互干扰。在《舌尖上的中国》中有一首音乐叫《水与火的艺术》,这一首音乐的起势是快速的节奏和点状的跳奏,钢琴弦乐和长笛轻快的音色先后快速交替、你来我往,一开始就带给人一种强烈的期待感。这首曲子非常符合纪录片中的场景再现手法需要。这首曲子从主观上表达了人们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精神面貌,与画面浑然天成。

2、客观音乐

客观音乐则主要指画面内人物自身在特定情感支配下的自我表达的音乐。但由于纪实拍摄所带来的对现场的不可干涉与无法控制,客观音乐也包括画面现场里环境音响中的音乐,比如歌曲、演奏、广播、收音机以及电视中的音乐。它是现实存在而又无法排除的现场声音,并没有明显主观情感的流露,也不影响

纪录片的纪实性、真实性。这种音乐虽构成了纪录片的内容,但并不占主体地位。占主体地位的仍然是表现对象在特定的场合和环境气氛中最真实情感表达的音乐。虽然主观音乐和客观音乐有一定的差别,但不可否认的是,两者在纪录片所起的作用却是一样的。

电视纪录片的主观音乐反映了真实的客观世界,它包括鸟叫虫吗、风吹曹东、欢声笑语。《舌尖上的中国》是一档饮食类纪录片,自然而然,节目中会产生很多客观音乐。比如烹饪油炸的声音、切菜剁肉的声音、动物在山间奔跑的声音、虫鸣鸟叫的声音等等,这些都构成了大自然的客观音乐。

当然,客观音乐也包括画面现场里环境音响中的音乐,比如歌曲、演奏、广播、收音机以及电视中的音乐。《才下舌尖,又上心头》这首音乐比较轻快怡人,甚至带着童真的调皮与可爱。第二集《主食的味道》里有一个小宁宁和曾祖外婆一起做年糕的段落。故事里说“五岁的宁宁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跟着曾祖外婆一起做年糕。等宁宁长大的时候,也许不会记得年糕的做法,但那种柔韧筋道的口感,承载着家的味道,则会留在宁宁一生的记忆里”。所以,家的味道——正是这一首“才下舌尖,又上心头”的情感关键词。这段音乐没有像前两首比较有设计性

地去描摹某个季节、某种场面或者某种实体对象,而是将视角对准了“味”与“情”的关系。音乐将电子音色和乐队音色做了结合,再通过轻松愉悦的打击乐、提琴组的跳弓演奏、木管乐器的小清新旋律,将美食滋味和人情滋味做了尝试性的对接。①

音乐在纪录片中的运用由来已久。堪称世上第一部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就已经引入了音乐。此部纪录片是由美国人弗拉哈迪于 1920 至 1922 年拍摄的一部由爱斯基摩人主动参与的影片。在这部纪录片中,弗拉哈迪仅用一把大提琴,便出色地将纳努克一家人的冰雪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时急时缓的大提琴

与生动有趣的画面配合得天衣无缝。观众在观看时,不仅惊叹于弗拉哈迪精湛的拍摄艺术,也惊叹于音乐出众的表现功能。我们知道,由于现场采集声音的录音设备尚不完善,同时为了避免只有画面给观众带来的单调沉闷之感,早期的纪录片往往利用音乐作为化解冗长的手段。这样做的结果无疑充分展露出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①张凤铸. 电视声画艺术[M]. 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三、《舌尖上的中国》的音乐功能探析

(一)情感升华功能

相对于语言信息来讲,音乐信息是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的。音乐是情感升华的基本元素。纪录片讲求的是用最原始的画面还原被拍摄者的生活状态,因此其情感流露和主题呈现往往会表现得比较零散、不突出。这就需要一个能集中表现、引导和烘染作用的因素来强化画面的精神力量。②语言是很难做到的,而音乐与生俱来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刚好可以来弥补电视画面和语言情感表现力不足的劣势。

《舌尖上的中国》有自己特有的主题音乐或前景音乐,每当劳动人民辛勤耕耘时,每当美味展示时,主题音乐就会响起。在《自然的馈赠》纪录海南渔民出海的过程,运用了主题音乐《彩蝶舞夏》。“夏之彩蝶,舞于花间,翼之轻盈,宛如清风,或憩或行,心之所向,翼之所往”。海南捕鱼人林红旗捕鱼的过程充满了风险、艰辛和未知数,这样一首婉转灵巧的曲子配合着这样一个粗壮的、皮肤黝黑的打鱼人,折射了执着的不易和平凡的伟大。音乐的转折带来了情感的升华,这种感觉是不言而喻的。

(二)主题深化功能

深化主题,即对事物外表下隐藏的真正内容的深度剖析。对于纪录片来讲,画面是最重要的视觉要素,是导演所要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基本场景。音乐可以描绘各种主题的纪录片,无论在技术层面的音画关系的处理上,还是音乐内容的叙事语态上,作为纪录片音乐,主题深化也是其最重要的功能之一。③

《舌尖上的中国》的背景音乐比较多,对深化主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片子受到欢迎、备受赞赏的重要因素。《自然的馈赠》中,介绍鱼把头石宝柱清晨吃饭出发时的情景时,《Lóri》清脆的声音响起,恍惚黎明已划破暗影,一种玻璃般晶莹剔透的弦乐声不但表现出查干湖结冰的环境状态,又衬托出石把头一种简单、淳朴、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风格铸造功能

②迈克尔?拉毕格.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82.

③姜燕.影视声音艺术与创作[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每部作品都会有自己的风格,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而音乐在其中的作用就是辅助纪录片来完成自我风格的实现。④在很大程度上,纪录片中的音乐也体现着作品的风格特点与美学价值。故无论选用已有音乐还是创作新配乐,都要基本配合整体作品的风格。例如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七集作品中,每一集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情绪色彩和风格特征,故《舌尖上的中国》除了主题音乐串用外,每一集都有自己独有的音乐特点。

《舌尖上的中国》音乐的基调主要是欢快的,有时候沉重也夹杂在欢快之中,赋予人生现实的多面性。查干湖捕鱼的段落,为了说明查干湖渔民严守心口相传的规定“猎杀不绝”,把冬捕的渔网设成 6寸的网眼,拉来的鱼儿几乎都在两公斤之上,背景音乐是一段天籁般的靡靡之音,沉重中不失纯净,这几乎是整个纪录片的风格和基调:利用自然、尊重自然,才有辛劳的收获;革新变革、遵循传统,才有美味的享受。

第四章《舌尖上的中国》音乐运用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音乐运用的成功之处

1.、抒情音乐蕴含艺术情殇

音乐具有鲜明的表现力和抒情性,如感情一般,有时波涛汹涌,有时又风平浪静,会狂暴,也会安静。它就像我们的情绪,能象征,能反映,也能传达。我国电影作曲家王云阶曾经说过:“影片里的音乐不仅仅起艺术上的作用,它还能使画面给人以生动自然的印象;音乐给画面以气氛,并使画面具有第三度空间感。”《舌尖上的中国》中每次表达劳苦农民收获成功的喜悦时都会响起那

