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方法练习题 - 附答案

数量方法练习题 - 附答案
数量方法练习题 - 附答案

前几日的电邮答疑:

12.11练习题

1、题目中已经告诉我们选中东方学校,东方学校有男生8人,女生7人,在第一次选到女生的前提下,东方学校还有男生8人,女生6人,共14人,则在选一人是男生的概率就是8/14。

2、第二问要分两个步骤,第一步在东方学校中选到女生,这是一共有学生15人,其中女生7人,则选中女生的概率为7/15,第二步是在剩下的同学中仍选中女生,这是还有学生14人,女生6人,则选中女生的概率为6/14,由于分步进行买我们应该用乘法原理,则在东方学校里两次都选得是女生的概率为7/15×6/14。

3、类似于我们之前的一道选择题,可以认为求加权平均。

4、这一问建议大家按照公式进行计算,我现在还没有想到更好的解释方式,我会在考虑一下,然后将解析发给大家。

12.14数量方法练习题

知识点:期望和方差性质

公式:期望EX

E(c)=c(常数期望是本身)

E(ax)=aE(x)(常数因子提出来)

E(ax+b)=aE(x)+b(一项一项分开算)

1、如果随机变量X的数学期望为1,则Y=2X-1的数学期望为

A.4B.1C.3D.5

解析:已知EX=1,现在我们要求EY=E(2X-1),根据期望性质的公式:+)

(

E,EY=2EX-1=2×1-1=1

(

)

=

b

aX+

x

b

aE

答案:B

公式

方差DX性质:

D (c )=0(常数方差等于0)

D (ax )=a 2D (x )(常数因子平方提)

D (ax+b)=a 2D (x )

2、若随机变量Y 与X 的关系为Y =3X -2,并且随机变量X 的方差为2,则Y 的方差D (Y )为

A .6

B . 12

C .18

D .36

解析:1829)(9)23()(=?==-=X D X D Y D

答案:C

3、如果随机变量X 的方差为2,则Y =2X -2的方差为

A .2

B .4

C .6

D .8

解答:D(Y)=D(2X-2)=22 D(X)=4×2=8

答案:D

4、如果随机变量X 的方差DX 为1,则随机变量Y=5-2X 的方差DY 为

A .-4

B .-2

C .1

D .4

解析:公式

)()(2X D a b aX D =+;D(Y)=D(5-2X)=(-2)2×1=4 答案:D

公式:方差计算

22)()(Ex x E Dx -=(方差=平方的期望-期望的平方);

5、 随机变量X 的均值EX=4,方差DX=4,则

2()E x 为 A. 8 B. 16 C. 20 D. 32

解析:22)()(Ex x E Dx -=,2()E x =DX+(EX )2=4+42=20

答案:C

知识点:随机变量的线性组合

公式:E(aX+bY)=aE (X )+bE (Y )

6、若E (X )=3,E (Y )=1。则E (2X -3Y )等于

A .2

B .15

C . 3

D .21

解析:

答案: C

7、设X 与Y 是两个随机变量,E (X )=3,E (Y )=-1,则E (3X -Y )=

A. 8

B. 9

C. 10

D. 11

解析:E(3X-Y)=3EX-EY=3×3-(-1)=10

答案:C

8、设X 与Y 为两个随机变量,则E(X)=6,()1E Y =-,则(2)E X Y +等于

A 、7

B 、11

C 、13

D 、15

解析:同上题。

答案:B

数量分析方法模拟试题三 (1)

商务统计方法模拟试题三 一、判断题 1、定义数据结构是在数据视窗中进行的。() 2、在进行二项分布检验时,要求检验变量必须是二值变量。() 3、Kendall相关系数适用于度量定类变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 4、非参数检验要求样本来自的总体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5、配对样本中个案个数一定是相同的。() 6、在SPSS数据文件中,一行代表一个个案(case)。() 7、单样本t检验也可用于对总体比率进行检验。() 8、在进行方差分析时,若总方差主要是由组内方差引起的,则会拒绝原假设。() 9、二值变量序列中,游程数最小为1.() 10、变量值越大,对应的秩就会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 1、SPSS数据文件默认的扩展名() A、.sps B、.spo C、.sav D、.rtf 2、在SPSS的运行方式中,最常见,对初学者最适用的方式是() A、程序运行方式 B、完全窗口菜单方式 C、混合运行方式 D、联机帮助方式 3、面对100份调查问卷,在进行SPSS数据输入时,应采用() A、原始数据的组织方式 B、计数数据的组织形式 4、下列关于变量名的取名规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变量名的字符数不能超过8个 B、变量名不区分大小写字母 C、“3G”是一个合法的变量名 D、变量名可以以汉字开头 5、在定义数据结构时,Label是指定义() A、变量名 B、变量名标签 C、变量值标签 D、变量类型 6、“年龄”这个变量属于() A、定类型变量 B、定序型变量 C、定距型变量 7、欲插入一个个案,应选择的一级菜单是() A、File B、Edit C、View D、Data 8、在横向合并时,[Excluded V ariables]框中的变量是() A、两个待合并的数据文件中的所有变量 B、合并后新的数据文件中包括的变量 C、合并后新的数据文件中不包括的变量 D、第二个待合并的数据文件中的变量 9、如果只想对收入大于5000或者职称不小于4级的职工进行计算,应输入的条件表达式是() A、收入>5000or 职称>4 B、收入>5000and 职称>4 C、收入>5000 or not(职称>4) D、收入>5000 or not(职称<4) 10、希望从全部231个个案中随机选出32个个案,应采用的选取方式是() A、指定条件选取 B、近似选取 C、精确选取 D、过滤变量选取 11、分类汇总中,默认计算的是各分类组的()

