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抗青光眼手术的临床效果

浅析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抗青光眼手术的临床效果
浅析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抗青光眼手术的临床效果

浅析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抗青光眼手术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7-12-25T11:41:10.593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1期作者:杨军伟

[导读] 根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患有青光眼的患者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病及高发病之一。

黑龙江省绥化市中医医院 152000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应用抗青光眼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设定为研究组,同时再选取同期没有高眼压的青光眼患者30例,将其设定为参照组。对两组患者均应用抗青光眼手术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并发症发生率指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抗青光眼手术方法应用于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中,有利于达到预期治疗效果,但是也容易诱发不同并发症,这种手术方法在临床中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抗青光眼手术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glaucoma surgery in glaucoma with persistent high intraocular pressure. Methods: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o select 30 cases in our hospital in November 2014 -2015 year in November admit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continuous high intraocular pressure glaucoma patients,retrospective analysis,and set as the study group,and selected 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laucoma had high intraocular pressure,set it as the reference group.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nti glaucoma surgery,observed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urgery related indicators. 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bu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groups(P > 0. Conclusion: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urgical method in treatment of glaucoma in continuous high intraocular pressure glaucoma,to achieve the desired therapeutic effect,but also easy to induce different complications,the surgical method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 persistent high intraocular pressure glaucoma surgery for glaucoma

根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患有青光眼的患者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病及高发病之一,探寻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属于青光眼疾病的一种,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本次实验选取30例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对其应用抗青光眼手术方法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具体实验过程、结果数据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30例,将其设定为研究组,再选取同期没有出现持续性高眼压的青光眼患者30例,将其设定为参照组。本次参与实验的6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9例,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年龄为41岁,平均年龄为(55.5±1.5)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等指标对比分析,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本次实验安排所有患者应用抗青光眼手术方法治疗。医护人员热情接待前来就诊的患者,手术前先安排患者进行麻醉操作。麻醉药效达到最高之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小梁切除术。选取患者眼球的正上方位置,同时再观察患者的穹窿位置,随即医护人员对患者予以结膜瓣操作。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医护人员再对患者做巩膜瓣操作,具体位置选在患者的眼球正上方,巩膜瓣的具体面积为3mm*5mm,巩膜瓣的厚度以巩膜作为参考,属于巩膜的一半即可,完成上述操作后医护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虹膜分离操作。随即医护人员再将巩膜瓣下的相关角膜组织结构或者是其余的巩膜组织结构进行切除操作即可,同时保证患者的透明角膜厚度不得超过一毫米。手术操作的最后医护人员将患者的虹膜根部予以清除,用生理盐水将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清洗,最终缝合,手术结束。术后,为了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需要对患者应用丝裂霉素,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患者应用地塞米松等药物,从根本上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几率[1]。

1.3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患者接受临床治疗后,眼压恢复正常,没有出现不良症状,即判定患者临床治疗痊愈;手术操作后,患者眼压明显下降,但是为了保证临床效果还需要应用抗眼压药,患者的眼压最高不超过21mmHg,即判定患者临床治疗有效;临床治疗后,患者的眼压情况没有出现任何变化,甚至眼压还出现升高的情况,病情恶化,即判定患者临床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指标均用%表示,用X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实验对两组患者均应用抗青光眼手术方法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数据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3.33%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3.33%,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患有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患者较多,抗青光眼手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但是这一手术操作的前提是患者的眼压处于正常值范围内才可以行手术治疗,能够达到预期临床效果,这主要是在术前医护人员对患者应用抗压药物来实现的。但是根据临床调查发现,还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即使应用了抗压药物,其眼压还是较高,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不对患者进行抗青光眼手术操作的话,患者就存在病情恶化,存在失明的风险;但是医护人员在高眼压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抗青光眼手术的话,又很难达到预期临床效果,所有,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实际患病情况准确分析,实际情况采取实际措施解决,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2]。

