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风情》【一等奖教案】

《世界风情》【一等奖教案】
《世界风情》【一等奖教案】

《6 世界风情》教案

教学目标:

1、领略一些地区、民族的不同生活习惯、风土人情、风光古迹。

2、感受世界文化多样化的美妙,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开放、接纳、欣赏、尊重的态度。

3、养成观察、留心记录的好习惯,培养善于学习的态度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从琐碎的细节中提炼面向世界公民的品格和态度的启蒙。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各个国家民族节日的文字、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节日文化风情。

活动一:世界节日盛装舞会

活动目的——通过舞会形式,引导学生体验世界重大、流行节日文化。活动过程——搜集世界流行、重大节日及其庆祝方式和内涵,准备节日的服饰、环境布置、特色装饰等,分组表演节日活动。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相信大家都喜欢过节吧,那你们最喜欢过什么节日呢?

刚才同学们讲了很多的节日,有国内的、有国外的,还有国际性的,而每个节日各有特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世界风情。(板书课题)

二、学文,感受异国风情。

1、师:大千世界,万种风情。课前,让同学们搜集关于世界节日的资料,你了解到了哪些节日呢?(请4、5个学生说)

2、师:看来同学们了解到很多节日,现在我们分组交流!了解圣诞节的同学请坐这一组……

3、师:准备好了吗?好,开始!(播放轻音乐)

4、师:好,交流暂停,哪个小组先来汇报?(美国的圣诞节、感恩节、万圣节;穆斯

林的开斋节、巴西的狂欢节、德国的啤酒节……)

三、明理,提升道德品位。

1、师:不错,各小组代表汇报的很好,相信同学们对这些节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试着选择一个最喜欢的节日,用一句话写出自己的感受。(如:圣诞节——开心一刻……)

2、师:这么多的节日,你最喜欢哪个节日?(感恩节)的确,提起感恩总让人倍感亲切,其实老师也很喜欢这个节日,有一首歌相信大家很熟悉,请欣赏,会唱的可跟着唱。(播放《感恩的心》)

这首歌教我们感恩,希望感恩的心伴随着同学们成长!

四、总结延伸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领略到很多国家的民俗风情,使我们大开眼界,老师想让全校的同学都能了解了解世界各地的风情,请同学们把搜集到的文字、图片资料编写一份“世界佳节盛会”手抄报。

2、展示成果。

第二课时:饮食居住等特色风情。

活动二:观摩西餐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感受西餐文化和习惯。活动过程——播放片段或参观西餐店,比较中餐与西餐在礼仪、内涵等方面的不同,探究不同饮食与人们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新课导入。

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世界其他国家人们的饮食习惯、待客方式、礼尚往来等,同时知道其中的一些礼仪习俗。

1、师: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不同国家人拉在相互赠礼物时有哪些礼仪习惯。

2、想象一下:第一次见到外国人的见面礼仪情景。

(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国外见面礼仪的方式)

3、谁来说说初次见外国的想法?

4、汇报

5、师:对外国人我们越来越不陌生了。因为,他们也走入了我们中国,这都是祖国的对外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

6、在中餐、西餐他们的饮食礼仪是怎样的。

7、总结:同学们,自从咱国家打开国门后中国和其他国家人民在民间层次上的友好交流越来越好,不断的了解国外的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习俗和礼仪,想互尊重各自的生活习惯和礼仪习俗。

第三课时:世界自然风光与游记意义。

活动三:游记比拼

活动目的——通过尝试写游记,培养好学的良好习惯。活动过程——展示自己的游记或搜集别人的游记,谈谈读后收获;了解徐霞客、马克波罗等游记名人的游记价值;通过搜索世界风光,虚拟写游记。

