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史

第二十三章1949-1976文学思潮
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会议听取了郭沫若所作的《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的总报告,矛盾总结国统区文艺活动,周扬总结解放区文艺活动,作了题为《新的人民的文艺》的报告,成立了一郭沫若为主席,矛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1953年9月23日至10月6日,第二次全国文代会在北京召开,出席代表581人,周恩来到会作了《为总路线而奋斗的文艺工作者的任务》的政治报告,周扬向大会作了《为创造更多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而奋斗》的工作报告,这次大会围绕繁荣创作的中心议题,吧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确定为文艺创作的方法和文艺批评的准则;把塑造新的英雄人物形象确定为对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要求。在1952年开展了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孙瑜根据其生平事迹,开始编导传记影片《武训传》,《人民日报》发表了有毛泽东撰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文艺活动和文艺思想斗争。是继胡适之后的“新红学派”的代表人物,20年代出版了《红楼梦辨》。【新红学代表人物】李希凡、蓝翎在《文史哲》月刊1954第九期发表了《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一文。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叛,是建国后第三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于1954年7月,向党中央递交了长达30万言的《关于解放以来文艺时间情况的报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文艺观点,反驳了林默涵、何其芳等人对他的批评,意见归纳为“五把刀子”1956廿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961年6月,中宣布在北京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即“新侨会议”)与此同时,全国故事片创作座谈会也在北京召开。周恩来发表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3月,文化部和中国剧协在广州召开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即广州会议)1961年8月中国作协在大连召开“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即大连会议),邵荃麟针对前几年文艺创作中“左”的倾向,指出人物描写应该多样化,强调描写英雄人物是应该的,但中间状态的任务是大多数,这一论点被说成主张用写“中间人物”来反对写英雄人物。林彪委托江青于1966年2月2日至20日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形成了《

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批判“文艺黑线专政论”是《纪要》的核心。选择题:样板小说:浩然《金光大道》、《艳阳天》。样板诗歌:小靳庄诗歌。京剧改革成果《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现代革命京剧《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等8个剧目封为“革命样板戏”提出了“根本任务论”、“三突出”创作原则、“主题先行论”等一整套创作理论。“主题先行论”指“老干部与民主派,民主等于走资派,走资派还在走必须要打倒”。这个主题无论是对于哪种体裁,在创作之前就已规定,创作时必须从它出发,必须根据这个主题到生活中寻找素材,加以表现。这不仅点到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以及精神生产的过程,取消了作家的主体性,而且使文学直接用来图解政治阴谋。根本任务论、三突出创作原则和主题先行论,尽管打着文学的旗号,但其政治意义绝对大于文学意义。
第二十四章 50年代、60年代小说
李准的《不能走那条路》从贫富俩极分化的角度,率先解释了互助合作的问题。用长篇的形式反映农业合作化而具有代表性作品,是赵树理的《三里湾》,周立波的《山乡巨变》和柳青的《创业史》。《山乡巨变》以鲜明的时代色彩描绘湖南乡村的风土人情,侧重表现合作化对农村生活的影响,赞美建立在新的生产关系上的农村景观和农民的精神世界。《三里湾》第一部长篇农业合作化小说,短篇是《李双双小传》。【梁生宝人物形象分析】:梁生宝形象是我国当代长篇小说中第一个比较成功和丰满的农村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梁生宝是作者从生活出发,经过高度的艺术创造,塑造的一个既平凡又崇高、既脚踏实地又富于理想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作者在塑造这一形象时,既着力刻划了作为梁生宝性格核心的共产主义优秀品质:大公无私,对党无限忠诚,甘于自我牺牲;又以充满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纯朴善良、喜怒哀乐。这是一个完全摆脱了小生产者私有观念羁绊的新人形象,在他身上体现了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和美学观念。【梁山老汉】暴露了私落后狭隘保守的小生产者意识。一方面不满意梁山宝,一方面又希望梁生宝成功,内心深处充满矛盾,其性格具有明显两重性,是老一代中国农民的艺术写照。蛤蟆滩的"三大能人"郭世富、姚世杰、郭振山。【红旗谱】文学地位: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朱老汉人物形象】他的性格集纳了中国农民英雄的传统要质,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的主导性格。20余年闯荡江湖的传奇经历,造就了他”

