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术的临床风险防控指南(2017)

角膜塑形术的临床风险防控指南(2017)
角膜塑形术的临床风险防控指南(2017)

角膜塑形术的临床风险防控指南(2017)

2017-10-12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临床指南

Clinical Guideline

文章来源: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 角膜塑形术的临床风险防控指南(2017)[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7,19(8):449-453.

全文

角膜塑形术是应用角膜塑形镜进行屈光矫正的过程和方法,能够暂时性降低角膜中央区屈光力,减小近视屈光度数,从而提高裸眼视力的屈光矫正方法,部分临床研究也证明了其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进展[1-9]。尽管大量的临床观察和文献报道均证明了角膜塑形术总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0-16],但是,以过夜配戴镜片为主要矫正方式及其镜片的逆几何设计使角膜塑形镜引起并发症的概率比配戴其他接触镜要高[17-21]。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指南,针对角膜塑形术中的主要不安全因素,提出有效防控措施,将风险降至最低。

1 角膜塑形术风险防控基础

1.1 人员资质

验配团队必须由有资质的医师、技师和相关辅助人员等构成。建议逐步实现由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过角膜塑形镜验配规范培训并具有一定眼科疾病处理经验的高年资住院医师及以上资质的医师来负责角膜塑形镜的验配。专业技术人员或辅助人员均应接受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

1.2 机构资质和设施要求[22]

(1)验配机构必须是合法医疗机构,具备验配角膜塑形镜的法定(规定)资质。(2)验配场所基本要求:候诊室、检查室、验光室和配戴室等,并具有良好的卫生环境。

(3)验配机构必须具备:角膜地形图仪(8 mm以上直径测量范围)、电脑验光仪(以可兼测角膜曲率为首选)、综合验光仪、验光试片箱、视力表、(非接触式)眼压计、裂隙灯显微镜、荧光素钠试纸、眼底镜等。有条件的机构,建议配备角膜内皮镜、可测量眼轴的光学生物测量仪、焦度计、镜片基弧测定仪、镜片投影仪等。

1.3 验配管理制度

(1)验配机构必须确定经营机构所销售的角膜塑形镜具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以保证产品和标识具有唯一的可追溯性,保存和管理原始订单。

(2)验配机构严禁销售和使用无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角膜塑形镜和护理产品。(3)验配机构须建立规范验配流程,并通过管理程序,确保验配的规范执行。(4)验配机构须建立所有配戴者档案及其管理制度。

(5)验配机构应建立规范的镜片护理和镜片更换制度。

(6)验配机构应建立不良反应申报制度,如发现产品使用中出现质量事故,须及时向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如因使用角膜塑形镜出现不良反应,须及时向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委托的不良反应监测部门报告。

2 角膜塑形术的科学认知

2.1 为配戴者提供矫治近视的科学信息

(1)角膜塑形术是利用逆几何设计的角膜塑形镜改变角膜弧度,从而暂时性降低近视度数,提高裸眼视力的屈光矫治方法,但这种方法降低近视度数的效果有限,一般用于近视度数-6.00 D以下的人群。矫治效果也与配戴者自身角膜生物力学特性、近视程度、角膜形态及患者依从性等诸多因素有关。

(2)角膜塑形术所实现的近视矫治效果是可逆的,一旦停戴,近视会恢复到原有水平,因此角膜塑形术并不能真正治愈近视。

(3)不是所有的近视患者都适合配戴角膜塑形镜,配戴之前需要验配医师经过一系列检查并进行全面的评估。

(4)配戴者在角膜塑形镜配戴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自身眼部情况,并定期复查评估戴镜疗效和眼部健康状况。一旦出现眼部不适症状应及时咨询或就诊。2.2 矫治过程是动态变化的过程,须复查监控

(1)角膜塑形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在初戴的1周内角膜形态变化较大,到1个月左右趋于稳定,因此前期复查比较频繁。长时间配戴过程中也可能因为眼表条件的变化或者镜片护理问题等影响塑形效果和眼部健康,必须遵医嘱定期复查。

(2)角膜塑形镜在配戴和护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磨损、变形等,需定期复查评估镜片情况并应每年定期更换。

2.3 缓解青少年近视进展作用的研究信息

(1)部分临床研究证明角膜塑形术除了能暂时降低部分近视度数外,还具有控制近视进展的效果。2005 年一项关于青少年的持续达2 年的随访研究首次报道了其近视控制的有效性[2],之后许多研究也相继验证了这一效果,但是最终的结论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得出。

(2)根据目前临床研究报道的综合信息,与框架眼镜相比,角膜塑形术的近视控制效果,即近视进展减缓程度为32%~63%。

3 角膜塑形术风险防控重点

3.1 配戴者筛选

(1)对角膜塑形镜的潜在风险不了解或不重视,无法保证随访时间者不宜配戴角膜塑形镜。

(2)糖尿病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性疾病患者、严重过敏患者和精神病患者不适合配戴角膜塑形镜。

(3)眼部活动性炎症、严重干眼或角膜病变以及其他器质性眼病如青光眼、眼底病等以及独眼患者均不适合配戴角膜塑形镜。

(4)个人卫生不良者及不能按时复查者不适合配戴角膜塑形镜。

(5)妊娠、哺乳者或因职业特殊,无法保持手部或脸部清洁者不适合配戴角膜塑形镜。

(6)不建议为8岁以下儿童验配角膜塑形镜。

(7)角膜形态过于陡峭或者不规则明显者,眼压过高(>21 mmHg)或过低(<10 mmHg)者均应谨慎验配。

3.2 验配流程

(1)验配者必须根据检查结果确认被检查者是否适合配戴角膜塑形镜。

(2)配戴者(年满18 周岁)或其监护人(18 周岁以下配戴者)应签署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书的告知内容必须包括矫治原理、潜在风险、镜片更换频率、护理及随访要求等。

(3)验配者必须根据近视程度、角膜直径和角膜地形图等参数选择试戴片,根据产品验配指南、荧光适配评估结合地形图改变确定订片参数。如为角膜地形图引导的软件验配,定制镜片需要经荧光配适评估合适后再发放。

(4)验配者在配戴者取镜时必须确认镜片参数及配适情况。

3.3 随访和镜片护理

(1)必须对配戴者的镜片摘戴操作、镜片护理程序进行规范指导,告知使用专用护理液进行镜片护理,明确告知不能使用自来水、矿泉水冲洗镜片,可以使用一次性无菌包装的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2)必须告知配戴者应至少在戴镜后1 d、1周、1个月、以及此后每3个月进行复查,复查内容须包括视力、近视度数变化情况、镜片配适状态、眼健康状况、角膜地形图、眼压,建议每半年监测角膜内皮情况及眼轴变化。

