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填空:

1、动物与人类语言的区别:人具有抽象思维和灵活发音

2、文字的定义:语言的视觉符号体系。

3、语言的谱系分类:(汉藏、阿尔泰、南岛、南亚、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4、词类的划分标准:形态标准意义标准句法标准

5、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索绪尔

6、在信息传递中, 人类语言最重要。

7、语法范畴方面:词形变化

8、社会方言的情况:阶层语、行业语、隐语、黑话

9、语言演变以音位为单位。

10、语言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分化与统一)、(语言的接触与融合)等方面。

判断正误

1、地域方言的定义:地域方言是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所形成的变体。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元音是指呼出气流不受口腔部位阻碍而发出的音。决定元音音质的三个方面: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嘴唇的圆展。辅音是指呼出气流受口腔部位阻碍而发出的音。决定辅音音质的因素:一是是发音部位,二是发音方法。

2、语言符号的性质:语言是符号系统。符号,就是一种人们通过视觉或听觉等能够感知到的对象,并把这种对象与某种事物相联结,从而使得一定的对象代表一定的意义。符号分三种:一是视觉符号,二是听觉符号,三是触觉符号。(p21)

4、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就是语言的组合关系。聚合关系专指那些具有替换关系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的两种根本关系,是语言系统的纲,把握了这个纲,就基本上把握了语言系统。

名词解释:

1、同化:语流中两个邻近的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受到另一个的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叫同化。

2、浊音轻化:“清——浊”是中古汉语的一对区别特征,后来浊音这个区别特征在很多方言中消失了,原来的浊音与同部位、同方法的清音合并。这种现象叫做“浊音清化”。

3、符号: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它包括了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的要素,是一定的形式和一定的内容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4、语流音变:音位与音位组合时,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叫做语流音变。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等。

5、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指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上铺开。

6、语法范畴: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

7、言语行为:“言语”是指人们对语言这一符号系统的具体运用。“言语行为”这个术语的基本含义就是指在传播过程中人们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活动,它是一种以交流信息为基本

功能的传播行为。

8、换喻:反映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关关系的比喻,这种相关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

9、意音文字: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音,有的字符只提示语言符号的意义。提示音的字符叫做声符,与音无关只与意义有关的字符叫做义符。汉文是典型的意音文字。

10、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做该语言的区别特征。

11、社会方言:指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语言社团的一种标志。

12、语言联盟:指几种没有亲属关系或亲属关系较远的语言,由于长期共处于一个地区,密切接触,从而在语言结构上产生了共同特征的语言现象。

简答题:

1、简述表示语法手段的词性变化。

语法手段中的词性变化只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附加词尾,例如“books”其中的词尾s表示数的语法范畴,表示的语法意义是复数;第二,内部屈折,即词中的元音或辅音发生变化,例如“man”是单数,如果是复数,其中的元音a要变成e,写作men;第三,异根,即采用不同的词语形式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例如第一人称单数,作主格用I,作宾格用me。第四,零形式,例如英语中可数名词后面加-s的表示复数,不加-s的表示单数,不加-S也是一种形式,一般称作零形式)。

2、从声音看,语音的四个要素,音质的取决条件是什么?

答:语音的四个要素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质。

在音高、音强、音长都相同的情况下,声音之间的差异就是音质的差异。

音质不同的三个条件是:(1)发音体,要看声带振动不振动。(2)发音方法,要看肺里呼出的气流所碰到的阻碍用什么方法克服。(3)共鸣器的形状,要看肺里呼出的气流在什么部位

受到阻碍,如果没有受到阻碍,口腔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这些都会造成共鸣腔的不同形状。(这一点决定了元音的不同)。

3、语言发展中不平衡性的表现:

第一,语言内部各要素的发展差异。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其中词汇的变化速度最快,语音次之,而语法的演变最为缓慢。

第二,语言发展的地区差异。语言在不同的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也不一样,同一种语言现象,在有的地区变化,在有的地区不发生变化,有的地区是另一种变化,其结果是形成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4、义素的分析。