本次实验选取30例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同时选取30例没有出现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患者,对所有患者均应用抗青光眼手术治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高眼压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高眼压 发表时间:2013-06-04T16:23:07.3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甘露1,2 封郭生1 陈剑1 康斌1 [导读] 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前房放液,方法为患者术眼向下看,尽量避开结膜及角膜缘血管。 甘露1,2 封郭生1 陈剑1 康斌1 (1湖北省荆门市中医医院 448000; 2武汉大学在读研究生 448000)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对94例(94眼)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观察。结果发生术后早期高眼压共9例。所有病人给予药物降眼压治疗,其中2例给予前房穿刺放出房水,次日所有病人眼压正常结论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由于不同原因可导致高眼压,应于术后注意观察眼压, 及时处理,对高危病例术后予预防性降眼压治疗,提高手术疗效。【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0-0294-01 眼压升高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现对近两年我院发生术后早期高眼压的病例做一个总结。 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共完成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94眼,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平均年龄62岁。术前常规检查,非接触眼压计检查眼压均正常,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按常规进行。手术当天及术后第1天9眼出现高眼压合并弥漫性角膜上皮水肿,其中5眼患者自觉术眼胀痛、头痛,部分患者伴恶心、呕吐,发生在术后4~12h。其余4眼患者无自觉症状。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25~ 56mmHg,平均34mmHg。前房闪辉(+),其中1眼前房内可见少量残留晶状体皮质,2眼术中后囊膜破裂,少量玻璃体脱出,仍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 2 处理方法和结果 发现出现一过性高眼压的所有病人当日静脉快速给予甘露醇250ml;眼压较高、前房深,瞳孔中大的病人2例,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前房放液,方法为患者术眼向下看,尽量避开结膜及角膜缘血管,镊子间歇性轻压上方手术切口后缘,多次缓慢放出少量房水,前房较放液前变浅1/3左右即停止放液。 给予相应处理次日后,所有患者角膜水肿消失,非接触眼压计检查眼压10~23mmHg,平均16mmHg,随访半月眼压未再升高。 3 讨论 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一过性眼压升高较常见。吴笑梅等[1]报道术后早期眼压均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10~12h为眼压升高的高峰。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引起眼压升高的原因较多,本组病例主要包括:(1)残留的透明质酸钠、术中产生的微小晶状体乳化颗粒及色素等阻塞小梁网本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残留的透明质酸钠阻塞了小梁网,术后透明质酸钠逐渐向前房移动,房水的粘度明显升高,阻塞了小梁网,使房水经Schlemm管的排泄速度减慢,导致眼压升高。术中将透明质酸钠充分吸出,可明显减轻术后眼压升高现象; (2)手术创伤术后炎症反应致小梁网一过性水肿或阻塞小梁网:(3)手术刺激睫状体房水分泌增多术后早期眼压升高多在40mmHg以下,并在24h内自行恢复,无需处理。 我们观察高眼压患者包括2种情况,一类是出现眼压升高引起的症状如术眼及额部胀痛、恶心、呕吐等,当时检查即可发现角膜上皮水肿,另一类患者虽然没有自觉症状,但术后第1d检查发现明显弥漫性角膜上皮水肿。这类角膜水肿多由于高眼压引起(由于角膜内皮损伤引起者多为局限性),临床上对于这2类患者应及时行眼压检查,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视神经损伤。值得推荐的是前房放液[2]在降低术后早期高眼压上的应用,尤其是术中无并发症,由残留的透明质酸钠等阻塞小梁网及小梁网一过性水肿引起的高眼压病例,前房放液具有操作方便、痛苦少,能迅速降低眼压,减轻或消除因高眼压引起的不适感,增加舒适感的优点。另外,对术中发现存在可能引起高眼压危险的病例,术后预防性给予甘露醇,可能获得术后较小的眼压波动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笑梅,朱思泉.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眼压改变[J].中华眼科杂志1998;34(5):3392341. [2]李勇肖耀廷周永祚.前房放液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早期高眼压[J].眼科新进展 2006年7月第26卷第7期2006;26(7):538-539

抗青光眼术后眼压不降及其处理

抗青光眼术后眼压不降及其处理 ?抗青光眼滤过手术目前仍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法 ?术后维持正常的眼内压原因 最初设计是通过Schlemm管断端形成滤过通道,而实际上是在球结膜下形成长期有功能的滤过泡 而有些患者青光眼术后滤过泡均匀弥散而且明显隆起但眼压还会较高? 有些患者青光眼术后滤过泡不理想但能有效降低眼内压? 问题 ?青光眼术后患者因种种原因发生滤过障碍,致眼压升高 如何避免和处理滤泡功能障碍?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眼压不降的原因和有效的处理方法 ?方法:对2000—05年本院收治的89例(96只眼)青光眼术后眼压升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临床资料和手术方式 ?自2000年至05年,529例接受抗青光眼手术病人,发生术后眼压不降89例(96眼)患者其中男49例女40例,年龄9~78岁 ?原发性青光眼62眼其中开角型30眼,闭角型32眼 ?继发性青光眼26眼其中新生血管性10眼,植入人工晶体术后5眼,已接受滤过手术后8眼,外伤性5眼,马凡综合征2眼,ICE综合征1眼 ?先天性青光眼8眼 ?手术方式:常规小梁切除术或改良小梁切除术 结果 分析眼压升高的原因 ?发生内滤过口阻塞2眼,术后炎症反应强烈29眼,恶性青光眼2例4眼,滤过泡不形成19眼,滤过泡疤痕化38眼,滤过泡包裹4眼 ?通过处理和随访,眼压控制正常水平74眼,需使用降眼压药物才能控制眼压19眼,使用药物仍不能控制眼压3眼 各类型眼压不降患者其眼压随时间变化情况 不同类型青光眼各种原因引起术后眼压不降情况 造成术后眼压不降的相关因素和处理 术前因素 ?长期使用降眼压药物 ?眼压控制不理想 ?眼部炎症较重

?患者自身情况 处理 ◆术前控制炎症(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尽可能控制眼压 ◆术后全身和局部肾上腺皮质激素 ◆睫状肌麻痹剂以恢复血房水屏障,减少血浆蛋白释放 术中相关因素 ?滤过口阻塞:后弹力膜、虹膜、睫状体突、血块及等 ?玻璃体脱出 ◆外伤性晶体脱位,先天性青光眼,高度近视,无晶体眼或假晶体眼(后囊和玻璃体前界膜破裂) ◆巩膜切口位置偏后,不适当对切口后唇加压 ?结膜下出血 血清衍生物包括纤维连接蛋白和来源于血小板的生长因子可刺激成纤维细胞移行和增生,被血液激活的巨噬细胞促进伤口纤维化反应,故术后结膜办下出血可增加滤过疤痕发生 术后相关因素 早期 ?滤泡不形成 原因 ◆巩膜办缝线太紧或内口被阻 ◆炎症反应:术前及术后炎症反应可引起纤维蛋白和炎性细胞反应,加速伤口愈合。 ?恶性青光眼 易患人群:角膜小、眼轴短、窄房角、前房极浅、晶体较厚并位置偏前等远视眼解剖特征的闭青中 UBM示:环形脉脱、睫状体增厚、睫状突向前旋转引起房角关闭 睫状突与晶体相贴,前房消失,虹膜晶体隔前移 术后浅前房/无前房预防 ?术前控制眼压:临床上大多数急闭患者先用非手术方法,至少稳定3天后再手术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停用或少用缩瞳剂 ?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术中控制滤过强度 ?防止术中骤然降低眼压术中缓放房水,前房穿刺口形成前房,严密缝合筋膜及结膜组织?术后加强皮质类固醇,睫状麻痹剂,注意活动瞳孔