(3)必须告知配戴者每1~2 周进行一次镜片去蛋白护理,每周一次煮沸消毒镜盒,至少每3个月更换一次镜盒(和吸棒),每年更换一次镜片。

(4)必须告知配戴者戴镜不适及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告知配戴者出现眼痛、眼红或明显分泌物增多时应立刻就诊。

(5)给配戴者提供必要的联系电话。

4 角膜塑形术问题处理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引起的眼部器质性或功能性问题主要包括角膜染色、角膜压痕、角膜隐窝、角膜铁线环、角膜浸润、角膜感染、重影和眩光等,我们根据其安全隐患程度可分为以下两类:

4.1 高风险问题

4.1.1 II级以上的角膜染色角膜染色是配戴角膜塑形镜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引起角膜染色的常见原因有镜片配适不良、镜片设计降幅过大、镜片污损、干眼、镜片黏附、机械损伤和护理液毒性反应等。根据CCLRU分级,角膜染色可分为五级:

0级:无点状染色,或在细致检查下仅见数个点状染色。I级:有轻微划损,或散在点状染色稍多。II级:点状染色较密分布,伴有轻度不适。III级:有小片的上皮缺损,刺激症状较明显。IV级:有较大片的上皮缺损,刺激症状重。

处理措施:

(1)进行对因处理:调整配适、清洁镜片、补充人工泪液、更换护理产品等。(2)II级及以下不需处理,摘镜后数小时至1 d内可自行修复。II级以上者停戴。有明显不适症状者局部使用上皮生长因子类滴眼液,有伴眼红、眼分泌物增多者局部使用抗生素类滴眼液。加强配戴者护理宣教以及确认是否需更换镜片。(3)对于II级以上,经过常规处理角膜染色无明显改善,应转角膜病专科医师处理。

4.1.2 角膜压痕配戴角膜塑形镜产生角膜压痕的主要原因往往是配适过紧、镜片偏位、镜片表面沉淀物或泪液不足。

处理措施:

(1)适当补充人工泪液或润眼液。

(2)用吸棒摘戴镜片者建议改换成用手摘戴。

(3)清洗镜片。

(4)调整镜片配适和定位。

4.1.3 角膜浸润由于缺氧或局部刺激等引发炎症反应,角膜缘血管扩张、渗出液侵入角膜引起角膜局部肿胀或混浊。可能与镜片污损、配适过紧及配戴者身体状况不佳等有关。

处理措施:

(1)停戴镜片。

(2)上皮完整者使用抗炎滴眼液。

(3)如存在上皮缺损,可局部使用广谱抗生素滴眼液。

(4)清洁镜片,必要时更换。

(5)调整镜片配适。

4.1.4 角膜感染角膜感染是配戴角膜塑形镜比较少见的但却最严重的并发症,往往与配戴者依从性相关,镜片的污损、过期使用、镜片变形、护理不当以及忽略定期复查是主要的诱因[23]。目前报道的配戴角膜塑形镜引起的角膜感染中最主要的病原微生物是绿脓杆菌和棘阿米巴[18,19,24-26],一旦发生感染性角膜溃疡,或进展迅猛,或迁延难愈,很可能会在治愈后遗留角膜瘢痕,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害。因此一旦高度怀疑或诊断为角膜感染,

建议在角膜病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规范诊疗,病情严重者应转诊至角膜病专科。处理措施:

(1)停戴镜片。

(2)对于仅有角膜浸润,无明显溃疡灶者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

(3)对于疼痛明显的角膜溃疡伴大量脓性分泌物的患者行角膜溃疡灶刮片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后再行用药,首选左氧氟沙星和妥布霉素联合用药。(4)对于感染严重者,及时转诊给经验丰富的角膜病专科医师进行规范治疗,并提供详细病史和诊疗信息以及涂片和培养结果。

(5)将该不良事件及时上报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负责人,并由其及时向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委托的不良反应监测部门报告。

4.2 相对低风险问题

4.2.1 角膜隐窝配戴角膜塑形镜后产生角膜隐窝往往是由于镜片直径过大或配适过陡,戴镜时镜片与角膜之间的空隙有气体进入所致,可能会影响日间视力。处理措施:

(1)指导配戴者采用规范方法戴镜,戴镜前在镜片上滴润眼液并低头戴镜以防止气泡进入。

(2)如仍无改善则缩小镜片直径或放松配适。

4.2.2 角膜铁线(色素环)角膜铁线是在角膜中心6~7 mm直径区浅基质层出现的环形或半环形棕色沉淀,是泪液中含铁血黄素沉积在镜片反转弧区的上皮细胞基底层所致。其出现往往与镜片设计降幅过高、配适过紧、泪液循环差、镜片使用时间过长及镜片加工不良有关[10,27,28]。

处理措施:

(1)通常更换新镜片或停戴一段时间后角膜铁线会消失。

(2)尽量避免设计过高降幅镜片。

(3)及时调整过紧配适。

(4)建议配戴者及时更换镜片。

4.2.3 重影或眩光如果配戴者在配戴角膜塑形镜1 个月(塑形效果基本稳定)后仍抱怨有明显的视物重影和眩光,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主要原因是镜片

偏位,睡姿不良引起的角膜散光增大等,眩光的主诉会更多见于一些近视度数较高或瞳孔较大的配戴者。

处理措施:

(1)通过调整配适或更换镜片设计以改善中心定位来消除重影和眩光。(2)调整不良的睡眠习惯。

(3)对于镜片中心定位尚可的高度近视配戴者,可通过增加镜片光学区来改善眩光。

(4)如症状始终无法消除,影响日常生活和驾驶安全者,建议停戴。

角膜塑形术是一项非常特殊的眼屈光矫治的临床方法,而且接受验配矫治者以青少年居多,其风险防控尤为重要。角膜塑形术风险防控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涉及多方合作及相互监督,包括配戴者的科学认知和医嘱依从性、合格产品流通及保障服务、验配机构和人员的规范执行等。针对角膜塑形镜验配这一医疗行为,验配机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并发症预防和应急处理保障机制,才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戴镜安全隐患,保障角膜塑形术实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共识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推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吕帆教授牵头组织撰写。以下为参与形成共识意见的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汉语拼音顺序排列):略

