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医大医学统计学期末题目

南医大医学统计学期末题目
南医大医学统计学期末题目

武大医学统计学 期末题

医学统计学试题(A )卷(闭卷)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学号: 姓名: 一、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并填在后面得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30分)。 1、流行病学研究内容得三个层次就是指( ) A.疾病、伤害与健康 B.传染病、寄生虫病与地方病 C.传染性疾病、非传染病疾病与意外伤害 D.疾病分布、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措施 E.人群分布、时间分布与地区分布 2、提出由于维生素C缺乏引起身体虚弱得坏血病病因假说并开创了流行病学临床试验先河得医生就是:( ) A、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B、詹姆士·林德(James Lind) C、约翰斯诺(John Snow) D、路易斯(PCA Louis) E、葛郎特(John Graunt) 3、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得核心思想就是( ) A.预防为主得思想 B.研究对象为人群 C.对比思想 D.社会医学观念 E.生态学思想 4、流行病学任务得三个阶段就是( ) A.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与理论性研究 B.揭示现象、找出原因与提供措施 C.描述分布、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整理资料、分析资料与得出结论 E.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恰当治疗 5、关于率与比得描述,下列哪项就是不正确得( ) A.大多数率就是构成比,分子就是分母得一部分 B.比表示分子与分母得数量关系,而不考虑分子与分母所来自得总体如何 C.比得分子就是分母得一部分 D.率也就是比,但比不一定就是率 E.率就是用来描述变量随时间变化得动态指标 6、某单位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为尽快查明原因,调查中应该使用得主要指标就是( ) A.发病率 B.患病率 C.罹患率 D.病死率 E.期间患病率 7、关于发病率得描述,下列哪项就是不正确得( ) A.发病率可用来描述疾病得分布 B.发病率得变化意味着并因因素得变化 C.发病率得高低取决于疾病报告、登记制度以及诊断得正确 D.发病率得准确性取决于疾病报告、登记制度以及诊断得正确 E.发病率可用来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设,评价防治措施效果

06-10年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历年试题

【2006级(临床医学)心理学试卷】 二、填空题 1心理是——的机能,心理师——的客观反映。 2 Selye发现不同的刺激源作用于机体,会导致一系列类似的,非特异性的生理变化,称之为“——” 三、名解 1.移情 2.应激 3.心身疾病 4.药物依赖 5.心理咨询 四、问答 1.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2.行为治疗有哪些基本方法 3.病人的心理需要有哪些 4.现代医学模式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什么 【心理】【2008级(护理)心理学试卷】 填空: 动机冲突分为 应激是 弗洛伊德的心理层次论 抑郁的临床表现 应激源来源 心理防御机制是 健康 医患关系的模式 测验的原则 名解

1:核心信念 2:GAS 移情 3:心身疾病 4:病感 问答 1:护患关系的特点 2:心身障碍的原因 3:医学模式的进程及意义 4: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 【心理】【2008级(康达全科一班二附院五台班)心理试卷】2011 12 20 医学心理学 08康达全科一班二附院五台班 选择(15*1) 1知觉的特性:选择性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最高:自我实现的需要 3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早期的发展意义大于后期 4青少年心理发育特点:情绪不稳定 5心理应激中介因素: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性特征 6心理测验效度 7智力测试选择斯坦福比纳特测试 8成人情感是否健全:人格测试 9共情 10患者的角色特征:不必对疾病负责 11患者角色的类型:角色阙如 12 13 14

15 填空(20*1) 1精神分析的心理结构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示范作用的过程:注意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人社会化的主要因素:家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GAS塞里的一般适应综合征的三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精神分析技术主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患者常见的情绪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解(5*4) 1 正强化 2 心理测试 3 心理健康 4 医学心理咨询 5 个体心理发展 问答题(15*3) 6 心身疾病的诊断原则和治疗原则 7 医患关系的模式有哪些? 8 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如何调节情绪,比如改变认知评价行为方式,调节行为目标。列出你自己的方式,并做简要分析。 【心理】【2009级(7年制)医学心理学试卷】 一,选择 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体现的是认知的 A相对性 B多维性 C发展性 D联想性 2Beck发明的是 A精神分析疗法 B认知疗法 C患者中心疗法 D行为疗法 3什么事人产生活动的内在动力 A意识 B潜意识 C潜意识 D认知后注意 4人在哪个阶段开始有自主思维 A胎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童年期 5人在哪个阶段智力发展水平最快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学龄期 D青春期