2010年1月数量方法试题及答案

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英合作商务管理专业与金融管理专业考试 数量方法 试题 (课程代码:00799) 第一部分 必答题(满分6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2008年某唱歌比赛,九位评委给歌手甲打分如下:8,7.9,7.8,9.5,8.1,7.9,7.8,8,7.9,,则该歌手得 分的众数为 A 、7.8 B 、7.9 C 、8 D 、9.5 2、琼海市在一条高速公路建造的招标过程中共有六个投标,其投标金额(万元)分别为98;100;105;112;130;107,则这些投标金额的极差为 A 、10 B 、15 C 、32 D 、40 3、某交通管理局选择6辆汽车行驶本作样本,得到这些汽车的使用年限为:1;6;3;8;9;3,则汽车使用年限(单位:年)的中位数为 A 、1 B 、3 C 、4.5 D 、5 4、某公司员工的年龄在23-50岁之间,其中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员工占全部职工的32%,30-40岁的占40%,则年龄在40岁以上的职工占全部职工的比重为 A 、15% B 、20% C 、25% D 、28% 5、设A 、B 、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事件,若P(A)=0.6,P(AB)=0.3,则P (B )等于 A 、0.3 B 、0.5 C 、0.7 D 、0.9 6、某全国性杂志社给每个订户邮寄一本广告小册子,并随附一份问卷,杂志社在寄回的问卷中随机抽选50人发给奖品。这家杂志社共收到10000份有效问卷,则某一特定参加者获奖的几率为 A 、0.005 B 、0.04 C 、0.05 D 、0.06 7、离散型随机变量X 的分布率为 则a 等于 A 、1/4 B 、1/3 C 、1/2 D 、2/3 8 A 、0.25 B 、0.26 C 、0.27 D 、0.28 9、若顾客到亚东银行办理储蓄业务所花费的时间(单位:分钟)服从正态分布N (3,1),则一个顾客办理储蓄业务所花费时间不超过5分钟的概率为(用0()φ?表示) A 、0(0.5)φ B 、0(1)φ C 、0(2)φ D 、0(5)φ 10、假定到达某车道入口处的汽车服从泊松分布,每小时到达的汽车平均数为5,则在给定的一小时内,没有汽车到达该入口处的概率为 A 、e-5 B 、e-4 C 、e4 D 、e5 11、设X 与Y 为两个随机变量,则E(X)=6,()1 E Y =-,则(2)E X Y +等于

公务员必备 数量关系解题技巧

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数学运算 数量关系中的第二种题型是数学运算题。这类试题一般较简短,其知识内容和原理总的来说比较简单。但因为有时间限制,所以要算得即快又准,应注意以下4个方面:一是掌握一些常用的数学运算技巧、方法和规律,尽量多用简便算法。二是准确理解和分析文字,正确把握题意,三是熟练掌握一定的题型及解题方法。四是加强训练,增强对数字的敏感程度,并熟记一些基本数字。以下我们列举一些比较典型的试题,对提高成绩很有帮助。 一、利用“凑整法”求解的题型 例题:5.2+13.6+3.8+6.4的值为 A.29 B.28 C.30 D.29.2 答案为A。“凑整法”是简便运算中最常用的方法,方法是利用交换律和结合律,把数字凑成整数,再进行计算,就简便多了。 二、利用“尾数估算法”求解的题型 例题:425+683+544+828的值是 A.2488 B.2486 C.2484 D.2480 答案为D。如果几个数的数值较大,又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可以先考察几个答案项尾数是否都是唯一的,如果是,那么可以先利用个位数进行运算得到尾数,再从中找出唯一的对应项。如上题,各项的个位数相加=5348=20,尾数为0,所以很快6 答案为C。当遇到两个以上的数相加,且他们的值相近时,可以找一个中间数作为基准,然后再加上每个加数与基准的差,从而求得他们的和。在该题可以选出正确答案为D。 三、利用“基准数法”求解的题型 例题:1997+1998+1999+2000+2001 A.9993 B.9994 C.9995 D.999中,选2000作为基准数,其他数分别比2000少3,少2,少1,和多1,故五个数的和为9995。这种解题方法还可以用于求几个相近数的算术平均数。 1.比例分配问题 例题:一所学校一、二、三年级学生总人数450人,三个年级的学生比例为2:3:4,问学生人数最多的年级有多少人? A.100 B.150 C.200 D.250 答案为C。解答这种题,可以把总数看作包括了234=9份,其中人数最多的肯定是占4/9的三年级,所以答案是200人。 2.路程问题 例题:某人从甲地步行到乙地,走了全程的2/5之后,离中点还有2.5公里。问甲乙两地距离多少公里?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简答题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简答题 第一章数量分析基础 1,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前提是什么? 数据分析的前提是数据的搜集与加工整理。 2,什么是变量数列? 变量数列是,在对变量的取值进行分组的基础上,将各组不同的变量值与其变量值出现的次数排列成的数列。 3*,变量数列的两个组成要素及其作用。 变量数列由两个要素组成:一个是由不同变量值划分的组,称为组别;另一个是各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各组频数与总次数之比,称为频率。 组别表示变量的变动幅度;频数、频率表示对应的变量值对其平均水平的作用程度。频数、频率越大的组所对应的变量值对其平均水平的作用也越大。 4,什么是洛伦茨曲线?它的主要用途是? 洛伦茨曲线就是累计频数(或频率)分布曲线,主要用途是研究社会财富、土地和工资收入的分配是否公平。 5*,简述分布中心的概念和意义。 分布中心,是指距离一个变量的所有取值最近的位置。变量的分布中心有重要的意义,①可以反映变量取值的一般水平。②可以揭示其取值的次数分布在直角坐标系中的集中位置,可以用来反映变量分布密度曲线的中心位置。 6,应用算数平均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怎么避免?略。 7,算数平均数有哪些性质?略。 8*,在数据分析中引入离散程度测度有什么意义? 变量各取值之间的离散程度是变量次数分布的一个重要特征,测定它对实际研究有重要意义: ①可以反映各变量取值之间的差异大小,也就是反映分布中心指标对各个变量值代表性的高低。差异越大,代表性越低。 ②可以大致反映变量次数分布密度曲线的形状。 9*,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有哪些?分别的特点是什么? ①极差。(也称全距,指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 特点:计算简单,意义明了,是离散程度测度指标中最粗略、最简单的一种。 ②四分位全距。 特点:不像极差那么容易受极端变量值的影响,但是依然存在没有充分利用所有数据信息的缺点。 ③平均差。(变量各取值与平均数偏差的绝对值的算数平均数)

