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课程-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博士生课程-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博士生课程-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研究生课程计划

2016年5月修订

博士生课程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公共课)博士英语(公共课)自然地理学进展鹿化煜主持人文地理学进展张捷主持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进展李满春主持

博士生课程共五门课,两门公共课,三门专业课。

自然地理学专业课程计划

课程名称任课老师授课时间学分数A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秋2学分硕士英语秋4学分自然辩证法春1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春1学分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春1学分

B类

自然地理学基本问题张振克周生路秋2学分

人文地理学基本问题张捷章锦河

张宏磊

春2学分

地理信息科学李满春程亮春2学分

C类

地球表层系统科学侯书贵庞洪喜春2学分

现代地貌学韩志勇秋2学分

水文过程许有鹏秋2学分

第四纪研究李徐生秋2学分

土壤学基本问题吴绍华周生路秋2学分

海岸海洋科学王颖张永战秋2学分

流域环境变化乌尼曼春2学分

全球变化科学导论马春梅陈刚秋2学分

D类

系统观与可持续发展邹欣庆春2学分

环境地理学高超李升峰秋2学分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逢单年份)左平高建华春2学分

第四纪年代学孙雪峰秋2学分

全球变化遥感陈镜明居为民春2学分

土地评价与规划原理周生路春2学分

水资源和水环境张兴奇秋2学分

气候变化(希望能明年再开课)史江峰秋2学分

(注:A类课不少于7个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硕士英语必选,其他三门任选一门,B类课三门必修,C类课不少于6个学分,转型期课程至少选修一门,跨二级或一级学科课程不少于3-4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同等学力者和跨专业考生需加选三门本专业本科阶段专业核心课)

第四纪地质学专业课程计划

课程名称任课老师授课时间学分数A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秋2学分硕士英语秋4学分自然辩证法春1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春1学分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春1学分

B类

自然地理学基本问题张振克周生路秋2学分

人文地理学基本问题张捷章锦河

张宏磊

春2学分

地理信息科学李满春程亮春2学分C类

全球变化科学导论马春梅陈刚秋2学分

环境考古马春梅孙雪峰

史江峰

秋2学分

第四纪研究李徐生秋2学分

流域环境变化乌尼曼春2学分

地球表层系统科学侯书贵庞洪喜春2学分

D类

海岸海洋科学王颖张永战秋2学分

第四纪年代学孙雪峰秋2学分

现代地貌学韩志勇秋2学分

气候变化史江峰秋2学分

环境地理学高超李升峰秋2学分

全球变化遥感陈镜明居为民春2学分

微体古生物学葛晨东邹欣庆秋2学分

第四纪地质学与环境贾鑫张红艳秋本科课程

(注:A类课不少于7个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硕士英语必选,其他三门任选一门,B类课三门必修,C类课不少于6个学分,转型期课程至少选修一门,跨二级或一级学科课程不少于3-4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同等学力者和跨专业考生需加选三门本专业本科阶段专业核心课)

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计划

课程名称任课老师授课时间学分数A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秋2学分硕士英语秋4学分自然辩证法春1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春1学分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春1学分

B类

自然地理学基本问题张振克周生路秋2学分

人文地理学基本问题张捷章锦河

张宏磊

春2学分

地理信息科学李满春程亮春2学分

C类

环境规划与管理朱继业春2学分

环境地理学高超李升峰秋2学分

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黄贤金钟太洋秋2学分

水资源和水环境张兴奇秋2学分

D类

环境问题专题讲座徐海根等秋2学分

景观生态学孔繁花春2学分

生态规划与评价(下半学期)李升峰不再开设1学分

水文学原理王腊春秋本科课程土壤学高超吴绍华春本科课程

(注:A类课不少于7个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硕士英语必选,其他三门任选一门,B类课三门必修,C类课不少于6个学分,转型期课程至少选修一门,跨二级或一级学科课程不少于3-4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同等学力者和跨专业考生需加选三门本专业本科阶段专业核心课)

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专业课程计划

课程名称任课老师授课时间学分数A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秋2学分硕士英语秋4学分自然辩证法春1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春1学分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春1学分

B类

自然地理学基本问题张振克周生路秋2学分

人文地理学基本问题张捷章锦河

张宏磊

春2学分

地理信息科学李满春程亮春2学分C类

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黄贤金钟太洋秋2学分土地科学基本问题周寅康春2学分土地经济学陈志刚黄贤金秋2学分旅游与闲暇地理学研究张捷张宏磊秋2学分旅游规划理论与实践刘泽华章锦河春2学分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与应用何金廖李祎