1、主题一:到周边去看看

该主题主要是关于世界自然风光的了解和学习。

(1)内容目标

①知道和认识我国周边的主要国家。

②以亚洲一些国家为例,初步了解东方文化的主要特点。并能借助资料、事实等,通过比较发现周边国家与我国文化的共性和差异性,了解它们与我国在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联系;认识到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与其历史渊源、地域环境的关系。

③知道我们与邻国之间要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2)呈现形式

借助一些有趣的现象:如从国名或别称中,了解一些国家的地理、地域特点及有关风情等来认识我们国家的左邻右舍。

透过日常衣食住行生活中的现象,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

从古到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了解亚洲各国之间有着渊源般的联系,认识到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与融合,促进了各国的发展。

2、主题二:环球旅行去

该主题涉及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学习。初步了解世界主要的文化遗产,感受人类文明及其所蕴涵其中的聪明智慧。它们有的反映了世界古代悠久的文明,有的体现了浓重的现代文明,旨在让学生对多彩的世界有更为全面的认识,并为他们今后进一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打下基础。

(1)神游埃及金字塔和探秘古玛雅:侧重体现世界文化遗产的古老和神奇。

(2)追溯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侧重强调古希腊文化(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贡献、奠定了人类科学文化发展的基础)对西方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贡献。

(3)游览艺术之都——巴黎:侧重展示绘画、雕刻、建筑等西方文化艺术遗产,对人类文化艺术建设的贡献。

(4)到维也纳听音乐:主要透过对西方音乐艺术的精华和创作渊源之地——维也纳的了解,认识到西方音乐艺术对世界音乐艺术遗产的贡献。

(5)漫步国际大都会——纽约:透过典型的移民文化的缩影——纽约(人种、语言、金融等),引导学生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性、国际性。

培养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兴趣,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关注和了解,从而进一步树立全球意识和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与欣赏的态度。

3、主题三:文化采风

本课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多彩的节日:知道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信仰、文化习惯和节日习俗。初步了解对世界影响较大的几个主要节日以及其中的文化内涵(历史的、宗教的、民族文化风格的……)。并从中感受人类文化的传播及其传承与发展,感受文化的多元性和世界性。

(2)礼仪中的文化:初步了解一些国家或民族在生活习俗及其礼仪(见面、饮食、馈赠)上的不同,懂得对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礼仪等,持宽容、欣赏和尊重的态度。

(3)世界风情画:引导学生借助资料,在分析比较中发现不同国家、地区的人们的生活特点,与他们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会联系、发展地认识一个国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美丽的颜色》公开课教案(含反思)

