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2

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2
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2

一、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具体形象性)

第一,整个儿童期,儿童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

* 低年级:掌握的概念主要是具体的,可直接感知

* 中高年级: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的和非本质的东西。

第二、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关键年龄”(四年级)

第三、思维形式逐渐完整。

第四、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中,存在不平衡性。

二、童年期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一)概括能力的发展

(二)比较能力的发展

1.正确区分事物异同——区分抽象事物异同

2.区分个别部分异同——区分许多部分关系异同

3.直观感知条件下比较——运用语言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比较

(三)分类能力的发展

小学二年级:熟悉的具体事物的字词分类

小学三四年级: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或功用分类向根据本质特征分类的转折年龄

三、概念的发展

1.逐步在事物的本质水平上掌握概念——逐步深刻化

2.掌握的概念逐步丰富化——概念种类越来越多

3.掌握的概念逐步系统化——提高学习概念的速度和质量

四、推理的发展

抽象逻辑思维:是正确地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组成恰当的判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的思

维活动。

推理:是有一个判断或许多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

(一)直接推理

第一,童年期推理能力发展三个阶段

第二、掌握不同形式的直接推理不是同步的。

(二)演绎推理

* 二年级儿童能用演绎推理来解释个别现象

* 三四年级对直观感知的事实,对通过言语提供的事实都能运用演绎推理来解释。

* 三四年级能以较快的速度进行演绎推理,但不完全、不展开。

(三)归纳推理

* 最初,解释个别现象,但不能用归纳推理确定一般规律和定理;

* 小学高年级,开始能在许多个别现象中概括出本质的因果关系,并用归纳法得出结论。

五、思维品质的发展

思维品质是思维发生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

(一)敏捷性

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正确性

(二)灵活性

运算灵活性

(三)深刻性

间接推理能力增强,抽象逻辑水平提高

三四年级是发展的关键

(四)独创性

解决问题的独立性、发散性和新颖性

第四节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 童年期是获得社会性自我的时期:

* 1、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

* 2、自我评价的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3、自我评价的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

* 4、自我评价的稳定性。

小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 儿童的意志特点是在其克服困难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随着学习活动逐渐成为小学生的主导活动,儿童的意志品质也迅速发展起来。首先,学习是有一定目的和要求的复杂活动,学生必须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行动,如遵守纪律,完成作业,参加考试等;其次,学习任务是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不但要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还要学一些自己不感兴趣但必须学的东西,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付出意志努力,坚持学习;再次,班级、少先队和学校等要求小学生的行为必须符合集体的利益,从而使小学生开始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最后,小学生开始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义务活动、体育锻炼等,各种活动的任务都有一定的严格要求,小学生必须约束自己遵守活动的要求,完成活动任务。此外,在小学时期,儿童的情感与意志有密切地联系,儿童的情感常成为行为的动机,并在意志行为中起很大的作用。小学生在这些新的活动过程中,使自己的意志特点日趋明显。 意志品质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征,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的意志力是通过意志品质表现出来的,对小学生意志品质的一系列实验研究发现,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具有四个特点。 1 .小学生意志的自觉性 意志的自觉性是人在行动中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充分理解所采取行动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一定要求的良好品质。受暗示性和独断性等不良品质则是与自觉性相反的品质特征。容易受暗示的人,只能在得到提示、命令、建议时才表现出积极性,而且很快就受别人的影响,不假思索地接受他人的思想。行为具有独断性的人,表面上似乎是独立地采取决定,执行决定,但实际上从不考虑自己所采取的决定是否合理,执行决定时也听不进任何劝告,固执己见,一意孤行。一般说来,小学生还不善于自己提出活动的要求,常由老师和家长向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在他们的监督和协助下完成。在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意志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仍在发展。 实验中,研究者给各年级学生分别设计一份有相当难度的语文试卷,包括判断题、选择题、改错题等客观性试题。当所有学生被试答完一半以上的试题时,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小学时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 从进入小学起,儿童就开始从事正规的有系统的学习,系统地掌握人类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经验,自觉地服从和执行集体的行为规范。在学习的过程中,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也随之获得发展。 新的学习活动、集体活动等对儿童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引起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种种新的需要,并和儿童已达到的原有心理结构、思维水平之间产生矛盾,构成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动力。在教育影响下,这些矛盾的不断产生和解决,就推动他们的思维不断地向前发展。 一、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在学前期思维发展的基础上,在新的生活条件下,小学儿童的思维有了进一步的新的发展。 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早就指出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修订版,第323页。,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1.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小学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我国许多有关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如朱智贤等人关于小学生字词概念发展的研究中,采用“选择定义”、“确定属、种概念的关系”、“给概念下定义”三组试验,结果如图7-1—图7-3所示。 由此可见,小学儿童的思维同时具有着具体形象的成分和抽象概括成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年级升高以及不同性质的智力活动而发展变化。 如何分析这个变化过程或思维的“过渡性”的实质呢? 入学以后,教学以及各种日益复杂的新的实践活动向儿童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新要求,这就促使儿童逐渐运用抽象概念进行思维,促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开始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 小学儿童思维的这种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它是通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与改造而实现的。这种显着的质变,是在思维发展的外部条件作用下,在内部矛盾斗争中实现的。因而,小学儿童的思维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并不意味着他们入学以后,具体形象思维立刻全部“消亡”,不再发挥作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要经历很长过程。低年级儿童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要求低年级学生指出概念中最主要的本质的东西,常常是比较困难的。他们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面前的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的。当然,说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形象性,并不等于说,他们的思维没有任何抽象性,没有任何抽象概括的成分。事实上,小学儿童的思维同时具有着具体形象的成分和抽象概括的成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随着年级高低以及不同性质的智力活动而变化。正因为如此,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才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主要的东西和次要的东西,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2)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儿童的发展大体可分为身体发展、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 (一)小学生的身体发展 身体的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小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为他们从事学校学习活动提供了保证,而脑及高级神经系统的发育更是他们心理发展的前提和重要的物质基础。小学生身体发展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他们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每年增长2~2.5千克。同幼儿相比,骨骼更加坚固,但由于骨骼中所含的石灰质较少,比较容易变形、脱臼。小学生身体的肌肉组织虽有所发展,但不够强壮,缺乏耐力,容易疲劳,不易长时间从事过于激烈的体育活动。 从体内机能的发育来看,小学生的心脏和血管在不断增长,其容积没有成人的大,但新陈代谢快,所以小学生心跳速度比成人快。从肺的发育来看,六七岁儿童肺的结构就已发育完成,至十二岁时已发育得较为完善,儿童的肺活量在这一阶段也迅速增加,表明肺功能不断发展。 从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来看,小学生的脑重量已逐渐接近成人水平。随着大脑皮层的生长发育,儿童脑的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逐渐走