第一,语义特征,也称“义素”,原本是仿效单位区别特征的分析,通过一组意义有联系的词的意义对比而找出的最小意义成分。

第二,义素是词义的最小的语义构成成分,例如“男子”是由“人”+“男性”+“成年”等义素构成,而“男孩”则是由“人”+“男性”+“未成年”等义素构成。

第三,语义特征不具有语音形式。常常用二分的标记方法表示,这种描写方法可以更清晰地看出词义间的关系。

5、语言方言的区别标准:

(1)区别语言与方言的语言学标准

在语言学上,如果两种语言变体的使用者能够理解对方所使用的变体,也就是说这两种变体

具有相互可理解性,它们就是同一种语言的两种方言;如果它们的使用者不能相互理解,这两种变体就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2)区别语言与方言的社会标准

语言学上把相互可理解性作为区分语言与方言的标准,但是并不像语言学家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有时这个标准根本没有办法得到应用。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历史和政治背景,因此在不同的国家用同一个标准来区别语言与方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例如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人民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统一,因此上海话、河南话、广东话等地方话不是不同的语言,虽然它们不具备相互可理解性,但却是同一种语言——汉语的不同方言。

6、语言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语言的起源条件)

第一,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外部因素)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第二,语言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影响是语言发展的内部因素,决定着每一语言发展的特殊方向。语言内部的各种因素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中,互相影响,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局部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连锁的反应。

7、基础方言的行成条件:

基础方言是决定于客观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

8、语音的物理性质:一切声音的产生均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音质、音高、音强、音长成为语音四要素。音质也叫音色,指声音的品质或个性。在音高、音强、音长都相同的情况下,声音之间的差异就是音质的差异。例如,钢琴和手风琴即使用同样的音高、旋律和音强来演奏,人们仍然能够分辨出它们声音的不同品质。

论述题:

1、比较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的异同点。

1) 相同点: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都是同一种语言分化的结果,使用的基本材料都有共同的语言基础,比如基本词汇和语法都是大致相同的;都没有全民性特点,在使用范围上有一定局限,或限于某个地域,或限于某个特定的人群。2) 不同点: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虽然都是方言,但是有很大的不同。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反映在词汇方面。而地域方言的差别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往往表现为系统上的一系列差别,尤其以语音差别最为突出。正因为地域方言的差别是系统上的,所以在一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地域方言就有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而社会方言由于其差别主要是在词汇系统方面,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展为独立的语言。

2、语言融合的过程

1) 语言融合的过程大体上是先出现双重语言现象,最后导致一种语言排挤、替代另一种语言而完成语言的统一。

2) 双语现象:指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本族语和在融合中占优势的那种语言。

3) 双语现象的出现是融合过程中重要的、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

4) 双语现象是两种语言融合的相持阶段,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双语现象发展的结果有两种:如果两个民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中一个民族就会放弃自己民族的语言而使用经济文化较发达一方的语言,最后完成语言的融合;如果两个民族向分离的方向发展,那么,他们就会继续各说自己的语言,语言各自独立,最后也不融合。

5) 在双语现象阶段,必然会产生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即使是被替代的语言,也会在胜利者语言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3、什么是社会方言?影响社会方言形成的主要社会因素有哪些?并结合实例谈谈社群分化对语言产生的影响。

(1)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2)影响社会方言形成的主要社会因素有:①阶级和阶级的差别。②职业的差别。③年龄的差别。④性别的差别。⑤文化程度的差别。⑥宗教信仰的差别。

社会语言学练习

Revision Exercises for Sociolinguistics I. Decide whether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or False: 1. Sociolinguistics is the sub-discipline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social contexts。 2. Language as a means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is a homogeneous system with a homogeneous group of speakers。 3. Language use varies from one speech community to another, from one regional group to another, from one social group to another, and even from one individual to another. 4. The goal of sociolinguistics is to explore the nature of language variation and language use among a variety of speech communities and in different social situations. 5. The linguistic markers that characterize individual social groups may serve as social markers of group membership. 6. From the sociolinguistic perspective, the term “speech variety ” can not be used to refer to standard language, vernacular language, dialect or pidgin。 speech varieties are known as regional dialects。 8. The most distinguishable linguistic feature of a regional dialect is its grammar and uses of vocabulary。 barriers are the only source of regional variation of language。 10. A person’s social backgrounds do not exert a shaping influence on his choice of linguistic features。 speakers of the same language or dialect use their language or dialect in the same way。 12. Every speaker of a language is, in a stricter sense, a speaker of a distinct idiolect. 13. The standard language is a better language than nonstandard languages。 14. A lingua franca can only be used within a particular country for communication among groups of people with different linguistic backgrounds。 are linguistically inferior to standard languages。

