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承教育论文

中医师承教育论文
中医师承教育论文

全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结业论文

题目:基层医院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的心得

继承人:关红艳

指导老师:谢忠良

学科专业:临床医学

带教单位:黄花卫生院

完成日期:

【摘要】目的:总结谢忠良老师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对高血压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论述,对为临床诊治高血压病提供有益帮助。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总结典型病例、查阅资料和搜集相关文献,以及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以及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总结出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能更好的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尤其对恶性高血压效果显著。结论:结果表明谢忠良老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高血压病的临床经验值得推广学习。,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高血压谢忠良

高血压是目前老年人群中十分普遍的疾病,目前我国成人高血压病患病率为18.8%,全国约有高血压患者1.6亿,而且每年以新增600多万人的速度增加,严重的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高血压不仅仅可以造成心脏的损害,如冠心病、心力衰竭,还可以损伤肾脏,如尿毒症,此外还可以造成脑血管损伤,如中风和偏瘫,甚至眼底出血、视力下降、失明等情况,谢忠良老师认为在临床上单纯地用中医和用西医不能完全解决高血压病的复杂性病变;运用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能更好的控制血压、降低并发症,尤其对长期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不理理想的病人,配合中药及中医实用技术耳尖放血疗法,效更为显著,我就将在临床跟师过程中学习到谢忠良老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经验及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高血压病是指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多半有心脑肾及血管损害的一种全身性疾病.高血压病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可隶属于中医学中的“眩晕”、“头痛”等范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原则采用了1,2,3三级分类法;正常血压收缩压

<120mmHg 和舒张压<80mmHg,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mmHg 和舒张压80~89mmHg,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 或舒张压≥90mmHg,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mmHg 或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mmHg 或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mmHg 或舒张压≥110mmHg,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舒张压<90mmHg[i]。

在中医方面,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一般认为高血压病因多系先天禀赋常复因后天身活起居失宜(如饮食节、情志失调、劳伤肾亏)引起阴阳失衡而发病。高血压病涉及损害的脏器主要是肝肾及心肌病,与冲任肾气肾衰及脾有密切关系,而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是高血压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例如:肝阳上亢型系阴虚阳盛,或气郁化火,肝阳上亢昕致,故用天麻钩藤饮平肝泄热,滋阴潜阳,柔肝熄风;肝肾阴虚型多由肝肾阴虚、阴不敛阳,肝阳偏亢所致,故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加知母、鳖甲等滋阴平肝潜阳;气滞血瘀型乃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所致,

故用柴胡疏肝散加活血化瘀药收功;痰浊内阻证属痰湿困中,脾失健运,气机受阻,肺失宣发,清阳不升,浊阴独居于上,故用二陈汤燥湿健脾,以绝生痰之源,以利贮痰之器;风痰上扰型多因肝火内盛,炼液成痰,风痰上扰所致,故用羚羊角粉清热镇惊,平肝熄风,石决明、代赫石等平肝潜阳。病程日久,易损肾阳,可酌加肉桂、制附子等对证治疗。

在西医方面,高血压的病因目前认为是与各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多种后天因素包括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精神神经系统调节失常,钠潴留,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胰岛素抵抗及缺少运动、肥胖、吸烟、过量饮酒、低钙、低镁、低钾等。高血压病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

发性高血压。目前降压药物主要有五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钙离子拮抗剂。

临床使用中,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使用适宜的降压药物。预防脑卒中,ARB优于β受体阻滞剂,长效钙拮抗剂优于利尿剂及受体阻滞剂;预防肾衰,利尿剂有利于缓解症状,ACEI和ARB有利于改善预后,延缓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肾病的肾功能不全;ACEI和ARB优于其他类:改善左心室肥厚,ARB或ACEI优于β受体阻滞剂;延缓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肾病的肾功能不全,ACEI或ARB优于其他类;延缓动脉粥样硬化,长效钙拮抗剂优于利尿剂或β受体阻滞剂。单一药物效果不佳时,往往采用联合用药。

作为高血压治疗的理念,谢忠良老师认为降压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降压,而更重要的在降压的同时要预防靶器官的损害,从而最终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所谓靶器官是指人体重要的心脏、肾、脑等等器官。中医好西医作为两套医学体系,西药在降低血压方面比较迅速、可靠,但是中药改善症状比较灵活,而且比较理想。再一点,经过长期的观察、实践,通过刚才提到的的气血、脏腹、阴阳的平衡,中药这些方面调节好的基础上为西药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了条件。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从两者不同的理念上、不同的医疗体系中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达到一个“减副增效”的作用,实现副作用相对减除,治疗效果更佳。关于“减副增效”的作用可以举一个例子。常用的钙拮抗剂最常用的是硝苯地平,好多患者长期服用以后往往出现浮肿,这种情况下,中医西药的选择上可以根据中医讲的不同人的体质类型进行辩证,进而根据这种症型的中医情况来选择中药跟硝苯地平配合使用,这样可以达到好的效果。

