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和难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和难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一、解决问题 1、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 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同级运算的类型:+ +,--,+ -,-+, ××,÷÷,×÷,÷×。 2、不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 ×,-×, ÷+ ,÷-,+ ÷,-÷。 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 (+ )÷,(-)÷。 3、从总数中连续减去两部分(连减算式),也可以写成从总数中减去两部分的和,同时需要用小括号 把两部分的和括起来,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如:54-8-22 = 54-(8+22) 4、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 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二、表内除法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5、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 用“一个数÷另一个数”。 7、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 用除法计算。 8、在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①加法的问题: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②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③除法的问题:有倍数关系的可以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谁是谁的几倍?”,“是”字前写较大数,“是”字后写较小数。 9、一件物品的价格叫单价,买几件叫数量,买几件共需要的钱叫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三、图形与变换 1、角:锐角、直角、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2、平移: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时,是直线运动。自身方向不发生改变。如:推拉窗。 3、旋转:当物体围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时,自身方向会发生改变。如:方向盘。 4、平移的方法:①先确定平移方向和格子数(也就是距离)。②找到原图形的各个顶点。③把各个按 相同方向平移相同的格子数。④把新顶点按原图形的顺序连接。 四、万以内数的认识 1、“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 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2、 位是万位。

最新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案例分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案例分析 流花路小学吴卫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96页例13是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估算问题。例题通过两件物品的价钱,提出“买这两件商品500元够吗?引出估算,让学生探索解答方法,同时解决“带700元够吗?”教材给出了两对学生的不同解答策略。关于解决问题,在经过前三册教材和本册前几个单元的教学之后,学生在遇到做解决问题时都会自觉地运用这三个基本步骤: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因此我在例13教学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时,重点放在了两个环节上:第一是“复习引入”环节,我认为在探究新知前,先复习旧知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中下生在学习新知前把没有完全理解的旧知做进一步的理解非常有必要,而且对理解掌握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体会到其更深刻的意义,能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第二是“探究新知”环节,我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上,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及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并培养学生能够利用估算来解决问题这一策略。 教学过程节选: 一、复习引入 1、出示复习题1: 2、出示复习题2: 学生回答第(1)题后,追问:我带1000元钱,能买到这部手机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第(2)题后,追问:我带3000元钱,能买到这台电视机吗?为什么? 3、出示复习题3:

师:下面是解决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数学问题是什么?你会解答吗?做在练习本上。指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做。 26元 22元 我有50元钱,想买这两本故事书,够不够呢? 3. 小明 设计意图:通过对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近似数、解决问题的复习,特别是通过对复习题2的追问,让学生明白求出的近似数有可能比准确数小(估小了,就买不能商品),也有可能比准确数大(估大一些,可以买到商品),为新课的估算教学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师:这节课小明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愿意试试吗? 1、知道了什么? 出示例13情境图。 解答正确吗? 检查一下。 怎样解决?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电吹风 电话机 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二年级数学上册重点难点题练习一

