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as_Civil_2010斜拉桥专题—斜拉桥设计专题

斜拉桥设计计算参数分析

斜拉桥设计计算参数分析 1 概述 斜拉桥属高次超静定结构,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和安装程序与成桥后的主梁线形、结构内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施工阶段随着斜拉桥结构体系和荷载状态的断变化,主梁线形和结构内力亦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需对斜拉桥的每一施工阶段进行详尽的分析、验算,从而求得斜拉索张拉吨位和主梁挠度、主塔位移等施工控制参数,并依此对施工的顺序做出明确的规定,并在施工中加以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2 设计参数分析 2.1 主梁的中、边跨跨径比 主梁的中、边跨跨径比反映了结构体系的变形特性和锚索的抗疲劳性能: 从图1、图2可见,三跨钢斜拉桥的中边跨跨径比较多地位于2.0~3.5之间,集中在2.5处;三跨混凝土斜拉桥的相应数值则为1.5~3.0,较集中于2.2处。 就一般而言,中、边跨跨径的比值大于2.0,将能控制锚索的应力幅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并提高结构体系的总体刚度。在许多斜拉桥中,虽然中、边跨跨径的比值较小,但边跨中往往采用设置辅助墩或将主梁与引桥连接形成组合体系以提高结构刚度,适应结构的变形要求。 2.2 主梁自重分析 选取某斜拉桥桥5号、9号梁段(见图3),各自增重5 %(其它参数取理论值) ,分别计算得到在浇筑完5号、9号梁段后各控制点挠度及主梁控制截面弯矩变化情况,见图3 、图4 。 图3:主梁自重增大5 %的梁段挠度影响图4:主梁自重增大5 %的梁段弯矩影响 从图3 、图4可见,梁段自重对控制点挠度的影响较大,且悬臂越大,影响越明显。梁段自重对控制点弯矩的影响更加不容忽视, 9 号梁段自重增大5 %,导致6 号梁段的弯矩值增加至1 200 kN •m ,达到合理成桥状态下该截面弯矩值的7 %。 2.3 主梁弹性模量分析

midas拱桥专题

midas Civil 培训例题集拱桥专题

目录 一.拱桥概述 ................................................................................................................................................................................................. - 1 - 1.1 按照静力图式拱桥分类 ....................................................................................................................................................................... - 1 - 1.2 按照桥面所处空间位置拱桥分类......................................................................................................................................................... - 1 - 1.3 主拱圈的截面形式分类 ....................................................................................................................................................................... - 2 - 二.midas Civil中的吊杆拱桥分析功能 .......................................................................................................................................................... - 2 - 2.1 拉索单元模拟...................................................................................................................................................................................... - 2 - 2.2 未知荷载系数法功能........................................................................................................................................................................... - 3 - 2.3 索力调整功能...................................................................................................................................................................................... - 4 - 三.拱桥实例分析.......................................................................................................................................................................................... - 5 - 3.1 系杆拱桥模型概况............................................................................................................................................................................... - 5 - 3.2 系杆拱桥成桥分析............................................................................................................................................................................... - 5 - 3.3 系杆拱桥施工阶段仿真模拟.............................................................................................................................................................. - 11 - 3.4 拱桥的稳定分析 ................................................................................................................................................................................ - 14 - 3.5 混凝土拱桥模型模拟与设计关键点................................................................................................................................................... - 14 -

斜拉桥模型制作设计图

斜拉桥模型制作设计图 一、模型概况 斜拉桥主桥结构形式为双塔双索面漂浮体系结构,主梁采用肋板式结构,拉索采用平行钢丝体系。 斜拉桥模型包括桥塔、主梁、斜拉索、桥墩以及基础。 模型全长18.2米,高米,桥面宽米,索96根。 斜拉桥模型三维图见图1、2。 图1 斜拉桥模型全桥三维图 图2 斜拉桥模型桥塔三维图