首欢快激昂的旋律,暗示着艰辛的劳动人民付出辛勤劳作后得到回报的幸福感。

2、写意音响——传达艺术感受

影视作品中除人声和音乐以外的一切声音均属于音响。最常见的写意音响是采用夸张的手法。把原来听不见的声音放大到听得见,把原来小的声音放得更大,甚至震耳欲聋,或加上延时、混响处理。⑤音响在影视片中具有象征、隐喻、描写的作用,可以收到引人入胜、渲染气氛的艺术效果。《舌尖上的中国》在表现美食烹饪的过程中被夸张的“嗤嗤”的油炸声、“咕噜咕噜”的炖煮声无不传达出美食的绝佳美味。

《舌尖上的中国》的将抒情音乐和写意音响完美结合,使音乐绝对不凌驾于画面之上,它润物细无声,不“喧宾夺主”,音乐的进出非常自然,音乐的表情与画面一致,从而使得观众获得视听的享受、心灵的感悟和心理上的满足。这就是《舌尖上的中国》在音乐运用上的成功之处。

(二)音乐运用的借鉴意义

1、注重音乐贴合画面,增强画面的真实感

纪录片中常用音乐来增加画面的变化和起伏,从而使事物、人物更加丰满、鲜明,来抵消观众对单纯解说所带来的枯燥感,让观众更加投入地获取信息。当然所谓背景平铺,音乐就一定要紧扣内容,完全贴合所描绘的事物,反之便是画蛇添足。

如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出现的大量介绍各地烹饪美食的音乐,在画面⑤张梦晗曾一果.音乐在大型文献纪录片中的作用——从《长安街》配乐谈起[J].中国电

用近景或特写针对每道菜的洗、切、煮、炸进行拍摄,面对这些重复的动作,单纯的解说和昏暗的画面并不能完全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而这时加入一段轻松欢快的音乐,让美味的食物展现在人们的眼前。⑥音乐贴合画面,使画面更加立体动人,是纪录片音乐选配中很重要的环节。

2、注意处理音画关系,加强画面的和谐性

视听艺术是艺术形式中表现手段与内容都更加丰富的一种形式。音乐和画面都有着自身风格鲜明的特点。音乐带给人的也是最直接的感官体验,音乐在带动观众情绪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带有极强的主观性。两者虽然不同,却能填峰平谷,彼此补充,带给观众最鲜明生动的心灵感触。音乐与画面的组合有三种形式:音画同步、音画平行和音画对立。音画组合并非巧合,抑或形式上的拘拧,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但无论是音画同步、平行还是对立的组合形式,都是为纪录片的立意服务的。⑦

《舌尖上的中国》的音乐都是为着不同的画面内容和场景主题创作的铺垫音乐,每一首曲子都有自己的主题和变奏,但能与画面融为一体,突出主题。如背景音乐《平和的心》主要是为《我们的田野里》里贵州糯稻一段谱写的,“用了单簧管走了一段非常民族化的音型和旋律,并配合着大环境的音色,来表现山区的宁静、纯美和从江县人的朴实善良”。

3、重视深化主题情感,增强节目的感染力

《舌尖上的中国》音乐的运用在深化主题方面运用巧妙,增强了节目的感染力。阿鲲原创的主题音乐《劳作的春夏秋》每一集开篇都有呈现。主题音乐“偏重亲切自然、注重描摹、贴近生活、灵动跳跃”,刚好把零散的镜头衔接起来,画面跟随音乐的节奏,优美、自然而舒服。《主食的故事》中,主题音乐运用了何真真创作的《彩蝶舞夏》,从南到北、不同的主食画面根据音乐的节奏,欢快地展示出来。中华美食在蒙太奇艺术、音乐的节奏中打开了观众的味蕾,营造出传统温馨的中国家庭氛围。

《舌尖上的中国》凡是炒菜的过程几乎都会出现一首非常重要的前景音乐《才下舌尖、又上心间》。如《自然的馈赠》介绍江浙一带的春笋烧制过程,这首轻快,活泼、清新的音乐把诱人的美食更加凸显出来。同样,《厨房交响曲》也是⑥杜剑锋孙红云.《舌尖上的中国》热情礼赞与无奈挽歌[M].声屏世界,2012.12.

一首前景音乐,老黄父子制作火腿的过程,特别是手工腌制火腿中手的按摩、挤血、撒盐等画面都是按照音乐的节奏剪辑的,画面配合轻快的音乐,烘托出菜肴的美味。音乐的选配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闻到了美食的味道。

五、结论

纪录片源于生活,和电影电视剧作品不同,纪录片的拍摄目的在于,通过对特定对象或主题的拍摄,在还原生活真实的同时,表达出主创对生活的价值判断和情感投射,并根据这些来实现与观众的情感交流。而音乐的选择与运用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之一。所以,音乐在纪录片中的作用是不能被忽视的。在视听结合的瞬间,画面为音乐提供形象和场景,音乐为画面烘托意境和想象,表现出特定场合和环境气氛中的韵律与节奏,甚至能在画面之外给观众带来“感官的重现与回味”,从而带给观众不同的审美体验。

《舌尖上的中国》音乐优美动听,现场音乐真实自然,背景音乐适可而止,前景音乐触动心弦,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华丽的“视听盛宴”。可见,音乐在纪录片创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音乐作为声音语言,与其他的电视语言一起构建作品的立体形态,从而强化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加深观众对作品的理解,激发观众更多的联想。托马斯·斯金纳先生说:“就纪录片而言,音乐与画面之间的关系应该是‘1+1=3’的关系。”也就是说,音乐与画面一起可以创造出第三种意境。

参考文献

[1]张凤铸. 电视声画艺术[M]. 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

[2]姜燕.影视声音艺术与创作[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3]石屹.纪录片创作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朱景和.纪录片创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胡维.浅议音乐在电视纪录片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09(8).

[6]张梦晗曾一果.音乐在大型文献纪录片中的作用——从《长安街》配乐谈起[J].中国电

视,2010(11).

[7]杜剑锋孙红云.《舌尖上的中国》热情礼赞与无奈挽歌[M].声屏世界,2012.12.

[8]单万里. 青蛙驮着蝎子过河的比喻——读解美国纪录片《失衡的生活》[J]. 当代电

影,2003.

[9]朱靖江.中国独立纪录片档案[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0]迈克尔?拉毕格.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82.

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影视音乐与应用技术》课程论文题目:浅谈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和地位专业年级 14教育技术学 学生姓名张倩 学号 20 任课教师王一晋