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心。不寻常的人生磨难,养成了”出水才看两腿泥“的坚韧性。【小题】【严志和人物形象】小说刻画了他内向软弱善良的特征。具有反抗意识却又忍辱负重,小生产者的保守性与狭隘性是他患得患失,体现了我们民族性格中超稳定性的另一面。作者通过这一形象,反映了”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的思想。李准小说分俩类:老一辈落后一点的农民和农村新人。宋老定(不能走那条路)率先提出走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小说界出现了令人耳目一新、启发人深思的作品:一是大胆干预生活,揭示我们工作中的”阴暗面“,塑造较为复杂的人物形象的小说。例如:刘真《英雄的乐章》、刘绍棠的《田野落霞》、萧平的《三月雪》等即属其列,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则是其中突出代表。二是勇于冲决一些人为设置的”禁区“,展示爱情生活本身的复杂性的小说,如邓友梅《在悬崖上》、宗璞《红豆》、丰村的《美丽》、李威伦《幸福》、陆文夫《小巷深处》等。刘世吾”就那么回事“精神状态。邓友梅的短篇小说《在悬崖上》采用第一人称手法。
第二十五章 50年代、60年代新诗
九叶、七月诗派慢慢隐退。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1955-1956年郭小川写了《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一个和八个》等叙事诗,也写了引人争议的优秀抒情诗《致大海》、《望星空》等。1960年后,写了更加贴近现实政治运动的政治抒情诗,如《刻在北大荒的土地》《祝酒歌》《青松歌》《大雪歌》1962年《甘蔗林——青纱帐》《厦门风姿》等。叙事诗《将军三部曲》文革时期创作绝唱《团泊洼的秋天》《秋歌》。被称为“爱情三部曲”的叙事诗《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雪与山谷》使用的是”半自由体“、”四行体“。节奏比较流畅舒缓。而《祝酒歌》用的是”民歌体“,句子短小,节奏明快,融古代歌谣、新民歌于一体。《将军三部曲》则是类似元明散曲的创新的”自由体“创造了《甘蔗林——青纱帐》这样的”新辞赋体“(即郭小川体)。《回延安》楼梯体,运用了信天游的民歌形式,抒发诗人重回延安的见闻感受,充满着深沉激动地情感。《天山牧歌》是闻捷最有代表性的生活抒情诗总辑,其主题正如作者在序诗中所说,是为了”记载下各族人民生活的变迁“《复仇的火焰》是闻捷叙事诗的代表作。三部曲:《动荡的年代》《叛乱的草原》《觉醒的人们》。【一】、50、60年代戏剧
一、第四种剧本代表作有《同甘共苦》岳野、《布谷鸟又叫了》杨履方、《洞箫横吹》海默、