seabox中英自考-2001年7月数量方法试题(真题)及答案解析

2001年7月数量方法试题答案 第一部分必答题(满分60分) 本部分包括第一、二、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 一、本题包括1-20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8位学生五月份的伙食费分别为(单位:元): 360400290310450410240420 则这8位学生五月份的伙食费的中数为 A.360B.380C.400D.420 76628052277271776558 这10次航班的平均乘坐率为 3.某超市在过去80天的销售额数据如下: 销售额天数 10万元以下 5 10万元-20万元以下17 20万元-30万元以下30 30万元-40万元以下23 40万元以上 5 若随机抽取一天,其销售额在30万元以上的概率为 4.设A,B是两个事件,则“这两个事件至少有一个发生”可以表示为: 则α等于 . A.D AB . . ? ? B B A B A A B C A B 解答:A表示A,B两个事件同时发生 B表示只有一个发生 C表示至少有一个发生 D表示两上都不发生故选C 5.已知4.0 A p p B ,则= (B p A p ?) 6.0 ) ( ) ( 5.0 = (= ) =AB

A .0.6 B .0.7 C .0.8 D .0.9 解答: )()()()(AB p B p A p B A p -+=? 于是,)()()()()()()()(B p A p B p A p AB p B p A p B A p -+=-+=? 选B 6.设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为 X -1 0 1 P 0.3 0.5 0.2 则X 的数学期望E (X )= A .0.2 B .-0.1 C . 0.1 D .-0.2 解答:数学期望的定义∑=i i p x X E )(,所以1.02.015.003.01)(-=?+?+?-=X E 选B 。 7.一大批计算机元件的正品率为80%,随机地抽取n 个为样本,其中X 个为正品,X 的分布服从 A .正态分布 B .二项分布 C .泊松分布 D .均匀分布 解答: 元件只有正品和非正品两种情况,这是典型的两点分布。将其独立地重复n 次,这是贝努利概型,或称二项分布。选B 8.比较两个总体均值是否相同的假设检验中,采用t 检验的条件是 A .总体为正态分布,方差已知 B .总体为正态分布,方差未知 C .总体为非正态分布,方差已知 D .总体为非正态分布,方差未知 解答:选B 。 9.若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N(0,4),则随机变量Y=X-2的分布为: A .N(-2,4) B .N(2,4) C .N(0,2) D .N(-2,2) 解答:)()(,)()(2X D a b aX D b X aE b aX E =++=+,所以选择A 10.采用随机抽样的正确理由是 A .使样本更精确 B .使样本更具代表性 C .使样本的效率更高 D .使抽样误差可以控制 解答:选C 11.某调查公司接受委托对某种化妆品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评分在值在0分(完全不满意)和20分(非常满意)之间,随机抽取36名消费者,其平均值为12分,标准差为3分,根据调查结果对总体均值进行置信度为95%的区间估计,其结果应该是(z 0.025≈2) A .9-15分 B .6-18分 C .11-13分 D .12-14分 12.假设检验中第二类错误是指 A .错误接受原假设的概率 B .错误接受备择假设的概率 C .错误接受这两种假设的概率 D .错误拒绝原假设的概率 解答:第一类错误是所谓的弃真,当拒绝时所犯的错误是第一类错误;第二类错误是取伪,当接受时所犯的错误是第二类错误。选A 13.为了测试喝啤酒与人体血液中酒精含量之间的关系,随机抽取了16人作试验,令x 表示喝啤酒的杯数,y 表示血液中酒精含量,对x 与y 做线性回归分析,获得下列数据 变量 系数 标准差

行测数量关系题目解题技巧:常用的数字特性汇总

行测数量关系题目解题技巧:常用的数字特性汇总 一、整除性 整除性在公考中用的非常的频繁,更多体现在速算上,结合公考数算的特性,根据选项,不通过计算,直接出答案,整除性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思维,而不是方法;带余除法可以结合到这里,理论依据为同余问题,剩余定理。 1、(国家2007-52)某班男生比女生人数多80%,一次考试后,全班平均成绩为75 分,而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的平均分高20% ,则此班女生的平均分是: A、84 分 B、85 分 C、86 分 D、87 分 解析:此题的方法很多,有常规的方程法,也有稍微好点的十字交叉法,但这些都不是这里所要表述的利用数字的整除性。 因“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的平均分高20%”,即女生的平均分是男生的1.2倍。在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公考),分数只会是整数,所以我们只需要在选项中找一个12的整数倍的数即可,只有84符合题意。 2、(国家2006 一类-40)有甲、乙两个项目组。乙组任务临时加重时,从甲组抽调了四分之一的组员。此后甲组任务也有所加重,于是又从乙组调回了重组后乙组人数的十分之一。此时甲组与乙组人数相等。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A. 甲组原有16人,乙组原有11人 B. 甲、乙两组原组员人数之比为16∶11 C. 甲组原有11人,乙组原有16人 D. 甲、乙两组原组员人数比为11∶16 解析:此题的最佳思路还是利用数字的整除性,从“甲组抽调了四分之一的组员”,推出甲组的人数为4的倍数,排除掉CD,然后结合逻辑学的包含关系,排除掉A,选B。因为A成立的话,B也成立,答案只会是1个的,所以A是错的。 3、(天津2008-7)农民张三为专心养猪,将自己养的猪交于李四合养,已知张三,李四共养猪260头,其中张三养的猪有13%是黑毛猪,李四养的猪有12.5%是黑毛猪,问李四养了多少头非黑毛猪? A.125头 B.130头 C.140头 D.150头

