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1-2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

1.出示书本例题图片

师:张小楠把自己6-12岁每年生日测得的身高数据制成了统计表。

2、分析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表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师:同学们,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6岁、7岁、8岁、9岁……

不同时间段的身高情况。

3、出示折线统计图:

为了更方便分析,表中的情况还可以用这样的统计图来表示。

同学们通过预习知道这是什么统计图吗?

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认识折线统计图:

1.整体感知:

同学们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点、线、标题、日期、单位、横轴、纵轴)

回答的非常好,这张折线统计图的标题是什么?

横轴:一般标明时间。

纵轴:标明数据,这里主要表示身高,要注意单位。这里是一条折线,由点和线构成,这些一起组成了折线统计图。

我们已经知道了折线统计图的结构,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这张统计图,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呢。

师: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出示书上的三个问题

师:特别是第2、3个问题,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刚才同学们所回答的这些信息都是通过观察点和线得到的。同学们思考一下在折线统计图中点表示什么(数量的多少),线(数量的变化)线上升表示(在增加)线下降(在减少)

那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4、联系生活实际

师:同学们其实折线统计图在很多地方也用到。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出示图片: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出示图你看出什么)

三、练习

师:接下来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

1.这是一张“某病人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

回答书上的三个问题后,

教师补充: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折线统计表的那些优点?

2.根据表中的数据,学生独立完成小明身高的统计图。

交流检查。师问:这份统计图和前面的统计图有一个地方是不一样的,你知道是哪里吗?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呢?

师:纵轴每5厘米一段,但0~110之间是用的折线,没全部显示。因为最小的数据是116,所以纵轴上0~110之间数据可以省略。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折线图看起来更简洁美观更简便了。所以纵轴上的数据一般是考虑略小于最小值,和略大于最大值。……)

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全课总结:

师:请同学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请大家每天关注晚7:30的天气预报,记录一周内银川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制成折线统计图。预测下周的最高气温会是多少?最低气温会是多少?

教学后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一课时条形统计图(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94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初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教学难点:能用条形图表示数,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例1主题图。 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知道的信息真多呀!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小组内互相议一议,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将两种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一起,并提问: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统计表把数据都

表示清楚了;画○的有的要数数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种天数多,哪种天数少) 教师:还有一种方法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同学们想知道吗?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课件出示例1的条形统计图。 1.向学生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用涂了颜色的竖条来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2.提问: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将学生所知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 4.比较。 (1)刚才画○的方法和条形统计图相比,哪种表示得更清楚?(2)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 5.归纳小结。 条形统计图左边竖线上标出的数据表示的是天数(1格表示1天),下边横线上标出的是几种天气。每种天气所对的涂色的竖条占了几格就表示几天,也可以看相对的涂色竖条最上面对着左边的数字几就是几天,从条形统计图上不但能看出具体的数据,还能看出谁多谁少。 三、实践应用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折线统计图教案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懂得折线统计图也是描述和刻画数据的一种方法。 2、经历条形与折线统计图的比较过程,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能够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达的含义;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和推断。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能读懂折线统计图的含义,并进行预测、推断。 教学难点: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表达的含义,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和推断。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去过滨海和临江吗?他们都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其中滨海荣获了2003年度全球改善人居环境最高奖——联合国人居奖。为什么滨海海市是最适合人们居住的城市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滨海,了解滨海,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奥秘。(出示课件)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刚才我们出示的信息,全部都是用文字表达的。如果从数学的角度,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 生:条形统计图。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怎样呢?(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回答)你能把这个变化情况用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吗?(教师为学生提供统计图表,引导学生独立尝试统计),先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出来,做完跟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2、学生自主选择进行绘制,绘制完成后在班内进行展示(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绘制的非常好,从条形统计图形中了解到许多信息。对威海的无害化垃圾处理能力,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统计图来表示吗?有没有更直观地表示这种变化的统计图呢