《美丽的颜色》教案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和提取镭的过程,感受居里夫人的艰辛与快乐。 2.分析居里夫人的性格特点。 3.体会文中多处引用居里夫人的话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 一、导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一篇消息,题目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谁?对,她就是著名的居里夫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美丽的颜色》,了解居里夫人提炼出镭的过程,感受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提问1: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的语句,概括环境的特点。 明确:居里夫人工作的环境是娄蒙路的棚屋,这里夏天燥热,冬天寒冷,下雨漏水,下霜可以把人冻僵。她大部分工作,要在院子的露天地里完成。由此可以看出,居里夫人工作环境简陋、艰苦。 提问2: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他们是怎样分工的? 明确:第一年里,他们共同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之后,他们进行了分工,提炼镭的工作由居里夫人一个人来完成。 提问3:居里夫人是怎样工作的? 明确:她做的是壮工的工作,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在烟的刺激下,用铁条连续几小时搅动沸腾着的材料。长年累月的工作,一个人搬运容器,移注溶液。 提问4:怎样理解比埃尔说的“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明确:“它”指放射性物质镭,从“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可以体会到他们对科学的向往,对实验前景充满信心和希望。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提问5:细读课文,分析居里夫人的形象特点。 明确:居里夫人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迷住”一词突出表现了居里夫人对科学的痴迷和挚爱。“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镭!玛丽的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孩子一样。”“前倾”“热切”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居里夫人对镭的迷恋。 居里夫人是一个不怕困难的人,“最困难的,或者说几乎不可能的,乃是离析这极小含量的物质,使它从与它密切混合着的杂质中分离出来。”居里夫人选择最困难的工作,付出艰苦的劳动。 居里夫人是一个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居里夫人终于提炼出了镭。 提问6:“美丽的颜色”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一是指文中居里夫人提炼的镭略带蓝色荧光的美丽;二是指居里夫人热爱科学、不懈追求、淡泊名利的态度和精神。 目标导学三:品读赏析,体会引用作用 提问7:课文大量引用居里夫人的话,找出来读一读,思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样写,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使文章的叙述节奏有所变化,使行文更加生动。 小练笔:学习本文引用传主的话的写法,为自己的同桌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传。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本文先从诺贝尔奖来引导学生认识居里夫人,再通过反复研读课文,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使得居里夫人这一人物形象由抽象变为具体。 不足之处由于进度问题,对课文中的一些字词并未花太多时间去研究,以后应注意。侯晓旭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洪塘中学郑静素 一、教学目标: 1、熟读美读课文,理解“绝、拿、强、更、痴”等字。 2、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3、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点: 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三、教学重难点: 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四幅西湖风光图片)你知道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的风光吗? 是西湖。 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哪些有关西湖景色的诗词。 (很好,看来大家积累了不少古诗文,善于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一大法宝呢) 有人说,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在前人的笔下西湖的阴晴风雨已经被描绘得变幻多端,摇曳生姿了。西湖的雪景又将有怎样一番动人的意韵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领略西湖的雪景。 (二)了解作者 谁告诉我张岱是谁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张岱的(你表现很棒,因为你懂得借助工具书、注解来预习课文) “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这节课我们就赏读《湖心亭看雪》。(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顺,读通 下面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些字音你都读准了吗? 桡毳衣雾凇沆砀一芥铺毡强饮(幻灯) 下面老师请一个学生读课文,这次要求更高一点,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节奏。 好,你不仅读得字正腔圆,而且读得有板有眼。 2、读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我们来齐读一遍,读的过程中去发现一个字,一个评价张岱的字。 “痴” “痴”说通俗点就是什么? 傻,笨,举止异常。 是啊,生活中有些人的行为就是古怪,显得呆气。比如:有一位老师,研究数学非常投入,常常走路也在思考数学题。有一次,他不小心碰到一根电线杆,他忙道歉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现在,我们说张岱也很痴,举止也有些异常。 你能用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吗? 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看雪。 冬天看雪有什么难理解的呢? 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 想到了哪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为什么这时会鸟飞绝,人踪灭? 天太冷。 可以说是天寒地冻呀,作者还选择了哪个时辰前往看雪? 更定 更定 晚上八点