《还乡记》赵寻等。成就表现:1勇敢的突破“人性”“人道主义”的禁区,大胆描写人的道德、情操和爱情生活,深入剖析人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塑造出一批真实典型的人物形象 2 勇敢地突破只准“歌颂”不准“暴露”的禁区,大胆地干预生活,尖锐地揭露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严重矛盾和冲突。二、歌剧两个不同的艺术倾向:1《白毛女》式的倾向2是《草原之歌》 三、茶馆的艺术特色:1)独特的艺术构思(1空间上,选取茶馆这个富有中国文化的特征的场所作为社会观察的窗口。2在时间上,截取有代表性的断面,来概括历史发展进程。3茶馆使用了“人像展览式方法结构主题。4独特的结构——图卷式。)2)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京味风格(1鲜明民族文化性格人物2京味特色3经典的北京市井语言)3)茶馆是悲剧和喜剧的巧妙结合深沉的悲剧内容通过幽默的喜剧形式加以表现。四:《窦娥冤》的艺术构思:1 采用扬长避短的手法,在忠实于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地想象虚构,使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生动的戏剧情节完美地综合起来,3 在忠于历史真实的同时,作家调动生活积累将感受熔铸到关汉卿这个人物形象中去形成了奇妙的三位一体“窦—关—田”
【二】、50、60年代散文
一、第一个时期通讯报告得到空前的发展、成为创作的主要实绩之一。二、1957年至1966年,是十七年散文的第二期,是被称为当代文学史上散文创作趋于活跃的一个时期。(抒情散文)三、60年代初,《北京晚报》首先开辟了以“燕山对话”为题的杂文专栏,邓拓被邀为专栏作家,(邓拓、吴晗、廖沫沙)四、杨朔散文特点:1 着力创造诗的意境,把散文当诗一样写,挖掘生活的诗意,在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中发现生活的诗意。 2 在散文中营造诗的意境,使散文也具有诗一样的艺术境界。 3 善于运用古典诗词中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手法。4 依据情感的变化谋篇布局,使散文的抒情具有诗一样的韵律。五、秦牧散文特点:1 秦牧散文熔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炉。2 秦牧散文把“形散”与“神聚”结合起来,做到寓控制于放纵。3 秦牧散文富有情趣感和幽默感 4 秦牧散文语言流利酣畅、凝练生动。六、刘白羽散文的艺术特点:1 情感空间广阔,感情激昂,气势磅礴 2 富有哲理思想 3 结构大于大阖,汪洋恣肆,善于对照反复 4 语言色彩绚丽,气势磅礴,粗放雄伟的风格。七、散文三大家比较:1 作家的气质和创作态度来看:杨朔—诗人气质—散文—诗。 刘白羽—战士—散文—武器。 秦羽—学者—散文—无所不谈。2 从艺术手法来看:(1)选材:杨—托物言志,以小

见大 刘—选取壮美的景物和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 秦—丰富多彩,涉笔成趣(2)构思:杨-从平凡的事物中来提炼诗意 刘—从纵的方面进行联想 秦—触类旁通,左右逢源(3)语言:杨—清新委婉 刘—刚健绚丽,气势雄浑 秦—自然亲切,讲究文采(4)抒情:杨—一座园林 刘——团烈火 秦——座花城
【三】1976·1989文学思潮
一、第四次文代会时间: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 它标志着文艺界的全面“解冻”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对大会的祝辞,提出一系列有关文艺的新的观念原则:“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对文艺的“行政命令必须废止”作家“写什么和怎样写”,“不要横加干涉”。这对新时期文学在恢复期里大步走向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 80年代前期文学思潮:1西方现代派文艺评介 2 对文学中人性、人情、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是80年代前期规模最大、对文学产生广远影响的、最深刻的文艺思想激荡。 3 “异化”理论讨论热潮 三、80年代后期的文学思潮:1 关于文学主体性的讨论。从1984到1987年,刘再复发表了一系列围绕“人的主体性”而展开的对文学进行研究的论著,呼吁确立“人”的“创造”“对象”“接受”三位一体的“主体性”地位。2 关于文学的“文化寻根”思潮(韩少功《文学的“根”》)3 关于“重写文学史”
第二十九章 80年代小说
1,刘心武1977年低发表的《班主任》是伤痕文学的开山之作。
伤痕文学有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王蒙《最宝贵的》、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
2,反思文学有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古华的《芙蓉镇》、路遥的《人生》、谌容的《人到中年》(陆文婷)
3,改革文学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乔光朴的人物形象分析:典型性的工业改革家的形象,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不挠的工作精神,工作上敢于开拓,正直高尚,坚韧不拔的人格精神
4,意识流小说《春之声》、《夜的眼》、《布礼》、《蝴蝶》、《海的梦》、《风筝飘带》
5,王蒙《活动变人形》是一部超越政治话语而上升到文化层面的作品。
“少共精神”是贯穿王蒙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创作的一根主线,王蒙《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
王蒙意识流作品《夜的眼》、《相见时难》
6,1984年,刘心武的长篇小说《钟鼓楼》,荣获第二届矛盾文学奖
7,《美食家》是陆文夫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
8,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和由《“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出国》等所组成的陈奂生系列小