二、材料 全桥模型材料主要采用有机玻璃制作,主梁、主塔采用有机玻璃制作,斜拉索采用Ф4钢筋,桥墩以及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机玻璃主要材料性能初步假设为:弹性模量E=×103 N/mm2。斜拉索采用Ф4钢筋(Q235),强度标准值f yk=235N/mm2,弹性模量E=×105N/mm2。 三、模型结构图 斜拉桥模型立面布置 斜拉桥模型包括桥塔、主梁、斜拉索以及桥墩。该桥为对称结构,以主梁跨中点为中心左右对称。 6号桥塔 斜拉索 混凝土桥墩 边墩 主梁 边墩 3 7号桥塔 图3 斜拉桥模型布置图(单位:㎜) 注:以后图表中尺寸均采用毫米为单位。 2、主梁 主梁全长米,横截面见图4。 主梁截面图(单位:mm) 图4 主梁横截面图 3、塔 塔高3. 16米,详细尺寸见图5~7。塔与梁不直接连接,依靠拉索连接。梁底距离塔横梁20毫米。 塔墩高米,地面以上米,地面以下开挖米。

为了塔与墩连接牢固,墩上预留洞口,塔柱延伸至墩底部,然后浇注环氧砂浆填补洞口。塔与墩连接处还要加钢板锚固。塔与墩连接的详细构造见图15~17。 索塔立面图 索塔侧面剖面图图5 塔立面、剖面图 图6 塔侧面剖面图

159515 150 100 157015 150 图7 塔结构详图 4、拉索 斜拉索为双索面,共96根,采用Ф4钢筋。 根据位置不同,斜拉索采用不同的标号。比如,“S1”表示边跨的拉索,“M1”表示中跨的拉索,具体标号见图8。

沈阳市公和斜拉桥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沈阳市公和斜拉桥施工图设计说明书圆砾14.00,20.30m,圆砾含土8.80,13.10m,其下为砂砾岩(泥质胶结,强风化,沈阳市公和斜拉桥施工图设计说明书呈土状)。 地下水位埋深12m左右 沈阳市公和斜拉桥位于沈阳市老道口,横跨沈阳站站场,现受沈阳市快速干不存在液化土层 道系统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委托,由沈阳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与大连理工大学土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 建勘察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以大连理工大学土建勘察设计研究院为主设计(设场地标准冻深为1.20m 计责任单位)((见设计委托书)。月平均气温:1月,12?,8月24.6?, 极端温度:,30.6?和38.3? 一、设计依据 四、设计规范 1(《沈阳市快速干道系统工程指挥部第七次会议纪要》,代设计委托书; 2(《沈阳市公和桥主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准则 3(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的‘东西快速干道’规划设计及道路红线图; 2(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 4(经市领导审定的公和桥方案图; 3(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J024,85) 5(沈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沈阳建发[1997]30号文件。 4(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

5(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二、设计标准 6(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 范(试行1996.12.1) 1.设计荷载: 7( 施工规范: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行车道:设计荷载汽,20,验算荷载挂,100 2人行道:3.5KN/m 五、桥梁总体布置 2 非机动车道:4.0KN/m,汽,10验算 公和斜拉桥2.桥面宽度桥为单索面独塔斜拉桥,跨径为114m+120m,桥全长236m,建筑 222桥全宽32m,双向六车道上层为755m 面积,下层为2242 m,共计为9794 m。桥梁纵坡为双向2.5%,竖 曲线半径为3000m,桥梁横向宽度为32米,横坡1%,上层为车行道及人行 道,双侧人行道各宽1.8m 下层非机动车道宽4.5m 下层为非机动车道,索塔处桥面中心线标高为 57.863m(黄海高程),塔高桥面以 桥面横向布置(半幅): 上为69.007m。 , 1.85m人行道+0.5m路缘+11.25m(33.75)车行道+0.5路缘+0.2m 护栏 +3.4m/2索塔=32m/2 六、建筑材料 3.设计时速:80Km/h 4.基本风压:700Pa 1.混凝土:箱梁及主塔为50#砼,墩身为50#砼,承台及桩 基为30#砼。 5(设计地震烈度:7度,按8度设防 2.钢筋:采用I级及II级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GB13013,91和GB1499,6(桥上纵坡:2.5%,竖曲线半径3000m 91。 7(桥下净空:?7m 3.预应力钢绞线应符合ASTM A416,92技术标准,直径为 15.24mm,标准强度 为1860Mpa,锚具采用VLM型号,并用相应配套的锚下垫板及螺旋筋,力 筋管道采用镀锌波纹管。三、地质条件 4.精轧螺纹钢标准强度为750Mpa,其他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应标准,其锚具采用

