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结构与功能课件资料

人体结构与功能课件资料
人体结构与功能课件资料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浅析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

姓名: ***

学院: *****

专业: ***

班级: ******

学号: ******

指导教师: 武枫林职称: 副教授

201* 年** 月** 日

浅析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

作者:** 指导教师:武枫林

摘要: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传送气体的通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是呼吸系统的起始部分;口咽和喉咽是呼吸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喉不仅是呼吸通道,还是发音器官;气管和主支气管输送气体;肺由肺泡及肺内各级支气管组成, 是容纳气体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在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中人体需要不停地从外界吸进氧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机体在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从外界吸入氧,并将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称为呼吸。呼吸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

关键词:呼吸系统;鼻;肺;结构功能

通常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把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各级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呼吸道为中空性器官,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如图一)。

一、鼻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是气体出入人

体的主要通道。它具有净化空气,调节空气

温度、湿度,感受嗅觉以及对发声起共鸣等

作用。鼻分为外鼻、鼻腔和鼻旁窦三部分。

(一)外鼻

外鼻由鼻骨和数块软骨做支架,表面覆

以皮肤构成。位于颜面中央,呈锥体形。上

端叫鼻根,向下移行为鼻背,下端叫鼻尖,

鼻尖两侧膨大称为鼻翼。外鼻上部的支架是

骨,下部的为软骨。

(二)鼻腔 鼻腔是由骨和软骨围成的空腔,内面衬以粘膜。它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两部,各部分别向前经鼻孔和外界相通;向后经鼻后孔和鼻咽相通。鼻腔分前部的鼻前庭和后部的固有鼻腔。鼻前庭为鼻翼所包围的空间,内面被覆以皮肤,长有鼻毛,可以阻挡尘埃;固有鼻腔是鼻腔的主要部分。在外侧壁有上、中、下鼻甲将鼻分隔出上、中、下三个鼻道。固有鼻腔内面覆以粘膜,粘膜因结构和机能不同,分为嗅部和呼吸部。嗅部位于上鼻甲

及与其相对的鼻中隔处,内含嗅细胞可以感受气味;呼吸部为嗅部以外的部分,粘膜内

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粘液腺,具有调湿、加温空气的作用[1]。粘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定向摆动可使粘液向咽部移动,粘液可冲刷粘膜表面。

鼻是呼吸道的门户,鼻孔上带皮肤的那一部分长有鼻毛,能挡住来自空气中的细菌和尘埃,鼻粘膜能分泌粘液,粘膜上长有纤毛,它经常摆动,能把粘液、粘住的细菌和尘埃变成鼻涕清除出去。膜下有丰富的血管,能散发热量,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因此,在安静时或从事轻微劳动或运动时,尽量用鼻子吸气。

(三)鼻旁窦

鼻旁窦又称副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是位于鼻腔周围颅骨内的含气腔,有孔与鼻腔相通。鼻旁窦的粘膜与鼻腔粘膜连续,因此,鼻旁窦在协助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湿度上起重要作用,对发音还有共鸣作用。

鼻唇沟是上唇和颊部分界的体表标志,左、右两侧鼻唇沟构成“面部危险三角”的两条边。所谓“面部危险三角”是指从鼻梁的根部到两口角之间的三角形区域,其危险性在于:颜面部的浅静脉没有静脉瓣,血液可以上下流通,如果面部发生炎症,尤其在该三角区域内有感染时,细菌很容易沿着血管网扩散入颅内,引起颅内感染而危及生命。因此,对于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年学生,应杜绝经常拔鼻毛、捏挤以及用不洁器具挑刺鼻尖及其周围粉刺的不良习惯,以减少皮肤感染机会,避免严重的情况发生。

二、咽

位于鼻腔与口腔的后方,是饮食和呼吸的共同通道,自上而下,分为鼻咽、口咽与喉咽三部分。

当吞咽的食团接触舌根及咽峡粘膜时即引起吞咽反射。咽腔粘膜内富有腺体,故仍有继续对空气加温、湿润的作用。咽肌运动对机体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在吞咽和呕吐时,咽肌收缩可暂时封闭鼻咽和喉部,使食物不致返流入鼻腔或吸入气管。若有异物进入咽部,可因咽肌收缩而阻止下行,产生呕吐反射,吐出异物。发音时咽腔可改变形状而产生共鸣,使声音清晰、悦耳,其中软腭的作用尤为重要[2]。

