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123物质的比热容课后作业2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123物质的比热容课后作业2苏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123物质的比热容课后作业2苏科版

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

一、课前预习:

1.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吸收的热量:Q吸= ;

当温度降低时,物体放出的热量:Q放= 。

2.海风的形成:白天,陆地比大海升温,地面附近密度较小的热空气,海面冷空气就会来补充,于是冷空气沿海面吹向陆地,形成海风。

3.陆风的形成:夜晚,陆地比大海降温,海面的空气,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就会来补充,于是冷空气沿地面吹向大海,形成陆风。

二、课后巩固:

1.铁比铜的比热容大,它表示在质量相同及温度变化相同的条件下,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比铜;在质量相同及吸热或放热相同的情况下,铜的温度变化比铁。

2.质量为200g的沙子,吸收了9.2×103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了50℃,则沙子的比热容为J/(kg?℃),其物理意义是

炎炎夏季,都市气温往往比郊外要高3℃~5℃,这就是热岛效应,人们修建人工湖、喷水池,主要利用水的大来调节气温.园丁小区喷水池内有5t水,水温升高2℃吸收的热量是J.3.净含量为350mL(lmL=1×10-6m3)的瓶装饮用纯净水的质量为 kg.若将其放入冰箱冷藏,温度降低了20℃,则水放出的热量为 J。已知水的密度ρ水

=1.0×103kg/m3,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4.如图是刘星在“十一”假期探究“海水和海滩的温度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画的一张示意图.根据图给的

信息,刘星观察的时间是(选填“中午”

或“夜晚”)。

5.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2∶3,升高的温度之比为1∶2,则甲、乙两个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6. 两个铝块的质量之比为1:4,升高的温度之比是2:1,则两铝块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吸收

的热量之比为______.

7.水稻是喜温植物,春季育秧时,通常向秧田灌水,将水放出(早晨/傍晚),以防霜冻.隐

含的物理知识是,水的______较大.如果某秧田中水的温度降低了2℃,放出了3.36×107 J 的

热量,则该秧田内水的1质量为 Kg

8.初温相同的甲、乙两铁块,甲的质量是乙的3倍,使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立即接触,则()

A. 热量从甲传到乙

B. 热量从乙传到甲

C. 甲、乙之间无热传递发生

D. 温度由乙传到甲

9.质量均为1kg的铝块、铅块、水银和水(C水>C铝>C水银>C铅),将铝块和水银的温度从10℃加热到20℃,铅块和水的温度从40℃加热到50℃,则吸热最多的是()

A.铅 B.水 C.铝 D.水银

10.水的比热容大于酒精的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升高相同温度的水和酒精,吸热多的质量一定大

B.初温相同的水和酒精吸收相等的热量,水的末温一定低

C.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放出相等的热量,水降低的温度一定少

D.放出相等热量的水和酒精降低相同的温度,水的质量一定大

11.下列说法中,能反映物体放出热量多少跟物体降低温度有关的是()

A.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B.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

C.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

D.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12.质量相等的某种液体和水在降低相同温度时,放出的热量之比为1∶2,则该液体的比热容与水的比热容的关系是()

A.C液=1/2C水B.C液=C水C.C液=2C水D.无法确定

13.将温度和质量均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冷却,当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彼此接触,则()(C铁>C铜)

A.它们之间不发生热传递

B.热量会从铁传到铜

C.热量会从铜传到铁

D.无法确定热传递的情况

14.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

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1)根据图像,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

正确?。请说明理由

(2)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的吸热能力强些。

(3)如果甲的比热容是1.8×103 J/(kg?℃),则乙的比热容是多大?

15.把质量为200g的铅块加热到98℃,然后投进温度为12℃,质量为80g的水里,最后铅和水的温度相同,都是18℃求:

(1)在此过程中铅块放出的热量

(2)水吸收的热量

(3)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说出原因.[c铅=0.13×103J/(kg?℃),c水=4.2×103J/(kg?℃)]

16.在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400g、温度为55℃的水,吸收8.4×104 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多少摄氏度?(C水=4.2×103 J/(kg?℃))

17. 有一电热水壶的容积是5×10-3m3,装满水时水的质量为多少千克?若水的初温度是20℃,将

这些水加热到80℃,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焦耳?这些热量就等于电热水壶所放出的热量吗?[ρ水=1.0×103 kg/m3C水=4.2×103J/(kg?℃)].

18. 由实验测量可知,质量是100g、初温是24℃的实心金属球吸收2.3×103J的热量后,温度升高

到74℃,则该球的比热容是多少?查表可知这种金属可能是什么物质?

