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指示秤不确定度评定参考word

数字指示秤不确定度评定参考word
数字指示秤不确定度评定参考word

电子台秤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1.概述:

1.1测量依据:JJG539-1997《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

1.2环境条件:温度-10℃~40℃

1.3测量标准:M1级砝码,根据JJG99-1990《砝码检定规程》中给

出50g~20kg质量最大允许误差为±(3mg~1g)。

1.4被测对象:电子秤Ⅲ级,检定分度值e=0.5kg,0~500e为±

0.5e,(500~2000)e为±1.0e,2000e~Max为1.5e。

1.5测量过程:用砝码直接加载、卸载的方式,观察测量示值与标

准砝码之差即为示值误差。

2.数学模型:△E=p-m

式中:△E—电子秤示值误差(kg)

p—二次仪表显示值(kg)

m—标准砝码质量值(kg)

对上式求偏导得灵敏系数为:C1=1,C2=-1

3.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3.1输入量p的标准不确定度来源u(p)主要是电子秤测量重复性、四角偏载误差、示值随电源电压变化以及二次仪表分度值选取引起

的示值误差等。

3.1.1电子秤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来源u(p1)的评定

(A类评定方法)。

用固定砝码在重复性条件下对电子秤进行10次连续测量,得到

测量列:1000.00,1000.00,999.95,999.85,1000.00,1000.00,999.85,999.85,1000.00,1000.00kg

p— = 1

n

i=1

n

p i =999.95(kg)

根据贝塞尔公式:S =

i=1

n

(p i

-p 1

 ̄)

2

n-1

= 0.12(kg )

u (p 1

)= S n = 0.12

3

= 0.07(kg )

自由度γp1

= 3×(n-1)=27

3.1.2电子秤的偏载误差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u (P 2

)评定。

电子秤进行偏载试验时,用最大称量1/3的砝码,放置在1/4

秤台面积上,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一般不会超过0.5kg ,半宽a=0.25kg 。假设其误差为偏载时的1/3,并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

子k= 3 ,可得u (p 2

)= 0.25

33

=0.05(kg )

估计△u (p 2

) u (p 2

) = 0.10,则γρ2

= 12 [△u (p 2

u (p 2

]-2= 50

3.1.3电源电压稳定度引起的标准分项u (p 3

)评定。

电源电压在规定条件下变化可能会造成示值变化0.2e ,即0.1kg 。假设半宽度a=0.1kg ,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 3

u (p 3

)=

0.1

3

=0.06(kg ) 估计△u (p 3

) u (p 3

) = 0.10,则γρ2

= 12 [△u (p 3

u (p 3

]-2= 50

3.1.4输入量p 的标准不确定度计算:

由于输入量p 的分量彼此独立不相关,因此

u 2(p )=u 2(p 1

)+u 2(p 2

)+u 2(p 3

u (p )=u 2

(p 1

)+u 2

(p 2

)+u 2

(p 3

= 0.072

+0.052

+0.062

= 0.10 kg

γ=u 4

(p )/[ i=1

n

u 4

(p i

)/γpi

= 0.104

0.074 27+0.054 50 +0.064 50 = 78

4.输入量m 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20kg 标准砝码共50个,每个砝码允差为±1g ,其误差按均匀

分布(k= 3 ),计算单个砝码的不确定度分量u (m 1

u (m 1

)=1/ 3 = 0.58g

输入量m 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u (m )=u (m 1

)×50 = 29(g )= 0.03(kg )

估计△u (m ) u (m ) = 0.10,则γp 2= 12 [△u (m )

u (m )

]-2= 50

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u(p)=u2(p)+u2(m)

=0.102+0.032

= 0.10kg

γeff =

0.104 0.104

78

+

0.034

50

= 77

6.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取置信概率P=95%,γeff=50,查t分布表得

k p=t95(50)=2.01

则扩展不确定度U95= k p u(△E)= 0.10kg×2.01=0.20kg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例 4】“检定数字指示秤示值误差”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_百度.

“检定数字指示秤示值误差”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1、概述 依据 JJG 539-1997 《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用 F 2 级砝码测量数字指示秤。在环境温 度( -10~+40) ℃, 用砝码在数字指示秤上,均匀分布的 4 个点,直接加载、卸载的方式 分段测量示值与标准砝码之差。 2、建立数学模型 ① 数学模型: 式中: —— 数字指示秤示值误差; P —— 数字指示秤示值;

m —— 标准砝码质量值。 则: ② 灵敏系数,c 1=1,c 2 =-1。 3、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 ① 测量数字指示秤的示值引入标准不确定度; ② 标准砝码本身存在误差引入标准不确定度。 4、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采用最大秤量 15kg ,分度值 5g 的电子秤为例,以最大秤量 15kg 为测量点。 4.1 测量数字指示秤的示值引入标准不确定度 主要是电子秤测量重复性、四角偏载误差等。

①电子秤测量重复性 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用砝码在重复性条件下对电子秤进行 20 次连续测量,得到测量列: 15.000 kg , 15.000 kg , 14.995 kg , 14.995 kg , 14.995 kg , 15.000 kg , 14.995 kg , 14.995 kg , 15.000 kg , 14.995 kg , 15.000 kg , 15.000 kg , 14.995 kg , 14.995 kg , 15.000 kg , 15.000 kg , 14.995 kg , 14.995 kg , 14.995 kg , 14.995 kg 。