向平衡,觉醒时间逐渐延长,睡眠时间缩短,这使儿童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学习活动。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小学生的感知觉已逐渐完善,他们的方位知觉、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发展,观察事物更加细致有序。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也迅速发展,从以机械识记为主逐渐发展到以意义识记为主,从以具体形象识记为主到词的抽象记忆能力逐渐增长,从不会使用记忆策略到主动运用策略帮助自己识记。 小学生的言语也有很大发展,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口头言语,在教育的影响下,逐渐掌握了书面言语,学会了写字、阅读和写作。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所占的成分较多,而高年级儿童抽象思维的成分较多。 总之,在系统的学校教育影响下,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得到了很大发展。 (三)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感觉运动阶段0~2岁 特点:婴儿只能通过自身的动作及与动作先联系的感知觉来认识外部世界,尚未形成对事物的表征,没有表象和语言。所以,儿童 只能认识此时此地的事物,物体一旦不在儿童的视野内,它就从儿 童的心理活动中彻底消失了。到感觉运动阶段末期,婴儿形成了心 里表征,掌握了语言和表象,获得了客体永存的认识。 前运算阶段2~6、7岁 特点:产生了象征性机能,儿童开始摆脱对具体动作的依赖,可以凭借头脑中对事物的表征——表象与语言来进行思维。前运算阶 段的思维是一种象征性思维,它使儿童的思维摆脱了对动作的依赖,另一方面也使儿童的思维局限于现象的世界,从而缺乏逻辑性。前 运算阶段思维缺乏逻辑性的表现之一是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从 他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能力。另一个表现被称为泛灵论,即儿童 认为一切事物都和自己一样有着情感意愿和想法。第三个特点是儿 童对事物的认识容易受事物的现象所左右,表现出现象论的特点。 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15岁 特点:与具体运算思维相比,形式运算更具有系统性。它可以使儿童解决前所未见的问题或假设性问题,是儿童适应复杂环境最有 力的思维工具。 1、感知觉运动阶段(0~2岁)。这时的孩子仅仅通过感觉来建立 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他感知到的就认为存在,否则就认为不存在。 皮亚杰对这一阶段不愿意多作关注,在他看来这一阶段的研究意义 不大;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这时的孩子开始学会抽象的运算,不需要实物也能作逻辑思考,学习进入成年人的思维模式。但是, 有许多人毕生都不能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而只能停留在具象思维的 阶段,这往往表现为缺乏逻辑足够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等品质,按照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往往女性居多。需要说明的是,皮亚杰 的认知发展理论是在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纵向阐述人的认知发展过程。但是真正要理解日内瓦学派的精髓,需要和他的另一横向的认知理 论“发生认识论”结合起来看,才能明白皮亚杰的观点。 (一)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 对4—5岁幼儿提问3加4等于几,他们大多会说不知道,而如 果你问他们3块糖添上4块糖是几块糖,他们通过具体形象性思维 会很容易想出答案。 (二)直觉行动思维在幼儿期继续发展 幼儿初期的思维是直觉行动的。当幼儿动手玩实物或玩具时,才进行思维。三岁儿童的思维离不开手的点数,是随着具体事物的实 际操作展开的。 (三)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 菜花偶像逻辑思维是在具体形象性思维的基础上发展的,只有在积累了各种感性经验与表象的基础上,才能抽象概括出表象的本质 属性。 3—4岁幼儿的思维是直觉行动思维,4岁幼儿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但他们理解的是生活中熟悉的和生活经验相联系的事情,时常 依赖个别食物的具体形象,概括性很小;5岁幼儿思维时,依赖的表 象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主要概括事物的外部特征,掌握具体概念。6 岁左右的幼儿,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能掌握较抽象、概括性较 强的概念,如家具、蔬菜、交通工具等,开始理解事物发展的逻辑 关系。 看了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的人还看了:

大班幼儿思维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思维发展特点 1、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心理各个方面的发展,大班幼儿不再满足于追随、服从成人,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他们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水平明显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很多地方适当放手让孩 子去做,有时为他们创造适当的条件,真正动手做的人应该是孩子。如:可以让孩子在家中做一些简单家务等所能及的事情。 2、活动更加有目的、有计划 同中班、小班幼儿在行动过程中进行思考的特点相比,大班幼儿已有可能在行动之前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一个大致的想法,他们的 行为少了一些盲目性,多了些目的性和计划性。但是这种目的性和 计划性不是自然发生的、它有赖于成人的引导。这就要求我们让孩 子参与活动计划的制定,并引导他们按照计划进行活动。一方面可 以使幼儿的主动行为始终围绕着活动计划进行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以 发展他们制定计划、按照计划行动的习惯和能力。如:让孩子参与 指定周末出游计划等等。 3、自我控制能力提高 以大脑额叶逐渐发展和神经纤维髓鞘化接近完成为标志,5—6 岁幼儿的神经系统比5岁前的幼儿成熟许多。与此相对应,幼儿的 自我控制能力明显提高。这既表现在他们对动作准确性的控制上, 又表现在对他们自己行为的控制上,如规则意识、坚持性的增强等等。与规则意识提高相通的是,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增强,坚 持性普遍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带孩子活动的时候可以提一些要求,如到一些公共场合要安静,服从一定的纪律等等。 4、好学、好问、喜欢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5—6岁的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思维积极、活跃,愿意学 习新东西。在他们的头脑中有数不清的疑问、问不完的问题。这就

要求我们在带孩子进行活动的时候活动内容要有适当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这不仅顺应了幼儿积极思考的特点,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培养他们勤于思维的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解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时不要敷衍了事,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尽可能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5、同伴间互动、合作多了,开始注意向同伴学习 5—6岁的幼儿注意的广度提高了,交往能力也增强了,他们不仅注意自己的活动,而且还注意同伴的活动。遇到共同的兴趣和目标幼儿之间会有很好的分工、合作、协作等。他们还会主动向同伴学习,一起讨论问题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多给孩子创造一些同伴交流的机会,如按时送孩子来园,让孩子尽可能多的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们在实实在在地与别人一起共事的过程中学习共同做事,发展交往、协作能力、也为小学的班级式学习做准备。 6、思维中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大班幼儿的思维水平较小、中班幼儿也有了提高,表现为虽然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却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他们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这就要求我们带孩子进行一些比较深入和持久的活动,而不是一会一换。如在陪孩子游戏时,可以安排一些半天或一天能够完成的内容。 直觉行动性思维(2-3岁)是指幼儿在操弄物体时才进行思维,离开了动作和实物,思维也就停止了。幼儿思维发展在2岁左右,2岁前是思维发展的准备时间,,思维开始的标志是幼儿语词的概括。 这种思维方式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第一,离不开思维的对象,凭空不能思维;第二,离不开操纵或摆弄实物的动作。直接行动思维有个好处:它属于无意识思维,不太消耗能量,孩子不感到累。皮亚杰认为:如果剥夺孩子的动作就会影响孩子思维的进程,思维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比如幼儿握笔画画,事先是没有目的的,即先做后想,边画边想,画出来以后问宝宝他才知道画了什么。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研究(最新整理)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研究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摘要:小学时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随着教育和学习活动的进行,小学生的心理特别是认知和个性的特点也逐渐发展变化,且发展过程出现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本文将从认知、情绪、性格、三个方面来介绍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关键词:认知、情绪、性格、儿童我国国家教育部规定凡在8月31日前年满6周岁的儿童即应当送入小学读书,因此在我国小学生的年龄一般为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根据皮亚杰的八阶段理论可知,这一年龄阶段正处于学龄初期是儿童学习知识,适应社会,培养工作态度及自我新年,学习与同龄伙伴相处,学习与性别相连的角色行为,发展良知、道德及价值标准的关键时期。 一、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年龄阶段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具体运思期,在这一阶段小学儿童的概念思维能力呈现出深刻化、丰富化和系统化的特点,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都逐渐发展起来。 (一)小学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1、概括能力发展。从对事物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化为对事物内在本质变化的概括(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2、比较能力发展。从事物相异点到相同点的比较,从具体事物的异同到抽象事物的异同,从直观比较到用词与在头脑中比较。 3、分类能力发展。分整标准从外部现象特征到内部本质特征。三、四年级是字词概念分类能力发展的转折点。四年级起出现组合分折分类能力。 4、推理能力发展。包括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的渐次发展,归纳和演绎,两种推理形式的趋势和水平相近。