术后激素高眼压

文章编号:1000-5404(2006)12-1339-03论著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临床分析 程茗,贺翔鸽(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眼科,重庆400042) 提要: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05年5月期间来我院眼科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情况及眼压情况。结果866例全部使用糖皮质激素,其中126例发生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男性89例,女性37例;年龄9~70岁,平均(38.90±15.57)岁。年轻男性、复杂的玻璃体手术、住院天数、全身和局部使用激素时间、白内障为玻璃体视网膜术后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的危险因素。合并近视、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比例与未发生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病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的发生率为14.55%。眼局部长期大量使用激素是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糖皮质激素;高眼压 中图法分类号:R195.4;R775;R779.606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corticosteriod-induced ocular hypertension after vitreoretinal surgery CHENG Ming,HE Xiang-ge(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Institute of Surgery Research,Daping Hospital,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40004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and risk factors of corticosteriod-induced oc-ular hypertension after vitreoretinal surgery.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based on the clinical da-ta of866patients,including126corticosteriod-induced ocular hypertension(89male,37female,age range9-70years old)after vitreoretinal surgery during May2002to May2005.ResuIts All cases used glucocorticoid lo-cally or systemically.Multi-variance logis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male,complicated vitreoretinal surgery,longer hospital stay,therapeutic duration with glucocorticoid,cataracta were the independent predictive factors,while myopia,hypertension,diabetes were not closely related to corticosteroid-induced ocular hypertension.ConcIu-sion The incidence of corticosteriod-induced ocular hypertension after vitreoretinal surgery was14.55%.The important factor leading to ocular hypertension is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glucocorticoid. Key words:vitreoretinal surgery;glucocorticoid;ocular hypertension 糖皮质激素是眼科常用药,尤其在眼部手术后或非感染性眼部炎症时往往需常规应用和长期应用[1];视网膜脱离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病,常规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术后眼局部及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后,不少患者出现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甚至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严重损害视功能,是视网膜脱离术后再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视网膜脱离病例试图找出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的临床特点,为临床预见及预防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2年5月至2005年5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作者简介:程茗(1980-),女,湖南省岳阳市人,硕士研究生,医师,主要从事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临床与实验方面的研究。电话:(023) 66794181,E-mail:cemmy@https://www.360docs.net/doc/f113637787.html, 收稿日期:2006-01-10;修回日期:2006-05-08野战外科研究所眼科住院的视网膜脱离病例,对行手术并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2 病例筛选标准及分组 1.2.1 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组按照《青光眼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中提供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的临床诊断标准[2],设定筛选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标准为:①诊断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进行手术治疗;②全身或局部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③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眼压≥21mmHg;④停止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眼压回复正常或眼压仍≥21mmHg需要使用将眼压药物或滤过手术眼压方能回复正常;⑤房角开放;⑥排除其他继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或原发性青光眼。 排除标准:虽然发生高眼压,但属于以下因手术造成的情况予以排除。①巩膜外环扎(垫压)术后术眼晶体-虹膜隔前移,房角关闭造成眼压一过性增高。②玻璃体腔注气术后3d 内眼压一过性增高。③玻璃体腔硅油填充术后术眼瞳孔阻滞,硅油过多晶体-虹膜隔前移房角关闭,乳化或未乳化硅油进入前房造成眼压增高。 1.2.2 对照组①诊断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进行手术后治 9331 第28卷第12期2006年6月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MILITARIS TERTIAE Vol.28,No.12 Jun.2006

老年性白内障术后高眼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老年性白内障术后高眼压的原因及护理对 策 ? 564?护士进修杂志2006年6月第2l卷第6期 老年性白内障术后高眼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刘文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广东广州510405) 关键词老年性白内障高眼压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6975(2006)06—0564一O1 显微手术在眼科的应用和显微手术器械的发 展,人工晶体材料和制作工艺的不断改进,手术摘除 白内障成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复明的最佳治疗手 段.白内障术后常发生眼压升高,如持续升高可造 成视功能的永久性损伤而失明,严重影响手术的效 果.因此,作为眼科护理人员应了解白内障术后眼 压升高的原因,早期发现高眼压的症状和体征,及时 报告医生,正确处理,才能使视力尽快恢复.现将本 组病例高眼压原因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2004年1月~2004年12月对59例老年 性白内障住院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其中男26例,女 33例,年龄47~85岁,分别于手术前1d,术后4,8, 12,24,48h各测量眼压1次,观察眼压的变化,结 果显示:白内障术前眼压2.3~2.67kPa,术后术眼 的眼压2.7~610kPa,其中术后眼压>32kPa者24 例,>40kPa5例,最高达610kPa,这类眼压升高最早 于术后3h出现,高峰期发生在术后12h左右,其中大

