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宏村)中的民俗实践项目申请

徽派建筑(宏村)中的民俗实践项目申请
徽派建筑(宏村)中的民俗实践项目申请

以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为依托探索发现中国古建筑

中的民俗文化

———以黟县宏村为例

学院、专业工程管理

研究方向房地产造价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姓名

2012年04月10日

以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为依托探索发现中国古建筑中的民俗文

———以黟县宏村为例[摘要]建筑是历史的纪念碑,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传统建筑就是一部凝固的史书,它集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伦理观念、科学技术等为一体。更确切地说,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理念在传统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本次调查就是以徽州古代民居为切入点,通过对当地民居的建筑功能,空间格局,地面铺装,景观陈设,雕刻装饰等方面的调查,挖掘徽州民居建筑中蕴藏着的博大精深的徽州民俗文化。引导我们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民俗文化在建筑中的体现。

[关键词]民居;民俗;古建筑;工程管理

一、调查背景

(一)以宏村古代民居建筑为切入点研究当地民俗的可行性分析

(1)中国民间古建筑是民俗文化的活化石

中国古代建筑除了在特定时期内具有其实用价值外,还很好的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某一地区的民俗文化。传统建筑是传统民俗文化的具体体现,是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孕育的灿烂瑰宝,从北京四合院、闽南的圆楼、云南的一颗印住宅、河南和陕西的窑洞住宅等到都城的规划、宫殿的布局、皇室贵胄达官显贵的陵寝等,无不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浸润的结果和表现。

古代建筑作为一种能亲眼目睹、长期保存的文化形态,常被人们称为“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从纵的方面看,建筑有时代性的差异;从横的方面看,建筑有民族性、地区性的差异。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历史渊源、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建筑风格的多样性。所以,研究一个地区的古代建筑的功能结构、规划布局、装饰装修以及建筑风水等方面内容,以古代建筑(古代民居)为切入点,对研究一个地区的民间建筑史、民间风俗史和历史文化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2)宏村——徽派古典民居建筑的集大成之地,民俗文化的瑰宝

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徽派建筑作为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集徽州当地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的民俗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宏村是最能体现徽州民俗文化的民居建筑群。宏村,古称弘村,位于黄山西南麓的黟县境内,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距今约有900年的历史,全村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承志堂“三雕”精湛,富丽堂皇,被誉为“民间故宫”。在皖南众多风格独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宏村的建筑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古民居建筑博物馆”。比较典型的建筑有南湖书院、乐叙堂、承志堂、德义堂、松鹤堂、碧园等。

因此,以宏村古代民居建筑为切入点研究当地民俗,了解徽州的民俗文化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3)田野调查的民俗学研究方式与工程管理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

田野调查又叫实地调查或现场研究,属于传播学范畴的概念。主要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如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生态学,环境科学,民族音乐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其英文名为Field work。其最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就是参与观察。它要求调查者要与被调查对象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从中观察、了解和认识他们的社会与文化。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以宏村古代建筑为切入点,身临其境的去感受和体会宏村古代建筑中所蕴含的深厚民俗文化,结合相关文本、史料以及现代网络知识,是研究当地民俗文化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工程管理专业学习有关建筑设计、土木工程概论、建筑识图等有关建筑学的相关知识,同时对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规划、结构特点、表现形式、装饰艺术等方面也有涉及,调查者基于工程管理专业的相关知识研究宏村地区的古代建筑所蕴含的传统民俗文化会更加容易上手,同时也有利于对于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二)研究以宏村为代表的徽州文化的现实意义

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当前,随着电脑普及、互联网开通,中国已融入世界经济圈、文化圈。西方文化不断侵蚀和占领中国市场,一些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失去了兴趣,不仅在文化趣味上追求西方那一套,甚至在语言上也是中西混杂、网络用语同日常用语混杂。在这种时候,弘扬和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显得重要。而徽州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很多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如当前大力提倡政治上的“德治”、经营中的“诚信”,都是徽州文化的精髓。对徽州文化进行深入地研究,弘扬其精华,就是使中国传统文化能“永远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二、调查方向

(一)建筑中的民俗

(1)宏村民居的平面布局与群体组合

徽州民居的平面布局与群体组合反映了徽州的“营宅”民俗“天井民居”模式与徽州的“楼居”民俗。作为传统民居的一支,徽州民居的群体组合方式符合中国江南地区传统建筑体系的群体组合特征,通常“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平面通常是面阔三间,厅堂居中,两侧布置厢房或侧室,通过天井采光通风,蕴涵四水归堂的寓意。其实,徽州的天井民居与当地楼居的民俗不无关系。研究当地民居的平面布局与群体组合是了解当地民俗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2)祠堂、家庙

祠堂、家庙等建筑与当地极强的宗法观念和极严密的宗族组织形成之间的关联。在当地,民居远不是单纯住人的房子,它是包括祠堂、家庙等建筑在内的整体概念,没有了祠堂也就没有了民居。徽州从外地迁来的富家大户极多,为了巩固他们自己的地位,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聚族而居,形成了极强的宗法观念和极严密的宗族组织。“社则有屋,宗则有祠”。宗祠是他们住宅不可或缺的配套工程,通过它来凝聚宗族里的人心。

(3)雕刻

在号称徽州古建三绝的牌坊、祠堂、宅第中,雕刻起着重要的装饰作用。通过雕刻装饰,当地人把审美的情感体验与道德伦理融和在一起,达到所谓的“器以载道”。徽州民居雕刻将装饰紧紧地与民俗文化相结合,以丰富的寓意令人对贾儒结合的徽商有了更深的了解,诸如福禄寿三星、八仙过海、童子拜观音、和合二仙等。同时也有许多像蝙蝠(变福)、双鱼吉庆 (鱼者,裕也,余出)、如意、双钱等装饰,寄希望于家宅的繁荣昌盛。而厢房雕刻常见花卉图,分别雕着十二个月花卉,即正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蔷薇,五月石榴,六月荷花,七月牵牛,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鞭蓉,十一月凌霄,十二月天竹。这些雕刻图案都有着其特有的文化民俗底蕴,对于研究当地民俗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4)天井