在临床学习过程中,谢老师曾经治疗过的病案如下:病案1:梁××,男,45岁。2013年4月1日初诊。自诉头晕胀痛已7年,每因劳累或情绪波动而加重。长期口服卡托普利,一次12.5mg,一日两次,硝苯地缓释片一次10mg,一日一次:去年以来,偶有心悸、耳鸣,素嗜烟酒,宿有咳嗽。诊见:舌红无苔,左寸盛尺弱,余部沉牢,血压168/102mmHg。投以百合、生地、菊花、草决明、夏枯草、白芍各12克,桑寄生9克。3剂后头晕大减,血压下降为148/88mmHg,再以白薇、龙牡出入其间,20剂后头晕头胀悉除,血压稳定在128~135/88~90mmHg,终止治疗。病案2:

总之中药和西药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各有所长。西药的优势是: (1) 降压作用较强,均能有效地控制血压; (2) 对某些器官受损有逆转作用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心肌肥厚有减轻的作用; (3) 对高血压病急症西药降压药如硝普钠、酚妥拉明等作用迅速。其不足之处是: (1) 副作用相对较大,如影响水、电解质代谢影响血脂、血糖代谢,有的药物长期使用还可影响性功能;(2) 降压过程中血压波动大,特别是早期或老年人高血压;(3) 症状改善作用不如中药。中医中药降压有以下优势:(1) 改善症状效果明显,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 降压作用缓和,稳定血压效果好,对早期老年轻度高血压以及较严重高血压配合治疗,均可防止或缓和血压的较大波动。(3) 中药副作用少,与西药合用能减量减毒增效。(4) 研究已发现中药在对某些靶器官损害的逆转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作用。在实现高血压治疗目标的过程中,西药在是降压的主力军;防治并发症,中西药需携手合作。在先用中药时,除依据中药的性味归经之外,还要结

合其药理作用,例如,根据现代药理研究,丹参、钩藤、淫羊藿、山楂、益母草、川芎、泽泻、葛根等中药均具有降压作用,它们还分别兼有镇静、利尿、降血糖、降血脂、抑制血小板凝聚、强心、扩张冠状血管和脑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和脑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氧供应以及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可在不影响中医辨证施治的前题下,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分别选用。在高血压病临床中,必须始终注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正确处理好辨病与辩证、宏观辩证与微观辩证、中药与西药以及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关系,确保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总之,在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中,无论西药或中药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西药虽然起效快,但不良反应大;中药药性温和,起效较慢。中西医结合用药能产生协同作用,增加临床疗效,可延缓原发性高血压出现靶器官损害及发展,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中药汤剂有煎煮费时、不易携带服用的问题,应予以研究改进。

参考文献

浅谈中医师承的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浅谈中医师承的教育状况调研报告 论文关键词:中医药教育师承教育调查人才培养 论文摘要:师承教育是中医传统培养人才的重要形式,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进一步了解师承教育现状,我们对国家级名老中医及其学术继承人和相关医疗工作者等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研究,希望通过研究分析为《中医药临床人才师承制培养立法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和建议。 师承教育是中医传统培养人才的重要形式,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师承名师,学习老一辈中医学家独特的经验和诊疗技巧,通过朝夕临诊,耳濡目染,口授心传,个别指导,逐步缩短成才周期。古往今来,师承教育培养出一批批中医大师。随着学院教育的蓬勃发展和中医大师的相继去世,中医人才出现了危机。为了提高培养中医人才质量和水平,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措施,如启动对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抢救、《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考试办法》等。1990年经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决定为全国500名著名专家配备学术继承人。为了进一步了解师承教育现状,我们对国家级名老中医及其学术主要继承人和相关医疗工作者等进行了跟踪调查。 1调查情况 调查对象及内容

主要由五部分组成:第一,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四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为对象,调查名老中医本人及所带学术团队的基本情况。第二,以国家级名老中医所带高徒为对象,调查其师承基本情况(包括经过高徒培养,成为国家级名老中医)。第三,以当地评选的省级名中医为调查对象,调查其接受教育的基本情况。第四,以有师承学员(或名老中医所带高徒)工作的医院管理者为对象,调查管理者对其岗位的评价以及对师承工作的建议。第五,以毕业于医类院校并工作五年以上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从业人员为对象,调查其从业的一些基本情况及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98份,收回498份,有效率100%。其家名老中医20人;名老中医高徒78人,省级名医48人,中医医疗机构管理人员30人,中医医疗机构医疗工作人员322人。 调查方式 本调查采用了资料查询与整理、问卷调查、座谈会、访谈等形式。 2结果与分析 国家名老中医对师承教育的认识与建议 调查发现,院校教育是现在新成长起来的名中医的主要受教育方式,但师承教育对他们成长影响较大。在对20名国家级名老中医的调查中发现,选择影响较大的受教育方式

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教学计划及具体措施

xx中医院老年病科名中医学 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及具体措施 中医人才成长具备一定的特殊性,而目前,中医培养大部分是“院校式”,这是按照西医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刚刚迈出校门的年轻中医的临床水平十分令人担忧。他们虽然理论掌握得很多,临床能力却往往成为短板,甚至“不会看病”。鉴于中医的特殊性,中医成才之路离不开三点: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 为了做好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更好的发挥中医药特色,充分吸收名中医学术精华,经医院管理委员会研究,我科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于2011年1月启动,采取师承的方式进行为期5年的带教培养。工作计划及相关措施如下: 一、培养目标 择选有丰富临床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老年病科学术带头人、科主任xx为指导老师,选配具有相当专业理论基础和一定实践经验的xx为学术继承人。通过继承工作,使xx在整理、继承中医学术经验和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 二、教学要求 传承教学时间,为期五年。具体起止时间为2011年1月12日至2016年1月1日。师承教育继承人达到下列教学目标: 1、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