【例 6】数字多用表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数字多用表(交流电压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概述 1 1.1 测量依据:JJF(沪)1-2003数字多用表校准规范 1.2 测量环境:温度(××~××)℃;相对湿度(××~××)% 1.3 测量标准:标准电压源或标准表名称、型号、测量范围、测量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 1.4 被校对象:被校表名称、型号、被校量程 1.5 测量方法:标准源法或标准表法 建立数学模型 2 △=U X-U N 式中: △——被校表电压示值误差; ——被校表电压示值; U X ——标准电压源的电压输出值或标准表读数值。 U N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3 根据数学模型,被校表的测量不确定度取决于输入U X、U N的不确定度。 3.1 标准不确定度的的评定 输入量U X的标准不确定度主要是由被校表的分辨力、环境干扰等因素使电压示值测量不重复引起的。可用A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有以下二种。 3.1.1 被校表选择被校量程上限75%~95%处一个点,在相同条件下,用同一台标准电源在重复性条件下连续独立测量n次(一般n取10次)从而获得一组被校表示值测量值U xi(i =1、2、3……n)(如i =10,则有U x1、U x2、U x3…….U x10共10个测量值然后求出,其过程如下 a 取平均值

b 用贝塞尔公式求出实验标准差 c 以实验标准差表示标准不确定度 取:= 3.1.2 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类被校表的相同被校量程长期进行m组测量,每组重复测量n次,取得m个实验标准差s1、s2、s3、……、s m,求得合并样本标准差,s p要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s p 取:=s p 3.2 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输入量U N的标准不确定度主要是标准电压源或标准表的示值误差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可用B类不确定度评定。 在标准数字表法中的稳压电源稳定度、调节细度所引起的不确定度已包括在 评定中,不应重复考虑。 最常用的B类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有以下二种: 3.2.1 标准电压源或标准表经过校准,可从校准报告(或校准证书)中获得标准不确定度,一般校准报告的结果给出的是扩展不确定度U或U p及包含因子k或 ,此时B类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是: k p 或

标准滴定 溶液不确定度的计算

扩展不确定度的计算 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的扩展不确定度[U (c )],按试 )1()(1000 21????????????????????-?= M V V mw c 式中: m----工作基准试剂的质量的准确数值,单位为克(克); w----工作基准试剂的质量分数的数值,% V 1----被标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 V 2----空白试验被标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 M----工作基准试剂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2()(121??????????????????-=V c V V c 式中: V 1----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 V 2----空白试验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 c 1-----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的准确数值,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 V----被标定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 )3()(1000)( 2143 ???????????????????-?=M V V w V V m c 式中: m----工作基准试剂的质量的准确数值,单位为克(克); w----工作基准试剂的质量分数的数值,% V 1----被标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 V 2----空白试验被标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 V 3----工作基准试剂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 V 4----量取工作基准试剂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 M----工作基准试剂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4(1000????????????????=VM mw c 式中: m----工作基准试剂的质量的准确数值,单位为克(克); w----工作基准试剂的质量分数的数值,% V----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 M----工作基准试剂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5()(?????????????????=c ku c U 式中:

电子秤校准规程

电子秤校准规程 1.目的 通过对电子秤的内部校准,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在用电子秤。 3.职责 3.1品控部:负责内部校准规程的制定及校准工作监督管理,负责按 照相关规定对电子秤进行第三方鉴定并负责鉴定记录的 归档、保管,并负责本部门所用电子秤日常自校并做好 记录。 3.2生产部:负责按规程规定要求对所用电子秤日常自校并做好记录。 4.校准程序 4.1角差校准和线性校准 4.1.1校准频率: a)新购回首次使用前 b)长时间未用重新使用前 c)正常使用时每三个月 4.1.2校准前准备: 秤体稳定地放置在水平台面上,调节电子秤水平气泡至中心位置,四周无物体相碰,秤台上无杂物,观察其显示器是否为零,若不为零,按“置零”键置零,若不能置零,按不合格测量设备处理。

4.1.3校准:首先进行角差校准,然后进行线性校准。 4.1.3.1 角差校准: 选择1/3max 砝码(max为电子秤最大称量数),将标准砝码放在电子秤台面的4角,分别进行称量,4个角的读数偏差均不得超过允许误差。 4.1.3.2 线性校准: 选择用20% Max和 60% Max的砝码,将标准砝码放在电子秤台面的中央,分别进行称量,读数与标准砝码对照,偏差不得超过允许误差。 4.1.4允许误差判断: 查下表得允许误差,若超出范围,则该电子秤存在称量误差不能使用。表一: 容量使用中误差 0-500d ±1.0e 500-2000d (不含500) ±2.0e >2000d ±3.0e 注:容量:指标准砝码为多少倍的分度值 d:实际分度值(对模拟示值,指相邻两个刻线对应值之差;对数字示值,指相邻两个示值之差) e:检定分度值,用于对秤进行分级和检定时使用的,以质量单位表示的值。 对于Ⅲ级的衡器,e=d