美丽的颜色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新人教版

8 美丽的颜色 导入(故事导入):同学们,在世界科学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她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你知道她是谁吗?(玛丽·居里)今天我们一起读一读她的女儿给她写的传记吧。 1.作者简介 艾芙·居里,她是著名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的次女,于1904年出生在巴黎。艾芙·居里自幼在充满浓郁学术气氛的家庭中长大,母亲居里夫人给予了她巨大的影响。但她的兴趣与姐姐伊雷娜·居里不同,没有跟随母亲学习物理,在巴黎赛维尼埃中学毕业后,却潜心于攻读音乐,1937年在母亲居里夫人去世3周年之际,她发表了《居里夫人传》一书,在法国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 2.知识链接 居里夫人及《居里夫人传》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 《居里夫人传》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母亲去世3年后写成。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其丈夫比埃尔·居里的事迹,并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并描写出了居里夫人坚定,刚毅,顽强,谦虚,视金钱如粪土的可贵精神。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她所得的名誉头衔,居里夫人年表,是一本很详实的个人记录。全书文字生动流畅,一出版就深受读者欢迎,被译为27种文字在世界上发行。 3.积累字词 (1)注音 微.妙(w ēi) 简陋.(l òu) 燥. 热(z ào) 骤.雨(zh òu) 窒.息(zh ì) 吹嘘. (x ū) 沥. 青(l ì) 荧.光(y íng) 轮廓.(ku ò) 猝.至(c ù) 炽.热(ch ì) 踱.步(du ó)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课标中两处提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容不作为考试容。” 由此可见,初中生学习文言文,重点在于背诵文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基本容,评价也以此为主。 (二)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处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第六单元全是古代诗文,都是描写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阅读这类诗文,可以使学生通过文字感受山水之美,提高欣赏和领悟文言山水美文的能力,冶热爱自然和祖国的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在培养学生欣赏和领悟写景美文上,《湖心亭看雪》上承《三峡》《答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相较于它之前的三篇文章,有以下特点:1、叙事与写景充分融合,更加情景交融,2、写景文中融入人的因素,情景人三者融合。 《湖心亭看雪》下启八年级下册的更加复杂的情景人交融的《小石潭记》《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相较于这三篇文章,它显得短小精悍,浅显易懂。《湖心亭看雪》的存在,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情景人三者充分融合的文章,更加容易学习八下这三篇文章的情感容和写作手法。 (三)学生分析 我班学生文言文基础比较薄弱,在文言文积累上存在不足,对于独立理解文言文有一定难度,所以学习文言文以教师讲解为主,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逐渐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容的讲解上,应以理解文章大意和掌握基本文言知识为主,不要涉及过多过深的知识。 (四)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能根据注释,准确翻译文章。 2、熟读文章,了解白描的手法,感悟西湖雪景的美。 2、反复品读课文,能理解岱的“痴”,能感悟到他的雅情雅趣和故国之思。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积累文言词语,能根据注释,准确翻译文章。 2、反复诵读课文,能理解岱的“痴”,能感悟到他的雅情雅趣和故国之思。 (六)教学用具 常规教具和多媒体等 二、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一段时间我们游过了郦道元的三峡之水,赏过了弘景的人间天堂,看过了东坡的月夜小景,观过了周密的钱塘江的潮,今天我们就随着岱,走进西湖的湖心亭,看看湖心亭的雪。 (二)明确学习目标 PPT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1、积累文言词语,能根据注释,准确翻译文章。

(完整word版)雨霖铃公开课教案(2)

《雨霖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 2.了解词牌“雨霖铃”; 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4.深刻体会《雨霖铃》“点染”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重点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点染”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去刺杀秦王时,荆轲高歌而去时所唱。 “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友人送别时的情景。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这是许浑在宣城谢公亭送别友人后写的诗。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今天我们再次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生命在演绎着悲欢与离合,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和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别离诗,感受别离诗的千种风情,它就是柳永的《雨霖铃》。 (二).词牌简介 《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作者在倾诉难以割舍的离愁中,同时也抒发了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所以深感前途黯然无色。通篇层层铺叙,上下阕通过衬托、点染,浑成一片。写景抒情都用白描,形容尽致。 (三).柳永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通晓乐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也有很大影响。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妓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 本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四).诵读指导 1.聆听录音,注意读音、停顿。 2.整体感知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