123章电路理论习题

复习思考题(第1章) 1-1 根据图1-42所示参考方向和数值确定各元件的电流和电压的实际方向,计算各元件的功率并说明元件是吸收功率还是发出功率。 (a) (b) (c) (d) 图1-42 题1-1的图 1-2 在图1-43所示电路中 (1)元件A吸收10W功率,求其电压U a; (2)元件C吸收-10W功率,求其电流i c; (3)元件E发出10W功率,求其电流i e; (4)元件G发出10mW功率,求其电流i g; (1) (2) (3) (4) 图1-43 题1-2的图 1-3 电路如图1-44所示,求各电路中所标出的未知量u、i、R 或P的值。 图1-44 题1-3的图 1-4 已知电容元件电压u的波形如图题1-45(b)所示,(1)试求i(t)并绘出波形图;(2)若已知的是其电流i的波形如图题1-45(c),所示设u(0)= 0V,试求u(t),(0 t),并绘出波形图

图1-45 题1-4的图 1-5 一个自感为0.5 H 的电感元件,当其中流过变化率为s /A 20=dt di 的电流时, 该元件的端电压应为多少?若电流的变化率为 s /A 20-=dt di ,此元件的端电压有何改变? 1-6 直流电路如图1-46所示,,求电感电流和电容电压。 图1-46 题1-6的图 1-7 求题1-47图中的电感电压u L (t )和电流源的端电压u (t )。 图1-1 题1-7的图 1-8 图1-48所示各电路中的电源对外部是提供功率还是吸收功率?其功率为多少? 图1-48 题1-8的图

1-9 (1)求图题1-49(a)电路中受控电压源的端电压和它的功率;(2)求图题1-49(b)电路中受控电流源的电流和它的功率。 图1-49 题1-9的图 1-10 求图1-50所示电路中电压U s 和电流I 。 图1-50 题1-10的图 1-11 求图1-51所示电路中的电压1u 和1i 。 2A 图1-51 题1-11的图 1-12 求图1-52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 3 i u 图1-52 题1-12的图

苏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 (一) 简单机械 1.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 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 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 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 2) 3. 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 1L 1=F 2L 2 或写成 2112L L F F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 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 1>L 2,平衡时F 1F 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 1=L 2,平衡时F 1=F 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 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6.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和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 即: F= 1 n (G 物+G 动) 8.距离关系:S=nS 0 S-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S 0-重物移动的距离; n-绕过动滑轮和系在动滑轮轴框上的绳子的股数 (二) 机械功和机械能 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物体受到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 功的定义: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 3. 功的公式:功=力×距离;W=Fs ;单位:W →焦;F →牛顿;s →米。 1焦=1牛·米.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课时数NO : 教学 内容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课题第一课时:认识杠杆课型:新授课 程 标 准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 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2.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3. 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熟悉有关杠杆的名称:支点. 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通过实际应用理解并体会杠杆的作用。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1.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学物理是有用的。 2.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3.从伟大科学家的身上,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 重点 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认出杠杆。 2.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 教学 难点 1.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2.通过实际应用理解并体会杠杆的作用。 教具 学具 指甲剪、剪刀、筷子、啤酒扳手等 学习内容.过程安排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订栏 一、激发兴趣 师: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有一句名 言,说如果给他一根硬棒和一个支点他可以撬 动整个地球。经科学研究证明,他办不到这件 事,但他讲的这个道理是正确的,只是他无法 在他有限的生命里走完硬棒另一端的路程。那 么他所说的硬棒到底有多厉害!愿和我一起来 探究它的奥秘吗? 1.出示应用杠杆的一系列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能 发现什么? 不论学生发现什么都应予以肯定,积极 鼓励学生寻找各图之间的共性或图与图之间的 共性。 2.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杠杆的共性。 ○1都有一个共同的可以转动的固定点。 聆听 思考 观察 思考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数学物理方法123章作业解答

另:()y x u u ,=,()y x v v ,=,?? ?==? ρ?ρsin ,cos y x ? ?ρ ρ ρ sin cos y u x u y y u x x u u ??+ ??= ????+ ????= ?? ρ ?????ρ?ρρ??ρ? ρ??= ??+ ??= ??+ ??- =??? ? ????+-??=???? ??????+????= ??u x u y u y v x v y v x v y y v x x v v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111 ? ?ρ ρ ρ sin cos y v x v y y v x x v v ??+ ??= ????+ ????= ?? ρ ?????ρ?ρρ??ρ? ρ??- =??- ??- =??+ ??- =??? ? ????+-??=???? ??????+????= ??v x v y v y u x u y u x u y y u x x u u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111 所以,有 ?????? ???-=????=??ρ?ρ?ρρv u v u 11 第18页 第2题