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突出。

2、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三、工作计划 继承教学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以跟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 1、跟师学习可随师门诊、查房或会诊等。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跟师学习每周不少于4个工作日,独立临床实践每周不少于2个工作日。继承人要认真做好每次跟师随诊或实际操作的记录,及时整理和总结跟师学习的心得体会。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或技术专长,以提高其自身临床诊疗及技术水平。 2、理论学习以学习经典为主,采取跟师随诊与自学研修相结合的方式。继承人要认真精读指定的《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各种医案等中医经典。 3、每月上交一篇读书笔记或学习心得。 4、2016年1月1日师承教育继承结束前,继承人必须全面掌握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四、考核 指导老师负责考核,主要考核继承人的平时学习情况及对中医学术经验和技术专业的掌握及运用。2016年1月1日师承教育继承结束前,由医院对学术继承人进行考核。

基层中医师承毕业论文中医外科百度版

基层中医师承毕业论文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某某老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 某某,某某县人,某某县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现任某某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分管外科工作。毕业于某某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酷爱中医,从医20余载,德才兼备,精于医术,默默奉献,为人恭谦,医德高尚,经验丰富,爱惜人才,重视人才培养,是我县颇具众望的中医专家。握中西医系统知识,学术水平较高,临床疗效显着。在临床诊治中,思路开阔,中西医互参,病证结合,方小药精,证治贴切,疗效卓着。擅长采用传统中医方法结合手术及微创技术治疗外科疾病,尤其对普外科、肿瘤科、妇产科病有较深的研究和独特的治疗方法,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临床疗效,取得患者的一致好评。在繁忙的医疗工作之余,自习不息,精攻医典,博览群书,集古今中外医家之精华,兼收并蓄,结合临床实践,深入探索,学术精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精研医理,勇于创新在国内主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开展科研课题多项。先后承担了市级课题项,率先在某某县开展普外科腔镜技术,填补我县无现代化微创医疗技术的空白。通过的学习,将陈老师的学术思想总结如下: 一、坚信中医理论的科学性,中医学术的发展千万不能离开中医理论 陈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从陈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陈老师经常强调要从思想上树立中医科学性的认识问题,解决思想问题是关乎中医发展的大方向问题,不可等闲视之。 继承名老中医的经验首先要继承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没有学术思想就没有灵魂。一位中医药学者评价到:“当今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是他们的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与中医药理论、前人经验相结合的智慧结晶,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与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它更鲜活生动,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性。”高度概括了名老中医的学术价值,因而继承名老中医经验决不是治疗某个疾病的几个方、几个法的问题。陈老师教导我们要做担当起弘扬中医事业的大任,要做苍生大医。

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月记

尤溪县中医医院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月记 带教单位:尤溪县中医医院年月日 指导老师卓龙继承人吴锡琨 起止时间自年月日至年月日 本月跟师临床(实践)主要病种(内容): 感冒,咳嗽、鼻渊、喉痹、、胃痞、痹症、胃痛、泄泻、月经不调、淋证。 本月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有分析,不少于1000字可附页):吾师吴锡琨老中医从医近五十年,学验俱丰,临证用药,活灵活现,现将其附子用药简介如下: 一、扶阳固表:(附子配桂枝) 恶寒证,有表症与阳虚的区别。凡发热恶寒并见的,多为表症。宜用麻黄汤,枝桂汤,小柴胡汤等方治疗。若单恶寒不发热或汗后表解恶寒的。多为阳虚恶寒。是阳气虚损不能温煦肌表,不能固表御邪所造成的。正如钱璜所说:“其命门真阳已虚,以致卫气不密,故玄府不得紧闭而汗出,阳虚不任外气而恶寒也”。亦内经所谓:“阳虚则外寒”,伤寒论所谓:“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凡太阳病兼卫阳虚而恶寒者,“伤寒论”中均以一枚炮附子,参与解太阳病的方药中,以对症治疗卫阳虚恶寒的症候,如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附子泻心汤,芍药甘草附子汤等方中的附子都是治疗卫阳虚恶寒的。如张潞论桂枝加附子