医学统计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第一套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40分) 1、根据某医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调查所获得得资料应绘制( B ) A 条图 B 百分条图或圆图 C线图 D直方图 2、均数与标准差可全面描述 D 资料得特征 A 所有分布形式B负偏态分布 C 正偏态分布D正态分布与近似正态分布 3、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得身高就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就是( A ) A 用该市五岁男孩得身高得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用身高差别得假设检验来评价 C用身高均数得95%或99%得可信区间来评价 D 不能作评价 4、比较身高与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大小宜采用( A ) A变异系数 B 方差C标准差 D 四分位间距 5、产生均数有抽样误差得根本原因就是( A ) A、个体差异B、群体差异C、样本均数不同D、总体均数不同 6、男性吸烟率就是女性得10倍,该指标为( A ) (A)相对比(B) 构成比(C)定基比 (D)率 7、统计推断得内容为( D ) 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得总体指标B、检验统计上得“检验假设”C、A与B均不就是D、A与B均就是 8、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其目得就是检验( C ) A两样本均数就是否不同B两总体均数就是否不同C两个总体均数就是否相同 D两个样本均数就是否相同 9、有两个独立随机得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与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得t检验时,自由度就是( D ) (A) n1+ n2 (B) n1+ n2–1(C) n1+ n2 +1 (D)n1+ n2-2 10、标准误反映( A ) A 抽样误差得大小 B总体参数得波动大小 C 重复实验准确度得高低 D 数据得离散程度 11、最小二乘法就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得(C) A垂直距离得平方与最小 B垂直距离最小 C纵向距离得平方与最小D纵向距离最小 12、对含有两个随机变量得同一批资料,既作直线回归分析,又作直线相关分析。令对相关系数检验得t值为tr,对回归系数检验得t值为tb,二者之间具有什么关系?(C) A t r>t b B t r〈t b C t r= tb D二者大小关系不能肯定 13、设配对资料得变量值为x1与x2,则配对资料得秩与检验(D ) A分别按x1与x2从小到大编秩 B把x1与x2综合从小到大编秩 C把x1与x2综合按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 D把x1与x2得差数按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 14、四个样本率作比较,χ2>χ20、05,ν可认为( A )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15、某学院抽样调查两个年级学生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其中甲年级调查35人,阳性人数4人;乙年级调查40人,阳性人数8人。该资料宜选用得统计方法为( A ) A.四格表检验 B、四格表校正检验 C t检验 D U检验 16、为调查我国城市女婴出生体重:北方n1=5385,均数为3、08kg,标准差为0、53kg;南方n2=4896,均数为3、10kg,标准差为0、34kg,经统计学检验,p=0、0034〈0、01,这意味着( D )

医学统计学(第六版)期末复习

统计 一绪论 第一节: 统计学: 重要作用:在于能够透过偶然现象来探测其规律性。 研究对象:具有不确定性结果的事物。 第二节: 基本内容: 1 .统计设计 2 .数据整理 3.统计描述 4.统计推断 第三节: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同质: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其性质大致相同。变异:各观察单位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变异。

变量与数据类型 总体和样本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参数:μ率:μ/π 样本:从研究总体中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观察单位。 统计量:率/ P X X 第二章 第一节频数分布 频数表 1.求全距:max—min=R 2.确定组数:1/10*全距 3.确定组距:

4.确定组限: 第一组下限≤min 最后一组上限≥max 偶数比奇数好 5.确定频数 6.归纳分析 第二节 一、算术均数 适用:正态分布 用于说明一组观察值的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 (一)直接法(小样本) = / :样本均数 n :样本观察例数 (二)加权法 (大样本) n ∑= X f X =(各组中值*组频数)/n 组中值=1.(本组下限+第二组下限)/2 2.本组下限值+组距/2 二、几何均数 适用:1.等比资料 2.对数正态分布 小样本:n ∑-= X lg lg G 1 X X X

大样本:n ∑-=M 1 X lg f lg G 三、中位数 小样本:奇数:M=X (N+1)/2 偶数:M=1/2[X n /2+X (n/2+1)] 大样本:i f f n 5.0L M M L M ?-+=)( M :中位数; L M :M 所在组的上限; f L :M 所在组之前积累的频数 ;f M :M 所在组的频数; i :组距。 四、百分位数 i f f x%n L P x L x X ?-?+=)( L x :X 所在组的上限; f X :X 所在组之前积累的频数 ;f L :X 所在组的频数; i :组距 第三节变异程度的统计指标 一、极差 极差(R ):即全距=max –min 二、四分位数间距 (越大则数据变异越大。适用于偏态分布。) Q=P 75 - P 25 三、方差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医学统计学》课程考试试题(A卷) (评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核方式:□开卷 V 闭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2分,只选一个正确答案) 1、医学科研设计包括( D ) A.物力和财力设计 B.数据与方法设计 C.理论和资料设计 D.专业与统计设计 2、医学统计资料的分析包括( D ) A.数据分析与结果分析 B.资料分析与统计分析 C.变量分析与变量值分析 D.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 3、医学资料的同质性指的是( D ) A.个体之间没有差异 B.对比组间没有差异 C.变量值之间没有差异 D.研究事物存在的共性 4、离散型定量变量的测量值指的是( D ) A.可取某区间内的任何值 B、可取某区间内的个别值 C.测量值只取小数的情况 D.测量值只取整数的情况5、变量的观察结果表现为相互对立的两种情况是( A ) A.无序二分类变量 B、定量变量. C.等级变量 D.无序多分类变量 6、计量资料编制频数表时,组距的选择( D ) A.越大越好 B.越小越好 C.与变量值的个数无关 D.与变量值的个数有关

