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的道路设计与施工标准

浅谈城市的道路设计与施工标准
浅谈城市的道路设计与施工标准

浅谈城市的道路设计与施工标准

发表时间:2019-05-14T15:26:06.6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作者:白龙[导读] 摘要:从最近几年我们国家发展情况来看,国民经济正在以迅猛的速度不断发展,各个地区城市的建设工作也在逐渐优化与完善,而在城市不断建设的过程中,有一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重要程度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道路工程项目的建设,道路是一个城市内部交通以及公共设施共同的承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天津市 300392 摘要:从最近几年我们国家发展情况来看,国民经济正在以迅猛的速度不断发展,各个地区城市的建设工作也在逐渐优化与完善,而在城市不断建设的过程中,有一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重要程度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道路工程项目的建设,道路是一个城市内部交通以及公共设施共同的承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城市中的市政道路工程的进步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对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起到推进的作用,也从另一方面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起到了推动。本文主要对城市中的市政道路工程的具体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且对道路工程的设计要点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相应标准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当下道路工程之中体现的不足之处,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施工标准

一、引言

随着当下我们国家市场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水平得到了相当大的提升,对于日常生活的整体环境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逐渐重视其多元性。道路工程在一个城市的内部是及其重要的一项基础设施,在很大程度上对人民群众的日常出行造成影响,这也就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工作效率以及生活效率。优秀的城市道路工程项目建设应该全方位的考虑到对道路景观方面的设计以及城市优秀文化的传承,与此同时,道路是一个城市形象的代表,正因如此道路工程的设计还应该能够体现出城市的形象特点。通过这种设计理念进行设计不单单可以使城市内部生活的人民群众得到更加优质且方便的生活,还能够凸显出城市所具有的优秀文化内涵,为城市整体朝向现代化路线发展做出了有力的推进,并且对于全社会整体的进步以及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城市内部道路工程的设计特点分析

(一)道路工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城市中的市政道路工程在设计方面主要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的方面:给排水工程、电力工程、燃气工程、能源工程以及绿化景观工程。在实际进行道路工程设计以及施工的时候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方面,其中主要包含能源供应管道,排水管道以及道路的公共照明等,在实际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采用无障碍的设计理念,重视公共设施的完善性以及实用性。

(二)改建项目以及道路工程规模方面

城市中的市政道路工程在实际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只有城市新区以及开发区处的工程不属于改建或道路改造项目。除此之外道路的改建工程都必须要以过去的道路为基础进行改良,所以其在工程总量方面并不固定,存在着零碎性特点。

(三)受原有建筑以及费用影响

城市中的市政道路工程的设计通常情况下都一定要考虑拆迁方面的经济支出、原有的重要建筑物是否会被影响以及当地草坪的标准高度等等方面,正因如此有很大一部分道路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对原道路路线做出变更的余地相对较小。

(四)道路工程施工的复杂程度较大

城市中的市政道路工程的设计与高速公路的设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为城市内部道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要仔细考虑诸多因素,比如城市内部人流量以及道路周围地下管道因素等。为了能够从根本上为人民群众提供方面的出行,提升其生活质量,在设计以及正式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与电力单位、通讯单位以及给排水单位进行相互沟通与合作,正因如此该类型道路工程再设计方面要更加复杂。从另一方面来讲,部分街道在实际开展道路工程的施工时无法选择封闭式施工方法,在有效掌控由于施工对当地居民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外还必须要以严格的态度对施工质量进行管理与控制,正因如此,城市中的市政道路工程在进行施工设计的过程中要更加复杂。

(五)从城市内部交通方面进行考虑

在城市内部街道之中通行的主要车型是小型汽车以及公交汽车,基本上在日间禁止大型车辆入内。除此以外还对车道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我们国家有大部分城市都对公交车、机动车以及非机动车的车道进行了相应的划。而且与其他公路进行对比来说,城市内部道路对于行驶时速方面的限制也十分的严格,在快速路中行驶最高时速为每小时100公里,主干道则限制在每小时60公里,替他类型道路基本上限制在每小时40公里以下。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城市中的市政道路工程的设计指标也相对较低。

三、城市中的市政道路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要重点考虑到人性化的设计

在对道路工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全面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显现出来,城市内部道路工程的根本要求就是“以人为本”,不单单要对城市内部道路的一些基本功能进行优化与完善,并且还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方面的各项需要。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在有必要处设置一些无障碍基础设施,这不单单能够进一步满足对道路的基本需要,而且也能够保证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当中有舒适的感受。

(二)要确保道路工程的安全程度以及流畅程度判断城市中的市政道路工程是否科学合理的一项相当重要的指标就是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程度以及流畅程度。为了确保这两点要求符合标准,应该在设计过程中全方位的考虑到城市内部整体人口规模、机动车数量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对当下道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状况以及流畅度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进行科学设计,在确保足够安全的基础之上不断加强车道的流畅性。