第27页 指出下列多值函数的支点及其阶。 (1) ) (a z - 解:根式的可能支点是∞点和根式内多项式的零点,现在来逐个考察这些点的性质。 ① a z =:在此点的邻域内任取一点 1 11φρi e a z +=(11 <<ρ),则有 2 11)(φ φ ρρi i e e a z = = - 当保持 1ρ不变 π φφ211+→(绕 a z =一周)时,有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科版九年级(上)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8分) 1.“神舟五号”载入飞船成功地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神舟五号”在上升过程中,若以“神舟五号”为参照物,则宇航员杨利伟是 的。假如你和杨利伟在太空中合作,你应该通过 和他进行交谈。为了使快速降落的返回舱安全着陆,在距离地面的一定高度,点燃反推火箭发动机向下喷出高温、高压气体,从开始喷气到安全着陆,返回舱的动能 ,重力势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如图所示的轻质杠杆,AO 小于BO 。在A 、B 两端悬挂重物G 1和G 2后杠杆平衡。若将G 1和G 2同时向支点O 移动相同的距离,则杠杆 端向下倾斜。 3.热机是将 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如图所示是热机的 冲程;热机工作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有 (填一种污染)。 4.一台液压起重机在10s 内把一辆重为15 000N 的汽车举高了2m ,起重机对汽车做了_________J 的功,功率是_________ W 。 5.按图将电池、灯泡、导线连接起来,再依次把铅笔芯 (碳棒)、塑料棒、玻璃棒、橡胶棒接到A 、B 之间,其中能使灯泡发光的是 。 6.小红做实验时,把一盏灯两端的电压从4V 增加到6V ,通过它的电流将从0.5A 增加到_______A ,这盏灯的阻值为 · 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恒定不变,当开关S 闭合后,电流表的示数将 ,电压表的示数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2 V 保持不变,电阻R 1=5Ω,R 2=10Ω,当开关S 断开时,电流表A 1的示数是 A ;当开关S 闭合时,电流表A 2的示数是 A . 第2题 第3题 第5题

定额作业答案(修改)123

《定额运用》作业 1、有段路堤工程17500米3(属三级公路),需要人工挖运进行填筑(手推车、普通土),平均运距为154米,并要求人工夯实,请确定其预算定额。 解:1、定额表号:[10-1-1-7-1],[9-1-1-6-2+5×13] 及节说明8 2、人工定额:[181.1×1.05+7.3×13 ×1.08+151.8]×17.5=7777。83(工日) 3、基价:[8910×1.05+359×13×1.08 +7469]×17.5=382635 (元) 2、0.6m3挖掘机挖装土方,75KW推土机清理余土。土方工程量为1050 m3其中部分机械达不到需由人工完成,其工程量为50 m3,土质为普遍土,请确定其预算定额。 解: 1、定额表号:[12-1-1-9-2] [9-1-1-6-2] 及节说明3 2、人工定额:4.5+181.1×1.15×50/1000=14.91(工日) 3、机械定额:75kw以内履带式推土机:0.72台班 0.6m3以内履带式单斗挖掘机 3.37台班 4、基价:2348+8910×1.15×50/1000=2860(元) 3某段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86000米2,其设计要求:厚度为24厘米,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 35,水泥等级42.5,要求施工时采用摊铺机铺筑(滑模式),交通不能中断,其行车密度为1500次昼夜,请确定其预算定额。 解:1、定额表号:[172-2-2-17-5+6×4] [1011-(二)、2-25] 2、人工定额:人工:(50.1+1.5×4)×86=4824.6(工日) 3、材料定额:锯材:0.001×86=0.086 (m3) 型钢:0.001t×86=0.086(t) 42.5级水泥:0.372×(204+10.2×4)×86=7831.64(t) 石油沥青:(0.138+0.006×4)×86=13.932(t) 煤:(0.028+0.001×4)×86=2.752(t) 水:(31+2×4)×86=3354 (m3) 中(粗)砂:0.46×(204+10.2×4)×86=9684.29 (m3) 碎石:0.83×(204+10.2×4)×86=17473.82( m3) 其他材料费:(304.1+5×4)×86=27873(元) 4、机械定额:3 m3以内轮胎式装载机:(0.9+0.05×4)×86=94.6(台班) 滑模式水泥混凝土摊铺机:(0.37+0.02×4)×86=38.7(台班) 混凝土刻纹机:8.91×86=66.26(台班) 混凝土切缝机:3.82×86=328.52(台班) 6 m3以内混凝土搅拌运输车:(2.74+0.14×4)×86=283.8(台班) 60 m3/h以内混凝土搅拌站:(0.67+0.03×4)×86=67.94(台班) 6000L以内洒水汽车:1.9×86=163.4(台班) 5、基价:(52519+2403×4)×86+7831.64×350-(76.908+3.845×4)×86×320+ [(9684.288-(93.84+4.69×4)×86]×60+[(17473.824-(169.32+8.47 ×4×86)]×55=5544540(元)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 物理 九年级上册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一、杠杆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可以是任意形状的,不一定是直的)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方向判断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PS :分析:P3 螺丝刀撬图钉、P8羊角锤。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 1L 1 = F 2L 2) 省力杠杆(费距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 费力杠杆(省距离):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举例) (例题讲解、解题格式注意)——P8 Q2 二、滑轮——绕轴能转动的轮子——杠杆的变形。 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等臂杠杆(动阻力相等,可改变动力的方向) 动滑轮:轴的位置随被拉的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支点在一侧的不等臂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使用时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可以改变动力方向)。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两种绳子绕法 用滑轮组起吊重物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物体,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几。 F=(G+G 动)/n n 是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 三、功——无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例题) 功(机械功):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做功的两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公式:W=FS 单位:J ) 四、功率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公式: P=W/t 单位:W 五、机械效率(实验) 1.有用功:为达到目的必须做的功。 2.额外功:为达到目的不需要做但不得不做的功。 一点、二力、二臂 F 2 1 2 F 1 F 2 l 2 l 1 O F 1 F 2 O l1 l2