浅谈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和地位 电影诞生至今也有百年的历史。随着影视艺术的不断发展,电影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的巨大突破,1927年,美国华纳公司拍摄的影片《爵士歌王》,结束了长达30多年的无声电影时代。 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新风格、新体裁的电影音乐层出不穷,瑜电影画面完美的结合在一起。音乐在突出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刻画任人物的内心世界、加强影片的戏剧性以及渲染影片的气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使银幕形象更生动,大大加强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一、突出主题,推动情节发展 在电影中,一个音乐主题代表特定的人物或事件,能够让观众在主题出现的第一时间辨认出来兵士观众记忆犹新,即实现了音乐和画面上的人物或事件的结合。音乐在电影中突出主题的手法就是主题贯穿。 例如影片《贫民窑的百万富翁》,贯穿该影片始终的是带有印度风情的嘻哈音乐,病=并具有浓郁的异域文化色彩。影片开始不久便通过一场警察追小马利克的片段,在强烈的鼓声下,由近及远的展现了孟买贫民窑的生活状况,很自然的交代了事件额起因,主题曲《jai ho》延续影片音乐的整体风格,强调了电影逆境中求胜的主题,也赞扬了马利克和阿提卡始终不渝的爱情故事,人回味无穷。 又如影片《泰坦尼克号》,影片开始女声悠长的吟唱旋律,为影片蒙上了一层难以抹去的哀叹,让人的内心不禁有些悲伤,又配合人们与亲人挥手离别的场景,为影片的结局埋下了伏笔。注定了该影片故事结局一定是悲剧。杰克和露丝那段惊天动地的爱情悲剧让众多恋爱中的情侣感动得潸然泪下。电影中那天籁般的人声吟唱与法国号的共鸣,使全片的音乐既有滂沱之势,又有浪漫史诗的悲凉,可谓刚柔并济,巧妙的构思有赞美爱情同时哀悼爱情的感人旋律。这就是音乐突出主题,推动剧情发展的妙用。 二、渲染气氛 音乐能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种特定的气氛基调(包括时间和空间的特征),从而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 例如:《天国的邮递员》。宽广草原中孤零伫立着邮筒,那是座将信放入其中便能传达给天国爱人的传说的邮筒,在众多寄给无法忘怀的爱人充满爱意的

浅析主题音乐在电视剧中的作用

浅析主题音乐在电视剧中的作用 在影视艺术中,主题音乐是表达某一影视作品主题思想、主导情绪或人物性格的音乐。一部影视作品,包括影视剧,都会有各自的主题思想和主导情绪,影视剧还需要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这一切既需要通过人物语言以及音响的配合来表现,同时也需要音乐包括主题歌、主题音乐以及插曲等等来表现,从而体现出影视作为视听综合艺术的特征。①一、 电视剧主题音乐由于是整部电视剧音乐中的核心部分,必须具备电视剧的审美属性。主题音乐所产生的审美属性是通过电视剧中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流动的画面、主体人物与特定的背景相融合而产生的。作为整部电视剧音乐的核心,主题音乐的审美属性体现在揭示与暗示电视剧主要人物的前途与命运,辅助电视剧主题思想进一步深入而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电视剧的主题音乐能够集中概括电视剧主题思想的内涵,每当主题音乐出现观众就可以从中判定剧中的特定人物和某个特定场景,或是事情又要发生转机。例如在美剧《越狱》中,每当主题音乐《crawling》响起,一定是剧情发生转折或是主人公迈克尔·斯科菲尔德陷入困境之时。 一部好的电视剧配有主题音乐的烘托渲染,往往能够很好的揭示剧中主题人物内心世界及营造环境气氛,继而在观众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共鸣。主题音乐作为辅助电视剧思想表达的艺术手段,也他的审美属性结合的越来越紧密,当剧中的主题音乐踹显示,观众就会对剧中的人物或者特定场景泛起回忆。流动的画面也主题音乐一起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视听效果,调动了观众的情绪。 二、 影视剧中的主题音乐根据剧情的需要可以有但主题音乐和多主题音乐等形式。 所谓单主题音乐,就是整部电视剧只采用一个主题音乐及一个主旋律来贯穿始终,用以表现和烘托故事的发展变化和主导情绪,用以表现主要任务的情感、性格和命运。②在电视剧中,单主题音乐往往起到线索的作用,它犹如一条无形的线,把电视剧个段落的情节情绪或者各集的的剧情贯穿起来,不仅可以增加剧情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还能够使得整部电视剧情景兼备。例如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的主题音乐部分就是由其主题歌《大宅门》发展而来,并以之贯穿全剧,展现了曲折复杂的剧情。 多主题音乐是指在一部影视剧中的主题音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旋律。③多主题音乐是根据影视剧剧情需要而设计的,或用以概括某一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或用以烘托和象征某一种精神或情感,因而在电视剧中往往交错出现。需要注意的是,一部电视剧中可以根据剧情需要虽然可以设置多个主题音乐,但在全剧的整体音乐构架之中,他们之间也有不同的层次、功能和地位。在表现功能方面,他们通常不会是平起平坐的。这种多层次,可以是影视作品在视听语言上更加丰富、形象表现更加立体。例如美剧《越狱》的四季中,几段不同的主题音乐,用以分别代表某种情感,也向观众预示着剧情的转变。 三、 在电视剧中,主题音乐的作用主要是表现主题思想和主导观众的情绪,烘托主要人物形象和人物情感,同时体现作品的风格。 电视剧主题音乐的作用首先是概括和凸显作品的主题。例如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主题音乐所表达的是在外来入侵时刻那种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悲壮的民族精神;电视连续剧《刘老根》的主题音乐所表达的是“好钢宁折也不弯”、“只求无忧过百年”的执着创业精神;而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的主题音乐所要展示的则是我军现代化部队“威武之师”的 ①《影视作品主题音乐的性质、形式和功能》高如《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6. 27卷第3期 ②《试论电视剧音乐的艺术创作和构思》王奔《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2月5卷第1期 ③《试论电视剧音乐的艺术创作和构思》王奔《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2月5卷第1期