天井作为徽州民居建筑的特色之一,在徽派建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深刻的美学参考价值。通过对天井的功能,空间格局,地面铺装,景观陈设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风水观、民俗观等方面的研究,挖掘徽州民居建筑中蕴藏着的博大精深的徽州民俗文化。将引导我们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民俗文化和激发对独具特色建筑风格的深思。

(5)书院和私塾

徽州古代的初等教育机构以私塾、社学为主。私塾是中国古代一种最为基础的启蒙教育形式,在徽州遍及各乡各村,涉及家家户户。徽州的私塾形式多样,有一族延师教本族子弟的族塾,有富家延师来家教子弟的家塾(坐馆),有塾师在自己家中设馆教授生徒的私塾(学馆),还有专收贫家子弟的免费义塾、义学。还有像社学这种官办的乡村教育。此之外,徽州还有不少的乡约、文会等,多有具教学、教化的功能。通过对于当地私塾、学院等教育机构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当地的教育文化民俗。

(6)民居建筑细部设置

别具风味的马头墙、正厅供桌的摆设、中堂两侧的特色对联、大门设置的讲究等等都蕴含着当地极其浓郁的民俗文化,值得细细品味。

(二)饮食与休闲中的民俗

(1)宏村赛鸟习俗

宏村赛鸟最早可以上溯到清朝,是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从解放后到现在也已经举办了20多届,近几年影响越来越大,每年都会吸引不少外地人来参加赛鸟。鸟友交流养鸟经验和心得,场面十分热烈。所有参加赛鸟活动的鸟都是雄性画眉,通过抓阄划分比赛场次,参赛的画眉通过比歌声、比气势和“武”,战胜对手获得名次。

(2)饮食特色

在徽州宏村,当地人关于饮食有八碗八、吃新食以及煮粥捞饭等说法,这些饮食方面的习惯与当地的自然气候、婚嫁习俗以及传统民俗有着密切联系。同时方腊鱼、双脆锅巴、马鞍鳝虎、皮毛豆腐和鱼咬羊等菜肴也极具地方文化特色。

三、行程安排

四、经费预算

五、成果展示

(1)一幅当地普通民居的房屋平面布局图。将展示房屋所在方位、整体布局以及各个间室的建筑功能,并附带论证其规划布局与当地传统民俗习惯相融合所体现出来的合理性。

(2)一份关于宏村赛鸟习俗概况的简介。

(3)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喜好的口味,所属的菜系,以及显著特色,并与我们武汉人饮食习惯的一个对比说明。

(4)一份用于课堂展示的PPT。这份PPT中会对本次宏村之旅中所接触了解到的当地民俗文化进行系统划分,并一一展示,其中会包含大量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一手资料。

(5)一份以宏村古代建筑为出发点研究当地民俗文化的系统性的总结报告。

(6)开展一次关于徽州特色民俗文化的简单交流会。

中国代表性古建筑及各地特色民居

中国代表性古代民居建筑 民俗文化,而民俗建筑又各具特色,欣赏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我们精选了 中国最美的十大民居建筑,让您一饱眼福。 1.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 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建筑规 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 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 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 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 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 王氏宗祠分上下两院,功能齐全,设计考究,祠前有精雕细刻的“孝义坊”。宗祠作为王氏先祖灵魂栖息的家园,1998年以来,已有数万名海外王氏后裔相 继到此观光并拜祖敬香。 2.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 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中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 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 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中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10642(约十六亩)平方米,建筑面 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 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 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 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 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栓马 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名字:特伦斯 学号:2008326660067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以西递、宏村为例 【摘要】中国古村落建设自古重视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态意识。在徽州无论是整个村落的布局,还是单栋建筑的空间、结构,无不体现着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相地构屋的营建思想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古村落;风水理论;宏村、西递、建筑 1.引言 中国古民居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徽派民居群体的村落更是中国古村落建筑中最有特色的村落之一。徽州地区现保存着许多风貌古朴、个性鲜明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文化、历史、地理、美学、建筑、艺术、旅游等学术价值。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古村落研究。 2. 徽州古村落天人合一的布局 2.1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徽州古村落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呈坎、棠樾、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皖南古村落地处古徽州,自古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在古徽州所属黟县境内,黟县是古徽州地区有名的县份,现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县内群山怀抱,峰峦奇绝。北接著名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黄山,南连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的“白岳”————齐云山。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誉”。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崛起皖南群山之中,横亘于歙县、黟县、休宁县和黄山区、徽州区三县两区之间。黄山古称黟山,因峰岩苍黛

而得名,相传轩辕黄帝曾在此修炼成仙,唐玄宗信奉道教,于747年敕改黟山为黄山。“巧石、奇松、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唐代大诗人李白有“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赞诗,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次登黄山,认为“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遂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 徽州古村落地图 2.2 独特的风水布局——以宏村为例 宏村,古称弘村,位于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

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研究与传承 摘要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此句不但表明了徽派建筑的发源地——皖南徽州拥有风光秀丽的自然风景,且历史源远流长,徽派建筑文化更是无与伦比。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流派中最重要的派别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古徽州地区。徽派建筑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人们称作“徽州古建三绝”,在中外建筑领域都有很高的名声与赞誉。徽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历史文化的积淀给予了这里独特的文化气息,成就了它的古朴、自然、典雅的品格,而这些文化上的特征也扎根在徽派建筑特色之中。徽派民居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人们模仿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宏村,西递相继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皖南己经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旅游观光之地,这些都充分表明了人们对徽派建筑文化的深刻认识。徽派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经济、技术的载体己经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关注。在众多的追求“欧美”、“口韩”的今天,探索地域文化特征,保护地方特色,弘扬民族文化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针对徽派建筑研究与传承进行研究,主要介绍徽派建筑的特点,以及徽派建筑的一些重要的构成元素,例如“徽州三雕”以及与其他建筑相比独有的建筑特色。 关键词:徽派建筑、建筑类型、文化传承 1建筑历史背景与特色 1.1历史渊源 徽州地区的土著是“古越人”,他们是先秦时候就生活在长江中下游以南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居住特征是“巢居”。自汉代开始,中原大规模向徽州地区移民,带来了中原汉文化,并且后来反客为主,成为徽州文化的主流。但是汉文化并没有完全抛弃越文化,更没法脱离越文化生长的气候地理环境。所以,现今保留下来的徽州古民居,正是这种古越人巢居建筑——干栏木楼和北方四合院结合的产物。 在明朝的时候,徽派建筑仍然是楼居模式,主要活动在楼上,一层和二层的高度比是1:2。到了清朝的时候,徽式建筑基本上接受了北方