美丽的颜色教案

美丽的颜色教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美丽的颜色》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习居里夫妇高贵品格,从中得到有益启示,磨炼意志,热爱科学。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和他的丈夫是在哪里,用了多长时间,在如何艰难的环境里提取镭的,你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美丽的颜色》一探究竟吧!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简陋(lòu) 炽热(chì) 猝至(cù) 窒息(zhì) 吹嘘(xū) 沸腾(fèi) 咽喉(yān) 溶液(yè) 触目(chù) 踱步(duó) 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炽热:温度高,极热。 猝:突然。 窒息: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吹嘘:夸张地宣扬。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3.背景介绍 玛丽?居里(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着名科学家。1867年出生在波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因嫁给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故称居里夫人。1898年在和丈夫共同努力下,发现了新元素钋,同年又发现了镭。1903年居里夫妇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皮埃尔?居里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居里夫人接替丈夫的职位,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和法国科学院第一个女院士。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由于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这位充满了艰辛和荣誉的居里夫人最终因恶性贫血而去世。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交流点拨】本文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里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2.速读课文,居里夫妇是在哪儿发现镭的?他们工作的环境怎样? 【交流点拨】居里夫妇是在娄蒙路的棚屋里发现镭的。工作的环境非常艰苦,因为这是一个残破的小屋,棚顶是玻璃的,夏天燥热得像温室;冬天下雨的时候雨会落在地上,工作台上,下霜的时候,把人都冻僵了,同时还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另外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又极其简陋,没有排有害气体的“通风罩”等。 3.在从事镭和钋的化学离析工作中,居里夫人主要分工是什么?你觉得她的工作怎么样?

湖心亭看雪优秀教案

湖心亭看雪 张岱 一、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之“奇”(奇行、奇景、奇遇、奇人) 2. 学习了解“对面落笔”“白描”的写作手法。 3.体会本文作者独抱冰雪,孤高遗世的高洁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本文之“奇”。 难点:品味“奇”,体会作者情怀。 三、教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比较鉴赏法 四、学法: 1.诵读法 2.品味鉴赏 3.合作讨论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环节 (一)导入 苏轼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温柔缠绵;杨万里的心中有一个夏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红花别样红”,夏意浓浓。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和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诵读奇文 1.抽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交流,提高朗读水平。(先评价,后提意见)(评价内容:读音、句读、情感) 3.老师范读。 4.释疑解难:全班交流课文中词句方面的疑难。 5.展示重点词语,小组竞答。 是日更.定 (计时单位)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 上下一白. (白色) 强饮三大白.(酒杯) 上下一.白 (全) 客.此(客居) 焉.得(怎么能) 人鸟声俱绝.(消失) (三)踏字寻“奇” 接下来,我们将踏上寻“奇”之旅,文章第一段开头主要记叙作者出行,细细品味,这次出行有奇怪之处。所以老师将其概括为“奇行”,同学们还能概括出文章中其它的“奇”吗? 奇 行景遇人 1.品“奇”行 大雪三日,雪下了很久了,湖中人鸟声俱绝,冰天雪地,万籁无声(柳宗元《江雪》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苍茫孤冷)如果是寒假,你遇到这样的天气该做什么?晚上呢?独守家中,自有暖意驱寒,可作者却撑舟孤往,只想独抱冰雪。作者出行可谓是“奇”行。 2.赏“奇”景 学生齐读,教师点评。男女分角色朗读。 比较鉴赏 重点品味:“与”字,多余吗?去掉读感受如何?(生读品味)原文: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改为:天、云、山、水,上下一白 天地相连,合而为一,苍茫无垠,使人唯觉其大! 品量词:

《雨霖铃》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雨霖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 2.了解词牌“雨霖铃”; 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4.深刻体会《雨霖铃》“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清赵翼有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于是宋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宋词的风格比较 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柳永李清照) 二、作者简介: 柳永(约980--约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柳永因了这举第不进倍受打击,之后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门外。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 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感情真挚。《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板书:雨霖铃柳永) 三、词牌由来: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在皇鸾的金铃上。唐玄宗听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四、鉴赏分析:诵读词篇,感知课文。(朗读时请注意字音、停顿、情感) 1、学生朗读,专家朗诵,齐声朗读,并请用通俗的语言翻译这首词。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刚停歇。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夫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凝望,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美丽的颜色》含反思