3、反映滨海市2004年到2014年公共绿地面积还可用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它是用一条折线来刻画信息的。 师:让我们一起关注大屏幕,看折线统计图是怎么绘制的。(课件演示) 师:你看懂这个过程了吗?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这个过程。 学生汇报交流,师引导归纳出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先描点再连线。 师:在描点、连线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要找准数据点,并在连线时要依次连接) 4、初步阅读折线统计图 师:看着这个折线统计图,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你能从中看出滨海2004年到2014年绿地公共面积的变化情况吗? 学生在交流的时候重点抓住变化来谈。 师:谁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一些问题? 学生先思考,然后交流提出的问题并解答。 5、对比分析,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谈话:刚才有的同学根据统计表进行分析,有的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还可以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你觉得解决“绿地的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用那种方法比较合适?为什么? 谈话:解决像“绿地的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最好用折线统计图,因为它能直观地反映出事情的变化情况。 6、(二)解决绿点问题:临江市2004-2014年公共绿地变化情况怎样呢?表示这个变化情况,应该用哪种统计图呢? 谈话:能自己在教材图出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描述取水量的变化情况吗?先自己画图分析,再和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交流汇报: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汇报时大致从下面两点:相同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反映出公共绿地情况,并能看出哪年的处理能力最强和最弱。 不同点:(1)方法不同,条形统计图顾名思义是通过条形来反映数量的,折线是用点与线的。(2)折线统计图能更清楚的看出威海市2004年到2014年公共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精选版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太平中心校新形式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太平中心校立志小学教师吕文良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推测。 [过程与方法]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初步学会统计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并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推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题 1、引言:同学们,最近人们都在关心城市空气质量,你们知道这是为什 么?空气质量好坏,其实与PM2.5有关,对于PM2.5你有哪些了解? 那么最近上海的空气质量如何呢

2、复习条形统计图:课前,老师收集并整理了上海过去7天的PM2.5数据,并绘制了一副条形统计图,仔细读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3、小结:在条形统计图中,根据直条的长短,我们能清楚地知道PM2.5的含量是多少。如果要进一步反映PM2.5含量的变化情况,除了用这样的条形统计图绘制,猜猜看,还有没有更好的绘制方法 4、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图表,解决问题 (一)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组成与区别 1、出示:折线统计图绘制过程。 2、小组合作研究: (1)一副完整的折线统计图由哪几部分组成?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3、质疑:那么点与折线在折线统计图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4、小结:由此可见,折线统计图就是根据数量的大小先描出各点,然后用折线将各点依次连接起来,这条折线反映的是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二)读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1、根据图意,解读数据。 (1)4月18日,pm2.5的含量是多少微克/立方米 (2)在这七天中,哪一天空气质量最差 (3)哪一天空气质量最好,pm2.5的含量是多少?

四年级数学上册7 条形统计图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学校麻花市州山镇花岗岵中心学校 教师刚需欧阳 班级壹甲班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能正确的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学会合理的选择、绘制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数据和作出预测。 一、说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通过前期学习,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在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与老教材不同的地方,老教材只要求学会画条形统计图里的条形,然后学会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没有要求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二、说学生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今天的天气情况怎么样?明天会下雨或者下雪吗?要想准确的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你有什么办法? 生:问父母 生:看电视上的天气预报 生:看报纸上的天气预报 师:大家有这么多好办法,看来平时很善于观察生活呢!不过,要想准确的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可以看中央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在中国,自2019年起,每年都

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19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19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pdf

太平中心校新形式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太平中心校立志小学教师吕文良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回答简单的问题,并 进行合理的推测。 [过程与方法]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初步学会统计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折线 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弄清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并依据数据变化的特点 进行合理推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题 1、引言:同学们,最近人们都在关心城市空气质量,你们知道这是 为什么?空气质量好坏,其实与PM2.5有关,对于PM2.5你有哪些了解? 那么最近上海的空气质量如何呢? 2、复习条形统计图:课前,老师收集并整理了上海过去7天的PM2.5