(三)加强环保技术的应用

当下我们国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倡导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在此背景之下,各个领域都在不断研究节约能源技术,而城市内部的道路交通更是被全社会所关注的重点项目。其不单单对城市之中整体的空气质量造成影响,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为了能够进一步降低机动车尾气问题对城市内部空气造成的危害,城市内部道路工程在设计过程中要对此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考虑。根据道路工程的具体等级以及所处施工区域的地形等等,科学合理的设置绿化带,从而加强噪声消除能力。并且设置绿化带还能够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独特性,凸显其文化内涵。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 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 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分析 侯俊

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分析侯俊 发表时间:2018-03-27T15:32:52.93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1期作者:侯俊[导读] 为城市道路设计与建设提供良好的思路保证和技术保证,提高城市道路设计的整体效果,满足城市道路设计的实际需求。 南通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226001 摘要:随着城市道路建设数量的增多,城市道路建设对城市交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基于对城市道路建设的了解,在城市道路建设之前,掌握正确的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是做好城市道路设计与建设的关健。因此,应结合城市道路设计与建设实际,认真分析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城市道路设计的思路,对城市道路设计技术要点进行探讨,为城市道路设计与建设提供良好的思路保证和技术保证,提高城市道路设计的整体效果,满足城市道路设计的实际需求。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技术 1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交通的本质目的在于实现人或者是物的整体交换,道路是载体,车辆是工具。所以说,城市道路服务对象的根本应该是人,要依据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所以说,在针对道路规划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和完善以人为本的观念,设计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用地设计思路。从城市的用地和功能出发,提供不同的交通服务。(2)空间设计思路。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城市道路空间,为道路使用人员提供综合性服务为立足点和出发点。除了要求符合传统的交通功能,还应该符合景观功能、生活功能、管线功能,从整体上考虑整个空间范围内道路所需要承载的功能,合理布置相关的设施,有效的改变了传统道路设计内涵的缺陷。同时,根据空间功能,将道路空间划分成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机动车道这四部分空间,从整体上实现空间与系统的相结合。(3)路权分配思路。城市道路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从机动车交通中心考虑,从公共交通、行人、机动车等交通方式着手,根据道路等级和优先权的不同,合理分配交通设施的路权资源。从整体上保障交通参与主体的安全,体现出路权资源的合理分配。(4)交通需求思路。在进行交通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交通功能,将其作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予以重视。在传统道路设计中,应该着重对各个设施功能进行细致分析,突出重点。与此同时,交通设计应该通过量化分析策略针对交通系统的设施的供应能力,提出合理的组织设计方案,保障后续道路工程方案设计的合理性。(5)风貌控制思路。在针对城市道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强化景观设计和城市设计的衔接,充分结合城市的情况,根据规划提出远期目标和近期实施指导性要求,从而针对空间组合、景观风貌、建筑特色等进行综合性的设施。并且,要求强化城市的绿化设计,从整体上使道路和建筑物形成一个合理的空间布局。(6)精细化和人性化思路。在城市道路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人的需求,从对人的关怀,障碍设施等。要求必须将城市功能和环境景观融合为一体,从而提升人在整个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从总体上让人获得舒服、方便、和谐的感受。并且要重视细节化处理,针对台阶、树木、土墙等进行精心设置,从而体现出城市道路精细化设计的要求。 2城市道路设计技术要点分析 2.1城市道路设计的技术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关系到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如何发挥道路的通行作用,并与城市现有的规划结合在一起,成为了城市道路设计需要兼顾的重要内容。因此,目前城市道路设计的技术理念主要表现为自身功能的突出与城市建设的融合。掌握这一技术理念对提高城市道路设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2.2重点控制要素由于城市道路关系到城市交通通行情况,掌握道路的基本信息,并利用道路实现城市交通的疏导以及发挥道路的通行作用,是城市道路设计中所必须满足的指标。因此,了解并掌握重点控制要素,对城市道路设计而言十分重要。在道路设计中应突出重点控制要素的理念,加强对城市道路的了解,强化道路的控制功能。 2.3道路空间综合布局城市道路在设计中要与城市现有的交通和建筑物进行融合,在这一过程中,道路空间的综合布局成为了关系到道路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基于这一认识,城市道路设计应合理考虑道路空间综合布局,提高布局的合理性,使道路设计与城市规划相融合,提高道路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满足城市建设的实际需要。 2.4步行、自行车及公共设施空间设计城市道路在设计中,应合理考虑机动车、自行车与人行道的分布,同时还要合理规划出公共设施空间,使城市道路不但具有良好的通行功能,同时还能承接城市交通的其他功能,满足城市道路交通的现实要求。所以,合理地规划步行、自行车及公共设施的空间,是城市道路设计需要把握的重要原则。 2.5公共交通空间设计目前城市公共交通设计理念逐年成熟,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公共交通空间需要预留出来,保证城市道路功能的完全实现。在此基础上,应当合理考虑道路对城市公共交通空间的影响,把握正确的设计原则,满足城市道路交通通行的实际需要。所以,应在道路设计中采取正确的公共交通空间设计理念。 2.6道路绿化与景观设计考虑到城市道路的建设需求,在道路建设过程中,还应进行合理的道路绿化与景观设计。这些作为道路的辅助功能,在设计阶段都需要进行明确,便于在道路建设过程中进行合理的配套施工。因此,城市道路设计应做好道路绿化与景观设计,完善道路设计方案,保证城市道路设计能够在完善性和合理性上达标。结语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Code for transport planning on urban road GB 50220-95 主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5年9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80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先批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上海同济大学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5年1月14日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道路管理,保障城市道路完好,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市道路,是指城市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养护、维修和路政管理。 第四条城市道路管理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和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城市道路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道路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城市道路管理工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 1 总则 1.0.1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提高城市的运转效能,提供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交通条件,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类城市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1.0.3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市区内的交通规划为主,处理好市际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市域范围内的城镇与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1.0.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必须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满足土地使用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发挥城市道路交通对土地开发强度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1.0.5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规划两个组成部分。 1.0.6 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应包括下列内容: 1.0.6.1 确定交通发展目标和水平; 1.0.6.2 确定城市交通方式和交通结构; 1.0.6.3 确定城市道路交通综合网络布局、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内的客货运设施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道路景观论文道路绿化论文