DOI:10.3760/cma.j.issn.1674-845X.2017.08.001

通信作者:吕帆,Email:lufan@https://www.360docs.net/doc/f216198516.html,

[精选]临床药师培训指南(试行)4资料

临床药师培训指南(试行)4 肿瘤专科临床药师培训指南(试行) 肿瘤学是研究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与防治措施的学科,它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主要阐述肿瘤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与发病学、病理学与生物学特征、癌前病变、实验室与动物实验研究、癌转移与复发的机理、肿瘤增殖动力学与时间学、肿瘤免疫学与遗传学;抗癌药物筛选与临床前药理研究、早期诊断与临床综合诊断、新诊断技术与治疗方法的开拓及应用、防治机构的建立、普查与预防措施等;二是临床肿瘤学部分,主要阐述各类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学及临床病期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学及疗效评价、预防措施等。 临床药师学习与实践主要侧重于临床肿瘤的内科治疗,即以肿瘤发生机理与诊断等为基础,以较为常见的肿瘤病种为线索,以各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为目的,通过临床实践,真正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树立团队合作共同承担为病人服务的理念。 一、培训目标 1、学习和巩固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强化本专业的药物知识,构建开展临床肿瘤药物治疗的背景知识结构,逐步形成临床思维模式。 2、通过1 年时间的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技能的培训,掌握临床肿瘤学科的基本知识,熟悉肿瘤学临床医疗过程。要求能准确询问病史,正确书写医疗文书,掌握临床常见肿瘤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3、掌握常用抗肿瘤药物的单独治疗和组合治疗方案的药理、药效、药动、毒理、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物理、化学和药效的)、剂型、药物评价。 二、培训方法 (一)培训时间:全脱产培训一年。全年实际工作(学习)日不得少于49 周,1960 小时,其中临床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765 小时,业务知识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95 小时。 (二)培训老师:一名主管以上药师和一名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肿瘤科临床医师组成培训小组,每个培训小组带1-2 名受训者参与临床用药实践。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 通过一年的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受训学员应达到“四个基本,四项技能”即符合肿瘤学培训各项基本要求、达到承担临床任务和自我提高的基本素质、建立独立或协作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临床操作和沟通的基本技能;四项技能是临床知识与医疗文件技能、临床药物知识与用药实践技能、交流沟通技能以及专业学习与科研技能。具体要求如下:(一)综合素质培训

(完整版)关于角膜塑形镜验配的探讨

此文发表于《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2年第4期刊上 作者:徐景新笔者在贵杂志2012年第1期刊,看到中国青少年近视预防教育公益活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钟荣世先生的“防治青少年近视是我们的社会责任”一文中后,为拓展“角膜塑形镜”验配市场,特将此文提供给同行以供参考。 关于角膜塑形镜验配的探讨 1、角膜塑形镜的发展 角膜塑形镜被人们称为OK镜,上世纪90年代末的OK镜其加工工艺不成熟,材料的透气性差,塑形效果不理想。直到2002年美国FDA才批准夜戴型角膜塑形镜临床应用。 后来,由于验配人员缺乏专业培训,验配售后服务不到位,市场运作及患者佩戴操作不规范(当时的感染源是自来水,患者使用自来水冲洗角膜塑形镜,自来水中的阿米巴菌导致角膜感染)等诸多因素造成消费者对角膜塑形镜的误解。 现在角膜塑形镜工艺成熟,材料透气性高,安全性、有效性和舒适度得到相应改善。经多年临床验证安全有效,无一例出现问题,并得到佩戴者一致好评。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美国FDA均为合格的角膜塑形眼镜颁发有产品“许可证”。 经过笔者多年的临床观察,角膜塑形镜是预防近视发展的有效产品,适合佩戴的人群在医师或视光师指导下,正确操作可放心佩戴。 2、角膜塑形镜的设计原理和配戴条件

2.1 定义 角膜塑形镜(PCM)——采用高透气材料加工制作的硬性角膜接触眼镜,可以在晚间佩戴8~10小时,将角膜中央前曲面适当压平塑形,白天在不戴任何眼镜的情况下视力达到正常,但必须在专业医师或视光师指导下进行验配。 角膜塑形镜的效果是暂时性的,一旦停戴,大部分患者的角膜将在7~10天内恢复到原有的状态,所有患者在停戴30天后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因此,角膜塑形镜要长期佩戴才能维持塑形效果。 2.2 角膜塑形镜设计原理 镜片一般具有4个弧度,如图由中心到边缘名称如下图。 R2适应弧区0.6~0.8mm R3稳定弧区0.6~1.0mm R4周边弧区0.4mm 光学区又称光区;适应弧又称第二弧区或陡弧区;稳定区又称平行区。 2.3 配戴条件 a. 眼部:无眼病,如角膜炎、结膜炎、青光眼、干眼症、严重沙眼等;无角膜外伤,未做过角膜屈光手术等。 b. 眼压:眼压应在正常值范围内。(12mmHg<眼压<21mmHg)。 c. 角膜中心厚度:大于0.4mm。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年,武汉)

?共识与指南?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013年,武汉)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 2003年南昌全国便秘专题研讨会制定了我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对规范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慢性便秘(chronic constipation)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基于巳发表的罗马Ⅲ标准,2007年该指南在扬州被第1次步提高,有必要对该指南作相应的修订。 便秘(constipation)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及需手法辅助排便。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随着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心理因素影响,慢性便秘患病率有上升趋势。不同研究之间患病率有差异,除与地域有关外,抽样方法及应用的诊断标准不统一亦有影响。对社区人群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4%-6%,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可高达22%。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 1.22-1:4.56。国内目前有关慢性便秘发病率的报道尚少。 慢性便秘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市,与工作压力、精神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及不良生活事件等)有关。女性、低BMI、文化程度低、生活在人口密集区者更易发生便秘。低纤维素食物、液体摄入减少可增加慢性便秘发生的可能性,滥用泻药可加重便秘。 便秘与肛门直肠疾病(如痔、肛裂及直肠脱垂等)关系密切。慢性便秘在结直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中,过度用力排便甚至可导致死亡。便秘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部分患者滥用泻药或反复就医,增加了医疗费用。 一、病因及病理生理 慢性便秘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不少药物也可引起便秘(表1)。在慢性便秘的病因中,大部分为功能性疾病,包括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al defecation disorder)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constipation, IBS-C)。 表1慢性便秘常见病因与相关因素_______________ 病因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因素 ______________ 功能性疾病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器质性疾病肠道疾病(结肠肿瘤、憩室、肠腔狭窄或梗阻、巨结肠、结直肠术后、肠扭转、直肠膨出、直肠 脱垂、涛、肛裂、肛周脓肿和瘘管、肛提肌综合征、痉挛性肛门直肠痛);内分泌 和代谢性疾病(严重脱水、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发内分 泌腺瘤、重金属中毒、髙钙血症、髙或低镁血症、低钾血症、口卜啉病、慢性肾病、 尿毒症);神经系统疾病(自主神经病变、脑血管疾病、认知障碍或痴呆、多发性