大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有哪几种?下面天互数据将详细阐述,并介绍一些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 一、指标对比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 统计分析的八种方法一、指标对比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又称比较分析法,是统计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有关的指标对比来反映事物数量上差异和变化的方法,有比较才能鉴别。 指标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可分为静态比较和动态比较分析。静态比较是同一时间条件下不同总体指标比较,如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比较,也叫横向比较;动态比较是同一总体条件不同时期指标数值的比较,也叫纵向比较。 二、分组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 分组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对比,但组成统计总体的各单位具有多种特征,这就使得在同一总体范围内的各单位之间产生了许多差别,统计分析不仅要对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进行分析,还要深入总体的内部进行分组分析。分组分析法就是根据统计分析的目的要求,把所研究的总体按照一个或者几个标志划分为若干个部分,加以整理,进行观察、分析,以揭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性。 统计分组法的关键问题在于正确选择分组标值和划分各组界限。 三、时间数列及动态分析法 时间数列。是将同一指标在时间上变化和发展的一系列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就形成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列。它能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动情况,通过时间数列的编制和分析,可以找出动态变化规律,为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时间数列可分为绝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数列、平均数时间数列。 时间数列速度指标。根据绝对数时间数列可以计算的速度指标: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

动态分析法。在统计分析中,如果只有孤立的一个时期指标值,是很难作出判断的。如果编制了时间数列,就可以进行动态分析,反映其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变化规律。 四、指数分析法 指数是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变动情况的相对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根据指数所研究的范围不同可以有个体指数、类指数与总指数之分。 指数的作用:一是可以综合反映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变动的方向和程度;二是可以分析某种社会经济现象的总变动受各因素变动影响的程度,这是一种因素分析法。操作方法是:通过指数体系中的数量关系,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来观察某一因素的变动对总变动的影响。 用指数进行因素分析。因素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分解为各个因素,把研究对象的总体看成是各因素变动共同的结果,通过对各个因素的分析,对研究对象总变动中各项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测定。因素分析按其所研究的对象的统计指标不同可分为对总量指标的变动的因素分析,对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 五、平衡分析法 平衡分析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数量变化对等关系的一种方法。它把对立统一的双方按其构成要素一一排列起来,给人以整体的概念,以便于全局来观察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平衡关系广泛存在于经济生活中,大至全国宏观经济运行,小至个人经济收支。平衡分析的作用:一是从数量对等关系上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平衡状况,分析各种比例关系相适应状况;二是揭示不平衡的因素和发展潜力;三是利用平衡关系可以从各项已知指标中推算未知的个别指标。 六、综合评价分析 社会经济分析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运行状况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各个因素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是不同的。如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评价,涉及生活、分配、流通、消费各个方面;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涉及人、财、物合理利用和市场销售状况。如果只用单一指标,就难以作出恰当的评价。 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四个步骤:

2010年04月自考00994《数量方法(二)》历年真题及答案整理版

考试学习软件商城(https://www.360docs.net/doc/f115872112.html, )出品
自考笔记、真题及答案、题库软件、录音课件!
全国 2010 年 4 月自学考试数量方法(二)试题
课程代码:0099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有一组数据 99,97,98,101,100,98,100,它们的平均数是( A.98 C.99 B.98.5 D.99.2 C )1-24 C )1-16
2.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 A.方差 B.标准差 C.全距 D.离差
3.袋中有红、黄、蓝球各一个,每一次从袋中任取一球,看过颜色后再放回袋中,共取球 三次,颜色全相同的概率为( A A.1/9 B.1/3 C.5/9 D.8/9 4.设 A、B、C 为任意三事件,事件 A、B、C 至少有一个发生被表示为( A.A C. B. D.A+B+C D )2-38 )2-53
5.掷一枚骰子,观察出现的点数,记事件 A={1,3,5},B={4,5,6},C={1,6}则 C—A=( D )2-39 B.{3,5}
A.{3,5,6} C.{1} D.{6}
自 考 备 考 三 件 宝 : 自 考 笔 记 、 真 题 及 答 案 、 录 音 课 件 !
6.已知 100 个产品中有 2 个废品,采用放回随机抽样,连续两次,两次都抽中废品的概率 为( A )2-课本无明确答案
A.
B.
C.
D.
本文档资源由考试真题软件网(https://www.360docs.net/doc/f115872112.html,)搜集整理二次制作!

自考数量方法(二)历年试题及答案(DOC)

全国2010年4月自考数量方法(二)试题 1.有一组数据99,97,98,101,100,98,100,它们的平均数是( ) A .98 B .98.5 C .99 D .99.2 2.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 ) A .方差 B .标准差 C .全距 D .离差 3.袋中有红、黄、蓝球各一个,每一次从袋中任取一球,看过颜色后再放回袋中,共取球三次,颜色全相同的概率为( ) A .1/9 B .1/3 C .5/9 D .8/9 4.设A 、B 、C 为任意三事件,事件A 、B 、C 至少有一个发生被表示为( ) A .A B B . C B A C .ABC D .A+B+C 5.掷一枚骰子,观察出现的点数,记事件A={1,3,5},B={4,5,6},C={1,6}则C —A=( ) A .{3,5,6} B .{3,5} C .{1} D .{6} 6.已知100个产品中有2个废品,采用放回随机抽样,连续两次,两次都抽中废品的概率为( ) A . 10021002? B .9911002? C .1002 D . 10021002+ 7.随机变量X 服从一般正态分布N(2,σμ),则随着σ的减小,概率P(|X —μ|<σ)将会(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增减不定 8.随机变量的取值一定是( ) A .整数 B .实数 C .正数 D .非负数 9.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X 的可能取值为( ) A .负数 B .任意数 C .正数 D .整数 10.设X 1,……X n 为取自总体N(2,σμ)的样本,X 和S 2分别为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则统计量1n S X -服从的分布为( ) A .N(0,1) B .2χ (n-1) C .F(1,n-1) D .t(n-1) 11.将总体单元在抽样之前按某种顺序排列,并按照设计的规则确定一个随机起点,然后每隔一定的间隔逐个抽取样本单元的抽选方法被称为( ) A .系统抽样 B .随机抽样 C .分层抽样 D .整群抽样 12.估计量的无偏性是指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数学期望等于总体的( ) A .样本 B .总量 C .参数 D .误差 13.总体比例P 的90%置信区间的意义是( ) A .这个区间平均含总体90%的值