汤爽爽揣小伟

春2学分

土地政策与规划评估钟太洋陈逸春2学分

旅游调查与社会学研究汪侠吴小根春2学分

D类

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濮励杰朱明秋2学分

土地评价与规划原理周生路春2学分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进展甄峰春1学分

城乡区域管理与政策研究罗小龙秋1学分

旅游市场与营销研究姜洪涛秋2学分

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讲座陈雯春1学分

环境问题专题讲座徐海根等秋2学分

旅游资源及旅游心理研究赵宁曦秋2学分

国土整治原理与方法金晓斌秋2学分

区域旅游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章锦河汪侠秋2学分

非洲地理研究张振克秋2学分

旅游经济研究进展张宏磊刘泽华春2学分(注:A类课不少于7个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硕士英语必选,其他三门任选一门,B类课三门必修,C类课不少于6个学分,转型期课程至少选修一门,跨二级或一级学科课程不少于3-4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同等学力者和跨专业考生需加选三门本专业本科阶段专业核心课)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计划

课程名称任课老师授课时间学分数A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秋2学分硕士英语秋4学分自然辩证法春1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春1学分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春1学分

B类

自然地理学基本问题张振克周生路秋2学分

人文地理学基本问题张捷章锦河

张宏磊

春2学分

地理信息科学李满春程亮春2学分C类

资源环境经济与政策黄贤金钟太洋秋2学分土地科学基本问题周寅康春2学分土地评价与规划原理周生路春2学分土地管理与房地产开发濮励杰朱明秋2学分土地科学原理张建新春2学分土地经济学陈志刚黄贤金秋2学分

D类

城市与区域经济学进展甄峰春1学分城乡区域管理与政策研究罗小龙秋1学分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讲座陈雯春1学分环境问题专题讲座徐海根等秋2学分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与应用何金廖李祎

汤爽爽揣小伟

春2学分

土地政策与规划评估钟太洋陈逸春2学分

国土整治原理与方法金晓斌秋2学分

(注:A类课不少于7个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硕士英语必选,其他三门任选一门,B类课三门必修,C类课不少于6个学分,转型期课程至少选修一门,跨二级或一级学科课程不少于3-4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同等学力者和跨专业考生需加选三门本专业本科阶段专业核心课)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计划

课程名称任课老师授课时间学分数A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秋2学分硕士英语秋4学分自然辩证法春1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春1学分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春1学分

B类

自然地理学基本问题张振克周生路秋2学分

人文地理学基本问题张捷章锦河

张宏磊

春2学分

地理信息科学李满春程亮春2学分

C类

地理信息技术集成肖鹏峰秋2学分

资源环境遥感刘永学春2学分

高级地图学马劲松秋2学分

空间数据分析蒲英霞秋2学分

D类

数字地球导论吴国平春1学分GIS空间建模佘江峰秋2学分

数字流域都金康春2学分

人工智能与GIS 谢顺平秋2学分

遥感原理与方法赵书河春2学分

遥感物理田庆久春2学分

热红外遥感占文风秋2学分

景观生态学孔繁花春2学分

图像分析李艳春2学分

微波遥感(逢单年份)(停开)柯长青秋2学分

全球变化遥感陈镜明居为民春2学分

地物光谱实验与分析方法陆应诚秋2学分

大气环境遥感江洪张秀英春2学分

科技论文写作张永光春2学分GIS原理马劲松春本科课程虚拟地理环境待定春2学分

(注:A类课不少于7个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硕士英语必选,其他三门任选

一门,B类课三门必修,C类课不少于6个学分,转型期课程至少选修一门,跨二级或一级学

科课程不少于3-4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同等学力者和跨专业考生需加选三门本专

业本科阶段专业核心课)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课程计划

课程名称任课老师授课时间学分数A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秋2学分硕士英语秋4学分自然辩证法春1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春1学分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春1学分

B类

自然地理学基本问题张振克周生路秋2学分

人文地理学基本问题张捷章锦河

张宏磊

春2学分

地理信息科学李满春程亮春2学分

C类

遥感原理与方法赵书河春2学分

地理信息技术集成肖鹏峰秋2学分

资源环境遥感刘永学春2学分

高级地图学马劲松秋2学分

D类

遥感物理田庆久春2学分

热红外遥感占文凤秋2学分

景观生态学孔繁花春2学分

图像分析李艳春2学分

微波遥感(逢单年份)(停开)柯长青秋2学分

全球变化遥感陈镜明居为民春2学分

地物光谱实验与分析方法陆应诚秋2学分

空间数据分析蒲英霞秋2学分

数字地球导论吴国平春1学分GIS空间建模佘江峰秋2学分

数字流域都金康春2学分

人工智能与GIS 谢顺平秋2学分

大气环境遥感江洪张秀英春2学分

科技论文写作张永光春2学分GIS原理马劲松春本科课程虚拟地理环境待定春2学分

(注:A类课不少于7个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硕士英语必选,其他三门任选

一门,B类课三门必修,C类课不少于6个学分,转型期课程至少选修一门,跨二级或一级学

科课程不少于3-4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同等学力者和跨专业考生需加选三门本专

业本科阶段专业核心课)