说是其创作中最有影响的作品。陈奂生的人物形象:官本位思想,短视和狭隘的心理特征,自私的心理,拥有阿Q精神
9,张洁《祖母绿》,《爱,是不能忘记的》是一曲理想爱情的悲歌
10,“马列主义老太太”成了社会上一部分到处打官腔、拉关系、走后门、破坏社会风气的高干夫人的代名词
11,汪曾祺的《受戒》用抒情的笔调描写了一个小和尚与村姑的恋爱故事
12,张贤亮短篇小说《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灵与肉》。
中篇小说(章咏璘)《绿化树》(在肉体磨难中接受灵魂的洗涤)、《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精神与肉体都出现阳痿,内心世界灵与肉搏斗,不再在肉欲与旧道德之间徘徊,寻求自我价值与自由意识。
13,贾平凹商周系列的中长篇小说《小月前本》、《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浮躁》
贾平凹的《废都》以庄之蝶的命运为主线,反映了文化、经济、政治、法律、新闻、宗教以及市井民间等广阔的社会生活,同时也生动地描绘了西京文人的生存风貌
14,王安忆的“雯雯系列”有《雨,沙沙沙》、《命运》、《广阔天地的一角》、《幻影》、《一个少女的烦恼》、《当长笛solo的时候》,优美抒情的笔调。
王安忆的性爱文化小说《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合称“三恋”。
王安忆《小鲍庄》是“寻根文学”中的优秀作品,剖析了我们民族世代相袭的以"仁义“为核心的文化心理结构,深刻的指出”仁义“意识已经等同于某种”原罪“意识,也揭示了”仁义“文化走向衰落的历史命运。
王安忆《长恨歌》是一部有着丰厚的思想文化蕴含和较高艺术成就的长篇小说,主人公王琦瑶是一位典型的上海女性形象,不仅有着独特的个性特点,更是体现了当时上海文化的基本精神。
15,张承志的《黑骏马》、《北方的河》分别获得1978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1982、1984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6,韩少功的代表作《爸爸爸》,《文学的’根》被视为文学运动的宣言
17,莫言,中篇处女作《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的主人公余占鳌
18,马原的先锋小说,《冈底斯的诱惑》、《虚构》
19,洪峰,中篇小说《瀚海》
20,苏童《妻妾成群》、《1934年的逃亡》(中篇,成名作)
21,余华《现实一种》

第三十章,80年代新诗
1,一批批冤假错案的平反出现了一批归来诗人,包括九叶派,七月派,反右派诗人
2,归来诗人的含义:或在有关个人曲折的生活经历和人生体验的表现中,凝聚历史的沧桑,或从自我与历史的寻觅中进入反思,从而带有一历史反思为核心的理性思辨倾向。艾青的《鱼化石》、梁南的

《归来的时刻》、白桦的《春节晚会的即兴诗》、曾卓《悬崖边的树》。公刘的《沉思》
3,朦胧诗的特点: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险构成了朦胧诗的思想核心。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顾城
4,“第三代诗人”集体亮相是在1986年《诗歌报》、《深圳青年报》联合以”现代主义诗歌大展“方式出现
5,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成为后新诗潮的总体特征。反意向,反修辞和口语化,是后新诗潮在语言实验方面的重要特征。
6,艾青《归来的歌》,1979年长诗《光的赞歌》
7,舒婷的创作风格:很少以理性姿态正面介入外部现实世界,而是以自我情感为表现对象,对人的自我价值与尊严的肯定确认,对人格独立和人生理想的追求张扬。《四月的黄昏》
8,顾城的创作风格:反思与寻觅,注重意象营造与创新,内在的生命感受。《一代人》
9,北岛的创作风格:反映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心声,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回答》
10,杨炼的力作《诺日朗》。《大雁塔》。