123章C语言习题(答案)

211、一个算法应该具有"确定性"等5个特性,下面对另外4个特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b A)有零个或多个输入 B)有零个或多个输出 C)有穷性 D)可行性 313、以下符合C语言语法的实型常量是(c) A)1.2E0.5 B)3.14.159E C).5E-3 D)E15 314、以下4组用户定义标识符中,全部合法的一组是(a) A)_main B)If C)txt D)int enclude -max REAL k_2 sin turbo 3COM _001 11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 A)C程序中注释部分可以出现在程序中任意合适的地方 B)花括号"{"和"}"只能作为函数体的定界符 C)构成C程序的基本单位是函数,所有函数名都可以由用户命名 D)分号是C语句之间的分隔符,不是语句的一部分 312)以下选项中可作为C语言合法整数的是C A)10110B B)0386 C )0Xffa D)x2a2 313)以下不能定义为用户标识符的是D A)scanf B)Void C)_3com_ D)int 325)已定义ch为字符型变量,以下赋值语句中错误的是A A)ch='\'; B)ch=62+3; C)ch=NUL L; D)ch='\xaa'; 1(11)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C A) C语言比其他语言高级 B) C语言可以不用编译就能被计算机识别执行 C) C语言以接近英语国家的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作为语言的表达形式 D) C语言出现的最晚、具有其他语言的一切优点 2(12) C语言中用于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是A A) 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B) if、switch、break C) for、while、do-while D) if、for、continue 1(13) 在一个C语言程序中B A) main函数必须出现在所有函数之前 B) main函数可以在任何地方出现 C) main函数必须出现在所有函数之后 D) main函数必须出现在固定位置 3(1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D A) C语言中既有逻辑类型也有集合类型 B) C语言中没有逻辑类型但有集合类型 C) C语言中有逻辑类型但没有集合类型

(完整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梳理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一、杠杆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可以是任意形状的,不一定是直的)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方向判断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支点、动力、阻力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 1L 1= F 2L 2) 省力杠杆(费距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 费力杠杆(省距离):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举例) 二、滑轮——绕轴能转动的轮子——杠杆的变形。 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等臂杠杆(动阻力相等,可改变动力的方向) 动滑轮:轴的位置随被拉的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支点在一侧的不等臂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使用时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可以改变动力方向)。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两种绳子绕法 用滑轮组起吊重物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物体,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几。 F=(G+G 动)/n n 是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 三、功——无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 功(机械功):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做功的两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公式:W=FS 单位:J ) 四、功率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公式: P=W/t P=FV 单位:W 五、机械效率(实验) 1 2 L 1 L 2 F 1 F 2 l 2 l 1 O F 1 F 2 O l1 l2

金融风险课后习题整理123章

第一章 1.简述金融风险含义的含义、特点和主要类型 金融风险是指金融变量的变动所引起的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正收益也有可能是风险、不确定性即是风险、方差度量法度量) 金融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客观性,主观性,叠加性和累积性,消极性和积极性并存的特点。 金融风险的类型:按照能否分散,可以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按照会计标准,能分为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按照驱动因素,能分为市场风险、信用分析、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其他风险(经营、国家、关联风险)等。 2.试对金融风险的诱因和有可能导致的经济结果进行阐释和分析 诱因:未来收益有可能受金融变量变动影响的那部分资产组合的资金头寸称为风险暴露。金融风险来源于风险暴露以及影响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的金融变量变动的不确定性。(暴露是风险资产的一种状态。风险是可能性)。不确定是金融风险产生的根源(内在和外在即非系统和系统) 可能导致的结果:金融风险利弊共存,不良影响有:(1)可能会给微观经济主体带来直接或潜在的经济损失。(2)影响投资者的预期收益。(3)增大了交易和经营管理成本(4)可能会降低部门生产率和资金利用率。(5)可能会引起一国经济增长、消费水平和投资水平的下降。(6)影响一国的国际收支。(7)可能会造成产业结构部合理,社会生产力水平下降,甚至引起金融市场秩序混乱,对经济产生严重破坏。(8)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产生重大影响。(4个微观,4个宏观) 3.辨析金融风险与预期损失、未预期损失、经济资本、监管资本之间的关系 金融风险的经济资本是与金融机构实际承担的风险直接对应、并随着机构实际承担的风险大小而变化的资本,是由金融机构基于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理念对风险、收益、资本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所确定的。 金融风险的监管资本是指监管部门针对有可能发生的风险而要求金融机构必须备足的资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预期损失是实现可以预计的平均损失,一般视为金融机构的业务成本之一,以计提准备