行测中六类蕴含数量关系的图形推理题解题技巧点拨

行测中六类蕴含数量关系的图形推理题解题技巧点拨 图形推理题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经常出现,也是难度比较大的一种题目。在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中,图形推理题一般有10道,考查规律繁多,很多考生在解这种题时往往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便自动将其划为固定失分点。经过多年对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测试真题的的分析,专家发现,在近几年的图形推理题中,蕴含的数量关系成为了图形推理的主要测查内容之一。现总结六类蕴含数量关系的图形推理题的解答方法,相信考生在学习了本篇文章之后,会大大增加解答图形推理题的自信度。 一、图形中特殊元素的个数 通常包括图形中的比较明显的图形,如图形中的角(直角)、交点、对称轴、三角形等。 例题: 【解析】题面都是汉字,但是本题不是笔画的规律。这些汉字的共同点是都含有“口”,观察第一组图形,“口”的数量为:1,2,3;第二组图形为:2,?,4。故应该选择有三个“口”的。应该选择D答案。 二、图形中的笔画数与线条数 例题: 【解析】题干中每个汉字的笔画数分别为1、2、3、4,选项中只有D项是5笔。 三、图形中小图形的移动格数或者旋转度数 例题:

【解析】观察图形,容易发现是旋转的规律。外围的阴影逆时针旋转,每次移动两格;内圈的扇形阴影顺时针旋转,每次移动一格。按照此规律,应该选择C答案。 四、图形中阴影部分占所在图形的比例 例题: 【解析】观察图形,含有阴影部分。考虑面积的规律。发现每排前两幅图阴影面积相加,结果等于第三幅图的阴影面积。第一排阴影面积所占比例为:1/8,3/8,1/2;第二排是2/6,1/6,1/2;所以第三排图形中,将前两幅图的阴影组合在一起,通过观察就可以直接选择D答案。 五、图形中的封闭区域数 例题: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 第一章数据分析的基础计算题20分必考 数据分组:就是对某一变量的不同取值,按照其自身变动特点和研究需要划分成不同的组别,以便更好地研究该变量分布特征及变动规律。变量: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分组:单项分组和组距分组。 变量数列的概念:在对变量取值进行分组的基础上,将各组不同的变量值与其变量值出现的次数排列成的数列,成为变量数列 两因素组成:一个是由不同变量值所划分的组,称为组别。各组变量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成为频率。 编制组距:1.确定组数2.确定组距3.确定组限4.计算各组的次数(频数)5.编制变量数列向上累计频数具体做法是:由变量值低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依次累计频数。向下:相反 分布中心的测度 分布中心:是指距离一个变量的所有取值最近的位置。揭示变量的分布中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变量的分布中心是变量取值的一个代表,可以用来反映其取值的一般水平。一个变量往往有许多个不同的取值,假若要用一个数值作为他们的代表,反映其一般水平,分布中心值无疑是一个最合适的数值。其次,变量的分布中心可以揭示其取值的次数分布在直角坐标系上的集中位置,可以用来反映变量分布密度曲线的中心位置,即对称中心或尖峰位置。 分布中心指标:1算数平均数,2中位数,3众数 算数平均数需注意问题:1.算数平均数容易受到极端变量值的影响 2.权数对平均数大小起着权衡轻重的作用3.根据组距数列求加权算术平均时,需用组中值作为各组变量值的代表

算数平均中位数众数概念:1.算数平均又称均值,它是一组变量值的总和与其变量值的个数总和的比值。 2.是指将某一变量的变量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位于这列数中心位置上的那个变量值。3.是指某一变量的全部取值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变量值。 离散程度的测定 离散程度:还需要进一步考察其各个取值的离散程度即差异程度的大小。首先,通过对变量取值之间离散程度的测定可以反映各个变量值之间的差异大小。其次,通过对变量取值之间离散程度的测定可以反映变量次数分布密度曲线的形状。 离散程度测定指标:1极差,2四分位全距,3平均差,4标准差,5极差,6变异系数 概念:1.极差又称全距,是指一组变量值中最大变量值与最小变量值之差。2.是指将一组由小到大排列的变量数列分成四等分,QI-Q3所得差的绝对值。3.是变量各个取值偏差绝对值的算数平均数。4是变量的各个取值偏差平方的平均数的平方根。5标准差的平方。6.变异系数主要用于不同变量的各自取值之间差异程度的比较。 相关系数:是两变量的协方差与他们标准差之积的比率。它是专门用来测定两个变量线性相关方向和程度的一个指标。1.取值-1和1之间 2.<0 x与y负相关 3.>0正相关 4.=0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5.-1 完全负相关 6.1完全正相关 7.≈0 相关关系越弱 8.≈-1或1 相关关系越强 协方差:是两个变量的所有取值与其算数平均数离差乘积的算数平均数,可以用来测定两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方向和密切程度

计算流体力学常用数值方法简介[1]