7、比较一组男大学生白细胞数与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异度应选( D )A.极差 B.方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8、若要用方差描述一组资料的离散趋势,对资料的要求是( D )A.未知分布类型的资料 B.等级资料 C.呈倍数关系的资料 D.正态分布资料 9、频数分布两端没有超限值时,描述其集中趋势的指标也可用( D ) A.标准差 B.几何均数 C.相关系数 D.中位数 10、医学统计工作的步骤是( A ) A、研究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B、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和统计推断 C、研究设计、统计分析,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D、选择对象、计算均数、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1、下列关于变异系数的说法,其正确的是( A ) A.没有度量衡单位的系数 B.描述多组资料的离散趋势 C.其度量衡单位与变量值的度量衡单位一致 D、其度量衡单位与方差的度量衡单位一致 12、10名食物中毒的病人潜伏时间(小时)分别为3, 4,5,3,2,5.5,2.5,6,6.5, 7,其中位数是( B ) A.4 B.4.5 C.3 D.2 13、调查一组正常成年女性的血红蛋白,如果资料属于正态分布,描

《医学统计学》期末模拟考试题(四)

《医学统计学》期末模拟考试题(四)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20分) 1. 预试验的样本标准差s越小,所需样本含量越大。() 2. 等级相关系数的大小不可以反映两个现象间关系的密切程度。() 3. 在配对资料秩和检验中,两组数据统一从小到大编秩次。() 4. 对3个地区居民的血型构成作抽样调查后研究其差别,若有一个理论数小于5大于1,其余都大于5,可直接作χ2检验。() 5. 总例数等于60,理论数都大于5的四格表,对两个比例的差别作统计检验,不可用确切概率法。() 6. 双变量正态分布资料,样本回归系数小于零,可认为两变量呈负相关。() 7. 随机区组方差分析中,只有当区组间差别的F检验结果P>0.05时,处理组间差别的F检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8. 完全随机设计资料方差分析中要求各组均数相差不大。() 9. 两次t检验都是对两样本均数的差别作统计检验,一次P<0.01,另一次P<0.05,就表明前者两样本均数差别大,后者两样本均数相差小。() 10. 如果把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法作分析,前者的区组SS+误差SS等于后者的组内SS。() 11. 两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的一般定义中,因变量(Y)是0~1变量。()

12. 作两样本均数差别的比较,当P<0.01时,统计上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此时推断错误的可能性小于0.01。()<0.01时,统计上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此时推断错误的可能性小于0.01。() 13. 方差分析的目的是分析各组总体方差是否不同。() 14. 在两组资料比较的秩和检验中,T值在界值范围内则P值小于相应的概率。()值在界值范围内则P值小于相应的概率。() 15. 无论什么资料,秩和检验的检验效率均低于t检验。()检验。() 16. 分类资料的相关分析中,检验的P值越小,说明两变量的关联性越强。() 17. 析因设计既可以研究各因素的主效应作用,又可以研究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 18. 当Logistic回归系数为正值时,说明该因素是保护因素;为负值时,说明该因素是危险因素。() 19. 常见病是指发病率高的疾病。( ) 20. 用某新药治疗高血压病,治疗前与治疗后病人的收缩压之差的平均数,经t检验,P<0.01。按a=0.05水准,可以认为该药治疗高血压病有效,可以推广应用。( )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多重回归中要很好地考虑各因素的交互作用,最好选用________。 a. 最优子集法 b. 逐步法 c. 前进法 d. 后退法 e. 强制法 2.t r

南京医科大学文件

南京医科大学文件 南医大校[2016] 72 号 关于印发《南京医科大学 劳务酬金发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学院、部门、直属单位、附属医院: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各类劳务酬金发放工作,特制定《南京医科大学劳务酬金发放管理办法(试行)》,请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南京医科大学劳务酬金发放管理办法(试行) 南京医科大学 2016年12月12日

附件: 南京医科大学劳务酬金发放管理办法(试行) 为规范我校各类劳务酬金发放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请各部门遵照执行。 一、劳务酬金范围 劳务酬金包括邀请校内外专家作学术报告、专题讲座、专业咨询等劳务酬金,学校组织的各类评审、鉴定、答辩、监考、命题、阅卷、审稿等工作的劳务酬金。 二、劳务酬金标准 (一)学术报告、专题讲座、专业咨询 校外专家: 中级及相当职称800元/场 副高级及相当职称1,000元/场 正高级及相当职称2,000元/场 全国知名专家 3,000元/场 院士及相当职称 5,000元/场 校内专家:减半执行 (二)论证、鉴定、评审 校外专家: 中级及相当职称400元/场 副高级及相当职称600元/场