音乐在动画电影中的重要性

哈尔滨理工大学大学远东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论文 题目浅析音乐在动画电影中的重要性 学号 07091510 姓名李世仟 年级2007 级 系别艺术系 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 完成日期 2011年3月22日 指导教师杨琳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 I 前言........................................................................................................................................ I II 一、绪论. (1) (一)歌曲在动画电影中运用 (1) 1. 动画电影中的开场曲 (1) 2. 动画电影中的插曲 (1) (二)音乐在动画中表现的感情思想 (2) 二、音乐在动画电影中的风格体现 (3) 三、音乐在动画电影中的重要性 (5) 四、音乐在动画电影中的突出表现 (6) 1. 用音乐抒发人物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 (6) 2. 交代环境与剧情。 (6) 3. 表现时代感和地域特色。 (6) 4. “音乐蒙太奇”。 (6) 5. 体现角色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刻画人物。 (6) 6. 评论和抒发影片的主题。 (7) 五、对未来动画电影中歌曲展望与期待 (8) 结论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1.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电影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论文摘要】自音乐进入电影以后,它就成为电影这个综合艺术的一个有机部分而登上了电影艺术的发展舞台。电影音乐这一新型的现代音乐体裁,具有其自身的定义、性质及特点,它能渲染气氛,解释、烘托、揭示电影画面,有补充情节、扩大容量,激发情感。电影音乐所表现的思想在情绪和感情上的概括能力,是其它的任何艺术门类所不能比的,同时电影音乐在电影中为突出影片的剧情、刻画电影人物形象、提升电影美学功能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电影音乐电影重要作用 什么是电影音乐?电影音乐其实是音乐范畴中的一个分支, 电影与音乐的结合,在影片中体现影片艺术构思,它是电影综合艺术的重要构成元素。主要是指在一部影片中的非自然音响,包括(情调、情景)配乐、插曲、主题歌之类,它是由作曲家在看了影片后根据影片的基调创造出来的用以表达影片画面情绪,补充画面内涵,辅助画面传达导演的艺术理念、思想境界与增强艺术效果。电影音乐分为主题歌曲和插曲等,电影是音画艺术,音乐与电影是骨肉相连的,电影音乐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电影的诠释纽带,一首好的电影音乐,对整个影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一部电影会由多首音乐相衬,以更好的衬托出电影需要表现的内容,对推动情节和揭示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极富感染力。电影音乐可分为:声源和音乐与画面,其中声源又分为客观音乐和主观音乐,音乐与画面又可分为:音画同步、音画平行、音画对位、音画游离。 自19世纪末电影诞生以来,尤其是20世纪20年代电影从无声电影进入有声电影后,电影音乐对一部成功的影片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世界著名电影理论家明斯特贝格曾经说过:“如果我们研究一下音乐,那么我们就能更了解电影艺术在美的世界中的真正地位”。苏联著名电影导演E?吉甘也曾说过:“与画面动作配合得适当的音乐,能够创造出独特的、有高度感染力和深刻思想涵义的音乐视觉形象。”为适应电影艺术的发展要求,经过电影音乐自身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电影音乐逐步成为一种新的现代音乐体裁。那么,这种新型的音乐体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在电影中又有什么样的重要作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了解。 一、电影音乐能够渲染引人入深的环境气氛 好的音乐可以为整部影片渲染一种总的环境气氛,也可以为影片的局部渲染制造气氛。在一部影片中为某个场面营造一种特定环境的气氛:或是喧闹或是静寂,或是繁华或是萧条,或是庄严肃穆或是活泼热烈。看过影片《生物进化》之后,感觉这部电影不但编导手法新颖,画面精彩,而且音乐也很引人入胜。当剧场灯光转暗,耳际响起旋律优美的电子音乐时,人们不知不觉被带进了深远的天穹,在富有浪漫色彩的音响配合下,眼前展现着数不清的、有着奇光异彩的星辰和迎面飞来的变化不停的古生物群像,一下就把人们带进了那迅速飞驰过去了几十亿年的时空,这就是《生物进化》的序幕。生物是进化来的,还是上帝创造的?两种思想搏斗了许多个世纪.这里,曲作者以饱满的激情,讴歌了那些在搏斗中献身真理的先驱者,颂扬了他们维护真理的高尚精神。故事情节很流畅,引人入胜。音乐恰如其缝地渲染了灵异,惊悚的氛围。让人看过之后感觉这部电影就像酒心巧克力,吃到最后,发现浓郁的巧克力中别有醇香,回味许久。 二、电影音乐能够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电影音乐可概括表现人类最内在的心理体验和微妙丰富的感情状态。音乐最擅长的就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银幕上无法直观的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加强影片的感情色彩,从而促成整部影片与观众情感的契合。《八月迷情》讲述了孤儿奥古斯特·拉什(August Rush)为寻父母来到纽约,在遇到神秘陌生人(罗宾·威廉斯饰)后成为街头卖艺者,奥古斯特依

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

浅析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

————————————————————————————————作者:————————————————————————————————日期: 2

浅析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电影;电视剧;音乐 【论文摘要】:影视作为一种视听艺术的结合,"声音"的创作在现在愈加被艺术创作者们所重视。影视当中的"声音"成为与画面同等重要有时又更为突出的一个主要元素。而人们到底如何才能更好的理解剧中音乐所表达的内涵以及音乐能给观众带来什么,便是以下要探讨的问题。 影视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通过声、光、电、磁和机械来完成的,并通过画面语言、文学语言、音乐音响语言来完成的。而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的表达元素,在影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电影与音乐是骨肉相连的事物。人们的眼睛和耳朵在同一时间接受讯息,视听觉共同作用于我们的大脑,音乐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并且一直保持着和画面的节奏统一。 一、主题歌 主题歌是电视剧歌曲的一种,通常用以表现电视剧主题、塑造电视剧基本形象或情绪,是全部音乐的核心,是对整部剧的概括和浓缩。主题歌有歌词,使音乐有了具体的文学形象,而它所表达的情感容易撞击观众的心灵,因此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同时也比较容易传唱,在受众群中存在着广泛的影响。主题歌可以重复出现,也可根据剧中内容的需要,在音乐或歌词上作相应的变化处理。 例如大家都非常了解的台湾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主题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成为如今子女对母亲表达爱意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歌。可见,作为统领整部剧作的首领,主题音乐或主题歌作为一种标志常常最容易被人们记住;再如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电视剧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仅一百单八将中,就有三十多人具有鲜明性格,而林冲、李逞、鲁智深、宋江、武松等最为鲜明,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主题歌创作的极为成功,更加深对剧中人物以及故事情节的理解。而本剧的主题歌《好汉歌》,由易茗作词、赵季平作曲、刘欢演唱。歌曲的旋律粗犷、豪放、常出现七度、八度大音程的跳跃,歌词直接表现了梁山好汉的豪放不羁,把起义的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英勇气节发挥发挥的淋漓尽致。每一句都有叹词或象声词、助词,很生活化。整首歌曲生动、有气势、很受欢迎。在当时红极一时,传唱于大江南北,可见一首好的主题歌对一部电视剧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主题音乐 “主题音乐是一部片子的核心音乐,它紧紧围绕主题思想、主要内容和中心人物,形成一定的音乐形象,起深化主题的作用。一般在片中主要段落、主要人物或体现主题思想的时候出现。”通常主题音乐是以器乐曲形式出现,也有采用人声哼唱形式出现的乐曲。音乐在剧中的其他时候可能会以主题音乐的变奏形式出现,起辅助作用。确切地说主题音乐是最能反映剧作主题的元素,深化主题故事及人物的思想,并且能起到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是一部剧组的灵魂和精华。 影片《菊豆》中,主题音乐《铃儿歌》在影片中出现十处之多,且形式多样,在配器、速度、节奏上配合影片进行变化,正符合剧中人物的微妙的、复杂的情感。剧中杨天青偷看菊豆洗澡那场戏,当菊豆脱下衣服,裸出满身伤痕,此时埙音乐响起,凸现一种悲凉的气氛,展露无遗的是菊豆的伤心无奈和天青的怯懦。片中挡棺拦路那场戏,按照祖宗的老规矩得挡七七四十九回,在挡第二回的时候,吹拉弹奏的一切客观音乐转瞬消失,伴随着二人挡棺的叫喊声逐渐淡出,乐器埙逐渐登场,悲凉的气氛立即升华,二人“挡棺”结束后,暂时的释放让二人瘫坐在地上,无奈的哭泣。杨金山的偶然死亡本预示二人灾难结束,以为可以过平静的日子,可这种悲凉的音乐仿佛也正是预示了今后日子的凄惨。 三、背景音乐 背景音乐指出现在影视剧中,伴随或穿插在其中的音乐,一般多为器乐,也称作配乐。背景音乐可以是专门创作的,也可以是剧中主题歌或者主题音乐的变化发展。它们可以是大段的使用,也可能根据剧情的需要零散的使用,可以在剧中出现一次,也可以出现多次。其作用是为了渲染气氛,增强故事或者景物的表现力,起到和人们的心灵产生共鸣的作用。