二年级数学上册重点难点应用题练习一(李春霞) 1、一条绳子长1米,剪去43厘米,还剩多少厘米? 2、一根绳子剪去16厘米,还剩37厘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厘米? 3、小刚买草莓蛋糕用了38元,还剩下36元,小刚原来一共有多少元? 4、小明带50元,买了一辆玩具汽车后还剩23元,这辆玩具汽车多少钱? 5、学校要买44张桌子,已经买了27张,还要买多少张? 6、购物:文具盒:28元字典:45元书包:36元彩笔:19元 (1)买一个文具盒和一本字典,应付给多少钱? (2)妈妈要为小红买一个书包和一盒彩笔,50元够吗?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7、购物:口罩:2元消毒液:6元毛巾:5元香皂:4元 (1)玲玲买了4个口罩,她花了多少钱? (2)丽丽买了4瓶消毒液和一条毛巾,她花了多少钱?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8、妈妈带100元钱去商店买下面三样商品,她带的钱够吗? 鞋:39元/双台灯:23元/个水壶:28元/个 9、妈妈买了一双鞋32元,比一件上衣便宜49元,一件上衣多少元? 10、数学兴趣小组有男生36人,比女生多7人,女生有多少人? 11、去年爸爸比妈妈大2岁,明明比妈妈小28岁,今年爸爸比明明大多少岁? 12、今年亮亮7岁,妈妈32岁,9年后妈妈比亮亮大多少岁? 13、有两条各长都是30厘米的纸条,粘贴在一起长56厘米,粘贴在一起的部分长多少厘米? 14、乐乐家养了25只鸡,养的鸡比鸭少5只,养的鹅比鸭多6只,乐乐家养了多少只鹅? 15、根据条件找问题:(有几个答案就选几个) 写字课上,小亮写了20个大字,。小芳写了几个大字? (1)小芳写了18个大字;(2)小芳比小亮多写了4个大字; (3)小芳比小亮少写了4个大字。 16、选择合适的问题并解答: 小芳和小亮做红花,小芳做了34朵,小亮做了15朵,? (1)他们一共做了多少朵?(2)小芳比小亮多做了多少朵? 17、参加语文、数学期末测试的共50人,每一个学生至少有一门是优秀,语文得优秀的有39人,数学得优秀的有42人,语文、数学都得优秀的有多少人? 18、有98只鹅,鹅比鸡多78只,鸡有多少只?鸭比鹅少27只,鸭有多少只? 19、乐乐计划三天写100个大字,第一天写了44个,第二天写了35个,两天一共写了多少个?还有多少个大字没有写? 20、一根绳子长70米,第一次剪去18米,第二次剪去25米,这根绳子短了多少米? 21、一根绳子长70米,第一次剪去18米,第二次剪去25米,这根绳子还剩多少米? 22、一辆大轿车准乘70人,西关小学二(1)班有36人,二(2)班有37人,两个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23、小军做题很粗心,老师出了一道题,让他给80加20,他却给80减去了20,你知道他算错的结果比正确的结果少了多少吗? 24、一个树杈距地面10米,天牛从树杈往下爬,同时蜗牛从地面往树杈上爬,天牛下树,每小时爬2米,蜗牛上树,每小时爬3米,每爬3米就滑落1米,,请你算一算,天牛和蜗牛谁先到达? 25、小蜗牛要爬上5米高的大树,可是它每天向上爬2米就会向下滑下1米,小蜗牛第几天才能爬上树顶?

二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内容素材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简单的统计表。 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2.收集和整理数据。 记录数据的方法主要有(1)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2)用画“√”的方法记录; (3)用画“”的方法记录。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数据时,“正”字的每一个笔画都代表一个数据,而不是 一个“正”字代表一个数据。 2.统计数据时,一定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重点)。 2.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1.简单的统计表。 2.收集、记录和整理数据。 第二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平均分的含义。 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1个1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想这个数可以被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3.只要是平均分,就可以用除法计算。 (1)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把一些物品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 4.除法算式的读法。 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读法不变。 温馨提示:不能把“除以”读成“除”。 5.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结果叫商。 6.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2)用乘法算式求商,(3)用乘法口诀求商。

7.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 温馨提示:(1)乘、除法互为逆运算,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两个乘数相同的算式除外),其中乘法算式的积是除法算式的被除数,乘法算式的乘数是除法算式的除数和商。 (2)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再看被除数是几,确定用哪句口诀。 8.解决与“平均分”相联系的实际问题。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解决平均分问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明确分成几份,二是要让每份都同样多。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进行平均分时,要弄清每份的个数和分成的份数。 3.“÷”读作“除以”,不能读作“除”。 4.在解答平均分问题时,一定要弄清楚谁是被分的数(被除数),谁是平均分成的份数或 者按什么样的数量分(除数)。 5.在整数范围内,商不能比被除数大。 6.当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相同时,根据这道乘法算式只能写出一道除法算式。 7.解决问题时,应根据题意首先判断是否属于平均分,然后在找清总数与份数(每份数) 的基础上进行计算。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 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两种方法(重点)。 2.用数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结果(难点)。 3.除法算式的读、写及各部分名称(重点)。 4.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难点)。 5.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重点)。 6.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难点)。 7.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重点)。 8.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 1.平均分。 2.除法。 3.解决问题。 第三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 1.轴对称图形。 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图形,如果对折后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与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的发展、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我以《数一数》一课为例,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案例】 课题: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复习相同加数的加法,为学习乘法打基础。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3、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沟通相同加数和乘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展台、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训练 7+5+2+1= 5+6+3= 3+2+6+4= 二、创设情境,启发谈话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动物园去看一看好吗?你们看,可爱的小熊猫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欢迎我们呢,你们喜欢吗?你们看