海洋地质专业课程计划

课程名称任课老师授课时间学分数A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秋2学分硕士英语秋4学分自然辩证法春1学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春1学分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春1学分

B类

海洋地质学基本问题(必修)刘绍文殷勇春2学分自然地理学基本问题张振克周生路秋2学分

人文地理学基本问题张捷章锦河

张宏磊

春2学分

地理信息科学李满春程亮春2学分C类

海洋沉积动力学于谦春2学分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葛晨东秋2学分海岸海洋科学王颖张永战秋2学分河口及浅海动力学汪亚平春2学分

D类

海洋野外调查方法高建华杨旸秋2学分海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制图

(逢双年份)

李海宇何华春春2学分微体古生物学葛晨东邹欣庆秋2学分海洋地球物理探测张永战秋2学分

环境地质学葛晨东张永战

刘绍文

春2学分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逢单年份)左平高建华春2学分

地球表层系统科学侯书贵庞洪喜春2学分

系统观与可持续发展邹欣庆春2学分

海洋军事地理学(和本科合上)徐亮春2学分

海洋科学导论高抒杨旸秋本科课程海洋地质学殷勇秋本科课程

(注:A类课不少于7个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硕士英语必选,其他三门任选一门,B类课不少于6个学分,C类课不少于6个学分,转型期课程至少选修一门,跨二级或一级学科课程不少于3-4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同等学力者和跨专业考生需加选三门本专业本科阶段专业核心课)

转型期基础课程

课程名称任课老师授课时间学分数海岸海洋科学王颖张永战秋2学分

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与应用何金廖李祎

汤爽爽揣小伟

春2学分

全球变化科学导论马春梅陈刚秋2学分环境规划与管理朱继业春2学分水资源和水环境张兴奇秋2学分科技论文写作张永光春2学分GIS原理马劲松春本科课程海洋地质学殷勇刘绍文秋本科课程第四纪地质与环境贾鑫张红艳秋本科课程海洋科学导论高抒杨旸秋本科课程水文学原理王腊春秋本科课程土壤学高超吴绍华春本科课程

南京大学地理信息系统真题(2015)

南京大学815地理信息系统真题(2015) 1. 世界上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是在1960年建立的(),它的创建者是被尊称为地理信息系统之父的(),他刚刚于2014年2月去世。 2. 地理信息系统英文全称为(),简称GIS。 3. GIS中的地理坐标格网是地球表面空间要素的定位参照系统。格网由南北向的()线和东西向的()线组成,坐标源点是()与()线的交点。旋转椭球体是地球的近似模型,因为地球赤道方向更宽,所以椭球体球心到赤道方向是()轴,到两级方向是()轴。 4. 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由()、()、站和()机三部分组成。 5. 根据变形性质,可以将地图投影分为:等()投影、等()投影、等()投影和等()投影;根据投影面的性质,投影可以分为:()投影、()投影、()和投影;根据辅助几何面与地球表面的位置不同,又可分为:()轴投影、()轴投影和()轴投影。 6. 地理空间数据的存储和管理通常有2种方式:空间数据()和空间数据();ESRI 在ArcInfo软件中使用带拓扑的()文件,在ArcView软件中使用不带拓扑的()文件,在ArcGIS中使用()数据库。 7. GIS属性数据表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属性表,其中的记录和几何要素一一对应;另一种是()属性表,可以和第一种属性表连接起来使用,表达相关的属性。 8. ()数据表示的是二维表面上地理要素的网格化离散数值,每个网格单元的数值表示要素的一种属性,任何网格单元的空间位置都由它所在的横向的()编号和纵向的()编号来标识和计算。 9. 栅格数据四叉树的存储方式通常有两种:()四叉树和()四叉树,后者使用()码将四叉树的层次关系线性化存储。 10. 仿射变换可以对坐标数据在x和y方向进行不同比例的()、同时进行围绕原点的()、以及()和()。在实际应用中,仿射变换通常用()个及一以上的已知()来进行几何纠正,并按()法原理来求解待定系数。 11. 空间插值有多种分类方法,利用已知点估算未知点的方法称为()插值法,用已知点的样本来估算未知点的值的方法称为()插值法。对某个数值已知的点,最终在该点位的估算值与该点已知值相同的方法称为()插值法,相反估算值与该点已知值不同的方法称为()插值法。不提供预测值的误差检验的方法称为()插值法,用估计变异提供预测误差的评价的方法称为()插值方法。 12. 栅格数据三种常见的重采样方法是:()法用原格网中最近的单元值填入新格网每个单元中;()法用原格网中1个最邻近单元的加权平均值填入新格网每个单元中;()法用原格网中16个最邻近单元的加权平均值填入新格网每个单元中。 13. GIS地形分析和制图中,()是地表位置上高度变化率的量度,()是斜坡方向的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目录(2017-2018含扩展版)