汤时说:“用桂枝汤者,和在表之营卫,加附子者,壮在表之元阳”。 二、回阳救逆:(附子配干姜) 凡大汗,大吐,大下之后,阳气衰微,症见“恶寒”,“烦燥”“手足劂逆”“脉微欲绝”“下利清谷”……等症。濒于亡阳阶段,两书中必用生附子一枚,配合干姜来回阳救逆,急救垂危之阳,如四逆汤,干姜附子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等方都是这样配合应用。附子走而不守,生者尤猛,在此亡阳阶段,病势更急,故急用来回阳,更配合而不走的干姜,使回阳救逆的作用更强。二者配合既可迅取效,又可疗效持久。的确是经方的妙用,实为我们深入学习的榜样。 三、通阳开痹,逐寒镇痛:(附子配桂枝治风湿在表,配白术主寒湿在里;配以仁治寒胸痹;配健脾药治胃腹冷痛;配麻黄治阳虚外感)。 附子为大辛大热的药物,走而不守,能通行十二经络,对阳气不振,寒湿或阴寒内盛的有通阳开痹,散湿逐寒,镇疼痛的作用。在两书中多有例证,其中又可分为几种不同的情况:1、主治风寒湿痹,骨节疼痛:在两书中主治风湿痹症的三方中,均重用大量的炮附子(二、三枚)来主治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的症假。风湿在表“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的配合桂枝。如桂枝附子汤;寒湿在里“骨节疼病,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的配合白术。如甘草附子汤。于两方中不难看出附子的作用不但能通阳开痹,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中医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现代中医学发展和高 等中医教育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扎实的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一定的中药学及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具有较强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能力的中医学专门。下面是整理的中医专业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 论文摘要:《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其中的辩证法思想渗透各个学科,尤其对中医学的深远影响不可小视。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无二致”。今就《周易》 哲学的“天人相应”、“居安思危”、“潜龙勿用”、“反身修德”,与中医养生的“四气调神”、“防微杜渐”、“不妄作劳”、“德全不危”作一浅探,以明《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巨大 贡献。 《周易》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自古以来,倍受推崇,被尊为群经之首。正如《四库提要》所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 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显而易见,《周易》是中华民族公认的古老 文化的奠基石,当然中医学也不会例外。明代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无二致”、“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医不可以无易,易不可以无医。”可见中医学从一开始就与《周易》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就《周易》与中医养生作一浅探,以求学者之斧正。 一、《周易》“天人相应”与中医“四气调神” “天人相应”是《周易》哲学思想的精髓,被誉为“最古老的宇宙哲学”。《丰卦·彖传》 即蕴涵这一奥义:“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 然界是人类生命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及其组成部分,定当受自然规律的支配与制约,因而人类只有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才能与天地日月共存,达到颐养天年的最终目的。 中医养生完全吸收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四气调神”的养生观点。 《内经》认为:春三月为万物发陈的季节,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 使志生”;夏三月为万物番秀的季节,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其气容平,应“早卧早起,与鸡具兴,使志安宁”;冬三月,其气闭藏,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志若伏若匿。”经中还告诫人们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至 此我们看到:《内经》的作者是根据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规律, 提出了“四气调神”的具体措施,而“四气调神”的目的又在于保持阳气的充沛,人体阳气充沛,则生机活泼,精神焕发,就能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上古真人、至人、圣人、

中医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格式模板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f215143694.html, 中医专业论文提纲 一、中医专业医学生创业意识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摘要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医学生创业意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二、创业对大学生就业的现实意义 三、创业意识对创业的意义 四、研究中医专业医学生创业意识的意义 第二节医学生创业意识的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创业意识的研究现状 二、医学生创业意识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二章医学生创业意识现状的调查结果 第一节医学生创业意识调查问卷情况及信效度检验 第二节医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统计情况 一、创业意识的总体情况 二、医学生各维度创业意识之间的关系 三、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第三节各方面影响因素对医学生创业意识的影响 一、个人因素对医学生创业意识的影响 二、学校因素对医学生创业意识的影响

https://www.360docs.net/doc/f215143694.html, 三、社会因素对医学生创业意识的影响 第三章医学生创业意识状况原因 第一节医学生创业意识的个人因素 一、医学生创业动机 二、医学生的职业兴趣 第二节医学生创业意识的学校教育因素 一、第一课堂对创业意识的影响 二、第二课堂对创业意识的影响 三、社会关系对创业意识的影响 第三节医学生创业意识的社会因素 一、社会资源环境对创业意识的影响 二、政府资金扶持对创业意识影响 第四章提升医学生创业意识的对策 第一节转变医学生就业观念,积极创业 一、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 二、培养综合素质,提升创业品格 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创业实效性 第二节医学院校要推进创业意识教育 一、完善第一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知识结构 二、整合第二课堂教学资源,提高创业实践能力 三、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提升创业兴趣 第三节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提升医学生创业意识

中医学毕业论文

中医学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07 编辑:younian 手机版 导语:现代医学早已揭示肥胖症容易合并发生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和各种感染性疾病。减肥已成为当前预防、保健、美容的热门话题。近两年来,因针灸配合中药减肥的快速、有效和安全等优点,迅速为肥胖患者所接受。 【论文关键词】纯性肥胖症中医针灸治疗电针耳穴贴压减肥疗效Abstract:Modern medicine has already revealed obesity easy to merg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hypertension, atherosclerosis, diabetes, and a var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Weight loss has become the prevention, care, beauty hot topic. The past two years, because of acupunctur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lose weight and so fast, effective and safe advantage, quickly accepted by obese patients. [Paper]pure obesity acupuncture therapy acupuncture and auricular - plaster effect of weight loss 随着人们生活不平的提高,肥胖者与日俱增,单纯性肥胖症已成为一种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美国肥胖症的患病率为10%-12%,我国也不低于2%。众多临床及实验资料表明,针灸对肥胖症具有较好疗效。现就近5年来针灸减肥概况综述如下。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成为人们的第一需要,肥胖不仅影响形体美观,而且易引发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血管病、白内障、癌症等致死致残率很高的严重疾病,它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威胁已引起医学界的重视。针刺减肥疗效已得到世界公认[1]。 单纯性肥胖症又称原发性肥胖,是指摄人的热量超过消耗的热量,导致人体脂肪过多积聚。肥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发症严重损害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所以,医学界已把肥胖及伴有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称为“死亡五重奏”…,这可怕的五重奏可能是 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