它们多遵守纪律啊! 三、探究新知 1、活动(一):“数一数” (1)投影出示“主题图(一)”,问:小朋友,你们看到这幅熊猫图想提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呢?(生:这里一共有几只小熊猫?)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让学生自由的数数后反馈交流)生1:我是横着五只五只地数,一共是15只。 (板书:横着数:5+5+5=15) 生2:我是竖着3只3只地数,一共是15只。 (板书:竖着数:3+3+3+3+3=15) 师:真棒,还有别的数的方法吗?(和同桌的小朋友一起数) (2)小结:好,真能干,我们会按顺序数数了。在我们平时的数数中,为了不让遗漏或重复,一般可以竖着数或者横着数比较方便。 2、活动(二):“比一比”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道题和口算题有什么异同,四人小组讨论。 (板书:加数相同) (2)齐读:5+5+5=15 3+3+3+3+3=15(学生感到有些难读,相同加数的个数太多) 出示相同加数连加还可以这样读:3个5连加等于15(板书)

二年级数学重、难点题型汇总及答案

二年级数学重、难点题型汇总及答案 1、二年级一班的小朋友排成一排,从左往右数,小明站在第10个,从右往左数,小明站在第11个,问这个班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2、一家三口人,三人年龄之和是72岁,妈妈和爸爸同岁,妈妈的年龄是孩子的4倍,三人各是多少岁? 3、小刚在超市买了两件衣服,两条裤子。请帮小刚算一算,有( )种不同的穿法。 4、 下图长方形A的周长是30厘米,正方形B的周长是16厘米,那么由A和B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5、往一只篮子里放鸡蛋,假定篮子里的鸡蛋数目每分钟增加1倍,4分钟后篮子就满了,请问在什么时候是半篮子鸡蛋?

6、将15分拆成不大于9的三个不同的自然数之和有多少种不同分拆方式,请一一列出。 7、冬冬到文化用品商店买铅笔和本子,全部的钱可以买6支铅笔和11本本子,或者8支铅笔和7本本子,如果全部买本子,可以买多少本? 8、一个筐里装着52个苹果,另一个筐里装着一些梨。如果从梨筐里取走18个梨,那么梨就比苹果少12个。原来梨筐里有多少个梨? 9、二(1)班学生练团体操,李教师让他们平均排成8行,每行5人,还余下学生不能参加,你知道二(1)班的学生数最多是多少人?最少是多少人? 10、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 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 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参考答案

1、方法一: 小明左边有个小朋友,小明右边有个小朋友,所以共有 9+1+10=20个小朋友。 方法二: 小明从左往右数了一次,从右往左也被数了一次,所以被数了两次,要减去一次,所以有个小朋友。 【小结】排队问题中注意不要算重复了。 2、妈妈的年龄是孩子的4倍,爸爸和妈妈同岁, 那么爸爸的年龄也是孩子的4倍, 把孩子的年龄作为1倍数, 已知三口人年龄和是72岁, 那么孩子的年龄为72÷(1+4+4)=8(岁), 妈妈的年龄是8×4=32(岁),爸爸和妈妈同岁为32岁。 3、有4种不同的穿法。 【解析】选择衣服的情况有2种,选择裤子的可能性有2种。选择一件衣服,一条裤子的可能性有2×2=4(种) 4、正方形的边长是:16÷4=4(厘米), 由A和B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是:30+16-4×2=38(厘米)。