第123章个人作业答案

第123章个人作业答案

管理会计作业 第一章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教材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 第一部分客观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管理会计又称作( A )。 A.内部会计 B.责任会计 C.控制会计 D.财务会计 2、现代管理会计是以( A )为核心的。 A.预测决策会计 B.责任会计 C.控制会计 D.成本会计 3、管理会计在主体范围上( A )。A.分为多个层次 B.只有一个层次 C.不以企业内部责任单位为主体 D.与财务会计一样 4、在现代企业会计系统中,管理会计又可称为( C )。 A、算呆账的报账型会计 B、外部会计 C、算活账的经营型会计 D、责任会计 (二)多项选择题 1、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可以是( ABCD )。

A.企业 B.车间 C.个人D.分公司 2、管理会计基本内容包括( ABCD )。 A.规划会计 B.决策会计 C.控制会计 D.业绩评价会计 3、下列各项中,属于现代管理会计内容的有( ABC )。 A.预测决策会计 B.规划控制会计 C.责任会计 D.预算会计 (三)判断题 1、既然企业会计中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那么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同样适用于管理会计。 (错) 第二部分计算分析题(本章无) 第二章管理会计基本方法之一—变动成本法 第三章管理会计基本方法之二—变动成本法 (教材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第三章变动成本法、第四章本量利分析原理中贡献边际概念) 第一部分客观试题之一——成本性态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为排除业务量因素的影响,在管理会计中反映变动成本水平的指标一般是( B )。A.变动成本总额 B.单位变动成本 C.变动成本的总额与单位额 D.变动成本率 2、固定成本是指业务量在( A )内变动,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精选试卷(提升篇)(Word版 含解析)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精选试卷(提升篇)(Word版含解 析)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小军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物重G/N 绳自由端的 拉力F/N 钩码上升的 高度h/cm 绳自由端移 动的距离 s/cm 机械效率η/% 1 1.00.51030 2 2.00.951574.1 (1)根据记录表格中提供的信息,组装图中小军使用的滑轮组______; (2)根据给出的实验数据,计算出第一次的机械效率并填入表格中______;(结果保留三位 有效数字) (3)同一个滑轮组,在两次实验过程中机械效率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 【答案】 66.7 两次提升的物重不同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当钩码上升的高度为10cm时,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30cm,则绳子承担重物的段数 30cm 3 10cm s n h === 绳子的段数是奇数,从动滑轮开始绕起,如图所示

(2)[2]第一次的机械效率 1 1 11 1 1N0.1m 100%100%100%66.7% 0.5N0.3m W G h W F s η ? =?=?=?≈ ? 有1有1 总 (3)[3]实验中两次测得的机械效率使用的是同一个滑轮组,即绳重、摩擦、滑轮重是相同的,所以导致机械效率不同主要原因是两次提升的物重不同。 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将杠杆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左端下沉,此时应将杠杆两侧的螺母同时向_____ (2)如图甲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杠杆两侧各去掉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将______ (3)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如图丙,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 (4)请在图丙中画出拉力F′的力臂l。________ 【答案】右逆时针变大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杠杆左端下沉,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2)[2]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杠杆一个小格代表l,如果在图中杠杆两侧各去掉一个相同