斜拉桥常见建模问题

建立悬索桥模型时,如何定义索单元的几何初始几何刚度? 相关命令 模型〉单元〉建立... 荷载〉初始荷载〉大位移〉几何刚度初始荷载… 相关知识 (1)静力线性分析时,几何刚度初始荷载不起作用。此时必须输入“小位移〉初始单元内力”,不然运行分析时程序会提示发生奇异; (2)静力非线性分析时,程序根据几何刚度初始荷载考虑结构的初始状态。且根据不同的荷载工况,结构的几何刚度会发生变化。另外,不同荷载工况作用效应的算术迭加不成立; (3)施工阶段非线性分析(独立模型,不考虑平衡单元节点内力)时,几何刚度根据不同施工阶段荷载的作用发生变化,且考虑索单元节点坐标变化引起的影响(索单元); (4)施工阶段非线性分析(独立模型,考虑平衡单元节点内力)时,几何刚度初始荷载不起作用,此时发生作用的是“大位移〉平衡单元节点内力”发生作用; (5)施工阶段非线性分析(独立模型,考虑平衡单元节点内力,但未输入平衡单元节点内力,只输入了几何刚度初始荷载)时,几何刚度初始荷载不起作用,对施加的荷载工况进行静力非线性分析。下一个阶段中也一样,但前一阶段的荷载和本阶段的荷载相当于一同作用并对之进行分析; (6)移动荷载分析时,程序会自动将索单元转换为等效桁架单元进行线性分析,其几何刚度将利用“小位移〉初始单元内力”来确定。 索单元输入的初拉力是i端或j端的切向拉力吗? 相关命令 模型〉单元〉建立... 问题解答 索单元输入的初拉力不是i端或j端的切向拉力。建立索单元时输入的初拉力是为了生成索单元的初始几何刚度而输入的。索单元进行非线性分析时,是以新生成的初始几何刚度为初始状态,随荷载的变化不停更新结构的几何刚度。最后根据最终的几何刚度以及索的自重重新计算出索单元两端i端和j端的切向拉力。 初拉力荷载可分为体外力和体内力(“施工阶段分析控制”对话框)。体内力荷载分析是在索单元上作用等效于初拉力荷载的变形量,再与其它结构相连接后进行整体结构分析的过程。根据索单元两端结构的刚度,索单元两端节点会发生新的位移量,此位移量将决定索单元的内力。而且同时作用在索单元上的其它荷载,也会使索单元的内力发生变化。假如索单元两端是固定边界条件,则索单元将发生与初拉力相同大小的内力。 采用程序中的“组合截面(钢管形-砼)”建立的模型,如何考虑钢管内混凝土部分的收缩徐变特性? 相关命令 模型〉材料和截面特性〉时间依存性材料(徐变/ 收缩) 荷载〉施工阶段分析数据〉施工阶段联合截面… 问题解答 程序中的“组合截面(钢管形-砼)”定义的截面是利用使用等效截面特性值来进行分析和计算的。如果需要考虑混凝土部分的收缩徐变特性,就需要模拟出钢管与混凝土分阶段施工的过程。可采用程序中的“施工阶段联合截面”功能来模拟组合截面的分阶段施工过程,然后按通常的方法定义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特性即可。 钢管混凝土截面的两种材料的时间依存特性是不同的,而且混凝土的膨胀的系数也比钢材大的多,所以在实际工程中两种材料之间的互相作用是无法正确模拟的。目前还没有出现能够完全正确地模拟两种材料之间的互相作用的软件。本程序也是假定钢材和混凝土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且没有考虑钢管对混凝土的套箍作用。 定义收缩徐变对话框中有一个定义材龄的地方,定义施工阶段对话框中也有一个定义材龄的地方,两个材龄有什么区别?对哪些结果产生影响? 相关命令

