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5绿色植物如何获取能量

七—5绿色植物如何获取能量
七—5绿色植物如何获取能量

七—5绿色植物如何获取能量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淀粉),通过呼吸作用获取有机物(淀粉)中的化学能。

能力目标:学会检验淀粉的方法,并能检验绿叶中是否含有淀粉;学会设置对照实验,讨论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原料及其产物。

情感目标:体会光合作用对生物获取能量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检验淀粉的方法。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将太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难点:检验绿叶中的淀粉。

光合作用的条件与产物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设备

淀粉试剂,碘液,面包、米、豆、马铃薯、蛋青

试管1

课前准备:请3~5名学生参与:

1、实验前三天准备两株绿色天竺葵A株、B株及花斑叶天竺葵C

株在黑暗中放置,上课前三小时取出,A株选一张叶片用五角形铝

箔遮盖,B株选几张叶片分别用已放置有少量碱石灰的透明塑料袋

包裹起来,C株不作任何处理,三株植物都放在强光照射的地方待

用。

2、实验前三天预备收集光合作用产物装置,放在强光下待用。

3、实验前早晨再预备一套收集光合作用产物装置,放在强光下待用。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后记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盐的水解2.实质性 ?→组合??弱酸阴离子??盐电离?→ ?弱碱阳离子-→结合???+ - 破坏_ _ _ _ _ _ _ _ _ _ -谁强展示谁的性,以强展示中性 盐的类型的例子是否水解酸性和碱性水解离子溶液的溶液酸碱度+- 强酸和弱碱盐氯化钠,硝酸钾强酸和弱碱盐氯化铵,铜(NO3)2 CH3 ConA,碳酸钠强酸和弱碱盐5。盐的水解离子方程式的写作要求(1)一般来说,盐的水解度不大,应该用可逆数来表示盐的水解通常不会产生沉淀和气体,因此符号“↓”和“↓”不用于表示水解产物。 (2)多元弱酸盐的水解是逐步进行的,水解离子方程是逐步表达的(3)多种弱碱阳离子的水解简化为一步 (4)的水解分别是酸性和碱性离子基团。由于水解的相互促进程度较大,书写时应使用“= =”、“↓”、“↓”等。深思 1。判断对错,正确标记√和错误标记“×”(1)酸性盐溶液不一定是酸性的() (2)离子能水解的盐溶液一定是酸性的或碱性的() 1 (3)与相同浓度的Na2CO3溶液和CH3COONa溶液相比,前者的pH 值更高;与相同浓度的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相比,后者在常温下

具有较小的酸碱度(() (4)),水的电离度在常温下对于酸碱度= 10的碳酸氢钠溶液和酸碱度= 4的氯化铵溶液是相同的()(5),水的电离度对于酸碱度= 11的碳酸氢钠溶液和酸碱度= 3的碳酸氢钠溶液是相同的()。2.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区分氯化钠溶液、氯化铵溶液和碳酸钠溶液?3.(1)对于现有的0.1 mol L -1 纯碱溶液,用酸碱度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正确的操作是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你认为这种溶液的酸碱度范围必须在_ _ _ _ _ _之间吗 (2)为了找出苏打溶液的碱度是由CO2引起的,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3,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为了探索盐的水解是一个吸热过程,请使用Na2CO3溶液和其他必要的试剂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生物《绿色植物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生物教案《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 水》导学案(人教版)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导学案(人教版) 新课导入水在海洋、大气和陆地之间循环流转,不舍昼夜。它进入一粒粒种子,使大地上出现点点新绿;流入片片农田,使农民脸上流露出对丰收的期盼。 水是生命之源。 探究实验:植物体内是否含有水分? ①请你利用生活经验想个简单的办法来证明你手中的植物器器官内含有水分。 ②根据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习目标: 1、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重点) 2、举例说明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重点) 3、学会分析处理数据。(难点) 4、增强珍惜生物圈中水资源的意识。 基础知识: 学法指导:根据学习目标认真阅读教材P107—108页,做好圈画勾点,完成基础知识。 请同学们在座位上安静完成独学,完成后每组再到黑板前进行对群学,同时每一组要有同学迅速在黑板上板书相应内容,通过知识点的归纳掌握本节课基础内容。 1、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专题提升 知识迁移拓展: 1、水是影响植物分布的唯一因素吗? 2、生活小常识:把盐撒在切好的苦瓜上,为什么过会就会有水出来?典例剖析:X、Y、Z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已知Z细胞液浓度>Y细胞液的浓度>X细胞液的浓度。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三者吸失水关系的是()技能训练解读实验数据 3、下表是某地小麦在不同时期需水量的测量数据和数据转换成的直方图,请分析数据回答问题: 发育期 天数 需水总量 (米3/公顷) 每天需水量(米3/公顷) 返青期 29 635 拔节期 23 876 抽穗期