微机原理功课参考答案123章

微机原理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次:P16 3,4,5,7 1.3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答: 参考P5 1.4 典型微机有哪三大总线?它们传送的是什么信息? 答: 有数据总线(DB,双向,传送数据),地址总线(AB,单向,传送CPU要访问的内存单元地址或IO端口的端口号),控制总线(CB,双向,传送总线控制信息)。 1.5 什么叫微处理器?什么叫微型计算机?什么叫微型计算机系统?三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 微型计算机系统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系统。微处理器即CPU,是一片主要包含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和总线访问逻辑电路的芯片;微型计算机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配上存储器(ROM、RAM)、I/O接口电路及系统总线等所组成的计算机;以微型计算机为中心,配以相应的外围设备以及控制微型计算机工作的软件,就构成了完整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1.7 试用示意图说明内存单元的地址和内存单元的内容,二者有何联系和区别? 答: 内存单元、内存单元的地址、内存单元的内容---这三个名词可类比为:房子、房子的地址、房子里住的人。也就是说,内存单元是物理器件,8086CPU有二十根地址线,最多可访问1M(2^20)个内存单元。内存单元按顺序被分配一个地址---第一个单元:0,第二个单元:1...最后一个单元:FFFFFH(或1048575D)。每个内存单元可存储一个字节的数据。图略,参考P7。 第二次作业:P54 1,2,3,6,7,9,11,13 2.1 8086从功能上分为哪两个部件?每个工作部件的功能、组成和特点分别是什么? 答: 分为执行部件(EU)和总线功能部件(BIU)两部分。 EU功能:执行算术/逻辑命令。 BIU功能:访问内存或I/O端口,从中读/写数据和读指令。 EU组成:ALU、EU控制器、寄存器组(通用、指针变址、标志) BIU组成:指令队列、总线控制逻辑、物理地址生成逻辑(地址加法器、段寄存器、IP) EU、BIU的特点和更详细的功能说明:参考P19。 2.2 8086中有几个通用寄存器,有几个变址寄存器,有几个地址指针寄存器?它们中通常哪几个寄存器可作为地址寄存器使用?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梳理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 一、杠杆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可以是任意形状的,不一定是直的)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方向判断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支点、动力、阻力作用点都在杠杆上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杠杆原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 1L 1 = F 2 L 2 ) 省力杠杆(费距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 费力杠杆(省距离):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举例) 二、滑轮——绕轴能转动的轮子——杠杆的变形。 定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等臂杠杆(动阻力相等,可改变动力的方向)动滑轮:轴的位置随被拉的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支点在一侧的不等臂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使用时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可以改变动力方向)。 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既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两种绳子绕法

用滑轮组起吊重物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物体,提起物体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几。 F=(G+G 动)/n n 是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段数 三、功——无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 功(机械功):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的乘积。 做功的两要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公式:W=FS 单位:J ) 四、功率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公式: P=W/t P=FV 单位:W 五、机械效率(实验) 1.有用功:为达到目的必须做的功。 2.额外功:为达到目的不需要做但不得不做的功。 3.总功:为达到目的实际做的功W 总= W 有+W 额。(有用功小于总功,因此机械效率小于百分之一百) 4.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η= W 有/ W 总。 5、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重、滑轮自重、绳的摩擦有关,与提升高度、提升速度与绕线方式无关。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光滑程度、倾斜程度有关。 轮轴的轮越大、轴越细,轮轴的机械效率越大。 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 一、 动能、势能、机械能 动能:运动着的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那么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这种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的动能越大,它对其他物体所做的功就越多。 F 1 F 2 l 2 l 1 O F 1 F 2 O l 1 l 2

123章习题

第一、二、三章练习题 第一章 一、判断 1.When dealing in international trade (exporting and importing), a businessman has to face a variety of conditions which differ from those to which he has grown accustomed in the domestic trade. ( ) 二、翻译题 trade barriers benefits acquisition Purchasing power Domestic markets investment breach of contract Resource acquisition diversification joint ventures Visible trade expand sales 三、论述题 你认为国际贸易中会有哪些风险,你将如何化解或者规避这些风险? 第二章 一、判断题 1.According to the CISG, once the offerer stipulates the validity on the offer ,the offerer can still cancel the offer . () 2. Offer and acceptance are two indispensable links for reaching an agreement and concluding a contract. ( ) 3. During the negotiation , the offer is made by seller and acceptance is made by buyer . () 4. Enquiry, offer and acceptance are indispensable part of a negotiation . () 5.If an offer remarks "irrevocable",it means the offeror has no right to withdraw the offer . () 6. An advertisement on paper is an effective offer . ()

信号与系统123章习题课

123习题课 一、计算下列积分或和: (1)?∞-∞= +dt t t) 2 ( )2 (2δ 4 (2)?-∞= ' - t dx x x) ( ) 1(δ δ(t)+ε(t) (3) = - ?-τ τ δd) 2 1 1( 6 2t 2ε(t) (4)∑ -∞ = = - k n n) 2(δ ε(k-2) (5) 2∑∞ -∞ = = - + - k k k k)1 ( )5 4 (2δ 2 (6) = - + ? - -t t t t d )] 5.0 1( )(' [ e 1 3 2δ δ ____2___ 复合 二、试确定下列信号周期: (1)f(t)=3cos(4t+π/3) (A) 2π (B) π (C) π/2 (D) 2/π (2)f(k)=2cos( π/4*k)+sin( π/8*k)+sin( π/2*k) (A) 8 (B) 16 (C) 2 (D) 4 三、(1)已知f(t)的波形如图所示,