(二)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1、思维敏捷性品质发展表现为运算速度不断提高。问题解决正确性。速度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2、思维灵活性品质发展表现为一题多解数量在增加,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增加,组合分折水平不断增强。 3、思维深刻性品质发展表现为解应用题中寻找标准量的水平逐步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增强。 4、思维独特性品质发展表现为独立性、发散性和新颖性。经历模仿、半独立到独立。四年级是关键期。 二、小学儿童的情绪发展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以及生命体验的丰富,小学儿童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情感进一步分化,表现情感的方法也越来越丰富。他们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对于事情的归因能力不断增强,更加趋于现实化。情绪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明显增强,他们不再向学前阶段是那样易冲动,易爆发了而是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而且在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感和理智感逐渐发展,逐渐能够对行为作出一定的判断了,好奇心也越来越强,对学习和生活产生广泛的兴趣。 对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家长和老师应努力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提高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可以通过创造情境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要培养他们调控情绪的能力; 升华他们的社会情感,培养他们的同情心、羞耻心和自尊心。 三、小学儿童的性格发展所谓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对现实的态度和个体的行为方式中。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在性格的形成期,这个时期的儿童虽然初步形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但还极易接受社会环境的熏染,尤其是家庭的影响。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General Characteristic of Primary School Children's Mental Development)我国儿童从6~7岁就进入小学。儿童入学在他的一生中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心理发展过程具有一些带普遍性的特点。 一、小学儿童神经系统发展的特点 首先是大脑结构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脑的重量继续增加。小学儿童脑的重量继续增加,并逐步接近成人(成人脑重平均为1400克)。生理学研究材料指出:新生儿脑重约为390克,相当成人脑重的1/3,9个月增加到660克,3岁约为900~1011克,7岁为1280克,9岁为1350克,12岁约为1400克。由此可见,小学儿童正是大脑迅速发展时期。脑重量增加,是与脑神经细胞的增大,脑神经纤维的增长相联系的。(2)额叶显著增大。从大脑各区成熟的程序看,到学前末期,大脑皮质各区也都接近成人水平。它的成熟程序是:枕叶→颞叶→顶叶→额叶。7岁时颞页接近成人,额叶显著增大,也相当成熟。生理学研究表明,额叶成熟最晚。额叶主要是与有意运动相联系的,因此小学儿童额叶的显著增大,在其高级神经活动的发展上,有重大意义,它从大脑生理结构方面保证了小学儿童智力活动迅速发展的可能性。 其次是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表现下述三方面: 第一,神经过程的机能进一步加强。小学儿童高级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进一步增强。这可以从儿童睡眠时间日益减少来说明。新生儿每日平均睡眠时间22小时,3岁儿童约14小时,7岁儿童约11小时,10岁儿童约10小时,12岁儿童约9~10小时。大脑抑制机能也增强。儿童从4岁以后内抑制就迅速发展起来。随着小学儿童年龄的增长,语言的发展,内抑制机能日益发展,表现在小学儿童能更细致地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活动,并自更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应该指出,小学儿童的兴奋和抑制机能与青少年或成年人相比还很差,因此,既不宜过度兴奋,这样易于疲劳;也不能过分抑制,使儿童难于忍耐。正确的做法是使儿童兴奋和抑制合理地交替进行。 第二,条件反射比以前容易形成和巩固。这就从生理上保证小学儿童能和外界事物建立更多的暂时联系,也就是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行为训练。比如:小学儿童入学后要进行课堂常规的训练,这不需要很长时间,也不需要反复强化就可形成。同时,条件抑制亦能很快地形成。比如:上课要遵守纪律,不要乱说乱动等等。在学习上也能逐渐地进行精确化反映,使学习内容掌握得更准确。 第三,小学儿童第二信号系统在教学活动中和与成人交际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能领会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这又促使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心理过程的有意

各年龄阶段幼儿思维发展特点敏

幼儿思维发展特点 根据幼儿思维发展的阶段或方式,幼儿的思维发展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方式: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幼儿早期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幼儿中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1.直觉行动思维 0~2岁幼儿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是指主要利用直观的行动和动作解决问题的思维。例如,幼儿通过拖动桌上的布来获得他不能直接拿到的玩具。直觉行动思维离不开幼儿对客体的感知和动作,是幼儿早期出现的萌芽状态的思维。皮亚杰认为这个阶段幼儿思维的发展有两个明显的标志:一是幼儿有时不用明显的外部尝试动作就能解决问题;二是产生了延迟性模仿能力。所谓延迟性模仿是指模仿的对象或动作在眼前消失一段时间后对行为或动作的模仿。总体上说,幼儿大致获得了以下能力:幼儿通过伸手和抓握等动作,开始注意到物体的空间关系,这使幼儿逐渐超越了直接的感知和运动,开始理解周围的世界;幼儿突破了直接经验的限制,发展起了具有先后的时间维度的概念,出现了对因果关系的初步理解;幼儿开始逐步理解目标和手段的关系;幼儿可以模仿不在眼前的行为并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等等。

在皮亚杰看来,这一阶段的幼儿思维发展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获得了“客体永久性”的概念,即幼儿明白了消失在眼前的物体仍将继续存在。皮亚杰认为,幼儿在没有直接感知物体时却相信物体仍然存在是一个逐步学习的过程,贯穿整个感知运动阶段,其典型的表现就是婴儿出现藏猫猫的游戏行为。直觉行动思维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思维方式。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离不开幼儿对实际物体的感知和动作,因而缺乏行动的计划性和对行为结果的预见性,思维具有明显的狭隘性。 2.具体形象思维 2至6、7岁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利用事物的形象以及事物形象之间关系解决问题的思维。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摆脱了对动作同步性的依赖,但仍受到具体事物的形象和动作的影响。皮亚杰将这一阶段幼儿的思维称为前运算阶段。皮亚杰又进一步将这一阶段分为两个阶段:前概念阶段和直观阶段。前概念阶段幼儿思维的特点表现为幼儿普遍存在的泛灵论和自我中心主义。幼儿的泛灵论是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 3.抽象思维的萌芽 抽象思维是指利用抽象的概念或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解决问题的思维。在幼儿末期即幼儿6~8岁这一时期,幼儿开始出现抽象思维的萌芽。第一,幼儿开始获得可逆性思维。例如,幼儿开