【期中提纲】二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知识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知识点归纳 一、解决问题 1、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 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同级运算的类型: + +,--,+ -,-+, ××,÷÷,×÷,÷×。 2、不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 ,×-,+ ×,-×,÷+ ,÷-,+ ÷,-÷。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 + ),×(-), ( + )÷,(-)÷。 3、从总数中连续减去两部分(连减算式),也可以写成从总数中减去两部分的和,同时需要用小括号把两部分的和括起来,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如:54-8-22 = 54-(8+22)

4、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 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二、表内除法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5、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用“一个数÷另一个数”。 7、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8、在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案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 、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2、掌握万以内数各个数位的十进制关系,数位顺序以及简单的数的读写。 3、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发展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认识万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数各个数位的十进制关系及数位顺序,能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方法: {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寓情境于活动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多媒体出示) 1、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 27、37、47、57、()()()()()

110 、210、310、410、()()()()() 2、读出下面的数。 375309420200 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 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 [设计意图]通过准备练习复习旧知,为学生迁移性的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调查了芜湖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调查的结果。 学生汇报调查的数据,教师板书,并让全班同学认读。接着老师问同学们,有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 1、(课件)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 (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 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 3、教学例4。 (1)观察例4中的立方体。 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 (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 (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 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 (3)小结并板书。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 ①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 ②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 4、教学列5。 (1)教师拨出2356,请学生认出读。 根据学生认读板书:读作:三千三百五十六。 如何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书。(写作:2356。)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重难点

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 是:米、分米、厘米。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分米可以用字母“dm ”来表示;厘米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米、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重点) 4.线段 (1)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2)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4)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第二单元有余数的除法(重点) 1.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0的整数,得到整数商以后还有余数,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2. 21÷5=4……1 读作21除以5商4余1。

3.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 4.利用口诀求商:除数是几,就根据和几有关的乘法口诀求商。 5.有余数除法应用题一定要在商和余数的后边都带上单位名称。 6.有余数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7.(1)17名同学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只能坐4人,至少要租(5)条船。 (进一法) (2) 20米布,每6米做一套衣服,可以做(3)套衣服。(去尾法) 第三单元认识1000以内的数 1.数数的方法:数比较大时可以一百一百地数,十个十个地数,零散的再一个一个地数,要根据具体的数目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2.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3.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 4. 1000以内数的组成:百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百,十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一。 5.读数的方法:从最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读几百,十位上是几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0读作零,末尾的0不读 6.写数的方法:哪一位上有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0起占位的作用)。 7.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①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数;②位数相同时,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③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课堂数学教学“活”起来。【案例】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时,引导学生复习“9的乘法口诀”,教师让学生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学生热情极高地编起算式来: 生1:9÷1 生2:18÷2 生3:45÷9 生4:3÷9 生4刚说完,其他学生都喊起来:“老师,他编错了。”这个同学难过地低下了头,害羞得快要哭了。这时,教师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轻轻抚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这道题他没编错,只是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同学们都很诧异,过一会,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个同学也慢慢抬起了头) 教师利用学生错误算式进行改编: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 生1:把3换成27 生2:把3换成72 (学生激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师: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呢? 生1:把“3”的前面添“6”,就是63÷9 = 7 生2:在“3”的后面添“6”,就是36÷9 = 4 【案例分析】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多关注教师教的行为,现在更多关注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的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走下“一言堂”的讲坛,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能就所学的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课堂成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天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让创新与实践充满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有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出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才会使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凸显。 在此,正是教师轻轻的抚摸、充满赞赏的鼓励在生4的内心激起波澜,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正是老师灵活的教学机智,才激起了学生后续的动力,才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能及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得到每个孩子的认可。教师利用学生的错误,巧妙设计,走出教材的框框,使课堂成为学生畅所欲言、放飞思维的场所。