卫生部心血管内科专业临床药师培训指南

卫生部临床药师专业培训指南 -- 心血管内科专业 心血管专科是以研究各种心脏和血管疾病为内容的一门临床三级学科。近年来心血管病发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药物品种繁多,发展迅速,联合用药普遍,这对临床药师直接参与心血管专科临床用药实践、提升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特制定本标准,以指导培训。临床药师心血管专科培训时间为期 1 年。 一、培训目标学员按计划完成培训任务并接受考核,应掌握心血管内科临床药师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基本能力,掌握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技能。 (一)了解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二)学会阅读心血管内科医疗文书(如:病历、相关检验、检查报告等)。 (三)熟悉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药物治疗方案的分析与评价,学会制定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临床药物治疗监护计划,并进行临床药物监护工作。 (四)熟悉心血管内科常用药品的药物治疗学,能够发现与解决常见的临床用药问题。 (五)学会教学药历的书写,具有一定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六)具有与患者、医师及护士交流沟通的能力,能够为患者提供适宜的用药指导。 (七)具备今后可持续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 (一)培训时间:全脱产培训一年。全年实际工作(学习)日不得少于 49 周, 1960 小时,其中临床实践时间不得少于 1765 小时,理论学习时间不得少于 195 小时。 (二)培训老师:一名主管以上药师和一名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心血管内科临床医师组成培训小组,每个培训小组带 1-2 名受训者参与临床用药实践。 三、培训内容与要求 一)综合素质培训 1.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规

临床药师抗凝治疗专业培训大纲-中华中医药学会

七、临床药师抗凝治疗专业培训大纲 临床药师培训分为通科培训与专科培训二个阶段进行。临床药师专科培训为第二阶段,主要是为已经完成通科培训的临床药师提供不同专科领域药学服务技能的培训。 临床上多种疾病的治疗涉及抗凝抗栓药物的使用。作为一类特殊药品,合理应用抗凝药物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外已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抗凝治疗管理工作,临床药师亦积极参与其中,在抗凝的治疗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提高抗凝治疗专业临床药师培训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指南,以指导培训和考核该专业临床药师。抗凝治疗专业培训时间为期6个月。 一、培训对象 1、取得高等医药院校临床药学专业或药学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以上学历; 2、完成临床药师通科培训并经考核合格。 二、培训目标 学员按计划完成培训任务并接受考核,应掌握抗凝治疗专业临床药师技能,具有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基本能力,掌握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技能。 1、了解血栓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2、能够阅读和分析血栓疾病相关的特殊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文件、报告; 3、熟悉抗凝治疗专业常用药品的相关知识,能够对抗凝治疗专业常见疾病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分析与评价,具有开展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工作的能力; 4、学会制定抗凝治疗专业常见疾病临床药物治疗监护计划,并能够独立开展临床药学监护工作; 5、能够参与抗凝治疗专业常见疾病住院患者会诊,具有为危重患者抢救及接受复杂药物治疗的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的能力; 6、为长期抗凝治疗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具备支持抗凝门诊工作的能力。

7、掌握药物个体化治疗基因型检测的技术,具备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的能力。 8、具备今后可持续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能力。 三、培训时间 (一)培训应在省级以上卫生计生部门认定的临床药师培训基地进行。 (二)培训时间:培训实际工作(学习)日累计不得少于25周,980学时,其中临床实践时间880学时,理论学习时间100学时。 (三)培训老师:学员培训所有轮转科室均应配备有专职临床药师,分别与所在科室一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临床医师组成带教组,共同完成一组学员(2-3名)的培训带教,全部轮转科室的带教组中至少应有一位已经取得临床药师培训师资资格的临床药师负责学员培训带教,其他带教组协助带教。 (四)轮转科室 科室时间(周) 骨科或心血管外科(任选一个) 心血管内科或神经内科(任选一个)12 13 总计25 四、培训内容及要求 (一)血栓疾病基础知识 1、了解循环系统等的解剖生理特点 2、了解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病因、解剖、病理生理过程 3、熟悉各临床专科常见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诊疗过程(二)抗凝治疗专业临床技能培训 1、熟悉下列常见症状在各种血栓栓塞疾病诊疗中的意义(1)呼吸困难 (2)胸痛或胸部不适 (3)心悸 (4)紫绀 (5)晕厥

验配角膜塑形镜管理(借鉴内容)

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验配角膜塑形镜管理的通知 卫医发〔2001〕258号 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是一种通过与眼球直接接触,改变角膜形态来矫治屈光不正的医疗器械。近一段时间以来,患者在使用角膜塑形镜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因此造成了严重后果。为保证医疗安全,维护患者权益,现就医疗机构验配角膜塑形镜的执业管理提出以下要求: 一、验配角膜塑形镜的基本条件 (一)医疗机构 1、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2、二级(含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 3、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的诊疗科目中有眼科; 4、有接待室、检查室、验光室和配戴室等,并有良好的卫生条件。 (二)人员 1、医师 (1)具有执业医师资格; (2)具有中级以上眼科医师职称; (3)参加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专业学术团体组织的相关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者。

2、技师 (1)具有中级以上技师职称; (2)参加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或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专业学术团体组织的相关知识培训并经考核合格者。 符合验配基本条件技师必须在眼科医生的配合下完成验配OK镜的工作。 (三)设备 具备角膜曲率计、角膜地形图仪(8mm以上直径测量范围)、非接触眼压计、角膜厚度测定仪、电脑验光仪、综合验光仪、验光试片箱、裂隙灯显微镜、远/近视力表、检眼镜、眼底镜、荧光素钠试纸、焦度计、镜片投影仪(不低于7.5倍)、镜片弧度测定仪等。 二、操作规范 (一)验配前,验配人员必须真实、客观地向患者告知角膜塑形镜的各项性能、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验配程序等,并取得就医者的签字同意。 (二)根据检查数据确定是否适合配戴角膜塑形镜,除眼科裂隙灯常规检查外,应包括:角膜形态、角膜厚度、眼轴、眼压、眼位、远/近视力、屈光度、泪液测试、角膜直径、瞳孔直径、眼底检查。 (三)首次配戴镜片和定配前应进行试戴,观察、评估