数字指示秤测量值的不确定度评定

数字指示秤测量值的不确定度评定 数字指示秤是人们常用于计量的一种计量器具,被广泛的应用于生产、科研、贸易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而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对数字指示秤的使用,不再只是局限于测量和检定,更加注重测量结果的精准性。但是,数字指示秤在测量检定时,还较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具有較大的不确定性,以此也就给最终的测量结果带来了影响。因此,就应对数字指示秤测量值的不确定度进行综合的评定,确保能够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准性,充分的发挥出数字指示秤的使用价值。 标签:数字指示秤;测量值;不确定度评定 引言 测量不确定度主要就是对测量结果可能误差的度量,也是衡量测量结果好坏的重要因素。因此,就应做好数字指示秤测量值的不确定度评定工作,确保能够缩小测量结果的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准性,以此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的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提供优质化服务。本文就针对数字指示秤测量值的不确定度评定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一、数字秤测量原理及测量依据 (一)、数字秤测量原理 在对数字指示秤测量值展开不确定度评定工作时,首先就应了解数字秤的测量原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评定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其中,数字秤通常利用称重传感器来作为能量的转换元件,这样称重传感器就能有效的将承载器上被测物体的质量有效的转换为弹性体的位移量,并且还能将这个位移量以电信号的形式输出,以此就能实现对物体重量的精准测量。此外,电信号被输出后,还会经过一系列的转化和放大操作,此时被称重显示器显示的则是被测量物体的质量值。 (二)、数字秤测量依据 我国数字秤的测量依据主要就是依据:《数字指示秤》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和《非自动秤通用检定规程》两个测量标准,以此就能更好的给评定工作的展开提供理论依据。 二、测量用标准器、被测对象及环境条件 (一)、测量用标准器 检定Ⅲ级数字秤,使用1Kg的M1级公斤砝码,并共计15块。第二,就是

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的有效位数.

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的有效位数 张春滨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计量测试研究所,北京,100076) 摘要校准证书及检测报告上的校准结果或检测结果均给出了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并通过大量的实例,介绍了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的有效位数,对不同情况下,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测量误差,有效数字,修约。 The Significant Figure of the Measurement Result and Its Uncertainty Zhang Chunbin (The First Research Institute for Measurement and Test of CASA,Beijing,100076) Abstract The uncertainty of the result of a calibration or a testing is given in the certificate of calibration and calibration result or test result in the testing report. With many exampl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t figures in the result of a measurement and its uncertainty. Some problems correlated with the significant figure are also discussed in different conditions. Key Words Measurement error, Significant figure, Round off. 1 引言 校准证书及检测报告上的校准结果或检测结果均给出了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测量结果的报告应尽量详细,以便使用者可以正确地利用测量结果。完整的测量结果至少含有两个基本量:一是被测量的最佳估计值,在很多情况下,测量结果是在重复观测的条件下确定的。二是描述该测量结果分散性的量,即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报告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有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两种方式。在报告与表示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时,对两者数值的位数,技术规范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2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有效位数 2.1 技术规范的规定 根据技术规范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规定,估计值y的数值和它的标准不确定度u c(y)或扩展不确定度U的数值都不应该给出过多的位数。通常u c(y)和U 以及输入估计值x i的标准不确定度u(x i)最多为两位有效数字。虽然在计算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过程中,中间结果的有效位数可保留多位,即在报告最终测量结果时,u c(y)和U取一位或两位均可,两位以上是不允许的。 2.2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修约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应按国家标准GB3101-19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的规定进行修约,使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有效数字的位数为一位或两位。 例如:一频率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为u (x i)= 28.05 kHz,要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经修约后为28 kHz。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不允许进行连续修约。即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应经一次修约后得到,而不应该经多次修约后得到。 例如:U = 0.145 5℃,要求保留一位有效数字时,应为:U = 0.145 5℃= 0.1℃,而不应为:U = 0.145 5℃= 0.146 ℃= 0.15℃= 0.2℃。可见,在本例中,由于连续修约造成最终结果的误