三、喉

喉既是呼吸通道,又是发音器官。

(一)喉的位置

喉位于颈前部正中,上界平对第4、5颈椎之间,下界平对第6颈椎体下缘。喉向上连于咽部,向下通气管,当吞咽、发音时上下移动。喉的两侧有血管、神经和甲状腺的侧叶。

(二)喉的构造

喉由软骨、韧带和喉肌构成。喉的软骨主要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杓

状软骨等。甲状软骨1块,前上部突出称为喉结,成年男子显著。环状软骨1块,呈环状,位于甲状软骨下方。会厌软骨1块,呈叶片状,借韧带连于甲状软骨中间部分上缘的后面,吞咽时软腭和悬雍垂上提,封住鼻腔,会厌软骨盖住喉口,使食物不会误入鼻腔也不会呛入气管,呼吸时悬雍垂下垂,会厌抬起,使鼻腔到气管间的空气通道畅通,如吞咽时说笑食物会误入气管而引起咳嗽。杓状软骨两块,位于环状软骨后部上方,是一些喉肌的附着处[3]。

(三)喉肌

喉肌是指附着于喉软骨上的骨骼肌,具有使声门裂开大或缩小、声带紧张或松弛的作用,发音越高声带拉得越紧,声门裂也越窄。

(四)喉腔

喉腔内面的粘膜是咽粘膜的延续。喉粘膜在喉腔中部的壁上突向腔内形成前后走行的两对粘膜皱襞。上方的一对称前庭襞,两侧前庭襞之间的裂隙称前庭裂。下方的一对称声襞,两侧声襞之间的裂隙称声门裂,与发音有关,它是喉腔最狭窄处。当气流从胸腔冲出振动声襞时,可发出声音。喉腔借前庭裂和声门裂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前庭裂以上部分称喉前庭;前庭裂与声门裂之间的部分称喉中间腔;声门裂以下的部分称声门下腔。

当憋气时,声门紧闭,腹肌和呼肌用力收缩,胸廓向内压缩,胸内压力加大,肺内气体不能呼出,有助于动作的顺利完成。

当屏息时,声门裂关闭,可依靠喉部小肌群不吸气也不呼气,完成射击扣扳机瞬间等运动技术动作。喉部只能发出基音,经喉上下部的不同共鸣腔所改变。又经咽、舌、腮等有关结构的作用,最后成为语言。喉内面覆有一层粘膜,粘膜下层组织较疏松,声带水肿可以使声门变窄,造成声音嘶哑,呼吸困难或窒息。

四、气管和主支气管

气管trachea和主支气管是连接在喉与肺之间的管道,气管和主支气管不仅是空气通过的管道,而且具有防御、清除异物、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的作用。它由骨和软骨作支架,当气体通过时使管壁不致塌陷而保持气体的畅通。

(一)气管

成人气管长约10—13cm,上端平第6颈椎下缘处起自环状软骨下缘,与喉相续,下端在平胸骨角水平处分为左主支气管left principal bronchus、右主支气管。气管是

由15—20个气管软骨环作支架,借结缔组织相连而成的管道。气管软骨环呈“C”形,缺口向后,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形成的膜封闭。管腔内衬有粘膜。粘膜的上皮是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咳嗽时纤毛的运动可把吸入的小尘埃随粘液一同向口腔方向排出[4]。(二)主支气管

主支气管的结构与气管相似。主支气管是指由气管分出后分为的左、右主支气管,斜行向外下,进入肺门。左、右主支气管之间下方形成夹角,一般女性稍大于男性。右主支气管短粗,走行较为陡直,约在平第5胸椎体高度处经肺门入右肺,右肺通气量较大,所以经气管堕入的异物多进入右侧。左主支气管细长,约在平第6胸椎高度处经肺门入左肺。