甲状腺结节诊治指南

甲状腺结节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s)是外科医师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曾估计成人中约4%可发生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结节有良性与恶性之分。良性中主要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甲状腺腺瘤(thyroid adenomas)等;恶性的甲状腺结节则以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为主,另外还包括甲状腺淋巴瘤、转移瘤等。恶性病变虽然不常见,但是术前难以鉴别,最重要的是如何避免漏诊癌肿。据尸体解剖材料报道,在甲状腺中,组织学上的微小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可高达17%。在临床上,甲状腺癌的发病数每年每百万人中有39例(3.9/10万人口)。在临床上,甲状腺癌的发病数每年每百万人中有39例(3.9/10万人口)。(thyroid nodules)是外科医师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曾估计成人中约4%可发生甲状腺结节。 病因 1、碘的摄入 (1)缺碘是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主要原因之一。流行地区的土壤、水和食物中的碘含量和甲状腺肿的发病率成反比。 (2)过量摄入碘,影响酪氨酸碘化,碘的有机化过程受阻,造成甲状腺代偿性肿大。 2、致甲状腺肿物质: (1)萝卜、黄豆、白菜等食物中有某些可以阻止甲状腺激素合成的物质,引起甲状腺肿大。 (2)土壤、饮水中钙、镁、锌等矿物质含量,对甲状腺肿的发生也有关系。 (3)药物如硫氰化钾、过氯酸钾、对氨基水杨酸、硫脲嘧啶类、磺胺类、保泰松、秋水仙素等,可妨碍甲状腺素合成和释放,从而引起甲状腺肿。 3、家族遗传:家族性甲状腺肿的致病原因在于遗传性酶的缺陷,造成激素合成障碍。 4、基因突变:此类异常包括甲状腺球蛋白基因外显子10的点突变。 临床表现 (1) . 结节性甲状腺肿以中年女性多见。在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相对不足的

呼吸内科临床药师培训指南

呼吸内科临床药师培训 指南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临床药师培训指南(试行)1 呼吸内科临床药师培训指南(试行) 呼吸内科是以研究、诊断、治疗及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呼吸道、肺、胸壁及其他相关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一门临床三级学科。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 由于环境、人口老龄化等因素,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疑难、危重症也日渐增多。为切实提高我国呼吸专科临床药师药物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充分保障患者的根本利益,特制定本标准,以指导培训。呼吸专科临床药师培养的时间为期1年。 一、培养目标 通过一年培训,受培训药师在完成培训计划以后,能够了解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药物治疗;对呼吸内科相关实验室检验(如血液学、化学、免疫学、病原学、血气分析)和器械检查(如肺功能、心电图、胸部X 光片、胸部CT)的报告具有初步阅读和分析能力;具有呼吸内科常见疾病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和评价的能力,能够预防、发现、解决潜在或实际存在用药问题,并能陈述理由和记录;熟练掌握呼吸内科常用药品,具有药物选择、临床应用、判断药物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能力;具有与患者、医师及护师交流沟通的能力;具备在今后可持续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能力。 二、培养方法 (一)培训时间:全脱产培训一年。全年实际工作(学习)日不得少于49周,1960小时,其中临床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765小时,业务知识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95小时。 (二)培训老师:一名主管以上临床药师和一名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临床 医师组成培训小组,每个培训小组带1-2名受训者参与临床用药实践。 三、培养内容及要求 (一)综合素质培训 1、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文件的相关内容。 2、通过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受训者应具有职业责任感、法律意识,能自觉规范自身职业行为的精神,尊重患者,维护其合理用药权益。 (二)临床知识与技能培训 1、了解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临床药师通科培训大纲》最新

一、临床药师通科培训大纲 临床药师培训分为通科培训与专培训二个阶段进行。临床药师通科培训主要是为医疗机构药剂师提供药学服务基本技能的培训。为此,特制定本培训大纲,以指导参加培训的药剂师进行临床药师通科培训。临床药师通科培训采用集中培训方式,培训时间为6个月。 一、培训对象 具有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大专毕业以上学历,取得药师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并在医疗机构连续参加临床药物治疗工作满二年的医疗机构药师。 二、临床药师通科培训的目标 药师在完成通科培训后,应在审核处方、用药医嘱以及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和慢病药物治疗管理方面具备基本药学服务能力: 1、掌握常用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专业知识与技能,熟悉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方法与指标控制; 2、了解指定学习病种的临床基本诊疗过程与初步知识; 3、具有独立完成处方及医嘱用药审核的能力; 4、掌握指定学习病种常用药品的相关知识,并能应用于临床药物治疗; 5、掌握对特殊生理、病理人群开展基本药学服务的技能; 6、具有与医疗团队沟通技能,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能力,能够参与常见慢性病药物治疗管理。 三、培训方法 (一)培训应在省级以上卫生计生部门认定的临床药师培训基地进行。 (二)培训周期为六个月,培训实际工作(学习)日累计不得少于25周,总学时980学时,其中临床实践时间880学时,理论学习时间100学时。 (三)培训老师:学员培训所有轮转科室均应配备有专职临床药师,分别与所在科室一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临床医师组成带教组,共同完成一组学员(2-3名)的培训带教,各轮转科室的带教组中至少应有一位已经取得临床药师培训师资资格的临床药师负责学员培训带教。

尖峰眼科 角膜塑形镜验配常规及常见问题处理 part1 陈志

尖峰眼科角膜塑形镜验配常规及常见问题处理part1 陈 志 周行涛:一直心里赞陈志博士,扎实的视光学理论,勤勤恳恳,敏而好学,到每个病房轮转都特别受到同仁称赞!四年前他去云南希望小学做志愿者时辛勤无私的付出打动我,去伯克利大学期间他克服很多困难....我为他每一个进步而欢喜!他今天讲授微课,为他加油! 我是陈志,非常荣幸到尖峰群里讲课,和大家分享我对角膜塑形镜的理解和一些非常实用的知识。 陈志:真心感谢周老师的支持和鼓励!现代角膜塑形镜有几个重要特点:高透氧材料保证夜戴安全,反几何设计加快塑形速度并使效果稳定持续,角膜地形图仪及其软件的支持使结果更可控。角膜塑形镜呈中央平、中周部陡的形态,和中央陡、周边平的正常角膜几何形态相反,因此称为反几何设计。临床使用的角膜塑形镜设计大同小异,大多分为四个弧区(zone),从中间到周边分别为基弧、反转弧、定位弧和周边弧区。其中基弧和反转弧区负责角膜塑形,定位弧区负责镜片定位,周边弧区负责泪液交换。 很多镜片弧段多于4个,比如有2个定位弧,所以说分成4个区更加合适