“英语”语言学概论第六章笔记

Chapter 6 Pragmatics 语用学 1.What is pragmatics? 什么是语用学? Pragmatics can be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how speakers of a language use sentences to effect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As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is essentially a process of conveying meaning in a certain context, pragmatics can also be regarded as a kind of meaning study. It places the study of meaning in the context in which language is used. 语用学研究的是说某种语言的人怎样用句子去实现成功的交际。 由于交际的过程从本质来说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表达意义的过程,因而语用学的本质是一种意义研究。它是一种将语言置于使用的语境中去的意义研究。 2.Pragmatics and semantics 语用学和语义学 Pragmatics and semantics are both linguistic studies of meaning, but they are different. What essentially distinguishes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is whether in the study of meaning, the context of use is considered. If it is not considered, the study is restricted to the area of traditional semantics; if it is considered, the study is being carried out in the area of pragmatics. 语用学和语义学都是对意义的语言学研究,但两者是不同的。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研究意义时是否考虑了语言使用的语境。没有考虑到语境进行的研究就没有超出传统语义学的研究范围;相反,考虑到语境进行的研究就属于语用学的研究范围。 3.Context 语境 Context is essential to the pragmatic study of language.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constituted by the knowledge shared by the speaker and the hearer. 语境是语言的语用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概念。它一般被理解为说话者和听话者所共有的知识。The shared knowledge is of two types: the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they use, and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world, including the general knowledge about the world and the specific knowledge about the situation in which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is taking place. 共有的知识包括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方面的知识和双方对世界的认识,包括对世界的总的认识和对正在进行的语言交际所处的环境的具体认识。 4.Sentence meaning and utterance meaning 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is abstract, and de-contextualized, while utterance meaning is concrete, and context-dependent. Utterance is based on sentence meaning; it i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abstract meaning of a sentence in a real situation of communication, or simply in a context. 句子的意义是抽象的,非语境化的,而话语的意义是具体的,受语境制约的。话语意义基于句子意义;它是一个句子的抽象意义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体现,或简而言之,在一个语境中的具体化。 5.Speech act theory 言语行为理论 Speech act theory is an important theory in the pragmatic study of language. It was originated with the British philosopher John Austin in the late 50’s of the 20th century.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语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最初是由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According to speech act theory, we are performing actions when we are speaking.

语言学复习资料

下定义: 1.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 or IC analysis (直接成分分析法) the analysis of a sentence in terms of its immediate constituents---word groups (phrases), which are in turn analyzed into the immediate constituents of their own, and the process goes on until the ultimate constituents are reached.Direct from the external form of syntactic structure, analyze the direct component of the sentence. 2. Endocentric Constructions (向心结构) ENDOCENTRIC construction is one whose distribution is functionally equivalent to that of one or more of its constituents, i.e., a word or a group of words, which serves as a definable CENTRE or HEAD. 3.Exocentric Constructions (离心结构) EXOCENTRIC construction refers to a group of syntactically related words where none of the words is funct ionally equivalent to the group as a whole, that is, there is no definable “Centre” or “Head” inside the group, usually including:the basic sentence ;the prepositional phrase the predicate (verb + object) construction the connective (be + complement) construction 4.Relations of Position(位置关系) Positional relation, or WORD ORDER, refers to the sequential arrangement of words in a language. https://www.360docs.net/doc/f14626505.html,positionality组合原则--- a principle for sentence analysis, in which 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depends on the meanings of the constituent words and the way they are combined. 6.Performatives(施为句): Utterances which are used to perform acts, do not describe or report anything at all; the uttering of the sentence is the doing of an action; they cannot be said to be true or false. https://www.360docs.net/doc/f14626505.html,ngue(语言)--refers to the abstract linguistic system shared by all the members of a speech community. 8.Parole --refers to the realization of language in actual use, or the actual or actualized language. https://www.360docs.net/doc/f14626505.html,petence: a language user?s underlying knowled ge about the system of rules. 10. Performance: the actual use of language in concrete situations. 11.Morpheme---- is the smallest unit of language in term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sounding and meaning, a unit that cannot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smaller units without destroying or drastically altering the meaning, whether it is lexical or grammatical. 12.Bound morphemes--Morphemes which can not occur alone and must appear with at least one other morpheme. 13.Variable words(可变化词) --- they may have inflective changes. That is, the same word may