几种常见形式斜拉桥的特点浅析及设计计算

几种常见形式斜拉桥的特点浅析及设计计算 姓名:XX 学号:X0X0X0XX 摘要:斜拉桥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双塔三跨式;2)独塔双跨式;3)斜塔但跨式;4)三塔四跨式;5)多塔多跨式等。这些斜拉桥形式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应按工程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形式运用。 关键词:斜拉桥;跨径;适用条件;跨径设计;分孔尺寸 1 引言 斜拉桥是一种用斜拉索悬吊桥面的桥梁。最早的这种桥梁,其承重索是用藤罗或竹材编制而成。它们可以说是现代斜拉桥的雏形。斜拉桥的发展,有着一段十分曲折而漫长的历程。18世纪下半叶,在西方的法国、德国、英国等国家都曾修建过一些用铁链或钢拉杆建成的斜拉桥。可是由于当时对桥梁结构的力学理论缺乏认识,拉索材料的强度不足,致使塌桥事故时有发生。如德国萨尔河桥(1824)在建成第二年,就在一次有246人举行的火炬游行人群聚集桥上时,桥突然坍塌而酿成50 人丧生的严重惨剧。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斜拉桥这一桥型就销声匿迹了。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重建欧洲的年月中,为了寻求既经济又建造便捷的桥型,使几乎被遗忘的斜拉桥重新被重视起来。世界上第一座现代公路斜拉桥是1955年在瑞典建成的,主跨为182.6m的斯特罗姆海峡钢斜拉桥。近年来斜拉桥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已建成跨度最大的是中国苏通长江公路大桥(1088m)。[1] 2 各形式斜拉桥的特点分析 斜拉桥的孔径布臵主要可以分为双塔三跨式、独塔双跨式和多塔多跨式等三种形式。在特殊情况下,斜拉桥也可以布臵成独塔单跨式或者混合式。下面就这几种形式的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 双塔三跨式(图一)是一种最常见的斜拉桥孔径布臵形式。双塔三跨式斜拉桥通常布臵

midasCivil斜拉桥专题培训例题集

midas Civil 培训例题集斜拉桥专题

目录 一.斜拉桥概述.............................................................................................................................................................................................. - 1 - 1.1 斜拉桥跨径布置 .................................................................................................................................................................................. - 1 - 1.2 斜拉桥拉索布置 .................................................................................................................................................................................. - 1 - 1.3 斜拉桥索塔布置 .................................................................................................................................................................................. - 2 - 1.4 斜拉桥主梁布置 .................................................................................................................................................................................. - 2 - 二.斜拉桥调索理论 ...................................................................................................................................................................................... - 3 - 三.midas Civil中的斜拉桥功能..................................................................................................................................................................... - 3 - 3.1 拉索单元模拟...................................................................................................................................................................................... - 4 - 3.2 未知荷载系数法功能........................................................................................................................................................................... - 5 - 3.3 索力调整功能...................................................................................................................................................................................... - 6 - 3.4 未闭合配合力功能............................................................................................................................................................................... - 7 - 四.斜拉桥分析例题 ...................................................................................................................................................................................... - 8 - 4.1 斜拉桥概况.......................................................................................................................................................................................... - 8 - 4.2 斜拉桥成桥分析 ................................................................................................................................................................................ - 10 - 4.3 斜拉桥倒拆分析 ................................................................................................................................................................................ - 14 - 4.4 斜拉桥正装分析 ................................................................................................................................................................................ - 15 -

斜拉桥施工方案(新)

石家庄市仓安路斜拉桥施工组织设计 1、工程概况 1.1 斜拉桥概况 石家庄市仓安路斜拉桥位于石家庄市内,跨越京广电化铁路和铁路编组场。该桥主桥跨度55+125+55 m,为双塔双索面PC斜拉桥式,采用塔墩固结、主梁连续全飘浮体系。主梁采用双主肋断面,梁高1.7m,肋宽2m,桥面宽28.9m,梁上索距6.3m,全桥斜拉索4×9对,共72根。 见图T1-1仓安路跨线桥总体布置图、图T1-2斜拉桥布置图 斜拉桥主塔为“H”型,塔高55m,采用Φ1500钻孔桩基础,每个塔柱下部13根桩,桩长62m;主塔承台尺寸为1050cm×1375cm×450 cm;塔柱为5200×300cm 箱形断面,壁厚顺桥向90cm,横桥向60cm。主塔下横梁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上横梁为钢管桁架。边墩立柱为200×200cm钢筋混凝土结构,下为Φ1200钻孔灌注桩,桩长为56m。 1.2主要工程数量 主要工程数量表表1-1