CSSCI(2017-2018)南大核心目录(含扩展版) 【分享】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建设的需要,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经过征集、统计、审核、遴选等程序,确定了《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及集刊(2017-2018)目录》,于2017年1月15日在官方网站进行公示。现分享给大家,若有变动与疏漏,以官方网站为准。 C刊正版目录: 马克思主义理论(21种) 党建·党史 1求是 2红旗文稿 3党的文献 4中共党史研究 5党史研究与教学 6党建 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马克思主义研究 2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3国外理论动态 4教学与研究 5社会主义研究 6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7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9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10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11科学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1思想教育研究 2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3思想理论教育 管理学(29种) 1管理世界 2南开管理评论 3中国软科学 4科学学研究 5公共管理学报 6科研管理 7管理科学学报 8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9管理科学 10研究与发展管理 11外国经济与管理 12管理工程学报 13中国管理科学 14中国行政管理 15管理评论 16管理学报 17中国科技论坛 18软科学 19科技进步与对策 20经济管理 21预测 22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3科学决策 24科学管理研究 25经济体制改革 26系统工程 27系统管理学报 28华东经济管理 29社会保障评论△ 哲学(13种) 1哲学研究 2自然辩证法研究 3自然辩证法通讯 4道德与文明 5世界哲学 6哲学动态 7中国哲学史 8现代哲学 9逻辑学研究 10伦理学研究 11周易研究 12科学技术哲学研究13孔子研究 宗教学(3种) 1世界宗教文化 2世界宗教研究 3宗教学研究 语言学(24种) 中国语言文字 1汉语学报 2中国语文 3古汉语研究

《地理科学新进展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地理科学新进展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地理科学新进展/ New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al science 课程编码:12014023 课程类型:专业任选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范围:05地理科学 学时数: 36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0,课外学时:0 学分数: 2 先修课程:第8学期以前的全部专业课 考核方式:考查制订日期:2005年 制订单位: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审核者:林媚珍 执笔者:陈健飞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地理科学专业选修课之一。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较了解和关注地理科学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关注学科动态、追踪学科前沿的意识和不断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为: (1)介绍地理科学及其相近领域的科学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及其研究动态; (2)介绍地理科学及其相关领域在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主要应用领域和状态; (3)介绍本地区本单位承担的主要科研课题、研究特色、研究特长和进展情况。激发学生参与相关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问题、发展趋势和展望;结合毕业论文任务,能把握学科方向和创新途;初步养成关注和追踪本学科发展动态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导读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专著的新近论著;介绍最新学术会议的学术报告; 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专题检索、信息过滤、学术沙龙和文献综述。(四)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与先修专业课程呼应,使学科知识条块清晰;直接服务于毕业论文选题,为毕业论文(设计)相关联。 (五)教材与教参 选印系列代表性论文及提供电子版论文文档; 教学参考书: 陈述彭主编. 地球系统科学—中国进展,世纪展望.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编委会. 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上、下卷).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 Helmut Geist. Our Earth’s Changing Land, An Encyclopedia of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2006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007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而有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建设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 通过调查,掌握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情况,并分门别类建立地理课程资源档案,逐步建设地理课程资源库。 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包括除教材以外教学所需的挂图、模型、标本、实验器材、图书资料、电教器材、教学实践场所等,必备设备和教学用图有:地球仪、等高线地形模型、幻灯机、投影机、主要岩石和矿物标本、东西两半球图、世界政区图、世界地形图、中国政区与交通图、中国地形图、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图、本县(市)地图、世界地理景观图片、中国地理景观图片等。 注意地理课程资源的积累和更新,特别是地理信息资源的积累。可以自己设计制作各种地理教具、学具和教学软件,包括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制作地理模型、电教软件等。不断扩大地理课程资源库的容量,提高地理课程资源库的质量,适应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地理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 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以及师生可用于地理教学的经历和体验。