数据,并绘制了一副条形统计图,仔细读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3、小结:在条形统计图中,根据直条的长短,我们能清楚地知道PM2.5的含量是多少。如果要进一步反映PM2.5含量的变化情况,除了用这样的条形统计图绘制,猜猜看,还有没有更好的绘制方法? 4、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图表,解决问题 (一)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组成与区别 1、出示:折线统计图绘制过程。 2、小组合作研究: (1)一副完整的折线统计图由哪几部分组成? (2)与条形统计图比较,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 3、质疑:那么点与折线在折线统计图中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4、小结:由此可见,折线统计图就是根据数量的大小先描出各点, 然后用折线将各点依次连接起来,这条折线反映的是数量增减变化情况。(二)读图,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1、根据图意,解读数据。 (1)4月18日,pm2.5的含量是多少微克/立方米? (2)在这七天中,哪一天空气质量最差? (3)哪一天空气质量最好,pm2.5的含量是多少? 2、模范练习:学生互问互答。 3、进一步分析折线变化情况。(出示表格) 提问:仔细观察折线的变化情况,分成几类?哪三类? 追问:这2条折线,同样是上升,它们有什么不同?下降呢? 4、小结:在折线统计图中,折线的升降反映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 在相等的宽度里,同样是上升或是下降,有时是大幅的,有时却是缓慢 的,折线水平,说明数量没有发生变化。

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在这一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在三年级初步认识了统计表基础上,本节用了2个例题、三个课堂活动来学习用1格表示1个单位和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随之延伸到一格表示多个单位,例1在选材上注意了生活现实北京8月份的天气情况,在呈现方式上都采用了表图结合,统计表提供统计数据,通过统计图反映其直观优势;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上,都通过对话框的形式,引导学生经历怎样要用1格表示1个单位,如何画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据整理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3、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 1、师:通过学生最喜欢的动画片导入,让学生在游戏中统计人数。 2、问:你能清楚的把喜欢看每种动画片的人数表示出来吗?现在我们就去探究。

板书:条形统计图 3、认识统计图,出示例1.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图表示出来,请大家认真观察、仔细对比,想一想他们的效果有什么不同?(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清楚、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2)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意义和作用。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对比,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现在以这一幅统计图为例,谁能说一说你的感受? 你从这幅统计图上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师: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直条越长,数量越多。 师:说明直条的长度是根据什么画出来的? 生:数量的多少。 师:纵轴,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表示人数。 师:横轴,在这里表示什么?生:表示统计的天气。 师生谈话制出条形统计图。 师:这幅图里面晴天共几天? 生:9天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格一格数的。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全)

温馨提示:《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内含《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名师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04页例1。学生已经认识了单式、复式条形统计图,所以教材先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学习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核心能力 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统计思想,发展数据观念及进行合情推测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自主探索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2.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能读懂图上信息,并能根据图中信息做出简单的分析与预测,发展数据观念及进行合情推测的能力。 (四)学习重点 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来准确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 (五)学习难点 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单式折线统计图》名师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请你自学课本第104、105页的内容,并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任务1;下面是3月20日校门口车辆流动情况统计表,请你试着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这张统计表的信息。 3月20日校门口车辆流动情况统计表 时间7:20 7:30 7:40 7:50 8:00 8:10