1.3工程特点 1.3.1地下管线繁多。斜拉桥主塔及边墩下分布自来水管道、雨水管道、电信电缆等各种管道,施工期间必须对地下管线进行勘探、搬迁或保护,增大了工作量。 1.3.2施工难度大。斜拉桥主跨跨越电气化京广铁路和铁路编组场,且主塔的位置靠近既有铁路的地道桥,为保证铁路正常的运营,需对铁路地道桥基础进行加固处理,施工难度很大。 1.3.3高空作业多,防电要求高。 1.3.4地面交通繁忙,施工干扰大。仓安路交通较为繁忙,来往车辆川流不息,施工期间必须精心组织,合理布置,并对交通进行合理疏导。 1.4施工方案的制定与审核 斜拉桥设计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施工方案制定单位:湖南路桥建设集团公司-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联营体方案审核专家组:上海同济大学夏建国、洪国智(教授、斜拉桥专家)、石家 庄铁道学院王道斌、吴力宁(教授、斜拉桥专家)、石家庄 市项目办技术顾问张长生、刘容生(原市政设计研究院总工) 2、斜拉桥施工方案 斜拉桥桩基施工采用循环旋转钻孔,泥浆护壁,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主塔及边墩立柱采用翻模技术施工;下横梁采用军用梁及军用墩搭设支架现浇混凝土;上横梁则在工厂分节预制,运至工地拼装成整体,用塔吊提升至安装位置后,与塔柱上的予埋管件焊接;主梁的两边墩处的6.65m段和边跨在支架上浇筑;主梁0号段在托架上浇筑;1-7号(主跨)段采用短平台、复合型牵索挂蓝悬臂浇筑法施工,每段浇筑6.3m,待7号段和7′号段浇筑完成后,先在支架上进行边跨段的合龙,再悬浇8、9号段,最后利用挂蓝完成主跨合拢段的浇筑;斜拉索由塔吊、千斤顶等进行安装。

斜拉桥方案图纸汇总

斜拉桥方案图纸汇总 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其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其可使梁体内弯矩减小,降低建筑高度,减轻了结构重量,节省了材料。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 斜拉桥施工图纸 斜拉桥施工图纸 大桥主通航孔420斜拉桥施工图纸 大桥斜拉桥上部结构图纸 斜拉桥实例 斜拉桥的计算 斜拉桥施工组织设计 桥南汊斜拉桥施工控制设计图纸 大桥主桥斜拉桥主梁牵索挂篮施工工艺 斜拉桥主塔施工技术方案 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索塔型式有A型、倒Y型、H型、独柱,材料有钢和混凝土的。斜拉索布置有单索面、平行双索面、斜索面等。如武汉长江二桥、白沙洲长江大桥均为钢筋混凝土双塔双索面斜拉桥。现代斜拉桥可以追溯到1956年瑞典建成的斯特伦松德桥,主跨182.6米。 斜拉桥(92第1版)大桥局

斜拉桥设计--刘士林,王似舜主编 斜拉桥施工组织设计 斜拉桥建造技术 斜拉桥125m部分斜拉桥方案设计图纸 某斜拉桥工程毕业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工程毕业设计 双塔双索面斜拉桥施工图集 MIDAS-斜拉桥成桥阶段和正装分析 独塔斜拉桥设计 铁路斜拉桥施工挂篮设计计算书 斜拉桥(cable stayed bridge)作为一种拉索体系,比梁式桥的跨越能力更大,是大跨度桥梁的最主要桥型。斜拉桥是由许多直接连接到塔上的钢缆吊起桥面,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索塔型式有A型、倒Y型、H型、独柱,材料有钢和混凝土的。斜拉索布置有单索面、平行双索面、斜索面等。第一座现代斜拉桥始建于1955年的瑞典,跨径为182米。目前世界上建成的最大跨径的斜拉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苏通大桥,主跨径为1088米,于2008年4月2日试通车。 小跨斜拉桥图纸 南京钢箱梁斜拉桥全套图纸