计算流体力学常用数值方法简介 李志印 熊小辉 吴家鸣 (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计算 一 前 言 任何流体运动的动力学特征都是由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所确定的,这些基本定律可以由流体流动的控制方程组来描述。利用数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求解描述流体运动的控制方程,揭示流体运动的物理规律,研究流体运动的时一空物理特征,这样的学科称为计算流体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是一门由多领域交叉而形成的一门应用基础学科,它涉及流体力学理论、计算机技术、偏微分方程的数学理论、数值方法等学科。一般认为计算流体力学是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逐步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无粘性线性、无粘性非线性、雷诺平均的N-S方程以及完全的N-S方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方法和后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解决流动问题的能力越来越高,现在许多复杂的流动问题可以通过数值计算手段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结果。 经过40年来的发展,计算流体力学己经成为一种有力的数值实验与设计手段,在许多工业领域如航天航空、汽车、船舶等部门解决了大量的工程设计实际问题,其中在航天航空领域所取得的成绩尤为显著。现在人们已经可以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来设计飞机的外形,确定其气动载荷,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设计效率,减少了风洞试验次数,大大地降低了设计成本。此外,计算流体力学也己经大量应用于大气、生态环境、车辆工程、船舶工程、传热以及工业中的化学反应等各个领域,显示了计算流体力学强大的生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所需要解决的工程问题的复杂性的增加,计算流体力学也己经发展成为以数值手段求解流体力学物理模型、分析其流动机理为主线,包括计算机技术、计算方法、网格技术和可视化后处理技术等多种技术的综合体。目前计算流体力学主要向二个方向发展:一方面是研究流动非定常稳定性以及湍流流动机理,开展高精度、高分辩率的计算方法和并行算法等的流动机理与算法研究;另一方面是将计算流体力学直接应用于模拟各种实际流动,解决工业生产中的各种问题。 二 计算流体力学常用数值方法 流体力学数值方法有很多种,其数学原理各不相同,但有二点是所有方法都具备的,即离散化和代数化。总的来说其基本思想是:将原来连续的求解区域划分成网格或单元子区

2011年1月数量方法试题及答案

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英合作商务管理专业与金融管理专业考试 数量方法 试题 (课程代码 00799) (考试时间16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 试题包括必答题与选答题两部分,必答题满分60分,选答题满分40分。必答题为一、二、三题,每题20分。选答题为四、五、六、七题,每题20分,任选两题回答,不得多选,多选者只按选答的前两题计分。60分为及格线。 2. 答案全部答在答题卡上。 3. 可使用计算器、直尺等文具。 4. 计算题应写出公式、计算过程;计算过程保留4位小数,结果保留2位小数。 第一部分 必答题(满分60分) (本部分包括第一、二、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 一、本题包括1——20二十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 1. 对于数据6,8,8,9,7,13,8,9,5,12,其众数和中位数之差为 A.-1 B.0 C.1 D.7 2.如果一组全为正值的数据依次为15,20,30和x ,并且这组数据的极差是30,那么x 值应为 A.20 B.25 C.35 D.45 3.下面是一组数据的茎叶图 1 ︱ 8 2 ︱ 2 4 5 3 ︱ 1 该数据组的中位数为 A. 2 B. 4 C. 22 D. 24 4.对于峰值偏向左边的非对称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大到小关系是 A.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B.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C.三者相等 D.中位数、平均数和众数 5.独立抛掷一枚均匀硬币2次,两次都出现国徽的概率是 A. 0 B. 1 C. 21 D.4 1 6.设两点分布的随机变量X ~B (1,0.5),则其方差为 A.0.5 B.0.25 C.0.75 D.1 7.如果随机变量X 的数学期望为2,则Y=3X+4的数学期望为 A.3 B.4 C.7 D.10 8.若~ θ是θ的无偏估计,那么~ θ应满足

管理数量方法分析复习资料-试题带答案版本

1.在测量了变量的分布特征之后,测度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有意义?测量指标有哪些? 答:有时候掌握了变量的分布特征之后还不够,还需要了解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变动规律,以便对变量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测度指标有协差和相关系数。 2.简述数学期望和差各描述的是随机变量的什么特征。 答:随机变量的期望值也称为平均值,它是随机变量取值的一种加权平均数,是随机变量分布的中心,它描述了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而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值之差的平的平均数,差用来衡量随机变量对其数学期望的偏离程度。 3.在数据分布中离散程度测度的引入有意义? 答:研究变量的次数分布特征出来考察其取值的一般水平的高低外,还需要进一步考察其各个取值的离散程度。它是变量次数分布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对其进行测定在实际研究中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对变量取值之间离散程度的测定可以反映各个变量值之间的差异大小,从而也就可以反映分布中心指标对各个变量值代表性的高低。其次,通过对变量取值之间离散程度的测定,可以大致反映变量次数分布密度曲线的形状。 4.在变量数列中引入偏度与峰度的概念有意义?答:对变量次数分布的偏斜程度和峰尖程度进行测度,一面可以加深人们对变量取值的分布情况的认识;另一面人们可以将所关心的变量的偏度标值和峰度指标值与某种理论分布的偏度标值和峰度指标值进行比较,以判断所关心的变量与某种理论分布的近似程度,为进一步的推断分析奠定基础。 5.什么是变量数列? 答:在对变量取值进行分组的基础上,将各组不同变量值与其变量值出现的次数排列成的数列,就称为变量数列。 1.(1)运用算术平均数应注意什么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如有效地避免(1)中的问题。 答:(1)运用算术平均数应注意: ①算术平均数容易受到极端变量的影响。这是由于算术平均数是根据一个变量的全部变量值计算的,当一个变量的取值出现极小或者极大值,都将影响其计算结果的代表性。 ②权数对平均数大小起着权衡轻重的作用,但不取决于它的绝对值的大小,而是取决于它的比重。 ③根据组距数列求加权算术平均数时,需用组中值作为各组变量值的代表,它是假定各组部的所有变量值是均匀分布的。 (2)①为了提高算术平均数的代表性,需要剔除极增值,即对变量中的极大值或极小值进行剔除。 ②采用比重权数更能反映权数的实质,因为各组绝对数权数按统一比例变化,则不会影响平均数的大小。 ③注意组距数列计算的平均数在一般情况下只是一个近似值。 2.(1)什么是洛伦茨曲线图?其主要用途有哪些? (2)简述洛伦茨曲线图的绘制法。 答:(1)累计频数(或频率)分布曲线;用来研究财富、土地和工资收入的分配是否公平。(2)首先,将分配的对象和接受分配者的数量均化成结构相对数并进行向上累计;其次,纵轴和横轴均为百分比尺度,纵轴自下而上,用以测定分配的对象,横轴由左向右用以测定接受分配者;最后,根据计算所得的分配对象和接受分配者的累计百分数,在图中标出相应的绘示点,连接各点并使之平滑化,所得曲线即所要求的洛伦茨曲线。 3.(1)简述分布中心的概念及其意义。 (2)分布中心的测度指标有哪些?这些指标是否存在缺陷?