小班教案《美丽的颜色》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大胆尝试,初步掌握涂刷的方法,巩固幼儿对红、橘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为自己的成功感到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美丽的颜色》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红、橘黄、绿三种颜色的认识。 2、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初步掌握涂刷的方法。 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为自己的成功感到快乐。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1、主色是红、橘黄、绿三色的玩具若干。 2、油画棒卡片纸若干,纸上用白色油画棒画有各种玩具的图案。 3、红、橘黄、绿色颜料,刷子、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玩具 1、出示玩具,请幼儿挑选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自由玩耍。在幼儿玩玩具的时候教师鼓励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引导幼儿观察玩具的颜色,进一步认识红颜色、橘黄色、绿颜色

指导语: (1)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漂亮玩具,让我们一起玩吧 (2)在玩的时候看一看你玩的是什么玩具?这个玩具是什么颜色的? 2、出示绿色的天线宝宝 指导语: (1)快看,谁来了? 它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 (2)看看自己手中的玩具,有没有和它一样颜色的? (3)谁拿的是红色(橘黄色)的玩具? 3、扩展幼儿思维,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指导语: 还有那些东西是绿色(红色)的? 二、游戏照相 指导语:大家做个小小摄影师,为玩具拍张照片吧! 三、洗照片 1、展示相片的底片(油画棒纸)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用形象的语言示范洗照片:小刷子,喝点水,放在纸上轻轻刷 用刷子蘸上颜料轻轻的在纸上来回的刷,全部刷满颜料后相片洗好了。 指导语:

12湖心亭看雪(优秀教学设计)

12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风格。把握文章的白描手法。 3.感受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白描手法的使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资料查阅法、类文对比法。 课前准备: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作者及其作品,对作者、课文有大概的了解。可查阅的图书有《晚明二十家小品》《明人小品集》《晚明小品文库》《明小品三百篇》《历代小品文精华鉴赏》《明清性灵小品》等。预习课文,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发现并提出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大家一定听说过,杭州西湖美景扬名天下,历代诗人写了大量诗词盛赞西湖景色。明代汪珂玉说:“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而清代文人张岱就是这样一位领略山水之绝的人。下面让我们欣赏他用清新淡雅的笔触写出的雪后西湖的奇景。 二、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89年),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官宦世家子弟,前半生过着封建士大夫的风流浪漫生活,晚年穷困潦倒,避居山中,仍然坚持著述。张岱爱好广泛,颇具审美情趣。喜欢游山逛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既懂音乐,又谙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相当深厚;喜欢收藏,鉴赏水平很高;又精通戏曲,编导评论都要求至善至美。他生于诗书礼仪之家,思想却自由散漫,淡泊功名。但他却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清兵南下后,他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披发入山”,表示对清统治者的不满与抗议,尽管布衣素食,甚至到了“断炊”地步,也不后悔。抚今追昔,颇有“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之感。于是他以追忆的方式,记叙早年的见闻,写成《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以及记录明代史事的《石匮书》,以寄托故国之思。 三、文本链接: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 四、整体感知课文: 1.请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请学生熟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 3.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到西湖的湖心亭看雪。 4.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地点——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两个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 五、课文精读: 1.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何作用? 本文开篇叙事,交代看雪的时间及背景,“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湖心亭看雪复习教案

29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情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和闲情雅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型:赏读课 教学方法:读读,说说,议议。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出哪些? 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随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欣赏雪景并体会作者情感。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作者简介: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

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 1.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注音: 崇祯(chóng zhēn) 更(gēng)定毳(cuì)衣雾凇(sōng) 沆(hàng)砀(dàng)毡(zhān)更(gèng)有此人喃喃(nán) 2.学生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 (2)教师提示下列词语,学生试译,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 是日更定:是,这。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从晚上八算起。定,开始. 余挐一小舟:撑,划。 拥毳衣炉火:毳,鸟兽的细毛。毳衣,毛皮衣。 雾凇沆砀: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冰花一片弥漫。 上下一白:全白。(比较这里的“一”和“湖心亭一点”的“一”的区别。) 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痕:指斑迹,迹印。 一芥(jiè):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还。 客此:在此地客居。客,客居,作动词用。 及下船:等到。 (3)试译下列文句,突破难点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B、拥毳衣炉火 C、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D、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 E、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F、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学生齐读课文,加深理解。 (5)请同学试译课文,如果还有不清楚的,可举手提问或同学讨论;如无太多疑问,则请同学试译段落(可直译,可意译),其他同学评价。