角膜塑形镜是通过什么原理完成角膜塑形的?目前的理解是,通过泪液的流体动力学。人在一夜睡眠中发生数千次瞬目,每次瞬目时眼睑会对镜片施加压力,这个压力由镜片基弧区传递到中央角膜,对角膜形成一个正压力;同时“隆起” 的反转弧区对角膜中周部形成一个负压力,类似虹吸的作用。镜下的泪液顺着基弧区和反转弧区之间的压力差流动,产生流体剪切力(shear force),类似两辆火车擦肩而过时产生的 相互吸引力,角膜和镜片因为这个作用力越吸越紧,最终完成对角膜的塑形。 这样的反几何设计使得塑形的速度非常快,通常在第一个晚上完成70%的目标降幅,第7-10天达到稳定。所以在配戴 镜片后的第一天和第一周复查时得到的信息量是最大的,这两个随访时间点不要错过。 我们要感谢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Helen Swarbrick教授在这方面的研究,她也是我的好朋友 长话短说,我们快速进入角膜塑形镜的验配常规。角膜塑形镜配戴的禁忌症和其他角膜接触镜相似,有很多,比如眼前节各种活动性的炎症,未经治疗的春季卡他性结膜炎,还有重症干眼、睑板腺功能障碍等等,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我们

05消化内科临床药师培训指南(试行)

临床药师培训指南(试行)5 消化内科临床药师培训指南(试行) 消化内科是研究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临床三级学科。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治疗用药品使用广泛,联合用药普遍,对消化内科临床药师直接参与临床用药实践、提升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的能力培养具有极大的需求,为此,特制定本标准,以指导培训。消化内科临床药师培集中培训时间为期1年。 一、培养目标 通过全面、系统、严格的培养,使受培训药师在完成培训计划以后,能系统掌握治疗消化内科疾病常用药品的药理学知识;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熟悉消化内科为重点的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治原则、掌握消化内科临床药师重点工作的环节和方式;具有参与消化内科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讨论与评价的能力,能够根据患者疾病情况进行药物的鉴别选择使用;具有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解决、防止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的能力;具有与患者、医师及护理人员交流沟通的能力;具备在今后可持续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能力。 二、培养方法 (一)培训时间:全脱产培训一年。全年实际工作(学习)日不得少于49周,1960小时,其中临床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765小时,业务知识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95小时。 (二)培训老师:一名主管以上药师和一名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心血管内科临床医师组成培训小组,每个培训小组带1-2名受训者参与临床用药实践。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 (一)综合素质培训 1、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文件的相关内容。 2、通过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受训者应具有职业责任感、法律意识,能自觉规范自身职业行为的精神,尊重患者,维护其合理用药权益。 (二)临床知识与技能培训 1、了解消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生化特点(消化生理、内分泌、免疫) 2、了解消化内科学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理论,了解国内外新进展,并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3、了解下列诊疗方法和技术在消化内科疾病的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要点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要点 便秘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部分患者反复就医或滥用泻药,增加了医疗费用。 根据证据级别高低和专家投票结果,本共识将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推荐”“推荐”和“建议”3个等级。 一、定义和流行病学 1.便秘是一种(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 (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2.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10.0%。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3. 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有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精神心理因素等。推荐等级:推荐。 4.慢性便秘患者生命质量下降,造成明显的经济和社会负担。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二、病因与病理生理 5.慢性便秘的病因包括功能性、器质性和药物性。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6. 根据病理生理改变,功能性疾病所致的便秘可分为正常传输型便秘(NTC)、慢传输型便秘(STC)、排便障碍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推荐等级:推荐。 7.STC的原因多为结肠推进力不足,与肠神经损伤、Cajal 细胞减少等有关。推荐等级:推荐。 8.排便障碍型便秘多为盆底肌协调障碍、排便推进力不足所致。推荐等级:推荐。 9.NTC多为直肠顺应性和直肠敏感性异常所致。推荐等级:推荐。 三、诊断评估与鉴别诊断 10.慢性便秘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可借鉴功能性便秘罗马Ⅳ标准,排便次数采用自发排便次数进行计数。推荐等级:推荐。 11. 肛门直肠指诊有助于排除肛门直肠器质性疾病,了解肛门括约肌功能。推荐等级:推荐。 12.对有警报征象的慢性便秘患者,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对年龄≥40岁的初诊患者。建议行结肠镜检查。推荐等级:推荐。 13.结肠传输时间测定有助于STC的诊断。推荐等级:推荐。 14.球囊逼出试验可作为排便障碍型便秘的初筛检查。推荐等级:推荐。 15.肛门直肠压力测定能评估肛门直肠的动力和感觉功能,适用于以排便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患者。推荐等级:推荐。

卫生部临床药师专业培训指南(一)抗感染药物专业

卫生部临床药师专业培训指南 (一)抗感染药物专 业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 临床各科。作为一类特殊药品,抗菌药物的正确合理应用将是提高疗 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促 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成为临床药师的最重要工作。为此,特制定本指 南,以指导临床药师抗菌专业培训。培训时间为期 1年。 、培训目标 经过一年的临床培训及完成培训计划以后,应掌握抗菌药物基本 知识及临床应用技能,具有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基本能力。 (一)了解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二)学会阅读相关专科医疗文书(如病例、相关检查、检查报告等)。 (三)熟悉常见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方案的分析与评价,学会制定常见抗感染药物治疗监护计划,并进行临床药物监护工作。 (四)熟悉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学,能够发现与解决常见 的临床用药问题。 (五)学会教学药历的书写,具有一定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六)具有与医师、护师交流沟通能力,能够为患者提供适宜的用药指导。 (七)具备今后可持续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能力。 (八)掌握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药学、药理学、临床应用、安全性等知识。 (九)熟悉常见感染病原菌特征,了解细菌耐药情况与常见耐药 菌感染治疗策略。 二、培训方法 培训时间:全脱产培训一年。全年实际工作(学习)日不得少于 49周, 196小时,其中临床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76小时,业务知识学 习时间不得少于195卜时。 培训老师:一名主管以上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和一名主治医师以上专业 技术职称临床医师组成培训小组,每个培训小组带1-2名受训者 参与临床用药实践。 临床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 科室时间(月)临床微生物科 1呼吸内科或感染性疾病科6 外科2 ICU 2