正高级及相当职称800元/场全国知名专家1,000元/场 院士及相当职称2,000元/场 校内专家:减半执行 (三)论文盲审、评阅、指导答辩 论文盲审硕士400元/篇 博士500元/篇 英文论文盲审硕士 900元/篇; 博士 1,200元/篇 论文评阅硕士200-300元/篇 博士 500元/篇 自考专接本200元/篇 论文答辩硕士500元/生 博士1,000元/生 论文指导答辩(自考)200-400元/生(四)命题 1.自主招生考试主命题人员 2,000元/份 其他命题人员 200-500元/人 2. 全日制研究生入学考试 200-2,000元/份 3.学位英语、转专业考试等 1,000-2,000元/份4.留学生本科生毕业理论考试 1,000元/份 5. 成人教育考试公共课 2,000元/份

南医大医学统计学期末题目

1.下列变量中,不属于数值变量的是____ A .坐高 B .胸围 C .血型 D .身高 2.正态分布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到(μ + 1.96σ)的面积为:_____ A .95% B .45% C .47.5% D .90% 3.5人的血清滴度为:1:2,1:4,1:8,1:16,1:32,平均滴度为_____ A .1:8 B .1:lg8 C .lg (1/8) D .1:12.4 4.为了比较一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血清肌酐和血清尿素氮两指标的变异程度,可选用____ A. 标准差 B. 标准误 C. 变异系数 D. 极差 5.在同一总体随机抽样,其他条件不变,样本含量越大,则_____ A. 样本标准差越大 B. 样本标准差越小 C. 总体均数的95%可性区间越窄 D. 总体均数的95%可性区间越宽 6.连续性变量x 呈偏态分布,从该总体中反复随机抽样,随样本含量n 增大,下列哪个选项将趋向正态分布_____ A. x x μ σ- B. C. x x x s - D. x s μ- 7.下面关于标准误的四种说法中,哪一种最不正确?________ A. 标准误是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 B. 标准误反映重复试验准确度的高低 C. 标准误反映总体参数的波动大小 D. 标准误反映抽样误差的大小 8.统计推断的主要内容为_____ A. 统计描述与统计图表 B. 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C. 区间估计和点估计 D. 统计预测与统计控制 9. 有两个独立随机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 1和n 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 σ μ -x

检验时,自由度是_______ A .n 1+ n 2 B .(n 1+ n 2)-1 C .(n 1-1)+( n 2-1)-1 D .(n 1-1)+( n 2-1) 10.样本均数比较的t 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时,P 值越小说明______ A .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 .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C .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D .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11.两样本比较时,分别取以下检验水准,哪一个的第二类错误最小_______ A. α=0.05 B. α=0.01 C. α=0.10 D. α=0.20 12. 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_____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改变 D.两者均不变 13. 在假设检验中,P 值和α的关系为 _______ A. P 值越大,α值就越大 B. P 值越大,α值就越小 C. P 值和α值由研究者事先设定 D. P 值与α值的大小无关 14 . 作两均数比较,已知n 1、n 2均小于30,总体方差不齐且分布呈极度偏态,宜用______ A. t 检验 B. 秩和检验 C. F 检验 D. 2χ检验 15. 三个率的比较的卡方检验,P 值小于0.01,则结论为_____ A.三个总体率均不相等; B.三个样本率均不相等; C.三个总体率之间肯定不等或不全相等; D.三个总体率之间不等或不全相等。 16.配对设计的目的是_____ A.提高测量精度 B.操作方便 C.为使用t 检验 D.提高组间可比性 17 . 从文献中得到同类研究的两个率比较的四格表资料,其2 χ检验结果为:甲 文 ) 1(01.02χχ>,乙文 2 ) 1(05.02χχ>,可认为______ A. 两文结果有矛盾 B.两文结果基本一致 C.甲文结果更可信 D.乙文结果更可信

医学统计学部分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 1.下列关于概率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通常用P表示 B. 大小在0%与100%之间 C. 某事件发生的频率即概率 D. 在实际工作中,概率是难以获得的 E. 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在单次研究或观察中时,称为小概率事件 [参考答案] C. 某事件发生的频率即概率 2.下列有关个人基本信息的指标中,属于有序分类变量的是 A. 学历 B. 民族 C. 血型 D. 职业 E. 身高 [参考答案] A. 学历3.下列有关个人基本信息的指标,其中属于定量变量的是 A. 性别 B. 民族 C. 职业 D. 血型 E. 身高 [参考答案] E. 身高 4.下列关于总体和样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个体间的同质性是构成总体的必备条件 B.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的集合 C. 总体通常有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之分 D. 一般而言,参数难以测定,仅能根据样本估计 E. 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一定能代表该总体