儿童思维发展的特征

儿童思维发展的特征 感觉运动阶段0~2岁 特点:婴儿只能通过自身的动作及与动作先联系的感知觉来认识外部世界,尚未形成对事物的表征,没有表象和语言。所以,儿童 只能认识此时此地的事物,物体一旦不在儿童的视野内,它就从儿 童的心理活动中彻底消失了。到感觉运动阶段末期,婴儿形成了心 里表征,掌握了语言和表象,获得了客体永存的认识。 前运算阶段2~6、7岁 特点:产生了象征性机能,儿童开始摆脱对具体动作的依赖,可以凭借头脑中对事物的表征——表象与语言来进行思维。前运算阶 段的思维是一种象征性思维,它使儿童的思维摆脱了对动作的依赖,另一方面也使儿童的思维局限于现象的世界,从而缺乏逻辑性。前 运算阶段思维缺乏逻辑性的表现之一是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从 他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能力。另一个表现被称为泛灵论,即儿童 认为一切事物都和自己一样有着情感意愿和想法。第三个特点是儿 童对事物的认识容易受事物的现象所左右,表现出现象论的特点。 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 特点:儿童的思维开始摆脱了现象的束缚,获得了逻辑性。表现之一是儿童获得了守恒概念,表现之二是儿童获得了观点采择能力:表现之三是儿童获得了对事物的类属关系与序列关系的认识。儿童 思维的逻辑性还必须依赖于具体的经验,儿童还没有掌握抽象逻辑 思维的结构。 形式运算阶段11、12~15岁 特点:与具体运算思维相比,形式运算更具有系统性。它可以使儿童解决前所未见的问题或假设性问题,是儿童适应复杂环境最有 力的思维工具。 (一)直觉动作思维

所谓直觉动作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才能进行思维。这种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直觉动 作思维一直可以延续到幼儿期的前期。 直觉动作思维能使儿童对事物作出一定程度的概括,在刺激物的复杂关系和反应动作之间形成联系。这种思维的发展,就主体来讲,使儿童的动作逐渐协调起来,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就客体来讲,使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协调起来,便于把客体从实践和空间上 组织起来,作为将来解释事物之间复杂关系的起点。但由于直觉思 维缺乏词的中介,因此有狭隘性(思维的范围)、表面性(思维的内容)和情景性(思维持续的时间)的特点,还不能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它们 之间的复杂关系。 事实上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得以协调,另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组织起来。皮亚杰说,直觉行动思维指导学龄 时期,也仍然是“概念智力”(抽象思维)的一个基础。 (二)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幼儿期。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能借助表象认识个别对象,这种具体形象思维是直觉行动思维的演化结果。 具体形象思维有两个特点:具体性和形象性,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三)抽象逻辑思维 学龄初期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是思维发展中的质变。学龄初期儿童抽象思维有如下特点: 1.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仍有很大的具体性。儿童需要通过直观形象来理解抽象的超经验的概念。在学习数学时需要借助实物 或手指头的帮助,遇到解题困难时,要靠直观图象以求解答。学龄 初期儿童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同时存在并在思维活动 中进行消长的复杂过程。 2.学龄初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又是不自觉性与自觉性在思维活动中进行消长的过程。起初由于他们内部语言还不够成熟,因此还

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感觉运动阶段0~2岁 特点:婴儿只能通过自身的动作及与动作先联系的感知觉来认识外部世界,尚未形成对事物的表征,没有表象和语言。所以,儿童只能认识此时此地的事物,物体一旦不在儿童的视野内,它就从儿童的心理活动中彻底消失了。到感觉运动阶段末期,婴儿形成了心里表征,掌握了语言和表象,获得了客体永存的认识。 前运算阶段2~6、7岁 特点:产生了象征性机能,儿童开始摆脱对具体动作的依赖,可以凭借头脑中对事物的表征——表象与语言来进行思维。前运算阶段的思维是一种象征性思维,它使儿童的思维摆脱了对动作的依赖,另一方面也使儿童的思维局限于现象的世界,从而缺乏逻辑性。前运算阶段思维缺乏逻辑性的表现之一是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能力。另一个表现被称为泛灵论,即儿童认为一切事物都和自己一样有着情感意愿和想法。第三个特点是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容易受事物的现象所左右,表现出现象论的特点。 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 特点:儿童的思维开始摆脱了现象的束缚,获得了逻辑性。表现之一是儿童获得了守恒概念,表现之二是儿童获得了观点采择能力:表现之三是儿童获得了对事物的类属关系与序列关系的