角膜塑形镜管理办法

角膜塑形镜经营验配监督管理规定 一、概述:角膜塑形镜是直接接触人体角膜的产品,经营、验配需要实施特殊管理。经营、验配机构所经营、使用的角膜塑形镜和护理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在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情况下,须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批准。 二、验配条件: (一)验配人员应是中级职称以上的眼科医师或视光师;在从事验配业务前,应按产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要求获得相应的授权。 (二)验配场地总面积不得少于45平方米,设置有接待室、检查室、验光室和配戴室等,并有良好的环境及卫生条件。 (三)应配备相应验配设备,至少应包括:角膜曲率计、角膜地形图仪(8mm以上直径测量范围)、非接触眼压计、角膜厚度测定仪、电脑验光仪、综合验光仪、验光试片箱、裂隙灯显微镜、远\近视力表、检眼镜、眼底镜、荧光素钠试纸、焦度计、镜片投影仪(不低于7.5倍)、镜片弧度测定仪等。 (四)验配机构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三、验配管理规范。 (一)使配戴者充分了解角膜塑形镜的相关知识,包括:作用原理、临床使用现状结果、镜片矫治效果、维持期镜片的使用、配戴风险、禁忌症和注意事项、可选择的其他矫正近视的方法等。 (二)所有配戴者都应进行眼科和角膜塑形镜相关的必要检查,除眼科裂隙灯常规检查外,应包括:角膜形态、角膜厚度、眼轴、眼压、眼位、远\近视力、屈光度、泪液测试、角膜直径、瞳孔直径、眼底检查,并根据检查数据确定是否适合配戴角膜塑形镜。 (三)首次配戴镜片和定配前应进行试戴,观察、评估配适状态的配戴评估。 (四)根据检查数据和试戴评估结果设计定片参数和配戴方案。 (五)必须给配戴者提供配镜后使用指导,内容包括: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个人卫生要求、镜片配戴操作、镜片护理常规、护理产品和镜片盒的使用、出现副作用和紧急情况的处理等,并提供使用说明书。

功能性便秘诊疗指南

第9卷第17期·总第121期 2011年09月·上半月刊 127 温润通便。方药:济川煎加减:肉苁蓉15g ,牛膝15g ,当归9g ,升麻9g ,枳壳15g ,火麻仁15g 。加减:寒凝气滞,腹痛较甚者,加肉桂6g ,木香9g 以温中行气止痛;胃气不和,恶心呕吐者,可加半夏9g ,砂仁(后下)6g 以和胃降逆。 3 其他治法 3.1 单方验方 ①决明子30g ,水煎,分2次服。适用于慢性热结便秘。②番泻叶,口服,1次用3g ,开水泡服。适用于一般实证便秘。③何首乌30~60g ,水煎服,适用于阴血亏虚便秘。 3.2 针灸 主穴:天枢、大肠俞、上巨虚、支沟、照海。热秘者,加合谷、曲池;气秘者,加中脘、太冲;冷秘者,加灸神阙、关元;虚秘者,加脾俞、气海。实证针用泻法,虚证针用补法。冷秘、虚秘可用温针灸、温和灸、隔姜灸或隔附子饼灸。 3.3 穴位贴敷 ①芒硝9g ,皂角1.5g ,各研细末,混合调匀,用纱布包裹敷神阙穴,胶布固定,并不时给药末 滴水少许,使之湿润。清热通便,主治热结便秘。②大田螺3个,冰片少许。取田螺肉捣烂,加入冰片。上药用纱布包裹,压成饼状,敷气海穴,胶布固定。清热通便,主治热结便秘。 3.4 脐疗 葱白适量。用醋炒葱白至极热,布包熨脐部,凉后再炒再熨。温散寒结,温运通便。主治阴寒积滞及阳虚便秘。 4 调摄与预防 预防之法,首要在于消除病因。注意饮食的调理,合理膳食,以清淡为主,多吃粗纤维的食物及香蕉、西瓜等水果,避免过食酒类、辛辣厚味及寒凉生冷。应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过度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如出现便秘,不可滥用泻药,避免使用不当反使症状加重。热病之后,由于进食甚少而不大便者,不必急于通便,只需扶养胃气,待饮食渐增,大便自能正常。 (本文主要起草人:王垂杰) (张文娟 杨建宇 李杨 辑) 功能性便秘诊疗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诊疗标准 doi :10.3969/j.issn.1672-2779.2011.17.088 文章编号:1672-2779(2011)-17-0127-02 便秘(constipation )是指与粪便排出障碍有关的一组症状。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constipation ,FC )是指由非器质性原因引起的便秘,又称特发性便秘,可分为排空迟缓型、功能性出口梗阻型和合并或混合型。肛管内外括约肌功能障碍、直肠平滑肌动力障碍/直肠感觉功能损害等因素都会造成排便梗阻,导致功能性便秘。长期抑郁和焦虑亦可导致功能性便秘。中西医学对便秘的认识基本一致。 1 诊断依据 1.1 临床表现 1.1.1 症状 便意少,便次减少:此类便秘可见于排空迟缓型和出口梗阻型便秘。前者是由于通过缓慢,使便次和便意均减少,但间隔一定时间仍能出现便意,粪便常干硬,用力排便有助于排出粪便。而后者常常是感觉域值升高,不易引起便意,因而便次减少,而粪便不一定干硬。 排便艰难费力:以出口梗阻型便秘更为多见。这种类型的便次不一定少,但费时费力。慢通过型便秘由于通过缓慢,粪便内水分过多被吸收,粪便干结,可发生粪便嵌塞。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专题项目 [No:ZYYXH/T82-2008] 排便不畅:常有肛门直肠内阻塞感,虽频有便意,便次不少,但即使费力也无济于事,难有通畅的排便。可伴有肛门直肠刺激症状,如下坠、不适等。 1.1.2 体征 体检时,常可在降结肠和乙状结肠部位触及粪块及痉挛的肠段。 1.2 理化检查 1.2.1 胃肠通过试验(gastrointestinaltransittest ,GIT ) 建议在至少停用有关药物48h 后服用不透X 线标志物20个后,于第48h 拍摄腹部X 线平片1张(正常时多数标志物已经抵达直肠或已经排出),选择48h 摄片的目的是有可能观察到此时的标志物分布,如多数已经集中在乙状结肠和直肠区域之内或尚未到达此区域,则分别提示通过正常或过缓;如在72h 再摄片1张,若多数标志物仍未抵达乙状结肠或直肠或仍留在乙状结肠、直肠,则分别提示通过缓慢或出口梗阻型便秘。胃肠通过试验是一种简易方法,可以推广应用。 1.2.2 肛门直肠测压(anorectalmanometry ,ARM ) 常用灌注式测压(同食管测压法),分别检测肛门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压和用力排便时的松弛压、直肠内注气后有无肛门直肠抑制反射出现,还可以测定直肠的感知功能和直肠壁的顺应性等,有助于评估肛门括约肌和直肠有无动力感觉障碍。如在用力排便时肛门外括约肌出现矛盾性收缩,提示有出口梗阻性便秘;向直肠气 万方数据