第三十一章,80年代戏剧
1,”剧本创作座谈会“ 《假如我是真的》(沙叶新),电影文学剧本《在社会档案里》、《女贼》
2,高行健《现代小说技巧处探》
3,最早引起社会关注的探索戏剧是哲理剧《屋外有热流》
4,探索剧可以分为两类,1,在现实主义的原则之下合理的借用现代派戏剧的手法,其结果是丰富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推动了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如《屋外有热流》、《绝对信号》、《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狗儿爷涅槃》(第一人称叙事)2,在主流戏剧类型之外,充分借鉴现代主义的戏剧探索,无场次,多声部组合式,小说式结构,写意戏剧等等《红房间,白房间,黑房间》《野人》《魔方》
5,无场次话剧《桑树坪纪事》是新时期探索戏剧成熟的标志
6,沙叶新《陈毅市长》(冰糖葫芦式结构),《马克思秘史》,《寻找男子汉》
7,高行健以探索剧而著称,《绝对信号》无场次心理剧,《车站》无场次多声部喜剧,《彼岸》探讨人与人的关系。

《随想录》是巴金的晚年之作,作者以时间顺序将其编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随想录》的成就:随想录深刻的思想文化内容,突出的表现为作家具有震撼力的批判与自我批评精神,《随想录》最撼人心魄的还在于作者那种严于责己,自我解剖的强烈的自审意识和自审精神。《随想录》具有文体价值。
《随想录》的题

材原是“海阔天空”的。
八十年代的报告文学:徐迟的作品:《哥德巴赫猜想》《在湍流的涡流中》(契合了湍流理论家周培源的学术贡献)《生命之树常绿》(植物学家蔡希陶)
理由的作品:《扬眉剑出鞘》《中年颂》陈祖芬的作品《祖国高于一切》
90年代的文学思潮:新写实小说的名词解释:、新写实小说:指(1)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90年代的初期引起文坛普遍关注(2)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3)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真诚面对现实,直面人生。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
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1粗糙质朴的不明显包含文化蕴涵的生存状态,不含异质性的和特别富有想象力的生活之流。2简明扼要的没有多余描写成分的叙事,纯粹的语言状态与纯粹的生活状态的统一。3压制到“零度状态”的叙述情感,隐匿式的缺席式的叙述。4不具有理想化的转变力量,完全淡化价值立场。5尤其注重写出那些艰难困苦的,或无所适从而尴尬的生活情境。
池莉的代表作品:《烦恼人生》《太阳出世》
女性小说的名词解释:80年代中期出现的创作潮流,是指以女性作家为创作主体,以女性生活为表现内容,密切关注女性生存境遇自觉审视女性心理特征,充分表现女性意识的觉醒,以此来向千百年形成的男性中的历史及其文化偏见挑战的小说创作。代表作品:张洁《方舟》 《祖母绿》王安忆《荒山之恋》 《小城之恋》 《锦绣谷之恋》
女性小说代表作家:陈染《私人生活》,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徐晓斌,斯妤,徐坤,海男,张欣,毕淑敏,张梅。她们具有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第一是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具有典型女性主义特征的私语话倾向。二是以徐坤,斯妤为代表的解构性女性写作倾向。
新生代小说家:毕飞宇,韩东,朱文,陈染,林白,徐坤,海男,东西
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 《白银时代》 《青铜时代》
长篇小说:张承志的《心灵史》陈忠实的《白鹿原》张炜的《九月寓言》
90年代散文创作的主要类型大致有:1以汪曾祺,张中行为代表的文人散文,2以余秋雨为代表的文化大散文,3以季羡林,金克木等为代表的学着散文,4以张承志,韩少功等为代表的突出人文关怀的散文,5以素素,黄爱东西等为代表的小女人散文。
张中行以《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成为文人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余秋雨《山居笔记》《文化苦旅》
1、双百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