20 956 灌浆期 31 1192 米3/公顷需水总量 初一生物导学案12001192 初一生物导学案初一生物导学案1100 初一生物导学案1000956 初一生物导学案初一生物导学案900876 初一生物导学案初一生物导学案800 初一生物导学案700635 初一生物导学案初一生物导学案初一生物导学案初一生物导学案600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 请分析:1、小麦的需水量与发育时期的关系是怎样的? 2、哪个时期平均每天需水量最大? 3、计算表中各个时期每天的需水量,并以直方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整理与评价 1、请将以上内容补充好,如果还有问题请问同学或老师。 2、反思自己这节课的表现: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三系统功能 1、术语和定义 1)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是对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的系统,实现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计量异常监测、电能质量监测、用电分析和管理、相关信息发布、分布式能源监控、智能用电设备的信息交互等功能。包括5类用户和1个公变考核计量点: A类——大型专变用户 B类——中小型专变用户 C类——三相一般工商业用户 D类——单相一般工商业用户 E类——居民用户 F类——公变考核计量点 2)用电信息采集终端 是对各信息采集点用电信息采集的设备,简称采集终端。可以实现电能表数据的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双向传输以及转发或执行控制命令的设备。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按应用场所分为专变采集终端、集中抄表终端(包括集中器、采集器)、分布式能源监控终端等类型。 3)专变采集终端 专变采集终端是对专变用户用电信息进行采集的设备,可以实现电能表数据的采集、电能计量设备工况和供电电能质量监测,以及客户用电负荷和电能量的监控,并对采集数据进行管理和双向传输。 4)集中抄表终端 集中抄表终端是对低压用户用电信息进行采集的设备,包括集中器、采集器。集中器是指收集各采集器或电能表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储存,同时能和主站或手持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设备。采集器是用于采集多个或单个电能表的电能信息, 并可与集中器交换数据的设备。 采集器依据功能可分为基本型采集器和简易型采集器。基本型采集器抄收和暂存电能表数据,并根据集中器的命令将储存的数据上传给集中器。简易型采集器直接转发集中器与电能表间的命令和数据。 5)分布式能源监控终端 是对接入公用电网的用户侧分布式能源系统进行监测与控制的设备,可以实现对双向电能计量设备的信息采集、电能质量监测,并可接受主站命令对分布式能源系统接入公用电网进行控制。

(完整版)七年级生物绿色植物的一生单元练习题

第5章单元练习 姓名班级 一、选择题 1、俗称“豆瓣”是指大豆的() A.胚芽 B.胚轴 C.胚根 D.子叶 2、大豆种子的主要部分是() A.种皮 B.胚根 C.胚 D.胚芽 3、玉米种子与大豆种子的主要区别是() A.有胚乳 B.有子叶 C.有种皮 D.有胚 4、下列结构中,新植物的幼体是() A.胚芽 B.胚根 C.胚乳 D.胚 5、日常食用的黄豆芽,其白嫩部分主要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 A.胚轴 B.胚根 C.子叶 D.胚芽 6、下列哪项不是种子萌发必备的环境条件() A.适宜的温度 B.一定的水分 C.充足的空气 D.光照 7、在适宜的条件下,下列种子能够萌发的是: () A.去掉胚乳的玉米种子 B.虫蛀空了的水稻 C.切去胚的小麦种子 D.籽粒饱满的菜豆种子 8、为了延长种子的寿命、应将种子保存在什么环境:() A.高温潮湿 B.高温干燥 C.低温潮湿 D.低温干燥 9、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叫() A.根冠 B.根尖 C.根 D.根毛区 10、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11、在根尖的结构中,有一群近似正方形的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质浓、细胞核大,这些细胞位于()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 12、下列有关成熟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成熟区与分生区相接②表皮细胞外突形成根毛 ③成熟区位于伸长区的上部④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植物体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 A.根 B.根系 C.根尖 D.根毛 14、根不断长长的原因是() A.分生区和伸长区细胞的分裂B.分生区和伸长区细胞的长长 C.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长长D.分生区细胞的长长和伸长区细胞的分裂 15、移栽植物应尽量在幼苗期,并且要尽量带土,这是因为() A.保护根冠和分生区 B.保护幼根和根毛 C.保留水分和无机盐 D.防止植物不适应环境 16、当植物细胞处于周围溶液浓度大的环境中时,液泡将会出现的变化是() A.缩小 B.胀大 C.消失 D.正常 17、放入浓盐水中的萝卜条过一段时间后,出现的变化是() A.变大、变软 B.变小、变软 C.变大、变硬 D.变小、变硬 18、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时,说明根毛细胞液浓度比土壤溶液浓度() A.大 B.小 C.相等 D.不能确定 19、植物营养“三要素”不包括() A.氮 B.磷 C.钾 D.铁 20、要使马钤薯和甘薯高产应当注意使用哪种无机盐() A.含氮无机盐 B.含磷无机盐 C.含钾无机盐 D.含硼无机盐 21、下列哪种植物需要较多含氮的无机盐() A.马钤薯 B.花生 C.青菜 D.小麦 22、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水稻的“烧苗”现象,这是因为() A.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无法吸水 B.土壤温度太高 C.水分太多,根无法呼吸 D.土壤缺乏足够的营养 23、X、Y、Z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已知Z细胞液浓度>Y细胞液浓度>X细胞液浓度。下 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三者吸失水关系的是