认识。儿童思维的逻辑性还必须依赖于具体的经验,儿童还没有掌握抽象逻辑思维的结构。 形式运算阶段11、12~15岁 特点:与具体运算思维相比,形式运算更具有系统性。它可以使儿童解决前所未见的问题或假设性问题,是儿童适应复杂环境最有力的思维工具。 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1)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还有赖于具体形象。 (2)开始能初步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初三处于迅速发展转折期,但尚未处于优势地位。 (3)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进入关键期。初二是关键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 (4)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发展,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特点。 2.初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初中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随年级的增长而提高。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兴 趣广泛、思维活跃、敏感;少有保守性;喜欢进行丰富、奇特的幻想;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初中生的求异思维发展非常明显,求同思维发展比较缓慢。初中生的这种创造欲望,主要来自于心理上强烈的成人感和高涨的自我意识。 3.初中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1)深刻性及其培养:初中生能够自觉地要求从本质上看问题,但实际中往往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采用一题多变、设置隐含条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较高级的心理过程,它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的特点。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与儿童言语的发展分不开的,也与儿童的经验和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借助思维活动,儿童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深入理解教材,掌握多种概念、理论,了解事物的规律和知识体系,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解决自身遇到的各种问题。 比起感觉和知觉等,思维发生较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思维水平不断提高,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儿童的思维显示出不同的水平和特点。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思维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演阶段、具体运演阶段和形式运演阶段。而小学阶段正处于皮亚杰所论述的具体运演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显示出如下一些特点。 (一)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儿童思维的发展遵循着质量互变这一辩证规律。在小学阶段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发展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是一个质变。但思维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质变都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通过新质要素逐渐积累和旧质要素逐渐衰亡和改造实现的。小学儿童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不是自发实现的,而是在新的生活环境中,在教学条件的影响下实现的。 刚入学的儿童的思维还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也就是说,他们 还要借助具体事物的表象解决问题。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发现这样

一个事实:当儿童对抽象的数学运算感到困难时,只要教师用直观教具一演示或以形象的语言来提示,学生就能很快领悟,得到正确答案。初入学儿童的思维虽然保持具体形象的特点,但不意味着他们的思维没有任何抽象概括的成分。小学儿童的思维如何从以具体形象为主向以抽象概括为主过渡呢?我们仅以一个实验为例具体说明。在一个关于“儿童对物体运动速度”的认知发展研究中,小学儿童在理解 v=s/t 这一抽象关系时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最初 (6 ~7 岁)儿童比较两车速度的快慢只是依据单一的空间因素,如哪个车停在前面哪个车就快;或只依据单一的时间因素,如哪个车先停哪个车就快。以后,儿童逐渐能看到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的因素,但也只能从外部形象判断,不能整合其中 的关系。最后,儿童才能真正抽象出“速度 =路程 / 时间”的关系,主动采取各种策略解决问题,他们的思维逐渐达到了抽象概括的 水平。对速度的认知如此,对其他事物的认知也表现出类似的发 展趋势。 (二)思维的基本过程日趋完善 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幼儿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 注意事物的某一点或某一个方面,不能同时注意和思考更多的方面。这种倾向称之为思维的中心性。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做 过一个试验:他给儿童看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玻璃杯,杯 中装着一样多的水,让儿童确认两个杯子的水一样多之后,将其 中之一倒在另一个扁平的杯子中。他们让儿童判断此时两个杯子

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

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 一、智力与思维 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借助语言、表象、动作实现的,是理性认识阶段,它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 智力的概念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心理学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智力定义。 西方心理学家对智力的认识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种是把智力看成是理解和推理的一般能力; 一种是把智力看成具有正相关的各种特殊能力的总和; 一种是把智力看成以抽象思维能力为中心的各种特殊能力的总和。 智力不是由单一因素构成的,而是一个具有多因素(如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涉及的方面)、多侧面、多层次(智力的二维结构模式、智力的内容、操作、成果的三维结构模式)的复杂结构。 瑞士心理学家始终坚持认为,智力的本质就是适应,使人与环境取得平衡,这种适应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的结构。 思维分成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语词逻辑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是指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直观而具体问题的过程。思维在动作中展开,动作停止思维随之停止。例如,电脑维修人员修理电脑时,动作思维是种重要的思维形式。3岁前儿童基本是直观动作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头脑中的各种形象或表象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是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的程度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想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朱智贤) 1、小学时期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两种思维形式交错发展的时期,主要是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小学生思维形式的这种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形象思维的全部“消亡”。低年级小学生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中、高年纪的小学生才逐步学会区分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主要和次要的东西,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同时离不开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 “即使是只要求儿童进行对抽象的数进行运算的项目,儿童往往会借助只管的图象来求解答;当解题遇到困难时,这种现象更为常见。”(心理学家刘范) 2、小学生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是思维发展过中的“飞跃”、“质变”。 这个转折期一般认为在四年级(约10——11岁),如教育条件适当,这个关键年龄可以提前到三年级。林崇德运用横断法和纵向法,通过对小学生数学概括与运算能力发展的研究发现:在一般教育条件下,四年级儿童在数概括能力发展中,有显著的变化,这是一个“关键年龄”。 3、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小学生逐步具备了人类思维的整体结构。 在思维结构发展中,抽象思维要经历初步逻辑思维、经验型逻辑思维阶段、理论型思维(包括辨证思维)阶段三个阶段。 4、小学生思维的发展,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中,存在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既表现为个体发展的差异,也表现为思维对象的差异。例如,在算术教材的学习中,学生已达到较高层次的抽象水平,在历史教材的学习中有停留在比较具体的表象水平,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随着教育和学习活动的进行,小学生的心理特别是认知和个性的特点也逐渐发展变化,且发展过程出现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本文将从认知、情绪、性格三个方面来介绍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关键词:认知、情绪、性格、儿童 我国国家教育部规定凡在8月31日前年满6周岁的儿童即应当送入小学读书,因此在我国小学生的年龄一般为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根据皮亚杰的八阶段理论可知,这一年龄阶段正处于学龄初期,是儿童学习知识,适应社会,培养工作态度及自我信念,学习与同龄伙伴相处,学习与性别相连的角色行为,发展良知、道德及价值标准的关键时期。 一、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年龄阶段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具体运思期,在这一阶段小学儿童的概念思维能力呈现出深刻化、丰富化和系统化的特点,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都逐渐发展起来。 (一)小学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1、概括能力发展。从对事物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转化为对事物内在本质变化的概括(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2、比较能力发展。从事物相异点到相同点的比较,从具体事物的异同到抽象事物的异同,从直观比较到用词与在头脑中比较。 3、分类能力发展。分整标准从外部现象特征到内部本质特征。三、四年级是字词概念分类能力发展的转折点。四年级起出现组合分折分类能力。 4、推理能力发展。包括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的渐次发展,归纳和演绎,两种推理形式的趋势和水平相近。 (二)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 1、思维敏捷性品质发展表现为运算速度不断提高,问题解决正确性、速度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2、思维灵活性品质发展表现为一题多解数量在增加,灵活解题的精细性增加,组合分折水平不断增强。 3、思维深刻性品质发展表现为解应用题中寻找标准量的水平逐步提高,推理的间接性不断增强。 4、思维独特性品质发展表现为独立性、发散性和新颖性。经历模仿、半独立到独立。四年级是关键期。 二、小学儿童的情绪发展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以及生命体验的丰富,小学儿童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情感进一步分化,表现情感的方法也越来越丰富。他们情感的深刻性不断增加,对于事情的归因能力不断增强,更加趋于现实化。情绪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明显增强,他们不再象学前阶段那样易冲动、易爆发,而是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而且在这一阶段儿童的