宏村徽派建筑考察报告

宏村徽派建筑考察报告 宏村徽派建筑考察报告 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对古代文明的回望与借鉴。而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在从古到今扮演着重要角色。古建筑作为古代文明史中的完美篇章,它的保护和修缮是现代建筑工作者学习和研究的典范,是人人都应尽的责任。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古建筑特色以及其周边环境,开阔视野,深刻感受生态文化和文明在古建筑中的体现。5月18号下午,我们坐上了去往安徽宏村的大巴车,经过了5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宏村,这个拥有清新空气和美丽环境的仙境。一、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概况宏村古建筑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是安徽南部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它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313年),现存明清时期建筑共137幢,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圳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比较典型的建筑有南湖书院、乐叙堂、承志堂、德义堂、松鹤堂、碧园等。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二、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存在的问题随着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知名度逐渐的提高,使宏村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这一现象导致这里的生态和人文环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所以,如何减少这一现象?保护宏村古建筑群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如何在不伤害原始风貌的情况下修补古建筑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我们将会失去这一宝贵的遗产。当前,古建筑资源的保护工作蛀牙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古建筑的墙面剥落情况严重。(二)、旅游业过度的开发使古建筑所处环境存在问题。(三)、古建筑建成历史悠久,保护工作存在难度。(四)、预计古建筑修复的周期长。(五)、古建筑修复对原住居民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六)、古建筑修复经费来源存在一定问题。三、关于宏村古建筑资源保护和发展的建议(一)、希望尽早制订《宏村古建筑资源保护办法》,并对这一现象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由此对古建筑

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考察报告

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考察报告 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考察报告 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对古代文明的回望与借鉴。而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在从古到今扮演着重要角色。古建筑作为古代文明史中的完美篇章,它的保护和修缮是现代建筑工作者学习和研究的典范,是人人都应尽的责任。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古建筑特色以及其周边环境,开阔视野,深刻感受生态文化和文明在古建筑中的体现。5月18号下午,我们坐上了去往安徽宏村的大巴车,经过了5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宏村,这个拥有清新空气和美丽环境的仙境。一、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概况宏村古建筑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是安徽南部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它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313年),现存明清时期建筑共137幢,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圳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比较典型的建筑有南湖书院、乐叙堂、承志堂、德义堂、松鹤堂、碧园等。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二、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存在的问题随着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知名度逐渐的提高,使宏村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这一现象导致这里的生态和人文环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所以,如何减少这一现象?保护宏村古建筑群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如何在不伤害原始风貌的情况下修补古建筑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我们将会失去这一宝贵的遗产。当前,古建筑资源的保护工作蛀牙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古建筑的墙面剥落情况严重。(二)、旅游业过度的开发使古建筑所处环境存在问题。(三)、古建筑建成历史悠久,保护工作存在难度。(四)、预计古建筑修复的周期长。(五)、古建筑修复对原住居民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六)、古建筑修复经费来源存在一定问题。三、关于宏村古建筑资源保护和发展的建议(一)、希望尽早制订《宏村古建筑资源保护办法》,并对这一现象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由此对古建筑

皖南民居特征解析

对皖南民居“间”的解析 摘要:皖南民居为中国民居文化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传奇色彩,有不同的开间根据不同环境和组合方式而产生的多种住宅形式. 通过对皖南民居中的“间”这一概念的分析,能让我们对民居理念又有一个不同的认知和理解。 关键词:民居; 群落; 空间; 天井; 开间 皖南民居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就是明清时期的徽州地区,皖南山区徽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村落。皖南古村落位于古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绩溪江西婺源境内,西递和宏村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处古民居,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载体,皖南民居以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大量古建筑而驰名。新安为文化之乡,历史上多出官宦商贾,仅歙县举人以上的士官即达数百人。徽商更是遍及皖南。“富室之称雄者,江南首推新安”,他们巨大的财富,营造了皖南这个精美的古民居博物馆。今存徽州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主要集中在黟县、歙县、绩溪、休宁。黟县今存古村落十余处,要者如西递、宏村、碧山、屏山等。黟城古建筑更多,保留有价值的古建筑近500处,有价值的一百余幢,古祠堂27座,集中在雄村、呈坎、潜口、棠樾、深渡等村。绩溪今存古建筑一百余处,集中在磡头、坑口、冯村、上庄等处。1.历史背景 皖南现存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主要集中在黟县、歙县、绩溪、休宁。皖南古民居集中的村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同姓居民为主。方志载:“千丁之家,不动一坯;千丁之旅,未尝散处;千载谱系,丝毫不紊;主仆之严,数十世不改。”从分析徽州家族的族谱人手,得出一条结论,“徽州大多数村落均为南迁避乱者所建。”这说明皖南古村落尚在胚胎阶段就将血缘和地域连在一起了。这是徽州古村落在雏形期就具有的基本特征。 2.开间—民居的基本单位 2.1存在的“间” 开封民居空间的基本单位无一例外是由“间”围合成的木结构框架, 不论是建筑正中一间的明间、还是左右侧的次间、亦或是梢间、尽间等都是以间为单位的,间成单体,单体合成庭院,庭院组成群体。有的“间”无形中成为室内空间向室外的延伸, 又为室外空间提供了空间的铺垫。因而间与各个空间部分都有着相互的联系。传统民居中大型建筑都是在虚实相间的间组成的纵横交错层层渐进之后的过程。 2.2虚无的“间” 在各开间名称的基础上有迷离着虚无的间,不管是在建筑开间内部的墙体、门窗、格栅、桌椅等或是各个开间的组合位置,甚至是一切我们能够想到的物品都会影响室内外空间的形成和变化,深深的突显出空间的虚实。 3.空间—民居的基本灵魂 通讯作者:吴耀欢(1988―),女,河南信阳人,硕士生,主要从事建筑与城市设计艺术研究。 (E-mail: 674897685@https://www.360docs.net/doc/f114209671.html,). 3.1民居空间组合 民宅的形式一般俗称为“三间屋”,有明三间、暗三间、回廊三间之别。徽州宅居最基本格局为三间式,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的布局,中为厅堂,左右布置厢房,多层房屋则在一楼厅堂左右或左右两侧设置楼梯。天井在入口自然形成。像其它的建筑形式都是在“三间式”的基础上通过纵横向发展成四合式、大厅式和穿堂式。四合式可以分为大四合式和小四合式。