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相关内容主要出现在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和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通过认真分析教材的这部分内容,发现主要考点有宏观、微观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判断,反应热、焓变、燃烧热,中和热等概念的理解,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判断,盖斯定律和反应热的计算,以及能源等。 统观整个高中化学教材,除了以物质结构知识统帅整个化学教材外,还以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来组织教材。其原因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对人类十分重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 本部分内容与后面电化学基础形成了一个能量转化的体系,使学生对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有了整体认识。本节通过对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探讨,使学生感悟到化学反应在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过程中充当的关键角色,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形成将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并引导学生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概念。 考情分析:反应热已成为近几年高考全国卷的必考内容,主要在全国卷非选择题部分某一问中结合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工艺流程进行考查,考查内容常与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计算有关。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与新能源问题相关的考点也引起了关注。 命题趋向:预计在2019年高考中,反应热的考查内容将不断拓宽,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盖斯定律的应用要求会有所提高,另外试题会更加关注能源问题,以期引导考生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概念。 三、学情分析 化学反应与能量在必修2和选修4中都有,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已经基本掌握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有关概念,能书写和判断简单的热化学方程式,并且可以根据公式计算

配电网电能量采集管理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配电网电能量采集管理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8-07-06T11:26:20.95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7期作者:李昌恽 [导读] 摘要:随着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电力市场的初步形成,“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政策的实行,电力系统行业垄断的机制被打破,发、供电交易按照市场的规则来进行,各关口电力电量及线损的计量系统的实时、准确、可靠就尤显重要,实时采集各个关口的电力电量及线损数据是保证市场正常交易的技术基础。 (江苏东台市许河供电所 224323) 摘要:随着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电力市场的初步形成,“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政策的实行,电力系统行业垄断的机制被打破,发、供电交易按照市场的规则来进行,各关口电力电量及线损的计量系统的实时、准确、可靠就尤显重要,实时采集各个关口的电力电量及线损数据是保证市场正常交易的技术基础。本文在利用公网资源--移动通讯网作为数据通道的基础上,讨论了配电网电能量采集及线损实时监测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过程。 关键词:配电网;电能量采集;问题与对策 随着电力市场地不断发展,电力营销业务作为电力销售管理环节逐渐受到电力企业的重视,然而目前依靠人工抄表、手工录入的营销管理体现出的配置人员多,准确性差、效率低、同时抄表周期长等已经无法满足电力营销发展的要求。现有的营销管理模式限制了电力服务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电能量信息的采集以及通信技术不发达,数据处理以及分析方式的落后等原因,所以建立一套高效的电能量采集与监控系统对电力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 电能量采集系统构成 1.1 硬件设计 地区电网电能平衡分析系统中,为满足计费和监测线损的严格要求,对采集终端的性能必须明确,它必须具有采集精度高、可靠性高、容量大、开放性好、性能价格比高、安装维护简便等基本特点。另外,由于各个采集终端安装的位置和工作环境不同,要求采集器要有抗雷击、防震动,可以有效的抗击各类干扰,确保设备运行可靠,数据准确安全。硬件设计的可靠性:模板化硬件设计:全部模板选用工业级标准,采用“AllInOne”单板工控机技术,模板接口采用PC总线标准。先进的数据存储方法:选用单片闪烁电子盘存储器,数据保存安全,掉电后可以永久保存。非易失性实时时钟:抗干扰性强,掉电后连续运行10年以上。支持通过本地RS一232接入GPS时钟。电源设计:AC220v、DC22OV自动适应,具有电源自动切换功能。冲击电压、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工频耐压等达到或超过相关标准。可靠的电话防雷、RS一485防雷技术措施。 1.2 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该系统采用WindowsXP,主站采用嵌入式系统的Java语言作为开发工具,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5,这样从软件方面保证了系统的优越性能。可靠的系统软件平台:要采用Mircorsoft操作系统或其他嵌入式操作系统,系统成熟可靠,不但能方便增强终端功能,并能顺利的进行软件升级和功能扩充。