部分术后24h开始恢复.本组病例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术后3d眼压全部恢复正常,由此可见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术眼的眼压可出现不同程度增高. 2原因分析 2.1血一房水屏障破坏,手术刺激使睫状体肿胀, 充血,血管扩张,反射性房水分泌增多. 2.2粘弹性物质或晶体皮质残留. 2.3手术切口损伤小梁组织. 2.4术后炎性反应较重,炎性渗出物堵塞前房,而 致房水流通不畅,导致眼压升高. 2.5房角窄,前房浅,有青光眼高危因素者术后易 作者简介:刘文英(1966一),女,湖南湘潭,大专,主管护师,从事眼耳鼻喉科护理 出现高眼压. 2.6前房出血阻塞小梁网,致房水流通不畅. 3护理对策 3.1体位术后取平卧位,卧床休息,头部少动,卧床 时间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一般24h后可下床活动,坐起进食,饮水等,嘱患者不要低头,枕头不宜过低,以防止头部充血,眼压升高,更要避免低头取物. 3.2临床观察术后3d严密观察高眼压症状,如 眼球胀痛,前额剧痛,伴恶心呕吐症状,应引起高度 重视,对高危患者可于手术后3~4h测量眼压,以 便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防止眼压持续升高,前房变 浅而致人工晶体脱位及视功能损害.眼压升高者按 医嘱给予0.5噻吗心安点眼,口服乙酰唑胺,静推 50葡萄糖溶液,静滴20甘露醇等,能有效降低 眼压,保护视功能,治疗期间要每日测眼压1次,眼 压恢复正常后,停止用药并继续观察眼压变化.

如何对玻璃体切除术后高眼压的观察及护理

如何对玻璃体切除术后高眼压的观察及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内压的变化,明确采取相关护理措施对预防和控制术后高眼压的作用。方法: 60例玻璃体切除术患者中, 19例患者接受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c3f8注气术,41例患者接受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分析患者术后眼压的变化情况,观察采取相关护理措施对术后高眼压的影响。结果: 60例患者中有21例出现术后眼压升高(高眼压发生率为35%),通过采取术前准备、术后高眼压护理、体位护理等措施能及时有效的发现和控制高眼压的发生。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后不同时期可能出现术后高眼压,正确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高眼压的发生和发展,从而防止高眼压所造成的视功能损害。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高眼压;护理 高眼压是玻璃体切除术后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也是成功玻璃体切除术后不同程度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术后的炎症反应使前房角水肿,房水流出减少;眼内填充物对睫状体的机械性刺激引起房水生成增加,及不正确的体位导致晶体虹膜膈前移,使前房角狭窄或关闭是引起玻璃体切除术后高眼压的原因。持续的高眼压可导致患者永久性视力丧失[1]。因此,做好玻璃体切除术后高眼压的观察与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9月间,收集在我科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病例共60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导如下。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c3f8注气术患者19例,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患者41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22~71岁。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35例,玻璃体积血患者12例,黄斑裂孔患者5例,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例,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2例。分别于手术后24h、48h、72h各测量眼压1次,观察术后眼压的变化。 手术方法 行常规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 球后阻滞麻醉后,沿角膜缘剪开球结膜,于角膜缘后4mm作巩膜穿刺口,固定灌注管,尽可能彻底清除前、后段及基底部玻璃体并剥除视网膜前膜。重水平复视网膜,眼内光凝视网膜裂孔及变性区,周边部裂孔及变性区直视下冷凝;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在解除牵拉后,行气液交换联合眼内填充惰性气体c3f8或眼内填充硅油,缝合巩膜及结膜切口。 2结果 60例手术后患者21例出现眼压升高,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患者中有6例患者眼压大于21mmhg. 其中眼压最高者达到 41mmhg.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患者中有15例患者出现眼压大于21mmhg,其中眼压最高者达到43mmhg。玻璃体切除术后24h,有13例患者出现高眼压(23-41mmhg)。术后48h,有5例患者出现高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 原因及处理 广东医学院眼科学教研室 魏建初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 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 一、浅前房的分级 第一级:周边部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或中央部前房比术前浅1/2。 第二级:全部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但瞳孔区晶状体或人工晶体或玻璃体(无晶状体眼)与角膜内皮之间仍有一定的间隙。 第三级:虹膜、晶状体(或人工晶体)或玻璃体与角膜内皮完全接触,前房消失。 二、浅前房的原因 根据眼压水平,浅前房可分为低眼压性 浅前房和高眼压性浅前房。 (一)低眼压性浅前房 滤过性手术后早期低眼压与浅前房存在密切 联系。术后头3~4天眼压相对不稳定期,短暂的 低眼压和轻度浅前房(I 级)比较常见。其后若眼 压持续进行性下降并低于5mmHg,必定同时存

在房水引流过畅或/和房水生成减少,甚至睫状体 与脉络膜脱离,进一步使前房形成迟缓或浅前房 恶化(II 级或III 级)。术前和术后局部或全身应 用房水生成抑制剂会加重低眼压与浅前房情况。 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常见原因: 1、滤过泡房水渗漏: 表现为低眼压、滤过泡低或平坦,结膜囊滴1%~2%荧光素后,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可见滤过泡区域结膜渗漏处呈绿色溪流冲刷现象。 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常见原因: 2、滤过功能过盛: 表现为滤过泡弥散高隆、眼压低。 通常是由于滤口过大、薄而小或边缘对合不良甚至缺损的巩膜瓣、巩膜瓣缝线数目少而松弛甚至没有缝合、过早拆除或松解巩膜瓣缝线、抗代谢药物使用不当、手术指征和手术滤过量判断失误等,以至房水经瘘口或巩膜瓣流出过畅。 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常见原因: 3、睫状体—脉络膜脱离: 多表现为低眼压、低或平坦滤过泡和II~III级浅前房,眼压检查或B超检查可确诊。 低眼压是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主要原因,葡萄膜炎症和静脉充血也是重要的因素。 低眼压性浅前房的常见原因: 4、房水生成减少(低分泌): 表现为低滤过泡、低眼压、和眼部炎症反应较重。 可能的原因是持续性低眼压(<5mmHg)、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睫状体炎症、术前长期应用房水生成抑制剂药物,术中巩膜瓣下应用丝裂霉素也可引起房水生成减少。 5、虹膜睫状体炎:

白内障术后应用糖皮质激素导致高眼压与原发眼病的关系

士璺坠呈曼堡壁垒查垫堕±!!旦竖5整竖§塑 白内障术后应用糖皮质激素导致高眼压 与原发眼病的关系 董健鸿黄亮钱钧 【摘要】目的观察白内障患者术后使用糖皮质激素后的眼压变化,探讨白内障求后糖皮质激索性高眼 压与原发眼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术前眼压止常、老年性白内障60例(96眼)、并发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 32例(48眼)、高度近视患者31例(46眼),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局部用0.1%地 塞米松眼水(典必殊),观察2wk及4wk时的眼压。结果有5倒(7眼)2wk后眼压升高>25mmHg,均为高度 近视患者。:停药后眼压可以恢复正常。结论高度近视患者为糖皮质激素高反应患者,白内障术后(尤其术前 高度近视患者)麻该慎用糖皮质激素。(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ff.)5,5:367—368)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眼压;白内障摘除 ?临床研究? TheRelallcrJmldpBetweenSteroid-InducedOcldarHyperten血nAfterCataractSurgeryandPrimary"'DiseasesDong J泗慨,怯删蜡Liartg,QianJw,.SlⅫtghaiXutntiCentrorHospital,鄙哪m200031,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DongJianhong.E-maihdongjianbeng@betoufil.㈣l 【A1日raet】Pulrcse7l'oobservethepostoperativeintraocularpressure:IOPJofcatmTactpatientsreceivingsteroid therapy,andtoinvestigatetherdafion-shlpbetweensteroid—inducedocular hypertensionandpriinarycealar diseases.Metho出96 eyes of60senilecataractpatientsⅧ血normM10Pwreltrandomlyrecruited48eyesof32cataract patientswithdiabetesand31eyesof46cataractpatientswitllhighmyopiaweIeunderwentphaeomulsifieationandIOL implantation.andreceivedtopicalsteroidtherapy(’robraDex)aftersurgery.TheIOPwemrecordedbeforesur窖ery,twoand fourweeksaftersurgeryResults田地10Pof7eyesof5cataractpatientswereabove25nmR-Ig.Thefivecataractpatients werea11withhighmyopiaTheIOPofthesepatientsgotnormalwhileadministrationofsteroidwo¥dlsco.tinued.Conclusion }IishmyopiapatientsarehighlyresponsivetoglueocordcnidTherefore,glucoazrtlcoidadministrafionaftercataractsurgery shouldbetakenga_eatcaution,especiallyforthosepatientswithhi小myopia.(ChinJOphthalmoland()t()rhinolm2mgology, 2005,5:367~368) 【Keywords】glucocorticoid;intraocularpressure;cataractextmcfion 糖皮质激素与抗菌素的复合制剂已经作为眼内术后抗炎常规用药。尤其白内障手术后常常作为唯一使用的药物。与此同时,局部或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而引起的激素性高眼压或激素性青光眼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而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高眼压与患者的原有伴发眼病有关,我们选择最常见的三种类型白内障患者来观察,探讨白内障术后应用0.1%醇型地塞米松与o3%妥布霉素混合滴眼液引起高眼压与原发眼病的关系。 对象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随机选取于2003年3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患者,其中老年性白内障60例(96眼),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32例(48眼),伴有高度近视白内障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眼科200031 通讯作者:董健鸿(E-岫iI:don商ianhong@hotnmil.cⅢn)31例(46眼)。 二、入选条件患者无高眼压及青光眼病史;术前眼压正常≤20mmHg,(1mmHg=0.133kPa);术中无手术并发症;术后第三天眼压也正常。眼底无青光眼的杯/盘扩大(C/D≤0.5)表现。术后无虹膜前粘、无纤维蛋白渗出、无大量皮质残留等影响眼压的手术并发症。 三、手术方法术前用托品卡胺充分扩瞳,采用12点钟巩膜隧道32nlnl切V1,5lnln左右的环形撕囊,常规超卢乳化吸出白内障核,注吸皮质,前房、囊内注入黏弹剂,囊内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吸出黏弹剂,逆规散光缝合1针,术毕球旁注射庆大霉素2万U加地塞米松2.5mg。 四、用药次数与方法术后3d局部点典必殊眼水,每2h1次,以后每天4次至术后1个月,其间观察眼压(分别为术后3d、1wk、2wk、4wk)。使用CanonpononmterTX一10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 五、统计学处理采用卡方检验。  万方数据

青光眼手术的方式和原理

青光眼手术的方式和原理眼睛是心灵窗户,可是近些年来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太爱护这扇窗子。我们每天都长时间面对着屏幕,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这些都对我们的眼睛有很大的伤害。这也是眼科疾病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青光眼就是这样一种疾病。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青光眼的一种治疗方法,激光治疗。 青光眼手术原理:滤过性手术(常用小梁切除术、巩膜下咬切术、虹膜嵌入巩膜术和巩膜烧滤术等):目的是建立新的眼外引流。适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广泛粘连、使用缩瞳剂不能控制眼压者、C值<0。11;慢性开角型青光眼药物无效者;先天性青光眼;非瞳孔阻滞继发青光眼。虹膜周边切除术或激光虹膜切除术:目的是解除瞳孔阻滞。适于闭角型青光眼前驱期、急性发作后或慢性期前粘连少的病例,眼压仅用缩瞳剂即可控制,停药48小时眼压不复升、房角功能性小梁1/2开放者。 治疗方面。①激光治疗青光眼:这是青光眼治疗一大进步。激光虹膜打孔代替了虹膜周切术,激光小梁成形术为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手段,使大量病人避免了手术治疗。②手术:小梁切除术经多种改良,尤其是滤过术后辅用5-Fu、丝裂霉素等药物,减少了滤过通道疤痕形成,手术效