二年级数学各单元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各单元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一)理解除法 目的: 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初步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能准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对应的除法算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 重点:让学生在平均分的过程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 (二)口诀求商 目的: 1、让学生参与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活动,比较熟练的使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相关除法; 2、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可使用除法含义解决的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数学意识;能使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能有条理地思考,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 三、认图形 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理解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通过对图形的折、剪、拼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点;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重点:理解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四、加和减 目的: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五、位置与方向 目的: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使学生能区分东、南、西、北的方位,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位,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位确定其他的三个方位。 3、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平面图是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绘制,并能在平面图上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 六、量长度 目的: 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和量线段的长度;

二年级下册数学案例

冯应清 教学目标: .在具体地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和千克地质量观念,知道千克=克.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地方法,能够进行简单地计算. .在建立质量观念地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地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天平、弹簧秤、盐等. 教材分析: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眼睛观察得到,只能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地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地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地两种不同地表示方法,使学生地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地进率.在整个新知识地教学中,学生始终怀着饱满地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教学过程: (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地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 生:我妈妈买地牙膏是克. 生:我买地蛋卷克. 生:火腿肠一根是克. 生:我地体重是千克. 生:一袋茶叶克. 生:一袋大米是千克. ……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地后面带“克”,有地是“千克”. 生:比较轻地都用“克”作单位.比较重地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地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地秤(教师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 生: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生:我舅舅卖米用地是磅秤. 生:我姥爷卖药材用地是天平. 师:同学们见识真广!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天平”(介绍天平地组成及用法) (二)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客人,瞧!是什么? 生齐声说:味精. 师:想不想知道它有多重?(学生脸上洋溢着喜悦,齐声说想) 师:那么我们选什么秤来称呢?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重难点期末复习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重难点总复习资料 一、解决问题 1、同级运算:(连加,连减,连乘,连除,加减混合,乘除混合) 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同级运算的类型:+ +,--,+ -,-+, ××,÷÷,×÷,÷×。 2、不同级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的。 不同级运算的类型:×+ ,×-,+ ×,-×, ÷+ ,÷-,+ ÷,-÷。 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 (+ )÷,(-)÷。 3、从总数中连续减去两部分(连减算式),也可以写成从总数中减去两部分的和,同时需要用小括号把两部分的和括起来,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如:54-8-22 = 54-(8+22) 4、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时: 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二、表内除法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3、除法算式的读法: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数字不变。 4、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5、用乘法口诀求商,想:除数×商=被除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都用除法计算, 用“一个数÷另一个数=几倍”。 7、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8、在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时,可以提:①加法的问题:求总数,“谁和谁一共是多少?”。②减法的问题:进行比较。“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③除法的问题:有倍数关系的可以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谁是谁的几倍?”,“是”字前写较大数,“是”字后写较小数。 9、一件物品的价格叫单价,买几件叫数量,买几件共需要的钱叫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三、图形与变换 1、角:锐角、直角、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2、平移:当物体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时,是直线运动。自身方向不发生改变。如:推拉窗。 3、旋转:当物体围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时,自身方向会发生改变。如:方向盘。 4、平移的方法:①先确定平移方向和格子数(也就是距离)。②找到原图形的各个顶点。③把各个点 按相同方向平移相同的格子数。④把新顶点按原图形的顺序连接。 五、克和千克 1、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 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两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 4、1千克=1000克=1公斤。1kg=1000g.进率是1000. 5、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一般统一成单位“克”。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重难点