采用模块化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实时多任务操作,采用标准的网络接口。采用商用型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数据管理安全可靠,既符合数据库的标准接口和操作,又能满足系统实时性的要求。具有多级数据库安全管理措施,提供冗余和备份手段及系统维护工具。具有本地和远程连接的身份确认和密码识别功能,有效防止非法用户操作设备或数据。 1.3 通信系统的设计 系统通信网是电力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电网调度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基础,是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是电力系统重要的基础设施。我们决定充分利用公网资源——移动通讯网为数据通道,通过比较GPRS、CDMA、小灵通等多种通讯模式,联通CDMA1X具有传输速率快、网络成本低、抗干扰性好,抗多径衰落,保密安全性高等特性,能够满足无线数据传输和无线监测、监控业务的实时性、保密性和可靠性要求,资费等方面也具有较大优势,同时公网由联通维护,免除了供电公司的通道维护工作。 1.4 总体结构 前端采用多种软硬件平台(用户可定制),配合相应的软件系统适应多种行业应用。使用CDMA1X无线公网传输数据,不需申请频点,避免了组建专用网的麻烦,不需要进行网络维护,又可以随时随地采集数据信息。数据传输过程稳定、安全、效率高、费用低。扩展性强,随着CDMA1X网的不断扩容和改善而变得越来越快。采用标准TCP/IP协议组网,通用性强。系统后端采用WEB技术,易操作、易扩充、易维护。可以实现生产、经营全面现代化的管理需求,使运营管理水平和效益得到显著地提高。 2 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2.1 存在的问题 电能量采集管理系统在经过1年多的实际应用后,系统硬件基本没有出现较大的故障,目前系统已经实现与用电客户服务技术支持系统的数据共享,系统的WEB服务已经实用化,可以向各个部门进行数据共享和发布。但是系统在数据的完整采集、后台计算处理、报表发布等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a.在执行定时抄表任务中,出现集中器没有返回数据或者丢包情况。b.档案中的集中器所接用户界面,不能批量删除用户。c.居民集抄接口上传数据有问题,台区总表和居民户数据上传中间表时无数据。在SG186系统里查不到已上传的数据。集抄系统数据在中间表有数据,不能把中间表的数据传到系统。d.在数据发布方面,主站系统的功能不能完全满足系统应用的需要。 2.2 处理措施 a.系统补采选取当天服务器工作任务较少时段进行,将统一补采定时任务的时间设置为每天的22:00。如果再次补采仍未成功,根据人工实时监测结果,进行人工补采。b.针对区档案下发接口上数据处理细节上的问题,对主站后台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后,实现了功能上的完善,满足了日常工作的需要。c.为了使系统界面更加人性化,更加便于使用,对主站采集任务进行了如下设置:将监测的每日最大功率达到变压器额定容量的90%、80%、70%时,分别变更颜色为红色、蓝色和绿色,并排序;卡表欠费判据,增加根据不同用户、设定不同的超购电用电阀值,超阀值告警;每日早晨8:00前,自动完成档案更新,给出前一天所有变更的大用户、低压用户的一览表。 3 智能电能量采集系统的应用效果 智能电能量采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如下几点效果:(1)减少主观因素的损失。由于系统的投入,有效减少了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降低线损电量,准确反映计量设备的工况。(2)提高工作效益。通过电能量系统的报警功能,工作人员可以在正常上班时间发现异常,减少计量故障时间也差错电量,可以实现减少供电局处理计量故障的周期。(3)线损降低。通过系统直观的线损反映情况工作人员直接的依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习题.docx

2018-2019 高一化学必修二的章节测试题 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 .煅烧石灰石 B .加热浓盐酸和MnO 2混合物制氯气 C .木炭燃烧 D .小苏打受热分解 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 .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氨气 B .乙醇燃烧 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 .氧化钙溶于水 3、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 .氢气还原氧化铜B.浓硫酸溶于水 C .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D.氢氧化钾和硫酸中和 4、下列反应,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大于新键形成释放能量的是() A .铝与稀盐酸反应 B .铜与浓硫酸加热 C.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D.天然气燃烧 5、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X 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 Y 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 X 和 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 N 的总能量 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6、对于放热反应 2H 2 +O 2=2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产物 H O 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和 O所具有的总能量 222 B. 反应物 H 2和 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 2O 所具有的总能量 C. 反应物 H 2和 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 2O 所具有的总能量 D. 反应物 H 2和 O2具有的能量相等 7、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 - H 键消耗的能量为 Q 1kJ ,破坏1molO= O 键消耗的能量为 Q 2kJ ,形成 1molH - O 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2Q1 +Q2>4Q3 B. 2Q1+ Q2 < 4Q3 C. Q1+Q2