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组织兴趣小组,开展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活动;指导学生编辑地理小报、墙报、板报,布置地理橱窗;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广播站或有线电视网、校园网传播自编的有关节目。 提倡校际地理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三)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校外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包括青少年活动中心、地理教育基地、图书馆、科技馆、气象台、天文馆、博物馆、陈列馆、展览馆和主题公园、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政府部门,区域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等。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联系,寻求多种支持,合理开发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 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邀请有关人员演讲、座谈,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文化地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文化地理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文化地理学(Cultural geography) 课程号(代码):10621820-0 课程类别:选修课 学时:54 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目的: 1、了解文化的概念:包括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两种。 2、结合实例了解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包括聚落、建筑、服饰、习俗、艺术、语言、宗教等与地形(包括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等)、水体、气候、植被、土壤方面内容。 3、培养学生灵活看待“文化”这一现象,文化与环境密切相关。 4、学会分析不同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文化现象或文化事物,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与方法,并把实际生活中得到的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要求: 学生在了解文化地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深入社会生活去仔细观察,并用所学理论进行具体分析。做一个“身边的文化与地理”专题讨论与研究,做为中期考试内容。 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以下划线或*等方式注明 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主要分专题讲解各种地理环境与文化的关系(主要以中国为例)。 绪论:文化及文化地理基本理论介绍。*(8学时) 一、文化的概念:包括广义上的和狭义上的两种。 二、文化地理研究的对象和主要内容。 三、中国近代对“地理与文化关系”的讨论及中国文化地理学的研究现状。 四、文化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地形与文化(12学时) 一、山地(包括丘陵)与文化 二、平原与文化 三、高原与文化 四、盆地与文化

第二章:水系与文化(6学时) 一、河流与文化 二、海洋与文化 第三章:气候与文化*(6学时) 一、中国近5000年来气候的变迁 二、气候变迁与中国历史 三、气候变化与中国历史上人口的几次大起大落 四、气候变迁与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南下及文化带的移动 第四章:城市与文化(9学时) 第五章:景观地理学简介(3学时) 第六章:身边的文化与地理(12学时) 一、我们生活的文化区 在确定一个观察地区以后,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观察身边的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进而总结所观察 地区的文化特点。 1.语言。所观察地区的主要语言是汉语,还是其他语言?如果是汉语,是否是普通话? 2.宗教信仰。所观察地区的人们有无宗教信仰?如果有,以什么信仰为主? 3.艺术。所观察地区有无地方艺术形式?如果有,是什么? 4.经济活动。所观察地区的主要经济类型是什么?农耕、牧业、渔业还是其他类型?如果是其他类型,又 属什么性质? 5.生活习俗。所观察地区人们的生活习俗有什么特点? 从以上的五个调查项目,我们就可以简单归纳我们身边的文化属那一类文化区,当然文化区的划分有不同 的标准,可从最直观、有代表性的意义上考虑。 二、无处不在的文化扩散 文化扩散的例子,在前面几节中所列不少,通过这些例子,我们不仅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各种文化事物和文化现象是通过何种形式扩散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文化事物和现象空间扩散的观察能力。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文化扩散的媒体日益丰富,并逐渐普及到人们的生活领域中,如我们熟悉的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等。如普通话的扩散、流行服饰的扩散等等。我们身边的文化扩散现象比比皆是,传统文化的弘扬,现代和当代文化的流行和普及,都离不开文化扩散。 文化扩散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各个文化区在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区的文化优势,并将其与地方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同时,便赋予了地方文化新的生命意义。世界文化就是在不断的趋同和趋异中发展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文化扩散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构成了英语这种精神文化要素的扩散过程;农民或工人使用某种新的机器,是一种物质文化要素的扩散过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没有文化扩散,就没有社会的发展。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也在发展,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扩散这种文化扩散的主要形式,一种情况是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提高,文化扩散在时间上、空间上日益变短、变小,一种是文化扩散促进了文化交流,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教学重点: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文化(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1、通过有关的图片、资料给学生较为直观的知识。 2、从学生具体生活实例,通过其讨论得出结论。 3、以学生自学为主,精讲多练,讲练紧密结合。 四、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8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18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区域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2.综合性 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 3.思想性

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容。 4.生活性 地理课程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5.实践性 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3.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着眼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地理课程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宽学习空间,注重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三、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其中,“地球与地图”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 1.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研究地球表层人地系统,阐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总体规律,重点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环境整治与保护、自然灾害防治、生产力综合配置、重大经济建设项目和工程设施合理布局等方面为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性论证和科学依据。将地理科学专业建成专业口径宽、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省内外同类院校特色鲜明的一流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教师素质和扎实的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终身发展的愿望、具有自主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能在中等学校从事地理及环境教学、地理教育研究工作,也能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和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等各种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掌握教学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的基本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三、主要课程和特色课程 主要课程:地球概论、环境保护概论、地质学、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水文学、植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地图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系统。 特色课程:洞庭湖区专题研究、地理教学技能、乡土地理。 四、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实践:军事训练、地质与地貌实习、气象与水文实习、植物与土壤实习、区域地理综合实习、测量与地图实习、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分散实践:地球概论、气象学与气候学、地质学、土壤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计量地理学等课程实践。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区域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二)综合性 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