车辆/辆90 120 180 60 30 15 任务2:请用简短的语句或词语来总结下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二)课堂设计 1.情境导入 出示校门口车辆流动情况统计表。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上学都能看到校门口的车辆怎么样? (车来车往/多/拥挤) 师:这是张老师在3月20日早上统计的7:20~8:10这个时间段学校门口的车辆流动情况,并把它绘制成的统计表。为了更清楚地看到这些车辆的流动变化情况,我们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2.探究新知 (1)展示自学环节,总结画法。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尝试着画了折线统计图,你们画的怎么样呢?谁来展示一下? 学生上台展示。 师:你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过程再用笔给大家演示一下,好吗?(学生可以用手指或用笔描。) 预设: 先在横轴上找到7:20与它对应的纵轴上的车辆数90的交叉处,描上点并标上数据,以此类推,把各点找到并标上数据,最后将这些点顺次连接。 师:你们是不是这样画的?对于他的画法,你们有什么看法或给予什么评价呢?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重点难点】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指导】 1.注意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性和衔接。 教学本单元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与所学知识的对比,体会统计量的含义及统计图的特征和适用范围。如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可先用单式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两组数据,让学生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增减变化,但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就不方便了,由此引出复式折线统计图。从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加深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2.注重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避免简单的统计量的计算。 教学中应避免单纯从计算的角度引导学习统计的知识,应当注意对统计量意义的理解。3.注重对学生开展统计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首要目标。这就要求老师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在学生从事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起引领、指导的作用。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2课时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 【重点难点】 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教案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2、读懂折线统计图,届时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体验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感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制作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114页第4题的病人体温记录折线图: 1学生分组观察讨论: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汇报:刚进医院时病人正发着高烧。病人体温最高时是39.5度,最低时是36.8度。…… 师:这也是一种统计图,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折线统计图 二、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1课前布置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请把收集到的折线统计图拿出来,说说你是从哪里收集到的,图中表示什么内容? 2展示交流:每个组推荐一份较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 三、制作折线统计图 同学们,你们刚才从报纸上、网站上、课外读物等收集到了许多折线统计图,这说明折线统计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你不想动手制作一幅折线统计图呢? (一)制作步骤 1看一看:一幅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2比一比: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议一议:折线统计图中的这条折线应该怎样画? 学生讨论 小结:定宽度、描点、连线、标数量 (二)小组合作动手制作 老师也在生活中去调查收集了许多资料。 1北京地区近六年来的年降水量统计表 年份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降水量1900 1850 1630 1400 1720 1200 2北京2003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2003 70 260 240 200 3北京2004年各季度旅游人数统计 季度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 2004 90 45 300 320 请从三组资料中选择一组,制成折线统计图 评一评:在小组内会轩昂评一评看谁制作的折线统计图最正确、美观 想一想: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中,能向别人传递哪些信息? (三)全班展示、评价 预测:从2003年和2004年的旅游人数统计图中,你能预计一下,再即将到来的2005

条形统计图教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册第七单元 第1课时 认识条形统计图 讲课人:卓小英 班级:四(3)班 认识条形统计图。(教材第94、第95页 ) 1.使学生初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纵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难点: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学习材料。 (一)复习引入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1. ( )色的 花最多,( )色 的花最少。 2. 红花比蓝花多( )盆。 颜色 红花 黄花 蓝花 粉花 盆数 8 7 5 6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月的天气有几天是晴天,几天是阴天,几天是多云吗?要想准确地了解这些信息,就离不开统计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统计的新知识——条形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师:下面是某位同学对江门2016年4月的天气情况所做的记录,同学们先观察,截止说说你了解到的数学信息。(课件出示) 生1:知道这个月的天气有晴、阴、多云、阵雨、雷阵雨这五种情况。 生2:但是不容易看出每种天气情况各有多少天? 师:是啊。这个月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试一试。(提醒:四人小组合作,从学习材料中选择一种或者几种材料进行研究) 学生尝试清楚地表示出每种天气数量的方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生1:我经过分类整理数据,用材料1的统计表表示出来了: 生2:我是用材料 2画圆圈图表示出来的, 先把这5种天气情况都写出来,然后逐一去数一数,哪种天气增加一天,我就在那画一个○, 就是这样的: 生3:我是用材料3画条形图表示出来: 师:我们把同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图,叫做条形统计图。 师:你觉得画图表示和条形统计图相比,哪种表示方法更清楚?为什么? 天气 晴 阴 多云 阵雨 雷阵雨 天数 1 7 8 12 2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案

《折线统计图》教案 第1节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1~22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尝试绘制折线统计图,经历分析、判断和预测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体验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与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 通过身边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在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集体氛围里及不断的成功的探究中进行自我肯定,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并能对折线统计图中显示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难点: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及其在实际事例中的灵活运用。 教具学具 例1的挂图。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本例题图片。 谈话:同学们请看图片,这是张小楠把自己6~12岁每年生日测得的身髙数据制成的统计表,你们想看看她的身高是怎么变化的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折线统计围,初步感受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2.分析统计表。 谈话:你们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意见预设:6岁时116厘米,7岁时118厘米,8岁时121厘米,9岁时126厘米…… 从6岁开始,她的身髙一直在增高……