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电影;电视剧;音乐 【论文摘要】:影视作为一种视听艺术的结合,"声音"的创作在现在愈加被艺术创作者们所重视。影视当中的"声音"成为与画面同等重要有时又更为突出的一个主要元素。而人们到底如何才能更好的理解剧中音乐所表达的内涵以及音乐能给观众带来什么,便是以下要探讨的问题。 影视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通过声、光、电、磁和机械来完成的,并通过画面语言、文学语言、音乐音响语言来完成的。而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的表达元素,在影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电影与音乐是骨肉相连的事物。人们的眼睛和耳朵在同一时间接受讯息,视听觉共同作用于我们的大脑,音乐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并且一直保持着和画面的节奏统一。 一、主题歌 主题歌是电视剧歌曲的一种,通常用以表现电视剧主题、塑造电视剧基本形象或情绪,是全部音乐的核心,是对整部剧的概括和浓缩。主题歌有歌词,使音乐有了具体的文学形象,而它所表达的情感容易撞击观众的心灵,因此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同时也比较容易传唱,在受众群中存在着广泛的影响。主题歌可以重复出现,也可根据剧中内容的需要,在音乐或歌词上作相应的变化处理。 例如大家都非常了解的台湾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主题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成为如今子女对母亲表达爱意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歌。可见,作为统领整部剧作的首领,主题音乐或主题歌作为一种标志常常最容易被人们记住;再如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电视剧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仅一百单八将中,就有三十多人具有鲜明性格,而林冲、李逞、鲁智深、宋江、武松等最为鲜明,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主题歌创作的极为成功,更加深对剧中人物以及故事情节的理解。而本剧的主题歌《好汉歌》,由易茗作词、赵季平作曲、刘欢演唱。歌曲的旋律粗犷、豪放、常出现七度、八度大音程的跳跃,歌词直接表现了梁山好汉的豪放不羁,把起义的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英勇气节发挥发挥的淋漓尽致。每一句都有叹词或象声词、助词,很生活化。整首歌曲生动、有气势、很受欢迎。在当时红极一时,传唱于大江南北,可见一首好的主题歌对一部电视剧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主题音乐 “主题音乐是一部片子的核心音乐,它紧紧围绕主题思想、主要内容和中心人物,形成

音乐在动漫中的作用

音乐在动漫中的作用 提要: 音乐进入动画以后,成为动画这个综合艺术的一个有机部分,是一种新的音乐体裁。它在突出动画的感情、加强动画的戏剧性、渲染动画的气氛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在溶入动画以后,在它的表现形式上也发生了相应的较大的变化。 关键词: 动漫音乐剧情气氛功能宫崎骏《千与千寻》《宝莲灯》 正文: 中国最初的动漫音乐可以追溯到1926年,那时虽然未有动漫音乐的概念,只有给动画配上的背景音乐。真正出现正式的动漫音乐是在1999年《宝莲灯》出现的时候,而期间出现的音乐我认为只能算是儿童歌曲,并没有体现到动漫音乐的特质。 而在我们停滞不前的时候日本的动漫却高速发展起来,伴随着这种状况,动漫音乐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今的日本动漫音乐已经发展成一个专门的行业。1982年随着《超时空要塞》的出现,动漫音乐更加得到了动画制作人的重视,同时也发现动漫音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在发展视觉效果技术的同时,音乐制作这一方面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动画音乐按照在动画中出现的方式分为现实性音乐和功能性音乐。现实性音乐又叫客观音乐,在动画画面上看到声音来源:如画面音乐会表演的器乐、声乐节目;剧中人物的唱歌、拉琴、街头演唱以及画面中的收音机、录音机播放音乐等。功能性音乐又称主观音乐,在银幕上看不到声音来源而有作曲家为电影创作的音乐,着中表现画面人物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渲染环境创作的音乐,着中表现画面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情绪和渲染环境气氛等。好的动画音乐应当和影片画面结合得天衣无缝,音乐本身也优秀,并能离开画面作为一种新的音乐让人欣赏。动画音乐和画面的结合关系通常分为音画同步和音画对位两种。音画同步表现为音乐和画面的情绪一致,节奏配合,视觉内容统一,并起到烘托、渲染画面的作用。音画对位则是让音乐和画面作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表现,使节奏、速度、情绪、和意境都表现不同,声音和画面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对位"本是音乐术语,在这里来表现声画的结合目的在于更能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生活的复杂性、多面性,从而表达动画丰富的内涵。 动画音乐根据动画需要,需要确定音乐的风格、主题音乐的性格特征、音乐布局和高潮的设置、音乐和动画中语言音响等声音的有机结合和安排、每段音乐的起止、情绪气氛以及画面的关系。动画作曲往往需要用大量音乐数据加以剪辑来改编成动画音乐,这需要熟悉音乐数据、善用音乐数据。电影音乐作曲必须懂得乐队、乐器和配器,在作曲的时候考虑用什么样的乐队、用什么类型音乐、如何配器,另外电影乐团的作曲和指挥对音乐的长度和演奏速度的把握能力也尤为突出,在和画面配音时这方面的适应能力也特别强。在音乐进入电子化时代后,对各种新颖乐器和电声乐队也必须驾轻就熟,掌握它的音响特点和表现特征。

BBC制作纪录片《音乐的故事》

BBC制作纪录片《音乐的故事》 来源:中国日报2013-1-4 1958年生于伦敦的英国作曲家霍华德·戈达尔(Howard Goodall),是许多著名电视剧与影片的配乐者,其中就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憨豆先生》。前不久戈达尔策划了一套六集纪录片,以亲切的口吻讲述人类音乐史,于2013年1月在BBC第二套与观众见面,定名为《音乐的故事》,与之前BBC著名的《绘画的故事》、《数学的故事》等遥相呼应。 戈达尔向外界透露,影片将从史前三万多年、法国南部的肖维岩洞壁画开始讲述,回眸人类音乐从石器时代到数字化时代的变迁过程。这部纪录片的特点在于始终避免采用过于专业的音乐术语,甚至“巴洛克”和“浪漫主义”这样的分类也被排除在外。戈达尔说:“这部纪录片可以被任何一个没有音乐基础的观众接受,但它足以在人们心中建立最稳固的音乐知识根基。我们会用最直观的语言告诉大家什么是音程,什么是八度。” 与惯常的理解不同,这套纪录片的六集分别被命名为“发现”、“创造-高雅”、“敏感”、“悲剧”、“叛逆”、“普及”。戈达尔不单阐明了古典音乐对流行乐的影响,也揭示了爵士乐和其他世界音乐是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生活乃至历史进程的。他说:“每一样事物必然有它前一轮历史的影响,所以今天的音乐和早期音乐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在纪录片里我把舒伯特和流行歌手阿黛尔进行比较,你们会发觉两者之间的相似度是那么大。” 已有幸先睹的评论家认为,这部纪录片让音乐的两翼――古典与流行,从未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这个理想的实现得益于今天的地球已经允许一个高度共享艺术的社会。此时,若让古典音乐再局限于专业术语和孤芳自赏的小圈子内,对音乐发展本身毫无助益。戈达尔

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浅析

影视作为一种视听艺术的结合,"声音"的创作越来越被艺术创作者们所重视。影视当中的"声音"成为与画面同等重要有时又更为突出的一个主要元素。音乐在影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的电影已离不开音乐, 离开了音乐,电影的质量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音乐是电影中其它元素所无法取代的。 影视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很多,其中音乐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的表达元素,在影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部好的电影,必然有深入人心的音乐,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音乐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 影视中的音乐又分为了几个部分,分别是:主题音乐,背景音乐,插曲。不同的音乐在在影视中所起的作用不一样。 “主题音乐是一部片子的核心音乐,它紧紧围绕主题思想、主要内 容和中心人物,形成一定的音乐形象,起深化主题的作用。主题音乐一般在片中主要段落、主要人物或体现主题思想的时候出现。”通 常主题音乐是以器乐曲形式出现,也有采用人声哼唱形式出现的乐曲。音乐在剧中的其他时候可能会以主题音乐的变奏形式出现,起辅助作用。确切地说,主题音乐最能反映剧作主题以及深化主题故事及人物,同时也能起到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可以说它是影视的灵魂和精华。影片《追捕》中,每当关键时刻或凸显杜丘的人物形象时,总会伴随着相对低沉而略带激情的主题曲,很好的渲染了当时的环境氛围同时