(三)思想性 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 (四)生活性 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五)实践性 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3.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高中地理必修“能源资源的开发”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能源资源的开发”优 秀教学设计 一、课标的要求 课标对本节的要求是“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对标准的把握须注意如下几点: 1.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山西煤炭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放置于世界和中国能源利用的大背景下,这样可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2.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比山西省在改革开放初期同现在在能源开发上存在什么不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二、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主要是通过案例分析,来探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煤炭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能源结构中都占重要地位,而煤炭又是非可再生资源,能源开发和资源保护是一对矛盾,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既面临机遇,又充满了挑战; 2.在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学中,主要关注于煤在使用过程中(如燃烧煤发电、取暖、做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本节内容更多的涉及到开采过程,所

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更显得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能从资源状况、市场和交通条件三方面记忆和理解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越条件; ⑵能理解我国为何要加强山西省能源基地的建设; ⑶能了解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理解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演示引导下,通过读图、比较、推理、讨论辩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科学研究的方法与态度,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特别要理性地看待山西省能源大省的地位。 四、教学重点 1.理解山西煤炭资源的优越性和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2.理解山西能源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和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五、教学难点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word版)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題的初步能力。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有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区域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二)综合性 地理坏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 (三)思想性 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 (四)生话性 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五)实践性 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査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日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3.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前后的比较探讨

为了帮助广大教师更准确、全面地了解新修订课程标准的变化,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的主旨和精神,准确把握和理解课标内容的变化和要求,深化地理课程改革,在对比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前后的内容变化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总体框架的对比分析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从形式来看,保持了原来课程标准的基本设计、框架结构和各部分的内部结构,只在个别文字和前后顺序、具体内容上发生了些许变化,内涵也随之发生了突出的变化。总体框架由"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原来为"内容标准")"实施建议"4大部分组成,课程内容的体系仍然由"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4大块组成;"课程内容"以表格和条目为主的呈现方式以及以行为动词(以学生为主体)的表述方式也没有改变。修订后的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更好地落实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精神和课程改革的理念,新课程改革在课标中体现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和内容选择等得到了秉承和进一步完善。 1.地理课程学科价值和功能更加凸显 从修订内容来看,第一部分"前言"的导言文字有较大调整和修改。修订稿导言部分阐述地理课程改革背景的文字量明显精简,删去了"学科中心""知识本位"等容易引起一线教师混乱的一些提法,更加开宗明义,先阐述社会和地理科学的发展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影响,然后阐述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对学生的教育价值。这与原来"素质教育对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要求"内容不同,特别突出了地理课程的功能,尤其引用了《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的一些提法,如"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这样的表述体现了国际视野,更突出了地理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更富有时代性和先进性,更好地落实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的精神和课程改革的理念。 2.课程性质更加突出与明确 "前言"中"课程性质"这部分的文字表述改动、调整后的内容更加简练,层次清晰,要点突出。原来的内容在第一段阐述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特点,文字量较多。修订后的内容一开始就阐明"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突出地理学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门课程,其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不仅使课程性质更加突出和明确,而且从性质引出的特点也比较明朗。 3.课程基本理念内涵更加清晰 "前言"中的"基本理念",除了标题修订为"课程基本理念"以外,在内容和结构上也进行了精炼和调整,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两条理念的表述比之前更为具体、明晰,点明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内涵和要义是"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内涵和要义是"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原有的"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融入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中,删掉了"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和"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这2条理念,将原来一些阐述的文字移至后面"实施建议"部分的"评价建议"之中。 4.课程设计思路更加完善 "前言"中的第三个标题"设计思路"改为"课程设计思路",也由原来的5条减为4条,并删去了两段"例如......"的文字,这样的阐述更为紧凑、明确。其中,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认识区域"部分,将原来"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的说法改为"除本标准规定的少量

南京大学2016年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博士拟录取名单公示

南京大学2016年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博士拟录取名单公示 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鹿化煜王可欣 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鹿化煜王逸超 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濮励杰王媛 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濮励杰蒋瑜少民计划 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濮励杰杨齐祺 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许有鹏项捷 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许有鹏袁甲 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周寅康顾铮鸣 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邹欣庆姚玉龙 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邹欣庆王腾 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潘少明郭海婷 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王腊春曹明霖 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周生路李岩 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周生路李保杰 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张振克任航 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张振克蒋生楠 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侯书贵张王滨 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侯书贵于金海 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黄贤金漆信贤 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黄贤金袁苑