果大有提高。滤过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获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已在滤过手术时同时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使药物不能控制的青光眼又有白内障的患者得到了全面的治疗。巩膜下植入引流管为晚期复杂性青光眼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治疗手段。③药物:近几年抗青光眼药物迅速增加。如β受体阻滞剂就有美开朗、贝特舒、贝他根;拟肾上腺素药保目宁等,医生可根据病人全身情况、降眼压机理及药物协同作用来选择合适的、有效的抗青光眼眼药。 青光眼手术方式:1、滤过性手术(常用小梁切除术、巩膜下咬切术、虹膜嵌入巩膜术和巩膜烧虑术等)。2、虹膜周边切除术或激光虹膜切除术。3、青光眼阀。4、睫状体分离术。5、减少眼内容手术。6、减少房水形成。 虽然眼科的疾病有很多都是可以治疗的,但是有很多还是目前没有办法医治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十分注意眼睛的保护,有时间可以眺望远方,或者是做做眼保健操之类的,虽然会占用一些时间,但是对保护眼睛却是十分有用的。

虹膜周切术后高眼压的原因分析

虹膜周切术后高眼压的原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或激光虹膜切除术后高眼压的原因。方法经鼻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行虹膜周切术。局部氪激光鼻上11:00周边虹膜成型+Nd:YAG激光虹膜周切术。术后行眼压、房角、前房深度及暗室试验等检查,发现高眼压病例行虹膜周切区、房角镜检查了解其原因。结果22例29眼中,虹膜周切口色素上皮层未切透3例3眼,术前房角检查诊断欠准确6例6眼,高褶虹膜2例4眼,窄角性开角型青光眼2例4眼,混合性青光眼1例2眼,多种机制共同参与8例10眼。结论青光眼患者除准确房角检查和选择准确术式外,术后仍行眼压、房角、前房深度及暗室激发试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眼压增高做出处理。 【关键词】 虹膜周切术;高眼压 虹膜周切术是指在前房角处虹膜周边部去除一小块虹膜组织,沟通前后房,使后房房水直接经过该虹膜缺损处进入前房,从而解除瞳孔阻滞及其伴随的周边虹膜阻塞前房角病理状况的一种手术。该术式主要应用于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及某些继发性青光眼以瞳孔阻滞为主要原因的病例。但由于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理复杂,术式选择标准的相对性及手术操作等因素,术后仍有少部分患者眼压增高,呈进行性青光眼改变。现将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眼科近年来在本院住院或门诊收治的行虹膜周切术后眼压不能控制的22例29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住院或门诊行虹膜周切术(包括手术和激光)404例460眼,术后发现高眼压22例29眼(激光7例12眼),约占总眼数的6.3%。男7例9眼,女15例20眼,年龄37~80岁,平均50岁。属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缓解期2例2眼、临床前期7例7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7例8眼,原发房角关闭2例4眼,高危房角2例4眼,窄房角2例4眼,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前房角镜检查:前房角粘连<1/2周、原发房角关闭或高危房角,术前眼压12~30mmHg之间,单用毛果芸香碱点眼能控制眼压、所有患者视野均正常。 1.2诊断标准[1]虹膜周切术后又呈急性发作表现或术后眼压高于30.39mmHg(4.04kPa),前房角,眼底杯盘比及视功能仍呈进行性青光眼损害。而虹膜周切术后因炎症或组织碎屑阻塞前房角所致的暂时性眼压增高予排除。 1.3方法手术虹膜周切术:透明角膜缘11:00方向行大约3mm切口,夹取部分虹膜组织予切口外,剪除虹膜组织,恢复虹膜至前房。激光手术虹膜周切术:局部氪激光虹膜成型联合Nd-YAG激光虹膜周切术:氪激光200μm,0.3~0.4s,黄绿光350~390mV,行1:00方向局部虹膜鼓面环形击射12~28点,是局部

综合疗法处理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波动临床分析

综合疗法处理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波动 临床分析 【关键词】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调控眼压在正常水平的方法。方法对52例(55只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用眼球按摩、拆除巩膜瓣缝线及注射5-FU等综合疗法并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观察12~24个月,眼压均稳定在正常值内。结论综合疗法可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使眼压稳定,提高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青光眼手术眼压调控 本文收集52例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患者,对其采用综合疗法进行术后眼压调控,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共52例(55只眼),男23例,女29例,年龄42~75岁,平均59岁,其中闭角型青光眼42例,开角型青光眼8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例。 1.2 手术方法所有手术均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结膜瓣以穹隆部

为基底,巩膜瓣以角巩缘为基底,呈长方形,大小为4mm

×6mm,巩膜瓣厚度3/5,小梁切除大小为1.0mm×3.0mm,小梁切除术后用10-0尼龙线缝合巩膜瓣顶边两角各一针,再在巩膜瓣两侧做一对外置可拆除缝线。结膜瓣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术毕,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及地塞米松2mg,单眼绷带包扎[1]。 1.3 术后处理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及激素3~5天,局部滴用激素及抗生素眼药1~3个月,术后第一天起每天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前房情况。1周后每3天观察1次,1个月后每周观察1次,2个月后每15天观察1次,3个月后每月观察1次。视前房、滤过泡、眼压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理,具体方法如下:(1)术后眼压过低,眼压≤5mmHg,前房浅Ⅰ度者,绷带加压包扎,并口服醋氮酰氨1片,Bid,直至前房恢复;前房浅Ⅱ度、浅Ⅲ度者,单纯绷带加压包扎,至前房恢复正常[2]。(2)术后眼压≥21mmHg,前房深,滤过泡不明显者,即给予眼球按摩。每日4次,每次按摩后大部分患者眼压会下降,滤过泡形成较明显隆起。(3)经按摩后眼压仍不能下降者,表面麻醉后在裂隙灯下拆除巩膜瓣缝线。(4)术后早期经上述3步处理后早期病人眼压均能控制在正常水平,后期眼压又复偏高者,巩膜瓣周围结膜下注入5-氟尿嘧啶0.1ml及地塞米松2mg,视眼压控制情况,一般每周注射2次,共1~5次不等。(5)2例经上述处理眼压仍偏高者,显微镜下用一次性皮试针头进行巩膜瓣下分拨并注入5-FU0.1ml。 2 结果