道路景观论文道路绿化论文 浅谈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摘要:道路绿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城市现代化道路交通的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带来了城市现代化和城 市道路建设的突飞猛进,我国道路绿化为适应新的功能要求,在不断 的创新中发展提高,出现了一条又一条绿化带宽阔、层次丰富、林荫夹道、景观多样、芳草如茵、行车通畅、行人舒适的现代化城市道路,形成了多行密植、层次丰富,落叶树与常绿树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用大树绿化城市道路等北京城市道路绿化的特点与特色。 关键词:绿化作用存在问题景观营造 一、道路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功能及在大园林中的作用 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在大部分的城市中,道路的面积约占所有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kevin Lych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把构成城市意象的要素分为五类,即道路、边沿、区域、结点和标志,并指出道路作为第一构成要素往往具有主导性,其它环境要 素都要沿着它布置并与它相联系。街道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要素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 资源,构成区域文化表象背后的灵魂要素,上海浦东的世纪大道、南京东路步行街、外滩滨江路景区、苏州观前步行街都是成功的范例。因此,加强道路建设,讲究道路空间的艺术设计,追求“骨架”与整体的

平衡和谐,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的有效途径。据观测资料,在城市中40m宽的林带能降低噪音10分贝一15分贝,4m宽的绿篱可减弱噪音约6分贝;根据苏联的测定,树木下空气的含尘量比露天广场中的空气含尘量低约42%;又根据北京的测定,多排树木的道路比没有树木的道路能减弱风速约50%。 此外,城市道路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城市疏散交通的重要功能,是现代化城市必备的重要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城市道路,在满足交通等道路使用功能外,搞好道路的绿化美化,能起到防眩光、缓解驾车疲劳、调节心情稳定情绪等作用。 二、道路绿化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绿化与地下管网、架空线路的矛盾。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盲目栽植大型乔灌木,结果使植株生长势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在有架空电线的下面盲目栽植毛白杨、垂柳等大型乔木,因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疏枝,影响了美化效果,更严重的是大风季节,因疏枝不及时,造成线路中断,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二)片面强调绿化,忽视道路的交通功能。在人行道上栽植树型不紧凑的灌木,影响步行或骑车;在较窄的分车带上密植大量的乔灌木,阻挡了行车视线。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 ode f or d esign of u rban r oad e ngineering (2016年版) 2012-01-11发布2012-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15]274号)的要求,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进行修订而成。 本次局部修订依据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道路提出的相关要求,对原有条文中道路分隔带及绿化带宽度、道路横坡坡向、路缘石形式、道路路面以及绿化带入渗及调蓄要求、道路雨水排除原则等相应修改或补充规定。本次局部修订条文合计9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补充了需要在道路绿化带或分隔带中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时,绿化带或分隔带的宽度要求,以及各种设施间的设计要求。 2.增加立缘石的类型和布置型式。 3.细化了道路横坡的坡向规定。 4.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补充道路雨水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5.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修订的内容,调整了道路排水采用的暴雨强度的重现期规定。 6.补充了低影响开发设施内植物的种植要求。 本规范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32号3号楼(市政总院大厦),邮政编码:100082)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员、主要审查人员: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重庆市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员:和坤玲王晓华杨斌盛国荣 审查人员:张辰包琦玮李俊奇赵锂白伟岚任心欣 5 横断面