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张捷陈麦池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陈镜明刘磊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陈镜明李季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陈镜明许明珠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李满春夏南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李满春汤皓卿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李满春周雨霁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田庆久徐凯健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江洪莫云华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居为民朱士华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居为民李晶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柯长青蔡宇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柯长青姚国慧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杜培军蒙亚平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杜培军王欣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顾行发高林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王结臣陈杰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王结臣王豹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高超范曼曼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高超吴旌滔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章锦河胡欢027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章锦河于鹏

南京大学08年人文地理博士试题

南京大学08年人文地理博士试题 名词解释: 1.行为主义方法 2.观测法 3.因子回归分析法 4.网络最短路经分析法 5.空间自相关分析法 论述: 1.后现代主义核心思想是什么?阐述其对人文地理或城市规划学科的影响. 2.问卷调查分析方法.举例说明. 3.GIS缓冲区分析方法原理及其在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中的应用. 4.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构建一个功能区划评价模型.要求说明因子选取.数据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原理(可借鉴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或生态敏感性分析方法) 2008年中山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发展 2、绿色GDP 3、后福特生产模式 4、文化软实力 二、论述题 1、理论加案例,论证改革开放后中部地区相对滞后的原因,以及未来实现中部崛起的有关政策、策略与措施。 2、改革开放后,经济特区对我国区域发展有哪些影响。 3、分析人文地理学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作用。 4、未来几年大型体育赛事在我国频繁举办,请从地理的角度出发,举出一个可以做博士论文研究的题目,并简述理由。 2008华东师范大学考博题-人文地理 5题中任选4题,每题25分! 1. 我国正在开展主体功能区划,请分析地理学家参与这项工作的学科优势?这次区划对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影响? 2. 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用预期寿命(出生预期寿命)、教育指标(成人识字率、毛入学率)、GDP指标(经过平价计算的人均GDP)来分析各国和地区发展水平,请分析三个指标的科学性?对缩小我国地区差距的作用? 3. 试述一个区域内不同城市之间的产业同构和错位发展的辨证关系 4. 以中国民居为例分析民居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5. 以某一地区为例,分析3T(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包容Tolerance)对区域

地理科学专业学习资料

地理科学专业(免费师范)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地理科学专业(免费师范)隶属于地理科学,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办学经验。1950年开始招生,2007年成为教育部师范生免费教育专业,2009年被评为重庆市市级特色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以地质学、生物学、气象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为支撑,依托重庆市级实验(实习)教学中心和完善的3G实验实践教学体系、金佛山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基地等10余实验实习基地,以培养理论素养深厚、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技能突出、乐教适教的地理学基础教育高级专门人才为特色。毕业生主要到基础教育部门、教育管理部门从事地理教学、地理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等领域的工作,也能从事资源、环境等相关领域的教育、研究和管理工作。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培养目标: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发展要求,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深厚人文底蕴、宽广国际视野,扎实的地理科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地理教学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地理教育优秀师资、地理研究和管理领域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现代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深入了解国内外地理科学发展及地理教育研究的前沿动态、关键问题和新成果;了解相关领域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深厚的人文科学素养。 2.掌握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知道基础的科学方法论,具备基本的地理思维,富有创新精神;掌握资料调查与收集、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地理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3.具有扎实的教师基本技能和教学研究能力,能熟练运用多媒体与新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具备应用GIS、ARS和地图分析的基本能力,形成良好的地理专业素养和教师职业修养,具有从事基础教育地理教学及教育管理的能力。 4.树立终生学习观念,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高效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钻研精神和一定的地理教学研究能力;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地理教学和研究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具备完整人格、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积极的人际交往意识;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具备教育管理的基本素质。

新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題的初步能力。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有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区域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二)综合性 地理坏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 (三)思想性 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 (四)生话性 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五)实践性 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査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地学考研中心 南京大学 自然地理学2019年考研全程通关班(资料+视频讲解+学长学姐答疑)

地学考研中心独家版权2019专用淘宝: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f25729262.html,本资料有效期限为2019年1月南京大学地海院考研专业课辅导班 2018全程通关班资料(813自然地理学) 地学考研中心编著版权所有 地学考研中心(https://www.360docs.net/doc/f25729262.html,)是提供地学专业课辅导最权威、最全面的研究生团队。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我们就是帮大家实现愿望的“摆渡人”。

地学考研中心独家版权2019专用淘宝: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f25729262.html,本资料有效期限是2019年1月地学考研中心全程通关辅导班的相关说明 一、全程通关辅导班的内容 I 如发现资料非“地学考研中心”提供,可向QQ:2320305356;TEL:180********举报,一经证实, 给予本中心会员才有的解答、咨询、复试辅导等服务,并享有额外购买优惠。保护版权,打击盗版。