姓名:班级: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的题目要写单位和答 2.计算时应注意以下三点:①在计算中如果有乘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减;②在计算中如果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 算括号外面的;③在计算中如果没有括号也没有乘法应从左至右计算;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1. 知道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P13 2、把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有机个,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算是中运算符号叫除号。算式读作几除以几等于几。 3、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P19 4、知道并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5、当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 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钝角是比直角大的角;锐角是比直角小的角;可以利用三角板的直角来比较。 3、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这种现象就是平移。 4、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就是旋转。 5、能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平移有哪些现象是旋转; 6、会做关于平移的练习P41---P45页练习题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1、能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看到口诀可以写出相关的除法算式。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来解决。 姓名:班级: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3.解决问题的题目要写单位和答 4.计算时应注意以下三点:①在计算中如果有乘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减;②在计算中如果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 算括号外面的;③在计算中如果没有括号也没有乘法应从左至右计算;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1. 知道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P13 2、把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有机个,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算是中运算符号叫除号。算式读作几除以几等于几。 3、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P19 4、知道并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5、当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 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钝角是比直角大的角;锐角是比直角小的角;可以利用三角板的直角来比较。 3、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这种现象就是平移。 4、物体围绕一个点或一个轴做圆周运动,就是旋转。 5、能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平移有哪些现象是旋转; 6、会做关于平移的练习P41---P45页练习题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3、能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看到口诀可以写出相关的除法算式。 4、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来解决。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完整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 例分析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泸溪县明德小学杨瑞兰 小学数学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课堂数学教学“活”起来。 【案例】教学“用9的口诀求商”时,引导学生复习“9的乘法口诀”,教师让学生用“9的乘法口诀”编除法算式。学生热情极高地编起算式来: 生1:9÷1 生2:18÷2 生3:45÷9 生4:3÷9 生4刚说完,其他学生都喊起来:“老师,他编错了。”这个同学难过地低下了头,害羞得快要哭了。这时,教师走到那位同学身边,轻轻抚摸他的头说:“同学们,其实他很了不起,这道题他没编错,只是要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才会做呢!”(同学们都很诧异,过一会,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这个同学也慢慢抬起了头) 教师利用学生错误算式进行改编: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 生1:把3换成27 生2:把3换成72

(学生激情高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师:如果“3”不动,怎样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除法算式呢? 生1:把“3”的前面添“6”,就是63÷9 = 7 生2:在“3”的后面添“6”,就是36÷9 = 4 【案例分析】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注重教师教的过程,现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和体验;过去多关注教师教的行为,现在更多关注学生的创造;过去是有条不紊的程式化模式,现在是注重个体的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样,面对新课程教师必须走下“一言堂”的讲坛,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能就所学的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课堂成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天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让创新与实践充满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有创意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出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动手能力等,才会使学生的思想无拘无束,创新灵感凸显。 这里,正是教师轻轻的抚摸、充满赞赏的鼓励在生4的内心激起波澜,使他重新找回了自信。“谁能把‘3÷9’这个算式的‘3’重新换成一个数,使它成为一道我们目前能解决的除法算式?”正是老师灵活的教学机智,才激起了学生后续的动力,才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关爱学生、欣赏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能及时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得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重难点-题目类型-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一、长度单位和角的知识点 [会按要求画线段和角。] 1、尺子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食指的宽度约有1厘米,伸开双臂大约1米。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物体长度=较大数-较小数,例如:从刻度“0”到刻度“6”之间是6厘米(6-0=6),从刻度“6”到刻度“9”之间是3厘米(9-6=3);还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数出物体的长度。(算,数) 4、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5、画线段的方法: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长度是几就画到几。(找点画线;有时还要先算出长度再画线。如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6、角有1个顶点,2条直边。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钝角比锐角大。锐角<直角<钝角(钝角>直角>锐角)。 7、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直角要标出直角符号(也叫垂足符号)。 8、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0、每一个三角板上都有3个角,其中有1个是直角,另外2个是锐角。 11、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练习:1、1米21厘米=()厘米 53厘米-18厘米=()厘米;一棵大树高10()。2、我的身高是()米()厘米。 3、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一本书宽15()。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知识总结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难点、知识点总结 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重点难点: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 (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估计、测量、计算) (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知识点: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减起。

最新新课标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与重难点

新课标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教材分析 表内除法(二)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本单元的学习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是对表内除法(一)单元除法意义的巩固,其次是为三年级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做好知识储备。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