中医药师承教育继承人教学计划

衡东县中医医院 中医药师承教育教学计划 为做好中医药师承教育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根据省中医药管理局精神,精心选拔名中医药人才作为培养对象,并制定本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中医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造就一批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二、教学要求 继承学习时间,为期三年。具体起止时间为2014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 日。通过继承工作使学术继承人达到: 1、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 2、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突出。 3、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 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 继承教学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 1、跟师学习可随师门诊、查房或会诊等。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少于1.5 个工作日,三年不少于180 个工作日。跟师期间,继承人要认真作好跟师学习笔记、学习心得、临床体会或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整理,交指导老师批阅,指导老师的批语须在100 字以上;要独立完成能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的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不少于50 个;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论文。 2、独立临床实践是要积极参加医院门诊或病房工作,参加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每位继承人每周独立从事临床实践的时间不少于2 个工作日,三年不少于250个工作日。 3、理论学习以学习经典为主,采取集中授课与自学研修相结合的方式。每位继承人要以精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等中医经典为主,学习1 部与所从事专业密切相关的专科经典。中药专业继承人应学习《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雷公炮炙论》、《炮炙大法》及《中药大辞典》等经典的有关内容,并重点掌握1-2 项中药技术。 四、考核指标继承工作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结业考核。

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论文模板

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论文模板1

————————————————————————————————作者:————————————————————————————————日期: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 法学(医药卫生)专业本科生毕业学位论文基本规范要求 159dian 2717hua 1195 一、学位论文的一般要求2~3~qq4~9~5~2~6~3~5 / 2`6248qq0221 学位论文的形式要求 (一)论文应含内容: 1、题目:力求简明、恰当,包括副标题和标点符号不超过36个汉字。 2、摘要:应以精炼、准确的语言,说明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及内容,尽可能地保留原论文的重要信息;中文摘要字数为300字左右,并加入关键词(3—5个),关键词应反映全文主要内容信息;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一致。 3、目录:由标题名称和页码组成,含引(序、前)言,主要内容的篇、章、节的标题、序号和结论、参考文献、注释附条等。 4、正文:为学位论文的主体,内容须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5、注释:为论文中的字、词等作进一步说明的文字,一般以脚注形式置于该页下方。切忌在文中注释。注释原则上不能低于6个。 6、结论:为本文最终的、总体的总结性文字,要求明确、精炼地总括本论文的观点,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 7、参考文献(中外文):要求依次写明作者、书名(文章题目)、出版地、出版单位(期刊名)、出版时间(期数)版次、页码。参考文献原则上不能低于10篇。 (二)论文的打印、装订格式: 论文采用word文档书写,文件名统一用个人姓名。 1、封面:论文封面上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用初号华文楷体字加粗打印,“论文题目、姓名、班级”用二号华文楷体字加粗打印。论文题目、姓名、班级的内容用宋体加粗小二号字,本页下方居中写上完成论文的年、月。 2、中文摘要: (1)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可以分成1或2行居中打印。 (2)论文题目下空一行居中打印“摘要”二字(小三号黑体),两字间空三格(注:“一格”的标准为一个汉字,以下同)。 (3)“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四号宋体)。段落按照“首行缩进”格式,每段开头空二格,标点符号占一格。 (4)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四号宋体)。 3、英文摘要:一律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论文英文题目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可分成1~3行居中打印。每行左右两边至少留五个字符空格。 (1)英文题目下空三行居中打印“ABSTRACT”,再下空二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 (2)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字符空格。

中医师承教育实施方案

邵阳正骨院医师承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当今世界科技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竞争成为各国间竞争的最主要成分,而科技竞争的胜败关键在人才。中医要在竞争中与时俱进,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同样在于人才。我院清楚的认识到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迫切性,不断探索中医人才培养新思路,不断创新中医人才师承培养模式,在思想上重视、组织上保证、督管上严肃。营造中医氛围,在学习中强化;推动中医进步,在实践中深化。特制订此方案. 一、开展层次分明的师承培养模式 1、成立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专人专管,专人专事,对孙氏流派进行相应的学术继承和发展,力争全面继承,重点突破,繁荣中医学术。由主任医师,院长廖怀章领衔,并从相关专业科室选拔孙艳,孙伟等德才兼备的中青年骨干医师,以学术继承人的身份进入工作室。以入选名老中医工作室的学术继承人为骨干,以所在临床科室为依托,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的继承工作,并总结老中医相关学术经验。目的是使专科中青年骨干医师的中医学术基础进一步巩固、方向进一步明确、水平进一步提高,临证经验进一步丰富。并以此带动全院中医师承的学习热潮,把中医师承学习活动推向新的高潮,对推动中医学术的繁昌起到积极作用。 2、开展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根据省中医药局对于中医师承教育工作的实施办法,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制定规章制度,中医师承教育领导小组作为该项工作的