数字指示秤和非自行指示秤专业考核试题及答案

衡器 1.衡器在进行称量过程中需要操作者干预的称为________ 衡器;在称量过程中无需操作者干预’按着预先 确定的程序进行称量的称为________________ 器。解答:非自动衡器?自动衡器? 2.非自动衡器准确度等级是按_________ 和_________ 划分为四个等级?解答:检定分度值;最大分度数。 3.非自动衡器准确度分为 _等级.各等级的表示符号分别为 _解答:4个:1. I; 2. n; 3. m; 4. mi 4.检定分度值e与实际分度值d是以__________ 位表示,其表示形式为__________ 。 解答:质量;1 x 10k, 2 x 10k, 3xio k。 5.用多个电阻应变式称重传感器的电子秤,其传感器的桥路连接有____________ 、______ 和混合联三种方式. 解答:并联;串联。 6.杠杆系根据各组成杠杆联结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 杆系 ________ 、杠杆系和混合联杠杆系三 种形式。解答:并联;串联。 7.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杠杆相同名称的受力点连结在一起 (如两个杠杆的力点联结在一起)称为____________ 杠杆系。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混合不同名称的受力点联结在一起(如一杠杆的力点和另一杠杆的重点联结在一起)称为_______________杠杆. 解答:并联;串联。 8.机械台秤的长杠杆上装有六个刀,各刀刃线应当—■而且应当位于_________ 面上。解答:相互平行;同一。 9.单一杠杆的灵敏度愈高则振动周期___________ 杠杆的稳定度愈高则振动周期___________ ,杠杆的转动惯量 愈大则振动周期愈大。解答:愈大;愈短。 10 .杠杆的灵敏度高低,与杠杆的长度' 自重' 以及杠杆的重心到支点的距离有关.杠杆愈长则灵敏度 _________ 杠杆重心到支点的距离愈小则灵敏度___________ 。解答:愈高;愈高。 11.案秤的拉板与连杆之间正确的夹角是 __________ ,横梁(计量杠杆)的中心线与连杆之间的正确夹角是 _______ 。解答:90度;90度。 12.弹簧秤是利用__________ 理衡量物体的__________ 。解答:弹性元件变形;重力。 1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为 __________ 它的定义是使1kg质量的物体产出——加速度的力。 解答:牛(N); 1 m/s 2。 14.案秤平衡时拉板和计量杠杆的中心线应当在同一—面,并且相互—垂直于连杆。解答:垂直;平行。 15.砝码在空气中称量时,砝码所受到的空气的浮力作用是根据 ___________ 定律,这个浮力的大小正好等于砝 码所排开同体积的______ 的重量。解答:阿基米德;空气。 16在JJG1003-84《非自动秤准确度等级规程》中,对_________ 提出了鉴别力的要求,对 ______ 只提出了灵敏度的要求。解答:数显秤;模拟指示秤。 17.数字秤重显示器是以—单位显示被称物品—或同时显示秤重状态的一种仪器.解答:质量;质量. 18.对A级电子吊秤的读数稳定时间不得大于______ ;对B级电子吊秤的读数稳定时间不得大于—。 解答:10s ;15s。 19秤重显示器置零后零漂对秤重结果的影响不能超过—,在具有辅助显示装置的秤重显示器中,这一影响不得超过__________________。解答:0.25e ;0.5d。 20.台秤的承重杠杆属于—类杠杆。(1)第一类杠杆;(2)第二类杠杆;(3)第三类杠杆;解答:(2)。21机械式台秤或汽车衡,由于承重杠杆的杠杆比不一致造成哪种误差 ?— (1)四角误差;(2)灵敏度误差;(3)重复性误差.;解答:(1)。 22.机械式衡器的计量杠杆,支点刀刃低于重点与力点刀刃的连线,会产生以下哪种情况?_。(1)随载荷加大秤的灵敏度降低;(2)随载荷加大秤的灵敏度提高;(3)载荷变化秤的灵敏度不变。解:(2)。 23.衡器的重复性变差是属于哪类误差?—。(1)偶然误差;(2)系统误差;(3)综合误差;解:(1)。 24.名义质量为500kg的三等砝码,在北京用2t天平检定,其结果器差为+2g,将该砝码送到拉萨使用砝 码器差将有何变化?____ 。(1)器差增加;(2)器差减少;(3)器差无变化。解答:(3) 25.机械衡器的挡刀板的硬度及和刀子相连触角的位置,是以下哪种情况?— (1)硬度与刀子相同,其位置与刀刃线相连触;(2)硬度与刀承相同,其位置与刀子边相连触; (3)硬度与刀承相同,其位置与刀刃线相连触。解答:(3) 26.衡器进行静态检定使,使用的标准器一般是标准砝码,如果对砝码的误差不进行修正,那么砝码的误差与被检衡器的允许误差要何关系?—。 (1)砝码的误差大小于被检衡器的允许误差;(2)砝码的误差小于被检衡器的允许误差的1/3 ; (3)砝码的误差等于被检衡器的允许误差。解答:(2) 27.案秤的连杆与拉板成钝角,与横梁中心线成直角,若秤盘中重物偏向秤盘中心右侧,——

数字指示秤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报告

数字指示秤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报告 一、概述 依据JJG555—1996 《非自动秤通用检定规程》 JJG539—1997 《数字指示秤》 JJF 1059—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JJF 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在环境温度为28.4℃,湿度为47%的条件下,用标准器为M1等级标准砝码(0~2)kg,对检定分度值为e =1g ,最大秤量 2kg ,最小秤量20g的(Ⅲ)数字指示秤进行检定,对其最大秤量2kg点测量十次,得到数据如下:(g) 二、建立数学模型 E =P – m 式中: E —数字指示秤的示值误差; P —数字指示秤的示值; m —标准砝码质量值。 其灵敏系数为: 1 1 = ? ? = P E c 1 2 - = ? ? = m E c

三、分析不确定度来源 1.测量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u (P 1) 2.电源电压稳定度引起的不确定度u (P 2) 3.偏载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度u (P 3) 4.使用标准砝码引起的不确定度u (m ) 四、评定各分量的不确定度 1.测量重复性引起的不确定度u (P 1) 据贝塞尔公式得出单词测量标准差为: 1 12 --=∑=n P P s n i i )( ≈0.063g 平均值标准差: ()() g 020.010 063 .010====s P s P u 故: u (P 1) =|C1|() P u =|C1|*0.020 =0.020g 2.电源电压稳定度引起的不确定度u (P 2) 电源电压在规定条件下变化可能会造成的示值变化为: ±0.2e(e=1g) 即±0.2g 区间半宽a=0.2 其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3 有

数字表最新不确定度评定(CMC表示法)

数字表(电压、电流、电阻)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 一、概述 1.测量依据: JJG315-1983《直流数字电压表检定规程》 JJG598-1989《直流数字电流表检定规程》 JJG(航天)34-1999《交流数字电压表检定规程》 JJG(航天)35-1999《交流数字电流表检定规程》 JJG724-1991《直流数字式欧姆表检定规程》 2. 计量标准: 计量标准设备为美国FLUKE公司生产的编号8555011、型号5520A多功能校准器,其量程、基本误差极限见下表。 直流电压: 直流电流: 第1页共9页