徽派建筑特点及其文化

徽派建筑特点及其文化 摘要: 中国建筑以其独有的特色立于世间,而徽派建筑是我国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 珠,它有着独有的建筑特色,与当地环境和文化相得益彰。徽派建筑在建筑背后, 更多的应该关注其在建筑背后存在的文化,徽州特殊的环境之下,徽州文化完 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其余各种思想的综合提纯。 关键字:徽派建筑特征文化 “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造形式,更无所谓派别。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式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先而粗胎,粗具规模,继而长成,转增繁缛......建筑之规模,形体,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盖建筑活动与民族文化之动向实相牵连,互为因果也。”这是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绪论中第一段所写,完美的阐述了中国古建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形成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徽派建筑,中国建筑史上的明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与徽州文化密切相关。 徽州,地处我国皖南丘陵地区,大致在黄山山麓一男,天目山以北。古徽州区辖地一府六县,文化圈辐射周边区域,形成了灿烂辉煌的徽州文化。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后期成熟的建筑流派,它体现在民居,园林,牌坊,祠堂等建筑物中,其中古民居尤有代表性。 徽州的形成: 徽州的形成与移民离不开关系,始于汉代,终于南宋的移民潮改变了原本徽州古山越人的人口结构,也给徽州地区带去了中原巨大的财富和文化,吸收了古山越元素后,中原文化在此落根。后世所观徽派建筑,也因此而常常看到两种文化融合的结果。 其形成与皖南当地的丘陵环境也有着离不开的关系,为了迎合山地特殊的地形气候,徽派建筑多为“干栏式”结构。黄山新安江等环境的促使下,山清水秀四季分明的徽州自然就诞生了有“画里乡村”美誉的徽派建筑群。 当然这样庞大的建筑群,与徽商的存在不无关系,“无徽不成镇”彰显了徽商强大的实力。而徽商的存在,使得当地学仕之风极盛,“东南绉鲁”的美誉彰显着徽州地区学术氛围的浓厚,这样的学术氛围之下,徽州考取进士的人数自然不会少。富而好儒,仕而拥贾,这样,就形成了徽州官商学一体的文化形态,旧时风俗,致富高升,自然是要荣归故里,大兴土木光耀门楣,由此可见,徽州建筑都是徽商不惜斥巨资所建。 徽派建筑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但建筑的本身没有脱离中国建筑基本的营造方法。诸如木质结构,“梁柱式”的结构,以斗拱为关键等等特点,这些特点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建筑史,木质建筑也成了中国亦或东亚地区建筑的特色之一。

以宏村为例对徽派建筑进行赏析教案资料

以宏村为例对徽派建筑进行赏析

以宏村为例对徽派建筑进行赏析宏村独出机杼的艺术布局、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观念以及其特有的徽派建筑特征,是我国民居艺术的典范,它体现了聚居村落对当地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尊重。 徽州地处山川丘陵之中,其西北部是黄山山脉。东南部则是天目山和率水,新安江及其支流蜿蜒其间。域内丘陵的面积占十分之九,盆地面积仅占十分之一。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雨水丰盈。宏村是徽州地区的一个著名村落,处于四围皆山的黟县盆地北缘。 宏村整个村落布局独出机杼。它背依海拔360 米、拥有成片榛林的雷岗;南临新安江末支、羊栈河二水交汇处,所谓“枕高岗、面流水,一望无际”。(1)反映了中国古代理想的居住环境选址是“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模式。宏村是一个“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脚”的牛形村落,故被人们称为“牛村”。全村以高昂挺拔的雷岗山为“牛头”,满山青翠苍郁的古树为“牛角”,村内鳞次栉比建筑群为“牛身”,碧波荡漾的塘湖为“牛胃”和“牛肚”,穿堂绕屋、九曲十弯的人工水圳为“牛肠”,村边的四座木桥为“牛腿”。(2)村口溪边原有雎阳亭,现亭已毁。旧址旁有一株高18 米、直径1.8 米的红杨和另一株高20 米、直径1 米多的银杏耸立桥头,浓荫覆盖。 宏村的理水艺术是中国传统民居理水的典范。乡土聚居以水为命脉,一是发展农业生产需要灌溉、需要泄水排涝;二是需要生活用水。宏村人不仅利用水来生产、生活,还用来美化环境。宏村的水是由地势较高的村西头引西溪水入村,一条宽近一米的水由西北向东南,九曲十弯,经村中的“月沼”,穿村而

过,最后流向村南的南胡。溪水是村落的水脉,村镇顺溪水走向展开。水圳的一侧就是街巷的青石板路,另一侧则是鳞次栉比的民居。居民们大多将圳水引入宅内,有的从宅下暗沟中通过,形成徽州民居所特有的“宅园”、“水园”或成为一方养鱼池于前院。宏村的水还可作为消防用水,木构架建筑极易火灾,月沼、南湖的水使之多次免受灾害。水系还调节了小气候,活络着村里街巷空间的形态,形成时而狭长、时而开敞的空间形态。月沼的水是村子的核心,是村民的聚集地,女人们在这里洗衣、洗菜。 宏村是以汪氏家族为主的聚居村落,整个村落占地28 公顷。汪氏是中原望族,自汉末南迁,其后裔遍布江南各地。宏村汪氏祖籍金陵,约在南宋时迁居到徽州,是为宏村始祖。作为封建社会家族的聚集地,这里的建筑、装饰和布局不可避免地反映了儒家的“礼”制。村中的祠堂、书院是居民的精神中心,家族的宗教仪式在这里展开。南湖书院是明末所建的私塾,专供族人子弟授业解惑,以育人才之用。书院占地面积6000 余平方米,建筑高大宏伟,庄严宽敞。在村子的西北角,有一个集市,是村民们进行贸易活动的场所。此外,全村跨溪建有四座桥,每座桥形态各异,小巧玲蓉,融于自然,尤其南湖上的那座桥,是村落的一个明显特征。宏村的整体布局和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观念,对今天的居住环境的营建仍有许多积极意义。具体归纳如下: 一、选址艺术 《管子·乘马》中就论述了建筑的选址问题:“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田近旱而水用足,下田近水百沟防省。因天时,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徽州民居坐落在“背山面水”、“负阴抱阳”之地,背山可以抵御寒风,面水可以提供丰富的水源,负阴抱阳则提供了