负责部门,设专人管理该项工作。按照平时考核、季度考核、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项目的学员严格管理。加强对学员的跟师情况进行月查岗考勤,并进行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及时掌握学员完成学习计划的进度,加强工作沟通与指导。 为了大家能更好地学习知识及技术,为每位学员购买了学习笔记本;鼓励学员积极参加各种中医理论培训班及网上学习,等等。我院该项工作高质量的实施,对我县的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的培养将起到一个带头示范作用。 3、培养院优秀中医临床重点人才和青苗人才 在全院范围内择优迭拨8名青年中医作为培养对象,通过三年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培训教育与考核,最终选取3名优秀人员作为院内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借此营造中医学术气氛,推动中医学术进步,使中医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为确保方案实施,在分管院长领导下,院内成立考评专家组,成员由院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全体成员、院内中医主治医师、医师组成,分管院长任考评组组长。主要针对本院中热爱中医事业并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悟性,有志于为中医的继承与发展作出贡献的中医医师。考评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包括以医古文、中医诊断学与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内容为主的基础部分和以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经文在本专业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体会、诊法心得、遣方用药心得、病案分析为主的临床应用。面试内容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沟通技巧、文字功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对

县中医药人员师承制度

中医药人员师承制度 第一条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院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中医师承教育工作方法根据中医药继续教育原则,遴选有丰富临床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老中医药专家为指导老师,选配具有相当专业理论基础和一定实践经验的中青年骨干为他们的学术经验继承人(以下简称继承人),通过跟师临床或操作、集中授课等方式,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三的培养方式,以临床实践为主,全面、系统地继承指导老师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或技术专长,提高临床诊疗或技术水平。 第三条师承教育的教学期限一般为连续三年,原则上不得中断。 第四条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得少于2天;按照相关要求,做好每次跟师随诊或实际操作的记录,及时整理和总结跟师学习的心得体会,认真写好月记。 第五条师承教育继承人达到下列教学目标: 1、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华。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突出。 2、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专业继承人结业时应提交由本人独立完成的、能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的体现疾病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100份;中药、民族药专业继承人结业时应提交反映指导老师加工、炮制、制剂工艺、鉴别经验等方面的特色技艺材料。 3、结业时,继承人需提交结业论文,以备考核。其内容既要体现指导教师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学术思想,又要有继承人自己的创新观点,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实践)意义。 第六条继承人在学习期间,应保持学习的连续性。对确有特殊原因,中断时间在6个月内的,经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可继续学习,并补足其缺少的教学、实践时间;中断时间超过6个月的,协议自行终止,停止学习。 第七条因指导老师原因不能继续带教情况的处理: 1、继承人进岗学习时间超过2年半并学有成效者,经卫生局和人社局同意,报市卫生局批准后,可自行整理、学习和研究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继续完成继承学习任务。 2、继承人进岗学习时间超过1年者,经市卫生局同意,可转跟其他相应专业的指导老师学习,并重新签订继承教学协议,学习时间须延长半年。 3、继承人进岗学习时间不满1年者,应终止学习。 第八条继承工作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阶段考核、年度考核、结业考核及出师验收。对考核不合格者,应及时予以淘汰。 1、平时考核由指导老师和带教单位负责。主要考核继承人平时学习情况、跟师临床和独立临床时间。继承人应认真做好跟师学习笔记,平均每月要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学习心得、临床体会或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整理,交指导老师批阅。指导老师和带教单位按照相关内容和要求,做好平时考核。考核结

中医医院中医师承教育继承人教学计划及具体措施

中医医院开展师承教育计划和具体措施 中医强调的是经验积累,以“师带徒”进行临床指导,是中医学绵延不绝的传承之道,为做好我院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确保名老中医宝贵的经验得以留存,更好更快促进临床医师的成长及充分发挥医院中医药特色,经医院研究,选拔*****同志为中医人才培养对象(带教老师***),并制定本教学计划和具体措施。 一、培养目标 通过继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整理、继承中医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其热爱祖国、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品德优良、医德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继承创新型人才。 二、教学要求 继承学习时间,为期壹年半。具体起止时间为***年**月至**年**月。通过继承工作使学术继承人达到: 1、中医药理论功底更加扎实,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一步加强。掌握指导老师指定的古典医籍,领悟古籍精神。 2、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或技能技艺水平,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突出。 3、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

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三、教学容及措施 继承教学采取跟师学习、独立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以跟指导老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为主。 1、跟师学习可随师门诊、查房或会诊等。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少于3.5个工作日。跟师期间,继承人要认真作好跟师学习笔记、学习心得、临床体会或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整理,交指导老师批阅;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论文。 2、独立临床实践是要积极参加医院门诊或病房工作,参加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负责一定量的住院病人管理。继承人每周独立从事临床实践的时间不少于2个工作日。 3、理论学习以学习经典为主,采取集中授课与自学研修相结合的方式。继承人要以精读《黄帝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等中医经典为主,学习一部与所从事专业密切相关的专科经典,年底考核。 四、考核指标 继承工作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结业考核。 1、平时考核由指导老师负责进行。主要考核继承人的平时学习情况、跟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时间。 2、年度考核由医务科负责。考核以原始材料为依据,按