也彰显了杜丘的人物形象,他总能在危机时刻化险为夷,深深地吸引观众们的注意力。 背景音乐指在影视剧中,伴随或穿插在其中的音乐,一般多为器乐,也称作配乐。背景音乐可以是专门创作的,也可以是剧中主题歌或者主题音乐的变化发展。它们可以大段或零散的使用,在剧中可以出现一次或多次。其作用是为了渲染气氛,增强故事或者景物的表现力,起到和人们的心灵产生共鸣的作用。影片《燃情岁月》中,有一段非常悠扬的背景音乐,旋律优美而动听,给影片增色不少。本片的音乐由詹姆斯霍纳作曲,他用深沉、忧郁、悲壮、平静的蓝色基调勾勒出一个发生在美国西部草原的传奇故事。钢琴声慢慢响起,宁静中引出大气,继而转向以小提琴声为主的交响乐,犹如史诗般恢宏。在影片优美的弦乐声中可以感受到人世沧桑,世事变迁,老去的房屋,荒芜的土地……在这本感人至深的影片当中,音乐的功劳是非常大的。 在影视剧中,通常有一种出现在一些重要的场景内,针对某一具体情节的内容而创作的,用以描述某种事物,抒发某种特定的感情和情绪,或表现人物的特定心理的歌曲,我们称之为插曲。它与剧情发展紧密联系,主要发挥着表达剧中人物的情感,烘托气氛,推动剧情戏剧性地发展,以及担任某种转场、闪回的作用。在影视剧中插曲同样具有主题歌曲的远期和轰动效应。我国经典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剧中人物众多且复杂。而插曲也是十分繁多,但是每段插曲都能很好

论音乐在动画片中的作用

论音乐在动画片中的作用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动画片音乐,从随,衬,琢,推四个方面论述音乐在动画片中的作用。[关键词] 动画音乐随衬琢推 当今世界,动画片超越时空限制,以豪放热情的风格不仅获得了广大儿童的喜爱而且还赢得了大批青年观众。幽默活泼的迪斯尼动画片、富有民族韵味的中国水墨动画以及细腻深邃的日本动画正在世界影坛上熠熠发光。音乐在动画片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动画音乐是一个有着现实意义的课题,这项研究对如何欣赏动画片,了解动画片中的音乐,写作动画片音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笔者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究把音乐在动画中的作用

大致归纳为四点:随,衬,琢,推。以下笔者将从这四个方面论述自己对动画片音乐研究的体会。 一、随 随就是指音乐紧紧跟随动画影片,在音乐形象的设计上作曲家也是尽力把音乐形象与画面内容保持高度的一致,形成比较精确的音画对位。这种对位有两种,第一种是音乐伴动画,音乐在后期根据动画的节奏,内容等因素来写作。比如《米老鼠和唐老鸭》中那头白象往往使用大管做主奏乐器,表现出大象笨重可爱的形象。在《猫和老鼠》中往往用弦乐拨奏或者木管的顿音来描写老鼠蹑手?b脚的形象。用一个音乐主题的重复,来描写猫追老鼠时跑圈的画面。当画面上猫追老鼠的速度加快时,音乐的速度也不断加快。

另外在描写老鼠的往前跑后又向后退的动作时,往往使用相同音乐,然后是同一段音乐的逆行。在表现东西的下落时往往由木管乐器吹奏的下行的半音阶或者用弦乐器演奏下滑音。在《米老鼠和唐老鸭》中还有用木琴的敲奏来描写车轮从山岩滑过的惊险滑稽场面。这些生动的音乐与画面保持着同步,使得夸张幽默可爱的动画片更加富有情趣。得到声像完美呈现。 另一种动画伴音乐,动画制作者们完全按照音乐提供的形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设计画面。用动画形象来解释音乐的内容,可以说是?F解式的表现。最典型的例子是迪斯尼公司拍摄的经典动画片《幻想曲》,这部动画片1940年在美国完成。它空前绝后地将古典音 乐与动画紧密结合,在这部动画片中使用了包括巴赫的《托卡塔与赋格》、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法国作曲家杜卡斯的《小巫师》、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

论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论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一概述 电影音乐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电影的诠释纽带,一首好的电影音乐,对整个影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一部电影会由多首音乐相衬,以更好的衬托出电影需要表现的内容。 电影是综合艺术,从电影本体分析,它综合了文学、戏剧、摄影、美术、音乐……它年轻,有生命力,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电影具有形象、生动、丰富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可以表达出具体而深刻的思想内容,这恰好与音乐的抽象性互为补充,两者结合相得益彰。 音乐,无疑是电影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我称之为电影的“第二台词”。因为音乐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宏大的场面或重大事件,以及片中人物心理的比那些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这其中,电影音乐起到了巧妙的解说作用。使观者或情绪激昂,心潮澎湃,或心悬一线,紧张窒息。绝妙的配乐可谓电影中的点睛之笔。早在无声电影时代,每个电影场都会有一位钢琴师或一个乐队,负责按一首专门写好的乐谱或按影片公司明确提供的暗示,用音响为画面伴奏。正如李.R.波布克[1]所说:“从为无声片伴奏而在蹩脚钢琴上敲出第一个音符起,音乐就一直是电影影像的一个忠实伴侣。”即使是影史上早期的默片都离不开音乐,更足见其重要性。 电影音乐指的是电影中所有听得到的音乐。至于电影歌曲,也可以说就是指所有出现在电影里的歌曲。电影音乐和歌曲,也专指作曲家为影片创作的音乐和歌曲。电影音乐和电影歌曲是电影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新体裁。任何电影在美学层面上都不是现实本身,它是一种现实感,终究不是社会学层面的作品。而电影音乐和电影歌曲能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电影音乐始终在电影表演中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同别的姊妹艺术一样,它能表现人们在生活中所渴望的东西;同时它又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人类的喜怒哀乐等各种各样的感情;另外,它又有极强的感染力,是鼓舞斗志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 在电影艺术中,许多宏大的场面,用了合适的、气势磅礴的乐曲或配唱,那就可以发挥语言所发挥不了的作用了;电影中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内心活动或表现突发的事件,紧张、恐怖、激烈的场面,或对景物的描绘,或加强对影片中悲欢离合等情节的渲染等等,对以上各方面,电影音乐都起着巨大的、积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电影歌曲,只是歌曲本身,仿佛黑夜中的星光,虽不能照彻黑暗,却使电影增添了一丝光亮。 二影片《ONCE》 我们可能经常会在地铁站、天桥上看到弹着吉他卖唱的艺人,也许是现代城市的生活步伐过于快节奏了,我们大多数时候只是轻轻一瞥然后继续行色匆匆,甚至没有时间琢磨一下自己刚刚听到的是什么歌……2006年约翰?卡尼[2]导演的爱尔兰电影《ONCE》就叙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电影中的男主人公(格伦?汉塞德[3]饰)就是一名在街头卖艺的小伙子,地点则切换成了爱尔兰的首府都柏林。他是与众不同的,不会弹奏那些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以赚观众缘,反而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中无法自拔,丝毫不会受到身边环境的打扰,几乎要与城市一角的黑暗与晦涩融为了一体。 然而这一切,都在一个傍晚发生了变化。在拥挤的都柏林街头,一把破吉他,低沉迷人的的嗓音,无人问津的街头演奏,一曲《The Healing Has Begun》,影