谈城市改建道路的设计与施工

谈城市改建道路的设计与施工 发表时间:2018-07-13T13:41:06.99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7期作者:荆维宪 [导读] 本文扼要介绍了城市改建道路设计的一般程序,指出了目前设计中存在的盲从及脱离实际的问题 荆维宪 山东中宏市政设计有限公司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本文扼要介绍了城市改建道路设计的一般程序,指出了目前设计中存在的盲从及脱离实际的问题,提出了设计和施工中特别注意的事项。对建设单位科学决策,设计及施工人员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借鉴性。 关键词:城市改建道路设计施工 一、引言 目前,我国城区内的许多道路由于原设计标准低或超期服役等原因,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车辆荷载的要求,需要翻新改建。改建道路与新建道路相比,在规划设计及工程施工中都具有鲜明的特点。笔者参加了多条改建道路的设计与施工,有些体会和认识供同行参考和借鉴。 二、工程设计 (一)城市道路改建方式 城市道路改建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城郊公路改为城市道路,二是现状城市道路通行能力较低,三是改造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城市道路改建方式取决于城市道路的改建内容。 第一种情况结合城市规划进行总体设计,增加分隔带、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埋设地下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等管道。第二种、第三种情况要对现状道路的路况、现状管网、规划管网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统筹各种因素,从而确定道路具体的改建方式。 城市道路改建要遵循“符合标准、因地制宜、尽量利用老路”的原则,道路改建方式要有科学依据,不能凭个人主观意愿,它影响着道路的工程造价,关系到道路的改建效果。 (二)平面设计 根据道路近期建设与远景规划的要求,对改建道路平面线形应进行适当的改善,如拓宽狭窄路段;加大曲线半径,保证必要的行车视距等。注重平面交叉口的设计,渠化交通,提高通行能力,确保车辆、行人安全有序地通过。准确绘制改建道路的平面设计图,标明规划红线、道路中线、分隔带、新旧地上地下管线的走向和位置、沿街建筑及出入口的位置等,以利于施工中准确定位和安全施工0 (三)纵断面设计 设计标准低或超期服役的柔性路面,经过多年的维修“盖被”,路拱往往变成“驼峰”形。道路纵断面的设计方案应根据城市道路的特点及其改建形式来定。 1、对于拆除重建的路段,道路两侧永久性建筑物的地面标高是道路中线高程重要的控制参考点。单纯将交叉口或桥涵等作为中线控制点,常常使重建道路中线抬高,造成两侧单位或门面雨季积水。因此,建议设计人员根据原道路边线高程,进行纵断面设计,使重建道路与原有道路标高一致。考虑到道路以后维修“盖被”的必然性,重建道路中线高程宜比正常设计标高略低3 -5cm. 2、对于补强的路段,道路标高一般都被抬高,造成与两侧建筑物的地面标高相矛盾。为确保道路的景观效果及排水流畅,一般要采取补救措施。若建筑物室内标高低于人行道设计标高时,可采取降低缘石外露高度、减小人行道横坡、设置踏步及排水支管等措施解决两者间的矛盾。 (四)横断面设计 道路橫断面应根据交通量的变化、道路性质及与沿线自然条件和两侧永久性建筑物的协调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在有限的断面上合理安排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地上杆线及地下管线的位置,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新旧管线间的矛盾。不能不加论证的拆除现状道路分隔带,将原有道路由三快板改为机动性较大的一块板。这样不利于形成”一路一特色”的景观,不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五)路面结构设计 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地面受控因素繁多,是改建道路设计中重点考虑的问题。设计人员只有具有系统的设计思想,掌握交通荷载作用特性、材料物理力学性能、路面结构力学分析方法、工程经济原理、概率和统计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设计出符合使用要求而又经济的路面。 设计前首先要进行路面破损情况的调查,路面强度及弯沉值的测定,确定路面的破损是属于功能性破损还是结构性破损,确定道路的剩余强度,找出破损原,计算道路的完好率。其次,搞好改建道路交通量的调查及预测工作。 路面结构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城区过往车辆的荷载情况,还应考虑当地的施工条件及材料的力学性能。目前,设计人员在选择道路基层时,常常仅重视基层的抗压强度,而忽视基层对沥青路面裂缝的影响程度及其防治措施。如水泥剂量一般应控制在5%-5.5%。 新旧路面搭接是改建道路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拓宽路段要从地基处理、路基压实、路面结构搭接等进行设计,以防新旧路面间产生不均匀沉降。 (六)排水管道的设计 1、原排水管道性能评价及设计原则 原排水管道的使用效果,是衡量排水管网是否改造的重要指标。同样设计前要对原排水管道的直径、材质、渗漏等具体情况进行现场勘察,走访居民调查路面的排水情况;收集原设计资料、历年降雨年表及修正暴雨强度公式;了解原排水体系及城区发展规划。根据以上资料,通过科学的分析和计算,判定原排水管道的可利用性。不能简单的以经济发展为由片面的夸大废水排放量,盲目得出原排水管道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结论。即使设计新的排水管道,也应通过科学的计算选择适用、经济的管径,不能想当然。实践证明,城区多年形成的排水体系一般不宜随意更改,要坚持就近排入水体的原则。那种就事论事,上、下游排水管底高程简单相连的设计思想是要不得的,