交流电流: 交流电压: 阻: 电

3.测量环境条件:温度:20.5℃,相对湿度:50.5%。 4.被测对象: 选用美国FLUKE公司生产的编号86770198、型号F189数字万用表,其量程、基本误差极限见下表。

交流电压: 交流电流: 5. 测量方法: 5.1直流电压表: 依据规程JJG315-1983第7.1条“直流标准电压发生器检定方法”。设多功能校准器输 出标准设定电压U N ,被校表的显示读数U x ,每个设定值测量一次,则被校表的误差为Δ=U x-U N 。 5.2直流电流表: 依据规程JJG598-1989第10.1条“直流标准电流源检定方法”。设多功能校准器输出标 准设定电流I N ,被校表的显示读数I x ,每个设定值测量一次,则被校表的误差为Δ=I x -I N 。 5.3交流电压表: 依据规程JJG(航天)34-1999第5.2.3.3条“交流标准源检定方法”。设多功能校准器输 出标准设定电压U N ,被校表的显示读数U x ,每个设定值测量一次,则被校表的误差为Δ=U x-U N 。

关于数字指示秤的检定规程资料整理(v2.1)

关于数字指示秤的检定规程资料整理 一、参数及术语说明 1、数字指示秤铭牌上应有的参数 最大称量:最大能称的重量,超过此重量时,数字指示秤不保证准确度或有可能损坏数字指示秤。 最小称量:最小能称的重量,低于此重量时,数字指示秤不保证准确度。 检定分度值:字母代号为e,数字指示秤称重时,显示的值均为检定分度值的整数倍,即显示的值增大或减小的最小数量。 准确度:分为○Ⅰ、○Ⅱ、○Ⅲ、○Ⅳ级别,一般铭牌上会注明,如未注明可根据下表 2、检定操作及计算误差时的参数及术语 小砝码:一个小砝码的重量为0.1e。 大砝码:不当小砝码用的砝码均称为大砝码。 m:加载的所有大砝码的总重量。 I:示值,即数字指示秤上显示的值。 Δm:闪变点,即一个小砝码一个小砝码的加载,当示值变化时加载的所有小砝码的总重量。 mpe:最大允许误差。 二、各项称量测试的操作 1、测试项目的顺序 首先,测试置零准确度。 其次,进行称量测试和鉴别力测试。 然后,进行除皮称量测试、偏载测试或旋转测试、重复性测试中的一项或几项。 2、置零准确度 大砝码的重量:10e,即检定分度值的10倍。 操作:先加载10e重量的大砝码,然后一个小砝码一个小砝码的加载,直至示值发生变化(即加载至闪变点),并记下所有小砝码的总重量(即Δm)。 E0的计算:E0=0.5e-Δm。 mpe:根据《JJG 539-1997 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规定,置零准确度的mpe的绝对值应小于或等于0.25e。 3、称量测试和鉴别力测试 大砝码的重量:受检的秤的最小称量、一半称量及最大称量必须测试,另外可根据

需要选取其它称量点。 称量点的测试顺序:先将最小称量、一半称量、最大称量及选取的其它称量进行排序,测试时先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一个称量点一个称量点依次进行测试,每个称量点测试完毕后只取下小砝码,秤台上的大砝码不取下,然后加载或取下大砝码至下一称量点进行测试。当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测试完所有的称量点后,取下秤台上所有的大砝码和所有的小砝码,并在示值归零后进行反向顺序的测试。 砝码摆放位置:大砝码和小砝码均为随意摆放。 操作:先加载受测试重量的大砝码,然后一个小砝码一个小砝码的加载,直至示值发生变化(即加载至闪变点),并记下所有小砝码的总重量(即Δm)。 E的计算:E=0.5e-Δm。 E c的计算:E c=E-E0。 mpe:根据《JJG 539-1997 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规定,○Ⅲ、○Ⅳ级秤该项测试的mpe 鉴别力测试操作:鉴别力测试可与称量测试一同进行,在加载小砝码至闪变点后,将小砝码一个一个的取下秤台,一直取到示值降低一个分度值的重量后,再加载一个小砝码,此时无论示值变与不变都记下此时的示值(此示值暂记为v),然后向秤台上一次性加载1.4e的重量,若示值比之前记下的示值(即v值)增加2e的重量,则为合格。 4、除皮称量测试 除皮准确度:同置零准确度。 皮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大砝码的重量:可选取称量测试和鉴别力测试中大于皮重的重量。 示值说明:该项测试中的示值为除皮后的示值。 称量点的测试顺序、砝码摆放位置、E和E c的计算、mpe:同称量测试和鉴别力测试中的称量点的测试顺序、砝码摆放位置、E和E c的计算、mpe。 5、偏载测试或旋转测试 大砝码的重量:一般选取受检的秤的三分之一称量。 砝码摆放位置:方形的秤台一般为四个角(即称重传感器上面)。 操作:先加载受测试重量的大砝码,然后一个小砝码一个小砝码的加载,直至示值发生变化(即加载至闪变点),并记下所有小砝码的总重量(即Δm)。 E的计算:E=0.5e-Δm。 E c的计算:E c=E-E0。 mpe:根据《JJG 539-1997 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规定,○Ⅲ、○Ⅳ级秤该项测试的mpe见下表。