斜拉桥的结构体系及特点

斜拉桥结构体系及特点 斜拉桥亦称矮塔斜拉桥, 其构造特点是在连续梁中支点处设置矮索塔,其塔高只有斜拉桥索塔高度的一半左右, 斜拉索通过矮索塔上设置的鞍座对主梁产生竖向支反力和水平压力。部分斜拉桥主梁自身刚度较大, 能够承担大部分荷载效应,斜拉索对主梁只起到一定程度的帮扶作用。斜拉桥是介于斜拉桥和连续梁桥之间的一种新桥型, 兼具斜拉桥和连续梁桥的双重结构特征。 斜拉桥是由上部结构索、塔、梁三种基本构件和下部结构墩台、基础组成的结构体系,影响部分斜拉桥结构各部分荷载效应最根本的因素是梁、塔、墩之间的结合方式,不同的结合方式产生不同的结构体系。根据部分斜拉桥结构自身的特点和梁、塔、索、墩的结合方式, 可将部分斜拉桥结构体系划分为三种型式: (1)塔梁固结体系;(2)支承体系; (3) 刚构体系, 见图1 所示。(4)半漂浮体系,见图2所示。 (1)塔梁固结体系及特点 塔梁固结、塔墩分离、梁底设支座支承在桥墩上,斜拉索为弹性支承,这是一种完全的主梁具有弹性支承的连续梁结构。这种体系必须有一个固定支座, 一般是一个塔柱处梁底支座固定,而其他支座可纵向活动。这种体系的主要优点是取消了承受很大弯矩的梁下塔柱部分,代之以一般桥墩,中央段的轴向拉力较小, 梁身受力也很均匀, 整体温度变化对这种体系影响较小, 几乎可以略去。这种体系结构整体刚度小, 当中跨满载时,由于主梁在墩顶处的转角位移导致塔柱倾斜,使塔顶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 因而显著增大了主梁的跨中挠度。上部结构重力和活载反力需经支座传递到桥墩, 因此需设置大吨位支座。 我国的漳州战备桥、小西湖黄河大桥、离石高架桥; 日本的蟹泽桥、士狩大桥、木曾川桥、揖斐川桥、新唐柜大桥均采用这种体系。已建部分斜拉桥采用这种结构体系较多, 与连梁体系相同, 符合部分斜拉桥的概念含义。塔梁固结体系的特点:塔、墩内力最小,温变内力也小,主梁边跨负弯矩较大。 (2)支承体系及特点 塔墩固结、塔梁分离, 主梁在塔墩上设置竖向支承, 支座均为活动支座,这种体系接近主梁具有弹性支承的连续梁结构。支承体系与梁塔固结体系主梁受力性能基本相同, 塔墩底部承受较大的弯矩。 我国芜湖长江大桥采用的是支承体系, 该体系在部分斜拉桥结构中较少采用。支承体系的特点:支承体系悬臂施工中不需要额外设置临时支点,施工较方便。

斜拉桥设计规范

路桥隧道管理养护专业网www.rbt mm.co m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试行) Design Specifications of Highway Cable Stayed Bridge(on trial) JTJ 027—96 主编部门: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试行日期:1996年12月1日 l 总则 1.0.1 为了使公路斜拉桥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混凝土斜拉桥、结合梁斜拉桥、钢斜拉桥的设计,为现行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的补充。除本规范明确规定外,应遵照现行有关公路桥涵设计规范要求执行。 1.0.3 斜拉桥总体方案,应与环境协调并综合考虑经济与安全、设计与施工、材料与机具、营运与管理,以及桥位处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因素确定结构体系。 1.0.4 桥宽应满足交通发展的要求,并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J 01 —88)(1995 年版 ) 的规定。 1.0.5 设计主梁、索塔与拉索时,宜进行多方案比较2 .

1.0.6 所选方案除进行静力分析外,应重视动力分析,结构体系应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并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混凝土斜拉桥宜注意减小收缩徐变影响。 2 术语 2.0.1 混凝土斜拉桥:主梁为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的斜拉桥。 2.0.2 钢斜拉桥:主梁及桥面系均为钢结构的斜拉桥。 2.0.3 结合梁斜拉桥:主梁为钢结构,桥面系为混凝土结构,主梁与桥面系结合在一起共同受力的斜拉桥。 2.0.4 拉索:承受拉力并作为主梁主要支承的结构构件。 2.0.5 索塔:用以锚固拉索,并将其索力直接传递给下部结构的受力构件。 2.0.6 主梁:主要由拉索支承,直接承受荷载的结构构件。 2.0.7 辅助墩:为改善主跨的受力状态,在边跨内设置的既能承受压力又能承受拉力的墩。 2.0.8 初拉力:安装拉索时,给拉索施加的张拉力。 2.0.9 拉索调整力:为改善主梁及索塔的截面内力状态而调整拉索的拉力。 2.0.10 跨径:原则上为两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中跨为两个索塔中心线间的距离,边跨为后锚索处的墩上支座中心线与临近的索塔中心线间的距离。 3.一般规定 3.1 材料 3.1.1 混凝土 用于斜拉桥各部分构件的混凝土标号、混凝土设计强度和标准强度、混凝土受压及受拉时的弹性模量,按交通部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J 023 — 85) 的规定采用。 预应力混凝土主梁的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 40 号,预应力混凝土索塔的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 30 号,钢筋混凝土主梁的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 30 号,钢筋混凝土索塔的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 30 号。 3.1.2 钢材