幼儿思维发展特点(1)

幼儿思维发展特点 思维力是孩子智力活动的核心,也是智力结构的核心,而人的智力因素都是从孩提时代开始发展的。要让孩子更聪明、更胜人一筹,父母就应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什么是思维? 心理学一般把思维定义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认识过程,并且通过这种认识,可以把握事物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 为了提出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孩子们在思维活动中进行着各种心智操作,这个过程充满了思索与判断,也体现了孩子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个别方面和个别特性,并加以认识的过程。 ?综合:是指把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结合成为某个整体。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与不同之处的过程。 ?抽象:是在比较基础上分离出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概括:是将抽象的部分事物共有的本质特征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上的过程。 ?具体化: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将对事物的一般认识,应用到相应的个别事物上去。 一、思维力的发展

培养和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必须先了解人的思维发展的过程。 思维的发展总趋势是:有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即由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依次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 ?0~3岁:最早的思维活动——动作思维 这一阶段,婴幼儿的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 他们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进行思维。比如,婴幼儿常常边玩边想,但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 ?4岁: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 3岁后,幼儿的思维就可以依靠头脑中的表象和具体事物的联想展开,他能摆脱具体行动,运用已经知道的、见过的、听过的知识来思考问题。虽然这时动作思维仍占相当大的部分,但形象思维仍占据了很大比例。他的思维活动必须依托一个具体形象来展开。 ?5~6岁: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 5~6岁时,孩子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对事物的理解也发生各种变化。 1、从理解事物个体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2、从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过渡到主要依靠语言来理解(这时,你用语言向他描述事物,一般情况他会理解); 3、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不停留在对事物的简单表面的评价,现在已经开始对事物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 比如,早期孩子在看电视时,便可以说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时已经能知道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明他的看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小学儿童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儿 儿童思维的这种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2)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 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 只要教学得法,在着重抓了思维的智力品质的教学影响下,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可以提前到三年级。在小学儿童思维发展中,存在着很大的潜力,假如适当地挖掘,这个潜力能变为他们巨 大的能力因素。 (3)小学儿童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同时这个思维结 构还有待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 尽管小学儿童的思维主要属于初步抽象逻辑思维,但它却具备了一切逻辑思维形式,包括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 (4)小学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卡通一词是英文cartoon的音译,意为连环漫画、动画片。卡通形式的电脑游戏软件及有关的生活和文化用品是由卡通派生出来的。我国的卡通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五六十年代诞生的动画片《大闹天宫》、《三毛》系列漫画及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改编的连环画等,不仅深受孩子的喜爱,而且也深 深地打动了成人。到了80年代中期,我国的卡通市场急速萧条下来。就在这个时期,外国的卡通以电视为主要媒介,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占去了孩子们大量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空间。许多年轻的父母都 抱怨:“这孩子,一天到晚都被电视里的动画片迷着,什么也不干……”不仅是电视,还有图书、玩具、服装甚至文具,卡通全方