数字指示秤检定操作规程

数字指示秤检定操作规程 一、目的及适用范围 为了保证检定时操作程序规范化,使检定结果准确可靠,特制定本操作规程。本程序适用于中准确度级、普通准确度级的数字指示秤的首次检定,随后检定和使用中的检验。 二、技术依据 JJG539-1997《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 三、技术要求及检定条件 技术要求:按照JJG539-1997规程要求进行检定。 环境条件: 1、环境温度:常温 2、相对湿度:小于85% 四、使用主要仪器及配套设施 五、检定程序 5.1检定前的准备 5.1.1收录被检秤的技术参数:Max、准确度等级、分度值(是否多分度值)、生产厂家,了解有关检定信息(是否首次检定、随后检定、使用中检验),必要时向用户索取技术资料和使用说明书。 5.1.2组织计量标准设备:Max <1t的秤,组织等于Max的M1级砝码;(建议Max v 10t全部用砝码检定)Max > 1t的秤,一般组织50% Max的M1级砝码。应能组合成Min、500e (或50e)、2000e (或200e )、50% Max、Max 的砝码组合。组织m支e的M1级附加砝码(应有15个0.1e的小砝码)。

5.1.3搬运、装卸砝码时应轻拿轻放,保护砝码不受损坏和注意搬运人员安 全;装载设备吊装大砝码时,检定人员应将安全注意事项与装载人员进行勾通,并遵守有关安全规则,确保砝码不受损坏和人身安全,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5.2首次检定 5.2.1外观检查:按JJG539-1997《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5.1.1?5.1.4条款对被检秤进行目测检查。 5.2.2称量测试: 5.2.2.1测试前的准备: a、移动式的秤应在平板或平台上进行测试,并调整水平; b、检查秤的供电情况,对首次使用的电源要用电测仪器测量电源参数,供 电质量应符合秤的使用要求; c、不大于10 t的秤预加一次载荷到Max,Max》0t的秤可用>50% Max载重车辆往返通过承载器》3次,试验后应检查秤的承重机构、显示等有无异常变 化,卸载后秤的指示一般为0。 d、新安装的数字指示汽车衡(全电子汽车衡)(承载能力检查),应了解基 础工程有关情况,如完工日期、通载情况,并目测检查;组织Max切^Mlax + 9d 载重车辆往返通过承载器> 3次,然后将载重车辆在秤台上静压一段时间(5?10)分钟。静压后按生产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行进标定和角差调试。 5.2.2. 2重复性测试: 按《规程》的5.2.8款和重复性测量原理进行测试,每组进行3次,用化整前的示值进行比较,即:P Max—P Min。Max 1t的秤,首次检定时,用接近50% Max和接近Max的载重车辆测试,以(P Max —P Min )大者为被检秤的重复性误差,当(P Max —P Min )€相应秤量I MPE I时,重复性合格。 对于Max > 1t的秤: 当(P Max —P Min )O.3e时,可用35% Max的砝码测试秤的称量性能;当(P Max —P Min )O.2e时,可用20% Max的砝码测试秤的称量性能。 5.2.2.3置零和除皮试验及零点和除皮装置准确度测试: 按规程的按5.2.2 和5.2.3款置零、除皮及零点和除皮装置准确度测试,运 行除皮后作一次零点和最小秤量测试。 5.2.2.4最小秤量(Min)称量测试:

电子秤不确定度评定

15Kg电子秤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1概述 1.1测量依据:JJG555-1996《非自动秤通用检定规程》。 1.2 环境条件:温度(-10~40)℃ 1.3 测量标准器:M1等级砝码,根据JJG99-2006《砝码检定规程》中给出100mg~10kg砝码质量最大允许误差MPE:±(0.5mg~0.5g)。 1.4被测对象: 电子秤 e为5g,0~500e为±0.5e;>500~2000e为±1.0e;> 2000e~max为±1.5e。 1.5测量过程:用砝码直接加载、卸载方式,分段测量示值与标准砝码之差即为示值误差。 一般情况下,检定电子秤大致均匀分布的10个称量点。 1.6评定结果的使用: 在符合上述条件下,对15kg规格电子秤的15kg称量点示值误差的测量,一般可使用本不确定度评定结果,对其他示值和其他电子秤的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可采用本评定方法。 2 数学模型: △E=P-m 式中,△E--电子秤的示值误差 P--电子秤示值 m--标准砝码质量值 3 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本评定方法以最大称量15kg点为例 3.1输入量P的标准不确定度u(P)的来源主要是电子秤测量重复性、四角偏载误差以及示 值随电源变化等。 3.1.1电子秤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P1)的评定(用A类方法评定) 用标准砝码在重复性条件下对电子秤进行连续10次测量,得到测量数据15.0000; 15.0000;4.9995;14.9995;14.990;15.0000;14.9995;14.9990;15.0000;14.9995(kg)