双塔斜拉桥设计说明

双塔斜拉桥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交通部交公路发[2003]252号文《关于二连浩特至河口国道主干线山西省侯马至禹门口段黄河大桥技术设计的批复》。 2、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务[2001]27号文《关于国道二连浩特至河口公路山西侯马至禹门口段黄河大桥桥位与桥型方案审查意见请示的批复》。 3、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2002年11月编制的《国道主干线二连浩特至河口公路山西侯马至禹门口段黄河大桥技术设计》。 4、郑州黄河康利经贸有限公司2001年4月编制的《国道主干线二连浩特至河口公路禹门口黄河大桥防洪影响评价》。 5、山西省地震工程勘察研究院1999年2月编制的《国道主干线二连浩特至河口公路禹门口黄河公路大桥桥址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 二、设计规范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 3、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 5、斜拉桥热挤聚乙烯拉索技术条件(GB/T18365—2001) 6、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试行)(JTJ027—96) 7、公路砖石及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2—85) 8、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9、公路桥梁抗风设计指南 10、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 114—97) 三、主要技术标准 1、双塔斜拉桥桥面宽:28+2×1.3(布索区)=30.6m。 2、荷载标准:汽车超—20级,挂车—120。 3、桥面横坡:双向2%。 4、地震烈度:基本烈度7度,按8度采取设防措施。 5、设计洪水频率:1/300。 6、通航:根据山西省、陕西省交通厅航运管理局联合制定的航道规划,桥址处黄河的通航标准为Ⅳ(3)级航道,通航净宽35米,通航净高8米,设计最高通航水位为10年一遇洪水位。 7、船只撞击力:顺桥向300kN,横桥向400kN。 8、风速:初步设计收集了离桥位最近的河津市气象局1973~2002年历年各月份最大风速,根据此系列资料推算出桥位处设计风速为24.1m/s,基本风压为363pa。查《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桥址区域基本风压为500pa,设计偏安全的按基本风压为500pa进行计算,相应设计风速28.3 m/s。 四、主要材料 1、混凝土 混凝土技术标准应符合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有关规定。砼的配合比、拌制、运输、浇筑、振捣、养生、施工缝、以及砼配合料所采用的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材料的要求,应严格按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试行) Design Specifications of Highway Cable Stayed Bridge (on trial) 主编部门: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道部 试行日期:1996年12月1日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6-北京 1总则 1.0.1为了使公路斜拉桥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混凝土斜拉桥、结合梁斜拉桥、钢斜拉桥的设计,为现行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的补充。除本规范明确规定外,应遵照现行有关公路桥涵设计规范要求执行。 1.0.3斜拉轿总体方案,应与环境协调并综合考虑经济与安全、设计与施工、材料与机具、营运与管理,以及桥位处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因素确定结构体系。 1.0.4桥宽应满足交通发展的要求,并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1--88)(1995年版)的规定。 1.0.5设计主梁、索塔与拉索时,宜进行多方案比较。 1.0.6所选方案除进行静力分析外,应重视动力分析,结构体系应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并有较好的抗震性能,混凝土斜拉桥宜注意收缩徐变影响 2术语 2.0.1混凝土斜拉桥:主梁为钢筋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的斜拉桥。 2.0.2钢斜拉桥:主粱及桥面系均为钢结构的斜拉桥。 2.0.3结合梁斜拉桥:主梁为钢结构,桥面系为混凝土结构,主梁与桥面系结合在一起共同受力的斜拉桥。 2.0.4拉索:承受拉力并作为主梁主要支承的结构构件。 2.0.5索塔:用以锚固拉索,并将其索力直接传递给下部结构的受力构件。