五、肺

(一)、肺的位置与形态

肺位于胸腔内,膈的上方,纵隔两侧,左、右各一。右肺因受肝的位置影响,较左肺短而宽,左肺因受心脏偏左的位置影响,形扁窄而略长。肺表面有脏胸膜被覆,光滑润泽,新生儿肺呈淡红色,随年龄增长,由于吸入空气中尘埃的沉积,颜色逐步变灰暗乃至蓝黑色。长期吸烟者肺的颜色暗黑,吸烟会影响肺的结构和功能,影响身体健康[5]。胎儿和未曾呼吸过的新生儿肺内不含空气,比重大(1.045~1.056),可沉于水底。呼吸者因肺内含空气,比重小

(0.345~0.746),能浮出水面。

这在法医鉴定上有重要价值。

肺一般呈圆锥形,具有一尖、

一底、三面和三个缘。肺尖呈钝

圆形,与胸膜顶相贴。肺底与膈

相接,故又称膈面。外侧面与肋

和肋间隙贴近,故又称肋面。内

图二肺的前面

侧面向着纵隔,故又称纵隔面,

肺的内侧面中间有椭圆形的凹陷

处称为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以及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进出肺的地方。这些出入肺门的结构,由结缔组织包绕在一起,称为肺根,其附近有几个支气管肺门淋巴结。肺的前缘锐薄,右肺前缘接近垂直,左肺前缘下有凹陷,为左肺心切迹。

左肺有上、下2叶,右肺有上、中、下3叶。肺的位置可随呼吸而上下移动(如图二)。

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呼吸与技术动作配合:

①呼吸形式与技术动作的配合。呼吸的形式主要分成两大类,以胸廓运动为主完成的呼吸形式称之谓胸式呼吸,以横膈运动为主完成的呼吸形式称之谓腹式呼吸。采用何种形式的呼吸,应根据有利于呼吸形式而又不妨碍技术动作的运用为原则,灵活转换。采用了腹式呼吸,就会消除影响身体重心不稳定的因素;采用胸式呼吸有助于腹部动作的保持和完成。

②呼吸节奏与技术动作的配合。通常周期性的运动要特别注意呼吸的节奏,富有节奏地呼吸,将会使运动更加轻松和协调,更有利于创造出好的运动成绩。如周期性的跑步运动,长跑宜采用2~4个单步一吸气、2~4个单步一呼气的方法进行练习;短跑常采用“憋气”与断续性急促呼吸相结合,即每“憋气”2~12个单步(或更多)后,作一次1秒以内完成的急促的深呼吸。

(二)肺的血管

肺有两套血管系统,即功能性血管和营养性血管。功能性血管是组成肺循环的肺动脉和肺静脉,与气体交换有关。营养性血管是属于体循环的支气管动脉和支气管静脉,与肺的营养有关。

肺动脉从右心室发出,分为左、右肺动脉入肺,伴行各级支气管而分支,且后形成包绕肺泡壁的毛细血管网。在毛细血管网处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转换为动脉血。然后小静脉逐渐汇集成大静脉,最后汇合左、右肺静脉注入左心房[6]。

支气管动脉发自胸主动脉或肋间后动脉,伴支气管及其分支走行,沿途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营养各级支气管壁、肺血管壁及胸膜脏层。其毛细血管网一部分连通肺静脉,另一部分汇集形成支气管静脉,最后注入上腔静脉。

(三)肺的神经

肺的神经来自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分支。神经纤维在肺门处形成肺丛,而后随支气管和肺血管分支入肺,分布于支气管的平滑肌和腺体。迷走神经兴奋,支气管收缩,腺体分泌;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支气管扩张[7]。

六、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呼吸器官的构造和机能都会发生良好的变化,主要使骨性胸廓发达,因此胸围加大,既增加了从肺内向外排气的量,又为肺内充满较多的气体提供了空间条件。运动可以使呼吸肌逐渐发达并且力量增强,由于膈肌的收缩和放松能力提高,肺活量也增大,特别是游泳和划船等项目的运动员增大尤为显著。随着训练水平

的提高,肺通气量也相应增大,由于促进了肺的良好发育,使肺泡的弹性和通透性加大,更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组织对氧的利用率也可能提高,表现为呼吸差加大(呼吸差即深吸气时与深呼气时的胸围之差),安静时呼吸频率缓慢。同时,由于呼吸与运动的协调配合较好,能够适应和满足较强烈的运动对呼吸系统的要求。