画出 [] )21(d d t f t - 的波形。 -2 2 2 4f (t )t (2)已知f(–2t+1)波形如图所示,试画出f(t)的波形。 f (-2t +1)(2) 10.5-0.51t o -1 四、用下列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为线性时变系统是 (A) y"(t) + 2y ' (t) y(t) = 2 f (t) (B) y"(t) + 2y ' (t)+ y(t) = 2 f (1-t) (C) y"(t) + 2 y ' (t)+ 5y(t) = 2 f 2(2 t) (D) y"(t) + 2y'(t)+ y(t) = 2 f (t -1)

管理会计123章练习题

第一章总论 ■主要知识点 1、管理会计的职能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3、管理会计的内容 ■本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对立概念而存在的是() A.现代会计 B.企业会计 C.管理会计 D.管理会计学 2、能够作为管理会计原始雏形的标志之一,是于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 A.责任会计 B.预测决策会计 C.科学管理理论 D.标准成本计算制度 3、划分传统管理会计和现代管理会计两个阶段的时间标志是 ( ) A.19世纪90年代 B.20世纪20年代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 4、下列会计子系统中,能够履行管理会计“考核评价经营业绩”职能的是() A.预测决策会计 B.规划控制会计 C.对外报告会计 D.责任会计 5、列项目中,不属于能够揭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共性特征的表述是 ( ) A.两者都是现代会计的组成部分 B.两者的具体目标相同 C.两者共享部分信息 D.两者相互制约、相互补充 6、在现代企业会计系统中,管理会计又可称为() A.算呆账的报账型会计 B.外部会计 C.算活账的经营型会计 D.责任会计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属于在现代管理会计阶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 ( ) A.规划控制会计 B.预测决策会计 C.责任会计 D.管理会计师职业 E.管理会计专业团体 2、下列各项中,属于管理会计职能的有() A.预测经济前景 B.参与经济决策 C.规划经营目标 D.控制经济过程 E.考核评价经营业绩 3、下列各项中,属于正确描述预测决策会计特征的说法包括( ) A.它最具有能动性 B.它处于现代管理会计的核心地位 C.它是现代管理会计形成的关键标志之一 D.它主要是履行规划经营目标的职能 E.它能够考核评价经营业绩 4、下列各项中,属于现代管理会计内容的有()。 A.预测决策会计 B.规划控制会计 C.责任会计 D.预算会计 E.非营利组织会计 5、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如()。 A.会计主体不同 B.基本职能不同 C.依据的原则不同 D.信息特征不同 E.观念取向不同 6、管理会计是由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其中内在因素包( ) A.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B.现代化大生产 C.高度繁荣的市场经济 D.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E.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 7、管理会计信息与财务会计信息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包括()。

第123章个人作业答案

管理会计作业 第一章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教材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述) 第一部分客观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管理会计又称作( A )。 A.内部会计 B.责任会计 C.控制会计 D.财务会计 2、现代管理会计是以( A )为核心的。 A.预测决策会计 B.责任会计 C.控制会计 D.成本会计 3、管理会计在主体范围上( A )。 A.分为多个层次 B.只有一个层次 C.不以企业内部责任单位为主体 D.与财务会计一样 4、在现代企业会计系统中,管理会计又可称为( C )。 A、算呆账的报账型会计 B、外部会计 C、算活账的经营型会计 D、责任会计 (二)多项选择题 1、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可以是( ABCD )。 A.企业 B.车间 C.个人 D.分公司 2、管理会计基本内容包括( ABCD )。 A.规划会计 B.决策会计 C.控制会计 D.业绩评价会计 3、下列各项中,属于现代管理会计内容的有( ABC )。 A.预测决策会计 B.规划控制会计 C.责任会计 D.预算会计 (三)判断题 1、既然企业会计中包括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那么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同样适用于管理会计。(错) 第二部分计算分析题(本章无) 第二章管理会计基本方法之一—变动成本法 第三章管理会计基本方法之二—变动成本法 (教材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第三章变动成本法、第四章本量利分析原理中贡献边际概念) 第一部分客观试题之一——成本性态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为排除业务量因素的影响,在管理会计中反映变动成本水平的指标一般是( B )。