宏村空间分析

宏村空间分析(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一、宏村古村落街巷空间形态 宏村现存街巷道路分为三个等级(如图1-1):第一等级为沿南湖的湖滨南北两条道路、村东西两侧的道路、村北侧靠山的后街以及东西走向横贯村中心的宏村街,路宽基本在2m以上。第二等级为以后宏村街为中心向南北两侧的后街和湖滨北路发散的道路及环月沼中心,主要是大户人家间的通道,路宽基本在2m-1.2m左右,道路交界处经常形成大空地,是居民日常交往的聚集处之一。第三等级主要是村内窄小巷道,通往普通人家的住宅地,路宽仅供通人。 图1-1 宏村道路等级图 二、宏村房屋类型排布研究 出于交通运输便利以及河冲积平原易开 发、灌溉农田等因素考虑,早期村庄定居基 本在河流旁,宏村也不例外。据宗谱记载及 考察推测,八百年前有一河道贯穿现宏村范 围内,此即为现西溪的原河道,此时村庄主 要分布在雷岗山脚至原西溪河道(现十三间 楼处)。至南宋西溪因故改道至现在位置, 而后村中族长王辛和其夫人胡重专门请风水 大师看过风水,以大师建议扩大月沼,挖渠引水,并将宏村第一幢汪家祠堂建于月沼北侧,将村中心移至此处,至此,宏村内各种系统建设以月沼和汪家祠堂为中心、以各水圳为纽带展开,后至宏村发展鼎盛时期,南湖建立,奠定了现有宏村格局。 月沼扩大、汪家祠堂建后,村中大户迁至环月沼周边,其后的大户(主要也为汪氏一族)落户在月沼附近的各水圳旁,汪氏人家基本集中在村子中西部。而村子东部可由祠堂等看出大多为韩、万、吴等小姓人家居住。至于商业部分,烟、茶、药、客栈相关高档产业位于村西的茶行弄和宏村街,两个主要

徽派建筑艺术风格与鉴赏

徽派建筑艺术风格与鉴赏 1244426 黄方婷粉墙黛瓦、错落有致,集山川风景之灵气,汇风俗文化之精华,便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派建筑。几百年历史的砖瓦楼阁,皖南古村落群风雅依然,隐隐散发着被时光浸润过的温暖和暗香,萦绕在长长窄窄的青石小巷之中,盘旋在灰白色的天际上。这样的山水灵动清澈,而当地的居民就在这百年山水间生动游走。古村落群在这流淌的时光长河中,仿佛是被濯洗凝固的画卷,又仿佛是一个遗世独立的东方旧梦。 徽派建筑主要散落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以及泛徽州地区(浙江淳安、江西浮梁)。其构造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那么,徽派建筑中具有代表色彩的,就不得不提宏村与西递了。两地现在依然保持着几个世纪前的村庄原貌,西递村保有完好的明清民居一百二十四幢,祠堂三座。宏村保有一百五十八幢,其中完好一百三十七幢。他们是中国古代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徽派建筑的典范之作。有着高超的建造技艺和浓厚的文化内涵以及独有的地方特色,受地方独特的地形与人文思想影响而形成,具有极高的艺术与欣赏价值。 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徽商财力雄厚。主要经营木材茶叶和盐业,后来因崇尚儒家思想与官员多往来,竟也达到了垄断的局面。当时徽商遍布大江南北,而中国人落叶归根的特性,使殷实的徽商在家乡大兴土木。可以说,其经济的繁荣也大大促进了建筑的发展。 文风昌盛的古徽州十分重视文化传承与教育。宏村的南湖古书院有书对联“漫研竹露裁磨句,细嚼梅花读汉书”。清代,安徽省就出过十九个状元,当地人对儒学十分推崇,祠堂内还保存着朱熹理学一派的碑文。年年岁岁的文化积淀,也让当地人认为读书是极好的事情,坚信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徽派建筑与其他建筑类别的明显不同之处是外观仅有两种颜色。近赏宏村,白色墙面斑驳苍凉,与黑色的对比已不再那么强烈。而远观村落,黑白相间,在

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考察报告

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考察 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对古代文明的回望与借鉴。而建筑作为一门艺术在从古到今扮演着重要角色。古建筑作为古代文明史中的完美篇章,它的保护和修缮是现代建筑工作者学习和研究的典范,是人人都应尽的责任。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古建筑特色以及其周边环境,开阔视野,深刻感受生态文化和文明在古建筑中的体现。5月18号下午,我们坐上了去往安徽宏村的大巴车,经过了5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宏村,这个拥有清新空气和美丽环境的仙境。 一、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概况 宏村古建筑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是安徽南部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它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313年),现存明清时期建筑共137幢,主要是住宅和私家园林,也有书院和祠堂等公共设施,建筑组群比较完整。各类建筑都注重雕饰,木雕、砖雕和石雕等细腻精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村内街巷大都傍水而建,民居也都围绕着月沼布局。住宅多为二进院落,有些人家还将圳水引入宅内,形成水院,开辟了鱼池。比较典型的建筑有南湖书院、乐叙堂、承志堂、德义堂、松鹤堂、碧园等。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因此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二、安徽宏村古建筑资源存在的问题