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一种风格,另一个学派,我们认为这是有害于艺术和科学发展的。
2、根本任务论:是指"文革"文学理论的核心命题.要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形象,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
3、三突出创作原则:在所有任务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务中突出英雄任务,在英雄形象中突出主要英雄任务。
4、主题先行论:是指老干部等于民主派,民主派等于走资派,走资派还在走,必须要打倒。
5、先锋小说:中国文坛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在创作思想和形式技巧上都呈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气息的小说创作流派。主要代表作家有马原、残雪、苏童、格非、余华、叶兆言、孙甘露、洪峰、北村等人。具有两大鲜明特点:(1)话语的叛逆性,即对权威叙事的颠覆与反抗。(2)形式的前卫性,即大胆尝试最新的文体试验。
6、寻根小说:对民族文化或传统文化与地方文化进行反思、审视与批判的小说,其目的主要在于发掘民族文化传统的活用资源,重铸民魂或民族精神,同时在全球化语境下参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对话。所谓寻根,就是寻求民族文化之根。代表作家有贾平凹、韩少功、阿城等。其特点是:一超越政治视角,走向文化视角。二是追寻民族文化之根,参预与世界文学的对话。
7、女性小说:80年代中期出现的创作潮流,是指以女性作家为创作主体,以女性生活为表现内容,密切关注女性生存境遇自觉审视女性心理特征,充分表现女性意识的觉醒,以此来向千百年形成的男性中的历史及其文化偏见挑战的小说创作。代表作品:张洁《方舟》 《祖母绿》王安忆《荒山之恋》 《小城之恋》 《锦绣谷之恋》
8、新写实小说:指(1)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90年代的初期引起文坛普遍关注(2)书写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或生存本相、(3)在价值取向、叙事风格与审美趣味方面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特别是“革命”现实主义小说的写实主义小说。以写实为主要特征,真诚面对现实,直面人生。代表作家有池莉、方方、刘恒、刘震云等。
9、朦胧诗:崛起于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是新时期初期出现的现代诗潮,其名来源于一篇诗评《令人气闷的“朦胧”》,诗歌既有主题或内容上哲理的思考,又有写法上现代诗艺如象征手法的运用。代表诗人有: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等人。
10、反思小说:主要指1979至80年代初出现的对解放后几十年曲折历史和人的现实处境等进行反思的小说。发轫之作: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其他代表性作品

有中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绿化树》等;长篇小说:张炜的《古船》等
11、伤痕文学:文革后,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为代表的一批旨在批判、揭露“文革”以及极左路线的罪恶性,揭示文革给人们带来巨大身心创伤的作品被称为伤痕文学。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体现在对文革的批判及揭露文革给人们造成的精神戕害,在艺术上都采用了能明确剖析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手法。如《神圣的使命》(王亚平)、《我该怎么办》(陈国凯)、《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天云山传奇》(鲁彦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血色黄昏》(老鬼)等。
12、改革小说:改革小说把目光投入到现实生活领域,在伤痕和反思过后呼唤改革。蒋子龙在这方面尤为突出,连续发表了《乔厂长上任记》《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另外李国文《花园街五号》;张贤亮《龙种》;张洁《沉重的翅膀》;贾平凹《浮躁》手术与改革小说之列。
13、反讽:是个中外现代小说中常见的—种叙述方式和美学效果 。反讽简单讲就是说反话或反语,目的是造成幽默、讽刺或嘲弄效果。
14、归来(复出)诗人:指在文革前因种种原因离开诗坛、又在新时期重返诗坛的一部分诗人。他们主要包括三类人:一类是被错误打成“右派”的诗人,一类是“七月派”诗人,一类是“九叶诗人”。他们复出后的创作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体现“归来”主题、理性思辩色彩较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