《雨霖铃》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教学文案

《雨霖铃》公开课一 等奖教案

雨霖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 2.了解词牌“雨霖铃”; 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4.深刻体会《雨霖铃》“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清赵翼有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于是宋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宋词的风格比较 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柳永李清照) 二、作者简介: 柳永 (约980--约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柳永因了这举第不进倍受打击,之后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门外。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 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感情真挚。《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板书:雨霖铃柳永)

小班优质课教案一等奖 3荷花3,省一等奖优质课,第3位老师,教案

小班优质课教案一等奖 3荷花3,省一等奖优质课,第3位老师,教案 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二、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教学重点: 一、理解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体会“冒”字的精妙。二、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教学难点:理解“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等句的意思。一、激趣导入,触发语感1、课件出示描写花的成语,促进积累。2、欣赏荷花图片,用一个词来形容所看到的荷花。3、揭示课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勾画出自己认为最能体现荷花美的句子,并多读几遍。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一)全班交流:把你认为最能体现荷花美的句子读给我们听听。1、“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1)指名读。(2)指导朗读。(3)挑战读。(4)女生加上动作

读。2、“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1)指导朗读。想象我们吃饱饭的时候,那是什么感觉?(2)范读。(3)男生表演读。 3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1)指名读。(2)齐读。 4.“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1)什么叫“挨挨挤挤”?同桌之间做一个挨挨挤挤的动作。你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什么?(2)“挨”还有一个读音,你知道吗?(3)你还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荷叶的多?除了荷叶的多和密,你还体会到荷叶的什么特点?(4)谁能读出荷叶的大、多、密来?(5)齐读。5、“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1)默读课文,思考:“冒”字还能换成什么字?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怎样的长出来才叫冒出来?(2)交流以上问题。(3)你从中体会到荷花的什么心情?(4)(出示课件,随着音乐教师解说)它们仿佛想干什么?6、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二)体会第三段1、荷花的形象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淡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于是,面对这满池的荷花,作者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把这一池的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孩子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2、让我们一起与大自然对话,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最后一句)(三)体会

《美丽的颜色》教案

漳州正兴学校2017-2018学年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教案课题《美丽的颜色》 教学目标1.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习居里夫妇高贵品格,从中得到有益启示,磨炼意志,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1.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2.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1.学习居里夫妇高贵品格,从中得到有益启示,磨炼意志,热爱科学。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一、导入新课 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的科学家居 里夫人和他的丈夫是在哪里,用了多长时间,在如何艰难的环境 里提取镭的,你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美丽的颜色》一探 究竟吧! 二、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投影或板书) 简陋(lòu)炽热(chì) 猝至(cù) 窒息(zhì) 吹嘘(xū) 沸腾(fèi) 咽喉(yān) 溶液(yè) 触目(chù) 踱步(duó) 2.解释词语(投影或板书) 炽热:温度高,极热。 猝:突然。 窒息: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吹嘘:夸张地宣扬。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三、整体感知课文 (一)背景介绍 玛丽?居里(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著名科学家。1867年出生在波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因嫁给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故称居里夫人。1898年在和丈夫共同努力下,发现了新元素钋,同年又发现了镭。1903年居里夫妇共同获得了诺贝复习旧知导入 新课 学生拼读 资料助读 吸引学生的额 阅读兴趣 掌握生字生词