语言学概论中文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语言学? 1.1定义 语言学常被定义为是对语言进行系统科学研究的学科。语言学研究的不是某一种特定的语言,而是人类所有的语言。为了揭示语言的本质,语言学家首先要对语言实际使用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关语言使用的概括性假设,这些初步形成的假设要在语言使用中进行进一步的检验,最终形成一条语言理论。 1.2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语言学研究有不同的侧重。对语言体系作全面研究的语言学研究称为普通语言学。语音学主要是对语言声音媒介的研究,它不只是研究某一特定的语言的声音媒介,而是所有语言的声音媒介。音系学与语音学不同,它主要研究特定语言的语音体系,即音是如何结合在一起产生有意义的单位。形态学主要研究单词的内部语义结构,及这些叫做词素的语义最小单位是如何结合构成单词。句法学主要研究构成潜在句子的句法规则。语义学以研究语义为目的,传统语义学主要研究抽象的意义,独立于语境之外的意义,语用学也是研究语义,但是它把语义研究置于语言使用语境中加以研究。 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各种社会因素都会对语言的使用产生影响。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科学被称之为社会语言学。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心理语言学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它要研究人们在使用语言时大脑的工作机理,如人是如何习得母语的,人的大脑是如何加工和记忆语言信息等问题。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的科学形成了应用语言学。狭义上,应用语言学指把语言理论和原则运用于语言教学的科学,在广义上,它指把语言理论与原则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除此之外还有人类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学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社会语言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二章理论与方法学 一、什么是语言变项?社会语言学是怎么调查语言变项和社会变项之间的共变关系的?请举例说明 1、语言变项和社会变项: 人们使用各种语言变体 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说话人使用某些语言变项与其社会背景有关 研究者必须判定哪个社会变项与某个语言变项相关:地位,性别,年龄 (语言变项,社会语言学常用术语之一,英文为Linguistic variable,指语言变异的项目。语音、句法、词汇都可能成为语言变项。社会语言学奠基人拉波 夫所做的纽约语言调查,其中的(r)就是语言变项。一个语言变项一般包含几个“变式”,比如(r)变项包括两个变式,一个是(r)变式,第二个是零变式。又如北京话中零声母(w),是一个变项,它有两个变式,一个是(w),第二个是(v)。) 2、拉波夫(William Labov)的著名例子 car, card, fourth 语言变项:在元音前的辅音/r/发音或者不发音 社会变项:地位 结论:社会地位越高的人,越倾向于发出词语中的r音。

二、拉波夫(William Labov)对纽约[r]音的调查 拉波夫:探索语言变异的个别理论 纽约流行的r音 假设:假如纽约市本地人中有任何两个集团在社会分层的阶梯上处于高低不同的地位,那么他们在发[r]音上也会表现出相应的差异。 假设被证实:越是社会地位高的人,或越是正规的场合,就会有越高的卷舌率 语言变项:发r音/不发r音,w/v ,公交车/巴士 语言变项可选择音位、词素、句法、词语等各层次上的某个结构单位 语言变项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同相应的社会变项发生有意义的共变。 60年代前半期拉波夫运用定量分析法研究语言变量与社会变量之间的关系拉波夫感觉到下层黑人倾向不发[r]音 做出假设:假如纽约市本地人中两个集团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那么他们在发[r]音上也会表现出相应的差异。 怎样证实这个假设呢?