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科学适宜的运动对呼吸系统有益。但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呼吸膜厚度有从正常到增厚,再到变薄,最后直到破裂的可能,如当呼吸道出现炎症,会出现一系列变化,使呼吸膜呼吸作用减弱。

参考文献

1.柏树令主编,《系统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第五版。

2.席焕久主编,《人体解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3.吴山主编,《五官科学》广东科技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

4.武汉医学院主编,《耳鼻咽喉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5

5.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报告》 2006

6. 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编,《呼吸道疾病》,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07

7. 中国解剖学会主编,《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1985

特种水产养殖学

《特种水产养殖学》课程教案 第一篇无脊椎动物养殖 一、学时:10学时。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珍珠形成的原理,学会珍珠植片的手术方法,并知道哪些因子会对珍珠的质量产生影响,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养蚌育珠的技术。 掌握日本沼虾、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特点,明确虾类养殖与鱼类养殖在池塘环境条件、饲养与管理等方面的异同,并且初步掌握这几种虾在养殖中的培育技术。 了解河蟹的生物学特性,学会区分各水系的河蟹,即长江水系的河蟹与其它水系河蟹在外部形态和生态上的不同点,掌握辨别性成熟蟹种的方法,掌握湖泊围栏养蟹、池塘养蟹及稻田养蟹的技术要点与操作方法。 三、教材分析 1、重点: 河蟹养殖,珍珠的植片手术,虾的生物学特性。 2、难点: 不同水系河蟹的区别、珍珠的植片操作技术、虾类养殖与鱼类养殖技术的异同点。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第一章养蚌育珠,第三章罗氏沼虾的养殖,第四章河蟹的养殖。 2、读书指导法:第二章日本沼虾的养殖。做法是布置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写一“日本沼虾养殖技术”的文章,教师阅后,掌握学生作业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在记分册上记分,但在作业上不批改,然后利用一学时时间让学生交换作业批阅,最后由教师总结,一是专业上的问题,二是写作上的问题。使学生明确日本沼虾养殖的技术要点,同时也明确该类文章写作的方法。 3、讨论法:在各章安排有一些相关的分析讨论题。 4、实验法:河蟹的解剖观察。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福尔马林浸制标本,实物等。 六、教学过程: 概述、课程内容、思考题

第一章养蚌育珠4学时 概述、河蚌的生物学习性、河蚌育珠技术(15分钟的VCD,让同学对整个过程有一个总体了解)、然后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述,重点是植珠操作及影响珍珠质量的因子分析,在讲述疵珠的产生及预防时给同学们传看一疵珠项链的实物。课程最后提出一讨论题:在河蚌育珠手术中是否可采用一些新的生物技术?启发同学们将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引导学生查阅专业期刊。 第二章罗氏沼虾的养殖2学时 第三章日本沼虾的养殖1学时 在讲授第二章时,布置第三章的自学,并利用实验课看一短的光盘资料学习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在这三个品种中,注重生物学特性的学习以及形态上的比较,重点是了解和掌握虾类养殖对池塘环境、水质条件、饲养管理的特点,采用课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明确虾类养殖与鱼类养殖有哪些不同点。第四章河蟹的养殖3学时 考虑到无公害养殖技术的推广,本章首先介绍无公害养殖的概念及河蟹的无公害养殖技术规范,重点放在不同水系河蟹的鉴别、性成熟蟹种的产生及预防、河蟹养殖技术上。在河蟹蟹苗的培育中介绍江苏连云港农民的养蟹实例。在河蟹的养殖模式中,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析比较湖泊围栏养蟹、池塘养蟹、稻田养蟹的特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七、教学后记 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及讲述生动、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了启发教学。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习惯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积极思考不够,不愿发言,回答问题时表现出不能联系以前学过的一些基础知识,课外资料看得较少、思路不开阔等;在写文章时,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此类科技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对第一章的一些基本概念仍有部分学生没掌握。本人的主要问题是课前没有强调学生进行预习,应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下准备。 第二篇名特鱼类养殖 一、学时:17学时 二、教学目的