随着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知名度逐渐的提高,使宏村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这一现象导致这里的生态和人文环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所以,如何减少这一现象?保护宏村古建筑群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如何在不伤害原始风貌的情况下修补古建筑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我们将会失去这一宝贵的遗产。当前,古建筑资源的保护工作蛀牙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古建筑的墙面剥落情况严重。 (二)、旅游业过度的开发使古建筑所处环境存在问题。 (三)、古建筑建成历史悠久,保护工作存在难度。 (四)、预计古建筑修复的周期长。 (五)、古建筑修复对原住居民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六)、古建筑修复经费来源存在一定问题。 三、关于宏村古建筑资源保护和发展的建议 (一)、希望尽早制订《宏村古建筑资源保护办法》,并对这一现象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由此对古建筑进行集成工作。 (二)、省财政安排针对宏村古建筑资源保护专项经费,并考虑通过政府拨款,民间资金吸纳等渠道。 (三)、对原住居民和游客宣传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使其建立这一意识,由此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问题进行缓解。 (四)、广泛的征求各个领域的专家对古建筑保护的建议,可以更科学,跟有效的运用到古建筑保护工作上去。 四、总结

安徽黄山 徽派建筑讲解词

徽派建筑 明中期以后,徽商崛起,致富后的徽州商人,将大量资本返回家乡,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建筑的投入。他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梁,盖楼亭,给徽州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由于徽商讲求的是“贾而好儒”,徽商中的大部分人都读过书,具有很好的文化素养。于是他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住宅布局、结构、内部装饰、厅堂布置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使徽派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蕴含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徽派建筑有三绝,分别是: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这里我们重点说一下古民居。 像山西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还没进门,就给人一种恢宏的气势,大气磅礴,站在门外就给人一种压迫感和庄严肃穆的感觉,很有王者风范,还没进门儿你就知道,哦,原来这是一个大户人家。通俗一点说,徽商的建筑属于婉约派,晋商的民居属于豪放派。 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1、外观上看,朴素自然、清雅简淡;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徽州民居讲究自然情趣和山水灵气,房屋布局重视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自古有“无山无水不成居”之说。徽州古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依山傍水,与亭、台、楼、阁、塔、坊等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境界。原因:徽州是封建宗法制度——程朱理学的发祥地,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洁性和宗族凝聚力,抵御外族入侵,徽州人聚族而居。全国风水文化中心已由赣北北移皖南,士民工商对风水文化顶礼膜拜,笃信不疑,村镇的整体布局反映了一个宗族的文化素质,关系着宗族的荣辱兴衰。宗族建筑物统一规划众望所归。长期以来,徽州因地势原因,“力耕所出,不足以供”,民生维艰。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徽州人倡行节俭,建造宅第时往往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在确保坚固实用、美观大方的基础上寻求朴素自然、清雅简淡的美感。以当地丰富的黏土、石灰、(黟县)青石、杉木为主要材料修建的徽派民居精巧雅致,美轮美奂。远远望去,清一色的黑瓦白墙,对比鲜明,加上色彩斑驳的青石门(窗)罩和清秀简练的水墨画点缀其间,愈显得古朴典雅,韵味无穷,清淡朴素之风展现无遗。 2、布局上看,依山就势,灵活多变;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居形式(小型者以三合院式为多),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型家族生存空间。有2层的3层的,2进3进,3开间,5开间的等等; 3、结构上看,造型奇特;高筑墙,开高窗;粉墙岱瓦马头墙; 4、内部装帧上看,富丽堂皇。徽州宅居的“三雕“ 牌坊则以石质为主,有四柱五楼式,四柱冲天式,八柱式,口字形式等多种,造型雅致,散缀于各乡镇,是古代徽州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5、从厅堂布置上看,精致考究; 刚刚我们说徽派建筑体现的是徽商对建筑审美的要求。徽派建筑从外面看上去非常的,没有太华丽的装饰,而且墙砌得很高,在墙的高处开很小的窗户。这跟山西晋商的建筑很不同。 徽派建筑小词典 【门楼】徽派建筑格式。徽州建筑大门,均配有门楼(规模稍小一些的称为门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一般农家的门罩较为简单,在离门框上部少许的位置,用水磨砖砌出向外挑的檐脚,顶上覆瓦,并刻一些简单的装饰。富家门楼十分讲究,多有砖雕或石雕装磺。徽州区岩寺镇进士第门楼三间四柱五楼,仿明代牌坊而建,用青石和水磨砖混合建成,门楼横仿上双狮戏球雕饰,形象生动,刀工细腻,柱两侧配有巨大的抱鼓石,高雅华贵。歙县渔梁镇一民宅门楼,两横枋间一幅砖雕“百子图“,画面层次所雕百个玩重形态各异,神韵毕现,栩栩如生。门楼是住宅的脸面,成为体现主人地位的标志。 【穿堂式】徽派建筑结构方式。又名回厅。穿堂的位置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紧连,是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相背,人口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一明