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 李源

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李源 发表时间:2019-09-17T09:22:15.4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李源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人们对于道路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张,市政道路设计的工作和整个城市道路建设,以及城市经济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相关工作人需要对其高度关注,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同时考察目前是的道路存在的问题,并且本着以人为本的核心,将道路设计的方法做出改善,使整个城市能够因此获得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城市道路在设计方面的对策和技术。 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珠海519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增长,人们对于道路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张,市政道路设计的工作和整个城市道路建设,以及城市经济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相关工作人需要对其高度关注,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同时考察目前是的道路存在的问题,并且本着以人为本的核心,将道路设计的方法做出改善,使整个城市能够因此获得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城市道路在设计方面的对策和技术。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思路;要点 目前大部分的城市道路在进行道路设计的过程当中,没有使用先进的方法合理的对道路路网进行计划,而仅仅是过于担心道路在建成之后可能会存在的宽度问题,对于一些道路等级的划分及其结构以及密度,也并没有按照先进的方法充分的进行探索,特别是对于贯通性支路的建设,这些支路并没有形成网络或是系统,不仅如此,有一些山地城市道路往往呈现出比较立体自由的形态特征,虽然在外观上层次感较为丰富,空间变化也更多,但是对于道路设计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城市道路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道路设计缺乏实用性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速,交通运输业以及居民正常的出行已经有了更多的需要,特别是对于道路设计和建设方面提出了更加精确的要求,在城市建设的时候,一能够发现目前存在很多道路设计方面的问题,特别是道路的实用性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道路城市道路进行使用的时候,可以发现市区交叉路口经常出现拥堵现象,个别道路路面已经出现了裂痕和碎裂,但是往往很久都无法得到修复,让车辆在出行的时候遇到极大的阻碍,而得不到管理,相对而言也较为混乱。道路两旁绿化景观的设计并不符合人们实际的需要,也让道路实际价值难以发挥,而这些都体现出道路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而城市一些路段线条已经十分模糊,设计也缺乏合理性,并且没有按照相关规范,特别是道路交叉路口,因为拥堵现象而很容易出现严重的后果,这些道路上的问题,都很容易让城市基础建设难以发挥其价值,甚至可能造成浪费[1]。 2、城市道路设计缺乏合理性和整体性 城市的交通运输状况很大程度都是受到市政道路设计的影响,在我国一些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中仍然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道路设计的合理性欠缺,一些城市主干道设计往往无法符合相关规定,大部分城市过于依赖主干道,而对于一些次干道往往比较忽视,这就很容易在出行密集的时间容易发生主干道交通堵塞,并且车辆无法及时疏散的现象,交通压力很难得到缓解,而次干道设计不足就会使其失去了道路分流的作用,降低城市道路使用效率。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也会让交通运输效率较低,而且目前一些城市的道路设计,并不拥有足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格局设计工作并不完善,包括一些绿化等环保问题,一些城市道路设计没有和实际交通状况相结合。 3、城市道路设计缺乏层次感和安全感 城市道路的功能相对而言较为复杂,可是,目前大部分道路在设计的时候,往往具有极端统一性,缺乏全面实际相结合的层次感,一些大型城市主干道极为宽敞,可是两边的建筑物分布高低参差不齐,大部分的建筑和道路宽度并不匹配,这就使城市的道路缺乏需要的层次感,不仅如此,道路设计往往将车辆运行作为根本任务,特别是对于车辆运进行持续的需要全面进行考虑,极端追求经济效益,但是对于车辆安全问题以及行人安全问题并没有过多重视,这就很容易使得交通环境和城市发展不协调,而道路的安全性也难以达到标准[2]。 二、城市道路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 1、重视道路路肩的设计 一般来说,在道路设计的过程当中可以发现路肩一般是带状,主要是在车辆运行道路的外延位置,一直到路基边缘进行设置。分为土路肩及硬路肩两种不同的类型,道路路肩主要是为了能够让车行道受到一定的保障,不仅如此也可以在临时停车或是路面横向支撑的时候进行使用,因为路肩自身的特征,就需要其在道路铺设的时候,对其结构有一定的要求,使其能够满足相应的承载力,对于结构导线的组合方法以及施工材料也需要进行全面的考察,这样才能够让路肩以及行程道路面有效的相结合进行运行,缓解因为降水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不仅如此,路肩也要具有合理的排水功能,这样才能够使得路面结构的水能够获得及时的排除,一般来说使用水泥混凝土及沥青面进行路肩的设置工作,这样才能够全方位提升路肩铺面的可靠度,在使用水泥混凝土的时候,需要路肩面层等厚度和行车道的面层基层能够保持相协调的状态,而使用沥青的时候主要是使用密实型混合料,一般来说需要基层材料等各方面材料能够结合起来相互配合,但是如果在行车道路并没有进行相关的排水施工,那么沥青面层以及不透水基层的厚度,就需要低于行车道面层的厚度,而对于基层中的一些填充料,则必须使用一些透水性较高的材料全面铺设起来。 2、进行道路的平面设计 道路的平面设计一般来说就是将道路的中心线以及边线之间进行一定的设计,道路的平面设计一般来说是对地面道路的整体形态,以及沿线地形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表现,不仅如此,对于一些具体位置,以及人工构筑物等也有一定的表达。而道路平面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工作之一,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却很容易被工作人员忽略,再进行道路平面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平面线形设计的实际需要进行全面考察,并且要满足其基本要求之后再进行设计工作,而在进行道路平面设计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需要对于道路沿线周边的具体环境及地形进行充分的掌握,使设计能够和实际应用有一定的配合,第二,需要对于纵断面及横断面进行大致的考察,第三,防止出现大角度急转弯的情况,对于弯道设计也要重视起来,使其能够更加平缓,第四,在进行道路平面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曲线,而对于一些高填方路段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使用直线或是较为平缓的坡道进行设计[3]。 3、城市道路的绿化工作 城市道路的直观感受就是城市道路的绿化功能,而对于城市中的居民来说,城市道路的绿化甚至比交通功能更加获得其关注,那么如