数量关系之三集合容斥问题解题技巧

2012年备考数量关系之三集合容斥问题解题技巧:公式法2011年08月29日 21:10:58 来源:新华教育【字号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在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模块中的容斥问题必不可少,也是学员觉得最难突破的一大问题。究其原因,一则是容斥问题很复杂,特别是三集合容斥问题涉及的已知量特别多,读完题容易被绕进去;二则是没有好的方法切入,做出来非常消耗时间。其实,掌握好公式法对于解决三集合容斥问题很有帮助。本篇就对三集合容斥问题的解题技巧之公式法进行阐释。 一、三集合标准型公式 集合A、B、C,满足标准型公式: = =总数-三者都不满足的个数 三集合标准型公式适用于题目中各类条件都明确给出的情况。另外,可使用尾数法,判断个位数的相加减快速确定正确答案。 【例题1】(浙江-行测-2009-55)某专业有学生50人,现开设有甲、乙、丙三门选修课。有40人选修甲课程,36人选修乙课程,30人选修丙课程,兼选甲、乙两门课程的有28人,兼选甲、丙两门课程的有26人,兼选乙、丙两门课程的有24人,甲、乙、丙三门课程均选的有20人,问三门课程均未选的有多少人?() A.1人 B.2人 C.3人 D.4人 【答案】B。各类条件明确给出,直接使用公式法。三者都不满足的个数=总数-=50-(40+36+30-28-26-24+20),可使用尾数法,尾数为2,选B。 【例题2】(国家-行测-2009-116)如图所示,X、Y、Z分别是面积为64、180、160的三张不同形状的纸片。它们部分重叠放在一起盖在桌面上,总共盖住的面积为290。且X与Y、Y与Z、Z与X重叠部分面积分别为24、70、36。问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多少()?

数量分析方法模拟试题一

商务统计方法模拟试题一 一、判断题 1.一般的统计分析人员和SPSS初学者适合采用程序运行方式。() 2.在定义数据结构时,每个变量都要定义变量值标签。() 3.在定义SPSS变量名时,变量名可以以数字开头。() 4.利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数据分析目标。() 5.在SPSS中,只有取值是数字的才是变量。() 6、峰度系数等于3,说明数据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相同。() 7、比率分析只适用于定距型变量。() 8、进行单样本参数检验时,要求样本来自的总体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9、若两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则说明这两个变量不存在相关关系。() 10、多对变量两两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用重叠散点图展现。() 二、单项选择题 1. SPSS数据文件默认的扩展名() A、.sps B、.spo C、.sav D、.rtf 2. 面对100份调查问卷,在进行SPSS数据输入时,应采用() A、原始数据的组织方式 B、计数数据的组织形式 3. 下列内容中,不属于SPSS数据结构的是() A、变量名 B、对齐方式 C、字体大小 D、缺失值 4. 在定义数据结构时,默认的数据类型是() A、标准数值型 B、用户自定义型 C、字符型 D、日期型 5. “民族”这个变量属于() A、定类型变量 B、定序型变量 C、定距型变量 6. 欲将“性别”变量的变量值规定为“1为男,2为女”,应在哪进行设置() A、Name B、Label C、Values D、Missing 7. 欲插入一个个案,应选择的一级菜单是() A、File B、Edit C、View D、Data 8. 在横向合并时,[Excluded Variables]框中的变量是() A、两个待合并的数据文件中的所有变量 B、合并后新的数据文件中包括的变量 C、合并后新的数据文件中不包括的变量 D、第二个待合并的数据文件中的变量 9. 进行数据排序,应选择的菜单是() A、[Data]-[Go to case] B、[ Edit ]-[Go to case] C、[Data]-[ Sort Cases ] D、[ Edit ]-[Sort Cases ] 10. Sd(高数,英语,哲学)的功能是() A、计算三门课程成绩的平均分 B、计算三门课程成绩的标准差 C、计算三门课程成绩的方差 D、计算三门课程成绩的总分 11. 希望从全部231个个案中随机选出32个个案,应采用的选取方式是() A、指定条件选取 B、近似选取 C、精确选取 D、过滤变量选取

数值分析常用的插值方法

数值分析 报告 班级: 专业: 流水号: 学号: 姓名:

常用的插值方法 序言 在离散数据的基础上补插连续函数,使得这条连续曲线通过全部给定的离散数据点。插值是离散函数逼近的重要方法,利用它可通过函数在有限个点处的取值状况,估算出函数在其他点处的近似值。 早在6世纪,中国的刘焯已将等距二次插值用于天文计算。17世纪之后,牛顿、拉格朗日分别讨论了等距和非等距的一般插值公式。在近代,插值法仍然是数据处理和编制函数表的常用工具,又是数值积分、数值微分、非线性方程求根和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的重要基础,许多求解计算公式都是以插值为基础导出的。 插值问题的提法是:假定区间[a,b〕上的实值函数f(x)在该区间上 n+1 个互不相同点x 0,x 1 (x) n 处的值是f(x ),……f(x n ),要求估算f(x)在[a,b〕 中某点的值。其做法是:在事先选定的一个由简单函数构成的有n+1个参数C , C 1,……C n 的函数类Φ(C ,C 1 ,……C n )中求出满足条件P(x i )=f(x i )(i=0,1,…… n)的函数P(x),并以P(x)作为f(x)的估值。此处f(x)称为被插值函数,x 0,x 1 ,……xn 称为插值结(节)点,Φ(C 0,C 1 ,……C n )称为插值函数类,上面等式称为插值条件, Φ(C 0,……C n )中满足上式的函数称为插值函数,R(x)= f(x)-P(x)称为 插值余项。