[参考答案] E. 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一定能代表该总体 5.在有关2007年成都市居民糖尿病患病率的调查研究中,总体是 A. 所有糖尿病患者 B. 所有成都市居民 C. 2007年所有成都市居民 D. 2007年成都市居民中的糖尿病患者 E. 2007年成都市居民中的非糖尿病患者[参考答案] C. 2007年所有成都市居民 6.简述小概率事件原理。 答: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很小,习惯上认为小于或等于0.05时,统计学上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其含义是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它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这就是所谓小概率事件原理,它是进行统计推断的重要基础。 7.举例说明参数和统计量的概念答:某项研究通常想知道关于总体的某些数值特征,这些数值特征称为参数,如整个城市的高血压患病率。根据样本算得的某些数值特征称为统计量,如根据几百人的抽样调查数据所算得的样本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统计量是研究人员能够知道的,而参数是他们想知道的。一般情况下,这些参数是难以测定的,仅能根据样本估计。显然,只有当样本代表了总体时,根据样本统计量估计的总体参数才是合理的 8.举例说明总体和样本的概念 答:研究人员通常需要了解和研究某一类个体,这个类就是总体。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的集合,通常有无限总体和有限总体之分,前者指总体中的个体数是无限的,如研究药物疗效,某病患者就是无限总体,后者指总体中的个体数是有限的,它是指特定时间、空间中有限个研究个体。但是,研究整个总体一般并不实际,通常能研究的只是它的一部分,这个部分就是样本。例如在一项关于2007

武大医学统计学期末题

医学统计学试题(A )卷(闭卷)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学号:姓名: 一、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并填在后面的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30分)。 1.流行病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是指() A.疾病、伤害和健康 B.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 C.传染性疾病、非传染病疾病和意外伤害 D.疾病分布、危险因素和预防控制措施 E.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 2.提出由于维生素C缺乏引起身体虚弱的坏血病病因假说并开创了流行病学临床试验先河的医生是:() A.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B.詹姆士·林德(James Lind) C.约翰斯诺(John Snow) D.路易斯(PCA Louis) E.葛郎特(John Graunt) 3.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思想是() A.预防为主的思想 B.研究对象为人群 C.对比思想 D.社会医学观念 E.生态学思想 4.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是() A.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 B.揭示现象、找出原因和提供措施 C.描述分布、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D.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 E.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恰当治疗 5.关于率和比的描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大多数率是构成比,分子是分母的一部分 B.比表示分子和分母的数量关系,而不考虑分子和分母所来自的总体如何C.比的分子是分母的一部分 D.率也是比,但比不一定是率 E.率是用来描述变量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指标 6.某单位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为尽快查明原因,调查中应该使用的主要指标是() A.发病率 B.患病率C.罹患率D.病死率E.期间患病率 7.关于发病率的描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发病率可用来描述疾病的分布

医学统计学试题和答案.doc

医学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3.抽样的目的是( b )。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 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D. 研究总体统计量 C.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误差 4.参数是指( b )。 A.参与个体数 B. 总体的统计指标 C.样本的统计指标 D. 样本的总和 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a)。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 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 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 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b )。 A. 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 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 两者均不变 D. 两者均改变 7. 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a )。 A. 变异系数 B. 差 C. 极差 D.标准差 8. 以下指标中(d)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A. 算术均数 B. 几何均数 C. 中位数 D.标准差 9. 偏态分布宜用(c)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 算术均数 B. 标准差 C. 中位数 D. 四分位数间距 10. 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 0 的常数后,(b)不变。 A.算术均数 B. 标准差 C. 几何均数 D.中位数 11.( a)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 对称 B. 左偏态 C. 右偏态 D.偏态 12.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 c )分布。 A. 正态 B. 近似正态 C. 左偏态 D.右偏态 13. 最小组段无下限或最大组段无上限的频数分布资料,可用( c )描述其集中趋势。 A. 均数 B. 标准差 C. 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14.( c)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 A. 变异系数 B. 标准差 C. 标准误 D. 极差 15. 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c )。 A. 算术平均数 B. 中位数 C. 几何均数 D. 平均数

医学统计学问答题(含答案)

简答题 0. 算术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各有什么适用条件? 答:(1)算术均数:适用对称分布,特别是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 (2)几何均数:适用于频数分布呈正偏态的资料,或者经对数变换后服从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的资料,以及等比数列资料。 (3)中位数:适用各种类型的资料,尤其以下情况: A 资料分布呈明显偏态; B 资料一端或两端存在不确定数值(开口资料或无界资料); C 资料分布不明。 1.对于一组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除样本含量n 外,还可计算S X ,和S X 96.1±,问各说明什么? (1)X 为算数均数,说明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的集中趋势 (2)S 为标准差,说明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离散趋势 (3)S X 96.1±可估计正态指标的95%的医学参考值范围,即此范围在理论上应包含95%的个体值。 2.试述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的联系和区别。 正态分布 标准正态分布