纪录片中音乐的类型和作用

纪录片中音乐的类型和作用 电视纪录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蕴涵深厚,具有多种独特的表现形式。由于受纪实主义影响,音乐在纪录片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但是随着纪录片故事化倾向的日趋明显,音乐也逐渐受到节目创作者的认同与重视。 纪录片中音乐的类型 音乐与人声、音响共同构成纪录片中的声音系统。纪录片中的音乐大致可分为主观音乐和客观音乐两类。主观音乐是指纪录片创作者根据纪录片的具体内容,服从纪录片主题表现,在后期制作时加入的音乐。主观音乐具有明显的主观倾向性,也就是说片中的音乐并非来自画面所提供的现实世界,而是创作者对画面这一客观世界的感受,是后期制作时加工、组织上去的。这种音乐以其特有的深度和强度来补充画面不易表达的情感与思想,能够增加画面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主观音乐包括选配的符合内容主题的现成音乐,以及专为纪录片而作的符合表达主题的音乐。 客观音乐则主要指镜头画面内人物自身在特定情感支配下的自我表达的音乐。但由于纪实拍摄所带来的对现场的不可干涉与无法控制,客观音乐也包括画面中的环境音响中的音乐,比如歌曲、演奏,或者广播、收音机中的音乐。它完全是现实存在的,这种音乐是无法排除的现场声音,并没有明显主观情感的流露,也不影响纪录片的纪实性、真实性。这种音乐虽构成了纪录片的内容,但并不占主体地位。占主体地位的仍然是表现对象在特定的场合和环境气氛中最真实的情感表达的音乐。虽然主观音乐和客观音乐有一定的差别,但不可否认的是,两者在纪录片中所起的作用却是一样的。 纪录片中音乐的作用 音乐作为纪录片诸多表现元素之一,对纪录片主题的深化以及纪录片叙事结构的完整性、有序性起了很大的作用。适时融入音乐的纪录片能更加细腻生动地揭示纪录片的深刻内涵,为纪录片本身增加光彩。 1.传递感情,抒发情感 音乐的抒情特性使其作用在纪录片中尽显无遗。充分发挥色彩、音乐、音响、字幕等各种艺术元素的情绪感染力,进而强化纪录片的思想情感,已成为现代纪录片创作的重要表现手段。音乐能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将角色的感情、思绪以及事件发展的剧烈波动表达得淋漓尽致。即使表现一般自然景物的画面也会被它罩上一层迷人的气氛,产生出巨大的令人陶醉的艺术魅力。比如纪录片《沙与海》中沙漠里骆驼的尸骨和刘泽远不停抽烟的画面,父子俩打沙枣的片段都配有背景音乐,正是配乐把沙漠里生存的艰难刻画得淋漓尽致。 纪录片既可以利用主观音乐抒发情感,也可以利用片中人物发出的客观音乐来抒发情感。事实上,纪录片中的客观音乐能使纪录片更显淳朴、自然,在不动声色之中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在纪录片《歌魂》中,整部片子的音乐就是山西省左权县的男女老幼随口唱出的民歌,时而激昂时而低沉的民歌抒发了群众热爱生活的情感。 2.参与叙事,产生节奏 音乐在纪录片中的合理运用可使纪录片本身产生节奏。纪录片的节奏是指反复出现在其中的声音和画面,它直接作用于观众的听觉和视觉而使观众产生一种跳动的、有规律的感觉。出现在纪录片中的恰当的节奏不仅仅使其叙事结构更加严谨,而且使观众对其叙事脉络也有更透彻的了解,更有利于观众的解读和欣赏。在纪录片中,由于对音乐有规律的使用而使纪录片产生节奏,继而给整部纪录片增色的作品屡见不鲜。音乐在纪录片《龙脊》中是作为很重要的一部分出现的。瑶族山歌配以流动的云和整齐梯田的画面在《龙脊》中一共出现了四次,不仅仅使片子拥有了跳动的脉搏,而且使片子的框架结构更加稳重清晰。张以庆的纪录

音乐在当代电视节目中的作用

音乐在当代电视节目中的作用 随着电视节目制作人观念的更新和音乐技术的发展,音乐在现代电视节目中的影响越来越引人注意了。不同类型的音乐与不同类型电视节目的恰当结合,不仅能够突出电视节目的主题内容,还丰富了电视节目制作手段,而且也促进了音乐学科本身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进步。 为了更好地研究音乐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本文把音乐作为广义的音乐来使用,包括乐曲和歌曲。在此基础上,为了叙述的方便,把本文分成三个部分来论述:音乐的分类、电视节目的分类,以及不同类型的音乐在不同类型电视节目中的作用。 一 为了探讨音乐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对音乐的分类不同于以音乐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分类,需要加以区别。在下面的论述中,我们既不以音乐本身研究中的分类标准对音乐进行分类研究,也不以音乐研究中分类的结果作为自己本次研究的分类。所以,本文的分类标准及结果不会与音乐本身研究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完全相同。 我们结合现代电视节目的分类标准,把音乐在现代电视节目中所起作用的不同作为音乐的分类标准,具有一定的意义。首先,这样的分类有利于探讨音乐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因为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类型的音乐都可以用在同一个电视节目中;反之亦然,也不是所有类型的电视节目都运用同一类型的音乐。其次,不同类型的音乐与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结合才有可能发挥自身的作用,这样的创作才有可能使音乐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作用得到极致性的发挥。再次,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音乐与电视节目的合理结合状态的作用,所以必须采用这样的分类。这样的研究结果对电视节目制作、音乐的发展才会有理论、实践上的指导作用。 根据上述标准,音乐可分成以下几类:主题配合型、轻柔舒缓型、休闲娱乐型、惊悚型。 关于电视节目的分类,同样需要作出一定的说明。根据本次研究的目的,我们对电视节目的分类也不采用专业电视节目研究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理由是:第一,专业的电视节目分类研究与我们这次研究目的不同,所以按照这个标准分类的结果对于我们论述音乐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这样的研究既不实用也不科学。第二,音乐在不同电视节目中的作用也不同。为此,我们在对电视节目进行分类的时候,应把音乐这个因素也考虑在内。所以,我们的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会与电视节目专业分类研究所得到的结果完全相同了。 根据上边的标准和我们思考的结果,我们认为电视节目应该分成以下几类,即:新闻类、娱乐类、专题类、体育类、音乐类、广告类等类型的电视节目。 二 1.音乐在新闻类电视节目中的作用 常见的新闻类的电视节目主要指中央台《新闻联播》、《晚间报道》、《朝闻天下》、辽宁电视台的《第一时间》等,以播报新闻内容为主的电视节目,包括之前中央台、各省台对雅安地震灾情进行的直播电视节目。 在新闻类的电视节目中,音乐作为一个节目制作手段,它可以出现在电视节目播出前,也可以出现在节目播出中,还可以出现在本次节目内容播出后。结合新闻电视节目的内容特点和音乐出现在电视节目播出的不同时段,我们分析音乐的不同作用: 在新闻内容播出前先播出的音乐,往往是主题配合型的音乐,这类音乐与新闻播出的内容相互配合,目的是让电视观众从中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感觉。如中央台每天早晨在《朝闻天下》前播出的音乐。 在新闻电视节目播报的过程中插播的音乐一般是轻柔舒缓型的音乐,目的是为了让观众在观看电视了解国内外大事的同时,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因为观众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对几十分钟的新闻内容都能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每播报一段新闻内容后,都会插播一小段时间的音乐,以使其观众能够得到短暂的休息,以便观众在下一