1交通工程的设计说明书(施工图的设计)

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 1 工程概述 空港大道南起黄石东路,连接现状云城西路,北至106国道,全长约6公里。 本项目为空港大道(黄石东路-109国道)工程北段,工程南起于规划七路地铁检修段下沉道路,北止于106国道。主线长337.074m,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6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3.5m,双向8车道;左辅道长384.171m,右辅道长397.542m,城市次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40km/h,,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45.6m,双向4车道。 项目地理位置图 2 本次设计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总则》GB 5768.1-2009。 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2-2009。 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 5768.3-2009。 5、《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 24722-2009。 6、《道路预成形标线带》GB/T 24717-2009。 7、《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3190-2008。 8、《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1部分:一般要求》GB/T 3880.1-2006。 9、《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2部分:力学性能》GB/T 3880.2-2006。 10、《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3部分:尺寸偏差》GB/T 3880.3-2006。 11、《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12、《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12。 13、《道路交通信号灯》GB 14887-2003。 14、《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 14886-2006。 15、《人行横道信号灯设置规范》GA/T851-2009。 16、《广州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计技术指引》 17、《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1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1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09。 2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21、《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 50647-2011。 2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2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 24、《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 3 交通标线 3.1 设计原则 1、各标线的设置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5768.3-2009)的要求。 2、标线用于管制和引导交通,应具有鲜明的确认效果。标线设置在路面上,应具有附着力强、经久耐磨、使用寿命长、耐候牲好、抗污染、抗变色等性能。同时,标线还应具有施工时干燥迅速、施工方便、安全性能好等性能。在夜间,标线应具有良好反光效果,对行驶车辆的诱导有重要作用。 3、除减速标线外,一般热熔型涂料的冷膜厚度为1.8±0.2mm。

浅谈现代公路设计理念

浅谈现代公路设计理念 摘要:对国内外公路的设计新理念和方法,对公路的线形一致性设计、线形安全性评价和灵活性设计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高速公路线形指标的均衡性、一致性、线形的连续性以及线形和环境景观的协调性才是满足汽车高速及安全行驶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公路线形,设计理念,灵活性设计思想 道路交通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尤显突出。随着我国机动化水平的发展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镇郊区的交通事故不断增加。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很多,包括人(驾驶员、行人)、车(机动车、非机动车)、路(道路状况、几何条件)、环境(气候条件、道路环境)等。从交通事故的统计和分析来看,虽然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线形设计是否合理是关系到高速公路安全性问题的根本问题。高指标的公路并不一定是安全的公路。高速公路线形指标的均衡性、一致性、线形的连续性以及线形和环境景观的协调性才是满足汽车高速及安全行驶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在充分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引入国外一些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方法,用以弥补我国传统公路设计方法的一些缺陷和不足。 1 线形的一致性设计 1.1 连续性设计理念 道路线形的连续性是路线设计的基本要求之一,连续的道路设计应确保驾驶员能够沿着路线以他们期望的速度行驶。但我国目前所使用的

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中虽已提出线形连续性,但对连续性的标准没有明确提出。目前国内外对于线形连续性的研究很多,主要分为:基于速度的研究、基于安全的研究、基于驾驶员操作难易的研究。 1.2 基于运行速度的线形一致性设计 运行速度又称行驶速度,是指在良好的气候条件和正常的交通条件下,一般驾驶员驾驶汽车沿某条道路行驶时实际采用的车速。它是一个随机变量,不同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随所驾驶的车辆及行车路段的不同,其运行车速往往不相同,通常用第85个百分位上的车辆行驶速度来表示。 利用运行车速评价路段的连续性好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 种: 1)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的一致性。设计速度与运行速度的一致性评价是根据在某个单独路段上运行车速与设计速度之间速度差的绝对值进行评价,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确保设计速度与驾驶员实际行驶速度保持一致,使得线形几何设计能够较好地满足驾驶员实际的操作,对于单一路段路线几何元素的安全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 2)运行速度之间的一致性。对于整个路线来讲,分析其整体的连续性同样是相当重要的。运行速度之间的一致性评价是根据两个连续路段上运行车速之间速度差的绝对值进行评价,这种安全评价方法提供了整个道路上连续路段的连续性评价,相比较与上面单一路段评价方法,保证了各连续路段之间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这种方法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安全评价方法,在大部分北美地区,这种方法已经成为道路线形连续