原始值X无需转换作u=(X-μ)/σ转换 分布类型对称对称 集中趋势μμ=0 均数与中位数的关系μ=Mμ=M 参考: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为0,标准差为1;正态分布的均数则为μ,标准差为σ(μ为任意数,而σ为大于0的任意数)。标准正态分布的曲线只有一条,而正态分布曲线是一簇。任何正态分布都可以通过标准正态变换转换成标准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是正态分布的特例。 3.说明频数分布表的用途。 1)描述频数分布的类型2)描述频数分布的特征3)便于发现一些特大或特小的可疑值4)便于进一步做统计分析和处理 4.变异系数的用途是什么? 多用于观察指标单位不同时,如身高与体重的变异程度的比较;或均数相差较大时,如儿童身高与成人身高变异程度的比较。 5.试述正态分布的面积分布规律。 (1)X轴与正态曲线所夹的面积恒等于1或100%;

2020年南方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卫生统计学试卷

南方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卫生统计学》试卷 2008年5月31日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标准正态分布的中位数为________ A. 0 B. 1 C. 0.5 D. 与标准差有关 2检验能分析 A. 两样本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B. 多个样本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 C. 两有序分类变量的关联性 D. 以上都对 医学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 A. 对照 B. 随机 C. 重复 D. 以上均正确 以下关于二项分布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 二项分布要求随机试验仅有两个互相对立的结果,每次试验间是互相独立的; B. 二项分布要求各次随机试验的阳性率是恒定不变的; C. 从一个装有10个白球和10个黑球的口袋中随机摸球,每次摸出一球,记录其颜色后放回袋中,重复10次,作为一次试验。若以摸出白球作为阳性,则每次试验的阳性率服从二项分布; D. 虽然二项分布要求各次随机试验的阳性率是不变的,但在样本含量比较大,且阳性率和阴性率均不太小时,也可以近似利用二项分布的原理来解决阳性率有微弱改变时的有关问题。如从一个装有5000个白球和5000个黑球的口袋中随机摸球,每次摸出一球,记录其颜色后不放回袋中,重复10次,作为一次试验。可以近似利用二项分布的有关原理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关于正态分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仅仅标准正态分布其曲线下面积才为1; B.在横轴上,从负无限大到96所对应的曲线下面积为0.975; C.从服从正态分布的总体中抽样,不管其样本含量有多大,其样本均数均服从正态分布;

D.以上都不对。 各观察值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不为0的常数后。 A. 均数改变, 标准差不变 B. 均数不变, 标准差改变 C. 两者均不变 D. 两者均改变 要研究鼻咽癌患者、眼病患者和正常人血型的构成比是否有不同,采用三组构成比比较的卡方检验,构建一个3行4列的R*C表后,其卡方值的自由度为________ A.8 B.6 C.4 D.跟样本含量有关 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按照α=0.05的水准拒绝H0,此时若推断有错,则错误的概率为________ A.0.05 B.0.10 C.0.95 D.0.90 下列分布中________的均数等于方差。 A.标准正态分布 B.二项分布 C.Poisson分布 D.F分布 根据以往经验,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率为0.01,在某地随机抽查400名新生儿,至少有4人异常的概率为_______ P(1)+P(2)+P(3)+P(4) B. P(0)+P(1)+P(2)+P(3)+P(4) C. 1-P(0)-P(1)-P(2)-P(3) D. 1-P(0)-P(1)-P(2)-P(3)-P(4) 三组样本均数的比较,先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再进行两两比较,发现第一组与第二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第二组与第三组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但第一组与第三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于是_______ A.三组样本来自于同一总体 B.第一组和第三组来自于两个不同的总体,但尚无法判断第二组究竟来自于哪个总体 第二组来自的总体位于第一组和第三组所来自的总体之间 该两两比较为模糊结论,说明计算中发生了错误。 下面关于直线相关与回归的说法,正确的是 回归系数越大,说明相关性越强