3.揭示课题。 教师边出示统计表边说:为了便于分析,她还绘制了一张统计图。 谈话: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统计图吗? 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此段是为了揭示课题。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谈话: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都能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找到吗?(能) 那她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学生可能说:能看到张小楠身高随着年龄的变化情况) 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身高变化情况,最低、最高身高,哪个年龄身高增长得快)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帮助学生提高读图能力。渗透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们能从图上看出哪个年龄身高增长得快,哪个年龄身高增长得慢吗? 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幅度。 谈话:那就分析身高变化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为什么? 2.联系生活举例。 你们有没有在生活中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学生可能会说: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可根据学生的介绍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3.了解结构。 谈话: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那我们是否需要了解一下它的结构呢? 看图,你们知道一个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吗?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及画图时的注意点。 设计意图:适时地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在交流中接受他人好的意见或想法,内化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但学生的想法可能比较零散,教师要及时介入进行调控,起到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 (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 (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一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课堂实录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根据所给的数据绘制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分析数据的能力,发展统计观念,渗透统计思想。 3、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作用,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图纸、刻度尺、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了解机器人吗?听说过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吗?如果想了解近几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情况,可以怎样做?(预设:调查、统计)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1、这里是2006-20XX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统计情况。

2、我们已经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计表,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将这些数据怎样做?(预设:制作成统计图。) 3.出示条形统计图1,并说说根据这个条形统计图能发现哪些信息。 名称,横轴,纵轴,每一年的参赛队伍的多少。 小结: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 4.提问:从20XX 年到20XX 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变化是怎样的?谁能用手势比划?你同意吗? 5.追问:你是从哪看出来的?(预设:直条的高低。)如果我挡住条形统计图的一部分,你还能看出这一情况吗?(预设:可以。) 6.过渡:这说明“分析增减的变化情况”和“直条的完整度”没有关系。如果我们只想分析变化情况,你觉得可以怎样绘制统计图更简单呢?自己动手在下图上试一试。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 时间/年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参赛队伍/支 426 394 468 454 489 499 519

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教案

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教案 【篇一: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教学设 计】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史口镇中心小学 曹艳艳 2015年5月11日 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统计第104~10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能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对数据进简单地分析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3.情感、态度和从值: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合理推测及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正确地完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 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老师搜集了一些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作品,咱们一起欣赏一下。如果想了解近几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情况,可以怎样做?

这是我收集到的从2006年到2012年参赛队伍的数据。(课件出示 统计表)我已经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计表,根据 这一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 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将这些数据用学过的什么统计图 表示?(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 思考: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自由发言,读懂条形统计图。 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它有什么优点?(可以清楚看出 数量的多少。) 师:用你的手势,试着比划一下从2006年到2012年,参赛队伍数 量的变化情况。(教师手指条形统计图,从2006年开始) 师:如果把大家手势运动的路线画下来,想像一下会是什么呢? 预设:弯曲的线,一段一段的线。 3、揭示课题 师:老师把我们的手势画了下来,请看大屏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 学习的折线统计图。板书:单式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用机器人大赛为题材,回顾条形统计图能直观看到数 据的多少的特点,初步感悟数据的变化情况,为引出折线统计图提 供途径,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统计表 和条形统计图,因此设计了一个学生熟悉分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画的?(课件演示画法) 2、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异同 (1)相同点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统计图,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 方吗?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预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轴、纵轴、标题、单位和日期都相同。图中所表示的数量的多少都相同。 小结:他们的相同点是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板书:都能表示数量的多少 (2)不同点 师:那我们再找找它们的不同点是什么?