以宏村为例对徽派建筑进行赏析

以宏村为例对徽派建筑进行赏析 宏村独出机杼的艺术布局、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观念以及其特有的徽派建筑特征,是我国民居艺术的典范,它体现了聚居村落对当地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尊重。 徽州地处山川丘陵之中,其西北部是黄山山脉。东南部则是天目山和率水,新安江及其支流蜿蜒其间。域内丘陵的面积占十分之九,盆地面积仅占十分之一。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雨水丰盈。宏村是徽州地区的一个著名村落,处于四围皆山的黟县盆地北缘。 宏村整个村落布局独出机杼。它背依海拔360 米、拥有成片榛林的雷岗;南临新安江末支、羊栈河二水交汇处,所谓“枕高岗、面流水,一望无际”。(1)反映了中国古代理想的居住环境选址是“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模式。宏村是一个“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脚”的牛形村落,故被人们称为“牛村”。全村以高昂挺拔的雷岗山为“牛头”,满山青翠苍郁的古树为“牛角”,村内鳞次栉比建筑群为“牛身”,碧波荡漾的塘湖为“牛胃”和“牛肚”,穿堂绕屋、九曲十弯的人工水圳为“牛肠”,村边的四座木桥为“牛腿”。(2)村口溪边原有雎阳亭,现亭已毁。旧址旁有一株高18 米、直径1.8 米的红杨和另一株高20 米、直径1 米多的银杏耸立桥头,浓荫覆盖。 宏村的理水艺术是中国传统民居理水的典范。乡土聚居以水为命脉,一是发展农业生产需要灌溉、需要泄水排涝;二是需要生活用水。宏村人不仅利用水来生产、生活,还用来美化环境。宏村的水是由地势较高的村西头引西溪水入村,一条宽近一米的水由西北向东南,九曲十弯,经村中的“月沼”,穿村而过,最后流向村南的南胡。溪水是村落的水脉,村镇顺溪水走向展开。水圳的一侧就是街巷的青石板路,另一侧则是鳞次栉比的民居。居民们大多将圳水引入宅内,有的从宅下暗沟中通过,形成徽州民居所特有的“宅园”、“水园”或成为一方养鱼池于前院。宏村的水还可作为消防用水,木构架建筑极易火灾,月沼、南湖的水使之多次免受灾害。水系还调节了小气候,活络着村里街巷空间的形态,形成时而狭长、时而开敞的空间形态。月沼的水是村子的核心,是村民的聚集地,女人们在这里洗衣、洗菜。 宏村是以汪氏家族为主的聚居村落,整个村落占地28 公顷。汪氏是中原望族,自汉末南迁,其后裔遍布江南各地。宏村汪氏祖籍金陵,约在南宋时迁居到徽州,是为宏村始祖。作为封建社会家族的聚集地,这里的建筑、装饰和布局不可避免地反映了儒家的“礼”制。村中的祠堂、书院是居民的精神中心,家族的宗教仪式在这里展开。南湖书院是明末所建的私塾,专供族人子弟授业解惑,以育人才之用。书院占地面积6000 余平方米,建筑高大宏伟,庄严宽敞。在村子的西北角,有一个集市,是村民们进行贸易活动的场所。此外,全村跨溪建有四座桥,每座桥形态各异,小巧玲蓉,融于自然,尤其南湖上的那座桥,是村落的一个明显特征。宏村的整体布局和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观念,对今天的居住环境的营建仍有许多积极意义。具体归纳如下: 一、选址艺术 《管子·乘马》中就论述了建筑的选址问题:“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田近旱而水用足,下田近水百沟防省。因天时,就地利,

宏村传统建筑对当代建筑的思考

自然与人文景观考 察 课题:自然与人文景观考察 院系名称:设计艺术学院 姓名:徐倩倩 专业班级:环境F1403 学号:201425910702 指导教师:尚娜 教师职称:讲师 2016年11月27日

徽派建筑与传统文化对现代建筑的思考 摘要: 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成为构建古村落的重要灵魂。起人文趣旨在于追求和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等多方面的和谐统一。传统的聚落的体系完美,民俗民风,空间形态,以及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对于挖掘合计陈起文化内涵,探索新的居住形式有着重要的鉴赏价值。尤其在现在受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的当代中国人居住模式,严重迷失自我。在社会进步的同时,危机也向人们发出警告。 关键词:自然环境 传统文化 徽州人文

宏村古取宏广发达之意,位于安徽省黄山西南麓,距黟县县城11公里,宏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距今约有900年的历史,宏村最早称为“弘村”,据《汪氏族谱》记载,当时因“扩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清干隆年间更为宏村。村落占地30公顷,枕雷岗面南湖,山水明秀,享有“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南宋绍兴年间,古宏村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围绕牛形做活一篇水文章,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牛肠”两旁民居为“牛身”,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处,自然景点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区别于其他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成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一大奇迹。 宏村不仅有粉墙瓦黛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更因其清泉绕湖,水渠穿巷的动态精致被世人称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宏村水系布局 村民们将村西的河水引入村内,开凿了一条近1米宽的水圳,九曲十弯,绕过家家户户、长年清水不断的水圳就是“牛肠”,总长有1200多米为各家各户提供生活用水,同时也起到调节气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水圳在村的中部形成半月形的月沼,又在南部形成弓形的南湖,构成了宏村独特的风貌。一水圳盘旋村中,以南湖作为水系之尾,汇纳众水,连接屋舍。人工古水系自西北而南,贯穿全村,虚实相间,构成一个水墨“牛行村”。 宏村水口位于村落入口,是众水汇集之地,水口的作用一方面界定

【201708】关于皖南地区徽派建筑园林考察报告

关于皖南地区徽派园林建筑考察报告 考察时间:2017.08.26-2017.08.27 考察项目: 一、潜口民宅 潜口民宅,又名紫霞山庄,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紫霞峰南麓,分两个组团群落,清代建筑群以祠堂、戏台、商铺、收租院、大户人家等建筑为中心的建筑群落,布局合理,院内装饰精美,摆设豪华。另一处以标有潜口民宅牌匾的山庄,在一个小山峦上展示出各类不同古民居风貌,主要是明代建筑群,以牌坊、小桥、府邸、百姓人家等建筑。两个建筑群中间有个湖泊,水香园。这是徽州人布置家园的特色,画龙点睛,将风水与房屋相连,背山面水,保佑环境、保佑家族,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居住建筑

2、公共建筑 荫秀桥 建于明嘉靖年,为单孔拱桥,“荫秀桥”三字,一半为阳刻,一半为阴刻,桥中央成了佛界与人间的分界线,故又叫“阴阳桥”。 方氏宗祠坊 走过“荫秀桥”,便是“石牌坊”,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牌坊正面无题字,只雕着一个龇牙咧嘴的“鬼”,手里拿着一支笔,脚上踏着一只方形大斗,“鬼”与“斗”合起来为“魁”。牌坊背面刻了月宫桂树图。表明立坊者方氏期望家族子弟多出文魁星,去蟾宫折桂,光宗耀祖。 善化亭 “善化亭”,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乃取旧时“善化贤良释化愚”之意。亭为方形,四柱居空,飞檐翘角,造型美观,亭顶梁横木上刻有对联:“阴德无根方寸地中种出,阳春有脚九重天上行来”,意在劝人诚心行善方可积德。此亭还有一对联:“走不完的前程,停一停,从容步出,急不来的心事,想一想,暂且丢开”。