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 3.1.2电子秤的偏载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 (P 2)的评定(用B 类方法评定) 电子秤在进行偏载试验时,用最大称量1/3的砝码,放置在1/4秤台面积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根据试验数据,一般不会超过5g ,其半宽α=2.5g 。而在实际工作时,放置砝码的位置比较注意,实际的偏载量,根据经验,一般只有试验偏载量的1/3。 实际偏载量为:2.5g/3=0.83g 此误差属于平均分布,包含因子为3。 所以u (P 2)=0.83g/3=0.48g 3.1.3 电源电压不稳定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 (P 3)的评定(用B 类方法评定) 根据有关资料,电源电压在规定条件下(电源电压变化:220V -15%~+10%;电源频率变化:-2%~+2%)变化会造成示值变化0.2e ,即1.0g 。 半宽度为α=1.0g 。此误差属于平均分布,根据《JJF105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附录中的规定,其包含因子(p =100%)为3。 所以u (P 3)=1.0g/3=0.58g 3.1.4 输入量P 的标准不确定度u (P )的计算 由于输入量P 的各分量彼此独立不相干,因此 g P u P u P u P u 82.0)()()()(322212=++= 3.2 输入量m 的标准不确定度u(m) 输入量m 的标准不确定度u(m)可以根据检定证书上得到,如果检定证书上没有给出扩展不确定度,可查找检定规程,得到15kg M 1等级砝码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75g ,根据《JJF105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附录中的规定,按级使用的数字式仪表、测量仪器最大允许误差导致的不确定度为均匀分布,其包含因子(p =100%)为3。 所以u(m)=0.75g/3=0.43g g n P P P s n i i i 40.01 ) ()(1 2 =--= ∑=

最新数字多用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CMC)

数字表(电压、电流、电阻)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中国铝业河南分公司校准实验室 二0一二年八月

数字表(电压、电流、电阻)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报告 一、概述 1.测量依据: JJG315-1983《直流数字电压表检定规程》 JJG598-1989《直流数字电流表检定规程》 JJG(航天)34-1999《交流数字电压表检定规程》 JJG(航天)35-1999《交流数字电流表检定规程》 JJG724-1991《直流数字式欧姆表检定规程》 2. 计量标准: 计量标准设备为美国FLUKE公司生产的编号8555011、型号5520A多功能校准器,其量程、基本误差极限见下表。 直流电压: 直流电流:

交流电流: 交流电压: 阻: 电

3.测量环境条件:温度:20.5℃,相对湿度:50.5%。 4.被测对象: 选用美国FLUKE公司生产的编号86770198、型号F189数字万用表,其量程、基本误差极限见下表。

交流电压: 交流电流: 5. 测量方法: 5.1直流电压表: 依据规程JJG315-1983第7.1条“直流标准电压发生器检定方法”。设多功能校准器输 出标准设定电压U N ,被校表的显示读数U x ,每个设定值测量一次,则被校表的误差为Δ=U x-U N 。 5.2直流电流表: 依据规程JJG598-1989第10.1条“直流标准电流源检定方法”。设多功能校准器输出标 准设定电流I N ,被校表的显示读数I x ,每个设定值测量一次,则被校表的误差为Δ=I x -I N 。 5.3交流电压表: 依据规程JJG(航天)34-1999第5.2.3.3条“交流标准源检定方法”。设多功能校准器输 出标准设定电压U N ,被校表的显示读数U x ,每个设定值测量一次,则被校表的误差为Δ=U x-U N 。

检测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及修约

检测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与修约 一.有效数字 一个数的有效数字包括该数中所有的肯定数字再加上最后一位可疑的数字。具体来说,有效数字就是实际上能测到的数字。例如,用万分之一天平秤量最多可精确到0.1mg ,称得的质量,如以克为单位,应正确记录到小数点后四位。 二.数字修约规则 数字修约采用“四舍六入五单双”的原则,即在所拟舍去的数字中,其最左面的第一个数字小于、等于4时舍去,等于、大于6时进一;所拟舍去的数字中,其最左面的第一个数字等于5时,若其后面的数字并非全部为“0”时,则进1,若5后的数字全部为“0”就看5的前一位数,是奇数的则进位是偶数的则舍去(“0”以偶数论)。 三.计算规则 几个数据相加或相减时,计算结果的绝对误差应与各数中绝对误差最大者相等,它们的和或差只能保留一位不确定数字,即有效数字的保留应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字为根据。 在乘除法中,计算所得结果的相对误差必须与各测量数值中相对误差最大者相近,因此有效数字的保留应根据这一原则进行判断。一般说来,以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数为标准,弃去其他数的过多的位数,然后进行乘、除。在计算过程中,可以暂时多保留一位数字,得到最后结果时,再弃去多余的尾数。 四.分析结果的有效数字的保留 1.结果≥10% 保留4位有效数字 2.结果在1%~10%之间保留3位有效数字 3.结果≤1% 保留2位有效数字 五.极端值的取舍 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分析(如标样分析)所得到的一组数据总是有一定的离散性,这是由于随机误差引起的,是正常的。但有时出现个别偏离中值较远的较大或较小的数,称为极端值。可借助统计方法来决定取舍。常用的统计方法有格拉布斯(Gru-bbs )的T 值检验法。 将测得的一组值从小到大排成x 1,x 2,x 3,…,x n —1,x n 。先检验与邻近值差距更大的一个,即x 1或x n 。算出该组数的算数平均值(x )和标准偏差(s ),则T 值为: s x x T n -=或 s x x T 1 -=

数字指示秤的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评定

数字指示秤的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评定 一、概述: 1、检测依据:JJG539—1997《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 2、环境条件:25℃。 3、标准器具:1M 级标准砝码,100mg-2kg 4、被测对象:数字指示秤 型号ACB —06B 6kg Ⅲ级。 5、测量过程:用标准砝码直接均匀加载或卸载的方式,重复测量。 二、数学模型: s m m d =+ m —质量值 s m —测得值 d —误差 灵敏系数: 11s m c m ?= =? 21m c d ?==? 三、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1、数字指示秤重复性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1u (A 类评定方法),在重复性条件下,用3kg 标准砝码在此秤上进行10次连续测量,结果如下(单位:kg ): 算术平均值:1 13000.200n i i i x x g n ===∑ 单次实验标准偏差为:s A 类标准不确定度:41110i u s x g -==?()() 此分量可以忽略不计。 2、1M 级标准砝码引入标准不确定度分量2u (B 类评定方法)为均匀分布 1M 级标准砝码,2 kg 砝码mpe=100mg 1kg 砝码mpe=50mg 2u 3、被检数字指示秤分辨力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3u (B 类评定方法)为均匀分布,