2.0.6主梁:主要由拉索支承,直接承受荷载的结构构件。 2.0.7辅助墩:为改善主跨的受力状态,在边跨内设置的既能承受压力又能承受拉力的墩。 2.O.8训拉力:安装拉索时,给拉索施加的张拉力。 2.0.9拉索调整力:为改善主梁及索塔的截面内力状态而调整拉索的拉力。 2.0.10跨径:原则上为两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中跨为两个索塔中心线间的距离,边跨为后锚索处的墩上支座中心线与临近的索塔中心线间的距离。 3一般规定 3.1材料 3.1.1混凝土 用于斜拉桥各部分构件的混凝土标号、混凝土设计强度和标准强度、混凝土受压及受拉时的弹性模量,按交通部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023--85)的规定采用. 预应力混凝土主粱的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40号,预应力混凝土索塔的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30号,钢筋混凝土主梁的混凝土标号小宜低于30号,钢筋混凝土索塔的混凝土标号不宜低子30号。 3.1.2钢材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所采用的钢筋类别、钢筋的设计强度和标准强度、钢筋的弹性模量按交通部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023--85)的规定采用。 拉索采用强度及弹性模量较高的高强钢丝、钢绞线及高强粗钢筋。 销稿拉桥主梁所用钢板、高强螺栓、粗制螺栓、铆钉等材料的技术要求,焊接材料及钢材的弹性模量等按交通部现行《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86)的规定采用。 3.1.3锚具用钢材 拉索锚具及预应力锚头应采用45号钢及其他优质钢材。 3.1.4拉索防护材料 拉索防护材料应选用具有防锈蚀、耐老化及经济的聚乙烯、玻璃钢、防腐涂料等材料。 3.2结构型式

斜拉桥的正装分析

斜拉桥正装未闭合力的说明 1. 斜拉桥正装分析和未闭合配合力功能 等,除此之外斜拉桥还需要进行施工阶段分析。 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斜拉桥的结构体系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施工中有可能产生比成桥阶段更不利的结果,所以斜拉桥的设计要做施工阶段分析。按施工的顺序进行分析的方法叫施工阶段的正装分析(Forward Analysis)。一般通过正装分析验算各个施工阶段的产生应力,检查施工方法的可行性,最终找出最佳的施工方法。 进行正装分析比较困难的是如何输入拉索的初始张拉力,为了得到初始张拉力值通常先进行倒拆分析,然后再利用求出的初始张拉力进行正装分析。 采用这种分析方法,工程师普遍会经历的困惑是: 1) 在进行正装分析时可以看出正装和倒拆的张力不闭合。 2) 因为合拢段在倒拆分析和正装分析时的结构体系差异,导致正装分析时得到的最终阶段(成桥阶段)的内力与单独做成桥阶段分析(平衡状态分析)的结果有差异。初始平衡状态分析(成桥阶段分析)时,同时考虑了全部结构的自重、索拉力以及二期荷载的影响。但在正装分析时,合拢之前所有阶段的加劲梁会因为自重、索拉力产生变形,合拢时合拢段只受自身的自重影响而不受其它结构的自重和索拉力的影响。如上所述,结构体系的差异导致了初始平衡状态分析(成桥阶段分析)与正装分析的最终阶段的结果产生了差异。 产生上述张力不闭合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工程师没有完全把握索的基本原理或没有适当的分析软件。实际上是不应该产生内力不闭合的,其理由如下: 1) 从理论上讲,在弹性范围内正装分析和倒拆分析在同一阶段的结果应该相同。 2) 如果在计算时考虑合拢段在合拢时的闭合力,就能够得出与初始平衡状态分析(成桥阶段分析)相同的结果。 从斜拉索的基本原理上看,倒拆分析就是以初始平衡状态(成桥阶段)为参考计算出索的无应力长,再根据结构体系的变化计算索的长度变化,从而得出索的各阶段张力。一个可行的施工阶段设计,其正装分析同样可以以成桥阶段的张力为基础求出索的无应力长,然后考虑各施工阶段的索长变化得出各施工阶段索的张力。目前以上述理论为基础的程序都是大位移分析为主,其原因是悬臂法施工在安装拉索时的实际长度取值是按实际位移计算的。一般来说新安装的构件会沿着之前安装的构件切线方向安装,进行大位移分析时时,因为切线安装产生的假想位移是很容易求出来的,但是小位移分析要通过考虑假想位移来计算拉索的张力是很难的。MIDAS/Civil能够在小位移分析中考虑假想位移,以无应力长为基础进行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