七年级生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之后,继续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重要的生理现象。虽然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光合作用的原理比较抽象。初一的学生相应的知识铺垫不够,而且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来源之本,通过光合作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设计、操作、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原理、技巧,有更深层次的感悟。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所以本节知识要用具体的,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到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即通过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知识。本节知识点较多,例如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公式、概念、实质及实验的原理等。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点的落实,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阐明绿色植物产物和原料及条件。知道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通过探究实验设计思路的培养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3、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师生互补,良好学习氛围的培养;对科学知识探索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点 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 教学难点 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教学准备 课前由实验小组的同学与教师共同进行 (1)实验器材的准备:酒精灯、酒精、三脚架、石棉网、镊子、广口瓶、瓶塞、凡士林、蜡烛、大玻璃罩、长颈漏斗、试管、玻璃管、三角烧瓶等)

(2)选择健壮的天竺葵在暗处放置24小时后,选择适当的叶片用黑纸片进行上下遮盖。 (3)首先学生分实验小组,选出组长,实验员,发言人,填写实验记录单。 教学手段:实验设计,动手操作,教学课件。 教学形式:小组合作讨论,看书自学,动手实验,及时练习落实知识,教师参与,适时引导。 教学程序 一、情景激疑: 教师讲述:记得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周日,我领着三岁的女儿来到了植物园。我给她说要爱护花草,因为花草和我们一样都是珍贵的生命。于是她把手中的面包揉碎撒到了草地上。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让小草吃面包,我给她说:小草不吃面包,喝点水,晒晒太阳就饱了。第二天中午该吃饭了,她要水喝,然后跑到太阳地里说:不吃饭了,晒晒太阳就饱了。 教师引导学生提问:同学们能从老师讲的这个小故事中提出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吗? 学生提问,略。(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路) 教师总结:人进行生命活动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从外界摄取的,植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植物自己制造的吗?这是一个生物学问题。怎样研究呢? 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二、实验探究 出示课件: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 1、提出问题: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吗?教师引导学生作出假设,注意强调“光下”这个条件。 2、作出假设:首先教师应解释假设的设定,就是对下一步实验过程的简单概述。然后让学生假设。 如果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那么不在光下就不形成淀粉。(注意学生思维的训练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随时注意学生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 3、制定计划:

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教学文稿

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 周达洪12杨少华12章旭东2董华2 (1南京供电公司江苏南京210008 2江苏苏源高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8) 摘要:本文简述了ECU-1000电能量采集系统的基本功能,实现原理。该系统于2004年11月4日通过了省科技厅委托组织的技术鉴定,目前已在南京高淳供电公司各变电站应用投入。 关键词:电量采集,集中控制 1.概述 对电能计量关口和大用户电能数据的自动采集、传送、存贮和相应业务处理,已成为电力公司生产和运营管理的主要手段,也将为电力市场结算等提供依据,电能量采集和管理系统将成为电力行业市场化运营所必需的重要技术支持系统。在任何情况下原始计量数据(包括时标)都不会丢失或被修改;系统采集的电能量数据范围包括所有参与电力市场的电能量计量关口点和网间交换电能量计量关口点。随着电力公司各个关口电表已逐步更改为多功能电子表后,在此基础上,可以方便地开发一套关口电表集中自动采集和管理系统,从关口电能表或FAG的通讯端口直接读取数据,利用供电公司日益完善的企业内部电力信息网络和通用接口,把数据传向信息系统,在信息系统中实现实时电量分析,实时诊断分析电表运行状态、电量平衡,网损计算和各种管理功能。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南京供电公司联合江苏苏高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了“ECU-1000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该系统目前在南京供电公司高淳县供电公司投入运行,并在溧水县公司中推广应用。 2.设计思想 ECU-1000电能量采集与管理系统在设计时运用了Rational Rose等设计工具,采用组态和对象模型以及分层、分布、开放型结构,加强软件对象和硬件组态的内聚性,减少对象和组态的偶合性,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开放性、兼容性、可移植性、可维护性。系统是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讯和控制技术,实现对变电站电能量的远程自动采集、前端数据处理及电量统计分析应用为一体的综合系统。系统由电能量采集器、网络设备、GPS时钟接收设备、前置机、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客户工作站等组成。 3.系统体系结构 3.1硬件架构 电能量采集器是介于主站和电表之间的中间层设备。采集器采用了嵌入式工业主板和SOC作为核心采集单元,将原来由许多板卡完成的任务集成在一块嵌入式芯片中,达到高度一体化。它具有数据采集、数据暂处理、数据存储和数据转发的功能。可实现电能表数据的自动采集,并可通过多种远程通讯方式连接主站系统,定时发送所采集的数据。一个电能量采集器可以接32块不同厂家的电表(可扩展到128块)。每个采集器的采集端口可根据表类型,进行自适应匹配。采集器时钟由前置机进行统一自动校时。采集器对数据的保存周期为一个月并可扩展。 前置机负责对采集器传送来的数据进行二次处理。当厂站端与主站端的网络出现故障并恢复后,前置机可在第一时间内,主动将漏传数据补召回主站端。 数据库服务器负责对前置机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存储、数据挖掘和数据统计。 Web服务器对客户工作站的浏览器上的Http请求做出应答,并于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7章 空气与生命 7.3 生物体如何获取能量 绿色植物如何获取能量名师教案设计 牛津上海