求解这类问题,它有很多种插值法,其中以拉格朗日(Lagrange)插值和牛顿(Newton)插值为代表的多项式插值最有特点,常用的插值还有Hermit 插值,分段插值和样条插值。 一.拉格朗日插值 1.问题提出: 已知函数()y f x =在n+1个点01,, ,n x x x 上的函数值01,, ,n y y y ,求任意一点 x '的函数值()f x '。 说明:函数()y f x =可能是未知的;也可能是已知的,但它比较复杂,很难计算其函数值()f x '。 2.解决方法: 构造一个n 次代数多项式函数()n P x 来替代未知(或复杂)函数()y f x =,则 用()n P x '作为函数值()f x '的近似值。 设()2012n n n P x a a x a x a x =+++ +,构造()n P x 即是确定n+1个多项式的系数 012,,,,n a a a a 。 3.构造()n P x 的依据: 当多项式函数()n P x 也同时过已知的n+1个点时,我们可以认为多项式函数 ()n P x 逼近于原来的函数()f x 。根据这个条件,可以写出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20102000 201121112012n n n n n n n n n n a a x a x a x y a a x a x a x y a a x a x a x y ?+++ +=?++++=??? ?+++ +=? 其系数矩阵的行列式D 为范德萌行列式: () 200021110 2 111n n i j n i j n n n n x x x x x x D x x x x x ≥>≥= = -∏

数量方法期末试题与答案1卷

绝密★启用前 学院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级 专业( )《数量方法》试卷 一、 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8位学生五月份的伙食费分别为(单位:元): 360 400 290 310 450 410 240 420 则这8位学生五月份的伙食费的中数为 A .360 B .380 C .400 D .420 解答:将所给数据按升序排好:240 290 310 360 400 410 420 450 则中位数为 3802 400 360=+,故选B 2.某航班的飞机每次乘満可以乘坐80名旅客,现随机抽取了10次航班,获得乘坐人数资料如下: 76 62 80 52 27 72 71 77 65 58 这10次航班的平均乘坐率为 A .64% B .80% C .66% D .85% 解答:10个数据的平均值为:6410 58 657771722752806276=+++++++++ 所以平均乘坐率为: %8080 64 =,故选B 3.某超市在过去80天的销售额数据如下: 销售额 天数 10万元以下 5 10万元-20万元以下 17 20万元-30万元以下 30 30万元-40万元以下 23 40万元以上 5 若随机抽取一天,其销售额在30万元以上的概率为 A .0.35 B .0.28 C .0.58 D .0.22 解答:其销售额在30万元以上的概率为 35.080 5 23=+,选A 4.设A ,B 是两个事件,则“这两个事件至少有一个发生”可以表示为: 则α等于 B A B A C B A B A B AB A . D ... ?? 解答:A 表示A ,B 两个事件同时发生 B 表示只有一个发生 C 表示至少有一个发生 D 表示两上都不发生 故选C 5.已知 4.0)(6.0)( 5.0)(===AB p B p A p ,则=?)(B A p A .0.6 B .0.7 C .0.8 D .0.9 解答: )()()()(AB p B p A p B A p -+=? 于是, )()()()()()()()(B p A p B p A p AB p B p A p B A p -+=-+=? 选B 6.设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律为 X -1 0 1 P 0.3 0.5 0.2 则X 的数学期望E (X )= A .0.2 B .-0.1 C . 0.1 D .-0.2 解答:数学期望的定义∑=i i p x X E )(,所以1.02.015.003.01)(-=?+?+?-=X E 选B 。 7.一大批计算机元件的正品率为80%,随机地抽取n 个为样本,其中X 个为正品,X 的分布服从 A .正态分布 B .二项分布 C .泊松分布 D .均匀分布 解答: 元件只有正品和非正品两种情况,这是典型的两点分布。将其独立地重复n 次,这是贝努利概型,或称二项分布。选B 8.比较两个总体均值是否相同的假设检验中,采用t 检验的条件是 A .总体为正态分布,方差已知 B .总体为正态分布,方差未知 C .总体为非正态分布,方差已知 D .总体为非正态分布,方差未知 解答:选B 。 9.若随机变量服从正态分布N(0,4),则随机变量Y=X-2的分布为: A .N(-2,4) B .N(2,4) C .N(0,2) D .N(-2,2) 解答:)()(,)()(2X D a b aX D b X aE b aX E =++=+,所以选择A 10.采用随机抽样的正确理由是 A .使样本更精确 B .使样本更具代表性 C .使样本的效率更高 D .使抽样误差可以控制 解答:选C 11.某调查公司接受委托对某种化妆品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评分在值在0分(完全不满意)和20分(非常满意)之间,随机抽取36名消费者,其平均值为12分,标准差为3分,根据调查结果对总体均值进行置信度为95%的区间估计,其结果应该是(z 0.025≈2) A .9-15分 B .6-18分 C .11-13分 D .12-14分 解答:置信区间为n z x σ α 2 ± ,所以36 32 12±,选C 。 12.假设检验中第二类错误是指 A .错误接受原假设的概率 B .错误接受备择假设的概率 C .错误接受这两种假设的概率 D .错误拒绝原假设的概率 解答:第一类错误是所谓的弃真,当拒绝时所犯的错误是第一类错误;第二类错误是取伪,当接受时所犯的错误是第二类错误。选A 13.为了测试喝啤酒与人体血液中酒精含量之间的关系,随机抽取了16人作试验,令x 表示喝啤酒的杯数,y 表示血液中酒精含量,对x 与y 做线性回归分析,获得下列数据 变量 系数 标准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