二、唐模 以狮子山为支撑点,以徽派水口园林和水乡景致为主要特色,村中还保存着较完好的青石板路,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溪中有一座清代建造的高阳桥。过桥即见小溪南面的古银杏林。至今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古村落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恬静的田园风光和古朴的人文景观相得益彰,青山绿水,粉墙黛瓦,是个具有浓郁徽派气息的古村落。 唐模村的水口园林是皖南古村落水口园林的杰出代表,有着“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之美誉。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徽州古村落布局及建筑特点分析 ——以西递、宏村为例 【摘要】中国古村落建设自古重视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态意识。在徽州无论是整个村落的布局,还是单栋建筑的空间、结构,无不体现着因地制宜、依山就势、相地构屋的营建思想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关键词】古村落;风水理论;宏村、西递、建筑 1.引言 中国古民居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建筑类型。徽派民居群体的村落更是中国古村落建筑中最有特色的村落之一。徽州地区现保存着许多风貌古朴、个性鲜明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文化、历史、地理、美学、建筑、艺术、旅游等学术价值。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了古村落研究。 2. 徽州古村落天人合一的布局 2.1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徽州古村落是指位于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呈坎、棠樾、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皖南古村落地处古徽州,自古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在古徽州所属黟县境内,黟县是古徽州地区有名的县份,现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县内群山怀抱,峰峦奇绝。北接著名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黄山,南连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的“白岳”————齐云山。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誉”。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崛起皖南群山之中,横亘于歙县、黟县、休宁县和黄山区、徽州区三县两区之间。黄山古称黟山,因峰岩苍黛而得名,相传轩辕黄帝曾在此修炼成仙,唐玄宗信奉道教,于747年敕改黟山为黄山。“巧石、奇松、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唐代大诗人李白有“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的赞诗,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次登黄山,认为“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分析之徽州民居

中国传统建筑美学分析 --徽州民居 摘要: 徽州古民居是我国传统建筑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在民居布局、空间处理、装饰细部的处理以及色彩的应用上都体现着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美学思想,对其作深入的研究和挖掘,对现代环境艺术、造型艺术都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徽州古民居;建筑;美学 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古徽州下设黟县、歙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徽州地区虽地处僻壤、交通不便,但它却拥有无限的魅力。这里峰峦奇秀,水流碧清,林木葱翠。徽州民居,指徽州地区的具有徽州传统风格的民居,也称徽派民居,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自秦建制两千多年以来,悠久的历史沉淀,加上北亚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加之在这块被誉为“天然公园”里生活的人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独树一帜的徽派民居建筑风格。村镇布局和建筑空间与大自然的山光水色融为一体,充分显示了它的有机品质,即建筑物的规划布局在功能和美学上与当地自然环境、生活习俗协调统一;建筑本身能满足使用灵活的要求;建成建筑形象的材料、结构构造、色彩装饰具有地方特色。一.成因 徽州,简称“徽”,位于新安江上游,古称歙州,宋徽宗在平定方腊起义后,于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行政版图相对稳定。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徽文化已成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1987年,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主体组建黄山市。古徽州下设黟县、歙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今属江西省管)六县。在古徽州大地上,明、清古民居建筑总计有7000栋,明清古村落100多处。徽州古民居建筑,形式多样,五花八门,总计约十五种之多。如古城、古村镇、祠宇、寺庙、书院、园圃、戏台、牌坊、关隘、桥梁、塔、亭、堤坝、井泉、村落。黟县西递村经商鼎盛时期,店铺多达百家以上。胡家二十世祖胡贯三,除了经营典当业务,还经营茶米生意,号称“三十六典”、“七条半街,”是当时江南六大首富之一,家财"五百万金。清代后半叶后,黟县南屏村的徽商号称“十万富”的不下20户。这些徽商致富后,为光宗耀祖,显赫一方,于是大兴土木,扩建庄园。受儒家思想影响,他们建起豪室后,又向儒商结合,官商结合发展,兴学堂,尊儒学,走学而优则士之路。因此,不少徽商建房时,按官家规定的等级建楼扩园,这就是徽派古民居建筑形成的原因。 二.布局 从古民居的布局上观察,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格局构建,独具面目,无一雷同;大体可分为“线状”、“块状”两大模式。但均把我国传统的自然观和美学理想,以及带有封建宿命色彩的风水观念灌输在布局中。如歙县方村,平面布局外圆内方,似一枚圆形方孔钱图案,表达了祈求富贵,财源兴旺的愿望。黔县宏村布局则象一头牛,激励村民发扬牛的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才能兴旺发达。又如西递村的“船”形布局,寓意扬帆远航,一帆风顺。但无论怎样的布局,却无一不在追求祥和宁静的“园林化”情调。贫富固有差距,宅院固有大小,但皆重视小庭院的设计和布置。院内多青石铺地,多设假山鱼池,盆景,花台,充分反映了栖居者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环境的一种追求与创造。徽州民居

以宏村为例的安徽古民居的建筑

以宏村为例的安徽古民居的建筑 [摘要] 分析了安徽古村落宏村的规划布局与建筑的美学艺术。整个村落布局似“牛”形,宅居栋宇鳞次、庭院相贯、雕饰如画。宏村的规划与建筑不仅是人们对物质的需要,更是满足人对精神的需求,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在使用与美学欣赏的统一。 [关键词] 宏村;规划;建筑;美学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村落面积19111公顷,宏村始建于宏村建于南宁绍熙年间(公元1131年) ,至今800余年。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1999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四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皖南山区的黟县是一个人口仅十来万的小县,西递、宏村就坐落在这里。唐朝大诗人李白曾赞美道:“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道出了皖南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物幽美,古老文化酝酿出淳厚从容的民风人情。 一、宏村的规划 宏村是中国古代依据仿生学建造的,具有独特造型的“牛型村落”———“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见图1。始祖汪九是唐初越国公汪华的后裔。村子始建于宋代,数百户粉墙青瓦、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群,特别是精雕细镂、飞金重彩的承志堂、敬修堂;气度恢宏、古朴宽敞的东贤堂、三立堂;森严的叙仁堂、上元厅等祠堂和南湖书院;巷门幽深,青石街道旁古朴的观店铺……,同平滑似镜的月沼和碧波荡漾的南湖,雷岗上参天古木、民居庭院中的百年牡丹与探过墙头的青藤石木,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真可谓是步步入景,处处堪画,同时也反映着悠久历史所留下的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至清代宏村已是“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 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宏村是中国古代依据仿生学建造的,整个村落呈“牛”型结构布局———“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被誉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那巍峨苍翠的雷岗当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以村西北一溪凿圳绕屋过户,九曲十弯的水渠,聚村中天然泉水汇合蓄成一口斗月形的池塘,形如牛肠和牛胃,又名“月沼”见图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