绿色植物如何获取能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从理论研究上认识光合作用。 2、过程与方法:①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等各种实验活动,初步学会生命科学方法中的控制变量法。②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将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处理,最后归纳出光合作用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时注重各环节科学性的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 知道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 难点:设计探索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等各种实验活动。 三、教学准备: 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天竺葵、碱石灰、透明塑料袋 2、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1)淀粉:天竺葵(预先饥饿2-3天)、铝箔、夹子、淀粉水溶液、碘液、酒精、酒精灯、火柴、试管、烧杯;(2)氧气:玻璃管、木塞、漏斗、水藻、烧杯、、木条、火柴 3、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洒金桃叶珊瑚树叶、碘液、酒精、酒精灯、火柴、试管、烧杯 四、教学流程:

会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 科学实验,并积极性进行评价 与完善。 作业教师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根据实验方案实 施实验探究活动。 五、训练与评价: 训练: 一、基础型习题 1、很多植物的叶片呈绿色,这是由于叶片内含有一种称为的物质。 (答案:叶绿素) 2、在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淀粉时,我们常利用脱去叶片的颜色。 (答案:酒精) 3、检验淀粉所用的试剂是。 (答案:碘液) 4、把一株绿色植物置于黑暗的环境中,两天后叶片中的淀粉含量会。 (答案:减少/消耗) 5、下图列出的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中的相关步骤,但次序是打乱的。 (1)实验的正确步骤应该是: (答案:D→C→A→B) (2)为什么要把叶片先放在沸水中? (答案:把叶肉细胞杀死) (3)步骤A有什么作用? (答案:除去叶绿素) 二、拓展习题 6、在17世纪以前,人们认为植物增重的物质全部来源于土壤,是不是这样呢?1642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提出质疑并大胆做出猜测:柳苗的增重是来自于水,之后进行了著名的柳树生长实验(如下图)。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众多科学家在海尔蒙特的实验的基础上,渐渐拨开了迷雾,最终清晰地认识了光合作用的本质。1779年英格豪斯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这一净化空气的气体被后人称之为氧气。1782年谢尼伯通过实验证明植物在光下放出氧气的同时,还要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1804年,索热尔证明绿色植物在光下同时还要消耗水。1864年,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专题七化学反应与能量剖析

考点一正确理解反应热的概念 1.理解化学反应热效应的两种角度 (1)从微观的角度说,是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的差值,如 下图所示 a表示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 b表示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 c表示反应热。 (2)从宏观的角度说,是反应物自身的能量与生成物的能量差值,在上图中: a表示活化能; b表示活化分子结合成生成物所释放的能量; c表示反应热。 2.反应热的量化参数——键能 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 反应热:ΔH=E1-E2或ΔH=E4-E3,即ΔH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或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题组一反应热概念的理解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2012·江苏,4B改编) (2)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2012·江苏,4C 改编) (3)同温同压下,H 2(g)+Cl 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 不同 (×) (2010·山东理综,10D) 2. 下列关于反应热和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 .HCl 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ΔH =-57.3 kJ·mol -1,则H 2SO 4和Ca(OH)2反应的中和 热ΔH =2×(-57.3) kJ·mol -1 B .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 -1,则2CO 2(g)===2CO(g)+O 2(g)反应的ΔH =+2× 283.0 kJ·mol -1 C .氢气的燃烧热为285.5 kJ·mol -1,则电解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O(l)=====电解 2H 2(g)+O 2(g) ΔH =+285.5 kJ·mol -1 D .1 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答案 B 解析 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液态H 2O 时的反应热叫作中和热,中和热是以生成1 mol 液态H 2O 为基准的,A 项错误;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 mol -1,则CO(g)+12 O 2(g)===CO 2(g) ΔH =-283.0 kJ·mol -1,则2CO(g)+O 2(g)===2CO 2(g) ΔH =-2×283.0 kJ·mol -1,逆向反应时反应热的数值相等,符号相反,B 项正确;电解2 mol 水吸收的热量和2 mol 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相等,C 项中的ΔH 应为+571.0 kJ·mol -1;在25 ℃、101 kPa 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水应为液态)所放出的热量是该物质的燃烧热,D 项错误。 失误防范 (1)化学反应的焓变只与化学反应的计量系数,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而与反应条件无关。 (2)燃烧热:在101 kPa 时,1 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单位:kJ·mol -1。需注意:①燃烧热是以1 mol 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一般以燃烧1 mol 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②燃烧产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如C →CO 2、H 2→H 2O(l)等。 (3)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液态H 2O 时的反应热。需注意:①稀溶液是指物质溶于大量水中;②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时的热效应;③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 +和OH -化合生成H 2O ,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课时训练03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含解析)(新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课时训练03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含解析)(新版)苏科版 (限时:30分钟) |课堂检测反馈| 1.[2018·常德]关于叶的结构和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叶的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 B.叶片上只有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 C.叶脉具有输导和支持作用 D.叶表皮上的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的门户 2.[2018·连云港]通过调控温室大棚内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可以提高栽培蔬菜产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白天适当升温以降低蔬菜的光合作用 B.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增强蔬菜的光合作用 C.夜晚适当降温以增强蔬菜的呼吸作用 D.增强光照可以增强光合作用和降低呼吸作用 3.[2019·开封]备受人们欢迎的有机蔬菜在栽培过程中施用有机肥,主要为蔬菜生长发育提供( ) A.水 B.有机物 C.无机盐 D.氧气 4.[2019·新疆]果树缺少含氮的无机盐时,会表现出 ( ) A.黄叶病 B.小叶病 C.果实成熟晚 D.只开花不结果 5.[2019·广安]在根尖结构中,具有旺盛分裂能力的部位是( ) A.伸长区 B.成熟区 C.分生区 D.根冠 6.[2019·东营]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一棵重2.3kg的柳树苗种在木桶里,每天只用雨水浇灌,五年后,树苗长成了76.8kg的柳树(如图K3-1)。下列关于柳树植株生长的叙述,错误的是( ) 图K3-1 A.幼根的生长依靠分生区和伸长区 B.新的枝条是由枝芽(叶芽)发育成的 C.柳树的茎逐年加粗是形成层细胞分裂的结果