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

音乐在电影中起到的作用 回首过去,从小到大我看了无数部电影,有恐怖的鬼片,文艺的爱情片,武打片,科幻片等等。但是让我记忆犹新的好片子(在我眼里我所喜欢的片子)为数不多。在我看来,电是一个浓缩了音乐,场景,对白等多种元素的结晶,我本不是什么电影评论家,因此有些被评论家评论很高的电影,我其实并不喜欢比如《卧虎藏龙》《英雄》。看《无间道》的时候看了几遍才看懂。 终于谈到本文的主题了,音乐在电影中起到的作用。 音乐在电影中起到的是重要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在以前有无声电影,当时的演员们靠自己的丰富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表达感情,来演绎剧本。科技发展到现在,有了有声电影,然后有了富含音乐的电影。我们无法想像如今没有了音乐的电影会怎么样。可见,音乐在电影中的确是有巨大的作用的。 感受最深的就是鬼片,悬疑片中的音乐,本来这种影片的整个色调就是暗黄色,阴暗的颜色,就够吓人的,再加上那些恐怖的音乐想起就更吓人了。我觉得在这种电影中,音乐所起到的作用就是烘托主题,渲染气氛,使片子更加恐怖。 每次的文艺片不是不感动的。每次音乐或者使人愉快,或者使人悲伤的。高兴地会让人大笑,悲伤的可以使人流泪。电影的感人情节是一个影响因素,但是这感人的音乐更是起到了重要并且不可替代的作用。最近的一部电影《老男孩》中,每次听到“老男孩”这首歌,看到电影中的那些场景,就会很感性地流泪不止,这是触动我的心灵的音乐,让我想起很多逝去的美好青春时光,引起了我的思绪,引起了我的共鸣。另一部片子使我记忆犹新,是韩国的《雏菊》,影片的宣传画册上写了一句“爱上了一个人就得承受他命运的碎片”。想必也是一个言情的悲情戏,从全智贤饰演的女主角来看,这部电影从开始的快乐音乐发展到纠结的音乐,最后是悲情的音乐。她在画雏菊的时候是快乐的,音乐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把这种快乐延长,把这种快乐放大,让我们观众都觉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同样的,当她的嗓子哑了的时候,她只能在本子上写出她想对他说的话,她好难过,好埋怨自己不能说话,这个情景的音乐怎么说呢,是复杂的,就好像是台词,音乐是断断续续的,随着女主角的动作,时断时续。她想说的是,"我好想你",“你去哪里了?”“为什么现在才来找我?”“你好吗?”。这些话都通过纸片上的字展示出来,音乐声戛然而止吗,停顿,响起,停顿,再次响起。因此,我姑且认为,音乐在这里起到了一种帮衬的作用,也可以说成应景。最后的场景是,女主角为男主角挡枪后死亡,她的笑,她的口型(“对不起,我才认出是你”),男主角的忍,悲痛,这时的音乐又是怎么样的呢?这是一种长久的一个调子的音乐,绵长,和男主角的哭泣融为一体,使片子更加感人。令观众都伤怀。 当然在武打片中的音乐,用几个词语概括,节奏感强,跌宕起伏,绵延不绝。每每看到动作片,就特别来劲,看到动作片里的主人公一拳又或者是一脚,坏人被打败了的时候,音乐声延绵不绝,观看者会拍手叫好,或者还会说句什么(例如打死那个坏蛋)。这时候音乐的作用,是带动观看者的情绪,把观看者吸引到影片当中来,不得不说音乐是充当了电影和观众的中介。动作片的话,我看的成龙演的电影居多,例如《飞鹰计划》《A计划》《警察故事》《新警察故事》等等。最近的一部,最有印象的一部是《新警察故事》,由主演的一个纨绔子弟与警察的危险游戏,当看到影片的高潮也是结尾的时候,他用没有子弹的枪对着他的爸爸的时候,他自己中枪以后,倒地,他的爸爸跪在地上忏悔着自己的错误的教育方式,音乐声想起了,也许还夹杂了对白("儿子啊,我的儿子"),我当时就莫名其妙地哭了,是的,我同情他,同时我也在感叹,到底有多少父母是在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来教导孩子呢?音乐声继续,高潮继续,当成龙和谢霆锋饰演的角色,两人从大厦楼顶一直下滑到楼底,我的心啊那个担心,简直是恐怖。电影中常常会有这种惊险场面,惊险的动作加上听起来惊险的音乐声,那个恐怖啊。

影视音乐的作用分析

荧屏乐声教学设计 人音版中学第十三册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 荧屏乐声,顾名思义就是指为荧屏里电影、电视剧、广告等创作、编配的音乐,是20世纪新出现的一种音乐艺术体裁,它是综合艺术——影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荧屏乐声具有音乐的一般共性。影视音乐的特性主要表现为:第一,它的创作构思以影视的题材、内容、形式、风格为依据,音乐要与画面内容、对白、音响效果等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第二,在影视中音乐有自身的总体构思,但又受影视情节发展的制约,因此,其结构较自由,可以是完整乐曲,也可以是一个乐句、一个动机、一个和弦、一声打击乐音响。第三,影视音乐的演奏、演唱要经过录音等一系列技术处理,最后通过放映体现其艺术效果。 影视音乐的功能主要有:第一,突出主题作用,概括体现影视的主题思想,表达作者对影视内容的主观态度。第二,抒情作用,抒发影视中人物的感情,塑造与刻画人物的性格及心理变化。第三,描绘作用,主要用音乐渲染烘托画面的情绪与气氛,或加强画面中的视觉形象的情绪与节奏;或用音色音响描绘画面中的自然景物。第四,背景气氛作用,为影视中的局部或整体创造特定的基调和背景气氛,包括表现影视的时代特征、民族特点、地方色彩、生活气息等。第五,推动激情发展作用。音乐参与影片的情节发展,成为影片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第六,结构统一作用,通过音乐的重复变化、发展,加强影视艺术结构的连贯性、完整性和统一性。 教学思路设计: 本课就影视音乐的作用及特点展开教学,通过广告音乐的导入,影视片断的欣赏,让学生认识、理解到音乐在影视中突出主题,渲染气氛等等作用,并从音乐专业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音乐效果的音乐要素。让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所选图片进行现场配乐的方式加深理解并进行表达;本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为影视音乐的作用及特点的学习,第二个部分为学生的展示和汇报。本课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运用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重视音乐实践,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充分展示并参与欣赏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