四年级数学上册7条形统计图教案

七、条形统计图 本单元教学大纲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会制作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制作条形统计图。 难点:从条形统计图中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整理。 【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安排3课时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第2课时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第3课时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94页例1。 【教学目标】 1.进行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看简单的统计表,认识并会填制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3.能通过对比分析,知道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探索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能提出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等。 一、情景导入 1.观看主题图(制成的动画)——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1)电视屏幕播音员工作的情景——播报天气情况。 (2)小飞仙的解说——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2.教师提问:看到、听到些什么?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1。 下面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 提问:这个月北京市的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 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 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 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 的推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已 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自2001年起,我国每年都举办一次青少年机 器人大赛。老师收集了2006年至2012年参赛队伍的数据,并制成 了咱们熟悉的条形统计图。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从条形统计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师:一会我们就顺着这竖条的高低起伏,从2006年开始,用小 手来笔划一下这七年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 师:刚才的条形统计图变成了现在这种形式,你知道它的名字吗?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导入新课。

2.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来观察一下这幅折线统计图,从统 计图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 (1)了解点的作用 组织学生交流得出:这折线统计图中如果点的位置越高, (板书:高)表明数量越多,(板书:多)老师把这个发现记录下来,反过来,点的位置越低,(板书:低)表明数量越少,(板书:少)也就是说这折线统计图是通过点的高低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板书:数量多少)。 (2)了解线的作用 学生举例说明:引导学生交流得出:通过这线的起伏看出数量 的增减变化情况。(板书:增减变化) 教师说明:2007年到2008年的这条线段就像山一样很陡很斜,线段越长越陡,表明数量变化越大,反过来线段越平缓越短,表明 数量变化越小。 (3)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折线统计图点和线的作用, 那么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后出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分析、绘制折线统计图 (1)预测数量变化情况。 师:从图中,你能看出2006年至2012年参赛队伍的整体变化 趋势吗?你有什么感想? 生:汇报 师:你能根据这个变化趋势预测一下2013年会有多少支队伍参 赛吗2014年呢? 师小结:老师发现你们在汇报时参赛队伍越来越多,这折线统 计图太神奇了,不仅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和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还能够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 (2)绘制折线统计图。 师:老师对2013年和2014年参赛队伍数量进行了实际调查,2013年实际上有530支队伍参赛,2014年有545支队伍参赛。我们 就以这两个数据为例,拿出1号作业纸,尝试着把2013年和2014 年的数据绘制到折线统计图上。(学生活动) 生:展示学生作品,全班交流。 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4、观察比较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科书68页例1及相关的课堂活动及练习。条形统计图(1格当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描述和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及其特点、作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 (3)、能阅读条形统计图并做出分析,进一步发展统计意识。 2、过程与方法:根据条形统计图中提供的数据,对统计图作出分析和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调查活动中认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和掌握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及其特点、作用,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 难点: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培养根据统计图的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据分析水平。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题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由单元主题图引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67页的单元主题图, 师:同学们,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空气检测,我们可以把他们测量的数据进行整理制成统计图就更直观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比统计图更直观的统计方法。统计图。 板书课题:统计图 (设计意图:教师根据学生的统计表作为新课内容,引出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存在与周围世界中, 从而有利于学生体会统计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条形统计图 出示例1 师和学生交流:观察某地6月份的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为了更清楚的看出每种质量状况的天数,我们可以用统计图来描述有关数据。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统计图。 (1)、认识条形统计图 多媒体出示: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第104-105页例1) 教学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通过自学课本、观察讨论、实践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教学难点: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这是老师收集的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 2006年:426支;2007年:394支;2008年:468支;2009年:454支;2010年:489支;2011年:499支;2012年:519支。

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 揭示题目:折线统计图。 二、明确学习目标:(在此处明确) 1、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三、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标杆题,展示、反思、点拨: 出示标杆素材:(课本104-105页) 学习活动要求: 1、想一想: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说一说:小组内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小组讨论:怎样绘制折线统计图? 【学后反思】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类比训练】:完成课本第105页“做一做” 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从画好的折线统计图找一找,填一填。 1、陈东从()岁到()岁时长得最快,长了()厘米。 2、陈东身高120厘米时是()岁。 3、陈东10岁时的身高是()厘米,请你猜想一下陈东12岁时的身高是多少?你怎么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