中医毕业论文格式要求细则

学校代码:13899 学号:11000000 毕业论文题目: 作者: 专业: 班级: 指导老师: 年月日

一论文排版 (一)页面设置 A4纵向,页边距为上、下边距:2.6厘米,左、右边距:2.7厘米,装订线:0.8厘米,装订线位置:左。 (二)页眉页脚 页眉1.5厘米,统一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医系2011级毕业论文”居中排,封面不设页眉;页脚1.75厘米,为页码,居中排,不加任何修饰。封面不设页码,从目录以“1”向后排列页码,字体为宋体小五,不加粗。(三)文字格式 行间距22磅,字间距按“标准”设置;段前0.5行,段后0行。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文章标题小二号宋体,加粗;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二级标题小四宋体加粗;具体内容小四宋体。 (四)分页 论文封面单独一页,为首页;目录单独一页,为第二页;论文中的摘要、关键词、导语、正文连续编写,不用单独分页;参考文献单独分页,致谢单独一页,为末页。 (五)图表 能用文字说明的尽量不用图表。表格用三线表,要有表题,数据要进行统计分析和误差分析。 图表居中,表题放在表前,图题放在图后,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数字和后面文字间隔两个空格,居中,宋体五号。如: 表1 Wistar大鼠血清TNF-α含量的四季变化(pg/ml,x±s) 季节例数生理组 春分7 106.02±21.21 夏至7 66.03±14.85##▲ 秋分7 50.32±9.01##▲ 冬至7 137.27±27.95 注:与冬至比较,##P<0.01;与春分比较,▲P<0.05。

(六)文内标题层次 文内标题层次不超过4级,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间用小点号相隔,末层数字后不加点号。 如“1”,“1.1”,“1.1.1”,“ 1.1.1.1” 各层次的序号均顶格排写。与后面标题文字空两格。 各标题的内容部分另起一段书写,不和标题同行(如只有数字编号没有标题,则数字后面空两格直接写内容)。 二论文格式 (一)论文字数 论文字数在2500-3000字左右为宜。 (二)撰写顺序 目录;正文: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导语、分层论述、参考文献,致谢。 具体格式要求分述如下: 1 目录格式要求 目录在封面之后,“目录”二字宋体三号,中间空两个中文字符,加粗。 “目录”二字下空一行写目录内容,目录内容用宋体四号,加粗,按论文编写顺序编写,所有项目均顶格写,目录中所列标题层次最多不超过3级,后面页码对齐,中间用“……”连接。 2 标题格式要求 论文标题要简短、明了,能概括全文内容,并引人注目。一般在25字范围内,尽量不用副标题。题名应能展现论文的中心内容和重要论点,应尽可能包括关键词。用小二号宋体加粗居中排。 3 署名格式要求 论文标题下一行居中写:作者姓名,指导老师姓名,四号宋体。

中医毕业论文题目

中医毕业论文题目 1.中医护理本科生毕业实习质量自评问卷的研制 2.中医本科学生毕业实习质量监控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3.提高中医毕业实习生综合素质的尝试及思考 4.对西医院校毕业护理人员进行中医传统技术培训的效果 5.中医临床型研究生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电子病历与中医毕业实习生病案书写问题刍议 7.中医院校“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改革在毕业考核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8."导悟式教学"在西医院校毕业新护士中医理论与技能培训中的运用效果研究 9.高职高专中医养生与保健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思考——毕业顶岗实习生及其实习单位问卷调查分析 10.加强过程管理,提高中医专业七年制毕业论文质量 11.中医妇科毕业实习带教方法探讨 12.中医本科生毕业临床考核方法的改革与效果实践分析 13.中医院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现状及建议 14.中医护理本科生毕业实习模式的构建 15.OSCE考核模式在中医内科学毕业考核中的实施 16.中医儿科毕业实习带教探讨 17.世界针联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首届国际传承班在京毕业 18.对中医函授生毕业临床实习之管见 19.关于中医儿科本科学生毕业实习的几点建议 20.中医专业七年制毕业临床技能考核的改革与实践 21.“中医针灸”首届国际传承班学员毕业 22.中医儿科毕业实习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讨

23.我们是怎样带教中医护士毕业实习的 24.振兴中医事业广开人才之路——天津市首批高教中医自学考生毕业 25.辽宁中医学院函授大学中医医疗专业八七届毕业典礼在沈阳举行 26.我校中医专业毕业考核实践探索 27.中医研究院83名毕业研究生首批获得医学硕士学位 28.中国中医科学院2021—2021年博士毕业盲审学位论文查新项目统计分析 29.《中医内科学》毕业考核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30.中医专业学生的毕业考核指标和方法 31.85级中医班中医诊断学毕业考试试题质量和成绩分析 32.586例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聚类分析及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33.从辩证的视角看中医科学性问题争论 34.关于改革中医专业本科生“毕业综合考试”的构想 35.浅析中医跨文化传播 36.本院中医专业78级学生开始毕业实习 37.中医药浴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38.中医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39.中医住院医师毕业后教育初探 40.名老中医经验共性规律及个性差异比较研究 41.中医研究院首届中医研究生举行毕业论文答辩 42.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骨伤科专业毕业典礼大会上的讲话 43.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奋斗到底 44.在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骨伤科专业毕业典礼大会上的讲话 45.我院召开首次中医系专科定向毕业实习工作会议 46.新疆首届盲人中医函授大专学员毕业 47.我院运动医学系中医骨伤科专业举行医学士毕业论文答辩会