语言学概论整理

语言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1.语言学定义: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 第一节、语言研究与语言学 1.神话传说 2.语文学研究 ①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 注疏和考订。 ②东方语言学:古印度、古中国 古印度语言学:公元前4、5世纪时,口语和《吠陀》时代的语言差别越来越大,甚至许多地方已经不能为一般人所读懂了。为了确保准确无误地理解《吠陀》的宗教内容,就必须对《吠陀》的语言作注释。著名的《巴尼尼经》(Pāninisūtra)正是当时从解说《吠陀》语言开始,进而研究梵语的整个结构的产物。《巴尼尼经》又名《八章书》,是巴尼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一部梵语语法。巴尼尼用3,983条经句极其概括地叙述了梵语的语音结构、语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巴尼尼语法是一部汇集了许多世纪的语法学家研究成果的语法法典,对梵语的语音、语法现象分析和描写得十分细致,代表了古代印度语言研究的水平。印度语言研究的最初动力,是必须把梵语文化中最古老的吠陀时期由口头流传下来的一些宗教和礼仪文献保存下去,巴尼尼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后人学习和研究梵语。布龙菲尔德说:巴尼尼的著作是“人类智慧的丰碑之一”。 ③西方语言学:古希腊语言学、古罗马语言学、中世纪至18世纪末的西方语言学 谈谈语文学和语言学的关系: 语言学就是专门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语言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及其运用等问题,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理解并掌握语言的理性知识。语言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人们对于语言的学习和研究只是为了给古代经典文献作注释,我们称那段时期的语言研究为语文学。语文学是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文字学科的总称。它以文献评审为主,目的在于解释、注疏和考订。 3.历史比较语言学:威廉琼斯的论文拉开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 4.现代语言学: ①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 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的历史,是从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和19世纪以前的语文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把语言看成是由各个符号之间的关系组成的有价值的结构系统。 《普通语言学课程》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由索绪尔的两位弟子兼同事根据学生们的听课笔记整理而成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之作。索绪尔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语言属于全社会,是抽象的;言语属于个人,是具体的。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每个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符号之间存在着线性的句段关系和联想的聚合关系。索绪尔把语言现象分为“共时”和“历时”两种,“共时”是指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上的语言状态,“历时”是指以时间历程中的某一点到以后的语言现象。索绪尔认为,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由于语言有它的内部要素,也有它的外部要素,所以语言学也可以分为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总之,《普通语言学教程》的语言学

语言学复习资料

下定义 1.(P3)Sociolinguistics(社会语言学): The studies of all the social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its relation with society is called sociolinguistics. 2.(P7)Language(语言):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3.(P8)Arbitrariness(任意性): This means that there is no logical connection between meanings and sounds. 4.(P2)Phonetics(语音学):Phonetic refers to the study of sounds used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5.(P16)Voicing(浊音化): Vibration of the vocal cords results in a quality of speech sounds. 6.(P26)Assimilation rule(同化规则): The assimilation rule assimilates one sound to another by “copying” a feature of a sequential phoneme, thus making the two phones similar. 7.(P29)Intonation(语调): When pitch, stress and sound length are tied to the sentence rather than the word in isolation, they are collectively known as intonation. 8.(P42)Syntax(句法): Syntax i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the rules that govern the formation of sentences. 9.(P42)Category(范畴): Category refers to a group of linguistic items which fulfill the same or similar functions in a particular language such as a sentence, a noun phrase or a verb. 10.(P48)Complementizers(补语化成分):Words which introduce the sentence complement are termed complementizers. 11.(P53)Head movement(中心语移动): The movement of a word from the head position in one phrase into the head position in another is known as head movement. 12.(P64-65)Linguistic context(语言语境): The linguistic context is concerned with the probability of a word’s co-occurrence or collocation with another word. 13.(P66)Reference(所指): Reference means what a linguistic form refers to in the real, physical world.

《语言学概论》作业答案

《语言学概论》作业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来使用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又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它是是人类区别于所有其他低级动物的根本特征。 言语:是个人对语言运用的行为和结果。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二是指人说出来的话或者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 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训诂学解释字义,文字学分析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部门。它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它为现代语言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结构语言学:又称现代语言学。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中提出的看法成为现代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形成。他首先区别了语言和言语。其次,他区分了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第三,他区分了组合关系和联想关系。 转换生成语言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乔姆斯基批判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根本观点,建立了生成语言学。他认为,人脑有一种天赋的普遍的掌握语言的机制,当输入一定的语言材料后,它会加以识别并加工出一套规则系统,然后利用这套系统生成新的句子。这种机制就是人普遍具有的语言能力。他认为,语言学的对象应是语言能力,而不是语言行为,语法就是对语言能力的描写。 二、语言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1.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就是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学主要研究和探讨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这里的语言指的是“人类语言”,或称“自然语言”,与之相对的是“动物语言”、“人工语言”等。语言是语言学研究的本体,但是语言学所关心的又不仅仅局限于人类语言,其他同语言相关的领域,也是语言学关心、研究的对象。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人类语言及其相关对象。 2.语言学的任务 古代,书面语成了语言研究的对象,语言研究的任务也只是给古代留传下来的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经典作注解,而不是探索语言的规律。这就是所谓传统的语文学。在我国,形成了统称“小学”的文字、音韵、训诂的我国传统语文学。 自从二十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开创了语言学研究的新纪元以来,语言学研究的任务发