白内障术中并发症

第二章白内障手术并发症 第一节术中并发症 一、与切口有关的并发症 目前白内障手术的切口大多邻近角巩膜缘之前或之后。按位置不同,可分为透明角膜切口、角巩膜缘切口和巩膜切口;按切口截面的形态不同,可分为双平面切口(先垂直后斜行)、三平面阶梯切口(浅1/2层垂直,深1/2层与角膜面呈120°)和四平面的巩膜瓣切口;按大小不同,可分为大切口(用于囊外摘除或囊内摘除)和小切口(用于超声乳化摘除、晶状体吸除或手法切核囊外摘除)。 (一)切口位置不当 切口位置不当所引起的并发症多与内切口位置也就是切口进入前房的位置有关。内切口的理想位置应在小梁网与角膜前弹力层之间。 1.内切口太靠后原因有做板层垂直切口时太深,再穿刺入前房就会过早进入前房;做穿刺动作时角度过于垂直;做超声乳化切口时,隧道过短。内切口太靠后,可导致术中虹膜脱出,器械和人工晶状体等进入前房困难;器械进入前房时,容易损伤虹膜,造成术中出血、瞳孔缩小、虹膜色素脱落甚至虹膜根部离断以及术后炎症反应加剧;在超声乳化术中,还可导致切口的阀门自闭功能消失引起术后切口漏水;另外,切口过于靠后,还会造成小粱网组织损伤和术后发生房角粘连。 2.内切口太靠前原因有板层垂直切口太浅;选择位置过于靠近角膜中心;超声乳化切口的隧道过长等。内切口太靠前,器械或人工晶状体进入前房时,易碰伤角膜内皮或撕脱角膜后弹力层。 (二)切口大小不当 1.切口过大术中容易引起漏水,造成浅前房。 2.切口过小不利于娩出晶状体核和植入人工晶状体;在超声乳化手术中,过小的切口还会使器械操作受到限制,引起角膜牵拉性皱褶,影响手术能见性}切口过紧还会压迫超声乳化手柄的硅胶套管,妨碍灌注液的流出,引起切口的灼伤。 (三)切口深浅不当 1.切口太浅过薄的外板层在器械进出前房时容易撕裂或失去张力而漏水。 2.切口过深容易损伤睫状体和深层血管。切口过深,内板层过薄,也会因器械进出而失去张力导致漏水。 (四)超声乳化隧道切口长短不当 1.隧道过短会使自闭切口的阀门功能减弱而影响术后切口的自闭。 2.隧道过长在操作时易产生角膜皱褶影响观察,尤其是切口对应处的操作,如上方撕囊和吸除上方皮质时困难,易引起后囊破裂。同时,隧道过长,内切口也相应靠前,易引起前述的相应并发症。 (五)切口不平整 刀刃不锋利,切口断面粗糙,可影响切口的对合及愈合,减弱切口的自闭功能,并导致较大的术后角膜散光。隧道内切口不规整,器械进出切口易产生后弹力层脱离,术后内切口处可出现明显的绒状瘢痕。 (六)切口灼伤 这一并发症见于透明角膜切口的超声乳化手术。原因有以下几种: 1.切口过小太小的切口妨碍了超声乳化针头的来回移动,热量从针头通过被卡住的硅胶管传递到切口。 2.切口隧道过长硅胶套管卡在隧道中,使灌注液体断流,从而使超声乳化产生的热量灼伤切口。 3.超声乳化针头方向太垂直由于部分患者眼窝较深,术者又选择了上方切口,术者势必翘起手柄使针头向下。长时间这样操作会使切口上唇压迫硅胶套管,可造成切口上唇灼伤。 4.过长时间的能量释放此时针头与硅胶套管之间的灌注液不足冷却以抵消针头产生的热量。 5.粘弹剂的阻塞作用前房内注入的粘弹剂可能在低抽吸和低负压的情况下阻塞切口和手柄的灌注孔,从而减少液体在前房内的循环,减弱灌注液的冷却作用。

抗瘢痕药物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应用

抗瘢痕药物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应用(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青光眼是临床常见致盲眼病,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复发率较高,主要原因是术区成纤维细胞增生,致瘢痕形成阻塞滤过道。为提高手术成功率,一些抗瘢痕形成的药物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青光眼滤过手术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中,但这些药物也有一定的并发症及毒副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正在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和新的抑制瘢痕形成的药物。 【关键词】抗瘢痕药物;青光眼;滤过手术 Abstract Glaucoma is a common clinical blinding eye disease, currently surgery is the principal way, but the recurrence rate after surgery is still high, the main reason is fibroblasts in the operation area, which lead to scar forma tion blocking filtration road .To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surgery, a number of anti cicatricial drugs are increasingly being applied in glaucoma filtration surgery in experimental and clinical studies, but these drugs also have certain complications and side effects. As medical technology