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培训计划

内蒙古包钢医院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培训计划

抗感染药物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室。抗感染药物作为一类特殊药品,正确合理应用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促进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成为临床药师的最重要工作。为保证我院临床药师培训学员通过一年的学习和实践,达到独立的运用系统的临床药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合理用药为核心,直接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工作,提供临床药学专业技术服务的培训目标。我们依据卫生部下发的有关临床药师相关制度及“卫生部临床药师专业培训指南—抗感染药物专业”培养指南的具体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培训计划。 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培训小组由长期从事临床药学工作的1名中级职称的抗感染药物专业临床药师和呼吸科、ICU、普通外科、烧伤科、神经外科、检验科的副高以上职称的6名带教老师组成,每次可招收学员2人,培训方式为集中上课、临床药师指导下参加临床药学实践与集中讨论三种方式相结合。 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集中培训时间为期一年。 一、培养目标 经过1年的培训,受培训药师在完成培训计划以后,应掌握抗感染药物基本知识及临床应用技能,具有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基本能力,掌握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的技能。 1.了解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学会阅读相关专科医疗文书(如病例、相关检查、检查报告等)。 3.熟悉常见感染性疾病药物治疗方案的分析与评价,学会制定常见抗感染药物治疗监护计划,并进行临床药物监护工作。 4.熟悉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药物治疗学,能够发现与解决常见的临床用药问题。 5.学会教学药历的书写,具有一定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6.具有与医师、护师交流沟通能力,能够为患者提供适宜的用药指导。 7.具备今后可持续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能力。 8.掌握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药学、药理学、临床应用、安全性等知识。 9.熟悉常见感染病原菌特征,了解细菌耐药情况与常见耐药菌感染治疗策

2019中国慢性便秘最新专家共识意见解读

2019中国慢性便秘最新专家共识意见解读 引言 既往我国颁布了关于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但尚未制定相关共识意见。随着罗马Ⅳ标准的发布,加上近年来药物治疗慢性便秘有了较大进展,因此有必要制定我国慢性便秘诊治的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和功能性胃肠病协作组组织相关专家对2013年《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下面对专家意见进行解读,大家一起学习、分享。 便秘的定义是什么? 1便秘 便秘是一种(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 2排便次数减少 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 3慢性便秘 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

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10.0%。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有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精神心理因素等。 慢性便秘患者生命质量下降,造成明细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慢性便秘的病因分类? 慢性便秘的病因包括功能性、器质性和药物性。 功能性疾病所致便秘主要由于结肠、直肠肛门的神经平滑肌功能失调所致,包括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C)等。引起便秘的器质性疾病主要包括代谢性疾病、神经源性疾病、结肠原发疾病(如结肠癌)等。 药物性便秘主要由抗胆碱能药物、阿片类药、钙拮抗剂、抗抑郁药、抗组胺药、解痉药、抗惊厥药等诱发。 在便秘治疗中首先要解决器质性疾病或药物相关因素的原因,因此仔细询问病史,以及行相关实验室检查排除器质性和药物性因素相关的便秘十分

神经内科临床药师培训指南(试行)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 临床药师培训指南(试行)8 神经内科临床药师培训指南(试行) 神经内科专科是以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骨骼积疾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为主要内容的一门临床二级学科。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复杂,药物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神经内科专科临床药师直接参与临床用药实践,对保障治疗安全有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特制定本标准,以指导培训。神经内科专科临床药师培集中培训时间为期1年。 一、培养目标 经过一年的临床培训,受培训药师在完成培训计划以后,能系统掌握治疗神经内科疾病常用药品的药理学知识;掌握神经内科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熟悉医疗过程;具有参与神经内科内科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讨论与评价的能力,能够根据患者疾病情况进行药物的选择使用;具有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解决、防止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的能力;具有与患者、医师及护理人员交流沟通的能力;具备在今后可持续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能力。 二、培养方法 (一)培训时间:全脱产培训一年。全年实际工作(学习)日不得少于49周,1960小时,其中临床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765小时,业务知识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95小时。 (二)培训老师:一名主管以上药师和一名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神经内科内科临床医师组成培训小组,每个培训小组带1-2名受训者参与临床用药实践。 三、培养内容与要求 (一)综合素质培训 1、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文件的相关内容。 2、通过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受训者应具有职业责任感、法律意识,能自觉规范自身职业行为的精神,尊重患者,维护其合理用药权益。 (二)临床知识与技能培训 1、了解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了解神经电生理学(包括肌电、脑电、诱发电位)基本知识。 2、具有对神经内科疾病包括病因、解剖、病理生理的基本了解。

呼吸内科临床药师培训指南

临床药师培训指南(试行)1 呼吸内科临床药师培训指南(试行) 呼吸内科是以研究、诊断、治疗及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呼吸道、肺、胸壁及其他相关疾病为主要内容的一门临床三级学科。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 由于环境、人口老龄化等因素,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疑难、危重症也日渐增多。为切实提高我国呼吸专科临床药师药物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充分保障患者的根本利益,特制定本标准,以指导培训。呼吸专科临床药师培养的时间为期1年。 一、培养目标 通过一年培训,受培训药师在完成培训计划以后,能够了解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药物治疗;对呼吸内科相关实验室检验(如血液学、化学、免疫学、病原学、血气分析)和器械检查(如肺功能、心电图、胸部X光片、胸部CT)的报告具有初步阅读和分析能力;具有呼吸内科常见疾病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和评价的能力,能够预防、发现、解决潜在或实际存在用药问题,并能陈述理由和记录;熟练掌握呼吸内科常用药品,具有药物选择、临床应用、判断药物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能力;具有与患者、医师及护师交流沟通的能力;具备在今后可持续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能力。 二、培养方法 (一)培训时间:全脱产培训一年。全年实际工作(学习)日不得少于49周, 1960小时,其中临床实践时间不得少于1765小时,业务知识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95小时。 (二)培训老师:一名主管以上临床药师和一名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临床 医师组成培训小组,每个培训小组带1-2名受训者参与临床用药实践。 三、培养内容及要求 (一)综合素质培训 1、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试行)》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文件的相关内容。 2、通过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受训者应具有职业责任感、法律意识,能自觉规范自身职业行为的精神,尊重患者,维护其合理用药权益。 (二)临床知识与技能培训 1、了解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2、具有对呼吸内科疾病包括病因、解剖、病理生理的基本了解。 3、受训者通过培训,培养起临床思维能力,熟悉呼吸疾病的临床诊疗过程。 4、了解下列诊疗方法和技术在呼吸科疾病的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1)病史采集 (2)体格检查 (3)X线及相关影像学检查 (4)支气管镜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