师承教育计划及具体措施

XXX中医医院师承教育计划及具体措施 为做好中医药师承教育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吸收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特色疗法和学术精华,经院务会研究决定,选拔名老中医及其学术继承人员,并制定本教学计划及措施。 一、师承培养目标 通过开展名老中医师承工作,使继承人在接受、整理、继承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精华和技术专长的基础上,掌握名老中医的中医药理论精髓,发展和创新中医药学术,培养和造就一批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理论基础深厚、中医药技术精湛、医德医风高尚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 二、师承教学要求 师承学习时间,为期五年。具体起止时间为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通过师承教学,使学术继承人的学术能力和临床能力水平达到以下目标: (一)中医药理论基础更加扎实,中医药传统文化知识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对经典医籍的深入学习,进一步领悟其理论精华和学术经验。 (二)掌握并灵活应用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临床疗效明显提升。 (三)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规律,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能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及措施要求 (一)继承人跟师学习可随师门诊、查房及会诊等。继承人自进岗学习之日起,每周跟指导老师临床或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少于1个工作日,五年不少于250个工作日。跟师期间,继承人要认真做好跟师学习笔记,积极撰写学习心得、临床体会,并对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加以归纳整理,交指导老师批阅,指导老师的批语要在100

字以上;要独立完成能反映指导老师临床经验和专长的体现诊疗全过程的临床医案不少于50个;至少要有一篇总结指导老师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的论文。 (二)独立临床实践。要积极参加医院门诊或病房工作,参加会诊及疑难病例讨论。每位继承人每周独立从事临床实践的时间不少于2个工作日,五年不少于500个工作日。 (三)理论学习以学习经典医籍为主,采取指导老师的解惑答疑与自学研修相结合、自学为主的方式,精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等中医经典名著。要求每年至少精读1部经典名著。至少学习1部与现从事专业密切相关的专科经典。 四、师承教育激励及考核办法 师承教育工作的考核分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结业考核三种形式。 (一)平时考核。由指导老师和医务科负责进行。主要考核继承人的平时学习情况、跟师临床(实践)和独立临床(实践)等。 (二)年度考核由医务负责。考核以原始材料为依据,按照《XXX 中医医院师承教育学员年度考核表》内容和要求,逐条检查考核。年度考核不合格者,予以淘汰。 (三)结业考核由医院考核领导小组负责。考核包括实绩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和结业论文考核。实绩考核主要考核继承人的跟师临床(实践)天数,撰写学习心得的篇数,临床医案份数及论文篇数等;实践技能考核,通过临床会诊、病案分析、操作演示等方式,主要考核继承人与指导老师辨证论治或实际操作的符合率;结业论文考核要求提交5000字的结业论文和300字的论文摘要,内容既要体现指导老师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学术思想,又要有继承人自己的创新观点,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实践)意义。 (四)继承人结业考核合格,由医院颁发出师证书,并给予指导老师及继承人各1000元奖励;考核合格的继承人,作为优秀人才人选上报县卫生局备案。结业考试不合格者不予结业出师。

中医学毕业论文

中医学毕业论文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成人本科毕业论文 丹参酮IIa磺酸钠微量杂质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专业:中药学 姓名:邵正伟 年级:2013级专升本 函授站:富锦 目录 摘要 (3) 前言 (5) 第一章文献综述 (6) 丹参形态 (6) 丹参的化学成份及其药理作用 (7) 丹参酮IIa磺酸钠的药理作用及研究现状 (8) 第二章原料药中微量成分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13) 实验方法 (13) 实验仪器 (13) 实验试剂 (13) 原料药中微量成分的分离 (13)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15)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丹参酮IIa磺酸钠微量杂质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摘要:丹参酮IIa磺酸钠,是从药材丹参中提取的主要脂溶性有效成分丹参酮IIa经磺化反应后形成的一种水溶性钠盐,由于磺酸基的引入,提高了丹参酮IIa的水溶性,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方面显示出与丹参酮IIa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成为主要的心血管类中药。 目前从丹参中提取丹参酮IIa的方法和药理活性研究较多,但对于丹参酮IIa磺酸钠杂质的研究很少,原料中的微量杂质成分的研究还是空白。在对丹参酮IIa磺酸钠的药理作用,在药物代谢动力学和相关文献报导的制备工艺等进行综合考察的基础上本课题采用色谱及波谱方法对丹参酮IIa磺酸钠进行微量杂质的分离及结构鉴定。同时,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原料药丹参酮ⅡA磺酸钠微量成份含量的方法,可用来对原料药和制剂进行质量控制。 关键词:羟基丹参酮IIa磺酸钠;丹参酮IIa磺酸钠;丹参酮IIa;分离;结构鉴定Separation of Microimpurity and Identification of Sodium Tanshinone IIa Sulfonate Abstract: Salvia miltiorrhiz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adition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that possess the function of both promoting blood flow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with anti-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e consumed quantity only in the aspect of injection has been exceeded 2 billion dosages every year. However, because the undetermined active ingredients and relaxed index of quality control induced the instable effects of clinic traterment, and, moreover, usually adverse functions, which lead salvia miltiorrhiza unable to accommodate require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melting world. Sulfotanshinone sodium is asodium chloride of water-solubility after sulfonating tanshinone IIa of liposolubility active ingredien tabstraeted in salvia is an effective medicine of angiocardiopathy to trea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ginacordis,and myocardial amount of clincal utilization continuous. increasing with the high proportion of patients of angiocardiopathy induces raw material resource of salvia miltiorrhiza insufficient in China. So it becomes an extensive focus point 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