浅析城市道路设计的要点

浅析城市道路设计的要点 发表时间:2015-06-15T14:09:08.82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杨威[导读] 众所周知,在城市道路设计之中,要根据不同的道路的实际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杨威(吉林东北建筑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城市道路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居民的日常活动息息相关。理想的道路在满足交通运输和出行需要的同时,还会带给人们美的感受。本文就城市道路工程设计工作中值得注意的要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城市道路设计中需要思考的因素和细节,提出一些关于城市道路设计的建议,以供相关行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交通 众所周知,在城市道路设计之中,要根据不同的道路的实际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研究,理清设计思路,进而才能够设计出科学的、具有艺术性特点的高效设计方案。因此,作为城市道路设计人员而言,需要对这些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 一、交通分析以及安全设计交通分析包括流量、流向、车辆组成、车速、周边路网等的系统考虑。道路等的定位、规模的确定都依赖于交通分析,如果仅给出个规划红线,而忽略了交通分析,就会出现新路修好了,拥堵随后又出现了,设计人员也成了头疼一头、脚痛医脚的工程医师。没有正确的交通分析,是很难做好与周边路网相协调的城市道路设计的。我国现在许多大中城市出现的拥堵现象很多与路网够协调有关,所以,充分重视交通分析是城市道路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通常情况下,区域的主干道和或快速路应选择6-8 个车道,主干道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公交通行,因此应置于最外侧的车道,这样更便于停靠车辆,但是在路口转弯处,行驶的车辆是要穿越多个车道的,这对车辆的行驶安全以及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转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车道的宽度对于车辆的行驶速度是有着重要的影响的,而当车道的宽度不大于3.5m 时,车辆的行驶速度就不会超过40km/h,车道越宽车辆的行驶速度就越快。 同时应将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植根到道路设计中去。安全的城市道路设计理念主要表现为:以不同道路的服务功能区别车辆的实际运行速度和原有道路设计速度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道路周边建筑的使用性质,合理确定该道路的行驶速度,而不是教条地根据道路设计速度而制定;注重路段平曲线和道路竖曲线的组合和衔接,特别是注重交叉口的节点设计,避免在交叉口出现大的纵坡段;要考虑到道路护栏、中分带合理宽度以及标志标线的合理设置,同时还要考虑到车辆交汇和临时停靠预留空间;根据道路两侧商业建筑和人群密集程度,合理、恰当地设置行人过街设施,设置醒目的引导标示,标示信息尽量全面,同时在人流过于密集路段,合理设置人行道护栏,正确引导人群安全、快速通过。 二、关于道路的线形设计城市道路的质量及性能会受到线形设计的影响。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优秀的线形设计,在确保交通安全通畅的同时,还应兼顾道路两侧的自然景观,有效地使二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道路线形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充分考虑交通的安全因素,其次是道路两侧的景观。 对于主干路应尽量减少弯道的出现,从而可以充分的保障较好的通过性。而对于非主干道路则可以使用较为舒缓的曲线,使道路两侧的城市景观逐渐发生变化,使乘客以及司机在路途中可以保持心情愉悦,从而缓解在乘车过程中由于景观单一所造成的疲劳与枯燥,进而确保交通安全。在生活性道路的设计中人为地将道路的线性设计成锯齿形或是蛇形,个人认为是不可取的。这样虽说可以达到降低车速、减少车辆驶入、增加趣味性和丰富景观的目的,但会增加施工难度、影响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且间接地增加了路面的横向宽度导致人行活动空间减小,有时也会影响道路两侧某一地块的二次开发和利用。 三、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宽度的确定在道路横断面的布置中,机动车车道宽度占据着重要位置。我们规范40km 及40km 以上时速的大型汽车或大、小型汽车混行车道宽度为3.75m, 路面车道数,主要取决于道路等级和该路设计年限。一般从路面结构使用年限考虑,预测15~20 年日平均和高峰小时机动车交通量。从目前城市交通量发展情况看,大中城市新建的主干路,宜采用六车道、八车道(双向),次干道则采用四车道、六车道(双向);对小城市的主干路可采用四车道、六车道(双向),次干道采用四车道为宜,为交通发展留些余地。单一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主要考虑各类非机动车的总宽度和超车、并行的横向安全距离确定,非机动车每条车道宽度一般为1.0―2.5m。自行车为1.0m,三轮车、板车为1―2.5m。 人行道总宽度既要考虑地上步行交通、种行道树、立电线杆,还要考虑地下埋没工程管线所需用的宽度。根据多年工程经验,大中城市主次干道人行道宽度不应小于3m,生活性支路宜采取2.5~3m,交通性支路也不宜小于2m。小城市的人行道根据实际行人需求采取合适宽度,不一定拘泥于规范要求,但宽度也不宜小于2m。人行道还可以结合周边建筑的场地铺装设置。 四、道路的横断面设计现如今随着机动车的日益增多和非机动车的逐年减少,机非混行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多块板断面的优势不再明显。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交通需要,适当减小非机动车道的宽度,来提高机动车的通行能力。干路设计时应更多的考虑采用两块板的布置形式并汲取多块板的优点,我们可以将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设计成等高,利用高差和绿化带将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分离,进一步提高非机动车的安全性。 考虑道路建设的工程造价,我们在纵断面设计时通常尽可能的使填挖方平衡,并使设计线和原地面线吻合,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横断面设计。例如:要在室外地坪高差较大的两排建筑间新建一条道路。 为了确保不让低建筑‘下窖’,我们同样采取‘就低’原则,但与此同时又不能让高建筑散水高出人行道过多。应在规划红线范围内尽可能的加宽中央分隔带或绿化带的宽度,利用其相对较大的横坡来消除高差,如果还有较大高差存在,我们还可以将双向行车道均做成坡向低建筑的单向坡。为使高差相对最小,必要时横坡坡度可取最大值2.0%,使横断面平均坡度与现状地面横坡度大致吻合。这样道路两侧建筑可与人行道顺利衔接,不仅达到了相对经济的目的,而且有利于路面排水,整体效果美观和谐。 五、交叉口内部的交通设计现状交叉口内部往往既无渠化设施又无标线,车辆在交叉口内部行驶无最佳轨迹可循, 随意性很大, 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影响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和通行能力。所以, 建议在交叉口内部作适当的渠化,或通过标线明确标出交通流的最佳行车轨迹。特别对于左转交通流和不规则的交叉口, 其效果将是明显的。另外, 当交叉口内部面积较大时, 应该尽量将车辆按正常轨迹行驶以外的区域, 用标线标出, 或设置交通岛, 一方面可以起到引导交通流有序行驶的作用, 另一方面交通岛可以用作行人过街的安全岛, 或用作绿化, 起到美化交叉口景观的作用。交叉口各进口道的停车线位置之间若能具有协调的关系对于降低交叉口通行时间的损失, 提高通行能力同样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流混行的条件下, 停车线的协调设计更为重要。研究表明, 减少通行时间损失, 并不是简单地缩小交叉口的通行空间, 关键是协调设计各停车线的位置。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思路和方法论文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思路和方法【摘要】道路与道路相交时即形成交叉口,它是城市道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交通的咽喉。相交道路的各种车辆和行人都要在交叉口处汇集、通过,并进行转向分流。因此在交叉口处的通行能力直接影响到整条道路的通行能力。而且,根据调查资料统计说明,约有半数以上的交通事故是发生在交叉口。所以,正确、合理的进行交叉口设计,是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叉口形式;交叉竖向设计abstract intersects the road and the road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intersection,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rban road network, urban transport throat. intersecting road vehicles and pedestrians should be compiled in the intersection, through, and steering shunt. therefor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capacity of the intersection to the capacity of the entire road. moreover,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statistics more than about half of the traffic accident occurred in the intersection. therefore, the correct and reasonable for intersection design is the key to improving the capacity of the road.key words intersection of city roadway; intersection form; cross vertic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u412.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城市道路 市政道路工程设计深度规定