A.变动成本总额 B.单位变动成本 C.变动成本的总额与单位额 D.变动成本率 2、固定成本是指业务量在( A )内变动,其总额仍能保持不变的成本。A.相关范围 B.一定时期 C.初始范围 D.中间范围 3、固定成本是与( B )相联系的成本。 A.特定产品 B.特定期间 C.特定方法 D.特定业务量 4、在管理会计中,成本是按( C )分类的。 A.经济职能 B.成本的可变性 C.成本性态 D.成本的固定性 5、酌量性固定成本降低可以采取( B )方式。 A.相对降低单位固定成本 B.降低固定成本总额 C.降低产量 D.降低销量 6、在各类固定成本中,能够在不改变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前提下降低其总额的是( B )。 A.约束性固定成本 B.酌量性固定成本 C.半固定成本 D.单位固定成本 7、在应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时,选择高点坐标的依据是( A )。 A.最高的业务量 B.最高的成本 C. 最高的业务量和最高的成本 D. 最高的业务量或最高的成本(二)多项选择题 1、“生产一单位产品需耗用生产工资费用500元”则此500元是( AB )。A.变动成本 B.产品成本 C.直线成本 D.固定成本 2、下列项目中,属于固定成本特点的有( AD )。 A.总额的不变性 B.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 C.单位额的不变性 D.单位额的反比例变动性 3、在相关范围内,变动成本应当具备的特征有( BC )。 A.总额的不变性 B.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 C.单位额的不变性 D.单位额的变动性 4、由于相关范围的存在,导致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性态均具有以下特点,即( ABC )。 A.相对性 B.暂时性 C.可转化性 D.不变性 (三)判断题 1、成本性态是恒定不变的。(错) 2、成本性态分析是成本按其性态分类的前提。(错) 3、不论采用什么方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折旧费一定属于固定成本。(错) 4、酌量性固定成本是企业管理当局可以改变的。(对) 5、固定成本是指单位成本中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一部分成本。(错) 6、约束性固定成本是企业管理当局可以改变的。(错) 7、变动成本是指单位成本中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那一部分成本。(错)第一部分客观试题之二——变动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吉林大学版)第123章

第1章化学反应基本规律 习题及详解 一.判断题 1. 状态函数都具有加和性。(×) 2. 系统的状态发生改变时,至少有一个状态函数发生了改变。(√) 3. 由于CaCO3固体的分解反应是吸热的,故CaCO3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是负值。(×) 4.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效应时,其热效应与过程无关,这表明任何情况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的起,始状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 5. 因为物质的绝对熵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温度升高可使各种化学反应的ΔS大大增 加。 (×) 6. ΔH, ΔS受温度影响很小,所以ΔG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7. 凡ΔGθ大于零的过程都不能自发进行。(×) 8. 273K,下,水凝结为冰,其过程的ΔS<0, ΔG=0。 (√) 9.反应Fe3O4(s)+4H2(g) → 3Fe(s)+4 H2O(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2 2 4 4 (/) (/) H O T H p p K p p θ θ θ = 。 (√) 10.反应2NO+O2→2NO2的速率方程式是: ) ( ) ( 2 2O c NO kc v? = ,该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 二.选择题 1. 某气体系统经途径1和2膨胀到相同的终态,两个变化过程所作的体积功相等且无非体积功,则两过程( B ) A.因变化过程的温度未知,依吉布斯公式无法判断ΔG是否相等 B.ΔH相等 C.系统与环境间的热交换不相等 D.以上选项均正确

2. 已知 CuCl2(s)+Cu(s)→2CuCl(s) Δr H mΘ(1) =170KJ?mol-1 Cu(s)+Cl2(g) → CuCl2(s) Δr H mΘ(2) =-206KJ?mol-1 则Δf H mΘ(CuCl,s)应为( D ) B. -36 3. 下列方程式中,能正确表示AgBr(s)的Δf H mΘ的是( B ) A.Ag(s)+1/2Br2(g)→ AgBr(s) B.Ag(s)+1/2Br2(l)→AgBr(s) C.2Ag(s)+Br2(l)→ 2AgBr(s) D.Ag+(aq)+Br-(aq)→ AgBr(s) 4. 298K下,对参考态元素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 B.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 C.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 D.Δf H mΘ=0,Δf G mΘ=0,S mΘ=0 5. 某反应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低温时不能自发进行,则其( B ) A.ΔH>0, ΔS<0 ; B. ΔH>0, ΔS>0 C.ΔH<0, ΔS<0 ; D.ΔH<0, ΔS>0 6. 1mol气态化合物AB和1mol气态化合物CD按下式反应:AB(g)+CD(g)→AD(g)+BC(g),平衡时,每一种反应物AB 和CD都有3/4mol转化为AD和BC,但是体积没有变化,则反应平衡常数为( B ) 9 9 7. 400℃时,反应3H2(g)+N2(g)→2NH3(g)的K673Θ=×10-4。同温同压下,3/2H2(g)+1/2N2(g)→NH3(g)的Δr G mΘ为( D )。 A.已知下列反应的标准Gibbs函数和标准平衡常数: (1)C(s)+O2(g) → CO2(g) ΔG1Θ,K1Θ (2)CO2(g) → CO(g)+1/2O2(g) ΔG2Θ,K2Θ (3)C(s)+1/2O2(g) → CO(g) ΔG3Θ,K3Θ 则它的ΔGΘ,KΘ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A ) A.ΔG3Θ=ΔG1Θ+ΔG2Θ B.ΔG3Θ=ΔG1Θ×ΔG2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