如资料非上述淘宝店所购,说明您拿到的是盗版且已被淘汰的资料,不是最新版且无法享受页脚所述服务。 II 地学考研中心辅导班包含资料/课程,分三阶段发放,每阶段完成后务必联系我们获取后面内容。售后为全年服务,并有考上人员全年答疑,故购买后请登记信息并加售后群。资料年年更新,购买时注意适用年份。

地学考研中心独家版权2019专用淘宝: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f25729262.html,本资料有效期限是2019年1月 二、全程通关辅导班的形式 全程通关辅导班,各个阶段的资料包括纸质资料、课程、电子版资料。其中纸质版资料是供大家线下使用,全部打印并装订好,很方便大家携带和复习。而相关课程,或直接发给大家,可随时任意查看;或采用在线授课的方式进行,增强互动性。总之,本辅导班形式比较多样,并且不限制大家复习时间和进度,自己根据情况依次完成即可。 三、全程通关辅导班的使用 地学考研中心以前一直都把精力放在了资料上面,但通过去年辅导班以及模拟考试的实际改卷发现,一是辅导班的效果要更好,另外发现资料的作用更多是为了夯实专业基础,但考研过程中,对试卷的真实练习、基本题型的答题技巧、已考上的学长学姐的总结、售后答疑等都同等重要。 下面就每个阶段如何进行复习、并进行下一阶段的资料获取等问题,做进一步说明:(1)基础阶段 首先,从地学考研中心官方淘宝店获取基础阶段资料(包含内容查看上表),开始专业课基础知识的复习。 然后参加复习规划课(购买时立即发放)和考情详解+重考点串讲课(5月底-7月中),进行全年复习时间规划,了解考情,把握侧重点。本阶段复习一般到7月底结束。基础阶段复习完成,步入强化阶段,则需要向地学考研中心索要强化阶段资料。 (2)强化阶段 首先,根据地学考研中心提供的出题特点、范围和大纲解读(若有),暑假开始进行教材知识的背诵。一般来说,黄金时间在暑假。 其次,开始锻炼答题相关技巧,听“答题技巧”相关课程。暑假后,8月中下旬。 第三,技巧巩固:9月份,可先拿真题、模拟题、期末试题、习题集等练习做题,与地学考研中心所提供的答案进行比较,寻找差距,巩固技巧。 同样,本阶段复习结束后,需向地学考研中心索要冲刺阶段资料。 (3)冲刺阶段 根据前两轮的复习效果,可进行答题技巧的相关测验,并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 首先,学校发布大纲后,根据地学考研中心最新一年的大纲解读(若有),调整复习侧重点和策略。 其次,获取最新年份真题,掌握最新一年真题的出题趋向。 第三,可根据地学考研中心提供的模拟习题集,进行答题锻炼和模拟。 第四,也可参加地学考研中心组织的模拟考试,进行实景模拟,由学长学姐改卷,并帮助大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以期达到更好的答题训练效果。 第五,查漏补缺:相关热点知识补充。 四、资料更新说明及买家权益 1、资料更新说明 新的年份,考研范围、考试重点和大纲都会有新的变化,针对这种变化,地学考研中心 III 如发现资料非“地学考研中心”提供,可向QQ:2320305356;TEL:180********举报,一经证实, 给予本中心会员才有的解答、咨询、复试辅导等服务,并享有额外购买优惠。保护版权,打击盗版。

地理科学专业

地理科学专业 副修专科、副修本科与副修学士学位 为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和不同志趣,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校实施多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保证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以下修读层次:副修专科、副修本科、副修学士学位。 1、副修专科 应修读本专业教学计划的学院平台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中规定的必修课,获得不低于36学分的副修课程学分,在取得主修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后,可发给副修专科专业毕业证书。 副修本专业专科的学生应当修读以下必修课程: 学院平台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遥感技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区域分析与规划。共计21学分。 专业平台课程:地球概论,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经济地理,世界自然地理,世界经济地理。共计15学分。 2、副修本科 应修读本专业教学计划的学院平台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中规定的必修课,并修读一定数量的选修课,获得不低于72学分的副修课程学分,其中必修课程不低于62学分,在取得主修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后,可发给副修本科专业毕业证书。 副修本专业本科的学生应当修读以下必修课程: 学院平台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遥感技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区域分析与规划。共计21学分。 专业平台课程:地理学引论,地球概论,地质学,地貌学,气象气候学,水文学与水资源,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经济地理,世界自然地理,世界经济地理,地理科学进展。共计41学分。 另外,还须在本学院或本专业平台中修读不低于10学分其它课程。 3、副修学士学位 在修读完成副修本科专业课程学分的基础上,完成副修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教育实习、野外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达到学位授予条件,且副修专业与主修专业分属于不同学科门类,则在取得主修专业学士学位证书后,可授予副修学士学位。 4、有关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