D.柳树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来自土壤 7.[2019·连云港]下列关于天竺葵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需要水分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B.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 C.能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所合成的有机物里 D.产生的氧气都释放到体外,不能被呼吸作用利用 8.小明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做了如图K3-2所示的装置(甲、乙)。甲烧杯装的是清水,乙烧杯装的30%的食盐水,两个烧杯中各放入一块从同一个萝卜上切下的大小、质地相同的萝卜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K3-2 (1)实验一段时间后,甲烧杯的萝卜细胞处于(填“吸水”或“失水”)状态,就如图A和图B中图的细胞。 (2) 烧杯中的萝卜经过一段时间后软缩,这是由于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填“大于”或“小于”)烧杯中溶液的浓度,而使细胞不断的缘故。 9.[2019·武威]武威市民勤县盛产黄河蜜,皮色黄亮似金,瓜瓤碧翠如玉,瓜味甘甜如蜜。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K3-3 (1)黄河蜜叶肉细胞中的利用光能,吸收空气中的,进行作用合成糖类等有机物。 (2)黄河蜜的根尖结构中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系吸收的水分可通过体内的运输至叶片。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的概念。 2.知道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探究建议: 查阅资料、交流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讨论]在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当中,有哪些反应伴随着热量变化? [引言]通过讨论知道,在化学反应当中,常伴有热量变化,现在我们来学习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板书]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者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 (1)符号:用△H表示。 (2)单位:一般采用kJ/mol。 (3)许多反应的反应热可直接测量,测量仪器叫量热计。 (4)研究对象:一定压强下,在敞口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5)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设疑]例如:H 2(g)+Cl 2 (g) = 2HCl(g) 实验测得 lmol H 2与 lmol Cl 2 反应生成 2 mol HCl时放出184.6 kJ的热量, 从微观角度应如何解释? [电脑投影]