市政道路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1 设计说明书 1.1概述 1.1.1 道路地理位置图 示出道路在地区交通网络中的关系及沿线主要建筑物的概略位置。 1.1.2设计依据 设计委托书、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的批复意见、相关评审报告、规划、地形等相关资料。 1.1.3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如技术标准、规模有重大变化,应予以论证并履行报批手续。 1.1.4采用的规范和标准 1.1.5测设经过及设计过程简述 1.1.6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 1.2 现状评价及沿线自然地理情况 1.1.1道路现状评价 1.2.2现状交通量及技术评价 交通量、车辆组成、路口交通流量与流向特征及路口、路段饱和度等。 1.2.3沿线基本情况 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铁路及地上、地下管线情况。 1.2.4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 如河流设计水位、流速、地下水位、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向、风速等。 1.2.5工程场地自然条件 1.3 工程概况 1.2.1工程地点、范围及规模 1.3.2建设期限、分期修建计划 1.3.3规划简况

着重阐述设计道路、立交在规划路网中的性质、功能、位置、走向,相交道路的性质、功能。 1.3.4远期交通流量流向的分析,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荷载等级的确定。 1.3.5主要交叉路口渠化处理方式 如选用立交,需阐明其必要性及选型依据。 1.3.6工程修建的意义 对道路路网的影响,缓减干扰提高车速和服务水平的程度。根据以上内容,阐明工程修建的意义。 1.4 工程设计 1.4.1方案设计思路 1 对规划思路及各项指标进行说明,阐述对规划的理解,分析项目实施的意义。 2 提出主要技术难点与关键技术问题。 3 结合规划提出优化或更改思路,阐述合理性。 1.4.2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1 列表说明各方案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道路等级、设计年限、设计车速、标准路幅宽度、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最大坡长、最小坡长、凹曲线凸曲线半径、停车视距、最小净空、交织段长度、设计荷载、抗震设防标准等。对以上指标与规范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2 对设计年限、设计荷载、最小净空、抗震等级结合规范进行说明。 3 对因条件限制不满足规范要求的所有非强制性技术指标需特别说明。 1.4.3道路平面设计 1 提出平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用地、道路、管线、轨道、隧道、桥梁、文物、其它构筑物、以及工程费用控制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平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4道路纵断面设计 1 提出纵断面布置控制因素,包括坡度、控制标高、坡长、挖填土方、排水、等,分析主要控制因素。 2 阐述各方案纵断面布置情况,结合以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论证各方案设计合理性。 1.4.5方案比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