位地进入了孩子们的生活。然而,任何有理由在社会上存在的事物,必定是有利有弊的,教育的功能就在于用其利而避其弊。 一、卡通片对儿童思维的积极作用 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看,卡通片都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容易为孩子所接受,对儿童的思维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1.不拘一格的视觉造型。由于卡通是根据人的想象设计制作而成的,因此它不受真实事物的限制,可任意塑造、删减、夸张、变形。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对有限的现实时空的一种积极超越。卡通的主角往往有其现实生活的原型,保留着原型的一些形态和属性, 但又不拘泥于原型。有的卡通形象是组合式的,是用几种原型的某 些部分组合而成的;有的是融合式的,即消解各原型的形态结构,融 合其功能属性塑造而成的。所有这些,儿童既容易接受又有兴趣接受。 儿童的思维在生命早期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对于面前这个世界,会比成人更多地采取同化的手段来把握。对于儿童来说,事 物是什么样子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对于自己的意义。因此, 在儿童的愿望世界里,为了某种功能的获得可以不惜改变事物的真 实结构。卡通正好迎合了儿童的这种需要,为了能飞行,人可以长 上翅膀;为了获取胜利,英雄可以拥有神奇的武器;各种动物可以具 有人的神态表情和意愿,等等。卡通片的视觉造型拥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使孩子体验到一种强烈的形式变化感和自由感,从中获取 无穷的乐趣。 2.多通道的感官刺激。卡通从以笔墨纸张为载体发展到以电影电视、电脑软件为载体,实现了从单一的视觉刺激到全方位多通道的 感官刺激的转换。特别是在采用了电脑合成技术的今天,它声画同步,时空合一,孩子慢慢从阅读式的文化走入了多媒体的文化。许 多卡通片节奏快,色彩丰富,富有动感,又有适当的重复,很容易 为儿童接受。 儿童处在生命发育的早期,他们的感官需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刺激。这些不同程度和性质的刺激既是儿童感官生理发育成熟的外在

儿童思维发展特点介绍

在《幼儿心理学》里,引述了这样一个实验材料,就是要求幼儿分别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完成以下任务:把一套简单的杠杆连接起来,借以取得用手不能直接拿到的糖果,也就是让孩子找出物体之间极简单的机械结构关系。第一种可以用感知动作思维的方式解决问题,就是在实验桌上放有组成杠杆的实物材料,孩子可以动手操作以达到目的;第二种需要用具体形象思维的方式解决问题,就是只在图画中画出组成杠杆的有关材料,让孩子看,他们只能凭图象去思考并解决问题;第三种只能用抽象逻辑思维的方式解决问题,就是不给孩子提供实物,也不提供画有实物的图片,只用言语说明任务和条件,这时,孩子既不能动手操作,也没有图象可以凭借,而只能在概念的基础上,凭借抽象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实验的结果证明: (1)幼儿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以感知动作思维方式的效果最好; (2)幼儿主要使用感知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解决问题; (3)幼儿三种思维发展的趋势是从感知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解题方式出现在幼儿后期,但并不占主导地位。 感知动作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低级形态。它是最先在儿童身上出现的一种思维方式。一般认为,在3岁前儿童的思维活动中,它居于主导的地位。这种思维活动的最大特点有两个:一是思维活动离不开感知的具体对象,是在直接感知事物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是思维活动必须在儿童亲自摆弄、操纵物体,在实际操作活动中进行。例如,儿童拿到一个布娃娃,就可能想到拍布娃娃睡觉,如果这时能在她面前摆放一张玩具小床,并让她玩耍,她就可能想到让娃娃期在床上睡觉;如果不给她小床,而给她小匙、食品之类的东西,则她可能想到喂娃娃吃饭。这时儿童还不能离开实物,仅凭已有的实物表象进行思维,因而其思维活动不论就时间、空间而言,还是就内容而言,都有极大的局限性,思维内容相当贫乏。 尽管如此,感知动作思维依然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基础,而且是3岁前儿童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父母应该十分注意发展儿童这种思维手段。 3岁前小儿的“勇敢”,常常因为无知而显得十分鲁莽,使父母受到惊扰。一个孩子拿棍探索着墙上的裂缝;突然转而将棍向电器插座上插去;一个孩子在草丛中玩耍,忽然翻开一块碎砖,将发现的蜈蚣抓在手里。诸如此类的行为,常常使父母心惊肉跳。因此有些父母干脆不让孩子到处活动,希望孩子安安静静地坐着看看画报、小儿书,唱唱歌,玩玩积木,抱抱娃娃。父母希望用家庭一角的小天地,代替大自然的大天地;希望孩子以所谓“文雅”的活动,代替那些被认为“粗野”的行为。这样必然大大限制孩子的活动空间,减少孩子的活动量,减少孩子可能接触认识的对象,不利于孩子感知动作思维的发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创造思维发展的条件。当孩于的思维活动由于感知对象或动作的限制而停滞不前时,可以为他提供一些继续思维下去的前景。例如,一个小孩子想伸手拿到窗台上的玩具,可是由于窗台太高,即使他急得踮起脚去拿,也依然拿不到,他束手无策了。这时,父母可以拿一把小椅子,放到窗台前,孩子看到椅子,马上爬上去,拿到了玩具。这里,父母提供的小椅子,为孩子继续思考下去,并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 孩子的思维发展不能停留在感知动作思维阶段。从3岁左右开始,具体形象思维形式在孩子的思维活动中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思维形式,是孩子从感知动作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中间形态,是较高于感知动作思维的第二阶段的思维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可以摆脱感知对象和孩子动作的束缚,而利用表象的联想思考问题。概括的表象比物体本身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利用表象思维受时间、空间和动作、对象的限制较少,因而可以扩大思维活动的范围,丰富思维活动的内容,提高思维活动的效果。以讲故事为例,为了给3岁前的小儿讲故事,常常需要一些实物,如玩具、图片等的支持,并伴随必要的动作和活动;给5—6岁的幼儿讲故事,则可减少或不用这些东西,而主要靠父母辅以手势和表情的语言描绘,孩子随着父母的言语描绘,能联想到相应的情景和人物形象,理解故事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