012-长江大学-34-阮国良-《特种水产养殖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 推荐学校(盖章):长江大学成果科类:农学 申报等次:二等奖 一、成果主要创新点(400字以内) (1)教学思想方面的创新:以“在大地上写文章,在池塘中养鱼虾”为理念,以养殖对象的“生物学——苗种繁殖——苗种培育——成体养殖”为主线,力求生物学及生态学基础与养殖实践紧密结合,突出了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 (2)教学组织方面的创新:教学团队的6名主讲教师均为科研成绩突出、实践经验强的专业教师,均可负责1-2个养殖对象的专题式教学。因此,在课程负责人的主导下,组织校内外的专家型教师进行教学,充分体现了科研与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3)教学内容上的创新:在养殖品种的选择上,依据湖北省特别是江汉平原地区近近十年来水产养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从实际出发,选定了十种名特水产经济动物作为课程的重点讲授与论叙对象,主要适合在长江中游地区进行实践,突显了特种水产养殖学的区域性资源特色。 二、成果主要内容概述(1000字以内) 《特种水产养殖学》的教学内容和体系以培养水产养殖领域理论基础厚、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人才为目标来设置。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养殖生物学及养殖生态学基本方法理论,具备特种水产养殖对象苗种及成体生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

有初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课程定位为湖北省品牌专业“水产养殖学”的核心专业课程,主要为水产行业培养淡水名特水产养殖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课程主要讲授特种淡水养殖对象,包括淡水甲壳动物4种(罗氏沼虾、日本沼虾、克氏原螯虾、中华绒螯蟹)、软体动物1种(河蚌)、淡水鱼类4种(黄鳝、泥鳅、鳜鱼、鲟类)以及爬行动物1种(中华鳖)。每个养殖对象以章节教学与专题教学的形式进行讲授,讲授时间为3-5学时,理论学时共计40学时;实验学时共计8学时。 在教学构思上,以养殖对象的“生物学及生态学——苗种繁殖——幼体(种苗)培育——成体养殖”为主线进行讲授;在教学过程上,要求学生在牢牢掌握养殖对象的生物学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课与实验、实践课的学习初步了解养殖对象的养殖实践技术;在内容导向上,以体现生态养殖思想和理念为原则选取代表当前和今后发展方向的养殖模式与案例进行教学,重点讲解不同生产模式的实践操作、投入/产出的比较优势,促使学生融会贯通并树立“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养殖模式与养殖水平”的思想;在教书育人及专业思想培养上,通过该门课程的过程性学习和案例讨论,充分培育学生为我国水产业发展创事业、做贡献的兴趣、信心与责任感。 三、成果应用推广情况(400字以内) 成果的应用与辐射范围不仅使我校“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受益,而且对国内其他高校的水产类专业也具有交流性和示范性作用。 (1)教学网站的辐射作用:自行开发的面向社会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学网站,具有整套自行录制并与PPT课件相吻合的课程录像以及其它拓展性视频教学材料,内容充分、适于学生自主学习,可对内陆省份高校水产类院系起到良好的辐射和借鉴作用。 (2)教学成果及人才培养:该成果已应用于长江大学2011-2013级“水产养殖”本科专业教学,学生及相关教师对该课程的授课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教学效果优良。该课程有力推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培养出的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实践能力强,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好评。该课程于2016年初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湖北高校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3)出版物成果及社会服务:本课程的教学团队编著了各类培训教材及地方标准,如《淡水养殖实用新技术》(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黄鳝高效养殖与疾病防治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黄鳝健康养殖技术100问》(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河蟹池塘“3+5”分段式养殖技术规程》和《克氏原鳌虾稻田生态繁育技术规程》(湖北省地方标准,2015)等,为服务地方水产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资料支撑。课程团队核心成员每年为基层水产推广人员及新型职业农民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和服务,起到了十分优良的社会服务效果。