[析疑] 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吸收总能量为:436kJ+243kJ=679 kJ, 化学键形成时需要释放能量。释放总能量为:431kJ+431kJ=862 kJ, 反应热的计算:862kJ—679kJ=183kJ [讲述]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组成生成物,即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新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差就是此反应的反应热。 [板书] (6)反应热表示方法: [学生阅读教材小结]①当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反应为放热反应,使反应体系能量降低,规定放热反应△H为“一”,所以△H 为“一”或△H<0时为放热反应。 上述反应 H 2(g)+Cl 2 (g) = 2HCl(g),反应热测量的实验数据为 184.6 kJ/mol,与计算数据 183kJ/mol很接近,一般用实验数据表示,所以△H =-184.6 kJ/mol。 ②当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反应是吸热反应,通过加热、光照等方法吸收能量,使反应体系能量升高,规定△H为“+”,所以△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 [板书] △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H为“一”或△H<0时为放热反应。 [投影]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绿色植物知识点汇总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 1、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 玉米种子: 种皮:保护内部结构 种皮:和果皮紧贴在一起,保护内部结构 子叶:2片,肥厚,贮存营养物质 胚乳:贮存营养物质 胚 胚芽:发育成茎、叶 子叶:1片,不肥厚,转运营养物质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茎的部分 胚 胚芽:发育成茎、叶 胚根:发育成根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茎的部分 胚根:发育成根 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构成。 菜豆和玉米种子都有种皮和胚,不同点是:玉米种子有胚乳,贮存营养成分,子叶1片,转运营养物质;菜豆种子无胚乳,子叶2片,贮存营养。 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子叶,无胚乳,例如:蚕豆、花生、大豆、菜豆 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有胚乳,例如:水稻、小麦、高粱、玉米 2、花 花是由花芽发育而来的,花的结构: 花梗 连接、支持作用 花托 花被 萼片 保护花的内部结构,吸引昆虫 花瓣 雄蕊 花药:内有花粉,花粉内含精子 花蕊 花丝:支持花药 柱头:接受花粉 花的主要部分 雌蕊 花柱:连接子房和柱头 子房 外有子房壁 内有胚珠产生卵细胞 3、果实 花柱和柱头→凋落 雌蕊 子房壁 →果皮 子房 珠被→种皮 果实 胚珠 受精卵→胚 种子 (受精极核→ 胚乳)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1)被子植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就会开花,花药成熟后会自然裂开,散放出花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2)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柱头上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 3)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一直到达胚珠。胚珠里面有卵细胞,它跟来自花粉管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4)受精(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完成后,花瓣、雄蕊以及柱头和花柱纷纷凋落, 惟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 4、叶 表皮 表皮细胞:外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保卫细胞(成对的半月形,内有叶绿体): 控制气孔(气体进出的门户)的开闭 叶肉:细胞内含叶绿体,叶绿体内有叶绿素 叶脉 支持作用 运输作用:导管输送水和无机 盐,筛管运送有机物 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 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 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的开闭是由保卫细胞控制的 5、根 1)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主要是根的根尖。 2)根尖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扩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 伸长区:细胞停止分裂,迅速伸长(细胞体积增加),根生 长最快的部位;也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使根的长度不断增加 分生区:有很强的分裂能力(细胞数量增加) 根冠:起保护作用 成熟区以上的结构:根毛脱落,吸收功能丧失,导管增多,疏导功能加强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课时训练03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含解析)苏科版

课时训练(三) 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 (限时:30分钟) |课堂检测反馈| 1.[2018·常德] 关于叶的结构和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叶的表皮细胞是无色透明的 B.叶片上只有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 C.叶脉具有输导和支持作用 D.叶表皮上的气孔,是气体进出叶的门户 2.[2018·连云港] 通过调控温室大棚内的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可以提高栽培蔬菜产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白天适当升温以降低蔬菜的光合作用 B.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增强蔬菜的光合作用 C.夜晚适当降温以增强蔬菜的呼吸作用 D.增强光照可以增强光合作用和降低呼吸作用 3.[2019·开封] 备受人们欢迎的有机蔬菜在栽培过程中施用有机肥,主要为蔬菜生长发育提供( ) A.水 B.有机物 C.无机盐 D.氧气 4.[2019·新疆] 果树缺少含氮的无机盐时,会表现出 ( ) A.黄叶病 B.小叶病 C.果实成熟晚 D.只开花不结果 5.[2019·广安] 在根尖结构中,具有旺盛分裂能力的部位是( ) A.伸长区 B.成熟区 C.分生区 D.根冠 6.[2019·东营]17世纪上半叶,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把一棵重2.3kg的柳树苗种在木桶里,每天只用雨水浇灌,五年后,树苗长成了76.8kg的柳树(如图K3-1)。下列关于柳树植株生长的叙述,错误的是( ) 图K3-1 A.幼根的生长依靠分生区和伸长区 B.新的枝条是由枝芽(叶芽)发育成的 C.柳树的茎逐年加粗是形成层细胞分裂的结果 D.柳树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来自土壤

7.[2019·连云港] 下列关于天竺葵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需要水分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 B.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 C.能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所合成的有机物里 D.产生的氧气都释放到体外,不能被呼吸作用利用 8.小明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做了如图K3-2所示的装置(甲、乙)。甲烧杯装的是清水,乙烧杯装的30%的食盐水,两个烧杯中各放入一块从同一个萝卜上切下的大小、质地相同的萝卜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K3-2 (1)实验一段时间后,甲烧杯的萝卜细胞处于(填“吸水”或“失水”)状态,就如图A和图B中图的细胞。 (2) 烧杯中的萝卜经过一段时间后软缩,这是由于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填“大于”或“小于”)烧杯中溶液的浓度,而使细胞不断的缘故。 9.[2019·武威] 武威市民勤县盛产黄河蜜,皮色黄亮似金,瓜瓤碧翠如玉,瓜味甘甜如蜜。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K3-3 (1)黄河蜜叶肉细胞中的利用光能,吸收空气中的,进行作用合成糖类等有机物。 (2)黄河蜜的根尖结构中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系吸收的水分可通过体内的运输至叶片。 |高效课时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