语言学概论 精讲一官方笔记

语言学概论第一节课官方笔记目录 一、课件下载及重播方法 二、本章/教材结构图 三、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 四、配套练习题 五、其余课程安排 一、课件下载及重播方法 二、教材节构图

三、本章知识点及考频总结 第一部分语言和语言学 ◆模块一认识人类的语言 知识点一语言的性质和类型 (一)语言的概念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由语音和语义构成的符号系统,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知的工具。 (二)人类语言与其他动物鸣叫系统的区别是: 1、内容更多: 表达无极限(时间、空间),想说、可说、能说。 2、用处更大: 交际、标志、记录、思维、认知等功能。 3、能够创造: 极强的生成能力和极高的运转效率。

注意:只有人类才有语言人类具有语言能力,是人跟其他动物区别的最重要的标志 (二)语言和民族、国家的关系 确定不同的语言,首先涉及的是语言跟民族和国家的关系 1.语言是识别民族和国家的标志——“相互能够听懂”(欧洲国家) 相同民族——相同语言;同一国家——同一语言 2.语言并非识别民族和国家的标志(欧洲以外的国家) 犹太人的语言与民族身份;海外华人的民族身份与语言;满族与满语 3.西方学界的双重标准——“相互能够听懂” 弱国——用语言识别民族;对“汉语”的看法。 强国——不用语言识别民族,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三)语言的特点和语言类型 1、语言的特点 不同的语言有自己的特点,各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差距显著。根据语言的特点,把语言进行分类,主要有“语言的谱系分类”和“语言的形态分类” 2、语言的类型 (1)语言的谱系分类

从语言的“历时”角度划分不同的语言,建立“语言的谱系分类”, 即语言的亲属关系分类。根据各种语言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是否有共同的来源和相似性的大小对语言进行的分类。 谱系分类是一个层级系统:语系—语族—(语支)—语言—方言—次方言(土语) 语系:语系是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语系、语族、语支、语群这种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反映了原始基础语随着社会的分化而不断分化的历史过程和结果。 世界上的语言大致分为七、八个语系。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区别在于是否有区分意义的声调和词的形态变化)语族:语系的下一级叫语族,同一语族的语言不但有相同的来源,相似点也更多,如印欧语系下分印度语族、伊朗语族、日耳曼语族等。 (2)语言的形态分类 即语言的结构类型分类。主要分为两种: ①形态语(综合性语言) 通过词的形态变化来体现各种结构意义的语言,主要有屈折语(词的形态变化丰富,如德语、俄语)、黏着语(词的形态变化为前后词缀,如维吾尔语、日语) ②孤立语(分析性语言)——汉语 语法手段无需谓词词形变化表现“时、体、态”;无需