医学统计学练习题与答案

一、单向选择题 1. 医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 E.有变异的医学事件 2. 用样本推论总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指的是E.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部分个体 3. 下列观测结果属于等级资料的是 D.病情程度 4. 随机误差指的是 E. 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5. 收集资料不可避免的误差是 A.随机误差 1.某医学资料数据大的一端没有确定数值,描述其集中趋势适用的统计指标是 A. 中位数 2. 算术均数与中位数相比,其特点是 B.能充分利用数据的信息 3. 一组原始数据呈正偏态分布,其数据的特点是 D.数值分布偏向较小一侧 4. 将一组计量资料整理成频数表的主要目的是E.提供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 1. 变异系数主要用于 A .比较不同计量指标的变异程度 2. 对于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描述其变异程度应选用的指标是E. 标准差 3.某项指标95%医学参考值范围表示的是D.在“正常”总体中有95%的人在此范围 4.应用百分位数法估计参考值范围的条件是B .数据服从偏态分布 5.已知动脉硬化患者载脂蛋白B 的含量(mg/dl)呈明显偏态分布,描述其个体差异的统计指标应使用 E .四分位数间距 1.样本均数的标准误越小说明 E.由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大 2. 抽样误差产生的原因是D.个体差异 3.对于正偏态分布的的总体,当样本含量足够大时,样本均数的分布近似为C.正态分布 4. 假设检验的目的是 D.检验总体参数是否不同 5. 根据样本资料算得健康成人白细胞计数的95%可信区间为7.2×109 /L ~9.1×109 /L ,其含义是 E.该区间包含总体均数的可能性为95% 1. 两样本均数比较,检验结果05.0 P 说明 D.不支持两总体有差别的结论 2. 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 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是指 E. 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有差别 3. 两样本均数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 值越小说明 D.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4. 减少假设检验的Ⅱ类误差,应该使用的方法是 E.增加样本含量 5.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 检验和u 检验的主要差别是B.u 检验要求大样本资料

武大医学统计学期末复习总结(名解和简答)

医学统计学期末复习总结 名词解释 参数Patameter:是指总体的统计指标,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多数情况下,总体参数是不易知道的,但可以通过随机抽样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用算得的样本统计量估计未知的总体参数。 统计量statistic:是指样本的统计指标,如样本均数、样本率等。样本统计量可用来估计总体参数。总体参数是固定的常数,统计量实在总体参数附近波动的随机变量。 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是实验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它的值或恒定不变,或遵循一定的变化规律,其产生原因往往是克制的或可能掌握的。 随机误差random error:是一类不恒定的、随机变化的误差,由多种尚无法控制的因素引起。I型错误type I error: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0,这类“弃真”的错误称为I型错误,其概率大小用α来表示。 II型错误type II error:“接受”了实际上不成立的H0,这类“取伪”的错误称为II型错误,其概率大小用β来表示。 P值P-value:在H0成立的前提下,用样本数据获得的样本统计量及比样本统计量总计更极端的区间下的面积。 置信区间confidence bound / confidence interval, CI:按预先给定的概率(1-α)所确定的包含未知总体参数的一个范围。 多重共线性Multicollinearity:是指线性回归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之间由于存在精确相关关系或高度相关关系而使模型估计失真或难以估计准确。 哑变量dummy variable:如果是多分类指标,假定有g类,则用g-1个取值为0,1或-1的变量,称为哑变量。 偏相关系数partial correletion coefficient:表示在一组变量中,任一两个变量在其它变量固定不变时,他们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和方向。或者说,扣除其它变量对它们的影响后,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情况。 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回归平方与总平方和之比,其数值反映了回归贡献的相对程度,其值约接近1,说明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越好。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不同组实施不同的干预,以对照效果的不同。 接受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以不同截断点时的(1-特异度)为横轴,灵敏度为纵轴,作的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曲线。 简答题: 1. 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含义不同:①标准差描述个体变量值x之间变异度的大小,S越大,变量值x 越分散;反之变量越集中,均数的代表性就越强;②标准误是描述样本均数之间变异度的大小,标准误越大,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差异越大,抽样误差越大;反之,样本均数越接近总体均数,抽样误差越小。 (2)与n关系不同:n增大时,①S-σ(恒定);②标准误减少并趋于0(不存在抽样误差); (3)用途不同:①标准差表示x变异度的大小,计算CV,估计正常值范围,计算标准误