白内障术后并发症

白内障术后并发症 白内障术后并发症: (1)白内障术后可出现多个并发症,必须根据各个并发症的原因作对症处理。 对于切口渗漏引起的浅前房多主张重新缝合切口;如果程度较轻,可通过加压包扎术眼,有时浅前房可以恢复。如果脉络膜脱离伴有切口渗漏时应重新缝合切口,形成前房;如果脉络膜脱离范围较大,脱离区后巩膜切开引流可加速眼压的恢复和脉络膜脱离复位;如脱离范围较小,无明显的切口渗漏,可加强抗炎,加压包扎数天后脱离多能逐渐消失。 (2)在瞳孔阻滞的早期可用强的散瞳剂、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减轻炎症或全身用高渗剂。然而,最根本的措施是重新沟通前后房的交通,虹膜切开术可达到此目的,YAG激光进行周边虹膜切开则更为简便。 (3)由于角膜内皮的损害是不可逆的,一旦发生了持续性角膜水肿,角膜光学性恢复有赖于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对于不便行角膜移植的患者,局部可通过高渗剂、配软性接触镜或去除病变区的上皮细胞层后用结膜瓣遮盖来缓解症状。术中应避免器械和人工晶体接触角膜内皮,使用粘弹剂保护角膜内皮,避免长时间冲洗前房;术后尽快处理玻璃体及其他组织与角膜内皮的接触,均可在较大程度上减少术后持续性角膜水肿的发生。 (4)少量前房积血一般数天内自然吸收,积血充满前房伴高眼压则应立即进行前房冲洗。玻璃体积血少量时多能吸收,大量时应进行后段玻璃体切除术。 (5)上皮植入前房的治疗效果不好,预后较差,一经诊断,应立即切除病变区切口附近的深层巩膜,并冷冻受累区角膜后面的增生上皮组织,切除受累的虹膜,冷冻或切除受累的睫状体,为确保玻璃体不与角膜粘连还应进行前段玻璃体切除。 (6)术后的葡萄膜炎一般应用皮质类固醇、前列腺素抑制剂及散瞳剂等药物多能控制,但需要同时寻找病因,进行病因治疗。白内障术后一旦怀疑眼内炎,应立即抽吸房水及玻璃体进行细菌或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用玻璃体切割器切除受累的玻璃体,并向玻璃体腔、静脉和球结膜下注射抗生素。 (7)术后青光眼的治疗应局部和全身进行降压处理的同时进行病因治疗。 (8)人工晶状体位置异常保守治疗无效时一般均采取手术复位,必要时将人工晶状体取出或更换人工晶状体。 (9)YAG激光囊膜切开术是治疗后囊膜混浊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如已植入人工晶体,激光切开时应避免损伤人工晶体;此外,也可用穿刺刀从睫状体平坦部进入眼内,将混浊及增厚的中央部后囊膜切开。 (10)对视网膜并发症,如黄斑囊样水肿可应用消炎痛、皮质类固醇。 (11)而视网膜脱离者当手术治疗。

玻璃体切除术后高眼压的治疗

玻璃体切除术后高眼压的治疗 目的探讨硅油填充玻璃体切除术后高眼压的发病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眼压超过30mmHg眼82只,药物或手术治疗。结果眼64只单一或联合多种药物治疗,术后高眼压降低。4只眼玻璃体释放一点油,眼压降低,只有2个眼硅油进入前房,在前房手术治疗硅油取出术后,眼压降低;6只眼视网膜复位,硅油取出后,眼压降低;无晶状体2只眼下方周边虹膜切除术孔膜封闭激光打孔后,眼压得到控制;4只眼行青光眼滤过术,其中1只眼联合人工晶状体。结论高眼压是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及术后睫状体水肿和急性炎症,也与操作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类型之前,联合运营相关的类型,药物或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高眼压。 标签:玻璃体切除;高眼压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外伤眼内异物,多种眼底疾病眼内炎的有效手术方法。这种手术的开展,很多是盲目和眼球萎缩边缘受到不同程度的治疗。但术后高眼压是这类手术术后并发症最常见的形式。根据有关文献,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高眼压发生在30%~40%[1]。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眼压,常可导致患者视网膜解剖复位手术后,但由于高眼压和视神经萎缩,导致严重后果的患者仍然忽略函数。我们分析了患者对各种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高眼壓的原因在我们医院的临床资料,探讨可能的因素,可能导致高眼压及治疗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从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1~6个月在医院及术后患者的随访;术后眼内压大于30mmHg,术后高眼压,在排除青光眼患者,共82只眼,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患者总数的45%,38只眼男性,44只眼均为女性,年龄9~80岁,平均年龄为59.9岁,原发性复杂视网膜脱离27只眼,外伤性视网膜脱离25只眼,外伤性眼内炎视网膜脱离7只眼,视网膜脱离9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8只眼,外伤性眼内异物视网膜脱离6只眼;人工晶状体63只眼,其中晶状体混浊的联合晶状体切除术33只眼;术后眼压测量在35~65mmHg,平均40.1mmhg。 1.2方法所有患者均行手术经历了相同的外科医生,三通道使用标准的玻璃体切割手术,玻璃体染色与弯曲的运转中的耐力,并根据患者联合巩膜环扎巩膜冷冻,激光,视网膜的条件,如果切除晶状体切除。镜头或眼是传统的六点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后患者俯卧位,玻璃体切割手术后1d,2d,3d,4d,5d,15d,1月后眼压测量,然后1个月测量,测量6个月,并观察在视网膜复位。 1.3术后高眼压的治疗方法①药物治疗:选择B受体拮抗剂,碳酸酐酶抑制剂,前列腺素抑制剂,高渗剂,采用单一或组合,控制眼内压低于30mmH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