在实际测量时,模拟指示秤的分度值为1g ,x ?=1g 3u =0.29×1=0.290g 4、数字指示秤最大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4u (B 类评定方法)为均匀分布, 分度值为e=1g ,mpe=1.5e=1.5g 4u 四、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 五、合成标准不确定 0.302c u g === 六、扩展不确定度为: U =k c u =2×0.302=0.60g k=2 七、测量不确定度报告为: 依据JJG539—1997《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数字指示秤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报告为: U =0.60g k =2。

六位半数字多用表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8846数字多用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概述 1.1测量方法:JJF1587-2016 数字多用表校准规范。 1.2环境条件:建议温度:(20 2)℃。 1.3测量标准:多功能校准源5522A、数字多用表8508。 1.4被测对象:数字多用表型号:8846:。 1.5测量过程:依据JJF1587-2016 《数字多用表校准规范》,调节多功能校准源5522A输出值使标准数字表的示值(或校准值)为校准点,记录被校准数字表的示值。采用标准表法对数字多用表直流电压功能10V点进行校准。 1.6评定结果的使用: 在符合上述条件下的测量结果,一般可直接使用本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 2测量模型 设标准数字表的示值(或校准值)为,被校数字多用表的示值为,由使用说明书可知,对于标准表和数字多用表,在标准条件下,温度、湿度、输入零电流、输入阻抗等带来的影响可忽略,由此得到 考虑到数字多用表的分辨率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测量模型成为 式中:——被校数字多用表的直流电压示值误差,V; ——被校数字多用表的示值,V; ——标准数字表的示值,V;。 ——数字多用表的分辨率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3.1 数字表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多功能校准源输出直流电压10V,选择被校数字表合适的量程,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测量10次,获得数据如下表A.1:

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单次测量值的实验标准偏差: 则 3.2 由多功能校准源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多功能校准源经上级计量机构量值传递合格,使用说明书中技术指标给出10V点最大允许误差: 其半宽度,在区间内认为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则 3.3 由被校数字表的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 被测数字表在直流电压10V点的分辨力为:,在区间内均匀分布,包含因子因此

电子台秤不确定度评定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宁波市计量测试研究院 电子台秤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1.概述 1.1 测量依据:JJG539-1997《数字指示秤检定规程》。 1.2 环境条件:温度(-10~40)℃。 1.3 测量标准:M1等级标准砝码,根据JJG99-2006《砝码检定规程》中给出500mg~15kg砝码最大质量允差 为±(0.8 mg~750 mg)。 1.4 被测对象: 电子秤的分类 允许误差为:(0~500)e为±0.5e;>(500~2000)e为±1e; >2000e为±1.5e。 1.5 测量过程 用砝码直接加载、卸载的方式,分段测量示值与标准砝码之差。 1.6 评定结果的使用 在符合上述条件下,对3kg规格电子秤的3kg点示值误差的测量,一般可使用本不确定度评定结果。对其他示值和其他规格电子秤的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可采用本评定方法。 2. 评定模型 ΔE = P - m 式中:ΔE—电子秤示值误差; P—电子秤示值; m—标准砝码质量值

3. 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本评定方法以ACS —3电子秤,3kg 称量点为例。 3.1 输入量P 的标准不确定度来源u(P )主要是电子秤测量重复性u(P 1)及电子秤分辨率的影响u(P 2)。 3.1.1 ACS-3电子秤测量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u(P 1)的评定(A 类评定方法) 用标准砝码在重复性条件对电子秤在最大秤量进行10次连续测量,得到测量列为:(单位:g )2.9995,2.9994,2.9995,2.9997,2.99995,2.9994,2.9997,2.9999,2.9998,2.9994。 单次实验标准差为 0.18s g == 则标准不确定度为1()0.056u P g = == 自由度v P1可按下式计算: v P1 =n-1=10-1 =9 3.1.2电子秤分辨率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项u (P 2)的评定,用B 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被检电子秤的分度值为1g ,采用闪点法可以使数字分辨率为0.1g ,则不确定度区间半宽为0.1g ,按均匀 分布计算:2()0.058u P g = = 3.1.4 输人量P 的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由于输人量P 的分项彼此独立不相关,因此, 则 222 12()()()u P u P u P =+ 3.2输入量m 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输人量m 的不确定度可以根据检定证书中得到,如检定证书中没有给出扩展不确定度,则可按OIML R111砝码国际建议的约定,对低准确度级砝码的标准不确定度等于允差表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的 。 查表得到3kg 砝码,允差±0.15g ,估计分布为均匀分布,即k = 4.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4.1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输入量P 与m 彼此独立不相关,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可按下式得到: 5.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取置信概率95%,按有效自由度,查t 分布表得到 k p = t 95(50) = 2.01 扩展不确定度 U 95 = t 95(50)·u c (ΔE) =2×0.11=0.22g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