语言学复习资料 精整版

1、历史比较语言学:是运用历史和比较两种方法,发现几种语言在历史演变中的对应规律从而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构拟产生这些亲属语言的原始母语。 2、组合关系:语言符号与符号之间组成的言语链条关系叫组合关系。组合关系是一种现实的、有顺序的、可数的横向关系。 3、聚合关系:在链条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具有相同作用的符号聚积成类的关系叫聚合关系。聚合关系是一种联想的、无顺序、不易精确数出来的纵向关系。 4、语言的融合:一种语言战胜另一种语言或一种语言被另一种语言吞噬的现象,叫做语言的融合。 5、语言的层级性:语言系统是一套层级装置,底层是一套音位装置,上层分为语素、词、句子三层。 6、音素:音素是人类语言在一次发音中从音质角度切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7、音位:音位是具体语言在一类发音中从能否区别词或语素的角度划分或归并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形式。 8、国际音标: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协会于1888年公布的一套记音符号。大部分符号采用拉丁字母,少数用希腊字母,还有的采用大小写、正反写、合体写或添加符号与改变符号等方法。国际音标可分为宽式音标和严式音标两种。它的优点是形体简便,记音准确、灵活、完备。 9、音位变体:可归并为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我们称之为音位变体。 10、非音质音位:利用音高、音长、音强这些非音质要素形成的音位叫非音质音位。 11、语义:指语音形式表现出来的语言和言语的全部内容,它包括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两大类。 12、义素:义素是对某个义位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后得到的最小的语义单位。 13、语义场:语义场就是归属于一个总称之下的在意义上紧密联系的一组词的义位的聚合体。 14、语境:语言环境简称语境,指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时的具体环境。 15、词: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音义结合单位。 16、语素:语素是语言中不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 17、词缀:词缀指附着在词根之上的语素,它对词义的构成起附加作用。 18、复合词:复合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复合构成。例:汉语中的“火车”、“心疼”,英语中的“black-board(黑板)”、“rail-way(铁路)”。 19、重叠词:是由相同的词根相叠构成。如:看看、试试、多多等。 20、语法:语法是音义结合的各结构单位之间的组织规则的汇集,它包括词的构词、构形的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 21、词组:词组是实词与实词的有机组合。词组在句子中具有相当于词的作用,但它是比词大的语法单位。 22、语法范畴:是把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进一步综合概括所形成的语法意义的类别,如词形范畴与词类范畴等。 23、语法手段:对语法形式再概括所得出的类别就是语法手段,也叫语法方式,一般包括内部屈折法、附加法、重叠法、异根法、重音法、词序、虚词、语调、冠词、前置词和后置词、助动词等。 24、直接成分分析法:指从句法结构的外部形式,特别是隐形形式入手,对句子的直接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的方法。由于句子的直接成分与句子的层次性一致,所以也叫层次分析法。 25、意音文字:一部分字符是义符,一部分字符是音符的文字是意音文字。 26、字符:字符也就是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也就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

语言学基础知识

一、语言和语言学 1、语言的区别性特征:Design of features of language 任意性arbitrariness 指语言符号和它代表的意义没有天然的联系 二重性duality 指语言由两层结构组成 创造性creativity 指语言可以被创造 移位性displacement 指语言可以代表时间和空间上不可及的物体、时间、观点 2、语言的功能(不是很重要) 信息功能informative 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施为功能performative 感情功能emotive function 寒暄功能phatic communication 娱乐功能recreational function 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 3、语言学主要分支 语音学phonetics 研究语音的产生、传播、接受过程,考查人类语言中的声音 音位学phonology研究语音和音节结构、分布和序列 形态学morphology研究词的内部结构和构词规则 句法学syntax 研究句子结构,词、短语组合的规则 语义学semantics 不仅关心字词作为词汇的意义,还有语言中词之上和之下的意义。如语素和句子的意义 语用学pragmatics 在语境中研究意义 4、宏观语言学macrolingustics 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 人类语言学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计算机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5语言学中的重要区别 规定式和描写式:规定式:prescriptive说明事情应该是怎么样的 描写式:descriptive说明事情本来是怎么样的 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共时:synchronic研究某个特定时期语言 历时:diachronic 研究语言发展规律 语言和言语:语言:langue指语言系统的整体 言语:parole指具体实际运用的语言 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 能力:competence用语言的人的语言知识储备 运用:performance真实的语言使用者在实际中的语言使用 二、语音学 1、语音学分支 发音语音学articulatory phonetics研究语言的产生 声学语言学acoustic phonetics研究语音的物理属性 听觉语音学auditory phonetics研究语言怎样被感知 2 IPA(国际音标)是由daniel Jones琼斯提出的 三、音位学 1、最小对立体minimal pairs 2、音位phoneme

