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物态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物态变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教学设计

第1节温度

教学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重、难点:1、设计测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2、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器材:烧杯、冷热水、温度计、体温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欣赏一段有春、夏、秋、冬的视频。

问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猜想)教师:刚才有同学说“温度”(热),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温度计

二、进行新课: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试验:课本47页试验:

结论:人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往往不可靠,必须采取其他较好的办法。

(2)探究: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判断出这哪杯水的温度比较高?

学生结论〔……〕

2、温度计:测量温度的仪器

实物观察……各种温度计

结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实物、录像观察)

3、摄氏温度:字母C代表摄氏温度℃是摄氏温度的单位,读做摄氏度;

它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摄氏度,把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1份就是1℃。低于0℃用负数表示。

例:37℃读作37摄氏度-45℃读做零下45摄氏度

4、体温计:①结构、量程、分度值②使用

5、实验用温度计的使用:

探究:怎样使用?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总结:(1)使用前:观察量程——所测温度不能超过或低于量程。

认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数值。

(2)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②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继续留在被

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让学生读数,把结果写出来)……单位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练习的本节内容。

四、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五、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六、教学后记:

教学目标: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重、难点:1、实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2、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烧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单位是什么?是怎样规定的?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体温计的测温方法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下面我们先学习——熔化与凝固

探究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试验……

进行试验……

数据记录: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然后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

……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2、熔化和凝固:

固体: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

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

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

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见课本熔点表),记住冰的熔点。

3、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4、介绍一些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练习册中的本节内容。

四、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五、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2、课本后练习。

六、教学后记:

知识和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重、难点:1、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教学器材: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铁架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热。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_。热。

2、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规律是什么?

3、晶体温度在熔点和凝固点所处的状态是什么?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那里去了?(学生猜想)

进行新课:

1、探究:水的沸腾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试验……

进行试验……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结如下:

2、沸腾:

(1)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才沸腾,沸腾时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

(3)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3、蒸发:

(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2)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3)蒸发有吸热致冷作用

4、沸腾与蒸发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汽化的两种方式)

5、液化(放热):举例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生活中水蒸气遇冷会液化)

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生活中的实例)(1)降低温度与压缩体积是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2)液化要放热(水蒸气烫伤更严重)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练习册中的本节内容。

四、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五、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2、课本后练习。

六、教学后记:

知识和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重、难点:1、判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器材:可密封的玻璃瓶、酒精灯、碘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物质由_______转变为_______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物质由_____转变为_____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过程______热量。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就是在

常温下用_________的方法,是石油气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3、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汽化现象;

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4、夏天扇扇子,人感到凉爽,主要是因为扇来的风:()

A、降低了周围的温度;

B、降低了人的体温;

C、加快了人身上的汗水的蒸发;

D、赶走了人体周围的热空气。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雪是怎样形成的?学生猜想:〔……〕

进行新课:

1、升华(吸热):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

凝华(放热):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

2、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

结论:(1)、注意“直接”。(2)、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

①卫生球变小②“干冰”的人工降雨和人造烟雾③“冰花”的形成

④雪、霜、冰雹的形成⑤雾松的形成⑥灯泡用久了会变黑

4、小结本章内容: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四、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五、课后活动: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课本后练习。

六、教学后记:

气体液体

固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