医学统计学题库完整

第一章 绪论习题 一、选择题 1.统计工作和统计研究的全过程可分为以下步骤:(D ) A. 调查、录入数据、分析资料、撰写论文 B. 实验、录入数据、分析资料、撰写论文 C. 调查或实验、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D. 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E. 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 2.在统计学中,习惯上把(B )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A.10.0≤P B. 05.0≤P 或01.0≤P C. 005.0≤P D.05.0≤P E. 01.0≤P 3~8 A.计数资料 B.等级资料 C.计量资料 D.名义资料 E.角度资料 3.某偏僻农村144名妇女生育情况如下:0胎5人、1胎25人、2胎70人、3胎30人、4胎14人。该资料的类型是( A )。 4.分别用两种不同成分的培养基(A 与B )培养鼠疫杆菌,重复实验单元数均为5个,记录48小时各实验单元上生长的活菌数如下,A :48、84、90、123、171;B :90、116、124、225、84。该资料的类型是(C )。 5.空腹血糖测量值,属于( C )资料。 6.用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治愈8人、显效23人、好转6人、恶化3人、死亡1人。该资料的类型是(B )。 7.某血库提供6094例ABO 血型分布资料如下:O 型1823、A 型1598、B 型2032、AB 型641。该资料的类型是(D )。 8. 100名18岁男生的身高数据属于(C )。 二、问答题 1.举例说明总体与样本的概念. 答:统计学家用总体这个术语表示小异的对象全体,通常称为目标总体,而资料常来源于目标总体的一个较小总体,称为研究总体。实际中由于研究总体的个体众多,甚至无限多,因此科学的办法是从中抽取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个体,称为样本。例如,关于吸烟与肺癌的研究以英国成年男子为总体目标,1951年英国全部注册医生作为研究总体,按照实验设计随机抽取的一定量的个体则组成了研究的样本。 2.举例说明同质与变异的概念 答:同质与变异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对于总体来说,同质是指该总体的共同特征,即该总体区别于其他总体的特征;变异是指该总体部的差异,即个体的特异性。例如,某地同性别同年龄的小学生具有同质性,其身高、体重等存在变异。 3.简要阐述统计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关系 答:统计设计与统计分析是科学研究中两个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一般的,统计设计在前,然而一定的统计设计

(完整word版)医学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3.抽样的目的是(b )。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 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 C.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误差 D. 研究总体统计量 4.参数是指(b )。 A.参与个体数 B. 总体的统计指标 C.样本的统计指标 D. 样本的总和 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 )。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 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 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 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 b )。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 D.两者均改变 7.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 a )。 A.变异系数 B.差 C.极差 D.标准差 8.以下指标中(d)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 9.偏态分布宜用(c)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10.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b)不变。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几何均数 D.中位数 11.( a )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对称 B.左偏态 C.右偏态 D.偏态 12.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 c )分布。 A.正态 B.近似正态 C.左偏态 D.右偏态 13.最小组段无下限或最大组段无上限的频数分布资料,可用( c )描述其集中趋势。 A.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14.( c )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 A. 变异系数 B.标准差 C. 标准误 D.极差 15.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 c )。 A. 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均数 D. 平均数

医学统计学期末重点总结

误差:观测值与真实值、样本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别。 相对数:两个有关的绝对数之比,也可以是两个有关联统计指标之比。 相对比:相对比是A、B两个有关联指标值之比,用以描述两者的对比水平,说明A是B 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 统计描述:描述及总结一组数据的重要特征,目的是使实验或观察得到的数据表达清楚并便于分析。 统计推断:指由样本数据的特征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同质:指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其性质应大致相同。 变量:反映实验或观察对象生理、生化、解剖等特征的指标,变量的观测值称为数据。 定量数据:也称计量资料。变量的观测值是定量的,其特点是能够用数值大小衡量其水平的高低,一般有计量单位。根据变量的取值特征可分为连续型数据和离散型数据。 有序数据:也称半定量数据或等级资料。变量的观测值是定性的,但各类别(属性)之间有程度或顺序上的差别。 总体: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所有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它包括所有定义范围内的个体变量值。样本:从研究总体中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观察单位,对变量进行观测得到的数据。 参数:描述总体特征的指标称为参数。 统计量:描述样本特征的指标称为统计量。 概率:描述某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 小概率事件:习惯上将P≤0.05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 平均数:是描述一组观察值集中位置或平均水平的统计指标,常用的有算术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 率:率表示在一定空间或时间范围内某现象的发生数与可能发生的总数之比。 构成比:表示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常以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区间估计:是指按预先给定的概率,计算出一个区间,使它能够包含未知的总体均数。 线性相关的概念:研究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直线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是说明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两个数值变量间相关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量。 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观察总体,也可称为受试对象或实验对象。 处理因素:根据研究目而欲施研究对象的干预措施。 处理水平:处理因素在实验中所处的状态称为因素的水平(level),亦称处理水平。 对照:指在实验中应设立对照组,其目的是通过与对照组效应对比鉴别出实验组的效应大小。随机化:是指每个受试对象有相同的概率或机会被分配到不同的处理组。 重复:是指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重复进行多次观察。 统计学的基本内容:统计设计,数据整理,统计描述,统计判断 数据类型:定量数据,定性数据,有序数据 误差的类型:系统误差,随机测量误差,抽样误差 配对样本t检验配对设计:同源配对,异源配对,自身配对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将全部观测值的总变异按影响因素分解为相应的若干部分变异,在此基础上,计算假设检验的统计量F 值,实现对总体均数是否有差别的推断。 非参数检验的适用范围:①总体分布类型未知或非正态分布数据;②有序或半定量资料;③数据两端无确定的数值。 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区别与联系:区别:标准差:意义,描述个体观察值变异程度的大小,标准差越小,均数对一组观察值的代表性越好。应用,与X拔结合,用以描述个体观察值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