语言学概论00541史上最全(吐血整理) 汇总 简单题+名词解释 小抄笔记

27.书面语:书面语是用文字记录的语言形式,它是文字产生或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26.口语:就是有声的口头语言,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口头存在形式。它是书面产生的基础。 28.语言相关论:语言相关论是萨丕尔和沃尔夫提出的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观点,主张语言决定思维,不同的语言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29.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大脑语言功能临界期是指大脑的单侧化,大脑左半球的分区以及语言的遗传机制,都只提供人具有语言能力的潜在可能性,这些潜能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被一定的语言环境激活才可能起作用。26.语言符号的所指 :语言符号的所指是符号的形式所指的意义内容。 29.机器翻译:通过计算机把一种语言自动翻译成另一种或多种自然语言的信息处理技术。 26.语音: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际并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27.词: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28.语用:语用指语言运用,即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实际运用。 29.文字: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27.单纯词:单纯词是由一个构词语素构成的词。 29.屈折:屈折是通过词的内部发生语音的交替变换来改变词的语法意义的手段。 28.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中某个词的意义翻译过来。 27.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成的词,它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 29.主谓词组:两个成分之间具有被说明和说明关系的词组是主谓词组。 27.复辅音:一个音节内处于同一个肌肉紧张的渐强阶段或渐弱阶段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 27.双语现象: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社会现象,具体而言是社团内的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双语并用的现象。 28.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各个语言叫亲属语言,亲属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 26.调位:利用音节内的音高差别来起辩义作用的语音单位叫做调位,调位是一种非音质音位,依附在音位的组合序列上。 29.词组:实词与实词之间具有直接联系的相对独立的词群。 28.语素: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 28.词尾:附着在词干后的,能改变词的语法形式,但不能构成新词的语素。 29.语素:音义结合的最小语言单位。 26.词类: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27.词法:(1)词法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词形变化规则。例如,俄语的名词在形式上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有阳性、阴性、中性等性的区别,有主格、宾格、属格等格的区别,这些都是典型的词法现象。(2)由于印欧语言中构词单位、构词方式和词类都与词的形态变化相关,因此构词和词类问题也成为词法的一部分。27.语法意义:语法意义是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是语言中通过一类形式或功能所获得的意义。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如“动词+名词”有动宾关系的意义,汉语所有的同类组合都是如此,这种意义就是一种语法意义。 27.语法形式:语法形式就是能体现表达某种语法意义的形式。表示某一类语法意义或者有共同作用的形式,如词类形式、组合形式、虚词形式,就是语法形式。语法形式不是个别的语音形式和词语形式,但能产生某一类意义或者有共同作用的语音表现形式或者词形变化形式也是语法形式。 27.语法手段: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所归并的语法形式的基本类别叫做语法手段。语法手段可分为词法手段和句法手段两大类。通过词形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词法手段;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是句法手段;例如英语名词后加s表示复数,英语动词后面加ed表示过去时,就是词法手段中的词形变化。 28.自源文字:自源文字指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如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汉字,这些文字的形体、体系都是由最早使用该文字的人们独创的。 29.语音合成(1)语音合成是语音信息处理研究中的主要工作。 (2)语音合成就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发音器官的动作并发生类似的声音。如汉语的语音合成目前已初步实现自动生成声韵调结合的音节。 26.句子:句子是词或词组按一定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27.异化: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

语言学复习资料

F. De Saussure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father of modern linguistics”. Linguistics can be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Properties of language: Arbitrariness(任意性)the form of linguistic signs bear no natural relationship to their meaning. Duality(二层性)Language is a system which consists of two sets of structures, or two levels, and each of the two levels has its own principles of organization. Productivity(creativity创造性)Language is resourceful. It makes possible the constr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new signals by its users. Displacement(移位性)This property of human language provides speakers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talk about a wide range of things, free from the barriers caused by remoteness in time and place. Branches of linguistics Phonetics(语音学) 研究语言,包括语言的产生(发出,传递,感知),对语音,词语和连 续言语的描写和分类 Phonology(音系/位学) 研究支配语音分布和 排列的规则以及音节的形式 Morphology(形态学/词形学) 内在构造,研 究意义最小的单位-语素和构词过程 Syntax(句法学) 研究产生和理解正确的句 子所遵循的规则 Semantics(语义学) 意义如何在语言中被编 码 Pragmatics(语用学) 在语境中研究意义 Prescriptive(规定式)Traditional grammar is prescriptive; it is based on “high” written language. It tries to lay down rules for “correct” or standard language behavior. Descriptive(描写式)Modern linguistics is descriptive, which means its investigations are based on authentic, and mainly spoken language data. Modern linguistics mainly describes and analyses the facts of language. Synchronic(共时)现代语言学主要是共时性,侧重于现代语言;Diachronic(历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