《湖心亭看雪》优质课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执教:严沁雯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汇,力求当堂背诵; 2、品位雪后西湖的美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探究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感受作者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精神世界,把握写景抒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最美在西湖。许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摹了西湖春夏的美。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明艳妖娆的西湖,白居易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杨柳依依生机盎然的西湖。那么,寒冬大雪后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感受张岱的一片痴心。(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作品 指明学生介绍书中注释一: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三、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自由读课文,结合文下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小组交流、解决疑难。 3、小组汇报,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 4、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四、再读课文,解读痴人 1、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评价张岱。 2、指名读第一段。你发现张岱有哪些“痴”的表现?在文中找出句子。 (1)“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 明确:天寒地冻,人和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字一词多义拓展。 课本附录了柳宗元的诗《江雪》,看一看哪个句子和课文的意境相似?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独往湖心亭看雪”(翻译),“独”字表现出他的遗世独立; 张岱说是独往,真的是一人去的吗?有没有同行的人? 明确:舟子只是撑船的随从,不是看雪人,不能说同往看雪。表现出张岱很清高,孤傲,不愿与舟子为伍。

湖心亭看雪公开课详细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学流程 导入:杭州西湖,作为千古名胜,自古以来就获得无数文人的赞美。白居易用“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出了春天里生机勃勃的西湖,杨万里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出了夏天里妖娆妩媚的西湖,孙锐用“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写出了秋天里如画般的西湖。有人说,西湖是“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乾隆五年的那场大雪,因了文学的魅力而经久不化。今天我们就跟着清代文人张岱的脚步,去赏一赏冬天里如梦幻般的西湖——今天我们就学《湖心亭看雪》(板书题目《湖心亭看雪》张岱) 过程: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全班齐读) 学习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2、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怀。 一、自学检测 同学们在自学的过程中还有遗留没解决的问题吗?还有问题吗,没有问题我们就开始检测。 现在开始字词读音的检测,我们开火车检测,每位同学读两个:

毳( ) 衣雾凇( ) 沆( )砀( )铺毡( )更( ) 定.. 崇( )祯( )更( )有此人强( )饮Ch óng zh ēn cuìs ōng hàng dàng g ēng zh ān gèng qi ǎng 比一比 1、余挐一小舟(撑,划) 3、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2、上下一白。 4、长堤一痕(全白)(一道痕迹) 一、请说出下列带横线的字词的意思。 5、与余舟一芥 6、及下船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好,我们在疏通文意后,把课文齐读一遍(齐读) 好,同学们读的非常流利,但是同学们想声情并茂的读课文,就要先把握文章的基调,这需要以理解文章的内容为基础。下面听视频范读,大家在听的时候,要注意朗读的读音、断句及语气,并且边听边想,在文中找出一个最恰当的字来评价张岱。 下面我们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个字来评价作者张岱。你认为哪个字合适,说出观点。 自学指导 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痴? (独立思考1分钟后大胆举手发表你的见解) 二、咬文嚼字品痴行

最新《雨霖铃》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雨霖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 2.了解词牌“雨霖铃”; 3.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 4.深刻体会《雨霖铃》“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读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 2.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1.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 2.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清赵翼有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于是宋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宋词的风格比较

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 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柳永李清照) 二、作者简介: 柳永(约980--约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柳永因了这举第不进倍受打击,之后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门外。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 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感情真挚。《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板书:雨霖铃柳永) 三、词牌由来: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在皇鸾的金铃上。唐玄宗听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四、鉴赏分析:诵读词篇,感知课文。(朗读时请注意字音、停顿、情感) 1、学生朗读,专家朗诵,齐声朗读,并请用通俗的语言翻译这首词。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刚停歇。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夫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凝望,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在杨柳岸边,对着凄冷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纵然我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2、内容把握 上片: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下片:离别后的孤寂伤感(板书) 3、分析鉴赏(关键词:意象意境修辞表现手法情景关系) ①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板书:寒蝉-悲凉,长亭-离别,骤雨-凄冷,烘托浓重的凄凉气氛,奠定全词伤感的基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