特种水产养殖学

《》课程教案 第一篇无脊椎动物养殖 一、学时:10学时。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珍珠形成的原理,学会珍珠植片的手术方法,并知道哪些因子会对珍珠的质量产生影响,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养蚌育珠的技术。 掌握日本沼虾、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的生物学特点,明确虾类养殖与鱼类养殖在池塘环境条件、饲养与管理等方面的异同,并且初步掌握这几种虾在养殖中的培育技术。 了解河蟹的生物学特性,学会区分各水系的河蟹,即长江水系的河蟹与其它水系河蟹在外部形态和生态上的不同点,掌握辨别性成熟蟹种的方法,掌握湖泊围栏养蟹、池塘养蟹及稻田养蟹的技术要点与操作方法。 三、教材分析 1、重点: 河蟹养殖,珍珠的植片手术,虾的生物学特性。 2、难点: 不同水系河蟹的区别、珍珠的植片操作技术、虾类养殖与鱼类养殖技术的异同点。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 第一章养蚌育珠,第三章罗氏沼虾的养殖,第四章河蟹的养殖。 2、读书指导法:

第二章日本沼虾的养殖。做法是布置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写一“日本沼虾养殖技术”的文章,教师阅后,掌握学生作业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在记分册上记分,但在作业上不批改,然后利用一学时时间让学生交换作业批阅,最后由教师总结,一是专业上的问题,二是写作上的问题。使学生明确日本沼虾养殖的技术要点,同时也明确该类文章写作的方法。 3、讨论法: 在各章安排有一些相关的分析讨论题。 4、实验法: 河蟹的解剖观察。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xx浸制标本,实物等。 六、教学过程: 概述、课程内容、思考题 第一章养蚌育珠4学时 概述、河蚌的生物学习性、河蚌育珠技术(15分钟的VCD,让同学对整个过程有一个总体了解)、然后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述,重点是植珠操作及影响珍珠质量的因子分析,在讲述疵珠的产生及预防时给同学们传看一疵珠项链的实物。课程最后提出一讨论题: 在河蚌育珠手术中是否可采用一些新的生物技术?启发同学们将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引导学生查阅专业期刊。 第二章xx沼虾的养殖2学时 第三章xx沼虾的养殖1学时 在讲授第二章时,布置第三章的自学,并利用实验课看一短的光盘资料学习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在这三个品种中,注重生物学特性的学习以及形态上的

特种水产养殖课件资料

名词解释: 1、特种水产养殖:特种水产养殖是相对传统水产养殖而言,一般泛指经济价值 较高、养殖(或开发)时间不长的水产品养殖。 2、制片蚌:用于制作外套膜小片的蚌。 3、手术蚌:在蚌的植珠过程中,进行手术操作的蚌,统称为手术蚌。 4、插片蚌:用于插植小片或珠核的蚌。 5、育珠蚌:已插上小片或珠核进行育珠的蚌。 6、生殖洄游:以生殖为目的,定向来回迁移的现象。 7、采苗鱼:成熟的钩介蚴虫排出母体后,必须附着在鱼类的鳃丝和鳍条上,营 寄生生活一段时间后,才能完成其变态。被寄生的鱼叫采苗鱼。 8、汛期:在渔业生产上,通常把捕捞对象大量集中的时期称为汛期 9、晒背:在风和日丽的晴天,鳖常爬到岸上或岩石上晒太阳,俗称“晒盖”或 “晒背”。晒背具有杀死、去除寄生虫、病原体及附身藻类的作用,并使 鳖背甲皮质增厚变硬,增强皮肤的抵抗力。 10、冬眠: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这些动物对冬季 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种适应。(变温动物新陈 代谢最低,抵消……) 11、成熟蜕壳:河蟹先后完成生命过程中最后一次蜕壳又称成熟蜕壳,即进入成 蟹阶段。其头胸甲长度和宽度不再增大,仅作为肌肉和内脏器官 的充实和增重。 12、色线:边缘膜的外缘有一条颜色较深的黄色线带,称色线。它分泌角质素形 成角质层和棱柱层。制取小片时务必切除干净。 13、同位移植:小片移植到育珠蚌外套膜的对应部位 14、性逆转:在一定条件下动物的雌雄个体相互转化的现象称为性逆转。 填空、是非题、选择题、问答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1、河蟹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均有自切现象,但再生现象只有在幼蟹进行生长蜕壳 阶段存在。成熟蜕壳后,河蟹的再生功能基本消失。 从食性观察,Z1以食单胞藻为主,Z2、Z3以捕食轮虫为主,Z4、Z5则以捕食卤虫幼体为主;大眼幼体以捕食卤虫成体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